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高中生物教育中,教师要通过设计一系列高质量的,优质化的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本来平铺直叙的教学环节,转换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创新性,使得学生产生模拟过后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实验室里有两瓶溶液丢了标签,他们的浓度分别是10%和30%,你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这个问题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之间开展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嘴尝尝不就知道了,这台简单了。”有的学生立马反对说:“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万一用嘴尝不好用怎么办。”然后接着有的同学说:“可以做一个实验啊,利用洋葱皮做质壁分离的实验。”接着又的同学反对说,我们不能确定洋葱皮的细胞浓度,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啊。大家就这样的各抒己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给与单纯的肯定或者是否定,而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逐渐的探讨每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若想提高高中生物的教育教学质量,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要精心的抓内与选取。探究性学习虽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一般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一般内容,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活动,学习到的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或者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或者是某一问题的发展过程,例如“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等等,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探究西学习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准备,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探究性的学习。其次,探究性学习需要与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水平相符合。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这些问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让学生渴求指导答案而迫不及待的去思索,要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有所发展。探究性学习,培养的是学生的探究思维与研究能力,当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独立的探究,独立的设计探究的方案等等。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信息化教学

社会高速发展,社会正在逐步的走入信息化。在信息化与数字化逐步实施的几天,高中生物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实施信息化教学。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信息化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与科学化,进行教育教学的重组与分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在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贝备课的时候,选取与教学相关的网页与信息储存起来,在上课的过程中呈现出来。例如,教师在传授“人类基因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时候,就可以打开网络,找出相关的报道,使得学生感觉到学习的知识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并不是课本中高高在上的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材料,进行筛选,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与丰富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交流工作。教师可以在一个主问题下,提出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死来与讨论,最后在进行汇总,师生共同学习新知识。另外,信息技术有利于扩大知识面,丰富知识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特长等等。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角色要不断地转变,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思想态度的培养者,内心烦恼的倾诉者,要真诚的热爱学生,对待学生,喜爱学生,要经常鼓励学生,毫不吝啬的赞美学生,尊重学生进行创新,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善于倾听学生与自己持有的不同的观念,与学生站在同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实施的今天,高中生物教育也势必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教师要在认真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探求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与学生建立平等的、自由的师生关系,创设积极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奠定基础,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育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关联性;渗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物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高中生物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生物教育课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学生缺少创新思想,欠缺综合能力和动手方面的能力,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高中生物课标》)中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1]纵观全球教育发展,综合化的课程形式是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而环境教育就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主题。本文以《高中生物课标》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为蓝本,寻求两者相结合的切入点。同时,举例说明在生物课应采用的一些教学方式,使环境教育更好地渗透进去,为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一、高中生物课程与环境教育的相关联性

《高中生物课标》中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或是彰显环境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或是蕴涵环境教育元素和信息,为高中生物课程具体而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搭建了平台。

《高中生物课标》的课程总目标提到:“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指南》的第一部分前言中关于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中指出了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并且列出了十大主要表现形式。这就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环境科学及环境保护技术的基础,在高中生物讲授中应该突出讲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从情感上了解其所带来的危害。将课标中关于环保的理念植根于学生的头脑当中,在学习生物技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时重点讲解,启发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发明研制出新的节能环保型产品。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内容标准是《高中生物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10个一级的主题:1.科学探究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生物与环境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10.健康地生活。环境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我们可以从上述《高中生物课标》的10个主题看出,这些内容没有一个不符合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的、没有一个不可以作为环境教育基础的。尤其第3、4、8主题明确了环境的字眼,让其与环境教育的关联性更加紧密,使高中生物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载体显得无可厚非而又环环相扣。

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多种方式

(一)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向学生传达概念、原理、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对环境教育的理论部分有一个总体上的概念。

(二)综合实践活动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讲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主题时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更好地渗透环境教育。

例如,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循环中的作用,参加绿化校园,打造绿色学校的活动。

活动安排:(1)勘察整个校园的绿化情况,找出绿化欠缺和不合理的地方;(2)设计绿化方案,可以参考其他学校或是公园的情况;(3)选定绿化方案,组织学生植树、植草;(4)由学生担负小树茁壮成长的责任,使学生增强责任感;(5)就绿化校园活动开展讨论会,谈谈植树给校园环境所带来的好处,分享一下植树的心得,更进一步设计可以让校园更美丽、更经济、更环保的方案。

(三)探究学习法

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形式已不能成为主流。互动学习,启发学习都是当今老师所必须采用的。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所要讲的主题,抛出一个话题让大家自由发言、随意思考,老师再慢慢指引着学生朝所要达到的目标靠近,最后得出所要的结论。老师可以提出一个环境方面的问题,从而引出讨论的话题。比如:

首先,出示一个世界人口发展历程的图表:其次,叙述从1830年(10亿人口)开始人类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分别用去100年、30年、15年、12年、12年,速度极大地加快了。根据联合国人口部门最新的预测,世界人口最早将在2011年或者最晚在2015年达到70亿。

然后,讨论一下最近几十年人口增加过快的原因,人口增长的优缺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应从生物圈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人和生物圈关系的探究。

三、总结

我们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远不止上述这些。我们只要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挖掘出高中生物教材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有的放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环境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高中生物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在提高环保意识的同时又为学生开展动手能力的活动提供了实践的内容与主题,符合素质教育的方针与理念。所以,对高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动手与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朝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新课改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做好人文学科的渗透,而高中生物作为一门自然性质的学科,其自身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文章从高中生物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

人文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人文教育就是教授人文知识,强化学生对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文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教育。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标准,而高中生物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既要发挥出自身学科的教育意义,也要寻找自身的人文教育价值,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想的渗透,从而使人文教育贯穿高中生物教学的始终。

一、高中生物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需要

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强化考试技能的训练,以满足升学率的要求,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思想的培养。这主要表现在: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只是注重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应试能力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情感以及意志方面的教育;在教学方式的层面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过分追求教学的整齐划一,不重视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颁布实施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在广大学校合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作为一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工程,不能缺少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这两方面。只有加强了科学教育,才能使得学生在知识及智慧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也只有强化了人文教育,学生的人格素养及其人文精神才能得到提高。

2.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中生物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必须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这既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然而,这一系列问题不单单是科学技术本身造成的,还在于人类对科学技术不恰当地应用,因此,要防止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解决好现如今的问题,有赖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21世纪生物科学技术在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人文教育引领它的正确方向,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人文思想教育,有助于降低甚至避免未来科技发展对社会的破坏,引导生物科技向适应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3.个人发展的需要

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科技以及教育等多个领域逐渐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单方面的人才已经很难适应社会需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应当把人文教育思想渗透进去,使得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其竞争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应用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这也是现代人才的发展趋势。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学生生物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把人文教育渗透进去,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发掘生物概念内涵,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掘生物概念的内涵,逐渐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这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珍爱生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青少年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打架斗殴、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这反映出青少年对于生命意识的淡薄,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对于生命教育的忽视。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规律的科学,对于生命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把生物学知识充分利用起来,激发学生对探究生命奥秘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及生活的意义,尊重生命,珍重生命,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必修二“人类遗传病”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遗传病患者的图片,然后对照自身,让学生思考作为身强体健的青少年应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是平等待人。由于智力发展、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些自卑的学生要加以引导,使其认识到自身的独特性,并结合生物知识,让学生了解产生性状差异的原因。例如,在讲解“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时,通过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人是如何而来的,面貌为何不相同等一系列问题,在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起尊重生命的意识。

2.运用生态科学知识,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

生态意识就是运用生态科学知识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按照自然界发展的规律,规范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从而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例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土地荒漠化以及酸雨危害等。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相关资料,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让学生建立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积极参与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

3.利用生物科学实验,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及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能够通过科学的实验,增加人们对于未知的认识,实验性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更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踏实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能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真理。例如,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师的要求和自己的思考独自完成探究实验,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亲身实践的意识。

作者:王柱华 单位:辽宁省锦州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国庆.论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教育界,2014,(35):151.

篇4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一、树立正确教育观与强化素质教育的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构建教学目标管理体系是一项集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和艰巨性于一体的教学任务,培养创新意识对中学生物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把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当做培养创新意识、有效实现目标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生物的进化历程与生活过程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切都在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普遍真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实现教学资源整合有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生物知识,结合多媒体辅助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概念的形成过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是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发展趋向,尤其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为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更重视教与学的互动。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过程应该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尤其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突破教学难点,摆脱条件限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把一些被学生认为单调、乏味的生物实验,变得更生动、活跃,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学生对生物新知识的探究信心。在生物实验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展开铺垫,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通过预设的一些相关教学情境视频,把学生引入学习这一节课的能动思维中。很方便地为学生展现一幅幅情境、画面,都是围绕一些很重要生物知识或者是我们身边而又不容易被重视的现象,在学生观看后提出必须解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有在完成生物实验以后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从而对学生探究新知识、认真做好每一项生物实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首先要坚信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好每个学生。一定要树立客观公正的评价理念,改变传统的观念和印象,彻底根除过去那种单一以分数划等级的评价标准,明确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索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改变传统的以讲台、教师、黑板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突破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创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高低。因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解决。这里,学生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是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掌握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便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缘由。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在学生能力方面提出三个要求,对教师也提出三个要求,强调探索有利于学生形象化地理解生物知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新型教学目标,尤其要重视教与学的互动。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奇妙而多彩的生物世界,其组成元素和化合物既与非生命世界有普遍联系,又有重大的区别。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极为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章节和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在高三复习时明确考纲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每复习一节内容时,复习内容的广度、深度直接关系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首先不可复习得过偏、过难,既要抓住双基,又要提高解题能力。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复习该节内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做一定量的巩固练习,但不能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质。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期望学生个个都立下学习生物学的志向,但有可能且有必要在普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同时,让一些热爱生物学的学生脱颖而出。这样使全体学生都具备基本生物科学素养,立志献身生物科学的学生后劲足,创造能力强,实现一箭双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四、结语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并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我们乘着课改的东风,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改理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

[2]张玖奎.也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0.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渗透;环境教育;环保事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72-01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而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许多人乱砍滥伐以及肆意处决采掘,但是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进而使得环境遭到破坏,而人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许多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环保知识。因此,为了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从而使得学生充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生活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环境保护中。

一、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之间的关联

当前,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含有许许多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信息以及内容,这些信息不但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在环境教育理念中有效地渗透生物知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高中生物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生都必须要充分关注生物资源状况,要能够了解一些生物学知识,而且要树立较强的民族责任感与荣誉感,要为祖国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每位学生都要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要爱护动物与植物,爱护大自然,而且要尽可能地保护大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且要积极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生物学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根据。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合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为学生介绍更多的环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充分发挥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彼此之间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渗透环境教育,可以有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而环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而环保意识也是公民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重要体现,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以及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观,从而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2、充分顺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态度,要有效地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意识,同时使其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了解到社会、科学以及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而通过环境教育,可以有效促进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

1、结合生物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作为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材对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地开展与教学质量的高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教师要深入地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环境教育内容,尤其是其中所包括的一些“隐性环境”知识,从而在教材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进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当前全球植被的覆盖率正在急剧地减少,与此同时温室效应也在日益严重,这样就会逐渐影响到对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因此学生要加强对植物的保护。

又如,在讲解“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大自然比喻为人体,之后再向学生介绍在人体内的环境发生失衡以后,人们就会生病,而大自然就如同人体的内部环境,一旦大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则自然也会生病。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透彻地为学生讲解了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在教学中合理渗透环境教育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抓住时机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解“环境教育与保护”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环境遭到破坏以后的视频或者是图片。例如工厂废水废气的排放以及森林大幅度减少等,以此来让学生了解到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许多的环境问题,一旦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必将会威胁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环境境保护刻不容缓。为了能够实现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国家的繁荣与昌盛,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积极地做好环境保护。

3、开展与环境教育渗透相关的主题班会

为了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与环境教育渗透相关的主题班会,然后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主题班会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言与讨论,将个人的见解与看法表述出来,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或者提出疑问,最后再由教师对这次主题班会进行总结与归纳。通过这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可以向学生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意义,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责任心,增强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不但可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还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每位生物教师都要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环境教育主题班会,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从自身做起,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篇6

一、目前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现状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生物课程属于是高中理科学生们必须要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高中生物这一课程的内容涵盖多个方面,例如基因方面、动物方面、细胞方面以及植物方面等内容,这使得高中生物这门课程不仅仅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而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目前,在我国的一些高中,对于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1.学生存在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随着我国教育的扩招,我国的高中生源的压力每况愈上,这使得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容客观,而很多的学生缺乏对生物课的重视.在高中生物的基础课程中,一些学生不认真去学习,尤其是一些需要利用显微镜亲自观察等方面的练习,没有深刻的理解高中生物学习的技巧.例如,在生物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一些高中学生偏重于一直不合理的使用显微镜来进行各种组织细胞的观察,也就是为了图方便没有按规程来操作一些生物实验方面的设备,造成了对显微镜以及细胞薄片的污染和损害,这种行为是典型的对待学习不严谨的态度,高中生缺乏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导致了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难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没有太大的改善.

2.教材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我国的高中教育中涉及到的高中生物方面的课程教材的编写历史较久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去进行更新,而且编写的标准一般主要是依据十多年之前的生物教材,这就使得在教材方面,部分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些陈旧,更不用说还缺乏一些世界研究前沿的最新生物学领域的最新消息,这样就导致了高中学生无法及时的掌握最新的高中生物的法定标准内容.

3.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我国的高中教育过程中的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仍然采用的是生物教师主导课堂,这种课堂化的教学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做生物的实验时也是死板的进行示范,这种教学的常态往往都导致了学生只会机械地记忆了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大大的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在于高中生物课程方面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课时安排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我国的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一般仍然是以理论课为主,而且在生物的实践方面的课时数较少,这样的话即便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学的好,但是仍然缺乏熟练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动手能力方面比较差.而对于高中生物来说,其虽然属于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但是对于实践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们[HJ1.05mm]的理论知识是基础,除了理论之外,学生也要有基本的生物实验观念,熟悉常用实验设备的一些特点,同时对于一些微观观察的实验操作技术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高中的教育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是目前的高中生物课时安排不是太合理.

5.实验仪器和考核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发达地区的高中学校目前已经购买了更多的先进教学的工具以及先进的生物仪器设备,但是由于高中的经费有限,使得有些学校缺乏一些高端的先进设备,而当前使用的很多的生物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较长,设备的稳定性变差,导致一些生物的观察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另外,目前的高中生物课程的考核机制不合理,仅仅是局限在高考的需求,只是简单的根据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作为考核依据,缺乏评价学生在真实的生物能力方面的表现,所以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

二、关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改善措施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

一般传统的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主要依靠生物教师的讲解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培养却忽视了.教育方式的改革主要是基于提高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开阔他们的思路,这就必须要求学生们掌握的高中生物理论以及生物知识要扎实,除了学生的自身努力的因素,教师也必须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要大力普及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尽可能降低死记硬背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高中生物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针对一些生物题目分析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一些典型物种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们在课堂讨论一些结构相近的物种,再加上学生自己进行课后查阅资料,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高中生物的能力.

2.精简课堂教学内容,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指导学生们要学会运用现代科学发展思路,充分理解高中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教会学生们如何去查阅相关的文献,合理的选择高中生物参考书籍,课堂上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们去主动的思考,这些过程都需要学生们养成学习的意识,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强化高中生们对于不同章节的生物的共性的学习,同时注意他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督促学生们采取纵横联系的思路去系统的掌握整个高中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加强生物知识的整体性以及综合性,同时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们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3.严把课程考核质量关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改进策略;学习动机;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陈述一个或多个新情境或提出新问题,要学生应用上述发展出来的概念去推理或解答所遇到的情境或问题,而学生将发展出来的概念灵活运用于新情境,并且能解答相关问题[。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讨论互动次数少的,属于难度较小或困难的题目,但不是所有较难或较简单的题目,都只能引发较少次的讨论,可能还会受到题目本身是否有趣和讨论过程的偶发事件所影响;难度适中的题目,能激起学生较多次的互动响应,同时,学生发言回答的时间也比较长。依据近侧发展区(ZPD)理论,我们可以推论,较简单的高中生物题目可能就落在实际认知水平上,学生不需帮助即可回答;而太困难的题目视为超出可能认知水平,学生即使受到帮助亦很难回答;难度适中的问题就落在近侧发展区内,学生彼此间可以互相协助而提升实际认知水平。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改进策略

在5E学习环教学模式融入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实施时,进行个案班级的课堂录像,其中课堂观察的重点在于了解师生互动模式、学生参与情形以及教师教学行为,希望教师以此进行教学时,所面临的状况以及学生的反应能够借着录像数据详实地呈现出来。其中题目的拟定,是根据研究者上课得到的经验,综合学校其他资深同事的讨论及与科教专家的请益而得,且回馈单之设计乃以问答题方式为主轴,没有制式的标准答案,也采用无记名方式作答,即希望学生可以把心里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让研究者确实知道以此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态度以及成效上是否有所帮助。

教师可借着简单的动手操作或教师提出的问题造成学生的疑惑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时学生可表现出原有的、既有的概念、问题和好奇心,以进行探究的冒险。最后,学生锁定一个或少数感兴趣并且觉得有必要解决的问题。以学习环四阶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发现缺乏了评量的阶段,不但学生的学习状况没办法做实时的检视,教师也无法从学生学习的盲点改善教学的方式。因此学习环五阶段教学模式由此产生,此教学模式是将原本的学习环四阶段教学模式再增加评量的阶段。

鼓励学生能利用所学过的先备知识,对所探讨经验及现象做合理的解释,并协助学生整理及澄清概念,使其接近科学家所提出的理论、观点。且在探讨实验中藉由让学生使用操作型定义,进而将与科学名词相关的经验及现象获得发展,以加强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由实验活动能引导学生根据既有的认知层次来建构学习知识,让学生能将新的经验与旧的概念结合。

总之,从学习的成果来看,学习环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认知层次的能力很有帮助;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环的教学策略亦能大幅提高学生高中生物学习科学的成效及对科学的喜好态度。

参考文献:

[1]宁世才.论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1.

[2]田慧.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措施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1):101-102.

篇8

一、提高师资水平,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师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本身也是一种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的无形的教育资源。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广博的生物边缘学科知识,坚持不懈地练好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探索教育的规律和技巧,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育人能力。将素质教育引入生物课堂,必须依靠教师的努力,只有高素质的生物教师,才能使素质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教学。因此,生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二、积极开展模型建构教学

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模型建构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尝试建立模型,体验建立模型中的思维过程,领悟方法,并获得或巩固有关生物学概念。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应努力将模型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能力。高中生物模型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

1.构建物理模型,活化抽象知识,直观研究对象

在实施物理模型构建中,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等应尽可能让学生发挥,注重模型的创新和艺术性,对学生模型中的亮点应激励评价,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利用照片保存。模型构建是为教学服务的,服务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模型构建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从而让他们得到锻炼。物理模型的构建使研究对象直观化、简约化,利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研究。建构物理模型,可以成为学生和老师解决问题的教具,也可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助推力。

2.构建概念模型,整合零碎知识,简化复杂知识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中涉及概念的内容非常多,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科学方法将相关联的内容以概念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复习。如“光合作用过程”“血糖平衡的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及每章节的概念图,都可以通过让学生主动获取概念,分析具体内容,揭示共同本质,将其简明扼要地凝结在概念模型中。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理性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3.建构数学模型,揭示问题本质,培养思维能力

生物学中很多难点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化解,如“种群的‘J’型增长与‘S’型增长曲线”“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曲线”等。数学曲线图直观形象,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对于“脱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酸的组成”“原核生物、蓝藻、细菌和乳酸菌”等,可以借助数学集合的思想,用图形加以区分和辨析,使各个概念好记忆、易理解。构建数学模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得以协调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三、渗透STS教育思想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并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生产生活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实践证明,在生物教学中运用STS教学模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增设了许多有关STS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正文、专题栏目、实验和练习题中。

1.合理运用正文中的素材

教学中要着重向学生渗透“科学是技术发明和改进的基础,而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又推动社会的进步”的思想观念。例如,在讲细胞的全能性这一知识点时,联系到组织培养技术上,从而将科学知识与技术相关联,这项技术的应用在植物学领域能大大提高植物的培育速度,在医学领域帮助解决了诸如皮肤再生等一系列难题,这就进一步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例子可以使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入。科学、技术、社会的互动,不断调整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着文明的进展。

2.利用好教材中的专题栏目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程改革理念 教学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生物学科教学在不断发展,这其中既有可以上升到国家战略级别的高远目标,也有关于眼下教学成绩提高的近期追求,二者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随着教学经验与教研思考的不断积累与深入,我发现这二者在实质上其实是一致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无论课程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其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实质上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也就解决了令许多教师倍感困惑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应试教学环境下开展素质教育。下面,我谈几点关于高中生物教学的认识。

一、目标设定是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统一

古语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不仅仅是说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而且也告诉我们教育要立足长远,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基本的设计。我国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就明确界定了高中生物教学的课程总目标,即进一步提高生物学的科学素养。这句话看似简短,却是对生物教学的高度概括。“科学素养”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极具内涵的概念,是把教学从基础能力培养到科学训练的有意引导和对之前完全应试性教育的拨正。这一目标的设计,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科学习惯的养成、培养基本的科学精神、建立和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其研究潜力为目标。这个目标不重结果,而重过程,注重中学生思维的延伸与智力的开掘。这一看似远大而不可及的目标其实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路尽头触手可及的庞大建筑。长远目标的设定并不意味着对知识积累与解题技巧等这些细小技能培养的忽视,而是在说明,这些细节都是在这一高远目标的追求中自然获得的,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这一长远目标的关照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加工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让他们养成独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做出科学总结的能力。新课程理念的目标设定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它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让他们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可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训练提供基本的能力和方法。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功能、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从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来看,纵向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横向是指学习、探究和练习。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同行

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所有教学效果的权威评定者。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往往没有自,只能跟着教师的步伐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从知识的权威者向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转变,从知识的传递者、组织者、指导者向帮助学生学习的同行者转变,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教学中,生物教师必须及时做好角色转变,要有意识地担当起引导和参谋的角色,为学生提供自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舞台,激励和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放手发动学生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因为长期对学生实施支配性的管理和教学,往往忽视了他们所具有的独立思想和独立意识。无论我们怎样深入地了解学生,无论我们有多少年的教学经验,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想法,从而也就不能及时地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教学指导和计划往往针对的是全体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往往是处于中游水平的学生,那些中游以上的优秀生“吃不饱”,而中游以下的学困生又达不到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各层次的学生,只有如此,才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能力水平对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

新课程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精神和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等,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得以实现。因此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成为生物教学的重要方式。

四、采用灵活的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开阔思路,从立足长远、抓紧实效的考量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呢?从教学实践来看,首先,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再次,多肯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带给他们的荣耀感和自我满足感。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地创设出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提供充分的条件促使学生不断地尝试、探索、观察、实践,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从而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学评价标准

引言

进入新世纪,伴随知识信息的极大丰富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内容也随之进行了相应调整,与教学任务紧密相关的教学评价工作势必也要适应这一客观趋势。传统的生物学课堂评价体系在发挥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精细化、深入化,其标准体系过于分散、考核标准单一等缺陷逐渐暴露,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上,建立新的及时评价体系乃至发展性评价体系,无疑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教学评价标准转型期所产生的问题

改革是一个逐渐深入,由量变积累到质变升华的持续过程。高中生物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亦非朝夕之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改革的新旧转化时期,也是诸矛盾暴露、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密切注意的关键时期。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的静态课堂评价标准,即以教师为教学绝对主导者,以试卷分数考核为唯一依据的现象仍然具有较强的保守惯性,从而阻碍了配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课程评价标准的展开。

2、应新课标要求而建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形式完备,但难以活用到具体的生物教育教学课堂实践中去,未能产生预期效果。

3、完全以当前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评价标准为指导,忽视传统教学评价的合理成分,对深受原有考核标准影响的优秀学生的态度转变过程关注不够。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设

1、关注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态度转变状况

在新的评价标准体系下,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群体,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得到平等关注,而对于作为课堂组成部分的每一位学生,其个人的相对优势需要被充分发掘,并得到教师、小组等多方评价认可,从而充分发挥其个人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的热情。

然而在传统课堂评价标准的长期影响下,学生们已经形成了与此体系规范高度适应的个人学习特征,相对而言,越是成绩优秀的学生群体,其对传统的课堂评价标准越发显示出较强的外部适应性。换言之,这一部分学生在生物考试答题测验方面,更加具有优势地位,而这一检验学习的手段,日益成为他们加强对自我学习效能的肯定,激发个人持续学习的动力来源。但是新的课堂评价标准的制定,原有优秀学生群体的优势可能会随之发生明显改变。例如,生物实验小组,锻炼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与团队的默契配合能力,这对于拥有不同学习个性,尤其是偏好安静与自主学习的学生,无疑是新的挑战,可能随着新的评价体系的逐步建立,原有优秀学生群体的优势流失现象在特定时期内会越发明显。

对此,作为生物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群体,在注意发掘课堂学生个体优势、达到整体进步的同时,也要关注伴随新评价标准体系建立而对不同学生群体所产生的影响,合理保留传统课堂评价标准中的积极因素,适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的激励作用,将此二者灵活结合。

2、建立有效的及时评价体系

具有特定方向性的评价手段,能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产生积极作用,在生物课堂上引进及时评价体系,对于客观、高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相应做法有:

(1)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生物知识点有时呈现散乱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本章节知识点,形成适合学生自主记忆的知识结构体系,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2)注重差异性评价。在开展自主学习以及生物实验环节,重视不同学习小组在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上的差异,为各个小组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辅之以小组间的团结协作,以保证教学整体进度。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兼顾。在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环节,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实验操作中所反映出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从而使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为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3、形成长久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围绕测评与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质能力而努力,以发展的眼光,构筑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评价体系,彰显对学生发展负责的崇高教育理念。相应做法有: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活用课堂知识,是对学习效果的最佳检验,鼓励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体验相联系。

(2)建立学生课堂评价记录表格。不仅记录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包括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探究问题能力与表现,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也能及时明确个人优势所在,增强发展的方向性。

(3)创设研究性学习的条件与环境。研究性学习相较于教师带领下进行的生物实验,其不论对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还是个人综合素养,皆有更高要求。研究性学习能够提供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宝贵氛围,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化为提供必要指导的“顾问”角色,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我学习空间。由学生自主确定研究选题,拟定研究问题,递交目前研究成果综述,设计研究路径,按时递交研究结题报告。通过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参评乃至专家莅临指导等多种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对初级生物科研的热情,使个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总结

在时代新要求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指导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具有积极意义。我们既要积极采纳课堂及时评价体系,又要重视传统评价标准当中的合理成分。教育具有长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也是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与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 何荣江,顾凌云.生物教学中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J].中学生物学,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