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健康管理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口腔健康管理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口腔健康管理内容

篇1

【关键词】 口腔保健;托幼机构;分级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5-02

儿童口腔保健是托幼机构保健内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普遍认为乳牙要替换,家长和老师们的保健意识不足,导致托幼机构的口腔保健工作一直难于开展,或开展后效果不佳。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从2006年开始研究托幼机构的儿童口腔保健工作的管理方法,2010年基本形成适宜本地区开展的口腔保健工作模式,即分级管理模式。

1 分级管理模式的建立

2006年根据我院对全市托幼机构的口腔检查结果显示,全市共93所托幼机构,其中开展口腔保健的只有21所,所开展的保健内容也只是氟离子透析。从2006年开始,口腔科开始接管口腔保健的工作后,逐步研究完善分级管理的模式。内容包括:托幼机构的评估分级,保健工作的常规开展,定期复评。

1.1 托幼机构的评估分级 主要根据实检率和患龋率将托幼机构初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实检率主要反映家长的保健意识水平及托幼机构对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视度与执行力度;患龋率主要反映龋病的流行程度,见表1。

1.2 根据分级的情况开展相应的口腔保健工作 保健工作内容:①初级:宣教、体检。②中级:宣教、体检、预防(氟化物防龋)。③高级:宣教、体检、预防(氟化物+窝沟封闭)、治疗等。

1.2.1 宣教内容 ①每学年对新生家长普及基本的口腔保健常识。②对于中班的孩子教授鼓漱技能,对于中班孩子的家长讲授窝沟封闭的概念。③对于大班的孩子教授有效刷牙的技能,对大班孩子的家长讲授龋齿的治疗。④对于学前班孩子的家长讲授替牙的知识。

1.2.2 体检内容 初级的口腔保健,由儿童保健科的医师在进行六一体检时对龋齿初步检查;中级及高级的口腔保健由口腔科医师对龋齿、牙齿牙列发育、口腔黏膜病等进行专业的检查。

1.2.3 预防 中级保健的预防是应用氟化物进行龋齿预防,主要是氟化泡沫。高级保健的预防工作还包括在幼儿园内进行窝沟封闭。

1.2.4 治疗 开展高级口腔保健的托幼机构,我们会每半年在体检后将便携式牙椅搬到幼儿园,对简单的浅龋、中龋进行充填治疗。

1.3 定期评估工作的效果及基本情况予以评级调整 一般每2年对托幼机构的保健工作效果进行评估。首先根据统计的全园患龋率、龋均、充填率、口腔卫生指数等指标,分析保健工作的效果,针对性地进行提高改善。其次再次评估托幼机构的基本情况,看其是否具备提高保健工作级别的条件,同时结合园长和保健医的意愿。

以上工作同时还配合“创建广西口腔健康幼儿园”的项目同时进行。对于保健工作认真、出色、有成效的幼儿园予以“口腔健康幼儿园”的称号,颁匾、给予一定的奖金。还有年终托幼机构的检查给予评优和奖励。通过以上两个途径来激励托幼机构的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

2 模式的效果评估

通过六年的管理模式探讨,柳州市儿童口腔保健的覆盖率不断提高,至2012年覆盖率达到52.8%,见表2。可见,根据不同等级的幼儿园开展不同内容的口腔保健工作,得到了幼儿园的认可和接受,同时也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

一部分幼儿园从初级模式提高到中级模式,一部分幼儿园从中级模式提高到高级模式,患龋率、龋均、充填率均有了提高,见表3。这也反映了随着保健工作等级的提高,医疗机构在托幼机构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的增多,防龋治龋的方法多样而全面,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种方式的口腔保健,自然口腔保健工作的其效果也应该是越好的。

分级管理模式不仅对托幼机构的保健工作的规划起到一种指导作用,托幼机构能根据自身硬件软件等条件,相应开展适合的口腔保健工作;同时对各级医院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社区医院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能开展哪级的保健工作,负责管理哪些幼儿园都是挺有参考意义的。

3 问题与展望

根据柳州市的情况,针对儿童保健需求层次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保健工作内容,这样的分级管理模式取得的一定的效果。但在以后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完善该管理模式,如在高级保健内容中开展龋齿高危人群的监测等新项目,使它能成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之一,同时为社区医院、公立医院的职能划分提供参考。

虽然该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因为经济杠杆和有效的奖惩措施尚不完善,部分托幼机构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

而且现在一些非儿童牙病专科的医院口腔科及口腔诊所对儿童牙病的诊疗水平低下也限制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以上的问题仍急需我们继续努力去解决。

总之,在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络中,实施有效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是维护儿童口腔健康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好地开展需要各界仁人志士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华,邓汉辉,李志辉,等.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效果评价[J].广东牙病防治,2006,14(1).

[2] 杨少萍,张斌,杨蓉,等.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

[3] 寇艳松,张运平,胡丽萍.0-3岁儿童口腔保健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

[4] 石启明,刘寿桃.深圳市社区口腔保健网络模式初探[J].临床和检验医学杂志,2006,5(8).

篇2

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韶关 51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口腔科门诊治疗需求特征及对策。 方法 对该院儿童口腔科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80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治疗需求及应对策略。 结果 就诊原因最多的为龋病,其次为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在3岁、4岁组的就诊患儿中,有82.2%(300/365)的就诊原因都为龋病、根尖周病和牙髓病。在龋病患儿中,以乳牙龋病居多(71.0%);在根尖周病和牙髓病患儿中,有54.9%(317/577)为牙髓炎,45.1%(260/577)为根尖周炎。91.3%(525/577)为乳牙,其中≤6岁患儿425例(81.0%);8.7%为恒牙(52/577),>6岁患儿18例(34.6%)。 结论 在儿童口腔科门诊中,最多的治疗需求为龋病和因龋病所引起的相关疾病,所以应当增强龋病及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降低龋病及相关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 儿童;口腔医学;龋病;治疗需求

[中图分类号] R78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082-02

一般口腔医学专业都是根据疾病类型进行划分的,而儿童口腔医学则是根据患者年龄来进行划分的,故儿童口腔科的工作更繁多、更复杂[1]。其诊疗内容不但包括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还包括错颌矫正、间隙管理、预防保健、牙外伤、牙齿发育替换异常等内容。我国对于儿童口腔健康的相关调查主要以3、5、12岁组儿童的龋齿状况为核心,关于儿童口腔治疗需求的报道、研究鲜为少见(正畸专业除外)。国外有关儿童口腔科门诊治疗需求的研究相对较多,但由于国情不同,其也无法真实地反应我国儿童的口腔治疗需求,其仅能作为研究参考使用[2]。为探讨儿童口腔科门诊治疗需求特征及对策,该研究将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儿童口腔科的1 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儿童口腔科收治的1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诊断、主诉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68例,女912例,年龄在1~16岁,平均(6.5±2.8)岁。患者就诊原因主要包括牙周病、牙周黏膜病、间隙保持、错颌畸形、牙外伤、健康检查、根尖周病、牙髓病、龋病及牙齿发育替换异常等。

1.2方法

1.2.1收集基本信息患者入口腔科诊室后,由临床工作经验丰富(≥3年)的医师接诊,对患者及其家属询问就诊原因、症状表现,在对患儿进行口腔检查后,结合检查结果、患儿病史及主诉做出诊断,填写病历。同时在计算机中录入患儿相关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诊断结果、主诉等。针对≤6岁的儿童,还要根据SECC(重度低龄儿童龋)相关诊断标准,判定患儿是否为SECC;针对主诉牙痛(除外伤所致)者,要注意判断是否为急症。将急性根尖周炎(如牙槽脓肿)、急性牙髓炎(如严重自发痛)、牙周脓肿、冠周炎归于牙痛一类,该类患者不包括非急性牙痛患儿(如温度刺激痛、食物嵌塞痛)。

1.2.2分类整理治疗需求按照患儿主诉、实际情况对患者治疗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包括错颌矫正、间隙管理、发育异常、牙齿萌出、龋病、牙外伤及牙髓根尖周病几类。针对无不适感,仅要求做常规口腔检查,并经检查确认健康状况良好的患儿,归于健康检查一类(包括做窝沟封闭者)。对于不能归于上述各类的患儿,归于“其他”类,包括色素失禁症、颌骨病变、牙齿色素沉着及外胚叶发育不全等。

1.3统计方法

将所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病例基本情况

1 800例患者中,男968例(53.7%),女912例(46.3%),年龄在1~16岁,平均(6.5±2.8)岁。患者的就诊原因分析,见表1。从表1可知,就诊原因最多的为龋病,其次为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在3、4岁组的就诊患儿中,有82.2%(300/365)的就诊原因都为牙髓病、龋病和根尖周病。

2.2龋病特征

635例因龋病就诊的患儿中,71.0%(451/635)为乳牙龋,29.0%(184/635)为恒牙龋。在≥6岁的患儿中,有68.8%(121/176)因恒牙龋而就诊,为≥6岁就诊患儿的20.0%(176/882)。根据龋病分类,深龋482例(75.9%)、中龋128例(20.2%),浅龋25例(3.9%)。

2.3根尖周病及牙髓病特征

577例因根尖周病和牙髓病就诊的患儿中,有54.9%(317/577)为牙髓炎,45.1%(260/577)为根尖周炎。91.3%(525/577)为乳牙,其中≤6岁患儿425例(81.0%);8.7%为恒牙(52/577),>6岁患儿18例(34.6%)。

2.4牙齿发育异常特征

在207例牙齿发育异常患儿中,以乳牙滞留最为多见(82.6%,171/207),多生牙(9.2%,19/207)次之,其他为釉质发育不全(3.9%,8/207)、畸形中央尖(1.4%,3/207)、畸形舌侧尖/窝(1.0%,2/207),弯曲牙、结合牙、融合牙、过大牙各1例。

2.5牙外伤特征

121例牙外伤患儿中,男79例(65.3%),女42例(34.7%),男性患儿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牙外伤中,以牙齿折断居多(62.8%,76/121),其次为牙齿移位(15.7%,19/121)、牙齿震荡(13.2%,16/121),全脱出6例,软组织损伤4例。

3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龋病以及根尖周病和牙髓病是儿童口腔科门诊的主要工作内容,其占据了就诊人数的67.3%(1 212/1 800)。在1212例龋病以及根尖周病和牙髓病患儿中,≤6岁者就占据了3/4以上,被诊断为SECC的患者占该年龄段患儿总人数的1/2左右。据相关调查显示[3],3~5岁组儿童中,龋病的发生率高达61.5%,而SECC的发病率也在35%以上,3~5岁儿童不但患龋率高,同时患牙数目也较多。在SECC患儿中,多因牙痛才到医院就诊,这说明患儿在未出现疼痛以前很难引起家长的重视,较难在患病早期得到及时的治疗。该研究结果基本与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2009年)结果相一致[4]。

在该次调查中,≤6岁因龋病就诊的患儿中,有一半以上被确诊为SECC。通过询问患儿及其家长未及时就诊的原因时,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到年龄会换牙,不需要治疗,也有家长在发现问题后去医疗机构就诊过,但被医疗人员告知:换牙以后就好,年龄太小不能治或涂点药就可以,等等。这些情况反映出了我国儿童口腔医疗、保健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问题[5]:①儿童家长的儿童口腔健康意识较为薄弱,有待提高;②我国儿童口腔治疗专科医师、护理人员均较为缺乏;③针对儿童口腔医疗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知识宣教。医务人员即便无法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也应当向其家长告知尽早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免因自身专业技能有限而传递给病人错误的治疗信息或延误病人的治疗时机[6]。

目前,医院儿童口腔科接诊的患儿中,主要为龋齿和龋齿相关疾病,且大多病情严重。牙体硬组织为不可再生组织,若出现龋坏病变,就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也仅能在除去龋坏组织后进行填充,但是不少患者在填充以后仍然会发生龋坏,进而陷入龋坏、填充交替进行的恶性循环中,最终使牙齿无法保留[7]。牙齿龋病属感染性疾病,在龋病的临床治疗中,已有多种预防方法,同时若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有效阻止病情发展,使牙体硬组织得以保留[8]。因此,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加大口腔预防保健力度,是减少龋病发生的关键。在龋病诊疗中,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口腔知识宣教,从而增强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

目前,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初级儿童卫生保健网络体系,若能在该体系中加大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扩大儿童口腔健康检查的覆盖面,同时向儿童家长进行必要的儿童口腔疾病预防指导,让儿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并及时诊治口腔疾病,将能极大地减少儿童龋病的发生,全面提升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综上,在儿童口腔科门诊中,最多的治疗需求为龋病和因龋病所引起的相关疾病,所以应当增强龋病及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以降低龋病及相关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夏斌,秦满,韩烨,等. 儿童口腔科门诊治疗需求特征分析及对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92-96.

[2]夏胜瓯,张韶,王一帆. 儿童口腔科诊疗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与防护[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3):575-576.

[3]王香玲. 儿童口腔科应用4手操作的效益研究[J]. 中国校医,2012(2):136-137.

[4]马金兰,聂彬. 儿童口腔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J]. 西北医学教育,2012(5):1010-1012.

[5]郑利光,潘钢,牛桂田. 该院儿童口腔科门诊处方用药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4):275-277.

[6]袁林天,邢向辉,文玲英,等. 儿童口腔科医生的基本素质和诊疗技巧[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6):351-352.

[7]王绍霞,于路. 行为管理在儿童口腔科的应用300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2):2915-2916.

篇3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龋齿 患龋率 调查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70-01

龋齿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学龄前儿童龋齿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的龋齿发病情况,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我所对锦州市市区5所幼儿园1143名学龄前集体儿童龋齿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月1日―2010年9月1日随机抽取锦州市区5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1143名,其中男童584名,女童559名。

1.2 方法 调查人员由我所有经验的儿保医师组成,调查前进行培训,并制定调查内容、表格和问卷。认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龋齿病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执行,对在园儿童乳牙进行详细检查和登记,由儿保医生统一填写,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患龋率 在受检的1143名儿童中,患龋人数883名,患龋率77.25% ,龋均4.67颗。龋齿的好发部位以咬合面第4、5乳磨牙为主,其次是上颌前牙。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呈上升趋势。见表1 。

表1 锦州市学龄前儿童各年龄组患龋率比较

2.2 患龋儿童的性别比较受检男童584名,患龋人数435名,患龋率74.49% ,龋均4.50颗;女童559名,患龋人数448名,患龋率80.14% ,龋均4.85颗;女童高于男童,P

2.3年龄与患龋牙位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磨牙的患龋率增加,2岁组上乳前牙患龋数较高,奶瓶龋还是造成幼儿龋坏的主要原因。男、女童乳磨牙患龋率均较高。见表2、3。

3 讨论

3.1 锦州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现况本次学龄前集体儿童龋齿调查结果表明,锦州市区学龄前集体儿童患龋率为77.25% ,龋均为4.67颗,男童患龋率74.49% ,女童患龋率80.14% ,女童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齿好发部位与年龄有关,2岁组以上颌前牙为主,3~5岁组以第4、5乳磨牙咬合面为主,下颌较上颌多发,且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呈上升趋势。

3.2 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有:①儿童乳牙牙体的组织结构和解剖形态决定了牙与邻牙的接触为面的接触,易磨损形成食物嵌塞而患龋;②因年龄小,儿童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不足,有饭后不刷牙的现象,不能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③饮食习惯:含着奶瓶睡觉,易引发奶瓶龋;儿童喜食甜食,家长也喜欢用糖果来哄孩子,而甜食是龋齿发生的主要因素,多吃甜食易致龋齿;另外幼儿喜好酸奶,有的家长忽略了酸奶对牙齿的龋坏作用,长期摄入易使牙釉质的钙质脱失;④教育宣传力度不足,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能督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多数家长均认为乳牙会被恒牙替代,乳牙龋齿不需治疗,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⑤未能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如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窝沟封闭、预防性充填等。

3.3 建议①加强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提倡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②注意膳食均衡,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磷等食物,自觉养成少吃糖的习惯。③加强入托机构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管理,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并建立检查档案,发现龋齿及早治疗。④应用含氟牙膏防龋,增强儿童对龋齿的抵抗力;对六龄齿已萌出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预防龋齿。⑤利用“全国爱牙日”及爱牙口腔卫生知识讲座,教育家长和儿童学习口腔卫生知识,提高口腔保健水平,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关系到儿童的生长发育,让家长自觉地指导儿童进行口腔保健,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篇4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85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156-02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ental anxiety)是指对牙科所持有的忧虑、紧张或害怕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力降低,甚至躲避治疗的现象。早在50年代末国外就有学者对牙科畏惧症进行调查研究。近年来,国内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诊断及治疗已逐渐引起重视[1-3]。儿童牙病与成人牙病的诊治与护理存在很大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诊治方法上,更大程度地体现在其心理行为上,80%以上的儿童就诊时存在紧张不安、害怕,甚至恐惧的心理,逃避治疗,使医护人员无法操作,难以完成正常的治疗,并影响其全身健康及生长发育。因此,帮助患儿克服畏惧心理,使其配合治疗是儿童牙科临床与护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流行病学

有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87.50%)明显高于学龄儿童(72.38%),且年龄越小,牙科畏惧症发生率越高;女孩发生率明显高于男孩,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越低[1]。城市患儿合作度高于农村患儿;父母带养的儿童合作度高[3]。

2.病因学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儿经历过牙痛或致痛的治疗(如开髓、拔牙等)造成恐惧心理;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友善的态度或粗暴的操作;口腔科诊室陌生的环境,特殊的器械设备、声音(如涡轮机锐利的声音),磨牙时特殊的臭味等;家长过分紧张、焦虑的神情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疼痛。

3.儿童牙科畏惧症的评估方法

3.1心理测定:

3.1.1Venham's氏临床畏惧与合作程度分级将牙科畏惧症分为6级:0级――自如;1级――不自在;2级――紧张;3级――勉强;4级――恐惧;5级――失控。

3.1.2Corah's心理测定最初应用于评价成人牙科畏惧症,现已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儿童牙科畏惧症,但其问卷多由陪同患儿的家长填写。Parkin为使其更适用于儿童在内容及提问方式等方面作了修改,以便儿童理解。

3.1.3儿童牙科畏惧症量测表CFSS-DS:这种评价系统比以上2种更适合儿童,简单明了且更能精细反映牙科畏惧症的程度,但CFSS-DS是否适用于所有情况尚无定论,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3.2仪器检查:紧张将使肾上腺系统释放儿茶酚胺,介以调节神经体液变化,维持其内环境的平衡。对心率、血压、血液中的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浓度的测定可用于对牙科畏惧症的检查评估,但鉴于血液化验对儿童是一项较大的创伤性检测,Nobulike等研究认为可通过尿液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来评价儿童紧张程度,并发现儿童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尿液中的NA(去甲肾上腺素)、A(肾上腺素)、NMN(去甲异肾上腺素)等明显增高。

4.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学分析及分型

当前,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对心理、环境、行为与社会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已成为医护人员的重要课题。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年龄不同,其理解力和自我控制力也不同,加上环境和家庭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因此对口腔治疗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对此,医护人员除要有良好的医德和熟练的技术外,还应掌握儿童的心理,具有观察、分析和处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争取得到患儿的合作,顺利完成治疗。

对于儿童在口腔治疗时的不同表现,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型方法。根据儿童在口腔治疗时的合作程度可将儿童分为:合作型、诱导合作型、被动合作型、抗拒型四类;或合作型、畏惧型、哭闹型、常规型、诱导型五类[3];根据儿童的心理行为可分为:安静型、多动型、娇气型、执拗型等。

5.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护理配合

护理人员应从探讨牙病患儿的心态入手,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及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使患儿较好地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治疗。

5.1美化环境、创造温馨的气氛。陌生、灰暗的环境,严肃的气氛极易引起患儿紧张惧怕心理,美化环境使之充满童趣,可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如墙壁、窗帘等布置成暖色调、诊室内设游戏区摆放色彩艳丽、形态可爱的玩具、治疗椅灯臂上可放置显示器播放动画片来吸引患儿等;医护人员仪表应整洁端庄,态度和蔼,使患儿情绪放松,缩短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产生亲切感,从而配合治疗。

5.2在就诊时可优先安排合作患儿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或让家长承诺在治疗结束时给予奖励,让胆小、惧怕患儿先观察这些合作患儿,以消除其恐惧心理。对经过反复诱导仍不接受治疗的患儿可与家长配合,护士可先陪患儿在诊室内游戏区边玩边交流,让其先适应诊室的环境及设施,并了解患儿恐惧的根源如疼痛等后,对患儿承诺保证其不疼等消除其恐惧根源,再请家长配合承诺和心理安抚,达到主动配合治疗的目的。

5.3治疗前后和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主动和患儿交流,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他感到自己已被重视、被关怀,治疗时能主动合作。心理疏导是减少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的重要手段。心理学家认为,3岁以后的儿童,大脑皮质内抑制过程发展加快,使他们能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多鼓励、多安慰,用儿童熟悉的语言对器械及操作进行解释是十分必要的,如将涡轮机喷水解释为给牙洗澡,把吹干气枪叫“吹风机”,把拔髓叫“抓虫子”等等,欺骗、威胁、恐吓等手段只会使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这样不仅导致儿童今后在口腔治疗中合作困难,还极有可能影响其一生。

5.4治疗操作中应熟悉患儿特征,针对儿童口腔小、舌易伸缩、唾液分泌多、张口时间短、忍耐性差等特点,技术操作要熟练、快速、轻巧,尽可能缩短治疗时间,避免患儿因过长张口时间而不合作,由于患儿对其行为的控制力不强,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患儿,防止其突发动作而产生误伤。对初次就诊的患儿,要在操作中尽量不引起疼痛,这样就一般不会产生畏惧心理;胆小或具有直接、间接“治牙疼痛”不良经验的患儿则会在就诊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不合作行为,对这类患儿除态度和蔼、循循善诱外,最重要的就是无痛操作,如采用局麻下操作,避免近髓去腐的的酸痛,可选用锐利器械手工刮治等方法减少痛苦,在治疗过程中尽量六手操作,另一名护士在治疗时专职负责心理诱导和疏导,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拉住患儿的小手并轻柔抚摸,让其心理产生安全感;与患儿对话的内容可与治疗无关,聊其感兴趣的内容如其喜爱的动画片、玩具等(可在治疗前的交流中得知),分散其对治疗操作的注意力。医护人员轻柔、准确、迅速的操作可使患儿恐惧心理慢慢消除,逐渐变被动治疗为主动合作,对治疗中合作的患儿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为其他患儿树立榜样;对尚能合作的患儿要耐心解释,鼓励其坚强勇敢;对低合作患儿和不合作患儿,则采用多种方式,如赞扬法、治疗简单化法、哄骗法和适当强制等,对于大龄患儿应以思想工作为主,争取合作。

5.5对家长心理的了解在牙病患儿的心理观察中同样不可忽视。有的家长对患儿溺爱,对医务人员要求过高,当患儿牙痛时,表现局促不安,担心患儿承受不了痛苦,急于求成;患儿不合作时又缺乏耐心,粗暴、训斥或打骂,使患儿增加恐惧心理,因此对家长的心理要按不同情况进行宣教,消除家长顾虑及不良情绪,争取家长与医护合作,做好儿童的心理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父母是否需要离开诊室应酌情而定,对较小儿童,父母的陪伴可提供安全感,应陪在患儿身边,以减少牙科诊室这一陌生环境所带来的恐惧。

5.6强制因素。对一些无论使用任何办法都拒不合作的患儿,可酌情采用适当强制手段,如上开口器等,建议事先征得家长同意,但有人认为采用强制的手段将对今后患儿就诊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其成年以后仍对口腔治疗怀有恐惧,因而主张全麻下治疗或在清醒状态下应用镇静剂,如盐酸甲基氨普胺或氮氧化物,这些药物对机体没有或仅有极小的副作用,并有研究表明短时期内少量应用氮氧化物(Nitrous oxide)可一定程度降低长期的牙科恐惧,但全麻或镇静药物的应用需一定的设备和技术,且一般常规治疗不需全麻,因而在国内儿科门诊中少有应用。

6.健康宣教

6.1教授正确的刷牙及口腔护理方法。

6.2健康的生活及饮食方式指导。

6.3有条件的单位可与学校组织儿童多参观诊室,并设置游戏互动节目,让其对将来可能要经历的诊治环境充分了解并接受,从而减低或避免牙科畏惧症的产生。

总之,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及接受诊治的行为受周围环境、成长地区、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性别及年龄影响、医护人员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采取相应措施,使每个患儿在身心愉快的情况下完成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国惠,等.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初步探讨Chinese J Behav Med Sci,1998,7:148.

[2]黄伟安,等.924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评估.广东牙病防治,1998,6:20.

[3]冯娟,等.牙病儿童就诊表现分析.广东牙病防治,1999,7:114.

[4]于海洋,彩炜,江帆,等.大学生中牙科恐惧症与人格焦虑症的相关性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1):43-45.

[5]杨富生,樊淑梅,杨少敏.儿童口腔科患儿的诊疗行为诱导.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1):640-642.

[6]苏发君,许桂.儿童口腔预防中牙科畏惧症的调查分析.医学信息,2008,21(8):1397-1397.

[7]高蔚虹.儿童牙病诊疗中的人文关怀.医学与哲学,2008,29(4):65-66.

[8]张杰,陈鸿艳.儿童牙科恐惧症行为分析及对策.中国社区医师,2007,9(18):47.

[9]王慧民(综述),冯希平(审校).儿童牙科畏惧症.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31(4):295-297.

[10]姚莉.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天津护理,2007,15(1):60-61.

[11]张耀国,朱玲,梅予峰,等.儿童牙科畏惧症调查分析.北京口腔医学,2007,15(4):225-227.

[12]吴忠,陈耀俊.儿童牙科畏惧症调查研究.口腔医学,2005,25(2):111-113.

[13]汤秀玲,陈怀丽.儿童牙科畏惧症心理干预后的结果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3):1648-1649.

[14]万阔,景泉,赵继忠.静脉泵入咪达唑仑清醒镇静技术控制牙科恐惧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4):365-367,374.

[15]姜巧玲.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防治.广东牙病防治,2002,10(2):128.

[16]李亚璇.牙科恐惧症患儿150例治疗体会.贵州医学杂志,2005,29(8):722.

[17]梁焕友,彭助力,潘集阳,等.牙科畏惧调查_DFS_量表中文版的研制与评价.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27(2):236-240.

[18]姜刚勇,王文军.牙科畏惧在儿童中的对比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22(4):563-564.

[19]李国强,曾建文.牙科畏惧症患者的心理学评价.劳动医学,2001,18(5):315-316.

[20]陈建洪,卢红飞,刁惠波,等.医患间交谈对儿童治疗合作程度的影响的研究.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28(5):570-572.

[21]詹智宁,屈辉.医师行为对牙科恐惧症的影响.广州医药,2005,36(4):53-54.

[22]高杨,王忠桂,王效平.音乐对缓解牙科治疗恐惧症病人焦虑症状的临床研究.护理研究,2006,20(10):2784-2785.

[23]胡晓杰,王玉,杨芝芳.320例儿童牙病治疗中的诊疗行为诱导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104-105.

篇5

【关键词】 幼儿园; 儿童; 生长发育状况; 分析

儿童生长发育是反映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内容。为了解肇庆地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笔者对本市6家市直幼儿园5年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本地区儿童健康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2011年肇庆市市直6家幼儿园(其中省一级幼儿园3家,市一级幼儿园3家)2~7岁儿童的健康检查资料,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红蛋白、龋齿情况等,并将所有资料录入儿童系统管理系统。

1.2 评价标准 (1)营养不良的评价标准:采用WHO推荐的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的诊断标准诊断低体重、发育迟缓和消瘦,界限值为均数减去两个标准差;(2)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氢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静脉血法,2~6岁者血红蛋白

1.3 质量控制 资料取自本院每年4~5月对市直幼儿园儿童一年一度的健康检查,每年检查前统一检查方法和标准。固定一名儿童保健医生测量身高、体重后记录数据;由两名口腔医师轮流检查龋齿情况并记录,固定一名医师将检查资料录入儿童系统管理系统,再由医务人员对原始数据较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 各类营养不良中,发育迟缓逐年呈下降趋势,低体重、消瘦的检出率各年份变化不明显,呈小幅波动态势,具体见表1。

2.2 龋齿患病情况

2.2.1 各年龄组的龋齿患病情况 在2~7岁儿童之间,龋患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其中6~7岁组儿童的龋患率最高,各年龄组龋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38.49,P

2.2.2 不同性别的龋齿患病情况 2007-2011年,男童和女童的龋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2.411,P=0.120),具体见表3。

2.3 贫血患病情况 2007-2011年间,男童和女童的贫血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530,P=0.971),具体见表4。

3 讨论

3.1 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情况 营养状况被认为是衡量儿童健康状况的灵敏指标,儿童营养不良影响体格发育,同时也影响儿童的脑发育和智力发育[3]。5年间,6家幼儿园儿童低体重、发育迟缓和消瘦型营养不良检出率波动在0.37%~2.79%之间,低于省内、全国有关报道[3-4]。发育迟缓以年龄别身高作为评价标准,检出率呈下降趋势,意味着儿童的身高增长增幅越趋于正常。低体重、消瘦的患病率变化不明显,波动较小。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集体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基本上可以反映幼儿园的饮食营养是否合理[5]。本文调查的6家幼儿园均为市一级以上幼儿园,按要求成立有家长参与的膳食管理委员会,每季进行一次膳食调查并分析,大大促进了幼儿园对膳食的重视,儿童膳食更趋合理。为进一步降低低体重、消瘦的患病率,下一步要实行计划膳食、普及由计算机软件分析带量食谱,为儿童提供合理的平衡膳食,满足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3.2 龋齿患病情况 龋齿是儿童常见病之一,本次结果显示,儿童龋患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7岁组儿童的龋患率最高,3~4岁时龋患率上升较快,这与国内的一些报道相似[6]。而且,2~7岁各年龄组的龋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年龄组比低年龄组的龋患率高,原因可能是:(1)2~7岁正处于乳牙生长阶段,随着乳牙数的逐渐增多,出现龋齿的可能性就加大;(2)幼儿园阶段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长发育,摄入碳水化合物(尤其蔗糖)的量也会随之增加,成了龋齿发生的致病因素;(3)该阶段的儿童认知能力、配合能力不高,难以很好掌握口腔健康的预防保健知识,即使早期发现龋齿,也难以配合治疗。因此,龋齿的防治工作应该尽早从有效方法做起,如推广窝沟封闭等措施,这对于降低整个人群的龋患率有重要作用。2007-2011年,男童和女童的龋齿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区柏新等[4]的报道一致。在开展儿童保健防龋工作过程中,应该采取定期检查、加强口腔保健宣教、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等预防措施[3]。

3.3 贫血患病情况 儿童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世界各国报道的患病率均较高,是一种全球性营养缺乏病[7]。本次结果显示,男童的贫血患病率在4.82%~10.87%之间,女童的贫血患病率在4.52%~12.20%之间,与国内、省内调查结果相近[8-9],男、女童的贫血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这与笔者所在医院要求幼儿园对每年检查出贫血的儿童要建立专案管理、提供特殊饮食、定期追踪复查、对家长进行营养指导等措施有关;男童和女童的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有关资料报道,在0~14岁整个儿童人群中,贫血患病率是女生高于男生[7]。本次调查由于只是研究2~7岁的人群,是0~14岁人群的一部分,而且可能由于样本量、样本来源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统计结果与资料报道不一致。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采取营养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合理应用强化含铁食品等措施来预防。

参考文献

[1] 杨卫平,杜鑫.北京市东城区0~6岁儿童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3):202-203.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9.

[3] 刘湘云.儿童保健学[M].第4版.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93,308.

[4] 区柏新,肖勇梅,刘铁生,等.中山市民众镇2008~2010年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2,2(4):364-368.

[5] 宋琴素.北京西城区1996-2002年集体儿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6):419-421.

[6] 陈嫦娅.晋江市托幼园所儿童2001~2005年生长发育状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88-90.

[7] 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102.

[8] 区柏新,肖勇梅,刘铁生,等.中山民乐镇2008~2010年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16-219.

篇6

结果:调查的500名患儿家长中,表示听说并对其有一定了解的家长仅有6名(1.2%);当儿童口腔科医生建议患儿在IHS进行治疗时,仅有43名(8.6%)家长选择接受。近2.0%的家长认为笑气会对患儿有不良影响。家长对IHS的接受度与文化程度,地域因素,家庭收入,治疗费用有关(P

【关键词】 儿童牙科畏惧症; 笑气吸入镇静技术; 家长接受度;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8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0-0082-03

Investigation on 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Level on 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 of Dental Anxiety Children/WANG Feng,WEI Yan,XU Yan,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0):82-84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parental cognition and acceptbihty on 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 (IHS)applied in dental anxiety children and raise some possible affected factors to better serve the clinical work.Method: During June 2013 to June 2014,500 parents who took their children to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dentistry,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Urumqi, were investigated.One clinical worker was assigned to explain the HIS technique and parent then filled the questionnaire.SPSS 17.0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level of parents was expressed by the way of relative number while 字2 test was used to make it clear which factor would further affect parents’acceptance. Result: 500 children of parents in the survey, said heard and some of its parents only 6 (1.2%). when the children’s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doctors recommend children treated in IHS, only 43 (8.6%) of parents choose to accept. Nearly 2.0% of parents think that nitrous oxide can have a bad effect on children.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parental acceptance of IHS and the degree of culture, geographical factors, family income, treatment cost(P

【Key words】 Dental anxiety children; 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 Parental accept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

First-author’s address: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Urumqi,Urumqi 830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0.046

儿童牙科畏惧症(child dental anxiety,CDA)特指儿童在进行牙科诊治过程中,对一些环节比较害怕,而产生的紧张、害怕、哭闹、焦虑、挣扎等一系列不配合诊治的心理及行为状态[1]。

据调查我国CDA的发病率达80%以上[2]。对于牙科畏惧症患儿,除了基本的心理诱导外,还需要很多的行为诱导方式,笑气吸入镇静技术下治疗患儿牙齿作为一种新兴发展的技术越来越多的开展。笑气学名氧化亚氮,笑气吸入镇静术(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IHS)利用笑气和氧气混合,通过调节笑气的浓度达到麻醉镇痛的作用[3]。作为一种新兴的口腔麻醉方式,本研究旨在调查乌鲁木齐市儿童牙病汉族患儿家长对的认知及接受程度,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向患儿家长建议选择ITS技术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就诊的500名患儿家长,已告知家长调查目的并自愿填写问卷。

1.2 方法

对患儿家长解释IHS技术,解释调查表填写项目,家长自愿填写,完成所有调查内容,真实反应实际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患者家长对ITS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用相对数表示,统计汇总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字2检验确定不同因素是否影响家长对ITS的接受,P

2 结果

本研究采取自愿原则选择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就诊的汉族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00份。样本人群中男245名,占总调查者49.0%,女255名,占总调查者51.0%。其中子女年龄≤3岁的30名(6.0%);子女年龄4~7岁270例名(54.0%);子女年龄8~12岁200名(40.0%)。

对于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临床上除了心理疏导外,行为诱导方面,家长听说过或较为了解强制束缚治疗,较少的人听说过并少量了解全麻治疗。对于笑气镇静技术,完全不清楚该技术的家长有462名(92.4%),家长表示听说但并不了解其具体情况有32名(6.4%),知晓该技术并对其有一定了解的家长的家长6名(1.2%)。家长对笑气是否对患儿有影响,表示不知道是否会有影响的481名(96.2%),家长认为笑气对患儿没有影响的7名(1.4%),认为笑气治疗患儿牙齿有好处的2名(0.4%),认为会有不良影响的10名(2.0%)。对笑气的使用态度方面,家长表示可以接受面对笑气43名(8.6%),对笑气的使用不能接受66名(13.2%),不清楚笑气治疗牙齿的391名(78.2%)。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患儿家长接受ITS的不同因素,详见表1。家长年龄方面,20~30岁组患儿家长接受率最高为9.41%,30~40岁组及40岁以上组患儿家长接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尚不能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对ITS技术下治疗牙齿的接受程度有所差异。

患儿家长文化程度方面,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接受率最高为14.92%,随着学历增加文化程度的提高,家长接受率呈升高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患儿家庭收入>1.0万/月接受率(27.42%)显著大于家庭收入

3 讨论

儿童牙科畏惧症对儿童的就诊行为、临床诊疗工作以及患儿自身口腔健康易产生不良影响,患儿可因牙科畏惧症延迟或拒绝就诊,错过治疗时机,贻误病情。就诊时的抗拒行为将阻碍医生进行正常的检查和诊治,从而对患儿口腔疾病的及时控制以及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有学者提出一旦DA形成则很难消除[2]。

在欧美国家,对于经过基本行为诱导后仍不能配合治疗的患儿,许多学者及医疗监督机构建议提倡“最小镇静”或“清醒镇静”技术,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的作用,最小限度地抑制患者的意识,使其保持镇静并完成治疗程序,镇静过程中患者仍能维持自主呼吸,机体保护性反射存在,能对物理刺激和口头指令作出反应[4]。

笑气吸入镇静(IHS)下治疗牙齿是一种有效的牙科畏惧症患儿的行为管理方式[5]。在牙科临床工作中IHS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国外调查发现超过50%的全科医生、85%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和88%的儿童牙医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了此项技术[6-7]。

就儿童口腔治疗过程中IHS的应用而言,调查的500名患儿家长中,表示听说并对其有一定了解的家长仅有6名(1.2%);当儿童口腔科医生建议患儿在IHS进行治疗时,仅有43名(8.6%)家长选择接受。近几年,HIS技术下治疗牙科畏惧症患儿牙齿发展迅速,已成为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规的行为诱导手段。自2006年,我国开始引入数字化调定式IHS系统用于儿童DA的辅助治疗,尽管IHS在儿童口腔医学领域应用越来越普及,然而国内及西北地区家长对其认知及接受程度仍然较低。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近2.0%的家长认为笑气会对患儿有不良影响。然而IHS已有相当长的安全应用史,调查显示吸入50%浓度以下的笑气对儿童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率)几乎不产生影响[8]。鉴于IHS的操作简单及高度安全性,欧美国家的非麻醉专科医师如儿童口腔科医师被允许独立应用此项技术[9]。因此,临床工作中儿童口腔科医生应当加强IHS应用知识的普及,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传统观念带来的对该技术的抵触,提高家长对其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本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年龄对IHS技术的接受程度无明显影响。文化程度越高,更能主动接受新技术新观念,更具有开放和接纳,家庭收入越高,家长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经济基础,调查揭示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与HIS技术的接受程度呈正相关,与陈旭等[10]的结果类似经济方面的因素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家长的选择产生影响。有医疗保险者比全自费者对HIS接受程度更高。本调查地区来自乡镇的家长往往收入及受教育程度较城市低,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对儿童口腔健康关注及就诊意识的不足。因此,乡镇地区的家长对于IHS技术的接受度也低于来自于城市的家长。

参考文献

[1]张耀国,朱玲,梅予峰,等.儿童牙科畏惧症调查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7,15(4):225-227.

[2]吴忠,陈耀俊.儿童畏惧症调查研究[J].口腔医学,2005,25(2):111-112.

[3]刘楠,李小葵,孙玉娟.笑气清醒镇静在口腔门诊的应用[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6):563.

[4] Matharu L L,Ashley P E. What is the evidence for paediatric dental sedation[J].J Dent,2007,35(1):2-20.

[5]杨富生,攀淑梅.杨少敏.儿童口腔科患儿的诊疗行为诱导[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1):640-642.

[6]朱也森,徐辉.氧化亚氮镇静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埋伏牙拔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2(1):14-15.

[7] Clark A M.Handbook of Nitrous Oxide and Oxygen Sedation[J].2nd ed.USA:Mosby,2003:256.

[8] Hulland S A,Freilich M M,Sandor G K.Nitrous oxide-oxygen or oral midazolam for pediatric outpatient sedation[M].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2,93(6):643-646.

[9] Clark M S,Campbell S A,Clark A M.Technique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itrous oxide/oxygen sedation to ensure psychotropic analgesic nitrous oxide(PAN) effects[J].Int J Neurosci,2006,116(7):871-877.

篇7

关键词: 儿童;输液;健康教育 

        1 心理指导

        因患病,害怕打针,吃药,年长儿怕耽误学习等而紧张,焦虑,家长担心患儿病情治疗等,护士应第一接触时应用温和亲切的语言,和蔼微笑的态度,合理安排年长儿输液时间(病情许可情况下)获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与积极配合,有利于疾病康复。

        2 一般护理指导

        ①环境:输液室空气要清新,通风良好,地表干净干躁,防止滑倒,室温控制在22~24 ℃之间,湿度50~60%。②注意安全,主动巡视病人输液的状况,家属陪护,注意水杯,体温计用毕即拿走,以免误伤,同时注意财物安全。③防感染,患儿之间不要相互借用日常用品,防止交叉感染,室内定时消毒。④做好宣传工作,告知家属在进行静脉输液前不要喂水喂奶(婴幼儿)以免在穿刺过程中因患儿哭闹而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1]在背部放置一块干毛巾,防止因出汗多而引起背部受凉(婴幼儿)。

        3 饮食指导

        根据年龄、病情选择合理的饮食:腹泻呕吐严重者,暂时禁食,但不宜超过6~8 小时,以利肠道休息,病情缓解后少量多次给予米汤、脂肪牛奶、烂稀饭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高热患儿应在高热期间多补充水分,给予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高营养的饮食。[2]同时指导家属正确喂养方法,防止因喂养不当而引起的呛咳,吐奶或窒息,咳嗽时应停止喂养。咳嗽患儿应给予清淡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饮食。 

        4 用药指导

        药物的选择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应指导家属合理用药,疗程足,不要自行停止用药,反而会延误治疗时间。输液时告知家属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以免造成对自身身体的伤害。口服给药时,一定要按量按时,不能过多,喂药时将患儿抱起或头部抬高,以免呛咳将药吐出。家中常备药物应放在患儿不易触及的地方,以免误服,发生意外。哺乳期的母亲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因药物可通过乳汁作用婴儿。退热剂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服药后应补充水分。

   5 护理方法指导

篇8

医学道德的核心是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对生命的根本态度,是对患者健康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生命权利的尊重。根据临床口腔医生岗位设置课程,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大类,其中选修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技巧》、《医学心理学》《卫生法概要》等。这些课程强化了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还开设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激发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就目前而言,加强人文课程的比重,不但不会影响口腔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2“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和动手能力[4]。“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而提出来的,在此种模式下教师与临床一线医生相一致,教学环境与临床操作环境相一致,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生产实习与就业培训相一致。专业教师均是临床一线的医生,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加入临床人文关怀的因素,在学校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训室模拟真实临床工作环境,感受职业氛围,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将专业课程任务化、项目化和人性化,实训课模拟临床接诊、问诊、检查、治疗等过程进行,将人文素质融入实训项目。实习就业单位除肩负就业培训任务外还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3人文素质融入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将人文素质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是医学院校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教师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师德师风建设中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漯河医专口腔医学系针对此种情况组织新进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教研会进行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研讨;鼓励教师跨学科进行人文素质、德育教育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用教师的学识和人品来影响学生的三观,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何爱华[5]认为师德建设构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境,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注重师德建设,以生为本,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4人文素质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篇9

【关键词】 濮阳县;手足口病;发病情况;预防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3-02

手足口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的传染病,好发于夏季及初秋季节,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引起,该病具有自限性、病程较短、一般病情较轻等临床特点[1],但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国家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明确规定,将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丙类传染病管理。为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对我濮阳县51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濮阳县2011年514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资料,所有患儿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的诊断标准,其中有13例为重症病例,占占2.53%。病程3-12d。

1.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或“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对报告的514例手足口病病例及时调查处理,内容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人群分类、体温情况,是否有口腔溃疡、疱疹的发生部位、个人卫生及环境状况。将所得情况进行整理、归纳,把手足口病真实情况展现出来。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记录,然后进行SPSS11.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频数描述计数资料,χ2做率的比较,P

2 结果

2.1 514例手足口病的一般情况分析 主要是5岁以下人群,占总发病数的95.66%。其中1岁组发病最多,占40.65%;其次为2岁组,占28.73%;3岁及3岁以下人群占总发病数的90.97%。男339例,女175例,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94:1。发病绝大多数为散居儿童(488例),占94.94%;幼托儿童(22例)占4.28%;学生(4例)占0.78%。

2.2 按发病数统计,5-8月份为发病高峰,有36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0.62%。其中又以5-6月份发病最多,有212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41.25%。按重症病例数统计,5-7月份为重症病例报告高峰,这3个月报告重症病例8例,占全年重症病例总数的61.53%。

2.3 地区分布 所有乡镇都有发病报告。以城关发病77例居首位,占14.98%;其次为柳屯52例,占10.12%;、郎中和庆祖各43例,各占8.40%;油田38例,占7.39%。

2.4 临床特点 51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皮疹,其中发热135例,占26.26%。体温37℃-38℃的64例,38.1℃-39℃的44例,高于39℃的27例。皮疹主要集中出现在手、足、口腔,其中在手的有492例,占95.71%。集中在足的有393例,占76.46%。集中在口腔的有399例,占77.63%。其次发生在臂、躯干和腿。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由Coxsackie A16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而Coxsackie A5、A10、A9、B5、B2也可引起发病。从病人的口腔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中均可分离到这些病毒。此病患者多在5岁以下,尤以3-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托幼单位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场所,本地区3-5月份为发病高峰。此病病情轻,病程约一周。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不难做出诊断。分离出Coxsackie病毒为诊断可靠论据。本病有时尚需与多形性红斑、疱疹性咽峡炎、单纯疱疹病毒口腔炎相鉴别。本病传染性强,可在短期内造成大流行,应隔离病人二周以控制流行,托幼单位应加强日常用具消毒。

手足口病多发于夏秋季节,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可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对患儿的危害较大。本研究对51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这可能与该年龄组儿童抵抗力差、幼托儿童相互接触密切、园内空气流通较差有关[2]。5-8月份为发病高峰,因此,对于学龄前儿童,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要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减少接触由EV71及CA16等肠道病毒感染的机会。研究结果还显示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这可能与男孩喜好活动,接触密切频繁,相互传染的机会大有关[3]。514例病例均有疱疹发生,疱疹主要发生在口腔、手和脚。至今尚未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主要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集体单位要做好患者的隔离工作,对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洁具等应予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和餐具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板兰根、大青叶、贯众、银花等具有预防效果,可用水煎服。在有较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也可肌注丙种球蛋白,以增强抵抗力。

手足口病的发病有较明显的流行季节和易感人群,主要症状为发热和皮疹,严重危害小儿的健康。为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要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4],应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适时适量对环境、室内常用用品及托幼机构玩具进行消毒,室内通风,勤晒被褥。同时还要提高监护人(家长)的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使得易感人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莎涛.天津市河北区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口岸卫生控制,2010,15(4):26-28.

[2] 徐伟.近三年来手足口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医临床研究,2010,02(21):102-103.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儿童保健软件系统管理

我院儿保门诊于2000年5月开始使用装有儿童保健软件的计算机,对0~3岁儿童进行系统管理。经过3年多的应用,笔者体会到计算机用于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优越性,将计算机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2000年5月~2003年12月我院儿保门诊系统管理的0~3岁婴幼儿中,计算机管理的统计118名,男童60名,女童58名,人工管理的统计117名,男童59名,女童58名。

1.2方法

1.2.1儿童家长在短期内普遍接受计算机保健服务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便逐步开展计算机系统管理,家长愿意购买儿保磁卡者采用计算机管理,使用成都金石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儿童保健软件;家长不愿购买儿保磁卡者用人工系统管理。

1.2.2两种管理方法都由儿保医生体检,检查方法相同。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儿童每人有一张编号的磁卡,建卡时录入儿童及家长的基本情况,每次体检刷卡后该位儿童的体检档案即显示出来,每次体检时将每个儿童的体检结果输入计算机后,显示屏上可很快看到该位儿童这次体检的体重、身高与标准值的对比、生长发育曲线图、疾病缺点诊治记录、膳食营养指导、早期教育内容。打印机将体检结论打印一张内容详细的图表,供家长参考。人工系统管理方法即是现行的由儿保医生人工填写儿童体检登记册(或保健手册),将体检结论和保健指导内容简要地书写在体检册(或保健手册)上,许多保健指导内容由医生口述。

1.2.3将两组统计资料对比分析。

1.3评价及诊断标准:体重、身高用wH0推荐的O~6岁儿童体重、身高评价标准;儿童4种常见疾病按临床诊断标准诊断。

1.4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2结果

2.1计算机组体重、身高<M一2s的少于人工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认为计算机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优于人工组。见表1

2.2ARI等3种常见疾病的患病率计算机组低于人工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认为计算机组儿童健康状况优于人工组。见表2。

2.3计算机组每年患腹泻2次以上例数明显少于人工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见表3。

3讨论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由单纯的儿童体检发展到系统的儿童营养指导,开展儿童眼、口腔、听力保健,进行儿童心理行为、智力发育研究等⋯,儿童保健软件基本上包括了这些内容。每个儿童定期体检时,将体检结果输入儿童保健软件后,计算机自动计算体检时年龄,以形象的方式对比儿童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标准值,自动快速绘制体重曲线图和身高曲线图,供医生对儿童生长发育作出科学的评价;提供多种疾病、缺点选项供医生选择;为家长提供医生的防治意见、保健建议、膳食营养指导、从出生~3岁不同月龄的早期教育方法;预约下次体检的时间。上述内容打印到体检结论表上供家长阅看保存。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生长发育、营养健康状况后,参照结论表上的指导内容科学地防治疾病、矫正缺点、合理安排膳食、正确地进行早期教育、按预约时间定期到儿保机构体检。儿保机构能够系统、科学地管理每一个保健儿童。所以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优于人工系统管理的儿童。从表1可以看出,计算机组体重、身高低于M一2s的儿童少于人工组;从表2可以看出,计算机组3种常见病的患病率低于人工组;表

3提示,计算机组儿童每年患腹泻2次以上的例数明显少于人工组。

人工系统管理用体检登记册(表)或保健手册等书写体检结果,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只能将体检结果、保健指导内容简要地书写在手册上面,医生讲述的保健建议家长不能全部都记住,医院也不能快捷简便地统计儿保资料供家长参考。另外儿童母亲对于育儿知识需求的重点已经转移,家长需要智力开发知识的迫切程度高于疾病的预防。[2]人工系统管理中缺乏详细的早期教育内容,而计算机系统管理中的早期教育内容适合当前儿童家长的需求。

儿童保健软件弥补了人工系统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为儿童及家长、保健医生提供了方便、有效、优质、完善的科学化保健手段。计算机可自动统计儿童保健的数据,儿保单位能快捷地得到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方面的统计资料和报表。计算机的上述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发育,提高了儿童的健康水平,计算机用于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有很多优越性,值得推广使用。

4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