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防疫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物防疫措施

篇1

关键词:计策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1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动物防疫工作机构不明晰

就当前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来看,防疫工作开展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进而整体的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提升。甚至有些防疫机构并没有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工作开展往往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没有将具体的工作落到实处,具体责任也没有分配到个人身上,动物防疫工作效果不佳。

1.2相关政府部门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性不够

畜牧养殖业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防疫安全事件,如果防疫工作防控不到位,在畜牧动物中出现传染病就会导致动物死亡,进而影响到畜牧产品的使用安全。但是仍然存在有些相关部门对防疫工作的支持力度不足,没有针对当前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给予相关的管控措施。再者因为没有建立完整的防疫工作制度,就会使得防疫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

1.3动物防疫人才少

畜牧防疫人员的专业水平高低会影响畜牧动物防疫工作的进度和效果。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防疫人员,大多数并没有受到专业性的培训,因此在工作开展的时候,只能借助于自身的经验,但是碰到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问题时就不知道怎么解决。从另一方面可以得知基层的兽医招聘要求较低,这就导致受聘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并不具备兽医资格证,对动物防疫工作造成较大的安全问题。

2帮助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相关对策

畜牧业作为提升我国经济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畜牧养殖工作的规模近年来也得到了扩大,所以需要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动物同时也保护人们的食品安全。针对于上述提到的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过程出现的问题,下面将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2.1完善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动物防疫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能够保证整个畜牧业有法可依,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可以更好更快捷地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出现的相关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法规进行解决。并且在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补充原来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没有出现的条款。同时,根据完整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可以是相关养殖场的工作人员,甚至是动物防疫工作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科普,帮助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意识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并给予政策支持,帮助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进行。

2.2基层动物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在基层进行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时候,对相关养殖户一定要做好防疫知识的科普,让养殖户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畜牧动物做好接种疫苗的工作,提升动物的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够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动物出现传染病。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之前要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养殖状况,并根据相关的免疫制度,认真规范地做好疫苗接种的每一个程序[1 ]。在给动物进行接种的时候,了解和检查动物的身体健康,针对于个别身体素质较低的动物,在进行疫苗接种的时候就更加慎重,要充分发挥疫苗的价值,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2.3提高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

在基层要做好动物防疫的工作,这就要求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素养。所以基层在招聘动物防疫相关的工作人员时要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应聘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求具有兽医资格证。对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做好入职前的工作培训,让他们了解兽医整个工作流程。可以定期给基层兽医工作人员聘请相关的专业名师进行知识传授,尽可能提高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注重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计划。

2.4在基层兽医防疫工作中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于兽医治疗方面的设备和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所以为了更加高效地开展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引进先进的动物防疫技术与设备显得更加有必要,进购先进的药剂能够给畜牧动物更好的治疗,先进的设备可以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防疫工作的质量。

3动物防疫基本常识

动物疾病是动物受到外界环境致病因素作用或遗传缺陷而造成的机体操作和抗损伤的相互斗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机体内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被破坏,出现系列症状,并造成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经济价值降低。

3.1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指的是外界环境中各种致病因素。引起动物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很多,比如说: 气温、农药、细菌、真菌、营养元素不足等等。内因指的是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通俗来说就是动物的防御免疫系统降低。

3.2传染病的特征

不同类型的传染病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传染病具有以下的共同特点。传染病都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和流行性规律。

3.3疫病预防

养殖场内加强管理,增强动物的抵抗能力,定期进行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及时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等等[2 ]。

4结语

总而言之,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不断地针对防疫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基层畜牧受益动物防疫工作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凯.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J].兽医导刊,2021(1):59.

篇2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畜牧业的高速运行,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畜牧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优化的重要路径,如何建构系统化的防疫工作管理控制机制,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集中管控和综合处理,从而提升整体管理维度。本文从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研究出发,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展开了讨论,旨在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重点;问题;对策

正是基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畜牧业水平有所升级,整体管理机制和控制体系也在逐渐优化,无论是防治工作,还是整体生产效率,运行钢结构和市场经济发展体制都在发生改变,畜牧业生产效率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分析

在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进程中,要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模型,针对防疫工作展开深入探讨和集中处理。第一,要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化升级和集中处理,确保控制措施和管理效果的最优化。结合防疫工作的前沿问题以及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化分析,并对畜牧兽医站的工作情况进行系统化升级处理,切实维护动物防疫工作水平,结合不同技术和项目要求,积极建构系统化的动物防疫工作。第二,要强化疾病防控项目,建构系统化的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完整且有效的处理模型,及时接种疫苗,建构更加系统化的调查工作,维护治疗机制,并且针对区域内的畜禽进行综合控制,以保证其处于健康状态,并且记录动物的健康状态[1]。

2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缺失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之间存在分歧,其应用模型和管理维度之间存在失衡状态,究其原因,就是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的,运行维度和管理措施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性。另外,没有建立切实有效的防疫工作秩序,在检疫项目和治疗项目处理过程中,相关运行维度和管控措施之间缺乏实效性,并且对疫苗治疗设施等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集中管理,确保定期抽检的基础上,对潜在疫情进行综合控制和集中分析。

2.2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缺失

在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队伍建设水平较低也是影响整体管理效果和应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2]。但是,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系统的综合素质并不高,且整体岗位存在流动性较大的问题,防疫工作稳定性和持续性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也是导致整体管理模型和控制维度较为失控的主要原因。加之一些偏远地区,防疫工作人员本身的素质参差不齐,也导致整体运行维度和专业素质之间存在缺失性问题。

2.3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管理制度缺失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由于整体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存在一定的缺失,导致防疫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畜牧兽医动物工作体制建设系统中,相关运行维度得不到有效处理,整体管理模型和控制体系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体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滞后问题也较为严重,不仅仅是受到经济的制约,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整体防疫机制和运行疫情之间存在不适合的情况。

3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优化措施分析

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化管控和综合处理,保证相应工作能得到有效升级和综合性优化[3]。第一,要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落实更加细化的管理工作,确保执法力度和运行维度之间的稳定性,也将工作持续性和有效性作为重点,真正在基础设备优化的基础上,保证畜牧兽医公务防疫工作的全面展开,为检测设备和相关监督机制的有效升级和综合处理。第二,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践行更加有效的人才管理措施,将动物防疫工作作为重点,建立健全系统化且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在培训项目建立过程中,要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作为基本的考核指标。将畜牧动物疾病监测项目直接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并积极践行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控制维度[4]。第三,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结合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畜牧兽医管理思想,并且建立系统化的防疫管理模型,切实维护设施保障机制,确保扶持管理工作能得到有效升级,结合动物防疫工作的设施保障机制后,积极发挥其防疫作用,健全更加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提升管理要求和具体控制模型实效性,也为疫苗保障和运行体系升级提供源动力,在保证各方面制度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升级整体管理效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地区实际特征和管理要求,积极践行更加有效的处理措施,切实维护监督机制和管理模型的有效性,也为具体工作流程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成柱.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15(06):256-256.

[2]张怡竹.浅谈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工作[J].农业与技术,2016,36(16):97-97.

[3]赵利锁,崔明新.小议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J].乡村科技,2014,29(04):148-149,150.

篇3

基层动物防疫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技术性的工作,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对于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监测以及计划免疫等工作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保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高质量才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就当前来说,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任重而道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疾病对基层动物防疫带来巨大的挑战,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发展。一旦出现疫情将影响到区域的经济发展,挫伤养殖户的积极性,因此找到基层防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手段进行干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1 养殖户存在的问题

1.1.1 养殖方式较为落后,就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当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养殖条件尚可,但是由于整体的管理较为粗放,养殖户的养殖方式非常保守,没有在改善养殖方法和环境方面做出努力,造成防疫工作者需要面对较差的工作条件。本来数量就不多的防疫工作人员在进行基层防疫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数量大、工作面广、养殖者的不支持等现象,免疫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1.1.2 对于基层免疫工作的认识不正确,在长久以来,我国的动物疫情防治工作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因此社会对于基层动物防疫的认识程度不高,大多养殖户都不认为防疫针能够起到作用,因而不配合的现象非常普遍;

1.1.3 养殖观念非常落后,受到家庭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养殖户认为不重视养殖规范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因而基础的免疫技术措施难以普及。养殖户中多少会存在随意抛弃病死禽畜尸体甚至是食用的现象,对防控工作造成影响。

1.2 动物防疫组织管理环节薄弱

进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即可以说是社会行为也可以是政府行为,是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由政府部门进行统一指导。当前的主要问题是:

1.2.1 政府对于动物免疫的重视程度较弱,基层人员觉得免疫工作属于畜牧等部门的事情,认为管理工作与自身关系不大,因而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和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配合。而由于政府的不重视,导致防疫人员紧缺,大部分乡镇缺少畜牧技术工作人员,即使有畜牧技术人员的乡镇也是安排去干包村工作或者其它工作、村级防疫员待遇低,人员的学习机会少、没有安排防疫工作经费,或者即使行文安排也是流于形式,基本不落实到位。所以防疫人员的防疫思路难以和社会先进理念接轨,且工作热情不高;

1.2.2 兽医管理体制落后,尤其是在村镇中,由于人口密度较小,防疫体系建立不完善造成防疫组织形同虚设,相关政策难以落实;

1.2.3 法治建设问题,我国动物防疫方面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较少,且没有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突出针对性,动物防疫监管的法规制度不健全不配套,没有法制的约束导致技术措施寸步难行。同时监督执法的手段不佳,难以有效解决实际中拒绝、阻挠基层动物免疫行为的现象。

2 基层动物免疫工作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加强制度建设

2.1.1 首先实行目标责任制,将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落实,不要单纯将目标责任书的签署作为落实规定的标志,应当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检查和监督,并建立免疫目标与工作业绩相挂钩的制度,提高免疫积极性。严格工作的纪律,层层相扣落实,以保证免疫的效价,避免疫病的发生;

2.1.2 完善检查标准,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免疫质量和指标等进行严格的核查,并基于实际免疫情况进行评估,以血清学检验结果作为依据对责任人进行奖励或者处罚。

2.2 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2.2.1 建立城镇动物防疫组织网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度防疫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招聘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到基层防疫队伍中,以扩充人员,注入新的力量。然后组织畜牧业相关管家对防疫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最后则是制度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防疫人员的行为、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打造高素质的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2.2.2 建立村级的动物防疫室,并主动承担补免工作,建立防疫档案、畜禽圈舍的消毒以及病死禽畜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与农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早发现动物疫情,并做好控制;

2.2.3 加强对养殖户专业技术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知识讲座,通过各种渠道向养殖户宣传基础养殖知识,基本的操作节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的相关条例,让其了解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认识早防疫工作的严峻性,增强养殖户的责任感以及对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基层动物免疫工作;

2.2.4 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资金纳入到预算中,科学合理的使用。基于高效、使用和节约的原则对资金进行动态化管理,切实掌握养殖户禽畜的存栏状态,以确保所需的经费、设备和器械等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再者,政府部门应当将防疫工作者的重点环节涉及到的运输、扑杀、疫苗等补偿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并及时落实;

2.2.5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春秋普免向常规免疫过渡,不断提高动物防疫的密度和效价。做好动物免疫证、免疫标志的管理,对于没有免疫证和标志的动物一定要实施补检工作,实现以检促防,从而促进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4

(一)开展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情况要及时分析、预警、做到疫情早发现、快行动、严处理、早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要依靠群众,全民防疫,做到群防群控。加强领导,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到政府统一指挥,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各级人民政府和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各级人民政府要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

(三)预防为主、群防群控。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并根据需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

二、建立应急组织体系及确定相关部门职责

(一)建立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

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县政府主管领导、牧业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公安局、政府办、财政局、工商局、卫生局、林业局、交通局、广电中心、监察局、督查室、交警大队、乡镇政府等主要领导组成。办公室设在县牧业局。

(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和相关部门职责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

2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理需要,调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3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发封锁令、对疫区实施封锁。

(三)相关部门职责

牧业部门:负责做好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和防控物资、应急资金的储备;负责疫情的预防、监测、预警、报告;指导疫区的划定、封锁、消毒、无害化处理、强制免疫、流行病学调查、疫区的解除以及经济损失的评估工作;负责组建疫情扑杀突击队,现场技术指导,并与疫情发生地干部和群众一同做好扑灭疫情工作,为疫区扑杀动物数量做好统计和经济补偿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处理紧急疫情所需资金的筹集和跟踪参与损失评估工作。预算内经常性储存突发疫情处理资金50万元,用于支付处理疫情时急需采购物资和有关费用资金。

工商部门:根据对疫区的封锁情况,按照指挥部的部署,及时关闭疫区内的相关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严厉打击违法经营病死畜禽的不法行为。

卫生部门:依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负责疫区内人员的疫病预防和监测工作。

林业局:掌握候鸟的迁移情况,监测当地湖泊、池塘和林地水禽及鸟类的栖息情况。

交通局:发生疫情时,负责运输参战人员和物资的车辆及运送扑杀动物的车辆,控制车辆进入疫区。

交警大队:及时抽调交警人员,负责协助牧业部门设立临时检查站,查验、消毒运输畜禽产品及车辆,禁止从疫区运输畜禽及产品,控制车辆进出疫区。

公安局:疫情发生时,根据需要及时抽调若干人员,与牧业部门同步,协助牧业部门及疫区所在地干部、工作人员,做好疫区封锁、疫点内畜禽的扑杀,加强疫区内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疫情发生地乡镇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内乡、村干部、防疫人员和群众,按照指挥部前线指挥的要求,参加消毒、扑杀、挖坑、深埋病死畜禽等前线工作;负责所有工作人员的吃住安排工作。

广电中心及新闻部门:政府新闻统一口径下,宣传动物疫情有关防控工作;未经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不准随意动物疫情稿件。

监察局:负责对各部门所承担的防治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并及时立案查处违纪人员。

三、迅速控制扑灭疫情的关键环节

(一)资金、物资储备

财政部门和牧业部门共同负责建立应急资金和防控物资储备库。储备应急资金50万元,储备防控物资不少于30万元。防控物资应包括;动物疫苗、注射器材、诊断药品、消毒药品、消毒器材、防护用品、柴油、掩埋器械、编织袋等。

(二)技术措施

牧业部门组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加强业务培训,使每个成员都能熟练掌握疫情处理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每个环节的技术规程。包括:疫情调查、报告、病料取样、送检、消毒、免疫、封锁、染疫动物扑杀、无害化处理、疫情监测、解除封锁等技术规范。按照动物疫情发生的特点做好分工,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三)建立疫情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牧业局负责建立县、乡、村、社四级疫情报告网络,分别由各级防疫员担任疫情报告员。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时,全县各乡镇实行零报告制度,各乡镇疫情报告员每天下午3点向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一次疫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四)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国家制定的动物疫病防治的技术规范。

发现可疑动物疫情时,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诊断,必要时可请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派人协助进行诊断,认定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应当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至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确诊为重大动物疫情后,立即对疫点周围道路进行封锁、严禁各类畜禽及其产品进出境,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对疫点、疫区内的感染动物进行扑杀。尸体及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受威胁区内的动物进行强制免疫、封闭饲养。对疫点和疫区进行严格消毒。对疫情处理扑灭措施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超过疫病的潜伏期,再无新患发生可解除封锁。

(五)要建立病死畜禽报告制度

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按照省市的要求,发现病死畜禽要及时报告,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严厉打击各种方式经营病死畜禽行为,坚决防止病死畜禽传播疫情,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六)统一指挥,互相协作

扑灭疫情时各项工作环环相扣,一个环节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其它环节将前功尽弃,因此参加扑灭疫情的各成员单位必须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进行,按要求按时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各负其责,互相协作、善始善终。

四、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工作程序及各项工作要求

(一)疫情调查、采样、化验、送检、报告

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对疫点的基本情况、发病的动物种类和品种、动物来源、临床症状、发病数量、死亡数量、否有人员感染进行较详细的调查,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做初步诊断。判定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时,应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诊断,并把采集的病料送往市、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国家指定的参考实验室。同时立即上报县指挥部,并逐级上报到市、省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二)扑灭疫情的工作程序

县级指挥部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召开全体成员会议,按照预案职责下达、落实各项任务。确诊为重大动物疫情后,各成员单位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第一时间到达各自的工作岗位,立即开展本部门的工作

1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由牧业管理部门根据疫情的特点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2由县牧业管理部门向县人民政府申请封锁令,对疫区实施封锁。具体措施为: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关闭动物交易市场,禁止动物及其产品运出疫区。必要时,申请省市人民政府,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

3疫点应采取的措施

扑杀所有染疫动物和同群动物;对尸体、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

4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疫情特点,必要时可以对疫区内所有易感动物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圈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对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强制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5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对受威胁区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对环境进行消毒,并加强疫情监测。

6疫情监测,实行零报告制度

疫情扑灭期间,应对全县内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疫情普查、监测,密切注视疫情动态,实行零报告制度。

7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源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疫情进行溯源及扩散风险评估。

8解除封锁

疫区内最后一头(只)动物扑杀或死亡后一个潜伏期以上,未出现新的疫情;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对相关场所和物品实施终未消毒。经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合格后,由县牧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原封锁令的人民政府解除封锁令。

9疫情记录

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完整详实的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和影像等)并归档。

10安全防护

参与疫情处置的有关人员,应穿防护服、胶鞋、带口罩和手套,做好自身防护。

篇5

关键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89-01

由于近几年动物疫病不断爆发,以蓝耳病为主的传染病给中国约80%的规模化猪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约30%的猪场损失惨重,年出栏率低于50%;动物性传染病感染人引起人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如四川的猪链球菌病感染人引起人死亡的病例,禽的H亚型流感病毒变异,导致人感染死亡的病例频繁爆发;给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严峻考验。作为一名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工作者,结合罗田县的实际情况,做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全面开展基层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建立全年流行病学调查的机制

(1)建立全年流行病学调查机制。建立以省;市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科研院校为依托,以各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机构为主体,以乡镇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规模化养殖场为辅助的工作机制。

(2)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机构负责制定本区域的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具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做好调查记录,收集资料,并做好调查记录的统计分类和汇总。乡镇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规模化养殖场负责提供真实详细信息和资料;省、市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科研院校负责调查记录的总结、判断、分析。得出当地的动物疫病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并制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方案和措施。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机构根据省市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科研院校制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方案和措施,及时调整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方向。

(3)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①走访乡镇服务中心及大场大户;在乡镇通过座谈、走访乡镇防疫员和兽医人员,询问当地的免疫接种情况及当地畜禽常见、多发的疾病发生情况及治疗情况并记录好每种疾病的发生时间季节、症状、病程长短及治疗用药情况。走访大场大户时要通过查看本场的免疫程序,了解免疫接种情况:通过查看用药记录和询问驻场兽医了解本场疾病发生情况并做好调查记录。免疫接种情况的记录要包含疫苗的种类、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剂量;治疗用药情况要记录好用药的种类、剂量、方法。要做到询问详细、细致,记录无遗漏、无差错。②调查情况汇总分类统计,首先把调查记录集中,按发病的季节、时间、个体大小、临床症状分类汇总;再统计各个地方的免疫接种情况和同季节、同症状疾病的治疗用药情况。要做到无遗漏、无差错。③调查情况的分析,根据发病的季节、时间、个体大小、临床症状及治疗用药情况,通过请专家查资料等手段诊断疾病种类;综合分析该地动物疾病的流行情况,预防情况,找出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建立长效动物疫病监测机制

(1)建立长效动物疫病监测机制首先是各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免疫抗体检测计划,要实时了解本地免疫抗体水平。这就需要加大检测的力度和扩宽检测的范围;使免疫抗体检测常规化,各地基层兽医实验室要做到每个季度最低要开展一次免疫抗体检测。

(2)各地基层兽医实验室开展动物疫病监测不能只单纯开展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抗体的检测,要根据各地的养殖规模、养殖水平和免疫情况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要做到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代表性;要根据每一个动物种类所制定的免疫计划实行免疫抗体检测;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当地的免疫情况和免疫水平,找出免疫薄弱环节,并根据掌握的情况随时的对本地动物种类的免疫情况进行调整。

(3)动物疫病监测既要开展典型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又要开展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和现场病理解剖;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的分析判断、从而诊断出动物疫病,为预防、控制、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3 制定科学合理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

(1)通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疫病监测,可以充分了解该地区动物疫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2)根据动物疫病流行规律制定免疫计划,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病;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目的。

篇6

关键词 动物防疫;问题;对策;安徽宿松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26-02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规模效益的日益显现,畜牧业生产方式有了快速的转变,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生产方式转变的需要。但由于受传统养殖模式的影响,养殖者对动物防疫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加上我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现阶段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出现许多问题,影响动物防疫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笔者根据长期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所了解的情况和对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理解,探索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从而为畜牧业经济发展、畜产品有效供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 宿松县动物防疫基本做法

宿松县地处长江中下游,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口82万人,国土面积2 391 km2,耕地4.3万hm2,山场4.9万hm2,可养水面5.6万hm2,境内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丰富的地形地貌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1年生猪出栏35万头,家禽出栏600万只,肉蛋总产6万t。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职能部门按照“两个确保”的要求,强化措施,科学防控,已连续8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1.1 改革管理体制,构建基层防疫网络

由于历史的原因,宿松县兽医“三权”经历过四下四上,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在历次机构改革中均受到较大冲击。为改变原有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的状况,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兽医体制改革的要求,从抓基础工作入手,对基层动物防疫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不断完善[1]。一是建立健全县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成立了行政管理职能的县畜牧兽医局、行政执法功能的动物卫生监督所、具有技术支撑功能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定员定岗。二是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与管理。收回“三权”归县管理,定性2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为基层事业单位,均由原财政差额补助转为全额供给,原乡镇兽医聘干由乡镇兽医站留用,实行合同制管理,原大集体兽医人员全部进入新成立的乡镇兽医院。三是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对166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资格认定和持证上岗,并加强管理与考核。四是解决基层兽医历史遗留问题。县财政一次性支出400多万元,将退休老兽医、兽医聘干、大集体兽医共计195 人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五是强化制度建设。县畜牧兽医局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到奖惩分明。

1.2 多措并举,提高防疫工作质量

为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要将防疫任务明确,细化职责,分工到人,使基层动物防疫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具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双轨管理,建立防疫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县政府与乡镇、乡镇与行政村分别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为乡镇工作年终考核内容[2]。二是完善防疫办法,突出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4种病的强制免疫,同时做好鸡新城疫、狂犬病等其他常见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加大日常补栏补防工作力度,做好耳标的佩戴和防疫档案的建立。三是健全动物防疫政企、技企联系制度,对规模养殖大户由政府和业务部门各指派1名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指导和督促其做好日常的防疫工作,对小型规模养殖场,则以行政村为单位,由村干和防疫员对其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四是制定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的防治应急预案,在人员、物资等方面做好疫情发生的应急准备。

1.3 建立投入机制,推动防疫工作开展

近几年,各级政府对动物防疫高度重视,宿松县财政每年投入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均超过200万元,主要包括强制免疫疫苗配套经费、村级防疫员配套经费、聘干上岗补助和后续保费等,此外各乡镇安排了常规疫苗、药械和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等经费,合计20万元之多,这些经费有力地保障了动物防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

1.4 落实动物疫病“预防为主”的方针

动物疫病特别是动物传染病和人类的传染病一样,在防疫方面有共同的规律,即要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健康群体3个方面的措施进行综合预防才能取得较好成效。为此,一是加强对规模养殖户、村级防疫员的法律、法规和防疫技术培训的力度[3];二是加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监督指导力度;三是引导养殖户朝种养结合、猪鱼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四是加强养殖场的日常管理,抓好环境卫生和消毒等常规性的防疫措施。

2 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宿松县的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强制免疫按照上级要求实现了应免尽免的目标,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容忽视。

2.1 基层动物防疫机构队伍不稳定

一是由于受人员编制约束,县、乡2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即将进入青黄不接阶段;二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低,目前国家、省和县级配套经费每人平均年收入只有3 600元,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导致人员流动比较大,影响动物防疫机构队伍的建设。

2.2 投入经费少

县级财政在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反应死亡补偿、出现疫情时病死畜禽死亡处置等方面没有安排经费预算;在乡镇,除突击性的紧急防疫任务外,一般都未将防疫工作经费纳入预算,致使防疫人员工资和基本的设备设施无经费来源。

2.3 配套政策法律不完善,无法保证定期免疫程序落实

我国实施强制免疫制度,但在实际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常难以落实,尤其是对规模养殖户防疫的监管缺乏强制手段和措施。目前的强制免疫措施,每头猪要注射3种疫苗,还要打挂耳标并用识读器输入防疫信息,发免疫证并做好防疫档案的登记,劳动强度大,涉及范围广,效率低[4-5]。另外,动物防疫中常出现免疫反应甚至死亡,但对这种意外风险缺乏补偿政策规定,使畜主、兽医矛盾加大,导致基层防疫人员出现畏难情绪,从而难以全面落实动物免疫程序,达到适时定期免疫的目的。

2.4 变态反应的问题

强制免疫的4种疫病免疫注射后,均有一定比例的变态反应现象出现。有数据表明,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接种后出现变态反应的死亡率0.4%左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0.14%左右,口蹄疫0.22%左右,猪瘟0.05%左右。而这方面,国家对养殖户的补助并没有标准。此外,针对变态反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施用的药物等,更缺乏经费支持,而且会影响到部门形象和免疫进度。

2.5 短饲养周期动物和产蛋禽类禽流感的免疫问题

目前,禽流感免疫使用的几乎全是灭活苗,必须通过注射途径免疫,工作量大,应急反应多,免疫效率低,对于短饲养周期家禽和产蛋禽,由于免抗体产生时间和停药期之间的矛盾,养殖户往往抱有侥幸心理,不按时免疫或不免疫,造成免疫空档。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1)适应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继续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使用与管理,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核定区域内执行法定动物防疫公益事业的人员定额,在现有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中选择技术过硬、政治素质较高的人员依法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2)进一步加大对动物防疫的扶持力度,在疫情和免疫抗体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反应死亡补偿、出现疫情时病死畜禽死亡处置等方面在预算中安排经费,同时根据防疫工作的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经费调整,促使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畜牧业比重大、防疫工作重的地方,国家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动物防疫工作与养殖业同步发展。

(3)深入贯彻《动物防疫法》,完善配套法规,逐步将强制免疫、计划免疫的实施办法进行细化,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监督管理有法可依。

(4)充分发挥现有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的作用。农业部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平台已建立多年,但网络平台的容量需扩大,网速需提高,以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提高终端设备识读器的使用效率,这样防疫员就没有必要在打防疫针时还要去做防疫登记的工作,从而提高防疫工作的效率,还要出台防检结合的管理办法,使这个体系真正发挥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的可追溯作用。

(5)建立动物防疫风险基金,化解动物防疫风险。为提高防疫人员、畜主对防疫工作的积极性,由国家出台动物防疫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化解动物防疫风险的机制与运行办法,明确补偿范围、标准、资金来源、储备、使用申请、审批办法等。对免疫反应死亡的问题,可以由供苗厂家出资建立补偿基金,不仅可以快速解决注苗反应死亡时与畜主的矛盾纠纷,而且还可以促进厂家不断改进技术工艺,提高疫苗质量。厂家出资多少可以根据各地购苗数量和常规的反应死亡率来确定。

(6)加大对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研制的投入力度,并尽快投入生产,以解决短饲养周期动物和产蛋禽类禽流感的免疫问题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效果不佳的问题。

(7)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加大了投入力度,但部分地区基础设施与动物防疫工作有较大差距,导致动物防疫新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阻碍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6]。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基层动物防疫设施建设,提升基层防疫设施水平,以满足新形势下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李文志,文平.浅析刚察县动物检疫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08(23):6-7.

[2] 赵丽花.浅析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1(6):24.

[3] 韩凤娥.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52-353.

[4] 周寒,马维明,任渊章,等.陕西省绥德县动物防疫现状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8):152-153.

篇7

【论文关键词】农村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对策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畜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动物防疫是畜牧业持速、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吃上“放心肉”、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公开公布制度,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力度明显加大,防控措施落实有力,防疫队伍不断壮大,防疫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免疫密度明显提高,防疫成效十分显著[1]。但是,从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方仍然存在着免疫死角,有的地方免疫效果较差,这给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留下了重大隐患。

1目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畜禽规模养殖少,饲养分散

当前,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畜禽饲养已进入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但是当前农村千家万户零星或者小规模分散养殖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禽类养殖,除了以养禽为收入主业的专业户外,绝大部分农户的养禽数量都在几只到几十只,养殖方式以放养为主。例如在异龙镇,2009年生猪存栏151104头,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只有26户7600头,散养户达15620户143504头,规模养殖户的存栏占5%;年末禽存笼284577羽,存笼2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只有12户46000羽,规模养殖户的存笼占16%。要抓好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畜禽的动物防疫养工作,就必须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1.2饲养周期短,养殖动态变化快

尽管现在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对畜禽饲养和免疫情况都建立了档案,并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在认真做好“春秋”两防的基础上,对新补栏的畜禽做到及时补针。但由于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饲养数量动态变化较快,防检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这样就必然造成了有些新补栏的畜禽防疫上漏针[2]。

1.3群众防疫意识淡薄,不能积极参与动物防疫工作

部分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防疫主动性,甚至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接受防疫工作,强制免疫阻力大。一是养殖户认为防疫员每天要跑多家农户进行免疫和疾病治疗工作,有可能会把其他养殖户的动物疫病传到自己养殖场。二是个别养殖户存有侥幸心理,总认为有时不打防疫针也没发病,未考虑如果发生重大疫情时的危害。三是尽管目前国家对一些疫苗实行免费,但还有许多疫苗还要收费(包括手续费等),开展一次免疫,养殖户要承担一定的防疫费用,养殖户不愿出钱。四是个别养殖户法制观念淡薄,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打不打防疫、畜禽病死了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权干涉的思想也严重影响免疫工作的实施。

1.4工作经费匮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乡镇兽医站,没有预算一定的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工作难开展,在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治疗费、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维护更新费都不能落实[3]。村防检员承担了农村主要的免疫工作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以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和极其低廉的报酬(石屏县每人每月补助80元)承担了繁重的工作。组织形式松散,管理措施、组织纪律措施对他们的作用不大,致使其人员队伍不稳,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质量差的不良局面。

2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动物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地方政府要认真履行动物防疫的职责,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建立起“政府负总责,部门保密度”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认真实行动物防疫双轨制,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增强合力,推动动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联系责任制,县级到镇、镇级到村,严格技术要求,严格目标任务,严格工作纪律,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照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实施免疫,确保免疫效价,降低疫病发生风险[4]。

2.2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动物防疫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让养殖户认识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产业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觉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动性。

2.3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加强防疫人员培训

各级地方政府是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主体,要将每年所需的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保证现在村级防检员每月补贴的基础上,适当预算一定的如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经费等,让在免疫中出现反应死亡的养殖户能在最短时间内领到补助。加强乡(镇)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定期举行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4加大执法力度,发展规模养殖

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完善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加大对逃避检疫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法制意识,从而使养殖户由被动防疫变为主动防疫,促进全县(镇)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动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的必然选择。为此,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养殖户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

3参考文献

[1]吕良西.做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59.

[2]陈立元.浅析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0(4):24-25.

篇8

关键词:农村动物防疫 存在问题 对策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畜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动物防疫是畜牧业持速、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吃上“放心肉”、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公开公布制度,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力度明显加大,防控措施落实有力,防疫队伍不断壮大,防疫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免疫密度明显提高,防疫成效十分显著。但是,从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方仍然存在着免疫死角,有的地方免疫效果较差,这给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留下了重大隐患。

1.目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畜禽规模养殖少,饲养分散

当前,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畜禽饲养已进入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但是当前农村千家万户零星或者小规模分散养殖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禽类养殖,除了以养禽为收入主业的专业户外,绝大部分农户的养禽数量都在几只到几十只,养殖方式以放养为主。例如在勐海镇,2012年生猪存栏 14400 头,存栏 10头以上的养殖户只有 60 户1200 头,散养户达 4500 户1-4头,规模养殖户的存栏占 0.5%;年末禽存笼 56万羽,存笼3000 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只有 12 户 26万羽,规模养殖户的存笼占 46.4 %。要抓好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畜禽的动物防疫养工作,就必须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1.2饲养周期短,养殖动态变化快

尽管现在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对畜禽饲养和免疫情况都建立了档案,并要求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在认真做好“春秋”两防的基础上,对新补栏的畜禽做到及时补针。但由于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饲养数量动态变化较快,防检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这样就必然造成了有些新补栏的畜禽防疫上漏针。

1.3群众防疫意识淡薄,不能积极参与动物防疫工作

部分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防疫主动性,甚至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接受防疫工作,强制免疫阻力大。一是养殖户认为防疫员每天要跑多家农户进行免疫和疾病治疗工作,有可能会把其他养殖户的动物疫病传到自己养殖场。二是个别养殖户存有侥幸心理,总认为有时不打防疫针也没发病,未考虑如果发生重大疫情时的危害。三是尽管目前国家对一些疫苗实行免费,但还有许多疫苗还要收费(包括手续费等),开展一次免疫,养殖户要承担一定的防疫费用,养殖户不愿出钱。四是个别养殖户法制观念淡薄,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打不打防疫、畜禽病死了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权干涉的思想也严重影响免疫工作的实施。

1.4工作经费匮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直接实施者——镇兽医站,没有预算一定的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工作难开展,在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治疗费、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维护更新费都不能落实。村防检员承担了农村主要的免疫工作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以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和极其低廉的报酬(勐海县每人每月补助72 元)承担了繁重的工作。组织形式松散,管理措施、组织纪律措施对他们的作用不大,致使其人员队伍不稳,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质量差的不良局面。

2.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动物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政府要认真履行动物防疫的职责,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建立起“政府负总责,部门保密度”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认真实行动物防疫双轨制,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增强合力,推动动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联系责任制,县级到乡镇、乡镇级到村、村到户,严格技术要求,严格目标任务,严格工作纪律,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照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实施免疫,确保免疫效价,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2.2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动物防疫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让养殖户认识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产业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觉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动性。

2.3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加强防疫人员培训

各级地方政府是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主体,要将每年所需的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保证现在村级防检员每月补贴的基础上,适当预算一定的如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经费等,让在免疫中出现反应死亡的养殖户能在最短时间内领到补助。加强乡(镇)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定期举行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4加大执法力度,发展规模养殖

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完善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加大对逃避检疫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法制意识,从而使养殖户由被动防疫变为主动防疫,促进全县(镇)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3.结语

当下,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动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的必然选择。为此,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养殖户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

参考文献

[1] 吕良西.做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59.

篇9

[关键词] 地方防疫网络 动物防疫工作 现状 问题 措施 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200-01

一、前言

近年来的动物防疫形势愈发严峻,其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地方防疫网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畜牧业。因此,动物防疫网络的建设开始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也开始着手构建地方防疫体系,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政府投入力度不够,群众防疫意识淡薄,不愿配合动物防疫工作等原因,导致地方防疫网络组建进展缓慢,基层动物防疫的严峻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各地防疫工作依然面临许多难题亟待解决,畜牧业发展受限。

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在经过《动物防疫法》实施、地方动物检疫员待遇提高、政府增加财政支出等调整措施后,已经构建起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基本框架,但是由于财务、人员和设备的管理权归属上级政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基层防疫队伍设备差、工作环境恶劣

受财力的限制,当前基层防疫体系运转艰难,地方性防疫队伍的员工只能勉强保证工资收入,并无其他相关福利,且办公环境恶劣,缺少专用的办公地点,原有房产大多被政府抵押或拍卖流失,防疫队伍缺乏资金用来引进先进设备,甚至有的防疫队伍还存有债款现象。

2.动物防疫员年龄结构老化,技术水平低

当前地方性动物防疫人员大多濒临退休,而由于福利待遇的低下,很难吸引到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到动物防疫领域,因此动物防疫队伍人员逐年减少,工作开展愈发困难,知识水平不增反降,严重制约了日常防疫工作的开展、

3.机构管理松懈,组织结构混乱

地方性的动物防疫机构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应由政府管理和财政支出,但是目前大多为当地畜牧业管理局负责管理,而财务由上级政府管理,这就导致工作开展时职责混乱,互相推诿现象时有发生,底层的员工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更加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动物防疫效果差,群众抵触心理强

由于设备匮乏,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仅限于一些常见疫病的防控,且效果并不明显,再加之群众缺乏动物防疫知识,因此不愿配合动物防疫队伍进行定期检疫。

三、完善地方防疫网络的发展建议

1.主动申请国家扶持

为了提升地方防疫网络组建的速度,应该积极申报各类技术项目,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报送上级部门,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改进当地技术水平,增添动物防疫设备,提升地方对动物疫病控制的能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平稳发展。

2.落实国家政策,稳步推进防疫体系建设

动物防疫是畜牧业发展的保障和基础,当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扶持政策,推进动物防疫体系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这些政策,切实的做好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同时鼓励地方性养殖向规模化发展,即提高了畜牧产品的竞争力,也便于统一的动物防疫管理。

3.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增加财政投入

当前养殖业不断扩大,畜牧产品的流通日益频繁,动物疫病的爆发危害也越来越大。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爆发时间,给当地畜牧业带来了惨重的损失,也损害了我国农牧产品的口碑和竞争力,因此需要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经常向政府部门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增加领导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提升动物防疫队伍的执行能力和防控能力。

4.加强防疫员技术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动物防疫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各级政府应制订防疫员培训计划和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员培训机制,确定专管领导和培训技术人员,保障培训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4.1进行岗前培训,使防疫员熟练掌握动物防疫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基本工作内容。

4.2定期进行培训,及时讲解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并教授最先进的动物防疫理念和技术,并定期讲解动物防疫知识,逐步提高防疫员素质。

4.3开展以会代训,在定期工作会议中,要抓住防疫人员多的时机,开展各类讲座和技术指导,提高防疫员的技能掌握程度和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培训班过程中了解各地防疫员素质现状。

4.4深造培训。每年要计划选派部分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深造学习,提高他们的各项综合业务素质和培训能力,再通过他们培训动物防疫员。

这样,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员的业务水平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能力,实现地方防疫队伍素质提高的目的。

四、结束语

虽然当前地方防疫网络结构基本框架已经组建完成,各种促进地方防疫队伍发展的举措也开始实施,但是应当意识到,地方防疫防控水平提高的同时,畜牧业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形势依然很严峻。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不断的提升地方防疫网络建设速度,尽快的完善动物防疫体系,确保不让动物防疫工作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方式,努力为提升我国畜牧产品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余山.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初探[J].云南畜牧兽医,2006,35(3):14-16.

篇10

关键词农村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对策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畜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动物防疫是畜牧业持速、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吃上“放心肉”、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公开公布制度,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力度明显加大,防控措施落实有力,防疫队伍不断壮大,防疫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免疫密度明显提高,防疫成效十分显著[1]。但是,从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方仍然存在着免疫死角,有的地方免疫效果较差,这给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留下了重大隐患。

1目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畜禽规模养殖少,饲养分散

当前,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畜禽饲养已进入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但是当前农村千家万户零星或者小规模分散养殖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禽类养殖,除了以养禽为收入主业的专业户外,绝大部分农户的养禽数量都在几只到几十只,养殖方式以放养为主。例如在异龙镇,2009年生猪存栏151 104头,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只有26户7 600头,散养户达15 620户143 504头,规模养殖户的存栏占5%;年末禽存笼284 577羽,存笼2 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只有12户46 000羽,规模养殖户的存笼占16%。要抓好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畜禽的动物防疫养工作,就必须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1.2饲养周期短,养殖动态变化快

尽管现在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对畜禽饲养和免疫情况都建立了档案,并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在认真做好“春秋”两防的基础上,对新补栏的畜禽做到及时补针。但由于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饲养数量动态变化较快,防检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这样就必然造成了有些新补栏的畜禽防疫上漏针[2]。

1.3群众防疫意识淡薄,不能积极参与动物防疫工作

部分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防疫主动性,甚至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接受防疫工作,强制免疫阻力大。一是养殖户认为防疫员每天要跑多家农户进行免疫和疾病治疗工作,有可能会把其他养殖户的动物疫病传到自己养殖场。二是个别养殖户存有侥幸心理,总认为有时不打防疫针也没发病,未考虑如果发生重大疫情时的危害。三是尽管目前国家对一些疫苗实行免费,但还有许多疫苗还要收费(包括手续费等),开展一次免疫,养殖户要承担一定的防疫费用,养殖户不愿出钱。四是个别养殖户法制观念淡薄,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打不打防疫、畜禽病死了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权干涉的思想也严重影响免疫工作的实施。

1.4工作经费匮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乡镇兽医站,没有预算一定的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工作难开展,在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治疗费、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维护更新费都不能落实[3]。村防检员承担了农村主要的免疫工作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以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和极其低廉的报酬(石屏县每人每月补助80元)承担了繁重的工作。组织形式松散,管理措施、组织纪律措施对他们的作用不大,致使其人员队伍不稳,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质量差的不良局面。

2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动物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地方政府要认真履行动物防疫的职责,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建立起“政府负总责,部门保密度”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认真实行动物防疫双轨制,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增强合力,推动动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联系责任制,县级到镇、镇级到村,严格技术要求,严格目标任务,严格工作纪律,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照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实施免疫,确保免疫效价,降低疫病发生风险[4]。

2.2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动物防疫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让养殖户认识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产业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觉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动性。

2.3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加强防疫人员培训

各级地方政府是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主体,要将每年所需的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保证现在村级防检员每月补贴的基础上,适当预算一定的如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经费等,让在免疫中出现反应死亡的养殖户能在最短时间内领到补助。加强乡(镇)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定期举行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4加大执法力度,发展规模养殖

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完善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加大对逃避检疫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法制意识,从而使养殖户由被动防疫变为主动防疫,促进全县(镇)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动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的必然选择。为此,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养殖户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

3参考文献

[1] 吕良西.做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59.

[2] 陈立元.浅析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0(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