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

篇1

摘要:职业教育可谓是教育界的一朵奇葩,每年数以千计的高中毕业生纷纷选择职业教育深造来完成他们将来的淘金梦。近来国家相关部门允诺了一项协议:对高校毕业生实施就业跟踪服务并提供一定的就业指导,这项政策无形中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就业范围。本文拟探讨当代就业环境下职业教育的就业前景和就业现状

关键词:就业前景和就业现状 职业教育

1.引言

职业教育可谓是异军突起,它的发育和形成也不过几十年的光景,然而各大电视和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我们领教到了它强大的造势能力。家长和孩子们仿佛也对职业教育充满希望,他们用实际的行动来表达对于职业教育的一分忠诚和信任。到底职业教育的就业前景就真有那么乐观,让我们一一来了解职业教育的就业现状。

2.职业教育的就业现状

2.1上岗就业不是难题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也有不少教育人士和专家纷纷指摘职业教育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诸如学生素质低、学生毕业后社会地位低等等,然而结合现实来看职业教育的确有它值得推崇的地方。职业教育的常规管理模式是三年的教育或者更短,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一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边学习专业技能,当然专业技能的学习占主要位置。不仅如此学生们多半会去工厂进行一段时间的职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锻炼这为他们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凡事讲求实用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得到人们的赏识,因为再没有比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的教育。

再看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在众多的行业领域里数电子产品拥有极大的市场,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这便给了许多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一个一展身手的机会。纵观我国社会就业现状,职业教育的学生但凡毕业上岗就业问题基本可以解决,不同的是因个人掌握技能水平的差异而就职于不同的地位[1]。

2.2个人有足够的提升空间

有不少人认为职业教育出身的人大抵就是在工厂玩命地干一辈子,非但如此他们技师的身份没少给他们添麻烦。许多白领阶层甚至于普通工人就瞧不起他们,因此不少职业教育的学生自我贬低认为纵使以后就业也会面临毫无提升空间的窘境。反观当代职业教育的就业现状,在许多工厂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胸前悬挂不同牌照的技术工人,他们也有初、中、高三级之分,不仅如此一些资力雄厚的技术工人他们不必亲自操作技术只需一旁言语指导下级工人的技术。因而在当代就业环境下,职业教育背景出生的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还是大有提升空间的,提升的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愿意付出努力为目标奋斗。

职业教育出身进而做出一番自己事业的人不在少数,技术工人只是他们成功的一块垫脚石而已,真正的成功还是与他们的加倍付出有密切关系。在认清自我的情况下,利用原有的技术水平在职场突破不是没有可能。

2.3职业多元化的选择空间

许多人认为技术工人就是传统的机车工人,他们要么负责机器的维修要么负责生产仪器等等,人们普遍认为进修职业教育虽然就也不难但就业的方向太过狭隘甚至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力。然而纵观当代职业教育不同门类课程的开展我们就可以找出反驳的理由,就以传统的护理专业着手来说明问题。护理专业在以前属于本科专业的范畴,也就是说必须达到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选修这个专业。近年来随着实际需求的需要,许多职业教育高校纷纷开展了护理高职高专专业,相比前者而言后者因为修习的时间少、门槛低引来不少人的关注,许多学生经过正规的培训和学习同样是可以进入各家医院应聘护士工作。因而从职业教育的实际发展来看,职业教育背后的工种选择是多样化的[2]。

3.职业教育就业前景

3.1学生成为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可能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于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提出“术人并重”的教育理念。“术”强调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高端的技术水平而不应该停留在一些浅显的技术水平上,“人”则是指规范职业教育学生的言行举止道德素质,“术人并重”是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目标。教育机构通过引进了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的教育经验并加以借鉴从而制定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政策,另外职业教育机构也通过引进“双师”型教师使得学生在技术和素质上均有所提高。

在现代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许多职业教育机构均开始谋求自身的改变以便使学生们能够良好的就业打响职业教育的品牌。学生们通过认知和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其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都明显地得到了提高,而这样的一种复合型人才是抢手的,企业必将想尽办法获得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势必将掀起就业浪潮里的又一股热潮[3]。

3.2学生参与和主导上流社会的可能

据调查显示许多上流社会的人对职业教育背景出生的人是持不赞赏态度的,在他们看来这些出身低的人因自身能力不足所以选择低门槛的职业教育来实现自己的淘金梦。非但如此,企业的一些高级领导同样是对这些技术员工不屑一顾、不委以重任,尤其是提拔管理者他们宁愿提拔一些资历低的本科学生也不愿重用一个职业教育背景出生的优秀员工。因而职业教育背景出生的员工大多无法进入上流社会更不谈能够主导上流社会,因为他们连上流社会的门槛就进不去只能顾影自怜生活在既定的圈子里实现一些小的可怜的抱负。然而国家的宏观调控给予了他们希望,在国家大力扶植和建设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学生便多了一些自信认为这是他们获得集体认可尤其是上流社会认可的重要机会;另外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硬件、软件设备的更换也给了他们提升自我的空间,于是三年的历练他们大幅度地提升了自我。

拥有了实力,他们就不怕进入不了上流社会,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职业教育背景出生的人也不会例外,有了国家的关照他们抬起头来做人慢慢成为可能[4]。

4.结语

当代就业环境尽管是激烈的,然而职业教育出生的学生以其明显的优势获得了许多企业公司的青睐,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寄予的同时也为社会输出了更多的复合型人才,相信这些职业教育出生的人才经过实践的考验后必将占据社会的主流位置。

参考文献:

[1]宋桂苓.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J].科技资讯,2006(22)。

[2]崔明.论职业教育的软实力[J].社会探究,2008(2)。

篇2

>> “一带一路”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视阈下吉林省旅游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刍议 “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省海洋旅游发展研究 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现状与对策研究 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咸阳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下兵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举措 职业教育耦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机遇、挑战与策略 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职业教育发展逻辑 “一带一路”战略下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职业教育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开放红利 “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初探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菲律宾职业教育扶贫政策及启示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青海两省丝路旅游联动发展前景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高等院校旅游与翻译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秦海峰.江西印发“实施方案”将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EB/OL]..

[4].“一带一路”战略与职业院校发展[EB/OL].http:///models/adefault/news_detail.cspx?artid=60991 & cateid=1539.

篇3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的来自社会,有的则来自职业学校本身。一些职业学校存在的以下不良因素影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甚至使职业教育本来应该具有的光明前景蒙尘。

首先,一些有升学任务的职业学校把职业教育办成了应试教育,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许多县级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和职业中学在培养就业人才的同时,还承担着向高等院校输送生源的任务。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出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思维和强大惯性,依照应试教育的模式去管理职业学校,使得学生面对的主要是课堂教学和题海战术,学生们应该接受的技能培训和现场实习面临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能过关、实习场所缺乏、指导人员素质过低等问题。这就使得本来文化知识基础偏差、寄希望于在职业学校学得一技之长的部分青少年宝贵的一点积极性又受到了影响。

其次,无升学任务的省市级中等专业学校、技术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各种民办的技术专修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也制约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就学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由于生源大幅度减少,一些学校为了吸引与保留生源,对本校有幸抢招到的学生采取了片面和有偏差的管理理念——不是采取符合教育规律的管理模式以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素质,而是以对“人性化管理”的片面理解来管理学校。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学生出勤到课的情况以及学习和实习操作的认真程度都不尽如人意;学校缺乏必要的和足够的实习设备与实习场所,实习次数不足,实习质量不过关,有的学校学生实习基本流于形式;在毕业和结业考试时也是宽松监场,宽松评卷,获得毕业资格的许多学生实际上难以具有应该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这样的管理理念支配下,许多学生的观念发生了扭曲,以至于出现“学三年实际上是混三年”的可悲局面,在毕业后难以上岗就业。

篇4

【关键词】高等;教育;现状;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60-01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劳动力结构中中高级技术人才比例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结构的升级。同时当前社会依然存在初高中毕业生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职业教育就进入岗位工作,导致目前我国劳动力综合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低下的现状。

(一)应用性人才紧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加大,数量以及结构上的紧缺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协调性加重了社会压力。

(二)职业教育缺乏活力

我国工业化正迅猛发展,但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紧密联系,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职业教育缺少企业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财政上的束缚,导致其发展缺乏活力。

(三)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之处在于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实践学习以及专门技能学习,但当前职业教育过于学历化,当今教育的环境以学历规范各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原有的特色。

(四)职业教育发展势头正旺

新时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合理化趋势加大了我国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世界国际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供求不平衡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同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导致考生在填报志愿上倾向于将择业放在首位,多选择热门专业及就业率高的院校,出现供求状态不平衡现象。

(二)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存在偏差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偏差导致对学生及家长的吸引力不够而降低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个人需求。教育部在99年颁布的新高职政策导致社会层面上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出现误解,加上普通院校与职业教育缺少相应的衔接,使得仅有极少数的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能够继续深造,而大多数只能投身到社会工作中。

(三)高等职业教育缺乏自身特色

改革开放后国家放宽对高等教育院校的审批政策,目前全国已审批通过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近千所,同时在招生方面没有健全的体制,时而出现给生源学校“回扣”的现象,社会声誉严重受损,学生逆反情绪强烈。同时,由于多数的新成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相对较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自身发展的特色,部分专业的设置重复或不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使得学生缺少市场竞争力,加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

(四)高等职业教育先天条件落后

现有的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是将原有的专科院校与中专甚至小中专合并而成的,缺少完善的教育设施,教学质量及管理体制远远不能达到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及良好的办学条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先天条件的落后导致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出现偏差,损害了其声誉。

三、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之路

(一)走人才培养多样化道路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处于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出现差异性,各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征。经济高度发达的沿海地区应加强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技能训练,以满足当地对高层次应用型、工艺型、智能型技术工人的需求。对于工业欠发达地区,应致力于为广大劳动者创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空间,使劳动者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

(二)走办学模式多元化道路

采取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如综合高中模式、中学后模式、企校联合办学模式、社区模式等,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不断拓宽各级职业教育的入口和出口,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将促进就业结构调整及专业技术水平升级,同时可客观反映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进而促使新的办学模式更加多元化更加合理化,到达双向受益。

(三)走特色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的分化与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合理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分化,不仅可以扩充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而且将突出其办学特色,实现层次化办学,划分出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同时细化专业设置,剔除重复性专业,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增强其适应性,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四)走发展与调整紧密结合的新道路

首先,以发展的眼光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战略目标以适应扩大招生的总形势。其次,在注重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良好的学习条件是关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非学历教育规模,注重职业培训及技能训练。最终形成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我国整体教育体系格局。

(五)走政府调控式发展道路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各级政府应当对高等职业教育加以重视,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其优先发展,提高其社会地位。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整体统筹布局,优化教学资源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监控,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制定办学条件评估和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标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正规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仁忠.演变、内涵界定及类型: 职业教育概念再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2]顾远飞.高等职业教育的弱公共性特征及其发展政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

[3]朱振国,刘茜.2008年全国教育系统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近4000万人次[N].光明日报,2009-4-22.

篇5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Strengthen Cohesion between Basic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JIN Guangming

(Wuhan No.1 Commercial School, Wuhan, Hubei 430022)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s basic education stage is lack of career education system, which has caused that students can't adapt to transition from basic education 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How to strengthen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asic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help freshmen adapt to college life, and set up consciousness of career planning,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s of our study. With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encourage students to find themselves, understand themselves, and to promot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life, complete the career planning, making good foundation for later to society.

Key words basic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hesion

1 我国基础教育中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个性倾向比较明显,但是他们的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成长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国的传统应试基础教育缺乏职业素质的教育,这使得许多步入大学或社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往往会因为盲目而随波逐流。通过调查说明,100%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96%的学生都没有制定一个实现理想的计划,他们只是空有一腔抱负,却没有热衷于探索实践的道路,很多中学生的目标就只是考个理想的大学。还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校大学生中,有73%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也没有做一个长久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中,普遍对社会职业了解不多,在个人职业发展前景规划方面明显缺乏指导。高三学生在“对高考志愿中所填报的专业的了解程度”方面,仅有3.6%的学生非常了解;22.7%的学生比较了解;57%的学生了解一部分,剩下的学生都是完全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有相当多的学生选择自己专业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熟悉各种职业,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的职业,学会职业决策。

2 加强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以间接经验、系统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其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突兀的职业教育根源在于基础教育的缺陷。而职业教育弱化的职业特色,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观愈来愈远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先天不足与后天不良造成了职业教育面临的三大难题只能通过二者的有效衔接才能解决。

2.1 招生难

由于职业教育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学生普遍对职业教育没有很大的兴趣,而这也正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中阶段普职平衡分流的压力较大,很多的家长和学生不愿意去选择中职教育,他们更愿意去进入大学深造,这就导致中职院校的招生工作进行的很困难;二是近年来,高中生源逐渐减少,高职院校招生压力日渐加大,与普通高校争抢生源时没有竞争优势。学生和家长选择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院校时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当然更倾向于普通高校。而职业教育是平民化教育,是那些读不起大学或者说是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来就读的,他们认为接受职业教育难以向上层社会流动。不过,当今的社会就业趋势越来越严峻,在就业竞争中,学历文凭几乎成为了好就业的首要前提,所以学生和家长更加倾向于普通大学,而不会选择职业教育。

2.2 稳定难

现在的高职院校常常会出现有不少学生退学的现象,这些学生退学并不是因为读不起,因为现在国家对中职教育的补贴日益加大,经济原因已经不再是辍学的主要因素。那么这些学生为什么会选择退学呢?笔者认为,是因为他们对新学校的生活和学习都感到强烈的不适应,对就业前景感到不满意。这就恰好反映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机构在学习、生活、行为各方面的突变使很多学生难以立即接受;还反映出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工作。由此造成了学生感到疲劳、心理压力大、学业失败率高、课堂违纪现象多、学习自信心差,随之而产生厌学、辍学的现象。

2.3 就业难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某项或某类职业作准备的教育。目的是要求接受职业教育者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到一技之长,提高业务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显示出就业方面的强大优势。但是,由于众多职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性不高,抱着混文凭的态度混完学业,其实在校期间根本没有学到什么又用的知识,也就导致毕业后无法找到合适的职业。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及教学方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也有些不接轨,这也是导致其社会需求萎缩的重要原因。

3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路径选择

3.1 观念衔接——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克服重智轻德倾向

教育并不是纯粹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地注重升学率,渐渐忽视了道德教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此现象高度重视,发扬重德轻智。不能在想以前那样片面强调认知教育,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于对“技术理性”的推崇,职业教育也普遍存在忽视通识教育,忽视社会知识与技能、职业倾向与态度等职业人格领域的教育的倾向。职校学生知识视野狭隘、文化素质低下、职业人格教育缺位,相当多的学生甚至缺乏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是指通过教育和生活经验让个体形成适应一定职业活动要求一系列个性特征的总和。无论是职业人格还是人格在教育中是一脉相承的。

3.2 课程衔接——开展职业预备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职业预备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在初中与普通高中阶段增加职业教育课程,以引导学生广泛认识科技世界和工作世界;二是职业学校教育应该从现代职业融合发展趋势和职业对人才标准不断变化实际出发,注重通用技能的培养。为了实现职业预备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中小学与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与评价方法要全面接轨。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可以引入美国的“技术准备计划”。具体做法就是在传统的中学教育课程中纳入另外一种教学方法,从而使其成为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一边进行学术知识传授,一边提供职业技能指导。

3.3 教学衔接——搭建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

交流平台在教学内容上,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应注重向学生介绍有关基础教育后教育机构的相关信息,使广大师生毕业分流前对职业教育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而职业院校应注重对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教育,包括普及性的学术性课程和心理辅导课程等,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普通中学到职业院校的过渡。

4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保障机制

4.1 出台相关的政策与法案

1996年我国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但是在经过了17年后,社会和教育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已经很难落实《职业教育法》了。无论是办学体制还是评价方法,或者教学内容等方面,这套法规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我们呼吁国家尽快出台一部新的政策法规,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4.2 实现职业教育层次的上移与下移

教育是通过传授蕴含着人类的创造的精神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使受教育者通过系统学习,获得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可以立足于社会的谋生手段。将职业教育下移,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职业技能与意识的培养,也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况且,初中阶段的教育分流效应要比高中阶段的教育分流效应弱,尤其在初职地位获得过程中,初中教育分流的效应需要通过高中教育分流才能呈现出来。职业教育下移至何种层次,只能说因人而异。

4.3 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

面对职业学校招生难,有些学校采用的方式是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问题是,在信息传播迅捷的今天,学生不会被骗来或哄来,而是靠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把他们吸引来。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即是要求学生在职业学校留得住、学得好、用得到、走得高。办学质量、社会影响力直接影响学校的吸引力。因此,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把质量效益放在第一位尤为关键。还要面向产业集群设置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就业后的待遇及发展前景好的专业。

4.4 强化学校的职业生涯指导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指导,并不只是要求学生选择某一具体职业,或者单纯为将来从事的某一职业做准备,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促进个体职业社会化。随着时展,许多学生将不再终身从事一个职业。普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立在个体在单一组织内终身从事单一工作的假设,没有考虑到职业类型、职业环境以及年龄等的变化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因此无边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适应时展需要。在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阶段均适用。

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不是培养学生具体的职业技能,而是培养职业兴趣。它们的有效衔要求各级学校教育不仅有专门的职业教育课程,而且全部的教育教学都应该鼓励学生发现自我、了解自我,促进学生思考人生道路,探究自己的职业兴趣,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璞,李玲玲.技术准备计划:美国衔接中学与中学后教育的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10(6).

[2] 徐国庆.美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内容研究[J].外国教育究,2010(6).

篇6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制约因素 发展建议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含义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包括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它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教育领域,其特点是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出各行业所需的技术能手,同时进一步为各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是既承担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职责,又肩负着培养各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重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呈现出活力。1980年,国家开始对全国中等教育的结构进行改革,重点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我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和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经过几十年发展,2011年,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超过82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大体相当。《2014-2018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1.9%,较前几年有所下降。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最多的727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高校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三、目前制约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因素

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有一技或数技之长的技术型劳动者,无法满足读书出人头地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很多学生即使上不了高中也不愿上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原因。就当前社会用工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用工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大学本专科生干一些中专生也能干的工作。这种“高才低就”现象不仅给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对整个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2.目前“高才低就”现象就是教育资源无效配置的一种表现。一方面我国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中经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工人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出现中职生就业普通困难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很多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所具备的技能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

3.教育质量下滑,招生困难与就业困难互为因果、相互推进,使得中等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就业困难本身是社会对目前教育质量的一个总体评价。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一是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制约学生发展,加上对教学缺乏强有力的约束相激励机制,造成毕业生质量滑坡;其二是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技能放在首位,没有突破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其三是管理体制上各自为政,使得教育质量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其四是社会力量办学缺乏必要的办学条件和质量约束。

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议

1.强化政府的统筹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机构。第一,要统筹政策。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政策要先行,要以促进性的政策为指导。第二,要统筹资源。以省市地域范围作为统筹范围,促进一定区域范围内中等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避免有限的资源浪费,同时整合资源以形成效益最大化。第三,要统筹招生管理。前几年在放开招生的后果很明显,在无序的状况中只能导致整个中职学校的恶性竞争和双输的局面,同时造成家长学生对中职学校教育的不信任。

2.政府还需要做到加强正面宣传,改变国人的教育观念。要改变职业技术教育的被歧视地位,转变国人的教育价值观念,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的作用,正确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转变“读大学才有出息”、“进机关才有前途”的传统读书观和就业观,鼓励更多的适龄学生和青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3.逐步建立健全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利用收学费来维持运作的办学涉及农民家庭支付能力的问题。严格说来,他们只是暂时的支付能力不足,因为学生一旦毕业后找到工作后就有支付能力。国家建立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更多想学习技能而没有经济条件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我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有本领、终身发展有基础、继续深造有机会的局面一定会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7.

篇7

关键词:南疆;职业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47-02

在南疆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教育,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面对的是“两后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们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上职业学校对他们将来的影响,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时常在思想上影响他们,同时南疆职业教育整体现状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就业困难等也是影响他们上职业技术学校的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以加快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南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

1.职业教育教师双语教学困难,基础较差。由于长期在民族地区生活和工作,形成了利用维吾尔语交流的习惯,教师在上课时也利用维吾尔语教学,显得比较亲切。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给学生形成语言技能,导致很多学生就业只能局限在疆内的县市内,就业面比较窄。

2.实训厂房、实训设备、教学设施不足。实训只能在教室、教材上、工厂里,严重影响制约教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不同是:实训厂房、实训设备是工厂的再现,每个专业仪器设备投入资金很大,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矛盾尤其突出,必要的教学实习实训设施资金缺口巨大。

3.专业师资、双师型教师尚属空白,无法达到专业培训要求。前职校教师极度缺乏,专业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引进困难,首先由于地处祖国边疆,地理自然条件恶劣,对人才没有吸引力;其次,暂时来此工作的各类人才因为待遇较低,难以提供使人才扎根于此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三,无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学校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人才培养和引进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生源总量大,招生难。民族学生初中毕业后,辍学率高达40%以上,但由于职业意识不强、民族家庭经济困难、上职业技术学校辍学率高,民族学生入校后学不上技术及毕业后无法安置就业,导致的招生极度困难,使大量民族学生流入社会。

在导致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受阻的原因中,主要面对的是“两后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们从思想上鄙薄职业教育,同时南疆职业教育整体现状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就业困难等也是影响他们上职业技术学校的原因。

5.教师工作激励机制不足。在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干多干少都一样,干与不干也一样,很多学校教师存在教学没有积极性,不愿意多带课。导致一些通过申报自治区项目可以评审通过的课题,没有教师愿意申报而且也不愿意申报。从而导致学校管理越来越混乱,老师不愿意教书,学生也不愿意学习。

6.中职专业教材缺乏,校本教材单薄。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专业是靠专业教材和教师共同打造的。在国家中职职业教育里面,专业课的教材比较缺,或是有但是不符合民族地区教育模式,导致一个专业1年或整个学制只有1-2门的专业课开课,有的甚至是教师在网络上找一些相关的资料,翻译成课件给学生讲课,其他课程的无从谈起,教学计划也无法实施。

7.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联系不够。一个专业好还是不好,评价指标就是就业问题。就业好,大家都来上,就业不好,没有学生问津。要想提高就业质量,就必须和企业合作,调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南疆中职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情况,总体上是很薄弱甚至是没有搞过合作,基本情况是有企业需求,但是学生和家长不愿意到企业工作,即便是到企业工作也坚持不了3个月就放弃了。从而导致学生就业面也很窄,学生学习这个专业没有希望,不知道自己学习后到哪里去,所以在中途就辍学。

二、南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策及建议

1.丰富办学模式,设置特色实用专业,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除政府办学和私人办学模式之外,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办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对口援助的基础上,开展校校合作办学模式,增加学生视野和就业面。再此基础上,根据地区特色,大力培养和地方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生。同时加强中高职的对口衔接,开展专业或分校托管制的办学模式,为那些继续想深造的优秀的毕业生提供平台,上高职上大学,学技能,成为高技能人才,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议国家、自治区、对口支援省市在中职教师补充、培训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选派优秀教师来南疆民族地区职业学校任教或支教,同时建立对口援助单位和柔性援助单位长效机制,提升对口援助教师待遇,同时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中职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3.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经常选派优秀毕业生和合作企业讲解就业知识和企业发展前景。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积极引导学生降低就业期望,鼓励毕业生到第一线、民营企业、小型企业就业。

4.对接落实援疆项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委派对口援疆或援助单位挂职校级领导,实行专业化管理。派遣对口援疆专业技能教师,协助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申请对口支援管理和技术人才,促进管理优化和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实训厂房及实训设备、教学多媒体、专业教学优质资源网络共享的投入。国家在地区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为学校赶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现状分析 对策

1.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1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首先,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中专升格而来的,中专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很低,缺乏基本的学术理想与追求,教育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能力较弱的现象。并且大多数新的专业教师来自普通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甚至是本科毕业生,从普通高校到高职院校,缺乏企业背景,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导致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其次,高职教师的学历水平不高、实践能力又不足,也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在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讲授方式,希望教师能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改进,但是教师不能有效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不能有效开发专业课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不能有效开展技术推广与社会服务。高职师资总量相对不足也是突出问题,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生师比都超过20:1,使教师不得不疲于应付教学工作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由于课程负担较重,创新训练不够和参与科研项目较少,造成师资队伍整体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1.2专业设置不尽如人意。

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两张皮”现象。专业的建设发展难以适应职业结构频繁变动的矛盾,专业需要一个成熟期是教育的内在规律,由于只是条状的、线性的结构,院校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就需要不断调整和开办新专业,这必然严重影响专业的发展水平,从而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最终影响院校的持续发展。此外,教学计划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构建。有些院校照搬学科型大学的模式,仅仅是课时删减或课程的叠加,没有真正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大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由此造成专门人才视野不宽、底蕴不厚、动力不足、功力不深、后劲不大、个性不强、品位不高的现象,这种状况将难以培养出新时期所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1.3校企合作有待提高。

产学研三者是互为一体的,然而,各方之间的合作力度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企业处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动力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天然联系,又不可能实行行政干预,研究经费紧张。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由于缺乏动力,缺乏政策支持,缺乏长久目标,造成企业界和学校双方不能相互深度介入,未建立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使得产学结合的实际运行只是某一点和某一时段的成功,远没有良性循环,对其运行的效果也没有建立适用的体系。

2.高职人才培养对策

2.1明确以教师为中心地位的职业教育思想。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师生与实际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充分认识到高质量“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师资的主流。首先,要在干部中改变长期以来“重科学,轻技术;重管理,轻实践”的思想,并带动全体师生员工确立教师是学院办学主体的观念,形成尊重教师、服务教师的氛围,为教师业务提高创造条件。其次,教师也须了解和研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特征、发展前景,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办学观和教学观,增强责任感,提高事业心;最后,要扩大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加大宣传力度,把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2.2加强“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全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双师”师资队伍建设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然说每个学校的师资都能达到80%以上的数量,但是,其中大部分教师都不具有“双师”教师的能力。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培养具有真正“双师”素质的师资为目标,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但具有教学水平和经验,而且有扎实的加工能力和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同时应该广泛邀请社会上的同行专家作为行业代表参加课程的开发、教学大纲的审议,以及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2.3突出特色性与灵活性。

灵活性、科学性、职业功能性是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所共有的基本属性。严格按照职业群集或行业、企业的特点与需要确定课程,根据社会变革对人的知识、技能及品质要求,按个人发展的需要进行课程调整。在理论够用的基础上,增强课程的弹性,广泛增设选修课数量,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适应性的需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并在毕业后能立即投入工作。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组织教学,突出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

2.4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要全方位规范管理,引入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标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树立自己的品牌,在管理制度上与企业进行了对接,实现了学术标准与工业标准的融合。企业获得了合格的员工,学员实现了优质就业,学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三方共成长、同进步的实践使学院坚持不懈地走校企合作之路,以企业管理流程——ISO质量认证体系为依据,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逐渐走上良性循环。

3.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我国高职教育环境的改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学校、企业和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办学模式不断改进,加强和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特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形势必将好转,这同样也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M].教高厅[2002]5号.

[2]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一、澳大利亚职业学院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从发展阶段来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萌芽起步、稳步发展、快速崛起三个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起步阶段。1974年,为了促进澳大利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采纳《坎甘报告》,提出将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相结合,建立新型职业学院,实施新型教育。随之,澳大利亚出现了提供职业培训的私立培训网络和少量的公立职业学院。由于学院的建立顺应了国家和各州经济发展的要求,从90年代开始,TAFE学院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国家培训总局、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培训包、新学徒制度等相继建立,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进入2l世纪,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院借鉴企业经营策略,推行市场化办学,使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院迅速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不论学生数量、市场份额,还是所获取的利润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统计报告(Australian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Statistics2o08)显示,截止到2008年,具有学位授予权力的64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院已培训学员1300余万,市场份额占到澳大利亚培训市场的78.2%,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350多亿澳元,成为澳大利亚最为营利的教育机构。

二、澳大利亚职业学院的市场化策略

对于企业来说,市场化策略是指企业在经营实践中综合运用产品策略(product)、价格策略(price)、分销策略(place)和促销策略(promotion),以促进销售的营销策略。职业学院毕竟属于教育机构,有着其他组织或实体所不具有的使命和特征,这就使得职业学院的实际运作不可能完全照搬企业的市场化措施。在市场实践中,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院主要采取以下市场营销策略。

(一)产品服务策略

1.教育服务的实用策略。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院快速发展源于多种因素,但核心动力却是迎合市场机制的职业性课程。为了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院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持续关注学生和雇主不断变化的技能需求,适时安排和调整课程内容,使其凸显灵活实用的办学特点。课程的设置主要依赖对三种市场信息的及时收集、分析和反应。一是学生的兴趣指数,主要通过对不同课程注册人数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来获得;二是就业市场的需求方向,主要通过汇集学生就业境况和市场职位需求信息来进行研判;三是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跟踪各国政府官员和分析人士的产业动向来寻求开设新专业课程的机会。在完成前期数据分析后,职业学院统一对课程做出调整,引进一些就业前景广阔的全新课程,同时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市场需求的课程则予以取消,避免了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的现象。例如,澳大利亚堪培拉技术学院(CanberraInstituteofTechnology),就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每年更新课程2~3门,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仍然为70%的毕业生成功地解决了就业问题,充分反映出该学院课程调整的灵活性和对市场机制的快速反应。

2.教育服务的优质策略。重视市场并不意味着忽视教育规律。为了提高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国际声誉,进而扩大销售业绩,澳大利亚教育机构积极实施“质量立教”战略,发展多元保障主体,逐步建立了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目前,澳大利亚各所职业学院都已建立了包括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在内的专职评估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虽然各所学校的制度和程序各具特色,不尽相同,但其核心职能却基本一致,即通过教学质量调查、问卷、访谈与评估工作等形式,对学院的教学质量从计划、课程、教学到最终取得的成绩做出考核,并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确保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质量。此外,为了提高质量保障体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澳大利亚职业学院还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迎接社会外界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充分发挥联邦政府培训局、国际评估网络以及行业协会、合作办学企业等社会团体力量,对职业学院进行外部评估。评估的结果不但要跟国内的其他院校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同国际其他高职学院进行比对,以检测澳大利亚现行的培训方式是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否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

(二)成本价格策略

同高等教育相比,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院在教育质量、教学设施以及师资配备方面并无优势可言,要想在上述领域与其他教育机构展开面对面竞争并站稳脚跟,面临巨大的困难。为此,澳大利亚职业学院转用差异化的策略,以成本的管控为突破El,通过低廉的学费,在价格竞争中谋求发展。

1.成本的效益策略。为了创造合理的降价空间,澳大利亚各大职业学院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为资金管理的价值选择,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幅加强运营成本的测算和管控,对与教育及教育支持体系没有直接关系的经费严格控制。例如在人员支出方面,澳大利亚职业学院纷纷改革传统管理模式,组建由董事会和院、系级管理团队共同构成的扁平式的管理体系。在此组织机构中,董事会主要负责制定学院的发展战略并对执行团队进行垂直监督和直接管理,院、系级管理团队则只是政策的执行者,这就避免了参与决策的群体过多而导致的执行力下降的现象,而人员的精简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也极大地节约了非营利性开销。以澳大利亚高登职业技术学院(GordonIn.stituteofTAFE)建筑测算课程为例。该课程从2009年上报审计部门核算赢利前景,到报请执行校长批准,再到学校试点,市场推广仅需短短数月,不但保证了决策制定的快速和准确,而且也节约课程开发成本二百多万澳元。

2.成本的规模策略。此外,澳大利亚职业学院还普遍采用规模策略,即通过分校的开设以及学科的升级,扩大办学规模,以节约单位办学成本。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实施规模策略的途径主要包括:首先校园复制。对于一家职业学院来说,其所有的校园模式都是一致的,所以在开办新校园时,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往往把业已成熟的课程和管理体系直接复制过去,这样既减少了花费,又提高了效率。其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在国际教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已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开始将触角伸向中国、印度等市场潜力巨大国家,纷纷在其他国家开设分校或开展合作办学。再次,扩大目标市场,计划于2011年开设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此举不仅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层次高移,为学生提供了公平向上的发展机会,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而且将招生范围扩大到了传统高校领域,培育了新的市场增长点。

3.成本的技术策略。作为减少运营成本、获取利润的又一途径,澳大利亚职业学院积极发展网络教学。目前,90%的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占一半以上的课程都在网上开设,许多教学工作包括注册入学、缴纳学费、图书馆、教学研讨、考试评估等也都在网上进行。虚拟教学的开展摆脱了传统学校的诸多限制,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都可以在一个网络班级中学习,这固然存在“顾客至上”、服务学生需求的因素在内,但事实上更多地包括了对成本控制的考虑。

(三)产品促销策略

1.形象策略。为了更多地招收学员,获得雇主的青睐,澳大利亚职业学院非常善于形象营销(imagemarketing),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员工形象来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很多学校都在学校的外观上做了精心的设计。如澳大利亚北布里斯班职业学院(BrisbaneNorthInstituteofTAFE)就把学校的教学楼装饰得非常豪华,并在楼墙上张贴着催人奋进的标语。远远望去,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这些建筑异常显眼,并在澳大利亚旅游杂志的评选中,成为布里斯班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一景。此外,很多学校还将非学术性事务进行外包,依靠校外公司、中介组织、教育来开展招生丁作。这些专业的营销人员往往身着统一制服,形象标致,谈吐不凡,亲自到学生家里和招生咨询现场,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增强了咨询学生的入学信心。

2.移民策略。为了在同际教育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明确把国际学生流动与移民挂钩的国家之一,不仅为澳大利亚院校的毕业生额外加分,同时还规定社会急需专业的毕业生不需要离岸就可申请永久居住权。以此为切入点,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大量提供移民课程,并通过遍布世界的教育进行促销。由于这些课程体系极大地满足了海外学生的移民诉求,从而带动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国际销售进入新一轮的高增长期,主要表现为申请人数大幅增加。依据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DEST)统计资料,2009年9月,职业教育与培训部门的国际学生注册人数首次超过高等教育,前者为212538人,后者则为200593人。对此,克里斯托夫•兹格扣斯评价说:“相对于其他竞争国家来说,移民的前景在吸引未来的国际学生来澳大利亚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

3.品牌策略。同企业一样,澳大利亚职业学院也非常注重品牌意识。由于不同的职业学院有着不同的市场定位和广告理念,广告营销方式也五花AI''''1,有的学校向公众发放几千件T恤衫,T恤衫上面印有该校的校徽、校训;也有一些学校采用强行推销的方式对潜在的学生实施广告轰炸,如邮寄学校简介和招生简章,在网上投放弹出式广告,赠送精美礼物等。通过这些品牌策略,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在近十年间声名鹊起,其创立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JIN度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职业培训制度之一。

4.就业策略。就像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院校长联合会(TAFEDirectorsAustralia,TDA)总裁马肯兹(BruceMackenzie)所说,澳大利亚职业学院一方面教给学生需要的职业技能,一方面帮助学生寻找T作。为了在就业咨询和服务上为学生提供便利,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大多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促进机构,通过招聘广告、市场分析、校企合作等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寻找兼职和全职T作。对于已经毕业的毕业生,学校还会继续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T作和薪资状况,并将汇总信息在校同网上公布,以引导在校学生确立现实的就业预期。同时,澳大利亚职业学院还积极开展创业教育,聘请拥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创业实践指导教师,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在相关行业企业家的指导下,实现创业梦想。而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就业服务也就成了澳大利亚职业学校促进产品销售、扩大市场份额的又一良策。

三、对我国职业学院发展的启示

(一)开发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增加职业教育吸引力

澳大利亚的经验表明,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培养符合职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是构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基础。因此,为了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现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从培养体系和课程改革出发,提高课程的市场性和前瞻性,并在适当阶段提升职业教育档次,实现职业教育内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彻底改变职业教育层次偏低的困局,为学生的就业和升学提供更广阔的前景和空间。只要职业教育能够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使毕业生获得高收入工作,职业教育也能与高等教育具有同样的吸引力。

(二)改革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高职学院的教育资金管理中,存在着预算不准确、忽视资金使用环节、内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学校资金使用整体效率不高、管理不严。为此,我国高职学院必须借鉴现代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引入成本核算机制,对培养人才支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明确每个学生的培养实际成本,剖析现有支的成本中的必需成本和通过挖掘潜力可降低的成本;另一方面,推进规模经济和广度经济,鼓励高职学院结成教育联盟和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式管理,提高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并通过大规模的市场推广,提高品牌号召力,克服市场进人壁垒,使内部非营利性支出大幅降低。

篇10

【摘要】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活跃在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在目前新形势下中他们的就业现状如何?就业前景是好是坏呢?本文作者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深入进行探讨,期望对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 中职院校;就业;现状;前景

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中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活跃在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即蓝领。中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时除了一小部分进入到更高一层的学府中深造,大部分毕业生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那在目前新形势下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如何呢?本文作者主要从这个方面入手,对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其就业前景进行分析,期望对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一、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专业对口就业率偏低

中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直接对接于各大企业生产一线岗位的蓝领工人或者管理者,中职毕业生在毕业时是掌握某个专业的专业技能的。但是目前的调查结果却显示,许多毕业生在就业时从事的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并不一致,甚至不相关,只有不到一半的毕业生认为初次工作岗位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

2.岗位竞争激烈

目前虽然各大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急需的,但是由于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较单一、动手能力稍差,所以就业形势较严峻,挑战和机遇并存,加之高等职业教育扩招政策的冲击,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也出现了危机,中职院校毕业生和高职院校毕业生抢夺饭碗,使得学历层次较低的中职毕业生就业更是在夹缝中生存,岗位竞争异常激烈。

3.就业质量较差

就业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并不是一两个指标就能反映的,主要包括就业机会的可得性、工作的稳定性、收入以及个人发展等。目前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较差,除了前面提到的专业就业不对口外,工作环境较差、自身提升空间较小等,也充分反映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差。

4.薪资、保险等福利较差

据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毕业生就业后所享受的薪资水平较低,平均在每月1200-1800之间,且劳动强度较大,节假日较少。再通过调查企业为毕业生所缴纳的养老险等福利,更凸显了这个问题,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毕业生享受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险福利,这个比例值得我们深思。

5.工作稳定性较差

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较差。许多毕业生在初次就业半年内就更换了就业单位,能在一家企业坚持工作满两年的毕业生只占到三分之一。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责任并不全在于毕业生自身,和前面我们提到的薪资、工作环境较差等也有很大的关系,但这种情况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二、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1.就业单位对毕业生学历要求相对较高

许多用人单位一味追求高学历的毕业生,所以不仅是中职院校毕业生,甚至高职大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很严峻,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用人理念影响着中职毕业生的就业。

2.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受我国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许多毕业生(包括研究生、本科、大专、中职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好工作,这种好工作指的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而私有企业、劳动强度稍大的企业则备受冷落。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就在于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当今毕业生的思想,他们盲目追求高收入和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而缺乏竞争和创业精神,怕吃苦,不敢承担风险,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

三、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及对策分析

虽然中职院校毕业生目前就业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纵观一些客观因素,总体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这些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中职毕业生总体素质高于一般的劳动力,国家对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相当重视等,所以目前中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是找准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借此推动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笔者认为主要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在今后教学中,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力争缩短毕业生工作的适应期,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主要做法有,继续加大实训课在教学中的比重,遵循“理论教学够用,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反复实训练习使使学生尽快进入到企业岗位角色,这样既可以减少企业成本,使毕业生广泛受到企业欢迎,也可以增加学生就业时的信心。

2.准确定位就业岗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提高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途径是提升中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要有良好的办学理念来支撑。笔者认为,各中职院校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自身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首先是目标定位,其次是职业定位,再次是能力定位,最后是人才定位,只有准确定位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才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积极探索“订单式教育”,为就业提供有力保证

“订单式教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所谓订单培养就是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标准和岗位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的教育模式。通过“订单教育”几年的实行我们已经充分发现,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解决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力保证。

4.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毕业生就业品质

决定就业的客观因素是很多的,但主观因素里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包括学生的承受力、接受力、职业道德以及创新能力等。以前在培养学生时可能只注重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这些,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将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巩固,只有具备了较完善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在就业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中脱颖而出,并具有广阔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高俊学,翟红敏.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7(12):172-173

[2]陈嵩.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A):65-67+64

[3]潘子豪,闫相伟,倪丹梅.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10-12):128-13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