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市场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市场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市场行业分析

篇1

【关键词】建筑市场监管机制;博弈分析;建筑行业;技术创新

建筑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业主方、承包商以及监理单位等,这些参与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但是在市场运营的过程中,参与者的一些行为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甚至导致大量违规行为的发生。市场行为的不规范会导致技术创新的停滞,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市场违规行为发生的因素及表现

具体来说,导致当前建筑市场出现违规行为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行为出现偏颇。政府应当在建筑市场中扮演协调各方关系、监督市场行为的角色。但是政府在参与市场活动时,可能会将利益的制定更倾向于关系相对密切的企业,这种行为会引发竞争的不公平甚至造成行业的垄断,地方市场还易盛行保护主义。政府的不作为或者不公正作为使建筑市场的权威性与严肃性遭到破坏,因而违规行为大量发生。另外,政策与制度上可能将更大的利益归于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而民营企业由于缺乏政策上的扶持,难以适应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对短期利益、高额利益的追逐更为热衷,当违规利益超出常规利益时,很多企业可能会做出违规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第二个因素可归结于业主方的行为,一般来说建筑市场呈现买方市场的状态,业主方在招标时可能会恶意压低价格,这样承包商或者监理部门的利润就会降低,为了将利益扩大化,他们可能会采取转包、偷工减料等方法。部分业主在项目建设时资金不足,因而将债务转嫁给承包商,承包商在缴纳基本的资金外,还要垫付工程项目的施工费用,当工程竣工后,可能会有业主拖欠费用。

第三个因素是承包商因素,最主要的一点是承包商想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另外业主方恶意压价、转嫁债务负担等行为引发承包商的违规行为,出现将工程转包给资质较低的企业,或者用拖交欠款、克扣工资等方法将危机转嫁给其他人。

第四个因素是建立单位的因素,监理费用一般较低,因此监理单位必须通过裁员或简化工序的方法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而监理工作很难发挥实际的作用,承包商的一些违规与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监督。

二、对建筑市场监管机制的博弈分析

(一)市场准入监管

建筑市场准入监管的主体为政府的市场监管部门以及业主,其客体为承包商与监理单位。承包商与监理单位在进入市场之前要接受监管部门与业主在综合素质、诚信信誉、项目业绩以及违规现象等方面的考核。综合成绩优良的承包商与监理单位才可进入市场,信誉低、业绩低的承包商与监理单位则不具备进入市场的资格。

将监管成本设置为C,将合格的监管客体的预期收入设定为R,不合格的预期收入设为R1,一般情况下R>R1,将不合格的监管客体进入市场后造成的损失预期设定为L。

由此可见,该博弈模型中存在着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其解为(3)、(4)所示,。可以从中推断,如果β大于β*表示监管对象的行为具有较高的规范程度,监管部门可不予以监管;如果α大于α*则表示监管对象均能够达到合格标准,因此最终结论α=1-R/R1。

监管概率受R与R1的影响,R越大则监管工作的难度越小;而R1越小,则监管工作的难度越大。这种情况下,如果工作规范合格的承包商与监理单位以正常的方式进入市场后预期收入达不到满意的程度,那么其就很有可能选择不融入建筑市场;如果工作不合格的承包商与监理单位发现进入市场后自身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预期时,那么其就很可能从一些非常规的途径进入到市场中。大量不合格的承包商与监理单位进入市场导致监管难度不断增大。

而合格率则受到C与L的影响。C越大,则合格率越低;而L越大,监管力度就会相应增加,因而合格率可能会有所特高。监管成本增加,监管难度随之增加,合格概率就会受到影响。

(二)项目运营监管

项目运营中监管主体与客体间有重叠的部分,这部分为监理单位与业主方,除此之外,监管主体还有政府,而监管客体还有承包商。其主体管理的对象各部相同,政府负责总体的监督,业主方负责监督监理单位与承包商,而监理单位有对承包商予以监督。在博弈模型的建设中,可将监管双方进行简化,同样将监管成为设定为C,将监管客体的正常收入设定为R,不合格客体的违规收入设为R1,不合格客体带来的损失设定为L,违规者受到的经济处罚设为F,其被没收收入被设为R2,其博弈矩阵设定如下:

公式计算步骤同市场准入监管,最终得出有效的监管概率为α>R1/(R+R1+F-R2)。可以推断出监管概率的影响因素包括三个R1、F以及 , 表示信誉下降所造成的损失( )。R1越大,则表示建筑市场的整体秩序越为混乱,这种情况加大了市场监管工作的难度,因此监管的力度应随之增加;F与 的值越大,则表示受监管者即监管客体出现违规行为的概率越小,因此监管实施的可能性也就随之降低。

监管客体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受到C、R1以及F的影响。C值高意味着监管成本的增加,监管方很可能因为成本过高而失去监管的动力,监管不严格或者罚款数额较低都会导致违规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R1为违规收入,收入的增加会提高监管客体发生违规事件的概率。

三、监管机制与建筑行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监管机制的完善能够有效的规范建筑市场的行为,使建筑市场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该行业的技术创新。而技术的创新又能够推动市场监管工作的健康发展。科学、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都会制约技术创新的发展,具体来说,科学发展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市场需求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同时又能推动科技成果向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法规的协调能够为技术创新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着很多违规违法的行为,制约着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导致科技创新受到阻碍。这些违规违法行为具体表现为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建筑质量等。而监管力度的缺乏使大量的劣质产品充斥着市场,优质产品得不到发展空间,建筑市场机制发展畸形,甚至出现了劣胜优汰的现象。这种情况使建筑市场对技术的要求降低,难以对技术创新形成拉动作用,技术创新的动力与活力缺乏。

只有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规范建筑市场的行为,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政府应当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执法与监督行为的客观与公正,将有违法与违规行为的企业进行曝光,用严苛的手段保障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形成正常的市场秩序,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结语:

监管力度的缺乏使大量的劣质产品充斥着市场,优质产品得不到发展空间,建筑市场机制发展畸形。而技术创新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环境的支持,因此政府、业主、承包商以及监理单位都应当规范自己的行为,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凯.基于数据大集中的建筑市场联动监管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2).

[2]秦旋,王敏,刘艳刚.制约发展绿色建筑的障碍因素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3]本报记者 陈梦妤.建筑工程质量治理再下“军令状”[N].中华建筑报,2015(04).

篇2

【关键词】利率浮动 建筑行业 影响

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但是建筑行业融资情况较为复杂,有些领域缺乏科学性,一些建筑企业对利率浮动对建筑行业造成的影响缺乏准确的认识,这些会为建筑企业飞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危机。

一、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建筑行业普遍需要大量资金,很多建筑企业依靠银行的贷款作为本企业运转的主要资金,银行不仅为建筑行业提供贷款,也为建筑竣工之后的购买者和租用者提供贷款,这使得银行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一)直接融资方式

一些建筑企业采用不通过中介机构的直接融资方式,建筑企业与自己支付一方直接签订资金支付协议,然后建筑企业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进行建筑集资,直接融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当前存在比较多的直接融资方式为股票市场融资和债券市场融资,还有的建筑企业采用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集资。股票融资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采用的融资方式,通过发行股票获得股东更多的资金支持,用这些资金进行建筑行业的施工,债券融资方式也是采用较为广泛的融资手段,建筑行业通过发行债券,签订债务认购协议,承诺规定的时间对债权者进行一定的经济利息支付,以此获得债权人的经济支持,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在当今的建筑行业也被广泛采纳,普通百姓之间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将私有财产交付给建筑商,建筑商再将民间筹集的资本运用于建筑施工行业,虽然这种融资方式比较简单,融资范围较为广泛,但是这种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缺乏规范性,很多民众对建筑商的情况缺乏了解,一旦建筑商违背诺言或者建筑施工环节出现错误,民众的财产安全很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保证。

(二)间接融资方式

建筑行业通过当地金融管理机构作为中介,使社会上剩余资金运用到有资金需求的建筑企业,这种间接融资方式的主要手段是向银行贷款,当今我国建筑行业普遍使用的间接融资方式大多为银行贷款,向银行贷款有很多优势,银行的贷款相对其他社会融资有较低的成本,另外,银行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融资体制,可以保证财产的合法安全运转。[1]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从银行贷款难度较大,尤其是高额贷款,银行会非常慎重,这使得很多建筑企业的间接融资金额受到很大影响。融资租赁也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采用较多的间接融资方式,融资租赁可以使承租企业获得建筑器械的使用权,也可以在融资过程中获得建筑行业发展的资金,是一种集融物与融资为一体的较为理想的间接融资方式。

二、利率浮动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一)利率升高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建筑行业是一项运营成本较高的行业,因此,利率的升高会为建筑行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建筑行业的发展环节处处需要巨额资金,而且很多建筑企业往往背负着巨额的银行贷款,很多建筑企业对资金的运用都有严格的规划,一旦利率升高,建筑企业的预算方案将被打乱,会对建筑企业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如果建筑企业不能承担这种压力,而短时间内又不能找到合理的方法予以应对,则会导致建筑企业的经营危机,如果资金运转不利,建筑将不能顺利施工,这很有可能导致建筑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而且,建筑企业如果因为资金运转不利,无法及时偿付银行贷款,将会对建筑企业的信誉产生巨大破坏,这会对建筑企业今后的融资带来巨大障碍,严重影响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利率提高对建筑行业的有利影响,利率提高是对各个建筑行业金融管理的一次考验,利率提高会使财务管理体制不严密的建筑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掉,将更多财务管理体制健全的建筑企业保留在建筑行业之内,对我国建筑的质量保障具有重要意义。[2]财务管理机制较为完善的建筑企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如果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的建筑企业被淘汰,那么财务管理机制完善的建筑企业将会获得很好地收购破产建筑企业廉价建筑设备甚至是全面收购建筑企业的机会,这会对财务管理机制为完善的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二)利率下降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建筑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利率的下降,会大大刺激我国公民的消费,使我国公民更多的参与到对建筑也的消费之中,这会使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3]利率的降低,会使我国建筑行业的融资渠道变得宽松,这对我国建筑行业融资成本的减少和融资方式的简化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利率降低,我国的各大建筑企业应该把握机遇,借助经济压力下降的有利趋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适当的扩大建筑企业的产业规模,使建筑企业在更广阔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建筑企业科学应对利率浮动的建议

虽然利率的上调会对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运转构成一定压力,但是这也是财务管理机制完善的建筑企业的一次良好的竞争机遇,财务管理机制为完善的建筑企业可以在利率上调的过程中充分把握机遇,提高建筑企业的金融管理水平,扩大建筑企业的产业规模。利率的下调,会给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的扩展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建筑企业必需的有利的金融局面下保持清醒,充分结合本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情况下,适当的扩大建筑企业的产业规模,避免建筑企业因盲目扩张而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建筑企业在应对利率浮动的过程中,要及时组建专业水平高的金融管理团队,对利率浮动对建筑行业市场的实际影响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研究,切实掌握利率波动对建筑行业市场造成的各方面影响,以便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保持清醒与理智。建筑企业要及时组建金融风险防控机构,避免因利率波动对建筑企业造成难以承受的金融风险,保证建筑企业的正常资金运转。

四、结束语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建筑行业的融资渠道是保证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部分。利率的波动会对建筑行业的融资渠道形成较大的影响。对利率波动对建筑行业造成的各方面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对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海涌,邵军义,康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融资能力研究.建筑经济.2014年第12期.99.

篇3

【关键词】建筑行业;失信行为;诚信建设;诚信体系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失信现象,也成为了当前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失信现象的存在,促使了建筑行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建筑企业守信意识和诚信行为更多的关注和要求。

一、中国建筑行业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1.经济转型期的负面影响

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也仍然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旧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对于当前的经济发展还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新的市场体制还不够成熟的特殊时期,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似乎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洗礼,进而引发了诚信危机的现象。由于建筑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因此受到经济转型的影响也更为突出,不正之风似乎也成为了建筑市场中的普遍现象,从而引发腐败、违规违章等现象的存在。

2.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缺乏自我约束

在经济利益的影响下,建筑行业的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能力差,是造成建筑行业诚信缺失的一个客观体现。个别参建主体人员主观上的趋利动机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是造成自我约束能力缺失的主要因素。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过程中,个别参建主体和政府监管人员为了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在高额的利润驱使下,必然会引发腐败、恶意排挤、违规违章建设、有关领导干涉等现象。同时,建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也是诱发建筑行业诚信缺失行为的一个因素。

3.建筑市场缺少外部强有力的监管

建筑市场交易多方守信与失信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如果都守信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不仅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为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信息不对称、外部监督不严、社会人员敢怒不敢严的坏环境下,不守信很容易成为优先选择。诚信缺失本质上是一种违规违章行为,经济活动主体是否选择违规违章,关键看违规违章成本的高低,当违规违章成本的预期效果超过诚信所带来的收益时,便会产生违规违章行为。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主要人员履职不到位,权责利益分配不公平,政府监管不严的现象,以及社会人员敢怒不敢严,造成了台上信誉第一、台下诚信缺失的怪现象。

二、加强中国建筑行业诚信建设的措施

建筑行业的诚信建设涉及面广,而且内容也较为复杂,为了确保建筑行业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诚信建设。

1.尽快建立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就是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归纳设定为企业素质、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社会信誉等多个方面的多项具体指标。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将被用于对市场主体进行约束、测评、考核和比较,是运行诚信评价制度的客观依据。诚信评价实施和保障体系针对于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科学设定诚信评价的实施办法、奖惩机制和保障措施等,是建筑行业诚信评价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

2.强化行业自律与行规建设

行业自律与行规建设,在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声誉和树立建筑行业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另外,在行业自律和行规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建筑市场内的各个市场主体都要自觉的加强行业自律的建设,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够真正的从整体上提高建筑行业的诚信水平。行业自律与行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宣传与引导,才能够实现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3.大力强化和完善监督惩戒机制

针对建筑行业内的不诚信行为,应当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惩戒机制,形成一个强大的诚信监督网络,通过法律、行政、舆论监督等手段的并行,全面强化监督的管理机制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依靠数据信息以及权威的诚信评价结果,形成一个立体的评价网络,提高失信成本和风险,降低守信成本,以此来维护守信的市场主体所具有的经济地位,迫使失信企业失去市场,并且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失信行为进行界定和评价,根据失信行为造成的不同后果,进行必要的司法程序,对失信企业进行严厉的惩治,以此保证建筑市场的有效秩序。同时,相关的政府部门,也要在诚信建设中充分发挥其行政监督的作用,坚持依法治国的思想对建筑市场进行治理,形成法治市场,加强政府监督职能。另外,大力借助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对守信行为进行表彰和弘扬,而对于失信企业则通过曝光、检举等形式,使其失信行为公之于众,净化建筑市场的内部环境。

4.加快建筑行业征信系统建设

征信系统指的是对市场主体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并且将相关的评估结果形成一个数据库,将市场主体的信息及时、客观的体现在该系统中。只有一个完善的征信系统,才能够使诚信管理做到有理有据。在发达国家中,建筑行业征信系统管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政府经营、企业自主经营和特许经营。采用政府经营的国家,由政府出资成立建筑行业的征信机构,各项经营和管理业务都由政府直接管理,这种经营模式一般适合于规模较小或者是处在转型期的国家;自主经营模式一般是由政府对征信系统的建设进行立法管理,但是政府不参与其中的经营活动,所有的征信业务都由行业内的机构或者是企业依法进行,这种管理方式也是当前征信系统管理的一种主流方式;特许经营一般都是由政府建立征信数据库,然后指定保险、调查、教育等企业进行系统的经营与管理。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自主经营模式和特许经营模式都可以成为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征信系统建设的首选,为此,我国应当尽快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育具有多元化特征的征信系统,不断的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愈加的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行业出现的失信现象也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建筑市场引发失信现象的原因,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建筑市场诚信建设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期为建筑行业的诚信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建议。通过有效的诚信建设,有利于建筑企业品牌的建设,从而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旷开萃,马自强.建筑业诚信管理制度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2] 王仓.浅谈建筑业的诚信建设[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11)

[3] 马自强,旷开萃,方建慧.建筑企业诚信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4] 王旭.提升我国建筑行业企业品牌策略的若干思考[J].商业经济,2012(05)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市场营销;能力建设

[DOI]10.13939/ki.zgsc.2016.31.033

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就要以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并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和市场营销工作的特点仔细分析。而且,要按照我国经济市场的变化规律,以全面性发展推进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1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概述

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其市场能力的因素为能力、报价、关系、形象等。其中,能力主要包括技术性、管理形式、设备的使用、财务分析以及人力资源等相关等级分析。报价主要是以综合性的方式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生产管理水平以及风险的抵抗能力等进行分析,并对对手在市场上的发展形式进行了解,以完成合理的报价策略。关系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与相关政府、各个行业之间建设的一种关系,它们不仅要保持相互之间的和谐相处,还要努力挖掘一些潜在客户,从而在其中获得更重要的工程信息,以得到客户的信任。形象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在该行业中以及在社会中形成的一种品牌形象、社会信誉度等。[1]

2建筑施工企业和市场营销工作的特点

2.1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长期的不平衡性

很多商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都是供大于求,并降低了市场上的发展平衡性。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体现了供大于求的发展现象,主要是由于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用工制度的转变,大量的基层员工开始加入到工业生产中去。而且,建筑行业门槛低、工作量大,随着工作人员的不断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现象不断加重,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发展利润。所以说,这种形式导致市场供求的不均衡性,给建筑施工企业的营销发展造成较大压力。

2.2建筑的生产与营销存在的一体化

建筑生产的产品是一种不动产,与其他封闭性的商品生产具有较大差异。这种生产形式体现的是开放性与周期性发展,促进了生产与营销的一体化发展。市场营销发展不仅仅要存在于项目实施之前,而要发展于生产的全部过程。主要在产品市场上进行销售期间,顾客是根据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进行选择的,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将每个生产环节展示给顾客,并保证在每个生产环节都有监督与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生产中的组织管理与技术管理,从而维护自己的企业形象。

2.3施工企业的全员化营销

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种开放性生产形式,它形成了全员性的营销形式。相关客户在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参观、检查期间,实际上是对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全体人员的工作状态、技术水平、个人素质等进行检验,因为企业员工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体现着一个企业的形象,都会在这种开放性生产过程中形成不同认知。所以,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等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营销工作中去,并在不同生产模式上不同程度地影响营销生产。

2.4施工企业的全过程营销

全过程的营销形式主要是从信息的收集到竣工都要形成一种营销意识,做好建筑施工企业中的营销与经济效益的多少具有较大关系。而且,随着政府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不断重视,更要重视企业的生产过程以及营销工作。在竣工期间,也要重视售后服务工作,并给客户留下良好印象,在这种全过程的营销工作中,不仅能增加与客户之间的合作机会,还能促进售后服务工作的良好实施,以使建筑施工企业形成重要的营销手段。

2.5差异化营销

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单件性决定了客户的个性化发展,所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要实现项目的不同营销形式。因为每个客户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在这种形式上就要根据客户在社会中提出的不同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包含的隐性需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公共设施建筑,主要形成的就是技术、外观以及高标准发展方向,而住宅建筑的形成主要注重质量、价格以及交通市场上的变化等。所以,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就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需求研究出不同的实施战略,并以针对性的发展特点促进施工组织与生产组织进行实施。

2.6建筑产品的不可退换性

在大多数的商品中,建筑施工企业无法对其已经销售的产品进行退换,并以此来获得顾客的信誉与市场上的名誉。所以,每个建筑产品的质量长期影响着客户对企业的形象认识,也与企业的发展形式、行业进步具有较大关系。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就要重视产品的生产质量,并根据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维护企业自身在市场上的信誉与形象,从而在长期发展中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效益进步。

2.7营销工作的复杂性与系统化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营销工作由较多的细节组成,在开始之前,主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信息获取、考察、合同设计等,不仅要严格执行,还要促进每个环节的积极转变,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效率化发展。[2]建筑施工企业的营销工作并不是单靠专业的团队独立完成,而是要与技术、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等共同组织完成。所以,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营销工作在其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促进合理解决复杂性与系统化工作的实施。

2.8营销工作的长期性

根据建筑市场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建筑施工企业要完成高效性的营销工作,就要制定周密的策略以及严谨的执行措施。而且,还要随时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并根据营销因素的变化,及时分析信息,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对于营销工作人员来说,自身也要具有一定的耐心与责任心,不仅要能够充分掌握市场上的变化,还要以较强的应变能力稳定企业的内部工作。

2.9生产活动的规范化

由于建筑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利益,并维护国家以及人民的财产。根据我国建设的一些相关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对招投标活动也制定了相关的执行标准。所以说,在这种规范形式下,不仅能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积极管理,还能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营销工作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2.10竞争方式的多变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企业也已经从无形市场发展为有形市场,并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与判定。所以,面对这种竞争形式的多变性,建筑施工企业以及营销工作的相关人员就要不断调节自身,以合理的思想、方法推出新的营销计划,并保证营销工作的执行能够适合当前社会的积极发展,从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3]

3改善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策略

3.1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

在我国很多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都起步于计划经济时代,它们对市场营销工作的实施没有形成先进认识,实际的营销理念存在简单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四方面。其一,企业的相关人员将没有执行成功的营销工作定义为投标工作中没有严格实施。其二,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对公关工作的理解还存在片面性,没有将关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其三,建筑施工企业的相关人员没有辩证地认识到营销理念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其四,建筑施工企业在营销工作建设中,忽视了市场的稳定发展。由于以上四方面存在的不正确认识,建筑施工企业的营销能力根本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并制约了企业营销工作的效率化发展,所以,应在市场经济变化形势下,根据各个行业的发展特点,改变建筑施工企业工作人员的营销理念。

3.2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要做好各方面工作。根据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战略。还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并提高价格竞争能力。既要研究市场发展规则与对手的发展规律,还要加强企业的现场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提高报价水平,还能提高产品的自身质量。而且,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信誉度,还要严格遵守相关合同,并以诚实、守信的思想积极建设;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公关工作,为企业的营销工作增加更多的信息渠道。[4]要对我国的市场管理情况、招投标政策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一定了解。其间,不仅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自身形象,做好营销工作的大力宣传,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还要增加先进技术的有效利用,以技术为发展优势,并提升企业的自身竞争力。

3.3改变传统的营销手段

改变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营销手段,建立先进的营销队伍,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营销工作在市场发展中占有有利地位。其中,可以利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使建筑施工企业中全体人员都能形成一种全体营销的观念,并使之能够主动参与到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以使建筑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结论

根据以上对相关问题以及相关策略的分析与阐述,通过创新性分析与研究,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该形式的实现不仅能扩大企业的营销业绩,还能提高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而且,市场营销能力的形成还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身品牌,并在社会上获得较好的公众形象,从而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发展中获得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刘超,杨文静.谈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特点与营销能力建设[J].建材发展导向,2013(3):174-175.

[2]王旭波,卢健松.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篇5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发展

0.引言

建筑作为我国一大能耗行业,伴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我国当前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中,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都是一些合成材料,成本较高,同时对环境也有着一定的危害,不利于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经济、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紧跟时代步伐,加大创新,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1.1质量不高

建筑装饰装修作为当前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装饰装修的目的就是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和耐用性[1]。然而就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而言,我国装饰装修材料虽然品种全,种类多,但是市场上大多数的装饰装修材料质量都不过关,许多生产商家为了谋取暴利,往往会生产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产品,当这些质量不合格的装饰装修材料被应用到建筑中,就会产生巨大的问题,进而影响到了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

1.2缺乏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一直处于平稳的发展状态,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一味的保守发展,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市场信息更新不及时,市场中出售的装饰装修材料大都相同,款式比较老旧,缺乏创新,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契合性也不够合理,满意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1.3环保节能效果差

就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大部分材料都是工业合成材料,这些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较多,不仅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另外,我国建筑装饰装饰行业对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在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设计中,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以至于许多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节能环保效果不好。

1.4缺乏竞争意识

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建筑行业,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容易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普遍认为你不来购买我的产品,自然会有别的商家来购买,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优胜劣汰,如果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缺乏竞争意识,尤其是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与国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必然处于劣势地位,甚至被其他行业给淘汰。

2.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策略

2.1与国际接轨,提高质量,

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的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异,进而使得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上先进的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为此,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想稳定发展,就必须与世界接轨,努力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管理以及科学技术,将其应用于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另外,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装饰装修材料的生产,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研发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以及国际需求的新型装饰装修材料,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2加大技术创新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就必须立足市场,加大创新,研发出多样化的装饰装修材料[3]。首先,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立足创新,不断学习,在以往的建筑设计经验中总结自己的不足,进而进行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国外一些先进的设计方法,学习国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并应用到我国建筑装饰设计工作中来,进而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技术含量,提高建筑装饰工程的节能环保效率。

2.3走节能环保的经济道路

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节能、环保经济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对我国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继续[4]。为此,在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研发出经济、环保、节能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将成为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研发出节能、环保性能好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树立竞争意识,走品牌道路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想稳定发展下去,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化道路。首先,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注重质量,以质量为依靠,打响知名度。其次,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来扩大市场,进而推动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稳定发展。

3.结语

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作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走经济、环保、节能的生产道路,努力研发出符合时展需求以及人们需要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O娟,卢漫.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浅析我国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短命”现象[J]. 建筑与文化,2012,01:104-105.

[2]林伟军. 浅谈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现代装饰(理论),2012,05:135-136.

篇6

建筑企业的施工单位是指拥有一定的施工机械设备,并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以及具有施工生产能力,还要具有承包建设工程任务的营业资质,在建筑工程项目里面能够合理按照业主方的要求,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提供不同形式的建筑产品,按合同得到相应工程款的建筑施工单位[1]。按照施工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好几大类。有专业生产混凝土的单位,有专业生产预制构件的单位,还有负责专业劳务输出的单位。依据他们提供建筑产品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水电、冶金、铁路、市政等专业生产公司,或者分为各种承包形式的单位。

建筑市场是一个拥有着巨大的利润和风险的市场。自从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的建筑市场也产生了许多问题需要解[2]:建筑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需要通过哪些方法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中国建筑业现状

(一)建筑业成就辉煌

最近几年,我国建筑企业生产的一些重大工程让全世界瞩目,这其中重要的代表有:北京鸟巢、水立方,其牵涉的工程结构造型复杂、设计理念超前、使用要求高、科技含量高、施工工艺复杂;在上海世博会的工程中充分展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伟大主题的建筑群落;青藏铁路这一位于全球海拔最高也是全线最长的高原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新建的北京南站、京沪高速铁路、西气东输工程等。这些伟大工程的建造,彰显了中国建筑业的成熟和杰出能力。

(二)建筑业发展的规模

21世纪,中国建筑业总产值以及增加值得到了良好的增长,在2007年,中国的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了5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达到22%。建筑从业人员达到2878万人,建筑业增加值占GPD的6%左右,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建筑企业在一直增加,可是建筑业从业人员却每年保持7%的速度增长。这些数据有效地说明了我国大中型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建筑产业的集中度在逐步上升。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基本符合郭慧锋[3]等人的预测,如表1所示。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截止到2015年,中国已经有10家建筑企业跻身世界500强,其中部分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部分企业已经成为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际性企业。

(三)经济效益

作为高密度劳动的生产行业,建筑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带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根据有效统计,劳动生产率2006年是2000年的2.2倍,并且建筑业人均利润明显增加,建筑行业的增加值虽然提高了,但是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率却下降了6%,产业利润率徘徊在2.2%左右。这一统计数据说明了建筑业过度依赖固定投资资产,还说明了行业竞争过度,利润率偏低,而通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出的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综上数据显示,中国的建筑业总产值很大,但是建筑业增加值过小,虽然劳动生产率在增加,但是建筑业的经济效益过低,产值利润发展较小,建筑业的利润率不仅会影响到产业地位,还会影响建筑业自身的发展。

二、中国建筑业存在的问题

同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相比,我国的建筑企业在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世界文化互通、经济互相流通的情况下,如何增加我国的建筑行业市场同世界市场竞争能力,如何更多获得自由贸易的好处,如何使企业组织合理化、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等方面问题需要着重研究和分析。

近些年来,全国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额逐年稳步增加,强有力的带动了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未来中国的保障性住房的快速建设,各城镇基础化设施的建设,各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利水电设施的建设,新农村的普遍化建设,节能环保设施等依然保持持续增加建设。作为固定资产重要的投资产业,建筑行业将伴随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而保持稳定增加。这些因素虽然能很好地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国际化的同时,我国的建筑市场受国际影响愈发严重,近几年行业经济发展尤为明显[4]。再加上2011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增加速度变慢,对应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加率呈下降趋势,并且,我国持续对房地产业进行调动,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变慢,造成的局限性可能对建筑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建筑企业的数量众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竞争过度现象已十分普遍,特别是在低层次密集型的劳动力市场,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趋白热化,建筑行业的利润率持续走低。技术创新的第一要素是知识资源,资本、土地、劳动力这些生产要素已慢慢失去主要地位,领先的科技成为竞争的主题,高新技术、前沿科技是世界关注的重要点。在建筑行业中,劳动力和材料成本的削减已经达到极限,这种以减少成本来提高竞争力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能源的紧张、市场需求的增加等原因造成工程需用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的波动幅度比较大,造成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可能会超过投标时期的预算,导致企业毛利率变少,经营风险变大。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的成本对建筑企业经营的成本影响很大。在这几年的工程实例中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这将对建筑行业造成重要的问题,劳动力的问题也将变为一大难题。

三、我国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绿色建筑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发展很快,变化也很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十二五规划以后还有国家的一系列针对建筑业的方针,建筑业应该紧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逐渐改变落后的企业管理制度,改变落后的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企业应大力投入资金和精力研发智能建筑、绿色节能环保施工技术。在十二五以来,我国大力倡导绿色节能环保措施。在节能节源中节约成本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并且符合国家的政策。以全新的建筑企业向着新型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的方向发展,走节能节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将中国建筑业同世界建筑业同场竞争,并能够引领中国建筑业走向世界。

(二)提高管理水平、推进建筑工业化

在科技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住宅也有了新的要求,新型智能建筑也将会成为中国建筑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在国际大环境下,我国建筑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只能提升自身的企业管理制度。因此,建筑企业也将变化很大,新型建筑企业管理制度也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加大科研力度推进施工技术的进步,加强管理层的创新力度,明确规定企业赢利的百分比要求,并大量合理地购置新生产工具,投入一定量的资金用于施工技术的进步,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分析开发市场、扩大产业的规模工作中去。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关注人力资源的部门建设与开发以及企业运行机制的创新,从而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加强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细化工序的各部分,把每个专业做得更专更好,整合资源加强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从而增加我国建筑业在中高端建筑业市场竞争力。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规范秩序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招投标是我国建筑市场进行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标志,这对于控制项目成本和减少腐败现象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建筑市场机制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竞争性和公开性,从而严重损害国家利益。本文重点分析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和方法,以期与同行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1 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关键问题分析

工程项目建设中引入招投标机制,对于资源优化配置,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意义。目前世界各车规定了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等3种招投标方式。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建设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使得在建筑工程招投标领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1 . 1 建筑工程交易市场主体行为问题

建筑工程招投标涉及到的行业众多,参与单位复杂,总结起来主要由三大主体单位构成,建设单位(业主),建筑施工承包商以及中介组织机构。建设单位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搞假招标,明招暗定,甚至任意肢解工程项目规避招标。如某小县街心公园扩建项目,为简化程序,加快工程进度,建筑单位经有关部门相关人员同意,将一部分满足招投标条件的工程(如道路绿化、水池)在不招标的情况下直接发包给不同施工队伍。(2)建设单位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存在压价行为。一些建设单位一味的强调节约投资,注重标价,不客观地人为压价。而施工单位只能在项目实施中在工程材料等方面上做文章。建筑施工承包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建筑施工承包商之间为了平衡利益,在投标时围标、陪标。这种行为不但损害了其他投标人的利益,也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的运行秩序。(2)建筑施工承包商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施工企业定额,在投标报价时盲目报价。另外,招标机构是为了适应新的市场机制,而独立于任何行政机关的组织,为接受招标人委托,组织招标活动的单位。由于目前缺乏相关的规范性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得整个行业可能会出现损害市场公平竞争的现象。

1 . 2 交易市场开放程度不够, 受地方保护主义

建筑市场本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封锁和行政干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建筑市场的全面开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了规范建筑市场和加强,外来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各政府大都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法规,由于其机制的非正常运行,使得外来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很难顺利注册在当地政府管理部门注册,这大大限制了外来建筑施工企业进入本地市场参与竞争。这就造成了外地企业在本地区注册登记难的现象出现。另外,在一些工程公开招标过程中,为了照顾本地的建筑施工企业,招标人在设置竞标条件或资格预审阶段排斥外地企业。同时,在评标的过程中,取差别对待,使得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处于不同的竞争水平线上,造成对外来施工企业的“歧视”。

1 . 3 招投标的运行机制不完善、执行不严

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交易市场管理体系不完善、市场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主体行为不成熟或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机制不能有效运转。如,部分招标文件,资金情况不明,但在招标文件备案时,审核部门却未能严格把关,在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也能办理施工许可证,这就势必造成工程款拖欠的严重后果,甚至工程干完了,施工企业却迟迟拿不到工程款,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日趋严重。

2 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2 . 1 加大对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

针对建设单位的假招标、规避招标以及压价的违规行为,需要林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从制度上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如在招标时,应对其招标公告的范围进行严格监督,约束建设单位的行为;在评标时,一定要做好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以及标底的保密工作,并严格监管,以规避建设单位操纵评标的可能性;另外,应对中标入在等同于招标公告的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针对建筑施工承包商行为的监管和规范策略,首先应建立全社会范围内的企业信誉,荣誉档案,继续加大对在招投标活动中围标、陪标、串标单位的调查和惩处力度。增加招投标的透明度,适当借用舆论媒体、社会的监管方式,从而达到规范的目的。另外,敦促建筑施工承包商根据自身施工管理水平,建立企业定额,以减小其在投标报价时的盲目性,增强市场竞争力。针对中介组织机构行为的监管和规范策略,笔者建议应从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以及信誉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通过组建与中介组织机构服务相应的行业协会及行业准则,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建设和完善监管机制,建立行业准则,从权、责、利等诸方面规范中介组织机构的行为。

2 .2 开放的建筑工程交易市场,鼓励公平竞争

在工程招投标中要将政府和交易中心分开来,明确职能,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工程交易市场,有效治理市场混乱行为,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互联网招投标,从而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使外地企业也不再受地方政府的阻碍,并且交易过程能在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下完成,加强了行业间的竞争,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促进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

2 . 3 加强评标的管理, 坚持“廉政第一”

建立专家评标资格进退机制,定期更新的动态管理模式,提高专家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综合评价专家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出勤情况等,加强对专家评标过程的行为监督,强化内部工作人员“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思想观念,坚决抵制外来不正之风的侵蚀。可以通过AB岗工作制,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提高廉政水平,并建立发现违规违纪即予以警告直至取消资格的清出机制。

2 . 4 处理好统一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关系

建立有形的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必须坚持统一管理和行业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一方面,必须坚持维护招投标工作的统一管理,任何行业、部门、单位的建筑工程都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另一方面,统一管理机构要积极主动地与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充分尊重行业工程的特点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共同抓好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

2 . 5 正确处理好业主责任制与招投标制的关系

根据现有的法规和制度,明确划分建设项目业主和招投标管理部门的责任、权力和义务,落实“建设单位组织招标,多个施工单位参与投标,评标委员会评标定标,招投标机构监督管理”的运行机制,使各方在招投标中既充分依法行使职权,又严格遵守招投标管理法规,互相制约,共同负责,确保招投标工作的正常进行。

3 结语

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产物,有利于节约工程资金、选择优秀的施工企业、保证工程质量,也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有力手段。分析总结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诸多

弊端的原因有两大类:一是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评标机制、评标办法有待改进和完善;另外各建设行为主体操作不规范,或者执法不严,甚至是知法犯法等行为层出不穷。因此,加大对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开放的建筑工程交易市场,鼓励公平竞争,加强评标的管理,坚持“廉政第一”等措施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任非.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 山西建筑. 2010(12)

[2] 俞国亭.浅谈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5)

[3] 吴华常,孔青松,卢玉初.浅析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项目管理技术. 2009(S1)

[4] 王晓燕.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的探索[J]. 才智. 2010(30)

篇8

尽管就理论而言,绿色建筑有着诸多的优势,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但因现实的多重制约,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还是步履维艰。一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价值理念还未能有全面的认识,对绿色建筑所具有的生态意义认识不清;另一方面,因绿色建筑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这两大特征,生产者倾向于减少供给,与此同时,消费者倾向于降低对绿色建筑的消费。此外,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这些都阻碍了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从以上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制约绿色建筑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因素也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绿色建筑理念淡薄

绿色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涉及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全面革新,因此,绿色建筑的推广乃至全面发展其困难不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既有的思维理念与价值观,因此若无理念的革新,绿色建筑终成空中楼阁,即便有所应用,也会因缺乏动力而停留在初始阶段而得不到大面积推广。据建设部统计,我国北方地区仍有建筑未采用分户计量的供热方式,其建筑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10%,但建筑能耗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如果有所行动,其提升空间还是相当可观。但在当下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都离不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业的任何波动就足以影响中国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与此同时,绿色建筑观念又是对传统建筑观念的背离,需要在传统建筑观念的基础上大力革新,这势必会影响房地产业原有的发展路径,因此,地方政府不愿因绿色建筑理念而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而就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而言,政府的角色作用相当突出,缺少政府的鼎力提倡与大力推广,不可能创造出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有利机制和适宜的市场环境。此外,绿色建筑的可能收益与其成本并不匹配,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一般只是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绿色建筑可能带来的长远收益,不愿意为获得收益而承担相应的成本,特别是在绿色理念还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绿色理念的淡薄而造成市场主体缺乏行动力,从而使得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愈发显得困难重重。

(二)绿色建筑推动力不足

如果说理念淡薄造成绿色建筑在中国推广的前景黯淡,那么缺乏足够的推动力则造成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显得愈为艰难。就发展绿色建筑而言,因其自身所具有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乃至在市场环境下围绕绿色建筑本身,各市场主体充满了信息的不对称性,绿色建筑大力推广就显得更加步履维艰。所谓的外部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其行为对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加以分析,外部性也就展现为不在决策者考虑范围之内时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的经济现象。外部性可表现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若市场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给他人带来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与此同时自身又得不到他人相应的补偿就称之为正外部性;相对应的,如果市场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给市场其他主体带来了负面影响,且其他市场主体得不到相应的补偿,此种行为可以称之为负外部性。就绿色建筑自身而言,其生产过程就是一种市场经济活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会产生良好的外部效应,但这种良好的外部效益并不能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完全获得,因此也就产生了正外部性。因为房地产企业开发建造绿色建筑时会产生正的外部性,所以其社会边际成本低于房地产开发者的边际成本,若我们假设两者的边际收益一致,此时,当企业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以达到最优时,其产量低于社会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的产量,即由于绿色建筑自身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导致绿色建筑的供给量低于社会的需求量,因而也就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时所要求的绿色建筑所应具有的供给量水平,由此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从而不是一种最优的安排。此外,对于绿色建筑的消费,也会产生正的外部性,即当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时,其个人的边际收益当会小于社会总体的边际收益,此时社会的边际收益曲线将会大于消费者个人的边际收益曲线,若我们假设两者的边际成本都随着产量的升高而升高,此时,当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以达到最优化时,其对绿色建筑的需求量会低于社会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的社会需求量,即由于对绿色建筑消费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导致绿色建筑的消费量低于社会需求量,因此也就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时所要求的绿色建筑所应具有的消费水平,这亦会产生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从而不是一种最优的安排。由此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所具有的正外部性导致其供给量与需求量低于社会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因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若无外部干涉,绿色建筑的供给与消费都将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绿色建筑无法得到较快的发展。更有甚者,以目前我国的能源价格水平而言,会导致绿色建筑的投资回报期变长,相对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所具有的市场吸引力就大为降低。由于能源行业关乎国计民生,使得该类产品的价格受到政府的控制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由此导致粗放型行业会继续较快发展,其造成的环境与生态污染不由企业自身承担而交由全社会成员共同承担,因能源价格中未包含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份额,从而在社会效益中无法体现出公平因素,进而使得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动力不足。目前,绿色建筑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绿色建筑理念还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借助“绿色”之名大肆进行绿色环保宣传的伪绿色建筑充斥市场,因为绿色建筑消费作为区别于传统建筑消费的新消费模式,此时,消费者个人的认知水平与消费理念还不足,有关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的监督机制、市场准入机制乃至与此相关的绿色评定机制还有待建立乃至完善,由此会导致消费者无从获得有关于绿色建筑的正确信息,而此时绿色建筑的开发商与政府的信息流通渠道不畅,亦会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具体而言,绿色建筑的开发者与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建筑的开发商会有意利用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知不清而假借“绿色”之名大行经济利益,但多次受骗会使得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信任度降低,由此造成了市场诚信体系的破坏,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会导致绿色建筑的需求量逐渐降低,直至市场崩塌。

(2)绿色建筑的开发者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于绿色建筑的开发者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向政府隐瞒企业的真实信息,而政府又无有效的手段去真正了解开发者的相应真实信息,在这种情形下,基于不完全信息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行业评定标准也就无法真正解决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此时,绿色建筑的开发者在生产过程中会因缺乏规范和指导而造成绿色建筑市场秩序的混乱,政府会因真实信息的缺失而无法给真正的绿色建筑开发者足够的研发资金,从而共同导致绿色建筑供给不足,降低绿色建筑开发者的市场积极性。

(3)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于政府所掌握的绿色建筑信息未能有效传达至消费者,与此同时,政府所公布绿色建筑信息其真实性与全面性得不到有效满足,消费者在面对真假难辨的市场信息时,因缺乏法规的保护和申述机制,导致绿色建筑的消费量降低,从而进一步延缓了绿色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态势。

(三)绿色建筑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绿色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仅仅依靠开发者与消费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绿色建筑相关者的大力扶持,若无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机制,绿色建筑亦无法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关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程度不高,除了极少数绿色建筑从业者能真正知晓绿色建筑的内涵之外,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所谓的绿色建筑即是对建筑多增加些绿色,此时,让消费者多增加成本去接受绿色建筑显得困难重重,由此可以明显看出,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就显得极为重要,只有当绿色建筑的相关者如政府、开发者、消费者、从业者等都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及其长远效益时,绿色建筑才会有长远的发展。目前,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制度与评估机制还不完善,而绿色建筑的评估机制恰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极为重要的支撑,就绿色建筑自身而言,其内涵已远超建筑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工程,具有跨专业、多层次和多阶段的特点,因此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建筑体系也就需要在整个程序中确立一个明确的评价机制和评估标准,从而能够贯穿于整个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但就目前所处阶段而言,我国虽已出台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评价标准,但体系自身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标准化和系统化。虽然推进绿色建筑的主要障碍不在于技术人才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层面乃至人才与专业机构的缺乏亦影响了绿色建筑快速推进的步伐,绿色建筑行业自身缺乏真正懂得绿色理念的优秀从业者,大部分只是停留在建筑自身,还未能从整个生命周期角度看待绿色建筑,表现在绿色建筑的技术运用上,即是缺乏全面科学的规划,许多设计方案不能满足绿色建筑长远利益需求方面的考虑,后期很难深入调整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以上关于绿色建筑配套设施的分析表明,若无完善的配套机制,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与快速推进也就显得更为困难。

二、绿色建筑应对策略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态势受制于理念淡薄、动力不足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因此,若想实现绿色建筑的大发展,就应从理念、动力、配套设施等三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构建起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良好愿景。首先,要实现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绿色建筑理念的深入人心就势在必行,与此同时,绿色建筑观念的兴起与全球扩展是与时展的主题密切相关的,因而政府亦就具有宣传与推广的使命与义务。一方面政府可以建立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等,积极引导市场,明确政策导向,从而创建一个能够实现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其优良的性价比和公开展示效应,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绿色建筑的发展与讨论中来,通过举办面向公众的绿色建筑网站、论坛、沙龙等多种有效形式,普及绿色建筑理念。此外,就绿色建筑宣传而言,对绿色建筑从业者的宣传应将重点放于绿色建筑的技术与设计上,鼓励从业人员积极与国外先进同行交流;对开发者而言,可宣传国际上领先者对绿色建筑采用技术的成本和回收可能性、回收期等重要方面的有关详细说明,鼓励技术转移和交流,为此可以提供财力上的支持,并根据绿色建筑的开发者和消费者的反馈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实现绿色建筑知识、技术、理念的合理有效互动,从而更好的促进绿色建筑的大力推进与良好发展。其次,完善激励机制建设,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绿色建筑行业应当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有序发展,而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要强化相应的政府辅助,尤其是在市场机制条件下的环境保护失效时进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从而使得市场与政府形成有效的结合,进而实现合力,为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就绿色建筑而言,其发展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如何发挥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并消除非绿色建筑的负外部性,其有效途径大致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1)政府补贴,政府补贴主要用于解决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政府可以对绿色建筑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实施财政补贴,对绿色建筑的消费者所实施的补贴实质上是对绿色建筑的生产者所实行的间接补贴,这种财政补贴机制实质上是不仅要实现绿色建筑的边际收益与其边际成本相等,而且要求开发者的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成本大致相等,或者消费者的边际效益与社会的边际效益大致相等(视给生产者或消费者补贴而定),从而可以有效影响绿色建筑的市场价格,引导生产者增加绿色建筑的供给或吸引消费者增加对绿色建筑的需求。

(2)税收政策,一般而言,政府可以实行两种不同的税收政策,一种是税收优惠政策,另一种是强制性税收政策。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实质上是降低绿色建筑开发者的成本,就经济学意义而言,对绿色建筑的生产者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只要其数额相等,则效果大致相同,但就实际而言,税收减免政策相较于财政补贴更适于使用,其原因在于前者不需要政府拿出资金进行补贴,只是减少了政府相应收入,而后者需要政府拿出资金补贴相应的生产者,所以相较于前者,政策上更难于实施。强制性税收政策是针对非绿色建筑行业所施加的政策措施,对其征收较高的税,意在提高其边际成本,使其与绿色建筑的成本大致相等。

(3)市场化改革,政府应加强对资源、能源等基础行业价格机制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放松管制的力度,依靠市场的供求关系形成市场化定价,从而可改变目前非绿色建筑所享受的成本优惠,实现其成本的逐渐上升,从而可缓解绿色建筑行业与非绿色建筑行业的成本差距,进一步矫正市场的扭曲状态,可为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再次,推进信息公开化建设,实现绿色建筑相关利益主体的信息流动,从而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为有效缓解绿色建筑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性,

(1)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构建绿色建筑信息公开的法律保障机制。

(2)加快绿色建筑市场的评定体系建设,建立与此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绿色建筑的评价与认定标准非常重要,是消费者选购绿色建筑与否的重要价值评价标准,政府应严格制定并执行其认证标准,定期向社会公开其有关于绿色建筑评定的信息,对不达标企业予以公示,使有关于绿色建筑的信息充分化与公开化,与此同时,应当加快构建关于绿色建筑行业的信息档案和信誉监督机制建设。此时,一方面,绿色建筑的生产者可依托其信誉档案向绿色建筑的消费者发出市场信号,以表明自己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另一方面,绿色建筑的消费者则可以通过市场认定与评价标志等方式辨别出信息的真假,进而可改变自己所处的信息劣势地位,从而达到缓解失真信息所导致的真正绿色建筑产品退出市场的风险。

(3)加快激励机制建设,以防止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道德风险,激励机制建设如前所述,而加快激励机制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市场参与者之间形成合理、有效的利益分摊,用各种力量引导绿色建筑的供给与消费,从而可防止绿色建筑的生产者隐瞒真实信息,防止非绿色建筑产品供给的道德风险,防止由此引发的绿色建筑市场混乱的现象,从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最后,加快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从而为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制度保障。

(1)强制立法以促进绿色建筑加快发展,目前,立法的重点在于构建有关绿色建筑的技术规范与行业标准,应着眼于示范建筑的推广与应用,从而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化运作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竞争机制,保障绿色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2)完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政策性体系建设,以推广机制的建设与评价标识体系促进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与人全面发展的目标。

(3)大力强化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建设,从而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可以在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中增加绿色建筑课程,组织专家学者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鼓励从业人员与国外同业人员相互交流,进一步推动重大绿色建筑项目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以研发出适应国情、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产业群,以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大发展。

(4)加强绿色建筑识别与专业机构管理工作的建设,政府可协助市场建立起正常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分享渠道,并加快构建绿色建筑识别方式,对绿色建筑颁发绿色认证标识,与此同时,加快建设绿色建筑的专业机构与管理工作,打造健康有序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起能使各参与主体明确利益与成本分担机制,形成绿色建筑开发、策划、设计乃至推广的一体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三、本文结论

篇9

【关键词】建筑行业;市场环境;市场监督;竞争有序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主要以工业与民用建筑行业为主,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在日益提高。不可否定的是,在中国建筑行业方面,仍还存在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无序等一些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全国的建筑市场,一些地方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的建筑市场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是实现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也是建筑业振兴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1.我国建筑行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趋势

竞争是指商品生产者或交换者之间所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关系, 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

自我国2001年11月加入WTO(世贸组织)后,给国内某些主要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和无限的商机。仅从建筑行业看,市场的国际化将促进其转变为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技术、经营机制为宗旨,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为目的而努力前行,使企业各类资源在国际市场中得到优化配置。从另一个角度我们理应看到,建筑行业如今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它在市场竞争中也会更加激烈。

在建筑行业方面是规模大,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量大,产生风险的因素诸多且种类较繁杂。一方面随着我国生产的不断进步,其新的材料、机械设备及方法不断的应运而生,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提高,另一方面而言,建筑行业中的工程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风险极大。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了建筑工程的风险,与此同时,政策法律、资金等集等方面和工程工艺、设计、创意等方面的非技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有所提高,由此说明了建筑行业在工程开展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蕴含着风险,而且其部分中的有些风险是无法预知的,从而使得控制风险的难度有所增加。

2.建筑市场监督的强建

我国建筑行业近年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但仍然不能排除其中有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可见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就变得十分的重要,加强建筑市场监督不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既要集中时间和力量,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此专项治理,更重要的是在监督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有配套的规范管理措施以及完善管理机制,。尽管在建筑市场的建立中,在一定程度上整治了某些腐败行为,但招投标环节仍然是我们强建的重点。在工业及民用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中,问题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引起的。建筑市场的执法监督在本质上具有,特殊性,法律法规专业性很强,不是所有的干部以及群众所熟悉。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当前尚未形成一系列健全的监管机制。

2.1首先应理顺建筑市场管理体制,使各项建筑法律法规制度完善

建筑市场监督执法队伍的建设我们应该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提高队伍的执法水平以及平均素质,并加快解决其经费、编制和装备等问题。针对当前建筑市场上存在的供大于求、销售缓慢等状况,更好地运用经济学手段和法律法规,在宏观调控和管理方面落实,从而建立健全的市场管理体制。

2.2建筑市场交易行为的监管

(1)以清除不合格市场主体,净化市场秩序为前提;

为良好的改善建筑市场的投资环境,必须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上作出努力,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前期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展一场气势磅礴、实实在在的整顿,从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活动。

但在中国的有些省份,应适当的培育一批适应在海内外市场的大型施工企业或集团,从而作为建设行业领域的一项战略措施。亦可优化结构、调控规范、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建筑行业的发展质量,全方位的建立健全建筑市场各项法规文件。也可建立统一开放的招投标大市场,进一步加大“招标投标法”的贯彻实施力度,加快配套法规建设,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招投标法律体系。

(2)强化市场主体管理,规范发包、承包及招投标行为为根本;

为防止整体工程的分解,发包单位方面不应将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由此而造成潜在隐患。目前,在建筑市场上的垄断行为表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垄断,第二种是经济垄断。由此禁止在市场中存在串通投标和虚假招标等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严加查处,一查处招标者向投标者内定中标人或者泄漏标底价的行为;二是查处通过贿赂手段,投标者在公开开标之前从招标者处获取其他招标者报价或其投标条件。

(3)加强建筑市场监替管理,杜绝“豆腐渣”工程

“豆腐渣”工程是建筑行业的劣质工程,严重影响了公民的使用及工程的美观。因此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迫在眉睫,它也是工程监督管理的核心环节。在整个环节中,我们应该着重完成“四个审查”,其中重点在监管的“两个环节”。“四个审查”即完成对业主招标资格、招标文件、所编标底的审查和对承包商投标资格的审查。两个环节为:一是协助业主召开招标会议,将工程主要情况在市场上公开;二是为保证工程承发包交易公平、公正、规范运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尖会同工商、监察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标底管理和开标、评标、定标等活动的监督管理。

2.3建立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的市场体系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为形成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我们仍需要努力。我们应逐步打破行政垄断以及地区封锁的现象,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发展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为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深入扩大对外开放的改革。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舞台,市场状况如何,体系是否完善,机制是否健全,决定着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益。

其一,要认真查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或业主)、房地产企业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未按法定程序进行建设用地、项目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和报建;

其二,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快劳务企业发展促进建筑市场科学发展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发展劳务企业工作。

其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要广泛组织宣传学习国家关于建立劳务分包制度、

其四,要加强政策培训和分类指导,引导和督促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

最后,建设和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策略分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加速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健全技术市场的法律法规,规范技术交易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积极探索技术市场与资金市场、人才市场相结合的最佳方式。

3.结语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市场环境比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习惯于旧有经营模式的企业如何适应新型市场,已经成为这些企业发展的瓶颈阶段。对于建筑市场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涉及面广且复杂,要真正做到规范有序,还须各方面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部门的率先垂范。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日益加速和法制社会的建立,要实现上述目标还是可预期的。

参考文献

[1]刘淑云,王兴.《整顿建筑市场秩序应从何入手》[J].城乡建设,2002,16,(2).

篇10

建筑项目施工发展战略选择

建筑项目施工发展战略主要从近期,中期和远期战略来进行分析。

1.近期战略方案

企业近期战略的主要方向是由稳定型向发展型过渡的战略。对于当前国有建筑企业来说,其最重要的就是集中经营增长的战略方案。另外,集中经营增长战略目前仍是建筑企业的主要战略方案,此方案指导企业仍然集中建设建筑产品和提供建筑服务。

2.中期战略方案

建筑企业的中期战略方案必须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让企业尽快能够得到效益,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中期战略方案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完成公司相关经营策略的转型,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让企业经营上能够稳步快速发展。

3.长期战略方案

建筑企业长远期的战略方案是将众多的市场机会与企业内部优势结合起来,采取发展型的战略。主要包括集中化战略,市场发展战略,市场转移战略,多样化经营战略。

建筑企业长期战略方案必须立足长远,根据公司的长远目标而进行制定,方案的制定必须符合公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公司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保持公司长久的竞争力,保障公司在同行业内处于较好的优势。

施工企业职能战略选择

企业职能战略选择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来说也非常重要。做好职能战略规划对于提升企业的项目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做好企业职能战略选择工作,就要从市场营销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才战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市场营销战略

建筑企业要想做好职能战略规划,市场营销战略是关键环节。要想做好市场营销战略规划工作,就要从软硬件两方面做好工作。对于企业要建立信息网络,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于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其次,建筑企业要加强与国外工程公司的合作,提升自己的市场营销能力,赢得相应行业的口碑,将企业做大做强。另外,企业要不断的占领新市场,扩大市场领域。最后,市场营销要想做好,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有效的提升市场营销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奖励等措施来提升市场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不断的包揽更多的项目。

2.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战略是提升建筑企业技术含量的最有效措施。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得当,可以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能力提升了才能让企业更加有竞争力。为此,作为建筑企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技术创新战略工作。首先,要通过完善各项职能,配备相应的技术人才,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其次,要不断的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与建筑行业的技术部门进行合作,保障企业引进更加有效的工艺和技术。另外,企业做好科技创新激励工作,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会议,鼓励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生产人员,从工作中不断的创新,通过奖励,评比等方式来有效的促进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人才战略

人才战略要从企业培养高效人才以及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来进行分析。对于企业来说,要想不断的保持竞争力,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是非常关键的。人是项目的执行者,人的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项目实施的顺利程度。为此,作为企业,必须从多个方面来培养优秀的人才。首先,要对企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比如技术人员要定期进行技术知识的培训,可以聘请建筑行业的专家来企业对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促使员工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能力。另外,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通过考核的办法来督促员工不断的进行学习。通过自身学习,来运用于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员工的积极性。

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为了给员工工作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所以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以人为本”是形成企业凝聚力的根本,他体现在很具体和很小的、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小事上,其判断标准就是企业的凝聚力。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