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一体化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企业一体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企业一体化

篇1

【关键词】财务一体化;资金系统;效率;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日常生产对财务信息、资金信息、业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企業集团内,会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核算主体众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优化业务流程、财务流程,整合企业各种业务资源,制定标准化的统一流程,提高集团的整体运转效率。企业财务一体化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收集项目生产经营数据,反馈到财务部门,实现数据的共享,部门间协同工作,将数据加工处理后提供给管理层,有利于管理层及时掌握并了解相关项目的管理经营情况,把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这就是财务一体化。

一、中国建筑财务一体化资金系统优势

(一)一体化系统增加资金计划功能

资金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系统中增加资金计划功能,有利于规范项目资金计划的编制,合理安排付款计划,各个项目资金计划汇总有利于公司资金的统一规划,维持企业财务资金的流动性和合理的投融资结构,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二)报销系统完善,费用控制高效

将原本单独的费控系统转移到新系统之中,将业务流程融合到财务系统之中,计入项目成本,更有利于对项目成本的实时把控,提高项目成本节约意识,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报销系统有发票自动查验功能,代替了先前人为验证发票真伪的工作,极大提高了这一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三)资金结算业务更加准确高效

新系统实现了银企直连,结束以前网银手工录入付款信息时代,同时系统账务报表一键生成,账务处理规范统一,项目与结算中心凭证同时生成,避免了以往大量的手工录入凭证和人工对账,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将融资管理纳入到资金系统

以前往往是根据经验和直觉选择融资方式,新系统将之前独立的融资管理过程加入到一体化平台系统,从融资决策、融资流程发起、融资办理成功到最后的资料归档都可以在新系统中完成,实现了资源的实时共享,自动生成融资台账,掌握公司整体的融资结构,根据共享数据,实时比较各类融资费用,降低集团的融资成本,有利于统一进行融资管理,整合资源,提高效率。融资管理细化,融资业务种类众多,有利于拓展融资范围,优化集团整体融资结构。

(五)资金集中管理

新系统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从整体上把握资金的分配与管控,为集团节约资金成本起到很大的作用,实现了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经营成本的压缩,使得经济损失减少,有效解决了集团内部资金流通不畅和使用不当的问题,使企业运行更加清晰可见,管理更加高效,更有利于集团的发展。

(六)各系统相互融合

新系统中合约系统、中台系统、报账系统、税务系统协同工作,资源共享,各个系统之间相互融合,各部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

二、中国建筑财务一体化资金系统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资金和融资管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经营效率,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资金和融资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智能地协调公司的财务价值链和业务价值链,以实现最大的业务价值。业务活动通常是公司财务管理与日常生产和运营活动的有机结合,增强了财务管理的服务功能,将财务管理整合到公司工作的各个方面,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金管理的经济效益。

(二)资金管理带来经济收益最大化

实现金融交易的集成是将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和管理流程有机地集成到业务流程中。公司的业务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部门之间都要做到统一协调。这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分离的问题。解决了财务人员专注于会计核算,忽略了财务管理的问题。随着财务运营的集成实施,流程不断优化,业务模式不断改进,部门和工作场所的职责得到强化,资金系统的实施得到加强,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司的综合效益也得到提高。

三、中国建筑财务一体化资金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变革中岗位定义仍未明确

财务一体化上线之后,会涉及到一系列的企业管理的变革,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再造,需要重新定位部门和岗位职责,重新分配岗位,尤其是新系统上线初期需要新旧系统并行,一定要做好衔接。

(二)新系统仍然不够完善,需要不断的开发升级

例如:表单审批流程中审批人不能增减附件,一些融资类业务需要融资专员准备资料并且上传附件,目前无法实现,只能由发起人统一上传;由于分公司无权限办理各类融资业务,集团统一办理,但是办理之后的台账分公司不能共享,无法查看。

(三)新系统仍偏重会计核算功能

新系统实现了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初步融合,但仍然缺乏对资金的动态监管和灵活管理,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监管机制,仍然偏重会计的核算作用,而忽视了管理会计的作用,缺乏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没有涉及到日常生产过程中对内部的管控、分析、考核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对公司的风险把控能力,没有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员工转型观念有待改进

随着中建集团财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这就意味着企业有一个全新成立的部门,工作分配也有了变化,而企业中的员工真正理解、认同财务共享新型模式的却不多,大多数员工并不重视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财务信息的共享、透明。财务管理模式的调整不应仅有高层管理人员转变观念,企业全面实现财务共享需要员工积极改进转型观念。

四、推进财务一体化资金系统发挥优势的措施

(一)科学论证、顶层设计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是在特定的项目框架内进行的。首先,在正式启动之前,公司必须对当前发展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资金与金融业务的状态和发展战略方面必须全面掌握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其次,有必要与金融业务有关部门和员工进行详细的沟通和互动,确定实施的手段和目标,明确区分各个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在金融业务的整合中,管理方面是最难协调的,它应该由公司的最高管理层领导进行由上至下的管理,各部门根据流程变更要求进行协调并共同完成项目,确保财务业务一体化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强化资金系统人员的服务意识

公司的财务管理范围广泛,为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切实有效,有必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资金系统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与报账、税务系统以及其他部门的沟通,并使公司的资金、税务、报账以及其他业务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其他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尤其是资金系统积极合作来开展各项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资金系统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业务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获得业务管理部门的信任,有效促进公司财务业务的融合。由于公司的财务资金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便性,因此其工作量也比较大。为了确保公司财务资金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有必要做好内部宣传工作,以便员工能够掌握工作内容并开展相关工作。就公司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而言,财务资金管理牵涉到各个部门的生产和运营环节,因而必须有效地提高公司财务资金系统的工作效率。

(三)加强财务资金系统与其他业务融合

为了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工作的切实有效进行,需要加强资金业务的有机整合。财务管理涵盖业务运营的各个方面,因而财务部门必须参与业务需求研究,以充分了解业务需求。为了满足业务需求要进行流程调整,可以使前端业务数据与财务管理的要求保持一致。可以通过实施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集成,自动生成财务凭证,提高工作效率,并交换财务业务数据。其次,通过在业务流程中加强财务资金管理和财务资金控制,财务资金专业人员积极利用财务资金管理,可以协助业务部门进行业务分析,并将财务人员的工作从财务会计职能转移到财务管理职能。最后,一旦在系统中建立了优化过后的流程,就必须对业务部门的每一项工作都进行严格控制。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交付信息流和数据,确保财务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强化资金系统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了保证业财一体化的有序开展,必须增强业财队伍的建设,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联动,实现资金系统人员与其他系统人员、业务人员相互学习,从实务操作层面促进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具体措施如下:(1)改变资金系统人员的固有观念,加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宣贯和相关业务操作的培训,使其清晰认识到业财一体化的重要性,针对业务部门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将财务管理理念引入到业务部门,对业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2)加强资金系统人员对业务流程的培训,引导财务部门积极参与到业务部门的调研当中,并对业务数据进行专业化规范,为业务部门开展相关的业务活动提供有效的意见;(3)财务人员在发挥财务管理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到业务部门工作中,辅助其做好有关的经营分析工作,进一步强化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监督职能。

(五)加强自身认识,优化资金流程

财务业务一体化推进的关键就是对企业流程的优化升级,为此中国建筑着力研发财务一体化平台,对集团内部流程进行升级再造。具体措施如下:(1)进一步了解集团的资金业务需求。对集团的资金业务模块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集团的资金结算业务、投融资业务、票据业务等相关需求。在调研过程中,可以通过询问、走访、流程测试等方法全面了解公司以及下属子公司、分公司的资金管理流程和业务需求,为后续企业资金系统流程优化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2)强化资金系统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企业在进行资金业务流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资金业务流程整体的效率,同时还要关注资金系统与报账系统的对接融合,加强部门间协同工作,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知识转移;信息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企业不断实现管理升级和优化的过程,主要进行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改造和运用等。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等与企业内部的软硬件系统相结合,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但是,企业的信息化主要依靠的是知识转移,有效的知识转移能够大大的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并为企业的发展带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做好企业的信息化,就必须实行行之有效的知识转移,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转移的作用。

一、企业信息化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比较多,但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被转移知识的特点和组织文化。在被转移知识的特点这个因素上,其主要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等,是知识转移的重点但也是较难进行转移的。另外一个因素是组织文化,由于不同的组织文化差异较大,而只有将知识双方的文化变得更加具有兼容性,才能够有效的实现知识的转移。

二、企业信息化主体间的六类知识转移

(一)约束型转移

在企业的知识转移中,该转移主要指的是咨询监理方向信息化项目建设方进行知识转移。其转移的效果主要受到转移双方的信任关系和建设方的意愿的影响,但只要存在咨询监理方,约束型转移都是存在的。这种类型的转移在内容上是单向的,主要是咨询监理向建设方进行知识转移,转移的内容主要包含建设方所没有的通用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知识以及质量管理知识等。

(二)指导型转移

该转移方式主要指的是咨询监理方向信息化项目用户进行知识转移,其主要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用户方的水平两方面的因素影响。随着监理制的产生,这种转移方式和约束型转移一样也逐渐的走上刚性化。在内容的转移上,主要是咨询监理方将信息化项目阶段成果、信息化解决方案和IT供应商评价知识等用户所需要的知识,是一种单向的知识转移。

(三)竞争型转移

竞争性转移的产生主要来自建设方和建设方的竞争对手之间的知识转移,建设方的竞争者主要包括招标意义上的竞争对手和专门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相关IT企业。招标竞争者的竞争是一种直接意义上的竞争,主要是进行竞争对手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和相关的实施方法等一些可以公开的内容上的知识转移。相关IT企业的竞争是一种间接意义上的竞争,主要是建设方在与这些企业合作研发共同制造的相关成果的转移,其转移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建设方的学习能力。

(四)合同型转移

这种转移的形成主要是委托方和方之间的知识转移,是企业信息化主体间知识转移的刚性转移,必须进行的一种转移。在进行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合同型转移主要是:委托方将行业业务知识、流程知识以及相关的制度知识转移给方;方向委托方进行信息化解决方案和IT技术方面等内容的转移。

(五)参照型转移

这是一种进行知识借鉴的转移过程,主要是信息化建设较完善的企业向要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的企业进行知识转移。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学习,实现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这种转移不一定会发生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其主要受到用户方的水平和学习意愿的影响,是一种可进行也可不进行的知识转移。这种知识转移也是一种单向性的转移,转移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化建设成果、业务流程和需求描述知识等信息化建设较完善的企业所具有的一些成功的经验。

(六)适应型转移

适应性转移的实现,主要受到建设方与建设方相关合作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影响,只有双方达成一定的利益协议,适应性转移才能够有效的实现。与建设方合作的相关企业主要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进行本土化发展的跨国企业,另一种是对建设方起到辅助作用的相关厂商。适应性转移是一种比较长久而且有效的知识转移,能够为信息化项目的假设带来非常积极的效果。在知识转移的内容上,主要包含跨国企业的最新管理知识和IT知识等和相关合作厂商独特的知识、理念,是一种双向性的知识转移,但是,这种转移的效果主要是受到建设方和建设方相关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学习意愿的影响。

三、结语

知识转移是影响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企业知识转移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知识转移的效果,采用模型分析、定性定量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实现相关知识的成功转移。与此同时,还应当将成功的知识转移长期的落实发展下去,并相应的进行知识转移相关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真正的促进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创造性很强,与其他系统比较,有很大的特殊性,它处理的信息量大,数据要求准确可靠、保存期长,需要严格监控;同时,会计数据要求严格、保密性强,属企业敏感资料。因而,会计电算化对财务管理及其软件设计均有特别的要求:财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软件设计须具有安全可靠、功能多样性……

 

一、财务软件设计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1.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会计法

 

会计法是我们开展企业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执行会计法是国家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企业的财务工作必然遵守会计法,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规。只有依法办事,会计工作才受到法律保护,从而为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提供稳定的法律环境。

 

 2.会计科目代码化

 

实行会计科目代码化的优点很多:(1)结构简单易记,便于会计人员使用;(2)便于电脑识别、分类、查验、调用和处理;(3)减少资料储存空间,减少电脑处理资料量,加快运行速度。企业会计科目代码必须采用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统一编码,例如现金101,银行存款102……这样既简单明了又便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工作人员也乐于使用。如果缺少了这一重要环节,电脑系统就平添许多复杂内容,计算机不得不逐次识别处理每个会计科目,大大增加了程序设计的难度,而且多占了内存空间,减慢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还会增加出错机会,不符合信息化环境的要求。因此,会计电算化首先要将会计科目代码代。

 

 3.会计凭证标准化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凭证的设计要求:(1)具有通用性――尽可能满足各职能部门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力求做到多功能、一单多用、各方共享,提高人机工作效率。以记账凭证设计为例。建议采用集现金收付、银行转账、往来于一身的复式记账凭证,其内容应包括:摘要、科目编码、会计科目、一二级明细目、外币种类、借贷方金额、备注等,这样既适合处理人民币业务,又能处理外币业务,基本满足了会计核算的多方面要求,而且考虑到了未来对外业务发展之需,符合通用、多功能的原则。(2)便于会计人员操作,易于计算机处理。凭证设计的另一个要求是尽可能减少工作人员的书写、输入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方面的时间――在会计实务中,工作人员往往要花大部分时间填写凭证、处理会计资料,效率低、差错多,而电算化管理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处理资料的时间,让计算机更多地代替人的劳动,以充分发挥电脑高速、高效的优势。

 

同样道理,账簿设置、会计报表编制,也要符合标准化的要求,既要兼顾各方面需要,又要方便计算机处理。

 

 4.会计处理方法制度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繁复而涉及面广,不宜经常修改,这就要求会计核算的方法、程序实行制度化。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几种,企业可按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但一经确定就不要随意更改,要形成制度化执行。如果会计处理方法更改频繁,一则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二则影响电脑系统正常运作,容易发生差错。如果不慎修改出错,就会导致系统损坏,影响正常会计工作。几年前,英国某信用卡公司就因修改计算机程序出错,致使支付混乱。日常生活中,类似情况是屡有报道。因此,如无法规、制度的变更,一般不要随意更改会计核算方法,以保持会计业务环境相对稳定,保证电算化系统正常运作。

 

 5.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综观目前的企业,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并有一定英文英础的复合型人才实在太少,这是推行会计电算化的一大障碍。会计人员如果只懂会计,没有电脑知识,就不可能提出很好的会计管理构想去实现电子化;只有既熟悉会计,又具备一定电脑知识的会计专才,才能设计出优良的财务管理方案,让程序设计者去开发适用软件,使电算化发挥最大效能。再者,财务人员如具备一定电脑常识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操作错误,降低差错风险,从而保证会计数据安全。为此,企业要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工作,让现职会计人员掌握电脑知识,为实现电算化提供重要条件。

 

实践证明,企业要顺利实行电算化管理,必须切实做好以上各项基础工作,争取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为落实基础工作提供保证。

 

二、财务管理系统对软件设计的要求

 

 1.高起点、高规格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财务系统对企业很重要,准确程度要求高,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因而必须从高起点出发,聘请高水平、合资格、有财务软件开发经验的公司和工程人员负责开发,不能聘请不够资质、不合资格、无实践经验的人员开发。否则,会影响系统的质量、进度,甚至会半途而废。例如,广州某企业,因经费不足聘请了一家技术力量较弱的公司负责开发会计系统,由于设计人员水平较低,加之无实践经验、缺乏财务常识,开发出的系统漏洞百出,最终无法使用,给企业造成了损失;同时,严重影响了该单位的电子化进程。因此,财务系统开发,用户必须聘请技术力量雄厚、具备财务软件设计经验的单位和设计人员负责。

 

 2.做好系统分析工作

 

软件设计首先要从系统分析着手,目的在于了解财务工作流程,广泛收集必要数据,对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这是软件设计的基础工作,很重要。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深入细致、完整透彻,体现了设计人员对将要进行的工作的了解程度,也体现着基础工作准备是否充分,这关系到未来系统的成败,因而要充分重视系统分析工作。系统分析的具体步骤:

 

 (1)成立专家小组,具体包括:委托方、软件设计人员、会计师、系统使用者、信息安全工程师等组成,为全面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2)落实任务,明确基本事项,确定具体要完成哪些工作。

 

 (3)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明确给出系统的规模;系统应能完成哪些工作;系统工作的步骤和方法:新系统应达到何种质量水平,以及具体的质量控制指标、计划进度等。

 

 (4)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包括:会计业务分工、业务量、业务处理方法、各类报表、输出结果的时间、数据储存要求等。

 

 (5)认真编好会计业务流程图。会计业务流程图就是把会计业务的整个过程用图示和文字说明表述出来。这一过程很重要,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依据,财务系统就是根据会计业务流程图设计出来的,是会计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业务流程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系统设计的成败。因此,必须认真踏实地做好业务

流程图的编制工作。

 

业务流程图须由专家小组编制,其间应重点发挥有实践经验的会计师、具体业务操作者的作用,重视一线员工的意见,尽最大可能满足第一线业务的需要。设计财务系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用、方便操作,要考虑到一线业务的具体情况。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便实务操作,财务系统才受使用者欢迎。

 

业务流程图须同时采用文字说明、图形描述两种形式,以相互补充;有关说明、描述必须详细、周密、完善、步步到位,凡是业务触及到的细节均应详细说明、准确标出,为下一步程序设计工作提供充分依据。

 

有的单位在开发财务软件系统时,只侧重程序设计环节,忽视业务流程图编制的重要性,结果到了程序设计阶段,不得不中断设计,回过头来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临时补上有关业务流程细节,财务系统成了典型的“边设计边施工边补漏的‘三边’工程”。这样既容易出错又拖慢了工程进度,更谈不上周密完善,还会影响系统的设计质量,给企业造成损失。

 

 (6)编制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图是将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通过图示符号表示出来,它直观地反映了程序设计的构思过程,体现了整个程序运行的思路,是程序设计的关键一步,直接决定着程序设计质量的高低。同时,绘制好程序流程图非常有利于系统的整体控制。

 

 (7)对前期基础准备工作进行严格审核。财务系统的设计是以各项优良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前提的,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顾此,在开展程序编写工作之前必须全面审查有关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禁边准备、边设计、边补漏。

 

 3.程序设计阶段,采用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程序分成若干个功能不同的多个部分,各个子模块均有独立功能,可以单独运行;而把各个子模块组合在一起,又能方便地搭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块化设计是现代程序设计中一种很重要的技巧,有着众多优点:

 

 (1)便于分工合作,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系统设计时,可以把要做的工作分拆成多个部分,然后分配给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单位各自开发。这有利于提高效率,提高程序的设计质量。

 

 (2)便于维护、维修,增强通用性、易读性。

 

 (3)增强模块的独立性,降低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即使有某些部分故障,也不致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

 

 (4)能设计出可绕过障碍区运行的高质量软件――这是模块化设计的最大优点。由于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所以即使出现某些非关键性故障,系统依然能安全运行。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系统在使用中出现小故障是较常见的现象,如果财务系统具备了这种优点,就能做到不停机维修,不致影响日常业务,这对财务管理特别有意义。反过来,如果系统一有小毛病就会影响日常业务,甚至突然“死机”,就会严重打乱企业的管理秩序,还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给企业造成损失。所以,能做到小毛病不停机维修,大故障能尽快恢复是财务管理对其软件设计的特殊要求。

 

 4.软件设计要有扩展性,以适应企业未来发展

 

会计电脑系统设计要预计到企业各类业务的发展,要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以适应业务高层次、多元化发展。某些企业的电算化系统因没有扩展性,致使业务稍有变动,系统就无法适应,延误了日常工作。例如,一些企业的会计系统能处理人民币、港币、美元业务,但对日元、英镑、欧元或其他外币业务就难以适应。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企业外币业务必然日益增多,缺乏扩展功能的会计系统将难于满足未来发展要求。因此,会计系统设计一定要有超前意识,要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需要,设计有扩展性、多功能的软件。

 

要考虑到某些特殊业务的需要。深圳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对从新疆调进该市的夫妇,在为小孩办理入户手续时,因公安局的户籍管理系统只能输入四个汉字以内的姓名,而该小孩是维吾尔族,名字由近十个汉字组成,超出了公安局电脑系统的设计要求,以至无法正常入户,引起了不必要的纠纷。以此为鉴,财务电脑系统应有处理特殊业务的设计,要考虑到特殊业务的需要。

 

 5.强调面向用户

 

财务系统的最终使用者是企业,是一线业务人员,所以要特别强调操作简单、方便用户,要设计良好的用户界面,具体操作应尽可能简单易学。在屏幕显示方式上,最好只显示与业务相关的资料,对可有可无的资料,如参考性、辅的资料则能省则省。切忌“和盘托出”――有用、暂不需用的资料均显示于屏幕,这样很容易造成操作错误,还会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在目前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管理水平不很高的情况下,“面向用户性”很值得广大设计人员的重视。

 

 6.试运行

 

系统完成开发后必须反复测试,证明达到设计要求,才能交付使用;不能边检测、边使用、边补救。

 

 7.制定应急计划

 

系统完成设计后,开发方应编制与系统相关的运行文件,并提出有关注意事项,以备在出现意外情况时,有条不紊地采取相应措施。使用单位也应制定自己的应急计划,以备急需。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单位恰恰忽视了这一关键步骤,没有起码的应急计划,假如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损失将是巨大的。

 

 8.加强风险控制,保证信息安全

 

实现会计电算化,必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电脑病毒入侵、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非法毁损等因素影响,数据很容易被破坏,因此,会计电算化必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一方面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受权人员上机操作;不能连接与业务无关的终端,禁止与互连网连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安装“防火墙”,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实践证明,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的最好保障。

 

 9.加强对财务系统使用前的审计

 

财务系统必须确保正确,才能投入使用,这是保证财务数据安全的关键。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组织专家小组进行严格审计、从严检测,并实地模拟运行。只有证明正确无误的系统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只有经过“实战”检验的系统才具有可靠性。必须指出的是,财务系统不能边使用、边检测、边维修,这样风险很大,难于保证数据安全。

 

 ]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财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而财务软件设计则要符合财务管理的特殊要求。只有相互适应、互相配合,才能设计出安全可靠、多功能、高质量的优秀软件,更好地推进会计电子化工作。财务电算化是大势所趋,是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会计师、程序设计人员在这方面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理查得.l.莱特里夫.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l].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2]方树昌,叶其钢.计算机应用基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篇4

一、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无容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发展,为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精神动力。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6年以来,农发行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集中推进工作,是在各项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同时,着力打造并完善具有农发行特色的价值体系、推进机制和建设载体,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初步建立了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建立健全了各项基本制度,形成了以宣传语、核心理念为统领,以专业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视觉文化为支撑的规范统一、覆盖全行的企业文化基本框架。

第二,“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核心理念的内涵逐渐被广大员工理解掌握,并在工作岗位上自觉践行,达到了固化于内心、落实在行动的目标。

第三,形象标识统一规范,充分体现了农发行作为一级法人的统一性、整体性,“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品牌形象得到广泛认同,树立了农发行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四,企业文化对员工思想潜移默化的效果和行为规范约束的效果逐步显现,队伍的战斗力不断提升,农发行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培育了奋发向上、和谐进步的良好氛围,巩固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绩优的良好局面。

第五,企业文化建设为农发行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极大地促进了全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了业务经营的有效发展。

从中可以看出,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严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而开展的,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进而形成农发行自身特色的价值体系,并把价值体系贯穿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全过程,为打造一流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是相融相同的,是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有了价值体系的坚强支撑,农发行才可以形成统一的价值导向、神圣的使命感召、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共同的奋斗目标。

二、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作用,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的指导地位。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必须始终高举的旗帜,始终坚持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只有把握住这一点,坚持用发展着的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行干部职工,提高其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紧围绕农发行中心工作,用共同目标、科学机制、激励措施拴心留人,激发广大职工爱行爱岗、模范敬业、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培养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结合起来,使“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成为员工思想和行为的主流,自觉遵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强化现代银行意识,引导广大员工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其次,要坚持有效的理想引导作用。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积极宣传党的主张,这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推进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统一员工思想认识,明确前进目标,引导员工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同国家民族命运和农发行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凝人心、聚合力。另一方面,要教育员工善于把远大理想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增强主人翁意识,提升境界、增强信念和信心。

第三,要充分发挥潜移默化作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所以说,必须重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影响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认同等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

当前,在宣传语、核心理念的基础上,要紧密结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弘扬农发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追求卓越的超越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增强农发行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带动整个民族精神境界的提升和时代精神的更新。

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做到核心理念全面融合,企业文化全面渗透,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支农地位进一步巩固,社会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显著提高,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品牌得到广泛认可。

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自觉遵循的价值规范,融入到员工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全体员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品牌形象宣传工作,把产品、服务、舆论宣传等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宣传灌输,提升认知认同,充分展示农发行的办行理念、经营方式、支农成效、对外形象,增强社会知名度和美誉。

三是要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企业文化建设2011-2015年发展规划,不断完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视觉文化四大系统,重点打造信贷文化、柜员文化、科技文化、人本文化、廉政文化五大专项文化,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服务优势、发展优势,不断增强农发行综合实力,形成健全完善、充满活力、具有农发行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篇5

一、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的关系

在建筑工程中,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比,市政工程有其独有的特点:一是市政工程是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其产品为公众使用;二是市政工程的投资效益只能在其使用过程中显现。正是由于市政工程具有这些特点,铸就了市政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市政工程主要服务于城市区域,政府的目标、交通的限制、便利市民的要求,市政工程的工期一般不会太长,属于“短、平、快”的建设性质市政工程主要包括路桥、给排水、电力电信、供暖、燃气,属于关于民生的基础建设。对于房屋建筑来说,好的市政工程有助于房屋建筑开展的顺利进行、科学建造,具有不可多得的意义。

相比而言,土建资料比较细致繁琐,市政资料相对简单,但是相关的项目是完全不同的,资料表格几乎都不一样。土建的资料员做市政工程,必须要熟悉市政规范以及相关的技术表格。

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的关键要点分析

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模式是属于工程总承包的一种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在国外应用的相当普遍,对比传统的设计、施工分别发包模式,在提高工程技术水平、保障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省工期时间等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竞争性。有鉴于此,我国曾努力推广这种模式,给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但是,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在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领域发展相对缓慢,关键是制度和观念等方面原因,抑制了市场和企业的自我发展,文中对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整治期间也要勇于改革创新,推进一体化建造在我国发展。

三、实现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的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思考

思考一:重新划分设计与施工的分界点

以往人们把分界点放在施工图设计之后,由设计对每一根钢筋的摆放都进行了明晰的限定以后,施工也就只能按图施工了,由此派生出的设计指定产品,也就顺理成章了。如果把设计与施工的分界点,划分在施工图设计之前,也就是施工图设计下移到施工单位,一是可以促进施工企业的素质提高,把那些不具备施工图设计能力的企业,排除在一级承包范围之外,从而减弱一级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二是施工企业可以从施工图设计中获取更多的效益,以利于大型骨干企业的做强做大;三是可以使施工图设计更优化,更符合施工的实际。

思考二:积极实现信息化与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对接

我国建筑行业正处在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化建筑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管理半径的扩大,对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严峻挑战。通过信息化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建筑企业的共识。而建筑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步伐明显滞后。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种思维更新和管理创新。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范围广、层次深、信息量大,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协同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为企业创造价值。

思考三:培养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建造师

篇6

【关键词】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1 引言

城市和建筑必将是朝着绿色生态方向发展,这一点已经在各个国家对绿色建筑的日益重视中得到体现。太阳能是可再生绿色能源,将太阳能系统做为建筑的一部分来集热或发电,同时美化建筑造型,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有机一体化,使建筑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以节约传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未来太阳能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方向。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比较大,热水、空调和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左右,如果能综合利用太阳能,全面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及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应用一体化,对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太阳能利用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太阳能系统与建筑的有机融合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2 国内外建筑太阳能利用现状

2.1 国外建筑太阳利用现状

国外对建筑太阳能应用系统的研究已有较长的时间,特别是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利用的法律文件,在太阳能利用研究方面投入大量经费,在经济上也采取减税优惠等有效措施,使欧美等发达国家太阳能利用建筑的发展极为迅速,无论是对太阳能利用建筑的研究、设计一体化,还是材料、房屋部件结构的产品开发、应用,以及真正形成商业运作的房地产开发,均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展示中心极富韵律的Trombe墙为展览厅提供了被动式采暖和自然采光,同时也塑造了极富个性的立面效果。以色列某建筑在叠错的屋顶阳台尽端安放的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巧妙结合,使其更为生动活泼。丹麦南部的某展览会议中心运用了这个国家最大规模的PV光电板阵列,这些半透明的光电板与中庭屋顶玻璃相结合,既作为发电元件,又可起到遮阳构件的作用,避免阳光曝晒引起的过热。阳光透过光电板在室内造成了有趣的光影效果,随着季节、天气以及每天时刻的不同而瞬息万变,使普通的中庭空间凭添了无限生机。

2.2 国内建筑太阳能利用现状

我国的太阳能利用建筑比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落后很多,但是我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越来越重视,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9年3月财政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及《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旨在通过财政补助支持开展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带动太阳能光电产业发展。2011年年底,财政部、住建部下发《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提出了“绿色生态城区应当以宜居、绿色、低碳为建设目标,以居住功能为主,把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作为约束性指标,绿色建筑应达到一定比例,从整体上实现资源节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国家政策扶持启动市场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同时,我国也成功的实践了一批光电应用建筑,如:作为北京奥运会主场馆之一的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首博新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世博中心、主题馆及南市电厂建筑,上海虹桥铁路客运站光伏发电项目。

3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3.1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得到广泛认可尚需时日

首先,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项目成本要远高于普通建筑,消费者很难愿意为此承受更高的费用支出。其次,要实现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需要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验收,项目要涉及太阳能企业、房地产开发商、建筑设计单位等多方面,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面临整个项目夭折的危险,实际操作颇为复杂。再有,对太阳能企业的技术实力要求也很高,只有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有能力参与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项目,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参与的技术实力。

3.2 法律法规不配套

目前,中国还没有针对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专项法规,能源相关法律法规也不配套。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由玻璃制成的集热管会反光,阳光强的时侯会十分刺眼,可能影响到周围小高层居民的视野,造成光污染,而国家在光污染方面立法还是空白。目前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里,对光污染并没有作明确规定。新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因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不能有效地调控当前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复杂形势。国家出台的法律,缺乏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指导政策,尤其缺少关注太阳能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关市场配套支持政策。当前也没有直接针对用户端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相关优惠政策,因此,不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也无法引导社会资金健康运行。

3.3 技术支持不足

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技术仍然相对滞后,缺乏关键技术,制造技术创新力度不大,工艺改革深化能力不强,产品处于模仿阶段,同质化现象严重,尚未建立系统化产业体系。目前,我国也缺少太阳能相关领域专业院校,使得太阳能产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基础薄弱,太阳能领域的技术、营销中高端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十分缺乏,人才的匮乏又成为约束太阳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3.4 市场不规范,产业资金匮乏

我国太阳能产业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且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使得一些企业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一味降低生产成本,搞价格战,致使企业盈利水平不高,资金缺乏,使企业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太阳能产品质量和配套服务无法得到保证,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影响了产业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4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问题的对策

4.1 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应尽快制订系统的相关法律及相关配套政策,出台相关的标准,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加大国家金融支持力度,用税收、补贴等有效手段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鼓励和协调太阳能企业、房地产开发商、建筑设计等相关单位的创新、合作。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能够认识到能源问题的紧迫性,认可政府的相关政策,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应负有的节能环保的责任,自觉支持并参与到国家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产业发展中来。

4.2 加快太阳能新技术的开发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政府应通过激励政策,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积极研发太阳能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产学研有效结合,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应与企业联合行动,合作创办研究中心,共同对有市场前景的太阳能利用新技术进行研发,加强能源方面的国际合作,与发达国家建立交流体系。政府也应研究搭建全国各太阳能开发利用平台,互通有无,共同致力于太阳能核心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使得整个产业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

4.3 加强市场培育

政府应在法律法规框架下,采取相关政策工具,规范、维护正常的太阳能市场秩序。鼓励太阳能企业做强、做大,淘汰落后产能,塑造品牌形象,向现代化管理制度企业转型,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减少依赖海外市场。建立政府、相关企业、公众三者之间的联动体系,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共同建立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篇7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探究

Abstract: with the energy shortage, clean, rich and cheap solar energy use of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This paper, from the solar photovoltaic building integrated meaning, type, advantage, and become a new energy development tren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solar power to explore development.

Keywords: solar;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pv); explore

中图分类号:TK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涵义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或结合到建筑来提供电力,根据节能、环保、安全、美观、经济实用的总体要求,将光伏发电作为建筑的一种体系进入建筑领域,纳入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同步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制造、一体化安装,使其光伏建筑规范化、标准化。

二、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类型

根据太阳能光伏方阵与建筑结合的方式不同,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建筑与光伏系统相结合,这种方式是把封装好的的光伏组件(平板或曲面板),建筑物作为光伏组件的载体,再与逆变器、蓄电池、控制器、负载等装置相联,系统还可通过一定的装置与公共电网联接。另一类是光伏组件与建筑材料集成化。即光伏组件以一种建筑材料的形式出现。如果用光伏器件代替部分建材,即用光伏组件来做建筑物的屋顶、外墙和窗户,这样既可用做建材也可用以发电,可谓物尽其美。

三、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优势

1、绿色能源。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产生的是绿色能源,是取之不尽的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对生态方面的污染。

2、不扩展用地、对电网起调节作用。光伏阵列一般安装在闲置的屋顶或外墙上,无需额外占用土地,这对于土地昂贵的城市建筑尤其重要;夏天是用电高峰的季节,也正好是日照量最大、光伏系统发电量最多的时期,解决电网峰谷供需矛盾,对电网可以起到调节作用。

3、当地发电、就近用电,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可以节省电站送电网的投资。对于联网户用电系统,光伏阵列所发电力既可供给本建筑物负载使用,也可送入电网。在阴雨天、夜晚或光强很小的时候,负载可由电网供电。由于有分布式建设,就近就地分散发电用电,进入和退出电网灵活,既有利于增强电力系统抵御战争和灾害的能力,又有利于改善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并可降低线路损耗。光伏阵列和公共电网共同供给负载供应电力,增加了供电的可靠性。

4、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和太阳能设备协调和谐,构造合理,其建筑融合为一体,即易于形成良好的建筑艺术形象,还可使建筑外观更具魅力;既可发电又能作为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使物质资源充分利用发挥多种功能,不但有利用降低建设费用,而且能增加建筑物科技含量。

5、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技术采用并网光伏系统,以电网为储能装置,不需要配备蓄电池,既节省投资,又不受蓄电池荷电状态的限制,比独立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建设投资可减少达35%~45%,从而使发电成本大为降低。

6、可以起到建筑节能减排作用。光伏阵列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极大降低了室外综合温度,减少了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减少了墙体得热和室内空调冷负荷,起到建筑节能减排作用,也符合与生态环境和谐,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7、配合设计院等相关单位,通过实体工程建设,制定行业的设计、施工、质量标准和相关的规程和图集,引导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成为未来新能源发展趋势

《京都协定书》的签订标志人类正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太阳能是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是世界各国政府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决策。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20年世界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2%,2040年则会占到20%—28%。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该法案将太阳能发电并网合法化,为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打开国内市场的大门。国家能源局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GW,是2007年规划的11倍。这将对我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的大规模推广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其独特优势,成为未来新能源发展趋势。

五、加强发展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措施

1、制定和实施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应规划标准、使用标准规范等,推动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利用,在建筑中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积极推动建设领域资源节能的制度与规范建设,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形成一种制度约束,提高政府与百姓的节能意识、新能源利用意识,让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

3、明确实施主体,推进“太阳能屋顶计划”。太阳能光电应用项目业主单位或光电产品企业是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建设的主体,应结合其自身实际,快速启动“太阳能屋顶计划”。确保示范工程效果,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增加市场认知度,形成广泛应用太阳能光电产品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将光电建筑应用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在新建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城市照明中积极推广应用。积极帮助争取中央、省财政可再生能源等专项资金,予以补助,大力刺激国内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的发展。

4、建立太阳能建筑的质量认证体系,开展质量认证和相应的标识体系进行认证,认真贯彻和执行建筑领域中国家相关太阳能光电应用的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要结合本地实际,尽快编制太阳能光电产品建筑安装技术标准规程;相关光电企业也应制定本单位产品在建筑领域应用的企业标准,提高应用水平。

5、加强对太阳能光电技术应用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程、规范,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太阳能光电技术应用项目安全可靠地实施和运行。

6、借鉴国外成功发展经验。如德国、日本光伏的发展都非常成功,其基本思路采用屋顶计划和并网发电的基本形式,将晶体硅太阳电池作为主导产品,政府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和银行贷款的激励机制成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德国政府带头利用太阳能,像柏林火车站等许多公共设施与场所,大量采用光伏发电设备。

7、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逐步纳入建筑设计,融入建筑施工中。

8、需要通过提升产业化规模降低成本,政府出台倾斜政策予以扶持,提高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的积极性。

9、发展光伏发电学科的院校或培训试验中心等科研机构,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中高级光伏发电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六、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未来发展趋向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发电技术智能化、与智能建筑融合;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技术更加智能化、多元化,发电成本降低;太阳能一体化建筑标准成为主导光伏建筑设计的标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依附于建筑标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实现光伏组件与楼宇自动一体化,由白天发电、美化建筑原始功能,向夜间发光装饰建筑的多媒体化发展;实现建筑室内透光率的可变性,调节室内采光。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其具有美观、绿色、环保、 节能的效果, 将现代建筑提供了一种全“零能房屋”理念,成为未来的持续绿色新能源发展方向,走入人们生活,为经济健康发展提高了持久动力。

篇8

1.引言

随着城镇化战略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与建筑施工相关的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都离不开测量。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技术、城镇规划、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建筑学与测量学交叉的学科,主要以测量实验为主,实验数量较多,数据处理较难,基础性较强等特点,是建筑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为此对其工学一体化进行探索。

2.工学一体化课程的特征

工学一体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一体化。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学生的身份发生转变,在“半工半读”中更加明确自身专业的定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1]。

2.1课程设置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工学一体化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本门课程的设置上,理论与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应达到1:1。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紧接着学生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有时也可以边理论边实践,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理论性的知识只有在实践教学中得到验证,同时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2-4]。

2.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将案例教学、多媒体、实操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中,同时将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教学实践要求相结合,形成“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2.3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工学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这就教导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的引导学生。

3.目前教改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1实践性教学比重偏低

在《建筑工程测量》这样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极其重要,但是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比重不高,仍然是1:1,需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5]。

3.2实践内容与现实工程脱节

这门课程理论比重较大,教材内容陈旧,这样就导致校内实训与校外的工程施工相脱节,掌握的知识无法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同时,如何将目前施工中的测量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是当前工学一体化教改中的关键问题。

3.3实训场地有限

目前,我校没有有固定的的实训场地,都是在校园内随意实训,这些实训场地都是任课教师根据实训计划自己在校园内随意布置的,不能满足2个班级同时实训。而且场地的面积大小上和专业程度上仍无法满足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是目前工学一体化教改面临的最大硬件问题之一[6]。

3.4实验器材短缺

工学院工程测量技术教研室每年要承担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筑工程专业、水利水电专业、道路桥梁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园林专业等测量仪器使用。14个班级,700多人的测量实训。而测量仪器及其短缺,磨损老化严重,现已很难满足实训的需求。

3.5师资力量有限

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我院采用的是上理论的老师也要负责实训,教师自身素质的缺陷,无法将现有的工程项目与测量实训相结合,无法达到真正的工学一体化,大部分教师都要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分担了大部分的精力[7]。

3.6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较差

我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其中还有一部分政府订单生,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其中一些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自主性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在实训时,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但是一部分学生的纪律较差,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

4.关于工学一体化的教改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中的问题,采取以下几点教改措施:

4.1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保障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基础[8]。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呢?利益是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但是,我更希望我们学校建立自己的企业,借鉴吸收企业的职工的培养体系,将这套体系引入到教学中,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为学校创收,真正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4.2加大硬件投入和软实力的提升

学校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训的投入,尤其是对器材购买和场地建设方面,同时老师之间应加强学习和交流,形成良性互动,改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培养学生活学活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掌握新的学习方法[9-10]。

4.3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首先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训操作比较强的课程,学校应组织教师到实际的施工现场观摩和学习,把学到的应用型知识带进课堂,逐步达到“双师”标准。同时也可以让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教改中,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

篇9

1.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

在设计方面进行分析,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工作项目,而且在实际设计时,需要不同的设计师进行设计,这样就需要两方面的工程师进行沟通和协调,在另一方面分析,这种模式增加了建筑整体设计协调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这样建筑结构很有可能和用户的装修需求发生尖锐的矛盾,用户一般都会进行结构改造,如果是在没有工程图纸,自己私自在墙上进行打孔,或者增加隔断层等,完全忽视了建筑力学安全,进而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2.开发商原因

一般而言开发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都希望企业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也是出于成本利益的考量,降低整体的施工成本,而且对大多数的房屋都不进行精装修,在这个基础上来降低销售方面的价格,不仅有利于房屋的销售和资金的流动,同时也扩大销售人群的规模,在市场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快速达到资金回笼的目的因此给一体化设计带来了麻烦。如果施工人员偷工减料,或者是使用以次充好的办法蒙混过关,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3.业主原因

除了上述的客观原因,还有一个主观原因,就是很多业主都热衷于购买房屋后的装修,结合有关的资料分析,在拿到毛坯房的业主中,大多数业主都是集中全家的设计建议,自己动手来设计整个房屋的方案,然后自己联系装潢公司,自己去购买材料,这种形式显然没有一定的合理性,使用的材料是否环保先不说,整个装修过程都不会安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专业的装潢公司很多,可以给业主不同风格的装饰,因此建筑设计很难。这样继续下去,如果装修材料没有绿色环保标识,会影响居住人员的身体健康,如果涂抹材料不是很好的防火材料,很容易造成火灾的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二、建筑与装饰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

在建筑施工前的设计中,如果有效的使用了建筑和装饰装修一体化的设计方式,有利于整个施工过程的节能减排。在设计中有效的对材料进行监控,统一各个设计师的出发点,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设计,科学地提高整体建筑施工质量。同时由于都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时采购和统一施工,积极加强了各个方面物品、材料的使用率,避免业主自己去购买,导致对产品性能不了解,对各个品牌不了解,对产品质量也不了解,致使使用材料不配套,或者质量达不到标准,影响之后的施工效率和质量。结合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分析,如果把业主单独装饰作业和一体化设计放到一起进行分析,其大致会节约15%~20%的成本,这个数目非常惊人。除此之外,使用一体化的设计模式,能够强有力的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一体化的设计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整支施工团队的凝聚力,加强了每一个员工的业务技能,提高了整体的施工素质,加强了建筑恶化装饰设计人员的沟通和信任,而且在设计过程中,一旦发现了问题和异议,其可以及时地进行技术上的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把问题解决的时间都缩短了,同时对问题的解决也更加彻底,避免了返工和二次施工的发生频率,同时还降低了室内污染,提高了建筑的合理性。

三、建筑和装饰设计的一体化设计分析

1.物理方面的一体化设计

如果从建筑和装饰一体化的工作性质而言,基本原理就是把各种元素综合起来,然后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进行设计考虑,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部分都各司其职,同时还应该兼顾设计装饰后的整体性,通过多年的实践分析中发现,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工作中,一定要在不超过预算的基础上满足建筑的所有功能性,在此基础上必须给业主一个视觉上的冲击,让其看到该建筑产品后有一种自己创作的感觉,符合业主的审美观点,无论是在物理方面,还是功能、美学方面就有一个整体的融合,让其具备一个完美艺术品的性质。在物理方面对一体化设计进行分析,其设计的关键环节就是探讨分析组件和系统在空间上是怎样进行和谐共存的。例如很多标准设计都应用了屋顶天花板的设计模式,而天花不是一个单独的整体,在艺术上分成了多个层次,实践效果而言不是非常好,阻隔了各个系统之间的互相作用,也就是说进行物理一体化设计,就应该在建筑构造方面分析,把上述几个不同的系统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进而保证各个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不会互相影响。具体而言,如果在设计一个穿过钢梁系统的空调管道时,设计师想要达到完美协调的目的,就必须把机械系统和结构系统合理的整合到一起,主要方式可以利用管道和钢梁之间产的缝隙进行深一步设计,如果管道尺寸和形状要比设计的梁架之间的空隙大很多,就要对二者中的一个系统进行大范围的修改,以此来达到整体协调统一的目的,但是还不会影响空调管道,或者是梁架的功能,这就是物理一体化设计的要点,希望有关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和明白。

2.功能方面的一体化设计

性能和功能一体化有很大的内在联系,例如拿承重墙而论,其不仅有维护的性能,同时还是一种承重的结构,如果从细致方面而言,承重墙其取代了一根梁、一层围护和两根柱子,进而把这些设施的功能都统一的协调到了一起,在设计合理,施工到位的情况下,这种设计方式不仅降低了整个的施工成本,同时把复杂的建筑结构变得简单化。在功能方面的一体化设计中,一定要提高各个构件功能之间的综合协调能力,让建筑设计工程在装饰设计的引导下,兼顾人们对建筑商品功能和作用的需求,把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结合的更加完美,同时设计师应该大胆的进行尝试,但是前提要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记录和分析人们对这种功能方面的一体化设计的反应情况,进而逐渐摸索出一套设计标准和设计原则,继而才会提升建筑企业的设计资质等级,满足人们对建筑商品的要求,降低自行装修和改造的概率。专业人士应该知道,暴露管道也是性能一体化的典型例子,完成这方面设计后,其他方面的组合技术,能够通过管道材料和油漆的选择来予以解决。建筑设计师和装潢设计师在功能设计方面一定要加强沟通,形成专业化的设计体系,有利于一体化施工设计,这样才能把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提升建筑装饰设计的内涵。

3.美学方面的一体化设计

在建筑上有形式的、或者是外露的表现力,利用叠加起来的形象可以把构件组成一个共存空间,这种方式是由视觉一体化来达到的,也就是说在满足建筑的力学性能后,还要把建筑的功能以及各个构件的作用都发挥出来,但是在整体感观上却看不出其基本作用,呈现到人们眼前的就是一个比较美的商品艺术,这就是所说的美学方面的一体化设计。在具体的建筑美学设计过程中,简单而言必须要保证建筑中各个部分之间有一种视觉上的和谐感,绝对不会让顾客和用户看到建筑后,在某些地方感到突兀,或者是在一些构件上看出了其基本用途,也就是把管道、线路或者是其他功用都暴漏出来,不仅表现的不美观,而且破坏了该部分或整体的美观享受。对自来水管道设计、在照明设备设计、在空调装置设计中,一定要多做美化处理,或者进行一定程度的隐藏,或者是把这些元素在建筑中以美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要求建筑师有非常高明的设计技巧,同时也应该学会材料、装置和色彩的选择,在多个角度上进行衡量,以此来满足人们在视觉和功能上的双重目的。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CDIO 一体化课程体系 古建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08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倡导工程教育应当从科学向工程回归。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源于科研、企业中的设计项目、生产项目、研究项目或问题为载体,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找到如何完善自身知识框架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有机、系统地将项目设计结合起来,通过有计划的服务活动与结构化的反思过程,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活动,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构建以项目为主导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新体系是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重要环节。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2.1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总体思路

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中,必须有精心规划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项目,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体化课程体系基于学院能力指标体系,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构建专业培养目标,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设计高度融合、高度关联的课程与项目,建设从三级到一级项目逐级递进的一体化课程。

2.2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要点

深厚的技术基础工作认知,CDIO的基础教育,不是简单削弱基础课程,而是根据工程的需要,为某个工作流程或整个过程重要的、持久需要的基础;为今后发展、进取需要的基础;建立一个长期为学生提供认知和发展的框架,学生能够从基础来分析、思考和设计问题。因此,重要的是如何将知识融入实践项目中。创建新产品、工艺和系统,CDIO为学生创造现代工程师的工作环境,以团队为基础创新工程产品、流程和系统,通过以项目为基础和动手学习,培养工作经验而整合课程,工作环境考虑先进性。

了解研究科技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不仅是了解技术,还要了解它如何影响社会,以及相应的责任;他们必须保持高度的道德标准,同时在服务社会和企业的过程中,制约商业化环境因素。

3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3.1 开设古建筑工程导论课程

开设工程导论课程,有利于让学生理清专业学习的结构和基本思路、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引起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并加强学习工程的动机。建议开设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由于学生还没有基本的工程教育理念,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学生工程概念的建立。通过聘请古建筑设计或施工方面的专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到本学校进行职业的介绍和主题讲座;也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到古建筑设计或施工现场参观,给学生最直观的职业环境体验和职业过程了解。使学生明确将来的任务和责任,更有利于在学校的项目教学中开发CDIO技能。

3.2 课程按照项目分级

依据教育心理学知识技能迁移的基本原理和学习层级理论,按照项目的规模、涉及的能力范围及程度划分为三个层级,通过三级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进行项目设置时,要求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设计制作实践项目,让学生能通过构思、设计、制作、实现来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获得。

一级项目,综合项目,包含古建筑主要的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综合项目。通过引入行业与岗位实际项目重点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技能进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化项目的能力。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的一级项目有:仿古建筑设计项目、古建筑修缮设计方案项目、古建筑施工方案编制项目等。

二级项目,课程群项目,基于多门课程、包含一组相关核心课程能力要求。主要训练应用多项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的二级项目有:古建筑工程经济标编制项目、古建筑施工组织方案编制项目。

三级项目,课程项目,基于单门课程,为增强该门课程能力目标的实现而设,主要训练专项技能及应用能力。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的三级项目有:木作工程修缮设计施工项目,瓦作工程修缮设计施工项目,油漆彩画工程设计施工项目等。

3.3 集成化课程体系

以项目为主,把学科穿插其中做关联。这需要教师的团队合作,无论教技术课、专业技术课或者专业课的老师都要共同合作,研究怎么把课程关联起来。进行课程的整合,例如可以将古建筑制图与计算机辅助制图应整合成一门课程。化整为零可将原有的知识点分散到各专业技能课程中,例如将中国建筑史一课中的木作、瓦石、油漆彩画知识分别放到专业技能课程讲解。前置体验课,例如在学习专业技能课的设计和施工课前,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项目的难易程度,将一级项目在前面1-3学期实施,然后在第4学期里设置二级项目的综合训练项目。5,6学期通过一级项目综合项目设计和在企业实践,提高学生在实际生产实践中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项目课程体系框架进行了一体化的整合,更好地解决了项目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更好地进行同行业岗位对接。

参考文献:

[1]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2]查建中,何永汕.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三大战略[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