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库房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物库房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库房 管理 工作
中图分类号: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20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革命历史纪念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库房管理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对革命历史纪念馆库房的硬件设施以及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问题与挑战。从而不断提高革命历史纪念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水平,为保护各种珍贵文物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革命历史纪念馆对库房建设中,要整体布局、硬件设施、管理等符合现代藏品库房的规划与设想,如藏品分库管理、对特殊文物启用恒温恒湿设备、设置不同进库通道、先进的安防与消防设施等等。
一、加强库房硬件设施建设。革命历史纪念馆库房是保存文物的重要场所,所以,想要提高革命历史纪念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一是要注意加强对库房的硬件建设。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库房在软硬件建设方面都不够完善,库房面积较小,各种设施有的较为陈旧,以及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不够合理等。有一些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南方地区,常年处在高温潮湿这种环境下的库房,对各种文物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书画和纺织品生虫、退色、霉变;漆木器出现干裂以至变形等现象。库房建筑及保管设备要安全、坚固,结构、布局、设施等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藏品的寿命和安全,因此,要提高库房管理工作的水平,前提要注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库房条件。二是要配置相应的管理设备。购置各种专业软件系统、服务器和扫描仪等。
二、完善库房管理机制。为了更好的对各种珍贵文物进行保护,我们还要注意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1)建立和健全文物库房安全管理制度,由馆的领导全面负责各种安全工作;(2)制订详细的防盗预案,加强闭馆期间的巡逻和值班制度,督促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做好检查工作,并认真进行检查记录;(3)革命历史纪念馆藏品管理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验方便。(增加库房各项管理制度)
三、利用科技手段加强藏品库房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要积极的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来保护文物。革命历史纪念馆要注意密切关注各学科技术的动态发展,并在日常的文物库房管理工作中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在库房的进出方面,可以利用各种门磁开关和密码技术,或者精准的指纹识别技术等,以最大程度保证文物库房的安全。而在文物外出展览运输的过程中,也可以积极的使用GPS定位技术,全程跟踪各种文物的流转信息,防止运输过程中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四、改进消防设备与设施,进一步确保文物安全。库房的消防工作关系到大量珍贵文物的安全,所以,在库房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加强消防建设。良渚博物院占地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且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18米,整体消防情况较为复杂,所以一定要注意加强消防。首先,库房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各种防火涂料和非燃烧材料,存放文物的柜 、箱、架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可燃材料的包装物不准同文物一起进入库房等,严禁在库房内使用各种大功率的电器和碘钨灯等。其次,在库房内要安装灵敏度较高的报警设备,并配备各种灭火装备,例如便携式灭火器和各种室内、外消防给水设备等。第三,每年对所有工作人员消防知识培训、考试。并在醒目的位置还要放置各种指示牌,便于消防疏散。
五、建设一支高水准的库房管理队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会对库房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首先,对于在职的库房管理工作人员, 要注意加强培训力度。尤其是文化素养方面,一定要注意培养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使各位工作人员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好的领悟各种文化内涵,并积极传播历史文化。例如,良渚博物院集中展示了良渚文化的精髓,第一展厅中便以“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地圣”为传播主题,涉及到大量的珍贵的带有较高文化价值的文物。而只有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的对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并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的发挥出传播良渚文化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在职工作人员对各种新技术、新能力的了解学习,各种信息技术的操作和维护能力等。另外,革命历史纪念馆还要注意人才的引进。要积极的为文物库房管理队伍输入新的血液,引进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那些既具备较强的库房管理方面知识和能力,又具备较高的信息设备操作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六、加强库房管理,文物检查工作常态化。为了提高库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还要注意加强检查力度。革命历史纪念馆要积极地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对库房管理工作的。考虑到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定期检查可以半年开展一次,在检查的时候,要按照文物交接清单上的实际内容,对库房内的各种文物进行全面细致的清点,并逐个进行记录。例如,良渚博物院中便收藏有各种良渚文化器物大多400余件(组),面对如此众多的文物,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查和细致清点。另外,各革命历史纪念馆的保管部门也要注意不定期对库房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抽查,不定时的了解库房的实际情况。并按照具体的抽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如果发现库房内出现虫、霉、蛀等现象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上报,并检查文物受损情况,然后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给革命历史纪念馆库房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所以,为了不断提高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水平,革命历史纪念馆要注意积极的与时俱进,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例如,可以通过加强库房建设和完善文物保护机制,以及合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和加强检查等方式,来切实提高库房管理工作的水平。我们也坚信,在所有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的革命历史纪念馆事业定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彦秀.浅谈如何做好革命历史纪念馆库房管理工作[J].大观周刊,2012(16):93-94.
篇2
[关键词]文物管理;现状;对策
在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当中保存了很多的文物,这些文物是我国文化异常当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它对我国历史及文化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展现出文物在这方面的优势,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我国的文物可以为研究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一、文物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文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因为不同地区的博物馆在运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文物保护制定相关的细则,这样也就使得制度方面会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漏洞和不足,在程序方面也得不到有效的约束,此外,文物管理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没有采取一个比较完善的考核和奖励制度,这对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都是十分不利的。
2.对文物管理重视不够、权责不清。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县级以下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相关责任,在实际的工作中,馆藏文物的管理人员通常也是账面的管理人员,文物进出库房的手续也不能完全满足相关的要求和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安全隐患。
3.文物管理的经费短缺。在我国,文物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样也就使得很多地区的文物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都无法顺利的开展。特别是县级的文物馆,其经费一般是无法满足文物日常的管理的,所以也没有办法保证工作中充分按照相关的原则进行,因此,很多博物馆在工作中很难开发出有活力的业务和活动,参观者锐减,这样也就极大的影响到了文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无法对其形成一个相对比较科学有效的保护,文物管理工作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不到充分的展现,这样一来也很难展现出其积极的意义,因此,当前我国的文物管理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财务经费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不足,而这一点也会对我国的文物管理工作质量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4.文物安全难以保障。文物资源是一种不能重新处理的资源,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珍贵和脆弱的资源,如果文物馆藏在工作和管理过程中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就没有办法对其进行全面的整理和修复,这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非常重大的经济损失,而对人类的发展而言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遗憾。火灾对木质的文物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破坏性,不管管理的过程中有多么规范和多么严格,其还是会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当前,我国的文物当中还存在着很多野外的石刻雕像和古墓等等,这也成为了盗窃和窃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盗窃文物在我国屡见不鲜,此外,其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所以也使得文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二、加强对文物的管理
1.建立和完善文物管理制度。为了提升文物管理效率和防止文物资产的流失,保证文物的保值、增值,提高文物展出率。文物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文物征集管理办法》、《文物保管管理办法》、《文物陈列展出办法》、《文物保管人员工作职责》、《文物保护办法》等制度文件,用以规范文物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制定《奖励性绩效考核办法》,将文物管理纳入考核范围,促进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2.建立科学的岗位职责、明晰责任。由于文物具有特殊性,应强化岗位职责配置和岗位人员配置的科学性,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职责和岗位人员的分离操作、独立配备,通过相互监督、相互制衡,防范单人业务包办可能出现的差错、舞弊行为。明确有效的业务授权管理,授权人应严格按照授权范围及业务流程的权限操作,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文物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文物。
3.完善文物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文物事业单位的文物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文 物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实物登记账,对各项馆藏文物从征集、入库、展览进行全程管理;加强馆藏文物的日常监管,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防止国有馆藏文物流失。库房是收藏文物的地方,为确保文物的安全,文物收藏单位的库房必须符合标准,并建立起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为防止文物的自然损坏,对馆藏文物应该根据其性质定期进行保养。为保障文物保养的及时到位,文物收藏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根据文物的不同性质,规定保养的方法、措施、时限和责任人员等。
4.加强文物各项经费的控制。一是通过严格的文物征集预算,有效控制文物征集经费。首先综合分析大形势、行业现状、单位运营情况等确定文物征集工作目标。文物征集工作应以充实本馆库房藏品中的空白和薄弱环节为重点。文物征集工作,应有专职人员办理,建立由专家征集人员等组成的评议小组或征集委员会,负责工作。其次是拓宽征集文物的渠道,从单一的国家调拨文物转向多渠道征集文物,积极向社会征集文物。具体办法有:上级调拨、机关团体或个人的捐赠、组织或参加考古发掘和调查考察来征集文物、收购私人出售的文物。三是通过对文物经费的全程监控,保证文物经费用到实处,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篇3
(一)实物档案归档意识不强,管理状况明显滞后于其它类别的档案。由于人们对实物档案的重要性不甚了解,缺乏应有的归档意识,致使许多有保存价值的实物散落在各个部门,有的甚至丢失或损毁,严重影响了实物档案的齐全完整,给综合利用留下一定的空白点。实物档案由于其产生时间的不确定,难以形成规律性,具有相对的不可预见性。加之实物档案形成部门归档意识较为薄弱,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信息渠道相对不畅通,直接导致实物档案延时归档,使其收集范围的齐全与完整难以有效保障。
(二)实物档案的价值体现不足,利用效果不明显。由于实物档案的利用部门相对集中,多数人不了解甚至还不知道有这样一类档案,所以实物档案的利用率较其他档案来说相对就偏低一些,其有效价值也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实物档案的历史记录性、凭证作用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三)实物档案的保管条件不符合要求,库房容量严重不足。由于实物档案不同于其它类别的档案,它主要由奖牌、奖状、奖杯、证书、锦旗等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实物组成,是不能出现叠加堆放或挤压碰撞等情况的。由于一些单位对实物档案管理不够重视,没有专门的库房去存放,因此造成收集来的实物档案难以按管理标准摆放,严重影响了实物档案管理与利用。
(四)文物成为档案是有条件的。只有那些铸刻了文字符号,从而记录了特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文物才是档案。譬如金石档案,所以被认可为档案,理由不在文物本身,而在文物上的文字。这些文字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文件,是铸造或刻写在实物上的特殊文件。而文物本身则是文字这种载体的载体。因此,文物成为档案,其实质并不是实物成为档案,而是附着于实物上的文字材料成为档案。同时,把实物作为档案是不符合档案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如果将实物纳入档案管理范围,那就只会是扩大管理空间,降低管理效益。
(五)“实物档案”这一概念的出现,违背逻辑学原理,是种,属概念的混淆。因为,“档案”是属概念,“实物档案”是种概念。从种、属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每一个种概念的外延都完全被包含在它的属概念的外延之中,属概念的外延比它的每个种概念的外延要大。而作为种概念的“实物档案”的外延却比作为属概念的“档案”的处延大。“档案”的外延只包括有原始记录的实物,上面没有原始记录的实物,就不属于档案范畴。
从实物档案的管理现状分析可以看到企业实物档案存在的诸多问题,阻碍了实物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严重限制了实物档案价值体现。企业只有下大气力不断加强实物档案的收集与管理,使实物档案工作逐步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轨道,才能更好地体现实物档案的查考价值。
(一)加强收集工作,提高全员归档意识。建立健全企业的实物档案管理制度,把实物档案明确纳入收集范围,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及时了解可能产生实物档案的有关动向,积极采取年度收集与随时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允许获奖单位临时摆放,但要定期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实物档案的管理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加强宣传力度,全方位提高员工的归档意识,以确保实物档案能够及时完整的收集归档。
(二)拓展利用途径,体现档案价值。做好实物档案的利用工作不仅可以发挥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作用,还可以通过实物档案的展示,充分体现处实物档案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满足实物档案正常的利用需求外,还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举办专题性展览,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建立企业荣誉展厅。档案部门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实物相结合的途径,以播放、展览等多种方式来宣传、展示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企业的动态平台,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彰显企业的实力。
篇4
一、充分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1、文物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物已逐步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优良平台,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提升区域知名度的有效手段,在促进地方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保护好、管理好、发挥好境内文物的作用,是各部门、各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定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审视和定位文物保护工作,切实摆正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把文物保护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到突出位置,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加大管理力度,强化保护措施。
2、我市境内文物众多,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鹰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贵溪市级文保单位25处(其中有两处正在申报省级)。博物馆馆藏文物91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22件,三级文物50件。加强我市文物工作,有利于挖掘贵溪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经济发展,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有利于推动我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政府主导,贯彻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规定
各乡(镇、街办)要切实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的职责,逐级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国发号)精神,贯彻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
1、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乡(镇、街办)应在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认真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就文物维修项目、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博物馆、文物库房、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和措施。
2、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各乡(镇)在编制和调整乡镇建设规划时,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应组织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参与乡镇建设规划的制订与审查。充分考虑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规定和保护作为乡镇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各类建设项目的选址,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在项目审批前应事先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塘湾镇、耳口乡曾家村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总体规划、必须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必须保持原有的总体格局和传统风貌。
3、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街办)应将文物保护所需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为文物事业发展提供经费保证。按照《江西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第六条之规定,将文物保护管理经费(含文物维修、文物收购经费)和文物基建支出分别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涉及有关市级(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国有博物馆的旅游开放点,其门票收入由市级文物管理所提取文物保护经费,用于当地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具体比例由市人民政府确定。鼓励通过损赠等方式设立文物保护社会基金,吸引社会资金用于文物保护。要设立文物保护奖励基金,对文物保护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4、文物保护要纳入体制改革。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其设立的保护管理机构,未经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不得移交非文物部门管理,不得下放管理权属。凡未经依法批准的,一律维持原有的管理体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文管所、博物馆等单位应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
5、文物保护要纳入领导责任制。各乡(镇、街办应健全、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将文物保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级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除指定专人分管文物工作外,还应将文物保护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内容之一。对出现损害文物的事件,除应分别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及法律责任外,同时应追究主要负责同志的领导责任。
三、守土有责,确保文物安全
1、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文物单位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做好各级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博物馆要加强文物库房的防盗报警、防腐、防损坏设施和消防安全设施建设。对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应认真落实“保护范围、保护标志、记录档案、保护组织”四有规定,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看护员保护网络。对暂没有级别鉴定,但具有一定价值的零散文物,文物行政部门要集中进行保护。
2、加强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各类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文物保护区,凡涉及文物保护方面的问题,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文物管理部门进行文物勘探和调查工作。凡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已普查登记的文物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论证、选址等,要充分征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建设单位应事先确定保护措施,将保护措施列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宗教、园林、旅游区对其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保护、修缮,应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和维修方案,必须征得同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未经同意,不得实施。在工程建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文物,应立即停工,保护现场,报告当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遇有重要发现,由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报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擅自侵占出土文物。因不及时报告造成文物灭失、毁损或发现文物隐匿不报、拒不上交的,依照有关法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合理利用,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文物工作要坚持以保护为主,同时要注重开发利用,力求在保护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更好的保护。要充分发挥我市文物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促进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文物利用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促进以文物为依托的文物旅游事业的发展,积极开展文物仿复制品及文物工艺生产,开展“以文补文”和“多业补文”活动。
2、坚决禁止对文物资源的无序、过度、破坏性开发利用。凡涉及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项目必须经省、市两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参与论证。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或隶属关系和用途的,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进行报批。将文物保护单位辟为参观旅游场所,必须接受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其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的监督检查。
五、强化管理,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活动
1、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互联网、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在法规允许的框架内积极做好文物宣传工作,通过专题报道、拍摄专题片等形式加强对文物法律法规、我市文物资源、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2、要加大文物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文物走私、盗掘古墓葬、盗挖古文化遗址、盗卖石刻等恶性文物犯罪行为。重点查处违法的文物破坏案件,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追缴的被盗文物要及时无偿移交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自行收藏和处理,严禁以经济处罚替代刑事处罚。海事、交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走私和文物非法交易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没收的文物应当登记造册,妥善保管结案后应无偿移交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3、加强对文物交易市场的监管。坚决取缔非法文物经营活动,规范文物拍卖活动,实行文物市场行政许可制度,对文物经营定期进行专项检查。私人收藏的文物受国家法律保护,私人收藏的文物可以出售给国家批准的文物收藏单位或文物收购单位,严禁私自买给国外或境外人员。
六、完善机构,加强文物管理队伍建设
篇5
“城中村”地处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与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城市化最直接的被感化者。虽然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对其仍有诸多限制,但市场意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长年受城市的耳濡目染,它的物质形态、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等与城市息息相关,也是城市最大的受益者,这些都是城市增长及扩散效应的结果。因此,推动城市化进程,彻底解决“城中村”问题,不仅“城中村”可以受益,对城市合理整合其社会经济要素,强化其功能,提质扩容,促进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同样是百利而无一害,而且对国家从根本上转换城乡行政体制,转变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这个长年困惑的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从根本上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尝试和伟大实践。
一、“城中村”的特征
“城中村”较一般意义上的村庄比较有以下特征:
第一,地理位置看,“城中村”一般是地处城市之中和在城市周边地区分布,包括城市郊区和部分村庄;
第二,从经济结构看,“城中村”都是以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不仅有较大规模的第二产业,而且有比较完善的第三产业;
第三,从管理体制看,“城中村”虽地处城市,但仍是农村的管理体制,与城市体质相互制约,形成“城”与“村”的掺杂与混淆,由于管理关系不清,责任不明,是城乡管理的“顽症”;
第四,从文化观念看,“城中村”由于受城市文化观念的影响,文化、教育、科技和文明程度较一般意义上的村庄高,思想比较开放,接受新事物较快,人们的法制观念、业缘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现代化观念较强。但较城市而言又受农村传统的乡土观念、宗族观念、血缘观念的影响较大;
第五,从生活方式看,“城中村”由于受城市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交往的范围日益广泛,人们的行为主要受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制约,家庭规模小于一般意义上的村庄,却大于城市,人们的闲暇生活呈多样化,已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
第六,从建筑设施看,“城中村”村民住宅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一般都大于城市,而建筑质量、装修水平、生活设施和完善程度却往往低于城市,高于一般意义上的村庄;
第七,从人口结构看,“城中村”虽“身”在城市,却几乎都是农村户口,最显著的特点它是外来人人口的聚集地,外来人口以民工为主,个体经营户为辅,由于“城中村”失去耕地,出租房屋已成为“城中村”一项重要产业,据了解太原市万柏林区后北屯村,常住农业人口为4000人,而外来人口却有25000人,因此,管理难度大,脏、乱、差,黄、赌、毒现象比较严重;
第八,从社会功能看,“城中村”较城市仍拥有土地优势,通过自建、联办形式建立了许多农副产品、建筑材料、钢材、汽车、文化、娱乐、商贸副食、家庭装饰,甚至电脑城等各类大中型市场和商品聚散地,具有联接“城”与“村”经济、文化、科技等功能。
二“城中城”存在的问题
第一,建设无章可循。“城中村”由于历史的原因,村里并没有统一的建设规划,因而导致村民在自己的宅基地建设的各种建筑物高低不一,杂乱无章,尤其是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负责制后,不但村民,而且村委会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充分利用逐步进入城区,甚至中心城区的优势,办企业、盖商厦、搞出租、建市场,本来这些都无可厚非,但缺乏统一规划,违法用土和违法建设屡禁不止,随意搭建成风,造成街不成街、巷不成巷,楼间道路不过二米的人造“一线天”比比皆是。厂房、住宅、库房、商店、发廊等混为一体,是违章建筑集中的场所。
第二,环境卫生恶劣。“城中村”虽然地处城市,但沿袭了长期的生活习俗,加上各种管理的弱化,垃圾随处堆放,污水随地横流,小商、小贩随便摆摊,搞的周边环境交通堵塞,臭气熏天,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
第三,公共设施缺乏。“城中村”接受乡镇领导,由于体制财力等限制,辖区内公共设施严重缺乏,仅以村民做饭为例,有的用煤气灌,有的用电炉子,有的用煤焦,有的甚至还用柴草。回头再看一下取水,有的用自来水、有的用手压井、有的甚至还是打井取水。试想其他公共设施更可想而知。
第四,人员居住杂乱。“城中村”的村民住房一般都比较宽裕,加上乱搭乱建,受利益的驱使,只要付钱,五湖四海的人求租房屋一般都大开方便之门,而这些外来人的成份五花八门,参差不齐,这必然给“城中村”带来大量的社会、经济、治安等问题。
第五,社会治安复杂。“城中村”由于大量的外来人口居住和频繁的经济交往,加上城乡管理的混治,形成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黄、赌、毒”的现象比较严重,偷盗、打架甚至凶杀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经济纠纷接连不断,火灾等事故也是屡禁不止,这给“城中村”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压力。
三、解决“城中村”的建议
解决“城中村”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实际问题。我国城市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先后都遇到这个棘手问题。它已经到了该彻底解决的时候。所以,治理改造我国“城中村”恰恰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一个突破口。由于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虽说不少城市对“城中村”的治理改造取得了许多经验和方法,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仅靠各级城市政府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是因为治理改造“城中村”问题不仅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城乡二元化体制结构的严重束缚。因此,我建议:
第一,我国“城中村”问题的治理改造,从长远看,必须由国务院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我国“城中村”的实际,在广泛听取基层乡村意见和专家学者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我国治理改造“城中村”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二,我国“城中村”主要就是解决村民转市民,村委会转居委会,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转股份经济,农村社区转城市社区等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有利的推动了我国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财税制度、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第三,我国的城市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和地域的差异,便形成“城中村”的差别。因此,国家在解决“城中村”问题时应采取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积极稳妥的推动“城中村”的治理改造。
第四,在解决我国“城中村”问题时,应该以确保“城中村”广大村民的基本利益和集体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在服从城市总规划的前提下,使“城中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彻底转变。
第五,解决“城中村”问题应该同建设“高科技园区”、“经济园区”、“工业园区”、“教育园区”统筹考虑,不可顾此失彼,因为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很大,这不仅提升“城中村”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品位和水平,实现了“城中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而且为实现共同富裕创出了一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路。
四、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具体措施与步骤
第一,“城中村”是一个十分敏感和政策性很强的问题。首先必须消除广大村民的思想障碍、政策障碍和成本障碍。切实解决好广大村民转为市民后无业可就,既得利益得不到保证,合理补偿得不到保障等实际问题。
第二,“城中村”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要充分调动区(县)、乡(镇)、村和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他们是治理改造“城中村”的主体。因此,一定要解决好他们的住房、医疗、教育、劳动、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切忌机械教条地照搬照抄城市现有的各种制度政策,一切从各地“城中村”的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成功经验,不论是治理还是改革都要有前瞻性,在“城中村”规划中,既要符合当地风俗民情,又要具有超前性,一定要避免和克服城市以往“拉链式”马路的缺陷和问题。
第三,从治理改造“城中村”的成本考察来看,资金是一个最头疼的问题,政策大包大揽显然不现实,而是要采取行政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吸引国内外资金与村民投资相结合的方法,认真解决好治理改造“城中村”的资金问题。据了解治理改造一个村,需要的资金少则上千万,多则上亿元,除了政府投资一块外,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积极鼓励海内外开发上,尤其是调动广大村民乡土亲情的传统优势,邀请他们生活工作在外的亲朋好友中的有识之士投资开发和建设自己的故乡。还要鼓励广大村民从长期利益出发,自愿投资入股“城中村”的各种开发项目,使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眼前效益和长期效益相结合,这是解决“城中村”治理改造所需大量资金的有效途径。
第四,要给“城中村”外来人员经商打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他们既是当地经济的建设者,也是纳税者,更是消费者,关键是在制定治理改造“城中村”的实施方案中,一定要把外来人员作为专门条款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和综合管理之中,除关心他们的经商打工之外,主要是要解决好他们的住房问题。一是改造后“城中村”的居民住房如有富裕,可按当地出租房屋规定为外来人员提供住房;二是有经济实力的外来人员可优先购买“城中村”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三是在“城中村”改造中专门提供“外来人员公寓”,这样不但解决外来人员住房问题,还可以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
第五,治理改造“城中村”,一定要保护好历史文物和旅游资源,这是一座城市历史文脉和特色所在。不但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社会效益,而且还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城中村”的规划建设中要按照保护与开发、社会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使历史文物和旅游资源渊远流长,福及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