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疾病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疾病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

篇1

【关键词】 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临床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53-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所接收的79例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其中有46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6-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4.7)岁。有24例患者为高血压,17例患者为冠心病,12例患者有近期外科手术史,10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9例患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为肺部感染,2例患者为肿瘤,1例患者为脑梗死,4例患者没有任何合并症。在临床表现方面,有49例患者呼吸困难,35例患者心悸,29例患者胸痛胸闷,34例患者咳嗽,1例患者咯血;在临床体征方面,有13例患者出现干湿性罗音,3例患者发绀,9例患者出现肺部呼吸音减弱。所有患者均经肺动脉CT或造影临床诊断为肺栓塞。

1.2 方法 运用福田公司生产的FX-4010型12导同步心电图检查仪和光电ECG-92C型3导同步心电图检查仪对选取的79例肺栓塞患者行标准12导联及部分右胸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本组患者临床主要采用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方案展开治疗,将2万IU的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中采用静脉缓慢滴注作为溶栓药物,溶栓治疗后测定患者凝血酶时间,如果患者恢复正常则可给予3000IU肝素实施抗凝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血液以及心率等。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用t和X2检验,如果P

2 结 果

本组患者的出院时的心电图检测结果明显的优于入院时,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肺栓塞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会造成患者肺循环畸形障碍、低氧血症等,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死的几率将会很大[1-2]。其中心电图检查简单、快捷、低价,在诊断心肺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在不具备常规增强血管CT检查及血管造影术检查的基层医院,心电图极为实用,它能够将及其重要的线索提供给诊断和鉴别诊断肺栓塞工作,可以作为患者就诊时最早诊断性检查。通常情况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会呈现一过性和多变性的特征,典型心电图为SIQⅢTⅢ改变,当患者感到呼吸困难、胸痛、急性右心衰等而原因又不明确时,在对这类患者进行诊断时应该对其心电图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看其心电图是否和症状匹配,从而将做出正确的诊断[3-4]。临床对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临床实施溶栓联合抗凝治疗能够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但是临床应该注意由于患者自身机体的代谢能力较差,造血凝血系统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

总之,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措施主要为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涂超梅,何海武,何淑芬.急性肺动脉栓塞7例临床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03):425-426.

[2] 刘卫民,林丽,王国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肺血栓栓塞症1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2):56-58.

篇2

关键词: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预防;护理对策

外周置入静脉导管简称PICC导管,材料为硅胶,该类材料对血管刺激程度较轻,可长期用于静脉留置,留置时间最长可达 1 年,是从肿瘤患者手臂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将导管置入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以避免化疗药物直接刺激手臂静脉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1]。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血管定位准确、成功率高、保护外周血管等优点,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需长期输液者、输入刺激性药物者、需长时间连续输液者。但是,置管的同时也加大了置管相关感染的危险性,本研究分析了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行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均自愿接受PICC。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共计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1.25±11.64)岁;体重49~74kg,平均体重(60.54±10.38)kg;其中肺癌17例、肝癌13例、乳腺癌15例、食管癌2例、胃癌2例、结直肠癌1例。研究组共计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30±11.78)岁;体重48~75kg,平均体重(60.73±10.54)kg;其中肺癌18例、肝癌12例、乳腺癌14例、食管癌2例、胃癌2例、结直肠癌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肿瘤类型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进行PICC置管前,向患者本人或家属讲解有关PICC的基本知识,签署PICC知情同意书。穿刺前检查患者各项常规检查以确保凝血机制正常及对导管无过敏反应。穿刺方法:①护理人员做好消毒措施,让患者平躺;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并测量定位点沿穿刺静脉走向至导管尖端位置的长度;③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消毒穿刺点,先用75%酒精清洁,再用碘伏消毒,消毒范围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自然干燥后铺治疗巾;④于穿刺点上方结扎止血带,进针角度15°~30°,见有回血后固定针柄并松开止血带,用镊子将导管缓慢送入,一定确保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1.2.2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对感染的预防。①置管前检查患者凝血机制是否正常,选择弹性较好的血管作为穿刺点,以减少穿刺点渗血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现穿刺点渗血应及时给予处理,正确的方法为:按压针眼局部进行止血,出血停止后要更换敷料,出血量大时给予20min冰袋冷敷;②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牢记无菌技术操作要求,做好消毒工作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③应慎重选择穿刺点并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以避免反复穿刺导致的早期静脉炎[2];④按时封管并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尽量选择有三向瓣膜的导管,以减少阻塞的几率;⑤定时给患者做好相关知识指导,让患者了解PICC置管后的注意事项,杜绝置管肢体过度活动,减少导管脱出的几率;⑥发现导管堵塞后应及时检查原因,若为患者因素导致的扭曲,纠正后一般即可解除,若为高粘度药物导致的管腔内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血栓形成性堵塞可用稀释的肝素盐水将凝血块回抽出来,再用尿激酶处理;不可强行推注以免造成脏器栓塞,处理后仍堵塞时可拔管。

1.3评价标准 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3],问卷共设20道题,每题分值为1~5分;最后得分≥80分的视为非常满意;得分在60~80的视为比较满意;得分低于60分的则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有1例患者PICC置管感染,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化疗,并接受补液、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引起静脉炎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穿刺困难,药物输注效果差,常规的静脉穿刺需要反复进行,对于静脉条件原本就较差的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增加了其痛苦,不仅影响了化疗的顺利实施,也对患者造成了较大的身心痛苦,不利于其积极配合治疗。PICC置管操作简便、减少了肿瘤患者反复穿刺注射化疗药物的痛苦,同时导管靠近大静脉可及时稀释药物,减少了药物的刺激。但在临床工作中,常有置管相关感染情况的发生[4]。

本研究通过对研究组患者加强感染的预防,包括加强对渗血观察和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导管、正确封管以及健康宣教预防导管脱出等措施,经过护理,发现研究组患者仅1例患者PICC置管感染,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同时,良好的护理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大大提高了其满意度,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100.0%。

综上所述,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容易并发感染,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感染的预防,有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艳群,马丽丽,高竹林,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9:2344-2346.

[2]仇春勤.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4:2261-2264.

篇3

【关键词】 耳鼻喉科疾病;慢性咳嗽;治疗方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103

慢性咳嗽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诱发慢性咳嗽的因素很复杂, 除了呼吸系统疾病会诱发慢性咳嗽之外, 耳鼻喉科疾病也会诱发慢性咳嗽。因此, 在治疗慢性咳嗽时, 一定要找出慢性咳嗽的具体致病因素, 才能提高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选取2014~2015年就诊于本院的5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因耳鼻喉科疾病所引起的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方法, 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2015年就诊于本院的5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26例, 女24例, 年龄最小12岁, 最大68岁, 平均年龄(32.26±10.28)岁, 病程最短4周, 最长8个月, 平均病程(3.23±1.12)个月。经过医院详细的检查之后, 50例患者均被确诊为由耳鼻喉科疾病所致的慢性咳嗽, 患者除具有咳痰、咳嗽等主要症状之外, 还伴有咽痛、咽痒不适、咽部异物、流鼻涕、鼻塞、头昏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

1. 2 治疗方法 针对变异性鼻炎所致的慢性咳嗽患者, 使用抗组胺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每天每个鼻孔各吸入2次丙酸氟替卡松, 每次每个鼻孔吸入50 μg。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氯雷他定联合使用, 1次/d, 10 mg/次, 于每天清晨口服。针对喉源性慢性咳嗽患者, 使用加味六味汤进行治疗, 加味六位汤的方剂为:甘草、荆芥、薄荷、防风、桔梗、黄药子、僵蚕、生地黄、玄参以及前胡, 用水煎汤剂, 早晚口服[1]。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本次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三个级别, 分别是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咳嗽症状完全消失, 且在停止药物治疗7 d后无复发迹象;有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咳嗽症状得到减轻, 但是遇冷后还是会有轻微咳嗽, 对患者继续使用本法治疗, 患者的咳嗽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咳嗽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诱发患者出现慢性咳嗽症状的主要致病因是鼻窦炎、变应性咽炎、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咳嗽以及喉部炎症等耳鼻喉科疾病, 通过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之后, 50例慢性咳嗽患者, 22例显效, 24例有效, 4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2%。

3 讨论

慢性咳嗽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慢性咳嗽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咳嗽、频繁清嗓子、咽部不适等[3]。因为很多咳嗽症状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 所以大多数医生在为患者治疗时, 往往会采取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但是往往治疗效果不佳, 因为诱发慢性咳嗽的因素除了呼吸道感染因素之外, 还包括耳鼻喉科疾病。为了提高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选取2014~2015年就诊于本院的5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 作者对患者进行询问和肺部听诊、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电子喉镜检查以及鼻窦摄片检查, 根据询问结果和检查结果, 找出患者的致病因素, 发现诱发患者出现慢性咳嗽症状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鼻窦炎、变应性咽炎、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咳嗽以及喉部炎症等耳鼻喉科疾病;在确定患者的致病因素之后, 再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治疗之后, 50例慢性咳嗽患者, 22例显效, 24例有效, 4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2%, 治疗无效率仅有8%。

综上所述, 在临床上诱发慢性咳嗽的因素不止呼吸道感染一个, 还包括鼻窦炎、变应性咽炎、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咳嗽以及喉部炎症等耳鼻喉科疾病, 要想提高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就必须准确找出患者的致病因素, 才能为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本次研究表明, 医生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病史, 并对患者进行肺部听诊、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电子喉镜检查以及鼻窦摄片检查, 找出患者的致病因素, 才对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从根本上治愈慢性咳嗽。在为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治疗前, 应该准确的找出患者的致病因, 然后再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治疗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慢性咳嗽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临床治疗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宋喜.基于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9):16-17.

[2] 张洁.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临床观察.医药论坛杂志, 2015, 36(4):123-124.

篇4

关键字: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疗效、区别

COPD是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疾病,患者在发病后临床反应主要有反复咳嗽、咳痰、以及气促和呼吸困难,如果COPD患者在得病后不及时治疗,就可能会引发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无创呼吸机也因其使用方便、可间歇使用、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COPD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来进行治疗,才是COPD病人获得健康的关键。以下我院就根据2012上半年COPD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COPD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与不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区别。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我院2012上半年的5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60岁到80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在70.3岁;然后就是随机将这些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试验组25例患者在普通治疗COPD疾病方法的基础上,再加上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方式来治疗;对观察组25例患者就只是普通的治疗方法,不使用无创呼吸机来进行治疗;两组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等资料方面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然后观察并记录两组中COPD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的处理(P

1.2试验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的COPD疾病治疗方法,对试验组中的患者在观察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给予无创呼吸机的方式来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组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方法如下:对于COPD患者在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时候,应该保证患者是半卧在床上、平卧在床上或者坐在床上,要使患者的头部、颈、肩都在同一个平面上,然后再缓慢有效的打开无创呼吸机的放气道,这样就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再进行其它方面的治疗。然后对比试验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来分析探讨COPD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与不使用者的区别。

1.3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的试验结果,我们采用统计学软件SSPS 12.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对观察组与试验组中患者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检测,试验组25例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方式,患者病情治愈的25例,无效0例,大部分COPD患者的呼吸症状在1天之内就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患者病情治愈的有12例患者,无效13例,大部分COPD患者的病情在3天之内才得到控制,使得总有效率为48%。两组的对比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经以上数据比较试验组的数据明显大于观察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对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来改善疾病的治愈率,无创呼吸机不仅可以提供一定的压力支持来改善COPD患者的通气, 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氧分压,能够缓解COPD患者的急性期症状。因此,我们提倡在对COPD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无创呼吸机,但同时也应掌握无创呼吸机在临床护理中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行,下面就具体介绍:

在临床护理中,对COPD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应该保证患者采取舒适的,可以是平卧在床上或者半卧在床上都行,还要注意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让患者将喉咙内的痰液等排出体外。

在无创呼吸机的鼻面罩的使用中,护理人员应该依据患者面部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罩,这里面罩松紧度是以允许通过1指才行,并调节固定鼻面罩的头带松紧,使其与呼吸机管道正确连接,护理人员还要教会患者和其家属怎样正确的戴脱鼻面罩。无创呼吸机治疗中鼻面罩管道在每次使用之后,还应该以75%酒精来浸泡30分钟,再使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备用。

对于COPD患者的治疗中,对于无创呼吸机是使用还应该设定准确的参数,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病人住院期间,教给患者家属仪器使用与操作规范,在每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前都应将200ML的蒸馏水添入湿化罐中,这样可以防止患者的呼吸道干燥与气道感染。无创呼吸机在每次使用后,还应该将空气入口位置的海绵过滤网用清水清洗,晾干后再放到原位,而且无创呼吸机还应存放在清洁干燥处,还应及时检修有故障的机器,以免机器故障造成COPD患者的疾病加重。

在COPD患者的临床中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患者营养不良时就比较易引起呼吸疲劳,从而会加重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在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使给予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还应注意保持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在2500ML到3000ML之间,这样可以促使患者的痰液稀释,从而易于排出。总之,在对COPD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陈泽芬.陈绍会.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干预对策[J]. 重庆医学. 2010,(06)

[2]谷雨.白炳秀.张建容.5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06)

[3]万成福.白炳秀.万方. 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23)

[4]冉艳军.52例影响呼衰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国民康医学. 2010,(07)

篇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59-01

所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以反复咳嗽、咯痰和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于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出一种逐年升高的趋势,例如我国每年由于COPD致残的患者约有500~1100万、而死亡的患者已达100万,另外还有相关文献报道截至2020年COPD的死亡率将位居内科疾病的第3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临床发现单一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鉴于此种情况,随机选择60例COPD患者,并对其进行了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所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60例,同时对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予以排除,另外对长期卧床和心肺功能存在严重衰竭者也相应给予排除。同时查阅30例COPD患者病历资料显示:男27例,女3例,年龄65~85岁,平均(71.00±3.00)岁;患者基础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51例(85.00%),肺气肿21例(35.00%),糖尿病者19例(31.67%),血压过高者20例(33.33%);同时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痰多以及气道阻塞等,另外存在吸烟史者为47例(78.33%)。

1.2 研究方法:回顾性观察与分析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历资料,并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以及临床试验设计要求,设计《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表》,表中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个人史、既往史、治疗措施及其治疗效果等,并由专人对表中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结果。

1.3 治疗方法:本次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心理问题治疗、呼吸道管理(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合理给氧、改善呼吸功能、药物治疗(例如合理选择与应用敏感性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慎用糖皮质激素等),另外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肺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等。

1.4 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评定,共分为四级,即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其治疗效果等级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 统计学处理:本次观察所得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临床控制19例(31.67%),显效29例(48.33%),有效7例(11.67%),无效5例(8.33%),总有效55例(91.67%)。总有效率与无效率比较,χ2=21.00、P=0.0099(双侧)<0.01,提示本次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效。

3 讨论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支气管-肺组织存在显著病理改变以及肺功能出现严重下降的一种疾病,具有病情重、病情迁延难愈以及易反复等特点,所以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干扰,同时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极大负担,而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上常常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但是效果欠佳,鉴于此种情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了相关治疗措施,本次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91.67%且明显高于无效率(P<0.01),另外患者肺功能得以较大改善,因此也印证了本次治疗方法的有效性(P<0.05)。鉴于此种情况,现将该治疗方法分析如下:①心理问题治疗: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容易出现诸如焦虑、抑郁、悲观失望、乃至轻生等心理问题,针对此种现象,首先掌握好患者心理问题类型,其次根据患者性别、文化程度等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查房制度,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多讲解、多帮助,恢复患者自信心,同时及时发现问题隐患,进而帮助患者渡过精神上的难关,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工作;②呼吸道管理:例如:保持呼吸道畅通方面,应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咳嗽,其中对于痰液黏稠、干结不易咳出者,可给予硫酸特布他林0.25mg、布地奈德1mg(2次/d)雾化吸入,从而稀释痰液,促进患者更好的排痰;对于咯痰无力者则采取吸痰处理、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给予机械呼吸等对症处理。合理给氧、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给予患者2~3L/min、浓度保持在25%~29%的氧气进行间断吸氧15h/d以上;③药物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合理的抗生素,如对于轻度或中度感染者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而对于重度感染者则需选择三代头孢等;同时需注意在治疗期间应将细菌负荷降低到最小程度并积极预防真菌感染且给予足够疗程。合理使用诸如沙丁胺醇等支气管扩张剂,以便更好的抑制气道黏膜下炎性反应、同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和清除管腔内分泌物以及抑制内源性介质所造成的气道水肿等;④肺功能康复训练治疗:例如为了较好的改善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我们指导患者如何进行缩唇呼气、腹式呼吸肌锻炼等,同时在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期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部就班的进行练习,以免患者产生疲劳感,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 王迎难,张劲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现状[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9,37(3):145

[2] 张珍祥,张惠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定义及治疗[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9,37(3):129

篇6

[关键词] 健脾益肺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122-0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肺部疾病[1],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的影响,急性加重期尤其明显。目前,COPD的治疗尚缺乏特效的药物及方法,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中医中药秉承其辨证论治的传统优势,在COPD的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应用健脾益肺法治疗脾肺气虚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能明显改善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7月呼吸科、康复科门诊及住院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年龄40~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分期及分级标准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2]:COPD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考虑COPD的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及危险因素接触史;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根据诊断标准与急性加重期各项指标,排除其他引起CRP、PA等变化的疾病,如慢性肝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其他急性炎症等。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诊断学》中有关“脾肺气虚证”的辨证标准:咳嗽气喘,久咳不愈,咳声低弱,动则气促,咳痰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恶风,易感冒,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淡或暗,苔白或白滑,脉弱。

1.3 纳入标准

符合COPD诊断标准,分期属急性加重期,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可兼夹肾气虚和(或)痰瘀内阻,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2)胸部外伤、肺及胸腔肿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气胸或其他已知的呼吸系统疾病,已知的药物和(或)化学毒物所引起的疾病;(3)癌症、肾炎、血液病等疾病和精神病患者;(4)不能坚持治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未完成研究规定的观察疗程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接受西医基础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肺汤治疗,方剂组成:黄芪20 g,党参15 g,炒白术12 g,茯苓12 g,陈皮10 g,麦冬10 g,防风10 g,甘草6 g。上方每日1剂,加清水500 mL文火煎至150 mL,二煎加水400 mL文火煎至150 mL,以上两煎混匀,分3次,每次服100 mL。

1.6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根据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结果进行疾病疗效判定,求出每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各证候评分总和,再求治疗前后证候改善百分率。证候改善百分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临床痊愈:症候积分值减少率>95%;显效:症候积分值减少率>70%、≤95%;有效:症候积分值减少率>30%、≤70%;无效:症候积分值减少率≤30%。

1.7 观察指标

(1)生存质量应用呼吸问卷(SGRQ)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SGRQ问卷是目前呼吸系统疾病应用最广泛的生存质量问卷,共50题,计算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方法,波动范围为0~100分,对生活完全无影响是0分,对生活极度影响是100分。(2)安全性评价指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不良反应,并按照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级,观察其安全性。

1.8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组内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显著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统计分析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详见表1。

2.2 两组SGRQ问卷评分比较

治疗后应用呼吸问卷(SGRQ) 评价生活质量,显示两组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 < 0.05)。详见表2。

3 讨论

全球患COPD人数在逐年增加,美国冠心病、中风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COPD的病死率却上升,COPD已成为美国第4位的死亡原因,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3-4]。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国最新的COP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的患病率是2.2%[5],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社会老龄化,COP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COPD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1)一般治疗,包括防治呼吸道感染、纠正低氧血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2)增加呼吸肌收缩力的药物;(3)膈肌休息,通过机械间歇负压通气使膈肌得到休息;(4)康复功能锻炼。针对呼吸肌疲劳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并不理想。一般治疗只是改善呼吸肌疲劳的基础条件,并不能直接改善呼吸肌疲劳的症状。药物治疗的疗效也不可靠,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其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机械通气对解除呼吸肌疲劳有较好的效果,但持续机械通气可引起呼吸肌萎缩,可能引起呼吸机依赖并导致撤机困难。康复功能锻炼必须在有适当休息的前提下进行,适用范围有局限性[6-8]。所以,目前的各种治疗方法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笔者在临床中联合使用健脾益肺法治疗COPD。方中黄芪、党参补益肺脾之气,为君药;配白术健脾燥湿,以加强党参补气健脾之力;加茯苓健脾渗湿化痰,合党参补脾之功更加明显,为臣药;麦冬养阴润肺,防风疏风解表,陈皮理气化痰,防止黄芪、党参等补气药壅滞碍脾,共为佐药;配炙甘草有增强补气健脾的作用,并能协调诸药而使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益肺的功效,为使药。本方功能健脾益肺、燥湿化痰。在结合西医基础及康复治疗的前提下主治肺脾气虚型COPD急性加重期,取得了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而且该治疗方法经济适用,易于推广,适合我国中西医结合对COPD进行康复的国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

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管、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9]。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介质,这些介质能破坏肺的结构和(或)促进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因此,进一步研究健脾益肺法可能的治疗作用机制及与治疗COPD疗效密切相关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关系等,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Blanchette CM,Berry SR,Lane SJ. Advance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mong older adults[J]. Curr Opin Pulm Med,2011,17(2):84-89.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

[3] Karpinski NA,Petermann F. COPD:Burden,risk factors and prevalence [J].Gesundheitswesen,2009,71(12):816-822.

[4] Toy EL,Gallagher KF,Stanley EL,et al. The economic impact of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exacerbation definition:a review [J]. COPD,2010,7(3):214-228.

[5] Yin P,Zhang M,Li Y,et al. Prevalence of COPD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China: findings from China Chronic Disease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2007[J]. BMC Public Health,2011,22(11):586.

[6] Rabe KF,Wedzicha JA. Controversies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 Lancet,2011,378(9795):1038-1047.

[7] Martinez FJ,Donohue JF,Rennard SI. The futur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reatment-difficulties of and barriers to drug development[J]. Lancet,2011,378(9795):1027-1037.

[8] Garvey C,Ortiz G,Yawn BP. Toward better COPD management: practical aspects of inhaler use[J]. Adv NPs Pas,2011,2(8):27-30,32.

篇7

关键词:儿童支原体肺炎;自拟麻芩汤;阿奇霉素;疗效

儿童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1-2]。根据临床资料统计,儿童支原体肺炎疾病多发于5~15岁儿童[3-4]。儿童在患病初期一般以毛细支气管感染为主,进而引起患儿呼吸困难。儿童支原体肺炎是一种亚急性疾病,患儿初期主要以发热、咳嗽为主,在临床上很多时候容易将这种疾病与季节性疾病挂钩,给予患儿一般的药物治疗,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经常会由于治疗时间比较久,而引发其他的肺部疾病或者支气管道疾病[5-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拟麻芩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共10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联合治疗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支原体肺炎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临床诊断、心电图等检查后确诊为儿童支原体肺炎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加重、咽痛以及头痛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5~15岁,平均年龄(11.5±2.3)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10.5±2.0)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 50例患者采取阿奇霉素药物治疗,由患者静脉注入,10 mg/Kg/d,注射速度为1 mg/mL,注射时间≥1 h;2 w之后,患者继续给予阿奇霉素颗粒或分散片剂口服,剂量同上。

1.2.2观察组 50例患者在给予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自拟麻芩汤治疗。本次重要自拟麻芩汤主要选用的药材有麻黄5 g、黄苓10 g、桔梗8 g、川贝6 g、甘草以及当归各10 g等,由科学的剂量配制而成。针对患者病情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肺热偏盛患者加用生石膏;肺阴虚弱患者加用沙参、麦冬;咳嗽严重者加半夏等。用水煎服,1剂/d,分3次口服。

1.3疗效判断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上述治疗之后的疗效以及其他并发症等现象,如发热、咳嗽以及肺部体征、胸部X片征象恢复时间。

治愈:治疗后,患者接受上述治疗之后,发热、咳嗽消退,肺部体征基本正常,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提升;好转:治疗后,患者热法、咳嗽现象明显消退,肺部炎症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并发症:经过上述治疗之后,患者肺部感染引发其他疾病。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

2结果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1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经过上述综合方式科学治疗后,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中治疗效果为痊愈、好转、并发症的患者人数依次为30例、20例和0例,痊愈率为60.0%,总治疗有效率为100.0%,患者中没有并发症发生现象;对照组5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治愈、好转、无效的患者人数依次为24例、16例和10例,痊愈率为48.0%,总治疗有效率为80.0%;两组间上述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童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这种疾病发病高峰群体是5~15岁儿童。临床上,一般患者感染这种疾病,患儿在患病初期一般以毛细支气管感染为主,进而引起患儿呼吸困难。并且主要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的临床病理特征,在临床上很多时候容易将这种疾病与季节性疾病挂钩,给予患儿一般的药物治疗,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经常会由于治疗时间比较久,而引发其他的肺部疾病或者支气管道疾病。

本次研究中选用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提高患者治疗的预后效果,即采用自拟麻芩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不同的治疗方法之后,其中观察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痊愈30例(60.0%),好转20例(40.0%),本次治疗总优秀率为100.0%;与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患者中并没有发生并发症,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采用自拟麻芩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能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阿奇霉素对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采用自拟麻芩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能针对患者病原体给予治疗。其中自拟麻芩汤能起到散热解毒、活血通脉等效果,黄麻、杏仁以及当归等药材均是散热解毒以及滋补润肺的良药[7]。此外,黄苓还能帮助排解肺部聚集的热气,能有效疏通患儿的呼吸道,将肺部的淤痰化解,能咳嗽将淤痰清理出体内,能尽快恢复患儿的呼吸。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疾病时,可以采用自拟麻芩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方法,在最佳的药物治疗时间内,缓解患者病情,使病情得到控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升,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自拟麻芩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联.自拟麻芩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98例[J].陕西中医,2009,11:1472-1473

[2]陈真堂.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0:114-115

[3]车颖悟,佟晓辉,黄晓娟.自拟中药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3,20:1875-1876

[4]童凤梅.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08:41+88

[5]魏.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35:78-79

篇8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急诊抢救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117-02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以及体征急骤发作,它主要表现方式是急性起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以及心源性发作等,对生命的危害性极大。所有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体征以及病理生理改变均比较相似,但其临床特点又有所不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预后较差,因此需紧急处理。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在于收缩功能障碍、舒张功能障碍、心脏节律发生异常、心脏负荷过重等。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是急性左心衰竭。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要控制及消除其诱发因素,它的治疗方法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基本一致,区别是前者用药通过静脉应用,而后者用药是直接口服[1]。大多数患者新发的急性心力衰竭,是由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治疗以原发病的处理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抢救的7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抢救的7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确诊为急性左心衰竭。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30例,原发性高血压15例,风湿性心脏病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突发急性左心力衰竭竭2例,慢性肾功能障碍1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26~75岁,平均(57.0±0.3)岁;发病至急救时间10~40 min。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min,咳嗽并带有粉色泡沫痰,易出汗。发病时血压升高,高至220 mm Hg,若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则会血压下降甚至是休克。

1.2 方法

1.2.1 使患者保持坐位以及双腿下垂的姿势,有助于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其治疗应该取平卧或者半卧位,能够有效减少静脉回流,减少呼吸,改善氧供。

1.2.2 氧疗 保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95%~98%。该治疗方法有鼻导管吸氧、开放面罩吸氧、无创通气治疗以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呼吸的做功,从而减轻症状。

1.2.3 镇静 对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其心肌耗氧量比较大,心脏负荷重,因此急性心力衰竭的早期,应用吗啡对抢救有一定好处。吗啡具有镇静作用,易使静脉及动脉扩张,使心率减慢,建立静脉通道后,静脉注射3~5 mg吗啡,注射的次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而此治疗方法对于高龄、昏迷以及有严重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慎用。

1.2.4 利尿剂 呋塞米20~40 mg,2 min静脉推注,必要时增加剂量或重复使用。利尿剂有快速利尿效应,且有扩张静脉作用,减少循环血容量,改善供氧。

1.2.5 血管扩张剂 治疗心力衰竭的血管扩张剂主要是硝普钠和硝酸甘油。硝普钠对严重的心力衰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硝酸甘油能够使静脉扩张、动脉扩张以保持平衡,进而减少左室的负荷。

1.2.6 正性肌力药 房颤伴心室率快,应用西地兰0.2~0.4 mg加20 ml 5%葡萄糖缓慢静脉推注;伴低血压者选用多巴胺。

1.3 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用药15~30 min后,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汗液减少、无咳血性泡沫痰,呼吸、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恢复正常;有效:用药15~30 min后,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有所减轻,咳血性泡沫痰减少,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好转;无效:用药15~30 min后,心力衰竭的各种症状以及体征不变甚至是加重;死亡:患者用药不足1 h,抢救无效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70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62例,无效2例,死亡2例。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70例患者治疗前后体征变化情况比较

时间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 心率(次/min)

治疗前(n=70) 165.1±62.5 102.0±15.4 103.0±10.1

治疗后(n=70) 122.0±12.5 75.0±13.1 75.3±6.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日趋上涨。临床急诊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就是急性心力衰竭,它严重地危害了患者生命[2]。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之中,左心衰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大多数发于一些心脏基础疾病,每当发病,就会出现左心室排血不畅以及左心房排血受阻所导致的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其血管内的大量液体渗出到肺间质与肺泡,对气体交换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心脏的排血量下降,进而导致缺氧症状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病情较为凶险,且变化快,病死率也高,因此最好在发病30 min内控制住,以避免患者死亡[3]。实际上,急性心力衰竭抢救的最佳时间为发病1 h内,超过6 h就很可能会死亡。但另一方面,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静脉给药十分困难,但通过静脉给予利尿剂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的负荷,缓解症状,所以在急诊抢救时,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药。呋塞米的药效快、安全性高,对治疗肺水肿及脑水肿非常有效。硝酸甘油是血管扩张剂的一种,具有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使呼吸困难的症状减轻。吗啡是一种镇静剂,对治疗急性心力衰竭非常有帮助,但吗啡具有不良反应也比较大,因此用小剂量即可,避免过量[4]。对于急性心力衰竭,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正确、氧疗、建立静脉通道、镇静以及利尿、应用正性肌力药等方法。根据各个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早期、正确的诊断,并且当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后,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体征变化等情况,能够有效率,降低死亡率。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急性心力衰竭的急诊抢救效果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卢书和.对急性左心力衰竭院前急救和转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963.

[2]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临床应用准则专家委员会,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等.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9):774-778.

[3]喻明书.86例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21):87.

篇9

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100例老年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治疗方法上主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治疗方法上主要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后血气分析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气分析变化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结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老年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183-02

COPD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气道、肺实质以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疾病体征的疾病。临床症状存在发作性喘憋,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损害以及脑损害,引发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合并症[1]。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院对收治的100例老年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老年COPD重症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5例,女性患者有45例。年龄范围为61岁到86岁,平均年龄为77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COPD的诊断标准,均确诊为急性加期患者。PaO2平均为(51.2±4.2)minHg,PaCO2平均为(81.1±3.2)mmHg。病程为5年到28年,平均为15年。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值平均为(7.2±0.11)。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治疗方法上主要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酸碱平衡纠正、抗感染治疗、支气管扩张以及氧疗等治疗措施。

1.2.2实验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雾化吸合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选择无创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面罩一般选择硅胶材料。使用时需要对自主呼吸触发频率以及安全频率进行调节控制。吸气正压从8cmH2O处开始调节,结合患者的耐受程度以及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为10cmH2O到18cmH2O,呼气末正压则需要调整在3cmH2O到6cmH2O的范围内,氧流量控制为每分钟2升,经皮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0%以上。正压通气的时间控制在3小时到6小时,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则需要对参数进行向下调整。

1.3观察指标。对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包括pH值、PaCO2以及PaO2。

1.4统计学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1.5临床效果评价。

(1)显效: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意识状态正常,呼吸频率、心率、PaO2以及PaCO2等指标恢复正常。

(2)有效: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意识状态得到改善,呼吸频率、心率、PaO2以及PaCO2等指标有所改善。

(3)无效: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没有显著变化,意识状态不佳,呼吸频率、心率、PaO2以及PaCO2等指标没有显著变化;或者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

2结果

3讨论

在临床上,对于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而言,需要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将无创呼吸机面罩与患者进行连接,由患者自发的呼吸触发呼吸过程。无创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是双水平气道正压,包括一个高水平的吸气时相IPAP以及一个低水平的呼气时相EPAP,即压力支持通气加呼吸末正压。高水平的吸气时相IPAP能够克服肺以及胸廊的弹性回缩力以及气道阻力,从而提高肺泡的通气量,对肺内气体分布不均的情况进行纠正,有利于肺泡内氧向血液中流动,从而减少无效的死腔量[2]。低水平的呼吸时相EPAP能够对抗内源性呼吸末正压进行对抗,从而防止细小支气管出现陷闭,避免肺泡出现萎陷,从而对通气换气功能进行改善,有利于肺泡内部二氧化碳的排出,减轻患者呼吸肌的负担,对低氧血症以及二氧化碳潴留进行纠正[3]。相比传统的人工气道,无创呼吸机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降低了传统护理的难度,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费用。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老年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见,无创正压通气对治疗老年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张鸿秋.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3(09):310-311

篇10

【关键词】 苯巴比妥;安定;惊厥

小儿常出现的抽筋、抽搐就是惊厥的表现症状,该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常见且多发,又因该病机制复杂,且易出现持续性或反复性的惊厥状态。患病儿童严重时会出现窒息现象,缺氧严重者会导致脑组织受到损害,出现水肿,癫痫等各种疾病现象。因此治疗该病的关键即及时有效地控制患儿,防止其再次出现惊厥发作现象[1-2]。本次调查选取了我院2009年――2011年共70例患病儿童,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一苯巴比妥和苯巴比妥及安定联合用药法进行治疗,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现取得良好进展,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2011年期间进入我院治疗惊厥的患病儿童共70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为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中,共有21例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年龄分布为60天-14岁,平均4.2岁;治疗组35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2例:年林分布为70天-15岁,平均4.6岁。上述惊厥患儿体内各脏器官均功能正常,且均无任何心肺及神经类系统疾病,进行试验2周前均无使用过镇静类药物。上述患儿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采用静脉注射安定0.3-0.5mg/kg(江苏恩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的方法,注射时应控制速度且注射的最大剂量小于10mg。治疗组的患儿依据体重给予肌肉注射苯巴比妥10mg/kg(四川锡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502),同时给予注射安定,安定治疗方法同对照组。针对两组患病儿童,均采取积极治疗原则,防止患儿出现感染现象,出现呼吸衰竭或减弱时立即给予兴奋剂或仪器辅助呼吸,保持患儿颅内压稳定,防止出现水肿,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酸碱平衡,加强对患儿的密切监护。

1.3 疗效标准[3] 有效率的评定:显效:给予注射药物10min后,患儿停止抽搐,面部无发绀现象,呼吸及心律表现正常,30min后患儿神志恢复正常。有效:给与用药10min后,患儿抽搐症状好转,30min后完全停止,呼吸及心率表现正常,面部发绀现象消失不见,1h后患儿神志恢复正常。无效:给与用药30min后患儿抽搐症状好转但不完全停止,呼吸、心律等指标未达标且1h后神志未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用x2检验来判定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上的差异,以P

2 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分别给予用药后,其治疗效果的差异十分显著,对照组及治疗组经用药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2.86%和94.29%。二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惊厥抽搐是由多方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功能紊乱现象的一种症状,小儿惊厥更是儿科中的常见疾病。该病不仅常见且多发,可分为热性惊厥和非热性惊厥,前者常见且多因患儿受到感染引起。该病发病后易导致窒息,缺氧甚至脑组织损伤,因此应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防止患儿出现持续、反复性的发作,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机体损害。该病发病的原因多于患儿年龄有关,且遗传因素影响十分巨大。患病儿童主要集中在6个月-3岁间,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18个月-2岁间[4]。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其脑部发育还未成熟,各项神经结构较简单,功能分化不成熟,受到刺激后,容易使冲动泛化;患儿机体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力低下,易遭受感染,导致出现一系列感染性症状;由于患儿脑部发育不全,其血脑屏障结构也相对简单,功能不成熟,导致不能有效地过滤各种毒物,致使毒物通过屏障进入脑组织,产生毒素,影响脑发育,引起脑神经出现异常,功能出现障碍等现象,最终产生抽搐惊厥[5]。

本次调查针对两组共70例患儿,分别对其使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单一注射苯巴比妥治疗,而治疗组采取苯巴比妥联合安定的用药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其效果差异明显。对照组经治疗后,其有效例数不足半数;而治疗组经联合用药后,总有效率达到94.29%,有效例数达到半数及以上,充分显示该治疗方法较单一用药法而言,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苯巴比妥联合安定用药法相较于传统的单一用药法而言,其更具有价值,该治疗方法对于惊厥的治疗更具有效果,该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在今后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健民.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3):404-405.

[2] 黄亦璇.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09,7(5):293-294.

[3] 相彩霞.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