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智能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弱电智能化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弱电智能化教学

篇1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学习领域 工作任务

随着我国城市数字化、建筑智能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规划、建设、管理及服务理念急需更新,运用科学、整体、系统的思维来营造现代智能化的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楼宇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由于各高职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历史沿革不同,导致各学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大不相同,进一步导致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较大差别,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因此,导致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对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等专门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如何培养让用人单位满意的营销人才成了高等学校的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专业建设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建设改革的思路

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专业建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建设基本思路是[2]:分析该专业学生就业职业领域;分析就业的职业岗位,分析岗位任务;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细分学习子情境。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构建与实践

如何面对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难点、如何解决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的难题,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改革的思路,我们认为:瓶颈问题不解决,教师就不能积极参与,即使参与了如改革思路不对,再怎样折腾都不会有结果,解决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理论、不断进行调研论证、不断进行总结。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改革课题组,经过多次交流学习、调研论证,不仅解决了教师参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教师思想观念的问题。下面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设改革为例,进行几方面的探讨。

2.1 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能根据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建设要求和现场环境勘察结果[3](资讯),进行设备选型(决策),制定施工计划(计划),能够通过阅读说明书,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实施),最后按功能和规范要求对系统进行检查与评价(检查与评价)。教师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楼宇弱点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与检测的方法。具体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如下。

(1)理解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组成原理;(2)掌握视频监控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3)掌握入侵报警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4)掌握门禁管理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5)掌握楼宇对讲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6)掌握视频会议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7)具备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8)具备小型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

2.2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体系的确定

目前智能楼宇与智能小区建筑主要使用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视频会议五大典型弱电系统,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主岗位之一是“智能楼宇弱电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与维护”,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调试、防盗报警系统设备安装调试、门禁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楼宇对讲系统设备安装调试、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安装调试五个学习情境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因而,《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学习领域课程由五个学习情境组成,每个学习情境对应于智能楼宇某个弱电子系统的工作过程,由若干个工作任务组成。所以,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核心任务是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学习情境及其对应的工作任务,如图1。

2.3 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行动领域分析及知识技能模块构建

每个学习情境下的任务教学的开展都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指导的项目式教学方法。每个学习情境对应的不同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具体做法:(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小组采用各种方式调研(参观、网上浏览、咨询等)子系统的功能、组成原理、典型系统类型等,写出调研报告;(2)根据甲方工程要求,进行现场勘查,确定信息点位置和特征,分析系统需求,确定系统类型,进行设备选型和配置;(3)根据选定的设备,了解其功能接口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设备的安装、接线、调试;(4)对系统功能进行综合检查,并安装规范对系统进行验收;评价学生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工作情况和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如在视频监控学习情境下,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六部教学法,见图2

3结语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改革,除上述探讨的内容之外,还有大量的改革比如:如何进行学习领域的教材开发、教学实施过程中场所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工作需要研究解决。不管改革有多困难,但我们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思想能比较好的解决以就业为导向,比较好的解决高职教育中学生技能培养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 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3] 陈天娥.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于调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24.

[4] 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8).

篇2

关键词:智能建筑技术,信息技术,关键技术,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近年来,智能建筑技术结合自动控制技术,图像处理和显示技术,弱电技术等先进技术,为建筑行业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科技已成为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然而,由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尚未成熟应用,因此,本文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理论、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看法和理解,完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理论研究,为建立科学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1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图像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智能建筑,智能建筑采用的弱电技术就是所谓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根据在建筑中不同的应用范围,弱电技术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用于楼宇控制,电气火灾保护等大型公共设施,可视为弱低压电能;另一类用于信息源交换信息,如电视和计算机。顾名思义,智能建筑弱电技术是利用弱电技术实验楼宇控制和消防等各方面的智能技术。现阶段,弱电技术在智能建筑应用已经涉及计算机,电子控制和图像显示等先进技术。所以说,弱电技术带动智能建筑的创新,在智能建筑中应用也越来越广。

2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2.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使用信息接入、信息传输技和信息处理技术,改进流程,提升质量。信息技术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图形图像技术,也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智能建筑采用信息技术,巨大的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实现远程办公、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远程教学等。为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2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中的一大技术,它能迅速地提升处理能力,迅速地加强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包括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让人们得到更直观全面的信息。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可以呆在家里完成各种办公事务。网络在只能建筑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满足各种业务之间的信息交互。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智能建筑,成为智能建筑技术一项重要技术。

2.3 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通信技术正向数字化,智能化和高速化方向快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语音,数据,图像等快速交互,实现高速的信息资源共享。 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形成通信网络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基础。通信技术实现建筑物的信息交换和传播,提供便利的通信和控制管理需求。

2.4 图形图像技术

图形图像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用于智能建筑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图形图像信息技术,即信息可视化。另一种是图像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和图像的压缩编码技术,为图形图像信息采集和浏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智能建筑,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追求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受到大众广泛欢迎。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工程实践,影响建筑智能化发挥应有的作用。鉴于此,提出一些智能建筑行业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供参考。

第一,不贪大求全,只求经济实用。作为一个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配套专业,智能化系统工程也受到技术,经济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必须基于建设专业特点和使用要求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虑到其 功能,治理和管理的要求,项目投资及其他因素,突出重点,确保主要功能,选择适用的各类专业子系统,系统集成水平,标准级和规模经济。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工程设计开始,做好全面的智能建筑规划,设计,配套工作。

第二,紧跟主流技术,走成熟可靠路线。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工程设计应着眼于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主流,建筑智能化工程和研发是不一样的,只有一次机会,项目不允许反复变化,还受到项目周期和进度的约束。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新技术的应仔细挑选,要使用可靠,成熟,稳定和先进的技术为原则,选择成熟可靠的产品和设备。同时,考虑产品的兼容性以及厂商的技术支持服务能力。

第三,遵循科学合理原则。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功能和性能局限性,并非“万能”,寻求所谓的“最好”的“新”“最完整”的概念是不切实际的看法。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简化系统,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使投资更加合理。

第四,重视系统可用性和可靠性。建筑智能化系统使用时间久,且24小时不间断运行,大楼内的安全,人身安全任务事关重大。此外,在要求较高的场合,应该有其他技术支持和应急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对策。智能化子系统要求各不相同,往往集中在公用机房。每个子系统基本确定后,统一协调规划,避免施工治理杂乱无章。重要机房消防设施也应该是规划和设计。统一安排布置在各种设备,均匀整齐,同时也便于以后使用和管理。

第五,适度超前。通信自动化是智能建筑关键技术之一,目前这一领域快速发展,需求迫切,有一些提前考虑,提高设计标准,预埋件,预留孔,预埋管线,易于后期施工。智能弱电系统管道,线槽施工属于配套设施,采取主动沟通与其他专业人士的设计,安排适当的布线途径,高度和位置,避免图纸设计时间和疏忽,造成冲突的施工,返工和浪费。

第六,弱电线路设计注重稳定性和可靠性。弱电系统的电路设计,推荐采用更可靠的连接选项。 应该专注于工程设计,产品的质量和野外条件下,相同的电路联动控制设备不宜过多。此外,在主回路上电缆和电线的密度常被忽略,导致干扰等风险。

工作中难免出现遗漏,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专注于设计的协调和合作,使智能化工程技术与建筑更好的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虽然智能建筑技术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仍有很多因素阻碍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①虽然有多项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然而,由于智能建筑行业涉及的技术多,创新周期短,所以国家规范标准很难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②精通智能建筑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小,无法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及其他技术。③智能建筑行业出现的盲目追求功能齐全,没有重视配套技术发展,导致智能建筑技术没有实质的进步,功能和作用不能完全发挥。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要提高建筑的规划设计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使得智能建筑得到了全面的升级。

4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是实现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发展潜力巨大。未来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更更大程度地依赖信息技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也会引起建筑行业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具体表现在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多的应用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逐步完善智能建筑办公,通讯和安全等功能,实现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最终达到所有的智能建筑设备的有效监控和管理。②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发展。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宽带多媒体通信,移动通信都在快速发展。③智能建筑网络系统逐步向“三网融合”方向发展。实现弱电技术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构建信息高速公路,确保信息畅通。④多媒体技术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娱乐方式,实现图像,数据,语音的综合应用。⑤智能建筑技术安全管理,将逐步采用人体识别和智能卡技术,包括指纹和视网膜识别等。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和通信网络等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重要技术将是建筑智能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系统在民用建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以实用、效率高、经济、先进、安全、舒适、便捷、节省能源、节省人力和改善劳动条件等特点,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智能建筑已成为民用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成为建筑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在其推广应用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智能建筑系统掌握不全面,以及理解上的误差,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使智能建筑系统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实用效益。笔者将这几年从事建筑电气行业遇到的应用设计、施工技术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一些设计细节和施工技术,供各位同行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借鉴。

关键词: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建筑电气,设计细节,施工技术

一、系统总体设计规划

首先,我们了解用户需求和建筑物的功能,从宏观角度对弱电系统的总体规模和性能指标、各个子系统的规模和性能要求,以及选用什么技术实现这些功能等进行叙述和论证。使用户对系统有一个总体概念和了解,对今后的实施和经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成为系统分析阶段的文档资料。规划设计方案一般包括目标系统的总体概貌、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各子系统的描述。其中各子系统的描述包括系统目标、系统布线结构、系统实施计划、系统经费概算。规划设计方案要注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设计意图充分表达出来,以供有关决策和技术人员作为论证和评价的基础。同时注重以下几个细节:

1、智能建筑应用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一次性完成工程弱电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并按计划逐步实施。

(2)系统设计应在技术上达到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性能上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

(3)使用上应具有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设计上应注重当前IT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采用主流先进技术。同时,建设工程通常只能一次性成功,工程现场不具备反复变动、多次试验的条件和可能,而且受工程周期和进度的限制、工程投资的约束则更为明显。因此,在实际应用上,要慎重选用某些新技术,除非有稳妥、可靠的保障措施。通常,要以采用可靠、成熟、稳定的先进技术为原则,选用经过市场考验、实践证实可靠和成功的产品及设备。一般情况下,已批量生产和投入使用的系列化品牌产品是设计上首选对象。同时,要考察产品兼容性、升级换代的可能性、技术上开放性、灵活性,市场上技术支持度,以及厂商在当地技术服务和支持的能力。

2、智能化设备选型原则

(1)集成化原则:应选择高度集成的设备以便控制、管理和维护。

(2)模块化原则:应在软、硬件上都采用商业化、通用化、模块结构的设备,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

(3)可靠性原则:所选设备具备抵御环境影响的能力,工作稳定可靠,并能适应室内外昼夜全天候工作。

(4)遵循实事求是、先进、可靠、节约的后期服务体系完善的原则。

各专业设备的联动控制,综合体现了智能建筑的先进性,而要实现这些联动控制,第一步就要选对智能化产品,以及产品之间采用的通讯协议、端口,系统的可拓展性等。

在实际建设工程中,智能建筑专业承包单位往往和机电设备承包单位不是同一个单位,智能化设计上要明确提出与机电专业设备接口、控制/通信协议的具体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及时交予工程总管理方,落实各专业间设备的可联动性。

选用设备及安装方式应便于今后检测、维修。例如,某酒店首层多功能厅9米高吊顶内有一台空调新风受控联动/反馈电动阀门,造成调试、维修、检查、复位极其困难与不便,因此,选用能自动/电动复位的设备和产品,并设有可从二层走道吊顶通往该多功能厅吊顶内的专用维修通道。

3、子系统选配不要盲目求全,要按需选配、经济实用

智能化绝不是技术越高越好、功能越全越好,应该有一个功能极限。它是以满足建筑功能和经济性的需求来设定的。重要的是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要防止质量和功能的过剩。对系统而言,可靠性是第一位的。采用经过大型建筑工程验证的产品和技术是最有效的规避风险方法。

在设计细节方面,要依据建筑物的建设目的,围绕建筑物的专业集成与使用需求和环境条件等多方面考虑。例如,高档酒店就要突出专业服务功能和业务治理设施等,技术环境和水平的提升。现代化写字楼就要突显其办公自动化、通信网络化等方面功能定位。又如:电子巡更系统在大型小区、酒店行业较为常见和实用,而在写字楼服务行业却并不实用。应用设计上要因地制宜,按实际需求选择各子系统。

2009年,笔者经历某酒店建设,公司计划提高酒店档次,要求对每个大小会议室均配备齐全的会议系统设备(桌面鹅颈话筒、吊顶音响,投影仪,扩音设备,音频处理器,调音台,CD/DVD播放机,录音设备,摄像机,无线网络,有线电视等等),然而那些小型会议室实际使用的时候,只用到了投影仪和无线网络,其它设备都只是个摆设,投资也得不到回报。大型会议室固然需要配备齐全,但小型会议室其实没必要铺张浪费,要提高档次,将钱投入其它方面更佳。

故,应用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建筑物的建设目的,应用确切需求,在工程规划时做好智能建筑方案设计、论证,使之发挥应有的功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4、要充分考虑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系统的经济性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某些情况下经济性可以否定一切,在功能与经济发生矛盾时,可以采用“技术降效”的办法来解决,在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尽力采用实用的技术和设备,简化系统,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达到降低整体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5、系统集成要切合实际,确保实用性为前提

系统集成将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信息综合、资源共享。系统集成的主要内容是解决不同系统产品间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使它们之间达到“互操作性”。接口应当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网络接口、系统和应用软件接口,实现与未来设备的更多互连和互操作。

以上主要体现在我们的设备选型原则上,例如,门禁控制系统设备采用TCP/IP通讯协议,建立在通信网络系统上,减少了物理线路的敷设工程量,又能为建筑物或建筑群的拥有者(管理者)及建筑物内的各个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再者,每一系统和设备都有其适用范围,功能和性能上的局限性,使用性质不同的系统不能替代将就使用,盲目合并,是不切实际的做法。否则,前期不合理建设,后期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再进行整改,拖延工期,投入成本将更大,还可能引起纠纷。例如,某一教学工程为了节省造价,在设计上将现场教学转播系统和消防报警广播系统不恰当地合在一起,使用上既不灵活、也不方便,其没有充分考虑消防误报警和教学广播实际使用时很多时候是要根据不同班级播放不同广播音源的,即消防报警广播为模拟式扬声器即可,而教学广播要求为数字扬声器。经纠正,改为二者分开,另设一套专业教学广播系统专用于教学转播,既满足使用要求,又互不干扰,提高了教学系统的灵活性,做到科学合理。

6、系统布线设计

结构化布线(GCS)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工程,包括传输媒体(双绞线(铜线)及光纤),连接硬件(包括跳线架、模块化插座、适配器、工具等)以及安装、维护管理及工程服务等。对于一个建筑来说,犹如神经系统对于人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建筑的路由合理性,系统扩展性和结构前瞻性。GCS在设备变迁时,有高度的灵活性,而且具有管理的方便性,改变结点连接能使网络拓扑结构方便在星型、总线、环型等之间进行转换。

现代建筑中机电设备系统大量增多,而电子设备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弱电设备和线路与其他专业设施紧邻,也存在着安全、干扰、稳定性方面的隐患。从设计上做好与其他设备专业管槽、管道的综合工作,设备空间等的预留工作。智能化弱电系统管道、线槽在建筑工程中是属于辅助设施,通常应避让于风管、水管、强电管槽,故设计上要主动先与其他专业沟通,安排好合适的布线途径、高度和位置。同时应考虑设备信号总线传输距离的限制,以及DC供电压减等因素。

7、中心机房控制室综合设计

中心机房控制室一般集中各智能化子系统核心设备,是智能建筑系统的集成中心,并大多和消防控制室合并使用,空间较为紧凑。统计各子系统中心设备,应把它们对机房布置空间的需求总结起来,统一由工程总管理方协调、规划,综合设计,使机房布置合理、规整,并避免专业之间的冲突。

根据电子设备的运行环境指标,标准的中控室装修一般为地面铺设防静电架空地板,墙面混凝土刮白防尘即可(不要装饰易燃材料),铝扣板吊顶,防火门,机房内地面比机房外地面略高,防止水进入。进出线孔洞要有防堵措施,防止小动物进入;中控室内不要有无关的管道穿过。要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措施和工作照明,并要统计各系统用电负荷功率,设置专用的电源配电箱,电源容量要够,建议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端切换的方式,并设有UPS不间断电源供各子系统共用。中控室还应预留连接各个弱电子系统的专用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箱LEB。要综合安排各种设备机柜、操作台、电视墙、台座支架的排列方式和布置位置,布线应规整。保证各个系统总体安装效果既美观、实用,又便于日后维护。

二、施工图设计及施工技术

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图纸一般包括图纸目录、施工图设计说明/图例、各弱电子系统系统图、平面图、弱电井/机房的布置详图、系统配线与端接图。施工图纸设计主要以上述图纸为主,如果图纸上表示不清楚的,可在设计说明或相应图纸中辅以文字说明。

由于弱电系统是采用集中统一的一体化综合设计,因此我们在进行施工平面图设计时,就有可能在一套施工平面图纸上反映各子系统的工程预埋管线,线缆桥架敷设,以及相应的设备定位(除消防火灾报警系统按规范需另行独立设计以外)。

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应对以下几点做出明确的要求:

(1)土建施工所需预留孔洞、预埋件,线槽、桥架的定位、尺寸以及走向的工艺与敷设要求。

(2)作好弱电设备机房和弱电井的电源和接地预留,接地可采用联合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采用弱电专用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3)大楼进入网、楼栋间的管道预留预埋。

(4)中控室、各类弱电机房的位置大小、平面布置要求。

(5)系统现场控制器(DDC)、监控点的定位及安装要求。

(6)系统配线规格和布线要求。

另外,施工布线时,要注重系统设备线路端接的编号和方式。弱电电线根数比较多,机柜内电线密密麻麻,笔者一般在设计图纸上对设备点位进行编号,以方便施工和维护。例如,视频监控点位在图纸上根据图像排列顺序和硬盘录像机编号进行编号,如三号硬盘录像机监视器的第12个画面,则平面图摄像头点位编号为3#12,施工布线和将信号线接至硬盘录像机时均对应此编号,这样可以避免出图像后对信号线重新排列和方便维护。

结论

智能建筑系统应用设计的主要职责是完成总体方案与系统设计,并解决好与其它专业设备及其管线间的施工配合,并应和业主、系统集成商、施工单位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建设一套实用、经济、先进、安全、舒适、性能稳定、便捷、节省能源、节省人力和改善劳动条件等特点的智能化系统的最终目标。上述分析的几点细节,是笔者在这几年工程实施中遇到和运用的,希望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注重设计切合实际应用, 使智能化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王金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2008-01

篇4

新院建设之初信息化建设的全盘布局,新园建设中、后期具体系统的建设与操作,成为考量医院信息中心的一件大事。

基于此,我们本期EHC圆桌论坛关注“新院建设与信息化”这一主题,邀请到正在进行或刚刚进行过新院信息系统建设的专家们,用他们的经验,给正在或将要进行新院建设的同行们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智能楼宇与信息化顶层设计

“智能楼宇”是指高效、安全、舒适和节能的新建筑,在新门诊教学楼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从数字化向智慧化的转变。

新建门诊教学楼总面积7.29万平方米,整体分地下三层,地上五层,局部六层。门诊教学楼功能齐全、分区明确,基础设施便利,彰显人性化设计,分为门诊、急救中心、检验中心等功能区,可接纳门急诊患者5000~7000人次/日。

“智能楼宇”是指高效、安全、舒适和节能的新建筑。既能通过信息风险识别、人身和财产安全、电力安全和设备安全做好安全保障,又能通过智能化楼宇将本地控制、系统控制、照明控制和楼宇自控管理起来,还能通过楼宇自控系统等实现空调、给排水、照明、电梯等系统运行情况的集中控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

医院老建筑长期承担繁重的医疗任务,在新门诊教学楼建设规划中,信息管理中心考虑了如何在医院需求日益扩大、数字化建设深化、设备管理信息化、楼宇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实现医院数字化向智慧化服务演进。

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保障基础、着眼未来”为设计方向,着手智能化建设总体设计。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是江苏省唯一直属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2011年6月起在苏州工业园区动工新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总院,总院占地面积近90亩,设计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一期设计床位600张,其中含国际部床位100张,目前建设工程进展中,预计在2015年上半年试运行。

总院设计之初,首先初步确定了智能化工程的大致框架以及与基建等相关工程的建设边界,以明确分工和互相协作的具体内容;其次参考本地及周边市场基建单位造价、智能化工程单位造价、同级医疗单位智能化工程建设预算比例等数据,并根据医院建设资金整体情况,确立总院智能化工程资金预算;最后根据预算范围,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保障基础、着眼未来”为设计方向,着手智能化建设总体设计。

所谓“绿色”主要是指节约资源,不仅要从设计上认真考虑,更要在运行后认真落实。

我院新院占地面积大约137.25亩,建筑面积12.1万平米。“绿色建筑”、“智慧大楼”这些名词是近些年来提得比较多的有关建筑方面的词汇。其实所谓“绿色”主要是指节约资源,包括建设期间节约材料以及使用期间节约能耗。对于前一部分是在医院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后一部分不光是在医院设计上应该考虑,而且是在医院运行之后更应当认真落实的事情。如何能够将医院楼宇日常能耗降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关于电、气、水的管理,而这些就是所谓的智慧大楼所包含的内容。

“绿色”是环保与节能,从顶层设计就充分考虑智能化楼宇建设内容。

北京天坛医院新院建筑面积近26万平米,编制床位1650张,手术室50间。

“绿色”是环保与节能,但是,如何实现还需要智能化系统的支撑。例如,智能化灯控、智能化空调系统可以节约电力;智能化车辆调度系统可以减少车辆等待时间,减少尾气排放;智能化污水监测系统,可以防止有害废水排放。因此,智慧建筑与智能化系统是绿色建筑的基础。

在北京天坛医院新院规划中,王晨院长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从顶层设计上强调智能化、信息化是新院设计的特点,多次组织设计院进行医院信息化智能化专题讨论会,提出由信息中心主导新院的整体智能化设计,并从信息中心抽调专人参与新院筹建,对每一张弱电图纸审核签字。

智能化楼宇是信息化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天坛医院新院从顶层设计就充分考虑了智能化楼宇建设内容,而且将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为新院的特点。医院从患者服务、医疗流程质量控制、医疗资源利用、绩效管理、决策分析等多个方面,充分考虑了智能化系统的匹配与支撑,并且将各个系统有机整合,以形成一个整体智慧型医院。

“绿色”体现在节约资源,“智慧”体现着高效管理,新院区的信息系统是全部重新规划设计的,以彰显这两点。

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坐落在党的诞生地、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占地面积208亩,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350张,实际开放床位1660张,目前已成为嘉兴市规模最大、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绿色”是在信息化建设中选用的方案、产品应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如:采用虚拟化战略构建绿色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减少物理服务器的数量,可以在电力、冷却、设备占用空间成本上节省不少。中心机房应采用智能化程度高,可靠性高的机房精密空调,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智慧”就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一个简洁,高效,安全的系统,如医院的一卡通管理系统等。

由于原有信息系统功能和公司的维护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医院业务发展需求,因此新院区的信息系统是全部重新规划设计的,参照了原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标准的全新HIS系统、EMR系统、PACS系统。整体架构以电子病历为中心,按照标准建设。从现在效果来看,新建信息系统符合相关标准,医院可以按规定上传数据到各卫计委、卫生厅和卫生局,用户也满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

施耐德电气帮助人们善用其效、尽享其能的观念与绿色建筑和智慧大楼等概念不谋而合。

“绿色建筑”、“智慧大楼”体现了新建医院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即绿色可持续与智能信息化。绿色可持续要求新建医院能最大化地优化整个建筑的运营结构,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浪费与对环境的影响。智能信息化要求新建医院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一方面是提高大楼运营相关信息的可视化与可管理性,另一方面是更好地支持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并保证相关信息系统与关键设备的安全可靠。

信息化顶层设计是医院现代化的关键,好的顶层设计可以更好地整合、优化业务、行政、后勤三条医院工作主线,建成高效的全院信息系统,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中管理,减少库存,降低人力成本,使医院管理、临床诊疗效率提高,实现医院现代化。

智能楼宇与信息化顶层设计息息相关,是规划、设计、制定医院信息化顶层架构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智能楼宇包含的安防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智能楼宇中包含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为医院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既要满足现有医院业务的可用性与安全性,又要能够灵活地适应医院业务的变化与扩展,另外也要为医院与全国信息系统的互联接入提供安全、可靠的支持。

“绿色建筑”和“智慧大楼”这两方面的要求都在体现以人为本,除此之外还应考虑流程上的“绿色”和“智慧”。

现各地政府在更多地关注民生工程,医院建设是其中投入之一。此次我院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城西建造一座占地200亩、住院床位达2000张、建筑面积的26.7万平方米的三级甲等的医疗中心。是整个城市重要的集急救、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医疗建筑综合体。

“绿色建筑”和“智慧大楼”这两方面的要求,都是要体现以人为本,都是要体现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能耗的消费。新院建设除了要符合绿色建筑各种节能规范要求外,我个人认为减少患者的活动半径及合理分布诊区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体现。

比如可以考虑现有的“挂号收费诊区医技检查药房”的流程是否可以重新分配,以更合理地减少患者的活动半径,这也是体现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此次我们考虑诊区是相对独立的模块,患者直接到诊区完成自助挂号收费、候诊、诊疗,专科的部分医技检查、治疗全部在诊区完成。

比如还可考虑科室的门诊设立问题。现如今我们大多数是以学科的细分来体现门诊服务的,但对患者而言,一个器官的疼痛是无法事先得知是内科还是外科引起的,且往往内科和外科的门诊位置是在不同楼层及不同诊区,会带给患者不便,所以是否可以考虑以器官的疾病来合理划分诊区,如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合在一起,只要是头痛,患者及导诊人员就知道去脑科诊区,同时也方便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医生间的会诊,极大缩小疾病的诊断时间,也可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

信息中心的角色

信息部门是院区智能化工程的总负责,从设计到初稿完成,再到工程实施,信息中心始终从信息化层面对实施公司提要求。

在智能化工程设计阶段,我们要求设计公司在初稿之前对医院从三个方面深入了解:第一是现有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情况,第二是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信息化的要求,第三是院方对信息化发展、智能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设计单位的经验和特点,提出整体化的设计方案以及初步预算。这样基本保证了医院智能化建设是在医院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完成框架设计,不会出现大的偏移或缺漏。在设计初稿完成的基础上,信息部门联合设计方一起与全院相关科室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商讨和论证,针对设计、流程、布局,甚至每一个点位进行确认,再汇总讨论并交由院决策层审议,做出修改。四易设计稿后,最终形成完整详细的设计蓝图、方案设计书和设计造价。

这个过程,信息部门的参与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它在院方和设计方之前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对业务需求进行必要的梳理,采纳合理建议,规避非标需求,适当引导方向,才能使得智能化建设设计方案顺利完成。方案完成后,由于医院实际资金预算的限制,信息部门对方案进行了分解,首先保证智能化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必备项目,其次考虑建设中可以展现医院信息化的一些亮点项目。

医院明确信息部门作为院区总院智能化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与工程相关的信息、基建、总务等多个职能科室共同合作推进工程进展,此模式优点在于:一、医院智能化建设首先要基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情况以及对未来系统发展的规划,信息部门无疑有明显优势;二、信息部门介入智能化建设一线,也有利于未来根据医院建设实际来对信息发展规划进行微调,从而找到更符合医院基础建设条件的系统建设道路;三、未来医院的建设必定需要有信息化发展的思维来主导,医疗业务流程、医院人财物管理、楼宇智能化控制、公共安全维护等诸多方面最终落脚点都会与信息化紧密相连,逐步建成全闭环化可控可追溯的管理模式,继而建设成为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医院。这样的主管模式需要信息部门与基建部门有极其紧密的沟通联系,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有极其充分的协商论证,要尽可能做到纵向畅通、横向连贯,才能发挥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效果。

网管中心在整个新院建设中,结合新院要求进行相应的信息点位预留。

网管中心在整个新院弱电工程建设中,主要是根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要求,按照软件系统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需求,网络系统对布线系统的需求的递进方式,完成整个弱电工程的布线要求。同时,结合新院信息化使用的扩展要求,进行相应信息点位的预留。

最大的改变应该是“围绕信息化建设为患者服务”方面。我院新大楼在基础设计阶段为考虑方便患者就医将门诊所有诊室和功能科室全部安置在一楼,这样避免电梯成为瓶颈。同时信息化建设为了缓解患者在医院的等候时间,建设了分时段的预约挂号系统、患者自助一卡通系统、门诊大厅的自助导航系统等。

信息中心先期即介入新院设计,参与新院整体信息化的设计,并提出各类需求。

信息中心在新院建设中提早介入到了整个新医院建设中,在设计初期就和设计部门进行了沟通,规划整个医院的大网络规划及各科室的设计要求,明确了整个楼宇建设以光纤为主、无线为辅,各系统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接入平台,了解各业务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前提出各种需求,以供在建筑初期做好管路、管道预留。

目前我院在调整现有的各系统与数据集成平台进行相接,将现有各系统改造成松耦合,这样待新院区建立更大的数据集成引擎时,可以采用平台之间的对接,现有的数据不会因为系统的升级或更换而无法得到利用。这一方面可以减少信息系统全新建设费用的大规模支出,另一方面也极大保持了医务人员原有的使用习惯,减少了由于新大楼使用带来的系统故障风险。

“智慧”新院

数字化医院的整体框架由智能化系统和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

数字化医院的整体框架是由智能化系统和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的,我院在建新门诊教学楼时完全是从信息化建设角度来设计的。医院建筑的智能化是医院实现整体医疗和整体护理的基础,需要按照未来10~20年的发展战略进行整体统一规划,即为医院构筑一个满足医院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长短期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系统平台。

数字化医院的基本组成应包括上层的临床信息系统和医院管理系统,以及起支撑作用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关于新院智慧性的考虑主要是结合弱电工程相关标准要求,建设了大量的智能楼宇监控系统,比如空调新风机组的监控、污水排放的监控等。我们医院在新院建设之初就已经将建设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医院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为最大程度地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落实,由医院网管中心牵头进行协调新院弱电工程的建设工作。

智能楼宇和信息化顶层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像“高速公路”和“汽车” 相互关系。

智能楼宇和信息化顶层设计之间的关系像是“高速公路”和“汽车” ,汽车要想跑得快,车况本身好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基础是高速公路建设得好,汽车才能跑得快而稳。新院的“智慧性”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考虑,硬件建设方面保证充足的信息点,覆盖全院的高速无线网络系统,采用虚拟化技术的数据中心等。软件建设方面重点加强移动医疗软件建设。

绿色医院重点体现节能与环保,通过新院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有了巨大发展。

绿色医院重点体现节能与环保。节能包括:节能控制系统、节能产品使用、节能设计(机房位置、机房布局、虚拟化应用)。

北京天坛医院基本采用的平滑过渡的方案,很多新院的新系统都提前在老院进行试运行,确保顺利过渡。新院安排了3个信息中心主机房,整体面积近2000平米。在门诊信息中心专设应急指挥中心,10个大屏幕对医院医疗服务、运营管理、楼宇自控、安全消防进行全方位监管。无线和物联网进行全覆盖,对人员和物品进行无死角覆盖追踪,医护人员随时随地为患者诊疗服务。

此次智能楼宇,我们思考最多的是大集成的建设理念。

智能建筑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顶层设计,将各系统工程融为一体,任何一个系统绝对不允许孤立,此次我们考虑以一个整体的大平台,将消防、监控、水、电、气、空调、门禁及医院的业务信息系统全部集成在此平台上。引入物联网的理念,将医务人员、患者、管理部门所需信息高度融合,如排班表可决定是否允许此医务人员车辆的出入、医疗区域的门禁出入、医疗业务系统的登录等。

通过将各系统的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可实时反映整个体系的运行状况,明确存在的症结是在哪一个环节,以前各系统只能在自己的范围内查找,现在可以跨行业、跨部门进行动态调整。如人员流量大时,能自动要求增加医务人员、引导人员、保安人员,后勤岗位人员,可对各设施增加巡查次数等。通过在患者的床头设立可自由调整的屏幕终端,可供患者进行点餐、打车呼叫、健康宣教、看电影电视、病情查询,同时也可供医务人员查房、下医嘱时使用,提升整个系统的智慧性。

“绿色”新院

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要建成真正的数字化医院,需要满足物理层面和信息层面两方面的要求。

信息层面主要是对信息系统服务对象来说,物理层面主要是对医院建筑智能化方面提出要求,医院的建筑必须为信息系统运行提供安全、稳定的物理环境基础。它是基于建筑、结构、暖通、水电、装修、机电等多系统基础之上的以建筑智能化为核心、为医院信息化系统服务的一套平台,向下集成了多专业、多方向、多系统的管理和应用,向上服务于医院HIS、LIS、MIS、PACS、HRP等信息平台,是现代数字化中承载着日常运行、维护、管理、使用的重要平台,建设的成功与否真正体现了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绿色医院”的建设理念体现在医院建设的各个方面。

举例说明,如果按照传统的医院信息系统所需服务器配置,我们医院可能需要购置70余台服务器设备。由于我们使用了服务器虚拟技术,大大节省了服务器的数量,最终只采购了不到30台服务器就完成了机房建设,既节约了资金,也节省了整个机房的能耗。

靠综合布线和虚拟化技术达到“绿色”标准。

新院区信息系统建设中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兼容性、灵活性、稳定性和扩展性好布线方式。数据中心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减少了物理机的数量,设备的存放空间,中心机房采用了机房专用空调,符合环保要求,降低中心机房电能的消耗。

绿色、现代化的机房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医院机房的新建、改造计划非常重要。我们建议医院在规划时应首先充分考虑到机房规划的关键参数――这包括了设计容量、关键等级、成长规划等,之后此基础上考虑具体采用何种架构和方式,并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解决方案和产品来实现自己的建设计划。在机房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常见的建设误区。第一,只重视初始投资成本,我们建议用户在建设数据中心时,应当重视机房的总持有成本,而非仅仅是投资成本。第二,机房架构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我们建议用户考虑模块化的机房架构,这样的架构可以使机房边成长边投资。 第三,云时代的整合问题。在可见的未来,即使云计算应用高速发展,现代化医院依然会有大量关键信息存放在本地,而这一部分的应用和信息将比以往要更为关键,我们建议用户不要轻视本地机房的建设和应用。

我们的规划重点是采取医疗云及互联网医疗的方式。

篇5

刚参加工作,我便担任计算机班专业课教师及毕业班班主任,深感教学经验不足,我为了尽快进入状态,抽出大量时间听了***6位老师的30多节课,吸取他人长处为己所用。 由于自己刻苦钻研,在运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使如此, 我深感水平不够, 经验不足。从一开学, 我就开始多方搜集材料,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复习资料。自己订阅了数种报刊并经常到阅览室阅读报刊,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和拓宽知识面.,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决不放过,尤其是在学术方面,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并且对待课程中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虚心向他人求教。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面,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同时,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并在平时和考试中都严格要求学生, 有时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学生一开始啧有烦言,尽管如此,我并不因此而放松对他们的要求,为了把后进学生的成绩提上去,苦心孤诣,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对于不是本班的学生,我也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态度,一旦有其它班级学生提出要求,照样热情辅导,提供复习材料。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总是耐心细致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了切实可行的班规细则,经常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班集体竞赛活动。关心爱护学生,对待表现不好的学生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不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压制学生。用制度管人,用爱心育人,不歧视学困生,不偏爱优生。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情况,对个别性格差异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并采用有效方式帮助这些学生。对于学困生,我总是鼓励他们,并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教育他们不要自暴自弃,要做品学兼优的学生。我所担任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工作中努力奉献也得到学校及劳动局领导的肯定,在2005年度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2006年度被评为劳动局优秀工作者。

2008年入职上海经意实业有限公司,开始参与实施的是***智能化集成项目。应业主要求,做一块8M*8M的规划沙盘。要能够在沙盘上做到已用地、待用地等用灯光、声音区分的功能,再通过中控控制把相关的图片文字信息显视在前面的电子大屏上。刚接到业务需求时,对已购买的中控进行可行性认证,但始终未能实现业主要求的“三同时”。但我在研究中控控制软件时,看到他提供的可编程接口,我想这不就和学校里学的单片机知识有点相似吗?然后我把想法同项目经理讨论后,他赞同我对中控设备进行升级。我运用单片机知识,增加几只继电器模块,结合基础汇编语言对中控软件进行部分指令修改,相当于给中控的输出增加一个通道,最终实现了业主要求的“三同时”。

四川地震后,我司受***委托,对口***22所学校的基础弱电系统、校园电视台及数据存储系统的援建工作。公司十分重视援建工作,以项目部经理为负责人,我作为项目助理立即赶赴***市开展工作。整个援建工作的施工工期紧,量大,物资补给相对困难。我们加班加点,按时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其中22所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及服务器集成都是跟国际知名品牌思科公司合作,我学到了许多国际先进的、成熟的集成思想。在机房建设时,充分考虑到静电、雷电等所造成弱电设备的损坏,我在机房的等电位联结与接地系统这一块下足了功夫。随后在中石化项目上,充分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在项目实施中得心应手。

2013年我担任***弱电系统的项目经理。对于常规纯硬件的子系统集成,难度不大,关键是安排好各套工序的逻辑顺序,使整个项目的进度计划、质量计划、费用计划满足施工组织组织设计的要求。本项目中有三个难点:第一点是体育中心用户的网络配置,第二点是楼宇自控系统的软件组态,第三点是体育馆的精密空调的恒温恒湿调试。因为体育中心内需要建设三套计算机网络系统(政务网、公务网、内网),而业主方的费用计划是的不能使用三套物理隔离的网络设备。介于投资方面的考虑,选用VLAN(虚拟局域网)划分技术,通过绑定交换机端口属性,最终满足体育中心内业务网络需求。楼控系统的软件组态的难点在实现对建筑的节能要求,这是以前不考虑的事项。不仅要管理好动力、精密的设备,还必须满足现在建筑物节能标准,这是就需要这套系统更加富有节能思想。我主要修改了原有组态软件的动力设备、空调机组、普通照明的日常运行开启、关停时间。对每个功能模块的测定参数重新赋值域,实现由电脑控制设备的“智能”启停。体育馆对温湿度要求非常高。每个运动场馆我设计选用两台上送风,自然回风的空调机组配合联调。两台空调功能相对分开,一台控温,一台控湿。经过一个多月的联合调试及试运行,最终空调内的温湿度达到要求。

在担任***智能化系统的项目经理时,感觉这个项目的难点在于多媒体信息及共享网络通讯设备的防静电、抗干扰问题。信息系统选用时下先进且成熟的数字媒体系统。机房内设备多,且核心设备承担着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换,所以机房按屏蔽机房标准建设,特别是小型机、服务器等的等电位联接显得尤为重要。室外所有强电进线做三级防雷过电压保护,室外所有弱电进线都必须串接信号防雷器。计算机房内的接地电阻严格控制小于1欧姆。

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要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弱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弱电技术的应用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节能、环保的生活与工作的空间,所涉及的方面有很多,因此技术含量也相对较高。弱电系统是现代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功能都是通过弱电技术来实现的。因此,加强对弱电技术的研究是提高我国建筑智能化水平的关键问题。

一、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涵义

要想清楚的明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涵义,首先必须清楚的理解弱电技术的涵义,弱电的概念主要是根据强电的概念进行定义的,弱电一般是指直流电路或音频、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直流电压一般在36V以内。弱电可以通过电能有效地将信号进行传播与交换。衡量弱电的主要标准是信号传送的效果优劣,主要特点在于其电压较低、频率较高。在建筑应用中根据应用范围不同弱电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用于楼控、电气消防、周界报警等大型公共设施,此类弱电可以视作一种低电压电能;而另一类弱电则作为一种信息源进行信息的交换,比如电视、计算机等家用电器,有关于此类的技术均称之为弱电技术。而智能建筑弱电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弱电技术实现建筑的安防、楼控、消防等各个方面的智能化的技术。现阶段弱电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已经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电控以及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等各项先进的技术。

二、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使用信息接入、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改进流程,提升质量。信息技术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图形图像技术,也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智能建筑采用信息技术,巨大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实现远程办公、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远程教学等,为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中的一大技术,它能迅速地提升处理能力,迅速地加强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包括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让人们得到更直观全面的信息。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可以呆在家里完成各种办公事务。网络在智能建筑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满足各种业务之间的信息交互。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智能建筑,成为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一项重要技术。

3、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通信技术正向数字化、智能化和高速化方向快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语音,数据,图像等快速交互,实现高速的信息资源共享。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形成通信网络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基础。通信技术实现建筑物的信息交换和传播,提供便利的通信和控制管理需求。

4、图形图像技术

图形图像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用于智能建筑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图形图像信息技术,即信息可视化;另一方面是图像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和图像的压缩编码技术,为图形图像信息采集和浏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要点

1、综合布线系统

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综合布线是一种具有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用以服务建筑物中所有通信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现在和将来的布线要求。设计应以智能建筑的现时和计划需求为依据。

2、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与信息资源等部分组成。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国内外建立远程数据通信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子系统间接口方面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系统的控制器与受控设备之间往往互控,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系统的报警联动、各种管理信息资源网络的互联,需要设备之间或系统与设备间的软、硬件连接,需要对各自的“接口”界面进行处理,以便可靠运行,但往往因为系统要求不明确与技术规则不统一、各承包商间接口界面不统一与彼此推诿、技术不成熟或技术不可行等客观原因,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

4、母线的安装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插接的母线在运行的现场中要放置在室内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密集型的母线必须要做绝缘检查。母线安装前,母线通道的所有线路都要经受潮湿程度的检查,避免成品受到损坏。母线需要与开关的设备相连接,不受到额外的应力;母线的各个连接部位要密封好。

5、弱电设备功能

智能建筑内弱电设备多,专业性强,每个弱电子系统均要有专门技术人员安装调试。监控管理人员一般对诸多智能系统不可能都精通,应在抓好线管、线槽施工质量同时,着重对系统设备功能进行监控。合同签订过程中,专业队伍竞争夺标,往往会给系统提出许多功能,许多测控点,而报价又不高,以增加竞争优势,但在施工时往往去掉某些功能,忽略一些测控点,管理人员若不按合同监控,就会使工程少测控点、缺功能。

四、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研究现状,未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仍旧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集成技术为方法。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在国内建筑业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应用,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方面:

1、未来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会应用更多的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逐步完善智能建筑的安全、通讯、办公等智能功能,力争通过增强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能力来实现更高一层的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并且逐步实现适合我国居住环境与习惯的智能大厦管理系统和楼宇管理系统。

2、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中也在不断地进行通信技术的研发工作。随着国外的宽带多媒体通信技术以及ATM通信技术逐渐成熟,未来几年内智能建筑的通讯技术仍然会追求数字化、宽带化以及高速化、网络化的多媒体通信技术。

3、智能建筑网络系统逐渐向“三网融合”的方向迈进。通过利用基站架设、智能设备管理等优势,弱电技术所利用的信息平台将会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目标。

4、智能建筑随着弱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更多的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多种技术来迎合居民越来越多的生活需求,将会成为今后智能建筑建设的主流方向。智能建筑最终会实现利用弱电技术完成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的综合应用。

5、未来的智能建筑能够实现开放式网络控制技术,也就是通过web技术的三层结构以及网络总线、现场总线、计算机总线实现智能建筑的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功能集成。最终可以达到对智能建筑内所有设备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有效地监控与管理。

6、在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管理方面,将会使用人体识别和智能卡等技术。

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前进,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将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建筑施工管理应紧密联系施工和客户需求,采取有效策略的方式来提高建筑水平。加强智能化建筑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完善,从而保证我国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懿.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

[2]闫飞,弱电施工安装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9).

篇7

关键词:医疗建筑;智能化设计;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除了具有一般综合性建筑所具有的系统如: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动控制系统,应急广播兼公共广播系统、通讯及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计算机网络设备系统、出入口控制及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等外,还有一些医院专用的智能化系统如: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候诊排队管理系统、呼叫对讲系统、手术室视频示教系统、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电子公告牌系统等。本文将专门阐述医院专用的智能化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建筑概况

某新区医院主体由门诊医技楼和4栋病房楼组成,及少量的后勤保障用房。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88689 ,其中地上15368l,地下35008。门诊医技楼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高度17.30m,为多层建筑。1号病房楼地下一层,地上九层,高度39.45m;2号一4号病房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五层,高度59.85m。属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总床位数约为1500床,日门诊量4500人次,日急诊量400人次。

3 医院专用智能化系统设计

该综合医院智能化系统设计,是在了解国内同类医院智能化水平的基础上,做好设计前期的现场勘查工作,与业主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充分考虑该项目的医疗范围、工程投资、就诊流程、管理模式,同时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进行的。

3.1医院信息系统

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IS)和医院管理系统ospital Management System, HMS)一起构成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 ystem ,HIS)。临床信息系统由处理临床信息的功能子系统组成。这些功能子系统包括门诊管理系统,病人护理和电子病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PACS),药房管理系统.实验室(化验)管理系统,远程管理系统,医学资料总库和信息集成与广域传播系统等。医院管理系统是将医院作为一个经济经营体来进行管理和运作的系统。该系统由若干功能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包括财务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系统,人事系统等非临床功能子系统。

本工程的信息中心设在l号病房楼九层,面积约l8O平米,与市政网络共用网络机房,但是网络设备及路由与市政网络是分别设置的。系统具备高宽带、大容量和高速率.并具备将来扩容和带宽升级的条件。两个子系统之间支持统一,开放、可靠的标准HL7进行集成,进而达到信息共享。

3.2呼叫对讲系统

呼叫系统由主机、分机、信号传输、辅助提示等单元构成。医院呼叫对讲系统一般按使用场合不同分为病房护理呼叫对讲系统、手术室医护对讲系统、放射科呼叫系统。

1、病房护理呼叫对讲系统

病房护理呼叫对讲系统是为了病人随时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方便病人和医护人员联系而设置的医院专用呼叫对讲系统。本系统按总线形式设计.由呼叫对讲主机、分机、显示屏、显示灯、紧急呼叫分机及遥控分机等组成。本工程在病房楼各护理单元、血透中心,急诊留观室,设置医护对讲系统,每个护理单元设护理主机,一般设于护士站,分机设在每个病房床头医疗带上,显示灯设在各病房门口。卫生间设紧急呼叫分机,护士站两侧走廊各设一块显示屏。共设置了56台对讲主机,分机l731台,呼叫按钮816台。系统能满足如下功能:

1)随时接受患者呼叫,护士站及走廊内的显示屏能同时准确显示呼叫患者床位号或房间号,患者呼叫时护士站应有明显的声、光提示,病房门口还应有光提示。

2)允许多路同时呼叫-特护患者有优先呼叫权。

3)病房卫生间内的呼叫,在主机处有紧急呼叫提示。

4)对医护人员未做l临床处理的患者呼叫,其提示信号应持续保留。

5)具有医护人员与患者双向通话功能。

6)系统具有护理信息自动记录功能及故障自检功能。

2、手术室医护对讲系统

手术室内不允许使用无线通讯设备,以防止无线电波干扰电子器件正常工作。手术室内也不应设置外线电话,以免手术过程受到干扰,手术室之问、手术室与护士站之间使用在线的医护对讲系统。手术部对外(医院内部)联系通过护士站统一联络。本工程共有三十四间手术室,在每个手术室及谈话室设置医护对讲分机,在3层手术登记处设一台对讲主机.医护之间可进行沟通。

3、放射科呼叫系统

x光室、MRI室、CT等具有一定的辐射,且医生在控制室操作设备,不方便与病人现场沟通,为此在医疗设备控制室设呼叫系统、放射科呼叫系统一般为各部门独立的系统,系统主机一般随医疗设备自带,安装在控制室医疗设备控制台上,扬声器安装在设备室的墙上,系绕设计仅预埋管线及配置按钮,话筒、扬声器等外部设备。

3.3候诊排队管理系统

医院门诊是一个人流大.病患多,相对复杂混乱的地方,为了解决病人就诊时找不到位置、排队无序、医生工作量不平衡,环境嘈杂等问题.在本门诊大楼依靠先进的智能候诊排队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管理手段,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候诊排队管理系统由系统软件及计算机,系统主控器、门诊分机、显示器及扬声器等部分组成。候诊排队管理系统示意图见图一。候诊排队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1)医院各科室候诊区,检验中心设置候诊排队管理系统。

2)排队管理系统均靠网络布线设施来实现,每个诊室和分诊台护士站均具有网络接口。虚拟呼叫器(软件形成)安装在电脑上,在候诊区设置电子显示屏,在各分诊台布l根视频线和l根双芯音频线,视频线类型由显示终端决定.用于分诊台电脑与显示屏相连接,音频线连接分诊台旁的功放与天花扳上的吸顶音箱或其他有源音箱。

3)诊台管理系统软件安装在各诊区护士站的上位计算机上,管理本诊区候诊排队管理系统,并与医院门诊挂号处的主机联网。

3.4手术室视频示教系统

随着医院教学和技术交流活动越来越广泛.通过互联网进行跨地区.跨

国界的教学和交流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手术室是洁净度要求很高的地方.

为了减少交叉感染,不允许外部人员及非手术医护人员随便出人,因此.现场

不便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等.如需手术观摩,远程指导、网络教学均通过视频

示教系统来实现。

4 结语

笔者结合实际医院智能化系统设计,总结出在医院智能化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先进性。医院智能化设计应本着先进与实用的原则,把现有的较先进技术与成熟技术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医院未来的发展空问。各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管理系统。某一环节的性能不足可能会成为医院管理系统的瓶颈。比如网络带宽预留等等问题。

2)实用性。充分考虑医院现有的经济实力等因素,在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情况下,考虑系统造价。医院内部的房间功能变更比较频繁,充分考虑电源、信息点的预留。

3)灵活性。选择系统时,注意选择一些标准化的开放式的系统.方便各个系统间互联以及后期系统增容等。

参考文献:

【1】王建.医院智能化系统设计需求分析.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0.6.第4卷Pl4~l6.

【2】聂玉安 立全.综合医院呼应信号系统的设计应用.电气应用.2009.第28卷P34―38.

【3】陈芳.谈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机械与电子.2009.第29期.P45~46.

篇8

关键词:安防系统工程;课程;高职院校;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55-02

安防系统工程课程是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系统构成、设备选型及工作原理;安防系统弱电施工国家标准与技术规范;安防系统常见故障查找、分析、排除的方法。同时学生还可以具备各类安防系统工程施工环节中绘图、识图、设计、安装、调试的能力;各类安防系统的使用、管理、升级、维修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为了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目标要求,我们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行业中的安防系统工程相关企业进行了大量调研与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认为这门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施工经验、工程具体环节操作、系统实际应用等能力的专业核心课。以往该课程主要以理论授课加一些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课程内容以各类安防系统的发展、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各系统间运行机制为主,实验内容以局部模型化的安防系统运行演示、操作使用为主,无法满足安防系统工程相关企业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也无法实现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目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决定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进行基于典型工作环节的情景化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我们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设计,根据对大量企业调研、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以及充分考虑实际安防系统种类、复杂程度、知识的相互关联程度等,选择了实训楼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某公司三层办公楼安防系统设计施工;某小区门禁对讲综合系统设计施工;商场地下车库消防系统设计施工;某商业综合体综合安防系统设计、施工、维修五个与实际安防系统工程案例中典型工作环节符合的情境化项目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重现的不同工作情境中通过完成五个相关且递进的项目任务,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安防系统工程实际施工能力。课程的项目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次,对教学组织过程进行了改革,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实际工程实施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工程项目中甲方的角色对学生提出工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分组学习,逐步完成工程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八步。第一步,项目招标,教师以工程甲方的身份对学生提出项目情境,向学生说明项目整体功能要求,同时在课堂上对项目要求进行分解,讲解项目涉及到的系统特性、工程注意事项等;第二步,系统设计。学生进行分组,以乙方工程方案设计小组的身份组建团队,进行小组分工,在教师讲解系统结构、系统特点、系统设计方法后,互相讨论、查阅资料、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案例后进行系统设计;第三步,设备选型。教师以工程实例为依托,讲解系统设备特点、设备选型方法。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网络查询、项目需求分析后进行设备选型,并在尽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选择性能最优的设备,完成设备清单制作,并根据设备清单进行项目报价;第四步,制定施工方案。学生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工程要求、学习的系统知识、设备知识,制定项目施工方案,分解项目工程任务,结合教师给出的工程情境进行施工设计、工序设计、编写完整的施工计划;第五步,绘制图纸。学生根据系统设计、设备列表、施工方案绘制系统设计平面图、系统原理图,在绘图时指导学生根据弱电工程国家标准完成图纸;第六步,系统安装调试。根据各个小组的工程设计发放不同的设备、耗材,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模拟建筑系统上完成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第七步,故障排除。教师对学生完成的系统进行常见故障设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故障查找、排除,锻炼学生排查故障故障的能力;第八步,考核奖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系统设计、施工方案、施工环节等过程的表现对学生各个小组进行点评,并对表现前几名的小组给予奖品发放,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进行改革,对我院的实训室进行了重新改造,将传统的固定系统演示为主的实训室化整为零,拆除整体系统, (下转96页)

(上接55页)实验室以模拟建筑模型为主题,采购目前市场主流的安防系统设备,如各类摄像头、探测器等,根据学生的系统设计给学生提供不同特性的设备,在模拟建筑模型上进行系统施工。

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这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专业毕业后从事安防系统工程行业的学生得到了社会、企业的一致好评,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2012年杭州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楼宇智能化设备系统组装调试”的比赛中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同时学生在考取楼宇智能管理师――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中通过率为100%。在这里,笔者将近几年来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一些经验拿出来与广大同行进行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程琼.门禁系统人才需求分析及教学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5,(3).

[2] 言娟.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分析[J].考试周刊,2009,(12).

[3] 王蒙田.高职安防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

篇9

随着高校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推进,智能化校园的构建正在不断完善。如何将各类智能化技术合理地应用到教学环节中,是各高校努力追寻的目标。多媒体智控管理系统,充分考虑了教学需求,实现了“一个中心、两个目标”,即以节能减排为中心,安全智能操作为第一目标,低成本高性能为第二目标。进一步完善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多媒体教学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更加前沿的技术支持,对高质量、高效率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智控;节能减排;安全;低成本高性能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方式中以其智能、高效、充满活力等优势在教学领域独树一帜。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里,各种智能技术也正在飞速发展。技术融合,是各项事业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多媒体教学系统从历史发展到如今,也正逐步地将各种智能技术融入进来,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智能化越来越强大。多媒体智能化使得操作流程趋于简单化,这也使得教师操作多媒体设备更加便利。而作为多媒体设备管理者,应考虑的是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如何根据现有的硬件基础,融入更多的智能化技术,为教师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当前,很多教室都已经改为多媒体教室,但是教室的分布地点比较分散,这使得日常维护狠繁杂[1],同时教师每次上下课还需要到多媒体办公室来取送多媒体机柜钥匙。本文针对这种现象,根据多媒体教学需求,把现有的门禁刷卡技术进行改进,然后融入到当前的多媒体体系中,使多媒体硬件发挥更大的功效,也使教学系统更加的强大。通过对多数高校的走访、调研,发现其中多数都已经建设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环境,而且每位教师都配发了一张校园卡。但是以往的校园卡仅仅用作校内饮食、购物、上网缴费等。在教学方面还没发挥其功能。本文的多媒体教学智控管理系统就是将其功能进行了拓展,把它变成了每个任课教师的一把“钥匙”。在为教师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整个多媒体教学环境。

1多媒体教学智控系统分析

每一项智能技术的融入对于教育教学系统来说都是一次重大变革。而正因为每一次变革都影响着整个教学,所以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必然会很多。下面从智控基础、节能减排、安全操作、低成本高性能4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探讨多媒体教学智控系统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1.1“智控”是基础

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辅助作用。设备操作的繁杂必然会给教师的教学操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智能控制是简化操作的基础。本文所述的智控系统的核心硬件就是现在风靡全球,正在被广泛使用的Arduino开发平台[4]。作为本系统的核心硬件平台,Arduino有着不可或缺的优势。Arduino抛开了传统硬件开发的复杂操作,不需要了解硬件的内部结构和寄存器设置,也不需要过多的电子知识和编程知识,只需通过简单的学习,了解各个引脚和函数的作用,便可利用它开发出各种出色的项目[3]。此系统可以实现两种运作方案:第一种是本地存储、智能操作;第二种为远程访问,远程核实信息。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校园卡信息的存储方式不同,这也使得此系统可以适应多媒体教学平台。如果现行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是架设在校园网环境下,就可以外设一台服务器,用来存储教师校园一卡通的信息,同时与任课教师的课程安排相关联。然后将此系统的核心硬件放置于教室多媒体机柜中,与服务器的数据库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5]。这样任课教师在自己的任课时间里,可以直接到对应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前准备操作,无需到多媒体管理办公室取送机柜钥匙。任课教师只需用自己的校园卡进行刷卡操作,即可开启多媒体机柜,根据上课需求,进行选择操作。如出现教师在本地操作无法打开多媒体机柜,多媒体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控制机进行远程开关锁操作。若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没有建立网络连接,仍然仅实现本地操作,此系统仍可以很好地与多媒体管理系统进行融合[6]。多媒体管理人员只需在机柜的核心硬件系统中嵌入存储器,然后将对应课程安排的电子数据库传入存储器,这样任课教师就可以通过校园卡对多媒体机柜进行操作。以上两种智能控制模式也可以实现双模式协作,这样有无网络都不影响任课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1.2“节能减排”是中心

在各领域逐渐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各种各样的资源也在不断地被消耗着。发展固然是好事,但也要时刻考虑到如何才能节约能源,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此系统的融入,直接节约了多媒体设备运行的电力资源[7]。此系统在执行关闭指令的同时,也会向电源控制器发送断电指令。在保证多媒体设备正常关机的前提下,将不使用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断电操作。而当教师执行刷卡操作,信息准确发送开锁指令的时候,也会对电源控制器进行加电操作。这时电源正常接通,多媒体设备处于待机状态,等待教师选择操作。这种断电、待机行为都为教学机构节省了大量的电能,也间接地实现了减少废弃物排放。

1.3“安全操作”是第一目标

对于操作对象,需要在操作方面考虑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保证使用对象的安全操作。教师的整个操作过程,都无需直接接触到柜内的多媒体设备,这也从客观上保证了教师的操作安全。教师只需将校园卡放在指定范围,使读卡器读取校园卡信息,然后控制核心会把卡内信息通过网络模块传输到服务器,与服务器数据进行比对。如果信息正确,就会返给控制核心一个开锁指令,控制核心会根据多媒体管理人员起初的设置来进行指令派发,如对多媒体机柜发送开柜信号,对电源控制器发送电路连通信号等[8]。对于电子设备,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电的问题。在实现机柜表面绝缘的条件下,还需要考虑教师的整个操作过程不需要直接接触到电[9]。以前幕布上升、下降的控制,控制按键原理就是直接在设备电源的火线上连接了开关,通过两个电路的连通和断开,实现幕布的升降。但现在直接通过智能管理系统,给出升降指令,用弱电控制强电,来实现安全操作的目的。使用者无需直接触碰到强电开关,只需要按一下指令按键即可,真正实现了教师的安全操作。

1.4“低成本高效能”是第二目标

在保证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对于一种新的智能技术的引入,多媒体智能管理系统的构建还需考虑如何降低技术成本[10]。本文论述的智控系统所采用的硬件设备完全符合低成本原则。本多媒体智能管理系统使用Arduino作为开发平台,有以下几个优势。如Arduino可以在Windows、MacOSX和Linux三大主流操作系统上运行;ArduinoIDE基于ProcessingIDE开发,有着很大的灵活性且极易掌握;Arduino的硬件原理图、电路图、IDE软件及核心库文件都是开源的,这也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开发资源[11]。并且Arduino简单的开发方式也使得开发者更加关注于创意与实现,可以更快地完成自己的项目开发,大大节约学习的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同时,采用Arduino研发的多媒体智能管理系统还具有很好的再扩充性。如当前系统不能满足新的需求或是在某个功能上有了更好的操控模式,多媒体管理人员可以自行对其进行功能拓展[12]。在硬件方面,只需要添加相应的功能模块即可;代码编程为大家熟知的C语言编程,所以学习难度相对较小。这样就完全可以实现以低的成本购进系统,通过后期非重复式的功能嵌入,使其发挥高效能。

2智能革新意义重大

“智能化”在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中是一个亮点,亦是一个重点。“现代化”、“信息化”、“信息高速公路”、“多元化”、“高效能”等新的有代表性的名词频频出现在教育教学的研究领域。这也意味着想真正地实现现代化教学,智能革新势在必行[13]。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演示的过程难以实现。而如今的现代化教学模式需要将学生培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实用性。所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系统必然成为当前教学的主力[14]。利用多媒体将理论知识通过动态演示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而,早先的多媒体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安全系数低,制作周期也非常漫长。所以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人员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其它领域的智能技术融入到当前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中,使整个系统能够达到使用需求[15]。但智能研究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研究智能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使得许多研究人员望而却步。随着各个领域专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硬件基础的日益雄厚,智能化研究也逐渐转向低成本投入,这也使得教育教学智能化研究群体越发壮大。智能化的硬件设备也是层出不穷。通过人们不断地使用、对比,智能化操控技术也是日益精进。多媒体教学智控管理系统也正是通过这样不断地尝试、创新,并逐步地将各种主客观因素考虑进去,才慢慢地成为当前简单实用的系统体系。智能革新的意义也正是在此,即把当前的现代化多媒体管理系统与更加便捷的智能化操控管理技术完美地融合起来,达到多媒体授课教师的使用需求,同时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感受,通过添加硬件功能模块及编译新功能代码,使整个教学系统在环保、安全、低成本等条件下,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其辅助功效,也使“教”与“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使得整个教育教学体系能够与信息化时代齐头并进,将教育事业推向更高峰。

作者:贾立伟 王俊鹏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

参考文献:

[1]胡景.基于网络中控和校园卡的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J].长江大学学报,2014(7):57-60.

[2]陈吕洲.Arduino程序设计基础(第2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5.

[3]克拉夫特(Craft,B.).电子达人.我的第一本Ardui-no项目制作手册[M]郑思怡,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4]胡斌.电源电路识图入门突破[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方向阳.一种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6]左渠.多媒体教室IC卡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0(7):37-39.

[7]骆源喜,高荣国.浅析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的技术与管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0-73.

[8]李伽.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设备远程集控管理策略[J].宜宾学院学报,2012(6):106-109.

[9]刘媛.高校多媒体教室中央控制系统的实现[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0.

[10]竺如生.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3):66-68.

[11]张一春,马青玉.打造智能化、信息化、人本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J].现代教育技术,2011(9):70-74.

[12]陈纯锴.LED驱动电源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13]刁叔钧.基于课表联动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215-218.

篇10

本文现以施工方电气工程师的工作角度,谈谈在电气工程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

电气工程;管理;设计审图;质量控制

1 要充分认识到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电气工程(本文所指的电气工程泛指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强电及弱电工程)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建筑比作计算机,结构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建筑装饰相当于计算机的外观,通风相当于计算机的散热通风,那么电气工程就相当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同时提供所有硬件运行所需的能源。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

2 深入、细致地搞好管理工作

一个好的电气工程师首先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强电各系统的内容及施工规范,还要有丰富的弱电各系统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还必须熟悉各种有关的设计规范、有关主管部门的正式及“非正式”的规定等,这些比施工规范要多得多,而且涉及面广,更新快。而且近几年兴起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尚无全面的国家级规范和标准,仅有个别子系统的规范和一些地方规范,目前来看,可以把这些地方规范作为设计的参考。六剑客职教园(最大的免费职教教学资源网站)

尽管强电各系统的技术已比较成熟,但电气设备、材料及元件种类繁多,并且还在不断改进、更新换代,要想全面掌握各种电气产品的性能,不经过一定的努力、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是很难做到的。

要及时跟上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掌握各系统的技术状况,哪些是成熟的、可应用于工程中。智能建筑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工程,而且在技术和应用上发展很快,投资比例不断提高,电气工程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发展动态以充实自己,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建筑智能化系统和产品的技术性能、工程业绩(包括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投资情况、投入使用后的效果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电气工程师还必须具有综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如工程概预算、招投标、工序衔接及工种配合、各种关系的协调等等。

3 电气工程师在设计审图及图纸会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要审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设计是否合理和优化。特别是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要防止盲目求大、求全,应以适用为主,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取得的回报。设计和选用的产品应是开放型的,便于有条件时系统扩展、互联和信息共享。

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功能情况,明确业主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应提供意见和建议与业主,及早协调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避免主体完工后再上系统,难于施工,剔凿造成对建筑的破坏和浪费。尤其对建筑智能化各系统的设计,因系统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投资风险大,应慎重考虑实施。

要审查设计是否体现了工程的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的原则,许多成熟的技术及材料是否在本工程中有所体现和运用。比如对高层住宅的设计,有些部位配电线缆可以不必采用耐火型,供消防用的采用阻燃型即可,可以节省一半的材料费用;尽量用阻燃PVC线管或镀锌电线管取代钢管,既节约投资又可方便施工。很多设计过于保守,变压器容量偏大,导致初期投资增加,投入使用后基本电费过高,只好报停,既麻烦又浪费。

作为电气工程师,应该认真准备并组织好电气图纸会审工作,不能走过场、应付了事,要认真审图,把影响工程质量,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尽量在会审时解决。现在是市场经济,从事工程设计的单位大都人员流动性大,加之有的单位设计项目多,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各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图纸中“打架”、不一致的地方多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早提出、处理,影响的不仅是工程质量,还会因返工而影响工程进度、造价,甚至引起纠纷。审图时主要应注意几点:1)高压、通讯、有线电视进户预埋套管的位置、标高是否合理;2)户外如果有照明、闭路监控摄像头(防盗报警探测器、公共广播等,也要预埋合适的套管,避免后期剔凿。3)动力配电、控制设计是否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要求一致。4)电缆桥架、插接母线、线槽等的位置、标高是否合理及便于安装,避免与风管、水管等“打架”。5)预留套管、洞口是否有合理的平面布置图,标高、尺寸是否标注清楚。这里不一一列举。

4 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4.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提高。

好的工程质量是由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完成的,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比例。要对技工进行持证上岗,但也不能偏信证件,因为现在假证存在较多,主要还要看实际操作水平。

电气工程师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审查,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应符合经会审的设计图纸及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对施工班组及人员进行工程的总体技术交底,由于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交底。明确现行实用的规范及操作规程和顺序。对工程所需的资料表格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中所有的材料、设备进行考查和确认,为下一步工作创造条件。

根据业主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

4.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