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专科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医学专科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康复护理;护理工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多,给康复医学带来了契机和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不断被我们引进和采用,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等职业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人们更加关注康复医学的发展,因为康复医学的宗旨就是帮助人们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在这种蓬勃发展的形式之下,康复护理学也在发展、进步,然而与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的发展相比,康复护理学发展的步伐还不是很大,在理念、教育、临床护理以及总体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现在康复护理学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回顾和探讨。
1.康复护理学的发展现状
1.1 护理人员紧缺。目前,康复护理学越来越重要。很多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接触康复医学和康复护理学,但是,在师资、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临床护理方面,部分医院也开展了康复专科护理,但是在如何开展康复护理、开展哪些项目方面,每个医院也存在着不同,各地的发展也极不平衡。目前,对于临床康复护理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观念上比较落后。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正在推广,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与国际接轨,但是康复护理的发展脚步迈得还不是很大。康复护理是康复整个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来源于一般护理,但又区别于一般护理。康复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普通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康复治疗的基础知识,通过实施各种康复护理技术,最终使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但是在实际临床操作中仍然存在“能不能这样做”,“敢不敢这样做”,“这样做行不行”,甚至“做不做”,“这样做会不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种种顾虑。其次很多临床科室都需要康复护理,例如心内科、呼吸科、妇产科等等,但由于观念的落后和认识的缺乏,这些科室患者的康复过程往往缺少了康复专科护士的参与。
1.2 康复护理技术很多康复护理技术和治疗技术是交叉存在。在康复医学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技术中.有不少是护理技术已经涉及的内容,如:卧床病人的摆放、压疮的预防、被动运动、大小便功能的训练、热敷冷疗法等等;还有一些康复技术是护士掌握后最有机会为病人服务的,如:心肺功能的锻炼、吞咽障碍的训练及心理支持疗法等,这些康复技术完全可以是护理技术的延伸和扩展。护士在护理学的基础上接受这些相关的康复技术是得心应手的,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些技术大多数是有治疗师来完成,护士的工作似乎始终脱离不了打针、发药、执行医嘱。康复专科护理技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怎样实施康复护理技术也很困惑,各个医院开展的项目种类也有所不同。
1.3 人员专业素质康复专科护士缺乏。现在很多在职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常常忽视患者的功能问题。其任务仍只完成打针、发药、测体温、测量血压等简单的操作,而以功能维护和促进为主的康复护理在这种模式中难以实现。这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康复护理的内涵,缺乏应有的康复护理意识,给康复护理工作的实施和推广带来不利因素,影响了康复护理事业的正常发展。另外,护士对康复护理知识的缺乏,也是康复护理学发展的瓶颈。做为康复护理人员,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掌握哪些专业技能,取得怎样的专业资格,临床上如何开展康复护理都是所面临的问题。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对康复护理人员的从业资格和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越来越迫切。
1.4 工作程序康复护士缺乏科学的工作程序。康复治疗工作是一个团队协同合作的项目。医生、治疗师、护士都会参与其中。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在病人康复的过程中的角色,还是停留在“执行”的阶段,如何更好的在临床工作中发挥护士的作用,如何更好的与医生、治疗师恰当的分工协作,如何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护理,这都需要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护理人员严重缺乏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护士仍然无法抽身于打针、发药,很多专科地康复护理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很多工作都停留在口头上的健康宣教,没有真正评估、实施和评价。在工作时间上,有些医院开展晚间进行康复护理,这虽然能够避免与患者日间的治疗相冲突,但是,增加了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和负担。
2.发展的方向
2.1 教学。首先,在《康复护理学》教材的编写上,我们应该更着重于护理方面。一些临床实用的康复护理技术应该编入教材里。其次,在教授《康复护理学》的师资方面,我们更应该倾向于那些既有深厚的护理理论知识又有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的专业护理人员,在护理学院应该增加这部分师资的比例。定出的康复护师资格标准培养和选拔康复护师,充实康复护理教师队伍。我们可以从护理学院的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护师进行2―3年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之能满足和适应康复护理教学的需要。建立康复护理自己的教师队伍,彻底改变康复护理教学由康复医师承担的现状。使学生更多的获得关于康复护理方面的信息。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康复护理学》的学时,增加临床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康复护理学的实质。
2.2 临床护理。一是制定专科技术标准规范。在这方面,我们应将现有的康复技术总结归纳,吸各家之所长,建立一套专科技术操作体系。随着康复护理的发展,我们应该对专科技术不断修改更新,不断适应新的要求。二是培养康复专科护理人才。目前,专科护士的培养已经成为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一套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体系,并规定其准入资格,是康复护理学发展的要求,专科护士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三是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与康复医生、治疗师分工协作,发挥护理人员的重要作用。随着专科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不断地、主动地参与到病人的康复进程中来,在医院病房、门诊、社区等发挥更多的作用。
3.康复护理服务社会化
篇2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疗养康复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科动态,拓宽专业视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临床培养专业素养精深、护理实践丰富、富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专科护士和护理骨干。培训采取理论与临床见习(实践)相结合、基础知识与专科技能相结合、学科发展与岗位需求相结合的方式。疗养骨干培训班培训时间为10d,其中理论授课52学时,临床见习13学时;康复护理培训时间为2个月,其中理论授课150学时,临床实践为160学时。理论授课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授课教员主要安排我院全军康复医学中心、信息中心、软伤组织疾病诊疗中心、护理培训中心等专业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同时聘请国内、军内多名知名专家教授进行前沿知识、学科发展等知识授课;临床实践主要以模拟操作和临床跟班形式进行,安排实践操作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语言表达清晰、个人作风品质过硬的教员进行带教[2]。疗养机构骨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疗养学与疗养事业、特勤疗养员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对策、疗养护理咨询及心理评估方法与技巧、数字化疗养院与护理工作、核武器杀伤因素及防护、部队官兵常见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干预、潜水减压病的诊治护理与预防、亚健康的评估流程、方法与调理等。康复护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疗养康复医学概论、康复护理发展现状、颈椎康复、脑瘫康复以及卒中康复训练与护理等;并结合护理工作需要,安排了共同科目授课,主要包括疗养康复心理护理、专科护士综合素质、护理科研、学术论文写作、战伤救治、沟通技巧以及护理质量管理等内容。
培训效果评估
严密的组织管理和严格的考核评价是保障培训成效的关键[3]。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我们将考核分为三部分:理论考核、专科技能考核和临床实践评估。其中疗养骨干培训只进行理论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康复护理培训除进行理论考核外,还进行专科技能考核及临床实践评估。修完规定全部课程并通过考试者,颁发《军队疗养康复专科护士培训证书》。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对授课老师教授内容、对教学计划安排、对编写的教材、对教学及生活服务保障的满意度以及学习收获等方面的内容。调查显示,通过培训,开阔思路(75%)、提高理论水平(95%)、提高科研工作能力(52%)、提高操作能力(85%);同时护士对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人际沟通技巧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需求很高[4]。康复培训班结束后组织召开学员座谈会,让学员畅所欲言,谈体会,讲收获,提建议,对下一步改进培训方法,调整课程安排,提高组训能力和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篇3
在理论学习中,授课老师以渊博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讲解,不仅使我获得了康复科常见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颅脑损伤、糖尿病、颈肩腰腿痛等)的护理常规,护理要点,而且提升了我对骨科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知识,并且还学习了康复评定的内容及方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假肢矫形等方面的知识。
这次护士培训对我来说是理论与技能的提升,是理念、高度和技术的洗礼。首先,更新理念:如对康复有了新的认识,它不是疗养,不是患者的后期治疗也不是中医+理疗,而是对功能障碍者运用训练、补偿、增强等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等。其次让我认识到疾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并掌握了新的技术:如清洁间歇导尿,神经源性膀胱/直肠功能训练,良肢位的摆放等,并对心肺康复的新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临床实践不仅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让我学会了如何管理病人,如何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做好带教工作,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临床实习阶段也是最紧张的阶段,在此我们每个人需完成理论结业考试、操作技能考试,ppt的制作与汇报;并于2014年10月29日到**县**筒中心敬老院开展了由**省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人、康复医学中心总护士长杜春萍和康复医学中心脊髓损伤病房副护士长**组织的以“康复护理在身边,老有所护功能健”为主题的社区实践活动。
这次的护士培训也让我有缘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护理同仁们。我们在学习中互助,在生活中互相关心,从她们身上使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医疗职业者的谦虚、严谨的精神,踏实的工作态度,对病患的用心,对同事的呵护。
篇4
LIU Ying-ying.
Department of Medicine Luo He Medical College HeNan Luohe 462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employment for medical students of the setting of rehabilitation direction medicine class in three-year junior level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Methods. By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for graduates of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direction 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and discussion of the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including employment areas and employment units, the employment of professional), job satisfaction,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n student's employment that rehabilitation direction class setting. Results The survey found that students employment intention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big city, secondary hospital, clinical and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the actual job sit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ounty, the job that they engaged in clinical professional and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 students accounted for 49% and 49%, respectively.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was 82%. Conclusion The rehabilitation direction class setting in clinical medical specialty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students employment career,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al specialty; general medicine direction class; employment; comprehensive ability
中?D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201-02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是健康意识,尤其饮食健康意识未充分重视,造成普遍人群营养过剩,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尤其脑血管病高发,危害大,致残率高。
随着人民生活富足,对这些病人将来重回社会将会越来越重视。同时中国调研报告网的中国康复医疗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年版)显示,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老年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意味着失能、残疾、带病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这些老人将面临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失能等诸多突出困难。由此带来的老年康复医疗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重视。据统计,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万人,41万脑瘫患者、600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中国康复医学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康复治疗师。
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按卫生部等四部门联合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3-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约8万个城镇社区服务站。康复医疗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公立医院目前基本医疗尚不能保障,私立医院尚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对康复医疗需求大,供需严重失衡。目前政府加大推出多项政策扶持,但依然不容乐观。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以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现在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可以认为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当今康复医学已经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一起成为现代医学体系的三大支柱。而我国尤其是我省康复医学教育普遍存在规模小、系统差、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比较薄弱的问题,经专业培训出的合格康复人才极少,故而各级康复机构基本处于虚设状态。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鉴于目前形势,近5年来,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院校数及招生人数增长迅速[1,2]。
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医学院校的陆续扩招,升学门槛放低,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临床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亦随之不断增加。而对于一些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毕业生来说,由于学时短,学历低,动手能力不强,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使其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再者我国医学专科生的培养一直沿用医学本科生“掌握现代医学专业诊疗技术、满足医院需求的专科型临床医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训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钩。
这直接影响到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未来发展。如何解决目前部分专业医师匮乏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毕业生相对过剩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当前扼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鉴于目前的严峻形势,国内逐渐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开设康复方向定向培养进行尝试。
一、资料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面向临床医学专业康复方向班的毕业生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进行广泛的调研,采用(1)通过电话方式访谈(包括学生个人手机与家庭电话联系方式)地址固定、 工作相对稳定, 但交通不便者;(2)通过 QQ 群 、 微信朋友圈、 E-mail等方式访谈地址不固定、 职业自由、 频繁更换电话号码者 ;(3)实地走访在市内就业、 交通方便调查者等调查方式,了解上届临床医学专业康复方向班毕业生的就业择业(包括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就业专业)情况,就业满意度。从而能有针对性的指导毕业生择业与就业,提高本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力,同时可评估在临床专业设立亚专业,进行定向培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有助于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二、结果
1.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结果见表1
2.毕业生实际就业地区分布调查结果见表2
3.毕业生实际就业专业分布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毕业生实际就业专业分布
4.就业满意度为82%。
三、讨论
本课题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意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二级医院临床与康复专业,实际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县区,从事临床专业与康复专业的学生各占49%与37%,临床专业康复方向班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82%。对所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情况的反映仍是满意者居多。认为学校课程设置较合理的90人占90%,认为不合理有8人占8%,认为无所谓的2人占2%。希望多开设中医课的有67人占67%,希望多开设全科医学课的有56人,占56%。 临床专业学生经过康复亚专业课程培训后,绝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尤其是在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技术、疾病康复学、推拿学、针灸学、康复护理技术方面的收获最大,并且将近37%在康复相关专业就业,如基层医院康复医学科、工伤康复中心、疗养院、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残联康复中心、儿童康复中心、按摩理疗院、民政系统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用品服务站、康复医疗器械公司及中专院校或特殊学校(聋校、语训学校等。显示了该项改革对毕业生就业择业的影响。
在三年制临床专业设置康复方向班的该项改革具有如下优势:
(1)侧重于医师核心能力培养,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本改革实现了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两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以临床医学为主线,结合融入康复医学知识,培养既能对临床各种疾病进行诊疗的临床医生,又能针对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机能评价和康复治疗的临床复合医学人才。
篇5
一、医院简介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以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为优势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是昆明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学院等10余所医学院校的教学、实习医院,第一批云南省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2019年6月为配合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位于植物博物馆选址核心区的我院进行了搬迁,现过渡安置在三个院区,北院区(龙泉路871号)占地面积117亩、南院区(龙泉路672号附2号、龙泉路935号)占地面积42亩、东院区(光明路338号)占地面积50.4亩,三个院区合计占地面积209.4亩。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909人,床位1000张,临床科室31个,医技科室4个,职能科室16个。我院是云南省最具规模的老年医疗与康复机构之一,老年病科、呼吸内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院共建项目,老年护理专业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是昆明市0-6岁残障儿童抢救性康复机构。医院有昆明市老年综合评估技术中心、昆明市老年胃肠外科治疗技术中心、昆明市老年麻醉技术中心、昆明市老年骨关节病诊疗技术中心、昆明市吞咽障碍治疗中心等7个技术中心。
2020年全年诊疗人次:26.41万人次、出院人数27122人次,手术人数5913人次。
二、项目需求
(一)项目范围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北院区、南院区、东院区)7*24小时服务。
(二)服务内容
1.治安维护;
2.消防安全;
3.监控值守;
4.日常巡视及隐患排查;
5.突发事件处置;
6.大型活动保障;
7.安全设施设备维护;
8.应急物资转运;
9.疫情常态化防控秩序维护;
10.绿化养护;
11.安保制度的持续改进;
12.安保台账资料维护。
三、调研程序
1.向社会公告项目;
2.有意向参与我院建设与发展的第三方机构下载填写调研表;
3.组织咨询座谈会
时间:2021年4月23日下午15:30、地点: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北院区多学科会诊中心、携带相关资料。
本公告有效期自2021年4月16日至2021年4月23日。
特此公告。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1年4月16日
篇6
微观与宏观层面变革推动康复领域需求增大,问题也随之而来,三大矛盾凸显:巨大的潜在康复需求与人员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提升的康复重要性与规范化、循证化滞后的矛盾,康复应用广泛性与康复技术、实践碎片化的矛盾。康复行业将应对巨大变革挑战,如何转变康复模式以迎来行业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是摆在康复医疗从业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科技进步激发康复医疗转型
康复是一门功能导向性科学,也是改善生活质量的科学。2008年的汶川地震带动了我国康复医疗事业提速;2009年,国务院下发“防治康”相结合政策,提出医疗体系应包含预防、治疗、康复三个部分,需建立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励建安疾呼:“防治康三者的确是不可分离的,它们是互相关联的。”
现代康复医学强调整体性,而康复医学的多学科合作模式不仅是康复医学内工种的合作,也涵盖了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人文、工程和社会的协作。传统康复模式以患者不参与的被动治疗为主,随着康复医疗体系建立,康复医疗也应转向主动训练,“只有改变诊疗思路,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康复医疗的发展”。励建安直指:“在现代康复诊疗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患者的生物学属性,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学属性及社会属性,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不是以器官、组织为中心。”
现代康复医疗与传统康复医疗明显的差别在于“技术”。励建安感慨道:“二十一世纪的科技进步都将成为现代康复医疗发展的强劲动力。”“传统康复医疗停留在人工操作,缺乏标准与量化,缺乏整合的框架和流程,而现代康复医疗更多通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达到康复目的。”蝶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巨府表示。
现代科技进步推动的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传递信息职能化将现代康复医疗范畴拓展到极限,物联网不仅可以轻松地将医院与社区整合在一起,还能整合全部患者相关信息,使患者足不出户即可监测健康状况、享受最及时的医疗服务。而“互联网+”智能技术,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技术,之于整个健康领域远将超越目前基因在未来二三十年带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对于现代科技与康复相结合,陈巨府谈到:“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三医联动下全面康复,通过智能技术平台系统催生新型智能健康服务的生态系统,在新的生态系统内让患者获得从用药到康复的全程服务,通过数字化技术帮助患者实现更智能化的康复医疗。”
综合性医院康复体系建设
在大型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学科的主要职责是急性期康复,同时践行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邓绍平希望,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建立一个既符合国内环境,又能可持续性发展且与国际接轨的康复医疗新模式。作为区域性中心医院的管理者,他利用康复理念进行学科建设、打造优势学科,促进了医院医疗质量与水平双提升。
邓绍平认定,优势学科建设应在原有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和优势,使现有学科经过更新、改造、延伸、拓展、调整、补充,并根据医疗需求完成优化重组、合理构建、配置和提升专科层次,鼓励、促进专科相互支撑和融合,培植新兴专科和专业方向,形成基础宽厚、主干突出、相互支持、彼此加强的学科群体,使某些领域在临床诊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国内外同行不可替代的优势,进而带动整体学科升级。
他总结出医院构建优势学科群的三大策略――整合龙头学科、扶持病种特色、加强协作攻关。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学科建设,首先要完成高起点定位,制定学科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学科发展领域、突出主攻方向;其次落实高起点夯基;再次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在条件建设上下本钱,在机制创新上下气力。将康复理念与各个学科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医疗质量提升,保障医疗行为效率与安全性,更重要的是能够缓和医患关系,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
康复与其说是一个科室,更像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临床各学科、各专业都离不开康复治疗,康复同样内存于所有医疗行业。因而,作为一个医疗体系,在多学科开展康复治疗是建立康复一体化的关键。这就要求医院必须有配套的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邓绍平认为,实现临床-康复一体化需从五方面着手。第一,组织结构一体化:在人事制度上给予创新和特殊安排,医生、康复医生、治疗师、护士同属一个团队,实现统一管理。第二,治疗流程一体化:同一疾病无需会诊、转诊,实现治疗无缝连接、互相覆盖,患者的术前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由一个团队完成。第三,病情评估一体化:将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作为一个治疗整体,对疗效实行有效的康复评估。第四,健康教育一体化:将手术医生、康复医生、治疗师需行的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统一完成。第五,患者随访一体化:同时完成术后、治疗后随访,在手术医生、康复医生、治疗师间流畅转诊。“一体化管理极大程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使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成为可能。”
目前,康复治疗主要由医学康复和残疾人康复两部分构成,大型综合性医院康复治疗的重心是医学康复。一方面,在院内强调“大康复”“大心理”“大中医”理念,在多学科开展康复治疗是形成康复治疗体系的关键。另一方面,通过医护一体化康复(心理咨询师、推拿按摩师、营养咨询师)实践促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总体而言,综合性医院的康复医疗体系化建设可起到康复技术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达到预防-治疗-康复一体、临床-科研-教培综合全面发展。
全面构建康复医联体
在康复医疗体系中,综合性医院重在提供急性期早期康复治疗,重在开展早期康复介入,以便缩短住院时间,为其他康复机构留出空间;康复专科医院与基层康复机构则需为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全面的康复治疗,承接综合性医院患者,并与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和社区康复机构等延续性医疗机构分工合作,及时转送患者,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延续性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家庭康复护理等服务。各层级康复机构分工不同、各有侧重,分层级、分阶段地为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缺一不可,而各级康复机构间也存在着转介转诊、技术合作等共赢模式。
“十二五”期间,国家陆续出善康复医疗体系的政策文件: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发展和加强康复、老年、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的转诊与合作等。这些政策的颁布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分级转诊制度下层级康复模式的建立。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增加以及残疾带来的康复需求增长,推动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有能力、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康复特色服务,已成为大势所趋。
然而,制约我国康复医疗服务分级转诊的主要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目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医疗机构尚未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缺乏联通共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及相互间缺乏合作和协同,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院长唐丹表示:“康复服务能力与社会保障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制约了康复医疗医联体的建立。”
康复医联体通常由1?2所二、三级康复医院,联合辖区内(县级市)若干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组成以医联体章程为共同规范的非独立法人组织。它以康复医院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社区康复服务枢纽,探索紧密型、松散型等多元化医疗联合体管理模式。
以康复医联体为载体,在各医疗机构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可以共享资源并提高康复医疗体系整体运作效率。而充分利用康复医院的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能够带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探索社区中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康复患者提供适宜的、连续的、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康复服务,满足他们的全面康复、健康管理和社区融合需要,才能构建起便捷、有序、有效的社区康复服务模式。
建立康复医联体的主要目标是将康复服务下沉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康复服务领域,并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合实现技术与服务互补,将适宜技术移植到社区。被问及康复医院在康复医联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唐丹作答,康复医院应该承担起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服务技术规范,协助和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各项康复服务,负责完善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能力建设,促进康复患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流程与通道的职责。
通过建立康复医联体实现患者的双向转诊,既能满足医保政策改革的需要,也符合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与患者在社区中享有康复服务的需要,康复医院的技术人员植入和培训也可极大程度上填补社区康复人才的空白和缺失。
康复医联体的建立,为优质的康复技术和治疗人才下基层提供了工作平台,可切实推进基层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唐丹表示:“康复医联体切实推动并实现‘康复回社区’,使康复患者有序分流,打通康复患者下转通道,让患者就近康复。”而且,他认为,“康复医联体的建立与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区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有助完善医保政策制度。”
“互联网+”助力三级康复体系构建
为适应社会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很早就提出三级康复模式――理想状况下,一级康复为早期康复,二级康复为恢复期康复,三级康复为后期康复或社区康复。当前康复体系的现实情况却是:部分患者完成一级康复后出院返家,甚至部分患者基本未接受康复治疗。
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院长邵明看来,传统康复体系内化的问题还有很多。首先,老年群体、残疾群体、慢性病群体、工伤群体的康复病员数目巨大。其次,在三级康复体系中,患者急性发作期在中心医院急救并接受短期院内康复,康复训练则在社区医院或家里,导致康复病员流动性强;而医院间,甚至核心医院与下级医院间独立运作,无法实现有效信息互通、转诊、会诊,致使患者信息不对称。此种信息缺失还导致上级管理部门无法准确获知医院康复科的运作大数据,无法及时掌握康复病员的综合情况大数据,无法及时得知康复病员的居家康复状态,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
“‘互联网+’时代的康复管理理念可以解决传统康复模式中的诸多问题。”邵明介绍,“因为互联网具有海量数据库的远程康复系统,可轻松处理大量康复病员,实现跨地域患者管理。以核心医院为主体,通过远程康复系统建立三级康复医联体,实现各家康复医院以及上级康复医院与所属下级医院信息互通,在院间信息互通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二、三级远程诊疗体系、远程管理体系、双向转诊体系,达到远程指导、疑难病症会诊目的。再有,互联网的特性决定在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和管理下建立的三级联动康复体系,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各医院的运作大数据和所有康复患者大数据,也使医生、治疗师可以及时掌握康复患者的居家康复数据,给出有效的家庭康复指导。”
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并利用原有的康复资源,建立覆盖地区性的三级康复网络,完善临床康复数字诊疗一体化标准,就可能实现康复临床诊疗信息数字化和信息共享。“‘互联网+’平台具备临床诊疗、健康管理、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完备服务功能,”邵明表示,数字化医院使康复服务辐射更大范围,满足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便捷、高效康复医疗服务的愿望。
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可达到优化康复流程的作用:各医院共享康复患者信息,转院更快捷;对离院患者,以远程方式及时掌握各项康复指标,判断训练计划是否得当,判断患者是否遵嘱进行康复训练;对居家康复患者,以远程方式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及时、灵活修改训练计划,随时查看训练执行情况。
篇7
在“以病人为中心,以满意为标准”服务宗旨的引领下,中心不断自我驱动和成长,内强素质,外树品牌,曾获得金山区“新突击队”、金山区“双十佳”敬老先进集体、金山区“青年文明号”、上海市“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先进集体提名、“筑牢网底,守沪有你”上海市基层卫生抗疫感动集体以及连续多年获得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金山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并成功创建2019-2020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
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打造卫生健康“一镇一品”特色
康复医学科是中心特色科室,为培育中心品牌特色,满足辖区居民健康服务需求,中心着力打造“一镇一品”特色品牌建设,将康复科与中医科合并为中医康复科,以传统治疗与康复治疗相结合,带给患者更专业和全面的服务。
据中心主任吴欢云介绍,中心积极推广中风后遗症推拿、关节松动、康复理疗等相关康复治疗技术,医师对入院患者开展康复会诊医嘱,由康复医师带领康复科成员对该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对患者的康复功能情况开展科室内讨论分析,并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计划,结合各科室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
“为提高康复治疗师的康复知识与技能水平,增强学科建设能力,中心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先后派出康复治疗师到大医院学习,参与主任大查房、学习肌电图及神经电图操作,同时系统学习康复医学中的各种评估、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运动疗法等,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中心内部每月开展一次科室内康复知识培训,针对常见情况或者不同的手法、理疗进行科室讨论,康复医师定期带领治疗师进行查房、评估及知识讲座。”吴欢云主任进一步补充说。
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提升亭林地区康复服务能力和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2020年8月,金山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在中心成立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实践基地和复旦大学无障碍研究基地第一个分中心。中心将充分借助优质资源,通过开展定期的学习沙龙,从共建无障碍环境等维度出发,共同研究残疾问题防治与康复的良策,进一步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同年12月,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举行儿科医院-亭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基地签约仪式,成为金山区第一家,也是儿科医院在上海市的最后一家儿童康复基地,基地的成立将造福金山区乃至周边地区广大特殊儿童及其家庭,能够让孩子就近接受治疗。
探索互联网诊疗,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
“互联网+社区医疗”是上海市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创新探索,2020年,中心增加“互联网诊疗”服务方式成功获批,成为金山区首家获批“互联网诊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得符合条件的签约居民通过“上海健康云”App上的“互联网诊疗”,就能实现足不出户、在线看病、送药上门,解决了患者对互联网诊疗的需求。
据吴欢云主任介绍,现阶段的“互联网诊疗”服务主要将“1+1+1”签约的居民作为服务对象,由具有3年以上独立临床工作经验的签约家庭医生作为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主体,主要开展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和复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有序衔接转诊、慢病随访等健康管理服务。处方完成后,社区药师通过平台对处方进行核准,患者可采取来院取药、配药上门、快递柜存放等多种方式取药,实现足不出户,送药到家。但这对于家庭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医生通过网络的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还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病情变化情况、第三方药品配送情况进行及时了解。
注重传承特色,治疗蛇咬伤有独到之处
篇8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 预后 生活质量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24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1]。本文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及康复效果,对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20例,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及精神病患者[2]。入选后根据总体衰退量表对患者痴呆程度进行划分,2~3级为轻度痴呆,4~5级为中度痴呆,6~7级为重度痴呆[3],根据患者痴呆程度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年龄61~89岁,平均74.35±16.4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对照组利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包括分阶段评估、健康教育、认知培训及预见性护理等方面[4]。
持续康复护理6个月后,根据患者病情对其进行分数评价,评价工具采用生活活动量表(ADL)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康复护理前后进行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
两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护理前后MS、MMSE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
讨 论
康复护理模式融合了阿尔茨海默病专业护理的手段与知识[5],适用于不同阶段的痴呆型患者,康复护理强调护理评估[6],提倡有针对性的专业护理措施。预见性的专科护理是在专业护理评估及认知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效护理的更高层次,能够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保证患者安全。认知功能训练是在分阶段评估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与分期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确定患者是否有抓、咬等异常行为,如有则采用其他康复方式。这种康复形式更容易使护理人员掌握到训练的方法和内容,目的性更强。
康复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在临床中有很好的疗效,上文通过对两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对比分析,发现康复护理较常规护理差异有显著性,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小江,林志雄,徐蕊,等.心理和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肢体偏瘫康复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6,27(5):723-724.
2 刘存志,于建春,韩景献,等.针灸疗法对血管性痴呆康复的价值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08-3109.
3 张月华,卢少萍,徐永能,等.老年性痴呆患者1年康复训练效果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859-6861.
4 张燕红.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65.
篇9
方法:选择100例呼吸内科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专科分组护理的护理服务。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掌握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专科分组护理服务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适合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专科护理呼吸内科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29-02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其死亡率较高,因此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随着社会进步,呼吸内科的护理临床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关系着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整个过程,是临床医疗质量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服务理念,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理解,对护理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专科分组护理的服务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与康复有着促进作用,为了深入研究专科分组护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我们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专科分组护理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满意度的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呼吸内科在2011年1月份到2012年6月收治的呼吸科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25-70岁,平均年龄61岁,男性34例,女性1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是18-68岁,平均59岁,男性30例,女性2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针对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针对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专科分组管理式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具体要求为:
专科分组工作的组织:组员组成包括专科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具有2年以上护龄的护士3名;其中3名主管护师及1名专科护师相对固定。各小组服务机构人员由科护士长统一管理,护理部负责监督考核;我科根据本科疾病特点制定专科记录卡,上有患者姓名、住院号、电话号码、住址、伴发病名,家属联系方式,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师记录上述内容,统一交专科组长保管,责任护士或专科组长负责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专科的健康宣教及所有治疗与护理,并每周进行一次小组专科护理业务查房,每2周进行一次科内护理业务查房,以便及时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和评价各专科小组的护理质量。
布置家庭式医院环境,实施管理方式的人性化;我科结合本科室自身条件,着重于细节,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整洁、安全、可靠的住院环境。自患者入院时起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专科的各种人性化护理服务[2]: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在提供专科护理时,首先要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要进行自我介绍和向患者简要介绍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消除医患间的陌生感,建立起患者的归属感;责任护师和专科护师通过治疗、巡视、护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疾病健康宣教,以各种不同方式使患者对疾病深入了解,改变不良习惯,改善医患关系,积极配合医生参与疾病的治疗过程。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以及保护措施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家属起监督、管理的作用,逐步建立起患者对医院的信任,针对需要接受各种特殊检查与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检查与治疗前详细告知患者各注意事项,并确保患者全部听明白并接受。对于情况特殊、病情较重的患者,要积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在临床治疗的全过程中,正确的指导患者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合理用药、合理饮食、正确氧疗及长期氧气疗法的重要性,尤其告知COPD患者家庭氧疗、有氧运动训练、呼吸肌锻炼对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3]。患者康复出院时,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患者必要的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与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统计差异P
2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调查,包括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两个选项的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的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专科分组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理念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延伸与升华。为深入研究专科分组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使用情况,我们随即抽取我科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针对观察组,在实施呼吸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之外,实施专科分组护理服务;而对照组仅提供了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在疾病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远远低于观察组(统计差异P
参考文献
[1]高岚.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应用.医学信息.2010(07)
篇10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8-600-03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目前对卒中病人的防治模式只注重急性期的治疗,而且由于方法比较单一,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在治疗上都有难以克服的“瓶颈”;另外由于我国的康复医学、预防医学和社区医学发展滞后,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减少残障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卒中病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负担任重而道远。因此,探讨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模式,构建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按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目前全球治疗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Strokeunit SU),根据我国国情,吸收国外最先进卒中单元管理模式,中西医结合、多手段、多方位成为研究治疗脑卒中的最佳途径。辨证施治脑卒中单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治:辨证施治要发挥中医特长;辨证施治要坚持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辨证施治要兼顾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在防治中的作用;辨证施治要重视康复训练;辨证施治要延伸到社区。
卒中又名“脑溢血”
“中风”,是引起人类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仅次于冠心病和肿瘤)。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卒中的问题将日益严重。我国目前卒中每年的发病率为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而且大量存活的病人中至少有50%留有偏瘫、失语、运动功能障碍等障碍,因此卒中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目前对卒中病人的防治模式只注重急性期的治疗,而且由于方法比较单一,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在治疗上都有难以克服的“瓶颈”;另外由于我国的康复医学、预防医学和社区医学发展滞后,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减少残障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鞋,减轻卒中病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负担任重而道远。因此,探讨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模式,构建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按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目前全球治疗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它是指改善住院卒中患者的医疗管理模式,专为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提高疗效的组织系统。它不同于传统卒中患者的管理,更不是药物治疗加上康复治疗,而是体现人文关怀,由多学科人员构成专业小组,把患者的功能预后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临床目标的多元医疗模式(multidiscpinary care system)。目的是创造出一套完善的健康医疗服务制度和一种尽可能使卒中病人得到最优化恢复方式的医护一条龙模式。根据我国国情,吸收国外最先进卒中单元管理模式,中西医结合、多手段、多方位成为研究治疗脑卒中的最佳途径。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验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临床实践,反过来以指导临床实践,它的基本观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人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环境的联系包括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和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这种思想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的领域。Stroke Unit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这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相通的。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和其他医学体系比较,中医在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3种手段中,最主要是辨证论治。多数疾病都有比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病理变化不尽相同,很难确定统一的方法。因此,只能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来确定治疗方针,而“证”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和实质,所以要根据“证”来确定治疗方法。脑卒中具有复杂性,治疗应考虑到病因(血管、血液、血流动力学的异常)、病理基础、卒中的类型、发病的时间、梗塞灶(出血)的大小(多少)、部位、主要器官的功能、并发症、年龄及个体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要用单一的方法或统一的方法治疗腑卒中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su结合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在强调整体配合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个体化、分阶段、动态性及最优化。目的是给病人提供最佳医疗服务,即针对不同病人,针对发病的不同阶段及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实质问题和突出矛盾,给予最佳的干预措施。可见su更重视“证”,并且做到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有机结合。
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多手段、多方位成为研究治疗脑卒中的最佳途径。在su里,对于适合溶栓的急性脑梗塞的病人,应以局部脑血栓形成为标,整体虚为本。溶栓治疗直接溶解血栓,力专而猛,是治其标,辨证用中药益气活血、健脾补肾乃是治其本。破瘀与益气,标本兼顾,可减少出血之弊,并促使体虚康复。对于脑出血昏迷、发热病人,应用醒脑静、清开灵、安宫牛黄丸等皆有良效。另外,通腑化痰、醒脑开窍等治法在卒中急性期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辨证施治脑卒中单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1 辨证施治要发挥中医特长
对脑卒中的治疗要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综合救治措施。重视气血失调,痰瘀为患;在采用辨证施治综合治疗措施的同时,强调早期的活血化淤,痰淤同治,通腑醒神治疗和急性期重视益气活血与肝肾同治。专科在总结历史有益脑卒中治疗方面的文献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研制了各种专科制剂,如黄角颗粒、通腑合剂、安神合剂、愈风汤等,同时对选取点穴、穴敷、灌肠、外洗、药枕及药帖等多种中医传统外治法,既提高了临床疗效,又突出了中医特色。
2 辨证施治要坚持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
中西医各有特长,对疾病的某些一阶段或某一环节,各有优势,要相互为用,如果效法卒中单元的管理模式将西医的紧急救治和中医在护理和康复中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则可能更体现su的效率和有效性。如定位手术血肿清除术配合脱水治疗等,能较好缓解血肿的占位效应,在抢救生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未能完全解决由于出血所带来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对脑组织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损害,旦手术本身可因麻醉和术中创伤使机体生理功能的进一步紊乱。脑缺血的治疗仅限于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在时间窗内时进行溶栓治疗可望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亦难克服再灌注损伤。专科坚持中医倡导的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使用中药整体调理,减少手术的次级损伤,调整紊乱的生理功能,减轻再灌注损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3 辨证施治要兼顾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在防治中的作用
根据心身医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卒中的发生、进展、治疗与康复过程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有资料显示,不良生活习惯、A型行为模式、负性事件、不良应激方式等均是导致卒中发生的重要因素。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病人常出现恐惧、焦虑、抑郁、退缩等心理障碍,这些因素对脑卒中的疗效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辨证施治倡导慎起居、畅情志、调饮食,也是促进患者整体康复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在防治卒中上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武汉中南医院实行的“呼唤式护理”,即护士在为昏迷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每一个操作都要与患者“交流”或“问候”,对患者的康复充满信心,这种方法不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化护理的要求,而且收到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病人奇迹般地清醒过来。
4 辨证施治要重视康复训练
卒中所引起的功能障碍偏瘫、失语、和认知障碍的恢复需要一个长的过程,度过危险期的病人不同程度都留有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的障碍,因此要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的残障和最大限度发挥病人的代偿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都需要进行长期和科学的康复和功能训练。要根据不同病情确定肢体康复、语言康复的时机和手段,循序渐进地进行。
5 辨证施治要延伸到社区
- 上一篇:管理会计和会计管理的区别
- 下一篇:酒店管理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