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医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动物解剖》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名词及专业术语较多,各器官的位置、形态构造比较复杂,而器官的微观组织构造肉眼看不到,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感觉记忆难、理解难、易混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对此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动物解剖》课程教学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出发点。而大部分教材主要以系统为章节进行知识讲授,加上部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衔接不紧密,在内容上有割裂动物有机体整体的倾向,这样的内容编排非常不利于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通过对动物医学专业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市场调研,以生产实际需要为基础,以动物医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为切入点,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采用倒推法确定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分析并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泰州区域内主要的养殖项目(猪、牛、鸡)为主线,其他动物作为比较,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改革后教学内容共分为8个学习情境,22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和学习性工作任务与实际岗位任职要求一致。
二、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基本框架结构。教学模式不仅受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制约,而且与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水平和学科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教学不能唯模式,更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应倡导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对于《动物解剖》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单元(工作任务)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当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后逐步采取任务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解剖》课程教学改革驱动型和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界线,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如,实训中心、动物医院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动物解剖实训室进行学习、观察、操作、训练;将教学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教学录像、解剖图谱和电子教案及复习题等学习资料放到校园网上,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建立班级、年级QQ群,将学习用的电子材料传到QQ群共享,并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在校内外和寒暑假期间均可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改革
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举例法、演示法、观察法、提问法、实践法等,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力求达到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的境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案例:《动物解剖》一般在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开设。由于一年级学生对大学生活、学习方式还不适应,对专业领域相关信息了解少,因此教师从专业思想教育入手,如以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恶性事件为例,将专业思想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编制口诀。教师讲课必须有吸引力、感染力,做到察言观色,适时调节。针对教学内容,可编一些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如:前肢尺骨与桡骨的内外关系为“桡里尺外”,后肢胫骨与腓骨的内外关系为“胫里腓外”;在介绍大脑构造中四叠体中的前丘和后丘的位置构造功能关系时,可以用“前眼(视觉)后耳(听觉)”来帮助理解记忆;讲解脑神经时,共有12对,单独认识难度较大,可将记忆口诀先传授给学生,即“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说文解字。动物解剖名词多、概念多、术语多,学生感觉难记忆、难理解。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概念或术语分解开,运用说文解字的思路来理解相关内容。如鼻旁窦,就是鼻腔旁边的窦,即鼻腔旁边骨的内外骨板之间的腔隙,主要有额窦和上颌窦。在介绍神经系统中关于“突触”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解释:“突是指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触是接触,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后一神经元的树突或产生反应的效应器的接触。”
3.嫁接成语。动物解剖中各器官的位置、形态构造比较复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结合书本上的模式图、挂图、标本、活体等素材来学习知识,并与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观察紧密联系起来,以加深记忆和理解,有时可结合成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如“肝胆相照、唇亡齿寒”等,以便学懂、学活。
4.讲解示教。对于一些骨性标志,学生有一定认识后,让学生到活体动物上进行观看、触摸。有些实验的实物标本是用福尔马林浸泡保存的,观察时会挥发出甲醛刺激味,部分学生会远远地躲开,有的女生会因害怕而不敢用手摸。对于此现象,教师自己要有意识地不戴手套来触摸讲解示教,同时从思想上加以引导,重申标本的示教学习是为了进一步准确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动手触摸、观察和学习标本,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5.眼手并用。解剖中各器官的组织构造比较抽象,其中细胞组织部分始终是学习的难点。细胞组织是介绍器官的细微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显微镜这一教学工具,抓住所要观察器官部位的典型构造,先从低倍镜再到高倍镜,从笼统到细微进行认真观察,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1目前我校在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我校动物医学院院办与教师对毕业论文环节是非常重视的,组织到位、学时保证、程序完整,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科研认识不足、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缺乏创新、科研经费不足、专业指导老师缺乏、学生认识不足、论文答辩把关不严等。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当今教学改革当中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我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
1.1毕业论文选题不恰当
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实验条件、指导老师自身能力、学生自身素质限制,选题缺乏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和范围和深度不当等问题普遍存在。选题要么过大,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哪着手。要么过小,研究的范围过窄,过于深奥,学生理解困难。要么缺乏创新,完成的毕业论文水平一般。要么完全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上面,缺乏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1.2实验设计不合理
毕业论文设计方面,一些水平较高,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多年的专业老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或不愿意来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专业老师指导有限,有的老师缺乏科研和实践经验,导致实验设计不合理,以至于实验进行到中途开展不下去了,不得不重新再来,既浪费了时间,又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1.3实验经费不足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论文,整个实验对经费要求比较高,学院投入的经费紧张或不足,经费按人头算,分配不公,没有与论文完成质量挂钩,挫伤了认真带学生的教师的积极性,也助长了部分不负责任教师的不正之风。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论文完成的速度和质量。经费不足是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往往前期一切进展顺利,学生在进行一项很有意义的实验的时候,到了中途或结尾,由于经费预算不足,这样导致了实验的质量大打折扣。指导的学生多,指导老师的科研经费紧张,毕竟实验经费充足的老师不多,大多数老师经费少,对于讲师来说更是负担不起现在高昂的实验费用。
1.4专业指导老师缺乏
指导毕业论文的师资力量薄弱存在于农科院校的许多专业中,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是以动物养殖的实验为主,论文指导所花的精力和时间很多。近年由于扩招,每个老师所带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由于许多指导教师同时又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有的在校外任职,或经常出差,作为教授还指导研究生,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其它原因导致专业老师在论文指导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的指导老师不严格要求学生,缺乏对学术研究的严谨。
1.5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
毕业论文是大学阶段专业学习情况的综合体现,最能反映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思辩能力、基础知识和创新精神。但是,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并不重视做论文,不愿开展科学研究,经常以时间紧为借口参与实验研究的时间偏少。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的匮乏,使不少人抱着应付的态度,知识缺乏积累,也就难以去完成高质量的论文。同时毕业论文质量把关不严,论文答辩及评审走过场,评分标准过低,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上头把关不严,下面敷衍了事,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1.6论文写作基本功不扎实
本科教学没有设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格式,方法及技巧知之甚少,有的时候实验完成了,论文资料收集整理得差不多了,就是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动笔,最后只好依葫芦画瓢,各种投机取巧的心理也滋生了。其实论文写作是很讲究的,这需要我们的专业老师在课堂上一一讲解以及实验论文写作过程中加以耐心指导。
1.7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
现在的毕业论文设计及操作都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初,而这时恰是同学们找工作、考研或考公务员的时间,与做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现在的社会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大,尤其是对于农林院校毕业的学生。由于找工作和考研对同学们来到说是最重要的两件事,且都与毕业论文无太大关系,权衡利弊后,大部分学生必然选择前者,以至于毕业生都无法安心去认真查阅资料,认真地去做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操作及后来的论文写作。从而导致了论文“拼凑”、“掺水”现象严重,质量下滑,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2提高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指导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立足高校,共同探讨扩招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措施。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对策,在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基础上通过从时间前移提高认识、加强选题指导、增加经费、严把论文答辩关从而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时间前移,提高认识
时间前移、认识到位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解决就业与研究生复试对毕业设计质量带来的冲击,我们应该在第七学期结束前一两个月就开始布置毕业设计工作,指导教师下达任务,学生可以利用第七学期以及寒假期间查找资料,争取让学生在下学期开学前就对本课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到下学期时,学生就可以直接进入实质性的研究工作。此外,最好是将毕业论文设计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组织从事教学、科研方面的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面,吸收各年级中优秀学生一起参加,导师不定期的向这部分学生提供毕业设计选题,供他们选择。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提高实验动手能力,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来查阅资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学习之余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2.1.1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对其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储备、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有重要意义,他们才会尽可能地排除各种干扰,在时间和精力上有更大的投入。
2.1.2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程度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制定对指导教师的监督管理机制来发挥这一作用。
2.2加强选题指导
加大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使选题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应加大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力度、控制每位教师指导的毕业生数量。
2.3增加经费
学校在加大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同时,对本科毕业论文也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不仅要增加投入学生的实验经费,还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使他们有动手实践的空间。
2.4严把论文答辩关
现在很多学校都存在毕业论文考核不严的情况,或者有监督检查及考核,但力度不大,流于形式。学校及学院应健全毕业论文管理机制,严格审查,加强规范保证论文答辩要严肃正规,坚持标准。可采取一些措施如校、系二级答辩,第一次未通过可参加二次答辩等方法保证质量。
篇3
关键词:动物医学 兽医 临床实践教学
一、兽医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兽医临床教学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动物医学专业涉及多门学科,且各门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相互联系,而临床实践活动是对所有学科内容的综合运用。兽医临床实践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关键,贯穿于各门学科,它是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课内容开展的动物疾病诊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检疫检验等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
2.学生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若想有效看病和看好病,则应全面掌握所有动物的各种疾病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而这需要借助临床实践课程才能完成。
3.社会需求。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畜牧兽医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宠物饲养规模日益扩大,也增加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而现行的教学体制根本无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他们理论知识虽然扎实,但动手能力不高,因此,需要开展临床实践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兽医临床诊断技术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实践课程中的关键。主要包含动物临床传染病学、解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实验。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动物疾病的规范化教学,明确规定了诊断流程、诊断要求、诊断技术,可使学生全面驾驭病理解剖、微生物分离培养等技术,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实际运用能力。
2.PPT演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多媒体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应用范围广泛,然而如果单纯依赖PPT教学很难获得可观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进行适当的实践操作。精巧的PPT是兽医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应从动物病例开始、发展、治疗康复进行全程连续展示,辅以临床病例,向学生逐渐演示疾病发展。
3.各种动物疾病的通用教学规范。例如,在讲解动物传染病时,应在各种动物传染病中穿插清晰、直观的PPT制作模型,并针对各种动物传染病选取典型病例,按照发病特点、临床病症、病理解剖特征、实验室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及效果和最终处理方法的顺序讲解。
三、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创新
1.学生能力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自身能力认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内在动力,因此,应在学习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断反省,以此来提高自身能力,也鞭策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能力较差学生的培养。相互评价是增进感情、加强学生之间交流、强化团队协作精神的主要手段。因此,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评价指标。
2.教师对学生能力的现场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评判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可以参照具体情况调整满足学生需求和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也可对学生进行专门辅导,以此来提高班级整体的兽医临床实践能力。现场评价主要包含对学生听课态度、课堂参与性、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病例的认识等内容的评价,这些内容不仅代表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映射着教学效果。
3.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用人单位是学生展现自我的主要平台,因此,建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能够鞭策教师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多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该评价体系主要包含对学生工作态度、环境适应能力、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工作创新意识和积极学习能力的评价。
四、结语
动物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兽医临床实践涉及多个学科内容,该门课程的学习建立在学习其它多门课程的前提下,同步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教学。目前,伴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学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学工作者的关注。病例是实践教学中的主要资源,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有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病例,实施问题讨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杜 邵春艳 吴永 等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临床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70-9171,9174。
篇4
实施创业教育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要成为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创业者的熔炉”,就要教会学生创业。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流入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1]。为了探讨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我院在吉林省教育厅立了“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重点教研课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创业教育课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一所学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首先要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创业教育的导向、内容、特色和措施。在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课程体系与行业领域的知识、技能需求结构相适应,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使实践技能项目与行业发展需要接轨,使学生具备行业创业的专业技能;增设创业教育专题讲座,聘请本行业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报告人现身说法,讲授自己的创业经历,创业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创业成功的喜悦。学生创业的兴趣大增,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开始制定自己的创业计划[2]。
2实施“一导、一模、三保障”的创业教育模式
2.1一导
2.1.1实施创业导师制依据学生创业小组的不同方向,为学生安排创业指导教师,这些创业指导教师均为创业成功人士,有专业教师也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丰富的创业经历和经验是指导学生创业最宝贵的财富。
2.1.2制定创业计划书在创业指导教师的组织下,创业小组全体成员在一起认真讨论研究制定本小组的创业计划书,并在全院组织开展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将获奖的创业计划书推荐到学校及省里参加更高级的创业计划大赛。通过创业计划大赛,进一步完善创业计划书的书写格式及书写内容,提高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水平,使创业计划书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更强,更贴近实战。我院学生的创业计划书在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获一、二等奖,在吉林省组织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分获银奖和铜奖。
2.2一模
在创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模拟创业。组织各个创业小组的学生带着创业导师制定的创业任务书,深入到本行业的相关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参观学习、顶岗实习及模拟创业,亲身体验和学习生产流程的技术环节、承担生产岗位的具体生产任务、参与生产项目的组织管理,由企业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创业环境,学生在模拟创业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本行业创业必须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积淀创业实力、增强创业信心。模拟创业结束后,组织各个创业小组进行汇报答辩,评选优秀创业小组给予表彰奖励。
2.3三保障
2.3.1建立创业培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及模拟创业提供物质保障实习及创业培训基地,是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模拟创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基地,创业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建立创业教育培训基地,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3]。为了使学生能身临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学习,我们积极与本省畜牧兽医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签订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及创业基地50余家。包括“动物医院”、“饲料企业”、“养猪场”、“养鸡场”、“养牛场”、“兽药店”等领域。为学生进行不同创业方向实习及模拟创业提供了保障。
2.3.2建立创业基金,为学生模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实习及创业培训基地的老板,从生产经营项目中单独划拨出一小部分,提供给学生进行模拟创业,资金由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中专项支出,作为创业基金。学生亲自参与生产经营管理,从中学习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以后创业积累阅历和经验。
2.3.3组建学生创业小组,为实施学生模拟创业提供组织保障根据学生意愿,组建了“动物医院小组”、“饲料生产与营销小组”、“养猪小组”、“养鸡小组”、“兽药营销小组”5个学生模拟创业小组,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深入创业培训基地进行模拟创业。
3结论
3.1创业教育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没有实践的创业教育就好比纸上谈兵。
3.2创业基地在创业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
篇5
【关键词】高职学院 现代学徒制 动物学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96-03
为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需求,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普及了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澳大利亚在20世纪末开始建立现代学徒制,并在短时间内跻身于世界职业教育强国;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计划在1993年11月出台,促进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使英国在2014年超过法国成为欧洲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英国经济的腾飞与职业教育的改革有密切关系。经过50多年的探索实践,欧盟国家已经达成共识:发展学徒制或其他基于工作场所的培训项目,可以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有效性及吸引力。为紧跟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步伐,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和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是职业学校、企业之间建立深度合作,以及学校教师、企业导师联合传授,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实质是校企合作、双师同育、工学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与传统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学内容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依据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需求共同制订和开发的课程教材,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职业需求无缝对接,使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规格更体现企业要求。
(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师生关系;在企业,学生与企业导师是师徒关系。
(三)校企深度合作。学生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占全学制三分之一的时间。第一阶段在学校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第二阶段在校内实训场进行仿真的实训;第三阶段到企业一线接受培训,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体验企业文化,丰富工作经历和经验,实现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考核体系多元化。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完成,创新了考核评价方式,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当前高职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开展了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各种“校中厂”“厂中校”“企业冠名班”“企业冠名学院”等形式多样的模式应运而生,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职业院校教学条件欠缺。职业院校教学条件欠缺主要表现为:一是校内实训基地、设备不足或落后导致技术操作训练能力有限,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或结构不合理,极大地阻碍了学徒制的实施;三是生源质量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着厌学现象,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四是院校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只是部分知识点或操作程序,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要求差距大;五是职业院校没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意识,只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当前教育资源短缺和学生毕业就业的渠道,或仅仅只是为了教学评估的需要,象征性临时跟企业签订几个协议;六是院校采用的教材过多侧重理论方面的内容,过多强调基础技术,而针对企业的岗位工作过程训练不足,与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不适应;七是院校管理层以及教师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深刻,教师也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下企业指导实训实习产生抵触情绪。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学校、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
(二)学生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校企深度合作的双主体、双师共育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认为企业只不过是一个供实习的一个场所;二是学生不想过早地选择职业而放弃择业的机会,担心企业提供的岗位或薪资不一定符合个人心理预期,或毕业后不一定留在原企业工作;三是学生作为准企业员工权益保障不明确,工伤保险及薪资等可能落实不到位等。
(三)企业热情度低。影响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而且短期内无法获得明显的高回报;二是企业学徒队伍的从业稳定性较差,流动频繁,有许多学徒在工作稍不如意或在其他企业的高薪资的诱惑下投奔别的企业,让参与学徒制的企业蒙受损失,造成了企业的顾虑;三是很多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实力,而相应的补贴政策还没出台,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很多企业就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推广持观望态度;四是参与试点的企业往往为了自身利益,不以教学计划为依据确立实践内容、安排合理的实习岗位,没有指定能工巧匠作为学徒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考核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企业往往根据自身的利益来评价实习效果,因而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缺乏实践效果与合理的评价。
(四)国家配套措施尚不完善。国家还没有配套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明确学校与企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获得实在的利益和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尚未建立,导致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无法解决成本增加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现代学徒制的开展。
三、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探讨
借鉴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需求,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互惠双赢原则下,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动物医学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先后与广西金陵r牧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扬翔饲料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力源集团等企业合作开设“鸡场场长班”、“猪场场长班”等。
(一)确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一是依据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合作理念,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导师、学校教授、教师组成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团队,共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实训基地及实习场所的建设,实行学校与企业互聘互任教师制度。二是按照教师与师傅双融合的要求,给现代学徒制试点班配备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三是根据学生与学徒双身份现实要求,在学生入学时就与合作企业签订预就业合同,合作企业承担学生的部分学费和一定的生活补贴,学生学习期满即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四是按照学校教学与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的要求,在校建设高标准实践教学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合作企业内设置“现场课堂”,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五是按照工学交替相结合的要求,采用“校企对接、工学交替”安排教学,每学年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安排学生在学校或企业学习与工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强化技能训练,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融合。
(二)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在职业能力基础课安排方面,除教育部要求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教育课程外,要求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数据分析处理、大学语文、人际交流与合作、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课程教学。二是在职业能力核心课安排方面,要求增加畜牧兽医畜禽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动物病理、动物药理、畜禽环境控制、畜禽繁殖改良、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同时加强养猪与猪病防治或养鸡与鸡病防治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三是在实践教学课安排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养猪或养鸡生产每一个岗位实践学习,并熟悉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制度、岗位职责,能对企业生产报表进行分析。另外,要求实验课、实训课及实习课等实践教学的课时要达到总课时的50%,即学生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人文修养、职业修养及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等的理论学习,用一年半的时间在企业实践、学习,充分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依据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及职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教、学、做”相结合及理实一体化的要求开展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项目设计及任务设计。一是教学内容涵盖了动物医学专业所对应的从事兽药销售、生产和研发及疾病防控有关的兽医技术人才、宠物医师、执业兽医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二是每个教学项目都融入了国家或行业对工作质量的有关规定,融入了技能大赛内容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等教学内容,引入了动物医学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成果。三是每个教学任务都按照“基础知识模块、实践操作模块及拓展知识模块”递进式地安排教学内容。四是每个实践操作模块都从形成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出发,按照动物医学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四)开发立体式教学资源库。立体式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按照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的要求,学院鼓励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到企业、相关行业进行调研,与企业一起对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考核方案等进行重新修订,并合作开发课程教材。二是通过开发多媒体课件,编写电子教案、讲义、教材,试题库等,建立课程电子教学资源库。三是向学校网站上传电子教案、试题库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电子教学资源,同时设立主干课程微博和课程交流群,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四是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先后建成“养猪与猪病防治”国家级精品课程、“动物防疫与检疫”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动物外科与产科”、“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动物药理和病理”等一批院级精品课程,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建成的动物医学专业立体式教学资源库,为院校、教师、学生、企业等提供智能备课、网络课堂及拓展知识及技能测评等驱动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资源共享。
(五)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按照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学院引进了企业设备、人员、技术,以及生产和服务项目,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等教学资源能够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实验教学的要求和学生技能训练、生产实习、职业资格考证及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一是利用已建成的教学动物医院,可以实施“三阶段递进式”轮岗实习,使学生从初步了解职业能力要求,参与诊疗服务到顶岗实习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教、学、做”相结合及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双重零对接。二是出台相应的创业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鼓励学生利用校内基地开展小规模畜禽养殖创业,学校为学生提供养殖创业场地及指导教师,学生自行解决经费和养殖场管理,这样既保证了校内实践基地的正常运行,又缓解了实践基地运行经费和管理的矛盾,同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够在真实的行业企业环境中得到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创业意识。三是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连锁经营或设立附属动物医院,让学生在兽药企业专家、动物医生及校内教师双方共同培养下,加强实践锻炼,提升职业能力。
(六)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为满足现代学徒制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校企双方按照“培养、互聘、共用”的原则建设师资队伍。一是从学校、企业选聘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担任学生导师,1名学校教师和1名企业老师共同指导5名学生。二是学校聘请企业老师到学校任课,与学校教师共同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三是企业聘请学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技术人员或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与企业老师共同负责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岗位实践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四是根据每个教师指导学生的工作量发放指导费用,并给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去企业活动的老师相应的报酬。
(七)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及学习规律,灵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一是在专业实践课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现场教学的模式,以行业、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岗位职业实际需求作为任务为课程教学项目,采用校企“双导师授课法”,让学生在现场真正体现“做中学”学徒制的核心教学方式,边观摩边进行实际技术操作,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中学习。二是在“以产促教,以产兴教,产教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采取“学校课堂”与“企业课堂”相结合方式,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一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校企双导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素质教育始终渗透其中,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技术技能框架的形成。三是制定并实施《现代学徒制管理细则》《实习导师管理规定》《师徒结对协议书》等管理制度,用制度约定避免了学生在企业的“放羊式”实习,从而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八)重视教学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价。为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加强了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效果评价。一是学院制定并实施系领导定期听课、校督导组听课检查、教师间互评及学生评课等制度,通过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保证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质量。二是制订基于企业岗位用人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三方共同负责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强化对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学生管理和企业、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徒制的完善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加强对导师的管理,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导师工作作风的不断改善。
现代学徒制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不仅涉及教育培训政策,还涉及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等,需要政府、学校及企业三方通力合作。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指导教师待遇不高、企业不愿意给学生发工资、部分企业教师讲课水平不高和部分学校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只有从学校、合作企业、学生等三方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细化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才能确保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成功,才能不断拓宽专业建设思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亮亮,李雨锦.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新动向:2020发展愿景[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
[2]段修军,王利刚,周春宝,等.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5(5)
[3]童逸杰.校企共同体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
[4]谢剑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6(1)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职畜牧F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YJJ1612)
篇6
动物医学专业 课程设置 对比
动物医学专业通俗来说,就是培养“兽医”的专业,它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包括家禽、家庭宠物、野生动物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保障动物健康的综合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治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及其他观赏动物疾病的发生。与其他医学类专业类似,动物医学首先要学习基础生物学和医学理论,然后通过大量解剖实验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学习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动物体正常和异常结构及功能实验、检查、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课程是联结教育与社会的桥梁,课程的设置及其教学内容直接反映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规格,其重要性对于教学来说尤为突出。通过对比我校的课程设置和西北农林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相关专业的课程,同时结合执业兽医师考试,我院多次组织任课老师进行研讨,集思广益,提出几点看法。
一、教学安排上
很多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采用4年制或5年制,其中,西北农林大学为5年制,新疆农业大学为4年制,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4或3+1”的模式,即4年或3年在校学习和1年校外实习,并且都采用学分制的方法。新疆农业大学的模式和我校原来采用模式较为相似,总课时约为2600学时。其中,必修课占到总学时的80%,选修课占到约20%。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正在进行新的培养方案的探讨,在保证必修课学时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个性选修课的比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课程设置上
新疆农业大学的课程设置基本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专业只有一个动物医学,主要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和我校设置基本相似;而专业课设置只有3门:家畜寄生虫学、家畜传染病学和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和我校最大不同的是,设置了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类似于我校的不同方向,一个属于临床兽医方向,另外一个属于动物检疫方向。就课程设置而言,我校和西北农林大学设置相似,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从方向上来看,西北农林主要有3个方向:动物医学方向(突出畜禽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动物检疫、兽医卫生管理与监督等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小动物医学方向(突出小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美容与护理等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动物生物技术方向(突出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与胚胎工程及生物制品等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从这几个学校的课程设置是以传统系统教学为主,尚没有探索以一个动物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目前我校探索新的培养方案,计划把我校原来的动物医学专业的两个方向――临床兽医学方向和动物防疫检疫方向,变成两个专业,即分别为动物医学专业和动植物检疫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植物学相关课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实验实习上
和我校相比较,这几所学校的实验课时明显比我校的实验课时多,一般专业课都在18学时左右,而我院承担的相同课程的实验课时一般在8学时。从实习来看,和我校一样,都采用集中实习的模式,但是课时总量差别较大,西北农林大学一共10周,而新疆农业大学3~4周。结合我校实习情况,这种集中实习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有往往迟到、早退,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而且我校该教研实习一般需要动手,不能坐着,所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明显。目前,我校正在重新修改培养方案,把原来在毕业前集中进行的综合实训改为教学实习,学时不变,即穿插在该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巩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考试制度
现在,学生普遍对考查课不够重视,只对考试课重视。有必要制定合理的制度,改变这一现象。目前我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各类课程的考试制度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包括考试课、考查课和选修课。考试课原来只以期末一张卷的分数决定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对课堂不重视,存在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等现象。进行了考试制度改革以后,有了一部分平时成绩,学生课堂纪律和听课的认真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考查课和选修课也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这样大大的改善了学生对课堂的重视程度。
以上是我院对比其他几个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为了使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动物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规律及预防、诊断、治疗、畜牧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致病因素分析、检验、药物正确使用与开发、常规及器械诊断、主要治疗方法、动物检疫的技能;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及自然科学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熟悉国家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发展规划、兽医防疫检疫、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各个院校动物医学专业都对课程进行了合理的设置。随着执业兽医师考试制度的开始,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相关的考试题来看,直接记忆性的知识并不多,往往以案例形式出现,而且一个案例涉及多学科。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改变以往单纯以课程授课为主的模式,采用案例式教学或讨论式教学等其他的更适合执业兽医师考试的教学模式。另外,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是那种只会讲授专业知识的教师,更应该像一个全科的兽医。
参考文献:
[1]全,薛勇敢,程广东.以职业为导向动物医学专业专科课程体系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0,(6):36-38.
篇7
关键词: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类养殖场和一些饲料企业,通常情况下工作艰苦,环境差,工资少,社会地位不高。所以,这五项基本特征是作为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应具有的:(1)好奇心和求知欲要高于一般人,对同样一个问题敏锐性高,有自己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懂得自我学习和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精神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以及为事业献身精神;(3)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来承担这份艰苦的工作,
二、转变教育思想,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工作者对创新的理解和实践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很重要的影响。第一,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宗旨的讨论活动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召开,倡导老师尊重学生的自然天性和个体差异,把校园文化多元化,广泛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动物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要注重打牢基础、拓宽口径、强化能力、提高素质,舍弃传统的单一传授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口径窄的专门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第二,动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充分结合创新教育观,根据动物生产和加工行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不仅具备畜禽的生产、动物繁殖和育种、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动物环境保护和畜牧业经营管理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动物科学专业技术背景,熟悉商业运作规律,可以在饲料工程、动物生产、畜产品加工等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生产和管理、推广和开发、技术和设计等工作。
三、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增强专业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是热爱专业。高校大多数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是被调剂该专业的,因此学生缺乏对该专业的认识或者是认识不深,专业思想不稳定等得思想问题很突出,他们眼中的动物科学专业只停留在做饲料、搞养殖层面,工作又辛苦,待遇又低,与其他专业相比,就业层次低,他们就会觉得失落,没有兴趣,更别说热爱三农、献身三农的专业思想了。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需要多安排本专业的知名教授和学者开展相应的专题报告,有计划的举办多形式和层次的专业学术讲座,加强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通过相关专业一些成功人士的报告和带学生参观考察当地大中型现代化企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专业视野,使他们了解他们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学习本专业的意义和前景。通过这些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对该专业的信心增强,感受到该专业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让他们向行业的先进人物看齐,热爱三农、现身三农,主动担承担起现代农科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四、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
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前提,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资源数量可以直接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动物科学专业的特征,内容的更新,水平的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加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要特别丢掉,要吸收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知识和新的成果,并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强化该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增设与创造力相关的课程,把创造性思维的规律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把创新跟创业教育加入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之中,教育学生用现代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让学生明白创新精神,使得创新、创业能力得以提升。课程体系中包含创新与创业,创新能力要拓宽口径、打牢基础、强化能力。强化基础课教育,缩短专业教学学时和总学时,平衡基础课和专业课,适当增加选修课的门数和学分,上必修课的同时也上选修课,让学生构建有弹性的学习计划。
结语:创新是国家和民族振兴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的取决因素是人才。注重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换,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提高人才市场竞争力的选择。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发展畜牧业现代化,加快畜禽良种繁育、研发动植物疫病防控的技术、完善农技推广的现代社会化服务机制的前提 。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是以动物科学专业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来推进动物科学专业的教育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董国忠.动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之我见
[2]赵翠燕,乔灵,闫文龙,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 题 和 对 策
[3]李淑红,王京仁,黄春红,等.谈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4]王文娟,汪水平.浅论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法;机电一体化
引言:机电一体化技术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目前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培养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的授课方式,教师是主角,学生被动地接受,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毕业以后不能很快地融入社会。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际教学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念的阐述
任务教学法最初作为交际式语言教学的方法之一,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外语教学界提出的“过程教学大纲”(process syllabuses)的产物,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把课堂社会化。任务教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干中学”,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而不是靠教师或书本使学生体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时的适用方式,侧重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语言的习得。后来这一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模式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所借鉴。 在职业教育领域,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是指以完成某一实际任务为中心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学习。偏重于包括智力在内的多种技能的训练,特别适合培养职业能力、职业态度的教学。
2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念的具体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有一定的了解。具体可以分一下几步实施:
2.1 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2 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2.3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例如以广东三向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的SX-815Q机电一体化设备为载体,以加盖拧盖单元为例。
2.3.1 初始位置: 主皮带:处于停止状态;加盖推料气缸,加盖拧盖定位气缸,加盖拧盖气缸:处于收回状态;拧盖电机:处于停止状态。
2.3.2 “单机”工作状态下按“启动”按钮,或者“联机”状态下,主站给出“启动”信号后,系统进入运行状态,“启动”指示灯亮,主皮带开始运行;加盖位检测到物料瓶时,延时0.5S,当物料瓶到达加盖位置,皮带停止,同时加盖定位气缸伸出,准确将物料瓶顶紧;瓶盖料筒检测到有盖信号,加盖伸缩气缸推出瓶盖,加盖升降气缸下降,同时加盖伸缩气缸缩回,将瓶盖加到物料瓶上后加盖升降气缸上升,加盖完成,加盖定位气缸退回,皮带运转;拧盖位检测到物料瓶时,延时0.5S,当物料瓶到达拧盖位位置,皮带停止,同时拧盖定位气缸推出,拧盖电机运转,拧盖升降气缸慢慢下降,拧盖电机对加盖后的物料瓶拧紧,完成后拧盖升降气缸上升,拧盖电机停止,拧盖定位气缸退回,皮带运转,送入下一单元,并如此循环下去。
2.3.3 在“单机”工作状态下按“停止”按钮,或者“联机”状态下主站给出“停止”信号,“停止”指示灯亮,皮带停止运行,定位气缸保持在当前位置,其他气缸回到初始状态。
2.3.4 在“单机”工作状态下按“复位”按钮,或者“联机”状态下主站给出“复位”信号、“复位”指示灯,定位气缸复位到初始状态。再按下“启动”按钮,设备又能正常运行下去。每次按下一个按钮,只有相应的指示灯亮。根据上述任务,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5 效果评价: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每一位同学进行评价。有完成任务的同学进行操作讲解,其他同学观摩,使每一位同学都认识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评价既要有老师的评价更要有同学之间的评价。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由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评价、咨询的作用。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容易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一个跟一个成就感的产生,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自信油然而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无所适从的局面,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探索精神、锻炼学生顽强意志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摘 要 《动物检疫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本文通过对课程性质与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介绍,根据本门课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思考与探究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果蔬贮运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HACCP理念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工艺学》教学探索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与实践 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探讨 动物检疫学课程研究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探索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质量与安全分析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技能训练教学项目设计探索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 转型试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独立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 李海明,方銮河.浅谈猪瘟带来的危害.农业与技术,2013.33(2):142.
③ 韩杰,刘宝山,何剑斌.动物检疫学课程研究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园,2014.21:20-21.
篇10
关键词: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 设计 教学实施 考核 实施基础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适应外贸行业第一线岗位(群)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基本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直接从事国际商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实践中,既要避免把高职学生培养成“本科压缩型”人才,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避免过分强调现行岗位操作技能的实际需要,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岗位技能型”人才。
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是高职专业教学计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核心课程群,它们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实践紧密结合。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影响,这些职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所致。根据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切实在职业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培养出家长放心、企业满意的一线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它根据“项目”将主要职业基础和技能课程划分为若干模块,将外贸职业技能实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案例/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外贸实践项目,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项目的制作、完成,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总体要求,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案例/任务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和教师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它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展开学习和探索活动,寻找、搜集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
由此可见,根据“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课程和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突出能力培养,是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项目与任务的设计
教师所涉及的项目,应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出发点,涵盖某一阶段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施的不同阶段,可以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以某几个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将几门课程进行整合成一门项目课程。例如,《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实施“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过程中,首先要按企业进出口实际操作流程,以合同为总项目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整合后教学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进出易准备。主要内容为进出口前的市场调研及分析,选择目标市场,最后设立进出口方案的过程及操作思路。第二部分,交易磋商。主要内容为交易磋商的程序、内容和技巧。第三部分,合同签订。主要介绍合同的种类和法律效力,展示合同的文本,介绍合同条款。第四部分,合同的履行。出口合同的履行程序包括备货、催证、审证、改证、租船订舱、报验、通关、投保、装运、制单、交单、结汇、出口退税和核销等过程;进口合同的履行程序包括开信用证、租船订舱、装运、办理保险、审单付款、接货报关、检验、核销等过程。
其次,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现任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该项目分解为四个子项目,即进出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的履行,然后将子项目划分为一个个较易掌握的“案例/任务”,通过这些案例/任务来实现总的教学目标。例如,可以将子项目“交易磋商”分解为商品品质、数量和包装磋商、价格磋商、货物运输磋商和保险磋商、支付条件磋商、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磋商等任务,通过模拟合同谈判情景、合同的填写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来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在项目和任务设计中要注意三个问题:
1.项目和任务设计时要结合实际,以应用为着眼点,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以某个企业外贸实践为背景设计,最好是学生熟悉或了解的企业,例如本专业的企业实习基地。
2.项目和任务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任务的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一个任务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规模不宜过大。
综上所述,教师进行项目与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兴趣为主线,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二、项目与任务的教学实施
1.项目导入
由于项目导入教学方法突破了课程界限、理论与实践的分割,会使相当一部分已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不适应,因此,在教学过程开始时,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引入本次项目的内容(仍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合同,并将此项目合理地分成四个子项目,再介绍每个子项目所涵盖的“任务”。介绍过程中要突出项目―子项目―任务之间的内在关系、逻辑结构,使学生对项目有一个整体了解、认识和把握,并使学生明确,通过本项目的学习、管理和操作可以达到的相关职业技能,让学生做好完成项目的相关准备。
2.任务驱动
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以《国际贸易实务》中任务―支付条件磋商―信用证支付流程为例):
(1)学生分组。
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合作技能及学习任务的难度,进行合理分组。把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及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分到一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
(2)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以学生熟悉企业为背景,准备好合同文本、空白汇票、装箱单、提单、报关单、检验单、磅码单等全套单据,运用相关模拟操作软件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操作。
(3)学生分工,进入角色。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经过小组协商,自主选择信用证支付方式的相关当事人作为担当的角色,除完成自身任务外,每个组员还要协助其他成员,并且各个角色之间还要进行互换。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有利于知识的全面掌握。
(4)分析任务,制定计划。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任务进行分解和分析。如上例中出口商的角色,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中有审核信用证、制单、开立汇票等分任务,其中开立汇票包括汇票的填写、实际开票的程序,这些都要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完成任务的详细计划,该计划也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之一。
(5)小组协作,完成任务。
(6)展示成果,评价交流。
最后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多媒体方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交流。教师根据事先提供的评价标准,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
三、项目与任务的考核
在学习过程开始前,教师要分析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的特征等。根据项目要求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制定评价标准,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进行适时的自我评价,使形成性评价贯穿学习过程始终。
评价既要注意对技能和成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评价既要有形成性评价,即任务阶段性评价,又要有结论性评价,即整体项目评价。
评价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应尽量突出能力为本的考核方式。
四、“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基础
为确保“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课程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得到有效体现,必须加强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1.课程体系改革
如前所述,教师在项目和任务设计中所涉及的可以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以某几个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将几门课程进行整合成一门项目课程。也就是说,实施“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课程体系改革。只有对课程进行了梳理并模块化后,才能实施“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
2.教材建设
目前,国际贸易教材种类繁多,但无论是教材的组织还是教学的安排,仍然没有跳出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强调原理的解释,泛化技能训练的框框,这对于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按“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材和讲义的开发和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 上一篇:老年病科常见护理问题
- 下一篇:生物质燃料保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