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财政政策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观财政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观财政政策

篇1

[关键词]财政政策;国际收支;产出-吸收效应;储蓄-投资效应;汇率效应

作者简介:丁骋骋,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

一、财政政策与国际收支:理论综述

国际经济学经典理论往往只将国际收支不平衡归于五个原因:临时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货币性不平衡、周期性不平衡、收入性不平衡,却很少将它与财政政策联系起来。在Sidney Stuart Alexander1952提出的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中,我们可大致看到财政政策-国际收支最早的理论分析。亚历山大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差额(B)为国民收入(Y)与国内吸收(A)之差,即:B=Y-A,而A=C+I。当一国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时,A增加,国际收支(B)就趋于逆差。但问题是,财政政策对Y也会产生影响,这样一来,财政政策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简单地一言以蔽之。另外,我们通过国民收入账户可以得到等式:Y=C+I+G+X=C+S+T+M,也即:I-S+(G-T)=M-X。当投资与储蓄相等时,财政赤字与经常账户赤字存在一对一的关系;但如果I≠S,情况就变得十分复杂。无论是吸收分析法,还是国民收入账户,都仅把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而且主要是贸易账户)纳入分析框架。关于财政政策与经常账户之间关系历来存在很大争论,学界有两种几乎对立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政策与经常账户存在关联,财政赤字引起经常账户赤字。如新剑桥学派认为:由于私人部门的总支出和可支配收入大体相等,因此投资与私人储蓄之间的差大体为零,因此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就引起外部赤字上升。Vinals, Minford和Melitz(1986)区分了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两种不同条件下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作用。认为在固定汇率制下,预算赤字的扩大必定导致经常项目恶化。[1]另一方面,在预算平衡时,财政政策扩张仅在浮动汇率制下才会导致经常项目赤字。Sachs等人(1994)还区分了政府支出暂时性增加与持久性增加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认为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国家,政府支出增加都将恶化国际收支,而对实行资本控制的国家却没有任何影响。Obsfeld和Rogoff(1996)的跨期迭代模型中则认为人口变化趋势和税收的代际影响也是决定国民收入和经常项目的重要因素。政府预算赤字引起经常项目出现暂时性的恶化,但在第二期后又回到以前水平。[2]另一种观点则是财政政策与经常账户无关论,认为财政政策对经常账户不平衡没有作用。这种观点的理论源头一直可以上溯到19世纪提出的“李嘉图等价”。后来经济学家,如Vinals,Minford与Melitz(1986),Erceg, Guerrieri和Guest(2005)对此进一步发展,指出财政政策-国际收支之间并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或者两者关系很小。[1][3](825)

在关于财政政策与经常账户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结论:(1)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财政赤字与一国国际收支赤字成正相关。例如,Eisner(1991)使用净出口占GNP比重作为因变量,使用经过价格调整的充分就业下的财政赤字占GNP的比重作为自变量,建立了一个单一方程的最小二乘法方程,最后发现美国预算赤字对贸易赤字存在正效应。Roubini(1988),Normandin(1999)认为政府财政预算赤字会引起贸易赤字的更加恶化,在美国,财政赤字增加1美元会引起0.22―0.98美元的外部赤字。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实证

研究也得到了较一致的结论。(2)Evans(1988),Bussiere(2004)等人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是,财政赤字仅对经常项目产生微小的影响。Erceg, Guerrieri和Guest(2005)[3]发现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引起贸易余额(与GDP之比)恶化0.2个百分比。(3)Roubini和Kim(2003)通过结构性VAR分析得到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扩张性的财政冲击会改善经常项目。[4]

二、财政政策影响国际收支的三个作用机制

通过文献解读,本文发现,目前已有的关于财政政策与国际收支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作用机制来实现的:(1)在预算平衡的情况下,通过国民收入账户I-S+(G-T)=M-X推导可知,经常项目盈余等于储蓄减去投资,即CA=S-I。一国的储蓄与投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该国财政政策的影响,因此,财政政策可能通过影响储蓄和投资,进而影响国际收支。这个机制主要是侧重于财政政策对储蓄与投资的影响,这里称之为储蓄-投资效应。[5](2)从吸引分析法来看,B=Y-A,一国的国际收支等于总产出与总吸收之差。财政政策影响总吸收,同时也关系到总产出水平,因此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产出和吸收从而影响国际收支。这个机制主要是侧重财政政策对产出和吸收的影响,这里不防称之为产出-吸收效应。(3)如果把经常账户再扩展一下,经常账户为贸易余额与国外净资产收入之和,即:CA=TB+iB-1,TB为贸易余额,iB-1为国外的净资产收入。贸易余额又由实际汇率决定,因此,财政政策可能使得实际汇率升值从而导致经常项目赤字。

(一)财政政策的储蓄-投资效应

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把跨时期的预算约束引入微观分析中,在萨克斯以及Obsfeld、Rogoff等人的努力下又将跨期预算约束引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本文主要讨论跨期预算约束模型下税收融资的政府暂时性增加支出与持久性增加支出两种不同情形,通过储蓄-投资机制怎样来影响国际收支。

1.税收融资的政府支出的暂时性增加。如果税收融资的政府支出暂时增加,如用于战争的军费开支,政府暂时性支出增加必定以增税为前提,假定第一期政府支出G1和税收T1等量增加,第二期政府支出G2和税收T2保持不变。从跨期消费模型可以知道,由于增税消费者收入减少,第一期消费C1将下降,但幅度没有T1上升那么大。因为税收的暂时性增加意味着可支配收入的暂时下降,所以试图维持稳定消费的家庭在税收暂时提高时凭未来收入作担保去借债,这样一来,私人储蓄就会下降。通过等式I-S+(G-T)=M-X我们可知,对无法改变世界利率水平的小国而言,投资不变而储蓄下降会降低其经常项目余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以税收融资的政府支出的暂时性增加会造成经常项目的恶化。对实行资本控制国家而言,私人储蓄的下降将造成国内利率的上升,而不是经常项目的恶化。如果是资本自由流动的大国,一旦储蓄下降影响着世界利率水平,促使其上升,但同时又会使该国经常项目恶化。世界利率水平提高将使世界其它地区的储蓄增加、投资下降,从而改善了这些国家的经常项目。[2]

2.税收融资的政府支出的持久性增加。在以更高的税收来融资的政府支出的持久性增加中,G1和G2增加相同的量ΔG,两个时期的税收T1和T2也增加相同的量ΔT。政府储蓄保持不变。持久性的税收增加导致的可支配收入持久性下降,因此家庭将整个消费习惯作出调整,将支出减少,而且幅度比在税收暂时增加的情形要大。因此,在政府持久性的税收增加的情况下私人储蓄不会下降太多,甚至根本不会下降。因此,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小国经济中,私人储蓄下降幅度很小,对经常项目造成的影响也较小,而小国是无权决定利率高低的。在资本实行控制的情形下,储蓄有较小的下降,但对经常项目没有影响,利率上升。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大国经济中,私人储蓄下降幅度很小,因此对经常项目造成的影响也较小,利率有小幅上升。

我们总结扩张性财政政策在两种不同的冲击类型下,对经常项目的不同影响结果,得到表1。

(二)财政政策的产出―吸收效应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产生作用的第二个微观机制是产出-吸收效应。财政政策一旦实行扩张,不光增加投资与公共消费,使进口增加,同时也提高了产出。如此,两者关系就变得扑朔迷离。因此,我们必须区分不同的汇率制度,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以及不同的外部经济环境才能得到结论。

Mundell-Fleming模型强调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增加对国内产品的公共支出以及提高税收将会相应引起国内产出增加,但经常项目保持不变。因为产出和税收都增加,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变。另一方面,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扩张导致对国内产品需求增加,会引起本币升值,最后导致经常项目赤字。但经常项目赤字又会被最初总需求的增加冲销,使国内总产出保持不变(见表2)。

以此为基础,Vinals、Minford和Melitz[1]提出了一个跨期非均衡模型,他们认为,当经济体是经历着凯恩斯主义的失业,还是经历着古典失业,真实产出对扩张财政政策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经常项目是产出与支出之差,经常项目在以上两种情况中反应也是完全不同。另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总需求潜在的反应对其也不同,因此就须做跨期分析。

1.由于需求过低引起的凯恩斯主义失业的情形:(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政府通过税收融资,暂时性增加支出提高对非贸易产品的购买,使该类产品产出增加,这就会引起对货币的过度需求,导致汇率升值。本币升值使可贸易产品价格下降、需求上升,结果就是短期经常项目赤字。如果政府通过发行货币而不是增税来实现扩张,那么就不会有过量的货币需求,只会引起不可贸易产品产出和就业的增加,而可贸易产品的产出和经常项目不变。如果政府支出持久性增加,消费者认识到未来持续增税,则私人消费就会减少。结果,当前对不可贸易产品的需求就下降,引起货币过量供给导致本币实际汇率贬值,可贸易产品净供给增加,由此改善经常项目。由于贸易部门的产出上升、不可贸易部门的产出下降,因而整个就业与产出是否增加不能确定,但经常项目改善。(2)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税收融资的政府支出增加对不可贸易产品的购买,将在当前增加不可贸易产品的产出。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实际汇率也就不变,因此经常项目也不会受到影响。在经常项目不变,暂时性的财政预算扩张会增加就业。如果政府购买持久性增加,对不可贸易产品的当前需求下降,因为预期税收增加减少个人财富,结果导致不可贸易产品产出和就业下降,对可贸易产品的支出也下降,因而改善经常项目。

2.由于实际工资过高引起的古典失业的情形:(1)在古典情形中,政府支出扩张只有在货币数量同时增加时才会提升就业,而这种情况只有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通过增发货币时才发生。只有当可贸易产品的产出增加,财政政策扩张才会增加就业,因为不可贸易产品产出既定。然而,可贸易产品产出提升,实际汇率就要贬值,但这种情形仅在货币供给增加汇率允许变动的情况下发生。(2)在预期未来财政预算扩张的情形下,现期的总产出和就业都不会有变化,因为第一期汇率是由货币市场单独决定的。另一方面,因为预期未来增税私人财富下降,私人对所有不可贸易产品的当前和未来的消费缩减。现期可贸易产品产出不变,可贸易产品消费下降导致经常项目盈余。

值得注意的是:与税收融资相比,政府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提升了家庭财富,因而增加了当前的消费支出最后使经常项目恶化。这无论在凯恩斯主义失业的情形下还是古典失业的情形下都有相同结果(见表3)。

(三)财政政策的汇率效应

财政政策第三个对国际收支发挥作用的途径是汇率效应。一国的汇率分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如果一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即使赤字没有被货币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导致本国利率水平上升,吸引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引起本币升值,最后又将导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即:财政政策扩张利率本币升值国际收支逆差。

当一国实行固定汇率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货币发行来弥补时,又会通过汇率渠道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当货币发行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我们知道,实际汇率用公式表示为e=EPP,其中EP为国外的价格水平,P为国内的价格水平。如果本国发生通货膨胀,实际汇率升值,也将引起本国国际收支的逆差。即:财政赤字增发货币通货膨胀实际汇率升值国际收支逆差。

三、基本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在我国现有著作中,目前还缺乏对财政政策与国际收支两者关系的系统研究,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财政赤字持续多年,但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几乎没有人会(表面上似乎也没有必要)关注财政赤字对国际收支究竟造成了何种影响。但问题是,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并非一种常态,一旦国际收支逆差(即便顺差),财政政策究竟对国际收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具有超前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另外,在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选择上,受蒙代尔 “有效市场政策指派原则”影响,大家习惯上都认为财政政策仅对内部均衡发挥作用、货币政策对外部均衡进行调节。这样,人们相应地忽视财政政策对于外部均衡的调节作用,将财政政策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都表明,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通过微观机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微观作用机制包括:储蓄―投资效应,产出―吸收效应以及汇率效应。这本来是一国当

局为实现内部均衡而实行扩张或紧缩的财政政策时,对外部均衡产生的一个被动的结果。如果我们把握了其中的内在关系,就可以主动地运用财政政策来实现外部均衡,当然这一定是在特定的环境下。

从以上三个作用机制的分析来看,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的最基本前提是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从储蓄―投资效应这个角度而言,如果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则无论暂时性的还是持久性的政府支出增加,都会引起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逆差。但如果实行资本控制,则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经常项目没有影响。与之同时,从汇率机制这个角度而言,要使扩张性财政政策发挥作用也必须以资本开放为前提。如果没有这个条件,财政政策扩张,利率上升,资本不能自由流动,汇率机制也就失效。从以上两个角度考虑,财政政策对我国目前外部均衡的影响甚微,但随着对外开放度不断加大,资本账户在我国必定实现可自由兑换,在此情况下,如何运用财政政策配合货币政策对外部均衡实现调控,就值得密切关注! 从跨期非均衡模型中,我们又可以得到三个重要政策启示:第一,在凯恩斯主义失业的情形下,通过货币发行(或在固定汇率制下通过税收融资)政府增加对不可贸易产品的购买从而增加政府暂时性支出,可以扩大产出和就业而不至于引起经常项目恶化。第二,在古典失业的情形下,通过改变对不可贸易产品政府支出以达到扩大产出和就业的目的是一项无效的政策。但如果是浮动汇率制,暂时性减税并通过发行货币能够在改善经常账户的同时扩大产出和就业。总之,暂时性或持久性地提升政府支出并不一定引起产出和就业的增加,只有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供给量增加使本币贬值,因而导致可贸易产品产出上升,这种扩张效果才能见效。第三,如果我们考虑到政府债券构成居民的净财富,通过暂时性债券融资而形成的预算赤字与经常项目赤字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如果是发行货币来融资,这种强相关关系就不存在。

我国人民币还是以固定汇率制度为主要特征,并且总体上失业也主要由于总需求的不足引起,所以从理论上讲,扩张的财政政策对我国经常项目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只有在举债融资的情况下有可能使经常项目逆差。因此我国在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来达到财政扩张的目的时需慎之又慎!

主要参考文献:

[1]Vinals, Jose,and Patrick Minford and Jacques Melitz, 1986, Fiscal Policy and the Current Account, Economic Policy, Vol.1, No.3.

[2]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Erceg, Christopher J. and Luca Guerrieri and Christopher Guest, 2005, Expansionary Fiscal Shocks and the Trade Deficit,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s”.

[4]Roubini, Nourel & Brad Setser,2004,The US as a Net Debt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US External Imbalances,stern.nyu.edu/globalmacro

篇2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重视,未能有效执行重大财务事项集体审批或联签制度,不相容岗位未按规定分开,不能达到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目的。

(2)财务支出管理不严。随意改变预算资金用途,将专项资金从规定的使用项目挪用到其他项目;对基建、工程等大型支出,缺乏科学论证及决策机制,未实行严格的政府招投标制度;对重大支出缺乏全过程的监督,超预算、超标准现象时有发生。

(3)原始凭证审核不严。财务人员对票据的合理性、真实性不进行详细审核。甚至有利用假发票套取资金的现象,把不应报销的个人开支变成单位的合理支出。

(4)往来款长期挂账。一些单位将资金、专户拨款、自身收费等记入往来款,发生公用等敏感支出时,从往来款上直接下账,减少公用支出规模,造成节约支出的假象。同时对外单位、个人、企业等借款,长期不清算。

(5)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管理,造成一些应增加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部分减少的资产没有及时冲账;有的单位指使下级单位购买电脑、小车等贵重资产,固定资产在下级单位登记入账但却供上级使用。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要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对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升到管理高度来抓。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有关配套指引,围绕内部控制要素,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制订具体的控制细则。要突出资产管理、工程项目、财务报告、预算管理、会计系统等关键控制点,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授权审批、财产保护、内部监督等机制,定期对风险点开展检查,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2)完善财务法规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单位综合预算。将所有收支均纳入综合预算管理,禁止无预算开支。规范支出项目和标准。统一开支项目和标准。公用经费、对招待费、车辆运行维护费等明确开支项目,制订科学合理的标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重大开支集体审批制度,建立购买、入库、出库、支付等环节的制约机制,制订各支出项目的具体标准,从源头上遏制浪费及腐败现象的发生。要坚持预算、执行、评价并重的原则,将绩效评估嵌入日常工作中,随时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

(3)加强资产管理和往来款清理。严格财产清查制度,对固定资产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盘点,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完善固定资产的入库验收、保管、使用、处置、以及交接制度。防止随意报废和变相低价销售。加强固定资产损坏、损失赔偿制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损坏和浪费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区别情况进行赔偿。重视往来款清理,欠款随时清理回收,应付款及时支现。以前形成的呆账报审签后,按会计制度进行处理,确保往来款与实际相符。

(4)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对单位财务领导和会计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组织单位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技能。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和会计电算化工作,促进会计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

(5)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要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按照有关程序进行报告。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要引入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全方位完善监督机制。

篇3

在当前的社会当中,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应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从而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随着财政国库管理的不断深入,相应的制度也不断完善,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来说,国库集中支付会产生很多方面的影响。对此,应当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基于传统计划经济所建立的财长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与国际经济形势接轨,我国采取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积极影响。但是与此同时,也先后体现出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并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一、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一)优化信息化水平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采用国库集中支付,还能够提高信息化水平。在完善的国库集中支付当中,银行、国库、财政部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且在网上核对银行信息、完成财政审核支付等工作,因而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信息化水平进行强化和提升。

(二)促进体制调整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来说,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有利于制度的调整,从而改变过去粗犷型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集约型管理模式[1]。同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理顺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国库集中支付也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也能够进行强化。

(三)提升财政综合调度能力

采用国库集中支付,能够对财政综合调度能力进行提升,基于这种模式,在国库统一体系中,各单位和部门的财政活动会根据程序运行。同时,各部门和单位的财政收入,也会在国库统一账户中纳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各部门财政资金大量滞留的情况,能够更好的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综合调度和统筹安排财政资金。

(四)强化财政资金监督和管理

在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方面,国库集中支付也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国家统一财政体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对商品供应商、各个劳务提供者等实行统一的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从而减少了财政资金的滞留,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提高调查核实速度。因此,国库集中支付能够提升监管力度,有效解决中间支付环节存在的问题[2]。

二、国库集中支付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既得利益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既得利益来说,国库集中支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采取国库集中支付,会提高财政支付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因而会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既得利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难免会对国库集中支付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对财务管理职能发挥造成影响,甚至在财政资金使用的计划和进度上造成不合理的问题。

(二)不利于职能发挥

通过进行部门预算,对国库集中支付模式进行建立,从而使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发挥出更为良好的作用。而这些增加的责任和职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任务来说,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一些单位必须对工作岗位进行重新设置和划分,并增加工作人员,才能完成任务,因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发挥较为不利。在国库集中支付之下,不会对财政资金使用权造成影响,规定了基层单位的主要职责[3]。此外,由于政府采购及国有资产管理也已纳入财政统一平台管理,对单位的相关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将财政资金纳入国库统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难以及时有效的安排这些资金的使用,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分析,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根据新预算法规定,如果要对这些财政资金进行良好的运用,就必须在年度部门预算当中有更加详细的计划来安排资金的用途及配置等,这需要通过全面细致的分析,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对于这一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力还十分有限,可能造成年度预算偏离实际情况,从而影响单位职能的发挥。

(三)制约机动灵活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将使其机动灵活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基于国库集中支付,批复的预付额度将完全控制财政资金分配,同时由月度用款计划所决定。由此可见,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将会极大的削弱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自[4]。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较多的拨款次数,将会在资金使用额度和审核方面的造成更加繁琐的情况。因而在突发事件中,其机动性和灵活性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国库集中支付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为了更好的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内部控制进行建立和健全。对于国库集中支付所提出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行政事业单位都要认真执行,充分重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在各个单位制度建设中,将其进行融入,从而对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制度进行完善[5]。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本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办法进行制定和完善。在设置机构、分配岗位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相互牵制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个人的责任,同时,还应详细的规定奖励与惩罚措施,从而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中,为更好的内部控制提供基础。

(二)细化明确使用范围

由于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因此需要对财政资金的适用范围进行细化明确,除了项目费用之外,较大的分类通常有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一旦批复下达,这三大类资金相互之间,财政禁止擅自改变预算支出的用途,其他如三公经费及福利费等也已明确用途。因此在编制部门年度预算时必须根据单位职能,综合单位发展规划、各部门经费需求和事业收入等情况,将各项费用细化到末级科目。针对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应当在事业性支出方面,对国库财政资金集中支付范围加以明确,这是由于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资金来源并非行政特性,而是公共产品性质。因此,只有对财政资金适用范围进行细化和明确,才能够对财政资金的用途加以体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并且根据预算安排资金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用款计划等,决定了其具体的财务支出,只有用款计划符合年度预算,才能够财政授权支付或办理财政资金支付。

(三)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在行政事业单位过去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只需要确保在相应的银行账户中,拥有足够的存款和资金即可[6]。而在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之后,国库对所有的财政资金进行收归。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必须转变过去的事后管理模式,采取新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而要想很好的实现这些目标,就应当更加细致、完整、准确、全面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而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也要更加科学、细化和规范。

(四)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在国库集中支付之下,需要建设和应用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这样才能够确保国库集中支付的良好运行,从而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7]。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付当中,由信息网络自动完成支付活动和流程,因而能够更好的监控财务活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网络环境加以完善,提高计算机硬件水平,努力提升会计电算化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具体实施要求。四、结论对于财务管理模式方面来说,国库集中支付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同时也是国家逐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相应的规章和制度也更加完善。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国库集中支付的实行,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很多的问题。对此,应当采取有效的对策,使国库集中支付更好的应用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财

参考文献:

[1]肖东云.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2):95-96.

[2]张兆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4):52-53.

[3]朱艳平.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31-32.

[4]檀倩.浅议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核算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282.

[5]王微.新会计制度对国库集中支付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213+264.

[6]蒋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十项措施[J].西部财会,2012(06):14-16.

篇4

临产时胎方位异常是影响自然分娩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240例活跃期呈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妇采用同侧俯卧位以及213例按常规处理的同类产妇进行分析比较,证明了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在排除头盆不称和维持有效宫缩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采取同侧俯卧位来纠正胎方位,使难产率降低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09年1月至8月入院分娩的产妇,产程活跃期查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240例,采取同侧俯卧位纠正胎方位的观察(试验组),同时选择同类产妇213例对照(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条件 (1)检查头盆适应情况,排除头盆不称因素;(2)查清胎方位,腹部触诊查清胎背方位;(3)排空膀胱,避免尿潴留影响胎头下降;(4)纠正宫缩乏力。

1.3 方法 查清胎方位,未破膜者行人工破膜,协助产妇取同侧俯卧位。即持续性枕左横、枕左后者,取左侧俯卧位,左腿后伸,右腿屈曲于腹前。持续性枕右横、枕右后者,取右侧俯卧位,右腿后伸,左腿屈曲于腹前。根据力学原理,重力的方向永远指向地心。胎儿的重心在胎背,同侧俯卧位使胎背依靠重力作用带动胎头旋转至枕前位,但同时必须加强宫缩,依靠产力和重力二力作用迫使胎儿旋转。当胎方位转正后,胎头会明显下降,先露部压迫盆底组织,产妇便意感明显,此时继续保持同侧俯卧位2~3次阵缩,再按正常产程观察和处理。

1.4 注意事项 (1)采用同侧俯卧位纠正胎方位转至正常后,产妇的改变要缓慢,因此时胎头尚未完全与产道吻合,容易复转;(2)对宫缩乏力者,必须调整有效宫缩;(3)胎方位纠正后,应保持原俯卧位2~3次阵缩,以巩固胎方位并利于胎头下降与产道吻合。

2 结果

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产程活跃期对持续性枕横、枕后位的产妇,采取同侧俯卧位,可以促进胎方位的纠正。表1 两组分娩情况比较注:P

3 讨论

分娩开始,胎头入盆时,绝大多数枕部位于骨盆前方。若枕部位于骨盆后方,则形成枕后位。枕后位病例中,大部分可经内旋转135°而成枕前位娩出,仅有少数病例(约10%)枕部不能自然转至前方,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后二者往往造成分娩困难,给母婴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纠正胎头位置异常可以使部分难产产妇转为顺产,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问题对策;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赋予一定权利的组织机构,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的能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方面都比较简洁,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它在财务方面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

1.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比较混乱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不够健全。在很多部门、单位普遍存在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例如,某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将一部分诉讼费的收入记入各庭设置的流水账,并没有将其纳入院财务进行统一管理核算,形成帐外资金。

1.2有些部门单位隐瞒实际收入、设立帐外帐和小金库。一些行政单位在法定账册之外另设账册,资金体外流动,截留国家或者单位的收入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为一些违法乱纪的犯罪分子创造了犯罪机会。比如,某院校将收取的新生书本费60多万元不放入账户却将其单独存放在教务处并将使用后的结余和书店返还款9万多元以私人的存折形式存放。

1.3财务管理不够严谨,费用支出的原始依据不够合理。有很多行政部门忽视了对财务支出的控制和审核管理,使得取得的原始凭证与有关制度的规定不相符合,让对方在单位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创造了可乘之机。如某行政单位利用自制的内部结算凭证支出自来水费用840万元,却用白条收据结算会议费70多万元,造成偷税漏税30多万元。

1.4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新增固定资产不入账。一些单位部门不按照基本建设的程序处理事情,私自扩大投资规模,随便超越计划与预算的规定,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对新增的固定资产不记账减少固定资产的不冲账等相关问题已经是越来越严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有些单位长期不设置固定资产的明细帐,导致固定资产的实有价值与帐面不能完全落实。例如某学校在2001年就已投入使用的价值650多万元的教学楼到竣工为止却没有进行结算。

1.5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一些地方利益完全不顾及国家政策法规,擅自设立收取项目费用,这种做法在无形中加重了单位与个人的负担。例如,某地区的物价局在2000年审批2项收费项目并向一些单位与个人收费20万元。

1.6有些单位、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章不循,采用序列支出,坐收坐支等设法转移预算外资金导致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不能落到实处。如某行政单位把擅自隐瞒的预算外资金1400万元私自投向省外做计划外投资,造成经济损失。

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2.1一些单位部门的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不够,在财务工作上疏于管理缺乏相应的法律理财的意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接受单位领导的任用与罢免,所以也就决定了财务人员不能有效实行其对单位进行财务监督的职责。因为一些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了财务做账处理混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情况。很多单位存在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情况,让会计工作成了机械记帐、报账、算帐的工具。

2.2财务管理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单位只是建立了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却只是流于表面没有一些实际行动,不能更有效执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执法意识比较薄弱,一些主管部门对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它们对一些法律规章,制度规定的宣传工作没有贯彻到位,导致基层单位没有相关的学习资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个别基层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负责人以及一些工作人员没有很好的学习、掌握与财务有关的知识、方针政策等,没有坚持不懈的培养法律意识。

2.3一些部门在财务处理方面只是单纯从自己的利益立场出发,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却一意孤行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2.4相关的监督部门对各项管理制度不能够进行及时准确地督促与检查,对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度不够严谨,对一些危机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一些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得不到非常好的处理。有的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不进行经常性的监督、知道与检查,所以它们就会对基层单位出现的违法行为不了解、不掌握。虽然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形成了内部审核监督制度,但大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不能让违法乱纪行为得到禁止。

3.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相关问题的措施

3.1各事业单位要加强各项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做到狠抓落实。行政单位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单位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明确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审批权限等的分配工作,确立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然后就要做到每一个制度坚决执行、始终如一,其实违反制度不是最可怕的事,最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违反了制度却不加改正,追究,这种行为对再好的制度而言都是没有效果的。

3.2加大检查力度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行政事业单位的上级管理部门要承担监督检查的责任,定期对其下属单位会计的工作内容是否规范合理;是否符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内容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不能只是走走过场,应付了事而已,部门领导要积极指导下属单位规范管理会计工作。行政各监督部门不仅要对一些违纪违规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还要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让有限的资金尽可能的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单位部门的领导和财务人员要提高依法理财的意识和素质,增强责任心。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要保持财务人员队伍的有序流动,形成合理有效的财务工作人员的人才阶梯,要鼓励财务人员不断去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最终达到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抵制不正风气的勇气和正气的目的。管理的好坏直接与领导挂钩,特别是基层财务人员的理财方式直接受到主管领导的制约。行政单位部门不能搞成一个人当家而是要做到民主理财、领导重视、账目公开,坚持一支笔审批的原则。

3.4行政机构要不断深化国库收支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以及深化会计集中核算等财政政策的制度改革,认真仔细的做好收支两条线这一制度的不断落实,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财务处理行为。

3.5加大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度对预算管理的强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彻底改变事业单位在财政上掐头去尾的预算管理模式就要把预算单编制、评价、执行这些工作做好,科学合理的编制部门预算,全力实行绩效、零基编制方法,采用预算内外统筹兼顾的组织方法将单位机构的全部收支编入预算。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就要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措施。按照规定执行相关部门的预算,做到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有组织的计划支出安排收入,一步一步的严格拒绝随意变更预算,追加预算。■

【参考文献】

[1]赵丽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02).

篇6

【关键词】 新财政体制 财务管理 解决措施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boost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and the gradually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public finance system, the shortage existing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units is exposed. According to his work experience, the writer think deeply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administrative unit's financial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fiscal system, and then he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measures to the related problems.

引言

新财政体制是指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实行规范化、科学化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并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规范有序的新财政体制,给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绩效,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规范的外部环境。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1)要对单位当前的资金状况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和实时信息。

(2)为我国各行政单位工作者有效履行会计责任提供必要信息,从而确保相关工作者能准确、高效地完成其所在单位的各项工作。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新的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暴露出不足,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对策。

1.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1存在的问题

1.1.1财务管理体制落后

在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领导,在行政上受本单位领导,产生不少弊端。会计人员在行政权力的压力和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做出一些违反财经纪律的事。

1.1.2财务信息化程度不高

财政部门做出决策所依据的信息要依靠财政资金的直接使用者即行政单位提供,财政部门作为外部控制主体,具有间接性和滞后性,因此要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更多的依靠各行政单位的财务信息。但是由于当前的财务管理制度中缺乏相关财务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规定,各个行政单位还不能有效履行这一职责。

1.1.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大部分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以及执行都是粗放型的,行政单位财务工作者几乎没有理财意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也较为薄弱。

1.1.4缺乏财务分析

当前,我国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都普遍存在着缺乏适应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单位的财务工作者只能用年终决算的编报说明以及会计报表来替代其单位应该每年作出的财务分析报告。因此,不能客观、深入的反映出单位实际的财务收支状况。

1.2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财务管理职能存在缺陷。在现实工作中,财务管理以及具体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了财务管理应有的职能没能发挥出来。最终导致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松散、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现象。

1.2.2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人事上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相关财会人员在人事上不但要听从单位领导的具体指挥,还要接受单位领导的工作任免,这就必然导致单位财会人员无法真正有效的实行其对单位领导的财务监督职权。

1.2.3财务管理信息技术落后。我国行政单位长期以来会计信息工作基础薄弱,信息技术落后且效率低下,这就必然导致单位管理信息价值失效、会计信息失真。总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程度不高,必然难以适应当前现代电子政务和新财政体制的具体要求。

2.解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2.1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应该作为一种行政单位财务核算和管理制度创新以及会计委派制度的创新来规范推进,目前,要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力度,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扩大集中核算的范围。与此同时,要抓住会计工作管理标本兼治的关键,把会计法治与会计德治紧密结合起来。就目前的情况看,一要健全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二要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主办银行之间的权责关系,三要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四要改善会计核算中心、行政单位、银行间的信息沟通,五要设计合理的奖惩制度。

2.2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强化预算观念是前提。目前,行政单位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机制还没有建立,也无法像企业那样用经济指标直观地衡量和比较业绩,要考核行政单位财政资盒使用效益。新财政体制下部门预算实行以后,一般当年年中不再追加经费,行政单位更应该树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年度预算为依据,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是有效手段。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需要关注的重点有预算是否被有效执行,制度和程序是否确实得到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得到遵循,财政资金是否充分发挥效率,固定资产等财产物资是否被充分使用等等。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制度是行政单位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需要,也是对财务人员的约束。

2.3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作为财政资金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字和文件资料,还有日常的账务工作要处理。财政体制改革后,行政单位预算编制要求细化,固定资产的采购要求先有预算,经过审批才能采购等增加了工作量。为适应新财政体制,要改变传统的工作做法,必须充分利用好电脑和网络资源,完善这一基础性的管理工作,这需要加强基础数据的资源共享、文档管理的开发以及账务处理软件的开发。积极探索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的路子,在确保各部门正常开展工作的前提下,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2.4加强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

公共财政改革,要求我国强化预算,淡化决算。在硬化对预算约束上,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严格执行《预算法》,完善公共支出预算执行中的监督机制;二要改革预算拨款方式,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三要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按照政府预算级次,建立财政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收入与支出在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帐户(财政专户)办理,坚决取消各种收入过渡帐户,将各种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收入逐步纳入预算,并健全收入监缴和规范退库制度;三要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各部门必须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定进行,特别是不允许各部门自行改变预算确定的资金用途。

参考文献:

[1]花瑞文,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分析,《苏南科技开发》,2005.

[2]邓宏振,浅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江西财税与会计》,2003.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在财政资金使用工作中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益,需要主动地加强自身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同时,企业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提高对反贪反腐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更为有效的处理措施来帮助企业能够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具备更高水平的适应能力。就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了:对预算的管理、定额的明确、资产内容的管理以及对财务的有效监督等。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表现

(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足表现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在较为完善的制度影响来实现自身工作的一一落实,就其涉及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了:

1、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弊端

其一方面缺乏对管理把控流程的严格化执行,使其不能够在更广范围内实现自身的适应性,财政部门的专项资金能够在被拨入之前,无法得到更为明确的论证,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其所产生的专项经费带有极大程度的模糊性。

2、年终清算工作的不足

在年终核算环节,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对账务进行明确,使其能够成为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二)职能水平较低,资金的使用效益较低

问题内容的主要表现指的是:一方面,企业在对货币资金进行管理的时候存在较为明显的漏洞,因其带有的资金安全隐患,导致其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会缺乏系统的会计、出纳专业工作人员,导致职位无法做到有效分离,甚至出现因为二者会计与出纳的相互交串而降低了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开展水平。另一方面,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难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导致其存在预算工作的不规范与经费的互相占据,进而让费用的支出活动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系统的计划。同时,也存在着因计划的定额影响,而让制定的计划仅仅是拘于形式,一些单位不得不采取以货抵债的形式来完成出售工作,但其事后清理工作难以有效落实的时候,其存在的账号资金内容也就成为了所谓的“呆账”。资金的使用计划缺乏明确的计划性,不能做到高透明、资金的使用显得盲目且缺乏建设性,也就相应地带来资金的浪费。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存在不合理

国家的财政支出工作,仅仅是对资金内容进行落实,而不会对其进行系统的财务管理。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工作所需资金主要是通过国家的投入来获取的。因此,国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拥有者,但国家不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偿还相应资产,而是将其作为社会公共事业来进行经营与管理。所以项目内容本身会显得较为的盲目且固定。在一些预算活动中,项目内容的支出核算会不能做到对不同专项资金的分化与管理,导致其核算工作不能有效地推动专项工作开展。

二、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方式方法,加强对部门内外预算编制的完善与发展,进而方便收支工作的进一步核算与细化。事业单位与从事于财务核算的会计人员应当加强对部门预算方案的认可程度,不能随意地更改,提高针对性,确保收支平衡与其取得的成效得以有效地避免财务缺口的产生。

责任的细化到位,可以让事业单位能够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将职务与责任相结合,使得财务工作可以与实际相符合。确保财务人员能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增强监督水平,提高关注度,进而防止财务工作与工程项目的脱节。

(二)提高对资金的有效管理与分配,做到统一化支配

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支配使用水平,企业应当主动地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管理水平,加强对合同内容的落实程度,将其重申部分着重强调,严格执行制定的规范制度,杜绝职工的公款滥用、借用。在这样的运行模式下,需要明确政府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有着绝对的拥有权与支配权。为了改善国家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不足,其需要做到:首先,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的重视程度,对项目内容制定完善的招投标运行规则,使得政府的资金管理工作可以被有效地监督起来,同时,伴以严格的审查制度来确保各项支出得以跟进、监督。其次,在验收环节,需要采用内部处理的方式,做到集中统一处理,这既是现代企业的常见管理模式,也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风险的主要举措。

(三)加强票据管理与挂账的处理

票据的合法使用是票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自制的票据用来完成费用的收取工作是不合规范的,相关票据应该由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统一领取与购买,并加以严格控制管理,其它不关联机构和个人并没有购买的权利。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需加强对票据的缴销工作,进行票账相对,以做到票账额度相等。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制度规范是处理长期挂账的有效措施,在建立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必要的教育与检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才是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与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挂账现象得以有效的改善。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针对于财务预算的编制、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及内部的管理需求等问题,提出更为稳定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自身的问题处理水平,适应时代经济的发展需求,将财务管理风险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将财政资金的运用效益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篇8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着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等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预算职能弱化导致资金利用率水平不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管理理念,资金利用不规范,成本意识淡化。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采取事后核算的管理模式,成本预算和成本计划执行过程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单位对成本预算管理只是关注收支平衡、帐面平衡,而没有对财务资金的用途进行必要性分析和效能分析。所以导致财务资金出现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资金使用效率不能提高;另一方面是经费短缺。

(二)成本预算执行不规范致使经费使用缺乏约束性计划性。财务管理的龙头是成本预算。财务预算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必要的成本编制程序,导致预算工作粗略;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项目编制不细化,导致部门预算缺少准确性。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部分领导随意开口子、批条子现象,导致很多资金没有按照正常预算进行支配,从而造成预算变更现象频繁,预算执行能力不强的问题。有的单位在财务预算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控制,造成资金浪费现象严重,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买车等现象严重,既增加了财政负担,又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公众形象。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会计制度不完善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统一性的因素之一。我国1997 年制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从而促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分离。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化,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事业单位新的财务管理要求。从行政部门的设置状况看,有的部门既有事业单位也有行政单位,因此,出现二者混合管理的局面。有的部门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收支预决算,有的单位按照行政单位模式执行收支预决算,所以出现执行状况不统一、不规范,财务报表年度数据统计不统一。

(二)会计科目不完善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的因素之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化,原有的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省、市级行政部门增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量增加,会计科目出现混乱现象,对资金动向反映不准确。预算部门在具体指定预算细则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判断,不能从实际、大局出发,为铺张浪费提供了机会。部门预算中,具体项目操作不够严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不能实施预算的项目进行预算项目设置,最终导致财务资金预算短缺,预算编报缺少准确性,预算实施过程中变更现象严重,预算的严肃性大大减弱。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一系列新问题。首先,会计核算管理和单位预算管理出现分离,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状况很难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全面准确的表现,对资金来源和业务运行缺乏必要的了解,此类因素都对会计核算产生制约。其次,核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出现分离现象。会计核算是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求进行编制,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登记是严格按照单位内部运行模式进行处理,二者在具体账目上存在不统一性。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人员自律,规范会计核算。财务人员一是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责任、法纪和廉洁自律意识。二是要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不仅要持证上岗,而且要熟练地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掌握相关工程资金使用规定,明确自己单位、自身岗位的情况和职责。三是要自觉养成监督意识。既要时时接受监督,又要处处学会监督。特别是对财务工作要做到“六查六保”:一查财务收支的进度,保证政令畅通;二查资金投放,保民生工程;三查结算手续,保程序合法;四查资金运行,保拨付到位;五查工程隐患,保质量安全;六查责任追究,保廉洁从政。

(二)要从制度上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完善。科学、有效、合理的内部制衡制度,是保证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着健康方向发展的关键。必须从审核角度出发,对单位资源的完整性和来源进行审核,对单位资金支出的实效性、合理性、规范性严格监督。财务管理的各职能部门要分工明确、责任明确。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约束财务支出行为。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最终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人员相互制衡的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安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保证财务预算合理。

(三)要科学有效配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事业单位的运行特点看,只有专门设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资产管理规范,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必须打破当前财产物资管理分离的局面,实现资产财务统一调度、统一规划、统一调拨,促进资产流动的合理性。会计核算工作要沿着规范化方向迈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要有总账、名细账、数量、价值目录。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必须进行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合理、合法、规范。

(四)要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全面、规范、合理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对财务管理人员建立岗位约束机制、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建立电话费、邮资、办公费等单项费用支出管理制度,加强车辆和招待等费用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完善内部财务制度约束单位财务行为,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具体工作需要通过权限控制、会计系统控制、清查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手段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要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奠定重要基础。

篇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形式是推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促进会计工作规范,遏制违纪违法行为等都有积极作用。我区自2003年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对区属76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进行集中核算。经过五年时间的运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本文就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一、目前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外部监督得到加强,但单位内部牵制机制弱化现象令人担忧。

1 内部牵制制度不够完善

集中核算后,各报账会计实际上履行了会计与出纳双重职责,虽然核算中心在核算过程中,也履行了会计牵制与监督的作用,但对于单位的具体业务不可能全面正确的了解,这种牵制与监督也不可能真正到位及时。

2 内部稽核制度不健全

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单位每项费用开支都必须采取“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但一方面单位财务审批人并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单位内部稽核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对会计业务的审核往往流于形式,所以经常会出现原始凭证内容不齐全,手续不完备,非法票据甚至是白条报销的现象。

3 票据使用与管理不规范

单位内部票据领购缴销制度不规范,收入没有按时解缴,有些单位收入不按规定使用票据,账外设账,甚至存在私设“小金库”等现象。

(二)部门预算编制不规范,开支标准不统一

1 部门预算不规范

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政部门对经费管理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更是缺乏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

2 缺少一套可行的费用开支定额标准

由于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远远落后于实际,对单位有些支出很难审核其是否符合规定,从而也就导致个别单位巧立名目随意发放福利、补贴和奖金。所以,尽快制定统一的、可行的、合理的经费开支标准在实行集中核算后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单位资产管理出现弱化倾向

主要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有的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随意出租、出借、处置固定资产,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账外资产,账实不符现象严重。有的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理和盘点,或者是无偿赠拨的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

(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报账会计的业务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方面是单位领导对报账工作不重视,大多由非财务人员兼职,岗位变动频繁,缺乏必要的会计专业技能和财务管理知识;另一方面核算中心对报账会计又疏于管理,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这种管理上的低要求和放松必然造成财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其最终结果是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被动。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依法理财观念

单位领导必须从主观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财务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支出的审批签字,还包括预算管理、财产管理、资金使用和审批等权利和职责。单位领导作为会计责任第一承担者,应加强对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特别是《会计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一些规范行政单位财务行为的规定,以提高领导管理水平。

(二)强化预算管理,加大管理约束力度

①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力争将单位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②要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原则,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各项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特别要从严控制招待费、车辆费、会议费支出等。③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严控制在专项资金中列支各项费用,尤其是还未立项、专项资金未到位就列支各项费用,确保专款专用。

(三)规范内控措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科学、合理内部牵制制度

各单位应建立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费用报销开支标准等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并不断的进行完善。

2建立完善的内部稽核制度

让有财务管理技能、熟悉财政法规、政策的专业人员担任内部稽核岗位,对单位内部开支进行初步审核,加强对各项经济业务开支的事前控制。

3建立规范的票据管理体系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确保预算外资金按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①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督促单位领导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克服重资金使用、轻实物管理的倾向,变“资金”观念为“资产”观念。②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完善适合本地区资产购置、使用、保管、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逐步使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③要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财政部门编制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篇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预算

作者简介:宋琪(1976-),女,辽宁开源人,三门峡市人民公园副主任,经济师,研究方向:财政税收。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6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36-0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严格遵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才能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规范性。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阶段。最终要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加强和改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以更好的堵塞漏洞、规范财务主体行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节约财政资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只有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制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才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规范化道路迈进。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出台了若干政策进行财务支出方面的改革,取得一些成果,但是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不配套不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依然是过去的方案和政策,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制度和财务实务不匹配、不协调现象依然严重。

1、资金利用率低下,财务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产生此类状况的原因,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管理理念,资金利用不规范,成本思想淡化。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都是采取事后核算的管理模式,没有在事前和事中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单位对经费的处理只是关注收支平衡、帐面平衡上,而没有对财务资金的用途进行必要性分析、资金使用进行效能分析。所以导致财务资金出现二方面的矛盾,一方面资金使用效率不能提高,另一方面经费短缺。

2、预算执行不规范、预算标志不完善、经费使用缺乏约束性计划性。财务管理的龙头工作是部门预算,财务预算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必要的编制程序,导致预算工作粗略,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项目编制不细化,导致部门预算缺少准确性。财务预算缺乏全面性分析,没有按照单位工作方向和发展目标制定政策,单位财务收支的全貌不能很好的体现。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如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内容不实、预算执行不力等状况。行政事业单位有部分领导出现随意开口子、批条子现象,所以导致很多资金没有按照正常预算进行支配,从而造成预算变更现象频繁,预算执行能力不强的问题。有的单位在财务预算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控制,造成资金浪费现象严重,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买车等现象严重,既增加了财政负担,又影响了事业单位公众形象。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1、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因素之一。在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我国1997年制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从而促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分离。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化,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事业单位新的财务管理要求。从我国政府行政部门的设置状况看,有的部门既有事业单位也有行政单位,因此,出现二者混合管理的局面,有的部门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收支预决算,有的单位按照行政单位模式执行收支预决算,所以出现执行状况不统一、不规范,财务报表年度数据统计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

2、会计科目不完善,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能规范执行的重要因素。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化,原有的会计制度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省、市级行政部门增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量增加,会计科目出现混乱现象,对资金动向反映不准确。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严重缺陷。预算部门在具体指定预算细则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判断,不能从实际、大局出发,为铺张浪费提供了机会。部门预算过程中,具体项目操作不够严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不能实施预算的项目进行预算项目设置,最终导致财务资金预算短缺,预算编报缺少准确性。预算实施过程中变更现象严重,预算的严肃性大大减弱。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运行特点看,出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不协调,专项资金收入与支出出现脱节现象,项目还没正式获批的时候,就开始建立资金预算,导致经常性预算现象严重,挤占了专项资金;项目资金来源不能及时到位,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开展;项目获批后由于资金出现了变更,或者经费被用于其他项目,导致项目经费短缺,影响项目正常运转。

3、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现象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会计核算实行集中控制之后,给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会计核算管理和单位预算管理出现分离,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状况很难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全面准确的表现,对资金来源和业务运行缺乏必要的了解,此类因素都对会计核算产生制约。其次,核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出现分离现象。会计核算是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求进行编制,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登记是严格按照单位内部运行模式进行处理,二者在具体帐目上会存在不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