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篇1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析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学校不仅以教书为任务,更重要的责任在于育人。学校必须树立“欲成才,先成人”的教育观。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笔者在本篇文章中讲解几种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整个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长期的从事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小学生对人物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是影响他们成长的关键人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仅在课上树立好的榜样,在其他课程教育中也把思想品德教育穿插其中,时时刻刻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在教学开始时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把学习新课过程中出现的必须解决的学习问题用自学参考提纲或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形式向学生发问。如:在教导学生“要孝敬父母”时,一开始上课我就向全体学生发问:“什么是孝敬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杨怀保是怎么孝敬父母的?”,值得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有和教学课程紧紧相连,提问具有启发性、悬念性,以便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

三、多媒体技术和文艺作品的结合

在上课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关于先进人物的故事,利于激发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感,同时,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榜样。此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上课时,结合课程内容,给他们播放艺术感强的影视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观,陶冶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使精神世界得到高度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枯燥、僵硬的教学手段。

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德育教育

1 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很多学校相应做出了系列教学改革,其中也将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展开,但由于初中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较晚,多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故仍存有不少问题。

其一,初中学生多为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再有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身独立能力和心理素质也较差,对于道德意识和思维模式都相对单纯、片面,容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

其二,思想品德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单一。课堂讲授依旧沿用着传统粉笔、讲台、黑板三件套的教学模式;又或是不同老师各显神通,学生要去适应各类不同的教学方法,难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主导地位依然坚固,从而师生交流较少;还有的只作课堂知识单一传授,全班同学都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完全忽略学生性格、学习能力、学习进度等的个体差异性,故而教学效果较差。

其三,师生缺失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现实中还是有不少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给学生讲讲做人的道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殊不知,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是足以影响学生终身的。有如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责任感、专业素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等精神素养都是支撑其为奋斗的强大源动力。正是由于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掌握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目标与内涵,教师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思想品德成为空谈,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教学实效的方法

2.1 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质量

首要教师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法来实施思想品德讲学,提高教学的质量。比如,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由课内走向课外,因为学生的道德行为更多地是表现在课外的,因此,教师应转换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指正道德问题,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深化道德认识。又或是加强对道德行为的实践。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境教学、活动体验等活动开展来带动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并就此指出其言行上的道德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此外,还应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有鉴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对受心理因素影响而导致道德认识偏差的学生,多加关怀,通过谈心、疏导、暗示、角色互换等方法纠正其错误认知,促进其个体健康发展。

2.2 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

强化教师自身师德修为,是在学生中树立良好道德榜样的基础。思想品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任。因此,教师自身更应强化专业学习,更新思想品德理念,提高师德师范,更好地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而服务。比如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就要学会用最新的政治思想武装头脑,端正政治方向和立场,使己身政治素质与思想素质贴合时代,以先进的科学理论教导学生,为时展和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俗语云:“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教师若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必先正己化人,凡事以德为先,用自身的修养和德行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3 打造校园文化――深化思想品德教育程度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适时的、灵活的穿插各种方法,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先进人物表彰会、职场情景模拟等活动,藉此宣讲道德知识,树立道德典型,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维度的道德评价,组织学生实施自评和互评,促其自我反省,培养自觉性。

2.4 调整思想品德内容――提升品德教育接受程度

若要确保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思想品德知识。比如,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适当增加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可根据班级班风的特点有侧重地调整教学内容,比如班风沉闷的班级,可开展有关于“人生理想”、“竞争意识”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班风活跃的则可开展合作“互助合作”、“创业理想”等思想品德知识教育。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学生;品德教育;方法;探析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中学生顺利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然而,现实中人们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了,广大中学教师更是有同感,认为现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在是太难了。他们总结了其难教的诸多原因,其中有两点是主要的。其一,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就在溺爱中长大,不可能受到实践教育和挫折教育,也就缺乏最基本的感恩和责任意识,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其二,由于社会环境的感染和竞争的压力,家长们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导致孩子们在学校学习不好时,出于急躁,不去研究和鼓励自己孩子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纠正不当的方法,而是一味地将以上原因归结于老师和学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助长孩子产生厌学的不良风气,导致孩子行为偏激和逆反。这种困惑在当今的社会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合作。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开展。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首先必须基于人本原则,其次要基于非智力因素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和传统文化借鉴的原则。人本原则是指在对在开展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尊严和现实需求。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有利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不忽视学生的现实需要。鉴于上述认识,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氛围,要从学生发展需要着力,要根据时代要求,给出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符合的道德规范。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对学习活动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确立非智力因素促进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以积极的情感、端正的动机参与进教育,自觉主动的接受教师的思想指导和引领。

三、中学生品德教育方法创新

首先,开展主题品德教育大讨论活动。笔者在正常开展学校品德教育的同时,利用周末在班上进行分组、分内容、综合总结、正反论证等多种形式的“丰富的知识来源于勤奋,优良的品德起始于尊重”的主题活动,使本班学生在学习之余领悟到应该怎样尊重老师,尊重家长,尊重同学和尊重自己。具体活动如下:把班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进行以下内容讨论:

第一,不尊重老师的现象。学生通过讨论,认为主要有:上课与老师顶嘴、和老师反着干、在背后说老师的坏话或上课大声接话都是不尊重老师的现象。

第二,不尊重家长的现象。几乎所有学生认为与家长顶嘴、顶撞、争吵等是不尊重家长的行为。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小组成员认为不服从父母的管理,不理解父母,与父母斗气,与父母说话语气恶劣,欺骗自己的父母,向父母要钱挥霍,对父母的教导不理不睬,甚至感到厌烦,不与父母沟通交流等是不尊重家长的行为。

第三,不尊重同学的现象。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主要现象有:给同学取绰号是不尊重同学的行为;在同学互相谈话时都带有脏话,互相发生小矛盾就大打出手等。

第四,不尊重自己的现象。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主要现象有:不认真对待学习;没有自信心,没有上进心,自甘落后于他人,自暴自弃;一开口就说脏话;不负责任等。

最后,将以上现象和行为在班级公示,给大家分析这些现象和行为存在的影响和后果,从而内化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然后由第二小组同学对第一小组同学所提出的不良的现象和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对于不尊重老师的学生,要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老师,多站在老师的角度想问题;对于不尊重家长的学生,通过老师做工作让该学生给家长写道歉信,列出十件父母做过令自己感动事情,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对不尊重同学和自己的学生,要学会互相调解,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学会相信自己,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定一个远大的学习目标。其次,推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生活化。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就是摒弃以往硬性说教方法,采取走近实际、走近生活、走近学生的人性化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的真实生活中,通过日常生活的影响,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生活化能让中学生亲历生活,在经历现实的过程中品德意志得到锤炼,或在亲历现实生活之后,在真实生活或生活事件的启迪下感悟到某种思想成果。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生活化属于就事明理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其教育过程直观真切、说服力强,是针对性、实效性很强的一种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推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首先思想品德教育目标要生活化,即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设置要贴近中学生,贴近中学生的真实生活,以关心中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心理期待为根本。要人性化设计教育目标,重视人文关怀,让他们看得见,够得着,听着信,切忌过于政治化、统一化、理想化和一言堂。其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要生活化,即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不空洞贫乏,体现科学性,富有教育意义和理论魅力,又要丰富多彩,反映真实生活及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强调生活常识、道德礼仪、做人之道,生动形象。最后,思想品德教育手段要生活化,即要充分利用实现生活中人们熟悉的教育设备,教学设施为载体实施教育,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趣味性、可信性、通俗性和大众性,以先进的教育手段吸引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的参与,能使受教育者在陶冶情操、享受生活中,进一步增加体验和增强对真实生活世界的感悟,从而激发广大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中学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进而让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学生的各种实践中,实现关注学生的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分层推进法、自我教育管理法都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分层推进法,就是依据学生的理想志向、思想水平、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等将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自我教育管理法,是指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思想教育,二是自我道德教育。自我思想教育,是学生不断地自我学习充实,不断地反思锤炼自己的思想,使其思想的深度、广度和品质不断得到发展提升,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本方法之一,也是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内在要求。自我道德教育通常是在确立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后,由学生自觉地依照道德规范,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提高,逐步养成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评判力。为了使教育方法发挥更大的实际功能,还要构建符合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的评价机制,对运用方法所带来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反思,并作出调整。

[结束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行列,这样,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篇4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有效方法;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39-01

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受人们喜爱且尊敬的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一门艺术,需要从学生从进入校园开始就开始培养学生有正确的思想品德观,有得体言行举止等。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会促使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想品德,并在日常行为中处处以思想品德为准则。

一、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育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接触知识的时期,教会学生了解简单的知识,逐渐懂得各个学科,在此期间注重培养学生行为、思想、品行。因此,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推出主要是教育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和品行。思想品德课是比较枯燥的课程,对于比较爱动的小学生来说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上。那么,如何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有效的掌握思想品德知识。

1、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工具。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化、更加具体化,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传统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故事的形式将其中的道理传授给学生,学生对于深入理解道理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画面、声音、图片等将所要告诉小学生的道理或良好的思想品德演绎出来,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够更好的理解如何运用道理。

2、实例教学法的应用

知识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将其有效的应用于生活或学习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采用实例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具体的了解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做到课本中所要求的。实例教学法是以显示的案例来做教学材料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实际的例子与知识相结合,进一步肯定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熟知如何运用知识或行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讲授《水和我们的生活》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及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录制成一个短片,将其作为水和我们的生活的实用教材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二、注重小学思想品德课余时间教育

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注重的不是知识或能力的掌握,而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行为态度,为学生打好具备高素质、高品德的人才基础。在课堂的45分钟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增强德育有效性,就必须做到德育生活化,就需要在课余时间开展以思想品德为中心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纠正错误的品行。注重小学思想品德在课余时间的教育在强化课堂知识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例如辩论赛、故事会、演讲赛、主题讨论赛等,促使学生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及具体的活动过程,逐渐的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自己的脑海里。在通过课外活动这种形式的开展是将学习与娱乐结合在一起,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行成良好的品行,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在以后的生活及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及正确的思想。例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与志愿者共同为老人服务,打扫卫生、与老人沟通向志愿者学习,教育学生学习为志愿者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三、加强在家庭环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对于正规的学校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属于比较轻松的。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而生活在问题家庭环境中,学生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偏激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容易扭曲。因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正确的指引学生从良好的思想品德角度出发,约束自己的品行。通过家庭的长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和良好的素质。如在教学《我爱我家》时,让学生搜集家人的相片,让学生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的生日,看看家里的变化,想想是谁在辛勤的劳动。使学生明白自己是幸福的,家长是辛苦的,自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长大后才能孝敬老人。

四、结束语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从而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小学生习惯模仿教师或家长的言行,长期下去就会形成自己行为模式,因此,教师或家长要在平常生活中注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典范,并积极的投身到教育学生思想品德中。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掌握思想品德知识,在课余时间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思想品德知识及逐渐的形成良好的品行与品德。家长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树立正确思想品德的家庭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行与品德。

参考文献:

[1] 王燕丽,童 松 辉.育人为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点滴看法[J].小学教学研究.2009(12).

[2] 张淑英,王新禄.于 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时机的把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9).

篇5

关键词: 中小学思想品德 体验教育法 实践

中小学都开设有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是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品德塑造历来为人们所探究。十多年前,体验教育开始走进校园。这种教育形式受到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者的关注,并且积极地进行尝试、研究与推行。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它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与以往的说教式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明确其教育价值,认真探讨实施体验教育的方法,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一、何为体验教育

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现象,是一种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内心活动,强调人的内心感受,注重亲身经历,通过实践认识事物。体验学习,是指少年儿童的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的结合。少年儿童通过实践体验行为,在内心深处发生变化、内化或升华,从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实施体验教育,意味着对现实教育的深刻反思和调整,充分认识“缺失主体性教育”和“封闭教育”带来的严重弊端,从而调整到主体性教育、参与式教育上,调整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互动式教育上。体验教育符合当今的主体性德育和发展性德育的教育理念与价值取向。

二、以实践为主体的实施原则

引导学生亲身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他们把做人做事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健康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这个过程强调的体验是在实践中的体验。这一根本原则突出体现了实践在体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而实践对体验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体验教育以实践为动力方面。

学生是体验教育的主体,他们在体验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实践这个大背景。体验教育除了具有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教育主体的选择性、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教育目标的导向性和教育效果的知行统一性等独特的特点。在进行体验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的体验观,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体验观。

三、积极进取的心理定向

积极的成功的体验教育要打破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死气沉沉的局面,使思想品德课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因此,实施体验教育,要确定积极进取的心理目标。课程实施的心理定向为:第一,学生要充满自信,既不怀疑自己,又不低估他人;第二,愉快地自发参与,这种心理体验必须是愉快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不受外部强迫性地干预刺激;第三,要做到自主发展,少年儿童有着自主和独立的性格,这种自主和独立使得他们更多地依据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客观现实与内心体验冲突时不盲目跟风,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第四,善意地互帮互助,少年儿童虽然体验到世俗中人们之间存在差异,诸如贫富、地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但要与人为善,同伴之间要真诚,互帮互助。

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教育方法

良好的思想品德课的开设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以便应对未来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因此,实施体验教育,应是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界中的教育。

(一)家庭生活中的体验教育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培养中小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使他们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艰辛和努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有所作为。不管将来社会如何发展,中小学思品课都要不忘对青少年进行吃苦教育,且首要的就是家庭生活的体验教育。

我国的现实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中的人口政策决定了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农村中的强壮劳动力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越来越多。过去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家务劳动逐渐被先进的家用电器取代,面对严峻的现实,中小学生缺少必要的家务劳动和磨难教育。

在学校里,可以普遍开设家政课,教学生学做家务,包括烧饭炒菜等。学生参加这类实践活动,既有助于增长知识和见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办事能力和应变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一步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针对城市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每年有7到10天的耐苦生活体验,在中小学开展“上山下乡”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农村和边远地区体验艰苦生活,接受劳动教育,经受锻炼,磨炼意志,体验艰苦生活,品味人生,培养“生存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在学校,可以给中小学生人为地设置磨难课程,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还可让城市里的学生参加用扁担挑水,用搓衣板洗衣服,用小石碗磨花生等传统的家务劳动。

(二)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教育

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教育同样不可或缺。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德育环境,学生才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象棋、围棋等比赛活动,以及柔道等国际著名的传统体育活动,加深学生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不畏战斗艰难,懂得合作。通过茶道、书法等传统艺术,以及古典音乐、古典文化的熏陶,尊重历史,形成认真协调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素质拓展训练,通过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素质拓展训练正成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中重要的行之有效的体验教育方法。

比如,可以在校内开展约20分钟的“信任之旅”项目活动。活动程序是:活动先分组,每组选定一人做向导,两人做安全员,其余人员均做盲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之后,在向导的带领下,沿着选定的路线绕过障碍物前进。其间允许话语提醒,不能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活动结束后交流当“盲人”的感觉,与帮助别人的感觉,并在团体内交流。也可以开展“板鞋竞速”活动,同样限时20分钟。活动程序是:先准备两副6人一排的板鞋,把每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场地两端。哨声响后,两队开始向目的地出发,队长喊口号负责指挥。到达目的地之后交换板鞋,让下一组人继续返回起点。活动结束后,大家交流心得。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可以深刻地领会团队精神的重要。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可以开展“怎样当好小辅导员”、“怎样当好小干部”、“做守时形象好少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三)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教育

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教育应推广到社会生活中,而不应局限于家庭和学校。

我们可以以个人的自觉行动为前提,在中小学开展志愿者活动,学校集体组织,以公益和社会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生活的体验教育。例如进行给老年人、残障人士带路;植树节集体种花植树;在社会上展开保护益鸟、道路安全与防火防灾的宣传;到敬老院、社区福利院服务;回收废旧报纸书刊等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教育,尤其要重视与社区合作,积极依托社区的力量,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使学校德育教育和社区德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在农村,要加强学校和村委的联系;在城市,要加强学校和社区的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组建社区少先队组织。通过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学校德育得到社会的支持、理解和帮助,从而提高少年儿童学生德育的实效性。同时,中小学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社区内各种潜在的德育力量,发挥社区环境育人的功能。如聘请社区的老、劳模先进工作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充分利用社区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公园、商场、工厂、农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充当各类景区的讲解员,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充分重视社区的公益劳动、社会募捐活动和节日庆典活动等,总之,学校德育要充分利用社区内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因素,带领学生清扫所在街区、社区,在干净的环境中育人。

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能够培养学生重视公益、尊重他人和无私奉献观念,树立为国家为大众效力的思想。此外,在时间上,可以规定,小学和初中学生每年至少要有一至两周的社会见习与实践时间,增强少年儿童及家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意识。

(四)自然界中的体验教育

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优秀品质。城市的水泥砖头砌成的高楼大厦,虽楼宇之间有绿树花园,但如果没有在自然界中的体验教育,学生能够感悟到的仍然是相当有限的。中小学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快乐访问日”、“让母亲河的水更清”、“冬天盛开的花有哪些”、“寻找废品中的宝藏”、“寻找萤火虫”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我们还可借鉴国外某些中小学的做法,如每年都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将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对劳动内容做的规定。户外劳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农业,可以在中高年级开展种植水稻、种植甘蔗活动,让他们在本地农业等部门的支持下,从耕地、播种、插秧、田间管理直至收割、运粮、脱粒、碾米,参与每个环节的劳动,最后集体做饭品尝,在体验劳动成果的欢乐喜悦中增强劳动意识。这样,学生会学到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农村学校可以就近指导学生烧炭种菜,参加渔业劳动,学习养蚕。

五、结语

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中,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验教育,可以使少年儿童自发自觉地触动内心,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最终达到开设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彩彩,陈敏.“知行合一”的体验教育[J].中国商界,2010(3):218-219.

[2]刘冬梅.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体验教育思想[J].榆林学院学报,2007(5):85-86.

篇6

一、看准机会。选择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真正爱护学生,那首先应该理解学生情感,尊重学生人格,在平等立场上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德育教师注意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有效。

二、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对学生有一份爱,再加上扎实努力地工作,与同学建立起了团结、亲密的师生之谊,那么他们有什么想法、要求就会主动找德育教师谈心,寻求帮助,同时,德育教师也深入到他们中间,关心了解每一名同学,师生关系融洽,严而有格,严而有情,班集体的总体成绩也就会有较大进步。

1.课堂上要多些微笑。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德育教师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这种做法会使德育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更融洽。

2.遇事要有耐心。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就需要德育教师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不达。德育教师要研究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要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让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教师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1.用爱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德育教师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2.用爱温暖学生。德育教师―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二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世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傲一个高尚的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

篇7

课题负责人:袁任红

课题主研者:韦国敏覃根喜蓝艳肖韦虹海韦小文黄卫

在教学中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对责任教育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它直接关系到教育者能否把有效的目标、合乎初中生特点的教育内容成功内化为学生的内在责任需要,外化为学生的责任行为。责任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要做到: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法应该体现参与性。现行初中新课标实际上已经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法,作为一种优化教育教学方法的原则,在实践中要看这种方法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是否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所特有的渗透性,是否让学生得到了有效的学习体验。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还意味着在方法设计上优化预设性。一般说来,教育活动总是希望通过预先精心设计的教育内容取得受教育者的预设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往往会出现了所谓生成性发展问题。即出现了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结果。就初中阶段的责任教育而言,因其范围上不单单有和学生日常生活规范息息相关的道德责任规范内容,还存在着群体、社会范围内的责任规范,因此,责任教育预设性是非常突出的。

最后,以学生为主体还意味着责任教育的具体方法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责任教育是以提升学生的责任品质为目的,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和责任行为的。这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首先可以对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责任意识包括责任规范的认知和履行责任的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的知识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帮助学生形成责任规范的认知,但这些方法却无法强迫学生养成负责意向。因为“意识”的养成必须是学习者主动自发的,因此需要借助责任价值辨析、责任内省等方法启发学生形成负责的理性认识。其次,对同一教育目标可以采取同一方法的不同处理或者是几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在责任教育实践中,由于责任品质的三个构成要素是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而不是简单相加,因此,责任品质的各方面可以通过同一教学方法中的不同处理来培养,也可能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培养。

1、责任价值辨析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责任教育是要教学生“学会负责”,其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正确的责任价值观。价值澄清学派认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多元化的,其中充满了冲突和矛盾,传统的劝说学生接受某种“正确的”价值的教育方法已不能胜任对当代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任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指导学生在澄清自己价值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选择并转化为行动。但由于初中学生对责任认知模糊,使他们对自己的责任价值观辨别不清。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清事理,权衡利弊,使他们懂得形成良好的责任品质于人于己都是利大于弊的道理,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积极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同时,在进行责任教育时,可以选取初中学生生活中虽然简单易懂但又肯定没有一致看法的事例,让他们自己辨析,如:许苇是一名初中生,她在日记中写到:我怎么觉得那么累啊?妈妈总是要我考出好成绩,她只要我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当班长的事情那么多,老师同学有什么事情都找我,真是烦死了;这个周末学校还要我们去义务植树,真是浪费时间;我喜欢唱歌,报名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却很少有时间去排练……学生就案例中责任的主动承担、被动承担和许苇承担了哪些责任展开辩论,也可以让他们换位思考:“你有过这样的困惑吗?”“你是如何解决的?”让他们自己分析做与不做的后果,并清楚每种后果对自己的利弊,让他们能够在利益的对比权衡中明白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提升其责任品质。

学生在辩论这个案例时,可能会出现承担责任和逃避责任的分歧,教师在这个事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但不要把它强加给学生让其接受,教师应该对那些明显不应该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并讲清道理,帮助学生明清是非,树立正确的责任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2、实践活动反省法

责任教育的实践活动强调通过学生的各种自主活动来促进学生责任品质的发展,教学生学会负责。对于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活动,他们往往能想方设法去做好它,并能主动承担各种责任。因此,学生自主选择并参与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到履行责任的必要,而且能在责任的履行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崇高。学生也可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加深对责任规范的认识,并能达成一种基于互惠的对对方的义务和责任,并在履行这些义务和责任的过程中,切实领略到真正符合人性的东西,体验到更深刻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3、责任档案记录法

篇8

[关键词]相机检校;四拼宽角数码相机

中图分类号:P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391-01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与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无人机平台的低空航测技术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尤其在应急测绘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低空航测系统目前可用的飞行平台包括固定翼无人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其中,基于无人飞艇的小型航测系统其最大优势在于安全、灵活、云下飞行,且无须专用起降场地。为了提高无人飞艇的通用性和适用性,满足城市大比例尺测图需要,用于摄影的传感器不仅应轻小型化,而且要增加传感器的成像像幅,增大像场角,从而增加基高比,提高作业效率和高程测量精度。四拼宽角数码相机由4个非量测的CCD面阵相机拼接组合而成,大大增加了成像像幅,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其内方位元素未知,并且存在较大的光学畸变,不能直接用于量测,因此对四拼宽角相机进行高精度检校是进行后续近景摄影测量工作的必要基础。本文采用室外三维实验场检校法。利用实验场已知标志点坐标,采用空间后方交会方法,实现了相机检校参数的高精度解算。

2 四拼宽角数码相机检校原理与方法

四拼相机由以下系统组成:(1)四个子相机(2)相机稳定平台(3)组合相机时差控制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OS系统获取无人飞行器遥感影像外方位元素。所谓的POS系统指的是即利用 GPS获取摄影时的空间位置,利用 IMU获取摄影时的相片姿态角。

本文实验的检校对象为Canon EOS 5D Mark II型号数码相机组合而成的四拼相机,在锁定主距f=35mm,调焦至无穷远的情况下进行检校。四拼相机的检校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单相机的内方位元素即主点位置()与主距(f)和畸变参数()的测定;(2)组合系统相机间的相对外方位元素。

畸变差改正模型为:

其中,x,y为像点坐标;,为像主点坐标,。

本文采用基于多片空间后方交会的相机检校方法,以像点坐标为观测值。在初始检校时,均匀量测少量控制点像方坐标,选取照片的四个角点即可,通过DLT算法求出相机检校初始参数。利用计算出的初始方位元素将标准片上的所有物方控制点依据共线方程投影到待检校影像上,通过动态拟合控制点最小正方形的像方模板与检校影像进行相关系数匹配得到下次DLT解算所需的控制点像方坐标,循环解算,最终得到理想的控制点像方坐标。最后通过子像素匹配算法获取最终检校所需的控制点像方坐标,求得高精度的相机检校参数。直接线性变换算法(DLT)以共线方程为基础,引入畸变差的共线方程为:

由于平差计算过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故上式写作:

(x),(y)是前一次迭代运算结果的近似值。

由以上几式得到像点坐标的误差方程式:

将,按泰勒级数展开,并对各偏导数编号,未知数分类后,简化得:

其中,,

本文首先采用直接线性变换(DLT)方法获取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的初始值,再通过上式迭代求解。

直接线性变换(DLT)的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它无需内方位元素值和外方位元素的初始近似值,特别适用于非量测相机所摄影像的摄影测量处理,可以直接解算内外方位元素。

3 检校结果

本文采用的多片空间后方交会是在不同的位置拍摄多张相片,故解算所得的各相片的外方位元素不同,内方位元素和畸变系数相同,因此消除了外方位元素和内方位元素的强相关性,提高了主点位置(,)的检校精度。

组合相机于三维检校场拍摄一组照片,参照标准片人工点取4个角点的标志点像平面坐标,然后利用4个标志点坐标所解算的初始参数在检校片上投影出其他的标志点进而解算出各相机检校参数。

检校成果表如图所示:

4 结论

对于检校结果精度的分析采用像点坐标差验证方法:由检校场控制点的物方坐标和解算出的方位元素、畸变系数,利用共线方程反算其像点坐标(即理论像点坐标),再与实测像点坐标相减,进而得到像点坐标中误差。

四张相片的像点坐标中误差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四拼相机所拍摄的四张相片的像点坐标中误差都远远小于亚像元级,满足相机检校的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情操

新课改下,随着社会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学校和家长不再仅仅只是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情商的培养。那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上,教师应该如何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说明道理,娓娓道来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或者说心理品质的形成是由道德认知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以及荣辱观。在思想品德课程上,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讲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讨论理解。例如,在学习有关“诚信”的内容时,可以跟学生讲《一诺千金》或者《曾子杀猪》的故事,再让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再深入讲解我们为什么要守诚信,这样就可以更加深刻地让学生理解课本的内容。

二、巧设场景,陶冶情操

小学阶段是陶冶情操、培养习惯的最佳阶段,特别是对学生品性的培养,教师需要努力创造好的教学环境,设置真实的现实场景,使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与陶冶。例如,在学习《在爱的阳光下》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注意家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以及关爱,然后在课堂上表演出来,再让其他的同学进行点评补充,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父母对他们的深沉的爱,再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以及表演能力,增强他们的信心。

三、动之以情,感染心灵

心理素质中很大一部分是跟人的情感有关,而人的情感很容易受到感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用自己健康积极的情感和言行去打动、感染学生,还需要利用课堂,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让这种纯真的情感相互感染。在教学中,为了感染学生的情感,教师应该根据当时的实情来创造共鸣。例如,在奥运会或者航天登月时,让学生看看相关的视频,讨论诉说当时的感想,他们慢慢地会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或爱国热情。

生活中到处都是素质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从自己做起,引导学生学习感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积极向上的中国接班人。

参考文献:

篇10

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理念是育德为先,育人为本。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1.教育目标理想化在学校德育教育方面,一直以来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只是单纯地从总的教育目标出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思想品德教育过于理想化。在教育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是大而空的进行教学,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最终致使思想品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2.教育内容抽象化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脱离学生的年龄特点,致使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概念和道理。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长期以来,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这也就背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3.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着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缺乏灵活性,不注重学生的自我领悟与体验,而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将思想品德教育变成呆板的说教式教学,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策略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教学情境,运用教学理论将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1.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角色,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课堂氛围感受生活。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别人理解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条件,从情感上让他们感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意义。

2.创设激励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抽象化,致使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思想品德极其枯燥、乏味,所以,他们在课堂上只是形式性地学习,在内心深处根本不情愿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创设期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