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服装产业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纺织服装产业研究

篇1

Abstract: Textile industry is a livelihood, pillar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ustry, "Textile Industry Adjustment and Revitalization Plan" provided a favorable opportunity for the revival of textile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ssues of wool textile industry in Northern Shaanxi and proposed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ccelerat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revitalize the wool textile industry in Northern Shaanxi.

关键词:陕北;毛纺织;服装;产业复兴;结构调整

Key words: Northern Shaanxi;wool textile;clothing;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restructuring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083-02

0引言

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陕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羊毛防寒服生产基地,其毛纺织服装产业在推动全省纺织产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由于能源产业的“挤出效应”,毛纺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如何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纺织产业西移的机遇,结合国家实施纺织工业振兴计划,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全面升级,打造全国最大的羊毛防寒服研发和生产基地[2],建设世界一流的毛纺织工业基地、国家级研发中心,以实现陕北毛纺的全面振兴,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陕北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1.1 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期间,产业政策调整,陕北轻纺工业出现发展新机遇,毛绒加工及纺织业开始了缓慢复苏。2009年轻纺工业完成产值18.71亿元,同比增长62.4%。其中毛绒加工及纺织业实现总产值3000万左右,占轻工业总产值的1.6%。产业复苏还带动了上游养殖业发展,2009年,羊子存栏520.06万只,毛纺织加工及纺织500万规模以上企业两家,企业引进较为先进的毛绒加工及纺织设备,生产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3]。产权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榆林市第一、二毛绒厂,毛绒分梳厂通过重组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万民纺织集团、羊老大、七只羊等民营企业的崛起加速了陕北地区毛纺织服装产业的复苏。榆林市高新区纺织工业园集聚了羊老大、七只羊、兰花花等羊毛防寒服生产企业,加之米脂、横山县一大批防寒服生产企业,成为陕西省服装产业的一大特色,产品远销新疆、内蒙、东北等地,产生一定的集聚效应。另外,榆林市作为陕北地区最重要的毛纺织服装基地,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对毛纺织工业的地位认识不足,政府扶持政策不够完善[4]“十一五”期间,随着榆林市能源化工行业的迅速崛起,投资者片面地追求短期收益,更倾向于选择回报率高,回报周期短的行业进行投资,而对毛纺织服装的产业地位及行业本质认识不足。同时各级政府对毛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投资严重不足,制定“大煤田、大煤电、大油气、大化工、大载能”的产业发展战略,从外部环境对毛纺织服装产业形成挤出效应,使其逐渐边缘化,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化。

1.2.2 行业发展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上世纪末,受各种因素影响,毛纺织服装产业全面滑坡,企业全面停破产。本世纪初,其产值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略有回升,2008年占0.9%,2009年占1.3%左右,行业发展规模小,速度缓慢。同时,由于近些年国企全面停破产,导致原有传统知名品牌逐渐退出市场,丧失品牌优势;民营企业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市场开拓和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低,企业无法迅速成长壮大,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1.2.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一方面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另一方面,未能充分利用纺织工艺及技术优势,“产、学、研”环节脱钩,科技成果转化难度高,无法形成实际生产力,产品结构单一,产品设计缺乏特色,难以应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竞争力不足。榆林市至今没有专门的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对企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督,行业内没有统一的产品质量及技术标准,行业发展混乱,动力不足。

1.2.4 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不完善,园区发展出现障碍榆林市高新区虽已建成西沙纺织工业园区,但园区内企业较少且缺乏合作与沟通,没有配套齐全的公用设施和服务体系,现代化程度较低。该园区规划面积较小,限制了部分企业的发展,已经无法适应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求,急需扩建或增设新的园区。下游产业中羊毛防寒服和西服等的生产能力不足,而且与上游产业基本脱节。上游产品绝大多数销往外省,下游产业所需原料主要从外省购进,没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产业链急需进一步完善。

1.2.5 体制矛盾依旧存在,民营企业发展步履维艰榆林市90%的毛纺织服装企业是计划经济下成长起来的“老字号”厂家。受体制影响,发展过分依赖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不灵活,职工缺乏压力和危机感,企业无活力,生产与市场脱轨,缺乏市场适应能力,体制矛盾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起点低,规模小。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导致民营企业经营成本高;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度大;企业人才引进及培养体制不完善,管理理念落后;政府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不够,企业发展缓慢。

2振兴陕北毛纺织服装产业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稳定增长、优化结构、完善渠道、强化创新、开创品牌”发展思路,以振兴陕北地区毛纺织服装产业。具体建议如下:

2.1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优化行业及产品结构首先,要积极进行业结构调整,优化行业结构。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完善产业链,大力发展下游产业,提高防寒服、西服产量,实现其对整个毛纺产业的拉动作用;鼓励发展中游产业,提高面料、呢绒等生产能力;巩固上游产业的传统优势,提高毛绒加工、羊毛洗梳等技术水平。其次,优化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完善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沿着适销对路、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特色明显、生态环保的方向,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2.2 推进企业体制创新,优化产权结构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改革改组和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优势企业参股、重组、改制本地国有企业,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同时,改善民营纺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扶持民营纺织企业的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纺织企业改制,包括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组建纺织企业集团。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使民营纺织企业户数和工业总产值比例逐年提高,最终使非国有经济成为毛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2.3 促进纺织工业信息化,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加快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开发和应用,进行包括CIMS、ERP在内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加强纺织网站建设,强化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快行业公共技术创新及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纺织科研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寻求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院(所)开展长期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2.4 提高毛纺服装品牌贡献率,开创自主品牌要提高自主品牌毛纺、服装企业综合实力,引导企业树立自主品牌意识,制定企业自主品牌发展规划,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加工制造水平和产品品种质量,加大研发设计投入,着力培养设计师队伍,提升创意水平,培育毛纺、服装品牌文化;通过管理、营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提高自主品牌管理、营销及宣传策划水平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明确品牌定位,推进“自主品牌进名店”活动,鼓励“自主品牌创名店”,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2.5 完善生产营销渠道,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大力开拓采购、生产及销售渠道,建立完善的渠道体系,有效节约经营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发展自主品牌连锁店、专卖店、电子商务等符合现代流通发展趋势的新型流通销售模式,建立多层次的自主品牌销售渠道,提高企业自主程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发展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特别是拥有终端纺织品知名品牌或掌控市场网络的跨国公司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产业规模。

2.6 提高纺织产业集群能力,实现园区化发展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引导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健康发展,支持承载产业集群的纺织园区建设,继续发展榆林市西沙轻纺产业园,开辟榆横工业园,实现园区化发展。联合东部园区企业共同推动园区建设,打造毛纺织服装品牌园区,使之成为区域性的贸易、品牌展示、潮流中心,使产业集群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主导模式。

2.7 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住我国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转变思想观念,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招商引资洽谈活动,使陕北地区成为东部纺织产业转移最具吸引力的承接地。重点引进填补本地产业空白或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项目与优势企业,如高档面料、新型产业用纺织品研发生产项目与企业,具有纺织服装品牌优势和完善营销网络的企业。鼓励引进具有知名品牌企业与本地骨干企业的联手合作,共同打造知名品牌。

2.8 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纺织重点行业和企业跟踪制度,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以及政府、银行和企业间的信息快速通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动态信息,加强产业引导和预警。搞好区域信息服务支持平台及网站建设,如创建西部防寒服科技信息中心和服装跨国采购信息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快捷、准确、便利的信息服务。

3政策措施

3.1 加大对毛纺织服装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确定万民纺织集团、羊老大、七只羊、兰花花等为重点毛纺企业,加强监测,扶优扶强。一是增加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资金力度;二是设立纺织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纺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三是制定促进自主品牌建设的鼓励政策,对毛纺服装企业举办专业展会、新产品等给予必要支持。对纺织重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优先列入省市重点科技攻关和产业化计划。落实纺织产品出口退税、增值税转型等国家有关财税优惠政策,确保及时足额退税、减免税。研究制订对产业集聚区内新建纺织服装企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3.2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纺织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和生产流动资金贷款的支持,扩大信贷资金投放,简化审批手续,开辟信贷“绿色通道”。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为毛纺织服装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纺织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提供担保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纺织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能力。

3.3 实施轻纺工业园区示范项目,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大对产业园区在资金、土地及税收等有关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返还纺织服装工业规划园区内土地出让金、新增用地有偿使用费上缴部分,并专项用于产业园区发展。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按照起点高、配套齐、服务支撑体系完善、承载能力强的基本要求,由市、县政府组织实施,做好环境保护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西沙轻纺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纺织工业园区,增强陕北毛纺的规模优势。

3.4 建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建立榆林市纺织工业协会,引导行业发展。行业协会要认真履行职责,努力为企业提供规划指导、行业标准、数据统计、信息咨询、教育培训、技术交流等全方位服务;协会要成为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及时反映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落实各项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分析预测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建立经济运行监测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贸易纠纷法律援助机制,帮助企业化解风险,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3.5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加快转移支持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品牌推广,并加大对企业的资金资助力度;支持建立省级产业用毛纺织品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申请建立国家级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制定促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支持政策,鼓励采取异地投资、税收分享,异地托管、合作共建等方式,促进省外产业转移。结合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在土地、财税、金融、环保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高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支持毛纺织服装专业园区建设,产品检测、研发、物流、职工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集群式产业转移。

参考文献:

[1]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陕西省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

[3]榆林市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

[4]董继先,朱文莉,陈巧玲等.发展新轻工――走富民强市之路.榆林市轻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榆林市科技局.2007,11.

篇2

关键词 TPP;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8-0035-05

一、前 言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前身是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于2005年7月签订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该协议2006年5月28日正式生效,作为四国之间在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贸易和投资等相关领域给予互惠的经济合作协定,称为“P4协议”。为避免被亚太经济边缘化、平衡与抑制中国的崛起、重振国内经济,美国于2008年9月加入TPP谈判,并于2009年11月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随后,澳大利亚和秘鲁加入TPP。2010年,马来西亚和越南也成为TPP谈判成员,TPP成员数量扩大到9个。2012年10月8日,墨西哥正式成为TPP第10个成员国。2012年10月9日,加拿大正式加入TPP。2013年7月日本成为TPP最新成员,从而使TPP谈判方扩大至12 国,涵盖约1/3的全球贸易,参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占世界经济比重近4成,TPP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自美国高调加入并开始主导TPP谈判进程以来,其他国家和地区积极响应,TPP的关注度迅速提升。饶芸燕(2013)认为TPP将成为美国重返亚洲、建立全球经贸霸权、平衡中国的新工具;胡麦秀(2012)指出TPP将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作为亚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与TPP成员国有着紧密的贸易联系,TPP组织的成立及其发展前景可能会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汤碧、林桂军(2012)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发现,美国主导的TPP冲击了中国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战略,改变了整个亚太地区的贸易流向,将会减少中国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收益,并且使中国在区域合作中话语权和影响力受到损害;彭支伟、张伯伟(2013)、赵金龙(2012)、万璐(2011)等学者运用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得出,TPP将会使中国福利受损、贸易条件恶化,这些研究从宏观经济层面出发,重点分析了TPP对相关国家整体福利、贸易情况的影响。中国至今没有收到加入TPP谈判的邀请,很有可能会成为TPP的“最大牺牲品”,尤其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纺织服装产业,可能会最先受到冲击,这使得中国必须要提高警惕,正确应对。TPP的生效将会对我国纺织服装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陆圣(2013)运用全球贸易分析(GTAP)一般均衡模型就TPP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中国被排除在TPP外,中国的纺织服装部门有可能成为TPP的“输家”;曾坤生和王珏(2012)选取三个常用的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在TPP12国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情况,指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对外依存度较大,不管加不加入TPP,都必须要壮大自身。纺织服装部门是TPP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我国出口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尝试从中国与TPP成员国纺织服装的贸易现状入手,收集整理大量的数据,重点对中国和TPP成员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中国纺织服装部门提出应对TPP的对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中国与TPP成员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在我国出口总量和全球纺织服装出口中一直占据较高比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持续增长,为我国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做出了巨大贡献。TPP成员国中,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长期位于中国十大纺织服装出口国家和地区之列[9];近20年来,中国对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占中国对世界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35%①以上,TPP成员国对中国纺织服装的进口变化将会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1992至2013年中国对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贸易出口总额变化如图1所示。下文采用的纺织服装贸易统计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贸易(UNcomtrade)数据库,纺织服装产业分类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版本(SITC Rev.3)进行界定。

由图1可以看出,除却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2009年中国对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贸易出口额略有下降之外,其他年份出口额基本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前,对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贸易出口额增长趋势比较缓慢,加入WTO之后,纺织服装贸易的出口额相比加入之前急剧增长。这可能得益于中国加入WTO便与除越南之外的TPP成员国同属于WTO,各种优惠贸易安排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纺织服装对TPP成员国的出口,这也许可以从反面预测如果中国被排除在TPP之外,可能会削减中国对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出口。

一旦TPP谈判达成协议,其成员国之间将免除所有的产品关税,实现百分之百的货物贸易自由化,越南、秘鲁及马来西亚等国由于贸易转移效应势必会部分取代原属于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影响中国纺织服装的竞争力。中国和TPP成员国相比纺织服装贸易的竞争力如何,将是本文第三部分重点分析的内容。

三、中国与TPP成员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对比分析

为综合研究中国与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情况,本文从众多测算出口竞争力的指标中选取出口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实证分析。

(一)出口市场占有率

出口市场占有率(MS)指一国某产业的出口总额占世界这种产业的出口总额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该国某产业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其值越大,表明该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其公式为:

MSi=Xi/Xw (1)

MSi表示i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Xi为i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额;Xw为该产业的世界出口总额。根据可获得的数据,对2003~2012年中国和除文莱之外的TPP成员国进行对比分析,应用公式(1)计算了中国和TPP成员国的MS指数②,分析结果可以发现:

近十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占有率是逐年上升的,2012年的比重达到37.74%,远远高于TPP各成员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占有率。智利、马来西亚、秘鲁的纺织服装市场占有率略有升高;越南近年来增长迅速,市场占有率已由2003年的0.96%上升到2012年的2.71%,在TPP成员国中纺织服装贸易市场占有率仅次于美国;除上述四国之外,TPP的其他成员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占有率都处于下降过程。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TC)指数又称净出口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同时考虑了对外贸易中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TC指数的值越接近1,表明该国纺织服装的国际竞争力越强;越接近-1表示竞争力越弱;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用公式表示为:

TCi=(Xi-Mi)/(Xi+Mi) (2)

TCi表示i国纺织服装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表示i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额,Mi表示i国纺织服装产业的进口额。计算2003~2012年我国和TPP成员国的TC指数,从中可以发现:

中国纺织服装的TC指数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0.66上升到2012年的0.82,存在较强的贸易竞争力。由于美国是纺织服装进口大国,导致美国的TC指数与出口市场占有率不一致,其MS指数在TPP成员国中位居榜首,而TC指数却垫底TPP;墨西哥的TC指数虽然在样本初期大于0,但在2006年之后TC值开始小于0且继续下降;马来西亚、秘鲁和越南的TC指数大于0,并且越南的指数还在不断增加,说明其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其他TPP成员国TC指数都小于0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是指一国某类产品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类产品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的比率。该指数剔除了国家出口总量和世界出口总量波动的影响,能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出口与世界该类产品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RCA指数的具体公式如下:

RCAi=(Xi/Xie)/(Xw/Xwe) (3)

其中,RCAi表示i国纺织服装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代表i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额,Xie为i国总出口额,Xw表示纺织服装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Xwe为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一般认为,若RCA≥2.5,表示该类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若2.5>RCA≥1.25则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若1.25>RCA≥0.8则具有一般的竞争力;若RCA

在样本区间内,中国纺织服装的RCA指数始终大于2.5且变动很小,表明中国的纺织服装贸易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的RCA指数在样本区间内均大于我国的RCA指数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竞争力不容小觑;秘鲁纺织服装的RCA指数呈下降趋势,由较强竞争力下降为一般竞争力;墨西哥的RCA也表现为下降趋势,纺织服装由一般竞争力产业转变为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其他TPP各成员国的RCA指数均小于0.8,竞争力很弱且大多数成员国的竞争力还在继续下降。

由上文定量分析可知我国纺织服装具有出口竞争力,但存在竞争力下降的隐患:出口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且始终保持大额顺差,与TPP成员国相比竞争优势明显;但是,我国纺织服装的RCA指数不仅出现了逐渐弱化的趋势,而且小于越南纺织服装的RCA指数,表明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相对优势在下降。若TPP谈判成功,成员国之间相互免除关税以及对非成员国设置的非关税壁垒等因素势必会降低我国纺织服装贸易在TPP成员国中的竞争力。

四、TPP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潜在影响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仍然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出口的大多数纺织服装商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同质化严重。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国际竞争中大多依靠低价格获胜;且大部分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中小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由于TPP成员国在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TPP对纺织服装部门条款的实施可能会大大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纺织服装竞争力。

(一)TPP实施后引起的价格竞争力变化将减少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

TPP成员中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都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进口国,越南、墨西哥、日本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亚太的主要竞争对手,越南甚至是仅次于中国的美国第二大纺织服装进口来源国。TPP达成后,其成员国将会对来自区域内的纺织服装产品全部减免进口关税,而对非成员国的产品仍保持原进口关税。由于中国和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具有较高的相互替代性,且税率直接影响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口价格,若TPP成功实施,依靠价格竞争力取胜的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必然会受到TPP关税减免协议所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使得美国、日本等国减少从中国的纺织服装进口,转而增加从越南、墨西哥等国的纺织服装进口。陆圣(2013)的研究结果证明:TPP实施后,在贸易转移效应的作用下,中国对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的服装出口将大幅减少,如果被排除在TPP外,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很可能成为TPP的“输家”。

(二)“从纱认定”的原产地规则将降低我国纺织服装中间品竞争力

随着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发展,关税作为贸易保护的一种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为弥补关税作用的不足,各种非关税措施层出不穷,其作用亦日益凸显。原产地规则作为非关税措施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进口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和其他保障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发达国家的青睐。TPP协议规定只有符合原产地规则的产品才是贸易自由化的对象。TPP中较为严苛的“从纱认定”原产地规则条款的制定和运用将会对中国和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产生影响。“从纱认定”原产地规则要求受惠产品从纺纱开始至产品完成的各道工序必须全部在成员国国内生产,才能享受自由贸易区所规定的优惠措施。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很大一部分是向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中间产品,但是“从纱认定”原产地规则却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阻碍这种贸易模式,使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TPP成员国时受到歧视待遇,影响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竞争力。

(三)TPP的其他议题也将间接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

TPP谈判议题相当广泛,包括农业、政府采购、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劳工和环境标准、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竞争政策、贸易救济措施、市场准入、跨境服务等多个领域。美国引入的“高标准、严要求”谈判规则超越了WTO,其中有些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劳工和环境标准、跨境电子商务等,对我国当前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冲击,会间接削弱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竞争力。同时TPP在新兴贸易领域也设立了规则保护,而这些领域很多也涉及纺织服装产业。TPP成员国中发达国家居多,大部分成员国对纺织服装进口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企业还无法满足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管理体系和社会责任等国际标准。这些都会成为未来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障碍,严重制约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出口竞争力。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TPP成员国中,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长期位于中国10大纺织服装出口国家和地区之列;近20年来,中国对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占中国对世界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35%以上,TPP成员国对中国纺织服装的进口变化将会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2)通过综合分析出口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三项指标,可以看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大国地位非常稳固,出口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且始终保持大额顺差,与TPP成员国相比竞争优势明显。但是,我国纺织服装的RCA指数不仅出现了逐渐弱化的趋势,而且小于越南纺织服装的RCA指数,表明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相对优势在下降。

(3)若TPP成功实施,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必然会受到TPP协议所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使得美国、日本等国减少从中国的纺织服装进口,转而增加从越南、墨西哥等国的纺织服装进口;“从纱认定”的原产地规则将使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TPP成员国时受到歧视待遇,阻碍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我国很多纺织服装产品目前还无法达到国际管理体系的要求,制约我国未来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会成为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障碍,严重制约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出口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结合TPP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可能造成的影响,应采取下列措施,以使我国的纺织服装贸易具有可持续的出口竞争力。

1. 按兵不动,密切关注TPP谈判进展

中国应加强对TPP谈判进展的研究,密切关注其发展进程,形成对TPP的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这是针对TPP可能削弱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采取有效对策的基础。虽然TPP已历经19轮谈判,但目前仍存在较大分歧。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关税税率等方面的差异较大,“高标准、严要求”的TPP谈判议题最终能否达成,取决于成员国间、成员国内各行业间利益矛盾的平衡和协调,还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中国此时没必要急于加入TPP谈判,但应及时深度地跟踪TPP的变化和进展,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和深化有关纺织服装贸易议题的研究,以积极应对可能达成的各种协定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2. 加强对外区域合作,推动现有FTA的发展

TPP的大部分成员国都与中国签有FTA,随着TPP作为新贸易协定的出现和发展,原有的FTA不可避免地将遭受削弱。目前,中国在暂不参与TPP的情势下,为最大限度地弥补TPP潜在的贸易转移效应将会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造成的损失,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加快推进中日韩FTA谈判,如果中日韩FTA能够达成,必将大幅抵消TPP实施带给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消极影响;其次,大力推动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FTA谈判,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经济高度互补,合作领域非常广阔,中澳FTA谈判若顺利完成,不仅能大大提高两国的经济发展、巩固双边关系,也可促进中澳之间的纺织服装贸易;最后,积极探索金砖五国达成FTA的可能性,金砖五国覆盖亚、欧、非、拉美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金砖五国作为全球五大新兴经济体,潜力巨大,若能达成FTA,必将会为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带来出口契机。

3. 提高纺织服装出口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TPP有关劳工和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要求,很多涉及纺织服装产业,对我国目前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必须提高纺织服装的出口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绿色出口,或许政府可以对纺织服装征收更严格的环境税,再将这部分收入帮助企业发展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在纺织服装产品知识产权和安全性检测等方面加强力度,打击侵权和劣质产品,减少产品召回和避免知识产品等贸易壁垒。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发达国家对纺织服装贸易设置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是为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经过竞争生存下来的企业必将在今后的纺织服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出口竞争力。

[注 释]

① 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计算所得。

② 如需计算结果,可以联系作者。

[参考文献]

[1] 胡麦秀.美国主导TPP的战略动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情报杂志,2012(9):81-86.

[2] 陆圣.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潜在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世界经济研究,2013(11):27-33.

[3] 彭支伟,张伯伟.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3(4):83-95.

[4] 饶芸燕.模板、跳板、挡板:美国战略视角下TPP功能的三位一体[J].世界经济研究,2013(8):9-15.

[5] 汤碧,林桂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战略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J].社会科学研究,2012(6):16-20.

[6] 万璐.美国TPP战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拟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1(4):60-73.

[7] 曾坤生,王珏.中国对TPP参与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10):54-57.

[8] 赵金龙.美国TPP战略的动机及其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2(6):18-26.

[9] 朱彤,孙永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出口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2):25-31.

[10] Areerat T,Kameyama H,Ito S,et al. Trans Pacific St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With Japan,South Korea and China Integrate: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12,4(1): 40.

[11] Armstrong S. Australia and the Future of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R].2011.

篇3

关键词:碳关税;低碳经济;纺织服装业;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14-01

碳关税是指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目前中国家处于工业发展的初中级阶段,能源消耗量大,生产技术设备落后,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碳排放标准,一旦碳关税制度真正开始实施,我国纺织服装业极易成为碳关税的课税对象,从而限制我国纺织服装商品的出口。因此,对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如何应对碳关税在内的各种低碳贸易壁垒决定着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1 我国纺织服装业低碳发展的环境分析

1.1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低碳的内部环境分析

(1)成本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根据美国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纺织业每小时工资平均为0.7美元,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24,日本的1/32。其次,我国拥有丰富的纺织原料,作为主要原料的蚕丝、棉、麻三种天然纤维,中国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化纤产量也很高,成本较低。

(2)行业经验丰富。

纺织服装业是中国传统的支柱型产业,长期的经营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实践中,纺织服装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国际市场开拓经验,具有较高的国际、国内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具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纺织服装外贸人才。

(3)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主要业务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的纺织、缝制环节,处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主要靠拼低价、拼数量的方式抢占国际市场。这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游走在低端产品市场上,极少涉足高端产品市场。

(4)节能减排压力重。

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资源利用率偏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量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例如发达国家每吨纤维印染用水量约100吨,而我国一般为300到400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7%。由此可见,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节能减排压力很大,也意味着其节能减排走低碳环保道路的潜力很大。

1.2 我国纺织服装业低碳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

由WTO官方网站统计得知,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处于领军地位,这表明我国纺织服装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2)政府支持力度大。

面对碳关税政策,我国政府积极地参加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与有关环境问题的国际公约的制定与谈判,展开了众多积极的环境外交政策;同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纺织服装业被定为要由大变强的重点产业。

2 碳关税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威胁

2.1 国际市场不稳定

我国纺织服装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其所需的棉花原料对外依存度为30%,化学纤维原料对外依存的高达50%左右。而国际市场受气候、石油、游资投机等因素的影响极不稳定,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2.2 贸易摩擦加剧

碳关税政策一旦实施不仅会打击纺织服装企业本身,还会波及其上下游产业,影响广泛。此外,碳关税的实施可能会带动众多贸易保护壁垒产生,严重限制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加剧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往来中的贸易摩擦。

2.3 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东南亚纺织服装生产国内部结盟、区域产业集群的完善,其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而我国纺织服装业受原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涨、物流成本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扩大,并对未来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2.4 国际竞争力降低

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大多是以化学工业作为支撑的,纺织服装业中很多产品的价格低廉实质上是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碳关税一旦征收,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将成为被打击的对象,使得纺织服装产品的成本增加,失去低价优势。

3 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业低碳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完善环保立法,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首先,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为企业、居民的行为指明方向。其次,完善环保立法。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与国际环境法差距较大,存在着盲区和不完善的地方。国家应继续完善环境立法,强制低碳生产。最后,重新制定纺织服装业的各项标准。现有的纺织服装业的标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纺织服装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要参照国际标准,重新制定纺织服装业的相关标准,积极参加与环境标准相关的国际协议,加强国际交流,实现国际相互认证、相互衔接。

3.2 政府做好纺织服装企业发展低碳技术的经济支持

政府应加大绿色产品研发的经济支持力度,对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低碳清洁技术给予强有力的经济支持。政府可以选择部分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为其提供研发绿色产品的经济支持,鼓励企业自主投资研发绿色产品项目。再者,积极鼓励外商投资以增大对纺织服装行业绿色产品研发为目的的资金投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整体质量。

3.3 熟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

我国纺织服装产品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熟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通过掌握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学会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能力。

3.4 加快新能源的采用和绿色低碳产品的研发

发展新型环保纺织纤维材料,采用先进的技术提升传统的生产工艺,加强技术改造,生产高端低碳环保的绿色纺织品,以此来顺应低碳消费潮流,有力抗击发达国家的碳关税等低碳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刘天姿,陈彬.“碳关税”措施在GATT/WTO体制中的合法性研究[J].国际经贸,2011,(4).

[2]沈木珠.多边法律体制下碳关税的合法性新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5).

[3]马翠萍,刘小和.低碳背景下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1,(12).

[4]丁宝根,周晏武.新式绿色贸易壁垒“碳关税”及我国应对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0,(8).

[5]唐涛.浅析碳关税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和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0,(32).

篇4

一、福建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目前已形成含化纤、棉纺织、印染、服装等较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省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2010年出口增长24.96%,2011年1-9月,增长47.27%,居15个出口基地出口增速第一、全国行业出口增幅前列。近年有力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出现大的关厂、停机、停产现象,而且吸收了省外转移过来部分出口订单,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品牌效应初见成效,“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各50多项,福建国际知名品牌18项,“福建名牌”180多项,“福建省著名商标”150多项;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形成,石狮服装城已荣获“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贡献奖”,在石狮举办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成为国内较专业的纺织服装展。

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拥有省级技术研究中心35家,其中翔鹭化纤、凤竹纺织、七匹狼等5家企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12年出口基地企业突破了在检测、原材料开发方面的长期瓶颈,其中,泉州海天集团功能性纺织材料检测实验室6月通过CNAS国家实验室评审,将具备互认资质,通过该企业实验室检测的产品,相当于拿到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通行证;百宏聚纤、海天材料科技、凤竹纺织科技等公司在新型差别化纤维和功能性面料开发上有新突破;福建宏远集团有限公司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等联合攻关完成了新溶剂法再生竹纤维纺织技术、攻克离子液体再生纤维素纤维溶剂合成回收技术,实现性能优异的“绿色”竹纤维面料产业化,为国内纤维行业突破国外产品垄断和实现高水平运营带来了示范效应。

部分纺织服装品牌生产出口企业发挥资金和资源优势,在境外设立研发和营销机构,积极拓展国际市场。2012年1-4月,匹克集团出口增长32.22%、锦福化纤增长35.51%、隆星织造增长139.35%、格来德服饰增长27.62%、三小福服饰增长70.40%、百佳内衣增长56.55%、太阳海制衣增长34.65%等,充分凸显了后危机时期品牌纺织服装企业在研发创新和品牌及渠道等方面的优势。

但是进入2012年,外需持续疲弱、要素成本大幅提高、人民币加快升值,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商品出口形势严峻。目前与东南亚国家相比,国内原材料成本最多时高出东南亚1/3,东南亚的劳动力成本不及福建的1/3,如越南服装制造成本不到福建省的50%,而税费只相当于40%,福建的海外订单部分向其转移流失。此外,欧盟针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12%的关税,而未来拟取消对东南亚国家的进口关税,无疑使我纺织服装出口行业面临内忧外患,如不抓紧产业整合与转型升级,培育新出口增长点,则福建纺织服装出口增长将极其乏力。

二、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我们应当看到危机过后,福建纺织服装这种基于数量的出口增长带动力极为有限。在后危机时期,出口基地更应积极利用前期累积的市场份额和企业实力,以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培育龙头企业为带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紧实施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创新,以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科技、品牌贡献率和竞争力,实现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提高、效益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变。

(一)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篇5

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生态

改革开放引来的加工贸易使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大多处于供应链中游的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是最低的。以前的成本比较优势、产业链配套优势所带来的产业活力构成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复杂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加工企业盈利能力逐渐下降。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暴露出来的问题大都是围绕供应链和产业竞争力的问题,也更多体现在供应链的竞争力上,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归根到底要落在解决供应链的问题上。

为此,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于2008年发起召开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TASCC),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搭建探讨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发展的国际交流平台。大会立足于中国纺织服装最发达的产业集群,致力于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供应链中合作与协同创新。

在伏广伟看来,供应链生态实际上是在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阶段,为全世界纺织品牌提供理性科学的生态环境和制造环境。正如阳光、水、土壤构成了生态三大因素,供应链生态也需要阳光、水和土壤,但在不同的纺织生态环境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品牌是不一样的,因此,供应链的分级和专业化是未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伏广伟同时指出,供应链是整合纺织服装产业无形的手,企业必须要融入供应链才能生存下去。我们从2008年开始发起对供应链的研究和探讨,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对供应链的认识也在加深,企业上下游之间协作离不开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企业必须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生产力,依靠低成本竞争的模式已不可持续。

目前国家提出并实施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目的是为了增加多样化的消费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可靠性等重要指标,创立更多元化、多层次的品牌方阵。纺织供应链生态的建立,正是对“三品战略”的有效响应。品种、品质的提升,终极表现是品牌的多元化。构建供应链生态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推动品牌发展,实现品牌的多元化。

伏广伟强调,中国处于全球纺织服装工业的关键一环,未来我们将着力营造供应链生态的多元化,应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进行多元化、差异化的供应链建设。

供应链推动集群发展

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对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大会一直立足于中国服装最发达的产业集群,但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着挑战,一是同质化现象严重,二是缺乏融入对供应链的能力,三是集群间协作不够。

对此,伏广伟指出,未来竞争环境将发生重大调整变化,走低端发展路线的产业集群会逐步被淘汰。虽然有些产业集群开始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径并颇见成效,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业集群还需加强融合、协作、走差异化特色之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副镇长陈敬英指出,早在2000年,西樵就制定了产业提振计划,提出了以质量为基础,以产品开发为突破口,推动产品多元化发展,做到流行面料应有尽有的发展思路。2012年,国家纺织面料馆西樵分馆建立。在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方面,西樵起步早、投入大,走在了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前列。在持续不懈的努力下,西樵在产业多元化、质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在伏广伟看来,2016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在西樵召开,对西樵来说意义重大:既是一扇窗户,让西樵通过大会看到世界风景,也是一个平台,让西樵和世界架起合作平台,还意味着商机,既向世界展示推介西樵优秀面料,也给参会企业带来商机。

直面“云制造” 创造新优势

如何拥抱新技术,新产业,直面“云制造”带来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并在最优计算与分析服务上创造新一轮的增长机会,这也是2016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着力要探讨的问题。

基于云制造,可以把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联系起来,用“互联网 +”技术,为即将和已经失去成本优势的企业带来机遇。云制造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模式,将绕过所有的中间环节将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联系起来,对纺织来说,当具备云制造所需要的条件后,将会带来很多可能性。

伏广伟指出,云制造平台将带来三个方面的颠覆,一是颠覆了企业以往的生产方式 ;二是颠覆了过去大众通过服装认识面料的习惯,面料品牌会重新回到普通大众的视野;三是颠覆过去大众对服装品牌的追随,云制造平台品牌凸显。无疑,云制造模式的建立将给企业带来新的赢利点。

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已经走过7个中国知名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如上海、虎门、福州、柯桥、宁波、盛泽、常熟。今年大会移师广东西樵,大会聚焦“供应链生态与云制造”,海内外纺织服装行业专家、纺织服装企业董事长或负责人,企业供应链相关职能部门,供应链管理服务商和咨询机构,相关投资管理等金融机构约500多人共聚西樵,关注供应链生态、智造供应链、供应链运营、绿色供应链、供应链物流等几大议题,探讨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发展的共性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和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本刊摘取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在2016全球纺织供应链大会上的发言,以期对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生态的构建有所启示。

孙瑞哲 从供应链和云制造入手 推动纺服产业发展

篇6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业;一带一路;政策;机遇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当前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其沿线共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在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2015年3月28日,历时两年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并包括了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具体方案,“一带一路”自此进入全面实施阶段。5月份《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将轻纺等行业列为重点对外投资合作行业,并显著提高对外投资的便利性。今年1月份《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做好境外合作重点国家和重点行业布局,引导轻工、纺织等产业开展境外合作。9月工信部了《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利用好“一带一路”机遇加快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政府也了多份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文件,主要有《关于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的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专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等。可见,“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对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显见地,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近四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基本平稳;利润总额不断增加,运行质量较为稳定;固定投资持续增加,且增长率较高,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运行基本平稳。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些指标虽然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增速却放缓;特别是出口额201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且纺织服装出口额下降水平较高,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

随着近几年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产能过剩、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以及全球纺织产业与贸易出现新格局等形势的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业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指出,“十二五”以来,纺织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困扰发展和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创新能力弱;产业成本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下降;缺乏中高端产品,部分存在产能过剩;品牌建设不足。可见,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从外部环境到自身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机遇

在纺织服装产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的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

1.生产成本降低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国家,GDP水平普遍不高,人工、土地等要素水平较低,例如2014年,越南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980美元,仅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可见在这些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无论是劳动力成本,还是水电房地产价格都会使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另外,国家与地方制定的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政策,也使得产业各项成本降低,如新疆实施的各项补贴政策。

2.缓解过剩产能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产量大,尤其是纺织机械工业,随着海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过剩的纺织服装产能将转移至沿线国家。资料显示,2015年纺织机械对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出口分别增长16.35%、13.88%、17.48%,远高于整体1.87%的负增长率。

3.贸易投资环境改善,物流效率增加

首先,《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了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并设立了丝路基金与亚投行等为产能合作提供资金支撑,可见对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效率会增加。其次,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会极大提高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交通联系程度,使得物流效率增加。最后,《关于新形势下做好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创造了沿线国家的良好安全环境,提供了安全保障。

4.加快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

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将加快产业布局步伐,进行跨区域布局甚至是跨国布局。一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优势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向西转移。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东部地区投资增长较去年放缓7.3%,中部地区17.2%的放缓程度则更大,相反地,新疆投资增长达1.3倍,西部地区投资增长率达31.4%,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二是明确表示要引导轻工、纺织等产业开展境外合作;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到劳动力和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生产基地,这意味着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跨国布局的步伐将不断加快。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率为6.1%,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长率为18.2%,是其3倍。

5.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政府与行业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海外投资与并购对全球各种优质资源如原料、设计、品牌、市场渠道等进行产业链的垂直延伸,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同时,利用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生产部分向西部、国外转移腾出来的国内空间与资源,东部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如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等,并且鼓励发展生产业,如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服务等。可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也将加快。

6.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虽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GDP水平不高,但将其结合后整体来看,却是不容忽视的市场。65个国家人口总量44亿,GDP总量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29%,而贸易总量只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可见这些国家市场潜力大,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市场将会更加多元化。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近年增长放缓,2015年对四大出口市场的欧盟、日本出口分别下降9.4%、11.7%。根据表2可知,2015年1-10月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下降,仅对16个国家出口实现增长,而其中不仅有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幅也大;从洲际来看,仅对三个洲国家实现了增长,而其中就包括非洲与中东两个“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显见的,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对“一带一路“新兴国家呈现较好的态势,对这些地区出口仍能保持增长。

四、结论

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目前虽然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但从总体看,其发展机遇大于挑战,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一带一路”等战略政策的提出。利用好这些机遇,积极把握需求增长与消费升级的趋势,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将保持中高速发展,并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参考文献:

[1]秦玉才,周谷平.“一带一路”读本[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2]张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三个利好[N].中国纺织报,2014.11.3.

[3]桩子.自保与突破:中国服装企业大胆“走出去“[J].中国纤检,2015.12.

[4]王天凯.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纺织业国际布局[J].中国纺织,2015.

篇7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贸易壁垒;扩大内需;品牌战略

一、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现状

2009年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转型的关键一年,虽然整个行业的增长幅度较以往稍有减缓,但总的来说比起2008年还是有所回暖的。江苏服装行业的整体情况是“生产保持平稳增长,生产和销售的衔接基本协调;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亏损额有所上升;出口额增长平稳”,根据2008 年上半年统计,江苏规模以上服装企业2670 家,从业人员69.4 万人,资产961 亿元,2008 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现价产值同比增长12.3%,增速低于2007 年同期11 个百分点,1-9 月累计产销率98.2%, 同比微升0.1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8%,比2007 年同期增幅回落23.9 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上升63.1% ;服装出口受阻,增速放缓,1-9 月全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4 个百分点。

二、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受到的各种影响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

由于资本项目、外贸顺差大幅度增加的现状仍在持续,国家外汇储备仍在大幅增加,以及在全球汇率体系下加元,美元,澳元,升值的大方向将无可置疑。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从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年平均第一次掉到8.00以下,到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突破7.00的大关,再到现在的6.826附近。人民币受国际影响在不断的升值,对于本身已经利润很微薄的纺织服装行业有很大的影响。据有关方面研究,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纺织行业销售利润将降低二到六个百分点。若人民币升值五到十个百分点,行业利润将下降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六十。特别像是对出口依存度很高服装行业,损失更大。拿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公司来说, 2009年服装出公司口额达到8200万美元,利润有靠近1200万美元,但若是人民币上升一个百分点,利润将下降近七个百分点。就靠近80万美金。对于江苏省整个服装行业来说损失就更为巨大。

(二)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调

出口退税近期又成为了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相关企业的盈亏,甚至是存亡。其中服装行业受的影响又尤为巨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许多纺织服装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倒闭的命运,大多企业即使不倒闭也只能勉强生存,为了缓解纺织行业面临的压力,2008年7月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08年8月1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百分之十一提高到十三,10月21日又联合下发申明,决定从11月1日起再次上调纺织出口的退税率到百分之十四。而在现在,经济形势渐渐走出低谷,走向复苏,服装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率再次下调,而这可能会带动服装纺织产业链的一系列改变。据了解,有很多公司实质上服装的买卖收益和支出基本出于平衡,利润的主要来源,甚至是所有来源都是来自于退税部分,退税率的降低必然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下面就以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公司为例来证明一下退税对利润的影响问题。

本文将采用弹性系数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出口退税率对利润的影响。

1.指标的选取

选取的指标是出口退税率对利润率的弹性dr/r / de/e ,其中dr/r是相应引起利润的变化比率,de/e是出口退税的变化率。

出口退税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有如下几种情况:

当dr/r / de/e=1时 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幅度与利润的变动幅度相等

当dr/r / de/e>1时 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幅度对利润的影响较大

当dr/r / de/e

2.相关数据的收集和计算

本文收集了2002年到2009年的相关数据,包括出口退税率和服装公司每年的利润,并对其进行了弹性分析,如表1所示

⑥数据来源: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03-09年工作总结

3.数据分析

从图表中看,服装出口退税率弹性基本为正值,即说明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必然引起利润率的提高,但有时候出口退税的降低,服装公司整年的利润还是会提高。这其实与整体并不矛盾,虽然出口退税率降低,但是由于公司发展的比较迅速,业务量也在逐年增强,而老客户也愿意承担一部分由于出口退税而使企业造成的利润减少,所以整体来说,年利润还是增长的。从数值来看,出口退税率弹性都在一以下,但是基本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所以对利润的影响虽然不是很巨大,但还是十分可观的。再加上大形式出口退税率会进一步下调,所以企业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来填补此块的利润损失。

(三)服装行业工人工资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

对于纺织服装业来说,服装的成本核价包括面料价格,辅料价格,工缴,商检报关,包装,运费等等。而占据大头当然是面辅料价格和工缴,而面辅料价格就是原材料的价格,工缴也就是工人工资。这两项的价格高低,决定了衣服的成本,也就基本决定了报价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的多少。

1.辅料价格上涨

2009年,矿石的价格幅都很大,所以金属辅料的价格也在一路攀升。至于面料,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由于基于棉花,纱的价格上涨,所以面料价格也一直高居不下。2009年10月份,国内棉花价格指数价格为14022元/吨,比上月末上涨875元/吨,聚脂切片,涤纶短纤,涤纶长丝价格比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涨幅在950-1050元/吨。这些都使的面料的价格不断提高。与09年同期相比,苏纺服装公司所购进面料,桃皮绒涨了2元一米,斜纹纱卡涨了1.5元一米,基本每种面料的涨幅都超过了百分之十。

2.服装行业工人工资的增加

工厂的利润也就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左右,然而随着物价的上涨,越来越感觉到生活成本的增加,原来的工资已经不能满足工人的需求。此外,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这种枯燥体力活不能承受。特别在苏南地区,很多工厂出现了招不到工人的情况。只能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吸引人。从苏纺服装公司来看,基本上下属的两个工厂,铜锦制衣,同泰服饰,工人的平均工资涨幅也超过了百分之十。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工人工资的提高,都进一步增加了服装成本。使得服装外贸出口的竞争力和利润额都有很大的下降。同时由于成本的提高,很多外国的服装企业都在逐渐将部分订单转移到越南,非洲等人力资源丰富,但是成本更低的国家。若还是按照原来的发展模式,则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四)贸易和技术壁垒

贸易和技术壁垒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江苏省服装外贸的快速发展,各种规定,条款都将很多服装外贸公司阻挡在了订单之外。下面就介绍四种最常见的贸易技术壁垒。

1.过渡性保障措施(TSM)

目前江苏身省纺织业对国际的依赖程度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以上,服装业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加上出口产品的价格在国际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我国服装行业的出口很容易被欧美等国家认为对其市场有巨大冲击力。为了保护其本国市场,会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业采取各种贸易壁垒措施。

2.技术贸易壁垒(TBT)

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有超过百分之七十受TBT的影响,每年损失超过20亿美元,而其中主要的技术贸易壁垒有以下几种。

(1)有关的技术法规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包括服装有害物质残留量多少的界定,还有标签必须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2) 合格的评定程序对江苏省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主要包括ISO9000,ISO14000的权威性认证测试

(3) 服装出口受各个国家不同标准的影响

3.绿色贸易壁垒(GBT)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举个例子:生态标签的限定,包括纺织纤维标准,纺织加工化学标准,以及生态纺织品的认证。

(五)业务员经验的不足

在订单的处理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发生一些问题。一些经验不够丰富的业务员却不能及时发现,再将要出货时,被查验出来,引发争端。

在面对以上种种不利的条件下,怎样在不利的经营环境中脱颖而出,走出现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困境,成为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企业必须要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要和政府,其他企业合作应对贸易壁垒问题,必须在发展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四、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应对策略分析

(一)纺织服装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改进

1.加大,加快纺织服装的研发和企业改造力度。

江苏省纺织企业首先应该加大原材料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原材料的多元化,提高天然及再生资源类纤维使用比重等,在原材料供应环节实现多元化、环保化,高科技化。其次,对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行业核心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提升原有低档纺织产品的质量和层次;充分利用国产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的原材料优势进行面料新品种,新外观的设计研发。加强印染和后续处理企业的改造,加强服装设备的改造,以提高服装的质量和层次。

2.加快核心产业的调整

推进结构的优化。拓大纺织产品的应用范围,加快发展医用、汽车用,军用等产业用的纺织品,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并致力于发展装饰用纺织品,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使化纤纤维行业结构处于合理化,大力开发功能化、差别化纤维,使得自己能够更多的提供制作高档服装的面料。

3.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创建国际化的自主知名品牌。在当今国际市场上,服装品牌的塑造已经成为提高服装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品牌的竞争是高级别的竞争,其竞争的意义在于隐藏在品牌内部的科技和文化。能否创造出拥有忠实追随者的国内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是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能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大力培育出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创新、营销渠道建设方面有独特优势的企业,使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

4.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形成产业规模。以市场为导向,把具有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并且加快产业整合,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程度。引导中小企业的产业整合,形成具有差别化的产品特色。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相应的配套加工能力,形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高、中、低档纺织服装产品体系。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策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并且要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培养出高素质的业务员,用业务员来带动公司业务量的上涨。

总之,推动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摆脱以高数量,低价格增长型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适应现在服装行业的形势,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合理应对纺织服装业贸易壁垒,扩大出口

1.针对TSM对策:

(1)普及TSM的相关知识,对目标市场的结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对江苏省的纺织服装出口过程和形式进行跟踪调查,以调节出口节奏的缓急。

(2)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减轻TSM对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并且可以通过国家的强大力量,对实施TSM的国家进行交涉。

2.针对TBT对策:

(1)建立TBT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

(2)充分利用《TBT协议》的相关条款

(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改

(4)提高纺织行业的产业技术

3.针对GBT对策:

(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绿色信息的采集

(2)制定并完善纺织品生态标准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致力于发展生态纺织品

4.打破贸易壁垒的其他对策:

包括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充分发挥纺织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出口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等等。

(三)扩大国内市场,加强内需

中国国内的需求本身就很大,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所要做的是建立,经营自己品牌,建立自己的国内销售网络。

四、结论

总的来说,虽然国内外形式对纺织服装业来说比较严峻。但是这也给了我们江苏省企业改革的动力和契机,只要企业能够在巩固核心业务下,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和新的合作伙伴,稳步推进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积极配合政府,行业协会克服贸易壁垒,培养自己一批优秀的业务员,服装企业肯定可以在以后越来越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Taufiq Choudhry.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The United统计es Ex2ports: Evidence From Canada and Japan [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International, 2005,19 (1) : 57 - 71.

[2]常亚平.中国纺织产业分析和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孙威.绿色壁垒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严峻挑战[J].国际商务研究,2007.

[4]张燕文.国际绿色竞争力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J].中国纺织业,2005,(10).

[5]上海纺织科技编辑部.出口退税率回调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J].上海纺织科技, 2008, 36 (9) : 61.

[6]惠露露.出口退税若调高能带来多少利好[J].纺织商业周刊,2008,(28) : 34.

[7]俞文江.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能改变浙江纺织企业的困境吗[J].开放导报,2008,139(4) : 93~ 95.

[8]谷永芬,吴倩,陈文宗.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8).

篇8

关键词 中小纺织服装企业;SWOT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9)05-0143-03

作者简介 裘晓雯,浙江纺织服装学院讲师,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浙江宁波315211)

一、我国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现状

1、纺织服装行业数量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传统产业面临变脸

纺织服装产业数量增长时代已经基本结束。在没有市场新的增长点出现的情况下,国内纺织生产规模不再快速扩大,而是平稳发展。企业的进人和退出在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等作用下比以往更加审慎,企业对于扩张会更加理性。特别是2009年全球经济环境对出口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带来的成本和用工方面的连锁反应、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中小纺织企业生存环境更加严峻。部分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出现减产、停产现象,也有一小部分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外资企业撤离现象也不会就此止步,行业洗牌现象加剧。

2、国内市场成为中小纺织服装企“主战场”

虽然宏观经济预期放缓,居民收入增速回落,服装内销增速也逐渐放缓,但是,我国人均服装消费和家纺消费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从长期来看,我国内销品牌零售和优势家纺企业仍将保持良好增长。2008年1―3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14.68%,农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19.57%,增速同比下降2.56个点和上升4.15个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839元,同比增长10.58%,增速同比回落5.27个点;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50元,同比增长9.64%,增速同比回落7.28个点。全国大型商场服装2008年1―8月零售量同比增长11.03%,零售额同比增长20.81%。

参考过去40余年美国、韩国和印度等国家多轮经济周期中居民衣着类消费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演变,结合我国1992-2007年国内居民衣着消费与宏观经济之历史,结合宏观上对2009年GDP的判断,预计2009年,我国整体服装内销市场同比增幅为1.3-5.3%。

3、双管齐下,纺织服装业产业升级如箭在弦,整合时代来临

面对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和升级已成必由之路。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主体,比重达到90%以上,对我国的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但是,现在市场上出现众多无序竞争的小厂,这些小厂只有几万纱锭的规模,产品具有低附加值、同质化特点,扰乱了市场。可以说,这些现象的存在以及现存的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低端形象,与资源整合不力有很大关系。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业中小企业面临着产业升级,资源整合的行业洗牌。

4、与国际资源融合,产业攀上新境界

利用国际资源并不是单纯地走出去,也不是单纯的请进来,通过资本联姻能够达到与国际资源的合二为一,实现对国际资源最为有效的利用。2008年1月,雅戈尔集团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KWD的全资子公司KeUwood Asia Limited持有的SMART100%股权和KWD持有的中国香港新马服饰100%股权,不论此事件是否能够拉开中国服装企业与海外服装企业相互整合的帷幕,可以借此预见国际产业资源的流动和融合必将加速。未来10年,中国将诞生若干真正意义的跨国集团。

5、走向现代运营模式

纺织服装业已经基本实现从生产经营型向创造运营型转变,纺织业自身得到快速发展,受此影响,纺织产业的延伸和与其他产业及文化的融合,纺织行业自身发展和附加值的创造,越来越依靠新的内容和新的途径来实现。一定意义上说,纺织行业已经从产品经济转入丰富而分专业的、以专业运作和复合运营为特征的内容产业时代。纺织行业的现代运营模式发展将是今后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二、对我国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进行SWOT分析

1、S――优势分析

(1)产业配套优势。中国纺织服装业具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从原材料生产、纺织、染整、后处理、成衣成品制造、仓储、货运、展销、零售于一体的纺织产业链以及较高的加工配套水平。在产业链中每个环节都有很强的加工能力,且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在主要加工产业区内半径50公里的范围内可以找得到从面料、染料、纱线、缝纫线,甚至小到一颗纽扣的所有配套厂家,能解决包括机械设备零部件、服饰配件在内的原料供应,所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几乎任何数量、品种、品质的订单,这样的优势是其他纺织服装大国无法比拟的。

(2)政策环境与国内需求。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予以扶植,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特别是加大了出口激励措施的力度。经过2008年的几次出口退税回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已经提高到了15%,还提出要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服装企业负担,中央、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厂丝收购力度等。

(3)人力资源方面。纺织服装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行业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中培养了较多的掌握熟练生产技能的工人以及经营管理人员。另外,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不断加深,人员的国际化流动加剧,亦有相当多的外国技术、经营管理人员进入我国的纺织服装领域,为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与管理经验。

2、W――劣势分析

(1)出口依存度高。作为一个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权威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008年前两个月对外依存度仅在23.99%左右,而大批规模以下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对外依存度则高达49.95%左右。这部分企业规模偏小,受出口退税的冲击最大,因此,容易遇到国外的贸易壁垒。同时,由于过于依赖国外市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不稳定或走下坡路,国外订单减少,国内市场将很难消化这部分的生产能力。

(2)资金短缺,融资困难。2008年以来,我国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很大冲击。尽管当前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但银行惜贷、慎贷现象仍较普遍,广大纺织服装中小企业贷款难和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银行现在对抵押物、担保等要求比金融危机之前更为严格,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余额中纺织企业所占比重偏小。

(3)创新能力不强。我国中小纺织企业生产的较多产品是中低档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的贡献率仅为20%,大大低于发达国

家60―80%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后续发展。

(4)出口品牌实力弱,营利能力不强。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处于营销价值链低端,特别是我国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长期以来在出口中是以OEM生产为主,主要为国外的一些进口商和零售商贴牌生产,无序竞争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物流成本高。在经营模式上是一种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利润空间很小。

3、O--外部机套

(1)国内需求状况的提升。国内需求状况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稳定提高和消费信心的逐步恢复。

收入方面,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消费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没能阻止城乡人民旺盛的消费热情。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尽管从现有数据看消费者信心仍然处于下行态势,2008年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7.3,连续第5个月下行,但是相信随着2009年国家相关政策的逐步到位,大众将重树对国家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

(2)美国、欧盟市场消费者消费结构向低端产品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美国、欧盟市场的出口一直保持增长态势,没有出现特别大的波动,而其他一些供货国起伏非常大,特别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进口60%以上的欧美日市场,已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建立了一种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会由于金融危机轻易改变。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面,关键是消费结构改变了,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欧盟地区的消费习惯和购买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削减娱乐开销,对价格更敏感,消费结构向低端产品转变,廉价产品供应商在销售额增长方面会成为赢家,分得更大市场份额,对质优、价廉、物美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应该是一个机会。

(3)配额取消。2005年,美国和欧盟在全球纺织品配额体制结束时,继续对从中国出口的部分类别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实行配额限制。2008年1月1号以后,中国出口至欧盟的纺织品与服装就不再有配额限制。而2009年以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纺织品与服装也一样不再会有配额限制,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纺织品与服装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对于我国的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倍此良机,让自己的企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4、T--外部威胁

(1)金融危机令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896.24亿美元,出口增速继续放缓,同比增长仅7.98%,创近5年来最低水平。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是多重原因造成的。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经历了大发展后,国际市场份额已经接近极限,难以继续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保持高增长,只能使商品出口增长速度和需求增长速度保持一致。而目前各国经济形势走低,市场需求萎缩,无疑给未来的发展增加了重重阻力。

(2)汇率波动对出口形成较大压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数据,2008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全年升值12.66%。其中,2008年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而美元对欧元、英镑和澳元等货币升值幅度都高达20%以上。而这将极大抑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商品的需求。

此外,来自竞争对手的汇率压力也不容小视。越南盾、印度卢比、韩元等经济体货币对美元汇率都呈现较大幅度贬值,欧、美的进口需求已经大幅向越南等经济体转移,从而对我国出口形成较大挤压。以美国市场为例,2008年从越南输往美国的纺织品服装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9.03%,而中国仅为1.01%。

三、我国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对策

1、国家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我国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目前主要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2008、2009年财政部、国税总局三次调整部分纺织品和服装的退税率,将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至15%,这对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但是,这还不能缓和纺织企业的目前的困境,应继续提高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至17%,刺激出口,缓解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的压力,从而改善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赢利状态。国家应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负担。

2、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建设

创新就是抓住“微笑曲线”的两端,即技术研发和品牌创新。我国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应清楚地认识到,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的老路只能是“死路一条”,依靠科技研发、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寻求转机,才是“光明大道”。首先,要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只有切实提高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科技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其次,要加大对中小纺织服装品牌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形成中小纺织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服装自主品牌、争创品牌、营销品牌、消费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对于一些创新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要学会“借梯上楼”,应坚持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路子,可以通过技术入股、购买关键技术或引进人才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使自己不断做大做强。

3、走市场多元化之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外需求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原来中高档的消费转向了中低档消费。我国中小纺织企业不宜盲目走高端品牌路线,应瞄准中低档消费。除了把眼光放在主要的欧美市场以外,还应该努力去开发新兴的市场,如非洲,南美洲等国。目前,在全球经济明显衰退、出口增长受阻的大背景下,国家已采取一系列政策启动国内市场需求,以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4万亿元投资所启动的大规模国内基础建设,将对纺织品产业产生巨大需求,因此,国内市场应成为中小纺织服装企业“主战场”。

参考文献:

[1]姜欣蔚.企业整合难行[J]服装界,2008,(9).

[2]方军平.加工企业或可“安然过冬”[J].服装界,2009.(1).

[3]刘嘉,刘静,刘文献,杜岩冰,李强,等.2007―2008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4]方南.中国纺织产业优势难以被轻易取代[N].服装时报,2009―02―06.

篇9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OEM;OBM

一、引 言

纺织品和服装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也是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争夺经济利益的最敏感商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由于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长期替国际品牌服装完成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OEM),换取极其低廉的加工费,因此,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行业利润却在下降。另一方面,近年来,许多国家频繁对我国纺织服装OEM产品的出口进行贸易限制,中国纺织服装业已经进入了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纺织企业要想在以后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建立自己的新的竞争优势,向OBM模式转型,培育和拥有自己的品牌是纺织服装企业取胜的关键所在。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纺织服装业OEM模式的现状分析,提出由OEM向OBM转型的发展战略,为我国的纺织业在新的环境下能更好的发展指明了出路。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OEM的现状分析

1.劳动力成本优势

从总体上看,目前世界的纺织品服装业OEM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劳动力的工资成本。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很大,因此劳动力价格非常低廉。美国Werner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2010年国际纺织服装业每小时美元工资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9美元,排名吐界第48位。分别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西欧的1/20左右,韩国的1/8。据统计,2009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9024元,国有及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0000元,仅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50%。

2.集聚效应优势

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同处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他们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又配套协作,通过空间上集聚带来外部经济效应而使整体获得绩效。以浙江省为例,绍兴、萧山的化纤及化纤面料产业,宁波、温州的服装业,杭州的女装,余杭的家纺业等早已名扬全国。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各地区进行的调查:中国现在共有50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初步推算,中国服装产业有近77%的产能集中在产业聚集地内,在主纺织产业集群半径50公里的范围内可以解决包括机械设备零部件、服饰配件在内的原料供应,这样的优势是其他纺织服装大国无法相比的。

3.自主品牌劣势

由于长期依靠低价格优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形成了数量增良型、加工型的出口模式,自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0%,品牌的影响力小,公众认知度比较差。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的出口中,加工贸易占了1/3还要多,多数产品以印牌和贴牌为主。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实际国际依存度(纺织品服装出口/纺织品服装生产)高达40%左右。在对北京不同来源地品牌男装的整体市场覆盖率的调查中,被调查的17家商场,共有男装品牌236个,其中,国外品牌数量173个,整体市场覆盖率为73%国内品牌数为63个,整体市场覆盖率仅为27%。国内品牌的整体市场覆盖率不及国外品牌的1/2。

4.低价竞争劣势

由于纺织业进入门槛较低,加入WTO以后,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投资增幅很快,一些企业的盲目扩张加剧了行业的过度竞争。从表2.2可看出,国内纺织品服装企业仍主要局限在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中低端市场的趋同定位引起了价格竞争。从2006年到2009年3月,中国无配额纺织品服装类产品平均价格降幅达到48%(见表3)。对于中国纺织业这样产能巨大、利润微薄的产业来说,价格战就是在自相残杀。

5.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纺织品服装OEM企业创新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技术创新和设计开发能力比较弱。2009年,我们纺织服装业OEM对整个的研发投入占我们销售收入的比重仅有0.2%,相比,化纤行业略高,为0.47%,服装行业仅有0.16%,比重非常低,整体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中国纺织服装业由OEM向OBM转型必要性

1.行业趋势

美国营销大师阿尔・里斯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时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长备受瞩目,但是假如战略方面没有从商品调整到品牌,这一显著的经济增长就很难维持,未来属于品牌,尤其是属于全球性的品牌。”根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以品牌作为竞争行为的服装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销售额占了全球的50%。这表明当代经济竞争的行为已经开始从产品竞争的时代转入到品牌竞争的时代。

2.行业特征

纺织品是感性消费品,包涵着一利一文化价值,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单一产品的款式、花样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从而失去原有的消费市场。因此,品牌化战略的必要性对纺织品这种特殊商品表现的更为突出。这就要求我国的纺织企业要把目标放在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层面,而品牌正是消费者感觉的核心。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要想在以后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建立自己的新的竞争优势,向OBM模式转型,培育和拥有自己的品牌是纺织服装企业取胜的关键所在。

四、中国纺织服装业由OEM向OBM转型途径

1.准确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塑造品牌的第一步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品牌定位必须要求科学准确,要注重表现品牌的某种独特个性,借此提高品牌的价值,展示品牌的形象。

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进入全球服装市场韩国服装品牌有41种,其中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有70%。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就是因为他们注重产品细分,有针对性地面向某些消费群体,及时推出适销对路的服装,从而获得成功。品牌定位是市场营销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核心称为STP,具体是: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和具体定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2.丰富品牌内涵:

品牌是有内涵且具有纵深度的,见图2。品牌内涵决定着品牌的经营,支撑着品牌的发展。一个优秀的服装品牌,应该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时尚文化的缩影。

日、韩的纺织品服装业规模虽然不大,但其坚持着独特的与民族传统相融合的风格,从最初的面料研发就有别于西方,在设计上又保留了本国的文化传统,在品牌运作上又非常“国际化”。日本设计大师三宅一牛一直坚持使用本国的面料,也许他说的“发掘出和服背后潜在的精神”值得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认真回味,跟从式、追随式的发展也许永远走不出“打工经济”的怪圈。

五、结 论

我国纺织服装业长期以来以OEM模式为最主要的贸易模式,具有其他纺织服装大国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劳动力成本优势,产业集群优势等。但随着世界纺织服装产业从产品竞争逐步转变为品牌竞争的大环境下,我国纺织服装业长期从事的低附加值的生产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个以这决定了其应逐步向拥有品牌竞争力的OBM模式转变。本文基于现状,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方案,其中准确品牌定位,丰富品牌内涌是最主要的两个策略,有效地促进中国纺织中小企业树立自主品牌,巩固并拓宽品牌市场。

参考文献:

[1]王仲辉,跨越贸易壁垒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影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39-155

[2]李创,王丽萍,任荣明产品差异化与竞争力分析――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5):17-23

[4]林锐,OEM企业成功之路,商业研究,2008,(7):41-42

篇10

【关键词】比较优势;广东;纺织业

一、广东纺织业的比较优势

1、广东的区位优势

广东毗邻港澳,交通方便、资讯发达、信息量大,基础设施配套,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数万港澳客商陆续到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投资办厂,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粤港澳经济区已发展成为不可分割的“经济生态带”。另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使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9省加港澳的区域经济进行大整合,为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以及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2、广东纺织服装业竞争力分析

一是市场占有率。由表1可见,广东省的纺织品、服装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均高于上海、江苏和浙江。从国际比较来看,就服装而言,广东及苏、浙、沪三省(市)均高于日本国,广东省的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美国,其强大的竞争力显而易见。

那么,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各地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在全国出口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呢?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国的比例都是最高的。

二是贸易竞争力(NTB)、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的比较。

从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见表3),广东省仅服装产业是净出口产业。而长期以来被认为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业已转为净出口产业。从国际比较来看,服装业仍为广东具绝对竞争优势的产业。

根据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比较而言,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RCA指数均大于1。服装业是广东、上海、江苏三省市及中国的净出口产业,也是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其中,广东省产业的竞争力最为突出。

3、广东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产业集群作后盾

广东服装产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地区形成近l0个具有产业集群特色的服装生产和销售基地。目前广东服装业拥有生产企业数万家,从事服装生产流通的人员超过500万人。近l0年来,广东服装的年产量和出口创汇均居中国第一,形成了“深圳、虎门女装”、“沙溪休闲”、“潮州婚纱、晚礼服”、“南海内衣”、“大朗毛衣”、“普宁衬衣”、“佛山童装”等产业集群。南粤服装――中国巨无霸的地位已经确立。据广州海关统计,2009年广东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以下简称“服装”)281.7亿美元,较2008年猛增78.2%,占全国服装出口额的29.6%。

二、广东纺织业的比较劣势

1、广东纺织业升级的速度相对较慢

一方面,广东的纺织企业中私营企业、家族企业占了很大一部分,大多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更新缓慢的问题,而且经营模式,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另一方面,由于纺织服装产业属于传统产业,不如IT、家电、汽车等新兴产业引入关注,同时,目前纺织服装产业总体附加值低,因此在考虑选择什么产业作为战略发展大计的时候,一些珠三角地区相对发达城市的政府,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并未将本来很有优势的纺织服装业真正发扬光大。在政府部门无暇顾及的情况下,广东纺织服装业缺少了应有的发展规划与调控,影响了该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祖庙反映:佛山市推进城市化建设,土地升值很快。童装产业所在的禅城区地处中心区,规划定位是大商贸,要求童装企业向三水等地转移。而企业在转移过程中存在诸多顾虑和困难。广州越秀区的服装专业市场也面临批发和物流向郊区搬迁的问题。这说明沿海发达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面临越来越大的转移压力,转型升级越来越迫切。

2、过度依赖两头在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广东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贸易占63.9%,比全国平均值35.7%高出28.2个百分点,而一般贸易出口只占全国的12.9%,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占当年产值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值。在外资企业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高达90%,在产品技术开发、跨国营销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

3、缺乏知名品牌,以“贴牌生产”为主

虽然从数量上说广东是我国服装业出口的大省,但由于以往广东的服装生产是以“三来一补”形式为主,自行设计和注册的服装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并不多,加工能力强而品牌影响小,影响了广东服装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广东生产的大部分服装是打着国外的品牌“借船出海”,赚取的只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强度作业为代价的可怜的加工费。而服装品牌所带来的高附加值却被流于外人之手,有专家指出,仅依靠替他人作嫁衣现在尚可生存,但目前周边其它发展中国家已经纷纷采取对策争夺服装业市场份额,印度、越南等国的纺织业发展便十分迅速。相比之下,劳动力优势和政策优势已不明显,服装加工业的利润也越来越薄。

三、提升广东纺织服装业比较优势选择的路径

“比较优势”是现阶段我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广东省纺织服装业长期依赖的传统比较优势在逐步丧失,同时又不具有更加有竞争力的新生优势,长此以往,必将造成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

因此,实现纺织服装业升级的现实路径就是:依托“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即在依靠传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纺织品服装在出口中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实现广东省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大力推进产业转型,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国际产业发展历程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目前广州市人均GDP已达9312美元,这标志着广州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现代化步伐的机遇已经到来。如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贸易为龙头,以工业为支撑,以品牌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国际国内市场为两翼,以资本经营与产业经营为手段,工贸互补,产学研并进”的战略举措。具体而言,就是充分利用好广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实施“退二进三”政策的契机,整合行业土地、营销网络、品牌产品等优质资源,积极招商引资,统筹规划行业服务体系,打造国际商贸平台――广州T.I.T国际纺织城,大力发展纺织会展交易、国际贸易、创新研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随着广州T.I.T国际纺织城这一平台的成功构筑,从根本上提升纺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充分利用纺织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所带来的高端科研、设计水平,自主创新,打造品牌战略优势。

作为无形资产的品牌,不再仅仅是企业信誉的象征,而成为了一种承载着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文化符号。因此,广州纺织产业必须切实转变产业发展观念,制定实施适应国际市场情况的品牌策略,集中资本和精力树名牌。如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纺织老品牌。近年来,集团凭借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国际贸易于一体的竞争优势和完善的产业基础,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体系,加强产品研发,提高品牌设计水平,形成了“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交货快”的生产模式,使老品牌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潮州婚纱晚礼服企业品牌战略成效明显。通过“政企联动”,全市共获得广东省名牌、名标13项,其中,名瑞、金潮、伟标的婚纱晚礼服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小榄镇政府大力鼓励企业创建品牌,有国家和省级名牌19个,并协助企业积极进行营销推广,提高品牌贡献率;大朗镇对获得国家、省市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0万元,其他产业集群也有类似政策。

集群对自身的区域品牌增强了保护意识,积极注册相关集体商标,开展品牌宣传,扩大影响,形成品牌战略联盟,对一些抢注行为积极交涉,以致采取法律手段。

三是依托“比较优势”,发挥中心城市产业辐射,积累升级资源。

服装产品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历史内涵以及社会内涵。服装纺织产品不但体现了不同经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且还往往打上了文化、地域以及历史的烙印。同样,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也紧紧依托于它所在的区域,世界著名的服装品牌和服装企业都是和其所在的城市联系在一起的。

可把珠三角明确定位为全省纺织工业产业提升的核心地区。广州、佛山、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纺织服装加工业在实施梯度外移的同时,还应在科技、市场、文化、创新、品牌、人才等方面进一步树立在全省纺织业的龙头地位。同时,应加大广州、深圳、佛山在全国纺织服装商贸领域的影响力,建设好东莞、中山、普宁、开平等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带动西樵、大朗、虎门、沙溪等众多纺织产业名城名镇不断升级。

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加大对装备更新换代的投入,尤其是自动化程度高,节能降耗效果好的新型装备,来缓解产品结构调整和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

综上所述,广州纺织产业的出路就在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眼科技、文化等打造“软”实力。将企业改革和产业转型进行到底,从而带动广州纺织产业突出重围、再度崛起。

参考文献

[1]Wavehand.广东省纺织行业2005年发展分析[OL].新华网,2006-12-25.

[2]程东升,刘丽素.引领时尚,争创名牌――广东服装业调查与思考[J].大经贸,2000(2).

[3]何静文.苏浙粤纺织业比较[OL].南方网,2005-07-13.

[4]薛晓萍,张建功,潘立勇.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