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篇1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发展;影响

1引言

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和谐、健康、可持续运行,需要确保支柱产业房地产经济的健康、有序、平稳的发展,在平稳中寻求发展和进步,促进国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的相辅相成。对于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而言,房地产经济运行的过快和过慢,都会对国民经济深层次形成不良影响。所以只有确保房地产经济的平稳运行,才能使国民经济处于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2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从宏观上讲,房地产经济和国民经济两者有着互相促进与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从经济社会的总体上看,房地产经济是国民经济整个产业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不单单是部分与整体的单一关系,两者有着互为促进的紧密关系:一是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和趋势是房地产经济赖以生存和进步的广义土壤,带动或者制约着房地产经济的运行态势;二是房地产经济反过来又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行业,房地产经济运行速度以及规模,还能够带动或者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状况以及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所以,政府部门正确理顺和平衡两者的关系,既是房地产经济是否稳定、健康运行的先决条件,还涉及政府宏观调控中是否能使国民经济发展总量和结构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务。

3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和关联行业经济的影响

综合来讲,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整个体系中支柱产业,处于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房地产业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行业,涉及建筑行业、建筑材料、装潢业、金融业、家具家电业和服务业等部门,横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我国房地产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大,且可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其直接、间接地引导和影响大量关联产业的发展。据数据统计,房地产业的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够使相关联行业的产值增加1.5到2个百分点。

4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重要行业的影响

4.1房地产业的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房地产业的信贷借款在银行信贷借款资金总量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金融机构认为房屋和土地属于固定资产,本身价值很高,所以乐意发放贷款资金。所以房地产囤积了大量资金,对于金融业的稳定影响很大。当然对金融业的影响有两面性,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资金原则是按照房价情况及预估,房价很稳定或缓慢增长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大家相安无事。但是,房价一旦波动到一定范围,开发和建设单位的投资收益就会减少甚至亏本,而居民的按揭还款能力也会出现问题,如此状况会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坏账变多,进而会使得银行等金融业造成混乱。因此需要对金融业加强监管,对房地产业加强宏观调控,引领二者健康发展。

4.2房地产业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房地产业股票及相关行业股票在股票市场上属于超然大物,吸引着大量资金,房地产业的风吹草动对股票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股市监管很有必要。

4.3房地产业的发展对重要原材料物价的影响

鉴于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在房地产投资发展一直保持增长的情形下,铁矿石、水泥、铜、铝、钢材等市场发展很好,需求市场的巨大缺口,造成了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提高成本型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由此带来的是整体物价的上涨。反之,当房地产投资需求下降,原材料价格就会应声而落,带来物价的下浮。

5引导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

5.1科学调控

房地产经济要想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控制发展速度,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政府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应该以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重点科学调控,规范引导,改善我国的房地产泡沫现状。房子是用来住的,对于囤房、炒房、散布谣言和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5.2完善金融政策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银行信贷有着紧密联系,金融体系的不健全会导致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及破裂,因此,政府要加强金融监管,顾全大局,实施科学合理的金融政策,促进房地产经济发展与银行信贷平稳有序。

5.3合理规划

对地区的经济发展采用合理的规划,使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各行业发展做到协调统一,对房地产投机行为进行打击,引导房地产经济返回正常的发展轨道。避免过度依赖房地产经济,造成各行业失衡和泡沫破裂。

6结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互为促进,关系紧密,房地产经济影响着多个重要关联产业,如银行和股市等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要正确分析两者的关系,在保证国家整体发展情况下,对房地产经济进行合理规划和引导,积极发挥和促进房地产经济应该发挥的巨大作用,扫除障碍,尽一切可能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保持其良好的发展,实现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同时处在长期、健康、稳定、较快运行的轨道上,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许元林.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J].华章,2011(15).

[2]高春雷.探究房地产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J].经贸实践,2015(10).

篇2

关键词:建筑经济 社会经济 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住房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建筑事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推动了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建筑业的支柱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提高,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发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缓解社会就业矛盾,使更多的人得到就业机会。除此之外,建筑行业的发展还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为此,重视对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十分重要,对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建筑市场环境的有序性。

1、建筑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建筑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较高的效益,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产业之一。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其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经营规模逐渐扩大,所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广,建筑物的设计也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具有时代特点;在建筑技术上,建筑行业对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投入比较大,力求创新和改进建筑技术,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减少建筑行业的成本费用,提高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产业比较多,可形成一条产业链,而建筑行业的发展则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进步。当下,人们的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使得其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促使建筑行业的生产销售情况愈来愈好,经济效益增长率高。建筑行业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前景十分好的产业,其将会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建筑经济,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建筑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建筑行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也有其必然性。从市场上来说,建筑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道路,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水平逐步提高,对铁路、机场、桥梁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愈发重视,而这则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技术上来说,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其所需要的科技属于中等层次,这就使得其成为有效结合高等层次技术和低等层次技术的重要媒介,有利于促进产业的高科技化发展;从产业上来说,其所涉及到的产业十分多,能带动冶金、化工、森林等产业的经济增长;从劳动力来说,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规模比较大,所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多,能提高我国就业率,转移农村劳动力;从发展前景来看,建筑行业具有良好的国际发展机会,能促进原材料出口业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建筑产业将会带来更多的效益,建筑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

2、建筑经济对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

2.1、建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行业的发展,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推动我国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可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建筑产业属于我国第二产业,其经济所占比例仅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使建筑经济稳定的增长,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地扩大,其产业总值逐步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社会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助力。

2.2、建筑经济的发展,能拉动就业

我国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科学发展观,致力于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以建立健全的建筑产业体制,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其并未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加快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正是如此,目前的建筑行业已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建筑行业的支持下,我国就业矛盾得以缓解,其帮助大多数人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充分利用了农村中的富余劳动力并有效的发挥其作用,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建筑行业在税收上也具有显著作用,税收贡献十分大。

2.3、建筑经济的增长促进了相关联产业的发展

在建筑产业中,其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材料比较多,物资消耗量比较大,与之相关的产业约有五十多个,尤其与建材工业、木材工业、化学工业等更是紧密相连。由于我国建筑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这些产业也随之发展,有所突破。据调查研究证明,建筑产业的发展能为其相关产业带来较大的增值作用。

2.4、建筑经济的国际发展前景好

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迅速,建筑行业的综合实力较高,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市场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在对外工程承包,还是劳动合作等方面,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具有较强的创汇能力。

2.5、建筑经济加快了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

随着建筑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建筑产业的发展,扩大了我国城市的面积,重点发展了中心城市,缩小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

3、现阶段建筑经济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所体现的方面

现阶段,建筑事业蒸蒸日上,建筑经济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愈发突显,主要体现在:第一、建筑产业的稳定发展。建筑行业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虽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建筑经济仍然是呈增长状态;第二,建筑产业的产品质量高,工程成效好。二十一世纪是科技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创新,在这个环境下,建筑技术也不断地改进,促进了建筑产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提升了建筑产技术水平,使得其在建设过程中能为建筑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其所建设的大型工程项目也为我国社会带来了不少效益。例如,奥运会馆的建设、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设等;第三,建筑产业的支柱作用效果好。建筑产业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产业,其是实现我国城市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其促进了我国交通、通信等事业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科学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稳定的内部环境,推动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第四,建筑产业的发展,为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建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保障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缩短城乡差距,促进城市二元经济结构的优化,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贡献出一份力量。

4、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要求。建筑经济的增长是我国建筑产业结构发展的必然结果,能促进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由于建筑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我国必须重视建筑行业的发展,要创新建筑产业体制,不断地完善建筑产业结构体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改进建筑施工工艺,从而巩固建筑经济的支柱地位。在我国大力推行经济战略建设的形势下,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困境中寻求生存,在生存中寻求发展机遇,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以使建筑产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李艳琴.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0,(11).

[2]胡赛阳,朱志勇,王幼松等.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后向关联性计量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0,(5).

篇3

【关键词】能源产业; 产业特性;产业地位

一、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选择的主要能源产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二)研究指标

本文在原有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最终产品影响力系数、初始投入感应度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感应度系数。

1.最终产品影响力系数

最终产品影响力系数为:

其中:

表示j产业单位产值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影响力;

为完全需求系数矩阵中的元素。

最终产品影响力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某产业单位最终产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

2.产业影响力系数

产业影响力系数为:

产业影响力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产业整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拉动力。产业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说明该产业部门的影响力超过了国民经济产业平均影响力。

3.单位初始投入感应度系数

初始投入感应度系数为:

其中:

为投入产出对称模型中完全供给系数距阵的元素;

表示i产业单位初始投入对国民经济的感应度,该指标越大表示该产业供给推动能力越强;

表示各个部门单位初始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平均感应度。

4.产业增加值感应度系数

产业增加值感应度系数为:

产业增加值感应度系数是某个产业所有初始投入的推动力与国民经济所有产业的初始投入推动力的平均水平之比。

(三)研究思路

根据以上系数,在研究产业特性的时候将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核心产业,把最终产品影响力和初始投入感应度、产业影响力和产业感应度分别求平均,作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选择标准, 将4个系数求平均作为核心产业的标准。本文拟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核心产业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产业地位。

二、我国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核心产业最终排名

将最终产品影响力和初始投入感应度、产业影响力和产业感应度分别求平均,依次得到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选择结果, 将4个系数求平均得到核心产业的结果(见表1)。

表1 我国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核心产业排名

排序 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核心产业

1.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2.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3. 其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5. 废品及废料

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8. 仪器仪表制造业

9.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10. 化学纤维制造业

11. 塑料制品业

12. 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5.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42.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62. 烟草制品业 其他服务业

其他化学原料及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农业

运输仓储业

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非房建筑业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纺织业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农药制造业 其他服务业

其他化学原料及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农业

运输仓储业

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塑料制品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烟草制品业

研究结果表明,在核心产业排名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高居第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排名第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排名第12,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排名第17,且以上4个能源产业的系数均大于1,说明我国主要能源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综合能力较强。在主导产业排名中,仍然是这4大产业排名比较靠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高居第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排名第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排名第9,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排名第15,说明这4个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从支柱产业排名中可以看出,这4个产业不仅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在我国的核心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排名中除了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排名比较落后看,其他能源行业都相对靠前,说明能源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都是很强的,不仅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同时供给推动能力也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具有明显的基础行业的特性,因为该行业在支柱产业的排名比较靠前,而在主导产业排名却相对较弱。这说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在部门发展的过程对其他产业的需求不是很大,关联性不强,但是,对其他产业的发展的贡献却是非常大的。这也说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典型的基础行业。

此外,从计算结果中还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部门已经表现出较强的依赖。由于我国现在处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重工业的发展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就注定了对能源的消耗是不可避免的。综合考虑我国的资源禀赋和能源安全,应该采取一定的政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w·列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

[2]刘起运.关于投入产出系数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j].统计研究,2002(2).

[3]田大瑜.中国经济的复苏与思辨[j].求索,2010(1).

[4]王岳平.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7(2).

[5]胡秋阳.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分析的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篇4

内容摘要:在当代中国,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关系密切,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对国民经济的投资、消费都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年投资额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在滞后期1、2、3时,两者相互没有影响;滞后期为4时,两者互为因果;滞后期为5时,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国民经济不是房地产业的格兰杰原因,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业 国民经济 协整检验 格兰杰检验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房地产体制改革的深入,房地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著,逐步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之一。但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非理性发展导致盲目和投机性的房地产投资大量增加,推动了房地产价格急剧上涨,加之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所以,房地产业及其连带产业进入超常规发展阶段。较高的房价无疑会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也有推动作用。但反过来看,由于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高关联度,一旦房地产业出现波动,对金融系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严重威胁。现阶段,房地产业的供求关系严重畸形,房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矛盾突出,致使房地产市场出现超常规快速发展,因此房地产经济繁荣中存在大量泡沫成分。如果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厉调控,抑制房价,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解答该问题。

国内有很多学者对经济增长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做过研究,且多数学者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故重点论述在定量方面学者所作研究。李明、李志勇(2007)通过对成都、深圳1987-2003年的数据分析,得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不是引起GDP增长率变化的原因,GDP增长率却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变化的原因。周建军、鞠芳(2009)对房地产市场与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房地产市场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是造成二者的关系没有得到合理经济理论解释的原因。吴嵩(2010)首先采用组合预测,对2009年的房地产投资和GDP进行合理预测,运用统计学的原理从定性的角度得出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又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得出房地产是GDP的格兰杰原因,而GDP不是房地产的格兰杰原因的结果。本文立足现实,借鉴前人经验,运用格兰杰检验原理,对房地产波动和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研究。

房地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调控具有明显联动关系。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控制过热的经济和预期膨胀,政府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使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也出现下降趋势。1998年,福利分房时代的结束,使得房地产市场需求迅速膨胀,房地产投资稳步增长,但由于消费者信心不足,宏观经济并未走出低谷,直到2000年才出现好转。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宏观经济步入萧条,房地产业也步入了冬天。但是随着国家一系列优惠贷款政策等经济刺激政策的出现,房地产市场呈现了繁荣景象。在首次置业需求爆发、改善性需求跟进、投资性需求助推的影响下,2009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出乎意料、急转向上的方向性变动,先是在2009年初出现“小阳春”,此后便进入持续快速上涨的上行通道,房价上涨不休。2009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再度出台。现在,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日益高涨,国家又出台“国十条”抑制房地产市场的不正常发展。至2010年,调控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信贷政策严厉程度空前,提高二套房首付和利率、三套房停贷以及认房不认贷等措施彰显了政府调控房价决心的坚决,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尽管如此,仅经过短期观望,很快多数城市成交量又开始显著上升,价格也有所抬头,效果同样不乐观。2011年调控政策继续加码,“新国八条”、加息紧密出台,重庆和上海开始试点房产税。目前,由于土地的稀缺性造成土地市场供给缺乏,而面对居民日益高涨的住房需求,房地产市场供给不足,再加上我国现阶段房地产业投资规模过大,投资的增长速度和投资结构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一)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

从总体上说,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先导性、基础性、支柱性产业的地位。房地产业的上述地位,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特别是在推动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居住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说,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辨证关系。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各个产业之间都存在广泛、复杂和密切的联系,这种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而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既是众多要素的供给者,也是众多要素的需求方,也就决定了房地产业关联度广、产业链长,其影响力使房地产业处于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地位。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建筑、建材、冶金等50多个物质生产部门20多个大类近2000种产品的发展。房地产在投资和消费领域都占有重要位置。

房地产业与金融业、保险业的关联度也很高。房地产具有价值量大的特性,使得其供给和需求都高度依赖于金融业的信贷支持,再加上房地产不仅是消费品,也是很好的投资品,其增值保值性使得房地产与金融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篇5

关键词:国民经济;房地产;影响;问题;对策

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及他行业有很强带动效应,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由于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中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强化宏观调控,多次上调利率和准备金率,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减少,资金链紧缩。2008年11月8日,由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主办的“2008中国大型房地产业与建筑业500强企业信息会”在京举行。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2007年为6.3万家,从业人员达172万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 289亿元,同比增长30.2%。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2007年为74.4%;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利润2 900亿元,同比增长48.4%。 2009年后,房地产市场开始反弹,量价齐升,这主要由于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推进的信贷宽松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复苏。

房地产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经济能够持续繁荣十几年,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可谓功不可没。在我国任何一个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建筑工地显示着这个城市的繁荣向上,银行里则挤满了到处前来办理房屋按揭贷款手续的人们。想像一下,如果一个城市缺少了房地产这个行业,那么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就缺少了龙头,城市发展就缺少了“启动机”。

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和一个行业体的发展联系如此紧密实在罕见。不管你信还是不相信,中国房地产捆绑了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事实。房地产本身影响本没有这么大,但是近十年来,由于地方政府强行赋予了房地产作为地方经济发展“领头羊”的角色,使得房地产成为地方GDP增长的源头,成为税收部分的纳税大户。

首先,我们不难发现世界各国的支柱产业中房地产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美国的支柱产业是军工、汽车、金融、电影、铁路、钢铁、石油、高科技产业。英国的支柱产业是媒体业、金融业、服务业。日本的支柱产业是工业、渔业、汽车制造业、高科技产业。韩国的支柱产业是半导体、造船、汽车、家电、石油化工。俄罗斯的支柱产业是军工、石油天然气、木材。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是房地产。他国家挖空心思四处挖人,不惜高薪代价把全球的高科技人才都招募到自己国家做芯片、汽车、金融、服务等行业赚钱。而我们国家就在地上盖房子。在中国,招募民工成本低,还能拖欠他们的工资,房子卖了出去还比其他国家的行业赚钱。其他国家的电脑芯片价格不停的降,我们国家的房子却不停的涨;外国的首富都是做股票、软件、汽车、零售等行业;中国国家的首富清一色都是房地产商。

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对房地产的需求不断加大。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

(1)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首先,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的比重来看。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达到5%以上,就充分说明了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能发挥该产业的支柱地位和主导作用。从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中国房地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可以看出,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基本上达到了支柱产业的标准。

其次,从产业关联度看,产业关联度是指在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的发展对其相关产业发展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连锁反应,房地产业的产业链很长,能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波及面较广。这些相关产业包括:金融保险业、商业、建筑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化学工业、社会服务业和机械工业等等,其中对金融保险业和商业的带动作用是最大的。

最后,从提高就业率看。我国房地产业的从业人员,最初很大一部分是从建筑业中转移过来的。随着房地产业的逐渐繁荣,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和房地产物业等新型机构的设立不断增加,所提供的就业岗位逐渐增多。截至2007年底,我国房地产从业人数已经达到167万人。

(2)房地产业是城市经济中的基础性产业

房地产业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行业,城市化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在城市化未完成之前,房地产业必将获得较快的发展。房地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经济要发展,必须先有房地产业的发展。工厂需要厂房、仓库,商店需要营业场所,学校需要教学楼等。在现代经济中,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而房地产业的发展则是基础设施建设之中的重要一环。

影响房地产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产业快速发展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之后。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业界的激烈讨论,笔者认为,影响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方面有以下几个:

首先,我国存在着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人均收入不断升高,但由于贫富差距被不断拉大,大部分人的实际消费能力并没有实质性提高;此外,消费所占GDP比重逐年降低,主要由于中国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对工资的增长有所抑制,工作岗位的增加也十分缓慢。这两个因素导致对房地产产品的刚性需求无法形成有效需求,而资本投资过多集中在房地产领域,造成房地产销售的虚假繁荣,并推动房地产价格的提升。

其次,房地产业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方面,由于需求萎缩,使得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开发商普遍陷入了缺钱的困境;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融资也变得十分困难,银行贷款困难,资本市场同样表现不佳,然而资金支出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房地产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利率传到机制都仍需要进行完善。

最后,从国家政策看,中央和地方政府产业调控政策不一致;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体系不尽完善;中国政府在土地供给上的工作也有欠缺, 例如无法遏制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行为;无法消除土地供给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寻租问题;土地流转审批程序过于冗繁并缺乏有效监督等等

从宏观方面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

(1)优化市场结构

首先,应该剔除房地产价格中的不合理成分,将商品房价格中名目繁多的摊派项目剔除,从而减轻消费者的负担;此外鼓励刚性需求向有效需求的转移,可以给予第一次购房者或者以旧换新的购房者以优惠的贷款利率,降低他们的购房成本,政府可以给与住房购买者一定得补贴。

其次,提高房地产业进入壁垒。政府适度提高进入壁垒,可以有效抑制过多企业蜂拥而至。例如,当前房地产业预售门槛的提高,使企业不能再依靠预售款周转资金,房地产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本实力才能进入房地产业。政府还可以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额、加强建筑质量审核、鼓励企业间合作联合等方式来提高进入壁垒。

最后,政府应从政策上大力扶持二、三级市场的发展,使房地产一、二、三级市场的梯级消费呈现良性循环、互动,最终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金融管制,促进金融市场建设

首先,解决目前房地产金融市场资金来源结构单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和个人住房消费贷款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的局面,建立多元化的房地产融资体系,通过多渠道融资方式来满足房地产开发对资金的需求,分散和降低银行系统风险。如大力发展房地产信托业务,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培育和完善房地产债券市场等等。

其次,完善金融一级市场,构建二级市场,促进住房二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形成。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条件;创新房地产金融市场经营内容,丰富住房金融市场商品供给;创新住房金融市场运行机制。

(3)健全房地产产业政策

首先,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保障中低收入居民的住宅需求。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房价收入比、住房供求状况以及住房补贴水平等合理安排经济适用房在整个住房建设中的比例,进一步落实有关配套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此外,完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加快发展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因为廉租房更容易解决保障供应和保障需求错配的问题,提高住房保障政策有效性。

其次,完善土地政策。应建立高效透明的土地交易市场,完善土地交易监督机制,杜绝腐败、寻租行为。应该取消土地供应的双轨制,统一采取公开拍卖的方式转让土地,对于可能由此引发的地价上涨,政府可以利用土地转让金对相关单位如教育、机关、军事部门等给予财政补贴等等。由此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结语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房地产业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银霞.论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必然性[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1)

[2]崔光胜,莫光财.房地产价格上涨中的地方政府有限理分析[J].新视野,2008,(1)

[3]丁媛.浅谈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商业,2009(29)

篇6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发展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近年来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开始趋于平缓。但是房地产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规模近年来日渐增长,并且还会产生连带效应, 让钢铁、水泥等必要建材也走上高速发展道路。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使房地产行业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二、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站在投资品的角度来看,房地产行业与传统的金融产品本质相同,也会存在价格波动状态等不稳定因素,而作为关乎每个人日常生活质量的房屋价格,其稳定性对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将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价格影响当成基础来看待,分析房地产经济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何种影响。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一旦出现失衡,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副作用。从国外一些房地产泡沫问题爆发的国家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产生泡沫,会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需求量虽然比较大,可以促进GDP的增长,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种需求上的上涨是因为房地产结构不科学导致的。当前许多城市房价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收入比例相差巨大,一般的居民是没有能力去承担房屋价格的,所以阶段性消费一定会产生断层,导致房地产以及房地产相关的投资增长幅度下调,对社会稳定及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房地产经济和与房地产经济相关行业之间的联系

社会经济活动离不开房地产行业的支撑,同时房地产行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房地产和所有产业部门都有物质空间关系,属于社会基本要素之一,所有的居民和生产企业都需要将建筑物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才能保证日常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房地产行业与房地产经济的高速发展体现出住宅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关联度比较高,所以可以有效带动建材市场、家具市场等许多生产部门共同发展,并且在带动这些行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从侧面提升交通业的发展,缓解所在地区就业难等问题,所以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自身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而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所以房地产投资对其余大部分行业的贡献度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走向,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日渐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清楚的掌握房地产经济发展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何种作用,才能在未来规避问题。

四、房地产经济发展对我国投资以及就业方面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离不开房地产投资这一关键模块的支撑,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大部分行业,成为经济发展支柱行业之一。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也日渐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这些情况都对房地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其更好的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服务。近两年,用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的资金占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成左右,而且这一比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房地产行业的蓬勃也缓解了一些地区的就业问题,因为房地产建筑工程施工需要的劳动力数量的比较多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滞留的问题。房地产行业施工时需要使用到许多种类的工程建筑材料,包含水泥、钢材等,所以也可以为相关的产业带来发展的契机。据不完全统计,由房地产行业延伸出的就业岗位已经接近300万,所以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发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五、结束语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想要保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离不开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房地产投资不仅可以为国家增加税收,同时还能带动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所以房地产业对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房地产投资可以拉动固定资产发育,提升GDP。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房地产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尚处在积极向上的状态,所以如何保持这一状况,是工作人员需要研究的问题。产业链比较长,加之可以带动大量劳动工人,解决就业问题,为社会安定做出贡献。房地产经纪的高速发展还与财政税收体系改革和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上文从当前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阐述了房地产经纪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旨在完善房地产经济发展质量,使其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利利. 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解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295.

[2]许宪春,贾海,李皎,李俊波. 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15,01:84-101+204.

[3]崔生龙. 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论证[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7:30.

篇7

【关键词】 建筑产业 经济支柱 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秉承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为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出行条件和城乡面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此期间建筑业的作为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积极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少产业加快发展,特别是基本建设和基础建设的若干产业突飞猛进地推进,其中交通领域和房地产领域的若干产业更是充当了重要角色。许多地方、许多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经济的创新,都是从房地产领域或交通领域的若干产业起步的,不少市、县、区等区域的房地产产业和交通领域的产业还充当了地方吃饭财政的地位,这也成了不争的历史事实。2010年中国GDP实现5878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建筑业增加值在GDP总量排序中,长期稳步居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前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公布,2009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5864亿元,实现利润2663亿元,实现增加值22333亿元,比上年增加18.2%,约占GDP的6. 58%,达到历史新高。居制造业、农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之后,位列第五。与此同时,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分别约为1989年的60倍和46倍,年均增长率约在21%和24%以上。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在为国民经济打造建设基础、优化民生环境的同时,不断地积累着物质财富,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在提高以生活质量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保障房、高铁和改善水利。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部分,四川省特别提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四川要高位求进,必须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以推进西部大开发。这样的大好形势和千载难逢的机遇,为建筑业在“十二五”期间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客观条件,必将促进产业经济规模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作出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

二、发展建筑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建筑业的生产活动是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使用价值的转换器,也是关联产业发展的助推剂。因环节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它在直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发展提供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的同时,对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包括研发、咨询服务以及各类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同时对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等五十多个相关行业也起到了辐射作用,带动了各个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2007年“十一五”期间投入产出调查报告可知,每增加100亿元的建筑业投入,就会拉动全社会相关产业116亿元的产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蓬勃发展的建筑业将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和各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三、发展建筑业为进一步改善国民生存条件提供保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祖国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青藏铁路、苏通跨江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等一大批高大精尖工程的顺利建成,充分说明了我国建筑业的技术、管理和工程建造能力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些工程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文化建设和民生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

建筑业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进程。在“十二五”期间,高铁、机场、高速公路、地铁、奥体中心、电厂、城市电网改造等各种工业、交通运输、水利设施、文教卫生、科技等固定资产投资项都要通过建筑生产活动来实现。因此,在“十二五”期间需要通过建筑业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大量的物质基础,从而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提升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近年来,政府大力促进城乡住房开发,将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标志,并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平方米以上,是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的4.2倍;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32.42平方米,是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的4倍。“十二五”期间政府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设3500万套保障性住房,2012年末,要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这是建筑业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四、建筑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维护社会稳定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全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影响广泛,直接或间接地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小平同志在谈话中预见的,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任务大量增加,建筑业在为企业自身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将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2010年,我国仅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从业平均人数就达4100万人,在扩大就业、吸纳社会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主要行业之一。特别是据推测,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85%以上。这对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会增加就业岗位设置,吸纳大量劳动力,当前从业人员已达到4100多万人,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5%。建筑业不仅直接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而且还可吸纳城镇化及农村结构调整所转移的大量劳动力,将有力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作出巨大贡献。

五、促进非公有经济迅速发展

随着建筑企业改制进程的加快,行业结构得到调整,非公有建筑企业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对建筑业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据《中国统计年鉴》披露:国有经济在建筑领域不论是产值还是从业人员的比重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民营经济的比重则呈明显上升趋势,产值比重到2005年已经占到75.15%;从业人员比重到2005年已经占到81.80%。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民营经济已经主宰了整个建筑业,正在对建筑业的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而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非公有制建筑行业、产业是解决城市就业和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渠道之一,实际上也起到了为城市减压的积极作用。这种趋势在“十二五”期间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它将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贡献。

六、鼓励建筑业走出国门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海外工程或劳务输出业务,以2008年为例共完成海外工程营业额357.14亿美元。但是,我国建筑企业在海外市场占有的多数是施工承包或劳务承包的中低端市场,与国际领先承包商相比,我国企业实力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建筑业产值占世界上工程承包市场的比重仅为5%。2009年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进行的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排名中,我国内地共有50家企业榜上有名,入选企业大都集中在225家名单的后半部分,排在100名以外的达到35家,2009年ENR国际工程设计200强榜单中,仅有22家中国企业上榜。“十二五”期间国家应出台有关政策和理顺管理机制,对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在国际市场上,选择重点行业、突出重点市场,有针对性地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大型企业之间、大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合作。支持建筑企业对外合作,形成资金、市场、设备、设计、建造综合优势,通过工程总承包带动建材、设备、技术和劳动力出口。与国家的能源资源战略、人才战略相结合,通过建造能力在世界范围内换取资源、人才、技术和市场,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复兴奠定基础。当前,还应尽快组织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翻译,并力求纳入国际标准化体系,加快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化。

不少建筑产业的某些项目的不科学、不经济、不环境、不生态等建设,造成了若干不协调和不和谐的负面影响。其关键的源头是项目的审批立项及真正意义上的可行性研究由于在发展观念、理念,以及在诸多利益交汇等原因上出现问题和差错,导致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建设行为,导致与建筑产业宗旨相反的结果,这是建筑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应当特别反思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建筑产业在最新时期面对着机遇和挑战,要坚决贯彻小平同志关于“在长期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地位”的指示,进一步明确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大力振兴建筑产业。不断完善建筑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同时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抓住转变建筑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建筑产业的科学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推动建筑业的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建筑业企业综合实力,尤其是对海外建筑市场的竞争能力。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支柱产业的积极作用。

同时,要使建筑产业的产品不仅成为一种商品,还应使它成为地球上为人们文化所需求的艺术品。从人与地球、自然界和谐发展意义上讲,它更应是一种生态的、环保的作品,只有这样,建筑产业才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十二五”规划[Z].

篇8

关键词:体育经济;经济发展;作用;对策

近年来,体育产业已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逐渐受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体育产业不仅有利于世界各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同时会带动就业,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体育经济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 体育经济的基本含义

体育经济主要是以体育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为基础,将体育活动同经济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体育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受市场的主导,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体育俱乐部;二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来参与体育经济管理,其主要代表是日本政府对体育产业采取的应对措施。体育产业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如下:①人们参与的体育活动会带动体育设施、运动服装等体育消费,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反过来会对体育产业起到促进作用,使体育产业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②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会提高其综合素质,让人们更好的服务于体育产业,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 体育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体育经济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以及加强锻炼,与之同时带动了体育消费,体育经济开始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同我国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这些支柱产业相比,虽然体育经济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具备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速度比较快,体育经济成为支柱产业也只是时间问题。

(2)体育经济还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由于体育经济活动同其他产业的联系较为紧密,因而体育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就业,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比如首先在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下产生了体彩事业,其次体育产业还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比如当我国某地有体育赛事时,人们在观看体育赛事的同时还会游览当地;还有,体育产业还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比如在人们健身锻炼的需求下诞生了健身俱乐部。

(3)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研究调查显示,体育行业和通讯行业等行业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体育行业的发展首先需要这些行业起铺垫作用,同时体育行业的飞速发展反过来会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最优化。此外,体育经济的发展还会带动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效益。

(4)有利于提高人们综合素质

单单从体育两个字来看,人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不仅会使其身体得到锻炼,而且会提高其综合素质,有了好身体,自然得病的几率就会大为降低,因而人们能够更好的在日常工作中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来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3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1)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完善体育经济法律体系

由于我国体育经济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导致我国体育经济速度变得缓慢。因此,在体育经济发展中,政府首先要改变观念,不断提高市场对于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减轻对体育经济的干预行为,让体育经济逐渐以市场为导向;其次,政府要和企业合作一同发展体育经济,并鼓励企业发展体育经济,比如政府应出台一些政策,来促进中小型体育企业的发展。此外,政府还应不断完善与体育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减少企业之间的纠纷,来更好的维护企业的自身权益。

(2)企业要注重建立"品牌"以及体育用品的创新

鉴于"品牌"的力量以及体育用品的创新会极大的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因而,企业要注重建立"品牌"以及体育用品的创新,首先企业要建立"品牌",将本土化的品牌作为立足点,对体育用品的品牌价值加以强化,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特点,从而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其次,企业要通过体育赛事,不断加强该体育品牌的宣传力度,从而推动其走向世界;最后,企业要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体育用品创新技术以及高素质人员,从而不断提高本企业体育用品的创新能力。

(3)提高对体育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

首先,企业要提高对体育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来挖掘其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其次,企业可以通过赞助体育赛事等形式,不仅会使体育活动得以正常开展,而且还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有利于实现"双赢";最后,消费者们在关注体育赛事的同时,也会关注到这些体育企业,在选择体育用品时也会选择这些企业下的体育用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小结

综上所述,体育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体育经济发展中,首先政府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不断完善体育经济法律体系,同时企业要注重"品牌"以及体育用品的创新,此外,企业还应提高对体育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从而推动我国体育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快速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成云.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J].体育文化导刊,2013(04).

篇9

关键词:公有制;主体;非公有制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2-0005-04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这里谈一点看法。

一、我国国有经济活力增强,规模增大,但控制力、影响力有所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管理体制、产业分布、规模和质量有了重大变化。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彻底打破,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宏观管理与微观搞活的局面得到确立。100个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中央统一管理,其余10多万个国有企业由地方管理。地方和企业有了投资、建设、布局的自。国有企业不再是国家计划的单纯执行者,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过去严重落后亏损的国有企业已全部淘汰,绝大部分国有小企业已转化为非公有制。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关键领域集中,新成长起一批具有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地方和企业的动力、活力增强了,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综合实力提高了,总体规模也增大了。国有资产总体增长较快。目前,全国国有企业拥有资产53.5万亿元,比2001年全国工业资产(13.54万亿元)高2.9倍,相当于1978年全国国有资产(4 471亿)的119倍。国有资产近十年每年增长3.6万亿元,一年增长额比1978年全国国有资产总量高7倍。2010年国有企业实现净利润1.07万亿元,上缴税金1.4万亿元,相当于1978年全国净资产的6.7倍,按可比价计算,也至少高2倍。国有企业总体规模增大,大企业实力雄厚,集中了更多高级工程师、技术工人和优秀领导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我国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这些年来实施了很多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全局发展的举措,影响和促进了我国未来科技进步创新的进程。这是值得自豪和庆幸的。但是,国有经济在资产规模有所增长的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和控制力有所下降,严重影响到作为社会主义基础和宏观调控支柱的主体地位,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重大现实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1. 公有制主体地位削弱,出现由非公有制经济取而代之的趋势。公有制在全社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57%,2006年的48.6%,2008年的35.2%,下降为2010年的26.9%。其中国有资产占22.2%,集体经济占4.7%。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42.8%,2006年的51.2%,2008年的64.2%,上升到2010年的73%。其中私营经济占45.7%,外资经济占25.1%,个体经济占2.2%。私有外资企业的资产已超过国有企业。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的资产比公有制高1.7倍,其中私营经济比国有经济高1.1倍,外资经济比国有经济高13%。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中国有经济仅占3.9%,家庭联产承包制占63%。第二产业中,公有经济资产仅占27.6%(国有24.8%,集体2.8%),非公有占72.2%。第三产业中,公有制仅占24%(国有21.7%,集体2.3%),非公有占到75.9%(私营51.8%,外资21.3%)。

2. 国有经济控制力和支柱作用严重削弱,非公有制在绝大多数重要部门已居控制地位。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但目前我国40个主要工业部门中,国有经济居控制地位的只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电力工业、水生产供应业和烟草工业等5个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产值占94.7%,石油加工业占70.3%,电力业占91.7%,水生产供应产值占64%,烟草业占99.3%)。居相对控制地位的有煤炭开采业(产值占59.1%)、电力机械制造业(占46.4%)、燃气生产供应业(占43.4%)3个行业,其余31个行业全部为非公有制经济控制并居主体地位了。在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公有制经济早已下降到不到20%。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非公有经济在各领域中健康发展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在许多领域占控制地位也不影响公有制主体作用。但在许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居控制地位,国有经济占的比重这么低,失去控制地位和主体支柱作用,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有些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像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只占19.9%,医药制造业只占12.6%,通用设备制造业只占5.7%,专用设备制造业只占15.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24.3%,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只占8.9%,钢铁工业占38.5%,有色金属工业占27%①,不能说是正常现象。

有一些行业看起来不属于国民经济命脉,但与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由谁经营主导,影响很大。像农副产品加工业,2009年产值2.79万亿元,其中国有企业1 509亿元,仅占1.7%,加上集体企业也不到3%,几乎完全由外资和私有企业占领,对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提高是不利的。

外资控制了我国近一半行业。在我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对20个拥有资产的控制权。其中绝对控制的有9个行业,相对控制的11个行业。一些产业未完全控制,但控制了一些产业排前5名的企业。

3. 国有企业实力不足。我国现有2万多家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中中央企业仅剩百十来家。国有大型企业比重低,实力弱,集中度太低,以至形成大量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影响到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效率及控制力。十大钢铁企业的集中度仅有39%,前5名为24%。500强企业分布在74个行业中,其中钢铁、建筑、石化三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占1/3,而航空航天、自动化控制设备等9个高新技术行业的销售收入和企业仅占8.8%和11.4%。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拥有的资产量较多,但与国际垄断跨国公司比,就显得颇弱。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有349家,占69.8%,但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仅相当于世界500强的7.8%、10.7%和6.5%。我国国有经济拥有总资产53万亿元,不到世界500强前10家公司资产(23 415亿美元,2006)的30%。国有经济总体实力弱,大型骨干企业少,集中度低,是国有经济控制力低,影响力不足,有些该占领的领域未占领,该居控制地位的领域不居控制地位的重要原因。

4. 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农村集体经济所剩无几,工业中集体经济更没有多少。2009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集体企业只有1万个,股份合作制企业5 000个,联营企业239个,合计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产值仅占3.9%,资产占3.7%,主营业多收入仅占3.3%。

二、公有制主体地位下降的影响

公有制主体地位下降,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影响尤其是长远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

(一)国有资产流失

1978年,国有企业有固定资产4 471亿元,流动资产近5 000亿元,合计上万亿元。集体企业有资产2 000多亿元。国有资产的1/3以上,集体资产的几乎百分之百被私有化,50%以上低价和无偿地转化到私人手中。

20世纪80年代是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时期。1982―1992年,国有资产流失5 000亿元,平均每年流失500亿元,每天流失1.3亿元。90年代起每年流失1 500亿元,每天流失5亿元,目前仍在流失,一些地方仍在贱卖国有企业。2012年,山西省保德县的一个价值30亿的煤矿,被该县安监局长以37.5万元“卖”给了他的内兄。

(二)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所有制决定分配,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分配结构的重大变化。在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2010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57,不仅超出了国际公认的0.3的警戒线,而且超过了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分化程度。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编写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的统计,我国“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相应收入比例仅为1.4%,按五等分法计算,近年全国最贫困20%的家庭总收入占4.06%,最富的20%的家庭总收入占50.4%。

出现了一批亿万富翁。2009年,我国百名富豪资产达到200亿元的有26人,有100亿元~199亿元的39人,有75亿元~99亿元的44人,分别占23%、35%和40%。2010年,资产过千万元的87.5万人,过亿元的5.5万人,过10亿元的1 900人,过百亿元的140人。由于私有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新资产层。其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1%,拥有近20万亿元的私有生产资料资产,拥有的资产总量相当于一半国有资产;雇工7 000万人,雇工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70%以上。每年获得利润超过1万亿元,利润超过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以占1%的人口,获得全国净收入的1/3左右。人均资产和收入是一般劳动者的100倍以上。这个新阶层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生产能力占全国的1/3,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了贡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占有生产资料,与工人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无偿占有劳动的剩余劳动,是剥削者,也勿庸回避。他们参政议政,但也会以自己的意识形态影响上层建筑、社会风气等。

(三)带来过量投资,重复建设,比例失调

这些年来我国投资率高达60%以上,与公有制经济控制力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盲目无序发展有直接关系。非公有制经济积累率高,固定财产投资比国有经济高1倍。为了获利,盲目投资,引起许多产业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闲置。许多产业生产能力闲置率达到33%~100%。落后产能多,污染严重,带来比例失调,严重损失。

(四)影响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

这些年来,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得以发扬,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所加强。人们精神振奋,一心一意搞建设,为中国发展崛起努力奋斗。但资产阶级腐朽价值观有所上升,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风气下降。讲“金钱第一”的多了,讲为人民服务的少了。打架斗殴的多了,讲相互帮助的少了。有的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为“全心全意为老板服务”。腐败现象有增无减,屡禁不止。

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鉴于在今后一段时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仍会高于公有制经济,如果不加强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和控制力还会继续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和控制力会继续上升,非公有经济上升为主体地位,完全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是不可能的。

(一)提高认识,正确看待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我国宪法规定,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分工,相互支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健康发展,为实现现代化贡献力量;支持鼓励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并使公有制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我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进一步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那种认为“公有私有无所谓,关键是生产第一位”,“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让公有制退出一切竞争领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看到公有制在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支柱作用。公有制的这种主导支柱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任何忽视削弱都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

发挥公有制为主体的作用,就应重视公有制的比重。衡量一种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既要看质,又要看量,应把质与量统一起来研究。质与量是难以分开的,而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于经济量,不能只看绝对量,还要看相对量,即看它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绝对量表现达到的水平和规模,相对量方能显示它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只是绝对量增长,而比重却下降了,这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得更快,国有经济的实际地位降低了。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物质基础在整个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主体地位,这就意味着国有经济必须控制经济命脉,公有制的数量和质量在国民经济中必须占主导地位。如果国有经济的比重严重下降,那只能意味着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削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在削弱。

(二)进一步壮大国有经济

增加投资,提高质量,扩大规模,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开拓创新能力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能力。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部门和领域,在决定未来的高科技部门、创新研发领域,由国家投资,像过去抓156项工程、两弹一星、三峡大坝那样,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新建一批国有大型企业。支持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兼并收购,提高实力。

支持国有经济掌握最先进技术,创造先进技术。增强国有企业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使之成为我国和世界的创新带头者和开拓先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辟更大发展空间。鼓励中小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为大型骨干企业。

国有经济要进一步调整布局结构,进一步发挥主导支柱作用。要科学确定哪些部门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部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各行业会有差别,但决不是退得越多越好,办得越少越好。如果各地、各部门和各行业都把国有企业“收缩”到微不足道的程度,就不会有主导支柱作用。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不能光追求形式,关键在于要有社会主义的内容。管理制度不能仅照搬西方的,要有自己的创造,要继承和发展我们积累起来的一切优秀的东西。管理创新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国有企业要起带头作用,作出新贡献。

(三)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了它的优越性。在我国农村,通常保存和坚持集体经济的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各业兴旺,社会安定,群众共同富裕,就业充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人们生活幸福和谐。城市中也有一批办得好的集体经济。总体而言,原有集体企业,大多已解体或转化到私人手中,所剩无几,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现在到了大力鼓励、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时候了。应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对集体经济的支持,鼓励集体经济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促进其更快发展。

篇10

关键词: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影响力;感应度;供求

一、 我国房地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效应及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融资量大,产业链长,与其他国民经济产业之间存在着广泛、密切和复杂的产业关联,分析房地产行业的市场供求关系对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上游来看,在经济活动中,房地产业需要上游产业(即后向关联产业)为其提供各种产出,以作为其要素供给;从下游来看,房地产业把自身的产出作为市场需求提供给下游产业进行消费。分析房地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效应,可以反映房地产行业的供求状况。

1. 后向关联效应及其变化。房地产后向关联产业即房地产上游产业,分为后向直接关联和后向完全关联,分别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定量表示。利用我国2002年~2012年部门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的数据附录,借助SPSS统计软件,可得与房地产业密切关联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根据表1,我国房地产业的后向直接关联度较大的产业相对稳定,并且发生了一些变化。与房地产业始终具有比较紧密的需求联系的行业有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产业。同理得到完全消耗系数表(见表2)。总体来看,与房地产业始终具有比较紧密的需求联系的行业有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产业。

2. 前向关联效应及其变化。房地产前向关联产业即房地产下游产业,分为前向直接关联和前向完全关联,用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分别定量表示。利用我国2002年~2012年部门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的数据,结合SPSS统计软件,可得与房地产业密切关联产业的直接分配系数,见表3。

我国房地产业的直接前向关联度高的产业相对稳定,并且发生了一些变化。总体来看,与房地产业始终具有比较紧密的需求联系的行业有金融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产业。同理得到完全分配系数(见表4)。总体来看,金融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基本都保持在前五位,这一点与直接分配系数一致。

综合以上分析,房地产业对城市经济的后向需求拉动的产业在2002年~2012年期间变化不大,其中关系较为密切的后向关联产业主要有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并且出现了拉动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和建筑业下降的趋势,不同产业对房地产业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存在一定的差异。房地产业对城市经济的前向供给推动的产业相对稳定,密切前向关联产业主要有金融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主要为第三产业,不同产业对房地产业的直接和间接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经过计算发现,房地产业对其他所有产业的后向拉动作用、前向推动作用和总带动效应出现了先降后升和总体下降的趋势。

二、 房地产业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力与感应度分析

房地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可用来判断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前者表现为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能力;后者表现为国民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推动能力。

1. 房地产业的拉动能力及其变化。从影响力系数来看,如表5所示,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能力逐年下降,排名从2002年的第2名逐渐下降到2012年的7名,反映了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但是2010年以后有所下降。

2. 房地产业的感应能力及其变化。从感应度系数来看,如表5所示,房地产业受国民经济的推动能力指标感应度排名逐年下降,排名从2002年的第11名逐渐下降到2012年的19名左右。这说明房地产业受国民经济的感应程度处在42个行业的中间,通常低于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

通过对比以上对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的定量测算,可以看到房地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较高,排名靠前,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并且逐年下降;感应度系数相对不高,处于42个行业中间位置,并且小于影响力系数。表明房地产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能力和受城市经济的推动能力中等,前者较强。房地产业对城市经济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它的影响力逐年下降,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下降。房地产业发展受到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而且从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期间,从总带动效应来看,房地产业对城市经济的贡献逐渐降低。

三、 典型房地产上、下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影响

根据前述分析,本节选择金融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分别进行详细分析,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

1. 金融业。通过第一节分析,金融业既是房地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上游行业),又是房地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下游行业),因此可以成为房地产业的环向关联密切产业。一方面房地产业的发展和消费,包括开发商融资、个人及家庭贷款购房等,均与金融行业密切相关,而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为金融业发展,例如信贷、信托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增长动力。因此,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环向关联关系。

我国金融业总产值在经历了2004年~2007年的加速增长后,逐渐步入稳定区间。截止2013年底,金融业总产值为33 534亿元,比上年增长4 812亿元,增长率为16.75%。

从金融业增加值来看,我国金融业在同样经历了2004年至2007年的加速增长后,逐渐减速增长步入稳定区间。2010年~2013年间增长率基本在10%左右上下浮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金融业在经历了2003年~2007年的加速度增长之后逐步减速慢行并趋于稳定。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自2009年之后增速不断回落,反应市场资金面持续偏紧,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经济下滑迹象明显。

2. 建筑业。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行业,为房地产业提供中间产品,因此是房地产业的传统后向关联产业(上游行业)。

2003年~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13年达到446 294亿元,是2003年的8.0倍。但在经过2009年30%的高位增长后,逐渐步入下行区间,2013年增速下降至19.1%。

与此同时,2003年~2013年,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2010年高达40%的增长后剧烈回落,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下降至19.8%和11.4%,截止2013年,增长率仅为-1.9%。

2003年~2013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但是自2011年起增速步入下行区间,至2013年,降为16.1%。

从从业人员数及其增长情况来看,2003年~2013年,建筑业从业人数除在2011年人数有较大幅度下降外(-7.4%),其他时间均有增长。建筑业在促进劳动力就业、城镇化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体来看,建筑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仍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日益明显,与房地产业相关的指标增长速度也不断下降。

3.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是传统的房地产前向关联产业(下游行业),该行业连接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和消费,是房地产流通的重要环节,是房地产业相关部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价值的重要媒介。

在行业规模上,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法人单位有171 973个,是2009年的1.8倍,其中,批发业法人单位91 607个,零售业法人单位80 366个。

2010年以来,批发和零售贸易业行业规模、销售额等指标增长速度处于下滑趋势,这种趋势在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体现尤为明显。不过总体销售额和法人数量增长率在2013年出现止跌回升迹象。

综合来看,几大行业多数指标均体现出总量增长但是增长率不断下调的特征,反映出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常态特征。

四、 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房地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效应定量分析与测度,以及对典型上下游产业近年的发展趋势研究,可以看出总结出以下新特征:

首先,经过计算发现,房地产业对其他所有产业的后向拉动作用、前向推动作用和总带动效应出现了先降后升和总体下降的趋势。

其次,房地产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能力和受城市经济的推动能力中等,前者较强。房地产业对城市经济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它的影响力逐年下降,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第三,通过对房地产环向关联密切产业――金融业,典型上游行业――建筑业,以及典型下游行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分析可以看到,自进入2010年以来,几大行业多数指标均体现出总量增长但是增长率不断下调的特征,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市场供求正逐渐从供不应求走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向为民,伯彦村.我国房地产业后向、前向和环向产业关联度研究及政策建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5):57-62.

[2] 杨文武.中国房地产业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学位论文,2003.278.

[3] 李玉杰,王庆石.我国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带动作用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1):87-91.

[4] 刘水杏.我国房地产业与金融保险业产业关联度的地区比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3):67-70.

[5] 赵惠珍,程飞,金玲,等.2013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4,(3):1-10.

基金项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项目(项目号:ZB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