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院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05:5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学院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网络无限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多方面地汲取知识。教师要想把教材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应用于课堂,就必须充分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在网络上,许多专家和教学名师对物理学科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其优点和不足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通过对这些观点进行认真的反思,能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对上好课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物理教学的教案主要包括知识点的讲解、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和课后习题的讲解。教师课堂拓展性差,教学内容只能局限于课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素材。教师通过参考、学习名师教案和相关的资料,使撰写的教案内容丰富、充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些丰富、有趣的网络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需要。网络资源对教案的撰写和优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仅能大大缩短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而且能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充分展示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验,所有的规律和概念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实验。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有趣,利用实验课可以让学生记住实验步骤、理解相关结论、掌握产生结论的过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科学的神奇,而且能培养学习兴趣,便于理解抽象的物理原理。但在普通物理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仪器本身的限制,一部分实验根本无法做,一部分实验即使做了,产生了效果,也不如人意。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可以将多媒体网络资源模拟实验室引入课堂,这种模拟实验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形象,可以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达到事半功倍的演示效果。还有一些物理实验的现象很难看清楚,如布朗运动,固体颗粒很小,其运动情况直接观察是根本看不清的。以往主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教师事先调整好,学生轮流观察。但由于学生不同,观察结果也存在差异,导致实验效果大大降低,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如果利用课件模拟实验,展示粒子相互作用的“真实场景”,把微观世界通过模拟演示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更容易观察到物理现象。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课件向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规律。当然,网络不能代替真实的实验,只是实验的辅助工具,但在实验较难完成的前提下却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对优化课堂教学也是十分有益的。
三、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有目的地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和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的动力和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处在模拟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网络的一大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情绪、情感和兴趣。让抽象的物理概念、难懂的物理过程通过可观察的画面、视频、图片等,动态地展现给学生,可以让其更容易理解,同时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例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一无所知,难以对其形成深入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播放载人飞船视频和模拟动画课件,从火箭点火到飞向太空,然后从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做圆周运动再到安全着陆,一一进行介绍,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他们探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2.适当运用网络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都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最不可或缺的。讲解依靠的是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和工具。有的教师专业知识非常扎实,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自己心里清楚却讲不明白。具有同样知识功底的教师,如果在讲课时吞吐自如、妙趣横生,则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有益的遐想。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简洁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形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语言也融入到了学生的日常交谈中。物理学语言讲究科学、准确、有逻辑性。在物理课堂中可以适当地引入网络语言,例如,讲“磁场”时就可以运用这样的网络语言“:明星的‘气场’你们理解吧,磁场也类似,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有吸引力。”教师灵活运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进行授课,学生会倍感亲切、熟悉,听起来也会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四、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篇2
网络资源的经验整合,推进项目优化教学
我们说,课程传授的是基本的理论和做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将理论付诸实践,学生缺乏的还是经验,这些都是要靠实践中得来的,但是学生缺乏实践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网路资源的优化教学,进行经验的整合,推进优化教学。
建筑施工测量的网络经验优化教学。我们拿建筑施工网络资源教学优化来说明,除了学会看图纸、CAD图纸设计、现场分层分段、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外,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还是一些实际问题,诸如精确度的控制,现场的清扫和问题处理等,这些都不是在课本中能学到的,所以应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建筑测量的优化教学。
这些经验的优化教学就是一些前辈师傅的工作心得体会,能够帮助学生在工作中体会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的做法。测量的主要工作是测定和测设。具体说,测量工作是通过水平角测量,水平距离测量以及高程测量来确定点的位置,那么当我们已接到施工图纸的时候,就有必要研究测量和程序和测量的原则,严格审核设计图纸,制定施工测量放线方案,布置施工现场平面控制网及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网。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怎么的心态去处理,这就是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的。
通过网络,我们学到了前辈的经验:“三得”:跑得、累得、晒得。测量工作要在钢筋混凝土中来回跑,而且有时测量工作中仪器、拉尺及配合人员的能力有限还达不到规范要求,又要从根源找原因及时纠正,要做到跑得、累得、晒得。
“四心”:细心、耐心、恒心、责任心。首先审核和掌握图纸,及时把洽商标注在图纸上,都是看似简单的工作,对此我们就可能麻痹大意的思想,每一个工作的流程我们都要细心、细致;层与层之间的流水段,是我们外业工作的基本工作,那就要求我们要有耐心,没有耐心是达不到测量规范要求的精度的,“四性”:艰苦性,吃苦性,任劳任怨性,甘作嫁衣的服务性。我们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就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是艰苦的;艰苦的工作环境下我们还要拿出工作成果,这就要我们有吃苦性,而且还要会吃苦,善于吃苦。
篇3
血液病检验技术是检验医学的重要分支,依托于血液病基础理论,利用检验技术在临床上分析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的相关疾病造成的血液系统异常和发生病变的原因、辅助临床诊断疾病及治疗效果观察。这门技术关联到多种类学科的方法和理论知识,涉及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流式细胞术、生化、遗传学以及生理学等多个学科,对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进行整合和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血液病检验的水平。由于血液病检验技术自身强调实践性且课程教学量大的特点,通过建设起相应的教学网络资源库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是完善并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该课程的教学网络资源库可以将日常教学的知识点用图片、视频配以实际病例,既使学生通俗易懂,印象深刻,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网络资源库的重要任务,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既具备临床检验工作和临床沟通的能力,又可以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2资源库的设计思路及组成
《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是一个包含日常教学素材、病例图片、课外相关知识音频、最新血液检验仪器操作视频以及行业最新动态等多种资源形式且内容极其丰富的实时更新网络资源库。这个教学网络资源库本着资源教育性、科学性、准确性、前沿性、媒体化、情景化、自主设计化、互动交流化的原则;侧重于知识点通俗易懂,使学生看得懂、学得会、记得深。教学网络资源库依照树杈状目录格式分布,一级目录为绪论、相关发展史简介、临床血液病检验基础知识、血液病相关疾病、血栓性疾病;二级目录为一级目录的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病例图片、教学视频、参考文献等;三级目录为血液病检验技术详解、红细胞系列的病例、白细胞系列病例、骨髓系列病例、组织细胞病及血栓类病例。以上所有资源均可以在线和下载使用。教学网络资源库既是教学资源汇集又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再扩展的网络教学平台。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由课程教学库、多媒体视听库、最新行业动态、学生测试题库、网络课程、解惑答疑等组成。
3资源库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网络资源库中的各个分支库在内容和功能设置上既要体现共性,又要表达出各自的差异性和特色。该资源库中的各个分支库的涵盖内容为教学课程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对应电子讲稿以及知识点解析及展读扩充;针对各个分支库在知识点和临床应用上会存在交汇处,网络资源库应该将各个分支库之间的交汇处融会贯通,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明朗清晰,对血液病检验有全面的了解,便于对各个分支库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下面重点介绍该网络资源库的课程教学库、多媒体视听库及网络课程板块。
3.1课程教学库
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的课程教学库涵盖了血液学基础、血液病检验技术相关的教学素材及资料、病例病案图片、虚拟情景模拟程序等。主要有《血液学基础》《血液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实验指导》《血液病检验技术》(自编教材)《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血液内科学》《临床血液病学》《临床血液学与检验》《临床血液学图谱》《临床血液学与细胞学图谱》等大量学术相关电子图书。还收录其他院校相关血液病检验技术的电子讲稿、电子教案,便于教师将其他医学院校同类资源中的精华融入到教学中,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虚拟情景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更加真切地反映多个医院不同工作场景,通过对模拟人进行操作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3.2多媒体视听库
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多媒体视听库涵盖了血液病检验技术课程视频、相关病例病案图片、典型血液病血细胞涂片、细胞形态学教学涂片、相关检验仪器使用操作视频等。通过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和其他兄弟院校征集到各类血液病患者典型病例涂片、免疫组织化学、血细胞染色涂片、骨髓细胞学涂片、红细胞、白细胞、出血性疾病的细胞涂片等共计5000余张。细胞形态涂片重要包括正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图、各类贫血细胞形态图、类脂质细胞沉积病的形态图等,通过将比对的形式,将正常外周血和骨髓细胞的正常和病例涂片结合,并中英文注释,整理成形态学图谱,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最新购置的骨髓病理涂片2500张,涉及各类型的贫血、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粒细胞病、浆细胞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整理归纳收入资源库,为教师授课和学生课外学习提供良好的素材。课程视频和仪器操作视频库:课程视频主要是针对教学疑难点及学生理解不到位的教学点,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直观认识和理解。整个视频库囊括了与血液病检验技术相关的国内和学校自录的课程视频(AVI和MP4格式),可供学生和教师在线观看和下载。主要有血细胞形态类视频、典型血液病介绍、各类贫血CAI课件、骨髓细胞形态学CAI课件、细胞染色操作(双语版)、恶性血液病的血细胞形态变化及骨髓穿刺和活检技术操作视频。学校自录了与血液病检验相关的技术操作视频,血细胞各种染色方法、染色体筛查、采集干细胞等,可以让学生了解操作的具体细节。《血液病检验技术》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建立,使教学素材和范围更加宽泛和具有前沿性,利用网络资源库将更多、更新的血液病方面的信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还可以吸纳其他院校的优势资源,教学改革和创新起到示范和引领。
3.3网络课程
资源库中的网络课程板块是为了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视野,通过教学网络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加深对血液病检验技术这个领域的理解和认识。血液病检验技术网络课程设置一整套的学习模式,可以进行课前预习、课后需要提交作业,对疑难点提问、师生交流探讨病例病案。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一致性,缺乏个性化,而血液病检验技术网络课程在设计上突出了“多样化”的理念,体现出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课堂学习为基础,向不同学习方向进行拓展,打造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例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验,由于内容非教学重点,课堂教学只是对其简介。但在网络课程中分类介绍了溶血及贫血的存在依据,如何确定溶血部位及病因分类介绍。在课堂中,网络课程学习只是让学生加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会在网络课程学习后组织讨论和解惑答疑。学生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对课堂内容记忆加深和知识点再加工,教师同样也可以在网络课程中发现自身教学中的盲区和不足,并及时更正,引领学生将理论知识丰富化、溯源化,形成一种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理念。
4教学网络资源库的管理和运行
在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管理人员的选用上,通常要具备计算机网络维护和熟悉血液病检验技术和相关医学知识。本校在网络运行管理、日常维护、教学网络资源实时更新上,实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临床血液教研室双重协作的模式,血液病检验技术的专业性较强,对资源的更新和开放需要专业教师参与,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各类资源需要实时更新,根据不同板块的特点,要将本学科最新的相关教学资源、电子教材和最新动态及时更新,参照本科室或者其他兄弟院校的相关教育资源,及时更新汇总到网络资源库的相应位置,保证网站资源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提高整个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5教学网络资源库建立对教学的贡献
血液病检验技术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建立让任课教师的备案更加游刃有余,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刻。该资源库涵盖了诸多资源,学生可随时随地在资源库里浏览专业信息、图片、了解行业最新动态;进入题库进行模拟测试,检验自己在网络课堂的学习效果;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课件、讲稿等学习资料来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这个教学网络数据库的建立,不但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拓展了专业知识面,为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增添了一条捷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专业领域的疑问的能力和科学思维创造力。血液病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助于提升该课程的教改质量,深化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拓展专业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有助于启迪其教学主动性和前瞻性。任课教师通过利用资源库的大量教学资源,提升了备课资源的来源量和效率,资源库中的资源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既使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变得生动、直观,也能够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清晰易懂,记忆深刻。
6小结
篇4
目前,大多中职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局限,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多数中职学院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师讲解、演示,然后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学生课后的复习只能通过看书来完成。由此所产生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看书自学方式效率较低,对教师所授课程内容很难连贯理解,上机实践运用能力较低,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缺乏,加之学校以往在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方面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等方面跟不上新时代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日趋减弱,以致今后就业时面临尴尬的境地。
2.学生个体现状分析
中职学院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从未有过在计算机上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经历。教师所授课程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如果再加之缺乏足够的网络学习资源做适时补充,必然使得学生在电子商务专业学习方面受到影响。针对上述现状,为了提高电子商务课程学习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要以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为依托,以教育教学为主导,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突出教师以导学为主,学生以自主学习模式为主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搜索资源库中相关课程资料进行学习,并充分应用网络师生互动平台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效果。这样学生可以具备主动去探索、掌握、建构所学知识的技能,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实施的要求及步骤
1.要求
(1)逐步建设与完善与教学相适应的高效网络资源环境,形成师生相互交流与资源共享的统一平台。
(2)通过网络环境支持的电子商务课程学习活动和平台的最新研究,开发出一个集资源、活动、互动、评价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区域,为课内、课外的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
(3)完善学校现有网络资源课堂教学,把基于网络学习区域的课外辅导与兴趣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延伸课堂教学和扩大学习、互动时空,形成立体化学习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实施的方法及步骤
如何体现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从而使师生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丰富、交互性强、评价及时、呈现过程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学校应当通过载体使学生直接和教师对话。提问、与教师讨论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问题,随时检查知识传授情况,时常进行教学反思,以便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进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具体研究实施步骤:
(1)增加投入建设教学专题网站,经常性地更新教学资源,收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
(2)通过应用现有资源库资源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定期举行公开教学观摩、教学互评、教研专题会等形式,推广网络资源教学方式,并注意将传统教学与网络资源教学模式相结合,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专题性讨论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及时征求各位教师的意见,调整完善研究方案。此外,要积极参加省、市级电子商务课程专题经验交流会及有关技能竞赛,有力促进师生能力水平的提高。
(4)选择部分网络资源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网上体验,并根据学生使用后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网络平台功能,并扩展网络功能模块。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网络资源教学模式学习过程
一、引言
(一)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变革的必然性
21世纪正在形成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对我们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开放式学习、多元化学习、终身学习的出现促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信息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提高人们的技术和能力,而且要求调整人们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1.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所承担业务和工作内在联系的能力3.在工作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发展和独立进取的能力4.在工作过程中,独立、有效的组织能力5.在工作领域协调与协作的能力6.把握新信息、新技术的能力7.驾驭媒体,高效利用学习资源,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能力因此,教育机构面临的任务之一,是培养适应21世纪的新型人才,正视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不断探索教学过程的新改善,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技术,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及信息表达能力,即学会高效率学习的能力;任务之二,是利用有限的资源为越来越多有着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教育信息服务,利用互联网集结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最有效的学习。为此,教育界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回应这些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研究以学生为核心的教与学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人开始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即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
(二)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提出的主要依据
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依据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即依靠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以个别化学习为核心,采用系统方法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AECT94定义中明确指出,教育技术领域实践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正确反映,也是认知心理学取代行为心理学占据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主导地位的必然结果。以认知主义为指导的教育技术更侧重将学生引入“学会学习”的方向。进入80年代后,国际教育技术界对“学”的关注由教学资源进一步扩展到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系统组织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有机整体。可见,教育技术研究对象的重新确立,为我们提出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三)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开展的技术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用于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媒体技术日益丰富和成熟。现代化传播媒体是当代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其优势之一是不仅拓展了教学的时空观,而且将学生从大量繁琐的基础性学习活动中解脱出来,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加强,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可同步发展。优势之二是为教学过程研究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创造了条件,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导”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总之,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无论是从教学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络资源对教学过程支持的四大优势:交互性强、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和以学为主。其一,网络教育的魅力之一在于其后台的海量资源库,通过校园网络,可以学习其他院系学科知识,可以接受来自其他名校名师的指点;其二,网络非实时的交流既可以避免教师与学生直面的某种尴尬,也可以避免学生对提问的顾虑和担心;其三,网络使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学习,避免了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网络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没有约束的学习环境。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和学的环境。
(四)网络环境支持教学过程服务
“授人以渔”是网络教学发展的原动力,采用多种途径为支助教学过程服务:其一,利用校园网,提供“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教与学实时交互,学生在线学习的同时可以查询、提问、讨论。其二,利用网上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非实时交互,用来答疑、辅导、讨论、选课、提交作业等。其三,将课件压缩成光盘发给学生,使他们能方便地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其四,应用多种导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其五,设立“学生学习指导”专栏,对学生晓之以理,讲思路、讲方法,而且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咨询等。人文关怀,给学生创造人性化的网络学习资助环境,在技术性网络之外织造服务性“人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引导、指导、督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直至顺利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重要内容。
二、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一般体现为网络课程、网络课件和网络环境,它们是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得以进行的物质技术基础。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给人们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教育的适应性大大加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总而言之,网络课程要充分体现网络的这一特点,构建多媒体化的接近真实生活的自主、协作学习情境,能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开放性。
(二)基于资源的学习
基于资源的学习是“学习者借助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进行探索和实践,以获取课程知识和信息读写能力的学习过程”(DirectoryofOnlineResourcesforInformationLiterary,1997)。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以信息搜集者和翻译者的身份使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则是以学习的督促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的;学习结果是将“信息读写能力”养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力。基于资源的学习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灵活性,即能适用于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课程领域;二是自主性,指学生主动控制学习过程,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主题任务研究来进行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多媒体材料来学习并不等同于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必须亲自通过问题解决的经验来完成主题任务。与教师控制的传授教学相比,这种学习模式将学习过程变成学习者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过程。
(三)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
基于资源的学习涉及到多种媒体资源的使用(书、杂志、报纸、多媒体、网络、社区以及人等),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是构成学习环境的主体。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可以看作是由多种教和学的资源精心设置成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四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即基础性资源、组织性资源、经验性资源和评价反馈资源。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使用广泛的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授人以鱼)。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就是要学生学会在信息海洋中游泳的本领,也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社会(数字化生存环境)所要求的信息读写能力(InformationLiteracy)。
三、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保证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能顺利进行,除要建构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之外,还应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
(一)分析学习者为了保证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能够有效地进行,需首先对学习者的学习准备进行分析,包括:(1)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2)学生使用学习资源的能力;(3)学习风格。其中,对学习风格的分析要侧重对学生支持同质分组或者异质分组的适应能力的分析,以便于确定学习组织形式。
(二)确立教学主题基于资源的教学通过研究主题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信息技能的培养联系在一起,因此要对教学主题进行精心设计,并依此确定出教与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资源。教学主题一般选取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生活等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三)创建教学资源环境教学资源环境的创建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然后对这些资源进行适当处理,如对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最后是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这些资源组建为教学环境。
(四)设计学习与传递策略在策略设计中,要侧重对学习组织方式(分组学习或是个别化学习)、交互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资源的传递方式等进行设计。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方法,以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意实时交流和非实时交流的设计)。
篇6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QQ、微博、个人空间等。为了充分利用好网络中符合中学生美术教学行为的资源,我们首先要注意用好这些网络平台,让学生自己充分、合理、科学的用好这些平台,让这些平台服务好我们教育教学,并为之形成良好的共享。比如在学到初一美术课程“多变的色彩”的时候,我们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上网查阅更多的和色彩有关的信息资源。而每个学生参与浏览的时间是有限的,浏览的量也是有限的,但是浏览的内容大部分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觉得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及图片传到QQ群中,让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收获更多元化的知识,达到资源最优化。而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上传的共享材料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每个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会用脑用心去筹集,从而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效率。
二、多样化网络资源有效采集
就当下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分析,我们美术资源主要可以来自于以下五个方面。
(1)美术专业网站
比如:中国美术网(http://.cn/)、中国艺术网(http:///)中国美术教学网(http:///)等等,这些都是国内有名的美术网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推荐一些国外的美术网站,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在对比中学习;挖掘各国的美术文化差异,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
(2)入口网站(又称门户网站、门口网站)
主要是那些综合性网站,这些综合性网站都能提供较为丰富的资源,其中就包括我们所需要的美术资源。现在大部分的入口网站有很多,比如新华网、新浪、网易、雅虎、腾讯、搜狐等知名入口网站,还可以通过360导航或者百度等,直接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最终找到相应的资料。
(3)美术教育专业网站。
这些网站由教育主管部门逐渐,教育一线教师或教育主管部门的专职老师进行维护和管理,这里资源更具有针对性。比如,针对初中美术教育这一块,将会有专门的教育资源,并提供很多符合实际需要的案例、课件等,这样的资源网站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专业化的帮助。比如美术教学资源网就是一个非常符合教师和学生学习美术的专业网站。
(4)教师个人网站或博客。
在教师队伍中或艺术教育专家中,有很多执著于美术教育事业的一线教师或艺术工作者,他们每天除了上课、作画以外,就开始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搜索生活中的教学行为或学生作品,积累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注重将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分类、上传。为美术教育同行提高极其丰富的资源。比如田太权的博客(新浪博客),我们海门就有一名美术特级教师陈铁梅,她的南通教育博客“陈铁梅欢迎您……”也有很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建议……
(5)教材教参资源。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都会为我们提供具有很高指导意义的教参,教学光盘等资源,这些资源其实都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挖掘。除此之外,地方教育部门也会为大家提供不少美术相关资源,比如,我们南通教育局,就为我们提供了最新的《美术板块活动课程乡土美术教材》。
三、网络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网络资源采集好了,只有得到合理科学的使用,才能提升其真正的价值,才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美术资源的收集要健康化、适度化。
网络病毒、黄毒、游戏毒不时地在侵扰我们的网络,青少年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由于好奇等因素,深受干扰,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在电脑中安装维护的软件,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教师的科学筛选。
教师要对搜集来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选出符合学生理解、发展和教师教学的内容,并进行合理的整合。
(3)开设空间日志。
把我们觉得好的资源上传到空间日志中,供同学们学习或转载或评论,借助这样的教学行为,提升我们的教学辐射面和辐射度。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网络应用不断普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几乎与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息息相关,从企业局域网的规划、组建、运行和升级维护,到企业网站的运行,从网络安全的管理到数据库管理、存储管理以及网络和人员管理等制度建立,都和计算机网络相关联。网络的应用如此广泛,计算机网络课程也成为高职院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里以笔者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教学体会与大家探讨,主要包括有计算机网络实践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网络管理、组建、维护等工作。在正式上课之前,应对网络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网络的发展概况、在网络应用中常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详细分析,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在全面了解学生所具有的基础知识状况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好教学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将该课程中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转换成学生易接受的,并且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内容
(1)网络基础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组建实施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实训熟悉网络工程的实施流程和方案设计方法,完成小型家庭办公网络的构建。这方面的主要实训有:双绞线制作(直通线和交叉线)、ADSL拨号上网、多台PC通过宽带路由器共享上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训、交换机的级联和链路聚合配置、使用交换机划分VLAN、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等。通过这些实训,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构建小型家庭办公网络及网络综合布线等基本网络技能。
(2)网络管理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以应付在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这方面的实训主要有:使用抓包工具软件分析网络数据、交换机的端口镜像、端口和MAC地址的绑定、VPN(虚拟专用网)配置、IP地址的规划、基于802.1x的AAA服务配置、网络带宽的监控维护等。通过这些实训,使学生基本掌握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性能管理、网络认证、计费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3)网络综合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大中型企业网络工作的需求。这方面的实训主要有:生成树协议的启用、三层交换机的VLAN互通、ACL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路由器动态路由RIP配置、路由器动态路由OSPF配置、通过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互访等,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较为深入的网络技术,胜任更为复杂的大中型企业网络管理工作。
(4)网络安全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标是为了在网络安全监控方面培养学生防范网络入侵、网络攻击的技能,能够应付一定的网络入侵和攻击,掌握相关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方法。实训内容主要包括:防火墙的透明模式配置、防火墙的NET配置、上网行为策略认证配置、网络监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等。通过此类实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相关技能。
三、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
如何让学生对学习网络实践课感兴趣并能喜欢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提问教学法、示范教学法、通过网络学习网络等,主要是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贯穿整个教学,多种教学方法互补。以教学方法为项目教学法,项目是学会使用互联网为例进行说明。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对应相关职业的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实训项目教学更是突出了这一点,最关键的是实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因此在实训中,要加强对学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在实训中故意设置故障,让实训小组自行进行解决,老师在旁只给出提示,不给具体原因。
结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很快,要做好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紧贴网络实际情况,从真实的网络应用入手讲解网络的组建、应用、管理和维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注重讲解内容的实用性,要在整个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基本”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到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有用的,让学生产生兴趣,并能在工作时很快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合理利用网络,巧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一)合理利用网络,选择与课堂最恰当的结合点
网络资源的确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生动起来,但是不加选择,不分时间地在课堂中加入网络资源,不但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笔者对此也做了深入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网络资源应用在需要加深理解、突出重点的地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由于学生的文学积累以及人生阅历比较少,所以在理解一些侧重内涵和描述抽象的问题时,往往会困在其中,不能自拔。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利用网络资源的简便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把所要表达的东西以画面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在学习《白杨》这篇课文时,“爸爸在讲述白杨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心”,很多同学对这一句理解不了,因为他们对塞外边疆了解得太少,对那里的人们了解得太少,不能理解那些边疆建设者的辛苦和默默无闻,这时候老师可以放一些边疆劳动者的图片和白杨相依托。
另外可以应用在课外扩展、实际应用处,学习不单单只是学习课堂上书本里的东西就够的,应该扩大学生的接触面,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跟本节课有关但又在课本之外的东西作为了解与加深训练。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多地获得学习信息,更好地掌握重点,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还有就是在培养情感、丰富历练处,小学生正处在培养正确人格和学习表达甄别感情的关键时期,老师可以通过在有感情表达的时候加入一些可以烘托感情的图片或者视频。例如在学习《母亲》一文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母亲的不容易以及对自己的爱,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展现母亲仁爱与操劳的图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巧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很敏感,对于动画、音乐、图片都有极强的感知能力。情境教学也是小学课堂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图像和声音来创造情境,利用多媒体可以轻松地达到声情并茂、视听相结合的情境效果,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助于学生对于情感和中心思想的掌握。例如在学习《草原》这一课文时,为了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意境,教师可以下载一些关于陈巴尔虎草原的视频,那种碧水蓝天,遍地牛羊,放牧人拉着马头琴的场景一下就印进了学生们的心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也就直白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网络是新生的事物,学生大都对新生的事物产生好奇,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上了一堂课就像旅游一样,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可以收获到情感,开拓了胸怀。因为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就是通过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简单易懂的课堂,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投入更多的激情,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笔者将一段视频放给同学们看,再加上动听的音乐、唯美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这种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刺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这篇文章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学生们也积极地参与进来,踊跃地回答问题。
三、利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素材,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的天职是什么?当然大家都会说是学习。不错,就是学习,但是只侧重学习的教育环境,导致学生每天只有学校和家两点一线,不能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但是通过多媒体资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资源可以提供课本里没有的新鲜事物,一堂生动的多媒体课可以让学生得到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与胸怀,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给学生带来与写作有关的素材,积累学生的人生阅历。
另外,恰当的利用网络资源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不单单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其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寻找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尝试,自主探究。利用多媒体,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通过学生的整合与理解,提炼出其中的精华,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小学语文只有跟上信息网络的发展,不断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在顺应新课程标准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网络资源;小学语文;措施
语文作为一种母语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本身就是生活化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结合实践尤其是时展最新情况才能称得上是有活力、真正地掌握了母语。目前,网络资源愈来愈多,小学语文要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必须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语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更加生活化、人性化,学生才能更愿意学、学得好,并且还能够在长远上促使学生培养出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阅读教学
能够选入语文课本的材料毕竟是少数,还有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在网络上也同样具有教学意义。因此,要借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他们开展继续阅读,从而为他们的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1.利用网上资源深化课文学习。课文中的很多知识点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些知识点,教师就需要通过网络搜集这些材料,结合课文和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教授。一般来说,最好能提前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要求,让他们结合知识点自己寻找相关资料,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当然,教师自己是要做好充分准备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网上资源拓展阅读范围。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可以以人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某一历史事件为核心,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为核心,搜集相关材料。在海量资源的充实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必然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利用网络开展写作实践
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写作素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的海量资源来充分写作素材,无论是写人、写物还是写事,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资料,这样就能够拓展学生的视界,让他们打开更多思路、思考更多的写作可能性,学习更多更好的语句。这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是一个捷径。
总之,在网络时代,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引领学生自由地驰骋其间,达到最优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光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J].魅力中国,2009(12).
篇10
【关键词】网络教育 革命 启示 Coursera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25-02
一 Coursera网络教育的概述及其特点
1.Coursera网络教育2.0的概述
Coursera是一个新兴的在线教育平台,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名电脑科学家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和安德鲁·恩格(Andrew Ng)创办。已同33所世界顶级名校建立虚拟大学社区,至今提供18个学科的198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在其推出仅4个月的时间里,注册学生人数就达到100万。目前,Coursera学生遍及196个国家,其中美国学生人数达到38.5万,其中我国学生数量达到4100人,约占总人数的4%。未来Coursera网络教育计划将与更多的大学合作,提供更加多样、宽泛的课程选择,未来几年将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再吸引几百万的学生。
2.Coursera网络教育2.0的特点
Coursera领衔的网络教育革命帮助Web 2.0打破了传统的网络学校的学习方式。将利用电子邮件、网上练习、学分授予、讨论小组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构成的网络Web 2.0技术为网络教育带来革新。在吉姆·昆尼(Jim Cuene)看来,Web 2.0时代更像是一个应用程序而非我们所看到的传统网页。
从技术层面看Coursera所采用的网络2.0平台与传统的1.0运行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特征:(1)传统网络大学是以闭合式的,教学课程是被设定好的,Web 2.0的平台对于用户来说是开放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行程聚合点的社群。(2)传统网络大学在网络教育的模式只读,Coursera的Web 2.0则是读、写和与贡献。(3)传统网络大学的学生交流方式是静态的,Coursera的是动态的,交互式的。(4)传统网络教育在网页平台是只有网页编写者设计的,Coursera网络平台则是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内容。
此外,从教学系统要素的视角看,与传统网络学院相比,Coursera具有以下显著特征:第一,教学环境方面,一般网络课程仅为教学视频,Coursera课程平台还包括课程大纲、作业计划、学习资料等。第二,教育方式方面,一般网络课程以教师传授为主,Coursera课程平台以师生、生生间的双向互动方式为主。第三,教育过程中方面,一般网络课程是根据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内容,Coursera则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根据学生、教师的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式。第四,在教育媒体方面,一般网络课程是以播放视频录像为主,兼有少量的PPT演示,而Coursera建立专业网络课程的可视化页面,针对网络课程的特点设计。总之,以Coursera代表的网络2.0技术,为网络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正如乔治亚理工大学21世纪大学中心主任理查德·德米罗(Richard A.Demillo)说:“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但是这种网络课程实验的潜在利益是巨大的,因此我很难想象哪个研究性大学不愿意参与进来。”“这无异于一场海啸”。
二 Coursera网络课程的教育性作用与意义
1.教育效率与平等的杠杆
平衡与效率是教育过程选择的价值取向,在教育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徘徊于两个价值观之间。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教育质量降低、教学资源缺乏、教育功利性突出是当前高等教育系统亟须解决的问题。教育过程的效率与平等之间仍缺少实现的途径。Coursera作为网络教育平台,面向社会为社会提供免费、高质量的教育课程,满足各种人群对不同专业课程的需求,为各阶层人群提供优秀教育资源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公平的学习环境,为实现人们的人生理想搭建平台。另外,Coursera遵循教育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在Coursera的每门课程中,每周设计4~6个类似的教学演示视频,每个视频都控制在10~25分钟。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教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时的10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10~2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为理想的稳定、高效状态,之后注意力将开始分散、下降,整个学生的注意力成梯形结构。
2.学校与课程设置的多元化
学校、教师、学生、课程的多样化促使Coursera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一个教育环境是一元的,那么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只能任由一元环境所控制。Coursera的在线课程数量已经达到124门,课程的学科领域涉及人文、艺术、科技、工程,集中了多所优秀大学的精品课程,可以说Coursera是聚集世界一流大学经典课程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虚拟大学。Coursera不断营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尽管大部分课程由英语讲授,但是Coursera不断吸引非英语国家的著名大学参与,现在已经有以中文、西班牙语教授的专业课程。如科勒表示将通过“开设法语课程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使我们能够吸引非洲一半地区的学生”。在专业设置上,除了原有的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工程学课程外,还将扩展进入医学、诗歌和历史等领域。
3.实施有效的教育约束
Coursera通过每周作业对选择课程的学生实施一定的“教育约束”。教育过程的种种约束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作为社会的亚单元,同样不能摆脱社会控制的特征,脱离约束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尽管Coursera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课程的权利。但为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Coursera的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约束。每周Cousrsera平台都要通过E-mail为学生发送所选课程的小测试,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根据作业测试题目的不同,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有所差异。例如,部分题目交由系统判分,而一些主观题则由上课的学生交换改批。从由教师—学生单一的约束转变成教育—学生、学生—学生立体式的互动环节,有利于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下发挥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持续性。
4.立体式的评价方式
Coursera课程的评价方式各有不同。在线教育缺少来自师生间直接交流与互动,因此保持学生学习的持续性、保证较高的评价质量是达到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Coursera教育平台根据课程的特点实施多样的评价学习效果的方式。例如introduction to Genetics and Evlution的作业是只通过小测试(Quizs);Computing for Data Analysis,要完成并运行test脚本,作业是看文献然后写课程论文,采用选课同学互相同行评议的方式,就是说作为参与者,必须要按时提交论文,评价完其他学生的作业或论文后才能得到完整的分数。可见,Coursera重视评价动态过程,强调学生知识建构与塑造的过程,学生不仅是被评者也是“裁判员”,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评价有益于他们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知识的基础,拓宽了学习的范围。
三 Coursera网络课程对我国网络课程的启示
目前,我国网络课程基本介于网络1.0和2.0之间,我国网络课程的源起大多依附在大学的网络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分支教学课程的补充。因此,Coursera是网络课程2.0的精品和典范,其课程设置、运作模式为我国发展网络2.0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1.重视教育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我国大学网络课程多为网络学院的在线课程。授课时间基本在40分钟左右,与大学教学时长相仿,网络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无法反馈出学生的课堂学习反映,学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学生听课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我国网络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科学的教学方法,科学搭建和设计在线课程平台,如可以把一段时间较长的课程分割为10~2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奠定基础。
2.情境导入式互动,增强课堂的教学质量
搭建立体化教学、交流平台,促进师生间的沟通。目前,我国网络课程基本是将已经录制好的视频、音频上传到网上,一套课程视频或资料长期不变的情况较为普遍。课程大部分是过去式的,有的课程没有相应的大纲。随着网络课程的升级,立体式的授课方式将成为新型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我国网络课程应调整教学课件保留时间,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后应根据学生、教师的反馈修改课程视频及相关资料,与现实中的大学课程教学形式一样实现同步化。另外应加强专业化的网络课程设置、网络界面的设计的更新改造,增强页面的视觉效果,打造专业化的网络教育平台。对于任课教师而言,授课前应根据学生的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对在线课程进行更新和调整。
3.多元化评价方式,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评价不仅对学习结果,评价的过程更是再学习和再认知。我国网络课程的评价方式多通过文本提交的形式进行师生评价。这种范式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我国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过程应积极采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的方式。通过网络社区定期组织小测试,鼓励学生互评从而促进相互交流与沟通,提倡建立生生间的评价平台和措施。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性质,设立师生、生生评价方式的比例。对主观类课程或题目应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测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交流平台,加强虚拟学习社区建设,发挥社交网络的交互属性,激发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想法,进而保障教与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外滩画报.在线教育公司Coursera:互联网上的免费大学[EB/OL].http://.cn/i/2012-09-20/10
147638165.shtml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