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护理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症护理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经口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贲门失弛缓症;护理配合
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1]。目前内镜下治疗AC的方法主要有肉芽杆菌注射、球囊扩张、放置食管支架、微波等,但这些方法疗效不肯定,复发率高;外科治疗疗效虽较好,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手术费用也较高[2]。POEM治疗AC手术无皮肤切口,通过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层切开,最大限度地恢复食管的生理功能并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术后早期即可进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对象共116例,均为本科2011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贲门失弛缓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66例,女50例,年龄18~65岁,平均38岁。均伴有吞咽困难、胸痛、进食时间延长等症状。内镜表现为食管体部扩张或弯曲变形,可伴憩室样膨出,食管内可见残留的食物或液体。钡剂食管造影显示食管远端逐渐光滑的变窄,形成典型的"鸟嘴样"表现。
1.2方法 本组病例对贲门失弛缓症116例患者行POEM,距离胃--食管交界处 (GEJ)上方10~13cm处切开食管黏膜层,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直至GEJ下方胃底约3cm,从GEJ上方8~10cm,从上而下纵形切开环形肌至GEJ下方2cm,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在治疗过程中,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熟练递送和使用器械,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及尿量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1.3结果 本组116例患者经POEM手术治疗,吞咽困难症状完全消失,生理功能恢复良好。
2 护理配合
由于贲门失弛缓症大多病程迁延,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细致而全面地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3]。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由于对POEM及治疗缺乏了解,患者出现焦虑和恐惧感。术前由责任护士与患者交流,详细讲解这种技术的优点、手术步骤、预后、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区别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配合,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2.1.2术前患者准备 ①了解病史及一般情况全身脏器情况,讯问有无使用抗凝药物等情况,查出凝血时间及血常规结果;②术前禁食禁水8h,术前做抗生素皮试,皮试阴性带一次抗生素至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置留置针于右手;③签署手术同意书。
2.1.3特殊用物准备 除常规内镜治疗所需物品外,还需要备好以下特殊用物:①胃镜采用日本OLYMPUS生产的GIF-Q260J型电子胃镜,具有副送水功能,通过专用软管连接持续注水泵,可在插入附件的同时进行冲洗,及时发现出血点并止血; ②内镜注射针; ③APC300氩气机,ERBEICC200高频电发生器;④专用透明粘膜吸帽;⑤粘膜下注射用液:采用3~5ml0.4%靛烟脂+1ml肾上腺素+100ml生理盐水;⑥其他抢救用物等。
2.2术中配合 护士配合术者,予生理盐水充分冲洗食管,去除食管内潴留的液体、粘液、泡沫和食物残渣;内镜注射针进出钳道,保证处于收针状态。遵医嘱出针和注射,使粘膜足够抬高;在粘膜层和固有肌层分离的过程中,根据隧道视野情况和术者指令,反复足够剂量粘膜注射,保持粘膜始终抬举,粘膜下染色清楚;整个手术过程要求护士反应敏捷,配合默契。
2.3术后护理
2.3.1观察麻醉后反应 严密观察有无焦虑、烦躁、痛苦表情、睡梦、欣快、眼球震颤和意识恢复延迟等症状,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意识恢复时间等,并做好记录。麻醉清醒后护送至病房。
2.3.2 与早期活动 给予舒适的半卧位或斜坡卧位对贲门失弛缓术后患者很重要,不仅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并能减轻伤口张力,使疼痛缓解。
2.3.3饮食护理 本组病例在恢复胃肠道蠕动后,可先口服清水少许进行观察,然后进食流质饮食,少食多餐,无特殊不适,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以易消化,少纤维的软食为宜,细嚼慢咽,避免吃过冷或刺激性食物。
2.3.4并发症的预防 观察有无便血,呕血,腹痛,咽部有无疼痛,水肿,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重视患者主诉,出现急性活动性出血时及时做好胃镜探查再止血的准备。
2.3.5 用药护理 做到合理用药质子抑制剂于每日早餐后吞服,粘膜保护剂在酸性环境中作用强,应在三餐前及睡前1h服用,且不宜与制酸剂同服。质子泵抑制剂可出现头晕,建议其服药期间避免开车或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硫糖铝可有便秘,口干,皮疹,嗜睡等不良反应,告知停药后药物不良反应症状会自然消失,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2.3.6出院指导 饮食宜清淡细软,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后不宜平卧位,保持站立式或坐位1h后再卧位;按时服药,3个月后内镜或食管钡餐检查。
3 小结
POEM是一种通过内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在POEM手术治疗的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完善的术前准备,精湛的内镜治疗技术及术后病情的严密观察,出院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关玉盘.消化疾病-临床实践与诊疗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77-78.
篇2
专业知识不足:由于导诊护士面临不同层次、不同病种的患者,要求护士要掌握各种传染病的典型症状,只要患者说出哪儿不舒服,护士就该知道,应该让患者看哪科,去哪个诊室,这就要求护士不但专业知识扎实、丰富,同时对预防知识、心理学、普通话和各种方言都要掌握,给患者提供最方便最快的就诊服务。
2对策
2.1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和先进仪器。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同时配置先进仪器、呼叫器、电子显示屏,让护士从喊号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同时在侯诊大厅,增设侯诊椅、宣传手册书架、电视机,放一些健康教育的片子,从根本上消除混乱、拥挤,护士可以边分诊,边做一些卫生宣教,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做到护理到位、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促进导诊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2.2加强礼仪的培养,做好优质服务。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肝炎患者的脾气暴躁,火气旺,我们导诊护士除了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做到65岁老人优先,急症优先外,还要注重说话的语气、方式,讲究语言的艺术,同样的话语,不同的说法,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导诊护士每周学习礼仪方面的知识,不断积累工作中所发生的事情,总结经验,做到举止文明,微笑服务,使用礼貌用语“您好”、“麻烦您”、“不客气”等。对待患者一视同仁,穷人和富人一个样,领导和老百姓一个样,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视其为亲人,每一个人都需要尊重,你如果使用生冷硬的语气对患者说话,他们心里肯定不舒服,本来长期的病痛折磨,心情都已很烦躁,再受到如此冷淡的服务,患者必然对医院,对护士产生不满,为护患沟通带来很大的障碍。另外,就诊顺序的“夹塞”现象是患者打骂的导火索,这就需要导诊护士使用恰当的语言,尽量让患者自觉排队,另外还需医生的配合,患者本身的素质也待提高,相互理解包容,为大家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就诊环境,减少纠纷发生,提高护患沟通。
篇3
关键词: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护理实验
文章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危重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法及感悟加以总结,此278例患者均为危重患者,患者的年龄从6个月~85岁不等,男女比例约为1:1,患者均为本地居民,文化水平基本相当。此278例患者的基础病各有不同,但是入住我院时总体表现均为:病情重、身体虚弱;病情变化快、有时在几分钟即可死亡;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一般都是卧床患者;一般都有生命体征的变化;多有饮食不振或不能进食。因此,对危重患者的护理不仅需要扎实的护理技能而且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1 重症患者的护理要求
1.1 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敏锐的观察力: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系统,对于患者不仅要观察本专科方面的病情,也要观察其他方面的疾病。
1.2 重视危重患者心理感受:在抢救过程中一些神志清楚的患者难免产生紧张、焦虑。这样交感神经的活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那么患者的呼吸、心率和血压均有一定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可能影响到病情变化的判断。因此,护士在抢救的同时要注重患者心理反应,同时作好安抚工作,稳定患者情绪,在短期内达到心理顺应状态,调动患者精神力量,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抢救治疗效果。
1.3 抢救仪器、设备的熟练应用:医学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高尖端的医学仪器应用于临床治疗,而这些技术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先进,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最新仪器的应用与特点,以保证安全和效果。
1.4 加强基础护理,防范护理并发症发生:①护士必须认识到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②预防为主,强调并发症预防重于治疗;③护理工作应该积极主动。
2 影响重症患者护理的因素
2.1 护理人员知识缺乏,观察不力: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不牢固,对病情认识不清,仅从患者表面现象判断病情而忽视了对患者各系统整体的观察和监护,以至护理工作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重症患者病情多变,而护士往往只注重观察本专科情况却忽视其他方面变化。
2.2 监护技术滞后:在医院中,大部分的高、精监护设备集中在ICU和CCU,有些护理人员根本就不会正确操作,即便是使用一些简单的监护设备,如使用普通心电监护仪时,一些护士也仅注意各种数据变化,忽视甚至不会看心电波形变化,影响监护结果。
2.3 护理者的知识水平影响重症患者的监控: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其专业水平达到一定的深度,才能更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做好抢救及护理的工作。
2.4 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不强:有些护理人员只做表现的护理工作,尤其是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记录不及时,主要问题描述不具体,用药后不注意效果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也不到位等。某些护士不愿意做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尤其在病情稍微稳定或恶化时,更放松这方面工作而影响护理质量[1]。
3 护理实验教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表现
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是护理人员从单一的疾病了解到多元化健康服务的桥梁。在护理实验教学中,护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融会基础知识。它是实现护理人员顺利走向临床护理的必修之课。
3.1 护理实验教学的目的:通过护理实验教学能够使护理人员学习到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良好的专业行为和职业态度。同时,也有助于护理人员获得和提高直接经验,为日后的临床实操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护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与内容:首先,深入了解和掌握护理的基本知识,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会汇总很多常见的和不常的特殊个案病例并分小组讨论和做实验报告总结,使护理人员学会用护理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真查找资料,从中学会自己归纳、整理学习内容,再分组进行讨论,拟出最佳方案[2]。通过这类的学习探讨,小组合作的模式,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的同时,积极发挥个人的最大能动性;最后,情景模式教学。在学习的时候,就把临床上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上,并且由学员分角色的扮演和讨论,这样使护理人员亲身体会患者的感受,融入护士角色和患者角色,更有利于护理人员真正护理工作内容的思考,通过观察、体验,不仅学到了护理工作的方法,护理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组织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培养了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
4 小结
通过上述对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方面的实际思考,在总结护理过程的影响因素的同时,我们更提出了护理实验教学的新标准、高要求。我们希望护理实验教学能够真切地为临床培养出大批量的有作用、有作为、有能力的合格人才。尤其对重症患者的护理内容,如果能够顺利地应对这类人群的护理工作,那么他们在护理的工作岗位上就一定是合格的。
5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手指外伤患者;行带皮瓣转移术;护理干预。
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发生手外伤的几率达急诊病人总数的26.6%,仅次于下肢外伤的发生率 [1]。手外伤可能引起部分软组织损伤 , 由于创面较大且自身难以修复 , 需要将其它部位的皮肤移植到缺损部位 , 以达到修复的目的。进行带皮瓣转移术是治疗手外伤皮肤缺损和重建缺损组织的重要方法。然而,术后护理质量对手部功能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文通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手指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手指外伤患者行带皮瓣转移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间共收治268例行带皮瓣转移术手指外伤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26例,男76例,女50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42.6岁。观察组患者142例,男86例,女66例,年龄14-64岁,平均年龄39.8岁。两组 患者均无风湿、糖尿病等病史 ,及结核等其他感染性疾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这268例患者均进行带皮瓣转移术,术后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护理外,我们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即护士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在患者急躁时要及时安抚,同时要密切留意患者伤肢皮瓣的变化,注意稳定维持伤肢血液供应,注意伤口的清洁与护理,避免感染[2]。
1.3 评价指标
我们评价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的感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层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数据统计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认为P <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68例患者术后感染率对比。
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发现实验组仅发生9例感染患者,感染率为6.34﹪,明显低于对照组。详细数据请见表1。
表 1 268例患者行带皮瓣转移术术后感染率对比表
2.2 26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满意)程度达到78.17%,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只有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明显低于对照组。详细数据见表2。
表 2 268例患者行带皮瓣转移术术后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对比表
注:两组数据间P < 0.05 ,具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上述研究表明,在手指外伤患者行带皮瓣转移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不管对于患者本身的病情,还是对于医患关系的缓解都有巨大的益处。下面我们就针对性护理做一些简单的解释。
首先,作为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有必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介绍以及平常生活中注意事项的讲解[4]。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其病情以及可能带来不良影响的行为有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能让患者及其家属在住院期间可以避免一些可能会引起感染等影响恢复的行为。
其次,护理人员应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患者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比如说小儿患者,这类患者天性好动,在处理伤口及进行包扎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在小孩嬉戏的过程中,包扎出现脱落现象。同时,护理工作者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在患者急躁时要及时安抚,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伤肢皮瓣的变化,注意稳定维持伤肢血液供应,注意伤口的清洁与护理,避免感染。
综上所述,为了使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系列的基本知识普及,使患者在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时能够保持镇定。同时对我们的护理工作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护理工作者能够随时关注患者术后伤口的恢复情况,以及进行详细的护理工作,同时要求护理工作者能够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5],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
参考文献:
[1]史俊霞.手外伤带蒂皮瓣转移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78~79.
[2]陈延明,刘怀清,阂苏.颈肩腰背痛非手术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2-77.
[3]赵佩芳.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741 一1742
篇5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眼科医院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代表医院的形象,是接待患者完成医疗及急救处理的第一线,护士是直接参与完成这些措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眼科门诊患者诊疗数量大,时间比较集中,检查和治疗项目多,许多问题需要在短时间内解决。因此,做好眼科门诊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必需具备眼科常见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能,规范服务意识,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确保以优质、安全、快捷、有效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1眼科门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1管理因素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的影响;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或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
1.2护理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因多种原因影响,目前护理人员队伍存在数量不足,流动性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而眼科门诊专科性太强,专科操作较多,各种仪器的检查的也多,既要求护士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又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检查仪器的使用,才能给患者满意的指导和解释,否则,医患、医护之间会出现不协调的误会或者纠纷。
工作责任心: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者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角色;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护士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由此可引起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的因素,这些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
患者因素: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患者的权利意识,保健意识,消费意识增强,对门诊的服务要求高,如果服务不到位,容易产生矛盾。由于眼科患者的特殊性,如患者视力较差,不熟悉环境导致患者跌倒:保管不严造成患者物资被盗等。
2加强眼科门诊护理管理
2.1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变成自觉维护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
2.2提高服务质量工程中做到以礼待人,耐心地疏导,做好解释工作,合理地安排好专家、专科、简易门诊,验光等患者的就诊次序,恰到好处地请患者按序就医;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急缓酌情安排患者就诊;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新生儿、外伤及角膜异物、青光眼患者发作期都安排优先就诊;对患者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和淋菌性结膜炎的做好隔离和病情报告,以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2.3加强专科操作培训加强护士规范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学习,还要着重护士礼仪,文明用语,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要掌握突发急救技能培训等。在护理工作中,只有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3讨论
急诊患者应随到随诊,如电光性眼炎,立即给予滴丁卡因止痛处理;如化学烧伤,立即到治疗室作稀释性冲洗;眼球穿通伤、异物伤,立即准备好清创处理,或作影像检查,按医嘱取出角膜异物[1~3]。对急性视力减退,剧烈眼痛,球结膜出血,眼睑、角膜、结膜急性炎症患者,分别进行初步处理,同时通知医生;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首先解除焦虑、急躁情绪,以配合治疗。
门诊治疗室是患者比较集中的地方,往来活动频繁,吵嚷声音也较大,往往影响医护人员工作;为了保证诊室安静,使医生集中精力进行检查和诊治工作,缩短候诊时间,护士应注意维持诊室秩序,防止拥挤及争先恐后现象,按挂号顺序和病情轻重缓急安排患者就诊,并指导患者办理特殊检查及治疗、取药、交费、化验等手续。巡视诊室时,协助医生向患者作一些必要的解释工作,如:何时复诊、取药、用法等。需要检查眼底的给予托品卡胺滴眼液散瞳;准备手术患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应冲洗泪道,了解泪道通畅情况,给诊断提供依据。需住院的患者,先与病房联系床位,并通知有关人员予以接诊作好口头交待。
门诊治疗室应根据医嘱进行眼科各种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包括:冲洗泪道、冲洗结膜囊、结膜下注射、取角膜异物、麦粒肿切开排脓、换药等急症处理。治疗后应详细记录结果并签名,送交医生继续诊治,或向患者交待复诊检查、治疗时间以及注意事项。换药时应详细询问患者术后情况,细致观察术后反应及术后效果并作好记录,换药后应向患者交待下次换药时间及复诊时间和注意事项,对用过器械应及时冲洗、消毒、更新。总之,眼科门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是繁忙且琐碎的,护士的配合是非常必要的。此外,作为护理管理者,应针对眼科门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强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 34(3):191192.
篇6
【关键词】 疗养院护士;应急模拟训练;做法;体会
随着疗养事业的发展,疗养院的收住范围逐渐扩大,疗养员日趋老龄化,基础疾病多,潜在危险多,在疗养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某些危急事件,如: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溺水、摔伤等,而疗养院护士存在操作机会少、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缺乏现象。当面对急、危、重症病人,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判断和实施正确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1]。因此,4年来,我院护理部针对疗养院现存问题,在加强急救理论学习的同时,采取应急模拟训练,通过预先设置矛盾和意外,让护士扮演各种角色,分别对护士长、护士的应急救治能力进行训练与考核,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做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1疗养院急救护理工作面临的潜在风险
1.1服务对象病情复杂多变疗养院是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方,由于大多数疗养员年龄大,所患疾病多,常在疗养期间发病,或者在景观治疗中发生意外,医护人员面对的是一种未知的高风险服务。
1.2护士掌握急救知识的现状我院共设3个疗养科室,临床一线护士32名,其中12名非现役文职及3名聘用护士均为应届毕业生,年轻护士比例占90%以上。科室护士长3名,其中,3年任期护士长1名,2年任期护士长2名。95%的护士没有参加过专业急救技术的培训,92%的护士不知道突发事件的抢救流程,94%的护士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1.3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欠缺在疗养院护理工作中,由于平时临床护理操作少,抢救技能应用不多,应对突发事件机会少等原因,以及部分护士满足于宾馆服务员式的工作模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导致知识老化,一些基本知识及急救技术遗忘,大部分护士不会人工呼吸,不会操作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当面对危急病人或遇到突发事件时,心理恐慌,技术操作欠熟练,缺乏信心,常影响急救效果。
1.4急救药品单一,设备陈旧简陋疗养院平时急症少,抢救机会不多,药品、器材的使用频率不高,更新缓慢,导致药品数量单一,急救器材长期闲置至老化损坏。
2训练方法
2.1训练对象全体护士长及护士。
2.2训练方式制定长期的应急模拟训练计划,针对疗养院护士所需掌握的急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反复训练,每年组织一次,每次训练时间为1~2个月。要求参训率及合格率为100%,85分以上为合格,不合格者补考。
2.3训练目标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药品、器材的使用方法,熟练应用各种急救技术,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流程,并能与患者有效沟通,与医生、护士默契配合。
2.4训练内容
2.4.1第1年:急救基本技能培训包括徒手心肺复苏,急救室药品及仪器(如心电监护仪,电动吸痰仪,电动洗胃机及除颤仪)的使用等,按照事先拟定的程序要求,采用理论提问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实地操作。
2.4.2第2年:急救专科技能培训包括急救专科理论和抢救流程:如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急性中毒等。根据各科室收治疗养员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抢救流程,组织训练,护理部设置模拟病例,进行考核。
2.4.3第3年:设置场景模拟训练利用模拟救护场景:如病人突发心梗、脑出血,游泳时溺水,毒蕈中毒等病例,由护士扮演患者、家属等不同角色,根据不同病例的急救护理流程及抢救技能,重复性练习,并在模拟训练中设置各种困难和意外情况,在提高抢救技能的同时,培养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2]。
2.4.4第4年: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训练设置场景模拟疗养区突然发生火灾,疗养员电击伤、酒精中毒或疗养员在景观治疗中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突然摔倒,以及在游泳时溺水等场景进行训练,形象地将现实的抢救场景展现在护士面前,反复强化练习,增加护士的记忆力,提高护士在应急状态下的处置能力。
2.5结果第1年考核时,护士存在急救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物品准备不充分等现象。第2年考核时,护士急救意识明显提高,训练态度认真,程序基本到位,物品准备充分。但仍存在护士配合不到位,角色演练中不严肃等现象。第3年考核时,护士对各种急救仪器操作熟练,急救程序熟悉。但仍存在细节不到位,病情交代不仔细,回答问题不准确等现象。第4年考核时,护士长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清晰,临危不乱,分工合理;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熟悉,急救意识强,能够很好地进行相应地处理。
3体会
应急模拟训练是根据疗养院服务对象及工作特点设置各种临床常见或较为复杂的情况,每年安排时间,集中人员,反复训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练习,能够稳步提升护理人员的急救综合素质,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增加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和承受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保证疗养安全。我院护理部针对疗养院急救护理工作面临的潜在危险问题,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认真制定急救模拟训练方案,严格组织训练与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总结与分析。通过4年的应急模拟训练,护士的急救知识、抢救技能、应急状态下的急救意识、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以及与病人的沟通能力,与医生、护士的配合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为制定下一步的训练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薇萍,许燕玲,金霞,等.提高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研究[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7,21(6):1659-1660.
篇7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治疗;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57-01
当血钾水平>5.5mmol/L时临床即诊断为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透析前和透析期间都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重的高钾血症会导致患者心搏骤停,甚至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高钾血症属于临床急症之一.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高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血液透析治疗高钾血症的临床护理体会。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高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37例,女患3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42岁;透析时间最短3个月,透析时间最长8年。其中,糖尿病肾病1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9例,肾功能衰竭10例;原发性高血压12例,多囊肾4例。所有病人检查后,血尿素氮(BUN)>15 mmol/L,钾(K+)>5.5mmol/L, 肌酐(Cr)>442Lmol/L。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患有高钾血症的患者由于病程较长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身体的痛苦,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忧虑、消沉、紧张的情绪,影响治疗及护理的效果。一次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多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高钾血症的基本知识及平时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高钾血症的患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积极的进行卫生宣教,使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主动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护理。
1.2.2 日常护理
医护人员应告诫患者限制高钾食物的使用,在肾衰竭时,由于肾对钾负荷的敏感程度减退,如有较大量的钾一次摄入就可导致高钾血症产生。少吃香蕉、甜橙、甜瓜、西瓜、葡萄、马铃薯、蘑菇、榨菜、番茄等富含钾的食物。不要食用市面上售的低钠盐,低钠盐的主要成份是钾盐。嘱患者及其家属要注意饮食,按时充分进行血液透析,及时有效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酸性物质,防止高钾血症的发生。引导患者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对于便秘的患者可以用大黄苏打冲服,可以有效防止钾离子在体内蓄积。
1.2.3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对可能出现高钾血症的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尿量,对于尿量较少的患者应密切注意,因为尿量较少会导致患者体内的钾离子难以排除,造成高钾血症的可能性增大。当发现患者出现心悸、体倦乏力、恶心等临床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针对想的给与治疗。观察病人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护理需要可30min监测血压1次,以便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因为高钾可引起血管收缩,早期血压可升高而晚期血压会下降。
1.2.4 血液透析过程的护理
使用低K+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做好血液透析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各项急救措施。术中密切监察患者的脉搏、心跳、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高钾血症病人病情较严重,一般常规给予吸氧,对心电图异常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心电情况。血K+>6.5 mmol/L时应开通静脉通道。血液透析2 h以及治疗结束后做对患者进行血钾检查。当患者的心率
2结果
选取我院2011年6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高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血液透析等治疗及护理后,68例患者的血清钾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降至正常范围,心电图的高血钾图象消失,其他临床症状改善,无并发症。
3讨论
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高钾血症最快速有效的方法。血液透析是通过透析器,利用血液与透析器的弥散、渗透作用,可在短时间内解除高钾血症对心肌的抑制作用。高钾血症常无明显的异常表现,但可突然出现致命性心律紊乱,因此,对长期血透患者必须随时注意有高钾血症存在的可能性。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血钾,一旦发现血钾增高,无论有无症状均应按高钾血症处理。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情况、病情的变化,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以及血液透析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缓解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建波,曹玉兰,李平,等. 血液透析抢救高钾血症66例临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7):863.
[2]马丽洁,周亦伦,孙芳,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2):151.
篇8
(南京卫生学校 江苏 南京 210038)
摘要: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现状,尝试将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课进行整合。在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与专业的练习,可以充分发挥化学课的“双基”作用,以达到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高职;护理专业;化学;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94-03
课程整合又称课程综合化、课程调整,是课程设计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趋势。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需要,笔者遵循五年制高职化学教学的特点,选取护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将化学教学内容与护理专业课进行相互融合,并尝试通过实践,处理好化学教学与护理专业课应用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化学课作为“公共文化课”和“医学基础课”的双基作用。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现状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教育形式。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自兴起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化学课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目前使用的教材多是普通高中教材的浓缩精简版,许多知识的专业应用性不大。且教师在化学基础课教学中缺乏有意识的引导,未能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导致专业课需重新教授。化学基础课未能很好地起到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且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她们化学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同时,一年级新生尚处在适应的阶段,对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很多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在此种情况下,如按照严格的化学学科体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完成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所有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
很多教师尚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情的变化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学内容仍然局限于旧模式、旧体系,强调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和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分析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结合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将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进行整合,有针对性地加强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学习,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又可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所需化学知识点的梳理
要想做好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课的整合,须明确化学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化学课作为“公共文化课”肩负着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阵地。同时又是医学基础课,与护理专业课相辅相成。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化学知识的铺垫,否则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所以,要真正学好、用活专业知识,除了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以外,还需要了解与专业课相关的化学内容。
根据对专业课教材的研究和对专业课教师的访谈,笔者梳理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各专业课对化学知识的需求情况,见表1。
通过化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整合,将化学教学内容围绕专业课的需求进行整合设计,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适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目前的学习基础和身心发展。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整合的实践
结合对整合知识点的梳理,笔者尝试在讲授化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增加与化学相关的临床知识介绍,设计与临床相关的化学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动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理论教学中引入临床案例 (1)溶液稀释的计算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在讲解时训练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教学中以临床上用20%的肥皂液配制0.1%的肥皂液进行灌肠作为引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将他们带入实际的工作环境,明确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拓展练习时,基础护理课中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是一个重点,而配制的基础正是一个多次稀释的计算。将这个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步步分析,在体验溶液稀释公式使用便捷性的同时,加深对临床案例的理解,为专业课教师的授课扫清障碍。(2)针对护理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介绍电解质溶液知识,以常见疾病的用药原理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如针对胃溃疡,使用制酸剂调节胃液pH值时,应服用碱性药物,常用药物有胃舒平,其主要成分是Al(OH)3,通过中和反应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又如肝性脑病,用药的根本目的是减少患者体内氨的产生和吸收,在选择灌肠液时就应使用弱酸性溶液,如稀醋酸。(3)临床上消毒剂的使用非常普遍,授课时,可以发挥化学学科优势,介绍不同消毒剂适用情况的同时给予一定化学原理的解释。例如,临床常用φB=75%的酒精进行消毒,为什么不使用浓度更高的φB=95%的药用酒精呢?这是因为,乙醇能与水形成氢键,有很强的脱水性。当遇到细菌时,φB=75%的乙醇能使菌体蛋白脱水凝固、变性。而φB=95%的乙醇却会使菌体蛋白迅速凝固而形成坚固的菌膜,影响乙醇渗入菌体,反而会降低灭菌效果。
实践教学中增强技能与专业的联系 (1)在进行溶液配制实验时,先让学生观看医院急症室的注射液配制实况,接着让学生配制几种临床上常见的溶液,如生理盐水、50 g/L葡萄糖注射液和消毒酒精。在学生熟悉并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原理和基本步骤后,进一步比较与临床实际操作的异同点。同时结合青霉素皮试液稀释的计算,进行临床上的配制方案的设计,加强化学技能与专业的联系。(2)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时,可以对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进行测定。化学实验中采集血液并不方便,可以让学生先根据生化检验指标中的含糖加号,计算并配制出不同加号等级的模拟血液。接着使用班氏试剂对这些溶液的含糖量进行测定,大多数学生都得到了明显的砖红色沉淀的实验结果,并根据沉淀颜色的深浅,判断出病情的程度。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既巩固了葡萄糖的化学性质,也理解了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病情诊断的基本检验原理。(3)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至关重要。在基础护理学中,护士站里护士对药品的摆放有着严格的规定,这样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在化学实验课上,教师除了关注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以外,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实验习惯,并将这一项作为实验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的同时,养成规范细致的责任意识。
课后习题中体现专业特色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将传统习题改为与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化学知识的铺垫,有的甚至与化学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点是重合的。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将一些课后习题进行改编,让学生在巩固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前了解一些专业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例1.“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可治疗胃酸过多的症状,请写出其中发生的反应,并改写为离子反应方程式。
例2.肝性脑病患者在用药时,为了减少体内氨的产生和吸收,常选用弱酸性溶液进行灌肠。下列哪种溶液可用做肝性脑病患者的灌肠液(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稀醋酸; D.生理盐水。
说明:“胃溃疡”、“肝性脑病”是内科护理学中介绍的常见疾病,设计习题时可以将用药原理作为切入点,结合化学中电解质溶液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例1中,学生首先要分析出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并能够正确书写出反应方程式,再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进行改写,考察了几个方面的知识。例2中,考查的则是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例3.氯化钙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混合后,会生成难溶的碳酸钙沉淀,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aCl2+2NaHCO3=CaCO3+2NaCl+H2O+CO2,所以不能同时使用,请改写为离子反应方程式。
例4.两性霉素B为胶体溶液,不宜加入盐类物质,否则会析出结晶。通常可加入下列哪种物质稀释后静滴( )。
A.生理盐水; B. 氯化钾溶液;
C. 碳酸氢钠溶液; D. 葡萄糖溶液。
说明:药物在体外配制时,药物与药物,药物与辅料或溶媒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使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的现象叫做配伍禁忌。通过以上例题在帮助学生了解产生配伍禁忌的原因同时,也巩固了化学中离子反应和盐析的相关知识。
2.在习题中体现护士执考要求。自2011年以来,用人单位要求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否则不予签约,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也成为护士就业的必备条件。笔者翻阅历年护士执考试题,发现其中有不少题目考核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将这些试题适当改编后,可以为化学习题提供一些素材。
例5.下列哪项对高钾血症病人禁用( )。
A.等渗盐水; B.10%葡萄糖液;
C.右旋糖酐; D.林格液; E.碳酸氢钠。
说明:本题考核了学生对药物化学成分的认识,林格液又称复方氯化钠,除了含有氯化钠成分,还含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及乳酸根离子,可以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但高钾血症病人体内钾离子浓度偏高,不宜再补充,所以不能使用。
例6.属于高渗晶体溶液的是( )。
A.5%葡萄糖; B.11.2%乳酸钠;
C.羟乙基淀粉; D.低分子右旋糖酐;
E.20%甘露醇。
说明:渗透现象在很多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上都是重要内容,本题考核的是学生渗透浓度的计算,以及等渗(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低渗、高渗溶液的判断。计算可得20%(200g/L)甘露醇(C6H14O6)的渗透浓度约为1100mmol/L,它是临床上常见的高渗溶液,常作为脑水肿病人的脱水剂。
通过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基础知识与护理专业整合的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学生对学习内容越感兴趣,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得越为牢靠。同时,在化学课上引入专业问题,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目前的整合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要使融合更加有效,教学设计更加合理,还需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深挖专业教材,不断进行探索和反思。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2004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顾坤华.江苏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2):17-19.
[3]陈学姝.对五年制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8(29):6-7.
[4]马晓飞.发展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1(16):2543-2545.
篇9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护理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已成为现代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1]。因其具有创伤性小、安全、疗效肯定、成功率高的特点[2],近年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已广泛用于临床[3-4]。我院2013年至今成功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共计383例,393次,现将其介入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83例患者,共行393次冠脉介入检查及手术治疗,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PTCA)及支架植入共79例。所有患者:男性191例,女性192例,年龄31-83岁,平均:63.5岁,合并高血压250例、糖尿病60例、急性心肌梗塞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7例、心房纤颤5例、脑梗塞后遗症25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
2、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创伤性,绝大多数患者缺乏对此项检查技术的了解和正确理解,普遍存在一定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感,因此,我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术前结合各项非创伤性检查资料充分向患者说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必要性和术中操作步骤。2、由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向病人本人及家属谈自己造影前后的体会,使患者充分理解该项检查的必要性,危险性及术中配合问题。3、和患者进行充分详细的术前谈话,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和恐惧心理。
2.1.2、做好术前准备:
1、常规术前备皮、抗生素皮试,碘过敏试验,心电图,常规穿刺点标记,肝肾功能,心肌酶学检查,以及对高危病人的配血,备血等,2、训练患者平卧位时深吸气,屏气和做用力咳嗽动作,以便术中必要能更好的配合,3、术前晚上必要时应用镇静剂,术日晨禁食(可少量用水吞服必要的药物),适当静脉输液。4、术前遵医嘱服用肠溶阿斯匹林。
2.2 术中配合
做好各种应急的抢救准备工作,如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氧气、吸痰器,气管插管及抢救药品准备,术中护士要顺应医生的操作程序,反应敏捷、迅速、准确,并随时观察病人的动态变化,监测血压、呼吸、脉搏,观察面色[5]等。
2.3 术后观察与护理
2.3.1严密观察病情:1、术后患者平卧4h~6h[6],桡动脉穿刺者,患者肢体不需制动,股动脉穿刺者术侧肢体制动,穿刺点处沙袋压迫6-8小时;2、指标监测:术后持续心电监护6-24h,密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志、意识的变化,监测患者的尿量;3、观察术侧肢体皮肤温度,末稍血运的变化、动脉搏动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肿胀。
2.3.2 饮食护理
局麻患者术后即可予以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6-8h饮水1000~2000ml,以少量多次,每次不超过200ml,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当尿量超过800ml,后方可放慢液体滴速和减少饮水量。
2.3.3 拔除动脉鞘管的护理
由于PTCA和支架植入术中应用肝素,鞘管多在术后4小时才拔除,拔管前应常规准备多巴胺,阿托品和除颤仪,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在局麻后拔除鞘管,动作轻柔。鞘管拔除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30分钟,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股动脉沙袋压迫4小时,并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和血肿形成。观察端肢体供血及静脉回流情况,注意术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湿度,还需注意检查穿刺点局部有无搏动性隆肿及血管杂音,防止出现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本组有3例穿刺点周围有小血肿,经局部热敷,4~5天吸收。
2.3.4、康复指导
做好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我科作为整体护理的模式病房,更注重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除对冠心病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疾病知识宣教,还特别做好介入手术病人的术前药物指导及出院后注意事项。
2.40、结果:经过我们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医护良好的配合,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工艺的改进,形成以导管技术为基础、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介入性心脏病学得到了飞速发展[7]。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的护理工作是在保证不增加患者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促进患者身心尽快康复为主的综合护理。而护理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及病人的身体康复。过去的护理方法是以“疾病”为中心,忽略了人的“心理”感受,而现代提倡以护理“人”为中心,是对人全身心的整体护理[8]。
冠心病是一种心身疾病[9],虽然有的患者通过媒介或其它方式对其有所了解,但大部分患者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的过程及方法、介入技术的优点认识不足甚至是空白的。因而对此项技术和效果有所疑虑、甚至恐惧,常表现为紧张、焦虑、担忧、烦躁不安、悲观失望[10-11]。我们在给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存在着个体差异,它与个人的文化程度、经历、社会地位、家人的关心程度,对手术了解的程度以及手术是否顺利等都有一定的关系[12]。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同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经过充分的沟通和了解,及时地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增强了患者对护理需求的满意度,能更好地加强医护合作,有利于介入治疗更快、更好地在临床上有意义、成功的开展,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肯定和护理配合满意度,还能帮助护理人员事半功倍地完成护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医护患三者密切配合,提高心脏介入的整体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占全,金元哲。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3。
[2] 李琰。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2-23。
[3] 周惠芬,袁亚娟,杨国英,等。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3):3159-3160。
[4] 李付芳。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理与临床,2008,12(9):804-805。
[5] 回长玲。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0,30(5):70-71。
[6] 王仕贤,钱慧丽。冠心病病人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9(216):1369-1370。
[7] 黄丽霞,农碧燕。冠心病冠心病介入诊疗操作的护理配合[J]。广西医学,2003,25(10):2050-2052。
[8] 郑小珍,敖艳凤,王菊廷。人文关怀护理对冠心病支架植入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J]。2010,8(2):475-477。
[9] 徐宏。冠脉支架手术前后的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
2009,18(3):483-484。
[10] 胡玉芳,何英,孙国珍。在磁导航系统引导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前及术中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08,15(12):97-99。
篇10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考核培训;培训计划
1研究现状
2010年,卫生部提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旨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中要求三级甲等医院优质护理实现100%覆盖,加强护理专业的内涵建设,实施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护理技术规范,从而规范护理专业行为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士的核心能力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
美国护理学院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 of nursing,AACN)将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界定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和护理操作技能[2]。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针对低年资护士培训的相关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数仍然较为基础,研究方法比较简单,也鲜有文章涉及到中医及蒙医之类的特色,对本院参考价值有限。因此,我们急需建立一套符合医院特色的、科学的低年资护士培训体系。
2理论基础
能级进阶模式是针对临床护士的一种系统性专业能力培养与评价制度,旨在通过核心能力而非按年资、职称、学历来评价和使用护士,它是管理者按护士不同能级来定岗、定级、定责、定薪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3]。为了能够更好的实践能级进阶模式,本文参考了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CIRN),该量表是以国际护士会(ICN)公布的“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为基础,以质化研究方法为主的信度和效果均较高且接受过检验的核心能力架构[4]。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基础教育后有计划、有组织地接受规范的护理专业化培训[5]。刚入职的前3年是低年资护士水平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阶段。
本研究拟针对包头市蒙中医院的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为了保证测试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主要采取他测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在他们刚入职时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一次综合评测,在系统培训后再进行一次评测,比较两次得分结果,分析分数变化原因,从而间接客观地考察培训效果如何。此外,针对特色科室的低年资护士,笔者拟进行小组访谈,以期得出更有价值、更具推广性的结论。
3包头市蒙中医院低年资护士现状简介
2013年6月~2016年6月包头市蒙中医院新进75名护士,在对这些低年资护士进行了系统培训后,将其分配到了各临床科室。这些护士的主要情况如下:从性别来看,整体呈现出“女多男少”的特征;从年龄来看,近三年入职的低年资护士年龄差距相对较大,年龄小于25岁的护士所占比例最大,说明护理队伍具有“年轻化”这一特点;从入职学历来看,近三年入职的低年资护士中,拥有大专及本科学历的人占绝大多数,相较之前护士学历普遍较低的状况,说明当前的低年资护理队伍具有“高学历”这一特点。
4培训体系介绍
为了显著提升低年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参照2006年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有关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及《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中蒙医护理常规及传统技术疗法》、《中蒙医护理方案》和2013年的《护士分级培训方案》等内容,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要求,针对新入职护士起点不同他们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很大的差异。制订我院的培训计划、确立培训目标、组织持续实施。
4.1培训内容、模式 见表1。此外,护理部还设示教组、考核组、理论授课组,采取示教、情景模拟、病例讨论、护理查房、集中授课等多种培训形式,希望通过系统化地培训来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服务能力。培训结束后,按照评估考核结果将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分配至各科室工作并予以全院公示。
4.2考核办法 在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考核时,包头市蒙中医院组织建立护理培训考核小组,由护理部统一管理,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持续深入的开展。在具体制定标准时,结合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要求与我院特殊情况,以期最大程度地调动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工作积极性。
5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期间,护理部不定期地进行多样化抽查考核,培训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测评,以了解对护士的培训效果。打分表设计按照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具体条目进行设计。按照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具体条目[6],满足1条计1分,各条目数量分布如下。
5.1批判性思S与科研能力(CR) ①在临床紧急情况下,能分析和确定出首要危机;②在临床实践中,试图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③用实践经验及自己的知识评判他人所提出的理论;④做出有依据和经过良好判断的临床决定;⑤综合分析不同来源的资料;⑥将相关的研究结果运用于护理实践;⑦全面、准确地分析所收集的临床护理资料;⑧在护理实践中能以科学知识原则分辨是非;⑨用多种方法查找相关研究资料;10协助临床研究资料收集。
5.2临床护理能力(CC) ①提供多元文化护理服务;②确定患者最迫切的需求并将其纳入护理计划中;③全面评估护理服务对象的身、心、社会及精神方面的健康状态;④根据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制定护理计划;⑤按照护理计划实施精确、安全、全面和有效的护理;⑥护理患者及家属参与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⑦利用先进的设施改进护理服务;⑧仔细监测和记录患者的病情进展;⑨对家属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5.3领导能力(LD) ①涵盖认同他人的付出和所取得的成绩;②促进同事间的合作与信任并坦率交换个人思想;③根据对他人能力的评估而委任相应的任务;④起一个改革者的作用,将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⑤确认和理解他人的优缺点;⑥重要事情行动之前获得集体赞同;⑦工作中创造团队合作气氛;⑧以积极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⑨协调护理与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10接受并采用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
5.4人际关系(IR) ①满足患者需要与健康队伍中的其他人员进行协调和合作;②表现出乐意分担他人工作负担的愿望;③清楚的口头表达事实;④书面表达条理清楚,文字恰当;⑤认可个人或群体信仰和文化习俗的差异;⑥根据他人行动适当调整个人行动;⑦信守诺言、敢于承担责任,与他人建立相互信任关系;⑧以建设性的态度表达不同意见。
5.5法律、伦理实践(LE) ①根据法律要求和组织机构政策开展护理实践活动;②尊重患者或委托人的隐私权;③依照护理实践法律条文履行护理责;④监督并报告医疗护理实践的渎职行为;⑤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⑥在护理实践中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选择和决定的权利;⑦维护患者医疗、护理权利的安全性;⑧维护患者或群体的权利。
5.6专业发展(PD) ①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局限性;②了解有关医疗卫生系统的新动态和信息,展现出个人发展方向;③明确专业组织的作用并积极参与;④把握个人及专业发展的学习机会以提升个人能力。
5.7教育咨询(TC) ①对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提供咨询;②帮助新入职护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③随时向患者提供健康教育;④确定他人的学习需求;⑤拟定适当的新入职护士的职前培训计划;⑥采用合适的患者及家属教育策略;⑦指导新入职护士满足其个人及专业发展需求。
从培训前后的单项得分情况来看,低年资护士在批判性思维与科研(CR)、临床护理(CC)、领导能力(LD)、人际关系(IR)、法律与伦理实践(LE)、专业发展(PD)和教育咨询(TC)各方面得分均有较大提高,其中得分增长最快的是“人际关系”和“法律与伦理实践”,说明我院在对护士培训时“团队合作培训”和“法律培训”两个模块效果最为显著。得分增长最慢的分别是“教育咨询”和“批判性思维与科研”,这两方面本身对低年资护士本身的能力储备要求较高,故而单纯授课制培训的效果相对较差,建议多引入情景模拟的培训方法。
考虑到护士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本研究特对各单项加权,算出加权平均数的变化。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达到优质护理目标,低年资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与人际关系能力所占比重相对更大一些。依照这个逻辑计算总分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数=CR×10%+CC×30%+LD×10%+IR×20%+IE×10%+PD×10%+TC×10%
从培训前后的加权总分情况来看,低年资护士在批判性思维与科研(CR)、临床护理(CC)、领导能力(LD)、人际关系(IR)、法律与伦理实践(LE)、专业发展(PD)和教育咨询(TC)各方面得分均有显著提高。
6讨论与建议
经过对近三年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及结果分析,在笔者看来我院建立的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及其相关培训体系能够使低年资护士在核心能力、理论操作等方面较培训前获得显著的提高。鉴于我院目前中蒙医科室以收治慢性病为主,以传统治疗方法为主,急危重患者少,护理人员在急救技能方面相对差一点,建议中蒙医科室的低年资护士定期到急诊科、ICU等相关科室轮转,使他们的急救技能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王玲,张海燕.分阶段双向360度评估在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4):2223-2226.
[2]金丽萍,王宁,宁永金,等.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低年资护士培训体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07):589-591.
[3]吴妙桓,郭剑虹,郑瑞琪,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8):81-84.
[4]秦爱玲,屈红,王青丽.低年资护士安全认知状况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4(18):7-10.
- 上一篇:网络宣传周总结
- 下一篇: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