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经济政策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口经济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口经济政策

篇1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转轨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是,必须保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同步推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既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越南专家指出。越南在2006年重点推进了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包括:把集团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控股公司。与此同时,推进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和大型集团公司成员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优化金融政策,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规范股市,以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

与会专家还认为,WTO在促深化改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越南专家指出,对越南企业而言入世更是挑战。尽管越南企业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一相对优势。但是过度利用低成本劳动力对稳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不利。同时,习惯于高度保护中的越南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这些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吉尔吉斯斯坦专家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表现在:改善市场准入、修改海关相关政策、取消科技禁令、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

蒙古是所有转轨经济体中第―个加入WTO的国家。蒙古的专家介绍说,蒙古在履行世贸承诺方面力度很大。例如,蒙古承诺的关税税率约束在20%,但实际上已降到了5%。加入世贸促进了蒙古国内法律的改革。例如。2006年,蒙古正式签署了《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公约》。

政府改革是亚洲转轨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如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没有突破。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将受制于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各国现阶段深化改革的“瓶颈”。

在公务员体制改革方面。越南在不断探索。从1991年起。越南相继出台了《关于国家公务员的决议》、《公务员法令》等法律。着手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目前主要的改革任务有三项:一是着力解决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二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标本兼治,加强反腐。加强对公务员尤其是高级领导的监督;三是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篇2

一、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中的难点

(一)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布设少,制约了金融支付服务水平的提高

海南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大部分为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的网点,这三家金融机构的网点占农村金融机构总数的绝大部分,且部分农村地区仅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网点的情况。综合考察农信社、邮储银行的人员构成,相对于商业银行员工而言,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对现代金融支付知识的了解不多,一般仅能满足农村地区的一些简单金融服务业务的需求。此外,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网点的人员配置偏少,业务品种单一,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业务较为单一,缺乏竞争机制的现象。现阶段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制约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进一步改善的重要束缚。

(二)金融资源的逐利性导致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投入不足

资金的逐利本性决定了金融资源的集中性,在县城和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金融机构布设的ATM机等自助支付工具较为集中。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很多经济活动不活跃、消费能力不强的乡镇,金融机构则投入ATM等自助支付设备的动力不足。此外,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模式还较为落后,流通渠道多为小商铺、小商店,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很少在农村地区的乡镇出现,经济活动的特性决定了当前农村地区大量使用现金进行交易,接受并使用现代化的支付服务的群众不多。

(三)银行卡安全案件的频发影响了农村地区群众非现金结算工具接受程度

农村地区往往是银行卡犯罪预防的薄弱地区,对于知识层次较低、年纪较大的农村群众来说,安全用卡意识通常比较薄弱,往往不主动地提高安全用卡意识,把案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归罪于金融产品的不安全性,归罪于银行的安全管理,从而影响了非现金结算工具的进一步推广。

(四)支付成本及效率制约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

支付成本是客户选择支付方式的重要考虑因素,现金支付的零成本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银行机构标准各异的非现金支付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例如,办一张银行借记卡,一般要收取工本费10元,年费10元;即使是惠农卡也要工本费5元,年费5元。对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宽裕的农民来说,这也是一笔负担。此外,一些非现金支付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的复杂性也制约了在农村地区的推广。

二、相关建议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人员的整体水平

涉农金融机构要从长远目标出发,针对本机构人员业务素质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切实结合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侧重于各种现代支付业务的培训,只有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在日常办理业务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村地区群众接受和使用现代化的支付工具,优化本地金融生态环境,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农村支付环境的改善。

(二)应加大符合农村实际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

涉农金融机构应提高对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扎根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来说,农村支付环境的改善,带动农村地区金融业务发展,最终也将带动涉农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因此要加强金融资源的投入,有针对性地扩大适合农贸市场使用的支付工具的应用。在批发、集贸市场较为活跃的乡镇,根据交易者密集,现金使用量巨大,有重点地在该类市场中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将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并以此作为示范作用,带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带动周边地区刷卡消费,发挥周边乡镇和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示范效应,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三)丰富宣传形式,充分发挥支付结算宣传的先导作用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因此,农村支付结算宣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宣传工作时要有侧重点。现阶段可把金融支付产品的优点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让农民逐渐了解支付结算基本知识,引导农民逐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采用转账等支付方式。在宣传方式上针对农民的特点,注重宣传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提高宣传效果。

作者简介:

张霖(1981-),女,会计学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篇3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它通过向外活动来获得更高的利润,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的发展。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效果的原因

(一)自然地理条件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自然风光、自然资源状况、与海洋接近程度等,自然地理条件因素是最明显的因素,其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我国沿海地区如广东,直接毗邻香港、澳门两个国际性自由港,尤其是毗邻香港这个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受到这些经济先进地区的辐射和传导,推动了本地区的贸易合作和技术交流,对外商直接投资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为外商直接投资节省了原材料成本及运输成本。且西部地区不仅有人文景观,其历史文化悠久而辉煌,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特色品牌。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外商直接投资活动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发展状况,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表明这一国家或者地区的收入多,需求大,市场规模大,盈利机会多,因而能吸引较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进行改革开放,尤其有着众多的海港区,其有着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加上政府政策的倾斜,使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这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基础设施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物质条件,其是否完备直接影响到投资效益的高低和盈利的多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日渐加深,外商直接投资者在评价投资环境时,必然考虑基础设施的完备情况。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港口码头、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通讯信息设备、供水供电设备等。我国沿海地区容易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容易引进外资,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海岸线的中段,是长江入东海的出海口,临近渤海,海陆兼备,有“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之称,其有众多的优良港口,其中上海港、宁波港、南京港和南通港等一起组成了我国最大的港口群,上海港更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因此沿海地区拥有内陆地区无法比拟的便利交通和优良港口,便于产品原材料的运输,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增加。所以外商直接投资常常选择沿海地区,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交通运输综合能力低,邮电、通信体系不健全,电力供应还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制约了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政策包括外资政策,一国的外资政策直接影响到外商投资的领域、规模和效益等;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和行业是限制投资的,而对于有绝对优势的产业和行业是鼓励投资的,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产业政策也是不断变化的。

贸易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会对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及产业进行一定的贸易保护政策,防止受外商投资企业的冲击,加大对外商投资国的依赖程度,从来使其投资者形成独占优势,一旦其改变投资政策或者撤资,将会对国家或地区及其相对应的产业产生巨大影响,不但制约了其发展,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不安定因素。

财税政策也直接关系到外商直接投资者的利润及其效益。如果东道国的纳税率低,财政政策宽松,这样投资者就会进行积极的投资计划。相反,如果对某些行业征收高额关税或者报复性关税,那投资者会绕道而行的。

外汇货币政策。如果东道国进行外汇管制或没有可行的货币金融政策,那么就不能为外商直接投资者提供便利的融资条件,也不能进行自由兑换,这会限制外商直接投资者投资。

贸易与国际收支状况。东道国一般欢迎进口替代型投资。经济制度及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也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三)政治因素

政治环境与政府的作用和行为密切联系在一起,它直接关系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安全性。

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一国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由于与经济制度密不可分,因此政治体制的健全程度以及演变趋势往往直接表现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方式以及干预和控制的程度上,从而对外商直接投资活动产生影响。

政治稳定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有无被颠覆和的可能性,其稳定性包括政权的稳定性;政府的执政能力;反对派的状况;国内一定时期内发生政治冲突的情况;国内民族、宗教及其工会;军队警察的状况等七个方面。

政策的连续性是指一国政府政权发生换届时,该国的政策尤其是经济政策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仍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政府及公众对待外资的态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政治经济问题。公众对于不欢迎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往往会示威、抗议、罢工、游行等;政府对于反对的项目则施加更多的额外限制,如在税收政策方面。

国际地位是指该国在国际中的地位,特别是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国际政治组织中的态度

(四)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教育水平、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等。

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劳动者的素质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在外商进行直接投资时,教育水平不仅影响劳动力的供给水平,而且影响到外商投资者的投资意识、风险意识和管理意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沿海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人才开始流向东部沿海城市,使得沿海城市聚集了充裕优秀的劳动力资源,为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且我国本来就有着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政府又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这样大大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成本,使得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成为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而我国东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经济发展落后,思想观念守旧,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不完善,人们对教育的认知程度浅薄模糊,使得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在知识、技能和健康方面都十分欠缺,没有能力接受外资,虽然有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是因为受教育程度低,难以管理和培训,所以中西部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

(一)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实现利用外资的地区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广东和福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随后其他十几个沿海城市也陆续宣布对外开放,政府给予这些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在自、税收和资源配置上等优惠政策,使得这些地方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同时也造成了东西部之间的差异,这时政府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得政府政策开始向西部转移,以加快外商直接投资者在西部的投资进程。为此颁布了一系列针对西部的优惠措施,包括进一步开放金融、保险、电讯等投资领域,放宽外商设立代表机构和营业分支机构的限制,对投资于该地区的外资给予税收优惠等。这一系列政策的施行,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和东部相比较还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使外商在西部的投资真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公共基础设施依赖程度加深,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东部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水平,投资环境中经济环境是关键,基础设施是经济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基础设施无论哪方面达不到要求,都有可能影响该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因此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准备好首要的物质条件,继续加强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最近几年不管是东部还是中西部,交通运输方面的改善尤为突出,新建、扩建、改建了许多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动车、高铁、地铁等高科技运输工具的应用,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参考文献:

1.黄晓霞,王欢.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的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3(5)

2.经合组织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调查问卷主要结论与分析[N].国际商报,2001

3.刘建民.APEC国家和地区公司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J].国外财经,2000(2)

4.李焜文.国际投资学[M].湖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5

5.卢进勇,刘恩专.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国际投资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6.孙淑红.国际投资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7.聂建红.国际投资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8.何军,石静.西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论坛,2004(3)

篇4

江苏沿海开发的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盛宴已经摆开。我们盱眙县作为苏北的门户,一个处于沿江和沿海过渡地带的内陆县,如何超前策应沿海、积极接轨沿海、主动融入沿海,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当前,面临“后危机”时代的严峻形势,面对新的发展要求,盱眙要抢得沿海开发的先机,必须做好“四个对接”。

一、在理念上实现超时空对接。经济学家认为,沿海地区指的是海岸线向陆侧延伸100公里以内的地区。而我们距离江苏海岸线在200公里左右,是不是沿海开发就与我们无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沿海开发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发展战略,绝不是简单的地理、区域、空间上的概念,它的界限绝不囿于江苏的沿海3市14个县,其范围更广、内涵更深、立意更远。虽然我们既不临海,也不临江,但是我们是沿海开发的重要辐射带动区,再加上沿江开发交叉辐射的效应叠加,它的发展潜力更大、空间更广、爆发力更强。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两种意识”,淡化“两种思维”。一是要强化沿海、开放意识,淡化内陆、腹地思维。在国家沿海开发战略中,我们不能被动承接,而要主动对接;不能甘当配角,而要争做主角。二是要强化快速跨越式发展意识,淡化自我积累式发展思维。我县的经济总量还比较小,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如果仅靠自身积累,要实现快速发展、跨越发展,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借助外力,抢抓沿海开发机遇,才能实现“撑杆跳”。因此,我们必须在理念上与沿海开发实现无时空界限对接,在空间布局、规划布局、产业布局上积极对接沿海开发,进而吸引优质资源、高端资源集聚,才能在沿海开发中不做局外人、不被边缘化。

二、在交通上实现无缝隙对接。在交通上对接沿海开发,我们目前必须做好三件事:一要打通人海航道。目前的淮河人海航道等级低、运量小、里程长,搭接主航道的支航道级别也较低。如到我县淮河化工集团的支航道只有六级标准,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求。我们将积极争取淮化支航道六改四工程。与此同时,在专用港口、专用码头建设上下功夫,加快建设盱眙港二期工程和经济开发区到吁眙港的疏港道路,不断完善港口体系和功能,扩大吞吐量,提高吞吐速度,为重大项目布局提供支撑。二是完善交通干线。我县现有宁连、宁徐两条过境高速公路,总里程近80公里。应该说,目前从县城区及经济开发区上高速已经很便捷,但是从乡镇来看,干线道路还比较少,只有马坝、旧铺、维桥、管镇等乡镇的部分村上高速相对方便,其他乡镇上高速需要时间还比较长。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境内的干线道路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所有乡镇半小时内上高速,特别是上宁连、盐徐等通往沿海城市的高速。三是助推铁路建设。大力支持、全力推动国家、省宁连铁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健全与沿海城市的交通网络,实现我们与沿海城市交通的无缝对接,缩短我们与沿海城市特别是与连云港的时空距离,把沿海港口变成我们的出海口岸。

三、在产业上实现互补型对接。主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发展临港配套产业。根据沿海地区的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的配套产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出口带动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等。二是发展重化配套产业。依托我县已经初步形成的轴承钢管、铸锻件、液压件等产业基础,积极为沿海地区的石化、机械设备等重化产业提供配套产品。三是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三新”引领型产业。首先;在新能源方面,随着沿海开发的推进,能源需求将不断增加,核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我县有着良好的核电选址条件,极有可能成为江苏核电新的电源点。同时我们还可依托已经落户开发区的风电设备项目,建立风电配套产业园,为沿海风场提供设备配套,努力使我们在江苏新一轮优化能源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在新材料方面,我县凹土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明显,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新产品研发,做大做强凹土科技园,全面发展新型材料,推进凹土新产品在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中的应用。再次,在新医药方面,我们处于南北过渡地带,气候独特,境内盛产中药材,要抓住南北共建盱眙鼓楼高校科技创新园的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大力发展新型医药产业。最终在产业布局方面实现与沿海开发的互补对接,使我们成为沿海开发的产业配套基地、产业延伸基地、产业共振基地。

四、在政策上实现无差别对接。抢抓沿海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要做好政策上的对接,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出台内部配套政策。要深入研究国家和省沿海开发战略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特别是一些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并结合我县实际,在产业集聚、项目建设、土地利用、金融支持、环境打造等方面出台一些与之对接的内部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产业对接、项目对接提供保障与支持。二是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作为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的首要带动区、重要辐射区,我们有条件、有优势在争取重大项目时,与沿海地区同步;在争取重要政策时,与沿海地区同步;在争取重点产业时,与沿海地区同步。因此,我们必须把争取国家产业政策、项目支持作为对接国家沿海开发政策的重点,充分发挥项目在承接政策机遇中的载体作用,积极向上争取一些大的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三是要争取沿海地区的政策支持。加强对沿海地区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的研究,密切关注沿海地区的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吸引沿海地区的产业加快转移,积极争取沿海开发中大的投资主体到我县建设后备基地,力争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源动力。

篇5

关键词:综合能力评价;财务战略管理;模型。

基金项目:本文为海口经济学院2010年青年基金项目“房地产财务战略管理选择模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hjk10-13

财务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谋求长远的发展和加强财务竞争优势,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在充分考虑和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财务活动的影响基础上,为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所做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和决定性的谋划。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了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效率。

为合理分析影响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因素,并为企业选择财务战略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结合海南旅游房地产财

务战略的现状,初步建立海南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模型。

一、财务战略管理的流程及模式介绍

(一) 财务战略管理流程

财务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决策者制定、实施用以指导企业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财务战略,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对财务战略进行控制与评价的动态管理过程。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财务战略管理的逻辑起点是企业目标和财务目标的确立;财务战略管理的重心是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财务战略管理的环节包括财务战略方案的形成、实施和评价。 财务战略管理流程图如下:

(二)三种基本的海南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模式

海南经济发展较缓,其房地产业的发展始于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当时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现象比较多,低廉的土地出让价格吸引了雅居乐、富力、中粮、鲁能等知名开发企业纷纷进驻,促进当地开发企业的良性竞争,推动海南房地产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建省20年来,海南房地产业从无到有,经历了开创期、发展期、高峰期、调整低迷期、处置期、稳定健康发展期等阶段,逐步发展成为海南省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从2005年起,海南省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楼市逐渐升温,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与目前全国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的调整相比,海南房地产业有其特殊性。如从岛外投资者的购买动机来看,多为度假型和养老型自住;从投资的目的来看,岛外投资者多为投资而非投机;从投资周期来看,投资多为长线而非短线。

根据以上海南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其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的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海南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可以分为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和防御收缩型战略等三类 。

1.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 是指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其主要表现特征为“高负债、低收益、少分配”。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的表现主要是利用银行贷款、配股增发等方式满足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基本不分配股利,积极寻找新的土地储备机会,增加在建开发项目规模,开展营销策划,加快项目销售和资金周转,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增加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储备,适应企业规模扩张需求。

2.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其主要表现特征是“低负债、高收益、中分配”。对房地产企业而言,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的表现主要是谨慎利用债务融资,加大低成本融资力度,适度扩充土地储备,在权衡内部资源、管理能力以及外部客观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在建开发项目规模,加快项目销售和资金周转,同时在满足企业规模平稳扩张的基础上保持适当人员储备。

3.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指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其表现特征是“高负债、低收益、少分配”。对房地产企业而言,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一般表现为企业应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进行融资,扩充融资途径,满足企业维持生存和发展的资金需求;建立严格的投资标准,谨慎扩充土地储备;减少开工面积,盘活存量资产,降低售价,增加购房折扣,出售盈利前景和现金流不佳的开发项目储备;通过采取精简机构、减少雇员、节约成本支出、压缩营运费用等措施,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持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

二、影响海南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公司财务战略的选择需着眼于公司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需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波动情况、行业政策导向、行业景气程度以及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和融资等各项综合能力。

(一)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相适应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现代经济总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不同的经济周期对行业和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影响重大。在经济复苏阶段总需求迅速膨胀,在经济繁荣阶段总需求平稳增长,在衰退阶段需求急剧下降,经济面临紧缩调整。

经济周期性波动要求企业顺应经济周期的过程和阶段,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抵御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以减少它对财务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减少经济周期中上升和下降抑制财务活动的负效应。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要与经济运行周期相配合。

一般而言,在经济复苏阶段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增加投资和劳动力,加大产品投放力度,抓住市场恢复和发展的机遇。在经济繁荣阶段应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和稳健型财务战略结合,在繁荣初期继续增加产品和劳动力,扩大投资;在繁荣后期则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经济衰退阶段则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停止扩张,迅速降低库存,回笼资金,压缩费用,减少临时性雇员。总之,企业要跟踪时局变化,对经济的发展阶段作出恰当反应。

(二)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行业政策环境相适应

房地产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与行业政策环境息息相关。首先,现阶段国家对房地产调控频率高。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行业,对保证经济平稳运行意义重大,在国家宏观调控时,往往作为调整对象予以考虑,有时是宽松调控,有时是紧缩调控,调整频率较高;另一方面,调控对房地产行业影响大。房地产是一个政策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导向,以及相关的行业融资政策、行业税务政策的轻微调整往往对房地产的现金流和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制定财务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导向,深刻领会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必须密切关注和分析下阶段的政策走向,以便及时调整财务战略。

(三)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旅游房地产行业景气程度相适应

房地产受宏观经济冷暖和行业政策调控,以及城市化进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行业经常形成偏热或偏冷的局面,房地产行业调整的周期性和波动性较为明显。行业景气的时候,销售价格持续上涨,销售面积迅速消化,企业拿地热情高企,房地产投资规模及开工面积迅速扩大;但当行业陷入不景气的时候,销售量和销售单价回落,市场观望气氛不断扩大,房地产投资及开工面积增长陷入停滞,整个行业现金流绷紧。

行业的景气程度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提前预判整个行业下阶段的走势和把握行业的景气程度,灵活选择相应的财务战略。在行业景气的时候,有条件采取快速扩张的财务战略;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财务战略要相应调整,做到提前应对,采取稳健发展或防御收缩战略,来提前应对行业不景气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

(四)影响旅游房地产财务战略选择的其他因素

影响财务战略选择的因素还包括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阶段等因素。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阶段包括一般要经过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行业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财务战略。由于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时间不长、行业集中度较低,以及作为经济支柱行业,行业整体及房地产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较为广阔,整体还处于上升阶段,在以下财务战略模型中将不再细分考虑上述因素。

注释:

注1:由于房地产行业经营性现金流整体呈现负数的原因,部分指标计算公式中用现金净增加代替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以更好的分析说明。

注2:影响财务战略选择的企业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标及权重说明:

①在影响财务战略选择的企业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中,我们初步设计了20项指标,包括15个量化指标以及5个定性指标;

②在量化指标中,主要选择了能反映公司偿债能力、变现能力及发展能力的一系列现金指标。对利润指标选择较少,主要是考虑由于房地产分期开发及利润滞后结转等原因,利润指标现阶段对财务战略选择的影响较小,暂不予考虑。

③ 对各自标权重的说明:按照一般企业的绩效评价标准原则,采取量化指标70%权重,定性指标30%的权重。量化指标按照6个大类指标的重要程度采取负债比率: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变现能力:财务弹性:现金结构=1∶1∶1∶0.5∶0.5∶0.5的原则划分;定性指标直接取平均数作为权重。

参考文献:

[1]曹艳宏、梁迎昕著;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现代审计与会计》2006第12期

[2]耿云江;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 基于财务战略视角.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篇6

关键词:东疆港 第四代港口 区位优势 战略思考

美丽的渤海之滨,一座具有6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国务院于4年前就已明确了天津的城市定位: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滨海新区是天津重点发展区域,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处环渤海中心,拥有吞吐量世界第6的天津港,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服务华北、西北、东北12个省市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通讯网络,在第一时间与世界相连。这里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盐和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土地。滨海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世界的眼球。

天津港在环渤海诸多港口中有着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地理位置,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背靠三北,面向东亚,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由于海运价格便宜,在运输成本上有相当大的优势。辽阔的经济腹地,总面积达全国面积的一半。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地理优势还决定了其成为蒙古国、中亚5国等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及独联体国家未来的中转港口。

一、东疆保税港将带动天津港成为世界一流大港

天津东疆港区是天津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强化天津的港口优势,使其成为滨海新区大开发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中的新亮点,促进区域经济大发展,更好地为腹地服务。天津港海向和陆向腹地辐射面较大:海向腹地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陆向直接腹地有天津、北京、河北、山西,土地面积37.3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亿,分别占全国的4%和10%;年GDP和外贸进出口额约占全国的10%-15%;间接腹地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等。通过天津港担负的经济总量海运任务占全国的1/5。

建设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使其在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国务院推动滨海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政策支持下,依托东疆港区独特区位优势,将集港口功能、出口加工、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功能于一体,打造成为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作为滨海新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载体,天津港将被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深水港,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二、自由贸易港区政策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使东疆港成为第四代港口的关键

自由贸易港区已成为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最成熟、最活跃的经济功能区,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共享平台。发展自由贸易港区可以提高出口绩效,实现技术转让,带动产业升级。加快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有利于提升天津港口功能、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天津更好更快发展、带动区域经济振兴。建设东疆自由贸易港区是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环节。港口是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是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物流的重要载体。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利用港口的特点和优势,辟建一定规模的自由贸易港区,赋予其高度灵活的自由经济政策和监管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港口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和优势。港口经济具有强大的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据有关测算,以港口为节点的产业发展中,港口本身收益为9%,航运业收益为16%,社会收益为75%。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发展港口,如韩国的釜山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力保其枢纽港地位;我国台湾的高雄港自由贸易港区,其国际枢纽大港的地位也较明显。

天津港于京津冀经济圈和环渤海城市群的交汇点,依托天津,背靠西北、华北,面向东北亚,连接中西亚,远及欧洲大陆,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京津冀、华北、西北地区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新亚欧大陆桥最近的起点,是从太平洋到达欧亚大陆的主要口岸,也是中亚、西亚等邻近内陆国家的出海口,具有强烈的对内吸引和向外输出的双重有利条件,具备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成为第四代港口的区位优势。

建设东疆自由贸易港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为腹地服务的客观需要。天津港海向和陆向腹地辐射面较大。2009年天津港吞吐量接近4亿吨,为38111.30万吨,同比增长7.1%,约占华北地区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的1/3,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10。其中外贸货物的吞吐量约1/2。目前,天津市约有80%、北京市约有30%、河北和山西省约有50%以上的外贸货物经由天津港进出,宁夏、甘肃等省外贸进出口额的40%-60%是通过天津港实现的。建设东疆自由贸易港区将进一步发挥天津港的枢纽作用,增强天津对内对外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互动,有利于形成以京津冀为经济核心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提高环渤海地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三、将天津东疆港建设成为第四代港口是必然趋势

进入21世纪后的“第四代港口”理论,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突出特点成为了新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方向。因此,港口面临着如何优化原有功能,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和拓展功能的新课题。集装箱将成为第四代港口的主要货物,港航联盟和港港联盟成为第四代港口发展的重要趋势,物流体系的一体化和网络化成为其发展方向。港口作为国际运输的枢纽和国际经贸的支撑点,参与经济腹地资源要素分配与综合物流配送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因为港口拥有海、陆两大辐射面的优势,第四代港口不仅起到连接世界性和区域性生产贸易和消费的中心纽带作用,并主动策划积极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在更大程度上为这两大辐射面服务。天津东疆港的建设应遵循第四代港口的发展趋势。

1 港口与所在城市的关系上,已形成布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临港产业为城市产业主体的发展模式,使整个港城密不可分,交融在一起,发展成为“港城相济”。

2 在港口的地理布局上,出现主辅相配的网络化发

展趋势。以全球或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为主体的、地区性枢纽港和支线港为辅助的港口网络基本形成。港口日益成为其所在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以现代的数码、定位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各类可以对物质流、金融流、商务流、人才流进行主动、有效、实时监视和处理的控制系统已纷纷亮相。

3 在港口间发的关系上,遵从市场经济规律,倡导“竞合”理念。会出现合作与竞争同在,从竞争对手走向联盟与合作的伙伴,以合作为主导的发展趋势。从国内外港界的经营和管理的分析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利他是为了更好的自利。各港口所在的城市或所直接辐射的陆向经济腹地,都在集中力量发展其本区域的港口,并尽可能使本国、本地区的物流量经由本区域的港口去处理,减少经由他港中转。

4 在港口的自身建设上,呈现出进一步走向深水化、大型化和专门化的发展趋势。在目前排名全球前30位的集装箱港口中,有80%的港口具有15米以上的深水泊位,10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码头,20万吨级以上的干散货码头以及30万吨级以上的原油码头也屡见不鲜,而且更大吨级的超大型深水码头已在建设和规划之中。

四、国内港口发展战略及天津东疆港建设的战略思考

区域内港口群的合作将大于竞争已经成为潮流,就环渤海经济圈内的港口而言,天津港应集中力量发展集装箱业,为津京冀服务。青岛港、大连港分别以山东半岛和东北三省为其主要经济腹地。三大港口互为补给港,互助合作、优势互补,就像麦当劳与可口可乐、肯德基与百事可乐的优势互补与合作就是很好的成功范例。同时,还要建立起内河航运与港口间的合作机制,从国家的层面为物流企业和港口提供信息支持,搞好多式联运的服务工作。发挥国家在整体上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信息公布机制。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港口大国,沿海港口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港口煤炭吞吐量、铁矿石进出口量均居世界第1位。“十一五”期间,吞吐量需求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港口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为适应港口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从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转变的历史性突破,作为天津东疆港建设的发展战略有如下思考。

(一)充分利用天津东疆港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实现港口功能直接向第四代港口转变升级,使现有的在航道、装备现代化和信息化方面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实现向第四代港口的跨越,融入更多先进的管理理念。

(二)绿色物流由于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而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港城的海陆开发与建设及港口运作过程中,倡导优先使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与生态技术,通过集约化经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发展绿色港口。

(三)建立高效的口岸监管系统,推进发展自由贸易港,进一步提高港口效率,完善口岸大通关模式,实现全天候、一站式通关。银行、税务等相关机构的服务也应相应延时服务,开展网上纳税、网上付费,推进海铁联运,集中审单,实行属地接放,全面拓展口岸整体服务功能。

(四)顺应供应链物流服务大势,积极探索港口经营战略。满足市场精细化、敏捷化、柔性化,港口与其他物流活动构成无缝供应链物流体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强化港口间的协调。在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同时形成精细化的港口作业,通过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差异化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营造敏捷化的港口,将港口真正纳入现代供应链管理之中,顺利跨入第四代港口的行列。

篇7

就 “3+文综”模式而言,历史选择题量不大(11―12题),但分值高(每题4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从教学中对学生掌握的解题技巧及得分分析看,只有加强训练,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才有可能使学生取得优异成绩。

一、试题分类

一是根据题干叙述方向分为肯定、否定选择题。高考中多数是肯定选择题,但由于否定选择题是从常规解题思路的相反方向去求得答案,学生容易发生失误。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式的干扰。

例:(2013福建卷23题)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

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

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

二是根据答题步骤分为直接、间接选择题。直接选择题只需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简单分析就能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而间接选择题要根据题目条件和书本知识的综合思考才能选中答案,难度较高,要特别重视。

例:(2013上海卷28题)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此处三大盟国是()

A.美国、英国、中国B.美国、英国、苏联

C.美国、苏联、中国D.英国、苏联、中国

三是就考查内容、形式及能力来看,形成相对稳定又各具特点的题型。

1.组合选择题

选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组合而成。

例:(2013福建卷15题)《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排序选择题

根据题目条件,把历史事件或现象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

例:(2013上海卷23题)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其签订时间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3.程度选择题

选项内容与题干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要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2013重庆卷7题)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B.《》

C.《天演论》D.《资政新编》

4.因果选择题

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知识与判断的能力。

例:(2013全国卷Ⅱ34题)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5.比较选择题

考查分析、比较历史事件或现象异同的能力。

例:(2013全国文综卷35题)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6.材料选择题

要对备选项是否与材料提供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是选择题与材料解析题相结合的产物,能进一步发挥选择题功能。材料有文字、表格、地图材料等。这是高考发展大趋势,须高度关注。

例:(2013山东卷10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7.概念选择题

历史概念反映历史现象的本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要求准确把握概念以作答。

例:(2013海南卷21题)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二、解题技巧

在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解题时还要注意技巧。

1.审题干

(1)找到题干的关键要素:时空范围,比如公元前3世纪、美苏争霸第二阶段等,黄河流域、欧洲地区等,以及关键限制词,比如最重要、不是、根本原因等。

(2)背景分析:要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的背景中分析判断。如:如何评价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与黄宗羲的“工商皆本”,以及“斯大林模式”。

(3)理论分析判断:运用基本原理进行辩证分析,用正确观点(如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等)作答。

(4)认真分析材料:对试题所用原始材料要仔细分析,弄清材料所反映的观点、内涵再作答。

(5)准确判断概念和图表信息:比如“国民经济军事化、改土归流”等的具体含义;考试中图表出现的频率较高,对此学生重视不够,较易失分。

2.审备选项

(1)首尾肯定法:主要运用在排序试题,可抓住首尾,准确回答。

(2)比较排除法:从能准确把握的备选项入手,增加得分可能。该法对于解答选择题很有效,要多运用。

(3)中外联系比较法:特别抓住时间来界定。如:17世纪时中国和西欧的经济发展状况比较。

(4)识别细微差别,弄清选项意思,排除干扰,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特别是备选项表述非常绝对、唯一的,要认真甄别。

(5)注意备选项与题干要求是否相符。当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要求不符时就要认真取舍了。

篇8

关键词:热钱;套汇;套利;监管

“热钱(Hot Money)”又称“逃避资本(Refugee Capital)”,通常指在国际间以高收益为目的,利用各种敏感信息从事金融投机活动,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短期资金。“热钱”具有“四高”特征。一是高收益性与风险性。追求高收益是“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运动的最终目的,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二是高信息化与敏感性。对一国或世界经济金融现状和趋势,对各个金融市场汇差、利差和各种价格差,对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等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映。三是高流动性与短期性。四是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热钱”的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具有极大的虚拟性、投机性和破坏性。近年来,大量“热钱”的涌入越来越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08年,国务院为此召集财政部、发改委、央行等主要负责人,就“热钱”的监管进行专题讨论研究。在我国资本管制的逐渐放松,我国外汇管理由原来的注重资本流入更趋向流入和流出的平衡管理,但客观上为国际“热钱”提供了更多的流入流出渠道和便利,需要加强管理。

一、“热钱”流入的原因

一般来说,国际“热钱”流向的热源主要是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国民财富快速增长,房地产及股票市场蓄势上扬。加之政府宏观调控经验不足,手段缺乏,法制存在诸多漏洞,极易成为“热钱”攻击的对象。近年来,我国成为国际“热钱”名副其实的热源地,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人民币升值预期

从短期来看,人民币预期升值率的变动是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赵汕,2008)。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双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对美元升值18%,2008年上半年升值6.5%。同时,随着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外汇占款投放增加导致信贷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增加市场对人民币加息的预期,而这两个预期都会进一步鼓励“热钱”流入。

(二)中美利差倒挂

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开始进入“加息周期”。连续17次提息使利率由1%提高至2006年的5.25%,高利率使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最终导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为应对信贷危机,美国又在2007年9月至今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原来的5.25%降到2%。而在此阶段我国从紧的货币政策使人民币自2004年起持续加息,2007年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达到4.14%。而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则由1.98%上升至目前的4.14%,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由-3%转为2%。相对较高的人民币利率水平以及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的确定性,给“热钱”带来套利机会。

(三)房地产及股票等资产投资价值增加

从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周期,GDP年均增长都超过两位数,并带动了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繁荣,各类资产价格不断膨胀,为大量境外“热钱”涌入我国逐利提供了机会。同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我国实施了适度从紧的的货币政策。房地产开发商流动资金的短缺也为境外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流入提供了契机。在资本逐利的本性的驱动下,我国虚拟资产投资价值的增加,国际资本必然要流人到我国的证券与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与投机交易,利用不断提高的虚拟资产价值牟取价差或长期投资的收益。

二、“热钱”对我国的危害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高增长已经远远偏离了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走势。据估算,2007年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约为5600多亿美元,达到了2006年流入量的4倍。预计到2008年和2009年底,国内“热钱”的规模可能突破6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钟伟,2008)。如此巨大规模的“热钱”,增加了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整体风险。

(一)推高我国资产价格

大量“热钱”以隐蔽的方式流入我国,为寻求高额利润四处流窜。大规模投机“热钱”进入我国资产市场,主要攻击目标是国内房地产市场、股市、债市和期货市场等,对经济健康发展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威胁。近几年房市异常活跃,楼价脱离实际价值飚升、股票上证指数从2007年初的2000点飚升至2007年10月6000点,与“热钱”不无联系。如今股市泡沫破灭,上证指数跌幅已经达到货币危机的指标。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导致社会财富大量缩水,进而对投资和消费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二)增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势头强劲,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顺差。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华贸易逆差较大,其国内经济又不景气,促使他们极力鼓吹人民币升值。美国利用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特点,不断贬值美元,下调美元利率,人为拉大与人民币利率的差距。在此情况下,“热钱”不断流入我国投机套利,并有相当部分进入了国家外汇储备,使国家外汇储备的数量、规模剧增,既给美、日等国鼓吹的人民币升值论提供了直接支持,增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使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受到严峻挑战。

(三)增加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

流入我国的“热钱”除部分投机房地产、股市、债市和期市外,还有相当大的比例通过结汇方式,完成本外币置换进入了国家外汇储备。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这不仅增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了央行对货币供应量调控的能力及效应,不利于央行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针对目前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央行除了正回购、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汇占款之外,已没有足够的金融工具可用,也无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四)极易造成金融动荡或金融危机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及最近发生的越南货币危机,其主要推动力就是大规模国际投机“热钱”。如果按8000亿美元“热钱”流入我国,已经远超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热钱”规模,更何况还有上万亿美元的“热钱”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我国的一举一动,一旦金融政策变化不当(如调整汇率、利率),暂时沉淀下来的“热钱”便会兴风作浪,甚至会导致金融动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三、“热钱”流入的渠道分析

目前我国仍然实施较为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国际“热钱”并不能自由进出我国,但这并不妨碍国际资本借道各种途径进入我国。短期国际资本主要通过虚假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地下钱庄等渠道进入我国。

(一)虚假贸易

短期国际资本通过虚假贸易进入国内主要采用进出口伪报方法。2001年以来,进口低报、出口高报和进出口伪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5以后,进出口伪报急速上涨,其中以进口低报为主要形式,进出口伪报近年来的增长速度高达30%。还有通过预收货款或延迟付款、编制假合同和“买单出口”,造成大量的虚假贸易以及相应的“热钱”流入。

(二)外商直接投资(FDI)

经济的高速增长、投资的优惠政策使我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之一,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为“热钱”的流入提供了方便。2008年一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74亿美元,同比增长61.3%,新批设立外商投资项目6949项,同比下降25.26%。虽有外资投资规模趋大的原因,但短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异常增长与投资项目下降的现象不排除有大量“热钱”混入其中。

(三)增资扩股

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原有注册资金基础上,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项目”等理由申请增资,资金进来后实则游走他处套利;在结汇套利以后要撤出时,只需另寻借口撤消原项目合同。这样“热钱”的进出都很容易。

(四)地下钱庄

地下钱庄的运作如下:在香港或者境外某地把钱打到当地某一个指定的账户,被确认后内地的地下钱庄自然就会开户,将此账户的外币转成人民币。地下钱庄转移资金的主要途径包括:通过境外投资机构转移资金;通过出入境双牌车私带现金。这种做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五)赡家款

海外华侨对国内亲属汇款被称之为赡家款。近年来,该金额大幅增加。此间真正用于“赡家”用途的款项堪疑,相当多的“热钱”是通过这种渠道进入我国炒股、买房。

四、对“热钱”监管的建议

(一)加强改善外汇管理

1、加强对经常转移项目的合规性审查,尤其是对海外捐赠的审查。收紧对我国居民和香港居民自由换汇的额度安排(当前我国居民每年可以自由兑换5万美元外汇,而香港居民每天可以通过银行向大陆电汇8万元人民币)。

2、加强对通过贸易和FDI渠道流入的“热钱”的识别和管理,这有赖于海关、外管局、商务部以及外资企业开户商业银行的更加密切的数据交换及合作。

3、严厉打击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等违法犯罪行为,并加强对提供类似地下钱庄服务的外资银行的监管。

4、严格外汇资金收结汇管理,加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的动态监管和事后核查。继续加强银行短期外债指标管理,研究改进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管理方式。同时将加大跨境资金流动的外汇检查力度。以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后人民币资金流向为重点组织一系列专项检查。

5、建立健全对国际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动态检测体系。

(二)增强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弹性

加大人民币汇率管理浮动的区间,使市场难以形成对人民币未来汇率的稳定预期,从而增加套利者的汇率风险,减小国际套利资本流入的风险报酬。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有强烈地促进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要求,人民币汇率也不宜大幅波动,建议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增强公众对汇率保持稳定的心理预期,提高汇率政策的有效性。

(三)坚持资本与金融项目循序渐进的开放

必须从维护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要求出发坚持循序渐进的开放资本与金融项,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的次序应该遵循“先长期、后短期,先流入、后流出,先机构投资者、后个人投资者,融资方面先股权、后债权,投资方面先债券、后股权”的原则。在资本与金融项目实现有序开放的同时,我国相关部门还应该进行相应的制度协调,完善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和货币政策决策调节机制,进一步增强央行的调控能力,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从而在实现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的同时,能够防范由于金融开放而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明,林晓红.当前“热钱”大规模流入我国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7).

2、吴燕.国际短期资本管理论[D].江西财经大学,2004.

篇9

关键词:沿海开发 环境保护 措施 保障

灌云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滨黄海,西与沭阳县、东海县接壤,南以新沂河中泓与灌南县相邻,北与云台区、海州区相邻。该县海域位于江苏海岸带北部,海州湾的南端,上界南起与盐城市响水县陈港镇交界处位于灌河口下游,北至与连云区交界的烧香河闸下游的埒子口。区内有燕尾港镇、圩丰镇、县属盐场、洋桥农场、县水产养殖公司、县渔业社和省属灌西盐场、五图河农场等八个农、盐、渔场和乡镇。海岸线长39.7公里,滩涂总面积42万亩,其中:己围潮上带滩涂37.5万亩(开发利用30.3万亩),荒滩4.5万亩。浅海水域总面积16万亩,其中潮间带3.3万亩,5米等位线浅海水域12.7万亩。境内现有新沂河、五灌河和古泊善后河等三条入海河道,其中新沂河为跨省级入海河道,古泊善后河为跨市级入海河道,五灌河为县级入海河道。

一、沿海开发的优势

灌云县的燕尾港港位于灌河口岸深水段,河宽约1000米,通达大运河、长江等黄金水系,也是江苏省唯一的海河联运港口。作为苏北地区条件最佳的港口之一,汇集了优质的发展要素和发展资源。

1.港口岸线优势。灌云拥有海岸线长39.7公里,境内的燕尾港港地处灌河入海口,燕尾港港码头正常水深为7米,最大潮升幅4.7米,可达到11.7米;最小潮升幅3.9米,可达到10.9米,可用岸线长6公里,进港航道长12公里。燕尾港港北距连云港港28海里、青岛港135海里、大连港397海里,南距上海港310海里,东距韩国仁川港378海里、釜山港425海里、日本大阪港823海里、横滨港471海里。

2.交通区位优势。燕尾港港位于黄海之滨,右连入海通道灌河,灌河为淡水内河,水深7~9米,能通航3000吨级船只,灌河两岸及燕尾港港临近海域可建设数十个万吨级码头,海河联运得天独厚。燕尾港港陆路交通便捷,324省道以及规划建设的连盐铁路支线直达港口,沿海高速、海滨大道以及242沿海大道近港而过,构成了以海、陆、河联运的交通网络,可为发展大物流提供支撑。

3.滩涂盐田优势。燕尾港镇及周边地区多为滩涂、盐田等,有可供开发的沿海滩涂和低产盐田近50万亩,腹地广阔,地势平坦,人口稀少,用地成本低,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严格耕地保护的大气候下,是发展大工业的理想之地。

4.特色资源优势。沿海地区有广袤的滩涂资源,可供养殖对虾、益蛏、文蛤、紫菜等多种水生动植物;有浅海及渔场资源,海域内及附近的开山渔场和海州湾渔场产有60多种海产品,生产的盐渍虾皮主要出口韩国;开山岛、大面积的沿海湿地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

5.充沛水源优势。燕尾港港地处沿海,海洋水取之不竭,可以保证热电厂等大工业冷却水所需。另外经过燕尾港港入海的有新沂河、五灌河、灌河等河流,常年可提供淡水100亿立方米以上,水质均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可以满足工业企业的用水需求。

二、沿海开发环境保护的措施

近年来,灌云县对直排入海污染源状况、入海河流水环境质量、港口和船舶污水垃圾处理情况、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工业园区环境保护、重点渔业养殖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以及海上倾废污染防治等进行专项治理。

1.环保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运行状况良好。灌云县南风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日均处理生活污水15000吨左右,出水COD在50毫克/升以下。灌云县蕾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运行正常,县城及周边乡镇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处理,无害化处理率明显提高。

2.加大园区环保投入,污染防治能力不断提升。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尾水排放稳定达到国家综排二级标准要求。园区有废水排放的企业均建设了废水预处理设施,废水经预处理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新沂河尾水通道。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日处理3万吨污水处理二期正在建设,海滨新城区生活污水管网正在不断推进。集中供热能力继续提升,余热供热管网正在建设,即将形成新的供热网络,园区集中供热能力明显提升。连云港铃木组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危险处置项目投入运行,危险废物集中安全处置能力显著提高。

3.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确保达标排放。灌云县不断加强环境执法监管,相继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零点突出检查行动、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等环境执法行动,对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有效促进了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减少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准产关,坚决从源头控制污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障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在省环保厅统一组织下,配合省环科院组织编制了《古泊善后河水环境综合防治规划》并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强化规模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相继建成了盛源养殖公司、大南猪场等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示范基地,减轻了畜禽养殖业污染。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现代化农业种植水平,大力发展设施栽培技术,促进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

5.近海海域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灌云县环境监测站对近岸海域的古泊善后河、车轴河、五灌河、新沂河入海河流的4个点位和入海河口的两个点位进行了采样分析,完成了河口工业用水区及陈家港等十港区20项海水监测项目的采样任务。从监测情况看,近海海域环境质量良好,达到近海海域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县域内海洋和海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较好。严格执行国家伏季休渔制度,禁止在休渔期出海捕捞。燕尾港码头配备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并运行正常。

三、沿海开发环境保护的保障

1.组织管理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继续推行党政干部环保工作目标责任制,把落实规划,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纳入环保责任书,与干部的使用提拔挂钩,形成严厉的制度约束。

2.政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环境经济政策及投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环保资金的投融资渠道;如出台有利于污水回用的价格优惠政策,以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引进多种经济成分,采取BOT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建设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系统;生态补偿和修复项目以奖代补政策等。

3.资金投入保障。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建设资金来源,安排好中央环保专项补助资金的地方配套经费。拓宽资金来源,积极争取中央环保专项资金以及省、市内相关资金,对我县环保项目的资金补助。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

4.执法监管保障。建立环境监管与决策服务体系,加强环境监测、监察、环境安全、核与辐射、固废、信息、宣教方面的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管理强的环保队伍,加强对整个环保工作的监管。同时积极探索与山东省和徐州、淮安等市的环保合作机制,共同应对跨区域污染问题。

5.环境科技保障。建立健全环境科技支撑体系,开展灌云县社会经济若干重大环境瓶颈问题解析和科技攻关;探索建立政、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模式。

6.宣传教育保障。加强环保宣传和培训,倡导绿色消费;完善环保舆情监测体系,保证社会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加强舆论监督,落实环境污染公众举报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环保监督管理。

四、沿海开发的成果

近年来,灌云县紧紧抓住江苏省加快沿海开发和灌河口地区列入连云港市“一体两翼”大组合港布局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沿海地区开发进程,以此来拉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发展。

1.抓沿海发展规划。灌云沿海资源虽然较为富足,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的有效整合,基本处于粗放式的利用状态,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2006年,灌云县投入近2000万元,委托深圳规划设计院对县域经济、港口及重点区域的发展进行了中、长期规划,确定了“既要向大海淘金,又要与市区接轨,精心打造好东西连接点,形成西城东港、南拓北连”的战略性规划思路,迅速拉开了“一城一港四区”的生产力布局,着力把燕尾港港打造成连云港港重要的组合港、灌河流域的龙头港,建设江苏沿海新兴的产业高地。在沿海规划上,立足高起点、科学化、全覆盖,总体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南起灌河口、北至埒子口,规划布局港口仓储区、工业集中区、船舶工业园、一类工业园、海滨新城区和生态休闲区“六大板块”。

2.抓园区开发建设。临港产业区是灌云县呼应江苏省沿海大开发战略,融入连云港市“一体两翼”临港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环保、土地、交通、港口等综合优势,规划建设的临港工业园区。在产业定位上,主要以发展三类工业为主,一、二类工业为辅,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清洁能源、金属冶炼、海洋化工以及港口物流等产业。目前,临港产业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1.5亿元,区内“五纵九横”道路框架已经形成,开发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日供应5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每小时70吨的集中供热站以及消防站已投入使用,园区的综合配套功能、集聚辐射效应和支撑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临港产业区的差别优势日益显现,已逐步成为苏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环保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备、对外吸引力强的临港产业区。

五、结束语

沿海开发必须坚持人与环境相互协调、和谐统一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持续协调的全面发展,才能达到建设生态海滨新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灌云县水利志方志出版社

[2]灌云县环境保护局环境质量报告书(2006~2010年)灌云县环境保护局

篇10

“公交超载”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早在2004年“新交法”实施前后就曾引起热议。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敏感的媒体马上作出反应:城市公交显然是机动车,那么司空见惯的公交满员算不算超载呢?

今天,“公交超载”这个话题为什么在沉寂了两年多后又“大热”起来?是偶然还是埋伏着某种必然?

分歧:交警与公交各执一词

时间:2007年10月7日

海口市45路公交线是从桂林洋高校区开往皇冠酒店。10月7日,20辆45路公交车中,有6辆收到了海口市交巡警支队灵山中队开出的罚单,理由是公交车“超员载客”,罚单大部分的处罚金额为200元。

据报道,45路中巴公交行驶证上的核载人数为13人。司机张师傅委屈地说,如果按该标准载客,许多学生和老师根本搭不上车。“乘客赶着上班,你不让他们上车,他们更难受,还会骂司机。而且如果向交通部门投诉,不让乘客上车属于‘拒载’行为,司机也要被处罚,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据悉,拒载罚款高达1000元。

超载要罚,拒载也要罚,公交司机两头为难。

时间:2007年8月27日

788路是宁波著名的“快速公交”,是连接宁波市中心和北仑区的主要交通路线。8月27日上午7点多,两辆788路公交车在途经北仑富春江路泰山路交岔口时,被北仑交警大队拦下。

根据交警部门的报告,两辆车实际载客55人。当时,交警要求公交车司机联系单位派车驳客,并要进行处罚,但司机不接受。双方僵持着,上百名乘客在烈日下暴晒。司机说,每天都是这样开车,这样载客,从来没因为超载被查处过,所以对这个处罚难以接受。直到9点,在有关方面的沟通下,公交车才载着乘客重新上路。

[点评]

张勇(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要厘清公交超载问题,首先需要明晰公交的定位和公交超载认定的标准及依据。

关于公交的属性定位,最权威的依据当推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公交的职责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及时输送旅客。因此,安全运输是对公交的第一要求。由于公交车载客量大,而且在城市道路上行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将难以弥补。近年来,超载日益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障公众的利益,城市交通运输及安全管理部门严格控制超载行为,对公交超载进行处罚的执法行为是合情合法的。

既然执法行为本身没有问题,剩下的就看执法标准是否有问题,也就是看认定“公交超载”的依据是什么。交警对公交车进行处罚,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公交车载客数超过核定载客数,二是公交车在公路上行驶。而公交公司认为作为城市公交车,按照每平方米8人的有关规定,并没有超载;而且即使有超载现象,因为上下班高峰期人满为患,为了完成及时输送旅客的社会公益任务,超载也在情理之中。由于双方认识存在巨大分歧,甚至有的地方交警部门和公交部门对簿公堂。

冲突:标准之外还有法律“掐架”

芮锋(合肥市交警支队)

“公交超载”之所以成为老大难问题,原因之一是超载与否存在双重标准:国家建设部对公交车限载的国家标准是8人/平方米,按照这个标准,公交车上一般要超过80人以上才属于超载;但是公安部执行的标准是以车辆出厂时的核定载客量为准,按照这个标准,不少城市公交车的核定载客量就是每辆车35人到43人之间。

公共政策的本质在于公共利益,而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由于职能的不同,调整公共利益的切入点就不同。交通部门的职责在于“运输”,它要保障公共运输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具有“多拉快跑”的冲动;公安部门的职责在于“安全”,它在保障公共安全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交通安全形势。所以,在制定城市公交车载人标准这个问题上,交通部门的标准是尽量装人;公安部门的标准在于尽量减人也就不难理解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公交超载”处罚根本就是伪命题。

首先,超载标准不一使得处罚难以实施。事实上,制度的模糊已经造成了执法的任性。在城市人口激增、人员流动加剧、公交车超载成为城市最大的民生难题的大背景下,加之公交车所具有的客源多流量大,站点距离较近,行驶速度较低,有时稍有超载并不影响交通安全等“特殊性”,交警实际执行的是交通部的放宽“标准”,对满员行驶的公交车基本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当交通事故激增,管理者面临“安全”压力的时候,执法者可能就会祭起公安部“紧缩标准”的大旗,向超载公交“开刀”。

其次,“公交超载”处罚对象难以确定。是公交司机吗?如果公交车装载标准统一到了公安部的“紧缩标准”,那么公交车超载责任在司机。问题是,还有另外一个标准在,而且公交公司面临的是“上不尽的乘客”,一般公司都会要求驾驶员不准飞站、甩客,在这样的制度下,交警处罚司机岂不很冤?

云南省陆良县公交部门和交警部门曾经为超载罚款问题对簿公堂,虽然交警部门赢了官司,但也只能是一个个案,并不具备普遍意义。而当海口市45路公交车司机收到交警罚单,就有人大代表提出,交警即使处罚也要事先公告,或者政府出面加以协调。

张勇(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我认为,在公交车超载处罚之争问题上,到底执法交警与公交公司双方,谁的理由更充分?只有梳理清楚三部相关法律规定,才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这是目前我国关于机动车载客的最高级别的法律。

《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城市公共汽车为0.125平方米核定1人(相当于每平方米8人)。此标准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是我国机动车安全技术管理的最基本的技术性法规,是与《交通安全法》配套的交通安全技术标准。该标准十分清楚地明确了:城市公共汽车仅限于在城市道路上运营,也就是给出了城市公共汽车的使用范围。

《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九条规定“从事公共运输的承运人不得拒绝旅客、托运人通常、合理的运输要求。”因此,福建省就规定:全省各城市公交车如到站不停或者无正当理由拒载乘客、中途逐客、滞站揽客等,最高均可被处以5000元的罚款。

从具体内容来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不仅不矛盾,而且相互补充。姑且不论公交车载客是否超过了每平方米8人的载客标准,单纯公交车驶出城区在公路上行驶一条,本身就违反了《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再加上在公路上行驶的载客汽车(即公路客运车辆)按实际座位数核定载客人数,案例中交警据此对公交超载作出处罚,显然是合法的。

当然,即使公交车不驶出城市道路范围,载客人数超过了每平方米8人的载客标准,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也应该接收处罚。但实际上,考虑目前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城市公交实际载客数变动频繁,公交以快速输送旅客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即使发生超载现象,交警也无法一一处理,否则将严重地影响交通。因此导致城市公交超载司空见惯,偶有处罚个例,反而难以接受。

但是,依据《合同法》和各地方管理规定,公交公司应该停车载客,由乘客自愿选择是否搭载,乘客可以不上车,但公交车不能不停。在这种情况下,公交司机本身无法控制车辆是否超载。这样一来,将公交超载认为是司机的违章行为,交警对司机进行处罚显然有失公正。

依据我国法规体系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的执行原则,姑且不论地方法规和国家标准如何规定,单就《道路交通安全法》与《合同法》两法律而言,二者同属国家法律,在执行过程中竟然陷入相互冲突之境,可以说交警与公交公司对簿公堂,本身是国家法律之间的相互冲突。

治乱:标准统一更需部门协调

刘波(国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

解决公交超载难题,就要尽早解决标准之乱和执法之乱,治乱方能够治本。

统一公交车超载标准势在必行,不同管理主体认定的标准不一致是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撇开谁是谁非不说,在城市公共交通目前的现状下,如果认可交警部门的标准,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对广大市民出行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所以眼下一些交警部门认定的标准肯定是不合理的,也不符合市民出行的需要。而二十年前就已颁布的所谓“建设部标准”也非一个“完美的标准”,随着车辆大规模增加,路况复杂多变,特别是城乡间道路良莠不齐,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也必须重视“公交车超载”给乘客生命健康带来的安全隐患。只要我们从保障广大市民出行安全、便捷的目标出发,从城市公共交通的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研究,两个标准取得一致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建立多个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也势在必行,从发生的几起公交车超载被处罚事件看,在具体执法这一层面上,有关部门缺乏事先的沟通协调是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原因。众所周知,依照一些交警部门认定的标准,“公交车超载”多年来在大中城市一直存在,是普遍现象,那么为什么现在才追究责任呢?为什么一些交警部门在执法前不能与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沟通一下呢?这几起事件明显暴露出交警部门执法的随意性,也让公众对其执法的真正动机产生了怀疑,城市公共交通具有社会公益性特征,在城市交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管理上,公安部门和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协作,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沟通机制,从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角度共同做好工作。

最后,要真正把公交优先战略落到实处。公交车超载突出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多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严重滞后,各级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不足,造成公交车辆少,车况差,公交车超载成为普遍现象。面对此现状,政府应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职责,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扶持的力度,从多个方面入手,真正把国家制定的公交优先战略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公交车超载的现状。

张勇(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在各地极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大背景下,针对“公交车上公路行驶”这一新生事物引发的执法之乱,地方政府还需要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