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服务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在20世纪70年代公共管理在西方兴起和发展,关于公共管理的定义也是各式各样。现代来讲,公共管理师以政府部门为核心,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运用政治、经济、管理的方式,来使政府的治理能力加强,提升政府绩效和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公共利益。作为管理来看,公共管理与其他管理在研究的原理和方法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但是在管理目的、管理性质、管理手段等也有独特的地方。
2农业机械化的概念。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业的认识从开始的不了解,看天吃饭,逐渐的加深对其的认识,而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在不断的被所认识,其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目前的农业机械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机械化指的是农、林、牧、鱼各个部门实现机械化的过程,依据与农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方式,让机械技术和现代管理相结合。狭义的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生产中的某个环节或者某种农业产品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运用动力机械和配套的作业代替人和畜力等等的传统农具,进行农业的各种作业。
2农业机械化公共管理与服务的目标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管理和服务时分不开的,农业机械化是为了农业的经济生产服务的,若是离开了农业生产和经济,那么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样来看,农业机械化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工业的生产,提高生活水平。
3农业机械改革发展的现实途径
1完善保护农业机械化服务的法律制度。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的进程中,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直接亦或是间接的保护农业机械化的法律法规。因此,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国,应当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修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推广法,确立农机服务和公共服务组织的职能地位。制定农机的装备和设施的安全法规,让农机建立的责任、义务、权力受到明文法规的约束,来使农机安全管理体制更加的规范化。除此之外,根据WTO的要求来制定农业投资的保障法,保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投资资金的及时到位。并且可以不断推进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来保证中小企业的企业的不断发展,从政治、法律、财税等等方面促进中小企业的农机服务的发展。
2健全农业机械化的管理体制。①重新建立县级以上的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制度。从公共管理的理念来看,农业机械化是一个混合的产品,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还需要政府的支持。然而政府机构的改革单靠减少机构、人员和财政支出是不够的,更应该转变政府的只能,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加大其支持力度。②提高农业机械化监理部门的地位。农机安全监理是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由行政单位按照法规程序进行,而技术检测应当由专业技术部门负责,让行政与技术检验服务相互分离。农机安全监理依法对农机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和事故仲裁等处理。技术检验部门则负责对与农机安全有关的技术检测方面的管理。③促进县乡机构改革,完善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改由县农机管理部门进行直接管理,并且负责了解、掌握基层农机化发展的情况,为政府的有效决策提供依据。而其他管理职能,由县农机部门按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统一的安排。
3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的服务体系。①有偿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的大力推广。有偿农业机械作业服务是一种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民事合同关系。其主体包括农民和农业机械作业组织,其对象包括本地或者外地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相关的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标准,使双方的协议被保护,维护双方的利益。②鼓励农业机械化跨区作业。农业机械化跨区作业服务是指跨越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域进行农机作业服务。农业机械化跨区作业服务解决了农村统分结合的导致的分散经营与农机所需求的大面积集约经营之间存在的矛盾。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做好服务以及必要的管理工作来支持农业机械化跨区作业。③鼓励形式多样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政府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例如采取积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措施等等来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通过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建设。④积极建设农业机械化的信息网络。政府要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网络建设。信息网络的滞后,对农机服务社会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农业机械化的网络建设,让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能够及时、多方面的了解到市场的供求信息,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⑤开展农机服务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农机服务组织应该依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要求,提供示范推广、技术培洲、信息、中介等社会化的服务。现在的工作要建立并且完善农机服务系统,解决社会化服务等的问题,建立、健全农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销售市场等。
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作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82-1
最近几年来,随着跨区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业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市场。农机作业组织有着较强的生命力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发展起来,客观上来讲,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力的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
1 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服务方式发展不平衡
农机作业的服务方式主要有四种:订单作业和跨区作业占主导地位,还有租赁服务和作业承包。例如2009年重庆地区农机化田间作业收入12亿元,订单作业收入占大部分;其次是跨区作业占农机化田间作业收入的5%。所以相比较之下,后两种服务所占比重比较小,发展比较慢。
1.2 服务组织的规模很小而且组织构成也不合理
拥有农机原值20万元以上的作业服务组织327个,仅占总数的4.9%。在700000个农机户中,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92762个,只有总数的13%,而且规模很小。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发展大规模的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增加农机户的比重。
1.3 服务水平低
综合作业服务来看,农机收割和播种水平差距很大。2009年重庆地区的机收和机播分别是6%和2%,全国平均分别是35%和41%,比全国水平低29%和39%。而且农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差距也很大,尤其是玉米和小麦。
1.4 服务收益波动比较大
农机化作业服务成本较高,需要购买农具,还要有农机服务对象,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成本高,利润波动比较大,如果农机作业收入下降,而成本费用却仍居高不下,那么就会造成农机作业者利润的降低,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作业积极性。
2 农机化作业服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调整购机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的规模
购机补贴政策多倾向于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对其发展所需要的机器给予补贴和支持。其次扩大补贴机具的品种。最后夸大补贴范围,有些山地、丘陵地区的农业发展比较落后,需要农机化作业服务。对于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政府应该有限补贴,实现各区域的协调发展。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来促进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规模的壮大。
2.2 提供资金保障,健全金融体系
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没有投入就不会有发展。在政府财政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对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给于高度重视。例如实行优惠政策,加大奖励的力度和范围。在征收赋税方面,政府应该减免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的相关税费。比如免征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的企业所得税,免收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的车辆通行费。在资金支持方面,银行应该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放松抵押限制,加快农机化作业组织的快速稳定发展。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机化作业服务的有效发展需要基础设施设备的健全和规范。为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建立农机停放车场以保护农机的质量,改善农机保养条件。建立健全维修点建设,在各个乡镇地区设立农机维修点,这样能够适应随时农机维修的需求。建设农机供油点以满足农机作业的需要,不耽误服务农时。
2.4 提高服务效益,进行燃油补贴
鉴于目前油价的高涨,农机作业服务受制于市场油价的不少,实行购油优惠政策可以减低农机作业成本。财政部门可以与石油公司沟通,减少中间环节,把石油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增加农机化作业服务的收益。
2.5 提高农机化作业服务的效率,建立信息网络
农机化信息在作业服务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农机化管理部门应该促进信息网络的迅速稳定发展,而且要及时公布相关信息,确保农机用户及时作业,获得优惠政策补贴,以提高农机作业的服务效率。
2.6 改善作业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
现在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应该适当发展农机作业股份制公司、建立专业协会等新型服务组织,加快体制改革进程,实现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农机化作业服务也要大力发展租赁服务和作业承包两种服务方式才,改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现在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缺乏劳动力,土地搁置,适合发展作业承包。
2.7 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塑造新型服务人才
农机化作业服务人员大多是普通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在操作技术和管理经营等方面都急需改进。所以要通过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素质,知识技能和维修管理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配合农机作业服务,提供优质服务。
3 结语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科学有效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农机化作业服务是农机化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农机化社会服务的中心环节。所以,研究农机化作业服务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对农机化作业服务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促进农机化的快速稳定发展,对于研究全国山地、丘陵地区的农机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罗锡文.对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思考[J].农机科技推广,2011,(02).
[2] 路江涛.小麦跨区机收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0,(01).
篇3
自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逐年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广大农民群众投资农业机械的热情不断高涨,我省农业机械化有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以适应我省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就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城镇化步伐加快,迫切需要解放农村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出现短缺趋势;川西北高原地广人稀,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全省农村劳动力的季节性短缺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的人工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作业的优势明显。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服务并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延伸。
目前我省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很低,发展较缓慢,不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有关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农业机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能力差、农业机械工业与流通业缺少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机械化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认真研究解决。要进一步增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认识上有新提高,在实践上有新举措,在工作上有新成效,努力实现我省农业机械化的新跨越。
二、明确我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积极组织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经济有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选择适宜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内容和发展重点,并保证选用农业机械的经济有效。二是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发展农业机械化要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机结合。三是市场导向、政府扶持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辅以必要的政府扶持政策措施。四是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各个区域、各种农作物、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总体目标是:保持我省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逐步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作物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到**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447万千瓦,年均增长3.5%;农业生产耕整地、播种栽插、收割等主要环节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在“十五”的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年前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三、完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不断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
(一)加强农业机械科研开发。强化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研开发,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推进农业机械科研、教学与生产、推广相结合,实行产学研联合攻关,突出农机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研究,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开发标准化、多功能、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械。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和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建立具有相应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基地。在平原、丘陵、山区、川西北高原、安宁河宽谷地区建立省级综合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育秧、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农作物收割、秸秆综合利用、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旱作节水、农产品烘干、果蔬保鲜等各类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新机械。
(三)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在川的相关大专院校要根据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县级农机培训、推广机构要狠抓农业机械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机科技的宣传普及。各地要将农业机械化相关知识作为农民工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搞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四)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县级以上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业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强、竞争力大的农机工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生产小(微)型农业机械的骨干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尽快提升我省农机工业水平,彻底改变我省农机工业落后面貌,把农机工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奋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
(五)扶持发展农业机械流通业。按规划先导、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的方针加速培育一批农机流通龙头骨干企业,并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区域性骨干企业相结合的新型流通企业集团。要把现代农业机械流通及物流体系建设作为各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业机械流通行业连锁化进程,支持兴建农业机械有形市场和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将其列入省重点建设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性物流项目,其用地可享受工业用地政策。
(六)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维修业。坚持方便维修、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扶持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管理水平高、服务一定区域范围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中心。
(七)完善基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要区分其公益性和经营性,按“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服务”的要求逐步完善。逐步建立以基层农业机械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专业经营户为基础、农机服务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八)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设置公益性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要明确其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保障工资待遇,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保险机制,确保队伍稳定。
(九)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鼓励发展经营性的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按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扶持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服务内容的农机合作社、农机租赁公司、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和农机专业大户。鼓励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及其他形式的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加速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十)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加快电子化信息服务进程,建立高效、灵活的农机信息收集、整理、制度,及时提供有关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
四、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督,保障农业机械使用安全
(一)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落实安全监理人员编制,保证安全监理机构执法必需经费,完善安全监理技术装备,严格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切实做好拖拉机上路行驶的安全监理工作。
(二)加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机械鉴定机构的试验鉴定手段,不断提高农机产品鉴定能力,搞好农业机械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可靠性鉴定。依法加强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维护农机产品使用安全。
(三)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市场秩序。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要共同配合,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对农业机械产品生产、经营、维修、作业实施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扶持力度,为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政策支持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扶持农业机械化的力度,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民和农业经营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要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引进、研发、示范、鉴定、推广、培训等给予资金支持。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农业机械应该享受的补贴要确保足额到位。
(二)国家银行金融机构应对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维修、流通、物流等行业,对农民和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购机、开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等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
(三)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生产、经营、维修农业机械和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田作业、农副产品加工、农用运输等的税收减免政策。
(四)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综合开发、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土地治理、金土地工程、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涉农项目中要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措施,特别要把农村机耕道路、农村机电提灌站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列入建设内容。
(五)做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服务。公安、交通、农机主管部门要通力协作,按各自职责落实好国家对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免收过路过桥费的规定,做好对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组织引导,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
六、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农办、发展改革、财政、税务、金融、科技、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要共同做好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工作。
(二)各地要把农业机械化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制定不同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并认真组织实施。
篇4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国际; 发展; 启示。
中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渡阶段。依靠消耗水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药化肥等物质来发展农业已经难以为继,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日渐耗竭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可行。2012 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提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农业机械是先进科技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新时期,中国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农业社会化组织化的实现过程中,农业机械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美国、法国、英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在 20 世纪 40年代后先后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从农业机械类型来看,大型农业机械是以美国为代表,中型农业机械是以法国为代表,小型农业机械是以日本为代表。本文通过考察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一些做法,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及经验。
1.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美国自 20 世纪 40 年代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农业机械化。20 世纪 70 年代完成经济作物的全程机械化。20 世纪 90 年代国内农业机械市场日趋饱和,销量大幅下降,主要是更新、换代、开发新品种,当前主要是以出口为主。目前,电子计算机、卫星通信、遥感技术等高端技术正被美国农业机械的制造、科研部门应用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上,从而实现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无人驾驶、自动操作、自动监控等,农业发展模式向精准农业发展。同时,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高度重视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械的推广和使用。其农业机械化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农业机械化链条分工明确。 目前,美国农业机械从设计、制造、销售到培训、使用、维修服务等,均在市场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1]。农业机械化链条主要有 3 方: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农业机械销售服务公司或商、农场主。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承担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改进和制造农业机械。在研发方面,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可以联合美国农业部和州立大学的相关研究机构,共同开发新产品;有实力的企业也可自己研发。一般大型农业机械公司,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其科研和技术推广在农业机械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些公司都设有向农场主培训农业机械使用和保养技术的相关部门,各大公司还都办有技术培训学校,辅导本公司出产产品的使用与修理技术。有些制造公司还设有田野服务工程师,分赴各地农场手把手讲授机械技术,以便最及时、最直接地把新技术传递给农民。
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主要是通过在各个地区委托经销商销售农业机械,其本身是不零售农机具的。各个经销商除销售产品外,其业务还包括农业机械零配件销售和维修保养;同时,还要示范和推广新式农机具,培训机手,租赁农业机械,建立耕地、播种或其他专业服务公司。
农场主作为农业经营活动的主体,整个的耕种收过程,可以自己购买农业机械自己完成,也可以请农业服务公司。
(2) 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政策。 美国政府重视农业机械化科研投入。自 1958 年以来,美国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以 8%的年增长率逐年递增。另外,美国政府对农场主农业机械使用的扶持力度也尤为重要。美国对农用柴油、汽油实行免税。除此之外,许多州还制定了各自的免税政策, 如明尼苏达州的农业机械减免税法令、科罗拉多州农用设备的销售及消费税的免税政策、加利福尼亚州农用设备与农用运输车辆税法案等[2]。
(3) 严格的产品责任制度。 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 美国政府通过一些法律法规来确定产品制造者、销售者的赔偿责任。农业机械制造商要为每台主机购买产品责任险,农场主或农业机械服务公司要为机手购买保险。农场主或农业机械服务公司、机手、保险公司三方需要签订合同,如果发生安全事故,法院裁判的依据就是三方签订的合同。如果发生农业机械质量事故,农业机械质量委员会要对事故进行鉴定,并提交报告,交由法院裁定。另外,还制定了较完善的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产品责任法和安全技术标准两者相互配套,这样促进了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大幅提高。
(4) 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体系完善。 美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比较多,包括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业机械协会、农业机械制造商相关服务部门、农业机械经销商等。为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尤其是基于对一些大型而又昂贵的农机具的需求,农场主一般都会加入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业机械合作社向社员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些合作社的收入主要用于设施的更新和维护。
2.法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1950 年前后,法国实现工业化,从而有力地带动农业机械工业的大起步和大发展。政府通过改造小农经济的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土地集中政策,推动农场经营规模扩大,以及出台向农场主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农业机械价格补贴、减免税收等法令和政策,这些措施大大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到 1970 年,法国农业实现全面机械化。法国农业机械化的经验具体有以下几点。
(1) 对农业机械实施补贴和减税政策。 在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初期,国家对农场主 (农户) 给予补贴、优惠贷款等扶持政策,以鼓励高效低耗、高技术含量的专业化配套机具的推广。如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法国政府一直对农用燃料实行减税15%的优惠政策,有些年份该项减免达到了法国整个农业预算的 23%。20 世纪 60 年代,政府又规定,给予购买拖拉机的农场主 20%~30%的补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和稳定发展,目前,这些补贴、优惠贷款政策已比较少用。
(2) 推 动共 同 使 用农业 机械 的 合 作 社 的发 展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并解决购买高价格农业机械所面临的资金约束,法国政府鼓励农户建立集体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专门合作社, 这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被称为“居马”,在法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组织的主要经费来源是社员交纳的会费和农业机械作业服务费。法国政府在资金上给予这种合作以支持,如通过“居马”购买新农业机械设备,可获得 20%~40%的支持。
(3) 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 法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随着农业机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研发成本也就不断增高。这些企业技术研发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最大限度保护机手的安全。另外,制造企业都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控制,每个车间均有质量检测室,严把每道生产工序的质量关。
3.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以水稻机械化为重点,逐渐实现全面机械化。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为主要目标,坚持实行农艺和农业机械相结合、国外引进与本国研制相结合的方针,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从恢复走向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面机械化,其水稻生产机械化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1) 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进入恢复阶段,劳动力开始从农村大量涌入工业领域。同时,食物的需求大大增加。于是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日本政府于 1953 年颁布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主要采用有计划地引进高性能、高质量农业机械进行试验、示范研究、促进适用性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农机具的检验检查制度,健全农机具试验研究体制并确保研究经费等措施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了推动农业机械的采用,建立农业机械化试点。政府直接指定几个村子,让他们租用一些高效农业机械,诸如大中型拖拉机等(全部为进口机器,因那时尚没有国产品)。从那时开始,用机械化方法从事农业生产达 7 年。每年对机械化生产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总结出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另外,为了使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与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实践相适应,还多次进行修订,并明确规定了政府的职责:①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 包括购机贷款优惠和无偿援助计划。②引进、试验、推广高性能、高适应性的农业机械。③对农机具性能和质量进行检验检查。
(2) 对农户购买高效农业机械补贴力度大。 日本从 1960 年颁布 《农业基本法》 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购买高效机械和设备实行补贴。农户如果购买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农业生产和加工的机械,政府给予 50%的购机补贴,除此之外,政府还给予农户长期低息贷款的优惠政策,利率一般比市场利率低 30%~60%。这一政策一直延续了 40 年,直到2004 年终止。
(3) 建立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和研究机构。 日本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设立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农林水产省于 1960 年在茨城县新设立了一个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作为直属的机关。此后各道府县逐渐都开始设立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中央政府对地方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的各种建设活动经费给予 50%的补贴,这些机构主要的培训对象是农民,尤其是新生代的农民,主要提供驾驶技术、操作方法、农业机械保养检查等培训。1962 年,日本成立了农业机械研究所,这是一个半官办的合作组织,其经费由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提供,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研究、改进和试验工作,是一个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为目的的权威性机构。
(4)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健全。 为日本农业机械化提供服务保障的主要是日本农协和农业机械企业。农业机械企业在产品质量改进、机具维护和机手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日本的农业机械制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各大农业机械制造公司一般都专门设有技术研发部门。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设计人员经常深入到农户的田间地头,听取农民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和升级技术。同时,在制造过程中还通过建立严格的产品检验制度来保障产品的质量。除工厂自检外,农协也对出售给农民的农业机械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其检验机构主要是自己的农业技术中心。
农业机械各个生产单位都把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各制造企业都会举办技术培训班,以便农户有效率地操作农业机械。农协经常对其农业机械技术指导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这些技术指导员再对农户进行指导。另外,各县也有其他各类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农协还负责办理农业机械购机政府补贴的相关事宜。
二、对新时期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1.政府的大力扶持 从国外经验看,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化实现过程中,政府的助推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是都注重农业机械化的法律法规制定。各国无一例外地都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此作为政府促进农业机械化的依据。并且,在内容设置上,从援助资金到安全管理等,事无巨细。同时还制定了配套的法律法规,如日本的 《农业现代化资金补助法》 等;为了与发展实践相一致,还不断地对《农业机械促进法》 进行修订。其次,政府农业机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等政策。国外对农户购买农业机械都给予比例比较大的补贴,尤其是高效农业机械。中国 2004 年才颁布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时间尚短,个别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也才刚实行不久,补贴的额度和范围还比较小,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愿望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2.大力发展和建设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主要以农业机械企业 (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农业合作社 (或农协) 和政府培训机构等为主体,尤其是前两者,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保障。农业机械企业通常都设置有培训、技术指导等部门。这些服务组织沟通农民和企业,以及政府三者之间联系。中国农业机械企业一般重生产 (或销售) 而轻服务,尤其是与农户的沟通和对农户培训更少。中国 2007 年才颁布了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较晚,农业机械合作社在法律规范和管理上都存在经验不足、水平低、规模小等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是中国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3.加强农业机械的技术创新能力 国外的农业机械科技体系相对比较完整,不仅科研机构参与其中,农业机械企业更是有自己的科研部门,尤其是大的企业。另外,因地制宜的设计制造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也是中国值得借鉴的地方。美国是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主;法国是以中型农业机械为主,以葡萄种植设备著称;日本是以小型为主,尤其是以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著称。中国也应该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特色以及农业生产的需要,生产科技含量高、性能先进、坚固耐用、质量好、操作方便的生产工具。
参考文献。
[1] 杨春君。美国农业机械化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 (6) .
篇5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服务;农机产业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4.022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政府始终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这对于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是,我们不能够盲目乐观,要认识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农业机械结构逐步优化
在我国农村改革的初期,农村大中型机械设备的数量逐年减少的情况。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对农用机械的需求量逐渐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数量多年连续下降的趋势得以扭转。并在实施增效节本措施以后,化肥深施机械,半精播、精播播种机等农用机械也得到了大幅发展。总体上,我国农田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农业机械作业结构和配备结构都得到了优化。
1.2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显著
我国各级农机部门的为农业服务意识和思想得到了强化,认识到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并根据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挥农机的优势,在抗洪救灾、抢农时、新技术普及等方面,使农业机械化的巨大优势充分的显示出来,极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品的稳步增长。在各级农机部门的努力下,我国农业对农用机械的依赖度正在提高。
2 农业机械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农机产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中介服务组织等各种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农机服务机制得到了快速完善,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农机产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使我国农业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农产品的效益和质量得到提高,并使农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但由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起步晚,农业机械技术较落后,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由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较弱,与农业机械化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自相矛盾,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步。且我国各个地域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有较大差异,社会化服务规模有待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机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2.2 农机化作业水平偏低,生产机械化规模较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2006年我国总体农业机械化水平调查显示,播种机械化率32%,收获机械化率55.4%。除了小麦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率较高外,其余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程度仍处在较低的水平,由于农村粮食生产主要以户为单位进行,社会化组织程度低,且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益较低,加之农户的财力有限,政府的农机补贴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的购买愿望,造成农民购买农机的能力较低,要想买到大中型的农用生产机械对于农民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的规模化发展。另外,随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机使用成本的不断提升,也成为了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3 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3.1 促进农机产业的自主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前进和深入,我国各个产业逐渐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挑战,为了使我国农业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进步,首先要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农机的发展计划,确保农机的结构、种类等多个方面与农业生产的实际环境相吻合。因此,要大力提高农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此需要由国家和市场的宏观调控来指引农机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机产业的市场化方向。
3.2 农机服务专业化
考虑到农村群众和环境的特征,农机服务在借鉴吸收其他服务体系和方式的同时,一定要立足于农机服务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且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以要寻找一种与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和方式,也就是开放式的服务体系。在这种服务体系中,各种农机商负责推销农机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并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针对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商会在各个乡(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建立服务点。这些服务点上的服务人员是来自农村生产一线的头脑灵活、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人,经过专业的培训后,可以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负责服务点的日常工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派专业人员来解决,这样一来有效缓解了农业人员紧张的问题。
4 结语
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客观的认识到我国农业机械化所面临的问题,并加强农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农机服务体系,才能够使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敏丽.中国农业机械化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2]易中懿.曹光乔. 张宗毅.我国2006年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研究报告[R]//易中懿.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
篇6
1.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
农业机械化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1.1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建立,客观上形成了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模式,“细碎化”的小规模土地不利于田间机械作业,尤其是限制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近年来,尽管加快了小型、微型农业机械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推广速度,但分散经营的农户不可能家家购买,购买了农业机械的农户,作业时间相当有限,农机具大部分时间在闲置,导致农业机械的的普及率难以提高;尽管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1.2劳动力素质低与农业机械操作要求高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精壮劳动力都进入大中城市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年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出现了农业机械无人操作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1.3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与农业机械应用领域的拓展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制造方面看,科研创新能力比较滞后,生产能力仍然不强,农业机械与农艺措施依然存在难以衔接的问题。从装备方面看,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发展较快,但农机装备结构依然不尽合理。从作业方面看,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田间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发展较快,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1.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与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国家级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限,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缓慢,服务范围不广,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仍不健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
3.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
4.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I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经济增长;生产方式转变
1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1)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实现机械化就是以先进的机械化工具,代替以往的畜力以及人力生产,从事播种施肥、抗旱抗涝以及翻土平地等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通过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可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机械化设备可以更加科学地把握喷洒农药、施肥以及播种的时机,提高农业生产质量,间接地提高劳动效率。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实现科技化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中推广高科技生产手段和工具,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稳定的增长。
(2)呈现规模效益。
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作业量,进而降低农业生产的机械损耗量,更好地将生产活动和机械化的规模效益充分结合。利用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以及单位。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与农业实现规模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通过先进的机械设备可以加快农业向规模化转型,而在农业规模化的前提下,可以更加合理的配置各种农业生产要素。农业实现机械化以及规模化,可以充分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增长。
(3)解放农村生产力。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可以充分降低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有效降低农村生产力对土地的依赖性,给农业居民提供工作空间,增加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可以将农村居民从土地中脱离出来,进而从事培育或者养殖等高附加值、高经济利润的行业。同时,农村居民也可以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还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力量。
2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措施
(1)推动机械化创新发展。
农业机械化具有科技含量高、消耗低、效益高、效率高等特点,合理地应用农业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设备的工作量,为了实现农业机械化程度,一定要利用先进技术对其进行科学的改造,优化设备结构。我国政府一定要出台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政策方针,将先进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充分结合,深化科技创新制度,同时还要实行奖励制度,鼓励科技创新人员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化的研发以及应用工作,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要不断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同时进行,实现科研机构和农机企业展开共同研发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研究手段,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创新取得突破进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2)加大机械化投入力度。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经济中起到的作用也日趋明显,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偏远山区的农村还没有实现机械化。因此,想要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整体增长,农业部门一定要继续重视农业机械化,并且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我国农村可以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的土地利用率、劳动力利用率以及生产产出率,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实现整体增长。同时,我国政府要给予农业机械化一定的财政支持,成立专项使用资金,为农民购买农用机械提供资金补贴,提供优惠政策。各地政府还要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地域特色,结合农业机械化程度,制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政策方针,促进当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实现整体提高,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增长。
(3)提高机械化的社会服务水平。
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农业机械化,可以充分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劳动力、技术水平以及社会形态等多方面实现转变,因此,想要利用农业机械化,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一定要提高机械化的社会服务水平。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过程中,会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相关需求,促使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一定要建立科学的劳动力安置政策,解决由于农业机械化导致的劳动力剩余问题,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当前,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农业机械化,缺乏科学的制度对其进行管理,有关部门一定要引起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进行管理和规范,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社会服务水平。由于当前我国农民的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农业机械化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对机械的使用不能完全掌握,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机械的使用能力和重视程度,提高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实现农业机械化更好为社会服务,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3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已经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生产力,在我国全力解决三农问题的背景下,农业实现机械化的程度,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的作用越加关键。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为农村经济的繁荣提供条件。通过分析和研究,文章提出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措施:推进机械化科学技术的创新、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机械化的社会服务水平,促进我国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地增长。
参考文献
[1]宋山梅,于海龙.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08,(11):10-11.
篇8
我国农业机械化在近几年来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辅助效果越来越好,提高了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但是,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是保证我国农业机械化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
1.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建设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生产装备和手段现代化、农业经济结构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综合表现,农业现代化代表了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目标的确立,对我国农机化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发展农业机械是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马克思曾经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代替人、畜力生产工具,这是人类深刻的技术革命,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长足发展,不仅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增强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如:粮食生产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养殖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农田水利工程机械化等。
2.农业机械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水稻种植和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很低,经济作物、养殖业机械化水平还要低。我市农机拥有量70%以上是小型机械,动力小,推广新技术小型机械难以按质量完成。拖拉机是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农业机械,在农村拥有量大,普及面广。随着农机化的发展,其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显现,即动力机械与农机具的配套比例太低,造成农业机械利用率低,直接影响农民的购买力,同时农机化发展又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机械化程度高,边远山区机械化程度低。这也是粮食生产机械化的瓶颈。
2.2 农业机械陈旧老化、制约农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农民都是以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农民购买力不足,农业机械使用具有季节性,新型农机具缺乏,现有的农业机械陈旧老化、技术状况差、效率低、作业质量难以保证,既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也阻碍了农机化发展的进程。
2.3 农机管理和服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农机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手段跟不上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薄弱,经营主体以多种形式并存,农机作业的经营机制也比较松散,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服务程度相对较低。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延伸,许多智能化和技术含量高的农业机械应运而生,掌握相关技术的农机从业人员很少,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通过建立农业机械的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农业机械的制造水平。由于我国在农业机械方面的科研投资还较少,农机的科研力量较为薄弱,对新技术和新设备也没有一个良好的推广,导致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国家应该加大农业科研的投资,建立农机科技的创新体系,对农业发展的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保证科研单位有能力研发出适合当今农业发展的农机设备。同时国家要采取相应政策,加快对科研单位从科研成果到实际应用的转化,尽快提升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
3.2 针对我国农民由于收入低、积累资金少、购买力不足对农业机械化程度造成的影响,政府应该实行一定政策,解决农民的购买力问题,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比如,政府可借鉴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政策,加大财政扶持政策,推行更深入的信贷政策,为购买机械设备的农民提供补贴,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促进其购买大中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外,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中也要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有所注意。对其他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可发现,日本是采用的小规模精细机械化,这是由日本的土地规模决定的。而美国人均土地的规模远超日本,其采用的大规模机械化的模式,以解决美国农业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而欧洲的国家人均土地的规模较为正常,因此采用中等规模集约的农业机械化路线。我们国家也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均土地大小,制定合适的发展模式。由于我国土地经营规模的问题,建议采用适度的技术和资金密集的道路。
篇9
尽管相关部门重视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一些机械化技术也逐渐为广大农民所掌握。但由于推广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制约,导致目前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不仅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还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
1.1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机械化技术的推广离不开经费支持,但目前经费存在不足的情况。例如,由于经费不足,推广人员福利待遇较低,难以激发工作热情,影响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在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时,也需要经费支持,但这部分经费得不到保障,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影响公益活动开展,制约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提升,一些农民难以有效掌握农业机械操作方法。
1.2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力量薄弱
专业的机械化推广人员和高素质推广队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但目前普遍存在推广力量较为薄弱的现象,机械化推广技术装备落后,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工作人员自觉性不够,忽视加强自身学习,不重视知识更新,未能及时对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推广。或者推广工作人员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制约工作效率提升,导致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没有及时推广和应用,影响推广工作水平提高。
1.3对市场信息需求把握不准确
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不重视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特点。
1.4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不灵活
灵活的推广机制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更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效率。但长期以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采用行政管理机制,尽管具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但该推广机制缺乏制约监督,激励机制缺失,不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影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为此,今后应转变这种情况,创新推广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灵活性,增强工作实效性。
2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对策
2.1创新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
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时,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当地农业发展情况有基本了解,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农作物种植需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让更多农民掌握相应的机械化技术措施,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多实惠。技术推广时应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机械化技术,组装成集成配套技术,使这些技术措施得到有效应用。重视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场建设,展示新技术和新品种应用,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利用科技下乡、农业技术进万家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这样既丰富推广活动形式,还能促进工作效率提升,让广大农民更乐于接受农业机械化技术。重视与科研院校合作,发挥他们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解决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难题,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更好为农业种植和农业发展服务。
2.2健全推广人员考评机制
完善推广人员考核工作,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明确工作人员业务量和进村入户指标,明确工作人员责任,为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创造良好条件,也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将农村居民对推广人员的态度纳入考核体系,完善和落实奖惩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2.3明确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目标
在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革命、农业技术跨越发展相适应,提高机械化技术推广整体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实施步伐。具体推广过程中,应该实现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重视资源开发,同时也注重与技术措施相结合,促进机械化技术推广综合效益提升。只有在明确工作目标的前提下,才能促进机械化技术更大效益发挥,以便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竞争力提高。
2.4细化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
高素质工作队伍不能顺利完成推广任务,还能提高机械化技术推广效率,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最大效益发挥。因而有必要推动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革新,激发农民、社团组织参与技术推广热情,细化推广队伍,形成健全的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坚持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结合,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结合。重视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合理配备工作人员,调动农民参与热情,支持机械化技术协会发展,完善技术推广队伍,促进工作效率提高。
2.5规范管理体制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工作议程,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工作人员职责,加强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建立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加强租赁公司、农机作业服务队建设,整合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建立农机工作协会,规范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3结束语
篇10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担负着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林木、瓜果蔬菜、畜牧和水产的生产任务,并且是目前国内最具农业开垦潜力的战略性地域。由于受到东北地区庞大平原地貌的影响,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经营成为可能。近年来,东北地区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我国已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东北地区的整体水平仍处在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起步阶段。因此,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加强和巩固新形势下东北区的农业基础地位,对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及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为推进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需要对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影响制约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机械化结构不均衡。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装备种类、数量及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截至2011年底,黑、吉、辽三省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分别为25,580kkW、23,550kkW、40,980kkW,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28.21%、49.78%、59.41%。大中拖拉机增长迅速,黑、吉、辽三省大中拖拉机2011年的拥有量较2006年分别增加了287.08%、845.50%和109.72%。同时,东北地区农针对特定农作物的专业农种类和设备数量也有所增加,大中型配套农具的保有量增长迅速。东北地区农业机械装备数量和种类的提升,尤其是农机总动力的迅速增长,使得东北地区在单位耕种面积上的农机总动力较以往的农机总动力有了显著提高,改变了东北地区在农机装备水平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尽管如此,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装备在结构上仍存在着不均衡性,具体表现在:小型农用机械数量多,大中型农用机械数量有待提高;国有农场和示范农机户的大中型农用机械装备迅速增长,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大中型农用机械还没有普及;耕种用机械化水平显著高于播种和收割用机械化水平;粮食作物使用农用机械较多,经济作物使用农用机械较少,很多蔬菜、果树所能使用的相关农机具还没有成型的机械产品,所以不能满足市场的广大需求。
(二)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但农业机械的研发能力不足。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的田间作业程度不断增长。据辽宁省的统计,2011年辽宁省田间作业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比两年前增长了21.8个百分点,达到了66.8%。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全省耕种收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0年的61%。黑龙江省的耕种收获田间作业用农机化综合程度达到90%,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国第一,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尽管如此,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水平也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先进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不足,严重限制了东北地区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农用机械科研单位经费与人才短缺,造成农机制造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生产制造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使得农业机械装备更新换代速度慢,影响田间机械化作业效率的提升。
(三)农业机械设备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但教育培训不足。
在当前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至2013年末,东北三省合作社数量总计达到11.7万户,是2008年的9.67倍,其中辽宁省合作社数量约2.8万户,吉林省达到4.3万户,黑龙江省达到4.57万户。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在成员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农机作业效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合作组织中的农机具使用时间高于未参加的使用时间,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农业机械设备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组织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虽然近些年来东北地区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方面发展势头很好,但是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农业机械装备在社会化服务中使用的还不够规范。对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在农业机械化的操作和使用上的教育和培训不够,缺乏相应的培训机构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训队伍,没有跟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脚步。在农业机械装备人员的培训上,培训条件落后、培训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广大农机用户的需求,使得大型农用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的故障不断,利用率低下,磨损率较高。
三、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民收入,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财政基础。
由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农民人均收入过低,严重影响农民对土地的投入,阻碍了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一是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收费标准不一和农机经营者的垄断作业,影响了农户进行机械化作业的积极性;二是政府的农机设备购置补贴的情况各地区各异,影响了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农户自行购置的能力,造成东北地区机械结构不均衡,加之现有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的严重老化,农业机械设备更新换代能力不足。现阶段,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甚至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农业人口的增加和农民进城务工变得困难,都使得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使得农民没有能力购置必需的农机设备。但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分散性、季节性以及地域性又需要多种类大量农机具,由于资金缺少使得农户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足,生产出现大量萎缩,使得农民滞留在小块农田的生产上,有限的农产品产出根本无法提高农民的收入,由此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二)耕地经营规模,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耕地经营规模受到包括耕地本身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户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模式,尽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按人均分配的耕地过于零碎,难以实现规模化的机械耕作方式,使得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依然普遍存在,狭小的耕地经营规模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相对狭小的经营规模也影响了政府和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对农用机械设备的资金和精力投入。一方面,资金的缺乏导致东北地区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建设难以实施,同时也使得部分农机科研成果的推广难以进行。另一方面,人才的匮乏使得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引进工作严重滞后,满足不了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
(三)农民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条件。
农业机械的供应、修理、技术支持以及其他与农业机械化有关的社会服务,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条件。在专业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与农机使用单位以及农机作业委托机构与农户之间,需要专业合作组织完善中间服务环节对急需的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供应,并提供修理服务与技术支持,同时为农户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及相应配备。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考虑农业机械设备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服务水平。但现阶段,东北地区的服务化体系还不健全,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偏低,使得农业机械化专业领域的人才短缺,不能满足机械设备服务技术领域的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和农机部门忽视了对农业机械人才的培育工作,缺乏对农业机械的使用、维修以及技术支持的人才培训;二是农户在接受新科技、新产品时思想比较保守,也是农机推广发展的一大阻力。
四、加速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机补贴制度。
一是完善农民的医疗、养老、意外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农民经济支出同时使其能安心于农业生产或发展其他行业,增加收入,也能放心将土地交出,便于土地的集中规模化经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土地荒芜浪费,集中的土地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而且可以确保优质粮的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使其有足够的资金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二是完善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以农业机械种类来确定补贴额度,促进地区间在购置农业机械补贴上的对等。同时要切断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经销商和政府主管部门间的利益关系联系,增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透明度,减少补贴漏洞,使得补贴资金真正到达农民身上。对于东北地区机械化结构不均衡性,确定重点农业机械器具的补贴力度,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集中资金补贴重点农机具,凸显补贴效果。
(二)进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进行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改变土地产权关系模糊、土地无偿使用和缺乏经济效益机制约束的现状,使得土地资源能在更大范围内流转和合理配置。对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新的土地产权承包制度,具体可实行的措施有:一是通过承包权调整,建立基于集体农产模式的大规模化经营;二是通过农户间的协商合作,建立起基于家庭的规模经营;三是通过“反租倒包”,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形式的规模经营;四是通过股份合作制,建立公司性质的土地规模经营。
(三)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