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篇1

【关键词】 呼吸系统; MRI; CT; 肺脏血管性病变; 纵膈及胸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99

目前在临床上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胸部X线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其充满气体的肺存在良好的天然对比性,所以一般情况下X线检查能够对病变进行清晰的显示。CT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一般不会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进行应用,然而在CT和MRI问世以来,在一些方面对普通胸部X线检查的不足进行了弥补,目前已经成为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手段。本文针对MRI在肺脏血管性疾病、纵隔以及胸膜疾病、肺癌等疾病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1 肺血管疾病

在临床较早期采取MRI心电门控自旋回波成像的研究显示,肺栓塞的主要症状为血管腔内存在中度至略高的信号病灶。肺动脉高压时能够发现的缓慢血流信号与血栓进行鉴别一般较为困难。梯度回波影像,其中有梯度稳态返回采集(GRASS)对血流存在比较高的敏感性,凝血块呈现低信号。磁化空间调制技术(SPASS)的应用让MRI在成像方面存在了条带标记,能够对肺栓塞以及缓慢的血流信号进行区分。MRI技术的进展成为MRA一种常用的方法。静脉注入造影剂Gd-DTPA后患者屏气所得的3D MR肺血管成像能够对肺栓塞进行准确的判断,且可以对肺血管的解剖进行详细显示,包括有肺动脉的亚段级分支。螺旋CT在对肺栓塞进行诊断方面意义重大。多层螺旋CT使CT在肺栓塞诊断方面的进展得到了有效的促进。然而MRI依旧为一种存在吸引力的方法,其原因主要是由于MRI检查对X射线和碘造影剂进行了有效的避免,能够在一次检查中对肺血管以及深静脉是否存在血栓进行同时显示,MRI还能够清晰显示出肺的灌注及通气情况,在肺栓塞的诊断中意义显著[1]。

在对累及肺动脉的血管炎进行诊断中MRI可提供可靠信息。大动脉炎会对主动脉及分支和肺动脉造成累及。曾有研究显示,在77例患者中肺动脉异常者约占70%左右,其中肺动脉扩张者占17%、血栓者占3%,周围肺血管异常的树枝样表现者占66%,后者的出现应对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予以考虑。白塞综合征累及肺动脉的病例十分的少见,一般占5%左右,为肺动脉瘤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病因。若是肺动脉瘤者充满血栓,常规的血管造影无法得到诊断,MRI为具有较大选择性的诊断方法。肺动脉瘤的亚急性或者是慢性血栓在T1WI及T2WI均呈现出明显的高信号。肺动脉瘤可呈现真性或假性,多发者比较常见,同时也能呈现出单侧或者是双侧。经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可缩小或者是消失[2]。

2 纵隔、胸膜、胸壁、膈疾病

2.1 纵隔肿瘤 在前纵隔肿瘤诊断过程中,胸内结节性甲状腺瘤在T1WI以及T2WI条件下均呈现信号强度均匀的征象。MRI在对肿瘤的范围及周围结构移位进行显示存在特殊的意义。然而MRI对于鉴别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方面存在局限性。针对一些甲状旁腺肿瘤者MRI在术后依旧存在高血钙者的应用较为常见。异位甲状旁腺可出现在纵隔的任何位置。MRI同核素检查联合能够在术前真开合理有效的定位诊断。甲状旁腺在TlWI上呈现出明显的等或低信号,而在T2WI条件下则表现出明显的高信号。在对造影剂予以注入后甲状旁腺存在明显的强化[3]。

2.2 胸膜和胸壁疾病 MRI可对恶性间皮瘤的肿瘤以及胸腔积液进行鉴别,能够对肿瘤向胸壁、纵隔、胸膜腔以及腹部侵犯的范围进行显示。MRI的T2WI以及质子密度加权像可对良性及恶性胸膜结节展开有效区别,据研究显示其敏感性在87%左右。脂肪瘤为胸壁最常见的一种间叶肿瘤。MRI及CT均可以准确诊断。其他的良性及恶性肿瘤都表现均为胸壁肿块,MRI信号不存在特异性,然而可以对病变的范围进行确定,这活检及手术均具有重要意义。

2.3 膈 MRI的冠状以及矢状位成像对膈的解剖及病理形态均能够清晰显示。MRI对肿瘤对膈的侵犯、膈疝以及膈破裂进行准确的判断。MRI还能够对膈的运动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对胸部病变的MRI诊断予以辅助[4]。

3 肺癌

一般情况下肺癌可经CT获得准确的诊断。然一些病例可采取MRI检查进行诊断,这是因MRI可采取多平面成像对病变进行显示、且肿瘤对胸壁软组织的侵犯进行判断也较为容易以及较清晰地对淋巴结及血管是否受侵犯进行显示[5]。MRI的增强扫描在鉴别肺内的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作用[6]。MRI为对肺上沟瘤分期进行判断的一种首选方法。MRI的T1WI增强检查能够对中心型肺癌的肺门肿块以及周围的肺不张予以区别。因肺不张的血供相对于肿瘤而言比较丰富,所以其信号强度也相对较高。肺不张信号强度的峰值也相对肺癌肿块要早。MRI对肿瘤对于血管、纵隔、心包及脊髓的侵犯进行显示方面意义明显,然CT在该方面则存在诊断困难[7]。针对一些患者MRI可以对Ⅲa期(可切除)及Ⅲb期(不可切除)的肿瘤予以准确地区分。针对对碘造影剂不耐受者MRI可对CT予以替代确定是否存在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MRI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同CT基本一致,敏感性在65%左右,特异性在72%左右[8]。这两种方法均以淋巴结的大小为依据对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进行确定,然而却存在限度。譬如说>10 mm的淋巴结一般无肿瘤转移,

4 小结

综上所述,MRI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应用十分的广泛,且准确性较高,在同其他方法,譬如CT等进行有效的联合能够大幅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尽管目前在临床上采取MRI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应用相对较少,肺的功能性MRI技术将会对于肺部疾病展开更加深入的评价,日后MRI将会成为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值得关注[12]。

参考文献

[1] 欧陕兴.呼吸系统疾病CT诊疗新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12(1):418-419.

[2] 马大庆.多层螺旋CT在胸部疾病应用上的进展[J].当代医学,2010,12(3):253-254.

[3] 蔡超达,王贵谦.支气管结核性肺不张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14(8):415-417.

[4] 储成凤.低磁场MRI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附29例报告)[Z].中国肿瘤临床年鉴,1993.

[5] 程德云,陈文彬.CT和MRI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内科杂志,1996(5):5-7.

[6] 仲军,任萍.试析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8):104-105.

[7] 王云华.现代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27-187.

[8] 邹煜,张敏鸣,王丽君,等.MRI动态增强模式和肿瘤微血密度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2):417-418.

[9] 张玉珍,范国平,张永平,等.胎儿胸部异常的MRI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9,14(12):457-458.

[10] 涂建华,何江波,姚振威.增强MRI在肺癌脑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33(1):194-195.

[11] 庄培恋,张贵祥.肺癌脑转移的MRI早期诊断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2):246-247.

篇2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病漏误诊原因,提高对老年肺结核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92例漏误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肺结核分型、合并疾病、临床表现、影像特点、PPD实验结果和痰查结核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漏诊104例(9%)因体检或诊治并存的其他疾病时被发现,误诊288例(25%)均误诊为肺结核以外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为著,其中支气管肺炎80例(278%),上呼吸道感染76例(264%),支原体肺炎45例(156%),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2例(146%)。结论:老年人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是其漏误诊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机体免疫机能减退,有多种合并症和并发症,无典型的症状和X线表现,PPD试验阴性或弱阳性,而老年肺结核病变广,易形成空洞,痰菌阳性率高又提示我们加强对老年肺结核的认识,以防漏误诊。

关键词 老年肺结核 漏误诊原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16

60岁以上为结核病最高患病年龄组,75岁达到高峰1。老年人由于机体衰弱,常患多种慢性疾病,不仅易使肺内潜伏的结核感染再燃或重新感染,也增加老年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难度。没有及时诊治的肺结核以及老年肺结核空洞及痰菌阳性率高,成为社会上重要的感染源2。2002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老年肺结核患者1152例,其中104例曾被漏诊,漏诊率9%,288例被误诊为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误诊率25%,漏误诊392例,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92例,男294例,女98例,年龄60~89岁,初治256例,复治136例,病史2周~30年,根据卫生部的结核病分类(WSl96—2001)继发型肺结核364例,血型播散肺结核28例。伴有肺外结核60例(153%)其中支气管内膜结核6例,结核性胸膜炎25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结核性腹膜炎7例,肾结核8例,骨、关节结核4例。伴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88例(479%),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6例(347%),支气管肺炎85例(217%),支原体肺炎33例(84%),肺癌17例(434%),支气管哮喘14例(36%),矽肺10例(26%),支气管扩张10例(26%)。既往有非呼吸系统疾病118例(301%)其中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病,慢性肾病,脑梗塞。有一种疾病189例(4821%),两种疾病40例(102%),3种或3种以上疾病19例(484%)。

临床症状:按出现症状多少的顺序为,①咳嗽273例(696%);②乏力168例(425%);③咳痰141例(359%);④消瘦134例(341%);⑤胸痛106例(27%);⑥气短98例(25%);⑦咯血87例(222%);⑧发热81例(207%);⑨盗汗66例(168%);⑩食欲不振64例(163%)。

胸部X线表现、上叶尖段或后段受累225例(574%),下叶受累168例(429%),双肺粟粒样病变29例(74%),粟粒样病变大小、密度、分布不均匀,肺内病变带有空洞196例(50%),有肺气肿表现177例(451%)。病变范围在1~2个肺野182例(464%),3~4个肺野114例(29%),4个肺野以上37例(94%)。

主要辅助检查:痰结核分支杆菌涂片阳性284例(724%),结核抗体阳性253例(645%),血沉增块231例(589%),PPD皮肤试验阴性或弱阳性278例(709%)。

结 果

漏误诊情况104例漏诊者因体检或者诊治并存其他疾病时拍胸片及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后发现。288例误诊者均误诊为肺结核以外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肺炎80例(278%),上呼吸道感染76例(264%),支原体肺炎45例(156%),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2例(146%),肺癌17例(59%),肺脓肿13例(45%),支气管扩张9例(31%),支气管哮喘6例(21%)。漏误诊时间从1个月~3年,其中1~3个月196例(50%),4~6个月70例(179%),7个月~1年48例(122%),1年以上84例(214%)。

讨 论

老年肺结核病起病隐匿,多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结核中毒症状不明显,278%的老年肺结核患者无症状3。有症状也不典型,对诊断无特异性,加上老年人的认知缺陷,忽略就医或不能准确提供病史容易漏、误诊。

老年人常患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或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功能减退导致MTB迅速繁殖,病灶复活和播散,合并症使病情更为复杂,甚至可能提高病灶的播散率4。合并症掩盖肺结核病的症状或将其归咎于这些疾病,因此临床上对咳嗽、咳痰持续2~3周不见缓解,应进一步查痰和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防漏误诊。

痰结核分支杆菌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老年肺结核痰菌阳性率较高,可达804%5。本文统计老年肺结核痰菌阳性率724%。因有时排菌呈间歇性,故应多次连续查痰(包括涂片、培养),并注意痰标本的质量。

篇3

【关键词】X线; 透视; 摄片; 防护

Chest X-ray examin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protection

【Abstract】X is a German physicist roentgen discovered in 1895, ray is generated by the super high speed impact material flow of electrons suddenly blocked, resulting in shorter wavelength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current diagnosis commonly used wavelength range of about 0.008-0.031nm ( equivalent to 40-150kv ). Clinical use of X ray penetrating, fluorescence effect, photography effect, ionization effect and oth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effects of corresponding examination and radiotherapy. Chest routine X-ray examination including fluoroscopy and radiography, when ray across the chest, because the body of X-ray absorption difference, the phosphor screen or film to produce contrast image, and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diagnosis has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so the application of X-ray examination of respiratory disease than other system disease generally. In this paper, the routine chest X-ray examination metho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elaboration.

【Key Words】X ray fluoroscopy; radiography; protection【中图分类号】R85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8-0011-02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使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即X线作用于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线转换成波长较长的荧光,这种转换叫做荧光效应。这个特性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而其穿透性则是X线成像的基础,其穿透力与其波长、管电压及被照体密切相关。波长很短的X线本身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而当X线管电压愈高则其穿透力愈强,被照体密度越低、越薄其穿透性就更能被体现。利用上述特性原理的透视检查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且可以在透视下随意改变病人,进一步了解与正常组织在空间上重叠的病变,在诊断上补充了摄片的不足。而且透视检查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缺点则是影像的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缺乏客观记录。从国内实际情况出发,目前透视仍是一些设备不够完善的医疗机构常用的检查方法。胸部透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应详细阅读申请单或病历,了解临床诊断及要求,以便更准确的作出诊断或进行前后对比。随后应根据被检者体态即胸壁的厚薄选择合适的透视条件,通常用50-70kv,2-4mA。透视时要按照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顺序观察,并应进行左右对比。常规采用后前站立位,观察肺部不同部位的病变可灵活改变,例如观察肺尖区的病变可采用前弓或者后弓位。观察两肺门区病变可采用左或者右斜位,逐步增大转位的角度。怀疑肺底积液或者观察积液的游离性时可逐步增大角度取仰卧位。随着病人的呼吸运动有目的的观察肺组织体积的变化、肺野透亮度的变化以作出初步诊断。

摄片则是呼吸系统疾病X线诊断的基本方法。摄影效应作为其基础,大致原理为涂有溴化银的胶片经X线感光后,依金属银沉淀的多少而呈现黑和白的影像,而未感光的胶片处则呈透明色。此即为我们所看到的胶片上出现的影像。标准的X线片应从结构显示、定位、投照野、曝光标准及影像标记等这五个方面来评估。首先做好各项投照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呼吸指导,因为曝光过程中胸和肺的运动会造成图像“模糊”,胸片要求吸足气以使肺完全膨胀。投照前应确定中心线位置,即对所有体形的病人均应将中心线对准肺部中心,并且准确校准投照野的范围。大部分人的后前位胸片中心线水平位于肩胛骨后角水平,在一般体形病人即为T7水平。投照野边缘通过调整胸后壁被照亮的区域的外缘就可以确定,确定上下缘的比较可靠的方法是调整照亮区域的上缘至隆椎处,下缘在肋膈角下方3-5cm。这样在肺上部和下部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保证投照野不会丢失。选择合适的。全面观察病变的部位及形态应摄正侧位胸片。对于疑肺尖区的病变一般需加照前弓位胸片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存在。对于两肺弥漫分布的各种形态的病变一般用正位胸片即可满足诊断需要。曝光良好、定位准确的胸片上可以提供大量的医学信息,通过调整技术参数可最佳的显示肺组织和其他软组织,并且可见骨性结构。然后选择恰当的曝光条件,电压通常要足够高来达到足够的对比度,要求一般在110-125kv。而为了减少运动造成的清晰度丧失,一般需要较高的电流和较短的曝光时间。投照完成后,要检查是否标明患者的ID信息及的影像标记类型和位置等。对于现今广泛应用的数字成像系统,要使用获得可诊断图像的最低曝光因子,这包括使用尽可能高的电压和最低的电流,来保证图像质量。在图像采集完成后,要对曝光指数值进行后处理评估,技师必须检查各项曝光指数值,确保曝光因子在正确范围内,以保证在最低辐射下获得了最佳质量的图像。摄片的清晰度明显要优于透视检查,并且可以留下客观的影像记录,是其优越性。

众所周知,电离辐射是把“双刃剑”,不必要的射线照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用之不当,管理不善,忽视防护,不仅可以伤及应用辐射的工作人员,还会殃及患者和公众的健康及环境的安全。因此,做到严密防护是相当必要的。放射防护包括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主动防护是为了尽量减少X线的发射剂量,被动防护的目的则是使受检者尽可能的少接受射线剂量。主动防护主要是指控源防护,即放射工作人员在不影响照射目的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射线装置的出束面积和出束条件,以减少辐射量,降低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受照剂量,达到防护的目的。这种防护是不需要花费防护代价的有效防护措施。但目前,这种简单易行的防护措施尚未引起放射工作者的普遍重视。被动防护主要为包括屏蔽防护及距离防护。距离防护系指采取尽可能远离辐射源或散射体的办法来减少受照剂量来达到防护目的。严格从物理、数学意义上考虑,当辐射源很小甚至可以忽略时,人体受照剂量率接近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距离延长一倍,剂量率则减少原来的1/4。屏蔽防护即利用一定厚度的物质可以吸收和减弱射线的原理,在人体与辐射源或散射体之间设置一定的屏障,使人体受照剂量合理降至尽可能低的水平来达到防护目的。包括固定、移动式防护用品及个人防护用品。目前医用建筑防护多采用复合防护材料及铅等。复合防护材料系由多种可吸收射线的金属元素和硅沙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铅则具有强衰减某些射线的特性,因此主要用于移动式防护屏蔽。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利用射线的特性及优越性来满足医疗工作需要,又要合理、适当的做好各项防护,互溶互通,才能够为人类造福。参考文献

[1]实用放射学(第2版)陈炽贤 2001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2]放射技术与相关解剖(第6版) Kenneth L.Bontrager

篇4

中国实用医药(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 issn:1673-7555 cn:11-5547/r 邮发代号:80-600 周期:旬刊 出版地:北京市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 中国实用医药期刊简介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期刊。由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社出版发行。

主要栏目

设有:论著、短篇论著、专家论坛、专题报道、综述、临床医学、药物与临床、实验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案例、中医中药、药物研究与鉴定、药物质量控制、药品检验、药物经济学、卫生论坛、检验论坛、诊治分析、误诊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医院建设与管理、医药教学、康复论坛;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产科疾病、儿科疾病、五官科疾病、肿瘤科疾病、血液内分泌疾病;医技检查与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结核病、呼吸系及胸部疾病、老年疾病、骨科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皮肤性病;药学进展、药物制剂、药事管理、呼吸系统用药专栏、神经科药物专栏、循环系统用药专栏、感染科用药专栏、 儿科用药专栏、中药及天然药物专栏、妇产科用药专栏、消化系统用药专栏、泌尿系统用药专栏、精神科用药专栏、五官科用药专栏、皮肤性病科用药专栏、代谢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专栏、男科及泌尿系统用药专栏、抗病毒药物专栏、传染病药物专栏、抗结核病药物专栏、老年病药物专栏、心血管系统药物专栏、中西医结合用药专栏、抗艾滋病及感染性疾病药物专栏、生物制品专栏、抗微生物药物专栏、激素及影响内分泌的药物专栏、用药指南、药事组织、制剂技术、调查研究与分析、临床医学信息学、医院数字化、临床与护理工程、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医学图书与情报、护理园地、医院建设与管理、经验荟萃等栏目。

篇5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6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2-0150-02

The study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YANG Xin WANG Di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Shenyang 11003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 of serum CRP concen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RP and the seriousness of COPD. Methods All of 68 patients with COPD came from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0. Serum CRP were detected by Immune Turbidimtry.All patients were tested pulmonary function. Results The serum CRP concentration in pati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creased with the seriousness of COPD. Conclusion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CRP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with COPD and has obvious correlations with the seriousness of COPD.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reactive protei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急性加重期常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本文探讨了血浆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浓度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8例,诊断及分级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1],年龄67~83岁,男35例,女33例,无肝肾疾病。根据FEV1/FVC、FEV1%预计值和症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其中Ⅰ级12例,Ⅱ级18例,Ⅲ级13例,Ⅳ级25例。正常对照组49例,男23例,女26例,年龄55~78岁,均来自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血常规、血气、肝功能、肾功能、心脏多普勒超声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并检查肺功能。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多组间差异性检验用单向方差分析方法。相关分析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用SPSS1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各组血浆CRP、FEV1的比较见表1。正常对照组与COPD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且患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呼吸道的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病原菌用常规的方法有时很难确定,故对病原菌的确定及抗菌治疗疗效的评价较为困难[2]。C-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主要由肝脏合成,其浓度的快速升高可反映出体内炎症处于急性期。C-反应蛋白作为非特异性的急性期反应指标,在细菌入侵、组织损伤、免疫反应和炎症、烟雾粉尘等的刺激下,均可促进肝细胞合成C-反应蛋白[3-4]。本文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紧密相关,其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增高。此结果与吴尚洁等[5]报道一致。本文还发现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与FEV1呈负相关,可能是增高的C-反应蛋白通过影响气道上皮功能而影响气道上皮活性,从而加重肺功能的受损,因此,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会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68.

[3] 王春艳,向权瀛. C-反应蛋白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4,8(2):31-33.

[4] 杨华. C-反应蛋白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意义[J]. 临床军医杂志,2007,35:115-117.

[5] 吴尚洁,陈平,蒋惜念,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0(4):444-446.

篇6

【摘要】目的 讨论护理干预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方法 对455例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总结不良反应,护理配合要求。结果 8例有明显活动性出血。15例活检后镜下见少量出血,未予处理。4例氧饱和度<85%,胸闷气促,停止操作。。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严密术中观察,具有针对性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护理 活检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检查中护士默契护理配合是保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得顺利的关键。本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对455例患者在无X线监测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5年1月―2011年6月,本院共455例,男 254 例,女201例,年龄22-78 岁,其中门诊55 例,住院 400 例,诊疗病种有慢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2 操作方法

应用Pentax EB-153072型纤维支气管镜,根据X线胸片和CT影像。经患者口腔或鼻腔插入管子,经咽喉部、主支气管到达选择好的段支气管后进行检查、治疗。按需要进行病理组织标本采集、刷检、穿刺活检、钳取异物、灌洗等。

3 结果

451例患者获取组织标本,8例有明显活动性出血,经注入1:10000肾上腺素1ml或凝血酶后出血停止。15例活检后镜下见少量出血,未予处理。4例氧饱和度<85%,胸闷气促,停止操作。

4 护理配合

4.1 术前护理 (1)备好急救药品,检查仪器性能,准备好基本器械,如活检钳、细胞刷检、灌洗瓶等备用。术前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讲解手术的全过程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支气管检查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耐心地向家属讲明术中可能出现并发症使患者及家属消除顾虑,缓解心理压力,以取得患者术中主动配合操作。(2)术前询问肺部CT片、查肝功能、心电图、凝血时间、血小板检测等报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3)检查前用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5-10分钟。 术前4小时禁食水,以免恶心、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至窒息,术前30分阿托品0.5mg以减少支气管分泌物,防止迷走神经反射减 咳嗽反射,以免检查中误吸或误咽。

4.2 术中配合: 协助患者平卧位,全身放松。进镜前经鼻腔滴石蜡油2-3滴以免损伤鼻腔,给流量氧气吸入3-5L/min ,进镜时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面色、神志、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等变化。纤支镜达到声门时,可注入2%利多卡因溶液2-3ml局部麻醉,使支气管镜顺利插入。到达肺部病变部位,医生把活检钳插入目标段支气管嘱咐患者深吸气,护士张开活检钳再嘱患者尽力呼气,在患者呼气末钳夹肺组织并缓慢退出。操作过程中有明显活动性出血时及时用0.9冰生理盐水冲洗或1:10000肾上腺素注入止血,同时不断向病人作简单解释,指导其作深呼吸,出现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气胸等停止检查。护士与医生配合中动作轻巧、默契配合医生操作,使用活检钳要稳、准、轻巧、小心地钳取病变组织,收集组织标本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及时送检。

4.3 术后护理: 镜检术后应禁食水2小时,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可进流质或半流质,多休息,少说话,不要用力咳嗽、咳痰。术后患者休息10分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活钳后应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气胸等并发症。门诊病人观察30分钟后可在家属陪同下离院。

5 小结

对不明原因咯血、肺部肿块性质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着诊断和治疗的意义。该项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充分术前准备,术中与医生默契配合,科学术后护理是顺利完成操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爱民,王卫红,李玉德。1298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症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

篇7

【摘要】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细菌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2组均给予加替沙星400mg/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热毒宁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入,每日一次。2组均为10天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8%,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细菌性肺炎;呼吸道感染;加替沙星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

细菌性肺炎是临床上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最近,我们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肺炎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我院共收入细菌性肺炎患者82例,符合文摘[1]的细菌性肺炎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60±14)病程1~2天其中大叶性肺炎23例,小叶性肺炎18例。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58±15),病程1~2天,其中大叶性肺炎22例,小叶性肺炎19例.所有的患者均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喘息等,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征象。

排出标准:(1)重症肺炎患者。(2)糖尿病患者。(3)加替沙星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4)心脑肾、肝等系统基础疾病。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肺炎分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加替沙星(浙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732)0.4/d静脉滴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含青蒿、金银花、栀子、江苏产批号:071010)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入,每日一次,2组疗程均为10天。

2.2 疗效判断标准用药后10天进行疗判断。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咳嗽、咳痰、气喘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干、湿音及哮鸣音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肺部影像学检查示病灶近乎完全吸收。(2)显效,偶有咳嗽、喘闷、体温正常、肺部干、湿音及哮鸣音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检查课件病灶明显吸收。(3)有效,咳嗽、咳痰、气喘有所好转、体温接近正常、肺部无干、湿音。(4)无效,咳嗽、咳痰、气喘无明显好转或加重、体温未降至正常,肺部仍有干、湿音及哮鸣音,实验室检查及肺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好转[2]。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和有效例数之和。

2.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查。

3 结 果

见表1。

表1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41 3821041

对照组 41 3051536

与对照组比较 P

4 讨 论

肺炎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其治疗方法为抗炎、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等。喹诺酮类抗菌药是临床常用的抗菌治疗药物加替沙星是治疗呼吸道感染应用较多的喹诺酮类药物。

热毒宁注射液是一种高效、低毒、安全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抗炎解痉作用。其主要成分为青蒿、金银花、栀子。青蒿为菊科植物,用于解暑、宣透郁热、疏风散结、化痰解痉功效、还具有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栀子在治疗脓毒症方面能起较好的作用,试验研究表明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娜球菌、血喉杆菌、人型结合杆菌等具有中等强度的抗菌作用[3]。

本研究结果表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细菌性肺炎疗效确切、未见明显负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29.

篇8

[关键词] 慢性病;流行现状;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242-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模式的现代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并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卫生费用支出高和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现象, 据有关资料报道,全球范围内大约60%的死亡是由慢性病引起的。因此,掌握城乡社区居民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加强对慢性病的防治,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本文结合2006年公众健康调查资料对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慢性病防治对策。

1慢性病患病现状

1.1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社区居民慢性病现患率较高,生命质量较低,全市慢性病患病率为125.0‰,其中城市居民为119.9‰,农村居民为127.1‰。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合计值和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均低于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则高于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1.2性别与患病情况

男性人群患病率平均为105.14‰,女性人群患病率平均为145.78‰,均低于全国第3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且调查地区城市女性居民的患病率是全国水平的1/2,但是农村女性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则高于全国第3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1.3疾病分类情况

在农村居民中,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49.4‰)、肌肉骨骼疾病(25.0‰)、消化系统疾病(14.0‰)、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9.6‰)、呼吸系统疾病(9.1‰),疾病种类与全国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城市居民中,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60.4‰)、肌肉骨骼与运动系统疾病(17.1‰)、内分泌营养代谢和消化系统疾病(12.0‰)、免疫系统疾病(11.2‰)、呼吸系统疾病(5.1‰)。在农村居民中,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46.1‰)、肌肉骨骼与运动系统疾病(27.4‰)、消化系统疾病(15.9‰)、内分泌营养代谢和免疫系统疾病(10.3‰)、呼吸系统疾病(8.8‰)。

1.4 病种分类情况

依次为高血压、其他运动系统病、冠心病、糖尿病、急慢性肠胃炎。城乡比较,城市高血压患病率是农村的1.49倍,冠心病是农村的1.52倍,糖尿病是农村的1.54倍;而农村其他运动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则是城市的2.23倍,急慢性胃肠炎是城市的1.85倍。

2慢性病患病因素分析

2.1年龄、性别与患病率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在2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35岁及以后上升速度开始加快。在55岁以前,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略高于城市居民,55岁和64岁年龄组患病率基本相同,但在65岁及以上人群城市地区增高幅度大于农村地区。

调查结果显示,男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在35岁以后增长速度加快。除25~34岁年龄组外,在35~44岁、45~54岁、55~64岁、65岁以上年龄组均是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对于男性,55岁以后城市居民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对于女性,25~34岁年龄组则是农村地区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地区。

2.3 年龄、性别与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5岁以前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25~34岁年龄在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和精神病;35~44岁主要是运动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55岁以上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显著增高。

2.4 婚姻、职业状况与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丧偶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最高,分别为440.95‰和322.15‰。农村地区离婚人群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大约是城市人群的1.9倍。从职业状况看,离退休人员患病率最高,为367.05‰。其次为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

2.5 受教育程度、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与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在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不识字或识字少的人群患病率最高,这可能与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收入水平、自然保健意识、卫生保健服务等不同有关[1]。在医疗保障制度方面,城乡公费医疗组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社会医疗保险组患病率最低。

综上所述,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 。调查结果显示,一是群众对慢性病的认识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还远未得到解决,社区综合防治的观点远未被社会和广大医务人员所接受,慢性病防治专业人才缺乏。二是慢性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行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等因素密不可分。三是无论在城市地区还是在农村地区女性群体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男性,表明女性群体慢性病的卫生服务需要量均高于男性群体。

3防治对策

3.1 建立健全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政策和法规

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目标管理,坚持政府主导、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协调、多部门合作、多方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领导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订慢性病防治服务规划,提出贴近生活的有害健康行为的干预策略如控烟、限盐、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策略,把其真正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列入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2],进一步建全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筹资和补偿机制,拓宽慢性病防治筹资渠道,优先投资社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 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科学合理的健康行为,有效控制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

3.2 确立“大卫生”观念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两大体系的功能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医院在社区慢性病防治的作用,提高社区居民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工作意识。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作为医院必须履行职能,发挥医院的优势,为社区健康教育服务,使医院从单纯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综合型转变,这是医院现代化的标志,是解决群众在医疗过程中“贵而不便”的根本出路,具有大医院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3.3 科学规划卫生资源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科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发展规划.建立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网络和高质量、高素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队伍,建全社区居民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网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 遵循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的原则,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健康需求、卫生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状况,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合理配置,科学规划卫生资源[3],加强在职教育, 培养全科医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师资培训规范化及全科医生转岗培训[4],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3.4 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投资力度

普及卫生知识, 控制和降低居民的慢性病发病率。一是应根据社区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性质和需求,确定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近、中、远期目标;拟定具有科学性、通俗易懂的教育计划;利用各种传播媒介,通过教材和辅助教材以及影像化工具,强化各种慢性病的预防和卫生知识,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二是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的综合干预活动,社区服务机构应充分利用社区平台,针对重点人群、不同类型患者,和社区人群的心理、年龄、职业等特点,通过培训、讲座、版面宣传、健康咨询、社区义诊、跳保健操、编唱慢性病防治知识歌曲、开展慢性病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宣传慢性病对人群健康带来的危害,干预和矫正有害健康的行为。

3.5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

创新服务模式,逐步实现服务对象由患者向社区全居民转变、工作职责由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服务方式由坐堂行向送医上门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城乡社区要大力培育由社工、义工、全科服务团队组成的社区卫生综合服务团队,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筛查,以提高慢性病患者发现率。同时,应对筛查结果进行分类管理,锁定高危人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动态管理,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靖康宁,刘佳,罗世坤,等.重庆市中梁山社区主要慢性病现状与防治对策[J].重庆医学,2009,38(11):1284.

[2]苏玲玲,李士雪.潍坊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7,5(6):5.

[3]张全红,贾利高,张俊超,等.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与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3):192.

篇9

【关键词】肺癌;早期;影像诊断;对比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疾病,近50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现病死率已居世界癌症死亡原因之首。有研究发现若能及早发现直径≤3.0cm且局限于肺内的肺癌,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将>60%。因此,要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率,最好的方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影像诊断作为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一直为人所关注,随着影像诊断设备的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提高,在选择那种设备有时会存在困惑。因此,本人就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点体会。

1普通胸片在早期肺癌中的作用

传统性X线胸片在肺癌诊断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早期肺癌在胸片中一般都表现为小肿块,大都为圆形或椭圆形,通常的密度不是甚均匀,此时不易于炎症相鉴别,这就要从肿块的大小、形状、密度与生长情况、边缘情况并结合抗炎治疗后复查,若病变不吸收,反而增大,就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根据临床X线观察,肿瘤生长先有密度增加,然后才有体积增大。各种类型的肺癌中以小细胞未分化癌生长最快,在1个月内就能明显增大,而鳞癌生长速度最慢,有时几年才有增长。另外在胸片上还可以发现一些特殊的X线征象如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均是肿块恶性的表现,如发现上述征象,均应高度怀疑肺癌可能,无论肿块大小。近年来,随着X线设备的更新,特别是数字化摄影(DR)的出现,使图像质量大大提高,这些特殊的征象的发现更加有所增多,使普通胸片的诊断正确率大大提高,应用更加广泛 。

2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CT已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或肺癌的筛选,尤其是近年来新的设备的出现及新技术的普及,如螺旋CT、高分辨率CT、低剂量薄层CT等使肺癌早期的发现成为可能。

螺旋CT扫描时间仅为15-30秒,一次憋气就可完成,辐射剂量与一张普通胸片剂量相差无几,但却能发现小于2-3cm病灶。而低剂量薄层CT能发现0.6-2.0cm的小肺癌,这些病灶在普通胸片是很难发现的。HRCT能清晰反应肿块的支气管像,空洞、液化坏死、分叶和毛刺等肿瘤性特征征象。所以现在不少学者推荐CT作为胸部普查手段,尤其是对于肺内孤立的小结节,更应该进行CT追踪检查。

3 MRI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MRI由于具有独特的成像方式,除可反映病灶的形态特征外,还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的组织学特征。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能够更好的反映肿块的边缘及毗邻关系。对于中央型肺癌,MRI更能发现肺门肿块及远处的肺实变。在T2WI上,肺实变比肺门肿块密度高,而非阻塞性肺萎陷则为低密度。 MRI对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主要是依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MRI能分辨出肺癌常具有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还能分辨肿块的坏死,空洞等。

4总结

通过以上几种常用影像诊断设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早期肺癌在这几种设备诊断中都是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X线胸片是胸部疾病诊断的基础,简便易行,尤其对于较常见的影像特征,如肺内球形病灶、肺段肺叶阴影、肺门及纵膈肿块等的显示均有重要价值。CT作为疑似肺癌诊断的首选已被大家所公认,尤其对于那些直径小于3.0cm肺内小球形结节更是不可缺少的诊断设备。MRI在CT诊断的基础上更加提高了影像诊断水平。总之,合理使用影像设备将大大提高疾病的诊断,为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医学影像学》主编 金征宇 第四篇第二章第六部分 支气管肺癌 202―209。

[2]李铁一,肺部疾病的X线影像及其病理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158 159.

篇10

关键词:煤工尘肺;回顾分析;死亡率

Analysis of the Death Cases of 63 Patients Induced by the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WANG Ying-jie

(State Prod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of Occupation Safety and Health Research Center,Beijing 102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rity of death caused by the coal worker pneumoconiosis (CWP) in patients. MethodsSixty three death cases with CWP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stages (first stage, second stage and third stage) and were ulteriorly analyzed by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 Moreover, the results were tested by χ2 test. ResultsThe pneumoconiosis mortality in the third stage significantly exceeded the death cases in one stage and two stage (P<0.05), implying that the respiratory disease was a major 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WP and the mortality was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age. ConclusionThe death cases resulted from CWP had the certain rules, which would provide the significant benefits for the clinical works.

Key words: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Mortality尘肺病是我国最常见的职业病。国际劳工组织( In ternational Labour Organ ization, ILO ) 正式公布的尘肺病定义为"粉尘在肺内的蓄积和组织对粉尘存在的反应" (pneumoconoisis is the accumulate of dust in the lung and the tissue reaction to its presence)[1]。尘肺(pneumoconoisis)由于患者长期接触粉尘并经呼吸道进入肺部后导致肺部组织出现弥漫性纤维化,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2]。煤工尘肺是煤肺和煤矽肺的总称[3]。为了分析煤工尘肺患者主要致死原因及其相关情况,关注其中存在规律,指导临床改进治疗措施,延长煤工尘肺患者生存时间,本研究选择一组老年煤工尘肺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经过有资质职业病鉴定结构确诊并于2003年~2013年在某院住院治疗的尘肺患者800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46~90岁,中位年龄58岁。所有尘肺患者临床资料齐全,病例完整。其中63例为死亡病例,包括壹期尘肺38例,贰期尘肺16例,叁期尘肺9例,年龄为60~89岁,中位年龄为78岁。

1.2方法

1.2.1煤工尘肺的诊断标准由于病例较多,确诊年代时间跨度较大。鉴定尘肺病诊断标准分别依据:《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5906-1986)、《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

1.3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3.0对资料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煤工尘肺患者各期死亡率分析,如表1。壹期和贰期尘肺死亡率无明显差异(χ2=0.001,P=0.978),叁期尘肺死亡率明显高于壹期和贰期,叁期尘肺与壹期尘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22.227,P=0.000),叁期与壹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94,P=0.000)。

2.2煤工尘肺患者死因分析,如表2。老年煤工尘肺患者死亡原因占第1位的仍然是呼吸系统疾病,其中以肺严重感染导致呼吸衰竭等多系统功能衰竭最常见。煤工尘肺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结核。结核可以加速尘肺进展,加重其它合并症,造成尘肺患者死亡。煤工尘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位于第2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煤工尘肺合并癌症病死率也较高,其中肺癌所占比例最大。

2.3尘肺患者死亡年龄分析,如表3。此次收集死亡病例81~90岁年龄段死亡人数较为集中,约占总死亡人数的50%。可能是由于高龄患者病程较长,体质较弱,常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因此死亡率较高。

3讨论

目前,我国尘肺病占职业病总数的75%,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尽管各种致病粉尘的化学成分和致病毒性不同,但它们基本的病理改变是相似的。影响尘肺患者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并发症[4]: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气胸、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等。

从各期尘肺患者死亡情况分析来看,壹期和贰期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别,而叁期尘肺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壹期和贰期。尘肺患者的肺组织由于巨噬细胞肺泡炎、尘细胞性肉芽肿等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胶原纤维大量增生,肺泡结构严重损伤,形成弥漫型肺纤维化或者结节型肺纤维化,或者混合型肺纤维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纤维性融合的块状纤维化病灶,严重影响肺功能。叁期尘肺患者一般病程较长,肺组织损害严重,而且往往体质较弱,常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并发严重肺感染,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较高。

从尘肺患者死亡原因分析来看,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所占比例较大。尘肺患者全身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细菌感染为主的肺部感染。尘肺患者由于肺组织纤维化长期作用,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长期组织、器官缺氧,往往造成肺动脉高压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煤工尘肺患者肺感染引起肺源性心脏病加重、呼吸衰竭和多器官脏器衰竭都是煤工尘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煤工尘肺患者是结核易感者,结核合并率高[5]。肺结核恶化也是煤工尘肺一个重要死因。另外,煤工尘肺患者合并癌症死亡的比例也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煤工尘肺并发肺癌的危险性高于正常人群,特别是矽肺并发肺癌的危险性有增高趋势[6]。这可能是由于医疗手段不断提高,尘肺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延长,进入癌症的好发年龄段,故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往往预后较差。癌症的发现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因此,做好的尘肺患者健康体检显得尤为重要。

从尘肺患者死亡年龄看,患者年龄越大,罹患尘肺病程越长,死亡率相对较高。其中80~90年龄段尘肺患者死亡率最高,接近1/2,需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重视。

总之,探讨尘肺患者死亡规律,有助于临床优化治疗方案,加强老年高龄尘肺患者护理工作,提高尘肺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ILO.Encyclopaedia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Vol,1,3 ed.1983: 386-388

[2]陈钧强,蒋兆强,周斌,等.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后处理参数调整在建立尘肺病诊断参考片中的作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1):3-7.

[3]梁友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27.

[4]马福海,于丽萍,杨凤珠.宁夏地区尘肺发病情况的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4,20(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