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内循环的弊端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内循环的弊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集中度;供应链;循环经济;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125-03
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瓶颈,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受着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循环经济就是针对传统经济这一弊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K.鲍尔丁提出的新经济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强调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物质的闭环流动,达到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目的。循环经济的建立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产业链延伸、供应链完善方面进一步使传统经济生产活动向着全社会专业化、集约化、有效化经济形态转移,从而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这一目标。
1 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生产方式
循环经济属于多元复合人工组织经济体系的范畴,因而过于简单的概念性描述或仅从循环运行模式上表达其内涵,都难以准确而全面地揭示出循环经济多层面的属性特征。但循环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产生和排放,实现废物再利用的绿色生态型经济。要实现这种绿色生态型经济,我们要从经济运行中的最基础部分――社会生产方式来进行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世界先进生产制造方式是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它着重依靠生产所需资源(设备、设施等)和原料配比组合来实现资源效率。而产品的市场效率依赖于订货计划和预测。MRPⅡ是一种推动式生产方式。这种制造资源计划生产方式对市场变化反应速度慢,在市场变化情况下资源浪费大,滞销产品带来的损失及原料损失大,排放废弃物增加。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生产制造方式由MRPⅡ向准时制生产(JIT)方式转变。这是一种拉动式生产方式,注重资源利用与需求匹配,生产批量较小,供应商提前期短。这种生产方式经济生产批量小,规模生产优势难以发挥,生产成本较高。90年代末,精细生产和精细供应被生产制造企业广泛采用,该生产方式的核心是消除浪费,减少库存,降低成本,生产制造调整转换时间短,使前两种生产方式的弱点有所缓解。以上生产方式发展的三个阶段,其核心是以企业内部经济效益为主导,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属于资源消耗型生产运营形式,难以形成废弃、排放物的规模型收集循环利用的系统。基本上是以企业生产单位为中心的企业封闭系统,在这个封闭系统内实现资源、原材料的节约和产品适应市场应变能力的提高。是循环经济萌芽思想产生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循环经济的起点。
供应链生产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传统生产方式下产业链中企业都以独立生产形式进行生产。企业有规模大小之分,如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等,无供应链意义下的核心企业。企业内部经济性高于社会经济性,企业注重自身利益忽视生态效益,企业效益不是以社会效益为衡量标准的。企业间原料或产品供应以竞争合作方式(注重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进行,所以产业中相同类型企业较多,产品质量、价格差异较大,企业间技术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企业生产中废弃物的产生难以集中,废弃物循环处理难度较大。由于同种产品质量、价格差异大,企业竞争激烈,过剩产品增多,形成库存积压浪费。在供应链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产业链中产业集中度较弱(区域产业集中程度)直接影响循环经济的形成。在供应链生产方式出现后,产业链中产业集中度得以加强,产品在供应链生产中每一个生产节点(环节)都是选择最好的原料或配件,企业间协作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长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核心企业环境、生态意识影响着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非核心企业可以为多个核心企业服务,如福耀集团汽车玻璃生产为多家汽车厂配套。这样产业链中技术优、质量高、产能强的企业占有绝对市场份额,形成规模化生产,无论在规模经济性上,还是在消耗水平上以及再利用程度等方面都远优于传统生产方式。
2 循环经济的本质及对供应链的要求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的单项流动的线性开环经济,这种经济模式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和一次性的,资源消耗大,对生态污染严重。而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将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的生态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闭环流动的循环式经济。资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了合理、高效的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循环经济核心内容是在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指导下的物质循环。循环经济发展,在社会生产运行上要形成一个较全面的科学的循环系统,各产业、行业都有其自身的完整产业结构。从社会生产基础过程看,循环经济建设与发展首先要形成一种基本的物质循环体系,包括三个层面的循环:第一是企业和社会“大”循环,如企业进入社会的产品使用报废后(或排放入社会的废弃物),经处理实现再利用重新进入生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社会废弃物回收体系来完成。我国废弃物社会回收与发达国家比较,无论从垃圾分类手段,还是回收处理能力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企业与社会这一层面废弃物的循环只由社会单方面处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社会生产制造系统中产业链根据产业技术特征进行废弃物或次品等废品回收。产业链内回收成本要比社会回收小得多,产业链循环系统建立的基础是供应链的完善。产业链中产业集中度大。但由于企业间战略目标的不一致性,使产业链向循环经济要求方向延伸存在着较大障碍。第二是产业链下的供应链“中”循环。在产业链内,同类企业集中度较高,排放废弃物同类性较大,便于集中处理、利用。集中处理和利用的一个最关键问题就是企业间关系问题,企业间相互配合,回收利用效果就好,反之效率低下。供应链生产方式是当今企业间合作关系最完整、最有效的一种关系。供应链企业可实现上下游企业间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还可以建立带有回流系统的供应链体系,使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开始到制造、销售、报废、处理再利用整个过程都在供应链闭循环系统中,这种状态是在产业链充分延伸直至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供应链条件下的“中”循环是循环经济建立的一个基本的良性循环体系,是经济活动良性循环的基础。第三是企业自身独立进行的“小”
循环,是企业内部物质循环,如下游工序废料返回上游工序重新利用,或消耗品或排放物企业自行进行三废利用等。企业自身循环是保护环境,实施节约生产的传统做法,各企业、行业都有丰富经验,这里不多作赘述。供应链生产方式下循环系统如图: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产业链、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企业必须转变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的观念,转向谋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筹兼顾。二是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增加逆向供应链,使废旧、污染物顺利回流到处理系统被生产再利用。三是构建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实现资源在整个社会的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资源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循环经济模式下供应链生产方式的发展
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供应链生产方式要围绕“物质良性循环,资源转化效率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一宗旨进行重新构建。变革后的供应链目标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从单一的追求经济利益转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目标兼顾。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供应链生产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3.1注重供应链延伸发展,完善物质循环链的闭合
在供应链发展中,产品从原料开采到制造、销售、使用、报废直至再利用,整个过程是需要一个完整供应链过程来保证的。目前在供应链生产过程中大多供应链属于开环过程,即“资源一生产一消费一废弃”,缺少逆向回收即逆向供应链的建设。闭环供应链指“资源一生产一消费一再生资源”的过程,是一个完整供应链循环过程,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3.2供应链生产向着绿色化发展,形成绿色供应链生产循环系统
构建绿色供应链是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以循环经济为基础,对产品从原材料购买、生产、消费,直到废料回收再利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供应链节点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企业合作,使整个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达到系统环境最优。
3.3在产业链环境下实现供应链企业规模化生产,规模化减排和废弃物的规模化再利用
篇2
1.1产业结构单一,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依赖资源消耗来驱动经济发展是资源型城市一贯的发展路径,黄石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4大类计64种,其中硅灰石质量居世界第二。具有品种全、矿产配套程度高,主要矿产相对集中,交通方便,易采易选,共(伴)生矿产可综合开发利用等特点。良好的资源禀赋条件致使黄石市在前期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矿业经济发展模式,造成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过大,农业受产业政策和产业规模限制难以发挥基础产业作用,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水平较低,难以形成牵引力。随着资源逐步枯竭,经济发展后续乏力,扭曲的产业结构所带来的发展弊端逐渐显现,优化产业结构已迫在眉睫。
1.2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2012年,现代服务业仅占全市生产总值3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4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5.8个百分点。服务业等接续替代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是经济总量较低,发展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其发展水平与城市地位不匹配,已严重制约黄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确保经济稳步增长的前提下,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困难重重。
1.3经济发展、资源枯竭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地方决策层对如何协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从而形成了粗放型矿业经济模式。“掠夺式”开采对矿产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受严重破坏。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三者之间协调同步,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4生态工业园区的构建发展存在问题黄石市园区数量少、规模小,7个园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0%,园区主导产业尚未建立。各个园区中小企业多,小项目多,缺乏重大项目,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
2目标城市产业融合的循环模式构建
环境和资源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黄石市面临问题的策略在于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即大力孵化和培育一批新兴替代产业,引导优势产业发展成主导产业,产业内部通过循环化拓展改造,配置关联产业和企业。提升第一产业占比和基础功能,强化第二产业核心地位,拓展第三产业主体功能,形成三次产业进行纵横交叉,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局面。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融合本质上就是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融合,即产业之间或产业内部通过资源共享、技术经济关联,实现资源节约、减少废物排放。促进产业融合的循环产业链构建包括三个层面:企业层面、园区层面及区域层面。
2.1构建企业层面典型循环经济模式企业内部循环是从微观层面体现产业融合。它要求在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使资源利用、环保的外部效益内部化,一般是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料作为原料或原料替代物返回原生产流程中,或是返用于厂内其他生产过程中,并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的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加大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最大限度的持续利用可再生资源。实施重点项目,开展循环经济的示范推广和梯次推进,通过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的消耗,实现企业间、产业间的循环,取得较好成效。例如构建三次产业生态融合发展典型模式———“劲牌酒业”模式。
2.2构建循环经济生态园区模式生态园区模式是在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主要是生态工业园,同时融合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它是以资源为纽带的产业共生组合,将企业内部无法消解的能量、废料变成其它产业的原材料或动力,企业间共生耦合。黄石市依托由八个工业园区、支柱产业和循环经济重点企业构建的资源流和能源流链接,在园区层面形成黄金山工业园、大冶经济开发区、下陆长乐工业园、西塞山工业园等一批起点高、生态产业链(网)长、园区资源一体化经营与生态化管理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例如:形成以重要资源为纽带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煤矿-煤矸石-电力-水泥建材产业链、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建材、水泥产业链、冶炼废渣-矿渣微粉-建材产品产业链。以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冶炼厂“三废”治理为纽带,在大冶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形成相互间链接、良性循环的企业群:有色冶炼厂回收铜冶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烟气制取硫酸,利用废渣阳极泥及废电解液综合回收黄金、白银、二氧化硒、粗铅、粗碲、海绵铂、海绵钯、粗硫酸镍等;大江集团利用有色金属冶炼厂的烟灰提炼铅、锌、铋等贵重金属,从有色诺兰达炉渣中综合回收铜精矿、铁精矿及附含金银;瑞清物贸有限公司利用有色公司的烟道灰生产铅铋合金和稀有金属;鑫诚制酸公司利用转炉烟气制硫酸;贵金鑫冶炼厂对有色金属冶炼厂的金银渣进行回收提取金、银、铅等贵重金属;黄石奥宁公司、英柯公司利用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电解铜。通过资源上下游产业链的纵向融合,推动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逐步实现消耗资源产业到深加工、高技术含量产业的转变。
2.3构建区域大循环模式全方位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把支柱产业(建筑材料、装备制造、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化工医药和能源)和静脉产业(静脉产业是指废弃物回收及其资源化再利用产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城市矿产、共伴生矿、尾矿和一般固废和危险固废、污染土壤、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水中漂浮物)融合发展,推行清洁生产,形成区域性的资源废物回收利用,节约资源。同时衍生出具有三大高新技术的新型产业新材料、机电信息、生物医药。通过生态产业链将资源和其他不同产业的融合,逐步建成区域经济融为一体的循环型社会。
3目标城市产业融合发展的预期效果
(1)加快黄石市工业产业转型,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企业内深化清洁生产理念,企业间加强联合,延长产业链,增加辅助行业,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融合,形成新的具有附加功能和更强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
(2)通过引入循环经济概念,避免资源使用权倒挂和资源浪费,扩大企业经营范围从而获得规模经济和协同效益,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3)推进产业集聚、一体化发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外向化发展,实现黄石大园区的跨越式发展,形成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
4结论与展望
篇3
关键词:销售与收款循环;符合性测试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符合性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其实施基础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编制审计计划时,审计人员应当研究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应当对拟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据以确定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本文就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符合性测试谈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有关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政策与程序,分析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当性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合同订货制度、开票与结算制度、仓库发货制度、销售价格审批制度、销售退回与折让制度以及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和报告制度。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
1、是否有适当的职责分离。适当的职责分离有助于防止各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错误,开票、发货、收款、记账应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例如规定出纳不得进行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账簿的记录工作、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账由不同人员来分别记录,并且由另外一位不负责账簿记录的人员定期调节总账和明细账,都构成了自动交互牵制制度,是防止舞弊的一项重要措施。
2、授权审批程序是否完善。对于授权审批,审计人员主要要关注以下四个关键点上的审批程序:一是在销货发生之前,由信用部门或专门的人员负责建立并及时更新有关客户信用的记录,授信额度内的销货信用部门有权批准,超过信用额度的则应由更高级别的主管人员来负责决策;二是销售发票和发货单须经企业有关负责部门和人员审批;三是销售价格的确定,销售方式、结算方式的选择,销货折扣与折让制度的制定、调整,销售退回等均须经企业有关负责部门和人员审批;四是坏账损失的确认与处理须经授权批准。
3、会计记录是否充分。销售通知单、发票和出库单应事先编号,并按顺序填列签发;所有的销售发票都开出库单并交给客户,经客户签字确认;建立并及时登记应收账款总账、明细账,主营业务收入总账、明细账等账簿;使用事先编号的退货凭证,退回的货物经检验入库后退款给客户;使用事先编号的凭证来记录坏账的核销,并保留坏账和有关记录,以便冲销的应收账款以后又收回时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坏账的有关记录还是信用部门确定赊销限额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采用适当的方法记录收入、应收账款以及估计坏账准备的金额。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及对凭证的事先编号是防止漏开账单、重复开具账单或重复记账的有效手段。当然,此控制有效的前提是定期对凭证的编号进行清点,否则,编号就失去了意义。
4、是否定期进行账目核对及按月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应收账款总账、明细账,主营业务收入总账、明细账等应定期进行核对。应收账款是否有核对、催收制度,由不负责现金出纳和销货及应收收款记账的人员按月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并定期检查确定账龄较长的欠款,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这类客户的信用限额。
5、是否具有内部核查程序。由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独立人员核查销货业务的处理和记录,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所不可缺少的一项控制措施。例如,登记入账的销货业务是否真实,可检查销售发票的连续性并检查所附的佐证凭证来验证;登记入账的销货业务是否经正确估价,可将销售发票上的数量与发运凭证上的记录进行比较核对;销货业务的记录是否及时,可检查开票员所保管的未开票发运凭证,确定是否包括所有应开票的发运凭证在内,等等。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报告,或其他独立人员签字的核查凭证来实施控制测试。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符合性测试
1、抽取一定数量的销售发票,作如下检查:(1)检查发票是否连续编号,作废发票的处理是否正确;(2)核对销售发票与销售订单、销售通知单、出库单(或提货单)所载明的品名、规格、数量、价格是否一致;(3)检查销售通知单上是否有信用部门的有关人员核准赊销的签字;(4)复核销售发票中所列的数量、单价和金额是否正确。这包括将销售发票中所列商品的单价与价目表的价格进行核对;验算发票金额的正确性;(5)从销售发票追查至有关的记账凭证、应收账款明细账及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确定企业是否正确、及时地登记有关的凭证、账簿。
2、抽取一定数量的出库单或提货单,并与相关的销售发票核对,检查已发出的商品是否均已向顾客开出发票。
3、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会计记录,并与有关的记账凭证、销售发票进行核对,以确定是否存在收入高估或低估的情况。
4、抽取一定数量的销售调整业务的会计凭证,检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的核准与会计核算。主要包括:(1)确定销售退回与折让的批准与贷项通知单的签发职责是否分离;(2)确定现金折扣是否经过适当授权,授权人与收款人的职责是否分离;(3)检查销售退回和折让是否附有按顺序编号并经主管人员核准的贷项通知单;(4)检查退回的商品是否具有仓库签发的退货验收报告(或入库单),并将验收报告的数量、金额与贷项通知单等进行核对;(5)确定退货、折让、折扣的会计记录是否正确。
5、抽取一定数量的记账凭证、应收账款明细账,做如下检查:(1)从应收账款明细账中抽取一定的记录并与相应的凭证进行核对,比较二者登记的时间、金额是否一致;(2)从应收账款明细账中抽查一定数量的坏账注销的业务,并与相应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进行核对,确定坏账的注销是否合乎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主管人员是否核准等;(3)确定企业是否定期与客户对账,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企业一定期间的对账单与相应的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则应进行追查。
6、观察职员获得或接触资产、凭证和记录(包括存货、销售通知单、出库单、销售发票、凭证与账簿、现金及支票等)的途径,并观察职员在执行授权、发货、开票等职责时的表现,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必要的职务分离、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弊端。
三、评价被审计单位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当性与执行的有效性
审计人员在执行符合性测试后,需对被审计单位销售和收款循环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当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主要应注意:(1)被审计单位销售和收款循环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是否合理、适当,能否防止、发现、纠正销售和收款认定的重大错报和漏报;(2)被审计单位销售和收款循环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实际发挥作用;(3)确定这些控制是否得到一贯遵守。
审计人员在进行上述评价时,应合理运用专业判断来谨慎分析审计证据,评价被审计单位销售和收款循环内部控制的风险水平。因为评价控制风险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否则,将导致实质性测试的“无效果”或“无效率”。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魏芳.企业销售与收款环节的内部控制.平原大学学报,2004.6.
篇4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现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071
1 概念阐述
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固体燃料颗粒在炉床内经气体硫化后再进行燃烧的一种技术。当气流经过固体燃料颗粒床层时,如气流的流动曳力与固体燃料颗粒所受的浮力等于颗粒重力时,固体颗粒会出现悬浮现象。若进一步加大气流速度则会使颗粒层的高度不断增加,加快颗粒运动速度,出现沸腾现象,这时固体床料已被流态化,固体颗粒在该状态下燃烧称为流化燃烧。当气流速度较低时,在稀相区会出现高浓度的颗粒,造成炉膛出口处烟气的物料浓度过高,需要利用分离器进行物料捕集再通过回料装置送到炉膛。物料在炉膛、分离器、回料器之间进行反复循环的燃烧,即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2 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1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现状
从1960年我国在第一次应用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始,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其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旧锅炉改造、新型锅炉开发、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制等三个阶段。刚应用流化床锅炉阶段由于经济条件的不足,所选用的燃料质量较差,在第一阶段的改造主要针对一些工厂所用的块状锅炉及链条锅炉进行改造,形成了鼓泡流化床锅炉。鼓泡流化床锅炉在实际的应用中弊端很多,最主要的弊端是煤炭燃烧利用率极低,且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碳含量超标的飞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第二阶段改造是在鼓泡流化床基础上进行升级,使得鼓泡流化床热效率提升了25%~30%,继而研发出新型锅炉褐煤流化床锅炉,进一步将热效率提升至80%以上。第三阶段主要是创新研制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结合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两种锅炉的联合应用,这样中应用方式可以有效减低飞灰中的碳含量起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经过相关科研人员的不断改进研究,目前一些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被广泛应用到锅炉厂中,可以看出循环床锅炉技术的应用前景极为广泛。
2.2 流化床锅炉技术的特点
2.2.1 燃料的实用性较广
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的是循环燃烧技术,在锅炉炉膛中存有大量受炽热固体颗粒形成的床料,热容量相当大,而新加入的燃料所占比重仅是整个循环床料的5%-7%左右,新燃料加入后会随着循环迅速的被加热到着火温度达到燃烧释放热量。煤质变化对锅炉燃烧及带负荷影响较小,有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
2.2.2 燃料的应用效率较高
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效率可达87%以上,能够在运行变化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燃烧效率。循环硫化床锅炉使得进入炉膛内的固体燃料颗粒得以均匀充分的燃烧,对未燃烧尽的燃料颗粒会通过分离器和回料装置返回炉膛内进行燃烧,这大大降低了机械不完全燃烧造成的损失。多次燃烧的方式保证燃料充分燃尽,提高燃烧效率。
2.2.3 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少
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低温燃烧特性,有效降低了烟气中SO2的排放量,提高了脱硫效率。其中采用石灰石脱硫与煤粉炉烟气干湿法脱硫相比效果要好,还能节约脱硫成本和运行费用,循环流化床低温燃烧的性质可有效控制NOx的生产,降低对CO、HCI、HF等污染物的排放。
2.2.4 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节能力较强
炉膛内大料炽热的床料使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良好的负荷调节能力,在25%负荷下仍能稳定燃烧,受截面风速高、易控制吸热等特点,循环流化床锅炉也具有较高的负荷调节速率,每分钟可达4%,而且当压火12小时后重新启动则在1小时内达到满负荷状态。
3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前景
3.1 超临界大型化发展
循环流化床超临界的发展方向与其独特的燃烧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热量比常规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热量要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对水冷壁的要求就相对较高。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使用过程中,其所产生的固体传热系数与锅炉温度及固定浓度之间都呈反比的关系,即固体传热系数随锅炉温度或固定浓度的降低变得越来越高,然而这种关系可以对水冷壁的温度起到一定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有利于确保流化床锅炉的使用效果,推动超临界大型化流化床锅炉的发展。
3.2 深度脱硝与脱硫
周所周知,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空气分级供给燃烧及低温燃烧的特性,该特性有助于氧氮化物的形成,相对于同期的一些锅炉可以降低氮氧含量的浓度,使得NO浓度低于300mg/m3.,随着国家对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锅炉深度脱硝是循环流化床的重点发展方向.CFB锅炉在我国分布很广,虽然CFB锅炉数量众多但是脱硫技术却不以为然。在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下锅炉技术的重点研发方向是解决煤炭的深度脱硫问题,根据我国公布的电厂污染排放相关标准对SO2的排放标准降低到400mg/m3,为解决污染排放问题通过在循环流化床中添加石灰石进行脱硫,该方式比传统湿脱硫方式相比效果更好。但这种方法需要对灰渣进行处理,在实际应用中降低竞争力,使得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深度脱硫成为主要发展目标。
3.3 综合利用能源
能源综合利用是未来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的另一重要方向。主要有三点:一是以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为平台对一些低级能源做整合及优化利用,二是使循环流化床锅炉与其他原料及能源进行加工整合提高能源高效利用,三是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后产生的灰渣进行加工利用,这是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主要是因为采用石灰石脱硫技术不仅增加了灰渣的数量,还使得它与其他物质化学性质存在差异,难以利用常规的方法对于灰渣做统一处理。如何研究出适合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灰渣的处理方式成为目前国内外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云飞.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民营科技,2015(12).
篇5
关键词:垦西新区;井筒密闭循环;应用分析;研究深化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1关于高含蜡井运作模式的分析
某采油厂恳西新区位于孤岛的西侧,其存在一系列的小断块,其内部的总井数量是比较多的,有35口,开井26口,其日油水平也是比较高的。针对其该实例模式中的恳西新区的原油粘度,我们得知其含蜡性是比较高的,其地层水总矿化度也是比较大的。该恳西新区流体具备低年度性,其地层的原油具备高凝固点,高含蜡性,通过对该采油厂高含蜡运作模式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解决现实问题,保证该环节的油田开发的稳定运行。
受到恳西新区油井自身的原油特点的影响,为了保证石油开采环节的稳定运行,要针对原油开采环节展开优化,通过对其开采环节的分析,促进其相关环节的应用。通过分析可以得知,随着原油的不断开采,其井液压力会随之发展变化,比如压力的降低、井液温度的降低等,这些环节达到某种极限时,其原油会析出蜡,该程序的运行,也不利于井液的凝固点及其井液粘度的保持,容易影响日常的开采开发过程中。针对这些状况,为了保证日常工作的稳定运行。需要做好相关的工程准备工作,比如地面掺水环节、定时热洗环节及其相关防蜡系统的应用,保障混输液温度的提升,从而实现对井口回压的控制,满足油井的日常工作的需要。要针对井筒防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优化,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由于垦西新区的平均地层稳定为95℃,油藏中深平均为2273m,平均地梯温度为4.2℃/100m。由此可以看出,油在井筒中流动的过程中,在井筒中部井液温度就基本达到了原油凝固点,井筒内开始结蜡。由于蜡沉积在泵内就会造成泵漏,抽油杆结蜡会使杆、管变形造成部分井偏磨,负荷加重造成光杆缓下或者光杆下不去。在垦西新区部分井加装了井下防蜡装置进行防蜡,井筒现象有一定缓解,但是有效期较短。结蜡严重影响深井泵的正常工作,普遍存在漏失现象,垦西新区的平均泵效只有53.9%。
针对其结蜡现象,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要抓住各个季节的洗井周期,从而保证井筒防蜡系统的有效应用,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一般来说,在夏季洗井过程中,其周期是2.3个月,在冬季洗井防蜡过程中,其周期是1.2个月。在此过程中,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要及时、合理、有效的开展防蜡工程,避免出现井筒的蜡堵的现象。由于垦西新区凝固点高结蜡严重,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职工的责任心,及时巡井,防止因停井造成结蜡,由于垦西新区井距较大,加大的巡防的难度,特别是冬季生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2 关于井筒密闭循环装置及其相关优化方案的分析
为了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针对其应用环节的弊端,保证其隔热管的有效应用,从而提高其热效率,促进其热水密闭循环的实现。在此过程中,通过对井筒稳定的保持,可以满足高含蜡井日常开采环节的需要,促进石油开采综合效益的提升。该模式的应用,具备明显的优势,首先,其具备节能降粘性,能够保持原油计量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对恳西新区油井开发流程实例的分析,保证日常相关施工技术方案的应用。该环节的开展,离不开对换热介质罐、泵、及其相关设备环节的应用,保障工程的稳定发展。耐高温隔热管的选择: 空心杆内使用的隔热管连续工作温度为:95℃;工作压力:1.5~2.5Mpa;管壁爆破强度5.5~8.0MPa。 针对油田的井况,对高效加热器分组进行设计。 根据油田井况需要选用了扬程:2MPa,排量:2m3/h,电机:3kW的不锈钢多级离心泵,满足了高含蜡井井况的需求。 3.4 φ42空心杆和耐高温密封圈的选择: 我们选用了φ42空心杆进行工艺流程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另外,经过拉力试验和参数计算选用了耐高温密封圈:工作温度≥150℃。
在恳西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其实现了对井筒密闭循环装置的应用,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其有重点的进行油井防蜡环节的优化,针对那些交通不方便、大距离井距、管理复杂等因素的油井,展开井筒密闭循环装置的深入应用。恳西新区在应用该装置后,进行了一定时期的跟踪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通过对井筒循环装置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井筒的温度,从而实现对井口温度的有效控制,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恳西新区油井防蜡系统建设过程中,其工程电流负荷情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其井筒密闭循环装置应用前后,电流负荷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并且实施该装置之后,降低了电力资源的应用量,提升了抽油机的平衡性。在此环节中,单井地面渗水的现象得到了改善,促进下序环节的稳定开展。该装置自带的加热装置可循环加热,提高了单井产出液温度,平均单井产出液温度在55-60℃左右。由于进站原油温度提高,有利于原油进站,所以根据单井实际情况降低了单井掺液量,日减掺液量85m3,部分井自实施以来停止地面掺水。
结语
通过对井筒密闭循环采油方案的应用,保证相关类似区域的综合油井采油效率的提升,以满足日常工作的发展需要,保证油井开采系统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工作环节的协调。通过对恳西新区油田工程的相关矿场试验的应用,我们得知井筒密闭循环采油技术,工艺流程合理,具有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能够解决高蜡井开采过程中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模式的普及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类似的油井难题,保证油井开采综合效益的提升,从而保障我国的基础经济建设的稳定,实现国家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传统工业化带来粗放型的城市化。发达国家都走过了产业迂回的工业化道路,这种工业化依赖大量的资源消耗,其工业化中期是以“烟囱工业”为主导的,不管是原料工业,还是能源动力工业,都要有大量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发达国家在早期的工业化过程中,都曾出现过以空气和水污染、噪音超标等为特征的“城市病”。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将对环境与资源产生很大的压力。近年来,我国在环保方面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同时,国际上的环境标准越来越多,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严。只有符合环保标准的工业品,才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因此,在工业化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也是促进工业化进程所要求的。
城市是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是工业生产的集中区,城市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制高点和发源地。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在广泛的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也在深刻的层次上影响着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工业的建立,使一定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形成了互动的产业链,把污染物消解在生产过程中,既实现了区域内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又实现了污染物产生的最小化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由于废物的充分利用带来经济效益,使污染治理变成了企业在经济利益趋动下的自觉行为。因此,生态工业体系的建立,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城市化战略就是要协调城市增长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维护城市发展与城市的可持续性。
(二)生态工业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
按照自然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生态工业体系,将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传统工业的生产活动是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以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生态工业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生产过程,是一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每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都变成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所有的物质都得到了循环往复利用。
建设生态城市,就是要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恢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外延型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排放,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循环传递、多级利用,在生产过程的企业之间、园区之间、区域之间,形成共生互动的循环产业,从而推动循环型社会和生态城市的建设。
(三)生态工业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
生态工业的发展并不只是立足于单一的工业企业或产业的发展,而是建立在多个企业或产业的相互关联、互动发展基础上。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在生态工业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产业结构构成,进行多个企业或产业间的链接和组合,建立起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有助于该区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城市化本身就是从区域着眼观察城市现象的,而且任何城市都离不开区域的支撑。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依据区域规划,从整体考虑,发挥各城市的优势,着眼于大市场,实现区域经济规模化、集团化、建立区域共同市场,将会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四)生态工业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城市圈或城市连绵区,可是目前一些城市之间不是协调发展,而是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造成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发展与布局的不合理,削弱了我国城市总体实力,降低了我国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生态工业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其中的人流、物流、价值流、信息流和能量流在该系统中合理流动和转换增值并与其所处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结构相适应,符合耐受性原理。按照生态工业理论,城市依据自身的资源、区位、市场潜力、历史文化等条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的城市定位,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生态工业体系。由于城市之间、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个城市之间既存在差距,又具备各自优势,如沿海城市具有技术、人力及区位优势,而中西部城市和地区又有着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等优势。每一座城市必须以自己的优势为依托,走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以避免城市之间的重复建设,减少无序竞争,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通过科学的城市定位,正确发挥每一座城市的优势,对于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工业的实施路径
(一)生态工业园的基本概念
生态工业园是继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的第三代工业园区,是指以工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使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是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高效、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它是高新技术工业园的升级和发展趋势,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特征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城市化的过程。首先,工业园区地域上的农村人口失去农业用地,从户籍上转化为城镇人口,而随着生态工业园经济的发展也使这部分人口的生活方式迅速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其次,生态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遵循的是高起点的城市建设标准,划入生态工业园的土地在硬质空间上已不可逆地转变为城市化地区。第三,生态工业园经济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具有标准的城市经济特征,而由于生态工业园是产业聚集区,它必然会引起外部人口的聚集,使城市化在人口规模上迅速扩大。因此,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是不可逆的城市化过程。
(二)生态工业园的基本模式
1.企业主导型。以原有某一或几个企业为核心,吸引生态链上相关企业入园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如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以企业集团为主,集团内部企业根据生态工业学和循环经济原理建成的生态工业园区,如我国鲁北石化企业集团建设的生态工业园。
2.产业关联型。将产业关联度较高的相关产业以生态的观念联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互补效应的园区。如以加强农业与工业之间的产业关联,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为主的农业生态工业园,我国广西贵港的生态工业园就是按这一模式建设的。
3.改造重构型。在原有的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重新构架,创造生态企业集聚的升级生态工业园。
(三)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思路
1.改造重构原有工业园区及高新技术园区。我国以前的园区成长是依靠廉价的土地和优惠的政策起步和发展的,随着入世的成功,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将不复存在,而我国人多地少和城市化的压力也需要有更为严格的土地管理来控制城市蔓延对耕地的占用。因此,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如果重复以前园区建设的老路(重新圈地,重搞基础建设),不但不经济,而且也困难重重,在原有园区的基础上改造重构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国家级的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有100多个,这些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基础设施条件己初具规模,一些园区已经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基地。这些都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了众多的可选择空间。利用原有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开放的市场环境,调整招商战略,由政策优惠转向废弃物交流、共同获利、共同管理环境等成本节约的利益驱动,重新定位竞争优势,将会赋予现有园区新的活力。
2.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园区内的企业能够构成生态链,达到能源的多级利用,是生态工业园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较高的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技术,但技术开发水平不高和国外的技术限制使我国在这两方面的发展都较为落后。如果不加大研发投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则必将在以后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自我研发的过程中,应重视无害环境技术,充分利用我国高校科研资源,研制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实用技术;同时也不应忽视一些地方和企业在长期处理环境问题中形成的特色技术,最终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体系。
3.建立完善的市场调控体系。生态工业园是依托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开发模式。一些发达国家在兴起产业生态思想和循环型经济理论的同时就提出了重构市场规则的思想。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在生态园的建设上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如减免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税收、征收污染税、将资源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等,以此完善我国的环保市场调控体系。
我国目前正处于变革时期,城市化的建设要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依据城市的产业优势,建立生态工业体系,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在城市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使农民有序地转移到城镇中来,逐步改变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协调发展,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整体效益优化的城市化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喜凤,罗宏,张征.21世纪的工业理念:生态工业.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钟书华.工业生态学与生态工业园区.科技管理研究,2003(1)
篇7
【关键词】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们从整体上来理解这段话,它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对学生的关注要从更多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根据这个原则我在组织有关VB程序设计方面的课堂教学时,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通过观看、模仿、理解、总结、提高五个阶段进行教学。课本中有关VB程序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象大多数教授程序设计的课本一样,一开始介绍诸如算法、流程图的画法、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等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最后介绍VB语言基础、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数组。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考察,这样安排无可非议,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我认为把一些难懂的、晦湿的抽象的东西放在开始来学习有两点弊端,(1)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比较困难;(2)容易伤害同学们学习编程的积极性。受到一些语言知识书籍从介绍一个小实例开始来引入的启发,我决定对本界高一学生开始不讲基本概念,而是和我一起做,在做中由同学们自己在直观上先去体悟这些概念,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再和同学们一起归纳总结。所以在组织本章课堂教学时,我采用了自然过渡、类比等方法,和同学们首先一起探讨了VB软件的打开、程序的建立和保存、软件界面等方面的知识,由同学们自己探索着找出VB操作和以前所学软件的异同点。由于同学们已经学过Word应用软件,对这些相似的操作已非常熟悉,所以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然后,我给出一个求任意两个整数的加法实例,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做:(1)在当前窗体内添加了三个标签、三个文本框和两个命令按钮;(2)按照如下表格设计各对象的属性:
缺省的对象名 设置的对象名 属性名 设置值
Form1 frmadd Caption求和
Label1 lbla Caption输入被加数
Label2 lblb Caption输入加数
Label3 lblc Caption和为:
Text1 txta Text (空白)
Text2 txtb Text (空白)
Text3 txtc Text (空白)
Command1 cmdadd Caption 计算
Command2 cmdend Caption 结束
(3)在命令按钮“cmdadd”上双击鼠标左键,输入如下程序:
txtc.text=val(txta.text)+val(txtb.txt)
关闭程序编辑窗口,回到界面设计界面,在命令按钮“cmdend”上双击鼠标左键,输入如下语句:end
关闭程序编辑窗口,按F5键运行程序。
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教师不用讲解每件事的含义,同学通过完成任务很自然的就会体会出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同学归纳总结一下,一切都迎刃而解。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和重视同学们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相反,最终同学们能否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其本身能否对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学科结构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外部手段强加给他们的,还是在同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2、注意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加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有一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程序的设计步骤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述,同学们在字面上可以接受,但在理解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情况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在书本原有程序的基础上逐渐改变和增加条件的方法来提高同学的综合编程能力。例如,同学们在学习FOR……NEXT循环时,书本内给出了一段求前100项自然岛偷某绦颉U舛纬绦蛟谕学们弄懂FOR……NEXT循环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的,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编程能力,我要求同学们对原程序做如下几种变化:
(1)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跳数为2。
(2)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跳数为1。
(3)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任意输入一个自然数n,求1到n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这里第一小题和书本原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只要将循环的跳数改为2即可,在模仿的前提下同学们就可以完成。第二小题增加了难度,在编程过程中,需要做两点变化,一要将循环变量的变化范围变为从1到50,二要修改循环语句中的通项,将循环语句变为S=S+2*I。要做到这些变化,需要同学们对for……next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第三小题在第二小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点要求,即循环变量的终止值需用变量n来表示,二需要在程序的前面增加一条定义变量n的语句,三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将终止值输入给变量n,这三点要求同学们能够把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对刚刚学习编程的高一同学来说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同学们的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提高。
3、引导同学们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养成运用动态思维判断程序是否正确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比较多的关注:(1)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要求同学们直接写出结果;(2)对于有循环或判断结构的程序,要求同学们根据条件一步步向前走,把循环过程写下来;(3)故意给出一些错误的程序,给同学们设计一些陷阱,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4)让同学们把书本中程序编写错了的地方改正过来。
篇8
一、试验区概况及试验方法
1.试验区概况
茂县岷江河谷,谷底封闭,气候干燥,是四川省西部高山地区的干燥中心。该地区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22℃,年均气温11.9℃,年降雨量481.4mm,年蒸发量1445.5mm,蒸发量为降雨量得近4倍。5月~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83.5%,11月~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占16.5%,土壤为燥褐土,PH值7.3,干旱缺水,海拔2000~2400m,试验区造林树种为侧柏、岷江柏。
2.试验方法
采用30m×30m样地八块,在样地里分别使用和不使用保水剂(以下用甲表示使用保水剂和乙表示不使用保水剂)。分别在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使用保水剂造林样地四块,在相同位置不到五十米设置不使用保水剂造林地四块。
保水剂的使用方法
在干旱河谷造林中保水剂的使用分为干施法和湿施法两种:
施法:这种方法主要在雨季来临之前造林使用,根据树种及苗木大小在植苗穴内将干保水剂颗粒按每株23~28克的比例和土壤充分搅拌均匀后,先将搅拌均匀的土壤回填植苗穴2/3处,回填时要踏实,再将未拌表土回填至植树穴内,经过雨季的充分吸水后,在当年秋季或次年春季进行造林。
湿施法:先将保水剂放入容器中充分吸食水分呈凝胶状态时充分搅拌,再次充分吸水,然后和土壤在植苗穴内混匀后用于苗木定植。
二、试验结果
不同造林方法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2009~2010年连续2年采用定时对样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进行了调查。不同造林方法第2年成活率为:甲平均为80.2%,乙为70.3%,使用保水剂造林成活率提高了9.9%,说明使用保水剂造林方法对当年成活率有明显的影响。不同造林方法第3年保存率为:甲平均为75.5%,乙为64.2%,使用保水剂造林保存率提高了11.3%,说明使用保水剂造林方法对造林保存率有显著的影响。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从造林效果看,使用保水剂造林成活率提高了9.9%,使用保水剂造林保存率提高了11.3%,说明干旱河谷使用保水剂方法造林最佳;因此在春季造林采用保湿剂湿施法造林,特别适用于干旱河谷地区造林。从经济、实用、生产承受能力和效果等综合方面考虑,选择使用保湿剂湿施法造林方法效果最好,值得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2.建议
保水剂在茂县岷江干旱河谷造林中会出现的弊端
由于保水剂特殊的原因,其中会出现很多的弊端,保水剂只有在降水或灌溉的作用下才会起到其保水保肥的作用。而干旱河谷极少降雨,因此需要人工长时间为保水剂进行灌溉。因为干旱河谷的特殊地理环境,保水剂可能会被长期使用很长一段时间,而长期使用保水剂又会使土地碱化,更不容易适合植物生长。由此便会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以下我会具体说明其存在的弊端以及解决方法:
2.1茂县岷江干旱河谷中使用保水剂需要人工长时间的去灌溉。由于干旱河谷干旱少雨,而保水剂又需要不断的补水才能维持其正常的保水保肥的作用,因此在干旱河谷中使用保水剂需要经常的为其灌溉,来维持保水剂的正常工作。这样就会耗费很大的人力。所以笔者以为由机械代替人工便是很好的选择方法。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测算出灌溉的周期,此后由机械代替人工灌溉。
2.2茂县岷江干旱河谷使用保水剂会使土地碱化,更不适合侧柏,岷江柏的生长。由于保水剂中钠盐的缘故,如长期大量使用保水剂的话,会使土地PH值升高,土地碱化,也就更不适合侧柏,岷江柏的生长。而在茂县岷江干旱河谷又需要大量的保水剂且长期使用来完成造林计划。所以笔者认为适当使用保水剂或分时间段使用保水剂便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每个地区都有其固定的雨季和旱季。可以在其雨季的时候可以减少保水剂的使用量。这样既是侧柏和岷江柏的水分得到了补充,又减少了对土地的伤害。
保水剂可以从一些程度上帮助茂县岷江干旱河谷造林,可是保水剂也并非万能剂,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对环境的破坏,所以合理的利用保水剂来完成茂县岷江干旱河谷的造林才是问题的关键。然而保水剂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茂县岷江干旱河谷的现状。保水剂也可能是现在唯一完成茂县岷江干旱河谷造林的方法。因此正确的在茂县岷江干旱河谷的造林计划中使用保水剂是必要的。而从效果上来讲保水剂也可以在茂县岷江干旱河谷的造林计划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明.包维楷.陈建中.孙辉.谢嘉穗.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褐土不同亚类剖面及养分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3期.
篇9
[关键词]燃气机热电联供
一、背景
在我国,人们对能源的利用和发展与环保关系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燃煤发电为主的能源政策,八十年代之前,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使环保未得到重视。到八十年代末,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使人们不得不开始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发展热电联供,取消分散锅炉房,减少烟尘对大气的污染,热电厂在发电的同时向周围工厂和生活设施供热,环境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以煤为燃料,锅炉烟气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仍对大气造成污染,加上受蒸汽供热半径的限制,很多热电厂都位于城市或城郊,城市的空气状况会因此变差。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城市,冬季浓雾弥漫,引起多种呼吸道疾病,对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同时燃煤小热电还有高能耗的缺点,在九十年代后期,政府开始将目光投向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天然气的热值高,约为36000~40000kJ/Nm3,且燃烧后对环境污染小,是所有燃料中单位热值CO2排放量最低的,且NOx的排放率也很低,可以满足一般电厂的废气排放标准,因而将成为继煤和石油后的主要能源。
目前国内燃煤热电厂集中供热与分散的锅炉房相比,具有节约能源、占地少、改善环境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明显。首先是投入大、费用高,城市热网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要建设供热系统管路,因而供热成本很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运行费用由政府负担,其经济效益差的一面没有反映出来,而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下,由于供热收费欠费引起的问题越来越多,国家也不堪重负。其次是由于计量不规范,热控水平不高,以至热网管理落后,供热各环节浪费太大,尤其是公共建筑在无人时也持续供热,节能变成了浪费。同时原有城市规划对热网考虑不够,使增建的热网管道影响城市美观,同时敷设时需要部分建筑物拆迁等。另外城市中的热电厂增加了市内污染物的排放,使局部环境恶化。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如一些国家采用分散供热的模式,工业企业自备热电站和分散的小型热电站相现结合的方式,分别满足工业和居民的热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燃用天然气的燃气机成为人们选择的主要供热发电设备之一。
早在1894年已有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发动机,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可燃用多种燃料(包括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的燃气机和燃天然气-轻柴油的双燃料柴油机。为了更好地节约能源,还充分利用废热供热或再次发电,实行热电联供,大大增加了经济性。从效率上来说,单机输出功率50MW以下的热机以柴油机和燃气机为最高,发电效率可达40%以上,热电联供效率更高达80%;单机功率大于50MW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效率较高。有鉴于此,目前国际上燃气机及双燃料柴油机应用很广。
二、燃气机机型介绍
目前世界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燃气机制造企业有总部设在瑞士的W?RTSIL?NSD公司的燃气机,其功率范围在1000~5500kW、德国MANB&W公司的双燃料柴油机,其功率范围在2400~16200kW,还有奥地利JENBACHER公司的70~2700kW燃气机。下面对这几种机组分别作一简单介绍。
1.W?RTSIL?NSD公司的燃气机
瓦锡兰恩斯迪集团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中速柴油机及燃气机设备制造公司,该公司有燃天然气的燃气机(2100kW~5500kW),也有燃气-轻柴油双燃料机组(4300kW~15800kW)。这里主要介绍它的燃气机。
影响内燃机NOx生成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空气-燃料比,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空气-燃料比可降低NOx的排放。瓦锡兰的燃气机采用稀薄燃烧控制技术,较高的空气-燃料比使气缸中与燃料的混合的空气量多于燃烧所需要的量,并且混合均匀,这不仅大大降低NOx的排放,而且提高了机组的燃烧效率。稀薄的混合物点火和燃烧是通过预燃室实现的,预燃室内采用火花塞点火,为主燃烧室的燃烧提供了能量。
自动控制监测系统WECS8000为分布在整个发动机的微型信息处理器,并划分为不同功能,包括主控制块(MCU)、传感放大和分散控制块(SMU/DCU)、气缸控制块(CCU)、空气燃料控制系统。其中主控制块为系统的核心,负责速度、负荷的控制、吸气点火系统及机组起停和保安报警,调节空气-燃料比。
以34SG为例,其主要参数如下:
气缸数:12,16,18
缸径:340mm
冲程:350mm
单缸功率:293/305kW
转速:720/750r/min
活塞平均速度:8.4/8.75m/s
平均有效压力:14-16bar
频率:60/50Hz
热耗率:8790kJ/kWh
2.德国MANB&W公司的双燃料柴油机
燃气-轻柴油双燃料系统是采用直接或间接喷射少量柴油燃料进入燃烧区,以相当高的点火能量引发天然气、空气混合物的燃烧。由天然气输送管网来的燃料气体通过独立的进气阀喷射进入各独立的气缸外侧空气中,天然气的喷射与进气阀的开度同步,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物在气缸中被压缩,由于混合均匀,防止了局部燃烧高温,同时由于较大的过剩空气量,大大减少NOx的生成。
点火所需的能量来自于预燃室的点火喷嘴,引燃燃料通过小型喷射泵喷入预燃室,柴油在缺乏空气的初始条件下进行预混燃烧,然后进入主燃烧室,燃气、空气混合气稀薄燃烧,降低了燃烧循环的温度,避免产生氮氧化物。所需的引燃燃料量只占柴油机总燃料消耗量的1%。燃油喷射系统在运行中始终处于备用状态,一旦供气中断,机组可立即切换至燃轻柴油运行,保证机组连续安全运行。
机组控制系统包括了双燃料运行中所有控制、调节和监控,以及燃气控制和负荷控制。燃气控制包括机械式主节流阀、过滤器、双联燃气阀、冷凝液排放装置和气动燃气调压阀。
目前该公司推出的主导机型为32/40DG机,其功率范围为2400kW~7200kW,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气缸数:6,7,8,9,12,14,16,18
缸径:320mm
冲程:400mm
单缸功率(甲烷值80-100):385/400kW
转速:720/750r/min
活塞平均速度:9.6/10m/s
平均有效压力:19.9bar
频率:60/50Hz
油耗率:8460kJ/kWh
这类双燃料机主要用于连续发电,运行方式以燃天然气为主,轻柴油作为备用燃料,大大提高了电厂运行的可靠性。
3.奥地利JENBACHER公司的燃气机
JENBACHER公司是较早专门研制燃气机的公司,它的燃气机有六大系列十几种型号,缸数从6至20缸,缸径116至190mm,可燃用高热值的天然气,也可燃用低热值的污水、污泥沼气、垃圾填埋气,还有煤层气、化工厂及工业生产中的可燃气体等。燃气机为该公司的主导产品,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地。它的LeanNOx控制系统可稀释混合燃气,结合带保护的电火花点火系统,自动调节燃气机使之能高效燃烧所有燃气,达到低排放量,保证NOx排放低于500mg/Nm3,CO排放低于650mg/Nm3。
以JMS616GS-N.L机型为例,其参数如下:
气缸数:16
缸径:190mm
冲程:220mm
输出电功率:1942kW
转速:1500r/min
活塞平均速度:11m/s
热耗率:8930kJ/kWh
三、利用燃气机热电联供
燃气机的余热有三个来源,燃气机的高温烟气、高温缸体及增压空气冷却水和油冷却水。其中最主要的是燃气机的排气,因其温度一般在400~500℃,含大量余热,通过在烟道上加装热交换器可将余热转换为蒸汽或热水。高温缸体及增压空气冷却水温度为90~95℃,油冷却水温度为70℃左右,均可通过热交换器供热水。
燃气机的余热有多种用途,主要有三类:再发电、供热、制冷。而从具体形式来说,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形成多种组合。如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可用来带动汽轮机发电,或直接供热用户,作为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干燥、燃烧空气干燥等,也可以通过吸收式冷却器制冷,供工厂或居民住宅;温度不同的高温缸体及增压空气冷却水和油冷却水,通过热交换器串联后供用户热水,作为工艺用热、地区用热、也可在余热锅炉蒸汽发电时加热汽机凝结水。
燃天然气的燃气发电机组热和电的输出情况见下表(以瓦锡兰机组为例):
机型电力输出
(MW)蒸汽流量
(t/h)蒸汽输出
(MW)热水流量
(t/h)热水输出
(MW)
12V25SG2.11.81.1161.1
16V25SG2.82.41.5211.5
16V28SG4.02.62.0201.4
18V28SG4.52.81.8221.5
16V34SG4.883.02.2271.9
18V34SG5.53.42.5312.1
注:供蒸汽参数为8bar,170℃;供热水参数为:85℃;进水温度:25℃。
四、燃气机电站的特点
1.效率高
燃气机机组效率在40%以上,如以合理的热电联供方式运行时,热效率可达80%以上,节能效果明显。
2.污染小
污染物的排放大大低于燃煤及燃油电厂,无需高烟囱,可建于城市中心。同时采用隔音效果好的室内布置,无噪声污染。
3.工业水量少
机组冷却水采用闭式循环,不需大量冷却水,对水源要求不高,有少量工业水即可。
4.运行灵活,费用低
热电联供的燃气机电站可满足分散供热要求,不需铺设大量供热管网,节约了运行管理费用。电站一般布置两台以上机组,以适应不同热负荷及电负荷要求,运行更加灵活方便。
5.安装简便,维修方便
由于燃气机非高速旋转机械,且采用了底板弹簧隔振装置,对设备基础要求较低,安装较为容易。维修工作可在现场完成。
6.与燃气轮机相辅相成
燃气机的应用并不排斥燃气轮机,因其单机功率多在1~15MW,而燃气轮机的主导机型在20MW以上,并且趋势是发展大功率机组,二者并不冲突,各有市场,相辅相成。
五、前景
篇10
*县是全国著名的“裘皮之都”,又是以尚村镇为中心的珍稀动物养殖基地。目前,全县貂、狐、貉等珍稀动物存栏89万只,其中仅尚村镇存栏就达26万只。传统养殖都是一家一户院内散养,存在遮阴差、外界干扰严重、空气污浊、臭味浓烈、配种繁殖程序复杂、伤亡率高等弊端。随着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标准化技术的推广,院内笼养的模式将在1-2年内取消,而在林地养殖最接近野生动物原始的生存环境,不但改变了农户院内笼养的不利条件,还大大提高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此,自2004年以来,该县大力推行在林木行间养殖珍稀动物,以达到林木生产与动物养殖相互促进、增产增效的目的,并取得显著效果。主要表现为:
一是生态效益明显。在速生杨行间搭养殖棚养殖珍稀动物,非常接近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夏季阳光强烈,由树木遮阴;冬季树木落叶,又有利于通风透光,动物排出的粪便及刷洗笼舍的水给树木提供了必需的肥水,动物呼出的CO2是树木的光合原料,使树木生长旺盛,树木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做为动物的呼吸原料,可使动物不断呼吸新鲜空气,提高了动物的生长速度,缩短了饲养周期,二者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的生物圈,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二是经济效益巨大。正常投资速生杨生产每年每亩平均200-250元,其中水、肥占投资的2/3,8年每亩投资1600-2000元,林木收入8000-10000元,减去投资,纯收入7200元左右。通过养殖动物所排粪便用于林地施肥,加上管护8年每亩可减少投资1000元。每亩可养殖貂、貉、狐295只,每只纯利润173元,每年每亩野生动物纯收入51035元,加上林木收入每亩每年1000元,实行林养模式的种养户每年每亩纯收益可达5.2万元。
三是社会效益显著。实行林养结合,使发展速生丰产林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其丰厚的利润不仅充分调动了林木种植户和动物养殖户的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皮毛加工、运输、餐饮、中介服务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比单一种树的社会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有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造林户对林木的管护力度加大,树木的长势明显高于没有进行动物养殖的林地,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林业的快速发展。
二、前景展望
一是从国内外市场看,对貂、貉、狐皮和木材的需求稳中有增,价格稳中有升。貂、貉、狐皮从历史上就是国际裘皮贸易中的支柱产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貂、貉、狐皮的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是市场上所体现出的优质优价规律,使貂、貉、狐皮价格大幅度攀升,高的达到每张皮500元以上,纯利润250元以上,低的每张也达300多元,纯利150元以上,这给貂、貉、狐养殖者加速种群品种改良,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毛皮,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利契机。同时,随着国家封山育林、禁伐原始森林等政策的实施,导致国家从国外大量进口木材,然而仍不然很好地满足国内需求,从而使国内木材价格呈稳定增长的态势,也使广大造林户的收入稳定增加,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林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从经济效益上看,具有*特色的立体经济型林业将成为推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目前,全县杨树面积46500亩,其中已实行动物养殖的林地仅为785亩,如果目前全县存栏的89万只珍稀动物全部实行林地养殖,年纯收入可高达1.57亿元,当前该县正积极推广发展这一模式,两年内将建成生态林养殖场100个,珍稀动物存栏达到150万只以上,计划实现林地养殖120万只,达到80%以上,年纯收入将高达2.1亿元以上,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三是皮毛市场、皮毛加工以及林产加工企业的迅速崛起,为*立体经济型林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到目前,全县共建成占地140亩、年交易皮毛1亿张的大型交易市场1个,拥有皮毛加工企业350多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7家,裘皮服装年出口额1.17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量的20%以上。同时,建立*人造板厂等较大规模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木材3.5万立方米,年产值3600万元。随着特种养殖、皮毛加工和林木产、工、贸一体化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实现了林业增值,也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林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几点启示
其一,发展立体经济型林业,解放思想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基础差,底子薄,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一种特色林业发展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群众是否从思想上真正接受,从行动上真正支持。对此,该县紧紧抓住解决农民群众思想认识这一关键,积极通过电视、广播、宣传车、集市咨询、入户宣传等多种教育和引导形式,努力做到每家每户都有三件“宝”,即《林养结合效益分析》、《速生丰产林管理技术要点》和《珍稀动物养殖经验介绍》,并积极引导广大种养群众树立市场意识,以促使广大群众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根本转变,主动做立体经济型林业发展模式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者。
其二,发展立体经济型林业,因地制宜是基础。由于地理位置、种养习惯和基础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决定着各地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存在着特殊性和差异性。该县群众素有养殖貂、狐、貉的传统优势,为此,他们选择了适合本地、市场前景较好的养殖品种,群众易于接受,再加上借助了国家退耕还林以及鼓励发展速生丰产林政策的东风,从而形成了推进特色林业发展模式的强大合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