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循环经济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简介:胡振鹏,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管理;张孝锋,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教授;李胜兰,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分工的深化是集群规模得以不断壮大的原因:本文以江西星火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案例为背景,通过建立和求解数学模型对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园区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 国区内的企业以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原料,发展析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网,节省了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全面合作,集群内的企业充分享受到了报酬递增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集群;分工;循环经济;产业网;报酬递增
中图分类号:F4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6)03-0014-04
一、引言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1962年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被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 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力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系统地考察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向全世界发出了100年后经济增长将会因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而停滞的警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国家,在为解决环保问题而对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逐步由单纯的末端治理,发展到从源头预防、减少废物的产生并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后再循环利用,而且确立了废弃物处置的顺序:尽量抑制废物产生、再使用、再生利用、热回收、无害化处置。至此,强调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污染的源头防控的循环经济模式呼之欲出 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珀斯和特纳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循环经济”一词。1996年,德国颁布《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首次在国家法律文本中使用循环经济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杜邦模式、工业园区模式、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使循环经济在企业、区域和国家三个层面扎实有效地展开,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又称卡伦堡模式。基本特征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是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生态工业同区。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星火工业园内分工与专业化的路径为例着重探索循环经济园区产生和发展的机理。
二、星火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
有机硅是―种新型的高科技材料,由于直接用量不大但用途广泛,称为“工业味精”江四星火有机硅厂坐落在江西永修县,1979年开始进入有机硅领域,依靠国内科研机构和本厂技术人员20多年不懈的自主创新,从最初年产有机硅单体600吨发展到现在10万吨的生产能力。另一条10万吨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
有机硅生产过程复杂,产品成分丰富。在合成和分流过程中,除单体外,还会生成共沸物、高沸物、低沸物、浆渣等废料―这些废弃物易燃、易爆、有毒,容易与水发生反应释放有害气体―过去,都是经过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比如高沸物以500元/吨的代价请有关公司进行处理,然后排放;某些市场需求不多的某些副产品如甲基三氯硅烷等直接堆积、掩埋 这样,对环境影响较大,在安全生产方面也留下一定隐患,制约了有机硅产业的发展
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和永修县政府于2000年联合创建了星火工业园区。星火工业园致力于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以资源的再利用为核心理念,引进、创建了一大批企、利用有机硅单体生产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加工成有市场需求、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初步形成了以星火有机硅厂为核心的有机硅单体深加工和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网,图1简要地标示出园区主要企业及相应的产品的相互关系,图中力框表示企业,方框前的椭圆框表示原料,方框后的椭圆框表示产品;左半部分以主产品深加工为主,右半部分以废弃物再利用为主。
甲基三氯硅烷《(简称一甲)是有机硅单体的成分之一,沸点低、毒性重、腐蚀性强、遇水会释放有害的气体.山于国内市场容量较小,长期堆放在仓库中中容易爆炸,新的10万吨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建成后,产量将达到1.6万吨/年~2万吨/年。为此,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卡博特公司的先进技术用一甲生产纳米级气相法二氧化硅(气相白炭黑),组建了卡博特蓝星化工(江西)公司,年处理一甲1.2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3亿元,年利税9000万元。江西星火化工厂、江西嘉懿新材料有限公司利用一甲生产交联剂,一甲用量分别达到600吨/年;另外,江西星火狮达科技有限公司主导产品防水剂的生产也以一甲为原料之一,使用量达到500吨/年。这些企业的入园,既解决了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副产物的出路问题,又实现了原材料的就近供给,创造可观的效益,实现了“双赢”。
过去,星火厂的高沸物是花钱请相关公司水解处理、处理费500元/吨。由于水解处理工艺简单,只能回收部分盐酸,处理过程中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废渣无组织排放,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2003年8月,江西虹润化工有限公司入园,采用先进的歧化裂解工艺,将高沸物裂解为含一甲、二甲和含氢单体的粗单体.年处理能力5000吨,粗单体的回收率为60%,年产值达700万元:公司准备进一步投资建设分流装置,将粗单体进一步加工成一甲、二甲和含氢单体,产值将大大提高。公司还投入10万元建设了两套尾气水吸收装置、回收尾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制成盐酸,一方面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产生了效益。废物变成了原料,虹润公司使用高沸物每吨付费50元,一反一复,给星火有机硅厂带来了550元/吨的效益。
共沸物处理运用醇解反应,在共沸物醇解反应中,尾气含有氯化氢气体和三甲。以前,采用简单吸收后排放的方式处理,大量有机气体无组织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损害。三甲是园内江西吉星公司生产硅氮烷的原材料,该公司年消耗:甲1000吨,生产硅氮烷500吨/年,年产值2000万元。2002年,投资35万元建设了全密封钢化玻璃水吸收装置,尾气中和三甲的回收率大大提高,其中三甲回收36吨/年,制成MM(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硅封头剂)20吨/年,此项年收入70万元,在废气达标排放、减少污染的同时产生了经济效益。
江西星火狮达公司是处理浆渣的企业,年处理量3600吨,该公司用水解吸收的方法,回收浆渣中的
IICI制成盐酸,剩下的废渣出售绐砖瓦厂用于制砖(制砖不在园区内,图中用虚线表示)。
武汉嘉恒化工九江分公司是―家生产氯化钡的企业,它消化江西星火有机硅厂、狮达、虹润和嘉懿公司大部分的废盐酸(浓度较低),同时,该公司的产品氯化钡又是星火厂离子膜烧碱装置必备的辅助材料。
在能量利用方面,有机硅单体和烧碱装置所需蒸汽由配套的热电站供应,目前,星火有机硅厂有35吨/小时锅炉四台,因锅炉产生的蒸汽温度达到400度,不能直接用于生产。该厂投资建设6000KWh发电机组两台,高温蒸汽发电后降温,再用于生产。目前.热电联产装置发电量每小时7000KWh,产生净效益968万元/年,部分低压蒸汽还可以向园区内其它企业集中供气,年销售收入250万元。热电联产装置产生煤灰每天约80吨,全部用于制砖,煤灰销售收入173万元/年。
此外,园区内还有一批企业利用主产品深加工,生产硅树脂,硅橡胶等。这样,在星火工业园内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市场需求不旺的产品,经过深加工成为高科技出口创汇产品,循环经济初具规模,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出来。
三、循环经济园区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
1.骨干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园区的骨干企业可以实现纵向一体化生产,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把废弃物或副产品加工成产品;也可以将废弃物当原料提供给其他企业进行加工。比如,星火有机硅厂为了消化有机硅副产品含氢单体,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建造了含氢硅油生产装置。通过在工艺上不断摸索改进,强化运行管理,使装置生产能力达到800吨/年,成为全国最大的含氢硅油装置,含氢硅油的质量、原材料消耗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而高沸物却卖给虹润化工公司生产有机硅单体,虹润化工公司又将有机硅单体卖给星火有机硅厂。
循环经济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和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设核心企业的生产中产生主产品A、副产品D和废弃物C,可以生产函数f(・)={A,B,c}表示。主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确定了副产品B、废弃物C的数量与主产品数量的比例关系。设副产品B数量z=фx,废弃物数量为y=фx。核心企业的净效益函数为:pxx-cxx,式中,px为产品A的市场价格,cx为生产、销售单位主产品A的费用。如果企业具有相应技术和一定条件,可以将废弃物C加工成产品K,生产函数为:
式中:gr表示产品E的数量,y=фx为废弃物C数量,科技进步、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理念以及法制、政策环境因素等对生产量的影响,《代表其中某一因素,如果这一因素不可行,则k1=0(比如技术不成熟,K1=0)。设产品E的市场价格为rr,生产产品月的费用函数为CXy,生产要素(包括其他原材料、设备、人力资源等)的费用都包含在之中。那么,目标函数是骨干企业的净收益F最大(包括利用废弃物的效益):
式(3)中M为企业可利用的资金总量,模型隐含所有废物都作为生产要素加工成产品, 不再处理排放。
求解式(1)、(2)组成的企模型,得:
另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是,主产品A有市场,核心企业致力于专业化生产主干产品,废弃物c的再利用让其他企业承担。那么,核心企业的生产模型为{Max在资金规模一定的情况下,骨干企业愿意着力扩展主导产业,让其他企业进行废弃物加工利用。式(5)右边主产品生产的净收益中还没有计人出售废弃物的收益。星火有机硅厂就是这样长期致力于有机硅单体生产,从年产600吨中试起步,逐步扩展到1万吨、3万吨、10万吨、20万吨的生产能力。如果式(5)不成立,或者主产品没有市场空间,骨干企业可能会走纵向一体化道路,自己将废弃物再利用。
2.废弃物专业化加工企业的成长条件
设其他企业专业化加工废弃物C成产品E,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与式(1)的结构类似,因技术水平不同,产量系数k、成本系数C和要素投入参数a不同;产品[的市场价格pv相同。专业化处理废弃物企业的生产模型为:
式(7)表示加工利用的废弃物不超过骨干企业产生的废弃物总量4x(骨干企业生产能力确定后,x为固定值),式(8)表示生产的产品E不超过市场需求总量Y。式(6)中的成本系数cx包括了从骨干企业购入废弃物的费用。根据式(6)~1(8)组成的生产模型,构造拉格朗日函数,经过整理,得:
即如果满足式(10),产业转移使企业的净效益增加。式(10)是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形成的产业集群中,产业区域转移的条件。
在循环经济园区内,既发挥了专业化生产的优势,各个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补共生,又实现了产业集聚的效应。骨干企业产生的废弃物,本来要耗费一定费用进行治理,实现循环经济后,其他企业付费购买作为生产原料,增加了骨干企业的收益。由于靠近原料产地,交易费用减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知识信息得到共享;同类产业集聚强化了区域的产业形象,扩大了市场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能够使产量系数由区外的k2增大为k2、成本系数COY减小到cX。由于式(10)、(11)对所有企业都成立,循环经济园区的集聚效应就显现出来了。
四、结论
本文以江西星火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园区为案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求解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园区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以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为内容,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同时兼顾两者的长处:
1.循环经济园区一般以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为骨干,一批企业以骨干企业的废弃物、副产品或边角料为原料,形成新的产业链;其他企业又进一步利用这些企业的废弃物或主、副产品进行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网。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将污染物尽可能在园区内转变有市场需求的商品,节省了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2.园区内的企业通过生产、销售、研发甚至财务等方面的分工,获得专业化的好处;同时分享基础设施、大型设备、公共服务和知识信息交流的利益;并为降低交易费用、彼此交换资源、降低各种风险、增强企业的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等原因形成密切关系;通过充分的分工和广泛的合作,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由此提高了园区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显现出产业集群的效应。节省了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市场拓展、机械设备、原料集中供应与配套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规模效益。
3.集群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累积和自我增强的系统演化过程,其自增强动力机制源于由专业化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共享公共设施、减少信启、失真和不确定性风险等,企业的自利决策行为有本能地聚集在一起的偏好,以降低分工带来的交易费用。当专业化程度发展到足够高时,则所有交易集中在同一地点进行要比在多个地点进行多个双边交易更有效率,此时就出现了产业集群。分工的不断深化则会推动集群规模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阿伦 杨格.报酬递增与技术进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2).
[2]张孝锋,蒋寒迪.产业集群理论与有机硅产业群的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篇2
在网络工程、网络操作系统、信息安全等其他课程的实训环节设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二是为了能让学生体验“上班式”工作现场,很多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是,对应一个企业的基础网络系统,通常在修建厂房、公司装修时就已规划实施完毕,大多数的线缆都已经埋在墙里或地下等,学生即便是下了企业也看不到什么,更不用说亲自实践;涉及到系统维护的许多操作都是需要有足够高权限的账户才可以实施,为了安全起见,高权限的账户通常只是极少数本单位的工作人员才能拥有。
学生即便是去了一家承接网络工程的公司,但企业肩负着按工期、保质量等一系列责任,很难把关键的任务交给实习的学生完成。所以,结果就是多数学生只能干些表面的、皮毛的工作,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动手实践。由于网络工程的特点,每个单位通常只能接收几名实习学生,几十人的一个班级通常要找几家甚至是十几家接收单位,学生接受的岗位、任务很难保证一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也不能用下企业实习替代实训。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环境建设
为了解决实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实训。实训是在教师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和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可以将实训分为技能训练、任务实训、项目实训和岗位实训四个阶段。技能训练采用较高强度的重复操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任务实训则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单项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项目实训是通过完整项目,培养学生的统筹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岗位实训是训练学生在遵守职业道德、企业制度和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团结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通常各院校的网络实训环境可以较好的支持技能训练和任务实训,但对项目实训和岗位实训的支持不够,而后者正是典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的实训。为了实现“上班式”的实训,首先实训环境要具备营造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符合企业规范的生产环境中,获得直观的感受,受到严格的训练。其次,实训环境要能够灵活的组合变化,以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过程,使学生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的训练。第三,要有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配合,使学生得到良好职业氛围的熏陶。在此,将符合上述基本要求的实训环境称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实训环境。下面提出一个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实训环境建设方案。
网络技术专业实训环境建设方案
本方案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将企业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集中在一个实训室。确保全部区域的设计与施工都符合GB50312、GB21671、GB50174等网络工程标准,与企业中的实际工作场景无异,同时避A7:无线网络区A4:服务存储区A3:分支网络区A2:布线工程区A1:核心网络区A6:网络应用区工程假墙A5:安全服务区图1实训室布局图免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学生只能看不能动的尴尬。
该实训室面积约100m2,根据网络综合设计目标,分为A1~A7共七个功能分区。A1:核心网络区(模拟总部);A2:布线工程区;A3:分支网络区(模拟分支办公室);A4:服务存储区;A5:安全服务区;A6:网络应用区;A7:无线网络区,布置在天花板。另外还包括一堵工程假墙。A1与A3采用光纤连接,其余各区间采用双绞线连接,不同区间从天花板或地板走线,使用部分玻璃地板并打开几块天花板,供学生观察走线情况,如图1所示。各分区主要设备及功能如表1所示。
在这个实训环境中,通过不同区域的组合,可以设计完成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层次的实训任务。通过将职业能力技术化、技术训练任务化、任务完成标准化、考核形式大赛化等手段,让学生由表及里受到严格训练。在实训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按照企业制度和行业规范,建立与实训任务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实训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通过实训,既具有良好的技术素养,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结语
篇3
一、企业循环经济价值的本质内容及其特征阐述
循环经济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绿色经济,它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价值链来做支撑。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循环经济就是产品生产过程中采取清洁化生产、绿色消费以及回收利用废弃物等的方式来创造出投入小、产出大的优良效应,而且这也是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形式,它的本质是一种价值诉求。
循环经济是利用各种相关的手段和方法,吧传统的线性经济系统资源流动方向组织为一个新型的反馈式流程和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除了实现经济效益之外,它还重视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简单来说就是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可持续价值,这就是循环经济的价值本质所在。
在循环经济的模式中,它的价值载体是物质,随着物质的不断循环流动,就会相应的产生价值的循环流转,这一流动价值势必会对经济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它的资源流转方式已不再是传统的工业经济的机械式的流转,而是经过理性的分析后确定的最佳的选择。企业的资源流有两种构成形态,即物质和价值形态;有两种的转化,即合格品和废弃物;有两种流向,即正向流和逆向流,这几个量化关系问题是循环经济资源流分析领域的关键性问题,同时这也是其具有的特征所在。
二、循环经济下的资源价值分析
循环经济下的资源定义可以概述为是输入企业的原材料、能源等的构成物质,具有资源的物质特性和价值特征。所谓的“资源价值流转”就是资源在时空流动中所发生的价值转移,它是以资源流动的分析为基础的,按照循环经济的“资源价值”标准,对资源在链、环、网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形态变化进行合理的描述分析,它是属于动态价值的范畴。上述提到的“资源价值”属于是一种“社会――经济――环境”这个大系统的价值概念,它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不仅仅包括现有会计系统中的价格、成本以及收入等的尺度,而且还包含物质流对环境系统的损害价值,对这种环境损害价值的分析评估,可以对循环经济的实际效益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
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开展要求所进行的成本划分,和现有的会计制度所计算的成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现有的会计学是从产品的定价要求为基础的,它把物质流中的废弃物损失直接的包含在产品的制造成本中,这样很明显是难以满足循环经济对物质循环优化决策以及控制评价的信息需求的。然而,在以循环经济为基础进行划分的成本构成中,会有一部分形成转移价值进入到半成品形成有效价值,一部分进入废弃物形成资源的损失价值,这个损失价值同时还包括企业内部资源的消耗所承担的损害价值,基于此,企业采取循环经济的相关有力措施,不仅可以把废弃物损失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损害转化为增加合格产品的价值,还可以大大的减少废弃物的损失价值,这样就可以充分的满足循环经济业绩的计算和评价的要求。
三、资源流转价值的变化规律
企业资源的流转过程不单单是资源物质的流转变化过程,更是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的过程。通常情况下,物质流转是以主要元素为典型来进行物质流的分析工作,常见的典型元素有钢铁厂的铁元素、铝工业的铝元素等。不同阶段的元素会发生不同的物理化学变化,并且每一阶段的输出端会形成有效的利用价值和废弃物损失的价值。因为不同的生产阶段都会有新的价值投入增加,这样就会直接的导致元素的价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内部含有这种元素的物质经过多次反复的磨损,它的价值会逐渐的减少,从而形成一个较低的价值。
四、企业资源价值流转核算的模型
我们把资源流成本概念作为基础,构建一个资源价值流转核算的公式,即:
RVi=RUVi+WLVi+WEIVi
RVi表示的是第i流程的资源价值;RUVi表示的是第i流程的资源有效价值利用;WLVi表示的是第i流程的废弃物损失价值;WEIVi表示的是第i流程的废弃物外部环境的损害价值,那么把元素流分析作为分配的标准,又可以把后三类的价值作进一步的变化:
上述式中,Cmj是第i流程的原材料输入成本;Cei是第i流程的能源输入成本;Cli是第i流程的人工成本;Cpi是第i流程的折旧等制造的费用;Qpi是第i流程特定元素的含量;Qwi是第i流程废弃物特定元素的含量;WEIij是第i流程第j种物质的环境影响废弃物数量;UEIVij是第i流程第j种废弃物的单位环境损害价值。
篇4
1.客房服务是酒店服务中最重要的服务之一
客房是酒店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酒店建筑总面积中,客房占酒店总面积的70%左右。而且酒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就是客房,因此,客房服务的质量关系到酒店服务的质量水平,也和酒店的经济效益有直接关联。
2.提高客房服务技能有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
从在酒店实习的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客房部在酒店管理工作中属于重要岗位,而且,客房服务是从事酒店服务管理工作中的起点,也是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开设“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客房服务能力,所以,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按照国家和企业的双重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按照不同级别和模块化的形式来设置训练项目。通过对“客房服务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不同层次的客房服务知识和技能,以便其在毕业后从事酒店服务工作时,能够满足客房服务岗位的不同需求,提升学生就业后的竞争力。
二、专业群环境下“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定位
1.以现代旅游服务业为主建立专业群
高职院校以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为中心,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按照行业和技术标准相近的原则,围绕学校特色专业和相关专业形成专业群。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群,一方面有助于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确定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点领域,突出学校的专业优势和特色,避免高职院校在专业群设置方面出F同质化现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共享。在专业群环境下,高职院校可以发挥本校优势专业的引领作用,对学校中的相关专业也有促进作用,从而提升专业群的整体建设效益。另外,高职院校建设专业群还有助于适应当前多变的市场环境,而且还能培育出新的专业,强化与之相关的专业,解决专业布局和产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同时,建设专业群还有利于各专业之间发挥不同的集群优势,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解决校企之间合作深度不足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建立专业群,还能增强学生就业后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开发的定位
“客房服务技能实训”是酒店管理专业提高特定职业能力的开发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而且,开发“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还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考核,获得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
另外,“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作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模块化的方式学习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的理论知识,不仅能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适应客房服务工作,还能为导游服务职业提供帮助。而对于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选修“客房服务技能实训”初级模块的课程,也能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客房服务技能知识,一方面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从而在毕业找工作时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专业群环境下“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1.重新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客房服务是当前具有时代特征且比较有个性的服务项目,在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只有紧密联系行业与企业,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特点为依据,对教学和技能实训的内容进行合理设置,才能更好地实现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与产业对接,达到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对接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时,要先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对已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访问,采取不同的方法,了解客房服务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然后制订适合客房服务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早适应工作环境。
2.改革“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
(1)围绕客房服务的工作过程,采用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方法。设置“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还要将客房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作教学训练的最终目标,利用项目教学法,根据校内外的教学环境,以客房服务和管理为基础,科学设计实训项目和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了解。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在酒店客房部实习的优秀实习生或者是在酒店客房部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到学校传授经验,让学生对酒店客房部的工作岗位及客房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有明确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了解酒店客房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操作规程,并学习一些沟通技巧,最终完成“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中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
(3)在学校的实训场所,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酒店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客房服务技能操作方法来练习。如安排学生布置小型会议室的布局,会见客人和对紧急事件的处理等。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有关客房操作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客房服务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
(4)采用示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关于“中式铺床”的内容,教师可以亲自示范给学生看,向学生讲授具体的操作要领,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网上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然后再根据视频中讲解的操作步骤进行演练,采用以上方法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也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专业群环境下对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开发内容进行设计,不仅要突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和技能性,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操作来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示范区;循环经济;现状;模式中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对国家的发展而言,目前的阶段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集中显现期”。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压力加大,自然资源不足的矛盾愈发突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难以调和。因此,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显得尤其重要。想要实现这一长远目标,就必须要发展符合生态法则的循环经济。
要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大力推进和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我国资源过度消耗和浪费的问题,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当前永州被国务院批准成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永州来说显得尤为紧迫和关键。
一、永州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永州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突破口和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和绿色GDP增长目标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永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依托永州铜业循环经济工业园,从根本上将循环经济的理念付诸行动当中,推进循环经济在全市的推广和发展。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体制。
为了使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快速实现,在2012年,永州市人民政府就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永州市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工程节能,大力开展全民节能行动,不断挖掘节能潜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2011年底国家批准永州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示范区”建设的突破口,将其列为重点工作之首,狠抓落实,持续推进,继续抓好冷水滩高科技工业园、永州湘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省里确定的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指导和协调,扎实推进试点方案的实施,支持湘龙铜业、熙可罐头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二)扎实推进低碳生产,精心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以永州江华五矿稀土矿业园为样板创建国家或省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打造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示范工程,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向规范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对凤凰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循环化改造,构建并完善园区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益,少排放、无污染”的以产业集聚、物资循环利用和能量梯级利用为特征的园区发展循环体系,凝练和推广一批具有永州特色的园区循环化改造模式。
(三)积极开展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强化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能力
积极研发新技术服务于循环经济,提升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能力。近年来,永州市通过引进和研发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出了一大批具有关键作用的链接技术,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绿色照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废水资源回收利用、材料防腐和保护、节能产品标准以及节能监测等一批实用性的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在广大农村也逐步推广了一批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重点建设了建筑节能、分散式污水处理、垃圾堆肥技术应用、光伏发电与应用、风能发电、节能照明、村镇太阳能沼气新能源应用、农村污水处理、农业生产节能示范工程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四)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永州近几年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多层次和多形式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和科普教育,通过对先进典型进行报道和表扬,大幅提高了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在全社会的认识,珍惜资源、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永州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加大了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关停和限期治理的项目分别达到了35和36个,对金峰纸业等54家已关停企业实施了断电和拆除生产设备等措施,防止其重新开工,继而再次污染,对达不到关停整改要求的企业,毫不客气实行“四停”:停电、停水、停贷、停报产值;完成了11个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和11家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同时,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了5000KVA以下硅锰合金电炉生产线。2008年以来,全市共对8个项目实施了节能技改,投入资金2.3亿元,这批项目技改完成后,每年可形成节省能源相当于12万吨标准煤。
二、不断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以企业为主导,在企业内部层面上建立的小循环模式
企业为了降本增效,实现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对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进行循环使用,这种模式比较容易实施,企业很快可以受益。永州湘江纸业建成一个日处理废水3万吨的废水处理系统工程。该系统采用先进的碱回收技术和工艺流程,碱的回收率可达90%,年回收碱总量达5000多吨,每年还可减少自然清水的取用800万吨以上。
(二)、构建工业园区内企业之间能源-排放物-资源再利用的“中循环”模式。
工业园区内集聚着具有内在生产关联的上、中、下游的企业,资源和能源,特别是废弃物在关联企业之间互补地交换、吸纳、消化,由此对资源、能源,特别是是有毒有害物料和废弃物进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类似于生态发展链及其主轴产业食物链的工业园区由此形成。再者,主要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清洁生产技术与服务体系、环境检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资源和能源以及废弃物无害化与可利用的回收处理设施和装备系统等构成的循环经济的发展平台应由关联产业共建与分享。工业园区内形成类似于生物学上的生态群落共生结构那样的企业集群共生结构及其系统耦合功能。
(三)、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在社会层面上建立的大循环模式
为了建立起完善的废物回收循环系统,永州可成立城市矿产交易所。所谓的城市矿产指的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废弃机电设备、电缆、家电以及电子产品等可循环金属盒塑料资源,这些废弃物品的利用量堪比原生的矿产资源。通过交易平台对“废弃物”进行出售,通过公开竞价,提高各种报废机电设备、电线设备以及废弃汽车手机等重要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加买卖双方的销售利润。在此,企业可以将这些城市矿产资源的买卖作为一种新型的销售方式,利用网络进行广泛推广和传播,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实现规模效应,这对城市矿产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永州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发起设立城市矿产交易所,对交易所进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化管理,使其具有信息、交易服务、融资咨询服务等功能,使转让方的“废物”通过交易成为受让方的生产原料。
参考文献:
[1]殷莉.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循环经济[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
篇6
2.1中小企业缺乏循环技术创新意识
中小企业缺乏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危机感,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不够。其对循环经济的模式知之甚少,对适应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技术创新更少。利益化的趋势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只考虑到短期的经济效益,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循环经济下的新技术对企业带来的新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关系。使企业的循环技术创新遇到障碍,长远看也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2中小企业难以形成循环经济的规模优势,循环技术创新能力弱
规模经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多数是依靠原始资本积累发展起来的,资金和规模小,无法建立本企业独立的研发中心,多依赖外部技术,所以在经济技术创新上难以与大企业相比。由于存在技术垄断,也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获得现成的循环技术,致使长期处于单位产值资源消耗大、能耗高、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状态。
2.3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进行循环技术创新的瓶颈
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长期坚持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而且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技术创新人才、科技人才的分布不合理,约有2/3以上的技术研发力量在企业之外,其余部分也主要分布在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再加上中小企业的条件差,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员严重短缺。具有专业特长、科研能力强和科研水平高的技术带头人以及高素质、高学历人员更难在中小企业扎根。
2.4中小企业进行循环技术创新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缺乏循环技术改造所需资金,不能及时引进先进循环技术和工艺来改造落后工艺。循环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得不到满足,导致技术创新停滞或失败,或者创断过程中出现的非预见性资金供给不及时,难以进行循环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造成项目的失败和机会的丧失。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因素较多,如:因规模小自身资信不足,银行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对中小企业惜贷。另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不足,中小企业也很难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研究开发经费,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改造的资金缺乏。
3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策略
3.1提升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意识
中小企业可以进行技术创新联盟获得循环技术,从而转向循环经济。联盟内企业循环经济的实现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形象。这将促使联盟内的企业加强循环技术创新意识,进而对循环技术有更多的投人。同时,也将会在技术创新联盟所在的区域产生影响,迫使更多的周边企业重视循环技术的重要性。
3.2建立集中地循环经济利用项目
对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由于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量大面广政府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谁污染谁治理”这样的经济政策对中小企业并不可行。在实践中较为可行的倒是“谁污染谁付费”。在这中间我们的政府可能要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引导排放相同污染物的企业相对集中建设;二是引导由具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污染的集中治理解决中小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技术落后、达不到经济规模要求的难题。实践证明这种运作不仅降低了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也可以使排污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关心市场发展主业。鉴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其对市场的依赖,只要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完全有可能使相关中小企业相对集中于一定的专业区域或工业园区从而使巾小企业污染的集中治理成为可能。集中治理应是解决中小企业污染的有效途径。
3.3通过合作联盟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问题和人才瓶颈
中小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策略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中小企业通过联盟可以使人才技术共享,是一种有效的外部学习方式。通过联盟建立专家网络和循环技术专家队伍,促进循环技术的研发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待和保障。另外,中小企业从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上积极引进和培养循环经济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保护和尊重人才,使其在职业安全、稳定和社会保障方面,对企业有充分信任,企业要创造条件、建立好的激励机制,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建立联盟有利于降低单个中小企业循环技术研发费用。通过建立联盟,企业转向循环技术合作和相互依赖,降低单个企业在研究开发中的风险,从而降低研发费用和成本,一定程度也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短缺问题。
3.4选择适合的循环技术的新路径
在循环技术尚未完善开发的情形下,中小企业靠灵活运营,与消费者保持紧密联系取得优势。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大企业的挤压下,由于创断资金不足使得中小企业市场地位不稳固。因此,选择恰当的循坏技术创断策略以整合创新优势是决定中小企业向循环技术转型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中小企业在进行循环技术创新时,可以不在意技术领先地位的建立,技术创新主要考虑在产品满足绿色消费理念,资源循环利用以降低成本,创新策略上可采取模仿创新和技术跟随策略。
4结语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载体,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循环经济有重要意义。企业成分里中小企业占量最多,因此中小企业实现循环经济是我国循环经济实现的基础,中小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联盟实现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循环技术创新是巾小企业向循环经济转型的关键,但中小企业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联盟能否稳定地发展,能否协调好联盟各成员的利益,以及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联盟所选择的联盟模型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要发挥自身优势克服障碍,选择正确的循环技术创新策略,实现向循环经济的转型。
篇7
[关键词] 海水淡化循环经济路径战略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针对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等方面进行研究,力图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解决的路径。研究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非常有助于指导循环经济的实践活动。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任务就是对垃圾的限制产生、合理利用及无害化处理。认为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合理和持久地利用所有物质,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实践中,如果仅从循环的角度研究生产过程的废弃物等资源的利用很容易陷入简单的“只要利用”就好的模式上。也就是说,只要能把废弃物利用上就具有循环经济价值,这种循环经济的认识就没有体现价值最大化原则,由此可能导致资源价值开发不够充分等缺憾。为了避免这一认识偏差,如果能把循环经济的活动范畴通过概念的细化和延伸,达到有效指导微观实践活动的效果,就利于实施循环经济时挖掘更具有经济价值的循环路径,使得投资和收益更好,实现循环经济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循环经济路径挖掘
鉴于当前循环经济缺少微观层面的理论研究,不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微观实践活动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有助于指导循环经济微观实践活动的四条路径。
1.从循环经济深度挖掘
循环经济深度是指延产业链上下游方向伸展的产业数量。如海水淡化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上下游产业数量。具体表现为,相关上游产业提供的能源动力,即热电厂或大型钢铁行业中的企业提供的生产余热作为淡化海水的生产热能;下游相关行业中的企业对浓缩海水的开发利用,即晒盐场使用浓缩海水制盐、原盐用于下游的化工行业的企业生产原料,发展盐化工业等,这种循环经济发展方向代表了循环经济深度。见图1。
2.从循环经济宽度挖掘
循环经济宽度是指在产业链上下游方向延伸的过程中,在任何一个产业领域中可以分解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如海水淡化循环过程中使用某一中间排放物开发的产品品种数量。如在以原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中,又可以分为工业品生产领域和生活用品生产领域,这两个方面就可以称为海水淡化循环经济宽度。另外,在海水淡化过程中,提取化学元素的种类、海洋生物制药,以及关联产业开发,如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等都属于循环经济宽度,见图2。
3.进一步挖掘循环经济剩余
循环经济剩余是指在循环过程中是否仍然存在剩余排放物质或者虽然没有剩余,但是在循环开发中并没有实现某一排放物的价值开发最大化。如果没有实现价值开发最大化,我们仍然认为循环经济存在剩余。从经济活动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受内外部环境因素的约束,如资金、市场、辅助资源等因素影响,可能无法一次建成循环经济体系,必然存在分阶段发展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循环剩余,或实现了循环,但循环不够充分,没有达到循环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如,仅把浓缩海水晒成原盐其价值开发就远没有达到最大化。
4.从循环经济相关性挖掘
循环经济相关性是指围绕循环经济的深度和宽度,凡是服务于循环经济体系的产业都称为相关产业,即与循环经济具有相关性。由此可知,循环经济体系越发达,带动的相关产业也会越多,循环经济价值越高,如图3。
从循环经济的深度、宽度、剩余及相关性四个微观概念看,它们对循环经济的价值最大化开发起到积极地引导和推动作用,能够促使循环经济参与者从循环经济的四个微观方面开发新的循环经济领域或新的产品,使得循环经济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基于循环经济路径挖掘的对策
关于循环经济路径挖掘仍以海水淡化产业的循环经济为研究对象,提出发展海水淡化循环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1.基于海水淡化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设计原则
(1)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发展海水淡化循环经济必须立足于发展多级产业链循环的目标。这种目标设置思路就要考虑循环经济的深度挖掘,追求循环经济价值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不进行战略管理是难以实现的。同时,要认识到,围绕海水淡化循环经济要兼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创造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产业条件。
从实践看,实现海水淡化循环经济是一个战略过程,因此制定循环经济的阶段目标有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到量力而行,掌控过程,有序发展。避免盲目的跃进式发展,贪大求快,造成投资失调,资源浪费,牺牲环境等问题。因此,在实施海水淡化循环经济过程中,要将战略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做到战略规划在先,有序推进阶段目标落实,为战略发展奠定基础。
(2)先易后难。实施海水淡化循环经济涉及到诸多的技术、管理、资金、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保证循环经济发展每一步的可行性,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推动下一步循环发展。如,使用淡化海水是否被民众所接受,开发海水淡化循环经济是否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循环经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等等。因为,就海水淡化来讲,如果没有民众的认识和支持,也就没有消费市场,淡化海水的使用和供应就会存在问题,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也就不可能,海水淡化循环经济更无法实现。所以,要考虑技术、管理、资金、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在兼顾和协调各种因素的前提下,进行难易选择,推动海水淡化循环经济的发展。
(3)多目标市场开发。在规划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中,要注意循环经济的宽度和深度的路径挖掘与结合。既要注意研究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上各产业的循环宽度,即本产业满足多目标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提升价值含量。还要立足于海水淡化循环经济战略高度,开发多目标的产业,搭建更宽度和更深度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只有实现海水淡化多目标市场开发,才能真正实现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价值最大化。
2.构建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体系
构建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体系是战略实践的基础。根据前文提出的循环经济的路径挖掘构建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体系,见图4。
从循环经济的宽度看,第一步可以有4种选择,即海水直接利用、海洋生物开发、海水淡化及伴随的余热利用。就这四个方面来讲,选择哪一个方面都涉及资源、技术、管理和投资等问题。因此发挥好资源优势,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就能够有效推动海水淡化循环经济的发展。如果当地的资源条件充足,可以同时考虑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达到提高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价值的目的。
从循环经济的深度讲,其深度开发更具有战略意义。淡化海水解决了陆地淡水的短缺问题,满足工业生产和民生的需要,同时利用循环经济路径挖掘的概念,可以深度挖掘浓缩海水的价值,而且这一阶段的价值开发可以有宽度和深度的多路径选择。如从宽度的的概念考虑,有化学元素提取和制盐。从深度概念考虑,有沿着提取的化学元素生产更多的化学产品;沿着原料盐开发,可以进入盐化工产业,并且可以进一步分解成工业品产业链和民用品产业链。这种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深度开发和伴随的宽度开发能够极大地提高循环经济的价值。
从战略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看,在构建了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体系之后,就能清楚地看到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宽度和深度。在此基础上,可以明确制定长期战略目标,并进行战略周期划定,进而在战略周期内确定战略阶段目标和阶段划分。这种海水淡化循环经济战略目标与阶段目标结合的做法能很好地落实先易后难的策略,掌控循环经济开发的深度和宽度,更有效地利用和发挥地方资源优势。
从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看,海水淡化循环经济有着广泛的相关产业与其共生。因为,该循环经济体系具有较宽和较深的循环经济特征,因此,该体系必然存在相关产业的专业设备和辅助设备制造,以及用于生产服务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同时各产业对各种相关服务形成巨大的需求,从而随着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体系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提出为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企业提供配套零部件和施工辅助用零部件,或专业用辅助设备等的生产,是考虑到产业分工规律和特点,以及这类零部件和专业辅助设备更适合中小企业生产加工,有助于形成产业集群。
提出循环经济路径挖掘的概念,对进一步开发循环经济领域,挖掘资源,杜绝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循环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
应当认识到,目前国内外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于宏观指导方面,其原因是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基础是宏观经济,而循环经济的展开更注重于实践活动。因此,研究循环经济的微观理论更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董联党顾颖王晓璐: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亚太经济,2008,(2):68~72
[2]张东:天津临港工业区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战略研究.中国城市经济,2008,24 (10): 48~51
[3]我国瓶装水添新贵:中国食品科技网,省略 2009~4~14
篇8
(一)日本循环经济立法
二战后,日本为了重建本国实力,致力于经济发展、产业复兴,在这一过程中,全国各地都在进行过度的开发和工厂作业,从而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并使之极度恶化。为了谋求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日本政府认为,应当抛弃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代之以抑制废物的产生、促进废物的再利用为目的,形成废物处理与资源循环再利用一体化的物质循环链条。日本于1991年制定了《再生资源利用法》;于1993年制定了《环境基本法》,并依据此法律,在1994年制定了环境基本计划,首次提出“实现以循环为基调的经济社会体制”,包含了循环经济的内容。1998年日本制定“新千年计划”,把循环经济作为构建21世纪日本社会发展目标。2000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并在同年通过了几项专项法案,2000年也被称为“循环型社会元年”。
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是世界上较完备的,在立法体系上采取了基本法统率综合法和专项法的模式。立法体系上共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循环经济基本法,包括《环境基本法》、《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在其指导下建立各领域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基本法明确了循环经济的定义、基本原则、各行为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并明确提出循环型社会的努力目标。第二个层面包括两部综合性的法律《废弃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后者制定于1991年,于2000年进行了修改,修改的主要内容在于推进废物减量化、强化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以及原材料的再利用。第三个层面主要是一些单行法,1995年《容器和包装物的分类收集与循环法》;1998年《特种家用机器循环法》;2000年《建筑材料循环法》,《可循环性食品资源循环法》,《绿色采购法》;2001年《多氯联苯废弃物妥善处理特别措施法》;2002年《车辆再生法》。
(二)德国循环经济立法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循环经济的国家之一,其循环经济法制建设也走在前列。早在1972年,德国就制定实施了《废弃物处理法》,但当时立法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处理”生产和消费中所产生的废物,仍然属于环境问题的末端处理方式,因此,该法尚不属于循环经济性质的立法。1986年,德国将《废弃物处理法》修改为《废弃物管理法》,强调要采用节约资源的工艺技术和可循环的包装系统,把避免废物的产生作为废物管理的首选目标,将立法目的由“怎样处理废弃物”转变为“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1991年,德国首次按照从资源—产品—资源的循环经济思路制定了《包装条例》,要求生产商和零售商对于商品的包装物尽可能减少并回收利用,将各类包装物的回收规定为义务,以减轻填埋和焚烧的压力。1992年,德国又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1994年9月,德国公布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并具体规定了建立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把资源闭路循环的循环经济思想从商品包装扩展到社会相关领域,规定对废物管理的手段首先是尽量避免产生,同时要求对已经产生的废物进行循环使用和最终资源化的处置,严格规定了社会经济活动中各行为主体——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的责任,同时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逐步从生产环节的回收利用扩展到社会消费的销售、使用环节。
在1994年制定了《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之后,1999年制定了《垃圾法》和《联邦水土保持与旧废弃物法令》;2000年制定了《2001年森林经济年合法伐木限制命令》;2001年制定了《社区垃圾合乎环境放置及垃圾处理场令》;2002年制定了包括推进循环经济在内的《持续推动生态税改革法》和《森林繁殖材料法》;2003年修订了《再生能源法》。
由上可知,德国是先在个别领域逐渐建立相关立法再制定循环经济法,而后又制定其他法律推进循环经济法的实施。有关法律、法规经过不断实践、修订,现已形成条款日益严密、结构不断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
(三)美国循环经济立法
美国一直倡导和实施与循环经济相类似的“污染预防”,在1976年通过了《资源保护和回收法》,该法促进了废物再循环和再利用。1990年通过了《污染预防法》,对污染预防的实施和贯彻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美国虽然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循环经济法规,但这两部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1991年,美国环境保护局了《污染预防战略》。之后,联邦和州政府相继制定了大量有关源削减的法律、行政规章和地方法规。目前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先后制定了促进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法规,这些不同形式的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法规,均在社会生产消费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的特征
从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立法可以看出,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理念的制度载体,循环经济法具有与传统部门法所不同的特征:
(一)主体的广泛性
首先,是主体范围的广泛性:涉及一切可能的社会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公众和行业协会等。其次,是调整对象的广泛性:贯穿生产—交换—消费全过程。还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广泛性、责任形式的广泛性等。
(二)公益性
循环利用与经济效益平衡甚至互相促进无疑是一个理想模式,在现实条件下,社会主体并非总能从循环经济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其为循环经济付出的代价未必总能换来个人利益同等程度的增加。作为应对环境危机的产物,循环经济的价值主要还是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维护中。循环经济的环保性大于经济性,公益性大于营利性。企业进行环保型的技术开发需要昂贵成本,技术应用即循环的过程中也需要不菲的投入,这些额外增加的企业生产成本往往比使用新的原材料要高出许多,比以往废物丢弃处理费时费力,这种对企业自身不经济是可想而知的。“循环”的意义不仅在于降低生产成本以使经济更有效益,更在于通过使能量的闭环流动带来的资源需求绝对值降低与废弃物减少,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的损害。
而当个人、企业因此而遭受较大损失时,国家应当予以适当补偿,这也是保证法律执行的一项“奖励性”机制,同时,应当大力加强财税收入的扶植,实行有差别的财税政策。根据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大小规定有差别的税率,以遏制污染排放,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工业废弃物“零排放”。
(三)强制性
循环经济在于追求生态效益而不是单纯的企业经济收益,很可能发生企业在回收废物、循环使用方面的花费与经济收益之间的不平衡,事实上许多行业所需资源的开发成本要大大低于循环利用。因此,国家的强制性规定就要在其中起作用,保障循环经济的开展。例如,当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环境的生态效益发生冲突时,政府就应采取对策对环境污染者的污染行为征税,提高其生产成本,降低产量,使污染者意识到,企业要想长久存续,只有采取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四)技术性
物质循环的可能程度与人类科技水平、认识程度直接相关,循环经济的主体、权利义务范围与内容也伴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而日新月异。鉴于循环经济本身极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循环经济法也具备很强的技术性,因此,在立法时应审慎考量可操作性、现实性,可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避免法律与现实脱节。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立法应体现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理念
我国地域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匀,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既要防止法律的制定流于形式,又要避免操之过急,不切实际,使实施主体没有积极性去实践循环经济举措。
(二)立法应坚持科学性及专业性
在立法技术上应当坚持科学性。从日本、德国等循环经济较先进的立法中可以看出,相关的法律都有科学严谨的法律概念,对各类主体设定了明确的义务,也规定了具体的目标与时间安排,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法律的可操作性。我国在循环经济立法中,也应当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对循环经济的相关要素和指标进行科学的界定,对相关主体设定具体的权利与义务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完善相关配套立法
在立法方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已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但其还缺少必要的配套立法。我国可以采取在该循环经济基本法的指导之下,具体领域的相关行业根据各自需要制定具体的标准,相关需要单独立法的领域可以是那些日常生活废弃物较多,进行循环使用的经济价值较大,或不加以环保处理将对未来生活产生较大环境影响的行业或领域。在循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特种家用机器的循环法》、《建筑材料的循环法》、《容器和包装物分类收集与循环法》、《车辆再生循环法》。
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在设立各专项法规政策时,对同一性质的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技术作为划分标准,比如,对包装物的再生利用和处置,专门设定了《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对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专门设立了《建筑材料再生利用法》。同时可以对相关行业的技术规范进行整合,使各专项循环经济立法能体现该领域的技术要求和对实现循环经济目标的作用,规定减少废弃物的数量及保护环境的不同措施,使立法清晰明确。
(四)合理分配主体责任
立法中,国家、地方、企业和公民应合理分担责任,如在日本循环经济法体系中,规定了国家、政府主要承担制定环保和再生利用政策和措施的责任;企业在生产、销售全方面承担责任;公民的责任是抑制废弃物的产生,尽量循环使用,并适当处置废弃物。我国在循环经济立法上,应当吸取日本在责任分配上的经验及教训,合理分配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间的责任,正确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
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语言管理;人才优化
1引言
循环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为原则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生态经济,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原则被称为“3R”原则,即资源使用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循环经济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经济意义上的依靠资源消耗增加发展,从而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的根本理念是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理念可以被我们运用在语言管理类人才优化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所以,人才的优化显得格外重要。而如何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到人才优化当中来,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2语言类和管理类人才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交流的基本符号之一,在国际活动和贸易往来中具有重要作用。语言类人才和管理类人才在国际事务和各种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国际地位。语言类和管理类人才炙手可热,人才需求十分巨大,语言类和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增长很快,但市场上对于语言管理类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很多。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要求很高,不仅对英语交流能力、写作翻译能力、贸易平台操作能力等专业能力有需求,而且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其他能力要求也很高。但目前我国语言类和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不高,语言管理类综合型人才供不应求。首先,理论和实际结合不够完善。很多院校培养语言类和管理类人才过多注重理论知识和书面知识的学习,忽略日常实践的应用,造成很多人在实际工作时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其次,缺乏优秀的教师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我国目前虽然有很多语言类和管理类的院校,但其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不够强大。
3循环经济视域下语言管理类人才的优化
在语言管理类人才稀缺的大背景下,我们对语言管理类人才的优化是很有必要的,在循环经济视域下进行管理类人才的优化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对人才的优化提出合理建议。(1)结合循环经济理念,培养全面型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运用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节省原材料的使用和剩余物的产生这一理念,在语言类和管理类人才培养中,要注重把语言类和管理类人才综合起来,培养全面性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目前我国主要是外贸商务交易、文秘翻译、电子商务贸易等这些企业对语言类人才的需求较高,这些工作和岗位不仅要求很强外语口语、翻译、写作能力和扎实的商务贸易知识,而且要求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电子商务知识和相应的商务管理能力。对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范围较广泛,但要求人才的工作能力和综合能力普遍较高。因此,对于语言类和管理类人才的培养重点应该是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适当加强信息化技术的知识和国际背景知识的培养,这样才能在从事相关工作时更好地发挥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人才的素质培养,现代化的管理人才不仅要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度责任感。语言类和管理类人才的工作范围一般都是与国际交流合作有关,这就要求人才在工作中要有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精神,对于不同的国际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包容性。(2)基于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原则,“再循环”是指资源的最终去向,联系语言管理类人才的优化,我们最终培养出的都能是优秀人才,而这批优秀人才除了能在需要的场合发挥作用,他们更是成为我们优化我们下一批人才的“资源”。这些人才,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批人才的优化,充分利用管理类和语言;类人才资源。(3)对于语言类和管理类人才的优化,除了注重其专业知识的听说读写能力和高效的工作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开拓精神和创业意识。在经济全球化和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语言管理类人才要正确认识自我,利用商务专业知识和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市场需求,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灵活运用商务英语知识。
4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对语言类和管理类人才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目前我们国家的现状确实供不应求,我们应当将这方面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必须要“质”和“量”一起抓。国家和政府应该重视语言管理类人才的发展优化,提高语言管理类人才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丽.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究———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商轮,2016,(23):188-190.
[2]文华,李钟林.关于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0).
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联盟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011-01
1 引言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体模式,即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且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则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运行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污染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我们的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
2 中小企业实现循环经济所面临的困难
2.1 中小企业缺乏循环技术创新意识
中小企业缺乏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危机感,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不够。其对循环经济的模式知之甚少,对适应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技术创新更少。利益化的趋势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只考虑到短期的经济效益,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循环经济下的新技术对企业带来的新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关系。使企业的循环技术创新遇到障碍,长远看也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中小企业难以形成循环经济的规模优势,循环技术创新能力弱
规模经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多数是依靠原始资本积累发展起来的,资金和规模小,无法建立本企业独立的研发中心,多依赖外部技术,所以在经济技术创新上难以与大企业相比。由于存在技术垄断,也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获得现成的循环技术,致使长期处于单位产值资源消耗大、能耗高、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状态。
2.3 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进行循环技术创新的瓶颈
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长期坚持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而且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技术创新人才、科技人才的分布不合理,约有2/3以上的技术研发力量在企业之外,其余部分也主要分布在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再加上中小企业的条件差,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员严重短缺。具有专业特长、科研能力强和科研水平高的技术带头人以及高素质、高学历人员更难在中小企业扎根。
2.4 中小企业进行循环技术创新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缺乏循环技术改造所需资金,不能及时引进先进循环技术和工艺来改造落后工艺。循环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得不到满足,导致技术创新停滞或失败,或者创断过程中出现的非预见性资金供给不及时,难以进行循环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造成项目的失败和机会的丧失。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因素较多,如:因规模小自身资信不足,银行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对中小企业惜贷。另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不足,中小企业也很难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研究开发经费,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改造的资金缺乏。
3 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策略
3.1 提升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意识
中小企业可以进行技术创新联盟获得循环技术,从而转向循环经济。联盟内企业循环经济的实现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形象。这将促使联盟内的企业加强循环技术创新意识,进而对循环技术有更多的投人。同时,也将会在技术创新联盟所在的区域产生影响,迫使更多的周边企业重视循环技术的重要性。
3.2 建立集中地循环经济利用项目
对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由于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量大面广政府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谁污染谁治理”这样的经济政策对中小企业并不可行。在实践中较为可行的倒是“谁污染谁付费”。在这中间我们的政府可能要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引导排放相同污染物的企业相对集中建设;二是引导由具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污染的集中治理解决中小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技术落后、达不到经济规模要求的难题。实践证明这种运作不仅降低了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也可以使排污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关心市场发展主业。鉴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其对市场的依赖,只要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完全有可能使相关中小企业相对集中于一定的专业区域或工业园区从而使巾小企业污染的集中治理成为可能。集中治理应是解决中小企业污染的有效途径。
3.3 通过合作联盟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问题和人才瓶颈
中小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策略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中小企业通过联盟可以使人才技术共享,是一种有效的外部学习方式。通过联盟建立专家网络和循环技术专家队伍,促进循环技术的研发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待和保障。另外,中小企业从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上积极引进和培养循环经济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保护和尊重人才,使其在职业安全、稳定和社会保障方面,对企业有充分信任,企业要创造条件、建立好的激励机制,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建立联盟有利于降低单个中小企业循环技术研发费用。通过建立联盟,企业转向循环技术合作和相互依赖,降低单个企业在研究开发中的风险,从而降低研发费用和成本,一定程度也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短缺问题。
3.4 选择适合的循环技术的新路径
在循环技术尚未完善开发的情形下,中小企业靠灵活运营,与消费者保持紧密联系取得优势。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大企业的挤压下,由于创断资金不足使得中小企业市场地位不稳固。因此,选择恰当的循坏技术创断策略以整合创新优势是决定中小企业向循环技术转型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中小企业在进行循环技术创新时,可以不在意技术领先地位的建立,技术创新主要考虑在产品满足绿色消费理念,资源循环利用以降低成本,创新策略上可采取模仿创新和技术跟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