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员工处罚条例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员工处罚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事业单位员工处罚条例

篇1

一、安全生产控制目标

1、无重伤事故

2、无死亡事故

3、无重、特大安全事故

4、无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5、无食品中毒事故

6、无火灾事故

7、中心管辖车辆无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8、无重、特大治安、刑事案件

二、 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1、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管理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市星级酒店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国家、地方政府及上级主管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建立逐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人,并做到中心安全生产工作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做到有计划,有部署。各部门负责人对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制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职责,按时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本部门出现的各类和安全生产有关的问题。

3、尊重和支持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服从安全工作负责人的分配和统一指挥。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积极做好职业危害预防工作,不断改善员工工作劳动条件,认真落实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规定,确保员工劳动安全。

4、定期开展中心安全生产三级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技能和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员工教育覆盖率必须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率必须是100%。教育和培训的情况记录至少保存2 年。

5、制定中心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方案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表彰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处罚违章作业,违规指挥和一切与工作有关的不安全作业行为。

6、保证各营业、加工、制作、作业区域安全生产场所符合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和要求,重点部位和高危场所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标识。

7、对有可能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场所以及危险源实行重点监控,一但发生重特大事故,立即上报中心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控制事故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8、认真执行事故报告制度,并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处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9、中心员工在当班期间,即是服务员又是安保全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可疑的人、事、物要及时上报安全部。并做好本区域重特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防护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做到工作前检查工作现场,工作中集中精力,认真负责,工作结束后认真做好各项清理、检查工作。不操作自己不熟悉的或与工作无关的机械、设备、器具及工具

10、做好中心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年检工作,实现检测和安全运行率100%,同时做好设备运行和日常维护记录。变配电室应当配备用电设备和配电线路平面分布图等安全技术资料,以及必要的作业工具和劳动防护用品,并在明显位置设置变配电系统操作模拟图板。 变配电室的门应当设置防水设施和挡鼠板。

11、中心经营场所出租的,应与承租单位签订租赁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贵。中心对各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12、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按时完成中心其他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任务。

13、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危险目标、启动程序、紧急处里措施等内容。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每半年至少演练1 次,并做好记录。负责人应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全部内容;中心员工应当能够熟练使用消防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贵。

三、消防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市消防条例》以及其它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杜绝消防以及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制定各岗位消防责任制,落实岗位逐级责任制,实行专人管理,明确责任范围,建立并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部门经理为本部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区域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组织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消防知识及中心各项消防规章制度,加强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培训,督促员工认真遵守、执行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和中心的各项消防安全管

理规定,建立并完善中心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规章,逐级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 3、制定各岗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定期检查落实制度、预案情况,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并确定各级岗位安全责任人,保证工作区域内防火工作有效落实,保证责任区内各类消防设施、器材、安防设备、电气设备、燃气设备、特种设备等安全运行、完好有效,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消防标志标识完好。如发现消防隐患应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应采取有效的临时防护措施并向中心领导报告,安全部备案。

4、了解本部门本岗位的防火工作特点,掌握在发生突发事件或火灾时自己在处置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熟练掌握“三知,三会,消防四个能力”知识和火灾应急预案内容。

5、加强天然气、酒精、油漆、特种设备等高危产品、设施的安全管理。使用天然气时,必须按照“先点火,后开气”的操作规程操作,对燃气设施、灶具进行每日检查,定期维护。并认真做到“火开人在,人走火灭”的规定,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切断所有火源,关闭所有燃气阀门后确认安全方可离开。使用酒精时,严禁在火焰未熄灭时添加酒精,酒精炉附近严禁摆放易燃物。

6、各类电器设备、加工制作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过载运行、违章作业,操作加工设备要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装备,并加强电器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电器设备设施和线路受潮,工作结束或使用后,要切断电源,关闭设备。移动式电器设备在拔出电源插头或插入电源插头时,要保证设备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7、接待大型宴会、会议、婚宴、演出等活动时,临时增加音响、照明、灯光等舞台设备,设备负载不得超出中心营业场所内电源总负载,临时设备的线路接入必须符合电器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并且附近不得摆放易燃、易爆物。

8、进行装修、维修、改造等施工且不停止营业的,应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安全责任;施工区域应当与其他营业区域相隔离,并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9、经营场所出租的,应与承租单位签订租赁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贵。中心对各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10、各部门要保证中心各部位安全出口的畅通,不得封闭、堵塞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 疏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门内和门外1.4 米范围内不得设置踏步。

11、各部门使用、储存的危险物品,应单独存放,专人管理。

四、治安及交通安全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国务院421令《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北京市交通规则》等法律法规规定,杜绝治安、交通以及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工作原则,落实岗位逐级责任制,明确责任范围,建立并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各部门的负责人即为本部门的治安、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区域的治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2、制定部门各项治安保卫、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保密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部门员工安全防范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部门治安、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部门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部门员工的防范能力,确保责任区内不出现任何责任性安全事故。

3、开车上下班或执行载客任务时应严格遵守道路交通管理规则,行车时注意交通安全,思想集中、谨慎驾驶。对车辆要勤检查、勤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确保车况良好。要严格执行“禁酒令”的规定,不准酒后驾车,不准疲劳开车。

4、各部门要加强安全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将发现的可疑人员、可疑情况、可疑物品和不安定事端向安全部报告。保护刑事、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和疏散周围宾客,协助公安机关做好侦破和处理工作。

5、确保中心内治安秩序良好,不发生治安灾害事故。保证中心内水、电、气、热、通讯、特重设备等要害部位不遭人为破坏。严防、上访、、组织等人员散发宣传品、悬挂横幅、打骚扰电话等制造恶劣政治影响事件的发生。

6、对发现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要立即进行调整解决,并向安全部报告。对难以解决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中心总经理汇报,由中心领导负责协调解决,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认真做好部门内部人员的掌控工作,对发生的内部纠纷,要及时调解、疏导、消除、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中心的内部稳定。

8、对突发的恶性治安、刑事案件、交通事故,要快速上报或报警,处置时要沉着冷静,保证良好的营业秩序。严禁迟报、瞒报、谎报或不报。

五、食品安全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国发[2004] 23号)、《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海政发「200475号)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加强中心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

2、建立中心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逐级安全责任制,强化食品安全监督力度。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方案和计划,切实把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层层落实到人。

3、分管餐饮和进货工作的负责人,分别对分管工作中涉及的食品安全事项负直接领导责任,统一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本部门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食品采购制度和食品进货、验货、收储、加工、制作、保管等操作程序。并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成立食品安全监督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和验、收货工作,随时关注政府权威食品检验检疫和卫生部门所的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并建立工作台账。

4、厨房、餐厅、采购作为食品安全责任区,从食品源头采购到验货收储,再到加工、生产、成品消费是食品安全责任的重要环节,杜绝采购、生产假冒伪劣,使用腐败变质、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食品,并制定食品卫生自查制度,组织本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建立自查记录。

5、要确保厨房内的各种冷藏设施必须有生、熟、半成品标志,不能混放;盛放食品的容器必须有生、熟、半成品的标志,不能混用;从事生、熟、半成品加工的人员、场所及工用具要严格分开。

6、要确保所有上岗的服务、加工人员具备体检合格证。

7 、积极配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卫生监督和食品检疫检验部门)开展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认真做好中心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全年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以及食品制作质量问题。配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卫生监督和食品检疫检验部门),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或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检查、整治工作。 8、做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食品加工人员的相关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培训,认真配合食品检验员完成食品的抽检化验工作,确保每月的食品检验合格率不能低于85%。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预案演练,积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9、做好重大节日、庆典和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不发生与食品有关的社会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或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

六、内部维稳工作

1、各部门经理对中心内部维稳工作负责。

2、建立部门内部维稳工作档案、制度、措施和应急预案。

3、认真落实、宣传《国家安全法》,加强中心各层级领导、干部、员工维稳思想意识教育,充分认识同、反和反极端主义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特点。认真检查、发现中心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并对重点人员建立档案,实施重点监控措施。

4、加强中心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做好中心重点人员管理和审查,在敏感时期加强重点部位的防护措施,严防不法分子实施投毒、爆炸等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确保中心内部安全稳定,有序经营。

七、奖惩

1、若不能完成安全生产管理控制目标,按《中心安全生产奖惩条例》内容,愿接受相应处罚。

2、若因自己未能认真履行管理职责,从而造成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愿接受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法律的处罚。

3、完成本责任书承诺的安全生产管理控制目标或对中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将按《中心安全生产奖惩条例》内容,给与相应奖励。

八、其他说明

中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时间:由2014年 1月1日至 2014年 12月31日止。

本责任书在执行期间,甲、乙双方由于人动,调离本工作岗位的,其继任者接替前者继续履行本责任书上的责任和承诺。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 。

甲方(单位):_______ 负责人(总经理): 签订日期:2014年1月1日

篇2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研究工作思路、详细制定检查计划。

按照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分析近几年检查情况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今年财政监督检查的思路:在检查的内容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财政工作重点和管理薄弱环节,抓出“精品”;在检查的模式上,改变“地毯式”全面出击的方式,收缩检查面,改变“蜻蜒点水”式的检查方法,查一个单位就要查透查彻底;在检查结果的运用上,要通过监督检查,发现财政管理中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从管理制度上根本性的解决问题。

在思路明确后,合理确定检点项目和重点单位。重点项目是:政府采购落实情况、控购规定执行情况、《会计法》执行情况、教育费附加管理使用情况、津贴补贴政策执行情况等九个项目。为加强廉政建设,减轻被检查单位负担,将检查项目合并进行。对于历年检查中违纪问题比较严重的部门和单位(如教育系统的收费情况)、在清理整治“小金库”中发现有私设“小金库”的单位、多年未对其开展过检查的部门和单位及多次催缴仍未履行处罚决定的单位都作为今年检查工作的重点。全年计划检查166户单位。

(二)全面开展检查工作,及时做出处理决定。

1、抓住热点难点问题,选择重点部门开展了财务大检查。

对166户单位20*及20*两个年度的政府采购落实情况、控购规定执行情况、《会计法》执行情况、教育费附加管理使用情况、津贴补贴政策执行情况开展了检查,共计查出违纪问题1.4亿元。经审理下发处理决定,拟收缴处罚额3900万元,全年实际收缴入库额1667万元。

2、巩固工作成果,继续开展“小金库”专项检查。

为进一步巩固清理整治“小金库”的工作成果,达到彻底清除“小金库”的目标,本年度,我们仍然把“小金库”的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年共查出13个私设“小金库”单位,违纪额为288万元,处罚额为315万元。

3、加强财政收入监管,开展“混库”情况检查。

通过对10个城区20*年度财政收入收纳、划分、解缴等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各区依然普遍存在混库问题,主要是通过将市级单列企业的税收收入作为市区共享收入的手段,将市级收入混入区级。检查共计发现混库问题金额2900万元。

4、堵塞管理漏洞,开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

对6个系统15户单位开展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专项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住房公积金管理、出租车附加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城市公用事业附加(供电附加)征收情况、污水处理费管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计划生育专项及各单位财务收支情况。通过检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擅自缓收免收专项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大额应收帐款等问题。检查共计发现违纪金额2.4亿元。为了达到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目的,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属于单位财务违纪的,已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于专项资金管理上的问题,将情况通告有关处室,为其今后加强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5、维护财经秩序,开展群众举报案件核实检查。

为广泛发动群众举报财经违纪问题,结合全市清理整治“小金库”工作,全年共计接到群众电话及信件举报案件24件,选用富有经验的检查人员组成检查组,进入被举报单位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核实存在各种财经违纪的8件,违纪金额1130万元,其中存在“小金库”问题的2件,“小金库”金额170万元。

6、促进依法理财,开展了内部监督检查。

按照局领导的指示和局纪检组文件的要求,采用调帐的方式,由我处人员亲自查帐,对局机关全部处(室)及各下属单位财政法规制度执行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结果看,在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我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都能够按照会计法及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严格加强收支管理,较以前年度在财务管理上有了新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审批手续不全、漏缴各项税费、会计处理不当等问题,针对检查发现的各项问题已向各处室单位提出了加强管理的建议。

7、认真完成省财政厅及市政府交办的工作。

一是按省财政厅的布置,对市水务集团排水公司西效污水处理厂的日元贷款项目有关情况的调查;二是按照省财政厅统一部署,配合市纪检委、市审计局对全市具有罚没职能的部门和单位的依法行政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三是按上级领导的指示,选派人员参加了对汽车厂征地对农民补贴发放的落实情况的检查核实。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严肃检查纪律。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规范参检人员的行为。

认真执行《关于加强财政工作中使用社会中介机构管理的暂行规定》,继续实行《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参加清理整治“小金库”工作费用支付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检查人员的管理,严格对中介机构进行考核,根据上年度执行情况,修订了《对参加财政监督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业绩考核的暂行办法》。通过综合考查工作量与工作业绩对各中介机构进行排队,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上年度考核中排在末五位的中介机构,在本年度的检查中不再聘用。考核结果作为向事务所支付检查费用的依据,年终按考核最终指标占各所考核指标和的比例向各事务所支付检查费用。明确了今后对于利用检查拉拢业务或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中介机构,取消其工作报酬,同时建议并提请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在对中介机构考核的同时,加强对检查人员的考核,对于在检查中索贿、受贿及故意隐瞒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而出具虚假报告的人员,建议并提请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吊销其执业资格。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监督检查质量。

通过内部岗位分工,设定工作权限,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将所有人员分为检查组、认定组、审理组:检查组的人员负责检查,检查结束后将检查报告移交认定组;由认定组前往被检查单位交换意见,取得被检查单位的签字后将检查报告移交审理组;审理组按有关程序审理并下达处理决定,对被检查单位执行决定情况进行跟踪催缴。通过内部岗位分工和权限的设定,创造内部互相制约的机制,实现对检查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从检查阶段开始的私自“放水”行为,保证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

3、加强廉政建设,减轻被检查单位负担。

一是根据被检查的会计业务大小及各年检查情况,我们选择了45户单位进行调帐检查,以加强对检查人员的管理,并减轻被检查单位的负担。二是重新修订了财政监督检查人员工作纪律,规定监督检查人员在检查工作中,不得使用被检查单位车辆,不得在被检查单位用餐(包括工作餐),不得接受被检查单位的任何礼金。检查中发生的交通费、伙食费一律由各会计师事务所支付,然后由我局参照审计部门的办案补助标准,对各检查人员支付办案补助。这一办法实施后,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既保障了执法的严肃性,又树立了财政监督检查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加大执法执罚力度,树立财政监督权威性。

1、清缴历年欠款欠税,实现全额入库。

按照局长的批示,对于以前年度检查后已下达处理处罚决定、逾期不履行的单位,依据《吉林省财政监督条例》的相关规定,按每日3%的比例加罚滞纳金,通过国库处、综合处予以直接扣缴。

2、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实现监督职能。

一是通过经济手段加大对违纪资金的收缴力度。在下达处理处罚决定后,对违纪单位是否认真执行进行跟踪,对逾期不履行处理处罚决定的单位,凡可以通过国库处、综合处直接扣缴的,都予以扣缴。对于欠缴个人所得税的单位,通过国库处予以扣缴后,由我处代缴,然后责令各单位对其职工进行扣款。

二是通过行政、纪检、组织手段加大对违纪责任人的处理力度。对检查发现情节特别严重的,积极沟通协调纪检、监察、税务部门及各级政府部门,采取行政、纪律、组织手段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三是通过通报等手段,对违纪情况严重、在规定时限内不履行行政处理处罚决定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曝光,以达到震慑违纪、惩治腐败、教育群众的作用。

(三)严格依法行政,维护财政监督严肃性。

由于财政监督的范围主要是涉及财政收支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尤其是一些具有执收执罚权力的部门和一些财政支出规模较大的部门,都是出现违纪问题较多的部门,也就是我们监督的重点部门。而这些部门则由于其职权较大,故而对检查工作施加的压力也非常大。

另外,由于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对检查人员的纪律要求,严禁使用被检查单位的车辆、严禁在被检查单位用餐(包括工作餐)、严禁接受被检查单位的任何馈赠。这一举措一方面旨在严肃检查纪律、加强廉政建设、维护财政监督人员形象,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被检查单位的负担。但是很多被检查单位对此不理解,认为我们不吃不喝是不是对他们有意见,要找茬。更在甚者,个别单位对检查工作不配合、谩骂、动粗,对检查出的违纪问题想方设法进行掩盖。

面对阻力,在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全体监督检查人员坚持依法监督、依法检查、依法处理,不为私情私利所动,坚决维护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严肃性。

(四)加强宣传教育及日常数据统计分析,打好工作基础。

1、为了提高全社会对依法理财的认识,我们以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深入开展了系列学习宣传活动。一是召开了有各县(市)、区财政局主管局长和财政监督检查科(局)长及参加检查的中介机构领导参加的学习讨论班,二是在《长春财政》出了一期条例宣传专刊,三是在全局干部内进行了《条例》的讲解,四是深入县区以大课形式对财政人员进行宣讲。五是在局门前及文化广场以宣传展板的形式,深入地宣传了条例。

2、为了清楚了解近年来我局实施监督检查情况,避免年年检查,而对有的单位年年不查情况的发生,我们对自20*年以来的检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汇总。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尚有一些单位在多年的检查中没有纳入监督管理范围,我们决定将这些单位作为今后的检点,以进一步加强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管理,纠正并防止财政财务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并在此基础上,把应接受检查的单位划为两大块,每块一查两年。既压缩了检查范围,又防止发生重复检查和漏检的发生。

3、为了解各区间存在的“协税”情况,认真统计了各区区内经营、区外注册企业的情况。据统计我市11个区共有近400户企业存在上述情况,导致了各区间的协税等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规范财政经济秩序提供了资料。

篇3

关键词:治保会 企业内保 重要性

兰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是目前中国西部集炼油、化工生产和经营为一体的大型石化企业。近年来,基层治保会在二级单位综治委的领导下,以及治安保卫部和辖区保卫科的业务指导下,为全力维护公司内部的治安稳定,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结合几年来我们在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的实践,就目前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中基层治保会组织在工作中的作用和遇到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基层治保组织在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任务

公司治安维稳工作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一是大量的外来施工队伍对整个治安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决定了施工人员的大量流动。由于大部分施工人员均系外来打工人员,在收入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部分人员往往会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趁工作之便采取非法手段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大量非法收购站点使被盗财物有了明确的流通方向,从企业盗出的各类财物不需经过任何手续即可被存在的大量非法收购站低价收购。由于内保部门没有相应的行政执法权利,而大量的非法收购站得不到有效处置,致使大量的非法收购站存在,从而形成了盗销十分便利的情况,由此导致了大量偷窃犯罪的发生。三是随着经济模式的转换、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为各种不安定事端的引发埋下了隐患,打击、报复、破坏生产设备的治安事件增多苗头有上升趋势,上访请愿等明显增加,而且规模不断增大,有组织化倾向明显,方式方法趋于激烈。一些土地纠纷而引发的刑事、治安事件时有发生,已严重干扰和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而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则需要保卫部门与基层治保会紧密联系形成强有力的“三道防线”。

二、企业内部基层治保组织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维稳工作的严峻形势下,内保工作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而基层治保组织还没有认识到内保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内部稳定工作的治理、单位治安工作的整体协调、人员防范意识的提高。只是从表面上应付,很少从基础性、实质性入手。面临的问题:

1、对治安保卫工作与生产经营、经济效益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公司部分单位对治安稳定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治安工作是公安机关、保卫部门的事,它和正常的生产、经营工作关系不大。所以目前企业还很没有将治安保卫工作与生产业务同等对待。

2、外来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复杂

目前,在公司基建工程较多情况下,大量施工队伍进入厂区;施工人员自身素质偏低,经济条件差、法制观念淡薄,这部分人员进厂后不遵守厂规厂纪,偷窃厂内产品物资。尤其是农忙、年初、年末时候特别突出,表现为临走“捞一把”的现象,给厂区带来的治安隐患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对厂区的正常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3、企业物防、技防资金投入不足,治安防范手段受限

企业现有的技防设施覆盖面有限,部分已安装技防设施的区域因设备质量等问题,未能发挥相应的治安防控作用;部分单位的重点要害部位无人看管,没有安装防盗门和防护栏,措施不到位,以致发生了一些案件;

三、做好企业内部基层治保组织工作的对策

建立健全基础台账和档案,促进治保会工作规范化。通过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将群防群治工作目标分解,措施细化,责任落实到人。

1、确立动态防控体系

一是加强治安组织网络化建设,在关键部位配备人防力量进行控制。二是落实物防,加强防范硬件建设。要求对易发案部位安装防盗门、防盗窗,安装门禁系统及围墙护栏等。实施封闭管理,形成立体的防范格局,预防犯罪。三是进行技防建设。在公司内部重点、要害部位安装红外线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预防违法犯罪活动。

2、加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呈报工作

协助公安机关维护企业内部的治安稳定、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治保干部要深入车间、班组,同治保人员一起定期收集职工群众的意见,调解员工之间的矛盾,化解各类纠纷,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内部的治安稳定。

3、加强组织建设

治保会是基层保卫组织的得力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要充分发挥治保会的作用,关键在于加强治保会的建设。一是加强组织建设。要优化治保会成员结构,挑选政治、文化、业务素质高的人员担任,对原有的不够条件的治保会成员要及时调整。二是建立工作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学习例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和工作总结制度。三是通过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将群防群治工作目标分解,措施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四是以调解各种内部矛盾,打击、预防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维护公司内部生产、经营、建设的正常进行为主要任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治保组织是企业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稳定的治安环境直接决定了国企各项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国企的不断改革,内保工作也将发生更多的变化,但是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力量来搞好企业稳定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基层治保组织作用,不断探索解决治安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好内部保卫工作,才能为企业的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参考材料:

篇4

关键词:噪音污染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X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3-120-01

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物理学观点看,是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无规律的杂乱组合。从生理学观点讲,凡是使人们讨厌的、烦躁的和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它们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商业活动噪声。噪音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现象。根据发生噪声的性质可以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等。其中建筑施工产生的噪音对市民的影响比较大。噪声对环境是一种污染,必须加以控制。

1噪音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1.1损害听力

据有关检测表明,噪声损伤人类听觉,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耳朵也会造成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噪声对语言交流也产生干扰 ,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这种影响,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

1.2引起多种疾病

噪声除了损伤听力以外,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在强声下,高血压的人会不断增多。某一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噪声还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噪声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一些工业噪声调查结果指出,劳动在高噪声条件下的钢铁工人和机械车间工人比安静条件下的个人循环系统发病率高。

1.3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噪声会对睡眠产生严重的干扰 ,人类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较强的环境噪声会使人不能安眠或被惊醒,在这一方面,老人和病人会对噪声干扰更为敏感。当睡眠不足后,工作效率和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1.4影响人的情绪

身处噪音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和不安。长期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人会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影响人的情绪,严重时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噪声污染正在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之一。同其它污染一样不但影响一个地方的幸福指数,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休息,产生各种相关疾病,噪声的存在还会影响一个城市地方的对外形象,会对这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2治理噪音污染的措施

2.1强化宣传

通过网站、宣传栏、横幅和传单等宣传手段,加强了对环保法律法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宣传教育,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不得喧哗和大喊大叫,环保部门应派人员深入工地、歌厅等噪声污染源宣传环保知识,宣传噪声污染处罚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倡导商家文明经商习惯,有效提高企事业单位法人、员工和学生及市民等的环保意识。

2.2加强管理

有关部门应严格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加强了建设项目的督察管理,拆除噪声源,对所有商业门店安置的音响或喇叭一律拆除。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城市噪音进行检测与监控;各工程项目要按规定到市环保部门办理噪音审批手续,并按审批的噪音指标进行施工,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噪音较大的机械安排在非休息时间,从而减轻噪音扰民。砼振捣尽量采用小功率机械,楼层砼浇灌尽量减少在夜间施工。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加强维修保养或安装消声装置等减少机械噪音。加强对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防治,清除学校、医院、办公等敏感区域的噪声污染源点,确保功能区噪声达标。加强了。交通噪声污染治理,划定高噪声车辆进入市区的时间和路线,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城区主要路段的交通噪声,设立禁鸣啦叭标志等。

2.3加强巡查

环保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建筑工地进行检查,发现超过施工噪音标准的单位均及时依法进行严格惩处并令其整改。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地方法律法规,完善执法依据,完善各项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确保长期有效的治理效果。

2.4严管重罚

篇5

关键词 罚金 罚金刑 刑罚制度

作者简介:车新波,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检察院,科员。

一、罚金刑的概念界定

罚金是一种刑罚方法,具体是指强制罪犯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在整个刑罚体系中,罚金属于附加刑,是财产刑中的一种。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容易将罚金和罚款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不同概念。

首先,处罚的性质不同。罚金是一种刑罚方法,行为人承担的是一种刑事责任,它与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一样,是以行为构成犯罪为前提的。如果一个行为虽违反法律,但未构成犯罪,那该行为是无法处以罚金的。罚款虽然也剥夺行为人一定数额的金钱,但它承担的是行政责任,更多意义上是一种行政处罚,较为常见的如违反交通规则后,要求违法行为人缴纳的罚款。

其次,决定的主体不同。在我国,做出罚金决定的是各级人民法院,只有人民法院可以代表国家实行刑罚权,除此之外,任何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个人都无权对罪犯做出罚金决定。而罚款多由公安机关以及其它行政机关依照行政法规作出的。罚金与罚款相比,是一种更为严厉的否定和处罚。

最后,适用依据不同。罚金的适用范围和罚金数量的确定依据刑法总则、分则及其相关法律规定。而罚款的正当性依据来源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行政法规。

二、罚金刑的适用范围及方式

纵观我国刑法,罚金刑主要适用于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等章节涉及的罪名。

我国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中,罚金的适用方法可概括为四种,即单处罚金、并处罚金、选处罚金、并处或单处罚金。单处罚金,主要适用于单位犯罪以及刑法分则条文明确规定可以单处罚金的罪名,且犯罪分子具有犯罪情节相对较轻,适用单处罚金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情形。

确切地讲,单位犯罪只能判决单处罚金,因为单位是个集合概念,在此情形下不存在剥夺单位这一整体的自由或者生命的可能。如《刑法》第三百八十七条(单位受贿罪)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

三、罚金刑的利弊分析

罚金是一种古老的刑罚方法,理论界通说认为它起源于赔偿金制度,其存在历史比自由刑更为悠久,在我国西周时期就有罚金刑萌芽的“罚丝”、“罚帷”等。罚金刑自进入公众视野来,学者及其社会大众对它的争论就不曾中断过。罚金的优点相当明确,以致有些人将其奉为上策;罚金的缺陷也显而易见,以致有些人将其贬得一文不值。对于罚金刑这样一种制度,我们必须要有清醒和理性的头脑,将其一分为二来看,既要看到罚金带来的积极方面,也要意识到罚金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益处

1.罚金刑的有效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浪潮的冲击,人们对于金钱的欲望大大增强,以往的“重义轻利”渐渐变为“重利轻义”,经济型犯罪比重逐渐提升。罚金刑使贪利型罪犯无利可图,甚至得不偿失,从主观上减弱犯罪的诱惑力,客观上削弱罪犯的再犯可能,从而有效防止新的犯罪发生。“对于这些贪利性犯罪,若仅以自由刑作为惩罚手段,则不能剥夺其犯罪的资本,因而难以遏制甚至会变相刺激这种犯罪的蔓延” 。对于贪利性犯罪,施以罚金刑不但能使刑罚从强度上与犯罪相对称,也能使刑罚的实施方法与犯罪相对称。

2.罚金刑的误判易纠性。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案件本身的复杂性及审判人员素质的层次不齐,加上司法审判或多或少受到外界压力干扰,任何一个案件都存在刑罚误判、错判的可能。

例如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呼格吉勒图案”,正是因为错误的判决,年轻的生命就此逝去,带给亲人的是无尽的悲痛,也给司法公正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这一案件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刑的致命弱点,一旦发生错误,人死不能复生;自由刑较剥夺自然人生命的死刑而言,发生误判后可以释放罪犯而得以纠正,但失去的自由与已逝的年华却无法挽回,例如浙江的“两张叔侄案”。罚金以交付金钱为内容,与犯罪分子的人身有相对的分离,一旦发现有错误,可以将所罚金钱返还受冤者,并赔偿其利息损失,加上相应的精神慰藉,例如恢复名誉等,可以较好地恢复原状,使司法错误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能较好地弥补生命刑和自由刑存在的缺陷。 3.罚金刑符合经济原则。刑罚投入过大是当今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一年的罪犯数量是相当庞大的,为关押罪犯所建造、维护、管理监狱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定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罚金刑的适用顺应时代的发展,一方面弥补了自由刑所需巨大开支的缺陷,另一方面通过强制罪犯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增加国库收入。同时,罚金刑的实施不影响罪犯的正常工作和生产,使其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4.罚金刑具有人道主义价值。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既是社会发展史,也是刑罚进化史。自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人权观念传播以来,“以牙还牙”,“以命抵命”的原始报应主义,鞭打、剜肉的残酷肉刑,逐渐转变为现代预防主义,强调对罪犯的人权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道主义观念的影响,以剥夺自由和生命等人权的刑罚将进一步受到限制,罚金作为一种不以自由和生命为剥夺内容的刑罚手段,其存在顺应了刑罚发展的历史潮流。

(二)弊端

1.罚金刑具有不平等性。刑法明确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因此,对犯有同样罪的人,在犯罪情节类似的情况下,往往会处以接近数额甚至同等数额的罚金。 然而,这种形式的平等却掩盖了实质的不平等。因为社会个体所占有的财富并不相同,而是差异悬殊,同样数额的罚金对于存在明显贫富差异的个体而言,不仅处罚的感受大不相同,处罚的效果也大相径庭。对于经济实力雄厚的罪犯,罚金犹如九牛一毛,对其几乎起不到应有的惩罚和预防作用,使其产生“再犯以罚金了事”的侥幸心理,未能对其产生震慑作用;而对于家徒四壁的贫困罪犯而言,一次罚金就可使其倾家荡产,生活无着落,使得他们“谈罚金色变”。由此可见,同等数额的罚金对于受刑人所产生的作用是有天壤之别的,这种现状的存在势必产生刑法实质效果的不平等性。

2.罚金刑存在执行不力的风险。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上,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导致以财产为执行内容的罚金刑执行成为难题。对富有者而言,罚金的缴纳理论上不是问题,但实践中,部分罪犯通过事先转移或者隐匿财产,造成自己没有可执行财产的假象,使得执行陷入困境;对贫穷者而言,由于自身经济能力有限,缺乏足够的财富缴纳罚金,使得罚金刑客观上难以有效执行。而上述罚金执行难的现状,一方面导致罚不当罪,变相地减轻甚至消除了罪犯应得的惩处;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刑罚的威慑力,有损司法威信。

3.罚金刑往往殃及无辜。现代刑法已从古代“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丑恶历史及“连坐”思想中清醒过来,确立了“责任自负”原则。由于金钱和人格的可分离性,罚金刑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上述原则的限制。如未成年人犯罪,由于未成年人无生活来源,其罚金往往由父母代为支付;如家境贫困者犯罪,其亲朋好友往往集资相助代为支付;在单位犯罪中,虽然是决策层的错误致使法人犯罪而被判处罚金,一般无辜的员工也会因单位的经济恶化而受到牵连。上述问题是罚金刑在适用时时常遇到,而又无法避免的。上述罚金的最终缴纳从罪犯转移到罪犯以外的个体身上,违反了刑罚的专属性,使得罚金的刑罚效果大打折扣。

篇6

[关键词]残疾人 生存现状 就业状况 就业保障 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D6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009-04

引言

我国现有八千多万残疾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他们的就业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历史和现实表明,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2006年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湖北省的残疾人所占全省人口比例为6.64%[1],残疾人已显然成为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湖北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救助体系,适当提高20万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补助标准,争取每人每月在低保的基础上提高20~30元。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取消残疾人医疗报销起步线,扩大残疾人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增加工伤保险、职业康复项目等内容,使残疾人得到医疗救助的比例大于85%,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不低于95%[2]。

近年来,湖北省政府以及省、市、区等各级残联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安置残疾人就业、组织岗前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状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残疾人的自身状况参差不齐,残疾程度各有不同,接受教育的能力有高有低以及社会各方面对残疾人在就业岗位上的排斥现象仍然存在,使得湖北省残疾人的就业形势仍然较为严峻。

残疾人群体俨然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从基层的角度去研究残疾人的生存现状,探索更多的就业保障机制,对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研对象

本次课题的调研分别针对两个群体来实施:一是残疾人群体,二是正常人群体。

我们调研组共设计两份问卷,针对残疾人的问卷旨在从他们的回答中在主观角度体现出他们的生存现状;针对正常人的问卷旨在从客观的角度反映残疾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待遇、工作现状等。希望从两份问卷的比较分析中总结出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新的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

为深入了解湖北省残疾人就业状况和采集样本及数据,我们调研组走访了湖北省的省残联、武汉市残联、部分区残联和相应社区及福利企业,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并专门对武汉市武昌区附近残疾人社区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单个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和个案访谈,我们调研小组共抽样206人,相关数据结果分析如下:

1.受教育程度与就业情况

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残疾人受教育状况差是制约残疾人成才就业、影响残疾人与正常人平等竞争的重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小学文化或以下者就业率为58.1%,初、高中文化者就业率为66.1%,大专文化者就业率为63.9%,而本科以上就业率达到79.7%,就业率和文化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态势。残疾人就业大多集中于工厂或一些对文化水平要求不高的岗位,实际情况是残疾人就业“就低不就高”。但是当文化程度达到本科或研究生以上时就业率又会大大提高,故残疾人的教育也是政府不容忽视的,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是提高他们就业率的重要举措之一。

2.职业培训层次较浅,难以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在其中抽样的206名被调查者中,有73人回答接受过各级残联组织的计算机中、高级培训,7人参加过按摩技能培训,18人参加过编织、绣花技艺培训,16人参加过电器修理培训,有其他培训的共25人。虽然从调查的结果看,参与培训的人数并不在少数,但是所有的这些培训皆以初级为主,除了计算机举办过中、高级班之外,其余皆是常识普及性的培训。受各种条件制约,存在师资生源缺失、培训时间受制等问题,导致这样的培训既缺乏专业化,又缺少针对性,严重影响了职业培训的质量。

在对于残疾人最希望得到何种帮助的问题上,有88人回答需要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掌握一定技能。我们在走访中发现,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残疾人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并且很大一部分人很多没有工作。在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越来越多地成为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的决定性因素而大多数又缺乏专业技能的情况下,职业培训作为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必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3.就业渠道相对较窄,需要拓宽

在调查的已经就业的残疾人中,按比例安排就业和集中就业的只有15人,自主创业的只有5人,其他多靠自己或亲朋好友帮助等渠道找到工作。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本是残疾人就业的三大途径之一,但其实效性却并不理想,所以,应该加强此两种途径对残疾人就业的作用,完善按比例分配就业和集中就业机制。

4.收入来源渠道有所增加

在收入方面,工资性收入依然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占到42.7%。而就业渠道的增加,使得其他收入占到36.9%,完全靠政府补贴的比重相对也有所下降。

在调查的206人中,16岁以上的共有200人,即已经达到工作年龄的残疾人占到被调查者的97%。他们之中有工作或自己创业的有139人,占到69%,其余的无业或下岗待业。从这个表中,我们还可以探索出新型的收入模式,如:工资收入+家庭营业收入、工资收入+其他收入等。

5.残疾人社会地位有待提高,社会基本权利需要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中对残疾人有明显歧视、态度不友善的依然占到12.4%,这是对残疾人社会地位的轻视,同时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他们的社会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问卷中残疾人对周围无障碍设施表示满意的仅占到8.7%,而根本不知道无障碍设施或对其感到不满的却共占到了52.4%。由此可以探见,绝大部分的残疾人都没有能够很好地享受应有的社会权利。残疾人的社会地位会影响到残疾人融入到这个社会,进而也会影响到他们参与就业的竞争。我们应在社会中营造出帮助残疾人的积极氛围,减少对残疾人的歧视,使他们在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去参与就业竞争。

6.就业遇到的障碍与困难需要多多支持

在调查残疾人就业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时,认为自身缺陷使择业受限的占53.9%,认为用人单位存在问题很少招聘残疾人的占53.9%,认为社会对此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的占30.1%,认为没有十分有效的法律法规的占31.1%,认为整体就业形势不佳的占26.7%。由此看出,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的最主要障碍仍然还是自身的身体局限,同时也有企业的用工歧视、法律法规的缺乏、社会的忽略和整体就业竞争大等各方面原因。因此,一整套完整的保障体系需要被构建。

(二)残疾人就业难原因的综合分析

1.政府关于保障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不完善,执行力度弱

目前,我省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保障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文件,例如《湖北省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3]。然而政策的执行效果却相当不尽如人意,例如:《湖北省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中第七条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其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残疾职工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用人单位跨行政区域使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职工人数之内。然而在实际寻访中我们却发现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招收规定数量的残疾人员工。第二十八条规定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职业适应评估等服务,然而调查结果显示50%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就业培训。从中国残联“两建办”调研组《湖北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4]一文中我们了解到,福利企业和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转产专营政策也不够完善。

我们实地走访了解到,许多企业按比例雇佣一部分残疾人后,以不正当理由和方式辞退,如安排残疾人做一些不适合的工作使其自愿离岗。另外,残疾人劳动力遭受剥削、招聘时受歧视的事件也时有报道。职业适应的评估对于残疾人的就业方向具有指导性作用,但这一点在我省的残疾人工作中并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都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执行力度差有直接的关系。

2.自身缺陷导致择业受限,无法提高自身劳动技能又恶化这一处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9%的残疾人认为阻碍自身就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自身缺陷。因为自身的身体或精神的缺陷使他们的工作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另一方面,残疾人的教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在整体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我省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教育是人获得知识和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说已经错过了“上好学”这一班车,那么理应赶上“学身手艺”这趟车,自身劳动技能的缺乏加重了就业困难的处境。

3.社会和企业对于残疾人的接纳程度较低

我国2007年正式实施的《残疾人就业条例》[5]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中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残疾人职工,应当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以上;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承担着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而实际情况却是,正如徐建在《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6]一文中所说,许多企业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安排残疾人就业,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和社会责任的冲突归结在对残疾人的排斥上。在介意和残疾人一起工作的人当中,14.9%的人表示原因是残疾人的劳动能力不如正常人。在社会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呈现“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许多人认为应当集中资源让健全人创造更多的价值总量。一方面,在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法则下,加之进城农民工和毕业待业的大学生两股“寒流”的冲击,使得残疾人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的严峻。另一方面,赵燕平在《残疾人就业的模式创新探索》[7]一文中提到,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把“残”等同于“废”,这种思维定势严重地损害和歪曲了残疾人的形象,否定了残疾人的存在与价值,残疾人往往因此被人为地归为另类而遭到主流社会的排斥。

4.社会对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劳动力价值缺乏认识

在问卷中就“是否关心残疾人就业问题”一题中,大多数人表示仅仅只是听说过并不清楚,社会对此问题缺乏认识。59.4%的人都表示不介意和残疾人一起工作,41.6%的人愿意主动为残疾人提供帮助,这说明大众对于解决残疾人处境问题在心态上还是积极的。

然而,社会对于残疾人就业的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将改善残疾人就业当作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就导致了残疾人就业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于是出现了“就业难无人管”的怪现象。直接表示愿意招收残疾人的被访者仅占20.3%,更多的人认为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不愿意招收残疾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认为其能力不能胜任该项工作,或者认为正常人能够做得更好些,干嘛要招残疾人带来更多麻烦呢。事实上,残疾人的确在某些方面劳动能力不如正常人,但是在他们能够胜任的工作中,他们具有更坚强的意志力并更加珍惜工作机会。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劳动力的价值认识不足,有过多的担忧。

5.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的不断萎缩

福利工厂是成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单位,但我省的福利工厂总数在整体上呈现萎缩态势。一方面,传统的福利工厂大多规模甚小,管理水平、设备等都没有及时更新,自然导致一系列问题,最终走向倒闭。另一方面,我们在走访中发现不少福利企业都是大企业的附属企业,做的是“面子工程”。福利企业的综合实力减弱,其能够容纳的残疾人职工数量也随之下降。福利企业的发展停滞直接导致集中安排就业这一重要途径遭受阻碍。另据相关数据显示,残疾人职工的收入普遍低于当地劳动力市场上的平均收入。新型的大规模的福利企业亟待被开发创造。

三、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创新探索

(一)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的法律法规,加强执行力度

我省已经制定了一些保护残疾人就业的相关制度,但是因为执行强度不大,这些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道德约束对企业对社会来说是不能起到根本效果的,法律的保障是解决整个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根本。用人单位对待残疾人的行为就需要政府来严格规定指导,政府应不断地完善细化保障条例及违反处罚条例,并严格执行。在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上需要完善法律条例,避免让企事业单位钻空子。通过严格执法来保障残疾人群体参与社会就业。

(二)探索“政府统配”福利企业发展新模式

与福利企业密切相关的集体就业是残疾人三大就业方式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不能对福利企业不断萎缩的现状坐以待毙,而应积极努力地采取措施来制止这一现象的持续,探索福利企业发展的新模式。由政府按地区的划分来开办福利企业,每个区块按照区残疾人口数量确定需要开办的福利企业数目。政府可以收购并整合现有福利企业的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这样就可以解决很多福利企业单枪匹马所面临的问题。政府甚至可以根据地方条件和需要,不断改进该地区福利企业的规模和生产结构,开发能接纳残疾人职工远超过20%的“超福利企业”。政府还可对传统的福利企业提供更多相关政策的优惠,管理模式的创新培训等帮助其成功转型为适合现代竞争社会的福利企业。同时,政府可以开发几个层次的福利企业,可指定符合条件的一般企业转成合适层次的福利企业。避免有的企业一个条件不符合就不能“转福”。

(三)探索制定完整的“渔网型”分配就业制度

虽然国家法律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必须招收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员工,但实际寻访中我们发现这一规定并没有很好地执行。帮助残疾人就业不应该仅仅只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而应被整个社会共同承担。分配就业不应该仅仅针对于企业,大到医院、商场、娱乐场所、饭店等等公共场所,小到药店、商店、饭馆、理发店等等单位,横向延伸到各个社区,都可以开发出不同数量的工作岗位供残疾人就业。应根据这些单位的不同能力按不同比例分配残疾人职工,在不改变社会整体劳动力结构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全面撒网,创造“渔网型”分配制度,为残疾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工作岗位。

(四)加强残疾人劳动能力的恢复和探索有效的劳动技能培养方案

调查结果显示50%的人不曾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而有53.9%的人认为择业受限是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一个有含金量的劳动技能是很多残疾人无法就业的原因。通过训练恢复残疾人的劳动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能从根本上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自身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和价值才是改善他们就业的根本方法。劳动能力的恢复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必须依靠相应的残疾人组织来执行落实。姚新福在《对做好残疾人个性化职业指导的若干思考》[8]中也提出了残疾人职业培训的建议,在劳动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区分,依照文化程度、年龄、伤残程度和性别等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五)利用电子商务的发展,探索残疾人电子商务就业模式

在全球网络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为我们创造了很多的机会,残疾人群体也理应把握好这个机会,顺应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我们调研组在进行网上调查时,很多我们的寻访对象的工作都与电子商务有些关系,他们当中年轻人偏多。对于年轻的、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青年人可以进行有关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在家里从事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在家里从事经营网店、网络营销、网上客服等等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开他们身体缺陷的影响,几乎能够和正常人创造相同的价值。职新建在《残疾人就业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9]中也提到了残疾人电子商务就业模式。吕洪良在《电子商务兴起与残疾人就业模式创新》[10]一文中也详细表述了这一观点,这种就业模式的实施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规划和组建,建立独立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一种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协调,与现有的淘宝网、拍拍网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达成战略合作,由他们专门开辟出专属残疾人商家的、网络无障碍的商务专区。

(六)开发专门的残疾人创业区并统一开发管理

职新建在《残疾人就业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9]一文中也曾提到“在区域中心建造专门的残疾人就业园区”。调查中41.7%的人希望能够自己创业,创业对于正常人来说尚且非常困难,残疾人群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如果能够建立专门的残疾人创业区,如残疾人饮食一条街,卖各种小吃等,政府和相关单位再提供租税减免、管理技术指导等等帮助,这能给残疾人创业减轻很多困难,让残疾人创业在保护中成长。残疾人创业成功,招收更多的残疾人职工,这种机制能够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如果能建立完整的管理、宣传、发展方案,将残疾人创业就业专区开创成地方特色,其成功性是可以想象的。比如,建立A市残疾人饮食特色街等等。

(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及时提供就业信息

调查研究发现,残疾人从政府和亲友熟人处所获得的工作信息,对找到工作影响显著,有效性远高于从残联、居委、劳动市场等获得的信息。这一方面反映出提供给残疾人的就业机会比较少,在劳动力市场上他们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残疾人获取有效就业信息渠道的狭窄,只有从政府和亲友熟人处得到的信息对就业有帮助,这种信息的不对称让残疾人就业更加困难。因此,政府和社会要加大力度,完善残疾人就业的外部环境,创造更多的残疾人就业机会。

(八)探索残疾人新的收入模式

在关于收入来源的调查中,工资性收入、家庭营业收入等都占有重要比例。工资性收入、家庭营业收入、家庭零收入等等收入模式是可以相互组合的。很多残疾人的日工作时都比较短,假使他们的工作对时间和地点的要求不高,同时还有余力,可以再创额外营业性收入,如下班时段经营小卖店、编织袋加工等等。编织袋加工,这些零收入单次收入固然很少,日积月累会达到相当的效果的。工资收入+家庭营业收入、工资收入+其他收入等各种收入模式相互组合,以达到收益最大化。

(九)加强第三方部门的管理

第三部门是与国家、市场相对等的社会三大部门之一,是非营利性组织,例如各个级别的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社区委员会等。“渔网型”分配制度,新型福利企业,分类进行就业技能培训以及探索残疾人员工的管理方法等等,都需要第三部门来负责。再比如: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收残疾人的原因,除了认为残疾人职工能力不够外,另一个就是担心承担残疾人职工在工作中出现事故的责任。他们认为,在残疾人职工的管理中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代价,并承担更多的压力。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进一步细化残疾人职工的管理条例和事故责任归属问题,为企业管理残疾人职工提供技术指导,并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减轻他们对残疾人职工的排斥程度。如此多而繁杂的工作可由第三部门来分担。目前,我省许多第三部门已经建立,但还需要更明确的分工,杜绝推让责任的行为发生,切实为残疾人就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小结

本文以调查问卷与实地走访为主,通过了解发现残疾人的就业现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不规范、社会歧视、自身技能有限等。以相关分析的结果为基础,提出了要规范法规增强执行力,让社会能更多地重视到这一领域,并大力培训残疾人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第三方部门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但是在调查分析中也发现,教育水平与就业率中间呈凹形曲线态势,表明中间水平的就业率出现异常。这一点说明部分残疾人士现正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这就涉及到残疾人心理情况的调查,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34号.湖北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06.

[2]王祥楠,严文龙.“十二五”我省助残更给力.荆楚网-楚天金报报.省略/ctjb/ctjbsgk/ctjb06/201101/t1586328.shtml,2011-01-12.

[3]湖北省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2010,02,01起施行.

[4]中国残联“两建办”调研组.湖北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省略.cn/special/2getixijianshe/content/2009-06/24/content_30247100.htm,2009-06-24.

[5]残疾人就业条例.2007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6]徐建.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J].宜春学院报,2008(S1):5-7.

[7]赵燕平.残疾人就业的模式创新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55-59.

[8]姚新福.对做好残疾人个性化职业指导的若干思考[J].台州社会科学,2008,06.

[9]职新建.残疾人就业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中国劳动保障报.省略.cn/jiuy/content/2011-01/06/content_30305313.htm,2011-01-06.

[10]吕洪良.电子商务兴起与残疾人就业模式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0(17):89-90.

Survey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disabled in Wuhan and exploration of employment security mechanism

WANG Fang,ZHAO Jiaxin,LIU Wenjing,SHI Lei,XU Qingfeng

篇7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安全;网络

1人工智能技术与档案管理

1.1人工智能技术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已经率先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并且将这一理论概念逐渐的发展成为了现实存在的技术,震惊了学术界。目前,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更加精深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此开发了多种多样的理论原理,而人工智能也随着经济全球化得到了普及,被运用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当中去,为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当然,人们所提到人工智能技术的时候,首先会提到的就是AI技术,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缩写,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方式将多个系统集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可以模拟人脑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技术包括了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智能搜索和专家系统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实际上是对人的大脑的一次复制和模拟,尤其是对人脑当中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过程的一次模拟,但人工智能并不能够与人脑完全等同,他只是人脑的一个低端复制,并不能够超过人的智慧,也不能够进行独立的人类思考。

1.2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属于行政管理工作的范畴,它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和各个层次的公司当中,即便是在规模小的公司,也一定都会具有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和专门的负责人员。在传统的档案工作当中,人们主要是通过记忆和书写的方式将一本本档案进行反复的装订和整理,并且撰写目录,相对来说耗时耗力,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十分的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多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了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去,极大地解放了这项工作的生产力,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能够从繁杂的档案整理和文书撰写当中解脱出来。档案管理的内容和项目是复杂的,除了一般的人事档案以外,还包括了文书档案、发展档案、项目档案、财务档案等等内容。

2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应用的必要性

2.1降低错误率

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地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去,最显而易见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极大程度上降低档案管理的出错率。目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当中的智能检索技术,就可以轻易地降低档案管理和借阅过程当中的错误率,无论是利用语音输入还是图片检索的方式,都使得检索途径逐渐的优化和拓宽,也使得检索的时间成本正在不断的被压缩[2]。另外,有部分工作人员在进行关键词检索的时候,可能对于自己想要的档案和主要的内容还是比较模糊的,这时候利用智能检索技术当中的延伸检索技术,可以对其他相关的档案内容和关键词进行一个拓展和推送,使得用户既能够了解到目前所需的、与关键词相关的档案内容,同时又可以了解到与这些档案相关联或其他用户较多搜索的关联档案内容。即可以不再依赖人力进行档案文字的查阅,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关键词检索就可以完成档案的查阅,极大地降低了错误率。

2.2提高管理效率

以项目档案为例展开论述的话,当企业展开一个经济活动和项目的时候所需要收集的档案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了企业的前期投入以及招投标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包括了企业的预算以及最后的企业项目负责人员、企业项目决策会议内容等等。如果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首先在计算机网络当中编制一个成熟的程序,将这些不同的环节和内容首先预留出来,然后再进行完一项工作以后,自动自发地将工作所涉及的档案内容和具体信息上传到计算机中来,最终当整个项目完成以后,就能够形成一份十分详实且准确的项目档案。这种方式可以节约档案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使得他们不用整日被淹没在浩瀚的数据信息当中。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只需要在后台进行简单的编程操作和扫描工作,就可以将所有的项目信息收录起来,在后期进行简单的排版和目录编制,即可完成一本优秀的项目档案[3]。

2.3减少成本投入

在人工智能可以节约成本这方面,有部分中小企业会表示出较大的质疑情绪,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聘用管理人员需要付出更多的科技成本,并且后期的养护和维修成本也是一笔高额的支出。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项长远的投入,当购买一套人工智能技术以后,不仅仅代表着购买了其中的编程和设备,更多的是购买了其中所包含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也就是后期的各种更新和维护服务。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企业需要雇佣大量的管理人才,需要付出巨额的人力资源成本,并且还需要缴纳相应的保险支出部分福利。而人工智能技术则更像是一种一次性的投入,仅仅需要在前期支付一笔大额的设备使用和专利使用费用即可。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不需要休假,24h都可以进行工作,工作效率也会一直处于饱和状态。人工智能技术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成本产生了巨大的节约作用。

2.4提高安全性

对于一些大型的企业项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在档案管理的工作当中,最重视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主要是依靠人力来完成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一旦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的思想意志不够坚定,就非常容易出现以权谋私贩卖企业经济信息,以及泄漏政府核心机密的问题。现阶段,如果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代替传统的人力管理,那么相对来说安全性就得到了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前期编程员所设置的种种权限,一些不具备权限的人员想要查阅这些档案是绝对不可能的,而这些档案也必然会在多重安全密钥的加密之下,更加稳妥的被保管在计算机硬盘当中。但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已经能够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充分保障的基础之上,也就是需要建立起更加牢固的防火墙,有效地规避黑客风险和病毒风险。

3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措施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当中的应用措施,更多的是从技术角度进行探究的。本文按照不同的技术层面对措施进行分类探究,重点提出了系统智能识别技术、指纹虹膜识别技术以及网络平台共享技术3项内容。

3.1系统智能识别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技术,就是系统智能识别技术,这一技术也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当中发展最为成熟,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目前所探讨的系统,智能识别技术就是经常能够在搜索引擎上使用的搜索框,目前在智能识别技术当中,不仅仅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检索,同时还可以通过语音的形式进行检索,通过图片的形式智能判断,而这些技术都可以被广泛地运用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当中来。举例来说,如果想要进行查阅档案工作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系统智能识别技术,将已知的档案文号或者档案标题或者是档案当中内容的关键词放置到搜索框当中,只需要轻轻的点击检索按钮,那么即可以搜索出与之相关的各种档案。在语音识别技术方面同样如此,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将所口述的内容转化成为文字,在系统当中自动的进行检索,寻找所需要的档案。而图片智能识别技术则更多的被运用在一些历史档案和项目档案当中,例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所兴办的一些项目可能已经年代久远,记不清当中的关键词和具体信息,但是在官方网站上具有当时项目的相关图片,那么就可以将图片放置到搜索框当中点击搜索。包含此图片或相近图片内容的档案就会一目了然的展示在我们的面前[4]。

3.2指纹虹膜识别技术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其最重要也是最难克服的一项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如果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那么档案当中的信息就时刻都有可能被暴露在大众的面前,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经济项目或政府机密文件的时候,安全问题应当是我们首要需要保障的。利用指纹识别技术和虹膜识别技术,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绝安全隐患[5]。举例来说,当查阅一些机密文件的时候,那么首先就可以对查阅人的虹膜和指纹进行识别,在前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对这些机密文件进行权限的设置,只有专门的人员才能够查阅这些文件。例如,政府工作当中的一些文书档案和人事档案,涉及到了机关内部的人事调整和编制职数,这些都属于机密的内容,而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就可以将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主管领导和单位的主要领导作为可查阅人员,将他们的指纹和虹膜录入进来。在后期,如果他人想要查阅这些档案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的对这个人的虹膜进行扫描,一旦发现不匹配的问题,就会在系统内产生警告信息,并且直接以短信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主管领导及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手机当中,可以有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产生一个预警机制。当主要领导和档案管理的负责人员看到某些人妄图窥探企业的机密档案的时候,那么就能够做出相应的处罚条例,积极地调整管理制度,这就可以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逐渐朝着更好的道路发展,实现一个良性循环。

3.3网络平台共享技术

档案的查阅、借阅以及归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流程当中,主要是通过纸质文件的形式逐级进行向上审批,尤其是在涉及一些机密和机要文件的时候,更需要进行一个繁杂的审批流程。这时候,如果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当中的网络平台共享技术,将这些审批流程进行简化,通过电子计算机或者说是OA软件的形式,在网上平台就能够完成各项审批工作。与此同时,在企业或单位内部一些可以公开的档案文件,可以利用平台中的共享技术直接展示在企业和单位的局域网络当中,只要是企业内部的人员,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账户和ID进行直接登录和查阅[6]。举例来说,如果在新人培训的环节当中,需要让新人更多的了解到这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其中蕴含的深厚企业文化,那么就可以让这些员工登录计算机系统,在局域网内搜索相应的档案。这些档案当中记载着企业的发展历程是可以被完全公开的,不含有一些机密内容的,这样一来,员工的借阅档案和查阅资料,不需要经过繁杂的审批手续,大大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真正实现了简政放权,做到了工作流程的优化与高效。

3.4智能检索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的技术,其研发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来也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帮助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大幅度的提升。现阶段,如果可以采取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智能检索的话,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得以释放[7]。举例来说,如果在电子档案排布方面可以按照其重要程度和具体价值进行顺序排放的话,那么就可以在后期的检索中,同样按照这一排序标准得出最终的检索结论。与此同时,采取智能检索的方式,不仅可以对想要获知的信息进行检索和取得,同样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某一用户的多次检索关键词及结果统一起来,科学的计算出这一用户的使用需求和未来检索预期,并为其推荐相关的关键词及档案。这不仅依靠单一的档案检索系统,更多的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在联网和共享平台的基础之上,开发一款多个档案局共享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使得各个局和部门的档案信息,能够有效的归类和统一[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