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

篇1

关键词 口腔护理 机械通气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328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简称院内肺炎(N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包括在医院内获得感染而出院后48小时内发病的肺炎。其中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最为常见,治疗和预防控制最为困难。VAP是指建立工气道和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以发热、脓性痰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肺部感染,本病是临床常见的院内感染疾病。口腔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护屏障,目前普遍认为口腔卫生状况对VAP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影响[1,2],因此做好口腔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减少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2006年10月~2010年12月在当前国内口腔护理基本上采用擦洗法和冲洗法的基础上,经过局部改进及合并改良的方法,以寻求更有效、更方便的口腔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2010年12月应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者187例。排除标准:①原发性口腔原发性疾病患者;②对护理操作者不愿配合者;③机械通气时间已超过48小时未行口腔护理者。187例患者中,男126例,女61例,年龄40~73岁,平均5632±1254岁。疾病类型:神经系统疾病78例,呼吸系统疾病41例,外科手术后47例,多发伤性损伤15例,其他疾病6例。187例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行MV,均联合应用1~3种抗生素治疗,MV时间2~16天。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A组56例,B组63例,C组68例,3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口腔护理方法:A组采用传统的擦洗法[2],予以生理盐水棉球顺序擦洗。B组为改良冲洗法,患者取半卧(头部抬高30°~40°),头略偏向一侧,予生理盐水冲洗(冲洗前气囊充气加压密闭插管与气管的间隙);由2名护士操作,1名护士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从患者一侧嘴角向口腔内注入,停留6~10秒,另1名护士用吸痰管抽吸反复冲洗、抽吸8~10次。C组行生理盐水擦洗加冲洗法即先采用A组方法,再采用B组方法,过程同上。各组口腔护理,每天早晚各1次,均连续1周。

评价方法:观察比较3组7天内HAP、口腔溃疡及口腔霉菌的发生率。⑴HAP:X线显示新出现或进展性肺部浸润病变合并以下之一[3]:①发热>38℃;②近期出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痰,伴或不伴有胸痛;③肺部实变体征和湿性啰音;④白细胞计数≥100×109/L,伴或不伴有核左移。⑵口腔溃疡:每天观察口腔,发现深至黏膜下层的破溃为口腔溃疡。⑶口腔霉菌:每天早晨口腔护理前采集口腔分泌物标本送检,根据培养结果判定是否霉菌感染。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X2检验。

结 果

3组口腔霉菌、口腔溃疡及VAP发生率比较,见表1。

讨 论

根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3],HAP是我国第1位的医院感染类型,全球范围内HAP的发病率05%~50%[4],ICU是普通病房的数倍至数十倍;机械通气是非机械通气的7~21倍;HAP病死率20%~50%。机械通气患者中,VAP发生累积发病率18%~60%,病死率25%~76%,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4]。因此做好相关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误吸口咽部定植菌是HAP发病的主要机制;危重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抗疾病能力下降,应用气管插管时,使口腔长期处于持续开放的状态,增加了细菌定植在口腔繁殖生长的机会,使口腔黏膜自有的自净能力及黏膜屏障保护作用失去功效,从而引起细菌型感染。由于患者治疗期间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又增加了患者的耐药率及耐药细菌的产生,同时胃液内酸度下降,导致胃内细菌定植能力增强,为细菌创建了易于繁殖的环境。危重患者由于呼吸道排液不通畅,还可能造成误吸,引起呼吸道的炎症,甚至发生肺炎。有研究提示早发型HAP与口咽部定植菌下漏有关,而迟发型HAP多为口咽部定植菌误吸和机体抵抗力下降、下漏、胃-口咽-下呼吸道逆行感、菌群失调、染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因此保持口腔清洁、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对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HAP作为下呼吸道感染的证据,而口腔溃疡及霉菌感染作为口腔感染的表 表1 3组口腔霉菌、口腔溃疡及VAP发生率比较[例(%)]

象。本文结果提示,B、C组在HAP和口腔霉菌发生率上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在预防HAP、霉菌感染方面冲洗法显著优于擦洗法,而冲洗加擦洗法并不提高疗效。因此认为,改良冲洗法对于预防HAP、霉菌感染具有显著疗效,可以在临床护理中积极使用,以减少H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率,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操作注意事项:取得清醒患者的合作;避免冲洗液流入气管;冲洗后需吸尽冲洗液及分泌物,减少气囊周围渗漏的发生;避免咽喉部分泌物在气囊放气后误吸入气道,造成窒息或感染加重;对于某些情况如痰栓、血痂等,可适当配合应用局部擦洗。

参考文献

1 MtJ RO Cl,GRAP M J.0ral health and car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state of the science[J].Am J CritCare,2004,13(1):211-213.

2 刘加芳,刘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致病菌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19):59-61.

3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等.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79.

篇2

湖南省岳阳市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鼻息肉鼻内窥镜手术后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鼻息肉内窥镜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护理上加强护理宣教及心理干预,指导自我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愈率相近,无明显临床意义,2组术前鼻塞流涕、鼻腔粘膜肿胀、头昏、嗅觉减退症状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鼻塞流涕、鼻腔粘膜肿胀、头昏、嗅觉减退症状基本缓解,但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疗效确切,科学的术后护理对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病人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鼻息肉;鼻内窥镜;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a)-0094-02

[作者简介] 付桂(1982-),女,汉族,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鼻息肉是一种鼻部常见性疾病,常合并慢性鼻窦炎,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中鼻道、中鼻甲、上颌窦、筛窦等部位,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并随息肉体积增长而加重、鼻腔分泌物增多、鼻腔粘膜肿胀、嗅觉障碍、头昏[1]。鼻塞重者可出现说话时闭塞性鼻音、打鼾,肉蒂长者可自觉鼻腔内容物随呼吸移动,后鼻孔息肉可发生经鼻呼气困难,息肉堵塞咽鼓管者可发生耳鸣和听力减退。内窥镜治疗鼻息肉创伤小、 恢复快,已基本取代传统的柯-陆氏手术[2]。因而常规鼻息肉术后护理内容也应随手术方式变更而更新。为探讨鼻息肉鼻内窥镜手术后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我们在常规基础护理上加强护理宣教及心理干预,指导自我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住院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180例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观察组90例,男6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73±6.36)岁,其中鼻塞流涕87例、鼻腔粘膜肿胀90例、头昏42例、嗅觉减退37例;对照组90例,男6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11±5.98)岁,其中鼻塞流涕88例、鼻腔粘膜肿胀90例、头昏40例、嗅觉减退3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

1.2 术后护理

1.2.1对照组护理术后患者采用半坐卧位,如术中出血较多则先平卧位后改半卧位,目的为减轻头部充血、面部肿胀疼痛及鼻腔黏膜水肿,且有利于鼻腔分泌物流出。在鼻前庭放置无菌干燥棉球并观察棉球有无渗出物及渗出液的性质,如有渗出物污染棉球则及时更换。术后术腔无出血或渗血患者不填塞中鼻道,少量渗血则用抗生素纱条微型堵塞中鼻道,渗血多或出血时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中鼻道和/或鼻腔。术后48 h内不能用力擤鼻,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及剧咳,后者常易诱发血压增高和术腔出血[3]。术后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尤其注意组织缺氧情况。一旦发生术腔粘连或闭塞则手术失败,因而术后术腔的护理尤为重要[4]。抽出鼻腔纱条后2 d内术腔可不予处理或仅经口负压吸引鼻腔分泌物及残血,这能促进鼻腔黏膜修复。第3天始每日彻底清理术腔,常规选择1%麻黄素收缩鼻腔,一定要将鼻腔、术腔的分泌物和残血清理干净。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确保各窦口和中鼻道通畅,清洗后术腔使用抗生素、激素联合蛋白合剂喷洒,从而保持鼻腔湿润并促进术腔愈合。

1.2.2观察组护理在常规基础护理上加强护理宣教及心理干预,指导自我护理方法[4]。充分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疾病特点、常见并发症及自我护理方法,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增强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如鼻腔血管神经丰富,对刺激敏感性高,加上填塞鼻腔后经鼻呼吸受阻,因此,耐心解释并告知病人在术后取出部分纱条后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千万不能自行拔出填塞的纱条以免造成大出血[5]。一旦发生鼻出血应密切观察鼻腔出血情况,告知病人术后鼻腔渗出血性分泌物或偶有血性眼泪不必惊慌,如血液流入口腔内应轻轻吐出而不能咽下,因为血液可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也不能用力咳出,应轻轻吐在痰杯中。因多种不适症状常会影响患者食欲,故应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避免大便干燥、便秘现象尤其避免用力大便,因后者会导致腹压增加而致伤口出血[6]。须告知患者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可嘱病人每日4次用1‰洗必泰溶液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并教导病人预防和避免打喷嚏的方法,当要打喷嚏时应立即张口呼吸,让气流经口喷出以防止鼻腔填塞物脱出。

1.2.3疗效判断标准依据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判标准。治愈: 症状消失,内镜下见窦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窦腔内黏膜上皮化。好转: 症状明显改善,内镜下见窦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部分黏膜水肿肥厚或形成肉芽组织。无效: 症状无好转,内镜下见窦口狭窄或闭锁,术腔粘连,有脓性分泌物和息肉形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6.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本研究观察组90例,治愈30例,好转52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90例,治愈29例,好转50例,总有效率87.7%。两组对比,χ2=16.67,P>0.05。见表1。

2.2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本研究治疗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塞流涕、鼻腔粘膜肿胀、头昏、嗅觉减退,见表2。

3 讨论

鼻内镜手术因其面部无切口、 创伤小、 功能恢复快、 疗效高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而其术后护理方式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应做相应改进[6]。鼻内镜手术治疗优势提醒我们,内镜术后护理的新的方向可考虑从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护理出发。本研究发现针对鼻息肉对照组与观察组治愈率相近,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组术前鼻塞流涕、鼻腔粘膜肿胀、头昏、嗅觉减退症状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2组鼻塞流涕、鼻腔粘膜肿胀、头昏、嗅觉减退症状基本缓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与传统护理方法比较,观察组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疾病有着正面影响,但影响力有限。尽管如此,鼻内镜手术术后护理干预仍不能忽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观察组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更好,依从性更高,尽管症状缓解率与对照组相近,但仍高于对照组且症状要轻于对照组。

作为较新的的手术方式,术后护理我们推荐以下方式。首先选用卧位,尤其给予全麻患者特别护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避免感染。饮食方面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观察患者一般情况,严格按无菌操作换药以降低感染风险。术后应冷敷鼻部并填塞患侧鼻腔,严禁擤鼻及剧烈咳嗽。在取出鼻腔棉球后立即清理术腔。

因此,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疗效确切,积极的护理预防措施能避免出血、 感染、 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科学细致的术后护理对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病人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1]吴胜齐,陈朱井,陈贤宁,等.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孔息肉34例临床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8(2):135.

[2]邓伟光.鼻息肉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7):87-88.

[3]李美娟,刘茂芳,谢玉兰,等.鼻息肉内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6):113-114.

[4]李会珍.鼻息肉经鼻内镜手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14) :2889.

[5]姜立波,章龙珍. 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47-49.

篇3

 

关键词: 优质服务;基础护理;临床意义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压疮护理、晚间护理、晨间护理、口腔护理等,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的的主要内容。医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是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本文将就五种基础护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做简单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基础护理的研究对象

         2011年1月,某乡镇医院按照比例选取了96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水平以及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待患者的态度等。其中,共有医生35名,护理人员61名。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对基础护理都保持着科学的态度,这表明医生与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极为明确。调查结果证明,加强医护人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是理清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关系,提高医护人员掌握基础护理知识的准确性,以及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服务的重要因素。

        2   五个护理在基础护理中的含义

        2.1 压疮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时刻防止压疮的紧急发生,这也是急诊科科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晚间护理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睡眠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在护理的过程中进行操作。而要想使晚间护理的服务效果达到目标及需求,要想满足患者的要求,就要在护理过程中找到问题所在,并据此制订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再认真地加以实施。

        2.3 生活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护理工作,其内容包含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在整个诊疗期间,患者都是需要被关怀和照顾的。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从患病到痊愈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环境、卫生、睡眠、活动等生活内容进行精心合理的安排。

        2.4 晨间护理是为了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再次发生,使患者在护理中体会到清洁感和舒适感。医护人员应该在对患者的病情加以了解和观察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治疗和诊断。晨间护理的主要内容便是保持患者病床和病室的清洁卫生。

        2.5 口腔护理对于患者来说,是有利于其进行住院治疗及恢复健康的,应积极应对。口腔护理一般采用含漱与刷牙的方式,来预防口腔内微生物的增长或抵触细菌在口腔内的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清除口腔异味,使口腔内部清新与舒适的目的。

        3   分析与讨论

篇4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颈骨折; 颌后入路; 解剖复位;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0106-02

doi:10.14033/ki.cfmr.2015.30.054

髁突是颌面部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其骨折发生率,占整个下颌骨骨折的25%~50%[1]。因为该部位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手术治疗入路的选择始终困扰着临床,而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骨折愈后是否良好有着重要作用。笔者所在科采用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颈骨折34例,并经过合理的临床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3年4月治疗的髁突颈骨折患者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19~55岁,平均28岁。34例临床样本中,单侧髁突骨折31例,双侧髁突骨折3例。本研究样本中双侧髁突骨折的另外一侧均为髁头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采用腮腺前缘入路手术方法。手术切口:切口自耳垂向后下沿下颌升支后缘2 cm处作3~5 cm左右的皮肤切口。切口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腮腺咬肌筋膜前缘,将腮腺向后掀起,在上下颊支之间剥离咬肌及骨膜至下颌骨升支骨面,暴露髁突骨折断端。复位固定:所有骨折解剖复位、咬合关系恢复后,分别在骨折断端后外缘以及前缘各安置一个小型接骨板。术后进行主动及被动开口训练。术前对所有患者行心理干预护理,术后对患者的饮食及功能锻炼进行正确指导。

1.3 效果评价

34例患者术后均行下颌骨CT片检查,术后1、3、6、12个月复查,客观评价手术时间、开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损伤及涎瘘等情况。

2 结果

34例患者的手术用时平均约90 min。其中4例(12.5%)患侧早接触,经颌间牵引后得以改善;术后2例(6.25%)出现鼻唇沟变浅,术后1~3个月完全恢复;术后1个月复查张口恢复正常30例,余4例均于3个月内恢复张口度。术后12个月复查未见涎瘘及关节强直。术后CT复查,骨折断端均能达到解剖复位,关节间隙两侧基本对称。

3 讨论

下颌骨髁状突是下颌骨主要的生长中心,该部如在儿童期受到损伤或破坏,将导致下颌骨的发育障碍。髁状突颈部是髁状突头部下方较细的部分,在下颌骨外伤中,常被间接力量的冲击而发生骨折。耳前切口、颌下切口、口内切口以及颌后切口目前都被应用于髁突骨折的手术治疗,但是上述各种切口各有其优缺点,不同部位的髁突骨折采用何种手术入路为佳目前尚有争议。其中,颌后切口相对来说更受多数外科医生的青睐。而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起到非常必要的临床意义。

3.1 心理干预护理

本组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平均年龄为28岁,因为对面容要求较高,心理对手术本身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心理。具体表现在对面部切口瘢痕的担忧以及对面神经损伤影响面容的忧虑。所以术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科针对此类患者,术前会进行详细的心理干预护理。向患者解释颌后切口相对瘢痕隐蔽,并且应用6-0可吸收美容线缝合面部切口,如果条件允许,可应用可吸收固定板行骨折内固定,避免二次手术取出钛板,减小手术创伤。同时术中因为采用腮腺前缘入路,避开面神经的主要分支,相对减小面神经的损伤概率,术后如因术中牵拉神经造成面神经的损伤,经过必要的营养神经治疗后,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面部功能形态。手术治疗髁颈骨折,面神经损伤率为20%[2]。本研究病例不刻意寻找解剖面神经,因面神经被腮腺组织包裹保护,相对损伤概率较低。经过细致耐心的心理护理,绝大部分患者心理焦虑症状消失,能做到积极配合手术等治疗。

3.2 一般护理

尽量减少探视时间,少与患者谈话,使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可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让患者能够放松心情,减轻紧张情绪。尽量减小光线过强,或噪音过大等不良刺激,为患者创造一个优良的休息环境。准备写字板等工具,方便与患者交流,能有效理解患者意图及表达内容,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各种治疗。

3.3 术后饮食护理

本组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术后4例行颌间牵引治疗,其余患者行常规骨折术后护理。术前对所有骨折患者讲解颌间牵引的可能性,并进行模拟牵引进食锻炼,以便术后能尽快适应牵引治疗。对颌间牵引的患者实行一级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牵引期间可能出现呛咳、窒息的危险性,床旁配备手术刀片,备紧急情况下划开牵引环。同时给予口腔卫生宣教,使患者理解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减少感染的发生几率。术后1周流食,1周后改为半流食,2~3周普食,进食时注意保护颞颌关节区,减少咬合创伤,勿大张口或啃食硬物。

3.4 口腔护理

患者术后如需要颌间固定,术后不能张口运动,使得口腔的机械性自洁作用差,口内分泌物不能及时清除,容易引起口内创口感染。做好口腔护理对创口生长及预后尤为重要,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口腔护理可使口腔内的细菌数量减少,同时可刺激唾液分泌增强口腔自洁力。对患者常用双氧水及盐水进行口腔冲洗,边冲洗边吸引并仔细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破损、溃疡。如出现黏膜溃疡,局部给予红霉素软膏外用治疗,进流食,饭后漱口,时刻观察患者局部创口愈合状况,积极处理各种突况。

3.5 术后功能锻炼

本组病例中术后1个月复查张口恢复正常30例,余4例均于3个月内恢复张口度。术后12个月复查未见涎瘘及关节强直。开口受限的原因考虑为暴露骨断端需要切开咬肌在下颌升支外侧的大部分附着,导致患侧肌力减弱,但随着术后愈合并配合功能训练,所有病例开口度均恢复正常。本组病例术后2周开始行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强直的发生。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关节强直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协助患者行必要的开口等功能锻炼。

颌后切口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为许多学者所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3-5]。本研究经腮腺前缘入路,避开了面神经下颌缘支,可靠复位固定髁突骨折。经过合理的临床护理降低了手术风险,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均愈后良好,正确而仔细认真的临床护理工作在患者痊愈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1] Silvennoinen U,Iizuka T,Lindqvist C,et al.Differentpatterns of condylar fracturesl An analysis of 382 patients in a 3-year period[J].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2,50(10):1032-1037.

[2] Manisali M,Amin M,Aghabei,et al.Retromandibular approach to the mandibular condyle:A clinical and cadaveric study[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3,32(3):253-256.

[3]吴春云,施晓军,李颍,等.24例髁突骨折经下颌后进路行坚强内固定的疗效观察[J].上海口腔医学,2004,13(1):20-22.

[4]刘向辉,彭品祥,斯方杰,等.髁状突骨折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16(5):386-388.

篇5

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1急救护理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较高病死率,重在对病因预防,需早期诊治高危因素,如死胎、妊高症、软产道裂伤、羊水栓塞、宫缩乏力、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祛除病因,对休克积极抢救,并迅速补充血容量、辅助医生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早期适时对子宫切除,保护各器管功能,以抢救生命,降低病死率。

1.2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如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等,并对皮肤颜色加强观察,一旦有咯血、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现,需持续心电监护,立即向医生报告,以积极实施抢救工作。加强意识状态观察,患者多以嗜睡、躁动不安甚至昏迷为主要表现,多提示循环血量不足,脑血流灌注量不足,需及时纠正。

1.3休克护理头偏向一侧,取休克,呼吸道保持通畅,行至少2条静脉通道建立,以做好凝血因子及血容量补充,保证快速用药。微循环障碍争取在1-4h改善,以防出现不可逆的器质性破坏。同时,患者因大量失血,机体缺氧,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呼吸急促,个别有潮式呼吸现象,需对缺氧状态加以改善,鼻塞吸氧,保持2-4L/min氧流量。滴速依据病情调整,并加强动脉血压监测,以防出现意外。

1.4出血及尿量护理护理操作需轻柔,尽量减少创伤治疗及检查,止血带在静脉注射时不宜过紧,防止鼻出血。准确计算出血量,以为临床提供依据。加强尿量

1.5心理护理及其它因病情危重、大量出血,患者多由焦虑、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需行健康宣教,就疾病基础知识、救治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介绍同类型成功案例,并取得家属配合,给予患者更多关爱,使其保持乐观情绪,提高遵医依从性。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需严格无菌操作,做好会阴、皮肤、口腔护理,预防感染及褥疮形成。

2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观察组无死亡事件发生,均治愈,对照组因>3个器官衰竭死亡2例,占10%。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褥疮、感染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4讨论

篇6

[关键词]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6-005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eserve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 in neonatal iatensive care uni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98 neonates received intub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1∶1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And each group had 49 neonates. Preventive factor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included levating patient’s head and chest to 30 degrees to the horizontal level, 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 systems, washing hands, intensiving frequency of oral-pharyngeal nursing with thorough suction, changing ventiahor tube after three day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VAP,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ventilator time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neonates in treatment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VAP (10.20% vs 28.57%) and shorter ventilator time [(60.36±9.23) h vs (67.52±8.55h)]. There was difference on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Preventi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Newborn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已为临床医师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较为普遍的方法,因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同时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下、气道较短,外界病原菌容易侵入患儿下呼吸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主要疾病[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害较大,可增加呼吸机治疗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延长患儿的吸氧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增加患儿视网膜病变、肺损伤及神经系统后遗症风险,影响患儿预后,给患儿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故本院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开展研究,以降低患儿产生的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时间>48 h。排除标准:中途放弃治疗的患儿。按1:1配对设计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胎龄(35.3±3.7)周,出生体重(2561.7±616.8)g,对照组胎龄(34.8±4.3)周,出生体重(2461.7±645.6)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

1.3 方法

观察组患儿采取头高位30度、密闭式吸痰、严格手卫生(医护人员每次必须先洗手,然后卫生手消毒)、口腔护理2次/d,使用3 d更换呼吸机管道综合治疗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照组采用平卧位、开放式吸痰、注意手卫生(单纯卫生手消毒)、口腔护理1次/d,使用7 d更换呼吸机管道。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0.2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P

2.2 两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60.36±9.23)h明显短于对照组(67.52±8.5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36,P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患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48 h或者已停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拔除气管插管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3],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是目前新生儿危重症急救的主要治疗措施,而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开放气道,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患儿的年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规范洗手、呼吸机治疗时间、损伤性操作等,呼吸机辅助治疗大于3 d均可能有细菌定植[5]。目前我科已采取一系列医疗及护理措施,减少患儿住院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机率,在国外以及在重症监护病房采取集束化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6-8]。

首先,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需鼻饲喂养,长期平卧位可引起奶液返流,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采用头高位30°可减少返流,同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吸痰对新生儿的气道黏膜亦属于损伤性操作,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在吸痰过程中可因环境污染、复苏囊消毒不严格、洗手不规范等引起细菌侵入呼吸道,导致细菌定植感染,有研究显示开放式吸痰患儿下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菌含量较高[9],密闭式吸痰可避免气道开放,减少外界各种因素引起的污染,同时密闭式吸痰不需反复更换吸痰管,可减少耗材及治疗时间,不需断开呼吸机,可保持患儿稳定的气道压力及分钟通气量,有效改善氧合[10,11]。总之,密闭式吸痰操作简单、效率高、减少外界污染机会,更易于临床应用。

感染最基本的预防措施为规范洗手[12],监护室医护人员应严格进行手卫生,操作前、操作后、接触患儿前、接触患儿后等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佩戴一次性手套接触患儿,对感染特殊病原微生物的患儿进行治疗时需穿隔离衣及戴手套。每日实行口腔护理可预防细菌定植,对于危重新生儿,口腔内正常定植的细菌在24 h后可转变为严重的致病菌,使用过抗生素的患儿病菌可变异为多重耐药菌,故需加强口腔护理[13]。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对预防细菌定植有一定的作用,包括去除呼吸道的冷凝水及湿化器的更换,本研究认为使用3 d更换呼吸机管道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但对呼吸机管道的具体更换时间仍存在争议,有认为7 d更换1次[14],也有认为1周更换2次[15]。

研究表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新生患儿本身基础状况(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皮肤薄嫩、免疫力低、抗感染屏障功能差、易受医疗操作等损伤,病原菌易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呼吸机的综合管理、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及手卫生的执行等综合因素的影响[16]。近年来国内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此措施必须贯穿持续执行于临床工作每个环节中,医护人员不间断地进行业务培训及学习,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干预措施。本研究认为采用头高位30°、密闭式吸痰、严格手卫生、口腔护理,使用3 d更换呼吸机管道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17]。

[参考文献]

[1] 陈历耋,傅万海,游楚明,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2):80-84.

[2] 谭薇,郭桂芳,土乐强,等. 早发性与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24-526.

[3] 叶俊,修清玉.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发病机理及预防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1):2950-2952.

[4] 蔡小狄,曹云.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09,36(1):11-13.

[5] 杨军,赵宏,封志纯. 机械通气早产儿下呼吸道定植细菌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5):390-393.

[6] Cnmden E,Boyce C,Woodman H,et al. An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ventilator care bundle[J]. Nurs Crit Care,2005,10(5):242-246.

[7] Cooke FJ,Holmes AH. The missing care bundle:Antibiotic prescribing in hospitals[J]. Int Antimicmb Agents,2007,30(1):25-29.

[8] Winters B,Dorman T. Patient,safetyand quality initiatives in the intmsire care unit[J]. Curt Opin Anaesthesiol,2006, 19(2):140-145.

[9] 陈倩云,杨燕,陈小乐,等.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学,2010,16(5):545-547.

[10] 马杏云,侯改英,张玉英,等. 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现状的临床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447-1448.

[11] 晏玲. 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固尔苏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 9(24):3048-3049.

[12] 刘汉,倪海滨,刘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18(2):190-192.

[13] Murila F,Frances JV,Bland A,et al. Interpreting positive cultures of endotracheal aspirates: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decisions inventilated neonates[J]. J Pediatr Child Health,2012,47(10):728-733.

[14] Garland JS. Strategies to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neonates[J]. Clin Erinatol,2010,37(3):629-643.

[15] 沈爱仙,贾献荣. 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25):80-85.

[16] 汪瑾,巨容.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J]. 临床儿科杂志,2014,32(5):494-497.

篇7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干预;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呼吸功能不全的有效措施,为救治患者赢得了时机,但是机械通气时常可以出现许多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48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国外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高达9%-70%,病死率高达50%-69% [1];国内有医院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43.1%,病死率为51.6%[2]。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3]。

        本研究通过选取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讨了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共60例(不包括原发肺炎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6.1岁,上机时间为7-26d,机械通气期间根据病原的构成、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原发疾病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如翻身、拍、背、吸痰、气道冲洗等。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怖病及合并呼吸衰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外伤、脑梗死、肺部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机时间、基础疾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人工气道建立、呼吸机辅助通气,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使用抗生素、对症、支持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进的护理措施[4],主要包括:(1)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患者体温、呼吸、分泌物性状、肺部体征的观察;(2)适时吸引呼吸道的分泌物,痰多黏稠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使痰液容易咳出或吸出,定期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4)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及雾化器,防止环路冷凝液倒流,定期排空收集瓶,加强呼吸机环路管理。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护理干预和常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情况,比较两组呼吸机肺炎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肺炎发生率。

        2  结果

        通过相关指标的对比,护理干预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24.1天,常规治疗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36.2天。干预组发生呼吸机肺炎为4例,发生率为13.3%,常规治疗组发生呼吸机肺炎率为10例,发生率为33.3%。

        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看,护理干预组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上看,护理干预组的呼吸机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体器官支持技术的日益完善,给患者的监护治疗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疗效是肯定的,治疗带来的并发症同样也是危险的。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呼吸机肺炎极为重要。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呼吸机肺炎的发生,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对于预防呼吸机肺炎首先应明确引发呼吸机肺炎的因素。在诸多因素中,患者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例如高龄、肥胖、严重的基础疾病,包括器官功能障碍(心力衰竭、肝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护理时要加强对患者情况的深入了解。其次,为了进行机械通气常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势必造成上呼吸道的屏障和温湿功能丧失,破坏了上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机制,抑制了咳嗽反射,且随着气管插管时间的延长,发生率明显上升,护理时应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此外,呼吸机冷凝液的污染和呼吸管路的不合理断开常导致使呼吸机肺炎的发生率增加,护理时应加强呼吸环路管理等。

        作为一名护士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和减少呼吸机肺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safdar n,cmich q,maki dj, the pathogenesis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its relevance to developing emetic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j] respir care,2005,50:725

[2]  陈鸣,府伟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8:212

篇8

[关键词] 肺癌患者;味觉改变;心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3-0113-02

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国内城市癌症死亡率的首位原因。70%~80%的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属晚期[1],化疗是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组成的化疗方案是目前晚期肺癌最常见的标准方案之一,本文对应用GP方案化疗后出现味觉改变的肺癌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4例肺癌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住院患者。病例纳入标准: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确诊,无合并口咽部疾患,通过综合评估,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化疗的肺癌患者,男38例,女36例,年龄18~70岁。74例患者存在味觉丧失、味觉改变、味觉异常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7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 = 37)与实验组(n = 37),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及化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味觉改变评估 评估方法:在患者化疗当天、化疗第3天给予填写化疗患者味觉改变调查表。

1.2.2 心理评估 为进一步了解味觉改变后对患者心理、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对出现味觉改变患者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调查。SAS、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以上为重度[2]。由经专项培训后的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自评填写。

1.2.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及口腔护理,护士通过与患者家属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化疗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愿意接受化疗,顺利完成疗程。并根据自评量表的分值,结合临床表现,按医嘱使用抗焦虑、抗抑郁、增强食欲等药物治疗,并发动家庭支持系统关爱、体贴患者。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药物及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提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医学的目的不仅要治愈疾病,还应注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癌症患者经化疗后大约有36%~71%出现味觉改变,感觉食物的味道像砂纸、金属、纸板或感觉过于咸、酸、甜、苦或无味道[3]。味觉改变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不良的心理状态又进一步加重厌食,以致造成体重下降,甚至恶液质[4]。

本文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应用GP方案化疗后患者出现味觉改变,而出现味觉改变的患者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针对患者味觉改变后出现的心理状态改变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化疗后致味觉改变对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综上,医护人员关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味觉、心理状况变化,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化疗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

[参考文献]

[1] 孙燕,周际昌.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

[2]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39.

[3] 刘双秀,朱明. 病人化疗后的味觉改变[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2):77-78.

[4] Britt-Marie B,Carol T,Lars E,et al. Taste and smell changes in patients receiving cancer chemotherapy[J]. Cancer Nursing,2009,32(1):45-54.

篇9

[关键词] 老年;麻痹性肠梗阻;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9-181-03

麻痹性肠梗阻多由于肠动力障碍等原因导致,多发于老年人,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患者的机体各方面功能处于逐渐衰退期,治疗耐受性及恢复能力较差,且多伴有一定的慢性基础疾病,因此在临床上常实施保守治疗[1]。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转归及预后等与其对医护工作的配合程度及遵医行为等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麻痹性肠梗阻老年患者在应用中药灌肠疗法的同时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09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麻痹性肠梗阻老年患者中抽取152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76例,其中包含男45例、女31例,年龄56~76岁,平均(67.5±6.9)岁;对照组患者76例,其中包含男47例、女29例,年龄55~78岁,平均(68.2±7.1)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发现明显的腹胀、腹痛,但无腹膜刺激征,经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为麻痹性肠梗阻,均拟行中药灌肠治疗;排除神志、意识模糊或有精神病史、癔病史等无法正常交流患者,听觉、视觉障碍等沟通不畅患者,相关药物过敏患者,术后出现急性感染或伴发基础疾病较为严重患者等[2]。所有患者均充分的了解本次实验,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使用我院自配的中药汤剂实施灌肠治疗,中药汤剂成分包括大黄、厚朴、砂仁、炒枳实、赤芍、桃仁、炙甘草等,可视病患具体的中医临床分型而进行加减,配制浓度为原药0.5g/mL,100mL/次,3次/d。在灌肠前将药剂摇匀并均匀加温到37~40℃,灌肠时患者呈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约15cm,使用15号导尿管进行插管,插入20~30cm,控制药液滴入速度不超过100mL/次,灌肠后患者呈右侧卧位将药液保留超过1h。治疗期间对患者全身状况及腹部情况进行实施观察[3]。

1.2.2 临床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执行医嘱,严格按要求给予基础治疗,并积极实施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密切观察并预防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并加强心理护理,详细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预期结果及治疗中、治疗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疼痛的意义,并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呵护,使患者了解治疗操作,缓解其恐慌、焦虑的情绪,学会放松、减少疼痛的方法并对疼痛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以提高其依从性。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对口腔异物及分泌物增多且排出不畅的老年患者,及时的予以清除,并指导其使用正确的漱口方法。加强舒适护理,睡前增设中药泡脚、穴位按摩等护理措施,提高患者舒适感及睡眠质量,促进其机体加速恢复。根据患者特点及情况加强对并发症、基础性疾病的预防及护理工作,尤其注意对具有长期吸烟史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注意其引发肺部感染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及满意度,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的程度,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排便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依从性、满意度按照3个级别进行统计,非常依从/满意、一般依从/满意、不依从/满意,前两项患者之和所占比例为总依从性/满意度;焦虑/抑郁程度使用临床自评量表SAS/SDS,由患者自行答题,评定后将分值换算为百分制[4]。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版对所得数据实施统计学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即可信区间为95%),P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SAS)与抑郁(SDS)程度、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麻痹性肠梗阻是临床较为多见的急腹症之一,常表现为阵发性的腹痛、腹胀,伴随恶心、呕吐及排便排气中止等特征,在中医范畴多认为该病由于劳逸不平衡、饮食不节律、情志不顺畅等原因引起肠道的气血痞结而致[5]。临床治疗主要以解除梗阻同时纠正其所导致的生理紊乱为目的,一般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式,针对老年患者自身机体状况及该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多采用保守治疗,如本文所使用的中药灌肠疗法[6]。

中药灌肠疗法能够减少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相对手术疗法具有更为理想的耐受性,多容易为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但虽然避免了手术所带来的痛苦和压力,在治疗过程中仍会引起患者较为强烈的不适感甚至疼痛,亦会降低其对治疗的依从性与耐受性,甚至会中断治疗方案,对治疗方案的实施及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7]。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通过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理解治疗的意义,做好心理准备,缓解其不良的负面情绪,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以正确的态度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有效提高其依从性与遵医行为,对整体治疗方案的有效实施及治疗效果的保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以及舒适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睡眠质量,保障患者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机体的恢复效率及抵抗能力,对其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显著的提高患者对于治疗、护理措施的耐受性,更容易接受医护人员的工作。加强针对患者并发症及伴发基础性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增加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8]。

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的SAS、SDS程度,及治疗后肠鸣音恢复的时间与首次排便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寻明兰,王晓燕,王永烁.腹部手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6,22(19):1642-1643.

[2] 宋登琴.中药灌肠治疗老年麻痹性肠梗阻8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9(10):97-98.

[3] 肖惠英,曹颖,李少芳.穴位贴敷加口服蓖麻油替代胃肠减压缓解麻痹性肠梗阻的护理[J].广州医药,2012,43(4):68-70.

[4] 朱志云,赖立英,邹新花,等.老年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430-432.

[5] 罗学森.黄龙汤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22(10):122-123.

[6] 任平.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急性胰腺炎致麻痹性肠梗阻26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1-3.

[7] 李玲,赵晓燕.住院精神病患者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4):2045-2045.

篇10

关键词:神经外科;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

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tis)临床上是指患者由于吸入酸性物质、胃物或其他刺激性液体后,所引发的化学性肺炎[1],临床研究发现,该病是临床上神经外科切管切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并可进一步演变成为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症[2],因而严重影响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如何有效的预防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相关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 58名,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32.8±4.7岁,其中28名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治疗,作为常规护理组,30名患者接受预防护理治疗,作为预防护理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治疗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① 充分湿化,鼓励患者咳嗽,充分排出痰液;② 将患者的气管套管妥善安置[3],以减少产生的局部刺激;③ 合理安排患者鼻饲的食物量及给食速度;④ 加强患者的口腔清洁护理;⑤ 增强患者的营养供给,纠正患者的电解质紊乱;⑥ 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的发展状况,并开展有效的拔管护理;⑦ 保持患者病房舒适的居住环境,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1.2.2 预防护理 预防护理即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强对套管的护理,具体如下:① 一次性三腔胶管套管护理 每周定期对患者套管外端的人工鼻、氧气支架及密闭式吸痰管进行更换,每周2次[4],密切观察患者人工鼻的清洁情况,随脏随换,每日对患者气管套囊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进行放气1~2次,放气开始前应将患者的痰液洗净,使用无菌纱布将套管的2个侧吸痰管进行密闭包裹,并且每日对患者的无菌纱布进行更换,患者鼻饲前,再次检查患者气囊内的压力,以避免出现食物反流;② Y型双管式金属套管护理 内套管的斜口处接氧气管,同时随时调节患者气道的湿化度,使用无菌纱布将套管表面完全覆盖[5],并通过患者痰液粘稠的变化,随时的进行覆盖纱布湿度的调节,更加纱布的受污情况,随时更换纱布,每日定时将患者内套管更换,更换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以轻柔的动作进行,以防止对患者的切口及气管壁产生强刺激,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减少鼻饲量[6],并及时清除患者口腔的分泌物,按医嘱给予患者必要的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

1.2.3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

1.2.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由于其病情发展的特殊性,因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其护理尤其需要谨慎、仔细。目前两种气管套管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患者所使用套管的特点,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发展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套管护理,可有效的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本次临床研究发现,常规护理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2.14%,预防护理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0.00%,后者明显少于前者(P

总之,套管预防护理可有效的降低神经外科切开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翟丽芳.口腔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2):528—529

[2]孔静,张冬惠,李晓钟,等.拔出气管插管护理方法预防吸人性肺炎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9(33):60-61.

[3]耕耘.关注吸入性肺炎的防治[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9-120.

[4]丘萍.吸入性肺炎的临床处理措施[J].北方药学,2012,9(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