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疗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理疗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理疗作用

篇1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垃圾的产生、管理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次性医疗用品德普及使用,必然会造成大量医疗垃圾。因此要加强医疗垃圾的安全管理,减少医院环境的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避免其对社会和医务人员的直接损害。

【关键词】医疗垃圾;管理;作用;杜绝危害

医疗垃圾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它危害性的医疗垃圾。[1]

1 产生、包装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垃圾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5类。各科室每天对产生的医疗垃圾按照要求,严格包装,医院专门制订符合国家环保局和卫生部要求的标准黄色医用垃圾袋,上面印有黑色警示标识和医院名称。并购置了专用利器盒、密闭医用垃圾筒。垃圾袋达到3/4满时用感染胶带扎紧袋口,贴上标签,注明科室、日期,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垃圾不需再浸泡消毒、毁形。诊疗用后的针头、缝合针、刀片、玻璃试管等,放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利器盒内,并在盒面标签注明科室、日期。废消毒剂,如过期的过氧乙酸加等量水放置1周后倒入下水道。

2 收集、运送管理

医院责成一名专职人员(经培训后上岗)每天下午固定时间从科室将包装的医疗垃圾与科室值班人员认真交接、签字登记后(医院印制统一的医疗垃圾交接联单)按规定送到焚烧处。全院医用垃圾日产日清,登记资料统一保存。

3 医疗垃圾处理的措施

3.1 制定医疗垃圾处理的有关方案: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办法”。首先,建立组织机构,成立管理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医院感染科严格监控,再就是制定奖罚方案。

3.2 加强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环境卫生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

3.3 加强对医务人员德培训各医院,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内容。每月各科室召开一次感染控制管理会议。要求专人负责,记录,全员参加做好笔记。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

4 分析和总结

我们认为现行的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关部门管理不够规范,未完全落实相关制度,监督机构不够严密;临床工作人员忙于开展业务,在配合处理医疗垃圾方面不够积极主动。[2]

5 加大督查力度,提高医疗废物管理质量

为使《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到位,医院领导亲自抓此项工作,将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列入到日常工作中。通过抓环节、堵漏洞、加大检查力度,使我院医疗垃圾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我院通过以上对医疗废物从产生、分类、包装到运送、处理,环环紧扣、层层把关、不留漏洞、不留死角,保证了医疗垃圾不流失、不泄漏、不扩散,减少了环境污染,杜绝了医疗垃圾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机构医疗管理办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1]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国环保产业.2003.(7):4-5.

篇2

关键词:医疗统计;医院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26-02

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医疗统计也要不断改进以适应医院管理的需要。医疗统计并不是简单的数据统计也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种统计报表。现代的医疗统计工作比较高端,需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让医院作出更加可靠的决策,从而带动医院顺利向前发展。

1 医疗统计工作在医疗中的作用

1.1 医疗统计提供医院管理决策的信息:医院主要通过医疗统计来获取信息,因此医疗统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一些相对可靠的数据供医院领导参考并进行工作测评,对医院工作进行总结,制定医院政策,尤其对医院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医院管理人员如想对医院进行更全面的管理,就要依靠医疗统计提供的各种信息,对医院的有限资源进行更合理的配置。

1.2 医疗统计有利于医院的标准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改进:现代医院所运用的医疗统计,相关统计人员所做的工作与以往相比较更加深广,除了必须完成的工作,他们还需要提供临床医疗、住院以及辅助部门所需要的一些数据。[1]统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包括病案信息在内的各方面的数据收集工作,并根据所收集的数据信息建立一个综合信息系统,使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清楚具体,例如,在门诊科室进行诊疗的人数、科室占用床的天数、病危的人数、在科室进行检查并治疗的人数等等。如果医院完成了这些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就能跟医院所具有的标准医疗质量评价系统相互比较,然后从中找到医院所存在的缺点,以便及时的进行改进。

1.3 医疗统计有利于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医院具有社会公益性,治病救人是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然而,医院也需要生存需要发展,这一因素就促使医院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要看重自己所获得利润,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医疗性价比迅速提高,来达到既有经济效益又能发挥社会效益的目的。[2]然而,对医院社会与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的是通过一个完整体系来进行的,该体系包括治疗效果体系、在门诊进行诊疗的人数、出入院的人数等在内的各单元体系;能够反映出每位入院治疗的病人负担程度的出院者人均费用体系;能够反映职工业绩的职工工作量、每位医生每日的工作量、职工一年所创造的业务收入等这些组成了医院效益。但是以上所说的这些医院效益组成部分的资料与信息都是医疗统计人员该做的工作。

1.4 医疗统计有利于提升院前急救工作质量:目前,医疗统计信息对院前急救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很多可靠的数据来帮助院前急救工作管理更好的进行决策。可靠的院前急救统计信息有利于决策者更好地完成院前急救管理工作。我们可以根据院前急救的实施情况来检测对院前急救工作的管理是不是合理。然而想要得到院前急救实施的实际情况,就必须得到可靠的统计信息。[3]即只有收集整理关于院前急救的信息再对其结果进行反馈,才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给院前决策。

2 进一步发挥医疗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作用的建议

2.1 建立健全医疗统计体系:科学同时又运转顺利的医疗统计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对医院进行管理。医院的管理层需要保障医院能够发展的更加长远,除了需要考虑医疗发展,还得把医院在经济上的收益与投入这两者考虑在内。他们必须从全局出发,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要有一套完善的与医院的各个方面相配套的医疗统计体系。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比较全面的统计知识,在统计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他们还需要全面的掌握医院各个部门、科室的信息,让统计价值得到真正实现。

2.2 加强对统计工作的制度化管理:要想使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作保障,在统计工作中也如此,一套严格规范的工作制度有利于提高医疗统计工作质量。这有这样才能为医院管理者作出更加正确的决策提供非常可靠的信息依据。只有严格按照制度使统计工作更加规范与标准才能更好的确保统计质量。[4]所以,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来使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认识到统计工作的所具有的重要性,端正他们对工作的负责态度,更加严格地监督统计工作,一定要杜绝虚假统计,一定要惩罚其负责人。举个例子来说,每个科室的相关负责人,要本着认真严格的态度整理并审查本科室的统计资料与信息,上报时还要签上自己的姓名;统计室应该突击性的检查整个医院的统计,医院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把检查结果考虑在内。

2.3 加强培训,全面提升统计人员综合素质:统计人员是否具有高素质直接决定了统计工作是否有高质量。假如,医院的统计工作人员对专业的统计知识不太了解,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可能就会出现统计的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现象,致使统计工作的质量大大降低,也发挥不了其所具有的重大作用。所以,怎样建立准确完整的统计数据是医院比较苦恼的问题。因此,统计工作人员一定要不断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能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5]给医院各个科室提供完整精确的统计数据与信息,让他们更加顺利的作出管理决策。医院在统计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加大力度,让医院统计人员拥有更加强大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进一步提高其统计能力。与此同时,医院还能在每个科室安排兼职统计员,提高原始统计数据与信息的质量。

2.4 领导应加强重视,并加强科室的配合:只有医院领导重视统计工作,医院每个科室积极配合才能使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统计数据所具有的特点是:由科室提供统计数据但同时又能对科室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所以,医院各个科室的工作人员,需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好每项工作,尤其是临床科必须提高病案书写质量,这是因为病案书写质量的高低对统计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医院各个科室还保障对原始数据的鞥机工作质量,做到及时上报。医院领导的重视可以更好地监督激励统计人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所以,统计工作一定得保证努力做好以上这两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雪梅,梁捷.浅析我院医疗统计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2)

[2] 臧振林.医疗统计在医院改革中的作用[J].企业家天地.2008(12)

[3] 郭浩,付延林.医疗统计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院统计,2005(09)

篇3

关键词:医疗设备 医院管理 作用

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水平的代表,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是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工具,象征着医院建设的现代性与先进性。医疗设备费用高,应用价值高,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依托,必须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在维修与重新购入上的支出,对医院医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体现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就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予以阐述。

一、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疗设备是医院的重要固定资产,在总固定资产中占据巨大份额,是医院配置与实力的充分体现,其决定着医疗水平和质量,是现代医学事业最为关注的问题。设备管理象征着医院管理水平,在管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只有具备合理的医院管理体系,才能达到规范设备管理的目的。

医疗设备大都相对昂贵,几十万、上百万实属常见,对于医院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强设备的使用年限,能够让设备更高效、高质量的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其决定着患者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着整个医院的发展水平,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心电图机、彩色B超、CT、磁共振、内窥镜、监护仪、呼吸机等都是医院开展工作的必备“武器”,只有借助这些武器才能将医疗技术发挥极致,实现设备与医生专业技术的配合,能大大提高医学水平。医疗设备管理象征着医院的管理水平,设备优良性能的展现,能够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治愈率,是医院管理的重大成果,会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口碑,对医院后续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二、医疗设备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对设备采购环节的管理

为了强化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应从采购阶段着手,将设备质量放在首位,其具备的先进医疗技术是医院最为看重的,通过经济与技术的合理衡量,科学选择医疗设备。我们以三级甲等医院为例,根据其对设备的具体性要求,将严重紧缺、必备设备、重点科室设备等作为重要购置对象,有选择性的进行设备的采购,要充分衡量医疗设备的未来价值,禁止出现花费大量费用购置的设备出现闲置现象。在大型设备采购前,应开会讨论,制定合理的设备采购制度,对进口的设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采购质量。

(二)注重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决定着设备的使用寿命与年限,应严格能规范医生的操作行为,以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其一,在医院内部,应设置设备管理与维护部门,指定专业性的维修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了解设备运行时的性能、原理以及操作流程,必须做到熟练操作才可胜任此项工作,保证持证上岗,能够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管理,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应用价值和使用效率,同时也可延长使用年限,是设备管理的关键所在。其二,为保证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应设定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将设备管理的相关责任落实到设备部门、科室部门和临床应用上,设立设备维修技术手册,做好设备的及时保养与维护,能够及时对设备故障进行检修与修缮,可大大避免严重故障的发生,进而降低损失程度。其三,设备部门应及时进行保养分析,针对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性保养,能够保证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性能,其决定着医疗质量,是对患者负责任的重要体现。其四,院方可以与维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定维修专项基金,由维修公司来负责对设备进行保养与维修,运用专业性的保养手段来进行设备管理,能够避免设备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实现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出现,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为了提高医疗设备管理质量,应实现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引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对设备进行电子编号,通过扫描电子编码来识别设备,相较于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在检索与查找方面更具高效性。通过扫描电子编码能够获取设备信息,其维修历史、质量状况以及主要用途等信息可一目了然,将设备与耗材视为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医院信息系统(HIS)开展管理工作,设备管理更具高效性。当科室人员需要设备时,需对人员姓名、科室名称、取走时间和设备状态进行登记,除特殊情况下,一般都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返还设备,若不按时返还,则会启动惩罚措施,对相关人员予以惩处,以约束员工的行为,提高设备管理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重要性的分析,了解到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决定医疗水平的关键,也能降低医院在设备上的额外支出,对医院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从设备的采购环节开始,注重对设备质量的确定,及时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提高科室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在使用时会更具规范性,以共同加入到设备管理工作中来,进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奥婕,匡海斌.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20):69+71

篇4

【摘要】随着社会物质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在医疗领域人们对其服务水平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医疗护理方面集中体现在新的护理理念的提出和运用。新的护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更加注重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为此人文护理成为医疗护理行业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人文护理从护理技术和护理理念两个角度出发,探析护理过程中人文关怀,总结人文护理经验的同时为同行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护理 人文关怀

1 护理的相关概念界定

1.1 护理: 根据美国护理学对护理的定义:“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是一门以人的健康为核心的精细艺术,旨在研究应该如何诊断处理人类对各种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护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医疗服务水平和医院形象。因此,塑造护理品牌的塑造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

1.2 人文护理: 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集中体现为以人为本,把对病人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集中体现在对病人自身的价值、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及其它权利、病人的需求、病人的人格与最严和关心和关注。护理人员应该善于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身心需求才能做到想患者所想,并尽可能站在病患的角度为其考虑,通过与护理对象之间亲密接触且经常接触,建立和谐亲密的医患关系。

2 人文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运用

2.1 人文护理的专业体系: 第一,巩固专业护理技术。在外科的护理过程中更加强调护理的专业性,护理的专业性是实现人文护理的技术基础,是提供高质量护理的出发点。例如在普外科的护理实践当中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对于术后患者,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且做好各引流管道的护理;术后恢复期患者,可以下床者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身体恢复,饮食要循序渐进,由流食到半流食再到普食;又如对于癌症晚期患者,要加强基础护理,保证患者清洁舒适。

第二、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医院外科的患者多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较快等特点,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常见外科病人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心理软弱空虚,神经萎靡不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护理措施的治疗效果,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此我科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借助医院内部的心理专家和护理人员承担精神科教学的优势,通过心理知识讲座提高护理人员心理学方面知识以便于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在注重内科患者的疾病康复的同时,更加强调要重视病人心理问题。利用工休会、床边交接班、给病人作治疗的机会等作心理治疗,帮助病人从心理上战胜自我,打破病人陈旧的思想观念,一生病就是“累赘”的想法,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有计划的康复。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减轻了家属的负担。护理人员应该秉承着严肃认真,真心实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

第三、深化出院患者的随访服务。人文护理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技术,更重要的体现在患者出院之后的随访服务工作。在笔者的工作实践和考察学习当中,目前医院采用的随访方式主要有:发放随访卡、随机电话回访、电子邮件回访等方式。我院外科对出院患者的随访主要采取电话回访和电子邮件回访的方式进行,2011年以来进一步深化这一充满人文关怀的特色服务,发放对象较往年而言更加广泛,新增加了静脉曲张、胰腺炎等患者的随访工作,通过这两种方式定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的发展变化及痊愈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实现居家护理。除此之外,对患者的出院随访工作还体现在健康知识的传播,免费邮寄化验单及药品等特殊服务。为了进一步满足患者的需求,全科医护人员根据服务内容的分工,护理人员定期上门为患者更换尿管近或引流袋百余余次,测血压两百余次,测血糖百余次,并指导病人预防压疮、如何做好家庭康复锻炼等护理工作。

第四、健全医院岗位职责保障优质人文护理。目前我院外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保障人文护理的实现和贯彻,首先,责任组长职责的建立,外科的病区实行三层级护理网络,一班护士在基础护理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落实护理措施,责任组长负责创新专科护理技术,并对危重患者负责特殊护理工作,护士长定时监督各个病房的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及身心状况应该准确掌握,同时要确保整个护理网络的安全,这也是实现人文护理的基础和重点。其次、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以上提到的三个层级护理网路中各级别护理人员应通过公开竞聘上岗,既要保障专科护理技术又要注重人文护理理念的培养,在之后的护理工作中按照各能级设定绩效考核分配原则,健全护理薪酬和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2 人文护理的理念体系: 第一、围绕“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人文护理应该体现在护理过程的点点滴滴,首先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开展人性化服务。在外科的护理人员从小事开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例如当病人走出电梯就应该有护士细心的接待,将患者送至病房的床边,并积极主动地帮助患者及家属熟悉病区环境,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及采取的医疗措施;在就餐时间及时为新进患者订餐,对于特殊患者的饮食更应该细心关注;其次,对危重患者的护理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心理指导并安慰和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除此之外对危重病人的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撑,促使其帮助患者配合治疗,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落实个性化服务,实现人文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制定简单易懂图示介绍医保病人、大病统筹病人、医保病人出入院等流程,公开将其展示在科室大厅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就医流程,省略繁琐的就医流程介绍方便护理人员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运用在个性化的护理工作当中;在我院的外科实现了“健康教育输液法”,帮助患者学习静脉输液与健康教育的知识,使患者享受到了高质量的输液服务,除此之外还推行了患者自理能力训练,以便患者学习出院后所需的自理方法。通过以上个性化服务,快速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及时帮助解决是实现人文护理的重要步骤。

第三、学习“换位思考”,加强医患沟通。护理过程是医患沟通的主要环节,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的时候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才能更加的体会到患者的身心痛苦,才能更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身体力行的贯彻人文护理。护理人员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使得医患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接受治疗之后的反馈效果,促使医疗理论在护理实践当中更好的结合和运用。

3 小结

人文护理集中体现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生命和人格的尊重,高度重视患者对护理的感受,及时发现患者的内在需求。结合本文所述,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应该从人文护理专业和人文护理理念的角度出发并逐步完善两个体系在专业护理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在医院内部的硬件和软件保障系统的前提下,在整体上实现人文护理应该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慧.人文护理初探[J].内蒙古中医药,2010(05):145-146

[2] 郑云娣,王菊吾,陆彩萍.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C):824―825

[3] 焦卫红,于梅.优质护理服务规范操作与考评指导[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

篇5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3)08―0070―02

在当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大背景下,经济增加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人活的要求有尊严,患者自我健康保护、保健意识越来越高。身处中国北疆的内蒙古正蓝旗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打造美好的正蓝旗是各族人民的职责。身为护士长深深感觉到在医疗患者护理中的巨大作用。时刻要求自己并想通过自己几年来实际工作中的体会,为他人提供一些工作建议,深感不论日常工作,还是处于高风险状态下的护理,必须做到维护患者权利,以患者为上帝,和谐处理医患关系,履行医嘱及自己工作的神圣义务为宗旨,确保护理工作达要求,为患者早日康复为最终目的的。特提出几点工作建议及工作体会如下。

1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加新知识面

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理论在不断更新,医疗器材进入现代化,治疗用药品种繁多,新疾病被诊断并攻克了治疗。不断学结经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已势在必行。主动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深感护理工作在医患关系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爱岗敬业、良好地形象、健全的心理素质,谨慎负责、严格要求、规范操作、照章办事

选择了这个职业就爱这份职业,并向社会宣传这份职业的高尚性。一名合格的护士要做到在工作作风、品德、仪表、言谈举止、学识齐备合格,并要有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有宽广的胸怀,有与医疗(大夫)和患者沟通心理的综合能力。有勇气接受来自医疗与患者及亲属的批评,但也有将好经验毫不保留的向他人介绍的义务。严格按章行事,无论是在日常护理还是在危险时刻的护理要审慎负责,不徇私、公正对人,准确无误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3合理部署护理工作环境,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做好交接班工作

护理工作要求有相关的工作制度及标准,房屋设计合理、治疗室布局规范、要物品摆放标签清楚、分类摆放。护士长必须经常不断去督查具体护理工作,以防错用乱用、非常规操作。听从医嘱,耐心细致护理患者,正确对待患者的治疗要求,有“让”、“忍”、“爱”、“尊”之心理。按时间要求做好相关文书记录,开好早会,交接班准时,相关文书记录全面,尤其在“口头交接、病床前交接、患者病情交接、治疗情况交接、药物使用上”。相互间讲清、看清、写清。加强质量管理,组织护工开展质量控制管理活动。提升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奉献大爱精神。

4树大意识观,提升全院工作质量及社会透明度

医院的形象、社会透明度、护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护士长,对全医院情况要充分了解,护士长在合理排班、高低职称合理配置、节假日排班、合理分工上要严把关。根据全院患者病情病况、大夫的治疗水平树大意识观,充分调剂护理工作人员,形成精诚团结、互助协作、互相督促、弥补漏洞的工作氛围,这样在提升全院整体工作能力上是有成效的。

5增强激励机制,以“5.12”护士节为契机,提升护士工作整体水平

护士长在抓好日常工作中,要协助护理人员相信自我,灵活运用激励机制,挑战自我,采取以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调动全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士长在全院护士中要平等对人,做好榜样,体察患者痛苦,也要关心和体察护士的疾苦。要善于表扬、发现护士的好人好事,敢于批评、敢于表扬。对缺点要诚恳耐心接受,真正做到又传又带。以“5.12”护士节为契机,开展护士大比武,做社会性调查,提升护理工作的“精确度”,增加护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为护理工作者创造学习机会,并借鉴学习高水平医疗单位的护理,最终达到提升全院护理工作能力。

篇6

1.有关人性化护理的概述

人性化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就是更新自己已有的观念,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疾病才是最先要解决的,但是现在应该更多的关心患者,要把患者放在中心的位置来考虑,这是必须要做的改变[1]。要坚持患者至上的理念,把患者的利益跟需求放在首要地位。护理人员不仅要关心患者的疾病,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有何种感受。以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对患者予以关爱,要按照人性化的标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以此来满足患者的需要。对人类而言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患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减轻或者解除自己生理上的痛苦。人在患病后,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还会受到疼痛的困扰。所以护理人员就必须用自己的知识跟技术帮助患者解除痛苦。同时人性化护理它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方面,对人性化管理而言,它的核心就是是以人为本,把人的价值看得非常重要,时刻关注人的需要,使得人能够全面的发展。在人性化的护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相关管理理念[2]。人性化护理就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最终能够促进人的发展。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懂得激励理论,使用不同的激励理论来进行指导,以期发挥它的作用。要注重情感激励,要懂得关心别人,懂得情感的号召力,增加人情味。

2.人性化护理的作用

医疗纠纷在医患之间是会经常发生的,这也是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避免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这其中的原因是很多的,可能是患者对治疗的过程不满意,也有可能是治疗的效果没有达到患者的预期,但同时也有可能是护理过程中的疏忽[3]。对效果和过程我们能做的改变也许是很有限的,但是在护理方面是可以做得更好一点,更细致一点的,可以对患者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这样对减少医疗纠纷是非常有效的。

2.1人性化护理可以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

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缺乏沟通是很容易造成医疗纠纷的,一旦缺乏沟通就会缺乏信任跟理解。在对患者的个性化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沟通,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多多关心患者们的真实感受,给他们更多的关心跟爱[4]。感情的沟通是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的,这对改善医患关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患者与医护人员。如果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很容易就会得到患者的理解尊重,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

2.2人性化护理可以使患者恢复得更快

对护理人员而言,要想很好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就必须懂得很全面的护理知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恢复的时间以及效果来定论的,如果恢复的时间长,患者可能就会对治疗产生不满意的情绪,只有恢复的时间较短,在患者预期的时间之内,他们才可能勉强满意。如果患者对结果不满意就很有可能引起医患就纠纷。如果对患者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因为人性化的护理是非常全面的,它从各个方面都有要求,这种护理模式使患者恢复得更快,进而让患者会治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了,这也能很好的降低医患纠纷[5]。

2.3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效果

患者手术的人性化护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术前积极同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的心情放松,提高对医生信任。医院往往给患者以无法诉说的恐惧,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更为紧张。因此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要主动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向他们细心地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医师经验资质、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潜在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对于手术的了解,也改善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最终降低术前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第二是术中要配合医生的工作。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要保护患者的隐私,让患者减少对手术的顾虑,从而增进人性化的操作。护理人员要控制手术室的温度,让患者可以适应,对手术中要用到的那些手术器械,在消毒之后要将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防治器械过凉或者过热,而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护理人员应当询问患者感觉,在患者提出相应要求后要给与积极的回复。医师进行手术的过程汇总,护理人员要辅助医生顺利手术,尽量降低手术时间以及器械在患者机体内部的停留时间,让使患者在心理上信任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同时要认真负责观察清点所用的手术器械,避免手术过程当中,手术器械遗留在患者的体内,而引起不必要医疗纠纷。第三是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当询问患者身体感觉,同时将围手术期注意的事项告知,将患者送回病房,同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并提醒患者家属的注意事项,并且定期查房,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以及对家属的疑问解答,从而加强护患沟通并减少医患纠纷。

2.4人性化护理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患者从进入医院陌生环境后,再加上患病后的心理以及精神方面会呈现出极为紧张以及不安惊恐的情绪,严重患者还会出现失眠多梦以及食欲下降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感觉像在家一样,一切以患者做中心,来向患者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例如一些患者属于疾病晚期,这时医护人员除需要对患者加以救治外,还应当安抚患者家属,因为患者家属心情容易影响到患者。大部分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及时的帮助,同时有些患者对疾病不够了解,护理人员可以考虑为患者制定一份特制手册,在手册上有说明医生联系方式、疾病的注意事项以及基础健康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来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最终实现促进护患关系以避免医疗纠纷风险的目的。

篇7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2-0016-03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根治办法。艾滋病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发现以来,已在全世界迅速蔓延,逐步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医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的传统学科。中医药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以及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更有丰富的方剂及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医家们运用中医理论对艾滋病的防治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就中医理论对艾滋病治疗的指导和应用作一些初浅地叙述。

1中医理论对艾滋病的解读

HIV/AIDS是一种新发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症状复杂,虽然中医历代文献中尚无其名,但根据其传播方式,流行情况、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等方面看,与中医的某些病症,如“疫毒”、“疫病”、“伏气温病”、“虚劳”等有相类似之处,这种相关性为中医药治疗HIV/AIDS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

人体在感染HIV后,一般经过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即潜伏期)、症状性HIV感染期、艾滋病期4个阶段[1]。急性HIV感染期以急性HIV感染综合征为主,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咽痛、皮疹等,与瘟疫的疫毒致病初期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艾滋病的潜伏期长,发病急,病情重。当温热邪毒从里透发而出则引起斑疹、吐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症状,甚则出现热毒炽盛,热盛动风的表现,因此本病大体上又属于“伏气温病”范畴。在艾滋病期,大多数病人表现出五脏虚损的症状:身疲乏力、消瘦、自汗、盗汗、纳呆、腹泻、低热、面色晦暗或萎黄等等,且易感受外邪,从而出现各种合并症状,因此从中医的病机观点看艾滋病是由于邪毒外侵和肾精亏损、气阴两虚,造成脏腑虚损和气血津液失常,又属于“虚劳”的范畴。

根据艾滋病临床症状、发病规律及强烈传染性,其发病机理,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机体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因,病毒入侵是发病的外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外感疫毒戾气、内伤气血津液所致;认为该病为邪毒内侵,经血液、房室劳伤或胎生而侵入体内,伏于募原,侵蚀脏腑及气血津液,渐至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衡,导致正气虚损,变证丛生。

2中医药理论对艾滋病治疗的指导作用

中医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辨证论治是其核心,对机体的调节作用,涉及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对于不同病期、不同证候的艾滋病患者根据辨证论治原则,施以对证的方药是体现中医药治疗特色和优势的关键,这符合中医药治疗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际情况。

2.1艾滋病的辨证论治

2.1.1急性HIV感染期在急性感染期多数病人会出现类似外感的症状,如短暂的头痛、发热、恶寒、咳嗽、咽痛等,从中医学角度看:系毒邪犯表郁于腠理或入于肌肤,致令表卫不和,肺失宣降,痰瘀互结,症见发热、头痛体疼、咽痛、咳嗽、喀痰、颈腋等处淋巴肿大等。辨证一般为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证,为表证、实证。可用疏风、散寒、清热、解表等治法,如银翘散、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

2.1.2无症状HIV感染期(即潜伏期)人体从感染HIV到发病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此期无明显的艾滋病特征性症状,处于一如常人的相对稳定的时期,称为无症状HIV感染期。从邪正虚实理论辨证着眼为邪实正未虚,即邪毒(HIV)侵入损害机体,人体正气尚盛,还能支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病情进展缓慢。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易于感冒,或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或有舌象、脉象变化,如舌红苔薄腻,或舌淡暗苔白厚,脉细滑弱等。对于此期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并重,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有效地运用中医药治疗的早期干预手段,扶助机体的正气,提高正气抗邪能力,从而延缓发病和延长患者生命。宜选用清热解毒和补益正气的药物互相配伍,如人参、黄芪、白术、黄精,女贞子、墨旱莲、天冬、紫花地丁、紫草、黄芩、虎杖、夏枯草、连翘、天花粉等,有针对性地对无症状期患者进行治疗。

2.1.3症状性HIV感染期(艾滋病前期)症状性HIV感染期是随着HIV数量的增多和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各种症状逐步表现出来,如乏力、纳呆、胸闷气短、皮肤痛痒、发热、易感冒等,这些症状并不是艾滋病的典型症状,因此此期又称艾滋病前期。此期患者,邪气渐盛,正气日衰,但是尚可以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处于正邪交争的阶段,此期的主要特点是邪盛而正已衰。治疗原则,应从病人的整体角度分析邪正的盛衰情况,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机和临床表现辨证施治:或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或扶正祛邪并重;或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如导师张震[2]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拟定康爱保生方,扶正祛邪并重,药物组成以紫花地丁、黄芩、桑白皮、人参、白术、茯苓、女贞子、旱莲草、姜黄、夏枯草、紫草皮、甘草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益气健脾养阴之功,治疗446例艾滋病期患者半年,结果表明发热、咳嗽、乏力、腹泻、气短、盗汗、恶心、脱发、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腰痛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患者CD4细胞计数增加,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2.1.4艾滋病期HIV病毒人侵人体日久,正气不断耗损,抗病能力逐渐下降,邪气日渐旺盛,最终伤及人体脏腑的阴阳气血,造成脏腑功能极度衰退,气滞、血瘀、痰凝、水停并见,并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者肿瘤的发生,即为艾滋病期。艾滋病期的主要特点是正虚邪盛,秽毒内郁,正气虚弱,或复感外邪,引发各种各样的感染或肿瘤的发生,出现一系列艾滋病期的特征性症状。对此期的治疗,中医药主要从扶助人体正气着手,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施以补气温阳、滋阴养血的等法,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并辅以必要的祛邪治法。

此期临床症状复杂,表现多样,治疗时可灵活多样地针对不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处方用药。

2.2整体观念中医治疗学强调治疗要从整体出发,注意整体的阴阳气血失调情况,并从协调整体阴阳气血及脏腑的平衡出发,扶正祛邪,消除病变对全身的影响,切断病变在脏腑间相互传变所造成的连锁反应,从而通过整体的治疗效应,达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如艾滋病的口腔溃疡,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又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等等,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灵活运用的治疗原则。中医学的辩证论治,实际上是整体治疗观和个体化处理的具体体现。人体不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整体关系。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人以天地之气生”。故中医治疗艾滋病,既应辨证论治,又着眼于整体,即在治疗艾滋病时,必须全面权衡和考虑气候因素、地域因素、环境因素、患者个体因素等,分析其对疾病的影响,从而制订出适宜的治法与方药,此为治疗艾滋病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艾滋病是复杂的,在同一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是基本一致的,人由于患病个体年龄、性别、体质、精神状态、职业、嗜好、生活习惯等因素会有极大的差别,故虽同一地区、同一时间、相同的疾病,其病情轻重、证候类别都会因人而异,其论治过程往往是十分灵活的。我们对600例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和证候调查,结果发现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者的临床症状和证候有一定差异;不同的证型反映了不同的病机变化,需要不同的治疗。因此我们在中医证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艾滋病以静脉吸毒感染为主以及地域情况,开展中医药对艾滋病不同病期、不同证候辨证论治的研究,初步制定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本省方案,起到一定的指导、示范作用。

总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也是指导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基本理论,对于艾滋病的治疗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方法和理论指导,从而推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艾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3.

篇8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心理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5(a)-0141-02

肠道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又称为痉挛性结肠或结肠激惹综合征,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患者多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时粪中带有大量黏液等消化道异常症状。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进展有重要影响作用。2010年9月~2011年9月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9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搜集的182例患者均为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92例。观察组男43例,女48例;年龄18~51岁,平均(27.2±3.7)岁,病程1~6年,平均(1.6±0.7)年。对照组男41例,女50例;年龄17~54岁,平均(26.7±4.2)岁,病程1~6年,平均(1.9±0.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SAS评分>53分的患者予以帕罗西汀治疗,剂量20 mg,每日1次顿服;以腹胀便秘为主的患者,SDS评分>50分的患者予氟西汀治疗,剂量20 mg,每日1次顿服。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结合

通过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应激源和心理状态,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患者讲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特点、诱发原因、病程转归、治疗要点等,争取患者的配合,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期间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治疗的重要性,教会患者简单的心理放松方法,在压力大时,通过转移注意力、深呼吸、自我暗示、调整工作和学习节奏、进行适当体育运动等适当形式的心理放松办法进行自预,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心理应激严重,而且一般治疗无效的请心理科会诊,制订完备的心理治疗方案,并配合药物治疗。

1.4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80%以上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发作时间缩短80%以上;有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发作时间减少50%以上;无效:治疗效果未达到上述两种标准或加重[1]。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和SDS评分结果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内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由表2可见,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肠易激综合征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往往给患者造成较大影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研究表明心理情志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转归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2-4],而且由于长期的不适症状刺激以及疾病救治不愈等问题的存在,患者常合并明显的心理应激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5-7]。由于受传统医学思想的束缚,以往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只注重药物治疗,而没有对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所以导致治疗效果差,病情易反复等问题。笔者在总结以往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在传统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观察组91例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进过2个月的心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与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两种指标的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综合评价观察组有效率为91.21%,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提高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凌,王承辉,周敏,等.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的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10):836-837.

[2] 段丽萍.心理应激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潜在机制[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6):361-363.

[3] 张芳,师晋华.情志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关系探讨[J].光明中医,2011,26(7):1452-1453.

[4] 崔婷婷,卢艳如,陈玉龙.肠易激综合征伴抑郁的治疗机制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4):26-28.

[5] 王运东,张俊秀,韩真.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医学与哲学,2011,32(4):68-69.

[6] 莫焱,邓嘉,王小红,等.循证护理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1,33(8):1055-1056.

篇9

我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医院,自2003年起承担帮扶农村地区医疗工作的任务,2007年始受政府委托承担对海岛地区农村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工作,先后从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优质服务等方面开展医疗援助活动,使全县范围内的医疗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在对海岛地区的医疗机构帮扶工作中,我们发现,药品服务是农村医疗机构提供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安全用药、合理用药问题日渐成为广大农村居民关注的焦点。强化合理用药是解决农民看病贵的关键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是保证患者疗效安全、有效的关键[1]。

1 做法

1.1 开展实地调查 为了帮助海岛地区真正纠正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我们会同县卫生管理部门组成专家小组,深入海岛地区乡镇医院,采用抽样调查、现场访视、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法了解当地医疗机构用药情况,查找“不合理用药”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落实整改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1.2 认真查找问题 根据对全县多个乡镇医院的2000张处方的抽样调查,发现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6.69%。且乡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县级医疗机构。58.4%乡村医生使用激素治疗呼吸道感染。不合理用药的问题集中反映在无指征用药、滥用抗生素、滥用激素、新药、贵药使用过多等几个方面。

1.3 准确分析原因

1.3.1 农村药品监管机制不健全 医疗机构中合理用药监督管理组织形同虚设,监管乏力,药品使用情况处于失控状态;药品未进行数据库管理,管理部门对下级卫生机构用药情况不了解;药品进入医疗机构审批制度不严,基层医疗机构可以独立购进药品,为安全、合理用药留下隐患。

1.3.2 以药养医的现象依然存在 医疗机构正常运行费用财政投入不足,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部分依赖药品收入补充医疗技术服务收费不足。

1.3.3 盲目使用所谓高档药和贵重药品 由于药品利润空间大,促进了药品市场不良竞争。在药品不法促销活动中,部份医务人员受经济等各种利益诱惑。用药过程中梯度用药考虑少,患者经济现状考虑少,药物副作用等不良后果考虑少,导致临床大处方,滥用药现象屡禁不止。

1.3.4 用药方法不合理 不恰当联合用药,或在不适当的时间和应有间隔时间经适当途径给药[2]。由于农村医生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机会比较少,药物应用知识更新滞后,因此,无指征用药,经验用药、盲目预防性用药现象比较严重。

1.4 采取有效措施 鉴于农村医疗机构中不合理用药十分普遍这一现象,我们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

1.4.1 加强被帮扶地区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合理用药监管机制。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被帮扶地区农村药品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我们将被帮扶地区的各项医疗工作纳入到本单位的日常工作,从每月派管理人员下乡,倡导合理用药,完善药事委员会制度开始,强化药事委员会管理和监督职能。加强药品的引进、使用,不良反应的检查和临床用药指导等工作,使农村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从源头抓起。

1.4.2 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通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临床合理用药等专项培训,使乡村医生明确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提高乡村医生的专业能力。此外,通过对乡村医生的业务考核,提高乡村医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药学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的自觉性。

1.4.3 定期派专家下乡巡诊查房,通过每月一次查房,对乡村医生进行临床用药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使不合理用药消灭在萌芽之中。

2 效果

随着支农工作的深入开展,受援单位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药品管理系统,现在全县已经实现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医保、新农合用药实行计算机程序管理,从管理层面上杜绝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同时提高了农村卫生队伍的业务能力。实现了通过帮扶工作,带动被帮扶地区医疗事业发展、服务一方群众的预期目标。

3 体会

3.1 把提高被帮扶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作为三级医院的份内工作,是实现合理用药的前提。只有把对口帮扶农村医疗工作纳入到本单位的日常工作中,才能将被帮扶地区的各项医疗工作当做份内事,从而有计划、有目的的理顺被帮扶地区的各项医疗工作。

3.2 加强监管,是实现合理用药的保证。只有发挥药事委员会的管理职能,发挥“守门人”的作用,才能杜绝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只有利用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专业技术,不断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信息并指导其规范用药,才能促进临床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3.3 提高乡村医生的思想认识和技术水平,是实现合理用药的基础,乡村医生只有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到带着感情看患者,想着患者开处方,才能主动地了解各种药物性能,根据指征用药,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药物利用评价;合理用药;医院药房

虽然我国对于新药上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 但也不一定就能保证新药上市后不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于是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和药物上市后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医疗卫生部门中, 门诊患者处方中约有30%不符合公认的标准, 不合理的使用药品不仅会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而且也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医疗资源, 因此药事管理对改变药物利用基本状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要了解药物利用评价对医疗市场的重要意义

药物利用评价是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前题下, 按照国家制定的药品标准, 对现有的医疗卫生模式下的药物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其重点在于研究药品市场的应用及处方情况, 并分析由此引起的社会经济问题。

药物利用评价是针对所有患者的, 用来纠正整个医院的不合理用药物, 它能够保证并提高药品疗效, 确保处方的规范性, 降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合理用药一直是被全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而药物利用评价可以更好的将合理用药从个别患者的角度推广到医院甚至全国。同时, 根据经济学原理, 药物利用评价可以研究处方数量、用药的频率、市场分布等, 从而观察是否有医药费过度或不合理用药等问题。

药物在临床使用方面是否受欢迎、消耗状况如何、是否被列入淘汰之中、能否取代现有的常用药物等问题, 都可以通过药物利用评价来研究。因此, 药物利用评价也可以为研发新药、引进新药等方面提供依据。

对于药物的给药方式、使用频率等的研究以及确定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都可以根据药物利用评价来研究。同时也可以揭示疾病与药物使用社会分布的关系, 从而了解药物使用的社会客观规律, 大致掌握药品的需求量, 并根据分析所得的数据做为选择药物、采购药品的基础[1]。

通过药物利用评价可以达到改进卫生保健的目的, 因此医疗卫生部门的所有医生、护士及药师都应共同参与药物利用评价工作。

2 要了解药物利用评价工作及方法的发展过程

我国正式开展药物利用评价工作是近20年来的事情, 是衡量医疗用药是否得当的一种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两种, 药物使用的质量评价是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主要是研究了解患者、药品的消耗量, 这些对确定是否滥用药和过度用药很有帮助。近年来, 药物利用评价工作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了更长足的发展。①客观评价一个医疗单位或者一个城市及地区的药物利用情况, 可以利用药物流行病学这个方法进行, 它有助于说明药物利用情况的因果关系, 对医疗卫生决策具有实际意义。②应用最小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等药学经济学方法比较最有效的药物利用方案。

3 要讨论医疗卫生部门应如何开展药物利用评价

目前市场药品的种类繁多, 如何能从中选出正确的药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多数的医生在选择常用药物时, 会受到经验、药厂宣传等影响。另外,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民群众有权得到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并监督医疗卫生服务部门。所以, 通过药物利用评价可以指导医院和医生恰当地选择药物。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对不良药品使用的纠正, 因此, 医院药剂部门应制定计划, 将此项工作纳入正常工作日程之中。

①药物利用评价计划的范围:医院药房由于人力和物力有限, 并不适合对所有药物都进行药物利用评价, 而是要先从最常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或者通过评价后最能带来有益影响的药物开始评价, 逐步开展。为了更适合实际需求, 医院进行药物评价时可以根据药品消耗情况来排序。②评价药物质量的方法:由于药物利用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评价, 不能只用单一的指标进行判断, 需要有如适应证、给药途径和给药过程等指标来共同判断, 因此这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困难的。要衡量药物的使用情况, 医疗部门就要在实践工作中积累药物使用的准则, 特别对药物手册和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权威文献著作来确定评价药物的使用标准。③药物利用评价数据的统计与收集:药物利用评价的数据是药物利用评价的基础部分, 医生的专业、特长、患者的疾病种类、治疗时间、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处置等都是药物利用评价数据的重要内容, 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药物利用评价是十分重要的。④药物利用评价结果:完成了上述工作, 就可以对药物进行评价。一般情况下, 会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要点分析处方, 并按医生、疾病将药物进行分类, 同时分析评价药物利用率, 从而得到相应结果。总结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下, 药物的使用模式是其评价重点。将结果和国家标准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⑤利用药物利用评价结果来改进现有用药方式:医疗机构及医生通常有自己用药的习惯, 但习惯不是标准, 如果医生的用药习惯是有问题的, 就必须要立即纠正, 必要时医疗机构应采取处罚的手段来达到纠正用药习惯的目的, 并且要制定奖罚制度来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改进措施要由权威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

药物利用评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 需要医疗卫生部门将其做为长期工作来连续完成。而整个过程也是需要根据日常医疗工作逐渐的修改药物利用评价标准, 使评价逐步完善并适应当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2]。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如果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来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 编制一些药物利用评价的软件, 将大大减轻药物利用评价所涉及的大量数据资料统计的繁琐, 并提高评价的质量, 使药物利用研究及药品管理提高到一个极高的水平。因此, 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 药物利用评价工作会更加准确深入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唐镜波. 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及药学信息.中国药学杂志, 1998(10):62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