图书馆物业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馆物业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图书馆物业管理

篇1

物业管理,最早运用于写字楼和住宅小区。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使用人的委托,按照国家法律和管理标准,依照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维修养护技术,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服务,使物业发挥最大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种管理活动。图书馆物业管理实际上是具有物业管理特征的行政后勤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馆舍的保养和维护,绿化、卫生的管理,房产档案的保存,设备设施的管理、保养、维修,办公用品采购与管理,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等等。

2当前图书馆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少足够的物业管理专业人员长期以来,图书馆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相对滞后,没有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储备,现有人员中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高又安心物业管理工作的人才十分匮乏。另外,近年新建的图书馆其建筑结构、设施设备都较为先进,科技含量高,也对物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有物业管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现代图书馆的各种设备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结构复杂,专业性强,要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就要配备足够的专业维护人员对这些现代化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配置、运作以及日常维护和保养,而且还要具备随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图书馆物业管理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图书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图书馆的各类基建图纸、各种设备的技术资料分布零散,也缺少专人收集管理,经常出现维修时找不到相应的图纸和技术资料,给维修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2•2现有用人机制影响了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图书馆的人事制度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深,职工无论成绩突出或碌碌无为,其奖金、报酬所差无几,年终奖惩也无关痛痒,难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造成了一些图书馆人浮于事,工作量不饱和,办事效率低。物业管理人员会觉得自己是后勤职能部门,不用面对读者,更加不受约束,工作缺乏主动性,遇事相互推诿,职责不清,协调困难。

2•3后勤物业管理经费紧缺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下拨给图书馆的经费十分有限,表现在物业管理方面,馆舍维修、管道检修、空调和防火设施的查修等等,所需经费往往不足。但作为图书馆的后勤部门,物业管理在某一件小事上的缺失,都将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如何争取更多的经费,以及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运用到后勤工作中,保证图书馆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是目前图书馆物业部门面临的一大挑战。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图书馆的后勤物业管理就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体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其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

3图书馆后勤物业改革的对策

3•1增加配备专业人员

在传统图书馆时代,往往是人少书缺,馆舍窄旧,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安排过多的人员来分管物业事务。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建、扩建图书馆成了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而随着馆舍的扩大和各种设备的增加,配备各种专业的后勤保障工作人员是图书馆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同时,在数量上也要足够,以便安排24小时值班,这样才能对随时发生的电梯、照明、中央空调等设备故障及时排除。另外,还必须加强对后勤物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制定各类设备日常的维护、保养计划并对设备使用情况作详细记录,确保全馆设备运转正常。

3•2建立完备的馆舍房产及基建设备档案

图书馆各类基本建设图纸文件,是日后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重要依据。因此应有专人管理,负责对这些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存档,妥善保管,以确保日后使用的需要。

3•3改革用人机制,调动物业管理人员积极性

在图书馆现有人事管理体制下,图书馆职工没有“下岗”的危机,缺少竞争意识,缺少主人翁责任感,更谈不上什么积极性、创造性。所以首先要从改革用人机制入手,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岗位聘任制,促进职工转换观念,使得人人都有危机感和责任感。图书馆应加强对物业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认识到即使是后勤人员也应与图书馆一线工作人员一样,通过后勤保障工作间接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图书馆还应对现有物业管理人员实行培训上岗,并通过招聘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或从现有馆员中选调乐于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充实图书馆物业管理人员队伍。

3•4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行为

要提高后勤物业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全馆各个部门服务,必须建立健全物业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规范,运用制度的手段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章办事。例如电工班要有电房值班制度、发电机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等运行职责,总机房要有话务员岗位责任制、保密制度、机务员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等等。后勤工作应做到事无论巨细,都有专人负责;事无论缓急,都有办好的期限,急事急办,缓事亦不缓办。要落实岗位责任制措施,做到既分工负责又互相协作,办事有标准,检查有依据。要增加后勤管理的透明度,让全馆职工监督。要坚持原则,严格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奖罚分明。

3•5加强公共安全及消防管理

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人流量大,人员成分复杂,其公共安全、消防安全在物业管理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图书馆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书库应作为单独的防火分区,与书库相连的阅览室等建筑必须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隔开,书库内采用不燃书架。同时,图书馆的电气设备要符合有关电气设备安装的要求,严禁超负荷用电。全馆各通道应设有“安全出口”指示灯,以便人员紧急疏散。物业管理部门应有足够的人手,定期巡查馆舍,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及时予以排除。物业管理部门还应与图书馆保卫部门通力协作,定期邀请消防安全人员到图书馆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与消防知识培训,同时做好遇到紧急情况如何疏散读者、安全逃生的宣传。

3•6深化图书馆物业后勤工作改革

过去图书馆后勤工作都是由本馆职工自己做,现在则可以采取购买社会化服务和实行图书馆内承包制管理等方式。凡是社会上现有行业公司能满足图书馆需要的项目,图书馆就可以花钱买服务并对其服务品质进行严格控管。对必须由馆内工作人员从事的某些物业后勤工作,也可实行将任务与人、财、物的投入挂钩承包的管理办法。目前我馆已经试行的项目涉及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机电设备维护及食堂管理等。这项变革的积极意义在于:首先,实行了此项改革,图书馆后勤保障力度和后勤服务质量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图书馆原先投在后勤物业方面的人力可实现大部分转移或裁减。其次,向社会购买服务所需经费基本上可以从原先图书馆投入的后勤人员经费开支及其他开支中支付,并不会大幅增加图书馆经费负担,甚至可节省后勤物业管理费用支出。例如青岛市图书馆就将保洁、绿化等一般后勤物业管理工作委托给社会物业管理公司来操作,使得图书馆的室内外环境、绿化都比以前聘请临时工有明显的改观,面貌焕然一新。

篇2

关键词图书馆;价值网络;业务模式

作者简介?演谢钰荣(1971―),女,南昌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西高安 330000罗 芳(1982―),女,南昌大学图书馆馆员。江西南昌 330000

基金项目?演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价值网络理论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编号:YG2012154

一、从“网络”到“价值网络”

“网络”一词最初起源于计算机科学,它是指一个由活性节点及节点之间的立体连接方式与信息沟通方式构成的整体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一词逐渐被运用到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许多学科当中。早在20世纪30年代,组织行为学家就已经指出非正式关系网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也较早开始关注网络的意义,相比之下管理学者对网络概念关注较晚且应用较少,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管理学意义上的“网络”研究才逐渐兴起。

近20多年来,随着很多学者展开对网络的研究,形成了“企业网络”、“战略网络”、“商务网络”、“价值网络”等许多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网络概念。例如Jarillo?穴1988?雪将网络理论应用于整体竞争优势的研究,强调“网络”对企业的战略导向作用,提出了“战略网络”的概念并指出构筑网络是组织的有效竞争战略。Todeva?穴2000?雪将网络定义成由相互连接的经济体?穴元素、成员、行为者?雪构成的具有动态边界的结构性组织,网络可以调和每个成员所追求的对立性目标,对网络成员之间的信息、商品、资源、流动以及个体倾向、承诺和信任关系进行协调。国内也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此类研究。例如,李新春?穴2000?雪将网络看成一种特殊关系(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联结起来的组织。陈守明?穴2002?雪认为网络是由一组自主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长期性、指向性的企业间组织联合体。吴思华?穴2002?雪认为“事业网络”是企业基于个别的战略考虑与其他组织所构建的网络关系。李焕荣、林健?穴2004?雪提出战略网络就是指为了共同的愿景,以战略中心企业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进化和优化的经济合作关系。

从“网络”到“价值网络”,是2001年波维特、玛撒和克雷默?穴Bovet,Martha,Kramer,2001?雪 在《价值网络?穴Value nets?雪》一书中明确提出来的,它是指以客户价值为出发点,由一组自主、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组织机构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长期性、指向性、不断进化和优化的组织联合体。此后,国内外涌现出了大量的学者研究“价值网络”,他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整个“价值网络”的理论体系。比如,D.M.Lambert等认为价值网络是一种以顾客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它结合了战略思考和进步的供应链管理,取代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以满足顾客所要求的便利、速度、可靠与定制服务。Philip P.Andrews认为价值网络是那些可用网络模型描述的企业缩写,依赖于媒体技术,把相互独立的客户联系起来。David Bovet等认为价值网络是一种业务模式,它采用数字化供应链概念,是一种与新的顾客选择系统相连接,并受其驱动的快速可靠的系统。John LMariotti认为价值网络是信息、机器和人的结合体,信息和知识在人的头脑里并通过机器进行存储和转换,需要自愿的合作关系把它们集成为一个整体。迟晓英?穴2003?雪认为价值网络是以客户为中心,对价值链的核心能力集成获得的网络组织。周煊?穴2005?雪把价值网络定义为以客户价值为战略考虑的出发点,运用并购、战略联盟等多种手段构筑的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体系。下图可以形象地表明价值网络和价值链的关系。

图1是一个由供应商、生产商、用户等多方共同参与所组成的价值网络模型。当用户产生A需求时,价值网络中的某些成员通过信息网络组合在一起,形成图中曲线所表示的A价值链。当消费者出现B需求时,则一条新的价值链B迅速重新形成。一旦消费者的需求消失,这条价值链也随之解体。形象的来说,价值网络是价值链的集合体,是价值链的网络化。

二、价值网络视角下的图书馆业务与管理

对于图书馆来说,无论是文献采购、编目、流通,还是数据库建设、信息加工、文献传递、研究咨询等业务流程及环节都不可避免的需要与不同的个人、企业、单位、组织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因此,从宏观上来说,图书馆是复杂网络中的一个成员,它与网络的其它成员一起为用户创造价值,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已经逐步变化成为价值网络的环境。在这个巨大的网络中既包括图书馆的上游产业企业(例如文献出版商、数据库提供商、技术服务商等),也包括图书馆图书、各类产品和服务所面向的各类读者和用户,还包括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服务行业内的同行(例如其它图书馆、专家、合作伙伴、情报机构等)。诸方相互联系、共同作用,最终产生出图书馆产业行业的整体价值。刘剑虹对图书馆价值网曾作如下概念界定:即以读者价值战略考虑为出发点,在明确价值定位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有价值的合作伙伴,通过网络技术,将图书馆与读者、供应商?穴合作伙伴?雪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突破原有的组织边界,实现协同运作、信息共享和能量交换,从而实现最大价值的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体系。

图2表达了一个图书馆的价值网络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图书馆一方面直接面向用户,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设计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它联系、协调和整合进入价值生产单元的人员、企业等,使得分工、专业背景、优势特长都互不相同的企业及相关利益体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每一个网络成员创造的价值都是最终价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是由每个价值网络的成员创造并由价值网络整合而成的。这个价值网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价值网络讲究以用户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

用户反映了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产品和服务是为了提供给客户,满足其需求和愿望的。只有获得了用户的认可,才有最后的价值实现。在图2中,用户居于整个价值网络的中央位置,是图书馆及文献出版商、技术服务商等所有同网络参与者最终的服务对象和价值来源。

2.价值网络在组成上由价值生产单元和价值实现单元两个部分共同构成

价值实现单元指读者、用户或消费者。价值生产单元则包括图书馆、出版商、数据库商、咨询机构、专家等网络中的价值产生、增长的部门。

3.价值网络有一个价值核心

价值网络不是静态的或预先安排或确定的,而是直接面向实际需要的动态可重构的有机组织,是可以对各种实际资源进行交叉连接和有效利用的合作组织。有效的价值网络需要一个价值核心,它聚集不同的网络成员,协调成员间的关系和联系,负责价值的战略管理,培育整个价值网络。在上述模型中,把图书馆作为价值网络的核心。图书馆一方面直接面向读者和用户,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设计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它挑选、联系、整合和协调进入某一价值创造过程的各类成员,使得分工、专业背景、优势特长都互不相同的人员、企业及组织等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Manuel casteils.网络社会的崛起?眼M?演.北京?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李焕荣林健.战略网络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管理2004,4.

篇3

近年来,随着图书发行及其销售市场迅速增长,图书在发行销售等环节上的管理难度日益凸现,实现发行、运输、仓储、销售管理中的准确高效成了图书行业物流管理的迫切需要。为此,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与摩托罗拉企业移动业务合作,推出了一项专门针对图书行业的条码系统解决方案,并在河南出版物物流中心以及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两家客户的实际实施中获得了成功。

图书行业物流管理的难点

河南出版物物流中心由河南出版集团、河南省新华书店投资兴建,集、采购、仓储、配送、结算等功能于一体,是河南出版集团精心打造的出版物发行基地,也是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全国十大出版物物流配送基地之一。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是广东省新华书店和省内外出版发行企业于1999年共同组建的国有发行企业联合体,承担全省新华书店系统的行业建设指导和服务职能,以及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华书店商标的管理职能。

据相关人士描述,在之前的图书物流管理中存在很多难点,包括:

1.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员配置。以物流盘点为例,传统操作通常是借助手推车,用笔记本加扫描枪的方式进行,每台设备需要2-3人共同操作。

2.信息反馈不及时。物流盘点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反馈,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一本书的库存量、日常发货量等信息是没有记录的,多数是靠月末的统计才知道存货情况。

3.收发货订单的处理速度慢。品种繁多是图书行业的显著特点,一个大型仓库的品种数量可能是上百万,每个品种都对应一个数据,采集、反馈这些数据是一项庞大的工作。

4.退货问题。图书的类别不同,退货比例也不同,并且一些还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比如教辅类图书。

河南出版物物流中心以及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在以上四个方面遇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图书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实时信息管理,实现物流操作的准确高效。

条码系统解决方案

摩托罗拉企业移动业务与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其各自在无线网络技术、移动终端设备及系统设计方面的优势。在无线网络方面,解决方案采用了“瘦IP”无线网络架构,即所有IP通过一台交换机统一管理,进行数据转发、分配地址、下发安全协议、终端控制,实现了管理简易化。

在硬件方面,图书行业条码系统解决方案采用的摩托罗拉企业移动业务的SymbolMC3000移动数据终端,具有坚固耐用的设计以及符合IP54标准的密封使产品具有很好的防尘、防潮效果,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能够连续正常地工作,从而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MC3000支持802.11b/gWLAN连接,帮助用户实现实时数据交换。更为重要的是,该款产品设计轻便,符合人体工程学,尤其适合图书行业物流管理的高强度扫描应用,降低用户的疲劳度。同时,MC3000可向左、向右、向前旋转的旋转式扫描用户支架方便用户调整扫描位置,有效改善扫描操作的舒适度,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作为无线局网核心,WS5100交换机及AP5131无线接入点在整个解决方案中也功不可没。WS5100交换机具有安全、可扩展和便于管理的特点。而AP5131无线接入点是摩托罗拉企业移动业务屡获殊荣的无线基础架构全线产品,满足了无线网络的特别需要,确保移动员工接入网络和工作所需的性能和可靠性,保护了数据和设备所需的安全性,同时保证了在满足现状的情况下对今后的网络需求所要求的可扩展性。

LS4008条码扫描枪集诸多优点于一体:条码扫描性能非凡、主机连接灵活多变、用户操作舒适自如。LS4008对100%UPC码型的工作范围广,是各种应用环境下的理想之选。使用其“自适应式逻辑信号处理”功能,还可以对印刷质量极差或有损伤的条形码条码进行解码,扫描工作效率不受丝毫影响。

集合上述产品于一体,摩托罗拉图书行业条码系统解决方案利用现行图书上的条码,借助条码采集器设备和无线移动技术,解决了图书行业的仓库盘点、图书上下架、图书采购、图书物流等图书流通中各个环节的数据实时性、准确性、高效性问题。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使用移动数据终端还实现了单人操作和及时的信息传递,使效率大幅提高。同时,信息存储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方便了信息的查询,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无纸化操作,有利于节约成本。

在摩托罗拉企业移动业务图书行业条码系统解决方案中,移动采集终端整体系统由图书采购模块、图书上下架模块、图书盘点模块、退书模块四部分组成。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设置

全面包含了客户所需的所有有关系统方面的设置,其中一项“数据源设置”是必须的,其它的就可以根据客户具体要求而定。

2.样书采购

本功能是提供客户在样本采购时使用。用户通过扫描图书条码,系统就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检索出书的ISBN、名称、定价等图书相关信息。

3.盘存

根据不同的用户可以订制不同的图书盘存流程。

4.货架管理

本模块包含图书的上下架管理,具体流程可以根据客户实际自动化程度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图书物流管理中数据的处理,主要是在后台服务器进行的。数据采集终端采集到条码数据,然后通过无线网络将该条码数据信息回传到后台服务器。服务器查询到该条码所关联的信息,再将该信息传输到手持设备。用户通过手持设备显示的信息进行确认,如需更改信息中的数据,如增加、修改、删除信息等,手持设备会将这些修改的信息回传至后台服务器同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同时保存数据修改记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方案实施效果

图书行业在应用条码、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技术时,系统设计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是图书配送中心的物流管理,包括上架、下架、盘点、货架管理和退货管理,其中的关键点是控制库存量,提高频繁货物流通的可控性,更好地支持流通环节;二是样书采集。在采集过程中,无线采集终端将采集到的条码信息传到后台数据库,以获取此条码代表的书籍信息,在用户确认订购后,无线采集终端再将采集到的信息发回到本地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并由后台程序产生订单。采集器发回的信息包括客户代码、单号、设备号、书籍信息(ISBN、书名、出版社、价格)、采购册数。

实施摩托罗拉条码系统项目能有效帮助图书行业实现出入库信息录入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通过及时准确的数据反馈,方便的信息查询,极大地缩减了图书物流中心的盘点周期,提高了图书物流配送中心收发货订单的处理速度和准确率。同时,无纸化、少人化的条码系统应用有利于节约企业的运作成本。

篇4

供应链系统是指为终端客户提供商品、服务或信息,从最初的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的整条链上的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和关系的一种集成[1]。供应链管理概念框架强调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共同特征,以及设计和成功管理供应链的一些关键问题。Douglas M.lambert和Martha C.cooper在2000年提出了供应链管理概念框架如图1所示[2],由供应链网络结构、供应链业务流程,以及供应管理组件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

附图

图1 供应链管理概念框架

1.1 供应链网络结构

供应链网络结构由供应链成员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连接组成。供应链成员是由与核心企业相连的组织构成的。为了使得复杂的网络更便于管理,有必要将供应链上企业分成关键成员企业和辅助成员企业。从而进一步确认供应链中的关键流程、辅助流程及其特性。关键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指明确各企业在网络结构中的纵向和横向结构中的位置。横向结构是指供应链的价值链体系结构,而纵向结构是指单个企业和其供应商、客户的关系。弄清横向结构,就是对供应链的价值链体系进行建模,确定供应链的起始位置,描述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和角色,分析供应链价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而企业在纵向结构中的位置,就是确定单个企业的供应链流程的需求、顾客价值的实现情况,分析企业内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

1.2 供应链业务流程

供应链业务流程是指给顾客带来附加价值的活动。客户是业务流程的焦点,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客户的需求变化,分析并掌握客户需求,制造流程和供应商执行情况的不确定性,建立起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快速反应系统,对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全体供应链论坛(GSCF)成员认为,供应链中的核心流程主要包括8种:客户关系管理流程;客户服务管理流程;需求管理流程;生产管理流程;采购管理流程;产品开发管理流程;信息反馈流程。分析供应链业务流程需要企业从自己的核心能力出发,定义自己的核心流程,而将非核心流程外包。

1.3 供应链管理组件

供应链管理组件是一级管理变量,通过这些变量来实现业务流程在供应链之间的集成管理。供应链上企业边界处流程接口的管理和集成程度是供应链管理的瓶颈。分为两类:①物理——技术组件。如工作流/活动结构、组织结构、产品流设施结构、沟通与信息流设施结构等。②管理——行为组件。如管理方法、规划与控制方法、风险与回报结构等。物理——技术组件是可见的,容易实现和评价,而管理——行为组件是不可见的且难以深入掌握。但却是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

2 图书馆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先进的管理思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不断急剧变化的市场需求及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企业也逐渐意识到,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一片立足之地,必须与其他企业建立一种战略上的伙伴联盟,并且在一种跨企业的集成管理模式下,发挥各企业的核心作用,实施优势互补,以达到各个企业的统一协调。这就使得供应链体系的建立和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3]。关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表述,Harland定义为“供应链管理是对商业活动和组织内部关系、直接采购者的关系,第一级或第二级供应商,客户关系和整个供应链关系的管理”[4],Scott和Westbrook定义为“供应链管理是一条连接制造与供应过程中每一个元素的链,包含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后所有环节”[5]。2001年,我国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6]尽管定义不同,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都强调一种集成的管理理念,把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优。这种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不仅适合企业,也同样适合于图书馆,在信息技术的推动和新形式的要求下,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以下转变:从信息保存者转变为信息提供者;从单一媒体的提供转变为多媒体的提供;从按时提供转变为即时提供;从馆内处理转变为外包处理;从区域服务转变为国际服务等。这就要求在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中不仅要考察图书馆内部的业务流程,而且还应该对客户、渠道成员、供应商等组成的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得图书馆业务流程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实现图书馆与社会同步发展。

供应链管理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全面规划和运作,以期将客户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史忠植研究员的《基于主体(Agent)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结构及其相关技术》一文中,提到“数字图书馆就是每一个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够获得有关人类的任何知识。”由此可见,两者的内涵极其相似,为此,对图书馆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很有必要。

3 现阶段图书馆供应链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应对市场的主观能动性

事业机制下“全额拨款”和本位主义仍然在许多图书馆中普遍存在,图书馆对其供应商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制约着自身应对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图书馆对外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远远不够,图书馆与其他合作伙伴还没有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跨地区、跨国界的供应链系统需要建立或规范,应对市场的观念转变是关键。

篇5

摘 要: 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促使采编工作重心转移。从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到处理, 从过去手工操作到计算机信息处理, 采编趋于科学化、社会化。采编工作实地走向是业务外包和联合编目, 采编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发展。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业务外包

图书馆业务外包(Library ou tsourcing)是图书馆仿照工业企业外包模式提出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国外图书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较为普遍地实行业务外包。近年来, 我国许多图书馆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业务外包, 主要是采编业务外包。采编业务外包就是图书馆采编业务以合约的方式委托外部书商向图书馆提供所需的部分或全部的图书资料及其后续服务。随着业务外包范畴的扩大和业务外包普及程度的提高, 图书馆采取业务外包的程度会越来越深入, 图书馆所催生的服务产业链条也会日臻成熟和完善。

1图书馆对采编业务外包的应用

1.1 采编外包是对传统工作方式的补充和促进

联机编目的发展, 为采编业务外包提供了技术基础,使采编的工作方式产生了变革。由于庞大的联机编目技术支撑以及文献处理加工标准化的实施, 为书商提供图书馆最的需要业务服务创造了条件。因为, 书商所提供书目数据的重要来源是套录联机书目数据。采编业务外包工作主要是采购招标外包。通过招标方式获得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专业性强和效率高的外包商提供的如给每种图书提供CNMARC 数据, 按照《中国图书编目规则》《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的著录规则, 做到书目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每册图书贴条形码、贴磁条、贴书标、盖馆藏章等图书加工工作, 记录的全过程的一系列服务, 降低购书成本, 同时克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 减轻编目工作的巨大压力, 有效解决了新书在采编部的长时间逗留, 加快新书的分编及上架速度,因此, 采编业务外包成为必然。

1.2 采访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

图书馆采访业务外包是将图书馆采访部的某些业务以合约的方式, 由馆方全部或部分外包给外部的图书专业公司。它具有低成本、高效率,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完成图书馆的核心业务, 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等优点。图书馆采访业务外包的模式有:(1) 图书采购批准计划。图书采购批准计划或称自动配书, 送审订书。是一种图书馆与书商之间的采书合约, 书商拥有专家根据图书馆每年分配给书商的图书经费预算和图书馆采访人员圈定的纲目, 即采购专业类图书以及适应高校相关学科图书的大体收录范围、图书种类、册数、出版社等选出相关图书并寄送到图书馆, 图书馆采访人员通过验收接受所需图书,退回不需要的图书, 这种办法节省了采访人员选书的时间。而书商的专业知识与服务, 可拓展图书采购领域, 弥补图书馆采访员人力及学科不足的困扰。(2) 新书报道服务。新书报道服务是自动配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由书商根据图书馆采访要求, 将过滤后的文献单以新书报导单的形式寄给图书馆采访人员选购文献。一些书商除了提供《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上海新书目》、《全国地方版科技新书目》及出版社的征订目录外, 也在想用户之所想,努力开展定制个性化书目, 为图书馆进行自动配书的服务。(3) 清单订购。清单订购, 即图书馆请读者参与选书活动,根据征订书目进行圈选, 采访人员将汇总、并审核后的购书清单交由书商代购。图书馆不再直接逐一与出版社联系, 而是直接委托书商统一代订。这也是目前我国采访业务不完全外包的主要表现形式。

总之, “ 自动配书” 的采购外包方式对于大型图书馆,尤其是对具有经费充足、馆藏要求相对完整、征集图书主题明确、订购量大、出版来源众多等特点的高校图书馆,委托书商采购业务, 除了可简化工作外, 也可获得较佳服务品质和较优惠的价格。

1.3 编目加工业务外包内容以及具体实施

编目加工业务外包是将图书加工的全过程, 包括图书验收、加工、为图书提供新书的MARC 数据、嵌磁条、盖馆藏章、贴条形码、贴书标、MARC 数据录入、新书上架等所有环节, 全部交由书商来做。通常采用的方式是书商组织人员到图书馆现场加工。图书馆工作人员可对加工过程进行监督, 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和督促加工进度, 既提高加工效率又完善加工质量。

在加工业务外包过程中, 图书馆要承担规划、目标与标准制定、过程监督、质量评估及完善流程等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考核外包商的资信度。图书馆要全面考]业务外包中外包商的财务、人力资源、信誉、管理控制及效率、服务质量、业务熟悉程度、价格等方面的条件。具体应包括:外包商的企业规模, 人员数量, 在行业中是否具有较好的信誉度, 办事是否高效, 提供的加工服务是否质优, 以前是否从事过加工外包服务, 对加工业务是否熟悉, 有无经过职业培训的专业加工员, 有无良好的售后服务等。要重视业务外包的过程管理, 尤其是业务技术工作。同时应建立一套高效的反馈机制, 以便及时沟通和协调。(2) 签好加工业务外包合同。加工业务外包合约内容应包括:工作目标及预期效益、合作范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所有权归属、合约修改与终止、付款方式、赔偿问题等。图书馆在图书采购招标过程中, 就应把加工业务纳入合同内容。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控制和规范,按照国家书目数据标准和本馆内部图书出库标准, 进行图书加工验收。(3) 做好质量监控和验收工作。第一, 要根据本馆需要制定出图书加工细则, 包括图书加工期限, 贴书标、条码位置, 盖馆藏章和日期章的数量、位置, 磁条数量、品牌和是否为可充消磁条, 贴还书期限表的位置,随书光盘处理方法等;第二, 将已在馆流通的图书作为样本, 交由书商参照进行粗、精加工;第三, 图书馆验收人员对已粗加工(包括:贴磁条;盖馆藏章、日期章;贴条码;贴还书条) 的图书进行检查, 一旦发现问题即交还给加工人员返工;第四, 在编目、典藏工作完成后, 对图书进行诸如贴书标等内容的精加工。另外, 流通部工作人员在提书时还可对加工好的图书再次检查以保证加工质量。做好成本效益核算与沟通工作。图书馆与外包商的关系是互相依靠、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 双方在充分沟通与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加强合作与协调, 使业务流程顺利进行。

2 采编部工作的发展趋势

以采访为重心, 实现“三个转变”

2.1 向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方面转变

在文献采购上要集中力量做好馆藏结构、文献利用情况、师生构成比、学科发展态势等调查, 以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为依据, 形成本年度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规划要突出馆藏特色, 强化学术性、专业化特色。要对现有的文献结构、文种结构、时间结构等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围绕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学科优势采购区别于其他馆的独特资源。了解系部学生人数所占比例和专业所涉及的图书类别, 以年购书总量为基准制定各专业文献采购计划时, 考虑学生人数比例和不同专业对同类图书的需求量。同时, 根据学生比例与专业情况具体制定各类图书的复本量。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长线专业等予以倾斜。

2.2 向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采访工作转变

积极推进“ 学科采访制” 和“ 专家选书制” , 增强文献资源采购的针对性。所谓“ 学科采访制” 是指按学科门类进行专业化分工, 针对学科专业进行采访。采访人员针对某一学科范围或某几个特定的学科范围, 有组织地搜集、整理印刷型文献和数字化文献的信息, 购买文献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专家选书制” 是指由各系推荐本学科领域专家教授作为选书顾问, 他们具有关注文献建设的热情,有学术专长且能够总体把握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按照图书、期刊、电子文献、数据库等文献类型和中外文文种配置采访人员的作法, 而按照特定学科或某些相关学科设置采访人员, 通过与各种类型专家的有机组合, 共同完成采访任务。由学科采访人员与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以及系、部专家形成动态变化的采访小组。图书馆采访工作人员应收集尽可能多的书目信息, 按各系提供的学科主题词进行整理归类, 定期传送给各系专家教授, 或由各系专家教授将其专业学科所需的图书信息传送给采访人员。采访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制定购书计划。采用这种采访模式, 可调动各系专家教授选书的积极性, 将采购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 由于针对性、专业性增强从而提高各类图书的利用程度。

2.3 向多方位拓展采编工作内容方面转变

在采购方式上拓展。大力开展网上采访。其过程为文献信息查找筛选预订发出订单款项给付文献送达。网上采购可大大缩短订购周期, 比传统方式更方便快捷。对读者需求的反馈渠道进行拓展, 了解各院系对图书的需求, 以前只能通过采访人员登门调查或各院系填报的方式进行, 时效差、准确率低、遗漏多、采购的图书较难反映读者的需求。现在读者需求可以通过网上论坛、电子信箱、BBS 等快速反馈, 不但速度快、效率高, 而且读者的满意度高。对编目对象拓展, 如网上信息资源的编目, 主要是将无序化的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揭示, 以确保网上资源的准确性和可用性;馆藏关联信息编目, 即全面揭示某一文献在各种载体的位置、相关信息的链接等。实现关联检索要重视MARC 格式中307、753、856 等字段的著录, 以充分揭示文献资源的关联性。编目对象的拓展, 一方面方便了编目人员对各种文献类型的处理, 更深层次地描述、揭示文献。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读者希望全面检索文献、方便获取相P信息内容的深层次需求。

3 采编业务外包和联合编目评价与展望

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充分利用馆内馆外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效率服务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办馆效益的真实体现, 因而,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应由采编为重头转向服务为重心, 从一般服务向参考咨询服务转移, 使得高校图书馆员的职责向专业化、多样化发展。这样,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社会分工, 使一些基本业务工作社会化, 用外包商的企业化经营机制所带来的高效率服务于高校图书馆, 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把高校图书馆高素质的人员配置到更高、更深层次的服务中去。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后工作流程的成功重建和工作重心的顺利转移是采编业务外包取得成功的表现, 也是实现管理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图书馆采编工作重心转移和业务加工外包, 实质是在市场机制下, 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社会资源, 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图书馆和书商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合理布局的一种“ 共赢” 的运行管理模式。虽然图书馆业务外包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它体现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馆部分职能重新社会化分工的必然发展趋势。无论图书馆业务外包成功与否, 它既为图书馆带来效益, 比如节省人力、物力、经费;也给图书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如, 文献信息资源的流失、书目数据的失真等等。单从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来讲, 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价采编业务外包和联合编目, 我们必须把它和我国国情相结合, 同我国的文化相结合。如何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外包机构以及界定哪些工作可以外包, 是图书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才是效益问题。总之, 图书馆业务外包, 在我国刚刚起步, 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十分缺乏, 因此, 图书馆还要从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理论模式, 建立完善信用体系, 规范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胡小菁.编目的未来[ 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 , (3):18-22 , 37.

[2] 臧凤梅.论图书馆业务外包的质量控制[ 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8, (3):58 -60 .

篇6

1国内图书馆物业管理研究现状

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国内图书馆物业管理日趋成熟,业内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黎震(2001)结合深圳南山图书馆实际情况,对图书馆物业管理特点,图书馆物业实施全面社会化管理进行了详细论述[1];苏海潮(2003)结合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提出图书馆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意义深远[2];白力民(2009)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的内容、方式及要求,随着阅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3];葛瑶、应长兴(2010)从图书馆物业服务的投入成本、员工心态等方面对物业服务社会化的利弊进行分析,并就实现物业服务社会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见解[4];伍茂戎(2010)总结了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的基本模式和组织结构,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指标,对物业管理的规范化与信息化进行了探讨[5]。

2我馆物业管理社会化现状

2.1我馆物业管理历程

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系统在楼宇中的运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物业行业的兴起、事业单位的人事改革,种种因素促使公共图书馆后勤管理向物业管理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过去,我馆自己管理物业,由后勤管理部门进行全馆的物业管理,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也不够专业。2006年新馆建成前,我馆就采用了公开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中标的物业管理公司在我馆搬馆前就已经入驻新馆,他们先全面了解大楼主体的结构、管道走向、设备安装等情况,特别是对一些隐蔽工程做详细的记录,再根据物业管理模式和各个岗位要求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确保物业专业化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搬馆后,我馆内部设置专门的后勤管理部门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监管,该部配置了专业的管理人员,采取自行管理和委托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双方的顺利沟通。虽然在采用社会化的物业管理后勤工作后,我馆每年物业管理费用开支较大,但是成效是相当显著的。搬新馆后,馆舍面积增加,阅览区实行开架管理,展览、讲座等一系列的读者活动越来越丰富,节假日期间日接待读者量高达上万人,专业的后勤管理保障了我馆高效、顺利的运行。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是服务读者。物业管理公司配备足够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完成后勤管理工作,使馆领导和馆员从繁琐的后勤工作中解放出来,发挥专业特长,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这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全方位开发。物业公司从理念上尊重、从制度上关心图书馆馆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馆员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一线的服务工作中,创造了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物业的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的加入到读者服务的工作中,无形的壮大了读者服务队伍。

2.2图书馆物业管理特点

图书馆物业管理从原来对馆舍的水电设施、绿化、卫生、员工饭堂的管理,发展到对馆舍内外环境、智能化系统设施、读者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会议接待和读者活动的管理。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图书馆的物业管理直接服务于全馆员工和广大读者,服务对象范围广,处理不当就容易引起纠纷,服务内容也根据各馆的业务扩充而改变。公共图书馆具有对外开放和藏书的特点,安全和消防管理工作是物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6]。

2.3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两个不同性质的单位经过多年的合作,彼此都在学习、成长,但在相互融合的过程当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2.3.1物业管理公司人员流动性大。我馆是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图书馆员工是根据编制和岗位进行公开招聘的,工作相对稳定;而物业管理公司是营利为目的的单位,部分管理和服务人员是临时工,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工作上的衔接和稳定,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2.3.2物业员工图书馆职业道德培训不足。物业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图书馆工作的形象。物业员工如与读者之间发生争执,其结果必然由图书馆去承担。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看似简单、琐碎,实际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3.3智能化设备设施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物业和维保单位职责不明确。新馆楼宇主体有许多智能化设备设施,如消防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采用的是公开招标的方式,由中标单位对系统进行维保,物业管理公司只对其进行监控和基本维修,并没有配备对各系统进行维保的专业队伍。在系统出现故障时,物业与维保单位之间的职责界限较模糊,物业管理人员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独立、及时地解决问题,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

3关于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的思考

物业管理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图书馆和物业公司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物业公司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做好监督和协调工作。

3.1完善制度,控制物业人员流动

增强制度中的量化标准和可操作性是制定制度的关键。只有制度完善,才能更充分地应用现代技术进行管理。在合同上详细规定物业人员流动量,保证物业管理公司人员的稳定性。

3.2制定培训课程,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可以提供场地和人员对物业公司直接与读者相接触的岗位人员进行培训上岗,包括礼仪培训、沟通技巧的课程等,时刻了解图书馆的读者基础业务,妥善解答读者的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综合素质。

3.3将维保内容纳入物业管理范围,减少维保费用支出

楼宇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是后勤工作得以延续和图书馆资产得以保值、增值的前提条件。若物业公司对设备系统的管理能够不光停留在监控和基本维修上,而且还能进一步承担维保的工作,也就是说系统维保单位的工作由物业公司去完成,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物业管理费,这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还降低了图书馆维保费用的总支出,更重要的是能直接联系长期驻扎在馆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设备维护,提高工作效率。从工作的角度看,系统的监控、维修到维保都由物业公司派专人实行一对一的跟踪,可以避免由于物业公司和维保单位职责不明确而延误时间的问题。

篇7

摘要: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就业服务中存在与读者就业需求不

>>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在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中的共生应用研究 嵌入理论在图书馆员职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微信在图书馆对读者的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关联挖掘技术在图书馆推送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微信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新技术环境下大数据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Web2.0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微媒体在高职图书馆数字资源微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移动终端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个性化信息服务在医院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ColorBit标签技术及其在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VLAN技术及其在高校图书馆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推荐系统在高校图书馆中的个性化应用研究 微信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分众服务”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应用与研究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全昌淑.用户信息需求特点与图书馆服务改进[J].情报探索,2013(5):131-132.

[4]吴江华.高校图书馆读者隐性需求问题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4):34-35.

[5]就业测评系统推荐[EB/OL].[2015-08-18].http://.cn/cpxt/.

[6]朱会华.基于测评系统的图书馆就业服务平台框架与功能[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7):166-169.

篇8

摘要:文章基于当前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图书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具体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日益增加。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甚至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高校图书馆理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为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这是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新使命。

1.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现状

1.1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深入

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工作:①设立专业信息咨询员收集有关就业、创业方面的信息资料。②建立就业专题阅览室,订购专题报刊,开展就业、创业信息资源导读。高校图书馆每年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就业、创业专题读书会,读者可以在此交流分享就业、创业的心得和信息。③在文献检索课中加入就业信息专题培训内容等。但由于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这些服务宣传力度不够、服务内容不全等原因,很多大学生对于图书馆所开展的就业指导专题服务工作了解较少。

1.2高校图书馆提供有关就业指导的信息资料较少

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都相继开设了与就业相关的阅览室,安排专业人员搜集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信息资料。如:与就业有关的图书、报刊、音像资料;因特网上的各种就业资料;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档案资料等,帮助毕业生丰富其就业方面的信息,了解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以及校友的就业信息,以便于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

1.3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地位较为尴尬

大学生就业工作一般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专门负责,他们与各院、系以及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联系紧密,但与拥有丰富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优势的学校图书馆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虽然在每年学生毕业季,各高校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但具体到图书馆日常工作与学生就业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严重脱节的问题。据笔者调查,在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起作用较大的部门首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其次是院系学工办,最后是图书馆,这充分说明图书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服务还没有在大学生中显现出来。

2.高校图书馆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可能性

2.1丰富的文献资源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文献的采集与存储方面具有较为完善的采访机制,购买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馆藏资源丰富,学科门类齐全。其中有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图书、报刊以及影像资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文献信息保障。

2.2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由于图书馆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成效已成为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很多高校图书馆抓住机遇及时改进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使得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基本实现。随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的投入使用,毕业生可通过互联网迅速、及时地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就业现状和就业动态,避免了学生就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2.3高素质的情报人员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多是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文化层次较高,专业知识丰富,知识面广,这就要求为其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除具备基本的图书情报方面的理论知识,快速查找专业科研信息、提供高效服盏哪芰ν猓还要充当信息导航员、信息咨询专家的角色。图书馆员应了解各种信息的来源及获取方式,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2.4舒适优美的环境

图书馆的借阅环境优雅、整洁,读书氛围浓郁,是大学生课外学习的理想场所。如:阅览室环境舒适、宽阔明亮,窗明几净,有不同造型的阅览桌椅;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每层的走廊和书库内摆放有四季花卉、吊兰、绿萝等绿色植物,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增加了图书馆的美观程度,这些独特的创意不仅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也彰显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热情和智慧。

3.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措施

3.1积极收集、整理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策信息

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大学毕业生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了解和掌握已成为其必备的信息资源之一。为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向其提供就业方面的相关信息,指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就业政策及各项法规。高校图书馆要及时搜集和整理省内外大学毕业生相关就业政策和法规,以及毕业生所在学校有关就业指导文件,建立一个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就业政策法规信息资料库,准确、及时、系统地提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使他们在择业、就业时利用所掌握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权利义务,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3.2高校图书馆应提供准确的就业形势分析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用“严峻”二字表明了2015年的大学生就业状况。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正确把握就业形势是能否顺利择业的重要因素。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专业人才优势和高效的网络资源优势,从多种途径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如综合网络信息和调查走访,其中着重调研分析和预测本校专业的就业形势、当前社会人才供求关系最新动态的把握、企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及选拔毕业生的条件等。大学毕业生在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这些信息后,就可以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转变就业观念,适时调整就业期望,有的放矢地选择职业。

3.3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校图书馆在收集、开发和利用就业信息的同时,可以在电子阅览室安装毕业生职业测试系统。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卡特尔16种人格倾向测试等,运用科学的职业能力、心理、个性、适应性测量工具,帮助毕业生全面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为职业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与各种外部因素有关,还涉及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技能的培养。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联系院系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培训。如:在大学生的创业观、择业观、择业心理、求职礼仪、求职技巧、就业政策、人才需求信息及公务员考试等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客观审视自己,找出自身优势,根据自己潜质择业和创业。

3.4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服务

篇9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9)

编者按果树营养与施肥是果树栽培中的基础环节。科学施肥是保证果树高产、稳产、优质的最有效的措施。为了解决果园土肥水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建设高标准果园提供技术指导,我们特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土壤肥料专家黄显淦研究员以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撰写了以下系列专题讲座:1. 果树营养与施肥种类;2. 果树施肥适宜时期、方法和数量;3. 关于果园有机肥的施用;4. 几种果树施肥方法简介;5. 果树叶面喷肥技术;6. 果园土壤管理;7. 果园土壤改良的基本技术措施;8. 对果园类型建立及钙、钾肥施用重要性的看法。本刊从2015 年第1 期起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第五讲果树叶面喷肥技术

叶面喷肥,又称根外追肥,是指果树在年生长发育期内,根据树体不同发育阶段和需要,有针对性的将一种或几种无机(盐类)营养的水溶液,或者市售商品性好的无机或无机有机结合型营养液,经一定倍数的稀释后,喷洒在叶片、枝条及果实上的追肥方法。叶面喷施属于一种临时性的应急补肥措施,作为果树施肥的一种辅助手段。适用于用量小、补肥急或者易被土壤固定失效的各种无机或无机、有机混合型营养液,并适用于果树当年突发性缺素症以及遇到各种自然灾害(如冰雹等)时使用。

1 叶片吸肥原理

经多年的研究证实,各种果树的叶片、枝干和果实三大器官,均具有吸收各种矿质营养的能力,但通过叶片吸收养分的能力和数量,远比枝干和果实的高。因此,又常称根外追肥为叶面喷肥。叶面是如何吸收喷洒其上的肥液?叶面吸肥的原理同根部吸收相类似,当肥液喷到叶面后,其营养成分就从叶片的角质层和气孔进入叶肉内。角质层又分为外角质层、初角质层和次级角质层三个层次,当肥液接触到叶表面时,就先从叶的气孔和水孔进入,先经过三个角质层进入细胞壁和细胞膜,再进到叶细胞内。肥液进到细胞后又沿着胞间连丝在组织中转移,一旦当肥液进入叶脉维管束后,便可随着有机物的转运而运移,叶吸收的肥液,部分留在叶片中参与代谢运动,部分运输到生长着的各个器官中去,且主要运送到生长点、幼叶和果实中,参与这些器官中的代谢活动和生长过程。同时还可运送到枝干和根部,供代谢需要。

2 叶面喷施肥料的优点

(1)使所喷施的肥液能直接被果树吸收利用。土壤施肥,常因土壤中较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所施肥料被固定或流失而明显降低肥效,使肥料利用率降低。例如,土壤施用无机氮、磷、钾化肥,其吸收利用率分别依次只有30%、20%~25%和40%左右,而采取叶面喷肥,则不受土壤(固定、流失、蒸发)等影响,因此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尤其是施用量较少或很少的微量元素肥料,叶喷效果明显高于土壤施用的效果。

(2)叶面喷施肥液吸收快。与根部施肥后,其吸收、运转相比,叶部吸收、运转的速度要快得多。一般叶部喷肥后,只需10 分钟至数小时即可被叶片吸收。据试验测定,叶喷磷素肥液被吸收运转最快速度仅需数分种,而土施磷肥,一般要在5 天以后才能吸收运转到生长点。又如氮肥(尿素),叶喷后只需1~2 天即可见效,而土施一般5~7 天才显效果。故此认为,叶喷肥液有利于及时补充果树对某种养分的需要。

(3)节省肥料和费用。叶面喷施各种肥液,一般多为0.5%~1.0%(w)的浓度,有时还可与中性农药混喷,因此省肥、省钱、省工。

(4)可以避免各种微量元素肥料施用过多造成中毒危害问题。一般中、微量元素肥料,因果树需求量少或很少,土壤施用量不易掌握,用量过少,效果不佳;用量过多,又会引起中毒而产生肥害。例如,硼、钼等营养元素,树体对它们很敏感,缺少出现相应的缺素症病害,多了又会发生中毒危害现象,而采用叶喷的方法,就易于掌握。

综上所述,叶面喷施虽具多项好处,但毕竟是辅助补肥措施,绝不能代替土壤施肥,尤其是需求量较大的氮、磷、钾等肥料,仍然是依靠土壤施用来予以满足。例如,叶喷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效果虽好,但却代替不了土壤施用氮、磷、钾肥料的肥效。

3 叶面喷肥注意要点

(1)喷肥要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是否需要进行叶面喷肥以及喷施何种肥料,并非人为自定,而是要根据果树在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需要和表现缺乏(即发生缺素症病害)时,有针对性的采取缺乏什么营养成分,就补充什么营养成分。例如,发现小叶病,应及时补喷锌肥;发生黄叶病(因缺铁引起的),应及时补喷铁肥,对于表现出落花落果严重,坐果率不高的果树,就应在花期喷施硼肥或硼和氮肥的混合液,为了增加果实的钾素营养并提高果实品质,应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等。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常有“锦上添花”的现象发生,例如,基肥和追肥中氮肥施用充足,树体生长正常或稍有偏旺,然而,仍习惯地采取年喷2~3 次尿素,如此,实无必要,有可能造成生长偏旺的副作用。

(2)喷肥的重点部位是应是叶的背面。如前面所述,叶面所喷施的肥液主要是通过叶的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内的,而果树叶片的气孔是在叶的背面,因此,喷肥时应主要或重点喷在叶的背面。

(3)为了省工、省时或增效,采取喷施2 种或以上的肥液,或者与农药、生长调节剂进行混喷时,首先要了解待喷物的各自性能以及是否可以混喷?否则,因混喷不当,反而会降低肥效和药效。一般的讲,水溶液呈中性反应的肥料(如尿素),可以与几乎所有的农药混喷。水溶液呈酸性反应的肥料(如硫酸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钾等)应与碱性农药(如波尔多液等)以外的农药混喷。又如硫酸亚铁等易被钙素固定的肥料,也不宜与波尔多液混喷。其次是参与混喷的肥液或农药水液,一定要进行混匀后,再行喷施。

(4)喷施浓度要适宜。

一般的讲,在适宜喷施浓度范围内,高浓度的比低浓度效果好,但浓度过高,会产生肥害,过低则效果不佳,果树种类很多,其耐肥性也不尽相同。初次喷施,尤其是进行2 种或以上肥液或肥+药液混喷,最好先进行试喷证明没有肥害的情况后再进行大面积喷施。仅就肥液而言,一般氮、磷、钾大量元素的使用浓度为0.2%~2.0%(w),微量元素肥料使用浓度为0.02%~0.5%(w)。详见表1。一般年喷2~3 次,每次间隔7~10 天左右为宜。

篇10

1、南北药行医保店。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新围村社区图书馆附近;

2、新围丽华百货店。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新围村社区图书馆附近;

3、俞宏基诊所。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新围村社区图书馆附近;

4、新围村物业管理办公室。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新围村社区图书馆附近。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