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

篇1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2012—2013年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被提上了水运工作的日程。经过两年的布局、探索、实行和培育,在2014岁初冒出端倪。2013年西江干线省际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出台,考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一应俱全。专项工作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在推进,而2013年全年珠江水系的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则是对其监管效能的直接诠释。

“西江干线省际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这出剧的总导演,是负责此专项工作的珠江航务管理局。该局于2013年先后举办4期考评员、自评员培训班。并吸引了来自279家航运企业和25个社会中介组织及管理部门参加。超过200人参加并通过考试。考虑到水运的长远发展,该局还开展了考评机构认定工作。2013年,西江干线省际水路运输实现了全部达标。

而达标工作的直接收益者,则是航行在珠江水系的船舶及其安全。2013年珠航局通过航运治安治理,在交通运输部公安局的协助下对西江干线及珠江三角洲等水域进行调研,并协调广东、广西两省综合治理、交通、海事等部门开展了珠三角地区水上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真正发挥了协调沟通的作用,为珠江水系的安全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但是标准化工作的启动和顺畅进行,却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期拉锯战。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尤其是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亮起了红灯。为避免这一局面继续恶化,国家自上而下,从政策、法规、工作部署等多方面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置安全生产工作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早在2004年国务院就明确提出在全国所有的工矿、商贸、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但当时标准化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重点是安全质量环节,没有形成通过规范安全生产各个环节使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也并未达到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水平全面、系统的要求。2010年和 2011年国家又先后下发了通知,安全发展真正上升为国家战略。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使企业的人、机、物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从而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促进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部提出的水运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时间点定为了2013年,即要求从事客运、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运输企业于2013年底前实现达标,其他交通运输企业在2015年前实现达标。

开展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明确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另一方面此项涵盖了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增强人员安全素质、提高装备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有利于全面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同时,还为主管部门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提供重要依据。企业被划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各地区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不同安全生产水平的企业数量,也为加强全行业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支撑。

更为重要的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保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一致性,促进各类隐患的排查治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促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简言之,保住了财产的安全和生命的底线。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抓发展质量、提生活品质、建质量强县”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不断完善标准化体制建设,着力提高标准化工作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加强标准与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全面提升我县标准化的总体水平,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质量强县工作服务。

二、目标任务

(一)积极推进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在现代物流、旅游、交通运输和社区服务等领域探索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围绕“五水共治”、“智慧水务”建设工作,研究建立相应工作的标准体系,制订和实施一批市县级地方服务标准规范。开展省、市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申报工作;年内建立县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以上。

(二)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标准化培训,抓好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省、市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立项的项目力争通过验收;开展县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年内立项3个以上。

(三)运用标准提升和标准创新手段,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等同、修改采用,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市级地方标准规范、县级地方标准规范和企业联盟标准,抢夺市场主动权和话语权;开展省级块状产业标准化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块状产业联盟标准项目推广实施覆盖面达到产业内规模以上企业数的40%以上,新增实施企业达50%以上。

(四)完善县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载体。完善有关资料的网上公告和网上下载功能;针对市级5个县域层面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块状产业以及5+1产业,建设3个以上技术标准体系,协助市局信息中心做好有关实物图片平台展示工作。

(五)深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进一步完善辖区内主要出口企业数据库,重点做好黄色和红色预警信息的通报和反馈意见的收集工作,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

(六)实施标准化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制订年度标准化培训工作计划,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化员证书达到60%以上;系统内从事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制订、咨询、备案的具体人员全部通过新的GB/T1.1-2009和GB/T2000.2-2009国家标准的培训考核。在全县80%规模以上企业全面建立标准化工作机构和标准化员队伍,全面强化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保障。

(七)着力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助推企业标准化基础管理迈上新台阶。帮助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创建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实施标准管理。力争今年我县名牌产品申报企业全部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

(八)加强标准化日常管理工作。强化企业执行标准备案登记工作、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登记工作质量和标准化材料信息报送质量;完成县级地方标准规范清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县级地方标准规范的公告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

标准化工作是我局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推进质量强县建设的重点工作。我们要提高认识,从发展战略的高度给予重视,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积极开拓,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服务工作水平,促进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以标准为依托的核心竞争力。

(二)完善配套政策

要围绕建设质量强县,争取县政府加大对标准化战略的投入,完善标准化战略等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加强资金引导,重点支持推动块状经济标准提升、运用标准化手段优化提升产业等项目和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建设。

篇3

“三个统一”打造亮点

统一策划。中铁五局五公司针对新开发项目和在建项目进行统一指导、统一策划。近年来,公司先后赴渝利铁路、贵广铁路等30多个项目进行项目文化建设策划;在项目部、各架子队办公室、生活区域内合理布设“七图一牌”,对企业理念、企业精神、项目精神等宣传栏、标示牌、引导牌进行统一设计和制作;对模板样式、背景设计、字体颜色进行统一规范。这些都由企业文化部结合项目实际制订具体方案,征求项目意见,进行定点制作。尤其是都亭山隧道、高兴隧道、壁板坡隧道等重难点工程的有形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统一格调。中铁五局五公司以工地标示、工地设施、工地标语、工地服装“四个统一”为抓手,坚持统一格调、统一标准、规范动作。公司不断丰富“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铸魂、育人、塑形”为主线注重有形化建设。公司编发的宣传册和管理办法要求各项目“统一主调颜色、统一页面模板、统一形象外观”。在行为文化建设中,五公司抓好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行为准则、奖罚措施等方面工作,确保员工服务态度、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目标责任、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形成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文明和谐的行为文化。

统一布置。中铁五局五公司在项目文化建设中始终把加强项目文化建设纳入施工生产和项目管理全过程,坚持做到与项目党建融合、与项目管理融合、与三工建设融合。在驻地建设上,统一采用蓝顶白墙的活动板房;在品牌形象上,项目部严格按照中国中铁股份公司VI手册实施;生活区内按标准刷上中铁标识;在办公区和生活区,中国中铁、中铁五局旗帜迎风飘扬,办公室窗明几净,各种图牌制作规范严谨,中国中铁和五局的企业理念、工程品牌被制作成宣传牌集中展示;在施工区内,临时道路宽敞整洁,各类物资堆码整齐,安全通道规范便捷。

“三个突出”彰显特色

突出“隧”文化。中铁五局五公司累计完成隧道成洞超过200公里,长期的隧道施工形成了具有深厚底蕴的“隧”文化。每到一个隧道口,隧道上方统一的红底白字——中国中铁五局承建××隧道的大标牌引人注目,隧道口进洞人员显示牌、九牌一图、安全质量讲评台整齐划一。隧道内整洁干净,衬砌质量外美内实,每隔100米挂一个灯箱,灯箱上设置标准化管理、安全质量、企业理念等宣传标语,既美化了隧道环境,又进一步扩大了“隧”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五公司还制作了隧道工程宣传画册和隧道工程宣传片,展示了隧道施工的雄厚实力和“隧”文化的深厚内涵。

突出“看板”文化。中铁五局五公司“看板”文化的由来始于渝利铁路五总队,为了让一线员工了解掌握指导施工作业规程,五总队将“安全操作规程卡片”制作成看板摆放在施工现场,让参建员工每天上下班都可以看到安全操作规程,达到“看看板、学看板、会看板、用看板”、“看了看板长心记、长了心记提水平”的良好效果。桥梁施工看板也别具特色,通过设置固定式铁架看板,使基坑、桥礅、连续梁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规程、安全卡控要点一目了然,让现场管理人员熟练进行标准化作业,促进了质量安全平稳可控。

突出“质量安全”文化。中铁五局五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逐渐提炼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文明施工、共益发展”的项目安全文化之“魂”。各项目认真抓好安全质量文化建设,注重岗前和施工过程的安全培训,坚持三级教育,在隧道口、桥墩上、路基边、操作台等施工区悬挂各种质量安全标语标识、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制作安全质量知识宣传长廊,在驻地和施工现场张贴安全质量漫画,生动地进行安全质量教育,营造浓厚的质量安全文化氛围。公司还大力开展“安全质量万人行”活动,利用宣传栏、班组学习等途径和方式,向广大职工宣传“万人行”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意义,让每位职工充分认识和了解“万人行”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要求。各项目还在职工中选拔安全生产监督员,设立安全质量讲评台,坚持班前5分钟安全质量讲话、技术交底和班中安全质量检查、班后安全质量考核制度,以强化安全质量监控。

“三个选择”树立标杆

选择重点,高标准建设。中铁五局五公司适时有选择地对各项目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进行重点项目文化打造。按照“建出特色,建成标杆”的项目文化建设思路,在重点隧道、桥梁、路基施工现场制作大型企业形象宣传广告牌。公司积极倡导“党旗红 争先锋”的红色文化理念,坚持把项目文化建设与标准化管理工作相融合、与“练内功、调结构、强管理”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服务理念相结合、与质量安全过程控制相结合,切实融入项目施工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做到组织有力、重点突出、落实到点。贵广铁路高兴隧道进出口工地先后被贵广公司列为全线观摩学习点,并授予高兴隧道出口“标准化工地”称号;元红项目部多次获红河州元红公路建设指挥部施工进度和安全生产奖,累计获奖金近50万元,项目部在公路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信誉等级考核中被红河州交通运输局评为“AA施工单位”称号。

选择时机,着力打造。中铁五局五公司倾全力指导帮助项目在恰当的时机打造独具特色的项目文化,在大型检查活动和观摩推进会上全力推出,彰显项目文化软实力。渝利五总队抓住2009年在都亭山隧道召开渝利铁路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会的机会,重点策划,以管理标准落实到位、作业标准落实到位、现场建设标准落实到位、过程控制落实到位,充分展示了“创优争先、勇争第一”的项目精神。沪昆客专云南段项目部坚持项目文化工作与施工生产工作同起点谋划,高质量建设,重点以壁板坡隧道为展示窗口,提出了精品沪昆、人本沪昆、绿色沪昆、和谐沪昆、廉洁沪昆的“五个沪昆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目标。沪昆客专江西段项目部弘扬“亮剑沪昆,落实标准,奋进五局,铸造精品”的五局沪昆精神,在2011年4月份,以路基试验段的良好形象,成为了沪昆客专江西段的观摩点,受到业主单位和兄弟单位好评。

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 工地试验室 标准化建设

由于公路建设中的试验检测工作是由工地试验室完成的,其试验检测数据是公路工程实体质量最基础的数据,是反映工程实体质量和指导现场施工的重要依据,是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手段。这就要求只有建设标准化的工地试验室,才能促进试验检测工作规范化,才能有效提高试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概念

工地试验室实行授权负责人责任制,在组织机构设置上,由母体试验室(具有公路水运工程乙级专业能力等级)授权组建,工地试验室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组织机构框图,检测人员岗位责任,各项管理制度及检测流程图并全部上墙。在人员配备上,其授权责任人和检测员完全按照合同要求到位,拥有母体授权书,均为母体试验室正式聘用人员,具有交通运输部核发的工程师资格证书、省交通运输厅核发的试验检测员资格证书,并在管理系统注册。

2、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的作用

试验检测是进行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试验检测,能充分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便于就地取材。通过试验检测,有利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材料的应用,及时有效地对某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试验检测,以鉴别起可行性、适用性、有效性、先进性,从而为工程施工积累经验教训。?通过必要的试验检测,可科学地评定路用各种原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好坏。有了这套有效科学的测试手段,对于任何一种材料均可通过对其规定性能的相关检验,从而评定其产品是否合格。这对于合理地应用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3、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开展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试验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定期不定期组织试验检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施工中加强内部培训、项目培训、业务学习,并要求试验检测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进一步建立完善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增强工程质量意识。目前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各级检测部门应各司其责,按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实行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

4、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建设

4.1试验室人员配备

工地试验室的人员必须配备合理,因工地试验室一般根据工程项目大小,配置试验检测人员,可实际工地试验室人员还是配的少,工作量大。这就要求所配置的试验检测人员由不同职称的技术人员组成。即工地试验室主任必须是母体授权的正式聘用人员,资格符合要求,并熟悉国家、行业、地方的质量方面的政策、法令、规范,熟悉工程技术标准,具备编制审定检测实施细则及审查报告的能力,并具有对检测工作进行质量诊断的能力,业务精通,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试验检测人员必须持试验检测员证,应能独立完成常规检测项目,做到检测数据准确,与实体质量一致,并能独立进行数据整理,完善试验检测报告的能力。

4.2试验室制度建设

工地试验室主管部门虽然是采用临时资质的管理模式,但要求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必须有健全的各种规律制度,使试验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保证试验检测工作顺利开展。结合工地试验室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要建立健全如下制度:(1)试验室主任及试验人员岗位职责制。(2)仪器设备标定或(自校)使用及维护保养制度。(3)试验检测原始记录的填写,计算,复核制度。(4)试验检测报告分析、审核、签发制度。(5)外委试验取样、送样及报告传递制度。(6)样品管理制度。(7)试验检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8)文件授权制度。(9)资料档案管理制度。(10)试验人员考勤及外出登记制度。

4.3试验室场所布局

工地试验室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特点,设置办公室和各功能室,且选址要考虑安全、环保、便于施工等因素。办公室、资料室与功能室分开设置,要设置力学室、混凝土室、集料室、土工室、养护室和留样室或留样区,布局要合理,仪器设备摆放要科学,比如仪器离墙要保证一定距离,便于维修和保养,精密度高的仪器要远离噪声大振动大的仪器,且有温度和湿度要求的试验项目的仪器与高温仪器分开存放,操作台高度设置要合理,以便于操作为准则。台面宜采用光洁、耐腐蚀的材料,台下采用拉卷式或统一布帘遮挡。办公室职责、机构框图、仪器操作规程尺寸统一,且各室应设置醒目的门牌,办公室、资料柜、电脑等布置摆放要合理。电源插头离地面一定高度,以防进水漏电。仪器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统一挂在相应的仪器后面,且离地面高度一致。

5、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管理

5.1仪器设备配置及管理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仪器试验室无法开展试验检测业务,所有工作都成无稽之谈,因此配置完好齐备的仪器设备是试验室进行试验检测的首要条件。试验仪器配置其数量及精度以满足试验检测项目为准则。试验仪器无论新旧,就位后重新编号建立仪器台账,把仪器名称、型号、出场编号、价格、精度、生产厂家等信息登记齐全,并根据仪器所承担的试验内容,进行检定、校验或自校,建立检定或校验台账,保证试验仪器正常使用。使用中要认真做好仪器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确保检测数据的精确性,可靠性,有效性,从而使量值能真正的溯源。

5.2样品管理

针对工地试验室,样品管理中,取样这一环节也不容忽视,因样品应具有代表性是样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由于工地试验室样品都是由试验人员亲自取样的,这就要求我们试验人员在取各种材料样品时,取样必须科学规范。一方面要熟悉各种材料正确取样方法、数量,另一方面还要熟悉不同样品取完后,运输中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样品的性能不变,从而达到试验样品能真实反映所代表批量或实体质量水平,真正达到我们取样的目的。

5.3试验台账的管理

工地试验室应建立原材料台账,工序控制试验台账,现场施工段落台账,取芯台账,混凝土、砂浆强度,击实台账,配合比试验台账等。所建立的台账能覆盖试验室所有试验检测项目,台账填写要责任到人,台账格式规范,且统一编号存放在档案盒里。

6、结论

总之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的建设,有利于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有效保证试验检测数据规范、准确,才能充分发挥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严格做好材料质量,施工控制参数,现场施工过程质量和分项分部工程验收这四个关键环节的把关工作。从而真正实现试验检测工作在工程中的使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王小靖.对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办法中条款的认识[J]山西建筑2009.03

篇5

[论文摘要]物流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决定和制约作用,第三方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物流的主要形式,文章在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物流要求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电子商务条件下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的构建。

一、前言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的重组。作为21世纪主要商业模式的电子商务给各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捷的物流速度、广阔的配送范围、较强的反应能力、更高的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的主要形式。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客观上要求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客户满意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两年,电子商务发展很快,据赛迪顾问的《2006-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共实现交易额1.1万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了48.6%。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更加强劲。“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支撑体系、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并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发改委,2007)。

一方面,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另一方面,物流的滞后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子商务发展相比,即便是发达国家的物流,其发展速度也难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并驾齐驱。电子商务可依靠互联网解决商流及相关问题,但无法解决物流的主要问题,流通时间与流通成本绝大部分被物流所占有。因此,物流对未来的电子商务及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二、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第三方物流

1.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任何轻松的商流活动都将会退化为一纸空文。电子商务发展给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1)物流信息化。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物流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实现对物流的实时把握,有效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运行。(2)物流标准化。其基本原理是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通过物流标准化加快物流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3)物流效率化。在物流活动中,要求广泛使用先进的物流技术,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设备,高效率地开展物流作业。(4)物流规范化。即明确物流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物流主体的行为,实现物流主体之间的有序竞争,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5)物流柔性化。柔性化是以顾客为中心,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6)物流国际化。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限制,面对全球大市场,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从全球市场获取原材料,在世界各地组织生产,并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物流服务日趋国际化(沈吉仁、王洪波,2006)。

2.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的主要形式。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组建通常有自建和外包两种。自建物流不仅投资大,而且要求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没有能力自己组建物流系统,即使有能力,也要面临巨大风险。电子商务下的物流运作一般依靠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来完成。对于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而言,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解决物流问题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拥有物流网络。第三方物流可在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全球必要的地区建立物流网络,电子商务交易到哪里,商品就配送到那里,从而扩大商机,赢得市场,能适宜电子商务柔性化的物流需求及国际化商务运作。(2)可实现物流规模效益。第三方物流可以整合资源,统筹多个用户和供应者的物流,很容易汇集成较大的流通规模,实现低成本的物流运作。(3)具有技术优势。第三物流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与专业技术基础,拥有较丰富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经验,有利于为电子商务提供专业化的、高效率的物流服务。(4)可减少电子商务企业对物流的投入,使其能更好地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核心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杜文、任民,2004)。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物流的主要形式,同时电子商务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外在的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相对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物流技术薄弱,物流的效率低、成本高,物流市场秩序混乱,难以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3.电子商务条件下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结构。第三方物流为了能为全球电子商务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达到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客户满意的目的,需要不断开发、应用物流技术,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形成反应灵敏、步调一致、信息沟通快捷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具体应包括以信息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以标准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标准化系统,以规范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法律法规系统,以效率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技术系统,以柔性化、国际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网络等内容。

三、电子商务条件下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1.建立以信息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被誉为物流的中枢神经。它是通过对与物流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和传递来达到对物流活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彭扬,2005)。在物流活动中,物流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和协作配合,需要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物流信息的任何延误或阻塞,都将造成物流的混乱局面。物流的信息化运作是各项物流功能得以实现的核心和关键。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有以下要求。(1)根据电子商务物流的要求,合理规划和设计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物流信息在制订有关物流活动计划及组织实施物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支持物流分析决策及战略规划。(2)将信息技术切入第三方物流的业务流程,以实现对物流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与高效利用。例如,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全球移动通讯技术(GSM)、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Web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有效支持电子商务物流作业和配套管理工作,使参与电子商务的交易各方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查询、处理相关的物流信息,合理组织业务流程,确保货物安全、准时运达目的地,实现物流运作的可视化、快速化和系统化。(3)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对交通流背景资料、物流枢纽、政府部门间等共用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及处理,为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完成车辆调度、货物跟踪及运输计划制定等各类功能提供支持,以确保用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实现系统对用户的服务承诺。

2.建立以标准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标准系统。物流标准系统是实现第三物流标准化运作的基本保证。它包括物流各类设施设备及专用工具的技术标准,也包括如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物流作业标准以及物流信息标准。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第三方物流需要对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的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实现作业的有效衔接,因此,对物流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物流标识标准,如《物流术语》、《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等,但这些

标准仍不完善,且应用推广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标准化管理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增加了标准协调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阻碍了物流标准化的推进,难以实现物流的标准化运作,如海运和铁路运输各有其自身的集装箱标准,使得海铁联运必须经过再次拆箱、装箱后才能实现,不仅造成包装成本以及储存费用增加,而且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刘春梅,2007)。物流标准系统的建立有以下要求。(1)首先要做好物流大系统的基础统一标准工作,例如计量标准、物流模数尺寸标准、集装模数尺寸标准、物流用语及核算统计标准等,这是实现物流标准化运作的前提。(2)对国家已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梳理、修订及完善,以使各种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3)加强物流标准的协调和组织推广工作,实现标准的统一归口管理。(4)我国在推动和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过程中,应力求使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相一致,从而降低因标准化系统不统一所造成的损失,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一整套既适合中国物流发展需要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3.建立以效率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技术系统。物流技术系统涵盖了整个物流领域的各种基本活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从技术的科学原理来看,包括物流机械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电子技术、物流自控技术、物流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从功能活动来看,包括运输技术、仓储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及物流信息技术等;从技术形态来看,包括物流活动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工具等硬技术和信息网络、物流规划、物流系统等软技术(黄华峰,2007)。物流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推动物流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第三方物流开展高效率的物流运作,快速准确地完成物流配送任务,离不开先进物流技术系统的支撑。我国现阶段物流技术相对落后,物流技术系统的建立需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1)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即物流企业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同时,应予以消化吸收再创新。(2)切实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与自主创新能力,物流企业是技术开发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推广运用的主体。(3)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使之成为物流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4)政府在政策和财力上予以扶持。例如,制定物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大物流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力度,优化创新环境等。

4.建立以规范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法律法规系统。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系统既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了依据,也为企业的微观活动提供了准则。目前我国的物流法律法规大体包括三类: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颁规章,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法律法规从内容和行业管理上分散于海陆空运输、消费者保护、企业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各部委分别制定的有关规程和管理办法。许多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部门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的,形成多头而分散的局面,缺乏统一性、操作性不强、法律效力低,难以整合物流各环节和各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物流市场混乱,形成无序竞争(魏方,2007)。现阶段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系统的建设需遵循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经济体制的特征以及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例如日本制定的物流法、美国对物流业者的审批制度等。需要用系统化思想和现代物流理念制定系统、完善的物流法律,明确物流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物流主体从事物流活动的行为,调整物流主体之间的市场关系及物流主体与劳动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等,促进第三方物流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的功能和效率。

5.建立以柔性化、国际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网络。物流网络是由多个物流节点和联系节点的连接共同构成的网状配置系统。从服务功能看,包括运输网络、仓储网络、配送网络等;从服务范围看,有企业内部物流网络、企业外部物流网络和综合物流网络;从运作形态看,有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鞠颂东、徐杰,2007)。建立以柔性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网络可从三方面入手。(1)完善物流组织网络。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小,覆盖范围有限。因此,可考虑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整合各地分散的物流资源,盘活存量物流资产,在全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物流组织网点,满足电子商务的全球服务与运作。(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一是加强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运输网,对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战略分工,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四通八达、通畅快捷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二是加快物流结点建设。通过调查生产力布局和物流现状,考虑其空间布局、用地规模和未来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合理规划物流中心、物流基地或物流园区,并通过这些结点将各种物流网络连接起来,形成全国统一、开放和先进的物流网络。(3)健全物流信息网络。通过信息的网络传输实现货物在物流网络内的实时跟踪,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充分共享。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EB/OL]./fzgh/ghwb/115zxgh/P0200709263974

39711702.pdf,2007-9-27.

[2]沈吉仁,王洪波.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物流模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06,(11):23-26.

[3]杜文,任民.第三方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35-165.

[4]彭扬.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83-90.

[5]刘春梅.完善现代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议[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4):76-77.

[6]黄华峰.试探现代物流技术创新的方向[J].物流科技,2007,(6):32-34.

篇6

二0一三年安全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公司领导大力支持和公司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平安度过。在二0一三年的工作中,公司安全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深入宣贯落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规范》、《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意见》、《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交通运输管理条例》及《安全生产法》。认真扎实开展各项安全专题活动;夯实全主体责任制,大力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普及,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确保了公司的健康、稳定、和谐有序发展。现将2013年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安全控制目标完成情况

今年公司投入营运车辆77辆,安全行驶总里程783万公里,发生责任事故35起,死0人,伤21人,经济损失   ,事故频率上升了10%、死伤人数比去年下降了40% ;未发生较大及以上行车安全责任事故;非营运车无责任伤亡事故;消保工作均在控制目标范围内,无服务质量投诉。(发放     安全奖金)

二、安全工作情况

(一)、做好年度安全工作安排部署,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组织各部门、科室、签订了《2013年度安全生产、稳定责任状》,《2013年度驾驶员安全行车责任书》,签订面达100%,将安全目标指标量化、分解到各部门、科室、岗位、人员,并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管理体系。

(二)、认真做好“春运”、“客运道路安全年活动”、“生命带-安全带活动”、“道路旅客运输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道路运输客运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和“安全生产月”等重大活动的安全工作,确保每项活动开展扎实平稳有序进行。

“春运”按照县运管所和公司春运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提前召开了春运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春运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了春运运输安全工作,组织全体员工、驾乘人员层层签订了春运安全目标责任书。进行春运安全教育培训,精心组织教案,突出典型事故案例与规章制度及规范向结合,强化落实安全责任和事前预防。春运工作坚持 “安全第一,优质服务,有序组织”的原则,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让旅客走得舒心,走得放心的春运工作目标。对“客运道路安全年活动”、“安全生产月”等阶段性专项安全活动,严格做到事前有安排,事中有落实,事后有总结,实现了活动期间安全秩序的根本稳定。

结合上级安排实施的“生命带-安全带活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安全生产月”等专项活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分别成立各项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制定方案、落实措施,抓好活动前的安排、部署、动员,做好活动中督查、分析。做好活动后的总结、巩固和提高。

(三)、坚持安全会议制度

今年,坚持了安全会议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安委会、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分析例会和驾驶员安全学习,并及时进行了统计。会议、学习中及时总结各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情况和对存在的安全工作不足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下一步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传达了各级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最新要求,通报、分析了典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确保了安全工作不拖拉、无死角、无遗漏,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今年,共计召开安委会4次,安全生产分析例会12次,驾驶员安全学习72次。

(四)、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安全专项整治是我司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司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继续以“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抓源头安全隐患整治、抓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为工作思路,以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责任追究体系的建立、落实,危险源排查、整治,员工安全培训教育,应急方案的完善与演练,基础资料的管理为重点。今年,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春运”、“ 客运道路安全年活动”、“道路客运隐患整大排查大整治”、“ 生命带-安全带活动”“ 道路运输客运市场专项整治”以及防汛工作等专项活动。活动中,从制度完善、设施设备改造投入、安全监管督查、责任追究以及员工、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大检查;组织各部门、科室进行了安全自查。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中,严把人员关、车辆技术关、准入关,对查出的隐患记录在案,做到了隐患及时整改并跟踪治理,隐患整改率和违章处理率达到100%,杜绝了因管理不到位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

(五)、严格源头管理、行车安全管理,落实车辆、驾驶员准入制度

1、重点抓好人、车、路、环境的四项监控。一是:严格驾驶员的准入和管理。人是行车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今年,制定了驾驶员“开车请系安全带”、“驾驶员安全行车承诺”、“三检”规定,并加强了日常督促落实。对新进驾驶员,严格按照国家两部一局新颁布实施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意见》的要求和新标准,严把准入关,对不符合要求的驾驶员一律不予聘用,对严重违规驾驶员一律调离工作岗位;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驾驶员个人档案,并对资料及时更新,档案内容齐全,确保其时效性、完整性与连续性,有力促进了制度化、标准化管理;二是:抓好车辆技术管理。通过“道路旅客运输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的开展,仔细逐车检查车辆行驶里程、车辆二级维护及审检和技术资料装存档情况,按新《规范》要求确保档案内容齐全,有时效性、连续性。坚持预防维修和预测维修相结合、日常“三检”和车辆技术隐患排查相结合的车辆维护管理原则,开展车辆隐患集中排查4次,保证了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杜绝了机械事故的发生。并按时进行车辆检测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车辆维护台帐记录齐全;三是:抓好路况的防范,集中开展运行道路隐患排查3次。时刻关注天气、道路信息情况并及时通过短信平台预警信息,特别加强春运加班安全管理。严格做到天气、路况不好不发车;四是:落实了重点时段的监管,安全关口前移,杜绝行车事故发生。

2、抓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人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制度奖惩逗硬,杜绝了因管理不到位引发的源头安全责任事故。

3、抓好安全动态监控管理。一是:根据年前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及车辆调整情况,按照分片监管的具体办法,确保了分片监管的有效性,每月开展驾驶员安全学习2次,从根本上减少了违法、违纪行为;二是:严格执行公司GPS安全管理办法,落实了监管职责,对在监管中发现的车载故障问题及时联系GPS中心进行维护,确保平台定位良好、准确。严格纠正违章行为,今年,对超速、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章行为进行了严厉处理,并及时通报;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路检、路查38次,检查客运车辆300余车次,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使违章行为得到了基本遏制,杜绝了因管理不到位和源头监管不力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 (上路稽查38次查处 11人,3380元罚款   .车载监控查处 25人,5910元罚款   )

(六)、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今年,按照2013年驾驶员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驾驶员进行集中培训,时间达50学时;驾驶员日常安全教育学习每月2次,职业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参培率100%,合格率100%。安全教育培训内容重点放在国家、行业新修订颁布实施的《道路旅客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和《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意见》、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季节、阶段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驾车习惯、应急避险处置、汛期安全驾驶技能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达到了培训目的,取得了培训效果,提升了全员安全意识。同时,认真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宣传,邀请公司上级及行业主管部门参加,寓教于乐创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并取得良好效果。

(七)、严格执行公司保险规定,坚持车辆统一保险,认真做好车辆保险和安全统筹金工作

按照公司机动车辆统一保险制度要求,对车辆足额进行了投保,购买了法定交强险、三者险不低于100万/每车、承运人责任险不低于30万/每座等,无一例脱保、漏报和保额不足现象。进一步有效规避了社会风险和企业风险。

三、 存在的问题:

虽然2013年在安全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应该认识到公司安全工作也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一是全员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应依据新规定进行及时修订,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安全隐患仍然存在。我公司将采取安全方面的措施一是要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及从业人员培训。二是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切实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三是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日常安全监管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2014年年安全工作重点

继续以“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抓源头安全隐患整治、抓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为工作思路,以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达标考评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完善公司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责任追究体系,进一步强化危险源排查、整治工作,落实员工安全培训教育,应急方案的完善与演练,做好基础资料的管理,尽快完成企业安全评估达标工作任务。从制度完善、设施设备改造投入、安全监管督查、责任追究以及员工、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大检查;组织各部门、科室进行安全自查。严把人员关、车辆技术关、准入关,杜绝因管理不到位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的紧急通知》(内政发电〔2012〕10号)和呼和浩特市关于矿业治理整顿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我县矿业秩序管理,规范矿山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群众利益。

二、目标任务

通过全面整顿治理,依法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增强矿山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依法保障企业利益和群众的合法利益,实现矿业产业和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成立县矿业整顿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联合整治督查组,办公室设在政府办,办公室主任:杨东(兼)、段利民(兼),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协调和督查结果汇总工作;联合整治督查组分别由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带队,抽组监察、发改、经贸、国土、农牧、环保、林业、安监、水务、交通、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全县矿产资源开发进行专项排查治理整顿,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分别负责整治督查的召集工作和督查结果汇总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全面排查阶段

按照《自治区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内政发〔〕100号)、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1039号)、《自治区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煤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能源〔〕2605号)和《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局6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我县境内的各类矿山、交通干线和城市周围砂石采石场和煤炭物流中心的环境状况、企业用地手续、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地质环境治理、草原作业许可和生产经营行为等进行专项检查。

各乡镇要协调相关部门对各自辖区范围内企业进行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责令企业进行限期整改。监察、发改、经贸、国土、农牧、环保、林业、安监、水务、交通、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要组织精干力量,进行彻底的排查,全面查清查实有关情况。

(二)整改整顿阶段

对排查出的安全生产制度不落实,以采代探、超层越界,违规排放、乱排废弃物,违法占用林地、耕地、草原等违法行为和企业证照不一致的违规行为及隐患,要勒令企业立即限期整改;对于无证生产、占地补偿不到位、生产运输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题的企业要立即停产整顿,待整改完成并经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申请复工生产。对于未按要求进行积极整改的企业,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吊销有关证照,同时责令企业做好停工期间的厂区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稳定,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做好监督监管工作。

(三)总结提高阶段

全面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完善企业有关手续,提高企业认识,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各企业和有关部门要将排查整改方案和整顿整改总结上报矿业整顿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逐步探索建立企业投资诚信制度,严格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行为。

五、具体要求

(一)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违法开采、越界开采、偷采盗采、私采滥挖、证照不一、证照不全、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不达标等行为,重点打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无证勘查、无证开采、圈而不探、以采代探、违规占地等违法行为。要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要求,依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严禁非法采矿的通告》(武政告字〔2012〕3号),切实加大打击力度,对各自辖区内盗采矿产资源、私采滥挖行为的矿点,责令其自行拆除生产设施设备,关闭非法采矿点,停止一切非法开采活动。对拒不停止非法开采活动的违法人员,公安、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及时介入调查,依法查处,构成非法采矿罪的一律立案查处。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文件精神,各乡镇对各自辖区内的“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工作负有主要责任,对私采滥挖等非法行为,发现两次的,纪检监察部门对乡镇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上级督办和群众举报仍然存在并发现两次以上的,对乡镇主要领导给予降级等相应处分,并追究有关领导干部责任。

(二)严格环评审批制度

严禁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饮用水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及附近从事生产破坏活动,对上述区域内已经存在的矿山企业,按照《自治区关于切实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有关规定的通知》精神,暂时可开采,但是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步进行清理整顿或关停取缔。企业要尽快完善有关手续,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加强监管,确保企业不得以采代探,不得扩大探、采矿面积。

进一步严格环评审批制度,加强对粉尘、噪音、地下水污染的监管和治理。矿区要探索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后应尽量回用,不能回用的要达标排放,可能造成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应当采取防渗漏等防护措施。

国土、环保、林业、农牧业、水务等部门要加强联合监督检查,督促矿山建设单位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禁施工扰民和破坏、污染环境。在目前植被保护较好的地区开发矿产资源,必须认真做好开采区表土覆盖和生态恢复工作,制定可行的生态恢复方案,报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批准实施,边开发边治理。有关部门要对开发建设全过程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护好森林和草原生态。

(三)严格用地审批制度

各矿山开采必须依法征地,项目用地、征地补偿标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补偿或安置方式要征得被征地农民同意,确保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办理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手续。

国土部门要坚持“源头控制,预防和控制相结合”的方针加强监管。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土地破坏程度。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二是加强土地复垦工作,坚持土地复垦与提高开采工艺相结合,努力实现“边开采、边保护、边复垦”的原则,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用途,实现矿山土地可持续利用。三是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国土部门要进一步充实执法力量,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定期对辖区内的矿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要依法从严、从快查处。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采矿权标识制度,在开采作业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立采矿权标识牌,标明矿区位置、矿种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各矿山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依法采矿,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矿山企业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三同时”手续。

强化对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周期管理,一是对新建、改建、扩建非煤矿山企业未经安监部门审批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不得开工建设,如开工建设,立即责令停建,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二是非煤矿山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工期施工。三是实行试生产(运行)备案制度,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经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通过的,不得投入生产。在竣工验收前确需试生产(运行)的,建设单位必须组织单项工程验收,并制定试生产(运行)方案及应急预案,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后,才能进行试生产(运行)。四是试生产(运行)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确需延长的要向安监部门提出申请,延长期限不超过3个月。五是建设单位要在试生产(运行)结束前1个月内向安全监管部门提出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并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正式生产运行。

安监部门要严格监管,确保安全生产。严肃查处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必要时停产整顿。对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山企业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安监部门要联合有关单位督促井工矿企业逐步安装使用“六大系统”(即: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在规定时限内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企业,立即进行停产整顿。

(五)严格交通运输管理

矿山企业开工建设要科学确定矿用车辆行驶路线,并采取工程措施固定行驶线位,最大限度减少对当地生态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交通、运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治理超载超限工作力度,确保公路交通安全畅通;严禁在公路安全控制范围内从事采矿、采石、取土、爆炸作业等危及公路安全的活动。

交通、交警、路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大运输车辆联合监管力度。一是按照户籍化管理要求,对矿产开采车辆、驾驶人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一车一档”,严格办理注册登记、挂牌工作,督促无牌无证车辆完善相关手续,定期对矿山开采车辆进行交通安全检查和检测,不断提高车辆的登记率和检测率。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车辆,坚决予以停运,同时切实加强对矿山开采车辆驾驶人员的教育、培训、考试和审验工作。二是不断净化矿山周边道路通行环境。对需要进入矿山的运输车辆,由交警部门严格审核发放《道路通行证》,并明确运输路线、时间和行驶速度,矿产运输车辆必须采取封闭保护措施,严禁“超长、超宽、超高”及客货混载车辆上路行驶。三是加大对运输车辆的违章查处力度,公安交警和公路路政部门要实行联合执法和共同监管,对在道路上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超速超限行驶及随意遗洒、飘散运载物的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除依法进行处罚外,必要时取消其矿山开采运输资格。四是禁止机动车辆离开道路通过草原、耕地等非运输途径行驶,违者按照有关规定依法赔偿损失。

(六)严格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制度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矿山开发企业出资,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能力的专业企业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各矿山企业要立即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预防和治理因矿山开采造成的矿区沉陷、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要与开采工程同步实施。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对未按规定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要限期恢复治理,规定期限内仍不恢复治理的要责令其停止开采,使用保证金进行恢复治理,工程费用超出保证金及其利息的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

(七)加强危爆、易制爆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公安、环保、卫生、安监、质监等有关部门对贮存、运输、使用危爆、易制爆和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要进行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抽查。严格落实企业各项有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保障合法购买、依规运输、安全贮存、规范使用,确保安全使用,不发生任何泄露事件。各有关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使用管理措施,对危爆、危化品的使用和管理严格实行“双人双发、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的“四双”制度,纸质、电子收发记录存档、保存。

(八)严厉打击非法转让矿权行为

转让探矿权、采矿权要符合法定条件,要依法依规足额缴纳股权转让交易个人或企业所得税,经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同意后,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批准,各有关部门方可依法为其办理法人变更登记。国土、工商、税务、经贸等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禁止以出租、买卖、承包、融资、参股或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对于非法转让行为要依法进行严厉查处。

(九)加强尾矿库、沉陷区的监管

安监、环保、国土等有关部门要联合监管,一是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尾矿库不允许投入使用,要对企业尾矿库及排污设施和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排查和检测,企业不得擅自违法排污,特别是重金属和涉重金属企业要加强日常监管和监测工作,不得违规排放含有重金属和涉重废水而导致周边水体受到污染的事件发生。二是对无合法矿石来源、规模达不到产业发展规划要求、非法建设尾矿库的企业要依法关闭。三是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监督企业认真做好矿山沉陷区治理工作,切实保障治理措施到位,确保安全。

(十)加强产业监管,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发改、经贸、国土、环保、农牧业、林业、税务、水务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每月定期巡查,对矿山开发项目从勘探、项目核准备案、建设、竣工验收到生产运营进行全过程监管,凡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依法及时处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矿山建设项目税收贡献少、证照不全、证照不一且存在毁坏环境、草原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未按规定程序开展前期工作,擅自开工建设或未按期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治理、安全验收、足额交付占地补偿的,有关监管部门要立即责令其限期整改,发改、经贸部门要对其进行存档记录,在两年内暂停对违规项目单位开展前期工作和核准申请的受理,一年内暂停受理该单位法人建设其它矿山开发项目。对于在项目申报和建设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违反法律法规的,要依法予以惩处,在一定时期内限制其投资建设活动。

探矿权人在领取勘查许可证后,应当在6个月内组织开工,并向县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送开工报告。已经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的,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之规定,由县国土资源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建议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探矿权人被依法吊销勘查许可证,自勘查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申请探矿权。

篇8

关键词:接做分离;项目管理;矩阵式管控模式;专业化分工

Abstract: the marke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How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markets, responding quickly to different market demand, formulate different competitive strategy has become each enterprise operator priority issue. "Separate" mode of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kind of enterprise at present widely used internal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This model has its advantages, to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management applicability good part function. Based on Shanghai xu bo curtain wall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oject management an instance of the first to "separate" overview of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and then discusses in detail do separation "control point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perfecting this model.

Keywords: pick up do sepa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Matrix control mode;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接做分离”项目管理模式概述

(一)定义

依据公司业务流程总图,对项目获取、项目实施(含项目收尾及售后服务工作)阶段工作实行专业化分工管理和协作配合的“2+2”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即项目获取线、项目实施线与成本线及支持线密切协作配合的“接做分离”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获取线的主角为营销管理中心,项目实施线的主角为工程管理中心,项目成本线的主角为投标成本中心和财务管理部,项目支持线的主角为设计研发中心、采购加工中心及风险控制部。

项目获取阶段主角是营销管理中心,由项目成本线、支持线提供后台支持,工程管理中心服务于营销管理中心。

项目实施阶段主角是工程管理中心,项目成本线、支持线提供后台支持,营销管理中心服务于工程管理中心。

(二)优势

1、项目整体经济性较高

设计、采购、施工的实施由承包商统一策划、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和全过程控制,有利于承包商对设计、采购、施工进行整体优化,便于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促进项目的集成管理,从而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2、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商对设计、施工和采购全权负责,指挥和协调各分包商,处于核心地位。实行“接做分离”管理模式,设计、采办和施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接做分离”的统一管理下,可以明确设计、采办和施工三方之间的责任界限,从而各个环节均有保障。同时,由于在“接做分离” 管理下的设计、采办和施工完全可以并行。促进设计与施工的早期结合,同时便于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促进项目的集成管理。从而使业主有机会提前获得效益。同时,该模式要求其具有很高的承包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有利于把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应用到项目中,从而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接做分离”的关键是依赖称职的专业分包商及标准化的过程控制与程序,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这是其实现简洁高效的设计、制造与施工的基础。

接做分离”项目管理模式的管控要点

(一)项目获取阶段

1、项目投标立项

项目投标立项工作由营销管理中心负责,按照公司项目投标立项制度规定进行立项项目报批,通过审批的立项项目方可进行项目投标。

2、项目投标组织

项目投标组织由投标成本中心负责,营销管理中心、投标成本中心、设计研发中心、采购加工中心、工程管理中心分别负责资信标、商务标、投标方案图、投标材料样板及施工方案的编写工作。采购加工中心和工程管理中心向投标成本中心提供材料和劳务基础单价,投标成本经投标成本中心、设计研发中心、采购加工中心、工程管理中心共同评审后提交营销管理中心及公司主管领导进行投标定价。项目投标期间的商务谈判工作由投标成本中心协同营销管理中心牵头完成,设计研发中心、采购加工中心、工程管理中心协作配合相关工作。

3、预算评估

工程承包合同签订后,由投标成本中心组织营销管理中心、工程管理中心进行项目交底并共同对项目预算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确认的预算情况作为项目营销管理中心团队绩效考核基础资料,同时项目正式转入实施阶段,由工程管理中心履行项目合同。

(二)项目实施阶段

1、施工策划

项目正式转入实施阶段后,由工程管理中心组织施工策划工作,成本线及支持线提供配套服务工作,并由投标成本中心依据项目预算和施工策划下达目标成本给工程管理中心执行。

2、动态成本管理

项目实施期间,工程管理中心定期组织月度专题会议对项目实施专业化的全方位指挥和监控,营销管理中心根据项目情况定期参加会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关建议;同时成本线对项目进行动态成本管控,定期组织工程管理中心及支持线召开双月成本会进行分析和纠偏,工程管理中心接受成本线的动态成本监管和纠偏改进意见。

(三)项目竣工阶段

1、成本结算审核

工程完工后,成本线进行工程结算的组织和审核工作,工程管理中心及营销管理中心协作配合。结算工作完成后,成本线组织工程管理中心团队和营销管理中心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确认的结算情况作为项目工程管理中心团队绩效考核基础资料。

2、编制项目结算尾款收款计划

项目竣工结算工作完成取得业主项目结算书后,由投标成本中心编制项目结算尾款收款计划,由工程管理中心作为责任主体完成,营销管理中心作为协作单位配合完成,项目收款工作完成情况同时作为工程管理中心和营销管理中心绩效考核基础资料。

项目进入质保期售后服务阶段后,工程管理中心团队作为责任主体履行售后服务工作;营销管理中心定期进行客户回访,了解项目后期运行情况、客户新的需求,并将客户信息反馈给工程管理中心执行,促进稳定的客户关系建立和潜在项目的投标签约。

如何完善“接做分离”项目管理模式

(一)完善“接做分离”项目管理模式内部机制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应当重整组织结构,建立适合“接做分离”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并多多学习国外经验,大力培养满足“接做分离”管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开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要重视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的培训,以适应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此外还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设计、设备采办、HSE控制等方面的人才。企业内部还应该建立起七大控制体系,通过规范项目管理运作,提高工程总承包管理水平,形成标准化管理。

(二)加强“接做分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宣传力度

加强“接做分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宣传力度,使人们正确认识此模式的本质内涵。“接做分离”之所以推行难度比较大,是因为政府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业主对“接做分离”认识不够到位。在这情况下就必须加强对推行“接做分离”的宣传力度,一是向社会宣传报道工程“接做分离”的特点、优势和典型事例,使“接做分离”模式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二是与有关部门以及企业管理协会等单位,开展不同层次的“接做分离”管理模式研讨会、研讨班,对业主进行培训。

(三)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市场比较混乱,项目管理极不规范,“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普遍。为此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设工程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叉重叠,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工程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抓紧出台相关细则,规范对项目管理市场的管理,这是当前亟须要做的一件事情。与有关部门一起应抓紧研究、制定有关“接做分离”招标投标的管理办法,积极培育工程“接做分离”招投标市场;参照FIDIC条件,制定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接做分离”项目合同条件范本。

结语

综上,“接做分离”是按基本固定的价格、质量、安全、进度的承诺获取项目,通过有效控制、优化配置、资源协调,按承诺向客户交付产品、实现利润的商业运行模式。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它多集中在石油化工、制造业、交通运输和电力工业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工程项目具有以设计为主导、投资额巨大、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接做分离”市场将是一个规模大、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市场,“接做分离”项目管理模式是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云英.矩阵型管理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

篇9

一、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完善税源监控体系,确保地税收入与经济协调稳定增长。

坚决贯彻执行“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进一步加强税源管控力度,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提高组织收入的预见性,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确保2012年地税收入与经济协调稳定增长。

一是提高税收分析和调研能力。准确把握辖区内经济发展动态,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地方税征管情况和地方税政策的执行情况,针对税收热点和领导关注的问题,加强税收专题分析和调研,积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依据。

二是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完善重点税源分类管理办法,充分运用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稽查的成果,加强行业、税种、税户的立体监控和事前、事中、事后的流程监控,通过内外联动,实现重点税源的有效控管。

三是加强税源风险预警,强化纳税评估。通过对纳税人及第三方涉税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分析,总结行业税负水平和管理薄弱环节,建立地区行业税收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依托大集中系统税源管理风险平台,定期开展风险识别,等级排序,风险应对,风险反馈机制,提高评估水平,减少税收征管风险。

四是建立新增税源跟踪和预测机制。把握组织收入工作主动性,不断培植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税源基础,积极寻找新的税收增长点,拓宽税基。

五是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辅导和落实,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借助会议、资料、宣传栏、电子触摸屏等形式和报刊、电台、电视、网站等传媒宣传税收政策,定期组织各类面向纳税人的税收业务辅导、培训,使各级政府和纳税人能及时了解和运用税收政策。及时研究、解决税收政策调整落实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设立“税收优惠政策办理绿色通道”,对各项减免税审批实行即时办理和限时办理。建立和完善各类税收优惠台账,加强减免税申请、调查、审批及事后监督、检查等环节的管理,抓好各项税收政策执行效果的跟踪、分析、评估。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保障税收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为确保明年各项收入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对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税种的税源管理。加大对房地产业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的管理力度,重点加强对土地增值税清算事项的审核工作,使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管理更趋规范。同时加强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登记率的监控。

二是建立和完善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全员全额扣缴管理工作。将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纳入日常性工作,实现有效的常态管理。进一步提高非劳动收入个税和高收入个税所占比重。

三是强化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深入推进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企业所得税分析工作,开展预警值推算;结合新的企业所得法,改进和完善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工作,突出企业所得税项目管理,规范台帐建立和登记制度;通过完善汇算清缴、加强纳税评估、实施分类管理、开展反避税等多项征管措施,尽量抵减新企业所得税法带来的税收减收。

四是继续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规范社会保险费征管。积极推行基金费与税收“同管理、同检查、同评估”的管理模式,确保应收尽收。

五是积极开展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调查和确认等工作。按照省市局要求,无缝对接大集中系统“网上办税”模块。

六是全面推广网络开具发票和税控收款机,逐步缩小定额发票的使用范围,实时采集发票开具数据。深入开展发票认证工作,加强发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强化数据利用分析,实现以票控税。

二、进一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积极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征管体系。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创新完善税收征管模式,深化税收征管改革”2012年的工作主题和省市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精神,结合前期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运行情况以及省局大集中系统的改造升级,进一步明晰和优化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理顺各部门的业务衔接,强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实现“单项工作求突破,整体工作快进位”。

一是深入推进风险管理。提高风险应对准确率,强化风险应对与内部监控的衔接,以事项为中心,科学设定流程节点,理顺各流程之间的关系。按照“征、评、管、查”的基本流程,进一步明确各环节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将各部门和岗位置于税源管理“生产线”的各个节点上,实现税收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流程的全面融合。依托风险管理平台,强化风险评估结果应用,逐步形成以提高税收遵从为目标,以风险控管为导向的税收遵从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二是做大征收服务。逐步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纳税服务内容向纳服中心集中,坚持纳税人发起的各类涉税事项由前台统一受理,并将催报催缴、税种认定、前台简易处罚,以及相关的低度风险应对等适合集中处理的事务性事项赋予纳税服务分局。逐步把审批权限向纳服中心下放,把涉税资料的传递转变为柜台内流转,有效缩短办税时间,提高办税效率。

三是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发挥绩效考评体系对专业化管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和建设更高水平的“三个一流”的要求,以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和严密的工作责任体系作保障,优化考核指标的设计,创新考核方式,建立激励与问责的双重机制,贯彻到“征、评、管、查”各个工作环节,形成“领导带头,部门联动,全员参与,争创一流”的工作格局。

四是加强创新突破。举全局之力,加强创新项目培育和创新资源汇聚,切实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的创新创优项目。以创新理论应用为引领,加强税收征管模式创新、技术与组织集成创新,全面推进税源管理新机制。

五是强化税收征管监控分析力度。紧紧围绕省市局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指标,强化对各职能科室和分局的考核力度,按季下发《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通报》,认真抓好所涉及的每一个工作流程,每一个具体事项,确保征管质量不断提升。不断深化基础数据的质量管理,在保证基础数据逻辑性准确的前提下,力求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工作有较大突破。

六是积极推进机关实体化运作。促进机关从行政管理为主的职能体制,逐步向行政管理加实体管理的职能体制转变。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一是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坚持“依法治税,重在治内,以内促外”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大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力度,严格落实依法征税、认真贯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权力网上透明运行,为纳税人知悉、参与、监督税收工作创造条件。

二是坚持推进执法责任制。加强日常执法检查,确保依法治税水平全面提高,以深入开展创建“依法治税示范单位”为抓手,认真组织对税收执法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和重点事项执法情况的解剖、检查、整改、验收。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文书、卷宗的管理,通过建立月度考评制度,提高税收执法文书、卷宗的质量。

三是加大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力度。把行政执法纠错与过错责任落实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执法责任落实到岗,过错责任追究到人。

四是进一步深化综合治税。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强化涉税信息采集、传递、利用工作,及时、全面、完整地掌握各个部门、各个层面的涉税信息,通过分析和利用,进一步加强税源控管。重点加强涉税信息数据资源的深度应用工作,在数据应用绩效上求提升。深化国地税长效协作机制,积极运行国、地税信息交换平台,充分利用省国地税信息比对平台加强户籍管理,对基础信息、税基信息进行比对、核查,每季度开展一次新办户、注销户、非正常户的实地联合巡查。拓展国地税协作面,实现国税代开发票时,代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个税。

五是充分发挥税务稽查职能作用,加强对涉税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持“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这一工作任务,在做好上级部署的专项检查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园林绿化及市政工程税收专项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涉税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深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为各类经济主体营造公平税负环境。

四、进一步推行服务行政,积极构建促进经济发展的和谐征纳关系。

进一步细化税法宣传辅导,强化纳税人权益保护,建设集中式咨询服务模式,持续改进办税服务。

一是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要求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行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延时服务、首问责任制等办税服务制度。

二是拓展和应用网上办税厅的功能,在CA认证的基础上实现扣缴税款协议的网上签约。在全市实行一证多用,实施CA认证全覆盖。

三是优化办税流程,精简涉税资料,拓展多元办税,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公正的纳税服务。

四是全力推行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纳税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争取到2012年末,初步形成以纳税人合理需求为导向,以持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以办税服务厅、税务网站和纳税服务热线为平台,以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信用管理、社会协作为任务,以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优化平台、提高能力、强化预算、细化考评为保障的“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新格局。通过切实保障纳税人税前、税中、税后权益和及时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保护纳税人权益,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税收环境。

五、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为推进地税工作开展提供人力保障。

一是要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力。定位长远发展,积极引进地税工作急需的专业人才。

二是要大力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税收业务教育,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技能,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2012年整体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分层次、分类型逐步开展。加强专业团队建设。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鼓励税务干部积极参加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执业资格和工程师等职称考试,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是持续开展全员业务学习。以省局今年开展的业务考试为契机,继续调动全员学习政治、业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全体地税干部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增长业务才干、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思路,提高运用理论指导税收工作实践的能力。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基层工作岗位人员的关心与支持力度,强化人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和激励,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工作热情,为实现更高水平的“三个一流”提供高素质的队伍保障。

六、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坚持惩防并举,促进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建立教育、惩治、预防、监督并重的党风廉政工作机制,继续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树立廉勤从税的良好形象,提高执法公信力。

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团结和谐,相互支持,形成合力。领导班子带头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充分激发全系统干部队伍内在活力,努力使领导班子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

二是推进合规行政。搭建“规范管理”平台,运用激励手段,实现“合规行政”。不断规范税务干部的行政行为,促进税收征管工作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文明、高效。

三是加强廉政内控机制建设。围绕“三个一流”建设目标,建立健全以制度体系为核心,贯通教育、监督、惩处体系的工作机制,形成统一规范、协调动作、自我完善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巩固扩大廉政文化建设成果,形成廉荣贪耻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文化氛围,争取创建成为省级廉政示范点。

四是认真兑现省局“12条服务措施公开承诺”、“6项廉洁从税公开承诺”、“10项纳税服务承诺”、“服务民生70条税收优惠政策”。广泛开展权益投诉,诚恳接受监督,做到有受理,有调查、有处理、有反馈,有效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税务干部依法行政。

五是巩固政风行风评议成果,广泛联系基层,继续深入开展“走企业,强服务、促发展”调研活动。紧密结合组织收入工作,以“三新”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企业及困难企业等为走访调研重点,通过走访调研活动,全面掌握纳税人的基本情况,了解企业对税收工作的需求,并建立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重大涉税事项以及企业反映的普遍性、行业性涉税问题,确保大企业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六是切实加强舆情管理,不断提升舆情应对处置水平。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涉税舆情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全县地税涉税舆情引导能力,密切关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相关信息及单位信箱、局长接待日、纳税人等渠道反应的涉税舆情。面对社会舆论要做到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正面引导,及时研究处置,有效防控。加强与市局、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一个舆情监控网络,使涉税舆情早预报、早发现、早反馈、早处置。同时,建立起涉税舆情应急机制,做到一个声音对外,进一步增强涉税舆情应对的主动性。

七、坚持地税文化引领,创新创优,强力推动进位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