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统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1 05:0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统计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年是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任务十分艰巨。各地要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综合运用指导、服务、监督等手段,将农民工作为重点人群,将非公有制企业作为重点单位,将建筑业、餐饮业等作为重点行业,大力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力争使劳动合同签订率明显提高。同时,要巩固国有、外资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指导其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基本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一)大力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工作。进一步分类制定、完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并向社会公布。劳动保障部统一制订餐饮、建筑等行业的劳动合同范本,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免费印发供用人单位和职工使用,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要逐户指导、督促辖区内餐饮和建筑企业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根据不同行业的用工特点,制定和公布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及配套规章制度的示范文本,促进劳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各省研究编写1-2个行业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范本,提供给企业参考。
(三)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点建设。开展“百市示范点”活动,各省要选择3-4个地市级城市,培育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市。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选择若干企业,培育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企业。通过培育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结合各地进行的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抓住机遇,推动试点城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幅提高。
(四)建立和运用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劳动合同的依法履行。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加强劳动合同制度运行的日常管理工作,全面掌握职工基本情况和劳动合同履行情况。在有条件的企业免费推广使用企业劳动合同管理软件,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解除、终止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二、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
(一)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制定具体操作办法。结合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继续开展对企业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的摸底调查,建立企业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各类企业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签订的动态情况。
(二)建立科学的劳动合同抽样调查制度。规范劳动合同制度统计指标体系,提高劳动合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定期采集劳动合同制度执行情况有关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三、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
(一)做好《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培训工作。各地抓住《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劳动合同法》的具体贯彻落实办法,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在全社会掀起学法、懂法、守法的,为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加强对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劳资管理人员的专题培训,开展“劳动合同法普及月”等专项活动。探索建立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二)做好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日常宣传培训工作。结合“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开展劳动合同制度宣传活动。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技能培训时,增加劳动合同知识的培训。在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创业培训班、技工学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劳动保障法律知识讲座。
(三)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劳动合同制度在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主动性。对劳动合同签订率高,劳动合同履行好的企业要广泛宣传,发挥其积极作用。对存在拒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等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企业予以曝光。
(四)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网的作用。定期公布有关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示范文本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参考。及时更新有关政策法规,提供政策咨询平台。积极宣传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定期公布各地三年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
四、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作用,进一步加大监察执法力度
(一)发挥基层工会组织在劳动合同签订中的作用,督促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指导帮助职工与企业签订、履行劳动合同,对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力争使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职工基本签订劳动合同。
(二)发挥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联等企业组织和行业协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中的作用,把重点工作向中小型企业延伸,督促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履行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
篇2
为了加强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工作,维护广大民工的合法权益,保证首都社会秩序的稳定,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计划的通知》(劳社厅发〔2000〕17号)转发给你们,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几点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年一度的春运工作关系到广大民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首都的社会秩序的稳定。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春运工作作为开年一项利国利民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均要成立春运工作领导小组,主管领导要亲自挂帅,要设立办公机构,派专人负责,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春运值班、带班制度,设立值班电话等方式,加强春运工作的领导组织,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同时负责协调有关科室做好各项任务措施的落实。
二、开展广泛的政策宣传活动。春节前,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企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文件规定,并及时将政策下发宣传到辖区或所属各用人单位。同时,要选择本地区1~2处民工流动频繁的火车站、长途站开展宣传日活动。通过设立标语宣传栏、散发《致外地务工人员一封信》、咨询解答等形式进一步做好春运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
三、1月9日至3月17日春运期间及春运过后1个月内,本市将暂停用人单位招用新民工,市、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暂停办理《外地来京人员就业证》等有关手续。企业在此期间因生产、经营特殊需要,需招用外地务工人员的,必须提前15天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用工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招用,并依据有关规定办理招用手续。
四、加强民工流动的监测和监控工作。为了加强春运期间民工有序流动的管理,及时准确把握民工离京、返岗的时间人数,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选择10家使用外地务工人员百人以上的用人单位进行重点动态监测,重点了解离京、返岗的时间人员安排。并将有关情况分析整理后于1月9日至2月17日期间每周五将情况上报市劳动保障局就业处。市建工集团、市城建集团、市政工程局、市二商局等重点监控企业也要将所属企业使用外地务工人员的变动情况按上述时间进行上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在本市崇文、海淀两区的民工流动监控点要按照部里的工作要求,认真做好春运期间百名民工流动的监控工作,并将监控信息按时上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五、组织开展劳动用工大检查工作。为了维护春运期间本市劳动力市场正常秩序,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在春运期间组织开展劳动用工大检查,重点对私招乱雇、拖欠克扣民工工资、非法职业中介行为等违法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劳动监察。
六、在春运期间,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民工流动的动态信息的收集、信息上报工作,对出现的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各企业主管单位要加强工作中的指导协调,统筹安排所属企业务工人员的休假、返岗工作。企业对于留京工作的务工人员要做好工作、生活的安排,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务工人员的节日生活。
七、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重点监控企业要认真做好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的工作总结,并于2月15日前将总结上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
附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做好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各项工作,现将《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计划》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请于2001年1月5日前将你厅(局)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手机)和传真号码传报我部。
联系人:贾丽、黄华波
联系电话:(010)84201056,84201656
传 真:(010)84227798
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计划
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要继续认真贯彻国务院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和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运用近年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加强地区间、部门间合作,确保春运期间民工流动安全有序。具体安排如下:
一、2000年12月~2001年1月上旬
1.制定上报工作方案。分析预测本地农村劳动力流动数量、方向及趋势,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方案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2001年1月5日前各地将工作方案报劳动保障部。
2.部署春运期间重点监控工作。指导和督促重点监控地区按照劳动保障部要求,做好检查网点设置,开展人员培训,制定必要的调控预案等项准备工作。2001年1月9日开始,上报春运期间民工流动信息。
3.开展流动就业工作检查。检查内容为: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准备情况;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有序流动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点监控工作准备和进展情况;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以及保障民工权益情况等。检查方式:以各省(区、市)自查为主,1月中旬劳动保障部派出检查组到有关地区督查。
二、2001年1月中旬-2月中旬
1.开展宣传工作。输出、输入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宣传内容:城乡就业形势,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和就地安置政策等。宣传工作要开展到农村劳动力流动量较大的乡村、企业和车站码头。
2.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返乡民工疏运工作。输入地要调查了解企业春节期间放假安排和民工返乡情况,并通报相关输出地,协助有关部门搞好民工返乡运输组织;输出地要了解民工返岗时间及数量,做好本籍返乡民工的输运接应工作;中转地要积极开展疏导分流工作。
3.做好春运期间信息调查预测。重点开展春节期间百名民工抽样调查,指导重点监控地区开展信息监测和通报。随时上报民工流动动态。
4.协助有关部门搞好返岗民工输送工作。输出地与铁道、交通部门配合,采取组织专车(列)、预订团体票等措施,组织好民工返岗工作;输入地与有关部门配合,帮助返岗民工及时安全到岗。要集中力量做好正月初一后和正月十五后的民工返岗工作。
5.开展疏导分流和调控,劝阻劝返盲目外出人员。输出地要发挥基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动员返岗民工不携带新民工外出,劝阻盲目外出人员;输入地、中转地与民政、公安部门配合,做好盲目外出人员的疏导分流、劝阻劝返和收容遣送工作。重点监控地区要开展对外出民工流动的调控。
6.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输入地要加强劳动监察,对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专项监察,严厉查处私招乱雇、非法职业中介行为。
7.做好春运期间值班工作。各主要农村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建立春节期间值班、带班制度,搞好值班工作安排,保证春节期间信息畅通。
三、2001年2月下旬-3月中旬
篇3
公司年终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部门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一年的工作学习,我现在已经能够独立的完成本职工作,并且也能够做好领导安排的各项临时工作。20xx年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原创:统计报表的编制、上报;公积金的核算汇总缴纳;技术中心的出纳工作。现在针对20xx年我主要负责的工作,及下一年的计划做如下汇报:
一、统计报表工作方面
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上报统计报表。我们公司的统计工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基层数据收集环节还是很薄弱的,主要是由于基层各单位的主管领导对统计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这样就给我们的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20xx年我们主要开展的工作是:
1.统计工作要做到按时准确地上报
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状大,公司领导对统计工作也逐渐的重视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报表工作将要更加的精益求精,同时也将激励我们更好的做好统计工作。20xx年我们的统计报表工作每个月都能够按时准确的上报。从每月的号开始到次月的号之间是上报报表的时间,xx统计局、经贸委、自治区统计局等各单位的报表加总起来每个月大概要报张报表。到了季度或半年、年底就要增加到x张左右。因此,今年我们对基层报表的时间进行了调整。每个月我们都要求各单位的统计员在x号至x号开始将报表上报表,有时统计员因其他工作而忘记上报,我们都要及时的电话提醒。我们坚持做到不迟报一张表。在准确性方面,我们实行的是三级复核制度。因为我们都是提前一天开始收集资料的,所以我是第一级汇总核对,在汇总完成后我都要与往年的数据进行比较核对,与上月的数据进行比较,核对与以往的数据是否有大的异常,如果没大的出入,我就将报表交给xx做二级核对,xx在核对无误错误后,再交由部长做最后一级的三级核对,因而在准确方面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
2.加大力度对各厂的统计报表的审核指导
因为我们的统计工作是根据两厂的报表汇总形成合并报表上报到统计局等相关单位的。我们不直接参与数据的统计收集工作,不直接与各单位的生产部门接口,这就使得报表的准确性受到下级单位统计员工作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每个月与企管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核对,加大复查的力度,力征数据达到准确,不出现少报、多报、错报的现象。在年初我们还准备对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检查核对每个月的数据的真实性,因此,我们将联合企管部将对各单位的统计报表数据进行突击性的检查,看各单位的报表数据是否有不真实的性况。但由于工作上的一些原因,此项工作至今还没有进行,我想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进行检查、落实。
3.在统计方面与企管部做到信息共享不做重复工作,加强沟通协调一致
企管是全公司做为生产经营的管理部门,已经是在对全公司的产值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了,而财务部又在做统计后对外上报报表工作,在统计工作上说是在做重复的工作,为了不做重复的工作我们就必须加强与企管部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尽可能的减少重复劳动,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因此在每个月上报报表时我们都会到企管部收集数据,这样就做到了:我们有的就与企管部进行核对,我们没有的就做到在企管部收集,减少了重复工作,增加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数据的准确性。
二、技术中心出纳工作方面
我们公司的技术中心是国家家级技术中心。因此,按国家家的规定,技术的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的。技术中心的日常业务主要是公司的专利申请、为各项科技活动而出差人员的差费支出,每月的工资发放等工作。每个月的业务量不大,但很零散,且业务的跨月份的比较多处理起来不方便。这就要求我每个月要仔细的计好每一笔资金的流出与流入,尽可能的不要跨月份,防止账实不复的现象出现。
从x月份开始科技管理部的预算也由我来核算。由于年初的预算制定时没事有些问题没能考虑进来:x总工的预算,技术中心的预算以及有些费用的分摊等问题都没能做明确的规定,导致了现在科技部的一些费用超支且有些费用没有地方列支的现象。这就使得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大大折扣了。为此我建议科技部下一年的预算时尽可能的科技部与技术中心分开,科技部按公司的预算走,技术中心则以项目核算列支,没有项目的就不列预算,不允许列支。
三、下一年度的工作思路
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收获,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针对20xx年出现的一些问题,现在谈一谈下一年的工作思路:
⒈在统计报表方面,明年要严格规范报表的格式,上报的时间,上报报表的质量,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够对基层的统计员进行考核,以确保报表的真实性。与此同时要加大统计报表重要性的宣传,主要是对基层领导的宣传,提高认识,使得领导能够支持我们的工作。
每年各基层统计员的上报数据无法确定真实性的情况下,建议20xx年增加去基层检查工作,核实数据的次数,多采取突击性的,不定期的检查。同时针对各单位的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一的情况,建议明年的增加对各单位的人员培训以提高各单位工作人员上报数据的质量;
⒉在住房公积金上,明年还是要求仔细、认真核算,做到不漏交一个人。且抓紧时间,将以前年度的住房公积金核对清楚,且尽可能的制定出一制度来,严格要求各单位的公积金,以确保员工的利益;
⒊技术中心的出纳工作,虽然工作量不是很大,但是,也不能放松,要尽可能的保证每一笔汇款准确无误。同时针对今年的预算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在明年的预算工作中,要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尽可能合理科学的设计好科技部、技术中心20xx年的预算,以避免像今年这种漏掉或者没有设置的现象发生。
公司年终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过去的一年,综合办公室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各项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为20xx年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促进部门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综合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
1、认真做好综合办公室的文件整理工作
20xx年x月至x月,按照公司要求拟定综合性文件、报告x份;整理对外发文x份;整理外部收文x份,综合办公室已认真做好相关文件的收、发、登记、分发、文件和督办工作,以及对文件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
2、协助公司领导,完善公司制度
根据公司运行工作实际,协助公司领导相继完善了《规章制度汇编》、《员工手册》等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规范了公司员工的行为,增加了员工的责任心。
对在公司召开的会议,会前做好签到本、茶水、椅子、会议通知、车辆接送等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会议按时召开。会后完成记录报总经理室。对在公司外召开的会议及接待,及时按照通知要求做好酒店、车辆等预定工作,并做好相关费用的结算工作。
3、组织安排各项活动
20xx年综合办公室组织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得到了各部门、项目部的支持。元月份组织各部门、项目部员工参加抗雪救灾活动;4月份在指挥部领导下组织了公司团员参加了植物认养活动;5月份起组织全体员工向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三次募捐共筹得善款一万三千余元,物资若干;6月份组织员工参加迎奥运火炬方队,为奥运圣火在合肥的顺利传递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期,组织各项目员工开展从细节入手,提高服务质量大讨论活动。
二、综合办公室人事管理工作
1、根据需要,及时做好人员招聘及现有人员潜力开发工作
人员招聘是综合办公室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点,20xx年随着政务区各项配套设施的建成,物业基层人员处于一人难求的局面,为打破僵局,综合办公室采用多元化招聘手段,与劳务公司签订基层员工用工协议;与周边街道办事处联系输送街道辖区内适龄人员。2月份,公司顺利接管天鹅湖畔小区,综合办公室迎难而上,高效、及时的完成了小区基本人员配置。截止11月份,公司目前在岗人员941人。
2、加强档案、考勤管理,确保劳资无误发放
20xx年下半年,在外借一人的配合下,对公司相关的员工档案、考勤卡等进行了整理,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基本能达到领导的要求。在劳资管理方面,综合办公室人事管理人员一丝不苟,对公司各部门、项目部送交上来的考勤表、加班表反复核对,发现疑问及时汇报,不造含糊不清的帐表,按时将工资表送交财务。
3、做到合法用工,完善劳动合同签订和社会保险入户、转出工作
20xx年x月x日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这就要求,对每位新入职员工都须签订劳动合同。改变了以往一贯试用期后签订合同的做法,新的规定在无形中加大了劳动合同签订和社保办理的工作量,综合办公室人事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仔细核对每位员工的信息,以保证在劳动合同签订和社保办理中不出错。
由于物业公司一线员工众多,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伤害,20xx年申报工伤x余起。另,公司于x月份顺得通过公司员工的各项保险基数核定工作。
4、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了合理的办法
采购部按项目部和施工单位上报的.采购计划公开招标,邀标单位都在三家以上,有的多达十余家,并且邀标谈质论价全过程总经理室、财务部、律师办、采购全参与,增加阳光采购透明度,真正做到降低成本、保护公司利益。
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总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各部门的大力协助配合和支持,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本部门存在的问题:
1、由于综合办公室工作较琐碎,工作上常常事无巨细,每项工作主观上都希望能完成得最好,但由于能力有限,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
2、对公司各部门有些工作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存在的问题掌握真实情况不够全面,从而对领导决策应起到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
3、抓制度落实不够,由于公司事物繁杂,因而存在一定的重制度建设现象。
4、公司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篇4
(一)第一产业统计范围、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第一产业包括以下5个门类:(1)农业;(2)林业;(3)牧业;(4)渔业;(5)农、林、牧、渔服务业。
农业、牧业报表实行定期报送制度。乡镇(街道)报送时间分别为2月15日前上报乡镇基本情况表、行政村基本情况表(每5年报送一次),3月5日前上报一季度畜牧业报表、第一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5月8日前上报春季作物估产报表,6月8日前上报农作物夏播面积报表、春季作物实产报表、上半年畜牧业报表、第二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8月5日前上报农作物秋播面积报表、夏季作物实产报表,9月5日前上报前三季度畜牧业报表、第三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10月15日前上报全年农作物预计报表、全年畜牧业生产预计报表以及第四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12月20日前上报年报。
畜禽监测调查实行月报与季报相结合制度。乡镇(街道)报送时间分别为每月(季)的20日前。
粮食生产监测调查实行季报制度。乡镇(街道)报送时间分别为2月5日、6月5日、8月5日、10月15日前。
农村住户调查实行月报与季报相结合制度。《现金收支日记账》、《农村居民家庭实物收支台账》实行月报制度,乡镇(街道)每月10日前上报数据;《农村住户劳动力就业情况季度调查表》实行季报制度,乡镇(街道)每季上旬(3月10日前、6月10日前、9月10日前)上报数据;《年报一次性调查一套表》乡镇(街道)12月15日前上报。
区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科技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民政局、社保局等相关部门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主管部门同时,抄报区统计局。
(二)组织实施。
区统计局负责指导开展第一产业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第一产业调查,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第一产业统计报表。
各乡镇(街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第一产业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区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区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科技局等作为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分别要负责做好农业、林业、渔业、耕地面积、食用菌季度生产情况统计工作及年度生产情况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汇总及报送工作。
(三)加强考核。
按照《关于印发*区2009年度统计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区政办发〔2009〕72号),严格考核制度,落实考核责任,确保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
二、工作机制
(一)分工负责制度。由各乡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按照“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做好本单位的业务统计调查工作。
(二)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区统计局或视需要由区政府办公室召集各乡镇(街道)及区级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第一产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第一产业统计工作。
(三)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第一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三、工作要求
第一产业统计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调查难度大、业务要求高,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第一产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第一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第一产业统计工作。
2.做好统计保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安排专职人员从事第一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财政预算要保证开展调查所需经费,确保第一产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篇5
[关键词] 统计工作;统计信息;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146-02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医院管理已变得更加依赖于数据信息。统计工作已成为当今医院管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院科学管理服务为宗旨。医院要加强管理,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就需要充分的发挥统计咨询、监督职能,有效的利用统计信息。只有依据准确的统计信息资料,才能提高医院的科学管理,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该文探讨了医院统计工作的意义,并根据医院管理现存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1 医院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疗改革已经逐步实施,医院的管理工作也在逐步改善,部分医院的统计工作还取得了进步,但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仍需解决。尽管医院统计工作随着医改的深入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步伐并不大,各项统计工作不够深入,统计的覆盖范围也只局限在某些领域,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概括如下。
首先, 统计工作手段落后,在医院信息化条件下,医院统计工作方法已转变向信息网络化、自动化方向拓展和延伸。但有些医院统计工具更新慢不提供网上办公的条件,没有专门的统计工作软件或者软件陈旧不能够满足统计处理量,甚至有些只能依靠工作者手工计算统计,效率十分低下。缺乏专业化的处理软件和设备系统,统计出来的信息也就不够客观、全面和迅速。如果统计信息的主观性强,数据失真,供管理者参考的价值就不高,对他们的管理工作就引起决策失误,造成医疗损失。
其次,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尚未得以充分认识。医院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由于统计工作人员对医院管理不能或无法主动参与,提供的资料也局限于医疗业务统计的一些常规报表。大多数领导尤其是许多基层医院的领导对统计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只看到收入和支出的多少,而不了解有些数据要经过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后才能反映真实情况。因而对于统计部门撰写的分析报告常常不予理会。长期以来造成医院统计工作与医院改革发展明显的失衡。
第三,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统计人员系非统计专业人员,未经过正规统计专业知识学习,有的仅经过短期专业培训,有的则是一张白纸。由于统计学知识的欠缺,故对一些统计算法、统计公式很陌生,甚至对某些常用的统计报表中的一些统计指标亦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还有个别的统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欠缺,给统计工作和医院管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主要表现在3方面:①敬业精神缺失,工作中不严格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②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统计部门属医院辅助部门,不被领导重视,故对未来丧失信心,无抱负,无长远目标,以至工作被动,缺乏热情。③缺乏奉献和创新精神,安于现状和墨守成规。只局限于完成日常统计报表工作,不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或更深层次的数据分析工作。孰不知深层次的数据综合分析工作对医院管理的宏观或微观调控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2 做好医院统计工作,提高医院统计质量的建议
就上述问题,要提高医院统计质量,促进医院的科学管理,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改革落后的统计手段。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信息技术,加深医院统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避免人、财、物在时间、空间上的浪费,从而减轻统计工作部门的劳动强度,并可以随时调用医疗信息数据,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
通过硬件设施的提高,将历史统计信息予以输入整理、系统分析,并按照体系予以汇总和分析,将其广泛地应用到医院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完整的、全面的医院统计专用程序体系。通过改革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医疗统计管理网络系统,能促进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医院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医院科学管理。
其次,深化拓展统计工作,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和改革。统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深化拓展统计工作,与医院改革同步发展和接轨,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科学管理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依据。
第三,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高的要求医院管理的科学性,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医疗业务内容不断丰富,不仅对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不可忽视。医院统计工作是卫生统计人员的基本工作也是重要工作,要求统计工作者要增强自身素质,全面提高业务层次。认真学习《统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国家政策、方针,让自己的统计行为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作为卫生统计信息人员,除本身专业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护知识、经济财会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医院管理的需要。
最后,要提高医院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从医院管理角度讲,医院统计信息是医院信息的主体,它直接为医院的科学管理决策服务,是医院实行质量化、现代化科学管理的依据。领导只有靠统计信息数据才能做好医院的科学管理工作。要加强统计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统计人员到先进的医院进修学习从中得到借鉴和启示、参加专业统计知识的培训。同时也要求统计工作人员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积极参与到医院管理中去,为医院领导总结和检查工作,掌握各科室工作进度,制订医院工作计划,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提供可靠的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发掘才干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
3 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做好统计工作,提高统计质量,能够为医院科学管理提供主要依据,保证医院的诊疗设备、人员、消耗、新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各种医疗活动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反过来,通过医院统计数据工作也可以掌握医院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检测和验证医院的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4 结论
综上所述,统计工作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首先要做到数据化。医院要发展,必须通过及时、准确、科学、综合的统计信息来支持医院业务,促进医院管理在科学、快速、健康的轨道上发展,真正体现出医院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最大效益。展望未来,将会越来越显示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与探索。只有对统计工作内容进行不断地扩展和延伸,才能使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作用,更好地为决策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 何程辉.医院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病案,2009,10(3):31-32.
[3] 李圆.新时期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J].中国医院统计,2004,11(2):166.
[4] 毛爱萍,李作佳.医院统计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5):308.
篇6
一、基层林业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工作责权片面,统计监督职能弱化林业企业工作,是以计划为基础,以财务核算和统计核算为支撑的系统工程。财务核算以资金流量的开始与终结,系统地监督林业企业资金的运行情况;统计核算以资金的投入所形成的实物工程量的产出情况来系统反映林业资金投入的效率。但在基层林业企业中,实际情况是统计工作既无权、也无钱,统计人员地位不高,各种监督检查都以资金流量作为主线,统计人员只有提供统计数据的义务,而统计调查、统计监督的权利往往得不到落实。由于权利和义务的失衡,使统计对于企业的监督作用存在弱化的趋势。
(二)统计服务对象不明确,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在基层林业企业中,宏观报表与各单位微观管理所需统计资料容易脱节,导致统计工作主要是为完成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任务服务,而为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服务的目的却被置于次要地位,这种统计服务的对象不明确,决定了统计内容的单一性和工作方式的机械性。因此,企业领导认为统计工作可有可无,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力度降低。表现在所需经费无法满足,统计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和办公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有的基层单位统计工作还进行手工制表,手工汇总,相应的下发报表软件的处理、网络建设无从谈起。
(三)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人员缺乏积极性目前很多基层林业企业缺乏专业的林业统计人员,林业统计人员大多为兼职。很多兼职的统计人员不具备应有的业务素质,缺乏应有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另外兼职的统计人员使得统计队伍不稳定,这就造成统计人员主观上对统计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在实际工作制度中,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也缺乏考评机制,即使制定了考评机制,由于评比结果无论在物质上和精神鼓励上都很难兑现,统计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统计工作几乎成了临时任务,每年的统计报表、统计资料由于频繁换人没有专人管理、保存,极易丢失、损毁,没有了数据的连续性,使每次统计工作都得重新开始,这样在工作中就很被动。
(四)统计人员缺乏系统教育,统计质量受影响林业统计工作,涉及到专业的林业经济、林业业务等多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当前基层林业统计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统计院校系统的专业教育,业务素质普遍不高。这些人员中有的学历较低,文化底蕴不足,业务素质差,对基本的统计原理和统计制度不够了解,干好统计工作力不从心;还有由于企业经费紧张,培训经费无法筹集,即使国家林业局或省统计局组织了统计培训工作,但各单位均无资金派人参加统计培训。新知识和新指标体系无法认知和学习,导致对统计指标的理解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质量。
二、加强和完善基层林业统计工作的对策
林业企业中,要把财务核算和统计核算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企业计划要以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为基础来制定,加强协作,密切沟通配合,建立唇齿相依的关系,才能完整地反映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过程,才会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因此,林业企业在制定各种政策时应同时强调会计、统计核算体系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两种监督机制的互容性和不可替代性。只有如此,才能强化统计的监督功能,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
(一)创新观念,发挥林业统计职能一是统计观念的创新。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林业统计单纯为上级统计汇总服务的观念,转变到为林业企业宏观决策管理服务、为两大体系建设服务的全局观念上来。二是改革统计制度。改变现行的以全面报表制度为主这种滞后的统计体制,克服统计数字过多过滥、实用性不大的弊病,改为以开展专项调查为主,提供的数据要针对性强,有说服力,满足领导对统计数据“快、精、准”的要求。三是改变统计工作方法。重点是改变被动等报送统计资料的工作方法,改为主动搜集资料,全面了解情况,同时统计工作的重点要从数字计算汇总为主向数字资料分析为主转变,主动做好参谋作用,发挥统计职能。
(二)加强投入,强化统计信息化建设以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建成完整的林业统计数据库体系,全面实现林业统计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这是林业企业现代化的一个目标。在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下,依靠各单位的力量强化统计信息化建设又不太现实。为此,资金无来源的单位,应以上级主管部门配备微机为主;对于有一定来源的单位,采取各级都出资的办法配备微机,即从硬件建设上为统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针对专业统计报表,强化统计人员的微机培训,使统计人员都能用微机处理日常工作,把统计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篇7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计管理体制;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因而这种体制对抵抗行政干预的能力较差,在逐级综合汇总统计数据过程中,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地方利益的某些不利影响。如一些地方领导一方面为得先进、争荣誉、个人升迁等,需要政绩作铺垫的时候,就虚报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额、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政策的扶持而假报有关经济指标。如虚报贫困户、贫困人口、粮食生产面积及良种面积等,瞒报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完成名目繁多的责任状,更是把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当成指令性计划指标来完成,造成这些指标的统计结果是计划部门将任务层层分解,乡、村统计又按计划数层层上报。统计工作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源所在。
(二)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一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当上级综合统计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下级综合统计部门布置,而不管同级政府部门统计是否已取得此项统计资料;二是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如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人口等指标均有多个政府部门统计机构在同时统计;三是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三)系统内部关系不顺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所属城市、农村、企业三支调查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三支调查队的机构和人员整合在一起,成立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由于对改革方案缺乏通盘考虑,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操之过急,目前已暴露出一些明显问题:一是局队相互完全独立,协调机制不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操作性差,已造成了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统计部门的地位有一定影响;二是调查队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与地方统计局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进一步割裂了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三是部分县(市、区)局队分设,进一步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成本,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基层统计不能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上”不负责。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客观上也存在对“下”不负责。要改变这种局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实际,实行“业务上全国统一领导,机构、人员、经费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同时调整政府统计系统的内设机构和专业统计分工,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垂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统计的抗干扰能力,从过去和现在来看,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主要来自地市、县区和乡镇,由省统计局对下垂直管理,操作上更可行,易被各级政府接受。同时也可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三)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四)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超级秘书网
(五)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六)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员。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以事业召唤人,确保优秀统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统计干部队伍的潜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统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通过开会、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把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输送出去锤炼锻造,使得统计人才能走出去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积累沉淀,通过挂职锻炼和基层体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系统内部的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通过有步骤地轮岗交流,力争培养出一批熟悉几个专业以上的统计业务骨干。
【参考文献】
[1]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中国统计,1999,(1).
篇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计管理体制;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一、 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因而这种体制对抵抗行政干预的能力较差,在逐级综合汇总统计数据过程中,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地方利益的某些不利影响。如一些地方领导一方面为得先进、争荣誉、个人升迁等,需要政绩作铺垫的时候,就虚报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额、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政策的扶持而假报有关经济指标。如虚报贫困户、贫困人口、粮食生产面积及良种面积等,瞒报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完成名目繁多的责任状,更是把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当成指令性计划指标来完成,造成这些指标的统计结果是计划部门将任务层层分解,乡、村统计又按计划数层层上报。统计工作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源所在。
(二)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一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当上级综合统计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下级综合统计部门布置,而不管同级政府部门统计是否已取得此项统计资料;二是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如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人口等指标均有多个政府部门统计机构在同时统计;三是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三)系统内部关系不顺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所属城市、农村、企业三支调查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三支调查队的机构和人员整合在一起,成立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由于对改革方案缺乏通盘考虑,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操之过急,目前已暴露出一些明显问题:一是局队相互完全独立,协调机制不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操作性差,已造成了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统计部门的地位有一定影响;二是调查队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与地方统计局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进一步割裂了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三是部分县(市、区)局队分设,进一步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成本,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基层统计不能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上”不负责。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客观上也存在对“下”不负责。要改变这种局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实际,实行“业务上全国统一领导,机构、人员、经费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同时调整政府统计系统的内设机构和专业统计分工,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垂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统计的抗干扰能力,从过去和现在来看,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主要来自地市、县区和乡镇,由省统计局对下垂直管理,操作上更可行,易被各级政府接受。同时也可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三)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四)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五)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六)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员。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以事业召唤人,确保优秀统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统计干部队伍的潜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统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通过开会、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把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输送出去锤炼锻造,使得统计人才能走出去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积累沉淀,通过挂职锻炼和基层体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系统内部的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通过有步骤地轮岗交流,力争培养出一批熟悉几个专业以上的统计业务骨干。
篇9
紧紧围绕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年统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继续秉承统计要“搞大综合、出大主意、谋大战略、图大发展”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计“发展年”为主线,以巩固基础建设效果、提高统计整体工作水平为目标,更新统计发展理念,完善统计体制机制,创新统计制度方法,加强统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统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晴雨表和监测器的重要作用,谱写统计发展新篇章。
提高统计站建设水平;加强部门统计管理,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是巩固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管理“AAA级单位建设效果;健全和完善政府统计体系。整合统计信息资源;执行统计规范和制度方法,保质保量完成各类统计报表任务;深化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撰写高质量的调研分析演讲20篇以上、统计信息100篇以上;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准备工作,按时完成各项重点调查和临时性调查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强化政府统计体系建设。抓好乡级统计站建设。一是要配齐配强统计人员。根据当前统计工作任务需要,各乡镇统计站至少要保证2名统计人员,各乡镇站所、村和社区要配有1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使其真正成为政府统计的中坚力量。二是要配齐办公设备。要积极争取乡镇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快配齐计算机、打印机、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满足现代化统计工作需要。三是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各统计站要严格依照相关制度的规定开展统计调查、数据审核、数据报送、资料管理和信息提供,规范统计工作行为。四是要认真履行职能。指导乡镇统计站由单一的农业统计向综合统计转变,切实承担起对外地统计工作负总责的责任,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体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综合统计的职能作用。
二。扩大统计发展空间。认真贯彻执行《市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方法》大力推进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程。一是要认真落实《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规范》依照《市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规范(试行)政发[2007]18号)要求,抽调人力逐个部门抓好落实,充分发挥《规范》规范和指导作用。二是要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执行定期走访和统计工作巡查制度,加强与部门统计工作的交流与沟通,指导和监督部门各认真履行统计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国家统计规范和方法制度,科学采集相关数据,疏通数据报送渠道,夯实统计工作基础。要加强对部门统计调查工作的指导与协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调查和重复调查,协助制定完善的统计调查项目指标体系、科学的调查方式方法和规范的统计规范,使部门统计调查数据真正成为政府统计数据资料的重要补充。三是要规范统计资料的管理与公布。要严格依照市政府关于“全市主要数据报送顺序”规定,健全和完善统计资料管理制度,规范统计数据提供和公布程序。搞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的审定、提供和公布的同时,指导并监督各乡(镇)各部门依照法定顺序收集、整理、提供和公布统计资料,有效防止数出多门或一门多数,确保全市各项统计数据特别是重要指标数据的规范一致、口径一致。依法纠正和查处擅自使用未公开的统计数据资料的不法行为。
三、强化统计服务职能。统计工作就跟踪监测到哪里;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统计工作就跟踪服务到哪里的理念,充分发挥统计信息资源优势,尽其所能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多领域、深层次的统计服务。一是要创新思维,积极拓宽统计调查的新领域和新方法。要多动脑筋,国家现行制度以外创新一些国家和省里没有,地方经济发展和领导又急需的各种调查,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创新统计调查内容,更好地为各级党委政府管理社会经济提供服务。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工业提速增效、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维护、服务业、民营经济腾飞等重大问题的专题调查、研究和分析;结合和谐社会建设、民生问题做好统计监测,力争多出精品,努力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统计咨询意见和建议。二是要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运行监测。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多行业、多领域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对经济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对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和预测,掌握重大经济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更好地发挥统计的预警预测、分析评价和信息咨询作用。三是要搞好统计信息的整理与。坚持快、精、准的原则,以局《统计信息》政府办《动态》市委办《信息》为载体,及时收集和提供短而快的经济社会信息。要定期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向社会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要加强统计信息网、农调网建设,使其成为统计信息的重要窗口。四是要做好规模企业的认定工作。作为规模企业统计主管部门,市统计局一定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规模企业培育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严格依照省局的有关规定,加强企业统计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及时将达到规模规范的企业纳入统计范围,为扩大我市经济总量、推动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四、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把好源头数据质量关,维护政府公信力。一是要牢固树立数据质量意识。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统计工作全局,以对政府、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自觉履行《统计法》赋予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职责,坚持依法统计,严格遵守统计职业道德,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二是要进一步做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局统计方法制度,全面理解和掌握统计范围、行业分类、指标解释和统计标准,科学采集相关数据,规范使用相关指数、系数和核算方法,搞好综合核算和专业统计数据间的衔接,推进专业统计与GDP核算制度方法的协调,着力提高GDP核算数据与专业统计数据的匹配性,增强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要着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域外资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专业统计工作,做到基层表齐全、结构优良、趋势合理。三是要加大数据的审核力度。要严格执行“三审”三对照”制度,重点抓好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等重要数据的质量监控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查询,防止出现趋势性差错。四是要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要搞好与编办、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适时对名录库进行更新和维护。要按照“AAA级单位规范加强台帐建设和档案管理。实现台帐和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规范化。
五、强化统计法制建设。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有效性和权威性。一是要抓好统计普法工作。依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普法宣传日等多种形式和大型普查之机,广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大造舆论,扩大影响,努力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增强调查对象和社会各界的法律意识。二是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作为执法检查机关,要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认真依照《统计法》要求,分期分批对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执行《统计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依法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对典型案例要实施经济奖励或媒体暴光,推进依法统计,进一步提高统计的权威性。三是认真抓好统计巡查工作。严格依照统计工作巡查制度的规定,制定巡查工作计划,重点巡查乡镇和部门统计建设工作,全面掌握乡镇和部门统计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一步发挥统计行政主管机关的职能作用,推进部门统计与政府统计协调发展。
篇10
人事部门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常规工作
1、完成20xx年引进教工转正定级后工资核定及20xx年新进教工工资确定。
2、完成20xx年教师中级职称材料上报。
3、进一步做好实施聘用合同制后的管理工作,人事的后续工作。
4、完成3位到龄退休教工退休手续的办理。
5、做好人事spmis系统的维护工作及信息上报
6、完成第三、四季度人事、工资月报及20xx年年报的统计上报工作。
7、做好各类工资、各类绩效工资的测算工作。
8、配合学校开展20xx年年度考核工作。完成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9、配合党支部完成退管会、计划生育等工作。
10、对教工人事档案进行整理。
11、做好人事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类专技人员信息库,以便对各类人员分级分类进行动态的跟踪管理。
2、进一步优化学校教工结构。根据《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要求》,把好入口关,加强对引进人员的考核测试及后续的培养;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有效合理的配置我校各类人员;通过各类培训提高我校各类人员的质量。
3、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加强学校聘用合同制管理及岗位管理。
三、重点工作
20xx年结合上海市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教育单位岗位设置细则的出台,根据改革的要求规范学校岗位设置,加强对岗位的管理,同时根据要求完善学校专技人员的职务结构比例。
四、作为人事管理部门,还要不断的学习提升理念,提高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办事的时效性。
人事部门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近期工作计划(11月份完成)
大目标:优化公司现有人员的配置,为公司下一步大规模的人力资源调整打下基础。
具体工作安排
1,根据公司发展需求,完成各岗位工作说明书,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
2,根据各工作岗位职责,制定各工作岗位的绩效考核标准。
3,完成对目前各部门负责人的能力考评。
4,根据公司需要,对目前能力不符合公司要求的员工和部门负责人,拿出处理方案。例如: 进行调岗,安排培训,辞退等,视个人具体情况而定。
5,根据人员调整情况,展开招聘工作。
6,初步制定薪酬体系,就新的薪酬体系的可行性,展开讨论。
7,通过网络招聘渠道,收集公司所需要的市场活动,品牌推广,网络策划等岗位的人才。
8,制定出人事工作流程,并告知各部门负责人执行。
二,长期工作计划
大目标:建立、建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确保人力资源工作按照公司发展目标日趋科学化,规范化。
具体工作安排
1,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建立竞争淘汰制。
2,定期收集公司内外人力资源资讯,建立公司人才库,保证人才储备。
3,负责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订,并对各部门薪酬情况进行监控。
4,负责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全面负责公司管理层的培训与能力开发工作。
5,建立员工沟通渠道,定期收集信息,拟订并不断评估公司激励机制、福利保障制度和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6,负责员工日常劳动纪律、考勤、考评工作,并办理员工晋升、奖惩等人事手续,对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的年度考评进行统计、评估。
7,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定期进行职务分析,修改和完善各工作岗位的工作说明书。
8,负责公司与外部各级组织、机构的业务联系,负责对内、对外劳资统计工作。解决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
9,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及人员需求计划审核公司的人员编制,对公司增减人员进行管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劳动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