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供电;电力营销;营销服务

一、当前电力营销工作中存在的现状

1、市场营销意识淡薄,各部门工作目标、员工岗位职责仅限于做好本部门、本岗位工作,而忽略了企业的主营业务――卖电,忽略了客户需求,缺少围绕更好地销售电力的工作主线,形成电力营销仅是营销部门职责的企业潜在的普遍共识,缺少企业上下为营销的大棋局意识,使得电力市场开拓效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及利润目标较不理想。因此必须完成从生产管理为主到市场营销管理为主的转变,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市场营销滞后于客户的需求,电力企业对大量终端用户的负荷特性、用电习惯、用电趋势等需求侧特性及需求分析研究深度不够,影响营销决策的准确、有效,造成为客户提供的电力商品及售前、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不高,形成了电力营销滞后于客户需求的矛盾,影响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3、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风险与不足,目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一是技术风险,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上有一定缺陷,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如非法用户或电脑黑客可轻易地入侵系统、电费统计有时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等;二是误操作风险,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如电价标准修改时因出错而造成的电费误算;三是违规操作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而造成的风险。

4、客户满意度有待提高,客户满意度顾名思义就是客户对电力商品的满意程度,包括电能质量及满足客户电力需求的服务。目前电力营销管理还没有真正实现从产品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变,仍表现出重生产轻营销的企业定位,企业发展策略、电网建设规划、检修停电等生产运行环节,还不能首要考虑客户需求,不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相应延伸服务,造成客户停电损失。

二、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

其次,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应当充分利用目前两网改造的有利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的瓶颈,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第三,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电力营销理念。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第四,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三、对于新形势下的电力营销策略的分析

1、环保能源的品牌宣传。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使用电能符合国家的环保能源政策,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企业品牌是一种文化,也是市场竞争中的资产,首选应保障向客户提供可靠、持续的优质电能,以客户用电需求为导向,适度超前发展电网、减少停电、减少客户用电成本等,满足客户对供电质量、用电服务的要求,兑现服务承诺;同时应强化品牌宣传,企业品牌是优质的市场竞争力,树立品牌就是生命,品牌就是效益的大营销意识观念。

2、适应新形式电力市场的营销管理。确立新的营销观、建立适合当前市场需要的营销体系是电力企业在新的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首先,强化全员营销观念的树立、合理设计营销组织体系,保证各项营销策略落到实处。其次,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第三、积极在营销系统推广新技术,提高营销的自动化水平,以达到减人增效和优质服务的目标。在推广的过程中要积极稳妥,以实用为准则。

3、优质产品与营销服务战略。供电服务是供电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实践“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展现企业良好服务形象的重要窗口。优质服务永无止境,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营销人员应广泛宣传电能优点,引导用户用电,开拓电力市场。

四、结论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指示下,可将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总体策略的实施规划包括首先建立新型营销体制,实施向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其次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实施重点市场等措施扩大市场份额。第三要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杜松怀.电力市场(第二版)[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刘秋华.电力市场营销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刘继春.电力市场运营系统[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篇2

电力产业发展迅速,而电力工业作为公共的服务性产业,多年来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要发展、电力应先行”就充分体现了电力工业的重要性。80年代后期世界电力工业的改革浪潮席卷了全世界,我国也提出了电力工业的改革方针,即“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自然也就承认了电力的商品性,发电企业将电卖给电网经营部门,电网经营部门再将电卖给供电公司,供电公司再将电卖给用户,这充分体现了电力的商品性质。首先,电力商品有无形性,电力商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即是无形的。再者,电力商品存在不可储存性,电力商品需随时随刻满足用户随机变化的需求,但又不能储存,这就决定了电力商品必须“以销定产”。最后则是服务性,电力商品属于公共服务商品,涉及到各行各业的生产与生活的保证问题,必须做好充分的服务工作。

二、电力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必须要有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才能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近两年全国部分省市又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先行官”地位越来越突出。电力供求矛盾突现,解决矛盾的方法只有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我国电力工业总体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以火力发电为例,能耗高和环境污染严重是目前我国火电中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火电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我国又是一个人均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当前,居民用电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天然气、太阳能这些可替代能源逐步进入居民家庭。替代能源和电能的竞争会日益激烈。如何做好准备,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已成为当今电力营销的当务之急。目前,居民用电市场开拓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市场不敏感,供电产品策划、设计、销售手段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及消费者的需求,加之企业超编严重,综合素质较低,电费回收工作压力大,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前景分析

由于电力市场化步伐的逐步加快以及国家电力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各级供电企业均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的企业改革中将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独立市场主体和独立法人主体。企业的工作重点已由原来的单一安全生产转变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为此,需要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减人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反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仅仅建立营销业务层面的管理软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这一转变带来的新需求,建立与之适应的电力营销管理决策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建议如下:

(一)逐步建立电力营销管理新模式关于此项,核心要点一是重构我们的营销管理体系,从组织结构、职责制度到工作流程,都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第二就是加强电力供应侧和需求侧管理,保障电力供应,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第三就是加大技术支持力度,紧紧跟随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好营销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为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技术手段支持。

(二)逐步建立营销数据仓库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自90年代初推广实施来,已经积累了近20年的营销信息数据,这些客户信息的积累对于我们电力企业是一笔宝贵的资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料信息对自身业务的运作以及整个市场相关行业的态势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做出有利的决策,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例如针对大客户推出个性化的电力服务计划等等。

(三)构建市场体系,活化物资流通要统筹规划,合理市场布局,因地制宜地构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网络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实现近悦远来,走向全国。要发展,首先应当通过调查,摸清市场情况,制定规划,逐步实施,以建立专业市场、综合市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等多形式、多品种、多层次、配套齐全的市场体系。

(四)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电网建设和改造,提高设备和线路的供电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对故障抢修的反应能力、抢修质量、抢修速度和服务态度,注重服务时效,实施全员、全天候、全过程的快捷服务,提高客户对电力企业售后服务的满意率。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电能。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国外电力市场;结构模式;比较与借鉴

前言

电力市场改革工作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由此可见电力是市场改革工作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国的电力改革工作已经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但是与一些发展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此我国电力市场改革体系需要借鉴外国电力市场结构模式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社会经济效益,促进电力企业快速发展。

1电力市场结构模式设计基础研究

1.1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结构模式

市场是商品生产和交换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现阶段,在市场上随着物与物之间不断的交换,一些商品的价值慢慢的被体现出来。商品价格可以有效的调节市场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市场生产率逐渐提高,商品流通速度较快;(2)市场可以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只有这样才能调整好市场的经济结构;(3)市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同时还可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将其经济发展现状展现出来。一方面,电力商品将原有的市场经济进行垄断,主要体现在看不见、摸不到这两点;电力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的电力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步。另一方面,电力市场中一些普通商品相比,其收益成本较大,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电力市场也没有固定模式,要想进行电力改革时,就需要按照国家制定标准进行,只有在不断的发展中才能设计出一项符合自身特点的电力市场结构模式。

1.2电力结构模式选择设计原则

电力结构模式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1)安全可靠性:电力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以此,电力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2)公平竞争性: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中,所有参与者本着一颗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发展;(3)公开性:电力监管部门需要实现对电力市场的公开监理工作,并定期向社会一些电力信息。

2国外电力市场结构模式设计原理

2.1国外电力市场业务结构模式设计

国外电力市场的主要业务结构有以下几种:(1)发电、输电、配电、售电一体化模式;(2)独立输电,但其发电、配电、售电一体化模式;(3)只有发电与输电独立,其中的配电、售电都会以一体化的模式出现;(4)其中配电、输电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但是其发电、售电进行一体化设计;(5)将发电、售电分离,并将输电、配电进行一体化。因为电力市场结构模模式的不同,其主要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电力产业会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而生产,并不断的引荐一些竞争模式,使社会中一些经济开展重组工作:(2)电力市场业务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地理、资源,并根据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形成全新的电力产业结构模式;(3)同时还会社会经济环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体制、法律等方面;(4)电力市场在改革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电网结构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用电安全。

2.2国外电力市场空间结构模式设计

现阶段,外国电力市场空间结构的主要设计原理是根据电力市场的运行状态以及地理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而进行设计的,在设计过程中还要保证地区的市场互联进行划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市场的资源、容量、技术、市场机制、外部经济环境得到满足,从而保证电力市场空间结构模式设计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2.3国外电力市场时间结构模式设计

现阶段,国外电力市场时间结构设计理念主要与一些年度市场、月度市场、日前市场、实时市场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其结构设计过程中,其中的年度、月度、月度、日前、实时市场主要通过电力市场的一系列结构模型进行设计。同时,这些市场之间在改革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的排斥效果,从而保证电力市场时间结构设计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3国外电力市场结构模型模设计借鉴

3.1国外电力市场业务结构设计。我国电力市场通过对外国电力市场结构模式的了解,我国在设计电力业务结构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具有较高的公平、公正、公开性,并优化电力能源相关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内电力经济效益;(2)在业务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3)电力市场业务结构需要通过多方面进行沟通、推进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3.2国外电力市场空间结构设计。我国在电力市场空间结构设计中要做到以下两点:(1)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提高做好市场培育工作,促进行业快速发展;(2)建立一项统一完善的电力市场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其管理工作。在空间结构设计初期,需要在一些小范围内完成电商品交易,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再扩大电力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电力市场空间结构设计工作,促进电力市场发展。

3.3国外电力市场时间结构设计。我国在电力市场时间结构设计过程中要从长远角度来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我国电力市场还应该设计一项合理有效的时间机构方案,并将在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规划出来,从而减少电力市场在未来发展所出现的问题。

4总结

本文对国外电力市场结构模式比较与借鉴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其研究。

参考文献

[1]袁健.国外电力市场结构模式比较与借鉴[D].山东大学,2014.

[2]徐瑞林.结合重庆电网实际的发电侧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2.

[3]张奇志.“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中国电力市场改革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2.

[4]傅世均.基于电力协调监管的燃煤发电企业碳减排市场组合设计理论与实践[D].重庆大学,2011.

篇4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equipment power supply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mprove, continuity of power supply equipment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and benefits of enterprises. The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the whole power supply process, equipped with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and continuity.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automatio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discusses some of its existing problem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22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配电网自动化对于有效提高配电网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对于提高供电质量、提高配电网运营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意义深远。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可促进配电网系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应用,并将使该地区的配电网供电可靠率等技术指标提高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清楚了解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灵活运用当前的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用电需求。

(一)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配电自动化阶段,其主要设备有重合器以及分段开关等,没有搭建通信网络及计算机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故障发生时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间互相配合来隔离故障和恢复正常供电。

第二阶段: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它在配电网正常运作时也可以起到监视设备运行状况和远程控制运行方式的作用,使故障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第三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第三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它在前一阶段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电子自动防控等功能,从而形成了集配电地理信息系统调度员仿真调度、配电网SCADA系统、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管理等于一身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形成了集中有馈线分段开关测控、变电所自动化、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抄表、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等系统的配电网管理系统(DMS),功能达140多种(如下图)。目前的配电自动化将此作为E1标进行建设和完善。

(二)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发达城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大致分为四层:现场设备层、区域集结层、配电自动化子控制中心层和配电自动化总控制中心层。而中小型城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只为前三层设备,没有第四层。第一层又被成为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主要由馈线终端单元(FTU)、远动终端单元(RTU)和电量集抄器等构成。第二层以l 10kV变电站或重要开闭所为中心,把配电网络分为多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心配置配电子站。第三层一般建设城市的区域供电分局,配置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中等配电自动化后台系统。第四层一般建设在城市供电局,较第三层高档,用于管理整个城市范围内的配电网。配电自动化结构见下图。

二、配电网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产出比低。以可靠性为中心目的的配电网自动化,供电可靠性与单位电量成本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增长,当可靠性大于99.99%后,电量成本急剧上升。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需要我们在投资的经济性与用户的恢复供电时间之间找到合理的经济平衡点。

(二)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欠缺,技术方案不合理,投资过大。

(三)部分设备和技术实用化程度不足,故障率较高,未达到预期可靠性目标。

(四)运行管理和维护薄弱,造成设备不能有效运行。

(五)政策层面缺乏支持,动力不足,并未体现优质优价原则。

三、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目的分析

(一)实现了对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和配电网络的实时监控,实现一次配网由不透明为透明。

(二)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减少用户停电时间。

(三)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降低网损。

(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五)提高供电服务水平,体现社会综合效益。

四、配电自动化综合监控装置的作用

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力供需差距问题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电力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加速后,利用先进科技手段适应市场经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高效率优质的服务,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配电自动综合监控装置就是一种能够很好解决此类问题的工具。

配电综合监控装置在电能需方管理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根据电力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供给有效的原始数据资料。过去的电力需求预算一直依赖于政府所提供的数据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实时性差,无法用于精确的电力需求分析。想要提高电力需求预测的精确度,就必须选择典型的样本收集其实际用电信息。配电综合监控装置可准确采集并存储典型用户的如耗电量曲线、分时电量以及最值负荷等重要数据,结合着政府提供的有关资料,即可以足预测精度大I幅度捉高。保证了电力规划的效益性、远见性和电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帮助制定营销策略,提高电力资源配置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价格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然而,大多数的用户都缺乏相应的技术条件和可行的管理办法,因此很难深入分析电力的消费问题。配电综合监控装置介入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三)实现远程通讯,推进远程抄表的工作普及。传统的抄表方式受到了很多外界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抄表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利用低压线路载波技术,再加上配电监控装置与管理中心的远程通信,就能够顺利地实现用户远程抄表,既及时又准确。

(四)为配网管理系统提供实时的用户用电信息,为其运行、维护和用户接入提供分析、决策依据。

(五)监控装置与管理软件配套使用,强化计量装置的工况监视,以防止窃电漏电故障的发生。配电监控装置可以及时定时地记录下用户电能表中所存储的数据,及时采集。在有效的检查监管下杜绝窃电或由于故障给供电部门造成的损失。

(六)提供详实的线路损坏情况,服务与电力企业的商业化运作。利用配电综合监控装置的远程抄表功能和数据采集、可存储功能,以及管理系统功能强大的分析软件,可以实现对线损的实时分析,数据详实可靠,并能够节约专项投资。

篇5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远程监控装置;中低压电网

一、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设备供电要求不断提高,设备能否连续性供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效益。对整个供电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配备配电自动化是保证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的重要手段。清楚了解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灵活运用当前的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用电需求。

(一)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配电自动化阶段,其主要设备有重合器以及分段开关等,没有搭建通信网络及计算机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故障发生时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间互相配合来隔离故障和恢复正常供电。

第二阶段: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它在配电网正常运作时也可以起到监视设备运行状况和远程控制运行方式的作用,使故障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第三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第三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它在前一阶段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电子自动防控等功能,从而形成了集配电地理信息系统调度员仿真调度、配电网SCADA系统、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管理等于一身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形成了集中有馈线分段开关测控、变电所自动化、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抄表、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等系统的配电网管理系统(DMS),功能达140多种(如下图)。目前的配电自动化将此作为E1标进行建设和完善。

(二)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发达城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大致分为四层:现场设备层、区域集结层、配电自动化子控制中心层和配电自动化总控制中心层。而中小型城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只为前三层设备,没有第四层。第一层又被成为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主要由馈线终端单元(FTU)、远动终端单元(RTU)和电量集抄器等构成。第二层以l 10kV变电站或重要开闭所为中心,把配电网络分为多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心配置配电子站。第三层一般建设城市的区域供电分局,配置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中等配电自动化后台系统。第四层一般建设在城市供电局,较第三层高档,用于管理整个城市范围内的配电网。配电自动化结构见下图。

二、配电网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产出比低。以可靠性为中心目的的配电网自动化,供电可靠性与单位电量成本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增长,当可靠性大于99.99%后,电量成本急剧上升。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需要我们在投资的经济性与用户的恢复供电时间之间找到合理的经济平衡点。

(二)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欠缺,技术方案不合理,投资过大。

(三)部分设备和技术实用化程度不足,故障率较高,未达到预期可靠性目标。

(四)运行管理和维护薄弱,造成设备不能有效运行。

(五)政策层面缺乏支持,动力不足,并未体现优质优价原则。

三、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目的分析

(一)实现了对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和配电网络的实时监控,实现一次配网由不透明为透明。

(二)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减少用户停电时间。

(三)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降低网损。

(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五)提高供电服务水平,体现社会综合效益。

四、配电自动化综合监控装置的作用

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力供需差距问题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电力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加速后,利用先进科技手段适应市场经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高效率优质的服务,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配电自动综合监控装置就是一种能够很好解决此类问题的工具。

配电综合监控装置在电能需方管理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根据电力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供给有效的原始数据资料。过去的电力需求预算一直依赖于政府所提供的数据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实时性差,无法用于精确的电力需求分析。想要提高电力需求预测的精确度,就必须选择典型的样本收集其实际用电信息。配电综合监控装置可准确采集并存储典型用户的如耗电量曲线、分时电量以及最值负荷等重要数据,结合着政府提供的有关资料,即可以足预测精度大I幅度捉高。保证了电力规划的效益性、远见性和电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帮助制定营销策略,提高电力资源配置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价格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然而,大多数的用户都缺乏相应的技术条件和可行的管理办法,因此很难深入分析电力的消费问题。配电综合监控装置介入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三)实现远程通讯,推进远程抄表的工作普及。传统的抄表方式受到了很多外界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抄表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利用低压线路载波技术,再加上配电监控装置与管理中心的远程通信,就能够顺利地实现用户远程抄表,既及时又准确。

(四)为配网管理系统提供实时的用户用电信息,为其运行、维护和用户接入提供分析、决策依据。

(五)监控装置与管理软件配套使用,强化计量装置的工况监视,以防止窃电漏电故障的发生。配电监控装置可以及时定时地记录下用户电能表中所存储的数据,及时采集。在有效的检查监管下杜绝窃电或由于故障给供电部门造成的损失。

(六)提供详实的线路损坏情况,服务与电力企业的商业化运作。利用配电综合监控装置的远程抄表功能和数据采集、可存储功能,以及管理系统功能强大的分析软件,可以实现对线损的实时分析,数据详实可靠,并能够节约专项投资。

五、配电网自动化管理方面的建议

篇6

论文摘要:介绍中国电力行业规制历程,结合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现阶段改革成果和不足;探讨应打破电力行业垄断局面,形成竞争格局,深化电价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

1引言

电力行业,作为提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最重要的二次能源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传统上,电力行业一直被视为自然垄断行业,世界各国几乎都采用国有垄断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20世纪80年以来西方各国纷纷对电力行业放松了规制。主要是分解发输配售的一体化结构,在发电和售电环节方式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以扩大竞争范围。在可竞争的环节和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尽量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而在输电和配电领域不仅不放松规制,反而加强了规制。为了解决规制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规制无效率政府实施了价格上限、特许投标等激励性规制手段,以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价格。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早期学者认为自然垄断行业是那些具有显著规模经济的行业,因而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是不稳定的、破坏性的、不适宜竞争。随着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行业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自然垄断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1982年报摩尔、盘扎尔,首次用了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系统论证了自然垄断行业。所谓的成本次可加性是指一家企业提供整个行业产量的成本低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范围经济就是针对多种产品而言的,如果一家企业生产所以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家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那么该企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而且电力行业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性。所以在电力行业内不宜引入多家竞争者。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电力行业因为没有竞争压力即容易丧失经营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又往往利用其垄断者的地位制定垄断价格牟取暴利。政府出于对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效率两方面的考虑,只能对电力行业进行严格的规制,限制潜在企业进入,同时设定一个低于垄断价格的规制价格以平衡企业和消费者两方面的利益。

由于我国对自然垄断行业有关问题研究比较晚我国研究成果比较少。我国电力规制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在对电力行业的规制中还留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支持,并且常常以行政手段代替经济和法律手段。(2)我国的电力行业还面临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不足的问题,电力的供给必须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电力行业的规制改革既要考虑电力发展的问题,又要考虑提高电力企业效率的问题。对像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和秩序建设构建阶段、电力供应相对不足的国家而言,草率的放松管制会加大经济发展的成本,导致大量混乱和无序的状况。我国的电力行业规制改革本质上是经济转型的一部分。国际上不少国家的电力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向我国这样一个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在经济转型过程当中的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电力规制改革,以前还没有有过。因而改革意义相当重大。

总之,电力行业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现状、政府规制水平的不足以及我国面临的经济转型,要求对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背景下就如何进行电力行业的规制改革进行理论探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电力行业规制历程和方式、规制所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规制的经验和教训等问题进行探索。

2我国电力行业改革历程

2.1第一阶段:政企合一、国家垄断经营(1949——1985年)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为,作为国务院的行政机构,中央政府的电力行业管理部门,即是电力行业有关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者;也是行业管理机构,行使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又是电力行业唯一的生产经营者;还是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负责投资建设电力项目并取得收益。在此期间,虽然电力行业主管部门多次调整和变更,但是并未脱离政企合一、国家垄断经营的体制框架。

2.2第二阶段:政企合一、发电市场逐步放开(1985——1997年)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政府的管制政策有所调整,再发电市场引入了许多投资者,结束了发电市场独家经营的局面,但原有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政府管理方式以及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并未得到改善。为调动地方、企业、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办电的积极性,缓解日益严重的缺电局面,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提出了“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并实行了“新电新价”政策。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管制政策的部分调整,试图通过放松发电市场准入及改革上网电价制度,创造发电市场的投资激励机制。这些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带来了两个积极的结果:一是极大地激发地方政府和外资的投资积极性,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性的严重缺电局面基本得到缓解。二是打破了多年来国家垄断的市场结构。

2.3第三阶段:政企分开、实施深层次体制改革(1998年至今)

此阶段实施的改革开始涉及电力行业的深层次矛盾,重点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适时在五省一市进行以“厂网分离,竞价上网”为主要内容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试点。为了解决政企合一的体制性弊端,1997年我国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1998年撤销了电力工业部,将原电力工业部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到经贸委,着重解决电力行业政企不分问题。经过此阶段的改革,电力行业政企不分的体制性弊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管理体制改革后,国家电力公司仅仅是一个生产厂商,但是依然保持着垂直垄断的格局。原政企合一下垄断体制的“双重矛盾”转变为行业垄断这一主要矛盾,国家电力公司拥有全国46%的发电资产和90%的输电资产。但这种格局没有维持多久,随着新的电力改革方案的出台,这种垄断趋势很快被打破。

2002年,国务院出台《电力改革方案》,根据方案要求,我国电力体制将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原则。理顺电价机制是这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电价体系划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首先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对于仍处在垄断经营地位的公司的输、配电价,要在严格的效率原则,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条件下,由政府确定定价原则,最终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销售电价。

2002年12月29日,国家电力公司重组,成立两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5家发电集团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国电力投资)和4家辅业集团公司。2003年3月,电监会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依法管理的转变。

3我国电力改革取得的成绩及出现的问题

3.1从国家办电到多家办电,形成了多家竞争办电的格局

篇7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目标优化

前言:我国进入21世纪后,逐渐步入信息化网络时代,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阶段中,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趋势逐渐以大电网和分布式发电相结合为主。据调查显示,分布式发电在我国社会各领域中得到广泛性的应用,究其发展快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布式发电对于相关配电系统具有支撑性作用,分布式发电在相应配电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压得到相应的电力支撑,从而改善配电系统中电能的质量,并能够有效节约常规发电机发电过程中所使用的大量燃料,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由此可见本文对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规划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分布式电源的相关内容概括

(一)分布式电源的内涵

分布式电源主要是指在用电和装置电源过程中,直流电源的装置中的电流功率一般为数千瓦到50兆瓦的小型独立电源,此种小型独立电源能够以其独特的优势与其周遭的环境兼容,通常情况下分布式电源有相应的电力部门、对电能进行使用的电力用户或是其他电力系统所有,主要是为了能够在电力发电过程中,满足相应电力系统和电力用户对电力要求的相应特征,例如通过分布式电源,对边远地区的用户或是商业区居民提供电能,以方便其相关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由此节省电力系统在发电过程中对相应变电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电的可靠性。

(二)分布式电源的特点

分布式电源与传统型的电源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分布式电源的环保性能较好。分布式电源的主要发电材料为风力、潮汐以及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上述能源不仅为可再生能源,同时其也是清洁性能源,在发电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以往传统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固体废弃物,尤其就近安装的分布式电源避免了远距离高压电线的建设,由此减少了对树木的砍伐,从而提高了环保效能;另一方面,分布式电源的节能效果较好。分布式电源在发电过程中是通过对优质能源的综合性利用,对优质能源进行分析和开发在发电过程中同时提出多种能源的发电模式,能源利用率比传统发电产生的能源高达一倍。

二、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系统规划的影响

(一)分布式电源使配电系统的规划存在问题

分布式电源使配电系统的规划存在问题是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系统规划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分布式电源是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分布式电源的产生,对配电系统的规划不仅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系统的规划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大量电力用户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对分布式发电进行大量安装,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相关配电网的规划人员对于电力负荷的增强预测情况,因此影响配电网在发电系统中的规划。另外,由于配电系统的规划问题与发电的维数紧密相连,在发电过程中若再出现诸多发电机节点,将对于寻找配电系统中的最优规划方案造成困难[1]。

(二)分布式电源使配电网系统的规划产生冲突

分布式电源使配电网系统的规划产生冲突时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系统规划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二。在现代化网络信息社会的进程中,由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社会各行业对用电量的需求日益提升,由此在配电网系统中,大量分布式电源被接入,但分布式电源自动接入并与配电系统并网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对配电网系统的结构产生了严重影响,在发电过程中,分布式电源的的运行可能会致使原有的电源电流特性发生变化,包括对电压的调整失去平衡,继电保护失去功能等,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到配电网系统中,必须要使其接受相应的电力调度,从而使其能够在配电网系统中有效运行[2]。

三、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规划方法

(一)在配电系统中多目标的布点规划

在配电系统中多目标的布点规划是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规划方法的主要方法。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规划过程中,必须要在已有配电网系统的基础上对分布式电源进行布点规划。一方面,根据发电系统过程中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分布情况考虑发电情况,根据国家的相关能源整合政策对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和位置进行调查,从而考虑对发电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结合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配电系统的实际情况而言,通过对自然资源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重新考察,对相关分布式电源建设的最优树木和位置进行规划[3]。

(二)对配电系统多目标的扩展规划

对配电系统多目标的扩展规划是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规划方法的重要方法。在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实际发电情况,对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的扩展规划进行深入考虑,结合实际配电系统的发展现状,根据配电系统负荷增长的情况,在配电系统在发电过程中达到最限制时,依据最小目标对分布式电源在发电过程中能够满足负荷增长需要的最佳方案进行规划,不仅要对配电系统进行升级,同时也要增建相应的电力线路,和变电线路,尤其要通过实地考察在适当的区域安装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对配电系统多目标的扩展规划,能够以其优势显著的实用性,在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过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存在价值。

结语: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可靠性,在我国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性的发展,并逐渐在我国发电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规划的分析,主要对分布式电源的内涵和特点进行阐述,同时从分布式电源使配电系统的规划存在问题和分布式电源使配电网系统的规划产生冲突等分析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系统规划的影响,并从配电网系统中多目标的布点规划和对配电系统多目标的扩展规划等对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规划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葛少云,王浩鸣.基于系统状态转移抽样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可靠性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05(02):28-35.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企业改制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6-0141-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家的经济建设结构也在不断适应调整中,电力企业作为传统的国有工业企业,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有着其重要的价值及独特的意义,人力资源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是现代化企业的重要内容,在电力企业改制中具有关键作用。

1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现状

要想充分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创新,必须以其本身的特点与现状为着眼点,才能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不断加大发展的广度与深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化企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1 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特点

电力企业作为具有专业技术特色的工业企业,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首先,电力企业需要众多对生产技术与管理有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经验,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企业涉及的专业也更加广泛,如电气、集控、计算机及自动控制、金属材料等。电力企业的员工专业性相对稳定,对专业领域的研究也都比较深入。其次,电力企业队伍一般比较稳定,由于对专业性及实践经验的要求较高,电力企业员工的岗位相对固定。最后,作为以专业技能为主要基础的电力企业,对员工的专业素质有相对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不仅如此,由于电力企业是以安全、精确为企业生命,员工在工作中还需要有健康的身体条件,并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因而,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除了不断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还要重视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从而使员工能够更加适应电力工作的需要。

1.2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问题

电力企业改制是我国企业发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改革都沿袭了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考核制度,在现代化企业发展中,这样保守的人力资源制度显然不能适应企业的健康长远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大部分垄断性国有企业同样面对的问题,另外,我国电力企业由于其自身特定属性,对人力资源管理还需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这些都是我国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改制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1.2.1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及观念落后。我国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垄断性国有企业地位,对人力资源的理解与管理都不够深入,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资本产业的迅速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相较于现代化企业,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观念的落后,许多电力企业还未能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改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因为对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缺陷,造成电力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保障上都非常薄弱。

管理观念的落后导致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极大缺陷,企业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不够,因而对人力资源改制的投入不足,虽然大部分电力企业成立了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但是在组织结构及运作模式上还未能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因为管理层对人力资源部门仍有诸多的约束,导致人力资源部门无法发挥相对的独立性,缺乏自主性与能动性的人力资源部门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地对企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1.2.2 力资源竞争奖励机制不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电力企业体制的影响,许多电力企业还未能对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及发挥人才作用有全面具体的措施。我国电力企业在人才管理上大多沿袭传统的思路,对待人才仍然运用比较保守的人事管理机制,难以真正地使人才激发潜能,提升对企业的责任感与荣誉感。这些缺陷的产生主要源于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奖励机制还不够完善。

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还未能建立起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待成就突出的优秀人才,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奖励机制,难以形成积极饱满的工作氛围,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与职位、薪酬的关系还没有清晰明确的制度

体现。

另外,在电力企业中,员工的工作内容与任务大多是相对稳定的,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缺乏积极的竞争引导机制,导致一些员工认为只要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就行了,缺乏奋斗的目标与竞争的热情,这样也使企业缺少了拼搏奋进的活力与不断发展的动力。

2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优化创新之路

针对上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电力企业需要尽快重视人力资源优化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结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及要求,寻求一条符合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优化创新之路。

2.1 优化员工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员工管理机制涉及范围较广,我们认为电力企业的员工管理机制优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根据电力企业的特点及发展战略,建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实施计划,在人力资源改革上,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从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以创建先进高效的,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相融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目标,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创新提供充足的动力。二是我国的电力企业由于社会与经济发展背景不同,需要找到人力资源发展与电力企业优势的结合点,以电力企业的优势资源为依托,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提供支持与保障,如建立合理的竞争奖励机制,引导员工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战略,并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能够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管理与开发。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促进员工不断提升技能,拓展综合素质素养,从而形成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2 完善员工综合素质培养机制

人力资源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企业发展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的作用,作为具有独特地位与意义的电力企业,必须不断探索切实可行、内容丰富的完善员工综合素质的方法与模式。

电力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重视员工的政治素养及专业技能,还应该引导员工提升对自我的认知与要求,促进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现代化的员工培训模式,为员工提供更多符合现实需求的能力拓展平台,使员工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并激发与提升自身能力、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与潜能,使他们真正将自我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成就自我职业生涯的同时为企业带来重大的贡献。

3 结语

我国的电力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身的人事管理制度,然而,在现代化企业发展中,这些人事制度的弊端也不断凸显,虽然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电力企业应该紧跟时展的趋势与潮流,正视人力资源改制优化与创新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努力,探索出一条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改制之路,改变观念,改革落后机制,重视并关心人才,才能使电力企业在长远发展中获得更加持续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丁剑,范晓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重庆

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12.

[2] 李宁.试论新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J].科技创业月刊,2005,(7):17.

篇9

【关键词】高电压;绝缘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M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目前由于高电压工程的不断壮大,高电压工程中绝缘技术的问题得到了管理者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在此技术上有所完善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结合的新发展,是高电压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高电压外绝缘的范围与主要问题

电气设备上所有暴露在大气中需要绝缘的部分都属于外绝缘的范畴,高电压设备的外绝缘包括室内绝缘与户外绝缘。户外绝缘的运行条件比户内外绝缘复杂得多,所面对的问题解决起来也困难得多,因而户外绝缘成为外绝缘研究的主要部分户外绝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雷击造成的雷电过电压问题;电力系统正常或故障操作引起的操作过电压问题;雨中设备在工作电压下闪络的露闪问题;设备表面凝露时在工作电压下闪络的露闪问题;表面积污的设备在潮湿的气象条件时在工作电压下闪络的污闪问题;在设备本身结构力,在大风覆冰地震下的拉压弯扭,以及系统故障对瞬间电动力下的机械负荷问题;绝缘材料在长期运行条件下性能逐渐下降的劣化问题或老化问题户内外绝缘面临的主要问题为:表面凝露时在工作电压下闪络的露闪问题;表面积污后在潮湿的条件下的污闪问题;操作过电压的问题;以及设备本身结构力与电动力的问题。

三、高电压技术实验研究探讨主要特点

1、实验性强。实验和分析表明,影响电介质在高电压下行为的因素甚多。因此,根据特定条件所得出的理论,通常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获得具有普遍意义 的结果,需要从大量的实验结果中抽取出反映本质的因素。缺少这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研究过程,基础理论的水平难以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实验的重要性在本学科的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

2、理论性强。由于放电和击穿是发生在非限定空间的一种导电现象,其内在规律无法从“路”的观点来描述,只能从易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场”的理论出发,由于过程复杂,致使表征其内在规律的理论基础至今尚不成熟,而且带电粒 子的行为与物质性质和状态关系密切,这就更增加了理论探讨的难度。所以,长期以来理论研究一直沿着从宏观、半微观、微观的方向逐步深化。因此,不可避免地和电磁场理论、气体动力学、基础热力学、电介质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电碱流体力学、统计物理等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3、交叉性强。在吸收其他新兴学科的最新成就促进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高电压技术也在不断地向其他学科渗透并成为开拓新兴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技术基础,高功率脉冲技术的出现就是个突出的实例。

四、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

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建设中涉及电气工程尤其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的重大工程被提上议事日程。当前,面对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 我国正大力发展电力工业。据统计, 我国的发电容量1980年为3006亿kW・h;1995~1996年,年发电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而且增长迅速,2002年我国的年发电量已达16000亿kW・h。按照装机容量,1996年底我国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已达2.3亿kW, 居世界第二位。2002年更是达到了3.53亿kW。随着国家电力工业的战略布局,西电东送工程正在蓬勃展开。随着电力需求日益增长,为解决高电压、大容量、长距离送电和异步联网等交流输电难以实现的现况,直流输电由于其传输功率大、线路造价低、控制性能好等特点,作为重点输电工程在国内大力开展。

在电气化铁路事业中,目前高速铁路是国家的发展重点,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论证,中国已经开始新一轮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包括地铁和城市轻轨,这些都为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的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在高电压输电领域的推动下,合成高分子材料迅速代替天然材料,这也成为电气设备的主要研究与开发热点;另一方面,功能电介质(包括铁电、压电材料)开始崭露头角,无线电技术为其主要应用背景。到世纪末,计算机及光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又推动电介质的研究开发进入到微波与光频波段。

在新的世纪中,纳米材料技术将大大促进功能电介质的发展,将给传统绝缘介质学科找到新的突破点;而包括从极低频至光频波段的电介质理论和测试技术的发展成就,将会在生物学科与技术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青藏铁路(格拉段) 的建设,也提出了在高海拔、永冻土地区如何进行有效的防雷接地工程等一系列的新课题。随着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脉冲功率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其中涉及到的有关材料、运行、评估等问题,也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科研工作者及研究生面临的新问题。

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以及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当今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跨度广阔,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电气等,理论研究深至凝聚态物理,工程应用广到电气设备的监测与评估。该学科综合性很强,既有多学科的交叠与成果积累,又有科研与工程的结合,因此要求博士生的基础扎实,对学术研究与工程开发都有较好的适应性与可造就性。

五、有机外绝缘的应用

1、有机绝缘材料在高电压外绝缘中的应用

有机绝缘材料在高电压外绝缘领域的应用几乎扩展到了所有方面,凡是电工陶瓷有的产品,有机材料都有,甚至还制造出了一些电工陶瓷及钢化玻璃所没有的产品。棒形悬式合成绝缘子与线路支柱合成绝缘子是有机材料在高电压外绝缘领域应用最成功的代表,迄今已有数百万支棒形悬式合成绝缘子与线路支柱合成绝缘子运行在世界各国的输电线路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总结以前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合成绝缘子在技术上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出现了所谓的第二代合成绝缘子。电力系统对合成绝缘子的态度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对合成绝缘子的诸多优点也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合成绝缘子的用量得到较大增长。进入90年代,合成绝缘子的应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在线路合成绝缘子蓬勃发展的同时及以后,其它品种的有机外绝缘产品也逐步发展起来。

2、有机外绝缘产品的主要优点

从第一代棒形悬式合成绝缘子开始,有机外绝缘产品就显示出其明显的优点随着性能的改进及有机外绝缘产品的大量应用,有机外绝缘产品的优点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同。如重量轻体积小。棒形悬式合成绝缘子的重量只有同电压等级瓷或玻璃绝缘子串重量的10%~15%,后来发展起来的硅橡胶合成套简与瓷套筒相比重量轻的优点仍然十分突出。这一优点对生产运输安装都很有意义,对于野外线路施工其优点尤其明显如不易碎破损率低防破坏性能好硅橡胶产品由于硅橡胶独特的憎水性迁移性能,在这一点上表现尤其突出如防潮。防爆性能好瓷套式避雷器互感器因内部留有较大的空隙,在运行中容易因空隙的呼吸作用而使内部组件受潮,并且若内部受潮后未得到及时处理,在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等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爆炸,而且瓷套的爆炸不仅毁掉了自己,还会殃及临近的其它设备与运行人员,从而扩大事故。采用了硅橡胶伞裙与玻璃钢筒的合成套筒设备由于内部为全固体结构,不存在空隙的呼吸问题,也就避免了呼吸受潮问题。而且,即使有高能量的大电流流过其内部,玻璃钢筒也有很强的防爆性能,与玻璃钢筒粘接成一体的硅橡胶伞裙也很难飞出,并且,即使有伞裙飞出,也不会殃及其它设备。

六、高电压有机外绝缘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关于介质放电和击穿理论及其特性的研究。在气体方面,除了重视对气体放电基本理论方面新见解的探讨外,主要是强电负性气体及其混合介质,重点是研究这类气体的放电过程和影响因素并作全面的评价。另外是电弧放电及灭弧理论的研究,为提高我国断路器的水平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界面放电理论特别是在污秽条件下界面放电理论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至于长间隙(雷电)放电的研究,重点是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防雷新原理和新方法的研究。

在固体介质方面,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因为比起先进国家来我国的研究基础还较薄弱。要特别加强组合绝缘介质击穿理论和劣化理论的研究。另外,空间电荷分布和运动规律对击穿过程影响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达到在放电和击穿理论以及介质放电特性的研究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在我因目前的条件下应十分注意加强联合研究。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尤其有利于学术视野的扩大,同时还要提倡开拓和创新。

其次是关于过电压及其限制方法和措施的研究。重点是金属氧化物(以Zn O)为主)的非线性机理的研究,包括影响非线性系数和非线性宽度的因素。在Zn O避雷器方面,主要是散热理论,非线性特性的研究。含有非线补偿器等的系统稳 定性判据的研究以及复杂系统过电压的产生和限制的研究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应特别重视发展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在电工学科中,高电压和绝缘技术是与新兴学科如技术物理、光学、材料科学等结合比较密切的分支。发展的趋势已表明,完全有可能和有条件在不长的时间内,使高电压技术在其他学科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七、结束语

通过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问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绝缘技术的新发展在高电压工程中的应用方向。因此,在高电压工程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结合的研究,促进高电压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曦东.高电压工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

篇10

【关键词】智能化电网;电力通讯;作用

自2009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应规划并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由此在我国电网便出现“绿色、节能、环保”的新局面。而在电网运行中,电力通信所起的主要作用为感知、交互以及传输,故而其作为一项基础设施保障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在智能电网中被喻为“神经系统”。随着智能电网的兴起与逐渐发展,电网将被建设为特高压,则会使用到类型众多的电力电子元器件。与此同时,还呈现出一次设备智能化与大量使用分布式能源的特征,这就使得智能电网有更灵活的接入方式与更复杂的接入环境,为电力通信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1 电网智能化与电力通信的概念

1.1 电网智能化

智能电网即电网实现智能化,拥有智能系统,且为高科技。建立智能电网即

基于高速双向通信与庞大集成网络,对先进控制方法、传感技术、测量技术、新型设备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等予以综合使用,由此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与高效性。

1.2 电力通信

电力系统通信网属于专用通信网,主要组成部分为交换系统、传输系统以及

终端设备等,它们相互连接后形成该通信网。之所以要开展电力通信主要是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高效性。而这种安全性与稳定性却在极大程度上离不开电力通信网的支撑。因此,对于电力系统而言电力通信属于重要基础设施。当前我国电网逐渐发展,在未来的智能化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也将被广泛使用,进而辅助构建功能更加齐全且体系更加完善的电力通信网络。

2 当前我国电力通讯发展现状

在对智能化电网予以建设时主要内容为对类型不同的网架予以建立,而后也要满足电网中的三纵四横。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长度较长的光缆,长度几乎可以达到40万km,进而覆盖不同变电站。同时,也会对电力线通讯、无线通讯以及光纤通讯等通讯方式予以应用,而在具体使用时可注重以下两方面要求:其一,对于一些覆盖率比较低或者规模较小的地段,在通讯方面需有可对通讯系统采集予以建设的具体流程;其二,基于城市角度,要有序开展接入宽带活动,并通过这种方式使服务模式能够将电力特色更加凸显出来。由此可知,在智能化电网逐渐向前发展过程中,电力通讯也获得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从传统的同轴电缆、明线等向光纤传输技术转变,且其传统横交换模式则向程控交换模式转变,与此同时其网络也由模拟转变为数字化通信。因此,建设智能化电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即提升业务交流前提与基础,另一方面则为所有智能化电网的发展提供相应支撑。在我国电力通讯仍处于初始阶段,其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式主要为电力线载波与微波通信等,其显著特点为技术明确且规模较小,可在规定时间中发挥其应有作用。但是随着当前电力需求在直线增长,上述技术的规模与层次已经难以满足当下所需。一方面电力系统自身在不断发展,其传输质量与传输容量在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则为在电力系统中存在调度管理环节,其也在不断发展。

3 电力通讯智能化发展领域

随着智能化电网的发展,电力通讯亦逐渐变得智能化,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领域:

3.1 发电领域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对新能源并网后接入方式的研究,主要内容为制定通信接口相关标准,并自动调节接入后电能电压、质量以及功率等;(2)对新能源发电控制技术予以研究,主要内容为启动新能源、停机、控制有功功率、调节无功电压以及控制低电压穿越能力等。

3.2 变电领域

重点在于对新型电力通信技术予以开发,实现诸项功能,例如对变电站进行实时全景监测、控制自动运行、智能调节以及协同互动于站外系统等,以对人工干预较少、可靠性高以及可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支撑的变电站予以建立,故而电力通信在我国的潜力巨大。

3.3 输电领域

采用的信息通信方式需具备科学合理性,可灵活接入不同装置、机构以及单位的实时监测信息,便于对数据予以统一和融合。这是智能电力通讯在建设输电网时提出的要求。

3.4 用电领域

电力通讯在该领域中主要功能为采集智能用电信息、管理高级计量、管理互动营销、建设智能小区以及对智能化需求开展侧管理等,进而实现对用电信息的采集并促使用户与电网间可以开展互动活动。

3.5 配电领域

智能配电网中包括高级传感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且其配电网网架结构具有高效性、灵活性以及可靠性,同时其建立基础主要为具备高度安全性与可靠性的通信网络,故而可为储能装置与分布式电网的接入提供支撑,电能质量具有优质性。

3.6 调度领域

在调度领域中使用电力通讯技术则会向SDH技术集中,以对继电保护通道专线予以构建,并满足可靠性高、信号传输稳定以及低时延继保的要求。同时还需在TDM技术基础上对SDH/MATP电力调度数据网予以构建,并开展PMU、电网调度等生产控制业务。

4 在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技术发挥的具体作用

4.1 电力通信在电网中的支撑作用

在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是重要组成部分,且属于主要通信通道。智能电网与电力通信之间需开展统一协调规划。电力通信平台作为一种网络架构具有开放性,需严格遵守通用标准,以确保设备之间可实现信息共享;同时,电力通信网络可在多个层面予以延伸,例如发电、变电、送电以及终端设备等,进而为电网数据的有效保护、获取以及控制等业务提供有力支撑;国家电力通信平台有较高的可靠性与较好的保密性,故而对于非法攻击可有效防范与抵御,保证其安全性。

电网在建设与运动的诸多环节中都需要有电力通信的高效服务,且在开展发电、送电以及变电等关键步骤上也必须要有电力通信的参与。由此可知,在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技术所起的作用主要为自动化控制、现代管理服务以及商业运作等。其关键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上文也已经提及过,要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一定要先对电力通信质量予以有效保证。

4.2 促使电力通信技术支撑作用更好发挥的措施

在工程实践中为强化智能化电网中电力通信技术的支撑作用,一般而言需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需加大资金的投入,以对相关配套设施予以优化完善,进而构建综合性配套系统且确保其具有完整性。在此环境下再开展环境管理、电力通信通道构建以及性能升级等工作。另一方面,要构建通信系统,且需具备高速、实时以及双向特征,以保证可经由通信系统为保护与控制智能电网提供大量精确且详尽的数据。特别是当前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光纤通信获得大量使用,此外,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电力线通信技术也获得相应发展,故而需充分发挥上述技术的推动作用,以更好建设智能电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智能化电网的提出,电力通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越发明显。而由于智能电网行业具有特殊性且规模较大,故而对于电力通信的要求与应用特点也与其他行业存在差异。因此,要想保证智能电网体系更加优质,先要注重对电力通信的建设与发展,这样二者才可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管晓阳.电力通讯在电网智能化中的作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3 (12).

[2]刘虎,张宾.智能电网中电力通讯的作用研究[J].大科技,2013(34).

[3]刘德云.论述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讯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