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与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1 17:4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管理与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加强城市管理
在“联合国最适合居住城市”排名中,居于前列的是那些规模适中、生态良好的城市。我国城市在发展中既要繁荣经济,也要建设优良的生态环境。同时,注重完善城市的内在功能,努力改善居民住房、交通、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就业,提高市民素质。除此之外,还应高度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控制城市规模。城市意味着人口、资源、信息、交通等的聚集,聚集的收益在于经济效率的提高,聚集的成本在于土地价格上涨与交通堵塞等。一旦城市的发展超过应有的最优规模,经济效率提高的收益就会被土地价格上涨和交通堵塞等成本所抵消。因此,盲目扩大城市规模的思路是不足取的。
完善社会管理。城市管理所涉及的事务一般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多、杂、细、碎”的特点时刻考验着城市管理人员的管理智慧和执法素质。应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城市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
消除城乡分割。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布局分割的现象,通过发展地下轨道交通以及立体高架公路等交通网络,把老城区改造和郊区卫星城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中心城区的产业向郊区疏散。
推进社区建设
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the study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urban future the reasonable layout and overall arran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 deployment. A period of city development blueprint, is the basi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day by day,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city, the more outstanding. How to face the upcoming 21 st century, how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city development, how to manage city,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ity development so as to fully realize the city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and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leading rol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question is to ensure that the city construction and urban management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Better adapt to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rend,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existence, become the an urgent task.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是否有效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看,在设计、建设、管理方面受到普遍赞誉的城市,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那些布局混乱、环境恶化、不能发挥整体功能的城市,除了其他原因外,往往都与没有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有关。因此,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下功夫搞好城市规划。
1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
3)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2 合理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对策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些弊端,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我对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以人为本
坚持以社区居民为重点,以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宗旨,以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为根本,使社区建设事业充满内在活力。
2)重视规划管理
各地都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使城市建设有章可循、方向明确。陕西省宝鸡注重规划体系建设,大小规划功能不一,但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四川省广元市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建立了规划分级审批制度,保证了规划制定的科学性。成都、西安等地制作了城市规划立体模型,免费向市民开放,让群众了解规划、监督规划的实施,同时也减少了规划实施的阻力。
3)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
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4)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坚持从实际和需要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从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项目由少到多,标准由低到高,逐步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社会建设发展模式。也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造成不良后果。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过大,建设行为过于分散,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5)要突出地方特色
各地根据历史、人文、自然条件,从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文化载体、标志性建筑等方面充分展现独特的城市个性,精心塑造一个城市的形象。四川省广元市结合生态系统完整、森林覆盖率高、城区三山两水的独特自然地理形态,依水构景凸显城市之韵,依山造园凸显城市之灵,依势造绿凸显城市之魂,生态园林城市的特色十分明显。陕西省安康市突出一县一品,在县城建设上大做特色文章,新亮点、新举措不断涌现。成都、西安市把旧城改造同文化传承相结合,充分展现作为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正是在城市特色上大做文章,这些城市拥有诸多名片,成为优环境、聚人气、促发展的无形招牌。
3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改善生态环境
城市建设还需要维护地区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化,城市生态问题也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城市的发展表明,城市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另一方面,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
1)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市燃气的普及,城市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其污染源主要来自以燃油为燃料的机动车尾气和燃烧散煤排放的烟尘。随着机动车需求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成为市区居民生命健康的大敌;为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是直接影响市民生活质量、损害城市形象的大问题
目前,城市污水几乎全部向江河直接排放,严重污染水体和环境。其中生活污水基本上是不经任何处理的直接排放,并且各个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城市建设很不相称。此外垃圾处理是城市又一个令人头疼的环境问题。
3)工业污染严重,清洁化生产程度低
城市中心地带往往是工业企业的城市环境污染源,现代一些城市工业企业科技含量低,工艺设备、技术落后,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阻碍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进程。近些年,各地市采取措施治理工业对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但力度不够,不能彻底的改变“三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但又不能让污染源离开城区又去污染郊区,无论是城区还是郊区的工业企业都应推行清洁生产,重抓技术改造。
4注重创新,把新理论、新技术广泛运用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1)不断更新城市规划理念和理论。西方国家在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理论不断更新进步。我国在吸收传统规划理论的同时,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把西方理论的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划分、城市设计等与中国城市实际紧密结合,出现了上海浦东新区等城市建设的成功范例。
2)先进工程技术在城市建设的运用,既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更新的技术,也为大型项目的推进破除了技术瓶颈。
3)综合管理的运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引入,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
4)经营城市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必需的资金。各地通过搞好土地经营,搞活无形资产经营等,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加快了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步伐。
结束语: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规划城市,以严谨的态度建设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就一定能建成适宜人类居住的和谐城市。
参考文献:
篇3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二期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二期项目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年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市委、市政府对去年一期项目建设以及试运行的成效,是充分肯定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离新时期城市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扩大平台覆盖面,提升管理应用水平,健全处理机制和完善考核措施等等。由于我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模式在全国还是第一家,没有经验可借鉴,同时人才匮乏,这是当前最令人感到头痛的问题。不仅在我市,在国内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去年交警支队在建设交通管理系统的时候,我们到北京去抽取专家,结果国家层面专家库里都就没有单列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希望大家在二期建设的时候高度重视,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相关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管理水平。
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二期工程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提升我市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任务。城市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作为一种构建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日渐凸现。当前,现代城市的发展,大大加剧了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对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影响现代城市发展的因素趋向综合性,城市运行中各种因素互相制约和综合影响,使得现代城市管理的内容突破了原来“小城管”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到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市政道路、公共交通、供水供气、路灯等等,凡是为保证城市正常运行、提供服务或可能影响城市运行的部门行业,我们都应该把他们作为城市管理的范围和基本范畴。另外,城市管理因素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决定了当前精确精细管理城市成为趋势,城市管理发展趋势逐步从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管理效率的高低越来越依赖于管理数字化。量化管理、量化统计、量化分析、量化标准成为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基础条件。比如城管提出来的完美单元管理模式,公安提出来的设立若干警区模式,比如农贸市场标准化问题等等其实都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基本要求。贵阳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正是适应了城市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未来城市管理的大势所趋,是数字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广。它对提升我市城市管理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城市应急综合管理能力,建设“数字贵阳”,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程,通过项目建设打造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建立发现问题的处理运行机制,提升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目标考核和问责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由突击性整治向经常性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努力构建“大城管”格局,促进我市城市管理上水平。为此,各区(市、县)、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切实提高执行力,确保二期项目建设如期完工
二期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六大核心平台和5000个点的视频监控系统,既有市直各部门的任务,又涉及各区(市、县)的工作,有些同志可能会有畏难情绪,觉得任务不好区分,工作不知道从那里开展,感觉有力无处使。关于各单位主要工作,之前我们也专门研究部署过,今天我再给大家强调一下。
(一)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是要依法按程序完善项目相关审批手续。二是要做好项目标准的统一规范和监督执行,主动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互联互通。三是牵头做好市直相关部门、用户单位和各区(市、县)之间的联络沟通和协调配合,要派专人担任联络员工作,随时接受咨询答疑。四是搞好项目组织计划工作,协调监督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五是抓好项目招投标和资金管理工作。
(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督查督办局、市政府财政评审中心等市直监督管理部门,一是要依法高效搞好项目相关手续审批,这一点前阶段做得比较好,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在立项、设计招标核准、采购招标核准等审批手续办理上依法依规、高效快速,下步在实施方案、投资概算评审等环节上也要严格把关、高效办理。二是要依法搞好各阶段方案评审论证、招投标、资金使用管理、施工组织等环节的跟踪监督,使项目建设始终置于公开、阳光、透明的规范轨道上运转。
(三)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交警支队、信通处)、市城管局、市应急办等用户单位,一是按要求提出本级本部门项目建设需求,其中六大核心平台总投资要控制在一个亿以内,这是市长办公会定的原则,不能突破。在建设资金分配上,要顾全大局,通盘考虑,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不要只强调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要计划组织和督促好本系统子项目建设,充分考虑在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下的标准统一和互联互通;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和市城管局要安排懂技术、能干事的专业人员,配合市数字办做好对区(市、县)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四)各区(市、县)政府,一是要成立相应的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项目牵头单位和建设模式。二是在市统一设计方案完成后,要主动搞好方案对接和前期准备工作。统一招标完成后,由涉及区、县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在市数字办和市公安110指挥中心、市城管局的指导下组织实施。采用自建模式的金阳新区和清镇市也要主动和市数字办对接,确保标准统一、互联互通。三是项目验收合格后,要将租赁费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该系统正常高效运转。
篇4
因城市人口剧增、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和其它发达的国家一样都非常重视城市的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和减灾工作的管理。城市减灾管理既是一门系统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验科学,其中构造适合城市发展和灾情特征的减灾模式是减灾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减灾管理模式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学、减灾管理学、系统工程学多种学科,到行政、专业和社会等三类灾害管理系统。针对城市灾情特征、发展趋势和城市减灾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实施综合减灾管理是在对灾害事故发生发展规律和减灾工作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理性选择,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城市减灾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化城市基础单元和设施,是城市减灾管理重点对象之一。本文就城市减灾工作管理与智能建筑之间的关系及智能建筑如何进行减灾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城市的减灾管理与智能建筑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灾害事故出现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城市重大自然、人为灾害和事故隐患依然存在,并且一些新的致灾隐患还可能不断出现:二是原有的致灾隐患的内涵和外延可能不断扩展、激化,新的致灾因素还在不断呈现(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天然气的生产和利用、流行性传染病、雷击对智能化建筑和设施的危害等):三是人为事故在灾害发生次数、灾害损失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从城市灾害事故和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其灾害事故在产生根源、表现形式、危害对象及灾损程度等方面与自然、技术与社会经济系统非常复杂的交织于一体,使得任何单一、局限某一领域的行政与技术的管理手段都无法应付,必须要求采取综合的减灾管理手段,才能有效地防范与应付灾害事故。从城市灾害事故的现状特征及趋势分析来看,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新的致灾因素和灾害发展的重要隐患之一。因此,智能建筑中灾害的预防和防灾、减灾管理就成为城市防灾、减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城市防灾、减灾管理应急指挥系统,已经可以把一些大型智能建筑监控系统和车站、码头、地铁、机场一样切入到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对重要的、大型的,高层的智能建筑作为城市防灾、抗灾、减灾的重要目标,强化了城市对灾害控制的实时性。
2.开展智能建筑减灾管理设计的必要性
2.1大型建筑内灾害发生和表现的几种形式
(1)自然灾害
雷击、地震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突然停电、停水;气体输送管道的破裂引起的有害气体的泄漏供电线路老化引起的火灾,设备老化故障引起的事故,电梯困人:水灾:传染病的流行等都属于自然灾害。
(2)人为事故
人为引起的火灾、盗窃:坏人的破坏引起的停电,停水、有害气体的泄漏、爆炸: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故障的蔓延等。
(3)混合型的事故灾害
设计与管理不善引起的火灾、爆炸、停电、停水、有害气体、液体的泄漏;设备故障引起的灾害等。
2.2智能建筑灾害管理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需要由于致灾因素的相互叠加,城市减灾的群发性还体现在各种灾害的链状的特点,当一种灾害发生后,时常会发生一连串的衍生灾害,这种现象称为灾害链。城市人口、建筑和经济因素的高度密集,相同等级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比农村相应增大。建筑的密集,大型建筑的人口众多,当灾害发生时,是灾害容易衍生的场所,可能产生灾害“放大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经济实力强大,决定了城市防灾资源和智力资源非常丰富且相当集中,只要能够有效地加以综合利用,就可以提高综合减灾、综合效益。由于大厦内智能化系统的存在和考虑了减灾管理,又可以体现城市灾害的“缩小效应”。因此,智能建筑必须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在设计、建设和管理智能建筑时必须体现减灾管理的理念。作为城市减灾管理的一个单元,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城市尽可能实现灾害“缩小效应”的效果。
(2)智能建筑理论发展的需要
虽然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智能建筑定义说法不一,但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智能建筑一定要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的使用、居住和办公环境。这就是说,提供环境愈安全,智能建筑就愈好。所以说智能建筑的减灾设计和管理是智能建筑发展的需要。
(3)智能建筑减灾管理是大型建筑内灾害隐患增多的需要
3.智能建筑减灾管理设计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防灾减灾内容设计不完全
目前智能建筑防灾减灾设计主要考虑火灾和盗窃破坏等内容,并建立了相应的火灾报警系统和综合保安统。近年来对防雷接地设计也开始了重视,但是对突发性灾害,缺少技术防患和减灾安全管理,目前智能建筑设计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和描述。
3.2防灾系统增多时系统联动关系不清
智能建筑中,当某层发生火灾时,又突然停电(或火灾要切断该层电源),按常规设计,突然停电时为了防止失窃,门禁系统控制门要求处于关闭状态。而同时发生火灾时,为了人员生命,要求火灾层人员能赶快脱离现场,门要迅速打开。由于系统联动设计考虑不周,或没有在集成系统中进行综合减灾管理设计,延误了救灾的宝贵时间,往往会影响急救放行准备和大厦物管人员做急救现场处理工作。这些没有减灾管理设计,与各急救中心不能及时联系,大厦保安人员或物管人员没有准备等,延误了救护的实时性,造成的危险就更大。还有其它一些减灾管理设计,在目前的智能建筑集成时考虑甚少。
4.智能建筑防灾减灾管理设计基本内涵和方法
4.1防灾减灾管理设计基本内涵
智能建筑防灾减灾管理设计内涵从理论上讲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个联动过程。它应该以建筑为平台、为基础,包括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的整个过程。
(1)结构:从建筑结构开始,有建筑抗震设计、防雷设计、防火设计及消防安全通道设计等。
(2)系统:从智能化系统设计上,有火灾报警系统、综合保安系统设计等机房防雷接地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突发事故的应急指挥系统等。
(3)服务:从服务方面讲,包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和实用办公、生活、居住环境,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生活服务、咨询服务,提供突发事件救助服务等。
(4)管理:包括建筑的使用、维修管理,系统使用维护管理,服务、设施和人员管理,防灾、抗灾、减灾管理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救助等。实质上减灾管理与智能建筑的4项基本要素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智能建筑的防灾减灾设计是智能建筑基本的设计内容之一,和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好坏有关,也是实现系统综合优化、实现系统联动控制、实现系统信息、资源共享,最终实现系统集成达到1+1>2的目的和效果的基本要求。
4.2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是实现减灾的基本方法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IT)与建筑技术(BT)相结合产生的智能建筑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有效结合,就需要系统集成技术来支持。除了结合建筑技术建立必需的电子技术系统外,还要把这些系统结合起来,发挥综合防治效益,对一些没有建立防灾电子系统的灾害。如突然停水、停电、有害气体泄漏、设备故障衍生的突发的灾害等,实现人、机结合的综合减灾、防灾管理设计。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中建立相应的管理应急处理措施和模型,并且实现与城市灾害应急指挥中心互通、互联,作为城市防灾、抗灾、救灾体系的一个结点,充分发挥智能建筑集成系统的作用,这是目前智能建筑实现减灾管理基本方法和手段之一,所以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设计时,必须对减灾管理设计进行考虑。
篇5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智能交通产业
1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给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带来变革性的变化,并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模式呈现。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隧道股份”)在盾构法掘进技术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为例,阐述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1.1盾构法隧道施工专家系统
1992年由隧道股份、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及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5家单位联合开发形成初步模型,以人工智能预测技术解决上海地铁盾构法掘进过程中地面沉降预测及沿线建筑物保护问题。该系统经过近10a的开发调试,已成功应用于上海软土地质下的盾构穿越工程,破解上海地质密码,突破前苏联专家提出的“上海不适宜建轨道交通”的观念束缚,并指导完成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外滩观光隧道等穿越黄浦江的工程项目建设。
1.2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2002年为构建多项目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仓库,运用经典解析公式及分级神经网络技术开发并形成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见图1)。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原理,通过经典参数计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研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推荐参数,实现对隧道施工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搭建技术信息数字化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盾构参数的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1]。这套系统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有效减轻施工管理人员管理强度,通过信息快速传递加快决策,实现质量管理的事前控制,达到施工参数的最优化,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也为隧道智能化施工及大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1.3盾构法施工管理平台
该平台以管理驱动为核心,基于大数据处理方式,深度挖掘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指导施工。针对盾构设备健康状况,开展盾构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实现信息平台数据高速共享,为工程协同施工、抢险提供服务。该平台已将监控范围扩展至上海全部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用效果受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度认可,不仅实现对盾构法隧道施工中质量、进度、安全和设备等海量数据和实时数据的监测集成,还实现对盾构法施工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及智能决策。
1.4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的BIM技术应用
BIM的精髓在于将信息贯穿于市政工程整个生命周期,实现市政工程全过程的生命期管理[2]。2010年~2013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着重解决项目技术难点为应用目的。设计方面可实现在结构图中检查钢筋碰撞与管线等构筑物碰撞的潜在危险;施工方面主要通过3D、4D、5D模型实现施工可视化、进度控制和工程量统计及成本控制等应用。以上海预制装配式研发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于2010年建设,在项目中采用Revit和Tekla2个系列软件进行BIM建模,在提升项目设计和出图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交叉碰撞矛盾,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精确化统计管理,优化施工工序,提升施工管理水平。2013年~2016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强调业主主导地位,利用标准、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多方、多专业协同应用,并以项目数字资产和资产移交运营为目标。以厦门市轨道交通L1一期工程BIM项目为例,在项目建设之初,业主创建一整套BIM技术应用实施标准,应用“同城光网”协同技术,将11家设计单位(20个专业)、16家施工单位通过BIM平系在一起,建立126.87GB的协同模型。实现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等方面的高效集成化管理,有望形成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轨道交通项目数字资产。
2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先驱与产业化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视角下,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在新技术渗透中逐步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更新迭代,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催生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细分市场,产生特有的产业竞争态势,以智能交通为例,阐述智能交通给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的变革、发展和产业化。
2.1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先驱领域
智能交通产业在完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集成运用于地面运输中,建立新型现代服务业。随着城市化建设加速发展,智慧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2012年12月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伊德•科恩博士提出“城市智慧论”评价体系排出全世界智慧城市发展前10位中,50%以上的城市均将智慧城市的发展聚焦到智能交通领域。我国综合运输效能低下、公众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态势严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务水平落后。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绝大多数城市交通成为困扰之一,给经济、环境、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难题。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城市交通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国内智能交通应用成果主要包括智能化公共交通、智能道路交通管控、停车诱导及信息化管理、ETC不停车收费及ERP等。在珠海智能交通体系规划中,建立健全珠海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维护与管理机制,汇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港航、停车、公路网的交通数据,保障系统建设有序、统一的交通数据接入标准;市中心交通信息采集覆盖率90%以上,实现市中心路口联网率90%以上,确保公共交通智能化服务平均运行速度20km/h;通过品质服务,搭建完整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架构,建设专用机房和监控调度大厅,实现与珠海市交通信息中心的信息交互以及与珠海市交通指挥中心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见图2)。
2.2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设想
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管理,提升出行效率,支撑安全和绿色发展,打造交通数据实时获取、交通信息交互、交通数据处理、智能化交通安全、智能化组织管控等技术集成创新,作为“城市交通大脑”为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奠定基础。1)城市交通出行的互联网共享经济。以绿色出行城市共享单车为例,参照法国智能自行车运营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2005年德高公司在里昂开发运营的VELO'V公共自行车系统,德高公司在其12a运营期内获取该系统全部城市广告垄断权,并获得约6亿欧元的可观收入。目前,其智能化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已覆盖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西班牙、俄罗斯及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的近30座城市,至今仍保持着智能化自助自行车运营领域的世界排名第一。在国内,城市交通共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如ofo、摩拜、滴滴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紧跟市场需求,重点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出新的商业与产业发展模式。其中摩拜单车从2015年10月首轮融资开始,不到一年时间摩拜单车完成三轮融资,且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最近一轮融资规模达到1亿美元。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该领域还有很大的产业化发展前景。2)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信息服务。未来随着综合交通发展和便捷出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主要大中城市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路网、高速公路以及综合枢纽的集成化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支持和服务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出租车、城市轨道运行车辆以及客运枢纽运营车辆的智能监管,实现对城市交通运行的整体协调管理与服务(见图3)。3)智能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中国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智能化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人、车、路协同的综合系统,不仅需要人和车具有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还需要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道路及交通设施具有智能化,能提供分析事故成因、预控决策、安全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交通运行安全防控一体化。
3结语
智慧城市终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承载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未来智慧城市更富有创造力、吸引力,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未来,城市智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需要更多城市管理者、建设者、运营者等多方资源的互通协同,基于集成化商业模式及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
篇6
一、XX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的基本情况
我在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
(1)各级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成效明显,市政府不仅对城市规划、建设要求高,管得严,而且对城建公共设施的养护与管理极为重视。各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都明确各自的职责,采取积极措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严格做到“养管”经费到位,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制到人,使城市的交通干道、排水排污、市容卫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市民反映满意,凡来宁的外省市人员也赞扬XX城市管理水平高。
(2)积极推进综合“养管”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城建公共设施“养管”任务的加重和难度的加大,市建委及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联手从2000年开始,先后在江东新区和栖霞、雨花等区,对城建公共设施进行综合养护与管理的体制,进行改革试点,收到了明显成效。不仅克服了原来三个维护管理部门(市政、园林、环卫)各自为政,在实施“养管”目标任务过程中,相互扯皮推诿现象,而且堵塞了“养管”工程款审报上的漏洞,提高了养护资金使用率,提高了城建公共设施“养管”水平,促进了城建公共设施硬件建设。
(3)加强养护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了城建公共设施“养管”质量。为了适应现代化大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近几年来,区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措施,除对养护队伍进行整顿和更新外,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努力提高人员“养管”工作技能和整体素质。市建委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分期、分批地组织法律法规培训班、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一是有效增强了参训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二是全面提高了参训人员的技术技能。三是参训人员获得了相应岗位资质证书。四是提高了整体养护队伍的素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市政府要求,以技术骨干为龙头,广泛开展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坚持开展金陵之夏百日优质竞赛等活动,扩大培训成果。
(4)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监督与管理力度,促进城建公共设施“养管”水平的提高。为了发挥建设管理职能部门作用,强化城建公共设施的养护与管理,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监督力度,有效保证城建基础设施完好率及其功能的发挥,实现长效管理。例如:每年除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不定期的暗查外,还由XX市建委牵头,市园林局、市政公用局、市财政局、市市容局等行政部门组成的联合考核小组对各试点单位分别进行两次集中考核检查,考核标准严格按《市政养护维修质量检查评定标准》、《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养护技术规定》、《城市环境卫生标准》等文件执行。并进行打分制,与养护经费挂钩,绩优者奖励;连续两年不达标者,取消综合养护资格。明确区政府有关建设行政职能部门为管理单位(业主)对中标单位进行长效管理,每月进行检查和考核,以促进“养管”责任到位,提高综合维护水平。
二、目前全市城建公共设施“养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情况综合分析,我市城建公共设施“养管”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国际化城市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现行的城市公共设施“养管”体制相互制约因素太大,影响了公共设施“养管”上档次、上水平。现行“养管”体制是三个主管部门(市政、园林、环卫)行使各自职能,很难形成合力,在实施“养管”工作中,经常出现相互制约,相互扯皮的现象,行政主管部门也难协调。严重影响了城建公共设施“养管”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的落实,有些问题,很难追究那家责任。例如,园林工人在树木大修剪工作中,由于清场不及时或不彻底,造成树枝树叶随风飘落,对环卫工作造成影响;另外,环卫工人有时将路面的树叶和尘土直接扫进路边的雨水井,又造成市政雨水井淤泥超标;市政在清疏雨水井和窨井时又会因淤泥滴漏造成路面污染等。
(2)依法加强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使“养管”经费和目标任务难于落实到位。公共设施的养护质量很难保证。
三、依法强化养护与管理,使城建公共设施“养管”上新台阶
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它展示着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总体形象和综合实力。在科学地做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全面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需要依法强化,科学管理。尤其要重视依法对城建公共设施的养护与管理,我认为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工作:
(1)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目标“养管”责任制。从2000年开始市、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联手对原相互扯皮的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体制,虽然进行了综合改革,推进新的综合“养管”体制,初步改变了基层“三所”(市政、园林、环卫)各自独立养护与管理,经常发生相互扯皮不协调、相互矛盾、任务与责任难落实的现象,但在实践中仍然不适应现代化城市公共设施“养管”的要求,往往在清疏窨井、修剪行道树、清理道路绿岛杂草等工作中仍然存在相互不协调矛盾,影响城建公共设施“养管”质量达标。
为了彻底改变现实存在的问题,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养管”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政府行政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加强检查监督,基层“三所”实行养护管理“一体化体制”,彻底改变原“三所”各自为营的旧体制。改革后,各区政府对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按区域划分等级,实行工程作业量公开招标养护管理,这样做既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行政职能部门事务缠身以及违法行为,又彻底解决了原基层“三所”相互不协调,容易产生矛盾,任务与职责难落实的问题,真正落实目标任务、工作责任、管理经费包干一次到位,便于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质量。同时,新体制也能把竞争机制引入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中,逐步同国际接轨,使养护与管理战线的职工在无形中不仅增强责任感而且也产生了危机感。
(2)健全和完善地方法规,依法加强养护与管理。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努力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实际上在实践中逐步创造条件建立法制经济体系。同样,对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否则,现代化城市建设与管理,很难达到国际化先进水平。为此,抓紧健全和完善地方性法规,依法加强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势在必行。
篇7
【关键词】水利电排站;规划;管理
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关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然而当前我国大城市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与城市水利电排站的建设要点相结合,分析和研究了水利电排站的规划管理方案和运行管理策略,希望对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有所裨益。
1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发展状况
1.1 水利电排站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利电排站能够有效地解决洪涝灾害,承担着防洪除涝的重任。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日常中水利电排站的使用并不频繁,但其又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城市中水利电排站的运行时间较短,却能在关键时刻使城市免受洪涝灾害,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当前我国城市水利电排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洪灾和强降水而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层出不穷,给城市居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社会对水利电排站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也比较重视水利电排站的建设,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然而城市电排站的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资金投入不充足,影响了施工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在建成后水利电排站的运行维护上也存在很多漏洞,使电排站不能随时保持排涝功能[1]。
2 城市水利电排站的规划管理方案
2.1 城市水利电排站的规划建设
水利电排站规划建设涉及到众多因素,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每一项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把握,保障规划的合理性。城市水电排站的规划建设主要内容有配套工程建设、施工技术、施工质量与进度、成本预算、环境条件、工程地质等。工程地质主要是分析周围的地质与地势,考察是否存在影响施工的自然因素,建设项目周边是否交通便利,具有充足的通讯、电力、水源和建筑材料。在建设排水系统、给水系统和供电系统时要与建设要求相结合。在施工计划中要对各种资源进行规划,保障按时按量的完成工期目标,对劳动力进行合理分配。
2.2 城市水利电排站施工建设和管理方案
2.2.1 做好施工控制工作
施工控制关键在于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提高施工质量。项目管理人员要做到尽职尽责、职责明确,及时发现并调整不称职的管理人员,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推行考核上岗施工。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如果质量和进度发生矛盾,必须合理安排劳动力,首先保障施工质量。要进行科学的施工调度,对施工生产的需要进行保障。与此同时还要控制施工物资,做好施工物资的规格、品种和数量验收工作,并做好每个施工阶段的质量验收记录。
2.2.2 保障施工安全
施工安全对于建设施工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则会严重影响施工的进行。如果在阴暗处或夜间施工,要配备足够的照明工具。要先对槽帮进行检查再进行混凝土浇筑,避免发生坍塌。要做好脚手架的搭设工作,决不允许站在支撑或模板上操作。要做好坑边防护,坑边禁止车辆通行和堆放材料,并设置红灯示警。分散、稳当的堆放钢筋材料,在进行钢筋材料的搬运和安装时避免碰触电线。在作业之前要对模板是否合格进行检查,绝不能使用不合格的模板。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杜绝安全事故。
2.2.3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城市水利电排站的建设属于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控制和管理主要包括选择节能环保型的材料、废弃物管理、施工噪音控制、废水排放控制、空气污染控制、建筑材料管理、现场施工管理等等。对于噪音较大的车辆和设备要进行隔音,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定时洒水、减少扬尘,合理布置材料和设备,合理布置施工时间,做到文明施工[2]。
2.3 控制水利电排站的施工成本
在规划中要对水利电排站的施工成本进行控制,由于当前水利电排站施工项目的资金投入并不充足,因此在不会对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影响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节约施工成本。在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要尽量简化使施工内容,充分利用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严格控制施工的用水用电。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人员是否能够完成工作任务量进行考察,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避免人力的浪费。要做好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工作,选派专人看守贵重设备,安排人员轮班负责施工设备和材料的看守。要将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流入与流出做好细致的记录,避免出现资金统计漏洞[3]。
3 城市建设中水电排站的管理
3.1 做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运行维护工作
为了确保电排站的正常运行,水电排站进行定期维护。要定期清理进水池内和进水管道内的杂物,做到勤观察、勤清理,尽量使卡堵的次数减少。要定期检查电排站设备的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排除故障。在维护工作中要定期对电缆的固定情况进行检查,一旦电缆破损会对水利电排站的运行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了振动和杂音,则可能是相关部件出现了旧损或松动,要及时更换或检修。要定期对电排站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机组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是否存在建筑物裂缝。要定期对运转部件进行,保障制动装置运行可靠。
水利电排站的运行维护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在日常中做好运行维护工作,保障水利电排站随时能够发挥效用,当出现内涝灾害时才能够及时发挥水利电排站的作用,保障城市的安全[4]。
3.2 做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管理
做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管理保障城市能够安全的度过雨季和汛期,保障城市污水能够顺利排出。如果没有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一旦出现汛情,管理上的疏漏就可能被放大,造成城市水利电排站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要严格执行电排站的各项运行规定,对电排站情况进行掌握,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水利部门还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水利电排站的管理人员必须对电排站的结构进行熟悉,能够独立胜任本职工作,对电排站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掌握,具备相应的检查观测和维修养护技术,能够熟练的掌握操作方法。在汛期到来之前水利电排站还要做好相应的防范布置,在汛期结束后要对设备进行检验、对工作进行总结,使水利电排站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4 结语
我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规划建设正在不断加快,对城市水利电排站运行管理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水利电排站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避免城市内涝。在水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中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使现代施工建设水平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定期检修电排站设备,灵活管理、合理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将水利电排站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孔杨.南昌市前湖电排站中现代化城市水利理念应用的探讨[J].南昌大学学报,2010(06).
[2]孙兴良.简探泵站建设工程的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4).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建设;生命;物质;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44-1
水利工程是一项利民惠民,关系着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工程。做好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我国水利、水电、农业的发展。同时,它对生态环境也具有保护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性。
1 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水一直以来都是生命的源头,它是维护地球所有生命最基本的物质。它对环境保护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要想有个好的生态环境,就要做好水利基础建设,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确保好水的质量,要尽量让居民饮用干净、清洁的水。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仅是对处于干旱状态下的农民具有防备作用,同时,在发生洪灾、水灾等自然灾害时,也具有储水的功效。水利工程首先要明确定位好工程。然后是管理队伍能及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判断。再次是整个操作流程要严格进行,同时管理制度也要不断完善。最后是对风险评估全面进行。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特性
水利工程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一个项目,不管是在哪个朝代,人们的物质生活都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建设,那么,这么一个重要的项目有哪些特色呢。
首先,要明白我国的国情。我国常年降水不均匀,导致一些地方水源丰富,而另一些地方却大量缺水。同时,在我国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水污染也很严重。这样给居民的居住环境及身体健康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因此,对于水资源要能合理的利用,让其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然后,对水资源要进行科学地管理,采用创新的独具生态环境的科学手段,使得水资源能得到循环利用。在我国,有大片水流,不管是人工开发的河流还是自然的河流,都是为民造福的。而建设水利工程,能增大人们的用水量,同时也加强了原有河流的流动性,使得自然降水时,能够更加均匀分布。
再次,水利工程配置有多种形式,它具有强大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我国,目前建设有大规模的三峡水利工程,同时又有南水北调工程。其目的都是为了能让干旱的区域能够具有丰富的水源。最后是水利工程很具有阶段的特性,水利工程规模浩大,同时关系到社会、经济、生态安全等,因此建设需要的时间很长。同时,它的建设程序也很严格,它的建设先要有一定的分析论证,再正式由相关部门做决定;然后是准备开工时,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将准备工作做好。
最后,在建设工程中的管理及之后运行的管理阶段,相关部门都得重视。要能使得水利工程发挥重大效益,同时,也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水利工程建设包括征地移民、生态环保、交通通信、水文地质、工程建设等领域,牵涉的范围大,因而要注意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要能让群众自发地带动水利工程的发展。
3 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措施
第一,确定建设体制和项目性质。我国一项重大的水利设施便是南水北调工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难点,毕竟它是跨区域的。因此,要明确采用准市场运行、宏观调控、用水户参与、现代企业管理的体制,并由政府进行指导,尽量做到人人都满意,要多对人进行思想宣传的教育。
第二,在规划上要进行总体完善。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多考虑到环境,切勿抱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心态,一定要想方设法地保护好环境,同时也要节俭水资源,不能滥用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必须符合经济建设的要求。
第三,建设时要分程序进行,水利建设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分为多个基本的程序来开展,最重要的是对资金的结构要进行明确。特别是对于资金的渠道,要多方面去扩展。同时,要完善好施工的标准任何一项工程得按一定的标准来实行,因此,首先要明确好相应的计划,明确好施工的准备,明确好工程的进度以及质量。要使得工作能顺利进行。
第四,落实好治污的责任、将移民政策进行调整。工程建筑或多或少对环境将带来一定的污染,如果不去治理,那么这个地域的污染将慢慢扩散至另一个区域。为此,一定要抓紧治理,但是如果不追究责任,难免有些人为逃避责任而逍遥法外,于是就要将责任落实,整治污染。还有就是要调整移民政策,使得人们不要产生太大的心理落差,最好是能让人们自愿地移民,不能进行强拆。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可能用最高的补偿标准来补偿农民失去的土地。
4 几点建议
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那么在水利工程管理的时期,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研究确定一下建设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注意对总体工程进行设计。第二,工程的性质很重要,要注重这方面的资金来源及管理体制,确定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第三,技术工作的准备要超前进行技术是衡量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准,只有采用高技术的科技含量,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技术要超前准备,才避免失误。当然,这些工作应该由相关部门去完成,必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水利工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实效性,以便更好地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基尧.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工程科学,2011,(08).
篇9
关键字:试验检测;管理制度;人员队伍建设;工程质量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national economy growing,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China s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With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assuranc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eople's attention, " quality is life " has been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to reach a consensus. Engineering test as a current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evaluation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for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author for many years engaged in engineering test work experience in industry, the current test detec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find a more effective management system,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test det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test; management system; tea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 TJ7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年来,随着公路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一条条道路纵贯东西,一座座大桥横跨南北。在取得这些骄人业绩的同时,一些工程问题也暴露了出来,路基沉陷、路面车辙、桥面坍塌等。面对这些工程问题,大家都在思索怎么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怎么才能避免这些工程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做好工程建设中的试验检测工作就是一个直接有效的办法。本文主要基于现行试验检测的一些问题,结合自身的一些经验探讨如何做好工程建设中试验检测管理工作,从大局上把握工作,以试验检测工作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一、试验检测的意义
谈到试验检测管理,不得不说说试验检测的内容、意义。试验检测是用规定的仪器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对样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与规范的对比判断检测对象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试验检测是控制工程质量的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一项工程的质量如何依靠着试验检测来得以掌握,在工程建设中它起着一个服务性、指导性作用。通过试验结果,以数据为根本来评价着工程,为原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确定、工程质量的评定提供一个科学准确的依据。
二、现行试验检测体系出现的主要问题
现代的质量管理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和数据统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质量管理,用系统工程来说,试验检测就是以具有代表质量特征的试验数据来评价工程质量的好坏。
试验检测工作上面有个准则“一切以数据来说话”,因此,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无疑成为了试验检测工作的关键,但是现行的试验检测体系下所提供的数据往往让人持怀疑态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外界由于个别工程的原因对试验检测工作有了一些曲解,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了,这也就是文章下面主要谈到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引发的问题。
试验检测体系制度的不完善或者执行无力度
许多试验室没有一套完整的试验管理体系,比如在人员分配上的不合理,没有一个明确的分工,甚至有的科室没有一个技术负责人等现象;还有就是管理制度执行无力度,比如个别的工地试验室建立规章制度、试验规程,也挂在墙上,但是实际中却不能按着这些规章制度、试验规程去做,使得规章制度、试验规程形同虚设,毫无作用。
试验检测人员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第二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第三是个别人员人情观太重,分不清工作与人情的比重。
许多试验检测机构专业人才匮乏,而且调动性大,临时补调的也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人员水平不一,各方面原因造成检测队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关于积极性上,许多试验检测人员认为工程质量完全是施工方的责任,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辅助,于是就消极怠工,比如取样无代表性,试验条件不按着规范要求进行等,这就使得试验检测成为了一种形式,失去了它指导施工的作用。
说到人情观,可能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人情化的社会。但是我们的一些试验检测人员没有把握住这其中的度,可能因为关系有的就给模糊了事,于是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
仪器设备的管理问题
仪器设备的管理问题这其实是制度管理和人员管理问题的综合反映。仪器设备的问题主要体现有:
①无仪器维护。比如做完试验仪器就一放了事,对仪器也不进行清理、归整。平时对试验器材也不进行日常的维护。
②仪器不标定。作为计量仪器不定期进行标定,比如天平、回弹仪等可以自检的仪器设备用久了不校定造成试验检测数据失真。
③仪器维修不及时。这就反映在在平时不注意仪器检查维护,当工作需要时才发现仪器设备不行,严重影响着工作进度。
三、浅谈试验检测管理的加强
针对上述问题,主要还是缺少一套完整的试验检测管理体系,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指导方针来督促试验检测工作的进行。下面笔者就上面的一些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制度管理到位
①落实责任制。按照实际工作分配人员,明确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管、责任具体到人,使试验检测的各项工作处于受控状态。
②样品检测盲样管理。所谓盲样管理就是收样人收样、编号、下发任务单,但是任务单上只有样品的编号没有委托、抽检单位、工程名称等具体情况,试验检测人员根据任务单的要求进行试验检测。笔者认为盲样管理的推行可以非常有效的杜绝人情工程的出现。
③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一切以数据来说话”这是试验检测的原则,而仪器的精准是试验检测数据可靠性的前提。所以,仪器设备的管理必须加强。所谓“刀不磨要生锈”,仪器设备作为我们的武器,必须加强管理。专人负责,谁使用谁维护,做好使用、维护台账。仪器设备严格按照仪器检定周期送计量检定部门检定,涉及到温度、质量、力值等计量的可以自己校验的及时自己校验。一旦发现仪器设备问题及时维修更换,以免影响工作进度。
人员队伍的建设
①提高业务水平。针对当前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必须加强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只有当对试验检测的技术方法、规范要求熟悉了解并且有自己的深刻理解,这样才能对试验数据做出正确的分析、处理。关于做好人员队伍建设,这个的具体做法很多,比如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一方面自己学习资料规范,一方面让单位里有丰富技术经验的人带头操作讲解;再比如可以制定一套业务能力的考核办法,组织业务考试,以奖鼓励,以罚刺激,带动队伍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让之主动去学习了解新知识、新技术,真正的“做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②提升人员自身素质修养。所谓“位置决定思想,思想指导行动”当我们处在试验检测这个位置,我们就必须强化质量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试验检测对于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加强人员队伍的职业道德、思想道德建设,让人员的个人素质修养得到提升,杜绝弄虚作假,编造数据。“筑路修身,架桥连心”,我们的工作就是保证工程质量,给人们一条踏实路,一座放心桥。
四、结束语
质量是生命,管理是关键,为促使工程质量的保证,在工程建设中必须依托试验检测做好建设中工程质量的控制,用科学的数据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作为试验检测单位自身,必须拿出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让试验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五、参考文献
[1]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与试验检测工作的探讨。郑凯、徐翔宇、罗延伟
[2]谈论如何加强试验检测提高道路工程质量。孟俊霞
篇10
关键词:污水管网;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Abstract: the current common city drainage system typically divided into rivers, diversion of system and compound system. Sewage pipe network maintenance, lack of d timely dredge, can create sewage pipe network efficiency is low, the water can not meet the design demand abil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city sewage pipe network facilities in good condition and normal operation, must be combined with local specific conditions of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the drainage system, strengthen and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the sewage pipe network, give full play to the sewage pipe network facilities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the urban sewage pipe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discussed accordingly.
Keywords: sewage pipe network; Planning;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污水管网作为市政排水系统和城市基础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动脉,只有建设运营好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才能充分发挥其治污效能,真正产生经济环境效益。从近些年发现的问题来看,要想充分发挥污水管网的效能,必须在污水管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伴随城市发展而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发展需要。
1 规划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持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但是,绝大多数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污水管网的建设同样也遭遇类似困扰。一方面,城市迅速发展必然使污水排放量快速增加,而另一方面,城市各个区域的污水管网建成之后,其收纳污水的能力就相对固定,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而且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看,要对其进行大范围的改造是极为困难的,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破坏大量相邻市政设施,而且施工复杂,污染环境,极大地影响交通和人民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污水管网的规划作为市政排水规划的一部分,在城市排水和水处理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蓝图一经实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改变,其影响极为深远。
2 设计问题
污水管网存在的设计问题主要集中在溢流式截流井。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城市还都在沿用已经不能满足现行排水标准的传统合流制排水系统。虽然污水管网的改造向分流制系统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但这样的过程难度相当大,因此多采用溢流式截流法来过渡。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溢流式截流法还存在很大不足,例如:污水截流干管溢流井的溢流口达不到城市防洪要求,汛期洪水通过沿江设置的溢流口倒灌进城市污水管道系统和城区,致使城区大面积严重内涝,污水处理厂运行受阻和城市防洪堤失效。另外,有很多城市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水污染形势,尽快建成水污染治理工程,在污水管网尚未规划设计或者敷设改造完成的情况下,只能无奈采取权宜之计,即沿着河道设置一根截污管,同时在合流排放口处设置溢流式截流井将旱流污水收纳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有降水时会出现大量溢流的情况。针对污水管网存在的这个问题,需要对其设计进行优化,保证排水顺畅。首先,干管支管的设计要采用直线布局,充分利用地势定线,尽可能使污水实现重力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并且设计时要尽量减少管道埋深,设置较少的中途管道提升泵站。其次,通过算法逐步调整排水线的设计,用动态规划法将排水区域内与最终出水口节点相距同样可行管数的节点用一根最短的排水线连接起来。最后,将各管段地面坡度的倒数、管长及各管段在满足最小覆土条件下,按照最小坡度设计时的挖方量进行最优设计。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溢流式截流井的缺点,溢流式截流井的优化设计需要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即用截流口方式取代溢流口方式,将截流井设置在合流管接入污水截流管之前,截流口和截流管可按照远期规划的污水量进行计算。
3 施工问题
城市污水管网的施工具有一定危险性,在施工过程中,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由于技术控制不好或措施不到位,易引发各类质量、安全事故。
3.1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通常是由管顶土层不稳定、土体松散、地下水、超挖等原因引发的。因此,要预防地面沉降,应根据土层的稳定程度来决定挖掘深度和顶进间隔,防止其它水源进入顶管 ,避免超挖引起的掘进塌方;如果塌方已经发生,应及时在塌方处进行注浆处理。
3.2 管节爆裂
管节爆裂通常是由顶进时加载偏心或混凝土管质量问题造成的。由加载偏心引起的破坏通常只会发生在还未进洞的管节与接触的管口处,可通过增大边圈承压面积、在管壁与顶铁间增加缓冲垫等手段来解决。如果管节爆裂无规律出现,就很有可能是因为管材的质量不合格或不稳定,这时就必须及时去更换质量合格的管材。
3.3 土体稳定性
挖掘过程中周边土体稳定性问题包括工具管前方挖掘面上的土体稳定性和工作坑及接收井周围的土体稳定性两个方面。在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稳定的现象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以及时消除可能的安全事故隐患,保证工程进度。
4污水管网问题
目前城市污水管网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在污水管网养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造成养护手段单一,已有管网的维护管理或者维护管理力度不够,方法不对,没有采用必要的检测手段,没有形成科学、系统、周期性的机制,造成管网存在较多病害,例如日常清淤多以人工为主,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同时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管道发生堵塞,堵塞位置及情况不清,疏通手段有限;管道破损维护不及时,维修方法单一。随着我国的下水道普及率及城市化进程的提高,管道老化和破损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为了避免管道损坏给人们带来的各种损失和不便,需要有计划地对管道进行养护,定期检查和维修。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改变原有的排水管网的管理和养护理念,让养护维修和管理手段逐步向机械化过渡,不断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有效提高排水管网的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这也是整个排水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5管理问题
首先,改造老城区的污水管网可以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与分流制相结合的排水体制,远期则应采用完全分流制,达到在最小投资前提下发挥其最大功用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其次,设立专职部门负责城市的雨污分流主管网的配套建设和用户管道接入工作,监督污水管网设施建设改造工程的实施,维护城市污水管网的正常运行。然后,排水设施建成后,建设、规划、市政管理和质监等部门要对建设情况进行严格的验收,竣工资料移交城市建设技术档案馆管理,加强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管理水平,加快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系统完善和开发,使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对管网的动态管理。最后,积极为污水管网工程拓宽集资渠道,节约资金,进一步明确污水管网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更严格地落实管网建设内容,为产业化顺利实施创造基础条件。
结语:因此,在污水管网的工作中应该根据城市总体的发展趋势,从大局出发,有远期超前意识,统筹安排,克服短期行为。具体点说,就是要加强规划管理,在进行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研究和初步设计前必须首先具有可操作性强的专项排水工程规划以指导其建设。同时,在新城区建设时,各相关部门必须要严格把关,完善建设规划,使污水管网的敷设系统化;在进行老城区和街巷改造时,污水管线应该重新进行规划、改造,使其符合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志勇,王胜善,龙建青。城市污水管网工程设计中的一些问题【J】。民营科技引进与咨询,2009 ,23(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