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篇1

关键词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冬病夏治 药饼灸

我们自1956年起开展冬病夏治,用药饼灸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阳虚易感等,疗效满意。现对近5年来临床所治的105例观察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05例患者门诊治疗3年及以上者,病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1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6例,女49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3岁,平均年龄44.2岁。属慢性支气管炎46例,支气管哮喘46例,阳虚易感4例,过敏性鼻炎5例,慢性咽炎4例。

2 治疗方法

药饼制作:取延胡索、细辛、甘遂、白芥子各12g(为一成人患者3次的量,儿童药量减少1/3),研末后用适量的新鲜姜汁调匀,制成直径2cm、厚0.5cm左右的药饼,取0.1g左右的麝香置于药饼的表面作为药引。取穴:天突、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敷贴方法:于每年伏天的头伏、二伏、三伏11点前贴敷。准确定位后取药饼放于穴位表面,用医用胶布固定,嘱患者于午后1时取下敷贴膏,如热辣感不强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如热辣刺痛感太强难以忍受则提早取下,以免皮肤起泡。注意事项:贴敷期间忌辛辣、冷饮。防止大量出汗以免药饼脱落。如有皮肤红肿起泡,消毒后用针灸针刺破水泡后用棉签挤干液体,再涂龙胆紫,避免摩擦水泡。皮损恢复前不要洗澡。连续3年为1疗程,疗程满后可继续治疗仍有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好转:主要症状及

体征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未明显改善或恶化。

3.2 治疗结果:105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治愈20例,好转7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7.62%。具体分病种观察情况见表1。

4 体会

篇2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超声式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由于其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2]。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较口服药物治疗相比具有药剂量小、见效快、副作用少和使用方便的特点。但雾化吸入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危重患者表现尤甚。为探讨超声式和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笔者对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年龄58~76岁,中位数年龄65岁。其中男76例,女44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并排除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止咳、化痰、氧疗等常规治疗,两组所用雾化液配置相同,雾化吸入液为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2.5ml+氨溴索注射液15mg。超声雾化选用超声波雾化器,氧气雾化选用氧气雾化器,用氧气做气源,氧气流量一般在6-8L/分,吸入时间约10-20分钟。2组雾化吸入疗程为5~7d,2次/d。

1.3观察指标:两组雾化吸入后30min后行血气分析,比较PaO2、PaCO2变化。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PaO2与PaCO2无显著差别,治疗后观察组PaO2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60例对照组患者8例出现胸闷不适、呼吸困难症状。60例观察组患者有2例出现轻微头晕,其余患者无明显不适反应。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较高,我国近期的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病残率及病死率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气道受炎症刺激而致痉挛,同时由于患者长期呼吸肌疲劳,合并肺感染后,炎性渗出增多,导致潮气量减少,缺氧和CO2潴留症状严重,合理氧疗及雾化吸入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3、4]。

本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aO2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组采用的是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是胆碱能M受体阻断剂,M受体主要分布于大中呼吸道,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要为大中呼吸道痉挛,因此临床上异丙托溴铵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氨溴索是一种动力型祛痰药,能有效地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形成表面活性物质,调节交流和黏液的分泌,增加抗菌治疗效果[8]。

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中,我们的体会是:①雾化前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雾化吸入可以带来的临床获益,对于心情焦虑、烦躁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缓解负性情绪。耐心地解释用药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②氧流量调节:超声雾化接鼻导管3L/min,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为5~6L/min。氧流量过小,药物吸入少,氧流量过大会导致雾化器与流量表连接处脱管。③正确:雾化前协助患者采取正确,可采取高枕位、端坐位,将头抬高30度,这样更有利于雾化液到达肺深部。④雾化指导:在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均应漱口、刷牙,雾化药液应现配现用,药量准确,治疗前后30min避免进食及喝水,以免影响药物治疗效果。⑤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应避免药液或气雾接触患者眼睛,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心率及SPO2等,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利用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及氨溴索溶液可改善呼吸道局部痉挛,有效缓解呼吸困难,不良反应好,患者依从性好。与超声式雾化吸入相比,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黄勇,崔社怀,李昆霖,等.两种不同雾化吸入剂联合应用孟鲁司特改善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作用.重庆医学,2009,38(15):1908-1912.

[2]祝安华.雾化吸入时氧疗途径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临床护理杂志,2006,5(1):7-9.

[3]林梅.两种吸人方法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效果观察与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3):1651-1652.

[4]潘春燕,廖飞雪,章燕华,等.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15-16.

[5]杨春梅,王镇山,臧育霞,.2种雾化吸入方法对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气末C02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影响的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0-71.

[6]曾颖,夏莘,秦燕,等.9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雾化吸入疗效观察.重庆医学,2009,38(23):3042-3043.

篇3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系统化整体护理;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性,疾病进行性发展,多发生于老年人[1]。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2]。在临床治疗中,除了对其进行正规的抗炎、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外,正规的护理对该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我科自2013年4月~2014年8月对50例COPD患者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COPD患者,住院2w以上,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学组修订的COPD诊治指南[3]中的各项诊断标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咳痰、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排除存在认知障碍、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及其他降低生活质量的疾病的患者。共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8~81岁,平均(70.2±4.8)岁;病程1~12年,平均(6.38±1.27)年;慢性支气管炎型30例,肺气肿型20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包括抗炎、止咳化痰、平喘及氧疗等;若患者出现其它症状给予相应对症治疗。

1.2.2护理方法

1.2.2.1入院护理 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评估,包括自理能力、睡眠、饮食,咳痰量、颜色以及咳嗽的频率,是否有吸烟史,患者胸闷、憋气的程度,是否合并肺感染,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

1.2.2.2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包括病因、影响因素及治疗护理措施,指导患者进行合理安全用药,告知患者该病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告知患者要坚持治疗。

1.2.2.3心理护理 由于该病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患者常产生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相关不良情绪,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1.2.2.4康复期锻炼 在急性期要减少活动,最好绝对卧床;当患者症状缓解后,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锻炼:包括有效的咳嗽及咳痰,深而缓慢的呼吸,根据患者肺功能制定运动计划,若患者在锻炼时出现心悸、胸闷、憋气等症状时应及时停止锻炼并卧床休息。

1.2.2.5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类食物,减少或者不食用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戒烟戒酒。

1.2.2.6氧疗护理 告知患者氧疗的重要性,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在吸氧过程中,密观患者病情变化,避免由于吸入氧气浓度过高引起酸中毒及二氧化碳潴留;在吸氧过程中使用湿化瓶以保证氧气的湿度,避免因气道、鼻腔的干燥而阻碍痰的排出。

1.2.2.7出院前护理 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且规律服药,告知其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

1.3评价指标 入院2w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包括以下方面。

1.3.1肺功能检测 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 FVC)。

1.3.2治疗有效率测定 分为4个水平,即临床控制(动脉血气正常,咳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显效(咳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和血气分析明显改善)、有效(咳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和血气分析有所改善)及无效(咳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和血气分析无改善)。计算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临床控制率。

1.3.3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SGRQ量表[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评分系统包括社会活动能力、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四个方面,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肺功能检查 2w后患者FVC、FEV1及FEV1/FVC分别为(2.54±0.26)、(1.99±0.23)及(78.35±6.65);对应指标入院时分别为(2.08±0.53)、(1.19±0.31)及(57.21±8.6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有效率 治疗总有效率为92%,其中达到临床控制18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4例。

2.3生活质量评分 根据SGRQ量表评分,入院后2w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是临床中尤其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若治疗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加之该病容易复发,患者及家属容易滋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5]。有文献表明,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法有效阻止疾病的发展,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

结果显示,经过2w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2%,FVC、FEV1及FEV1/FVC等各项肺功能指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

我们采用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文化、社会及精神状况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来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各方面进行评价,预测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护士的职业水平;对患者进行宣教,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消除其顾虑,改变其不良习惯,以此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综上,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鲁万芳,郭晓芬.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房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0,18(4):213.

[2]尚茜,郑美琼,孙亮.慢阻肺护理管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4):220-221.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定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4]朱圆,余小萍,潘莉倩.看护者认知行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7(6):201-203.

篇4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方法 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是一种常见且对人类健康影响很大的疾病,在成年人中其患病率约3%,临床表现复杂,其中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和白天过度嗜睡为其主要表现之一,还可并发缺血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导致猝死[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2]。本文具体探讨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居呼吸系统疾病之首,国内1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2.8%左右,是当今世界上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具有潜在影响生命的疾病,在40~59岁男性中发病率超过5%[3]。有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睡眠呼吸紊乱,而一半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在睡眠时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从两种疾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中可以明显看出,两种疾病同时发生时,整个呼吸道均有阻塞发生,其后果较一种疾病单独存在时更为严重,在动物实验与临床上所见也支持这一推断[4]。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已有长时间的缺氧,肺储备能力下降,肺功能明显减退,如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生其后果更为严重,表现为持续严重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可随时发展为呼吸衰竭及多脏器衰竭,甚至猝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继发病情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咳嗽、气短、咳痰,不过气短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也感气短。夜间严重的习惯性打鼾多见,并伴有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患者有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昼夜颠倒,性格改变及异常的运动行为。由于这些患者睡眠时反复发作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上,导致更为严重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障碍,甚至引起突然死亡。在微观上,患者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导致肺动脉高压,右房压和中心静脉压增高,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从而使肾小球基底膜的结构发生可逆性改变,产生蛋白尿[5]。同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因有长期的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记忆力减退、嗜睡等症状常被误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二氧化碳潴留的脑部麻醉作用所致,临床医生、患者、家属对记忆力减退认识不够是导致记忆力减退临床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有调查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的发生率约125%,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紫肿型患者合并几率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一些共同的易患因素,在睡眠时血氧下降的机制中除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身可引起慢性低氧外,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肺泡氧储备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时上气道阻力增加可加重呼吸肌负荷,易出现呼吸肌疲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引起睡眠中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低氧、高二氧化碳反应的迟钝,进而使回流至毛细血管的混合静脉血血氧水平下降,气道阻力增加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又使肺泡通气不良加重[6]。

篇5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不全;无创正压通气;辛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c)-0034-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并发呼吸衰竭[1-2],痰液引流不畅和呼吸肌疲劳是造成COPD的关键因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病症,发病时均需要及时抢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几年,无创正压通气技术(NIPPV)即通过面罩、鼻面罩或其他连接装置进行正压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新途径,使用时避免了插管的痛苦,得到患者的青睐,易于接受,降低因有创通气而造成的所有并发症。可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3-4]。他汀类药物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多效性,如抗感染、抑制炎性反应、抗氧化、抗细胞凋亡和恢复血管功能活性等对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的作用倍受关注[5]。辛伐他汀可减轻气道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保护肺功能。笔者采用NIPPV与辛伐他汀结合使用于治疗79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8例均为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COPD的诊断均符合2007年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6],血气分析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相关诊断标准[7]。排除:①呼吸停止、昏迷、休克;②心肌梗死、低血压、心律不齐、严重的肝和肾功能疾病;③神志不清;④高误吸风险,分泌物多而黏稠梗阻严重者、上消化道出血;⑤严重面部畸形;⑥对面罩极度不耐受。其中男92例,女66例,年龄52~86岁,平均(69.8±9.2)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12.9±6.5)年,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56例,冠心病患者42例,高血压患者31例,营养不良28例。并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9例。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血液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原发疾病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祛痰、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控制心衰、小剂量呼吸兴奋剂(可拉明0.375~1.125 g及洛贝林3~15 mg加入5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2次/d)、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鼻罩呼吸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采用压力支持通气/压力控制通气(S/T)模式,氧流量(FiO2)2~6 mL/min。呼吸频率16~20次/min。吸气压(IPAP)8~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范围在30 cm H2O之内,而呼气压(EPAP)4~6 cm H2O,却由低压开始慢慢上调使潮气量(VT)> 300 mL。通气(MV)> 6 L/min。根据患者指端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患者耐受程度,隔 1~2 h调整1次呼吸机参数;逐渐增加IPAP至 10~20 cm H2O,平均(13.7±2.4)cm H2O。EPAP从2~4 cm H2O开始,平均(3.3±1.2)cm H2O。呼吸频率为12~ 16次/min。原则上除吃饭、咳痰外,尽量使用呼吸机。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晚加用口服辛伐他汀20 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要检测PaCO2、PaO2、SaO2、血液pH值等指标变化。

1.4 疗效判断标准[8]

显效:明显改善了肺功能,呼吸困难得到了缓解,有效控制了呼吸系统感染,发绀消失,血气指标基本正常,PaO2 < 8.0 kPa,PaCO2 < 6.7 kPa;有效:呼吸困难得到了缓解,动脉血气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紫绀基本消失,基本控制了呼吸系统感染;无效:所有症状和体征均未见明显改善或甚至出现恶化现象。总有效为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所有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4%和8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72 h后pH值、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观察组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明显(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FEV1占最大预计值明显改善;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 0.05)。见表3。

3 讨论

COPD患者具有气流受限、炎症反应等症状,且增高了气道阻力,增加了呼吸功耗,及呼吸肌疲劳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晚期 COPD 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Ⅱ型呼吸衰竭,通常气道阻力逐渐增高,呼吸中枢驱动增加,通气功能受阻,导致通气与血流比例不协调,也是COPD患者急诊入院的常见原因[9-10]。目前,随着对呼吸生理知识的高度了解,及呼吸机和连接装置的陆续提高和改进,NIPPV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其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除药物治疗外,无创正压通气是目前治疗COPD 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常用治疗方法,并且得到充分肯定[11]。

20世纪90年代,NIPPV已成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方法[12]。NIPPV无需气管插管,主要经过鼻面罩,在吸气时可提供较高的压力,患者可吸入较充足的通气量,“放大”潮气量减轻呼吸做功,在呼气时无需任何处理即可降低,避免了小气道及肺泡闭陷,利于呼出时通畅。近年来,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致命的并发症,在抢救和治疗过程中,约有1/2的患者是需要通过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进行治疗。NIPPV比有创通气安全、可靠、有效、舒适、易于操作、方便实用,还可根据情况来间断使用,人们均可接受,降低因呼吸机造成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不阻碍患者的饮食时间、咯痰和讲话,无限制性,患者可随时使用或终止,减少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13]。由于无创通气不建立有创人工气道,上、停呼吸机调节的余地大,保留了对气道的加温、湿化和过滤功能[14]。

他汀类药物是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种既经典也有效的降脂药物,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普遍用药。最近有文献[15]报道其显著的抗炎活性,阻止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通过抑制甲羟戊酸和香叶基焦磷酸香叶酯合成而起到促进NO生成的作用还能够增加人类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也能阻止B细胞和T细胞繁殖的进展,同时还可以使Th1及Th2细胞的比例发生改变,在COPD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Stacey等[15对803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所有患者在1995~2005年肺功能监测指标FEV1和FVC的测试次数为2~4次。分组时根据他汀类药物药物的使用与否,结果发现使用药物者的FEV1和平均下降程度均明显比未用者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降低COPD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Siyseth等[16]对854例COPD急性发作后患者使用了回顾性分析,平均追踪时间1.9年,期间有333例患者死亡。结果表明使用药物的病死率为11%,而未使用药物的病死率为19.1%。辛伐他汀对减少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降低 C-反应蛋白水平等具有强有力的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恢复内皮功能和免疫调节功效,能够抑制多种炎症细胞的聚集和趋化,并释放炎症因子,抗炎效果明显。同时还可以拮抗内皮素引起的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减轻肺血管重构;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溶活性,减少血栓素A2、AngⅡ等收缩因子,从而可能直接扩张肺血管。肺小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能促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抗炎作用独立于其降脂作用。国外报导辛伐他汀还可以减低COPD 患者病情的恶化[17]。

总之,本研究采用NIPPV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结果表明,其总有效率为94.94%,而对照组只有8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FEV1/FVC和FEV1占最大预计值明显改善;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 0.05)。说明NIPPV联合辛伐他汀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文彬.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39-40.

[2] 陶连珊,杜晓宇,周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长期氧疗的现状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5):125-126.

[3] 李战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5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53.

[4] 李由,周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1,6(3):245-246.

[5] 高蔚,翁婷.辛伐他汀对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64-165.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 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17.

[7]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4-135.

[8]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生理与重症监护学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2):86-98.

[9] 黄宇玲.循证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8(23):23-24.

[10] 窦月萍.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7(21):42-43.

[11] 赵卫国,保鹏涛,李红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48例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267.

[12] 张玉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2型呼吸衰竭4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2(2):60.

[13] 朱发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A):21-22.

[14] Tleyjeh IM,Kashour T,Hakim FA,et al. Stati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rch InternMed,2009,169(18):1658-1667.

[15] Stacey EA,Augusto AL,David Sparrow,et al. Statin use reduces decline in lung function:VA Normative Aging Study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8):742-747.

[16] Siyseth V,Brekke P,Smith P,et al. Statin use is associatedwith reducedmortality in COPD [J]. Eur Respir J,2007, 29(2):279-283.

篇6

【关键词】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Curative Effect of Noninvasive Double Level Airway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nd Nalo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and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HUANG Xiao-juan,HUANG Ji-we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14):025-026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double level airway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nd Nalo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ECOPD and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s: 76 cases of AECOPD and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8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the research group took Naloxone.The change of PH, PaCO2,PaO2 were test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94.74%,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1.58%.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Noninvasive double level airway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aloxone; AECOPD; Respiratory failure

First-author’s address: Cliffor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149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13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住院的最主要原因。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死亡率较高,其病理机制是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耗氧量增加等。近年来,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由于疗效肯定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1]。本文对本科近两年来采用常规治疗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的76例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76例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65~74岁,平均(70.21±3.56)岁。所有患者均伴有喘憋、气促、胸闷等症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治疗、水电解质平衡及支持治疗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美国伟康公司出产的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Vision呼吸机,应用S/T工作模式,持续通气治疗72 h(为了便于吸痰、进食、进水可适当间停)。设定参数为:吸气相压力为8~15 cm H2O,VT为300~500 ml;呼气相压力以2~8 cm H2O起步逐渐上调;保持氧流量为2~4 L/min,并给予患者纳洛酮1.0 mg,溶解于250 ml 5%葡糖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3 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治疗24 h后,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分压(PaO2)情况。

1.4 评价标准 (1)显效: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未见有精神神经的症状出现,所测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液流变指标均得到好转或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未见有精神神经的症状出现,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液流变指标均得到好转。(3)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的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液流变指标均未得到好转或恶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38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1.58%;研究组38例患者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89,P

3 讨论

AECOPD患者的肺组织弹力下降,其气道的阻力明显增大,从而产生内源性的呼气末正压导致呼吸机的做功增加,当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时,患者常常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采用无创通气法,不需建立额外的人工气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近年来被临床广泛应用。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够调节呼气与吸气相气道的正压,纠正低氧血症,且能够有效地增加肺泡的通气量,改善通气-血流的比例[2]。

纳络酮是一种特异性的阿片类受体拮抗剂,其来源于阿皮黑素原系统,以下丘脑和垂体的分布最广。纳络酮能够直接地拮抗、逆转β-内啡肽导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从而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现象。研究显示,纳洛酮能够有效地兴奋患者的呼吸,提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显著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3-4]。有文献报道,纳络酮联合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缓慢呼吸频率,降低病死率[5]。

经治疗,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58%(P

参考文献

[1] 杜崇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2):1362-1365.

[2] 曾玉兰,杨荣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27-1329.

[3] 赵德芳.纳络酮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衰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25):52-53.

[4] 唱荣艳,仇雷霞.纳络酮与川芎嗪治疗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2):130-130.

篇7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机械通气是此类疾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COPD病程长,病情反复,呼吸系统和其它各系统功能受累,护理质量和护理内容对治疗结果有重要影响。收集2008年12月~2009年10月29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过程,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9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男23例,女6例,年龄52~76岁,平均65岁;COPD病史10~30年,COPD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29例中,伴有Ⅱ型糖尿病2例、高血压5例、冠心病7例。

1.2 方法

1.2.1 治疗

常规给予抗炎、吸氧、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根据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全部病例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治疗20例,有创正压通气治疗9例(经鼻气管插管6例,经口气管插管1例,气管切开2例)。通气模式均先采用辅助/控制模式,以后改为同步间歇指令和压力支持通气。根据患者通气改善的状况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各项参数,最后逐渐停机。表1 29例患者机械通气前后血气检测值(略)

1.2.2 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和机械通气护理。心理护理:在实施机械通气之前,与病人多接触、多交谈,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机械通气过程中用书写、图片等形式让病人表达自己的需要,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了解病人的感受,满足病人的需求。机械通气护理:在上机前和上机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注意患者的意识、面色、发绀程度、血氧饱和度及血气指标变化;严密监测呼吸机性能,如声音、节律等,保持呼吸机运转正常;准确记录通气参数,根据病情合理设置报警范围,呼吸机出现报警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机械通气时保证患者液体每日入量2 500~3 000 ml,同时将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加入蒸气发生器,调节气体温度(呼吸机不带蒸气发生器及脱机情况下,采用间断或连续气管内滴注无菌生理盐水法进行气道湿化,每隔20~60 min注入1次,每次2~3 ml,每天注入总量不少200 ml)[2,3];行机械通气患者,只要肠鸣音正常,有排气排便,尽可能行胃肠内营养,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鼻饲,注人营养液时速度宜慢,温度以38~40 ℃为宜,床头抬高30~45°,每4~6 h用温水冲洗胃管1次,以防堵塞;定时翻身、拍背、变换,2~4 h翻身1次,受压部位垫棉纱垫,保持受压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通气期间常用温水或50%酒精擦浴、按摩,预防压疮的发生。

2 结果

2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血气指标明显好转,上机后2 h、24 h动脉血pH值、动脉氧分压(PaO2)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较上机前显著改善,24 h后改善更加明显,见表1。29例患者卧床9~42 d,上机时间3~26 d,呼吸机气道口温度维持在32~35 ℃,既保证了输入气体的湿化,又可使吸入气体温度不刺激呼吸道。通过精心护理,无压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病情逐渐好转,均顺利脱机。

3 讨论

治疗结果显示,呼吸机治疗能使肺泡通气量增加,纠正COPD患者通气与血流比值失调。本组29例患者经机械通气后2 h、24 h测定血气指标,与通气前比较,各指标都逐渐改善,尤其是24 h时,pH值、PaO2、PaCO2和SaO2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故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多数病情会迅速改善。在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呼吸机操作技术,保证呼吸机各管道通畅,详细记录病人情况,准确做出判断,及时进行处理。COPD患者呼吸道的清除防御功能降低,呼吸道失水增加,纤毛运动减弱,分泌物黏稠、干涸而不易排出,呼吸道对空气过滤、加温及湿化功能丧失,故湿化疗法是机械通气治疗中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29例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注意了吸入空气的湿化和温度,这不仅减少了吸入气对患者气道的刺激作用,也有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当患者出现烦躁、呼吸急促、心率增快,或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听诊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呼吸机气道高压报警,或氧饱和度下降等,提示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应及时吸痰。一次性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过程中要掌握好节奏,要求做到一慢二快三忌,即:退出吸痰管要慢,进管与整个吸痰过程要快;一次吸痰中忌反复吸痰管,忌负压过大,忌在严重低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心律明显异常情况下吸痰[4],同时吸痰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目前无菌操作被认为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其次,在注重处理原发病及其他主要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营养支持也至关重要[6],患者应进食低脂、富于营养的非刺激性食物,少吃多餐,适当进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出现便秘而加重或诱发呼吸困难症状。因为病情反复,再次机械通气会给病人身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7],故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明白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性,保证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1]顾体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1例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9):34-36.

[2]郭红梅. 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2.

[3]沈文沂,王丽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9):17-18.

[4]郑爽,郭小霞.心脏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安全吸痰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27.

[5]杨小妹,席淑华.人工气道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8.

篇8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E)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126例COD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病情进行详细观察。结果无创机械通气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COD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面罩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护理上进行必要的上机前护理,严格的气道管理是行无创通气的前提,严密观察血气、生命体征、神志、呼吸机工作状况及做好上机中的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护理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多由J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起。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引起呼吸衰竭,使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技术不断完善和广泛应用,呼吸衰竭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由于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无创和并发症少的优点,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wcay pmsmre,BiPAP)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使患者减轻了痛苦,减少了医疗费用,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将近年来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临床应用中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上机前护理

1.1有效沟通

在行无创通气前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指导患者有规律的放松呼吸,减轻患者心理上的不安,增强治疗的信心。如行无创通气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强调在治疗的开始阶段尽可能长时间连续行无创通气,但不能因佩戴面罩而影响排痰,教会患者和家属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摘下面罩,以避免排痰障碍和误吸的发生。

1.2选择舒适的

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如卧位、半卧位、坐位等,但要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肥胖、颈短者,头略后仰,保持气道通畅:治疗期间,护士应告知病人只要保持头颈肩在同一轴线上,口鼻腔通畅,可协助病人翻身并取舒适,不会影响无创正压通气。

1.3选择合适的鼻罩或面罩

根据病人的脸型和自主呼吸的方式选择质地好、柔软性及密闭性强的材料做成得合适的鼻罩或面罩,以达到密闭舒适,防止面部压伤。过大过小易造成漏气,直接刺激眼睛,严重时可发生结膜炎。无牙患者面颊部凹陷,以致面罩不能达到满意密闭,此时可选择佩戴义齿或选择足够大的面罩以增强面罩的密闭性。

1.4湿化器的准备

气道加温湿化可以减少机体热量消耗,温度愈高,热量消耗愈少,且气体相对湿度愈高。但温度过高,即使水蒸气饱和,纤毛的活动反而受阻,水蒸气凝集后形成微小的水珠,使弥散距离增加,不利于气体的弥散。甚至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出汗、呼吸功能增加等表现。相反,温度过低,则失去温湿化作用。湿化器的温度控制在35℃可以达到较好的湿化效果。因此湿化罐内应装入无菌注射用水300ML,温度开关按钮指向3。同时还可预防口咽干燥的发生。

2机械通气中的护理

2.1心理护理

在开始应用无创通气的4^8h需要有专人负责和监护。治疗开始时不要马上固定面罩,先用手提着面罩对患者吹气,并逐渐减少鼻面罩与面部的距离,同时向患者讲解以前成功地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信心与接受性,也避免了幽闭恐惧的发生。并告知病人无法说话是暂时的,教会病人使用手势语来表达简单的生理需求,如一手握空心拳形成杯状,表示想喝水,用双手合成碗表示肚子饿:较复杂的需求或感受则可通过写字板书写来表达,无书写能力的病人还可提供卡片来沟通。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2.1人机协调

护士应指导病人采取正确有效的呼吸方式。告知病人使用期间不要说话,要闭上嘴,深吸气,以免气体吸入胃内,引起胃胀气。开始治疗后的30min至1h是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的关键。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如吸气压力、呼气压力。观察实测的吸气压力、呼气压力、漏气量、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并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循环指标以及不良反应。

2.2.2给氧量

吸氧浓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氧流量的大小,吸氧管的位置,呼气口的类型,呼吸机参数的设置等。无创呼吸机一般没有空气一氧气混合器,这时以保持SpO(sub)2(/sun)≥90%为目标确定给氧量。

2.3气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无创通气取得成功的关键。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前先将灭菌注射用水250 mL倒在加热湿化器内,调节温度按钮是温度控制在35℃,可在一定程度上稀释痰液,促进排出,避免气道痉挛。暂时停用无创通气进行饮食前,先用氨溴索、异丙托或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再翻身、叩背、有效咳嗽等措施促进排痰。如患者咳痰无力或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自行排痰,应及时给予电动吸引器吸痰或负压吸引器吸痰。

2.4营养支持

营养饮食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给与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糖过多摄入,因摄入糖过多,使体内二氧化碳产量增加,从而加重呼吸衰竭。饮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进食牛奶、未加工的黄豆食品、土豆、地瓜等产气的食物。痰多者多食萝卜,痰粘稠者每日补充水分2500-3000mL,可稀释痰液。

2.5肢体功能锻炼

严格卧床病人协助进行早期被动和后期的主动运动,包括握拳,双上肢上举、双下肢屈曲、直腿抬高及双替练习,每天4次。可室内活动的病人应在无创通气的间歇时间进行锻炼。锻炼可以使握力、抬腿耐力、呼吸肌肌力增加,使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同时适当的锻炼可以使肠道功能得到改善,减轻腹胀,使病人的肠内营养得以支持。

2.6预防感染

呼吸机放置位置清洁干燥,应定时更换呼吸机的过滤器。每日用75%乙醇擦拭无创呼吸机表面,鼻面罩每日用75%乙醇擦拭后再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一次。每周螺纹管用2%戊二醛浸泡半小时,清洗晾挂备用。病房内的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一次。3撤机护理

无创通气由每日20小时逐渐改为15小时,再改为10小时,再改为4小时,然后撤机。在间断撤机期间,鼓励病人深呼吸运动,即仰卧、闭口、双手交叉置于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2s~3s,双手在上腹部稍加压并缓慢呼气,重复5次。

篇9

【关键词】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衰竭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2-3360-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ARF)短期死亡率高,其死亡率为11%左右。本院自2005年1月~2006年5月采用无创通气(NIV)治疗COPD并ARF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1)26例COPD并ARF患者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26例患者均符合以下经鼻无创通气的适应证(至少包括2项):中度气短,呼吸窘迫,呼吸肌辅助用力,反向腹式呼吸;pH

1.2 一般资料:本组入选的26例COPD并ARF患者,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62~88岁,平均(75±13)岁。26例患者均有慢性的咳嗽,咯痰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26例患者中失眠5例,谵妄2例,表情淡漠8例,呼吸性酸中毒16例,碱中毒3例,肝功能损害10例,肾功能损害3例,心功能不全10例,电解质紊乱20例。26例COPD并ARF患者均常规行血气分析,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胸片等检查。

1.3 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意识状态,肺部音,呼吸音的变化;(2)客观指标:生命体征、血气分析、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3)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有效,通气30分钟后患者意识状态好转,肺部音减少,血气分析:PaO2上升,PaCO2下降,pH逐渐恢复正常。无效:无创通气30~60分钟后血气分析无改善或继续恶化,或患者极端不配合,转有创通气。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综合治疗:26例患者均行心电监测,常规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并同时给予祛痰、止咳、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纠正心功能不全,给予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营养支持治疗,纠正和防治并发症,根据球结膜水肿情况和神志状态的情况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16例患者使用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每天1~2次。

2.2 无创通气治疗:本组26例患者均行BiPAP(无创通气机辅助通气治疗。)无创通气治疗的方法:(1)上机前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完善各项体检资料:血压、脉搏、呼吸频率、意识状态、体温、周围循环情况、血气分析、胸片、SpO2、肺部听诊、呼吸肌辅助用力情况。(2)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解释病情及无创通气的优缺点,争取患者的配合。(3)选择合适的鼻罩、鼻面罩、尽量防止漏气。(4)根据患者的SpO2,是否舒适,血气改变情况,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调整呼吸机的参数,调整呼气压力、吸气压力、FiO2、使SpO2维持在90%以上。(5)上机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检查鼻(面)罩的漏气、湿化情况及有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并在治疗途中反复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6)考虑撤机。

3 结果

3.1 26例COPD并ARF患者,有效18例,无效8例。无效8例中6例转有创通气,2例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有效率为71.4%,气管插管率为23.1%。

3.2 不良反应:6例患者出现胃肠胀气,其中4例患者经胃肠动力药及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继续治疗。另2例患者胃肠胀气缓解不明显,中止治疗。2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出现鼻面部压力性溃疡。

3.3 人机配合情况:18例患者人机配合满意,8例患者人机配合不理想,出现漏气等情况,经耐心细致的解释及训练以及托下颌等,其中6例患者基本能够做到人机配合。另2例患者人机配合不理想,漏气严重,中止治疗。

3.4 失败原因:2例患者呼吸困难加重,排痰无力,中止治疗,转有创通气。2例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人机配合不理想,漏气严重,转有创通气治疗。2例胃肠胀气患者经对症治疗缓解不明显,转有创通气。

4 讨论

COPD患者可长期存在高碳酸血症,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机械通气等特殊治疗。但对于COPD并ARF患者则需要紧急治疗。常规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及呼吸兴奋剂等药物治疗,降低呼吸功效和减轻呼吸肌疲劳的作用十分有限,过量应用呼吸兴奋剂反而加重呼吸肌疲劳,而且药物达到最大疗效尚需几天的时间,因此对严重的COPD并ARF患者药物保守治疗的气管插管率高,而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无创通气辅助患者自主呼吸可减轻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功耗,防止呼吸生理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ARF患者,可降低PaCO2,减轻呼吸困难,从而降低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患者死亡率。本组26例患者,无创通气治疗的有效率为71.6%,气管插管率为23.1%,根据统计学资料,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ARF与常规保守药物治疗相比[1],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天数也低于常规保守治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ARF,应加强医患沟通,争取人机配合,尽量减少漏气,提高无创通气治疗的有效率。其次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无创通气治疗的疗效,对无法保护气道,呼吸道分泌物多伴有排痰困难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及时更换为有创通气,争取时间纠正呼吸衰竭发生的原因,尽量使患者恢复至机械通气前的慢性稳定状态。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相比,具有对饮食谈话影响很少,医院内肺炎的发生率低等优点,有创通气时气管插管有许多潜在并发症,机械通气性相关肺损伤,发生率高,因此无创通气自90年代以来,由于其治疗的有效性和依从性,正成为ARF(COPD呼衰)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本院采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ARF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但由于本组病例观察例数较少,缺乏与常规治疗的临床对照,缺乏无创通气治疗的长期随访资料,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将加强无创通气技术的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正压无创通气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a)-0036-03

Ⅱ型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机械通气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1]。以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对有创通气严重不良反应认识的深入和人机连接界面材料的不断改进,经鼻/面罩无创通气的应用逐渐增多,此方法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的使用率和患者的死亡率[2]。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3],以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分析作出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排除标准:①需要紧急气管插管者,包括无创通气2 h病情恶化者;②气道分泌物≥50 ml/d,排痰能力严重低下者;③有上气道梗阻者;④合并气胸未行闭式引流者;⑤严重呕吐、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球麻痹等易误吸者;⑥意识障碍程度重,无法配合治疗者;⑦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全部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56~85岁,平均(65.38±10.21)岁,病程9~48年,平均(26.43±9.58)年。对照组41例(不配合或家属拒绝机械通气治疗),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54~83岁,平均(64.25±9.38)岁,病程10~50年,平均(25.90±10.20)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扩张气管、化痰平喘、对症处理、稳定内环境、营养及脏器支持治疗[3]。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美国凯迪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LEXO ST 25 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行无创通气治疗,用纽式水晶口鼻面罩,模式S/T,吸气压力(IPAP)14~20 cm H2O(1 cm H2O=0.098kPa),呼气压力(EPAP)4~6 cm H2O,氧流量为3~5 L/min,IPAP从8 cm H2O开始上调。每15~20分钟增加2 cm H2O,至3~4 h达到预定压力,自开始通气至72 h,除进食、进水、咳嗽、咳痰等情况允许停顿10~15 min外,一直采用持续通气,待72 h后,根据病情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每日无创通气与持续低流量吸氧交替,吸氧时氧流量为2 L/min,逐渐下调IPAP压力,待IPAP调为10 cm H2O时,可停用呼吸机改成持续低流量吸氧,在应用无创通气期间,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外周血氧饱和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24、48 h后的酸碱值(pH)、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意识障碍程度(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临床疗效标准依据2006年GOLD方案[4],临床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PaO2、PaCO2恢复正常,GCS评分为14~15分。无效:呼吸困难评分增加,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意识障碍无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无改善,需行气管插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学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pH、PaO2、PaCO2、RR、HR、GCS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17,-16.090,-21.054,-11.084,-14.008,9.980,P=0.043,0.027,0.0074, 0.045,0.031,0.045);对照组治疗后pH、PaO2、PaCO2、RR、HR、GC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07,12.800,-11.136,-14.907,-13.604,10.206,P=0.047,0.043,0.044,0.032, 0.040,0.04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44例患者经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48 h,40例病情好转,临床缓解,有4例病情加重,2例改为气管插管好转,1例放弃治疗,1例转上级医院治疗,48 h临床缓解率为90.9%。对照组41例患者,经48 h常规治疗,24例临床缓解,4例放弃治疗出院,6例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加用无创通气治疗,达到临床缓解,2例气管插管治疗,5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48 h临床缓解率为58.5%。治疗组48 h临床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4.056,P=0.035)。

3 讨论

COPD在反复肺部感染的基础上,呼吸动力学的机制出现改变,表现为气道阻力大,功能残气量多,呼吸做功及氧耗量增加,由于过度充气,再加上生理无效腔的增加,患者不能保证正常的每分钟通气量,导致PaCO2增高、PaO2减低,进而发展为Ⅱ型呼吸衰竭[5]。

机械通气的目的在于改善通气,提高氧合效率,促进CO2排出,缓解呼吸肌疲劳,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有创通气的实施在解决通气问题的同时,往往存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脱机困难、费用高等问题。无创正压通气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来提供压力支持通气,吸气时有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可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改善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促使肺泡中氧向血液弥散,减少无效腔气量;呼气压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改善弥散功能,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从而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目的[6-7]。无创通气过程保留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痛苦少,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改善缺氧和CO2潴留,避免气管插管,缩短住院时间,已成为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8]。

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显著改善pH、PaO2、PaCO2、RR、HR、意识障碍程度等,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无创伤,操作简单,依从性好,医疗费用低,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迟丽,顾体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1例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9):81-82.

[2] 李建丽,常亚宁,鞠贞会.无创通气和气管内留置吸痰在2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23):42.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4):8-17.

[4] 张洪玉,王瑜君.2006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解读[J].中国医刊,2007,42(9):4-7.

[5] 赵正宇,张爱观.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7):491.

[6] 马国忠,刘文铠,林文雄.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镇静剂治疗肺心病和肺性脑病[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30-1231.

[7] 危蕾,刘芳英,申燕华,等.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9):1460-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