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篇1

数理统计;规律;经济决策;应用

【关键词】数理统计;社会经济发展;优势与应用

数理统计学是数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应用,在各大院校的专业设置当中非常广泛,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数学专业的分支,随着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数理统计学的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重要研究目标.数理统计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金融、电子、心理学、生物等领域均有应用.许多重要的社会发现与科学成就,都离不开数理统计学的应用于辅助.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以及越来越快的科学进步,数理统计学作为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科学发展速度的必备知识,在各个阶段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进一步的证明了数理统计学的重要地位,本文对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特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当前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当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一、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分析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是指,对随机现象进行有限次的观测或实验,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量的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对该事件发生所产生的规律进行分析,并进行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判断.也就是说,数理统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也是整个统计学学习的基础学科,数理统计学在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都有涉猎,其中高中的数学课程当中就有一定系统性的数理统计学课程.

数理统计学当中最为基础的概念是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该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则是指单独的研究对象.数理统计学当中,总体需要由样本或研究对象进行表现.统计问题和统计模型就是研究时对总体所提出的.而统计方法则是根据总体的推断而产生的.这一系列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则蕴含了整体的统计思想.

二、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

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分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随机性、有限性、数量性.

随机性是指数理统计的研究对象是随机抽取的,不进行特殊的取用,这种形式下数理统计的研究内容也是随机的.

有限性是数理统计的另一项主要特点,树立统计的有限性是指树立统计的对象的数量表现次数是有限的,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数理统计所要研究的内容即这些有限次数的规律.

数理统计的数量性是指研究的随机的对象的,在随机现象的质量上的研究是较为次要的内容.

三、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优势与作用

1.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领域的优势

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优势非常多,应用于经济领域后,数理统计能够节约经济成本,并且降低成本所带来的风险,使投资者或生产者能够以更为合理的形势下进行决策和发展,对社会的经济有非常高的促进作用.

而在已经出现的损失方面,数理统计能够对已经出现的损失进行评估,这种应用方式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变化快的形势下应用非常的广泛.特别是由意外造成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通过数理统计的应用,可以对这些意外进行统计,对意外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避免意外的再次发生,有效的提高生产过程中人身与设备的安全性,减少意外所带来的损失.

数理统计在企业经营方面的分析也较为重要,通过利用数理统计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能够使企业在最低成本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利润,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而对于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则也能够通过数理统计进行分析,找到解决办法或提供解决思路.

2.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

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是对随机对象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其中的规律,这对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特别是我国,在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人民对生活中的现象的规律性更加重视.随着数理统计的应用加深,人们已经逐渐的认识到数理统计的科学性与重要性,调查问卷等形式的统计活动已经被人们所接受.而在商品的销售当中,商品在某个城市当中的销售情况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对未来该商品在该城市的销售额进行一定的预测和指导,这是树立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应用最为标志性的作用.数理统计在社会中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有随机统计、抽样调查、人口发展动态模拟等,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应用.

四、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1.数理统计在农业上的应用

数理统计在农业上的应用十分重要,农业活动中在选种、选肥、选择耕种方法以及耕种技术等,都需要数理统计的帮助.树立统计在田间试验中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中作用最大,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数理统计在工业上的应用

数理统计当中一些方法被应用于工业方面,其中以实验设计法、回归设计、方差分析、多元分析等几种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在工业领域方面,数理统计的主要作用是对新产品的实验、老产品的改进、工艺流程的改进与发展、原材料的使用与节省等方面.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该产品进行设计、并对设计的内容进行原材料以及加工工艺的选择,选择所需要的依据,就是数理统计的结果,数理统计通过相应的统计方法,将原材料与加工工艺更为科学化的测定.选择好工艺与材料后,就需要对这种产品的生产进行实验,此时依旧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尽可能少的试验次数内是产品加工成功,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以修正实验的方法.在实验成功后,就开始对这种产品进行生产,生产后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则要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当抽样检测的产品合格后,才能够投放市场进行销售.整个的生产流程中,均离不开数理统计知识的应用.

3.数理统计在医学与生物学当中应用

数理统计在医学与生物学中的应用时间较长,主要应用在生物实践以及医学临床治疗当中,生物实验当中会对变异的数据进行记录和研究,这一过程逐渐的演变成为生物变异相关规律的统计学.而在医学当中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上,通过对临床上某一疾病的治疗或预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能够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统计,从而以所得的数据为指导,对此类病症的治疗产生借鉴和指导作用.而在药物方面,可以对一种新药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将这种药物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如果一种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但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则不能够投放到临床进行使用,药物实验的数理统计分析是药物安全投放市场的重要标准,对药物的使用以及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

五、总 结

数理统计是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数理统计的学习价值远不在于在高考中得分,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得到了非常多的应用,树立统计学在工业、农业、医学、生物学以及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应用,在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当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是未来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俊波.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08(12):477.

[2]王淑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21(21):224.

篇2

统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产品与其它市场产品一样,也有质量的要求,共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数据、信息的真实性。

1 如何正确看待统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它指导统计工作的正确进行,统计工作实践的不断发展,又丰富了统计理论的内容,促进了统计学的不断发展。

它们之间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如何来正确看待这种关系。

1.1 从企业单位的整体统计工作看统计的作用。统计的作用是通过统计资料来发挥的。它一方面通过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资料,使人们从数量方面认识社会经济的状况及其发展规律,统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产品,是各项计划、政策的制定有可靠的依据,这是统计的服务作用;另一方面同样是通过及时提供资料,使人们了解计划、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及各种措施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统计的监督作用。统计的服务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各部门领导利用统计数据指导各项工作,搞活市场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对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和有关经济效益等情况都很重视,要求统计准确及时提供各种统计资料。经济在不断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统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才能将所学的统计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新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是前人所未想到的,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利用,我们只能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以便发展我们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为经济建设服务,由于统计工作是由综合统计和业务职能部门的专项统计两部分所组成,它们的分工和要求有所不同。综合统计部门是为宏观经济服务的,它所提供的统计资料的特点是:一方面内容较全面,能把整个市场流通的全貌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反映市场在流通各环节的情况则不够详细,但作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和各级主管部门编制检查各项工作计划的依据是足够用的,而各业务职能部门所提供的各种专项统计资料,虽不能反映出市场流通的全貌,但却能将市场在流通中的某个环节上的状况反映得详细具体,是各部门做好工作的重要依据,搞好微观经济离不开这些详细的统计资料。因此,我们从一个总体单位的整个统计工作全面地去看统计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1.2 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看统计方法的应用。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阐明的许多统计方法中,归纳起来不外是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三种基本方法。流通部门统计也必须应用各种统计方法,才能充分认识市场流通的本质和规律。

现行的市场流通统计制度,是国家统计局按照社会经济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我国统计工作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统计的要求,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起来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更是信息经济的世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准确度。同时,由于信息量的扩大,统计预测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统计决策的准确性也在提高,各地按照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作了适当的补充后,再布置基层调查单位的一种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形式,它就是大量观察法在统计中的具体应用。其指标体系。是根据当前的市场经济方针、政策和市场流通在各环节上的特点,选择了适当标志和进行科学的分组而产生的,是为宏观经济服务的。因此,它的指标体系反映粗线条的特点。它对一个具体企业单位来说,就显得不适用了。每个基层调查单位为了本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必须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按照统计方法制度的要求,设立必要的统计机构、落实基本的工作条件、建立有关的统计台帐、保证畅通的报送渠道等等,它更需要熟悉业务、爱岗敬业的统计人员。从某种程度上讲,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的实行,对统计基础的要求更高,比如,它们对企业统计要求统计台帐更健全、指标计算更仔细、数字上报更准确、情况介绍更详细;要求统计人员掌握更新、更丰富的统计及相关学科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应地建立一套适用本单位使用的内部报表,这些内部报表的设置,只有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选择分组标志,才能形成能反映出本单位经济特点的统计指标体系。它就是统计分组法在总体单位统计中的应用。

为了充分认识市场流通的本质和规律,必须进一步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目前在企业单位里由于内部分工的不同,这部分统计分析工作都由各业务职能部门在做。这些业务职能部门的同志在进行分析工作时,仍然要应用对比、动态,因素等统计方法,由此可见统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问题是我们有些统计人员,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很好地开展统计分析工作,所以对统计中的许多方法未能应用,体会也就不深刻了。

2 如何应用统计理论做好统计工作

2.1 继续认真执行统计方法制度,为宏观经济服务。“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于重点调查和科学推算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这是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近几年来,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都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来展开。我们必需要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在不同领域尝试各种统计调查方法,通过多种调查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运用统计方法制度中的每一个指标都是说明市场流通领域中某一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通过这个指标体系,不仅能反映市场流通的全貌,而且可以反映流通中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情况,这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控制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统计人员必须按照制度中对每个指标的涵义所作的解释,正确按业务划分指标并计算好数值,按时填报统计报表,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与检查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提供准确的依据。

2.2 积极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为搞好搞活企业经营服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统计资料,再深入到业务实际中去作些调查研究,搜集一些内容更为详细的资料运用各种方法,如动态分析中的速度指标、季节比率和统计预测中的直线趋势预测法、线性回归预测法等,积极开展统计分析,为搞好和搞活企业经营业务提供参考资料;。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分析所得结果,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就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越搞越活,经济效益也就越来越高。

2.3 运用多种形式向企业领导提供真实资料,当好领导的耳目。统计工作与数据打交道,是从事数据生产的活动,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有关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大到整个国家的宏观数据,小到某个微观单位的统计数据。因此,统计工作的真实性,不但要求数据的真实,更重要的是要求数据背后反映的信息的真实,这对各级领导了解全局是必不可少的,但作为一个部门或单位的领导,仅靠一些综合性的数据,还不能很好的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往往需要了解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因此,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将领导所需要的一些主要指标,分单位的排列起来,编制成统计手册、统计提要等供领导查阅,使领导既能了解总的情况又能了解各单位的情况,便于领导决策指导工作。

篇3

【关键词】统计;宝藏;魅力;生动;趣味;多媒体;语言

我们统计工作者应以“为国统计、为民调查、真实统计”为己任,自觉把个人命运与统计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紧密结合起来,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积极投身统计改革发展实践。倡导统计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的统计科学意识,传播统计基本常识,解读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然而统计专业性强、技术语多,给人的感觉抽象、枯燥乏味、难以接受,久而久之,人们容易对统计数字或统计成果产生厌烦心理。如何才能帮助帮助人们克服这一现象,增强统计艺术魅力,让专业知识不再深奥?

一、发掘统计数据的宝藏

统计用数字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揭示历史演变的规律,勾勒时展的脉络。真实、准确、可靠的统计信息能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为党政领导建言献策;帮助企业捕捉市场信息、寻找商机;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百姓生活的提高。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各行各业中,统计内容丰富多变,统计体系博大精深,其精髓和生命力就是实事求是,第一要素是数据质量。要求广大统计工作者报准数、出真数,提高统计能力和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还其一片蔚蓝的天空。

二、展示统计的艺术魅力

统计是指设计、搜集、整理、分析和传播数据的科学和艺术。统计的艺术性离不开统计的科学性,统计的思维循着:“设计、搜集、整理、分析、传播数据”的套路,统计的艺术魅力自然勃发灿然其间。统计指标之所以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莫名其妙,是因为统计设计的艺术功底还不到火候。真正的统计应该温情而美妙,通过纸质、电子等传媒,再经传媒的手段艺术化,让数据灵动起来,更显得光彩照人,使没生气、无生趣的数据远离统计,让公众感受到统计艺术性的魅力。

三、挖掘统计知识的生动性

统计也具有生动性。统计是记录已在或现存生动的事物现象,其发生之初是可以直接感知的,时过境迁,原来的统计对象在时空中消失,只留下一些枯燥的统计数字或文字。专业统计人员应运用独特、新颖的形象、创造能力和达意传神的描述能力,恢复原生态的统计现象,以生动逼真、淋漓尽致的统计形象,给公众较强的感染力,给人们以审美情趣,提高公众对统计的认知兴趣。同时人们的思维是活跃、生动的,统计人员可借助于思维这一活跃的方式,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语言、分析图或画面,牵引公众的求知欲,使抽象的专业统计知识生动形象起来。

四、探寻统计中的趣味性

一是导入激趣,激发公众的探知欲。导入语的功能是用生活形象的语言来缩短统计专业知识与公众认知之间的距离,使人们从导入语中产生疑问,形成探知心理。统计专业人员应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导入语,使公众心理迅速进入最佳状态。

二是背景激趣。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以丰富的背景,使公众陶醉在自然美中,在美的欣赏中自然接受深奥的统计知识,不断思考、探索统计知识。

三是好奇激趣。好奇是人们探求新事物积极的一种心理状态,常常会成为人们获得知识,掌握真理的内在动力。统计专业人员应善于利用人们这种心态,在阐述统计知识中,给公众一些意外的刺激,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五、利用动漫信息时代的多媒体,展示统计事例、实例

统计工作涉及广阔的领域、丰富的专业知识,我们应从为读者服务的高度出发,设计多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传播统计知识,使其真正成为一本集指导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专业性产品。利用动漫信息从多方面透析统计知识、解决专业问题,为统计实际工作和研究服务,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认知环境,唤起人们的参与意识,全面提高公众对统计的认知素质和感知能力。让人们获得生动的统计画面,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味,从而激发人们对统计的兴趣,引起其对统计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使更多的人从中,品读出快乐、自洽与从容,体会到对统计科学的欣赏和热爱。

六、分析脉络清晰,语言精练优美

篇4

关键词:基层统计工作 统计数据 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行为

1、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1、统计工作的特点。基层统计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其能够借助于原始数据对基层单位管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能使领导正确地进行决策。二是综合性。从统计的整体信息来看,其涉及到国民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就是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1.2、统计的重要性。作为统计制度,其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确立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统计内容和计算方法。这取决于统计的特性。当基层单位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统计工作制度建立完善起来之后,对基层单位而言,其作用主要有:一是对基层单位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管理状态和运行方式进行分析;二是对基层单位的组织结构的协调情况进行分析;三是对基层单位的生产效益、经济利益进行分析。

2、提升基层统计工作地位的方法

基层统计作为统计数据、信息收集加工的“第一车间”,在重大决策部署、产业结构调整、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已经喊了好多年、抓了好多年,但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仍然举步维艰。据了解,县级统计工作者到乡镇、基层单位调查,不仅数难要、表难填,更苦于的是无门可投。这种种的“难”归根结底源于基层统计得不到基层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还仅仅停留在改善办公条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管理等层面上。基层政府对基层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计工作的考核、统计人员待遇等方面未给予合理定位,没有从根本上提高统计工作在基层的地位。

2.1、提高认识程度,做好“大统计”文章。基层统计要树立统计“主人翁”态势,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以统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的大统计体系;健全统计数据评估机制,切实加强对行业及部门统计的指导,积极推进地方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方面要建立县级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统计部门在统计联席会议中的牵头作用;另一方面要与具有行政执法职能和监督职能的部门加强配合,构建地方统计工作的执法监督体系,定期进行统计执法检查。

2.2、明确权利责任,发挥统计的考核职能。这些年,社会经济建设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州、县各级考核指标的依据多来自基层统计机构,可见基层统计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所以,基层统计机构应积极参与地方的经济考核,实事求是地公开考核数据,发挥统计数据应有的作用。统计工作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应该一并纳入地方工作年终考核范围内,使基层统计工作在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质量的同时,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3、全方位推进基层统计工作改革

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县乡两级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上报等工作,而县统计机构编制一般多在十几人左右,实际从事具体统计专业工作的只有几个人,每个人身上承担着多个专业的工作。遇有大型的普查任务,专业人员工作更是不堪重负。从运行实际情况看,乡镇虽配备1-2名统计人员,但其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基本成为乡镇统计人员的“副业”,乡镇统计有时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为此,在体制上,要进一步壮大基层统计队伍、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充实基层统计机构的人、财、物方面的力量。作为基层统计工作要积极探索乡(镇)统计管理新路子,大力推进基层统计体制配套改革新步伐。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调查、报表制度,科学有效地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在方式方法上,基于现有统计基层基础条件,应尽可能减轻基层统计调查任务,能抽样调查的就避免全面调查,对其他部门统计范围内的统计和数据调查,尽量避免重复统计。

4、基础统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4.1、统计基础规范化和办公自动化,是实现统计信息快速传输的目的

进一步建立健全基础统计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和管理制度。规范各项统计基础工作,实现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电算化,实行报表送审网络制度,实现统计办公自动化建设,是提高统计部门办公现代化水平。随着统计数据处理、传输的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要求基础统计工作,适应日益繁重的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同时,也是充分利用统计部门相互协作、资源共享,提高统计服务的水平与品位,更好地为基层单位经济发展和决策服务的需要。

4.2、树立服务意识,努力提高统计人员品位

发挥统计信息优势,提高基础统计工作的品位。一是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服务观念。在确保为上级业务部门搞好服务的基础上,重点为决策搞好服务,树立“大统计”、“大服务”的观念,实现统计服务的主动、超前、优质。二是不断更新和提高服务手段。紧紧围绕基础统计工作与基层单位经济建设普遍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树立精品意识、服务意识,及时提供有深度、有力度、有新意和操作性强的统计分析研究文章,将基础统计工作成果充分宣传出去。

总之,基础统计工作是基层单位的重重之重,基础统计资料与宏观经济社会信息资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础统计工作将为基层单位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并将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参谋作用,促进基层单位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温小敏.关于提高统计地位问题的探讨[J].统计与预测.1997(2):45-48.

篇5

[关键词]大数据;政府统计;云计算

近年来,在医疗服务、零售业、金融业、制造业、物流、电信等行业,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如火如荼,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成为互联网、新闻媒体、学术机构、政府企业管理人员等方面关注的热点。与传统统计方式相比,大数据更能满足普通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让人感到大数据几乎无所不能。甚至有的观点认为,大数据时代,政府统计调查不再具有传统上的信息传递作用。

一、理解大数据时代

(一)数据生产历史

人类文明,在于语言的产生和文字的发明。通过语言,人类可以互通信息、表情达意;有了文字,人类思想和活动才能书写记录、凝固传承。从语言到文字,是人类文明穿越传说时代,步入信史时代的关键时期。但由于文字描述的模糊性,许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值得记录的信号,及时被收集、整理,多数并未形成系统数据,得到合理使用。一鳞半爪、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是常态,而真实、准确、可靠反而是变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统计工作离不开统计数据,而取得统计数据需要成本。古代如此,现代也是这样。同一时期,统计数据收集、整理,费时耗力;不同时期,统计口径如不统一规范,将难于理解。另外,统计数据如何查阅、如何,也是难上加难。即便是当下,人们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共享、传输等方面仍困难重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如不利用网络,他都将处于有限数据时代,只能掌握部分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管理者、企业和个人与网络平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每天都在向各类信息终端、平台传送数据。数据的量、种类和结构远超传统信息系统的分析处理和存储传输能力。为获取这直观上庞大数据的内在价值,必须选用新方式来处理。为此,人们把各种资源从客户端剥离,集中到云端,面向客户端提供标准化服务,这种新的信息系统架构就是云计算。

(二)云计算模式

云计算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使计算分布,而非在用户本地或远程的单独服务器中,云端维护者能自由快速地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用户需求调整所访问的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对用户来说,云计算可以理解为基于网络的软件、平台、基础设施按需供给、自由扩展、按使用付费的应用模式。

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价格日益低廉、城市化和信息化基础的高速建设使云计算有了实现物力基础条件,而互联网企业、大型社交网络平台、公共服务机构、数据型密集行业等为云计算提供了绝佳的应用展示平台。数据爆炸性地增长,人们从数据匮乏时代一步就迈入了数据泛滥时代。

(三)从云计算到大数据

大数据需要云计算,云计算是大数据的IT基础,而大数据是云计算的应用扩展。云计算把海量数据和可以自由快速扩展的信息资源集中到了云端,大数据则使从数据当中提取信息的常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于自然语言理解、多媒体内容理解、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可以更好地完成非结构化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逐步达到学习和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并攫取群体行为信息的效果。用户不再依赖传统模型进行抽样后进行统计推断,而是基于规模庞大的数据,利用既有软件快速有效地分析得出人的行为习惯方式,或总结出社会经济的总量结构信息。

二、从大数据到政府统计

(一)政府统计的发展现状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及经济管理部门需要了解经济的规模、结构、发展水平、效益等动态,都需要统计,政府统计调查一直是经济社会管理部门最主要的数据获取手段。

综合政府统计机构(统计局)通过调查处理,得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基本数据,主要包括人口及劳动力、GDP、农业、工业、建筑业、贸易业、人民生活、价格等。再从相关部门取得财政、金融、运输、邮电、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环保等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再通过公报、年鉴、新闻、进度资料等形式进行公布。

目前统计局的统计调查采用了全面定期统计、抽样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基本业务开展仍遵循制度设计、调查采集、数据整理上报、数据与开发利用的顺序流程。近年来,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伴随着联网直报系统等信息化项目的应用推广,政府统计逐步实现了网络采集传输、集中存储处理、分析手段也日趋多样。

当前,政府统计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数据质量不高、统计产品短缺陈旧、数据公信力不足等方面,根源在于政府统计的制度、机构,已不能适应我国发展现状。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短期内数据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完善、统计方法改进等问题还已困住各级统计部门,至于强化统计独立,站在更高层面整合现有行政记录资源,是长期问题,要摆上桌面,大张旗鼓,还有待努力。

(二)政府统计面临的冲击

大数据时代,一方面,各类数据爆炸性增长,巨量数据实时在线可用;另一方面,数据的更新实时快捷,分析应用多样灵活,更加贴近公众需求,数据对社会整体的代表性不断增强。因此,通过攫取海量的数据资源中的蕴含信息,能够初步满足宏观分析、行业研究、微观决策的需要。

本质上,数据的生产和应用方式发生了巨变。每个社会成员都是数据生产者和提供者,数据生产不再依赖政府统计系统,政府统计机构不再是数据的绝对拥有者;大量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海量数据供己所需,传统政府统计机构不再是数据的唯一者和解释人。

三、大数据时代下的政府统计发展

大数据时代,尽管政府统计依然掌握有关社会管理和运行的行政记录信息,负责标准规范的制定者和各类数据结果的,但不再是权威数据的唯一提供者,要在大量数据提供者中取胜,并把握历史潮流,就必须从自己开始,致力革新,适应历史潮流。政府统计,不能再是数据的直接生产者,不能再专注于一线数据的采集,而应在改革自身数据采集系统基础上,整合各方行政记录信息,构建权威的社会经济数据在线平台。

对分析用户来说,数据越多,去伪存真、大浪淘沙的提炼、分析能力越显得重要。大数据时代的分析既需要深厚的背景知识,也离不开合适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工具。社会经济生活涵盖方面很多,政府统计即使收集到所有数据,也不可能独自去分析所有方向。可以预见,未来经济分析的职能会被更为专业的经济分析部门取代,政府统计应着重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基础分析,预测和扩展性的分析,将由各类社会组织在政府统计所掌握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研究开发。

篇6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经济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统计工作不受重视

当今我国多数企业领导、员工对统计并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甚至一些企业领导认为这项工作只不过是经过简单计算以后将数据填在表格中而已,对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不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的统计部门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中,数据统计人员不专业,甚至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根本得不到保证。同时,一些企业中估报统计表是由领导按照自己的经验制定的,或者到必须交报表时才匆匆赶制,因此报表的完整性及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

(二)企业未建立健全的经济统计体系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企业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同行之间也很少进行交流与沟通,企业发展处于一种较封闭的状态中,对于外界变化情况的掌握不够,虽然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很多企业依然受到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经营理念的影响,尤其是经济统计的影响更是显著,这不仅会降低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同时企业也很难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得到生存与发展。统计口径变得细窄,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很难真实的、全面的反映出来,这无疑与现代经济统计理念相悖,经济统计体系不健全,这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三)经济统计和企业发展不适应

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致性,这样才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当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很难和企业发展保持一致,虽然从整体上来看,企业经济统计和企业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仔细分析,我国经济统计发展明显赶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经济统计制度缺乏,因此企业经济统计过程中根本没有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很多企业始终在沿用以前的统计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统计。因为这项体系主要是在经济企业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只能在经济企业中适用。

(四)企业经济统计人员素质不高

众所周知,企业经济统计对人员素质及技能的要求非常高,这方面人员必须具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责任心,这样才能从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数据问题,避免由于数据问题对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当前很多企业中统计部门的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很多统计工作均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或者外聘统计人员,这些人员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不了解,因此统计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进而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企业经济统计的强化措施与对策

(一)不断强化企业经济统计意识

面对当前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企业领导必须不断增强经济统计意识,将经济统计工作纳入到管理重点的范畴中,引导全体员工参加到经济统计建设工作中来,配合将经济统计工作做好。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利用好自身的职能,对现有统计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工作分工。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经济统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原本复杂的统计程序变得简单化,从而保证经济统计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开展。同时,还要意识到理论建设的重要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在实践过程中对思维方式进行创新,最终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积极转变企业经济统计功能

企业经济统计中评价、分析及描述是基础功能,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分析功能,统计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统计方法与手段,利用先进的统计软件来推动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利用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对企业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与规避。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当前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进行掌握,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进行准确规划[3]。在整个统计功能中描述功能占据基础地位,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真实的描述,细致的描述出所有统计指标之间的不同和关联性,使综合性统计指标得到最终实现,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

(三)对现有经济统计手段进行创新

随着近年来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经济统计在当前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为此,企业又必须对经济统计内容进行拓展,例如引进虚拟运作、电子商务统计等统计方式,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还要对各种先进的统计软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中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统计软件,并合理利用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控制技术等保证经济统计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企业自身特点相符合的管理平台,对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及时了解并指出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四)提升经济统计人员整体素质

在企业中统计人员专业素养与统计数据质量直接相关,所以,企业必须定期组织统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特别是要对那些基层专业素质不高人员进行培养,在短时间内使其对数据采集、填写报表的正确放大进行熟练掌握。同时,企业还要充分重视人员的考核工作,利用考核来督促和引导统计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自觉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组织。此外,企业领导应该意识到加快培养经济统计人才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提升其观察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并及时制定引导和鼓励机制,以此为基础展开经济统计工作。

篇7

一周的培训,内容丰富,收获颇丰。

培训第一天的拓展训练,我学到的第一点是合作,要尽快融入一个新的团队,习惯相互鼓励和帮助,并充分信任你的合作伙伴。第二点是大局观,心中要装有大集体,每个大集体都由数个小集体组成,小集体之间既有竞争也要强调合作,竞争使小集体进步,而合作则能推动大集体的前进。第三点是凡事在行动之前不可或缺的全面规划。急于行动可能赢得一时,行动前全面的了解情况,合理的规划布局却可以事半功倍。

第一课“统计职业道德”,让我全面了解统计的基本职能,明白自己工作具备的意义及从事这项工作应坚守的原则,这将是我从事这个职业的基本立足点。老师讲的“实事求是、严守秘密、努力学习、勇于实践”的工作态度也是我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对统计系统各个专业的学习,帮我全面了解了统计工作涵盖的范围、各个专业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最大的感触是,各专业都有其特色,具备独立性,但又是相互联系的。总体来说,反应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情况的统计数据大趋势上是一致的;细化到具体的统计指标,不同专业的相关指标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印证的,我们可以听到不同专业的老师强调同一个统计指标,尽管在不同的专业中口径可能不完全相同。所以在工作中,既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反映的内容都是这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一部分,站在全局的角度,关注相关的指标,给自己的工作更准确的定位。

公文写作、统计分析等课程的学习,强化了我们日常工作中必备的基本技能。从概念、类型、结构、写作要点,报送流程,甚至到应注意的细节,老师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通过列举各类实例让我们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从各位老师分享的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以及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中更是获益匪浅。例如工业统计处孙琳老师讲到的做统计工作应该具有的“大数观”,要使数据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办公室黄婷老师强调的平时工作中的积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源统计处赵娟老师讲的工作责任心都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篇8

摘要:本文首先阐明了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继而论述了统计调查的概念及统计调查方法分类;最后分析了现代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选择,以期对我国当前的交通行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的选择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交通运输统计是社会运输统计和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交通行业运输统计的确定必须满足国家统法计对统计基本任务的总体要求。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可以确定为: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适用的统计手取,对交通行业提供现代运输服务的相关活动进行统计调查、收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行使统计监督,为国家了解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现代运输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制定交通行业和现代运输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为交通行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交通现代运输发展的规划建设、运行组织、经营管理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二、统计调查的概念

所谓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物进行登记,取得寡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对被调查单位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又称初级资料;另一种是搜集次级资料,也称间接资料,是指已经经过某个部门或地区加工整理过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资料,一切次级资料都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来。统计调查与了解、查明原因的一般性调查,既有相同之处,更有区别。相同之处表现为,它们都是为了认识、把握客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进行的资料和情况的了解、搜集工作。区别表现为:①对象范围不同,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需向较多的总体单位做调查,一般性调查的单位较少。②资料性质不同,统计调查以数字资料为主,一般性调查以情况资料为主。

三、统计调查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是统计调查的重要问题。统计调查方法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几类。

3.1普查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适用于不必要或不可能经常调查而需要得到全面统计资料的现象。普查是一种大量的、一次性的、专门组织的调查,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调查方法。由于普查涉及面广、对象多,调查的内容和项目就不能太多太复杂,所以,普查项目只能限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描述,主要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对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

3.2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表格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科统计数据采集的方式。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管理部门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统计报表,可以全面系统地搜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反映国情国力的主要资料来源。

3.3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适用于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可以检查、补充、修正全面调查的资料。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②以推断总体为目的,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做出数学上的说明。

3.4重点调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虽然只占一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的现象的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反映全部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主要采用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3.5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与解剖认识同类事物的本质及发展变化规律,并用以指导和推动总体现象的发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他调查方法的不足,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问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较可靠的方法。这种调查是讨论式的,即由调查者召集若干了解情况的人,按预定的调查提纲,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把调查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从中掌握第一手详细材料,达到预期的调查效果。

四、现代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选择

上文介绍的各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各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统计对象日趋复杂,必须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才能搜集到丰富的统计资料;而且任何一种统计调查方法都有它的优越性与局限性,有不同的实施条件,单独采用某一种方法,难以较好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统计工作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原则,现代交通运输统计宜采用抽样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并辅之以统计报表方法,来获取所需的统计资料。

4.1普查为基础交通行业至今还未对运输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统计调查,因此统计部门很有必要对交通行业从事运输的基本单位进行普查,以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基本发展情况,并为今后相应的统计推算工作打好基础。如对于交通行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产出、人力资源等,就有必要进行定期普查,了解其基本的发展状况。

4.2抽样调查为主体运输普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且无法及时反映交通行业运输日新月异的变化状况,因此大量的统计信息还需要通过抽样调查,依据部分企业的资料,来推断总体的相关情况。如对现代交通运输效率及质量调查,就没有必要采用普查来反映其运行水平,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统计、计算,从而推算交通行业运输发展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抽样调查的调查单位少,可以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去完成,同时也便于对交通行业运输经济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样既可以节省调查费用又可以满足对统计时效和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即使在未来我国运输统计信息体系建立以后,仍然还需要采用抽样调查来弥补统计分析体系本身的结构性缺陷、细分市场的信息不足和信息时效性的滞后。

4.3辅以统计报表制度对于现代交通运输统计,可以适当采用统计报表制度掌握全面情况。日常报表是交通行业运输统计的主体部分,大量的运输统计数据可以从日常月报(季报、年报)中得到。目前,我国相关运输统计报表制度基础比较薄弱,尚不能由此全面获得所需数据,可在目前交通运输统计制度和运输统计制度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报表单位,再设置相关的统计报表来满足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统计分析 企业 应用

1. 统计分析的概述

统计分析指的是运用统计的方法和分析对象有关的一些知识相互结合在一起,是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向研究活动,统计分析也是在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那麽正是在一定的选题基础下,集于分析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以及整理而展开的一项研究的活动。所以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2. 统计分析的特点

在统计分析中,统计方法的运用、定量与定性的相互结合占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统计方法的普及,那麽就要要求统计工作者不仅可以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还要要求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熟练地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所以,只将统计工作者参与的分析活动称为统计分析这样的说法严格来说是不正确的。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的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讲,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

2.1统计方法的运用

统计方法是一类特殊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在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两大类别的方法,分别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那麽经验方法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工作统计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的相关的方法。那麽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一类方法如何能正确的运用,是直接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数学方法又称为数理统计方法,是以数学理论,特别是概率论为基础对客观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对现象貌似偶然的变动来探求其必然的规律性。

2.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

统计分析虽然是从数据人手,但在分析过程中,始终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因此,熟悉和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统计分析,其研究对象侧重于社会经济现象。任何社会经济现象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质是量的基础,而一定的量又是质存在的必要条件。我们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必须在研究其质的规律性的同时,研究其量的规律性。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而定量分析则使定性分析更加准确可靠,使人们对质的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从而能深刻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在统计分析中,把这两种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定量证明定性,用定性指导定量,使得对事物的分析既有理论依据,又有量化实证,提高了分析结论的理论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2.3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统计数据说话

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是统计数据,充分利用统计数据来说话。要依据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客观事实来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运用统计数据形成观点、统帅观点,而不是脱离统计数据空洞地发表议论;要把数据和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就数字论数字,搞数字罗列。

3. 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作

统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统计认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统计设计、调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取得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却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使统计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由于统计分析具有深化认识的作用,使得统计分析在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3.1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

在统计预测中,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进行年度、季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再次,要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的特殊性,综合运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该公司的产品、服务、价格、沟通等与竞争者的关系。如其他因素相同,则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它的市场费用在规模和效益上与竞争者的关系。

3.2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居民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二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地方法规、民风民俗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对比中认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潜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3.3统计分析在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控制中的应用。

在计划方案的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需要及时的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企业利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可以及时的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完成阶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确定指标完成率。便于衡量市场潜力相同的不同市场之间的业绩。也作为销售目标制定的依据。

结束语:

在企业当中,统计分析工作是了解现状、预测未来,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统计分析的研究,使统计分析工作更好地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统计分析[EB/OL]. ?wtp=tt.

[2] 赵井霞.试谈如何进行统计分析[J].商业经济.2004.4.

[3]宋安. 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与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3.6.

篇10

关键词:政府统计 机构建设 管理体制 对策建议

本文所指的统计机构包括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统计局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统计局、统计委员会或统计处、统计科、统计股等,本文就我国政府统计机构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我国政府统计机构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政府统计机构建设现状简述

此处主要就我国地级市政府统计机构建设情况来概述,以武汉市为例,其统计组织系统是由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总队、武汉市政府各部门统计机构组成。

武汉市综合统计机构呈现“地方半分散”的特点,武汉市统计局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统计管理体制,接受湖北省统计局的业务指导,并对辖区内各个区县统计局进行业务指导,并在下属各个单位依层级设置区县统计局、统计委员会或统计处、统计科、统计股等。同时,武汉市各政府部门统计机构是由各政府及其部门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本行业专业需要在其内部设置的统计机构,如教育局教育统计,价格委员会价格统计等,其政府部门统计机构的人员编制、干部任免以及经费划拨均由各政府部门自行管理。

(二)我国政府统计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政府统计机构建设已经难以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这主要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统计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等造成的。

1.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新变化

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深入及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国当前“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统计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不适应统计对象的变化,当前统计对象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同步对应的,不仅仅局限于生产部门,还包括销售、餐饮、居民服务、娱乐等服务部门,然而目前专门从事这些部门或者行业的统计人员严重不足。二是不适用统计服务对象的变化,当前社会大众成为统计服务对象主体之一,这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但是现行的统计机构并没有充分考虑并实现社会大众的统计需求。

2.地方统计机构难保客观性和独立性,统计工作不够和谐

目前,我国许多省份的市及市以下政府综合统计经常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扰,客观性和独立性难以保证。统计信息是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参照,这就容易形成一个奇怪现象:在统计调查中,地方统计机构为维护地方政府利益而认为调节统计数据,抑或统计数据受到各地政府的干扰。另外,统计工作也存在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综合统计的成本-效益不和谐,政府在统计方面的各种财政投入,包括人员工资、福利、劳保、差旅费、办公费等造成统计的显性成本政府投入较高,统计资料没有得到合理配置而造成的损失及统计数据收集周期长而丧失时效性也造成综合统计的隐性成本也相对较高。二是统计的供给和需求不和谐,主要是地方统计机构相关人员统计服务的积极主动性差、统计服务意识差、统计监测分析功能薄弱及统计服务水平低等造成的。

3.统计机构出现统计过剩,统计法律意识淡薄

统计过剩即出现太多的剩余统计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有三个主要表现:一是统计任务布置到基层大多由地方同一名或者数名统计人员负责,加重了基层统计和调查对象的负担。二是统计指标设置和管理不科学,出现重复统计、多余统计、过时统计。三是大量统计数据被封闭在各自系统中,缺乏共享平台进行数据和信息交换,从而造成统计效能下降。而统计法律意识淡薄则主要体现在:一是依法统计意识淡薄,即缺少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行政处罚机制不够完善,造成统计工作人员不按法律规定统计和统计调查对象不能依法参与统计。二是统计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基层统计法律建设几乎空白,导致基层统计执法工作展困难,加上统计法律法规也没有按照现实国情进行调整,使得面对统计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无法可依。

4.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

基层统计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统计人员文化水平有限,专业素质不高;二是基层条件差,人员变动频繁;三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统计人员少;四是基层统计积极性低,这与奖惩擢升机制不健全相关。

二.我国统计机构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简析

笔者认为,我国统计机构建设之所以存在以上诸多问题,主要由以下主要原因引起的。一是统计机构建设滞后,建国初期制定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主,具有“专业分散,地方半分散”特点的统计管理体制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情况不相符,不适应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二是机构职权界定模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统计管理体制导致国家和地方权、责、利关系不明确,地级市及市以下政府综合统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得不到根本保证。三是统计机构层级之间、专业分工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导致统计过剩。四是各个统计机构相对独立相互关系不和谐,造成统计机构偏重于政府统计调查工作,从而客观上使得统计机构职能定位不明确,导致统计工作不和谐。五是我国统计工作方面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法制建设也不完善,难以做到有法必依。

三.完善政府统计机构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多元共治”的统计管理体制

笔者认为我国完善我国政府统计机构建设,首先就要改革建国初期制定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主,具有“专业分散,地方半分散”特点的统计管理体制,逐步探索建立一个“多元共治、纵横结合”的统计管理体制。具体可简述为,综合统计由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统计局承担,涉及地方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工作由各地方统计局承担,二者各司其职,全责明确,互不隶属,只存在业务指导关系。

(二)创新并完善统计协调机制,健全监管机制

创新完善统计协调机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各个统计机构的职能,二是通过“一套表”健全统计调查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统计协调机构。健全监管机制应做到监管到位,奖惩公平公正,切实做到统计法治。要建立健全统计监督制约机制,逐步实现监督机制规范化。要积极完善统计法规体系,尤其是基层统计法规建设,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也要加强统计执法力度,完善奖惩机制。

(三)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夯实基层统计力量

一是要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文化专业水平。二是要加强对基层统计机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倾斜,加强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整的统计网络。三是完善基层统计干部管理制度,尤其是基层统计干部选拔奖惩机制和监管机制。四是努力保证基层统计队伍的稳定,要从法规约束角度强化基层统计队伍的纪律性和法律意识,同时要健全基层统计激励机制,改善基层统计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文森.中国统计发展趋向和改革道路选择[J].中国统计.2006(4):40-42

[2] 杨志勇,林勇.探讨与优化我国政府综合统计管理体制模式[J].中国统计,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