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修养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艺术修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设计是一项引导潮流和发展方向的工作,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最先进的理念和认知程度,其中蕴含着先进的科技因素和人文精华。这些都决定了设计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具有创造性这一重要属性。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够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不具备创造性,那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一样,不能够飞翔,只能原地打转,对艺术设计学生也就意味着无法生存下去。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创造意识的缺失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所实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形成了牢固的被动接受型思维,他们已经习惯接受下发学习任务而不会主动求知和提出自己观点的庞大群体。他们对创造创新理解不深,没有建立起主动学习的思想,平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又缺乏动手实践,知识永远都停留在书本上文字上,直接造成创造性能力培养途径的缺失。还有的学生有建立创造性能力的追求,但在实践过程别容易被困难所折服,造成半途而废。如何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下培养出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具备创造性能力的学生,是艺术院校需要重视起来的研究课题。
(二)创造性的培养
所谓创造性,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我国的儒家教育思想一直推崇的教育模式强调老师的“言传身教“,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通常被严格定义为“教“和“学“,学生只能接受老师的观点和看法,而主动提出问题和挑战老师的行为在很多时候是不被提倡的,长久以来,学生们就形成了被动的学习方式,对所学知识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没有挑战精神和主动求知欲望。而很多学校没有讨论和动手实践的教学环节,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环境和条件无法实现,也就造成了艺术设计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无法建立和形成。
现在的艺术生高考录取制度存在很多弊端,首先艺术生的高考录取划归文科生招收范畴,而录取成绩有又远远低于普通文科生,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课单独设立考核标准,很多中学在高中进行文理分班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理科,成绩稍逊的学生选择文科,文科中成绩更不理想的学生为了能顺利进入大学,在对艺术没有任何热情而且不具备任何音乐、绘画艺术功底的情况下被动填报艺术专业,这一部分学生本身不具备足够的文化艺术修养,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就更难培养创造性能力,也更难满足艺术生的素质要求。
二、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一)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设计专业尽管种类繁多,但对于美的认知应该是相同的,而“美“在设计中体现在韵律、节奏、深意、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设计者要想设计出美的成功的作品,那就要对产品本身所涉及的功能、特点、销售地域风情、文化背景、、禁忌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而这些方面都隶属于文化艺术修养涉及的范畴之内。没有足够的文化艺术修养,设计者也就注定无法设计出真正成功的作品,作品也注定没有生命力,也更不可能表达艺术深意。只有具备充足的文化艺术修养,设计者的作品才有可能焕发活力,传递精神寓意,设计者才能拥有创造性能力。(二)作品体现文化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主要包括文学艺术欣赏、审美能力、艺术才能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对陶冶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增强人的判断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优秀名人字画、雕刻作品、服装设计作品、建筑造型、工业产品设计等等都让我们记忆深刻,赞叹连连,无不被设计者的精妙构思和无限创意所折服,这些都充分体现出设计者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
三、文化艺术修养提升创造性能力
(一)在教学当中,教师在课堂授课期间可以有意识地把简单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性的延伸和扩展,涉及的范围尽量宽泛,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全方位知识的掌握,诱发学生对多门类多学科知识的兴趣,不仅仅把他们限定在书本和教材当中,更应该把他们引向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人性、心理等丰富的学科上来,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去感受,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处理和解决问题,如何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整个世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步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求索,创造性能力也会被一步步培养起来。
(二)创造性能力离不开动手实践
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安排真实的设计任务作为实践动手作业内容,通过真实的设计任务让学生主动收集相关的一切资料,鼓励学生通过实践作业阅读和了解其他相关知识,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给予相应奖励。设立实践教学环节,制定实训计划、实训教材,并尽可能聘请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实践指导,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体会、思考、提问……这些措施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动手能力,创造性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三)开展专题讲座
定期在校园进行各种专题讲座对艺术生是十分必要的。讲座内容不必都要与艺术设计有直接关系,只要是艺术设计经常涉及到的都可以举行,充分打破专业界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走进讲座现场。一定要注重专题讲座的质量,其中讲座内容是一方面,而讲座人本身的素质和水平也至关重要,博学多才,幽默风趣,表达清楚流利的高水平讲座者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也会有巨大收获。
(四)社会实践提升创造性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画展,参观名胜古迹,积极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各种夏令营,出外写生等。学生的学习不能限于学校和课堂,艺术生更是如此,课堂之外的世界要学习的知识更多,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实现也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正因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多彩才为创造性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条件,创造性能力从来不是某个人独立存在就产生的,它离不开与社会接触,离不开社会实践。
四、小结
篇2
【关键词】文化修养 理解 文化艺术
“文化修养”应该如何来界定?在这里文化修养需要分开来诠释:“文化”,是指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所谓“修”,乃是学习、吸取、消化。所谓“养”,是在“修”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凝练、升华、沉潜。这是一个极为系统、综合、积累的文化知识体系。在当今物欲的社会里,时代已经成为一个速成的时代,“速度”已成为一种进步的象征,文化也成为了快餐,文化的积累过程已经淡出了人们的心理范畴,时代的发展带来了科技的进步,同时也给现代人造成了文化修养的荒漠,但是作为一名高校艺术教师应该怎样面对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值得亟须商榷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艺术教师的认识,往往有以下看法:一是认为艺术教师无须要什么文化修养,只要能上课就行;一是认为文化修养,就是文学艺术修养,艺术教师有文学艺术修养当然好,没有也无多大关系反正是搞艺术的。总之,多数人认为艺术教师与文化修养的关系不大,只要能教专业课就行,这是一种缺乏高瞻远瞩的教育心理。然而对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说,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关乎着百年树人的问题。小而言之教师的文化修养可以影响他教过的学生,广而言之可以影响一代人的精神面貌,中国五四时期,出现的一批具有文化修养操守大师,使得那个时代大师辈出,虽然物质是贫乏的,但是精神是富足的,成为时代的旗帜。
文化是艺术审美的基础,任何一种艺术都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和历史中。文化是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高校艺术教师,自身所应该具备的文化修养是从事艺术教学所必需的素质。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上只保留在形式上的把握,不能提高到文化层面的教学程度。那么,课堂教学就将脱离文化教育而成为单纯的技能、技法教学。而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做一个高尚的文化人,由此看来提高高校艺术教师的文化修养在教学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加强高校艺术教师文化修养建设,要求教师在事关教育事业、学术活动、为人师表等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并使之保持文化性、稳定性,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成为文化型、道德型、艺术型的高校艺术教师。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在今天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深感高校艺术教师偏重技巧、技能的授课方式,把自己对文化的无知当成艺术家的个性。在社会上也没有人要求你背唐诗宋词,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就越来越遥远。将育人速成化,大家都在急功近利,个人是,社会也是。因此,高校对艺术教师的文化修养方面也有所忽视。本文想就高校艺术教师的文化修养问题,来谈点认识,以期待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下几点是作为一名大学艺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文化修养,否则教师自身文化修养的缺失,将会影响到艺术教学的健康发展。
1. 掌握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和根源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艺术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要想做好艺术教学工作,必须根植于广博的文化知识中,学习先辈积累的文化,学习民族文化的精华。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身经历一番,这就需要间接的从民族文化中吸取养分,要在自身研究领域所需要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广泛涉猎其他各个领域有价值的知识。并且能够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见解,不断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提高文化修养不可忽视的重要方法。
2.掌握多种文化基础知识储备
著名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师者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更要学会不断地探索学习,时刻保持学习的求知欲,在学习中思辨,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文化知识系统全面的掌握好,才能真正的做到为人师表。如果不把文化武装头脑作为关键性的问题来对待,就很难体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在现今大学艺术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没有从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上去教育学生,对学生的专业困惑用非专业的知识去解释或是避而不谈或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样的教师如何去教学生?教师是全方位给予学生成长指导的引路人,学生的好与坏,一方面需要学生自身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把握,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所具备的文化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影响。要做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多层面的文化储备量。
3.培养自身高尚的文化道德情操
艺术具有文化道德的价值。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人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历史上任何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其本身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而并不是其艺术作品的所仅有的技法表现。注重文化艺术修养的培养,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高尚的文化艺术道德情操。
高校艺术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就加强了艺术修养。自古文艺不分家,两者相辅相成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既要深入掌握文化的内在本质,同时,艺术教师还要将自身的思想、文化、情感、意趣、理想进行综合,做到文化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结论
中国艺术的发展必须要有优秀的教育人才,这是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文化与专业课并重的知识结构,大学艺术教师必须把自身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正确的艺术审美情操,储藏丰富的文化底蕴。用知识打动学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文化艺术素质的合格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兆春. 高等教育法与教师职业道德[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声乐艺术、文化修养、重要性
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一、声乐的属性
从声乐的文化属性看,声乐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因为从它的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浸透了人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音乐逻辑。所以,学者们都说一部声乐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世界音乐思想的发展史、音乐思维的发展史。
什么是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人声的特点非其他乐器能比,它的音乐对人类来说是最先听到的,最先感受到的,交流思想信息、情感的声音,以人声的音乐打动人更直接更赋予感染力。怪不得很多教器乐演奏的老师常向自己的学生说:“你拉的(或吹的)要象歌唱的一样”。就连演奏曲谱上就有“如歌的”这个表情术语。人声的音乐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确定性,又使比较确定性的文字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的心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声乐的社会功能是极强的,因为人人都能唱歌。歌者动情动容,听者感人肺腑,艺术魅力无与伦比。
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正因为音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围绕着它就产生了大量的声乐作曲家、歌唱家,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之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成为一个音乐王国,具有了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
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又有浓烈的文化内涵,那么,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文化修养的深厚广博。歌曲或声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声乐艺术的二合体,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或歌曲音乐创作的文学基础。
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比如,中国歌曲、歌剧中可能涉及的体裁起码有诗、词、剧本、小说、散曲、时调等。拿现已知的著名声乐作品来讲,已涉及有古诗数十首,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作者,以及近现代的刘半农、徐志摩、等作家。外国歌曲、清唱剧和歌剧中所涉及的体裁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法国的戈蒂埃、魏尔伦,从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也进入了声乐文献。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或表现好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质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像《玫瑰三愿》、《红豆词》、《阳关三叠》等歌曲,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声乐演唱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即所谓的二度创作。因此,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就需要通过自己所具有的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进行分析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声乐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合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本意。 所以,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那我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在博大的声乐艺术的瀚海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或不深的层面而显得华而不实,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引领我们从声乐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声乐艺术的自由王国。
篇4
一是文化修养。文化底蕴成为文艺作品、品格、品位的重要标准,演员的文化修养也成为高低优劣的最后决定性因素。
二是文学修养。文学修养是分析、理解剧本的基础,而分析理解剧本,又是表演的基础。所以,文学修养对于表演艺术来说,就是基础。只有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对剧本的题材特点以及情境、情节线、冲突、语言等等,进行合理分析,并有准确的理解。
三是艺术修养。要对艺术的各门类,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戏曲、舞蹈、美术、音乐等等,有比较全面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胸有成竹。就会知道艺术修养对于当今社会是何等重要了。
演员的艺术创作,范围所及,无边无际。演员自踏入表演艺术大门,到艺术生命落下帷幕,每时每日都要留心观察、感觉和体验周围的生活。晨起你能体会生活的清新,晚归你可感受工作的壮美,漫步街头你可感受人们的节奏,静观角落你可觉出独特的活动。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你的感觉仓库就会丰富起来。这样演员所塑造出的艺术形象,才能常常闪烁出灵感的光辉,美不胜收。
演员的情感是很脆弱的。人的情感不是自来水,关上水龙头水就没了。人也不是可随意操纵的物体,他有自己的意识。通常,我们在生活中看见有人哭了,他不是一下子就哭出来了,他会有一个伤心的过程;停止哭泣也不是一下子就停止,而是会抽泣一会儿。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演员不要表演情绪。人的情绪不是表演出来的,它是由内在的(内心独白、内心视像)变化所产生的。
真正的表演艺术是――演人,不是“演戏”。演员的任务就是在舞台上塑造活生生的,具有鲜明性格、富于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
一个演员在登上舞台时,是按照自己的创作设计去表演身段,去塑造人物。而观众是带着新鲜的审美要求来审视舞台上的演员的,当演员塑造的角色栩栩如生,与观众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一致或相近时,表演者和欣赏者就达到了共鸣。观众就会以热烈的情感反映,掌声鼓励。演员得到激励,就会仔细琢磨,把观众认可和欣赏的地方巩固加强,使以后的表演更加有声有色,不同凡响。
为此,演员就要经常不断地培植这种能力,随时随地地打开灵敏的感觉神经的射线,射向生活的各种场所、各种角落,扫描一切事物活动的踪影,哪怕极其细小的形象信息,哪怕表面看去令他人兴味索然的东西,也不要在你的感觉监视下让它轻易溜走。这样,年深日久,在大量的探索与发掘过程中,你定然能在他人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生活里,感觉到为创作所需、为人物所有的丰富而新鲜、生动而独特的材料。同时,你自身的敏感能力,也会由久经磨练而变得越来越敏锐。
如果演员塑造的人物脱离生活、远离观众的审美需求,观众觉得台上的人物不顺眼,就会冷落舞台,甚至起身离去。这对演员是一种极大的刺激,同时也是总结教训的好时机,从观众的反应中了解观众的需求,调整自己的表演,才能创作出符合观众审美意识的艺术精品。
篇5
关键词: 高职 艺术类 分层教学 文化修养课
高职艺术类专业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艺术设计系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践性课程占了很大比例。这一方面是艺术类教学特色,另一方面也是高职教育的定位决定的。但从现实来说,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在行业发展中谋求发展,除比拼技能外,需要具备足够的文化修养和研究能力。如何在实践教学的框架下,尽可能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以满足学生不断提升的需求,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分析
分层教学有两面性,就目前而言还处在不成熟阶段,不宜于全面推广,应当试点展开。
在近期的高职课程改革文件中,分层教学和小班化教学两个概念被不断的提及。所谓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质是基于班级授课制形式下,基于学生客观存在基础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分层教学必然存在要从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教学内容上针对学生进行甄筛。这需要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大量的知识储备。但鉴于学生个体案例呈现出的复杂性、动态性变化,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本身对教师因时、因地、因人开展分层教学的要求很高,所以事实上分层教学很容易演变成一种简单的模式--"促优、补差"模式。也很可能演化成一种学生分级模式,使学生变成优更优、劣更劣的两极分化。这很显然不利于教学。笔者认为对分层教学模式,在看到其因材施教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之前,更应该先深刻认识到其可能产生的"阶级"分化。此外,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也不能排除学生的惰性--有些学生会选择最低标准完成课程。
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模式在中国发展虽已有数十年,但更多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中运用,将其拓展到高职教育中,仍需谨慎探讨。但分层教学的思维模式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二、高职艺术类专业文化修养课程的困境与分层教学思维的切入
高职艺术类专业文化修养课程因其特性,是进行分层教学尝试的最佳切入点。
如前文所述,在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定位背景下,如何开展文化修养类课程教学一直是一个悖论,这个悖论在艺术类专业上更为凸显。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为例:
在采用"2+1"培养模式下(两年在校学习一年离校实习),两年的在校时间要完成所有绘画基础课程、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国家规定的如政治、英语等课程的学习,在如此紧凑的课程安排下,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也已经采用"项目驱动,在做中学"的思路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文化修养类课程更是压缩到仅有一次公选课2个学分。也即是说,目前学生文化修养教育集中在了授课教师课堂所被动展示的自身修养,并无系统性、针对性的引导。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工作中,虽然可以娴熟的运用各种专业技能,但却缺乏创意和思维能力。由此,笔者不得不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当学生走进社会开始从事设计类工作,在当今设计类岗位工作时间紧、强度大的客观现实下,学生如何保持创意灵感不会枯竭?如何学会在没有灵感的情况下寻找设计思路,完成工作安排?笔者认为加强学生文化修养,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应该采用怎样的课程形式来加强学生文化修养和自我学习能力?这其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其一,从教学的层面分析,前文所述的高职艺术类教学悖论有待解决。一方面实践教学体系和艺术类专业特性导致,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论课程和文化修养课程必须让步于实践课程;另一方面学生需要足够的文化修养与自我学习能力以应对岗位工作和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其二,从学生的层面分析,高职生源具有复杂性。相较于本科院校生源的地域性差异,高职有三年制、3+2制、五年一贯制等生源,学生的基础差异更大。
这两点给分层教学的尝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如前文所述,文化修养课程目前课程比例低,以教师的"身教"为主,对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融合在教师的日常教学的言行举止之中。教师在思想上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文化修养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引导,是最便于开展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这恰恰符合分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
生源的差异给分层教学的实施的必要性提供了依据。高职学生的生源差异非常明显,三年制、3+2制、五年一贯制等生源的学养几乎有质的区别,这在客观上给分层教学模式开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采用分层教学的思维将之运用到高职艺术类文化修养课程教学中,可以规避上文所述分层教学的弊端,凸显其优势。可以说高职艺术类专业文化修养课程是进行分层教学尝试的最佳切入点。
三、分层教学在高职艺术类文化修养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如何在高职艺术类文化修养课程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应该采用怎样的形式开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其一,课题体系层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一定文化修养课程,并在这部分课程中引入分层教学概念。
具体举措为,设置一系列符合专业需求的、不分级的、分科选修的、分层的文化修养课程。这些课程应当具备如下特质:
1、实用性,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所需求,可以补足学生足够的知识量,但又不至于过于深涩,是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补充;
2、成体系,可以贯穿两学年,可以和实践课程相结合,或者利用实践课程同步开展;
3、模块化,可以供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自由听取;
4、不分级,没有或者需要较少的前置课程学习;
5、灵活性,应该是传统授课模式之外的课程,采用多种授课模式,如微课、网课等。
其二,课堂讲授层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分层教学的思维,主动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具体举措为,在实践性教学为主导的便利条件下,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翻转教学尝试。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占绝对比例的前提下,分小组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授课的常规模式,此二者加上在学生具备一定基础后进行适度的翻转课堂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在对学生特点了解的基础上,以分层教学的理念将学生分组(这种分组不应当是优劣分组,而应该是互补分组)能更好的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完成个人学养的提高。
其三,要开展分层教学,不应忽略"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的"研",不应该仅指教师的研究力,更应该强调学生的研究力。研究力产生的根本在于学生在技能学习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理论的升华,然后使自己归纳的理论反作用于实践。高职院校不应忽略学生的研究力,对于部分优秀学生更应该注重其科研能力的培养。
具体举措为以第二课堂、学生专业协会为依托,给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同时树立标杆,强化榜样作用,以优秀带动一般,以个别带动整体,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结论
分层教学,不应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改革,更深层面上应该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在实践教学体系下,分层教学思维更便于在艺术类专业文化修养课程教学中首先尝试,我们可以预见分层教学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沈燕 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学探讨 [J]赤峰学院学报 2011年1月242-245
篇6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逐步提高,文化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舞台表演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艺术形式,也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舞台表演是通过表演者的舞台艺术创作,用艺术的形式塑造意境、传递情感,最终把作品表现出来。由此可见,表演者的舞台艺术表演能力对于艺术作品的表达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对如何提高表演者的舞台艺术表演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1 提高表演者的文化艺术修养
舞台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门类,并且带有浓重的感彩和生活内容,对表演者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思想道德、艺术修养、情感表达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舞台表演者的艺术表演能力,必须从各方面提高表演者的文化艺术修养。
首先,要提高表演者的文学修养。很多舞台作品都来源于各种文学作品,而各种文学作品大都来自作者的生活感悟。因此,表演者在生活中应多阅读各种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中的人文风情,欣赏一些高雅的音乐、戏曲作品等,从不同方面去增强自身的文学修养,从而提高对舞台作品的领悟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因此,舞台表演者可以通过欣赏大量文学作品,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感受、想象和表达能力。
其次,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舞台表演者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必须要锻炼自身的审美趣味,可以通过向专业人士求得指导和帮助,从而改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观点,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
然后,提高表演者的思想道德修养。艺术具有道德的价值,一部优秀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往往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表演者必须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要热爱生活,端正生活态度,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积累生活感受,将生活感悟和情感融入到舞台表演当中,与专业技术相融合,才能提高表演的品味及舞台表演的质量。
最后,注重提高表演者的艺术修养。表演者在生活中可以通过了解进步的艺术形象,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在表演的训练中,表演者应不断地从文学、绘画、音乐、运动等不同领域中广泛地汲取养料,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感悟,提高自身的综合艺术修养水平和舞台艺术表演能力。
2 表演过程中充分融入感情
舞台表演艺术是一个情感性很强的艺术门类。情感的表达是衡量表演者表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好的艺术表演,一定要准确地捕捉住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涵,通过适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真实自然的艺术作品,才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对于现阶段的情况来说,舞台艺术创作者习惯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艺术表演的主题,而舞台表演的观看者则习惯从表演内容中去发现所要表达的问题和答案。因此,这就要求舞台表演者不仅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努力掌握各项艺术表演元素,将其恰当地运用到舞台艺术表演当中去,还要将演绎生活的思想情感、艺术语言贯穿到整个演释过程当中,才能使舞台表演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起观众的共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舞台艺术表演过程就是艺术家演释自己情感的过程。艺术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情感的表现,对于艺术家来说,情感的表现并不是对任何具体观众而发的,它首先源自于自身,其次才指向任何听得懂的人。因此,舞台艺术表演者的情感表达对于提高表演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 深度了解作品内涵
舞台艺术表演所能表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它源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表演者在表演实践中应该充分领会作品的内涵,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角色性格、发展情节,以及作品创作背景、创作主旨等,从中体会作品的创作人所要表达的思维和情感,找到共鸣,进而激发自身内在的情感,才能更恰当的将作品的本质灵活生动的演绎出来。
4 运用虚拟的表现手法
艺术的魅力在于能将人们生活中发生的人和事艺术地呈现于舞台上,可以使人们从中得到启迪,同时也给人们美的享受。虽然说舞台艺术表演源于生活,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不加任何修饰原样搬上舞台,虽然真实,但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这就需要在舞台表演中适当运用虚拟表演的艺术表达形式。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韶关市始兴县文化馆演出队在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大赛获奖剧目《斗年鼓》的演出中,通过客家?年习俗,以山歌作引,锣鼓为媒,载歌载舞的形式,反映客家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歌颂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面貌,演员将生活中劳动形态艺术地呈现于舞台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由此可见,用虚拟性的表现手法将舞台表演的艺术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篇7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音乐;音乐辅导;大众文艺
音乐是如今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活跃于大众文艺当中。音乐辅导是普及大众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修养,也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生活。大众文艺活动中的音乐辅导是一种创造美的工作,在继承和传播文化的基础上不仅要体现美的价值,还要注重体现音乐内在魅力和培养音乐基本素质。音乐辅导除了创造美,还有传播美、升值美的重要作用,其中音乐辅导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直接决定着音乐活动开展和音乐辅导效果。音乐辅导工作者良好的素养促进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是大众文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一、当前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的主要形式分析
大众文艺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得大众文艺拥有很强的生命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文艺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新变化,面临着一些新挑战和新机遇。如今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创新的思想观念,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很多新的乐趣,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望越来越浓,都积极参与到大众文艺活动中。很多人民群众不想在文化生活中自娱自乐,他们想要有相对固定的音乐娱乐场所,有专业的人员来辅导,有互相交流的文化平台,也希望参加大众文艺团队而享受文化艺术的美。
如今大众文艺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将群众作为主体的基础上,其内容、形式、业态等方面不断地创新。随着科技和传媒的迅速发展,电台广播、KTV、音乐影院、CD、电视电脑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普及,音乐文化被掀起了一阵狂潮。音乐逐渐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人们不再是仅仅听音乐,还开始自己写、自己唱,自己创作,不断走向多元化、个性化的自我娱乐。
迄今为止,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兴趣爱好,而是提升到了求知、求乐、求美。他们不仅追求个体文化享受,追求大众文艺,还想要提高文化艺术素养,追求高雅文化艺术。他们在积极参与大众文艺活动的时候,广泛展示自己的创作与成果,但是他们自身需要业务强、素质高的文化人才来辅导他们,健康发展大众文艺活动。
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形式是音乐辅导工作者通过长期努力而形成的优秀经验模式,其特点是地域风格强、生活气息浓等等。到如今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个:节日庆祝、重要纪念日、广场文化艺术、自行建立的文艺团队等等。其中作为人们相对距离的地方,广场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只要你喜欢,完全可以积极参与到大众文艺活动当中,比如音乐晚会、广场舞、歌唱比赛等。在这些音乐活动中,人们不仅能体验到艺术的乐趣,感受到艺术的美,还能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所以,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对普及大众文艺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研究
(一)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
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的工作素养,影响着地方大众文艺的活动开展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的工作素养决定着大众文艺水平的高低。随着社会文明的迅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大众文艺活动的组织、开展,也要求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素养。而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综合素养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素质是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音乐辅导工作者要热爱工作、追求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在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下,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还要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文化生活体验、深远的文化思想和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第三,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要做好大众文艺的宣传、辅导工作,不仅要有掌握专业知识的文化素养,还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交流技巧,相比书面表达来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促进大众文艺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更加有亲和力与说服力;第四,历年来基层文化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大众文艺活动,培训、辅导各种文化艺术,所以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还要具有较强的培训、辅导和组织能力。
(二)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素质的重要意义
第一,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素养是大众文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从古至今留下的智慧结晶和宝贵财富。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是开展大众文艺活动的主要骨干,是基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和管理大众文艺;策划和开展大众文艺活动;组织和辅导大众文艺队伍的工作等。作为有着特殊职能的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音乐辅导工作者良好的素养促进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是大众文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素养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促进作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日益发达,人们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却忽视了社会效益,导致社会精神文明很难得以高效的建设,同时也影响了物质文明的发展。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基层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他们让人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鼓舞人们的斗志,让人们的大众文艺活动也变得多姿多彩。因此,文化馆音乐辅导工作者素养有利于人民大众文艺素养的提升,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美育
《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应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乐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应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可见,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本学科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做呢?
一、通过音乐欣赏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是艺术科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可以利用多种欣赏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主动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而中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更感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式样。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2.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应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一个人所建立的音乐审美情趣,与他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往往决定着音乐美育实施的质量。音乐审美教育正是使学生自然的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而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悦。用健康的情绪把学生带进歌曲的意境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美育教育
1.进行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知识。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鉴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电影、戏剧、舞蹈中的音乐部分。还有些音乐作品是根据其他文学艺术的题材重新加以创作的。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的题材或表现内涵来说,都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这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理解这类音乐作品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越深刻、越细致,那么对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文化艺术修养对于音乐欣赏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与其有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对全部的音乐作品,其中也包括无标题音乐的欣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外,人的生活体验对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非常有益于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与领会。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艺术修养
高职院校历来注重的是专业技术的培养,旨在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技工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修养问题则很少提及,不被人重视。但是在提倡综合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修养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在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艺术修养的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其专业技术的习得。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问题,理应得到重视。
一、 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艺术修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其本身具有着高职院校教育特点的深深烙印,同时工业设计这一专业的特殊性,使艺术修养的提升对于这一专业的学生具有了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一)艺术修养的内涵
提起艺术修养,人们通常认为这是艺术家才具备的内涵,普通人是很难获得的。但是笔者认为,艺术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后天努力而习得的。这便要求我们先要弄清艺术修要都包括什么。
笔者认为,艺术修养的内容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其主要可体现在思想、知识、情感、艺术表达这四个方面。思想是艺术修养的根本,二者是水与源,木与根的关系。人只有具有思想性,才可能有艺术性。艺术修养是人内在世界观的一个外在表现,是人对于外在感官世界的认识在自身的一个反映。因此,这也就要求我们的艺术获得要取之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知识则是艺术修养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里的知识包括了很多的方面,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不仅指艺术本身的知识,更是指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知识。只有对于我们周遭的世界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建立了成熟的知识系统,在这之上建立起来的艺术修养才能坚固,牢不可催。艺术可以说是自身情感的一种表达,如果对于外在的事物不加感情的描述出来,那这就不能称之为艺术。最后,具备了本身的思想,坚固的知识体系以及丰富的感情,还不能称之为艺术修养。没有艺术的表达方式,无法将自身的情感经过艺术加工传达出来,则一切都可以说是无用之功。
从上文可知,艺术修养包含了四个方面,思想、知识、情感、艺术表达。因此,人们在后天培养时就要着重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
(二) 提升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是其专业需要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就业压力,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缺少政府政策支持,大多为民办,自负盈亏。在招生时为保证生源,学生录取要求相对较低,许多学生综合素质低,有的甚至连相应的高中水平知识都不具备,这就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出了很大的障碍。学校在学习氛围,文化氛围上都有着很大的不足,无法激发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更不要说对于艺术修养提高的渴望。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先天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甚至成了其不求上进的借口,认为自身本身就底子差,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一些校方与教师甚至也持有这种思想,认为只要完成课程规定的教学就可以了,不关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工业设计这一专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工业设计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追捧。但是要想掌握好这门专业技术则并非易事。这其实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应同时具备相关工业技术知识,也应具备设计学的基本功底,甚至可以说,这一专业对于学生的设计功底要求还是相当强的。没有相当的艺术修养,要想在这一专业领域中脱颖而出,甚至只是单纯掌握好这一专业都是不现实的。
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深深感到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艺术修养方面的缺失。虽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开设产品设计、视觉传达、人机工程学、构成设计等课程,甚至在大一的课程中还专门安排了素描与色彩课。但是学生本身知识体系的缺失,文化修养的低下都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艺术品味,当我要求学生设计一款MP4的外观时,学生们的思路都很狭窄,做出的设计缺乏自身内涵,没有艺术感可言。而且学生本身学习态度不端正,根本没有认识到其所从事的专业的要求之大,竞争之激烈。
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不仅是非常需要的,而且可以说是迫在眉睫。这不仅是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决定的,更是现在该专业学生的现状所确实需要的。
二、 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艺术修养的几点建议
对于如何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目前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尚处在摸索阶段,而对于高职院校则更是在起步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应在激发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知识基础结构,认识到高职学生的本身特点,以提高学生本专业技术水平为目的来开展工作。这就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过程不是开设几门课程,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学校,老师,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通力合作。具体的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教育部门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教育的政策扶持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修养是符合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的,教育部门应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未来我国技术人才输送的保障。战后的日本在百废待兴之际,重点发展教育,但是它并没有盲目一味支持所谓的高精尖科技,而是对技术人才的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为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保证。我国目前对于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工人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于这方面教育的投入还亟待加强。
国家教育部门应对高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给予应有的重视,可以建立专项基金,用于鼓励国家紧缺专业的技术人才。同时,在艺术修养的培养方面,可以给予专项的奖学金,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
(二)学生自身应对艺术修养的培养加强重视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本身在入校时,对于其各方面的成绩要求就可以说是比较低,很多学生甚至连高中的知识结构都没有达到很好的构建,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的时候,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是既便如此,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缺陷,认为只要能入学,专业就业前景好就万事大吉了,出现了很多“混”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没有意识到本身专业对于艺术修养的要求,还只停留在只单纯掌握技术知识的层面上,根本没有对艺术修养的培养重视起来。这样,即便是学校,老师再如何强调,学生如果没有重视起来,一切都将是无用之功。因此,学生对于艺术修养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从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三)合理开设艺术修养培养方面的课程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专业情况,设置合理的艺术修养培养方面的课程。高职院校的艺术修养课程,应同本科艺术专业院校的艺术修养培养课程有明显不同,甚至与本科综合院校的艺术修养课程作出区分。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本身知识结构有限,所使用的艺术修养培养教材应做到深入浅出,在介绍整个东西方艺术史,使学生对于人类的艺术发展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的同时,重点不应是艺术理论的介绍,而是应该突出实例,重视感官教育。这样不仅可以照顾到学生的本身水平,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在开设艺术史等综合类课程的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开设相关的艺术修养培养课程。就像工业设计专业,在学习相关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开设设计方面的课程。但是这时对于设计课程的开设,不应照搬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而是同本专业相结合,从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入手,重点教授实用技术,而不是设计理论的学习。
(四)搞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气氛
身为一线教师,笔者深刻体会到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上的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本身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其对于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校园文化气氛不够浓厚,更不用谈艺术修养提高的氛围。但是校园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艺术修养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当文化学习,艺术修养的培养成为整个校园的主流风气的时候,整个学校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与教师在搞活校园文化气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首先应增加相应方面的师资投入,可以招聘一些重点艺术院校的研究生作为艺术修养课程的教师,同时,经常举办一些例如艺术文化周,创作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正面积极性,使其真正参与到艺术的创作过程之中。教师还应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对于提高艺术修养有益的书籍,供学生选读。或是鼓励学生开展博物馆网上图片展。举行的这些活动都应将学生的艺术修养的培养同本专业的具体知识结合起来,落脚在实用性上,真正使学生可以直接受益,看到成效。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自身知识结构的有限性,同时由于其专业的技术性、实用性比较明显,学生本身的艺术修养的培养则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的。艺术修养的不足最终严重阻碍的相关专业的学习与技术掌握。在工业设计专业这一现象就比较明显,亟待解决。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学生重视,学校支持,教师引导的方式,重点在提升学生对于文化艺术的兴趣,注重实践性与实效性,最终落脚到使艺术修养的培养同具体专业技术知识习得的相辅相成,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世德. 美学辞典[M]. 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篇10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14-01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提高,这是许许多多音乐教育者所关心的问题。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培养高专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同时还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逐步培养学生适应各种风格表现形式的音乐欣赏能力。因此,音乐欣赏对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欣赏教学价值
(一)传承文化。音乐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最具品味的精神文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囊括了民族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的精髓,浓缩着人类文明的结晶,对音乐的学习远远不止音乐本身,它还包括更广泛的内涵,其中包括一般文化和姊妹艺术,甚至可以窥视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对于文化的传承往往大于音乐学习本身。
(二)发展个体。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张扬个性,具有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人。音乐欣赏教学在发展个体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方式。欣赏者自身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等也会对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起着一定的辅助与制约作用。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情感体验,对更深刻地体会类似贝多芬的交响曲这样哲理性强、内涵丰富的音乐作品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欣赏者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提高思想情感的深刻程度,也是促进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课程开设的最本质的价值,也是最高价值。
(三)完善教育。我们当今大力提倡的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其本质含义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提高的主要方面,也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理想。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理性和感性,智商和情商协调发展,这种发展是多向的,是全人的教育。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音乐艺术教育进一步的目的与任务是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感受和鉴赏音乐美、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
(四)完善人格。音乐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能适应和推动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的高尚完美的“人”。无论是培养受教者的音乐兴趣,培养感受和鉴赏音乐美、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还是通过音乐教育渗透思想教育、启智健体,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完善完美的人。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造就健全高尚的人格。
二、音乐欣赏教学
(一)正确理解音乐艺术的特性
表情性、非具象性和不具备语言符号功能是音乐艺术在表现内容上的特征。表情性是指音乐艺术最能细腻地、淋漓尽致地表达人们的喜、怒、乐、哀等各种感情和情绪,在这方面音乐远远胜过其他艺术形式。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中的欢乐喜悦,小提琴协奏曲《粱祝》中“楼台会”一段的悲凉,都是语言所难以描绘的。
非具象性是指音乐不具有空间造型能力,音乐也不像语言那样具有明确的语意,这决定了音乐艺术不能具体表现事物的具体形态、事件的发展细节和明确的概念性、逻辑性内容。如表现的话,那也要通过语言文字等其他手段的帮助。音乐艺术擅长表“情”,却不擅长表达形状与概念。所以我们在欣赏音乐时不能苛求音乐所不能表现的东西,不必非要从音乐中去寻找诸如“某个人长得什么样子,他们在说什么”等这样一些音乐所表达不了的东西。
(二)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体验
- 上一篇: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处分条例
- 下一篇:森林防火条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