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工学结合”注重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高校侧重对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理论教学和心理疏导,企业则更注重对全日制工程硕士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作为企业来讲,更加注重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其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高校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还不是很健全,在企业更加缺乏专门人员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因此培养方向的侧重和师资队伍的不健全阻碍了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管理机制的不成熟,课程灵活性的缺乏给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之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高校和企业由于人员结构复杂,在管理组织方面相对缺乏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整体性构建,导致了在教学管理机制方面不完备。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完善的内容保障和监督机制,致使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课时相对较少,仅占全部课程的4%,且课程内容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与企业,社会联系的灵活性和实用性。高校和企业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缺失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渗透,从而使得具体工作缺乏实效性。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给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完善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积极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关键环节。
1.创新教育观念,提高对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创新教育理念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之下,高校和企业应认识到对全日制工程硕士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日制工程硕士是未来企业战线上的骨干人员和科技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将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命运,同时也是影响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全日制工程硕士具有提前进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实践的特殊条件,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不良思潮的矛盾中,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思想状况呈现出无序性、多样性等特点。这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将给高校和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和企业必须面对新形势,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对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2.注重工学结合,拓展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渠道
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之下,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相对的不稳定性,逐步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教学组织管理模式的新渠道成为高校和企业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第一,拥有一支由高校与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是进行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建立以党委为领导,以党委工作部、团委、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学生管理中心为核心和各系党总支、团总支以及学生管理机构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完整的组织管理网络体系。高校应结合“工学结合”的特殊培养模式,逐步建立起以导师和辅导员为主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双导师”优势,加强交流,积极建立导师责任分配制度。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自身的特点,可以选拔优秀的毕业生提前攻读博士,同时担任硕士生辅导员,充实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企业可以利用优势资源吸纳企业的先进模范,管理精英和技术能手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力量,同时也为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高校成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专家团队,结合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之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和内容,提出对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建设方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制定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与实践融合的教学方法,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培养模式。
第三,健全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机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具体表现建立新型的学分分配方式,使课堂成绩与企业实践能力有机结合。建立考评制度,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情况和效果作为评价和衡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并列入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评估体系,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明确考核责任,在课程教学的环节由授课老师根据其平时表现和最终的考试成绩给予综合评分,在实践教学环节,则要结合其在实践操作环节的具体表现。考核的结果要与学生的评优评先等切身利益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加强考核机制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企业和高校要不断的进行经验总结和交流,逐步探索出在“工学结合”教育培养模式之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考核的新方式。
3.学目标,努力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高校和企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着力把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成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只是在教学目标的侧重上有所不同。统一高校和企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其实质就是在具体的操作和运用上进行有机结合。
第一,在企业建立德育基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企业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践教学的初期由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课的教师和企业的实践教学队伍共同制定德育培养的具体方案,方案的制定应结合理论教学的目标和实践教学的目的。实践教学期间,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课的教师应到企业进行跟踪指导,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生活困难。企业的领导干部也应高度重视对企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使得他们更好的对实习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要求学生参加本单位的政治理论学习,党团活动和其他的社会活动,真正做到在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真正使“工学结合”作为一种理念贯穿于全日制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第二,构建网络平台,运用先进的传播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极强,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新的领域。找准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运用先进的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教学的地点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实践教学的时间也具有灵活性,因此运用现代网络平台对全日制工程硕士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工学结合”模式之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建立网络平台,把高校和企业的工作动态有机结合,使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和高校的工作安排,同时结合自己的时间积极参与到企业和高校的教育活动之中。进行灵活多样的网上互动,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利用企业文化,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传承性质的精神文化财产,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对进入企业进行实践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真实的内心体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和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融合,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显性作用的同时,必须大力开展隐性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丰富的企业文化之中,逐步实现教育的主体的客观接受性和主观认同性的有机结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宣传企业的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等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内在的引导和外部的“隐性灌输”,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机的融合起来,真正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的结合,在吸收企业文化内涵的过程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结束语
篇2
通过调研,得到以下信息和数据:学历上,思想政治教育在读硕士生中非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约占到6%,这部分学生由于未经历正规的高校教育培养,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相对有一定的欠缺;本科所学专业上,录取的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中本科为同一专业的仅占到调查人数的约24%左右,而且多分布在师范类大学,其它专业占到大约76%,既有学工商管理、法学、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英语、公共管理、金融等文科专业的,也有学机械、通信工程等理工专业的,这一状况在以理工为主的院校尤为突出;是否有工作背景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往届大学毕业生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大约占到调查人数的28%,这其中包括一部分在职就读的,也有一部分是已参加了工作,在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又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重新回归大学学习的。出现这种个人背景多样化的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政策原因。我国政策规定,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员,既可以是本科毕业生也可以是专科毕业、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既可以是普通高校毕业生,也可以是非普通高校毕业生(电大的学生、自学考试的学生等);既可以是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是往届毕业生。[1]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也就来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大学;既有工作过的,也有一路学习考过来的。同时,教育部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吸引了更多的考研者。
2.学科原因。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与众多学科和专业本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诸多交叉之处。就其研究内容而言,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而它的理论和方法涉及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这些情况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客观上难以与其它学科较为清楚地“划界”。同时由于其知识体系呈现弱连贯性的特点,其它专业的学生转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较容易适应。[2]而且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一些设点较晚的以理工为主的高校生源较差,甚至有的还出现了“生源”荒。为了招到学生,不惜降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专业课的难度。这就使得一些专业水平不高,甚至一些以前从未涉足过该专业的人也能较容易考上。
3.个人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上升,用人要求越来越高,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也在不断递增。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看,有的希望继续深造,读完硕士读博士,这部分人本科一般是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或相近专业的;有的是希望通过读研在学识和能力上有更大的提升,适应就业的需要;有的是不喜欢本科时的专业或本科专业就业前景不佳、考研难度大,想通过考研改变专业方向或有助于未来的就业,如将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有的是出于工作上的压力和需要,如党政机关的公务员、高校的政治辅导员及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师等;还有的是想逃离职业困境,如职业不理想、工作不如意,一时又无法通过重新选择职业解决,便选择报考就业面相对宽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二、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个人背景多样化对人才培养的利与弊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个人背景的多样化对人才的培养可谓利弊兼有,但从总体上看是弊大于利。从利的方面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不同的学科专业背景使他们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多向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方法等方面取长补短、文理融通。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知识融合的专业,除了自身的理论范畴,还强调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这样比较容易形成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有工作背景的占比例较大,工作的经历使他们更珍惜学习的机会,更知道应该怎样学。特别是有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背景的,他们本身从事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到研究的突破点。从弊的方面看,一是由于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来自电大或自学考试的学生或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有专业知识基础或专业知识基础薄弱。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具有弱连贯性的特点,但那只是针对突击考试而言,从人才培养教育看,本科教育是大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培养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的一个阶段,如果只为考研才学习本专业的课程,这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不利的。硕士生的培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投稿邮箱:《教育现代化》杂志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培养专业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就需要前期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融会贯通。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这部分学生专业自学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欠缺。二是在职硕士生主要是公务员和高校政治辅导员,由于工作繁忙,精力有限,学习时间难以保证,专业学习成了应付的差事。三是学生报考目的多样性,带来了学习背景、能力层次、学习态度和要求等的差异性,特别是读研不是自身的主动要求,而是迫于外界原因的那部分学生,不论其继续深造的初衷是回避就业压力,还是其它目的,很多人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以个人经济利益为中心的高薪水的满意工作,他们对读书或做学问失去浓厚的甚至是最基本的兴趣,虽然也面临毕业压力,也只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出现学风不正,混文凭现象。这些都影响到了培养的质量。
三、个人背景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培养模式的合理选择
篇3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06-03
近年来,随着在校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研究生群体的特点
研究生作为一个群体,与本科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智力的表现形式。研究生在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表现出了跟本科生不一样的特点。本科阶段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获取上,而研究生阶段则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上。研究生具有更为主动、全面、持久的特点。在想象力方面,本科生的想象力具有过于虚幻的特点,而研究生的想象则更具有合理性和创造性,具有更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2.思维特点。本科生的思维模式主要为形式逻辑思维,而在研究生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成为最主要的思维形式。在形式逻辑思维中,个体更强调思维的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在辩证逻辑思维中,个体则强调思维的辩证运动和发展,它强调用运动、联系的思维方式。
3.学习的相对自由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基本上以自主学习为主,集中学习的时间较少,图书馆、网络以及实验室是其学习的主要途径,加之居住比较分散,所以集中管理比较困难,不像本科生那样有固定的班级及管理者。这些特点要求他们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否则很容易使自己放任自流。
4.独立意识与自我认同感强,思想逐步社会化。研究生已属于成年人,他们对社会关注的比较多,对社会现象、人生态度、婚姻观念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和价值体系,认为自己不需要思想上的引导与行为上的约束,对待问题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更容易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关注个人问题比较多,奉献精神不够强。
5.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研究生群体在年龄、背景、经历和家庭状况等差别较大,因而他们的求学动机、个人需求、对社会的认知、思想道德等情况也比本科生复杂的多。在知识层面上,由于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基本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人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甚至有些在职研究生已是某一领域或行业的专家。研究生的经历各不相同,相互间差异比较大,有的是应届本科毕业直接考取的,一直未离开过学校;有的已有丰富的阅历,甚至已经结婚、生子,在社会上担任一定的职位。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急剧增加,但有些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力度不够、人员配备不足,没有制定相应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方案。甚至有些培养单位以研究生社会阅历广,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并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为由,认为对研究生没有必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照搬对本科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忽略了研究生群体的特点。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明显。尽管高校为研究生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如《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等,但这些课的教学效果较差,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授课方式没有从研究生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出发,教师往往就教材本身实施教学,很少能够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践来讲述,这种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难以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少学生只是为了修够学分才来上课的,课堂纪律差、师生互动少、教学效果不明显。
3.“重学术研究、轻思想教育”的观念普遍存在。目前很多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学位论文的完成,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尽管研究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成熟的思维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大多数研究生,特别是直接由本科升入研究生阶段的同学,成人但未成熟,因此思想教育仍面临较大压力。
4.学习生活压力大,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历层次高,年龄差距大,科研任务重。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研究生的心理状况亟待重点关注。研究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婚恋、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其思想、心理方面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表现为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意志脆弱等,甚至部分同学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患,以至于不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二、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思想上高度重视,建立三级管理体制。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针对本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校、院、导师三级管理体制,学校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策制订和管理,对学院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学院和导师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学校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挑选一定数量的优秀毕业生专职从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并对他们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研究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养和心理素质,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
2.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建设可以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建立党支部,有利于针对研究生的班级和专业特点开展工作。这样设置党支部,可以给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带来便利,更好地组织研究生开展理论学习,搞好班风、学风建设,做好日常思想教育,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加强支部制度建设,健全党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3.以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发挥导师的核心作用。研究生导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还有育人的责任,不仅履行授业还承担传道的职责。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学校首先应该明确导师的教书育人功能,把育人作为导师考核的一个指标。其次加强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时机,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4.针对研究生心理素质现状,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群体结构比较复杂,年龄参差不齐,心理素质也是千差万别,研究生在校期间面临着学习、科研、就业、经济、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多重压力,这就容易使他们出现困惑和苦恼。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心理问题就会产生。因此,要正视和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定期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排查,对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干预;认真落实国家奖贷助补减政策,缓解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与自我调适,提高研究生心理问题的自我应对能力。
5.创新工作方式和载体,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深入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创造和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针对研究生居住比较分散,班级概念相对弱化的特点,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自由度高的优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有关政治理论、时事热点、形势政策、道德伦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网页,提供专家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充分发挥网络论坛的力量,就学生关心的热点和敏感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实。
6.发挥研究生骨干的“三自”作用,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依靠研究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具有开展自我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基础,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注重为研究生搭建各种平台,如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学术交流活动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营造自由平等、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以学术活动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术研讨交流之中;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研究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协作精神,吸引研究生把业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培蕾.立足研究生特点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2).
[2]刘凯,王勇.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黑龙江教育,2009,(3).
[3]王军.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4]杜林.关于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5]陈汉能.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2).
篇4
【关键词】公安思政人才 培养理念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3-0069-02
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起着为公安工作提供方向指导、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撑的作用。做好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政治建警、思想育警、文化强警战略,可以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支持。目前,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来看,公安机关对从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对从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公安院校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又比较欠缺,造成了公安基层缺少高素质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承者与实践者的现象。有鉴于此,研究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出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具有较高层次的复合型公安人才,服务于公安实践的实际需要,是当前极为迫切的任务。
培养高素质的公安思政人才也是深化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需要。当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专门研究,并加以解决。例如,如何进一步探索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总结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与方法,克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随意性,体现科学性?如何创新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体现新时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整体性原则,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规化建设?如何利用新兴媒体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如何运用文化新形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服务,进一步提高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等重大课题。这些问题对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规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同时也对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服务于公安实践的现实需要。从公安思政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一个教育和培养理念的问题。培养理念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方向与成就。下面是对当前公安教育中公安思政人才培养理念的详细分析。
1.复合型人才
21世纪的公安思想政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应以培养复合型的公安人才为目标。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融多种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现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要求公安思政人才不仅具有宽广而厚重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结构和素质构成。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构成具有多重整合的特点,这种整合不是多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简单重叠,而是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形成复合交叉的知识结构。这种复合交叉的知识结构,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学科内部的交叉知识,如政治伦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安管理学等知识。复合型人才应当作为公安思政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
2.厚基础:融合多学科理论基础的知识结构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高层次的复合型公安人才,其学科理论基础宽广,涉及了哲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心理学、公安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多学科相结合的复杂的知识结构必然要求公安思政人才首先要博采众长,努力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也可以区分为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哲学、法学、心理学等知识领域:二是相关的公安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如侦查学、治安管理学等公安学知识领域。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基础如此宽广,每一学科都深入研究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融合相关学科的主,要内容,对其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并加以整合,逐步形成具有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研究领域,形成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有了自己学科的理论基础,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才有自己理论视野,具有公安特色。
3.强能力: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能力结构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能力培养。在人才的智能结构中,能力是核心,因为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具有能量,才能发挥其作用。具体说来,公安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更新频率加快,要适应发展的社会需要和职业要求,必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合格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2)研究及创新能力
一个合格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原理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还要掌握从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及创新能力。
(3)调研及研判能力
调查研究方法是重要的实证研究方法。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中,有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总结,要求从业民警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总结材料、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具备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研判工作方向和趋势的能力。
(4)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中,有大量的文字材料需要撰写,要求民警不仅具备基本的公安应用文写作技能,还要有撰写通知、简报、报告、讲话稿等对理论水平要求极高的文字写作能力。并且,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要面向公安民警,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个性:公安思政人才培养的专业性
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者承担着参谋、助手、管理、协调、服务等重要职能,其能力建设是整个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既有一定综合性,又有极强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就是公安思政人才从业必备的思想政治工作职业素质,是公安思政人才的个性化教育。同时,公安思政人才的个性化教育也是特色教育。突出特色,就是要紧紧抓住“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公安思政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警务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培养新型的公安思政人才,必须从培养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加以重新构建。
在当前的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作为核心,强化警察职业道德的培育与塑造,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作为警察自身的价值目标,实现警察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公安实践的需要,以提高公安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复合型公安人才。
5.善创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因而,创新既是公安学发展的动力,又是现代公安思政人才的评价标志。不论是在人才的整体素质中,还是人才的智能结构中,它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在强化基础、拓宽专业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公安思政人才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有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科学权威的勇气:第二要有创新或者创造性思维,要有善于分析的发散性思维方法:第三要有创新能力,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才能的培养。就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来说,培养创新意识,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形成创新能力,是公安思政人才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构成。
6.优素质: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
新世纪我国公安思政人才必须是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本文的分析可知,新型公安思政人才在知识结构上要会通哲学、公安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在能力结构上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调研及研判能力等多种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最后要在人才素质方面最终体现出来,成为公安人才培养的方向。公安思政人才素质的培育主要包括:忠诚意识的教育、宗旨意识的教育、警察意识的教育、职业素养的教育、创新精神的教育、健康心理的教育等等。素质教育的功能就是“构筑精神支柱,催生精神动力,激励人才奋发有为”。这种功能就决定了它在整个公安思政人才培养目标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在以知识和能力创新为标志的时代,公安思政人才的素质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对人才成长的动力、方向和保证作用,培养、激发公安民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和战斗力”,这也是公安思想政治实践工作对公安思想政治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在公安实践中,公安思政人才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高超的业务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等。而这些能力素养的具备,必然依赖于教育中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贯彻。
综上所述,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理念可以表述为:厚基础、强能力、重个性、善创新、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问题上,教育思想理念当居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它制约着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基本的培养方式,从此意义上讲,教育思想理念是人才培养活动的灵魂。只有在合理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服务于公安实践的现实需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荆惠民主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龚正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
一、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多样化、信息多元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不可避免的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巨大影响。当前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复杂性,接受的社会信息、思想观念呈现多元性,造成他们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出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在一定程度出现了知与行相背离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内容、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为了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我们分析一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方面
1、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思想政治课大多是纯理论性的课程,这些课程理论知识太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有的甚至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更倾向于时事热点、社会民生等方面。
2、在教学方式方面,当前的教学方式有些单一、死板。学生教学方式倾向于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最不喜欢纯理论性的教学方式。
(二)、社会实践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践方式有: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红色旅游和勤工助学等方式。但是由于实践基地的缺乏,对大多数学生只能望而兴叹。往往社会实践变成了应付学校检查,找个单位盖个章,编个实践报告了事。
(三)、校园文化方面。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最喜欢参与的活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重娱乐性,轻教育性,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和各类晚会等等,侧重点是娱乐性,对于寓教于乐的意识过于淡薄;二是重学术性,轻思想性,高校经常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活动,大部分学术味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则较弱;三是重形式,轻实效,学校的很多校园文化活动是程式化的,如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五四”纪念活动和各类球赛等等,学校没有很好地把这些活动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四)、网络方面。当前,互联网早已深入到校园各个领域,它在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网上“灰色思想文化”传播,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有些网站内容含有八卦新闻、笑话、小资生活和网络情缘交友等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诱惑他们,腐蚀他们的思想。
2、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生活、学习、情感、就业等压力,使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渐渐沉溺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在虚幻的网络世界找寻自我,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同时,有些学生自接触网络后,整日不是聊天就是打游戏,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五)、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是一个大学生具备学习能力的基础,心理不适应、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归结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自卑和失恋等,有很多大学生面对人际关系、情感、就业等问题无所适从,遭受很小的挫折也不能承受,致使大学生轻生事件时有发生。对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方面。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专业教师队伍与德育教师资源未整合,德育智育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力量薄弱,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现状令人担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整体力量还未形成。
三、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教学改革。1、教材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同时增加时事热点和社会民生方面的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加以分析,由浅入深,慢慢引导学生的兴趣。2、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采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的效果。
(二)、积极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渠道。积极开拓社会实践基地,老师对社会实践活动做出周密的计划与方案,从专业技能的提高方面来进行设计,把不同的社会实践形式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监督,从而使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现阶段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一定要把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和学术活动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
(四)、加强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1、建立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网站应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办出品牌、特色、水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2、建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网上。
(五)、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一是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心灵驿站”网站,设立心理健康沙龙和创办心理健康读物等,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里。二是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设立大学生身心健康辅导站、团支部成立大学生心理互助小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分层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专业咨询服务。
(六)、加强职业化教育队伍建设。学校的德育、智育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专业队伍来承担。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该本着专兼职结合的原则来配备,必须有一批精干的专职队伍,向着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不断面临的新的形势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宣传、校园环境建设等各领域的工作协同推进,齐抓共管。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合力,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明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D].武汉大学,2005:21-34.
[2]林萍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6):57-59.
篇6
(湖北工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摘 要: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是加强素质教育,美国大学素质教育对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将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字:中美大学;素质教育;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0.032
收稿日期:2015-03-20
我国高等教育界已明确了大学生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这些都是成才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以下将从这四个方面的培养进行比较。
1 思想道德素质
1.1 教育内容
我国的政治教育是在党和国家的权威指导下进行的,大体以为指导,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形势政策教育也是政治教育的一部分。现如今的社会主义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也是政治教育的表现。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没有党和国家的权威指导,除去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还有一个是融入美国文化的宗教教育。美国“‘公民宗教’只是一种宗教象征,是借助宗教感情表达的一种社会信仰,体现着美国人的民族精神。”中国一直是强调集体主义,美国则把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主义作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当然这也是两国历史发展和国情不同所致。
两国都强调爱国主义,通过历史事件的学习与宣扬,如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等等。美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美国制度的公民,强调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而这一块,中国的大学教育甚少提及乃至缺失的。
1.2 教育途径和方法
我国一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等,结合社会实践、学生组织得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美国高校不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通过通识课程教学渗透、服务学习、大学生社团、学生事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样化渠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
在推行学科道德教育渗透方面,美国学校注重通过现行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政治、法律、人权、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另外美国大学还开设公正、正义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我国的德育课程则较为单一纯粹,德育内容通常仅反映在思想品德教材当中,未能或甚少在其他课程中有所反映。
2 文化素质
2.1 教育内容
美国通识教育基本上只涉及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而我国文化素质教育在理论上不仅要求涉及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还要求涉及到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相较来说文化素质教育内容上有了拓展;事实上中国的文化素质教育更重视科学教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教育,而美国大学都将人文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美国对于人文素质非常重视,根据教育部的总体教育目标,课程设置也都随之铺开。“各类型的美国高校包含了服务、博雅、公民责任、全球性、多元化、领导能力、共同体意识和参与世界等价值,要求学生具备人文素质,服务本地与全球,履行公民责任。”,旨在培养好公民。
2.2 教育途径和方法
作为文化素质中的核心人文教育,在中国常常误以政治教育代替人文教育。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一味地采取灌输方式,忽视启发教学。我国人文素质培养大多停留在口头上,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国家对各高等院校并没有太大的实际约束力,基本是各自为战。
为了保障通识教育的落实,美国大学大都设立通识教育委员会或文理学院。而在中国,这种文理学院好像不太引人注意,甚少大学或学院重视文理学院,不是非常重视通识课程,一般在学校为边缘学科。以一些著名大学的文学专业为例,像北京大学的素质教育通选课在文学专业所占比例是8%,南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文学专业中大约占10%,而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文学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占25%和35.7%。
3 业务素质
3.1 教育内容
新世纪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最终改革方案中强调指出:“通识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获得信息、技能和技巧,还要培养学生准确把握运用信息、技能和技巧产生伦理后果的能力。”
在中国,以2012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中对外汉语专业的相关内容为例。方案中写到基本能力需要:具备从事相关职业教育的基本能力、外事活动能力、理解判断能力、就业能力、科研能力等等。以上十几种能力,将是在大学四年中希望学生可以获得的能力,如此高的定位,对大学教育各培养环节的具体指导性和操作性都不强。
(2)教育途径和方法。美国大学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重视批判性思维,强调对本国文化的认知,看重道德伦理,而在中国这些都是缺失的,大部分是重视专业知识的获取。“中国的教育培养的不是人,而是专业工具。如果这种专业万能的信念,创造了种种‘热门专业’的神话,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的精神,甚至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也误事。”
高分低能,知识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等都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的具体表现。我国教育模式的集中表现是应试教育,缺乏实践性,重知识和技能,而不注重能力特别是心智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4 身心素质
4.1 教育内容
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大部分是运动竞技类和我国民族体育类教学内容,如球类、武术类;且健身类教学内容和来自世界其它国家的传统体育类教学内容则较少。美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以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他们的体育课多以舞蹈类和健身类为主,并且来自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体育内容很多,如太极、瑜伽、街舞、交际舞等。
我国高校普遍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辅导。内容设计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咨询、预防心理疾病和治疗心理障碍,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相较于中国在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单一,美国高校心理健康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生活指导、生涯辅导、磋商等。
4.2 教育途径和方法
我国高校现均建立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且一般挂靠在学工处,没有专门的机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较少,一般由辅导员兼职。大学生也自发组成大学生心理协会,但是我国大学生不善倾诉、羞于出口的性格,加之家长对于承认孩子的心理情况的难以接受,一般是不愿意将病情说出,导致延误开导和治疗。这些方面都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相关,我国基本只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情,只是从小众解决心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在美国,大学不仅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还有许多的同辈辅导站、健康图书馆等,还有较多数的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心理辅导老师经过严苛培训与考试后上岗,同时要求家长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美国社会的个人主义特色,大学生以个人为主,大都能够直接的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它们的体育文化,美国有一个专门负责大学体育事业发展的组织,名字叫做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除去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他们保持健康的一个传统。而中国的大学均开设了必修体育课程,基础课与选项课结合是我国体育课程教学一般采用的方式,基本上都是运用大一、大二两年为数不多的体育课学时来运动,且对于课外体育锻炼的规定基本是没有的,学生课后的体育锻炼甚少,全靠自觉。
中国大学教育与美国大学教育存在差异,中国的大学教育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国外的教育方式一味的生搬硬套绝无效果,必须走自己特色的教育道路,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张家勇,朱玉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0(3)
3 薛涌. 北大批判[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4 Morphew, Christopher& Matthew, Hartley. Mission Statements: A Thematic Analysis of Rhetoric Across Institutional Type[J].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06(3)
5 隋晓航.美国大学体育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D].武汉体育大学,2007
6 王欣.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
篇7
【关键词】学生党员 “2+1”人才培养模式 党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37-02
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是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内容。如何造就一批高质量的学生党员,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政治素质人才的根本需求,也是高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高职是我国基层企业人才的主要输送者,因此,高职学生党员质量的高低、党员使命发挥与否,关系到党在基层企业与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声望,关系到企业党建与社会的进步。学生党员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已有研究者探索了党员培养教育、考核与管理监督、学制及学分制等因素对党员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但是很少有研究探讨特定人才培养模式对党员质量带来的影响。而实际上,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的方式以及教学模式,影响学生时间与精力的分配,因而必然会给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影响。以“2+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该模式中人才培养过于偏重专业教育和职业素质,而相对忽视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这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也不利于学生党员队伍质量的提升。为此,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层面,剖析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合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高职人才政治素质培养质量。本文试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27个工学结合专业,剖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制约党员队伍建设的因素,寻找构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的新途径。
一、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实行2年校内教学、1年校外顶岗实习。理论教学于前2年内完成,顶岗实习于后1年内完成。特定的教育特点对党员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分析如下: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弱化倾向。“2+1”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素质分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政治素质是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政治素质培养课程主要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安排48课时、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安排64课时、形势与政策安排16课时,总共128个课时,占基本素质课程课时的23.8%,占全部理论课程课时9.1%(表1)。调查表明课程教学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倾向,不利于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学生可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偏低。理论课程安排在高职一、二年级,课堂学习占据大量时间。经调查发现,学期平均授课课时占可用课时61.2%(表2),14个专业超过70%,5个专业超过80%(表3)。表明学生大部时间和精力被课堂理论学习占用,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偏低,不少专业的学生自由支配时间不足20%,学习时间相对被动。由于学习任务重、学习自由性低等原因,不少学生缺乏时间、精力顾及党课或者党校的学习,甚至不得不放弃接受党课学习或党校学习。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因此受到巨大的影响,出现集中学习排课困难,因专业课程冲突而请假、旷课。
(三)实习期党员跟踪教育空缺。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实习任务是职业技术、管理和营销岗位进上轮岗实习,指导教师由企业的技术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学校对实习学生开展巡回指导。实际上,一方面,由于企业更注重经济效益,对学生的指导偏重职业指导、岗位技能指导,很少顾及学生思想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党员教师数量偏低、熟悉学生党务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平均占教师总数12.7%,见表4)等因素,学校很难保证在巡回指导中配足有学生党建经验的专业教师。调查研究表明,将近90%的专业教师不熟悉学生党建业务,甚至不少专业教师不是党员,因此,在巡回指导中,仅依靠专业教师很难顾及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实习中的学生党建巡回指导几乎处于空缺状态,学生党员疏于监督与教育培养。
二、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对策与建议
如何提升党员队伍质量,是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政治素质培养弱化、学生学习自由性低、党建师资薄弱、实习跟踪教育难等问题,导致学生党员在理论提升、自主学习、跟踪培养等方面都处于被动,不利于党员质量的保障与提升。为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首先,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对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三门课程仅占总课时的9.1%,不利于政治素质培养的系统化、全程化。因此,专业课程的内容要改革,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专业课程在目标、内容、考核等方面应该突出政治素质的地位,实现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系统化、全程化。其次,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学习自交还给学生。理论教学被压缩2年内完成,理论课程课时量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少。课堂教学占用了学生的大量学习时间,使得大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失去了课堂以外的自我提升机会,导致不少学生不得不放弃接受党课教育或党校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不利于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因此,高职教学应该围绕专业核心技能、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整合课程、减少课程量,将更多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课堂、教室中解放出来。最后,创新互动模式,实现党员教育摆脱时空制约。在顶岗实训中,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互动如何展开。实际上,由于学生分布在各区域、流动性强,以及党建师资、巡回指导时空因素等,学校对校外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很难顾及,学生党建指导几乎处于空缺状态。因此,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员教育与监督,应使师生间的互动与跟踪教育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应当积极探索新媒体平台、社交软件在党员队伍教育中的运用,实现党员培养教育随时随地开展。
(二)构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整合网络平台(如QQ群、飞信、微信等社交平台)、构建基于网络的党员队伍建设机制,将党建师资、党课资源、跟踪培养与网络平台密切融合,促使党员队伍建设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引导学生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强化自主学习,强化党员队伍跟踪培养与教育。第一,搭建导师团队。网络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模式,催生新的教育辅导模式。师生通过电脑、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交流,实现教育辅导摆脱时空限制。基于网络平台建立导师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采用联合培养、共享资源、多对一互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党员教育与监督,强化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第二,搭建党课资源库。利用网络平台的视频推送功能,导师团队可以精心设计微党课的内容、考核互动模式,以微党课向学生推送视频,以图文、视频、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送达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借助网络课堂打破传统课堂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知识获取的灵活性,提升政治素质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创新导师团队辅导机制。通过QQ、微信、微博等工具主动抢占网络平台,力争第一时间在线交流。积极探讨与推进个别辅导、谈心谈话、思想汇报、跟踪培养等与网络平台相结合,使网络交流成为教学辅导的新途径,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党员质量。
三、小结与展望
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网络工具及网络资源,构建基于网络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有利于使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使师生沟通更便捷、快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跟踪培养。借助网络平台,能够积极应对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弱化、学习自由性偏低、党建师资薄弱、跟踪培养困难等问题。
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创新教育途径。在信息时代下,构建基于网络的党员队伍建设平台,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创新,是解决学生党建问题的可靠途径。基于网络平台的导师团队建立与服务机制、微党课与教学资源推送等相关研究,将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健.党的十七大以来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述略[J].职业教育,2013(9)
[2]范杰.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5)
[3]邱冠.论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平台建设――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6)
[4]张朝兵.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8)
[5]吕文玲,成艳军.顶岗实习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
[6]苏Z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7]胡业权.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大学生党建模式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14ZZZ038)的阶段性成果
篇8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广东广州511483)
摘要:在各高职院校纷纷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大潮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之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紧跟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同步进行切实可行的探索与创新。本文试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就如何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效性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以期有益于课程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4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91—02
收稿日期:2014—11—10
作者简介:谢艳霜(1982— ),女,广东番禺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性、灵活性、创新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性。在各高职院校纷纷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大潮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之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紧跟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同步进行切实可行的探索与创新,以开辟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培养目标的问题;二是“怎样培养人”,即培养方式和手段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应该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所谓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掌握知识和技能,属于基本生存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学会学习和工作;社会能力是指学会共处和做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属于基本发展能力,是关键能力,因为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的总方针,人才培养模式更是整个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承担着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任务,即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素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从而得以在社会上长期发展。众所周知,培养人的品格比培养人的技术更难,人的品格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加之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拟定“知识与能力共发展”的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兼顾“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发展。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会使课程偏向高深难懂;过分强调实践能力,既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也容易导致喧宾夺主、哗众取宠。因而,科学地分配“知识”与“能力”在教学目标中的分量、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作为一门课程,其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框架是必须要传授给学生的,不能因为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就直接将其忽略掉,教师要力求通过各种方式将理论讲透,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之后,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要在基本社会情感和价值判断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更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和处理人生抉择和成长问题,让静态的道德知识化作动态的道德能力。最后,要结合高职教育培养优秀职业劳动人才的目标,将知识和能力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胜任力,即社会能力。
(二)要整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笔者所在的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把教材各章节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专题,以专题为单位组织教学。每一个专题会配备一个实践项目,教师在新专题开讲之前会预先给学生布置任务,理论讲授完毕后会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项目成果,并制定相关的评选制度,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由教师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点评,课后会要求每位学生对展示的成果作进一步完善,形成文字性材料。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无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刻板和局限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能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之中。
总体来说,教学内容要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推进,通过问题、案例讲道理,通过任务项目作驱动,以演讲、辩论、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感悟理论的魅力;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都是建立在专题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之上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和升华理论,让教学不仅有理论框架,而且组织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在“学中做”,也在“做中学”。
(三)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
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认为课程评价要实现“三个转化”:第一,从注重考核学习结果向注重考核学习过程转化;第二,从重视考查理论知识向重视考查素质与能力转化;第三,从单一的考查形式向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转化。具体的做法就是取消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评价的考核方式,将平时考核、作业成绩、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自我评价和师生评价等多种考核方式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到课程考核当中,通过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各项表现来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另一方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人的思想观念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更不可能只通过一张试卷体现出来,所以,对学生的考核必须“跟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思想转变。
笔者认为,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应该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师生的相互评价”纳入其中。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律,通过比照评价标准,学会遵守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互相评价是为了发挥同学之间的监督作用,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行为会对他人造成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育人手段。
高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将继续,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
参考文献]
[1]赵丽生.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研究[J].山西高教研究,2002(4).
[2]徐挺,张碧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3]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教高[1998]2号)[S].
篇9
要求工作人员:端正态度,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培养特质;了解学生生活状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心新生身心健康,发挥多方合力作用,适时开展专题教育,认真做好党建工作。
要求学生:出好每日早操,做好每日内务,上好每日课程,积极参加活动,争做文明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刻苦学习知识,锤炼意志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健康成长成才,立志报效祖国。
深化“四个”教育。深化安全纪律教育,深化适应养成教育,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学涯规划教育。
加强“四个”建设。加强班团组织建设,加强文明宿舍建设,加强五不学风班建设,加强先进班集体建设。
发挥“四个”作用。发挥党小组作用,发挥学生党员作用,发挥各类学生组织作用,发挥广大学生“三自”作用。
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狠抓工作的基本环节,学风班风舍风党建及心健工作凸显特色,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教育作用。
各班英语、数学期末平均成绩及不及格率;早操和宿舍内务情况;学风和文明宿舍建设工作;党团学工作。
一、 加强队伍建设
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核心,以研究工作对象和工作的有效途径为重点,恪尽职守,科学规划,沟通协调,有效落实,深化“四心工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安全稳定意识,构建学习型、团结、和谐的工作队伍,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依据“合法、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查找问题,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办事流程,促进工作科学发展。
二、 狠抓基本环节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教育与管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要求,狠抓早操、内务、课堂、自习、晚点名、周点名等基本环节,广泛开展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文明宿舍等创建活动,适时开展安全、纪律、爱国、责任、进取、荣誉、感恩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引导、激励、服务、约束作用,发挥党小组作用,发挥学生党员作用,发挥各类学生组织作用,发挥广大学生“三自”作用,促进新生全面成长成才。
三、重点工作凸显特色
以专业思想、学习方法、学习纪律为抓手,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强化专业教育,培养专业兴趣,引导学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凝练创建优良学风的有效途径。
以互相团结、共同努力为基础,以营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之优良氛围为目标,优化创建文明宿舍活动方案,形成创建文明宿舍活动的特色。
以党建为龙头,以党小组为核心,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为重点,加强教育培养,强化服务关爱,创新组织活动的有效途径,增强支部活力。
以在宿舍、教室加强日常关注为抓手,以“咨询室”面询和网络、电话咨询为主要咨询平台,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习压力、理想信念为主要咨询内容,强化宣传教育服务功能,及时发现、处理学生的心理困扰或心理健康问题,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四、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
由党团学办公室负责,强化网管指导,以辅导员老师和学习导师工作博客为重点,丰富网站内容,通过班级网络教育联络员的宣传沟通,使新生及其家长在上网时愿浏览我们的网站内容,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2011级第二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1、开学工作
1) 注册(周一上午十点前报告报到情况);
2) 开学第一次点名安排(纪律周、感恩、安全、学风、文明宿舍等);
3) “我与家庭共成长”主题班会(前二周内完成);
4) 返校后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及心理健康普查(第一周四上午上报);
5) 假期作业批改,社会实践表彰(第一月中表彰);
6) 综合测评工作(第一月内表彰);
7) 分析考试成绩,交流学习经验,引导学涯规划,培养专业兴趣,严格学习纪律,创建优良学风;
8) 调整骨干;
9) 坚持早操、内务、例会、沙龙、月普查、月党小组会及联系教师等制度;
10)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2、期中工作
1) 增强校园安全意识,检查夜不归宿和违章用电,清明节游玩安全等;
2) 适时开展理想、责任、荣誉、感恩、安全、纪律、适应、养成、爱情观、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
3) 加强教育培养,强化服务关爱,创新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党小组及学生党员作用;
4) 转正工作;
5) 文明宿舍建设及表彰工作;
6) 纪律处理,考风考纪、诚实守信教育,考前动员和心理辅导;
7) 分析期中考试成绩,交流学习经验,完善学涯规划,培养专业兴趣,加强学习纪律,创建优良学风,加强心理辅导;
8) 总结前半学期工作,完善下半学期计划;
9) 五一假安排。
3、期末工作
1) 学风整顿月;
2) 安全教育;
3) 资助育人,助学贷款;
4) 院部工作考核;
5) 党员发展;
6) 假期作业及假期安全教育;
7) 留校学生的登记、教育和管理;
8) 落实与家长联系制度,介绍学生在校情况和学习成绩;
9) 工作总结、考核、评优、结果上报(学期倒数第三周,全体工作人员上交本学期工作总结和下学期工作构想);
10) 工作交接(组织关系等资料提前准备好,放假前交给各辅导员); 2012年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
2012年团总支学生会工作计划
2012年第二学期学生会工作计划
高中学生会工作计划
数学学院学生会学习部工作计划
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计划
2012年大学学生会宿管部工作计划
篇10
关键词: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改革在高校的不断深入,全面学分制的施行降低了以班级为单位的传统校园文化建设着力点的影响力。学生社区作为学生除课堂外最普遍的生活学习空间,其广泛性、多元性、创新性的特点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学生社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1.1 以硬性检查为主,缺少人文关怀
目前,各高校通过制定社区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性管理,单纯的检查往往缺乏人性关怀,学生被动接受,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学生在这样的学生社区中生活学习感受不到人文关怀,缺少对学生社区的归属感,甚至出现排斥感;破坏了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造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缺失,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提高与完善。
1.2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服务体系滞后
随着国内各高校扩宽了资金来源的渠道,纷纷加大投入,很多高校新落成的学生公寓中独立卫生间、洗澡间、洗衣机成为“标配”。社区里不仅包括超市、餐厅,还建设有营业厅、理发店、快递公司设施,基本上解决了学生日常生活的各项所需。但是,学生社区服务体系则处于滞后状态,物业管理缺乏时效性和人性化则成为普遍现象。
1.3 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但文化体系建设缺失
学生社区文化活动应当是高校学生社区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由于我国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起步较晚,体系建设不足。各高校简单的把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冠以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名头,机械性的照搬其他高校举行的学生社区活动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常态。“换汤不换药”、“换地不换名”的活动缺乏方向性、目标性和体系性的指导,所有活动各自为主,互相之间没有配合与互补,活动质量与效果良莠不齐,对学生社区文化建设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1.4 工作思路和方法单一重复
从目前来看,高校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并没有完全将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工作总体目标进行系统规划与研究。职能部门更多情况下是立足于学生宿舍管理检查的角度,而非社区文化建设培养的角度,活动开展缺乏计划性、系统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学生辅导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常常是机械性的完成上级主管领导制定的工作任务,应付主管部门的工作检查,再加之创新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在具体开展工作过程中过分强调自上而下的布置与检查,忽视了基层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工作实效性大打折扣,学生社区活动形式单一,参与度不高,社区活动频繁但文化氛围缺失。
2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对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推进教育实践改革,践行育人体系创新。随着校园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从2013年开始,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全线推进。尽管目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经过2年多的建设发展,也取得了些许经验成果,在全国同类型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 深化认识,打造文化学生社区理念
通过文化创建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思想认同和价值取向。学校在综合前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文化社区”的工作理念,制定了以“青春铸就文化社区,风采打造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方案,通过一系列学生社区文化创建活动,让文化走进社区,打造学生文化社区;让文化成为方法,推进学生社区建设;让文化成为思想,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2.2 强化重视,建立社区文化发展框架
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实际需求制定了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四条主线,分别是:以学生社区安全教育为重点,打造“平安社区”;以学生社区风采教育为推手,打造“青春社区”;以学生社区美育教育为提升,打造“多彩社区”;以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打造“励志社区”。在四条主线的牵引下,开展系列文化创建活动,四条主线各有侧重而又相互呼应,建立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体系雏形,打造学生社区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社区建设和学生教育培养工作。
2.3 注重创新,拓宽社区文化建设方法
经过实践,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学生满意度、认同感不断提升;学生社区突发事件明显降低;学生凝聚力、创新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明显提高,对下一步学校全面推进学风建设工作积累了精神基础。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推进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在社区文化理论研究,体系创建和效能考核等方面寻求突破。
3 关于未来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在下一阶段开展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是应当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3.1 着力完善学生社区文化的理论研究
要丰富理论研究的队伍,深化理论研究的方向,从解决单一问题研究向体系探索研究转变;增强理论研究的实效,理论成果要来源于实践,接受实践检验,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更新新思想、新理论。
3.2 大力提高学生社区文化基础建设
要制定相应的财政计划,保证资金投入力度;要适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升资金利用率;树立服务意识,建立服务体系;落实学生社区维权服务工作;明确学生主体,推进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完善制度建设,要体现人文关怀。
3.3 加快促进学生社区文化体系建设
要形成方式不断创新,体系框架长效稳定,文化创建方向明确,文化导向功能凸出的学生社区文化创建格局。要明确学生社区文化创建的总方向,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社区文化的导向和育人作用。要理清各种关系问题,实现效能最大化;要寻求学生、高校和社会资源在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最大公约数。
3.4 努力寻找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新亮点
要大胆创新,提出有利于学生社区文化创建的新思想、新思路,广泛利用学生社团得天独厚的资源,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参与文化创建活动。改变以娱乐活动为主的活动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志愿公益、创业创新、学术科技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全面发展。
3.5 完善学生社区文化效能管理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方向性、政治性和多元性的工作,对其工作成效的考量必须要建立一套大框架保持稳定,各要素动态管理的效能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金玲,张瑞军.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实践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1):43~45.
- 上一篇:土工合成材料施工方案
- 下一篇:农业旅游发展规划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思想动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