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突发事件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轨道突发事件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轨道突发事件案例

篇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city rail transit has developed more and more quickly, but security issues have also been highlighted.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ies in China from 2009 to 2015, it points out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dealing with emergencies in China, and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emergency plan, emergency identification, diagram adjustment and emergency feeder, provides measures for city rail traffic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标示;紧急预案

Key words: urban rail transit;emergency;emergency identification;emergency plan

中图分类号:U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93-02

0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乘客良好出行条件的前提和保障,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逐渐扩大,选择城市轨道出行的客流迅速增长,运力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运营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运营安全不仅关乎运营商的利益,也关乎广大乘客的切身利益,随着乘客安全意识的逐渐提高,安全、可靠的运营环境已成为乘客出行的基本需求。

1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统计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业的快速发展,运营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各类突发事件逐年上升。通过统计分析2009年至2015年间全国各个轨道交通运营城市典型的突发事件案例,得到以下结论。

①城市轨道交突发事件大多发生在早、晚高峰时期。如图1所示,2009年-2015年间,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发生时间比较集中,大都在早晚高峰时间,其中早高峰突发事件率达到了47%。

②城市轨道突发事件持续时间比较长。通过对突发事件持续时间进行统计汇总,发现一旦城市轨道交通发生突发事件,均会造成很大的后果,因为其持续时间普遍较长。其中,持续1小时以上的突发事件达到了65%,持续30分钟的达到了90%,如图2所示。

③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因素众多。2009-2015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典型的突发事件原因与后果见表1。这些突发事件具有随机性、传递性以及扩散性,突发事件均会不同程度造成网络的局部中断、客流拥堵和列车的延误,轻者造成乘客出行不便,降低运输能力,重则路网瘫痪,危及人民生命财产。

④疏散难度大。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大多空间密闭、出入口通道比较长,突发事件极易造成乘客短时间聚集,而且乘客不可控因素较多,利用有限的楼梯跟扶梯将客流快速疏散出去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地铁车站工作人员应对正常情况下客流问题不大,但是对于突发事件的疏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 我国应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法规尚属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均未有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具体规定,立法空白导致通过行政手段来建立和运作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相比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虽然具有强制性,但是在稳定性和清晰性方面相差甚远,这样为城市综合安全管理带来了隐患。

2.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难度大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涉及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多个部门。目前,我国部门城市虽然制定了综合的应急预案,但是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协调沟通以及统一指挥难度大,突发事件后很难迅速赶赴现场分工配合,容易延误应急最佳时机。

2.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但是安全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相近,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均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突况下,员工安全意识不强,自防自救能力低,应急能力不够;很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将安检部分外包管理,安检员工作量大且待遇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强,管理难度大;城市轨道交通虽进行定期紧急演练,但是大多在夜班时举行,没有乘客参与,对实际突发事件下乘客的主观性因素应对不足,突发事件时紧急演练很难适应现场。

2.4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卫力量比较薄弱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安保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专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安机关,但人员编制少,难以负担日益繁重的地铁治安防范、消防监督等任务;另一方面是外包的安保人员,这部分员工大都专业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在突发事件面前应对能力存在问题。

2.5 地铁商业网点、广告箱影响乘客疏散

地铁由于客流大,乘客多样,吸引了许多商家。一些城市运营公司在站台、站厅设置了大量的商业网点与广告灯箱,突况下,严重影响了乘客的安全疏散,降低了地铁的安全系数。

3 城市轨道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3.1 启动紧急预案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类型,迅速启动紧急预案,并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人员率人赶赴现场,并及时通知并督促相关部门赶赴现场。坚持“安全第一,处置第二”原则,尽快疏散乘客,保障乘客安全。

3.2 使用应急导向标识系统

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导向标识系统将乘车信息及车站等信息传递给各类乘客,引导他们顺利完成从进站到出站一系列的过程。针对突发事件可以优化广告牌的位置,广告牌的设置要以不影响导向标识为前提;设计图形类导向标识,合理的增大导向标识的密度,保证在应急情况下导向标识的连续性;增加语音导航功能,保证在人群过度拥挤导致导向牌被遮挡的情况下,通过语音提示帮助乘客导向;在换乘主通道上,一路不间断的设置箭头,乘客跟着箭头并参照其他指引性标识就可以完成换乘。此外,还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临时导向措施,如工作人员手持扬声器引导乘客,车站进出口位置增设信息牌和导向牌等。

3.3 调整列车运行图

突发事件下,列车无法正常运行,造成列车晚点,某些车站会出现客流积聚的现象,容易发生拥挤踩踏等事故。正常情况下的时刻表不再适用,必须对发车间隔、运行线路进行有效的调整,才能使列车按表运行,不依靠实时的调度指挥行车,车站调度员需采取相应的手段来,一般情况下采用小交路、大间隔调整运行图。

①线路区间采用小交路行车,整个区间分为故障区间和正常区间。其中,故障区间运行小交路,非故障区间正常运行,并在有折返能力的车站折返,如图3所示。找到小交路开始时间的在线列车,改变每列车的到发时间;对于始发列车,则将运行方式变为中途折返,改变每列车的到发时间。

②改变列车发车间隔,变为大间隔。对于在线列车,发车时间不变,发车间隔不变,根据降级运行速度和降级停站时间调整在线列车的时刻表。对于始发列车发车间隔变为大间隔,改变每列车的到发时间,其中大间隔期间需要发车的列数=预计事故持续时间/发车间隔。

3.4 启动公交应急接驳

①接驳车沿地铁站点停靠上下车。当处于中心城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发生事故,导致大量乘客滞留在车站,为了及时的疏运乘客,安排应急公交沿着中断的运营路段运行,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站点停靠上下客。

②接运滞留乘客至周边交通枢纽。当处于郊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发生突发事故,周边交通不便,可以通过调度公交至故障站点将滞留乘客运送至周边的交通枢纽,乘客自行换乘其他交通方式最终到达目的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有效应对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对我国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如何对突发事件进行更为有效的预防,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防灾救援体系,更为快速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降低突发事件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依旧是一个比较紧迫的课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雪香,杨其新.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初步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5):12-15.

篇2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 安全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经济、环保、客流量大等特点,是解决困扰全世界各个大中型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拥有、正在或者即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较为封闭,人员流量非常大,一旦出现意外,轻则运营延误,乘客的出行受到阻碍,重则人员群死群伤,设施系统严重损坏。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不容忽视。“安全第一”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中的永恒主题,是相关从业人员的职责所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才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顺畅与高效运营,对于满足乘客需求,提高运营服务质量,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听到轨道交通出现故障,就容易和安全问题挂上钩。其实,这是很容易引起混淆的两个概念。安全同事故及突发事件相对应,而故障同可靠性相对应。一般来说,有些故障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日常保障及维护来降低它的发生率。就事故和突发事件而言,理论上是可以通过规章制度以及处置措施予以防范和杜绝的。明确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基本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对于确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的对策很重要。

二、轨道交通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从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来看,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车辆和线路。

1.人的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要以人为本,轨道安全管理也要以人为本。应充分考虑乘客的因素,保障广大乘客的安全。由于乘客的素质对轨道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乘车规则造成的,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拥挤造成对轨道交通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疏忽引发事故的比例也较大,而且后果严重。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与工作人员的失职有关系。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足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

2.车辆因素

以火灾为例,国内很多车辆出于防止的触电的考虑,内部没有安装火灾报警与自动淋水灭火装置,部分车厢虽然使用的是耐燃材料,但在燃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毒气体。因此,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3.线路因素

轨道交通是一个封闭式的交通系统。线路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的产生与线路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如地面轨道交通平面交叉口的密度较大、区间隧道内的照明条件差、缺少信号标志等都会影响交通安全。

三、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对策

1.加强人员培训与设备维护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非常复杂,对于工作人员而言,高质量地完成本岗位的工作要求,是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所依赖的交通设施,在长期复杂多变的外界因素干扰下,发生随机故障在所难免。只有做好设备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行。

2.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保障体系

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未能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构建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要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的各方面的安全保障工作要求。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必须在与我国现行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关的安全法律规范制度等兼容的前提下,积极吸纳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最后,要在建立起系统的框架基础上,根据各阶段、各环节的保障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

3.建立运营安全仿真平台

运营安全保障不是基于最大概率的理论值,而是基于最小保证的实际值,所以通过典型案例汇编,系统仿真模拟,现场演练实测,融合各种实际环境因素,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线路、不同车站等差异,从宏观进行把控,促进运营数据收集汇总,可以使工作人员对轨道交通的安全有一个更为系统的把握,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提高他们在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使得人员、设施与环境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对于经济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关系到广大乘客是生命安全。加强人员培训与设备维护,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仿真平台,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性,才能更好的满足乘客的需求,为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伍建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保护执法体系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2,(11):94-97.

[2] 朱沪生.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10):1-5,16.

[3] 燕飞,郜春海,唐涛等.轨道交通安全相关系统评估方法[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z1):230-233.

篇3

关键词:线网化 AFC 设备维修 自动售检票系统

中图分类号: TF57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的节奏不断加快,绿色环保的轨道交通成为城市人出行最为快捷便利的一种方式。在轨道交通的运营与发展中,借助与自动售检票系统,可以更好的实现交通的快节奏和高效率。自动售检票系统(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简称“AFC”。它应用强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等先进技术,实现自动售票、智能检票、准确计费、快速统计、全面管理为一身的强大智能封闭式自动化网络管理系统。

近年来,轨道交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天津等大城市相继由单线运营,进入多线运营的线网化时代。2011年6月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全面开通,从此深圳地铁跨入了5条线同时运营的线网化时代。车站增多,AFC设备数量成倍增长。以深圳地铁目前运营的1、2、5号线为例(3号线目前归深圳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经营管理,4号线归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开通前,共有AFC设备约700台次,开通后,AFC设备约有3100台次,增长了近三倍。开通运营后,平均每台次AFC设备每天要持续工作16个小时以上,而AFC设备故障将会给乘客的出行带来影响,将会影响到车站的正常运营,甚至对后台交易数据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长期奋战在一线的AFC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人员,降低AFC设备故障,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全部重点。在面对人员少、设备新、工艺文本不完善等困境时,我们不断优化自己的维修管理方式,为保证服务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素养提供了一系列创新思路。

一AFC终端设备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共分为车票管理模块、车站终端设备模块、车站计算机系统模块、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模块以及清分系统模块五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在使用过程中,各个模块运转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故障,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

图1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网络结构图

AFC终端设备主要由自动售票机、自动增值机、票务处理机、自动检票机、自动验票机、手持式验票机、单程票清分机、网络设备、服务器、工作站、UPS电源等构成。

二 线网化运营下AFC设备维修与管理面临的问题

1 维修模式不合理,过于依赖承包商

自2008年起,AFC设备的维修模式采用委外维修模式,由于承包商对技术资源的垄断,其余承包商无法独立开展维护维修工作,导致维修成本逐年升高,管理风险不可控。

2 工艺文本不完善,设备故障率高,突发事件频发

二期工程开通后,部分作业工艺卡,规章文本是在一期工程基础上修订而来。首先,两类设备大体功能相同,局部却有些差异,作业工艺卡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科学合理的完善,导致设备保养等作业执行不到位,设备故障率较高。其次,部分作业方式沿用一期的思路开展,没有进一步细化,没有明确注意点及关键点,导致突发事件频发。

3 维护人员经验不足,水平低,疑难故障响应时间长

由于多条线路同时开通,组织架构发生了变化,集聚在基层有经验的维修人员数量减少,新技术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全部维修技能。遇到疑难故障,难以快速恢复。

4 部分车站AFC设备布局不合理,高峰期拥堵现象严重

新线路的开通,人们的出行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部分车站由于前期规划考虑不足,AFC设备布局不合理或者AFC设备数量过少,致使高峰期车站站厅内乘客滞留多,造成拥堵现象。

三 线网化运营下的AFC设备维修与管理

1 立足当前,调整维修管理模式

由于各线路AFC设备部分处于维保期阶段,部分仍处于质保阶段。一期工程设备整机老化更换以及部分模块改造导致维保期内有质保设备存在、维保设备内有质保模块存在的特殊情况。而承包商也由单一的设备集成商分化为系统集成商、模块供应商等承包商。在综合考虑成本和风险因素后,将部分重要模块直接委托给厂商的国内商实施,打破系统集成商独家垄断的局面,维修质量得到了优化和提高。

对于AFC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采用维修管理人员把控维修流程和维修质量,承包商完成具体的维修任务。对现有车站进行分区管理,减少AFC设备管理目前“点多线长”的困难;同时可以与承包商“分时管理”的模式互相弥补,做到管理上的时空统一。

借鉴国内外其他地铁的经验和深圳地铁AFC系统技术现状,引进部分有AFC系统开发经验的技术人员,前期编制详细技术标准,突破承包商技术垄断,形成多个厂家竞争的局面,直接降低运营成本。中期能够实现设备系统低成本的更新改造与国产化研究,不断满足乘客和公司内部对AFC系统的使用需求,远期能够直接的创造经济效益。

2 优化完善作业流程,编制标准文本,执行标准化作业

二期工程开通后,维修管理人员开始对AFC设备的各项作业进行重新梳理,并成立技术标准管理小组,群策群力,提出了设备保养中对重要模块的精细化管理,并将设备累计交易次数作为最主要的维修依据。一方面有的放矢地把设备在故障发生前进行保养维护,另一方面也避免对使用率低的设备过高频率保养导致的设备损耗和人力浪费。强化了AFC系统运维数据在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系统数据、工艺、检修原理的分析,终于编制出了一套高效、高标准、可执行的文本。

3 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和技术比武,全面提高维护人员素养

(1)定期开展AFC事故案例培训

AFC事故案例对于从事AFC设备维修管理者来说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我们把共性问题进行归类,并明确最佳处理方法和风险防范措施;对有疑虑的地方,充分交流,形成统一的改进意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时刻牢记住这些教训,明白规范自己的作业习惯、处理应急事件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培训,有效的减少了AFC系统突发事件的发生。

(2)定期开展AFC安全应急演练

导致AFC系统的大面积故障的因素分析,我们制定了完善的《AFC系统应急预案》,并且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演练不仅可以练手艺,还可以练心态。并且可以总结抢修工作中暴露出的不足,完善不足的针对性措施。根据AFC系统大面积故障的产生原因特点,完善了危险源管理制度,并在车站作业中强化执行。

(3)定期开展技术比武,提升维护人员专业技能

技术比武不仅可以让维修人员掌握必要的硬件维修技能,加深对设备内部构造的理解,还能练就处理问题时临危不乱的心理能力,加强技术交流和分享作业心得。

(4)加强车站AFC设备现场“6S”,全面提升维修人员素养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这是“6S”的全部内容,短短的12个字,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现场管理闭环。这样使车站AFC设备管理逐渐规范化,AFC设备作业逐渐精细化。通过持续开展“6S”活动,不仅降低了AFC设备的故障率,而且为乘客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服务环境,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力和品牌形象。

4 从需求出发,调整布局,为乘客提供优质AFC服务

二期工程开通后,部分车站客流量不断攀升,超出了设计容量。AFC设备处于满负荷状态,排队人流与进出站客流交叉,乘客疏散速度较慢。这不仅影响了运营服务质量,更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从车站实际需求出发,并综合考虑未来客流的增长,对部分车站AFC设备进行了增补或者调整,提升了运营服务质量,使部分车站彻底换了一副新面貌。

四 结语

我国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让许多城市均步入了线网化运营时代。线网化运营给轨道交通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挑战。AFC系统作为轨道交通对外服务的“窗口”,要提升运营服务质量,提升AFC设备的管理水平很关键,AFC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直接关系到乘客通行的通畅性,因此,加强学习研究线网化运营下的AFC设备维修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城辉,徐永能,傅晓莉.地铁不同设备维护模式的融合与优化[J]. 都市快轨交通. 2010(06)

[2] 王健,张宁,黄亮,何铁军.南京地铁AFC系统网络化建设思路和再思考[J]. 都市快轨交通. 2011(01)

[3] 潘颖芳.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自动售检票(AFC)系统[J]. 江苏科技信息. 2010(06)

篇4

[关键词]地铁;乘务;安全;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46

南京地铁自2005年开通后,连续多年保持着良好的安全管理记录,为确保地铁运营安全,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乘客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运营安全的最后一道守门员,乘务安全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乘务安全管理从宏观的体系构建,到微观的管理任务的具体分解,再到意识层面安全文化的创建,安全管理稳中求进,确保有序、有效。

1安全体系构建

11成立安委会,构建安全管理网络

中心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委会成员由中层管理人员组成。安委会负责研究、指导中心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中心安全管理网络。安委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委办),成员由各车队安全工程师组成,安委办负责安全生产日常工作。安全管理网络由分管安全中层、各级安全工程师、安全员组成。乘务安全管理工作自上而下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决策层是安委会成员,管理层是中心安全工程师和各专业工程师,执行层是各班组长。

12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心将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进行分解,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实行逐级安全管理考核制度。中心主任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安全工程师协助领导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安全隐患整改,参与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工作。班组长负责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班前做好预想,班中做好作业现场安全控制,班后做好安全工作总结。员工严格执行中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安全管理任务

21召开安全会议,传达安全政策

安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总结、布置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人员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学习近期安全文件,对上月的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对下月的安全工作提出要求。班组每周召开一次安全例会,交流、总结安全管理工作。

22组织安全培训,提升安全意识

安全培训分为新员工安全培训和日常安全培训。所有新进员工(含外单位实习人员、本单位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必须经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到岗位操作。二级安全教育由安全工程师负责;三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负责。日常安全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培训计划,由班组具体实施。班组建立员工安全培训档案,定期更新档案,其中“安全培训签到表”、“安全教育台账”和“二、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卡”作为永久记录存档。

23持续开展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分为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中心每月组织专项检查不少于1次;车队每旬组织日常检查不少于1次,班组每周安全检查不少于1次。中心组织专项检查前制定安全检查方案,明确检点及复查项目,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要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检查结束后形成检查通报并下发。车队和班组的日常检查要结合生产,闭环中心检查发现问题,重点对作业人员劳动纪律、作业人员业务状况、新规章制度的执行,结合“危险源”检查关键作业项。

24重点进行危险源管控,建立安全隐患管理机制

乘务完成危险源识别及评价38个,其中R1(重大危险源)0个,R2(不可容忍之风险)5个,R3(可容忍之风险)22个,R4(可接受之风险)11个。作业人员、班组长、车队工程师按照危险源级别、检查频率不等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建立安全隐患月报制度,加强对安全隐患的跟踪和整改;建立安全隐患季度总结通报制度,每季度对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的落实情况、有效做法和存在问题梳理后向各车队进行通报。

25组织应急演练,锻炼心理素质

中心按照公司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及时完成应急演练方案的编写和组织。乘务主办的应急演练,领导和相关工程师应参加演练并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班组长组织所有员工学习该演练方案,每人一卡填记《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卡》。演练结束后班组长填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表》,评估人员填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

26充分应对突发事件

中心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各车队成立现场指挥小组。发生突发事件,班组长逐级汇报,应急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小组视情启动四级保障方案,赶赴现场保障。事件调查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开展,班组长形成初步报告,专业工程师通过视频、录音、询问当事人等途径对事故分析报告进行审核和完善,中心视情召开事件分析会。

3安全文化创建

31开展“安全生产日”活动,打造“电客车司机节”

为加强安全管理,中心以“讲责任、严执标、强使命、保安全”为主题,确定5月15日(2005年5月15日是一号线观光运营首日,寓意乘务安全已驶入马拉松赛道)为安全生产日。“安全日”当天在办公区域悬挂安全主题横幅,在生产场所张贴安全警示图画,营造浓厚的“安全日”活动氛围。“安全日”当天各司机班组出勤前组织上岗宣誓,提高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安全日”期间打造专属电客车司机节,开展好司机的评选。

32安全警示长廊展示事故案例

中心在林场基地打造主题为“让过去告诉未来”的安全警示长廊,根据历年发生在本中心、本公司、外单位事故案例,按照事故案例的影响程度和教育性,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打造安全警示长廊,后期拟通过声、光、电的应用,全方位打造警示馆。老员工根据培训计划定期参观警示长廊,提高安全意识;新员工纳入二级安全培训,力求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安全责任。

乘务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各级管理人员需提高安全警惕,创新管理思路,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切实维护地铁运营乘务安全管理良好局面,实现公司“安全第一,运营必须安全”的安全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智能视频分析;智慧黄山;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272-03

Smart Mt. Huangshan Famous Scenic Site Security Precau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Based on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

【Abstract】Video monitoring system is a tremendousl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mart scenic spot in security precau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quo and challenge of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and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reference architecture?of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 Then, it emphasis on the key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 which are applied on smart famous scenic site, an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 can be realized. Finally, the intelligent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of Mt. huangshan famous scenic site is analyzed as a cas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unified security precau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latform in smart scenic site .

【Key words】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 smart Mt.Huangshan famous scenic site, security precaution

1 引言

“平安和谐景区”一直是旅游景区建设的重点内容,旅游安全不仅关系到游客的生命财产,更关系到一个景区的旅游形象,由于受景区容量和接待能力所限,景区在旅游高峰期频繁出现道路拥堵、管理混乱、体验不佳等现象,加强景区的安全防范管理已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视频监控技术作为指挥调度、安全管理、治安防范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在银行[1]、校园[2]、轨道交通[3]和民航机场[4]等公共场所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机构的安全防范和管理服务能力。

景区视频监控系统能够给管理机构指挥中心提供实时、动态的监控场景图像和历史录像,有利于管理者实时动态的监测景区境况,并根据突发事件提供及时的应对措施。通过录像回放或画面盯守才能发现问题的传统视频监控系统已无法满足景区安全防范的管理要求[5-6]。景区急需建设具有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新一代IP视频监控系统,它可以通过对采集图象的提取、分析,做到事前智能预警,事中快速处理,事后高效调阅,为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依据。本文首先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然后提出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技术参考架构,最后以智慧黄山风景区为应用背景进行案例分析。

2 智能视频分析基本原理

视频监控分析是指通过对视频图像中的人和物体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基于特定规则对监测事件进行识别,并自动显示出监测到的事件,一旦预设的报警规则被触发,则发出报警信息。其主要目标在于在监视场景与事件描述之间建立某种映射关系,并构建事件规则库[7-10]。旅游风景区的视频监控需求主要集中在行为跟踪、人流统计、车流统计、古树名木保护和森林防火等安全防范方面的监测,景区管理人员可通过视频监控平台预设相应的监测规则,主要包括可疑行踪人员、可疑物遗留、可疑防火点、车辆停靠、物体移走、超速、逆行等监测内容。

智能视频分析的技术原理是对输入的视频流进行目标检测、跟踪、分类以及内容挖掘等处理,并利用各种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机视觉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匹配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项技术,完成从视频信息到事件处理决策的全过程。智能视频分析算法分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背景模型为分析目标,主要包括周界防范、聚众检测、滞留和盗移检测等;另一类是以特征识别为分析目标,主要包括红绿灯识别、车牌号码识别、人脸识别、火情识别等。智能视频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3 技术参考架构

智能视频分析单元主要是由图像采集的视频源、目标判别的扫描器、规则演算的服务器以及视频操纵动态展示的客户端浏览器等4个主要部分构成。具体包括运行在视频监测设备(BW2004或Trigger)上的视频源和Scanne(r扫描器)、运行在中央服务器上的Cortex服务器和Cortex策略管理器、运行在不同计算机上的Cortex Viewer。其系统参考架构图如(图2)所示。

(1)视频源(Video Source):视频源模块从DVR, IP摄像机,NVR,捕获卡中捕捉视频,并将其传送给BW Scanner 来进行分析。

(2)扫描器(BW Scanner):BW Scanner程序是视频分析引擎,使用规则文件来对每个摄像机图像设定报警规则。根据它们来判断和分析从视频源中接收到的视频是否符合设定的报警条件。

(3)Cortex 服务器(Cortex Server):Cortex 服务器是应用程序的通信和管理中枢,启动后本程序自动在后台运行并且最小化到系统托盘。

(4)规则管理器(Rules manager):规则管理器用来定义和管理报警规则,这些规则设定事件的类型、区域和其他关键参数,设定完成后规则会上传到Scanner上。

(5)Cortex 策略管理器(Cortex Policy Manager):Cortex策略管理器是用来配置系统授权等级的工具。对每一个授权等级,都有严格的操作权限。获得授权的用户(例如管理员)可以增加或删除系统用户,也可以为每一个用户指定或修改其权限。

(6)Cortex 浏览器(Cortex Viewer):Cortex Viewer作为主要用户界面,用于查看视频监测设备(VDU)的状态、报警和叠加了目标跟踪轨迹的实时视频图像。

(7)Cortex搜索器(Cortex Searcher):Cortex Searcher可以搜索和回放以前的报警事件。在列表中显示已记录的事件,也可以查看报警前后带叠加图像的视频内容,以便更好回顾事件原因和特性。

4 智慧黄山景区视频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案例

4.1 视频监控平台设计

景区视频监控平台主要通过与前端视频图像采集设备的整合与集成,并满足与相关业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以及系统间的互联互控,以实现监控视频、图像资源的统一管理、应急指挥调度、负责重点区域接入点的监控资源实时统一管理,同时调用所有前端接入点图像,实现图像资源相互协作共享,为相关业务系统(如GPS、GIS等)对接预留相关标准接口,用户可通过统一门户,集中调用各接入应用系统功能,统一协调、分步实施,真正实现有效的应急指挥与调度,确保重点区域与地方的安全与稳定。

视频监控平台主要部署如(图3)所示:

4.2 视频监控平台的体系结构

智慧黄山数字视频安全防范管理平台采用基于J2EE和SOA架构的四层体系结构,高度模块化的应用服务设计,通过应用服务组合,构建支持不同网络和业务环境的安全管理模式,集成了视频监控、区域报警联网与设备监控、IDC机房综合监控等所有与安防业务相关的技术系统,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和智能联动。该平台以服务为核心,全面采用B/S架构、FLEX界面设计;服务与应用分离,保证系统在长时间工作下的稳定性;支持Windows、Linux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和浏览器平台迁移,适应于不同的IT环境,支持标准的SIP信令和RTP/RTSP媒体协议,非常方便系统自身的扩展和与其它业务平台的信息整合和业务融合,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支持平台的多级联网与分布式布署。视频监控平台的四层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4.3 视频智能分析服务

智能视频分析能将传统的被动监控转化为主动监控,由系统通过先进的分析算法,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实时的分析和判断,对可疑事件和行为进行实时提取和筛选,并发出告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视频的利用效率,提升了监控系统的整体性能。

(1)人流量密度检测

视频监控平台人流统计利用安装在出入口、重点区域上方的摄像机获取客流视频图像,利用高级视频分析算法,将人与背景分离出来,不但不会混淆进出人次,更可以分辨多人并排同时进出(图5)。

(2)车流量密度检测

视频监控平台车流统计利用安装在出入路口、重点区域上方的摄像机获取车流视频图像,利用高级视频分析算法,获取准确的进出客/车流量信息,在车流高密度的公共场所或出入口,管理者可以利用客/车流量统计工具实现判断流量状态、评估市场活动的成效、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图6)。

(3)去雾化管理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某些监控区域雾天较多,系统能够提供对视频监控信息的单幅图片或局部进行去雾处理,使得图像更加清晰,使用户能更加快速的识别图像细节。通过与去雾摄像机的结合,可以对图片进行优化,使抓拍下来的图像看起来更清晰(图7)。

(4)烟火早起检测

烟火早期监测功能能够实现无人值守不间断工作,自动对视频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发现监控区域内的异常烟雾和火灾苗头,以最快、最佳的方式进行告警和提供有用信息;能有效的协助消防人员处理火灾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同时还可查看现场实时图像,根据直观的画面直接指挥调度救火(图8)。

5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优劣性

随着安全防范要求的不断提高,视频监控无疑成为预警和防范的最佳手段,但在视频监控安装愈加普遍的同时,大量的图像信息完全依赖人工操作已无法适应。由于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可以使用户轻松地获取重要的视频信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代表着安防监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其具有很多优势,较为典型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自动监控和实时追踪。其二,降低运营成本。实际运行过程中,运用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管理部门的运行成本,将大量监控人员从耗费精力的盯视工作中解脱出来,并做出更有效的监视安排。其三,提高快速的反应时间。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使得报警触发反应时间达到毫秒级,极大地提高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响应时间。

目前,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产品功能与客户需求相差甚远,客户往往过于高估了智能化系统的便利功能;同时也可能受到环境的限制,导致产品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还无法准确实时判别和分析;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往往需要配备高端的配套设备,甚至对设备的安装要求也较为严格,导致产品价格仍然较高,投入产出比不高。最后,智能视频分析欠缺一个定义智能的标准化概念,市场上的产品功能参差不齐,行业相关的标准规范有待加强。

6 结论

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创新保护管理与安全防范的方式和方法,必须做到提前预警、预判、预处,不断提高旅游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和美誉度是管理者始终追求的目标。随着旅游景区游人数的逐年攀升,景区管理难度增大,给景区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根据景区管理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场景和目标,运用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系统深度开发显得置关重要。黄山风景区对智能分析技术探索性的应用,将对全国风景区视频监控系统的提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侍术干.智能分析技术在银行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安防,2011,(12):47-51

[2] 陈怀霞.视频智能分析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7981-7982

[3] 纪文莉,洪翔等.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S1):39-43

[4] 王易志.视频动态分析技术在民航机场应用的可行性[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7):171-173

[5] 宋涛.视频监控系统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法分析[J].技术研究, 2011,(12):76-79

[6] 张琳.分析视频监控系统的干扰原因及解决办法[J].广东科技, 2012, (9):186-187,181

[7] 王骏.基于计算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技术分析[J].信息通信, 2012,(2):187-188

[8] 武文斌.智能视频分析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1):168- 171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10-03

高等职业教育应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就业创业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突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内化,在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团队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组织与纪律观念等方面协调发展。

轨道交通企业设备在运营过程中直接关系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规章制度明文规定不允许动用正在使用中的设备。因此,生产一线无法满足轨道交通类设备维护专业学生实训的需要。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多建设了以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为主的实训室,但轨道交通采用高度集成的技术装备,岗位的复合程度很高,现以单一工种训练为主的实训室难以满足综合技能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必须通过技术集成,构建综合实训平台,提高实训教学水平。为此,建设校内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显得尤为重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铁院)通过“政企校”合作建设校内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训练环境。

校企合作创新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充分体现“先进性、实用性、综合性、开放性”

由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较多,必须明确定位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建设方式及建设规模,做到科学合理规划。本着建成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原则,构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通过对国内外轨道交通企业、院校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调研,根据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项目教学的需要,制定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在实训设备选型时,要采用当前的主流设备,并尽可能做到实训设备和技术可升级。建立严格的设备采购论证机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充分讨论,根据专家的意见完善建设方案,并由专业的设计院所进行建设方案的系统设计。

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应包括高速铁路、地铁设备。高速铁路设备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新设备,并预留升级为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接口。地铁设备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及行车指挥系统(ATS),实现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控制、铁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城轨供电、电气自动化技术、AFC巡检、BAS巡检、FAS巡检、通信技术、铁道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高速动车组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驾驶等专业的综合实训项目,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岗位工作的全过程,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新“政企校”共建实训基地的体制机制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高职院校要坚持开放办学、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方式,不断创新办学思路。南铁院与铁道部安监司、上海铁路局、南京地铁公司等相关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了“政企校”多方合作建设投入机制。

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一般实训基地建设有很大不同。一是很多实训设备属于轨道交通运营专用设备,市场无法正常购买;二是购买回来的设备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进行软件开发及设计;三是系统高度集成,必须通过联调联试才能投入使用。因此,需组建一支由轨道交通设备生产厂家、研究所、铁路局、地铁公司、学校共同组成的建设团队,满足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的需要。

企业具有大量的工程项目,可形成各类工程案例库,且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队伍。应利用企业工程项目和工程师优势资源,将企业工程案例引入实训基地实训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学校具有适合教学、培训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并配备了各类先进的实训设备,拥有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应利用学校的设备及教师优势资源,将企业员工培训引入实训基地,建立企业培训师培训中心,实现校企有机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三)营造轨道交通职业氛围

在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要引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标准,对学生按企业标准员工要求进行考核,积极营造和体现轨道交通职业氛围。

在轨道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区,收集国内外高速铁路、地铁交通事故案例,分门别类地将事故原因、损失、责任人的处理及预防措施等内容,以图片、动画、实物、视频影像等形式展示。在高速铁路、地铁安全规范及流程教育训练区,展示高速铁路、地铁运营各关键工种的安全风险点。在事故救援区,设置不同事故情况下的救援演练方案和一系列演练模块,利用虚拟技术等对各种非正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模拟。

在高速铁路、地铁安全规范及流程教育训练区,紧贴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对现场作业的规范和流程进行模拟。针对不同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仿真设置一系列应急处置项目。在“应急处置”、“事故救援”区,通过虚拟技术、信息技术模拟各种场景。

通过安全警示标志标语、标准化作业程序来渲染企业氛围,凸显企业文化。实现“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 “教材与技术文件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中看”、“看中学”、“学中干”、“干中学”。

创新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一)打造轨道交通教学中心,建立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首先,依托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鼓励校企双方人员相互聘任和兼职,即企业的技术和业务主管不仅要承担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还要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学校专业教师则要在企业担任具体的技术或业务工作,工作业绩由企业考核。其次,合作开发一批具有职业特色、适合教学及培训的教学资源,包括实训教材、课件、案例、实训手册、教学文档等。与轨道交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构建全真实训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和远程实训平台,开发实训项目,共同组织实训教学,共同评价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促进安全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学生对轨道交通现场岗位的胜任能力。

依托学校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和参加专业教研活动等来加强企业技术人员的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申报和开展课改和教研项目,提升教学团队的教研能力。与合作企业共同选聘、共同管理兼职教师,建立混编专业教学团队,实现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机制。

(二)打造轨道交通研发、新技术展示中心,提升产学研能力

以实训基地和专业混编教学团队为依托,建立轨道交通应用技术研究所,为轨道交通的科研单位及合作院校、企业在轨道交通高技术领域的科研开发提供试验平台,为工程实验提供技术平台,开展轨道交通应用项目研发、新技术应用测试、职业标准(题库、教材等)开发和生产流程优化等研发工作。

同时,在实训基地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示范线,成为轨道交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对外展示平台及推广应用基地。依托实训基地,提高学院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满足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

(三)打造轨道交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南铁院与上海铁路局、地铁公司合作成立轨道交通培训学院,填补国内高铁培训基地的空白,提升企业员工培训质量和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各路局技术培训、高速铁路新技术新设备技术培训、上海铁路局技师培训、铁道部技师培训以及未来海外客户培训项目的需求。以教学、科研、培训为纽带,以企校双方优质资源为依托,实行“融合管理、共享使用”的合作管理机制,将轨道交通培训学院建成企校双方共同培训、共担就业、共铸文化、共谋发展的办学共同体。

轨道交通培训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上海铁路局、地铁公司、南铁院派员组成,形成“1(学校)+N(上海铁路局、地铁公司)”的理事会结构。理事会负责轨道交通培训学院的目标定位、发展规划、人事安排、人才培养等重大事项决策。上海铁路局、地铁公司和南铁院主要领导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双方分管领导担任院长、执行院长。

轨道交通培训学院下设办公室,负责教学培训、设备维护、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协调,其成员由铁路局、地铁公司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南铁院教务、校企合作等部门及二级学院负责人担任。

由于高速铁路、地铁实训资源、师资缺乏,通过共享机制的建立,可实现与江苏省境内开设轨道交通专业的院校、江苏省地铁企业、上海铁路局的共享,在开展人才培养的同时,可为企业培训师资和员工、举办技术比赛、进行职工的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

(四)实施“教师主导、企业参与、学生主体”的实训基地维护体系

采用“实训教师为主导,企业优秀工程师、高级技师参与实训基地管理,由学生维护为主体”的设备维护体系。即按照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维护模式,由教师担任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维修基地的主任、工程师角色,成立由学生组成的信号、通信、机车车辆、工程、供电、机电等工区,学生按专业担任工区工长、员工等角色,每年都要投入一定比例的运行维护经费,确保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转。

“教师主导”即综合实训基地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设备维护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并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带领学生开展日常维护工作。

“企业参与”即上海铁路局有关站段、地铁公司定期派工程师、技师参与综合实训基地的维护工作,并提供一些维护所需的备品、备件。

“学生主体”即学生自愿利用业余时间,按专业组成团队,模拟铁路、地铁现场工区进行运作,在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相应专业的日常维护工作。学生工作中穿工作服、戴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检修标准化作业程序,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五)探索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首先,要建立组织机构。以多个功能相对完整的轨道交通专业群为单位,建立由上海铁路局、南车集团浦镇车辆公司、南京地铁公司等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代表、各专业负责人、学生代表、学生家长等参与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

在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要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如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层面的协商会议,建立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与铁路局、地铁公司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以及专业主任和车间主任、教师与师傅的日常对接机制,及时沟通情况,互通有无。

其次,明确相关职责和权益。在基地管理委员会这一主体框架内,学校和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期间的责、权、利。同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一方面要保障企业的利益,并推动学校积极参与企业职工的培训,承担企业的技术研发任务;另一方面要明确企业在学生实训、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功能。

再次,健全实训管理运行制度。制定《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章程》、《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协调基地内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资源共享与互补,真正发挥轨道交通专业集群优势。建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吸纳学生与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的反馈意见,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要求和学校标准,不断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与管理水平。同时做好实训的安全教育工作。

结语

总之,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对提升高职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大力提升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的内在功能与外在效用,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加强“政企校”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以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等有机结合,拓展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功能,将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建成教学中心、研发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世青.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现状及思考[J].高教论坛,2009(12):112-114.

[2]张国清.基于实习、培训、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55-56.

[3]戴勇.校企合作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36-38.

篇7

[关键词]地铁列车;救援;行车组织

中图分类号:U23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314-01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以往主要以公交车作为生活、工作的主要交通工具,已转乘地铁。地铁在运行效率上非常高,对于快节奏下生活工作的人们来说,是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地铁车辆高频率的运行,控制中心调度员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这就要求我们调度员有在高频率下的地铁行车风险与应对处理的能力,不断提升运营质量。

1 影响地铁列车故障救援的主要原因

1.1 列车故障的发生地点

在地铁故障实施救援的实施中,一般是要对故障车进行处理,需要托运到故障存车点。因此在进行故障车的托运中故障车的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地铁列车发生事故的地方距离存车点的远近直接影响着列车故障救援的速度。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故障中乘客的出行的影响。

1.2 相关人员处理故障的技术水平

列车故障相关处理人员的故障处理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列车故障的处理速度和处理结果。处理人员的技术熟练并且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话能够迅速的判定故障的原因,并且能够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故障。这样才能够提高处理地铁列车故障的处理速度,从而提升列车恢复正常运行的速度。

2 地铁列车发生故障救援工作的处理过程

地铁列车作为人们最佳的选择出行的方式,一旦出现故障不仅是影响这个列车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乘客的出行时间。因此列车出现故障的时候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理。在列车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列车司机要第一时间通知列车调度人员,对列车的形式列车进行控制。同时列车司机也要自己对列车故障做出一定的判断,在列车到达预定的车站的时候要掌控好列车的行驶。在故障出现的时候列车司机要和行调人员配合进行列车故障的处理。列车司机在行调人员的配合下如果是小故障自行进行处理,使列车恢复正常的行驶。一旦列车司机确切的判断出列车的故障不能在短时间内排除或故障已经超出了一定的时间标准话,那么,就需要行调人员及时的组织对列车救援。当救援的列车启动后,后续受到阻塞的列车就可以逐个的恢复正常的运行,故障列车启动后,需要把故障列车运行到铁路存车的地方或是折返线,这样才算是完成列车的救援工作,其他列车也将恢复正常的铁路运营服务。

3 列车救援原则

在运营期间,正线载客列车故障,而不能动车,应遵循如下处理原则:

(1)客车故障情况下行车组织由OCC(控制中心)全权负责,故障的判断和处理由客车司机全面负责,调度员有责任指导司机处理故障,行车调度接到司机的车辆故障报告后,应及时通知检修调度员、基地信号楼调度员。

(2)客车司机对客车故障的初步处理时间为3分钟,客车司机确认处理无效时,客车司机向检修调度员提出技术支援的请求,在列车救援连挂前同时仍可以继续处理故障。

(3)正线客车的故障总时间原则上控制在15分钟,3分钟不能动车时,由OCC值班主任确定启动列车故障救援应急处理程序,客车司机做好救援的防护及连挂的准备工作。

(4)OCC在组织电客车救援时,原则上按正向方式救援,特殊情况下由行车调度决定救援方式,需要时提前通知相关车站做好乘客服务。

4 地铁列车救援行车组织安排

(1)早高峰时段将尝试采用大站快车快运方式组织行车。在早高峰期时段地铁的承载压力比较大,客流量大,客流增幅明显,站台乘客滞留现象明显。鉴于此种情况决定尝试早高峰大站快运的行车组织方式。为做好大站快运组织运行工作,地铁公司对行车组织方案已进行充分论证,并会加强现场组织力量,密切关注通过车站的客流变化。

(2)要高度重视地铁运营安全,尤其是关系乘客人身安全的行车安全及客运安全,始终放在工作的首位。地铁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针对设备设施的安全,要开展经常性的技术评估,并通过精检细修,做到本质安全化,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故障率。同时,要针对各种特殊情况,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相关管理规定及流程,并通过定期开展演练,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及规章制度,持续提高各级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在设备故障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发生安全事故。

(3)当列车出现故障后要进行故障的处理时调度要看列车在故障的地方能否通过,要及时尽快的组织与其相关的列车尽快的退出故障区段,这样就会减少故障列车的处理时间,并且能够及时的疏散和安置乘客。在一些紧急的情况下可以组织一些空车进行套跑来进行整个列车的调度。

(4)故障发生的行车环境对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求行车调度组织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快速的采集和处理。在对整个故障处理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收集的技巧,要注意怎么进行故障的询问,只有采取正确的故障询问方法,才能做出正确的行车组织调度。在进行故障询问的过程中要注意耐心的引导,进行有效的提成,这样才能得到更加有价值的信息,才能采取正确的行车调度。第二,对于做出的行车组织调度时要准确的传达给列车司机。调度员要根据日常的观察以及平常工作实践的积累,能够进行快速的判断做出正确的行车调度组织。做出正确的调度判断后正确快速的命令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掌握好命令的时间和条件,要准确快速的进行命令的,让接受命令的人能够快速的准确的根据命令做出相应的反映动作,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着处理好故障。第三,快速响应原则。高频率下的行车应急处置事件留给调度员的时间短,必须根据收集到信息,立即制定方案迅速响应,尽早控制局面,为后续做好准备。需要调度员熟练各项处理程序,在日常培训中不断思考总结,学习应急处理案例汲取经验,积累方法提高效率。第四,合理分工、配合协作原则。应急情况下,调度指挥遵循“既分工,又合作;有分工,有调整”原则进行。调度员按照既定分工各司其职,按部就班开展工作。OCC值班主任在应急处理不同阶段,需进一步细化、调整分工保持步调一致,提高处理效率。第五,合理、有效行车调整原则。高频率下的行车调整难度大,要根据当时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行车调整措施。在选择行车调整方案时,要考虑操作难度和风险,做好预判选择合理时机,采取简单、有效的调整方案。

5 结语

在政府对地铁的发展重视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国的地铁网页形成了一定规模,无论是从地铁的运营规模上还是从地铁的输送客人的数量上,以及地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服务水平上都有很大的提升,运行也性对比较成熟。因此要对行车环境进行严格的监管,要及时的预知和处理与其相关的威胁和风险制定应急方案,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突发故障率和运营晚点率,并提高应急情况下中央调度应对效率,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准点、舒适的高质量运营服务。

参考文献

[1] 宋朝斌,温志强,宋福.深圳地铁3号线列车牵引系统通信故障分析及改进[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3).

[2] 敖鸿,周桢豪,李立明.深圳地铁罗宝线列车受电弓升降弓电路分析及整改设计[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3).

篇8

关键字:私家车私车公管交通事故

1.私家车快速进入家庭的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长庆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河庄坪小区目前有住户1600余户,其中拥有私家车的住户达721户,占总住户的45.1%,仅2010年就新增私家车107台,比上年增长20%。迅速增长的家庭小轿车,在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随之出现的车辆停放、管理以及交通事故等一系列问题,不能不令人感到担忧。尤其在人员密集的小区内,私家车的安全管理问题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私家车发展为何如此迅猛,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们的生活变富裕了,有了部分积蓄,从经济上有能力买得起私家车。人们的消费结构也从“生存型”转向“享受型”;二是随着油田的发展,职工生活基地与上班所在地不断发生变化,上班及回家探亲成了困扰职工的一大问题;三是国家积极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为私家车快速进入家庭打下了基础;四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健全推动了私家车的快速发展。

2.私家车事故频发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私家车事故频发

由于私家车驾驶员都是近几年拿照的新手,新手增多无疑增加了许多交通隐患,驾驶新手成了新的马路杀手。据统计资料显示,驾龄在1-3年的新手造成的交通事故明显多于驾龄在5年以上的驾驶人员,驾龄在20年以上的最少。2010年,陕西全省道路交通事故累计发生4774起,同比增加522起,上升12.28%;死亡1294人,重伤2156人,经济损失7241.69万元。其中,私家车事故占80%以上。

2.2私家车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

2.2.1驾技不佳

统计显示,在交通事故中,70%左右的驾驶人驾龄不满2年。这些驾驶人缺乏相关的驾驶经验,盲目跟车、盲目超车,行车过程中观察不周、操作不当、麻痹大意,且处理突发事件经验极为不足。

2.2.2心有旁骛

私家车驾驶人有其特殊性,大量的交通事故表明,私家车驾驶人中有不少人是新手,安全意识不强。自我约束性不强,极易出现边驾车边思考问题、驾车抽烟、接打电话等行为,行驶过程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2.3疲劳驾驶

有了私家车,很多家庭就有了节假日自驾游的习惯,由于私家车驾驶人因为工作关系,一般很少出远门,一旦跑长途,几个小时下来,自然人困马乏。在外面游玩时,私家车驾驶人作为游客玩得非常累,但在回程时别人休息他还要驾车,身心疲惫易惹祸端。

2.2.4驾照共享

部分私家车拥有人,错误的认为驾驶车辆很简单,可以“无师自通”,不用参加正规培训,于是乎,一人有证全家通用,教无证人几个驾驶动作,只要会开就行;其次,车是自己的,让谁开都行,别人管不着。因此,私家车无证驾驶和让无证人驾驶的现象极为突出,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2.2.5酒后驾驶

据有关资料表明,司机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6陪,3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酒后开车、醉酒驾车引起的。在好友相聚的场合,在亲朋团圆的宴席,不少私家车驾驶人放松了警惕,最终经不住酒的诱惑,亲朋好友的劝说,使应有的防线溃决。更有甚者,喝点酒后,不听朋友家人劝告,觉得自己开车水平很好,殊不知酒后驾车严重影响驾驶能力和判断力,最终危及道路交通安全。

2.2.6超速行驶

对于很多私家车驾驶人员来说,超速行驶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私家车驾驶人员爱开英雄车,行驶过程中,见不得别人的车比他快,超车欲望强;二是过分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忽视了车辆在超速行驶时,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判断,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三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无视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行车过程中不看限速标志,根据路况自由行驶。

2.2.7车况不良

调查资料显示,90%以上的私家车驾驶人员不熟悉车辆维护、车况勘察能力,日常驾车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车辆异常情况,导致车况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判断,以至于很多时候驾驶车辆带病运行。另一方面,部分人员选择购置二手车,车到手后,不是这里不合适就是那里出问题。开始,还有耐心花钱修车,修的次数多了也就烦了,最后,干脆对付着驾驶,带病出车。而长期的机件安全状态不良,给驾驶人员的安全行车埋下了隐患。

3.企业介入私家车管理的必要性

虽然私家车姓“私”,但人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还是姓“公”的,所以对私家车的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更何况一旦出了问题,不单单是对私家车主的影响,对企业本身也会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故而企业有必要、也有义务对员工的生命财产负责,本着“人本为怀”的原则,企业介入私家车管理是对广大干部、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关爱,是对个人、家庭、事业的一种责任。

3.1企业与私家车主鱼水关系的需要

对于长庆油田采油一厂河庄坪小区来说,721户家庭的私家车驾驶人员均属于油田在职员工,从表面上看私家车主与企业之间是雇主与雇员的雇佣关系,存在着对立性。但是,在更高的层面,企业需要有才能的、健康的员工去发展壮大;员工必须依赖企业的业务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两者又是和谐统一的、相互依存的鱼水关系。

3.2企业与私家车事故影响的需要

作为企业的员工,私家车主有义务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为企业提供劳动力保障,同时,企业有权利要求员工在规定时间及地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企业员工的私家车主,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势必会造成经济纠纷或者人员伤亡,从而会给企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产生纠纷,因交通事故让私家车主与别人发生纠纷,势必会给私家车主的情绪带来影响,这种不良情绪势必就会带到工作岗位上,影响员工正常上班情绪,轻则误时误工,重则违章操作;二是如果造成人员伤亡,不仅误工,而且给企业和个人均会带来损失,不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健康发展;三是作为企业员工的私家车主发生交通事故,因为企业与员工的相辅相成关系,就会损坏企业形象,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3.3工伤条例、强制保险等法规影响的需要

自2011年1月1日实施的最新《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或者火车事故伤害的”认定为工伤,这就牵扯到员工上下班驾乘私家车发生交通事故认定工伤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有必要把私家车的管理纳入公管的范畴,很多企业采取定期派发内部通勤车,明确规定员工上班期间不得驾乘私家车等措施,但收效甚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企业介入管理的可行性

私家车从购买到日常维修保养乃至发生事故纠纷,都没有行会自律、缺乏归口管理,许多私家车主急于享受有车一簇的便捷,未能考虑购车后的使用、维护、事故处理及规范运行等一系列问题,加之私家车主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平时要正常上班,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相关知识,交通法规知识欠缺,驾驶技术不精,遇事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等等。而企业参与私家车管理,有其规范、科学、系统的管理优势,从日常运行管理,驾驶人员教育培训,车辆检维修服务,车辆事故纠纷协调等方面,都能提供比私家车主更为完善、全面、可靠的服务,有利于私家车健康规范发展和和谐运行。

4.1企业具有的优势

4.1.1管理优势

企业介入私家车的管理有企业的优势,一是企业有规范的规章制度,完善的管理体系,为私家车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企业有成型的车辆运行监管系统,成熟的管理平台,丰富的管理经验,为私家车日常运行提供监管服务;三是企业有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为私家车审验、纠纷调解、维护保养、事故理赔等提供组织服务。

4.1.2培训优势

对私家车的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人管好了,车自然就管好了,要管好人,就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思想教育,针对个别私家车驾驶员交通安全法规观念淡薄、交通常识缺乏的情况,企业有能力定期邀请专业人员对驾驶人员讲授道路交通安全常识课,分析常见事故原因,传授预防事故和处置突况经验。不断提高驾驶人员防范事故、处置突况的能力;二是进行政策法规教育,针对部分私家车主思想上存在的“私家车姓私、单位无权干涉”等抵触情结和模糊认识,企业有责任组织员工学习国家、企业有关车辆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通过教育,使大家认识到:虽然私家车是个人的,但作为企业的员工,私家车的运行,无时无刻不牵扯企业的利益,企业参与管理,更是对员工生命财产的一种关爱。

4.1.3便利性

企业参与私家车管理,有其独特的便利性,首先,企业有其专业的车辆管理机构,有条件也有能力组织把关车辆的证照、第三者交强险办理,年审等,确保车辆来源渠道合法,证照齐全,无违法违章记录,一旦出现问题能够依法理赔。此外,企业有健全的管理培训机制,能为私家车主提供更为便捷的法律法规、驾驶技能等方面的服务。第三,企业有其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企业参与管理后,建立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私家车驾驶人员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私家车驾驶人员超速行车、强行超车、酒后驾车、疲劳驾车、带故障行车,等严重违章行为提供强力监管机制,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从而减少私家车违章、事故的发生。

5.企业管理私家车的具体措施

5.1明确责任

针对长庆油田采油一厂实际,由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牵头,员工的私家车由车主所在基层单位负责管理。一是引导私家车主本着“以人为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原则,树牢“出车即有危险”的道路交通行车理念,提醒私家车主在工作期间,一律不允许驾驶私家车,不听劝阻的出现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一律由本人承担全部责任。二是私家车主所在基层单位担负起对私家车主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提醒、安全警示、安全管理的责任,各基层单位要将私家车纳入安全管理范围,凡因对私家车管理不严,导致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除造成交通事故的车主承担全部费用之外,也将严肃追究事故车主所在基层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将事故处理纳入管理考核。

5.2建立管理系统

私家车必须在车主所在基层单位进行清理登记,统一建档管理。各基层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私家车管理台账,认真统计核实每辆私家车的车主、车牌、投保公司及险种等基础信息,与私家车主及其家属签订《行车安全承诺保证书》,严格掌控私家车静态、动态状况,确保私家车行车安全。对基层单位瞒报私家车或者没有建立完善私家车档案管理的单位,纳入管理考核。

5.3培训管理

各基层单位通过利用安委会、班前会、月度季度会,黑板报、宣传栏、交通事故案例分析、新闻网络等媒介,根据雨季、高温、冰雪、路滑等季节变换特点,对私家车驾驶员进行换季交通安全教育,开展经常性的“纠违章、消事故、促安全”活动。要求驾驶人必须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主动学习有关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操作技能,自觉接受所在基层单位安全部门和相关管理组织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私家车道路交通管理专项检查,杜绝酒后驾驶、超速行驶、强超强会等严重违章行为。使私家车管理保持良好局面,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做好安全的良好氛围,实现私家车“零违章、零事故、零伤亡”的目标,切实提高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行车意识,为交通安全系上“保险带”。

5.4监督管理

一是基层单位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时刻监督拥有私家车的员工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严禁违章驾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上车,严禁私自安装、改装车内装置,不准将车辆交给他人甚至无驾驶证的人员驾驶;并督促私家车主要定期检查保养车辆。私家车外出跑长途,必须向所在基层单位汇报,基层单位要肩负起叮咛、嘱托、教育的责任,对外出跑长途不向所在单位汇报或者瞒报的,将对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二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对辖区内私家车的运行纳入日常监督范围。

5.5服务管理

通过对有私家车的员工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公管”不是限制私人空间,而是在引导大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长庆油田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和有关法规的前提下,实行的一种保安全、保通畅的有效服务方式。私车“公管”,就是帮助员工家庭安全文明驾车,让他们认识到,私车‘公管’既树立了员工良好形象,又保障了家庭幸福,管出安全、管出团结、管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