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危患者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危患者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危患者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 糖尿病;眼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合并糖尿病的眼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8例,女52例,年龄31-92岁,平均60.4岁。150例患者中,白内障87例,青光眼33例,眼外伤16例,其它14例。全部病例在血糖及患者基本情况稳定后进行手术。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的眼科手术均在局部麻醉情况下,根据不同患者所患的疾病的情况分别进行相匹配的手术,例如泪囊鼻腔吻合术、复杂眼外伤清创缝合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等。

2 结 果

患者在接受我院的正确护理后,均没有出现伤口开裂,出血以及眼内炎症等并发症,患者平均住院12天即痊愈。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访视 手术前一天,医疗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同时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进而向其详细介绍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术中配合要点以及术后恢复情况,例如在术中患者应该保持头部姿势静止不动,严禁用力咳嗽等,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心理,而针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医护人员应该给予认真、准确、耐心的解答,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进患者对医疗护理人员的信任感[1]。

3.2 术前护理

3.2.1 心理干预 从患者来院就诊的一刻起,要求医疗护理人员热心地接待患者,耐心详细的介绍住院病室制度及其周围环境,医护人员在患者术前向耐心向其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从而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此同时,医疗护理人员还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给予疏导。为了消除患者的焦虑心态,医疗护理人员还应该尽可能的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控制好血糖及各项治疗与护理。

3.2.2 饮食指导 医疗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饮食,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例如,为了减小患者身体的代谢负担,患者应该少食多餐,少食或不食含糖量高的食物,禁饮酒类、浓茶、咖啡饮料,多食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及植物性蛋白质,从而保证饮食的合理供给。此次调查的患者均选用胰岛素治疗,医疗护理人员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胰岛素,同时通过协调在内分泌科医生协助下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及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让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饮食与疾病的重要关系。

3.2.3 血糖监控 患者在进行眼科手术前控制饮食并调整胰岛素等药物剂量,当血糖控制在8mmol/L左右的稳定状态便可以进行眼科手术。此外,医护人员还有义务向患者强调血糖控制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前提这一问题,进而让病人了解低血糖的特殊症状,使患者在心理和行动上充分配合眼病的治疗,而教会病人血糖、尿糖的自我监测则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3.2.4 术前准备 医疗护理人员应该在手术前帮助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和准备,如清洁患者泪道、眼部点药水以及在手术前剪睫毛以及对眼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灭菌等。此外,医疗护理人员还要训练患者眼球随指导者口令,目的是在手术过程中方便配合眼科医生对其进行手术。

3.3 术中护理

3.3.1 生命体征监测 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告诉患者如感到强烈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疗护理人员,比较常见的问题是患者血压升高或心率加快明显,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情况时,应该考虑采取鼻导管输氧措施。

3.3.2 术中护理配合 在对患者实施眼科手术过程中,医生副手及护士应该密切监视患者麻醉后的神志反应以及重要生命体征,如果患者表现神志不清、躁动等常见的麻药中毒反应症状的先兆时,必须及时告知麻醉师做好抢救准备,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严禁离开手术间。此外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处于清楚状态,护士应避免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免加重患者恐慌心理,从而影响手术进行。

3.4 术后护理

3.4.1 病情监测 眼科手术后要重点观察术眼敷料渗血、渗液情况,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眼部病变及并发症等现象。医院还应该安排专职人员提高病房巡视的频率,认真倾听患者的术后情况,了解患者的诉求。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认真的向患者解释,消除患者的顾虑,从而缓解病人心理压力。术后3天医护人员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了解,同时督促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

3.4.2 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导致机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同时患者组织中高血糖非常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因此患者在术后很容易出现并发感染。这就需要在术后对患者实施常规预防细菌感染的护理措施,例如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抗生素眼药水加地塞米松药水点眼,在术后更换眼部辅料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执行,同时还应该保持伤口敷料的卫生清洁。

3.4.3 药物的护理 针对需要饭前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尤其是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途径的患者),医疗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用药15-30分钟内督促患者进食,为了避免发生低血糖情况的发生,皮下注射胰岛素严禁注射到血管内。

4 出院指导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在出院后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强调眼部护理以及日常的用眼卫生。嘱患者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强调糖尿病疾病的特点及饮食均衡的重要性,如患者应该且定时定量进行饮食,为了避免发生低血糖带来的严重后果还应该督促患者随身携带糖尿病专用的糖果。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还应该注意劳逸结合,如有感到身体不适时应该及时的来院进行复诊。

5 讨 论

饮食是否合理与糖尿病的发病及治疗存在密切的联系,由于糖尿病本身的特征,在临床治疗该病的过程中,良好的饮食结构和护理可以显著的缩短眼科手术的治疗周期,相反,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则会加重病情,进而使病程延长,甚至产生后遗症[2]。到目前为止,糖尿病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因此患者本人的自我管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糖尿病联盟将糖尿病教育列为糖尿病五项基本治疗措施之一[3]。现代应激学指出,不适当的刺激会引起患者痛阈降低、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应急症状。在临床上,大部分眼科手术都采取局部麻醉,因此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完全清醒状态,所以手术过程中外界刺激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和行为。而对患者实施手术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刺激源,且通常绝大部分患者在整个围术期都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恐惧心理。因此,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准备工作,最大限度的地减轻患者身体不适,同时委婉的提醒患者要做好心理准备,尽量将其不良心理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手术能顺利进行。对于本次调查150例患者,我院在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均根据现代化的整体护理模式,采取包括身心在内的整体围术期护理,术前一天给予术前访视,尽可能地让患者对整个手术相关事项有所了解,使其能放松的面对,术中经常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让患者能紧张能坚强勇敢的积极配合手术,术后给予回访,让患者增加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坚持康复训练。本次调查150例患者在接受我院的正确护理后,均没有出现伤口开裂,出血以及眼内炎症等并发症,所有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良好,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患者平均住院12天即痊愈。

通过对来我院就诊的眼科局麻术患者分别进行可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出院指导措施减轻患者身身心不适,这样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张学敏,石鑫.眼科局麻手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5):611-612.

篇2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糖尿病性白内障;血糖

[中图分类号] R7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c)-0185-03

Impa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measures on perioperative period glycemic 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ataract

FANG Miao-jua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Puning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Puning 515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measures on perioperative period glycemic 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ataract.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ataract were random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60) and control group (n=60).All patients were give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predictive nursing.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vision recovery and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FPG and 2 h PG at one day before operation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which were obviou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t 7 days after operation (P

[Key words] Predictive nursing;Diabetic cataract;Blood glucose

糖尿病性白内障又称为代谢性白内障,多因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晶状体局部发生微循环改变而导致晶状体发生代谢异常,引发白内障[1],多为双眼发病,发病较早且病情进展较快,白内障较易成熟[2]。白内障手术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的理想手段。较高的血糖是其主要发病诱因,而且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糖代谢容易发生紊乱,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3],因此围手术期采用护理手段对患者血糖控制进行干预,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针对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提前的护理干预,本文就其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的影响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120例,男56例,女64例,年龄49~72岁,平均(61.1±2.2)岁。糖尿病诊断符合2010年WHO制定的有关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4],糖尿病病史2.8~35年,平均(12.1±2.2)年。左眼病变75眼,右眼病变81例;视力光感55例,视力在0.05~0.15共101眼。排除合并心脑肺等重大脏器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严重不足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患者。所有患者进入研究后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患者手术均在表明浸润麻醉方式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77眼,对照组60例79眼。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给予宣教,饮食指导与运动锻炼,遵医嘱给予胰岛素治疗,依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与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满意后给予手术治疗白内障。术前3 d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点眼,术后用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每晚点眼散瞳。嘱患者禁弯腰、低头等动作,避免用力咳嗽及打喷嚏,禁止用力揉挤术眼。

1.2.2 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2.1 心理护理 术前因患者对手术的担心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不同表现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积极接受手术治疗。

1.2.2.2 血糖控制护理 术前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饮食控制较差的患者应耐心给予教育与指导,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遵医嘱适当调整胰岛素用量,避免发生血糖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对胰岛素用量较大的患者注意密切观察患者餐后血糖,避免低血糖现象的发生,如有低血糖发作史患者,餐后可适量给予少量饼干等食物,维持血糖的稳定。

1.2.2.3 相关知识教育护理 部分患者因文化水平差异及年龄较大的原因,对糖尿病知识了解较少,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护理人员通过文字、图解、肢体语言等方式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交流,使患者充分了解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1.2.2.4 术前护理 因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较长,眼部微血管常合并并发症,瞳孔散大较困难,因此散瞳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延长散瞳时间,多次点眼,维持瞳孔散大状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中损伤发生率。

1.2.2.5 术后护理 嘱患者术后保持平卧位数小时后采取自由,避免头部剧烈活动、弯腰低头、咳嗽与喷嚏用力过猛,避免术眼压力过高与震颤。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揉挤术眼,避免外伤导致术眼出血或伤口开裂等。术后嘱患者多进食低糖蔬菜水果,避免血糖出现不稳定,影响手术效果与切口愈合。

1.2.2.6 术后专科护理 术后积极了解患者术眼不适情况,如出现剧烈疼痛应考虑是否合并感染、前房出血、眼压增高、包扎不当等问题。每日换药时观察术眼恢复情况,眼睑有无红肿、结膜有无分泌物、伤口对合情况、角膜有无混浊水肿、前房有无出血、有无眼内感染情况等。为防止角膜水肿,经验性地给予20%甘露醇250 ml,或静脉滴入高渗盐水混合激素降低眼压,减少角膜内皮房水的进入。术后10~12 h是眼压升高的峰值,此期间密切观察术眼有无肿胀感、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1.2.2.7 预防术后感染护理 术后遵医嘱常规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保持术眼清洁,避免使用污染物或不洁物品擦眼,避免敷料潮湿与污染,定时换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 d、术后7 d的FPG、2 h PG水平;术后1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评价标准

差为术后视力提高0~0.2,中为术后视力提高0.2~0.4,良为术后视力提高0.4~0.6,优为术后视力提高0.6以上[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 d FPG、2 h 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的比较(mmol/L,x±s)

2.2 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白内障是致盲疾病之一,同时也是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类型之一[7]。白内障摘除术与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围术期的血糖控制对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8-9]。预见性护理是指通过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防性护理,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目的[10-11],在围术期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具有提高疗效,稳定血糖的优势[12-13]。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心理不良情绪,围术期要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增加患者治疗的积极心态,减少抵触情绪。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多薄弱,及时全面地掌握患者不良情绪,予以正确的疏导,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保证对手术的积极配合。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多发生于老年人,该类人群多文化水平较低,对糖尿病与白内障知识缺乏,认知不足,饮食运动调整的状态不理想,血糖控制情况相对较差,大部分患者血糖波动幅度较大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针对患者上述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措施,增加患者的理解能力,帮助患者理想地调整饮食习惯与运动锻炼,结合胰岛素治疗,及时了解患者的血糖变化,可更好地控制血糖[14-15],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要优于对照组。

稳定的血糖对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及视力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晶体是术中移植物,血糖过高可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进而引起术后手术部位水肿、切口愈合不良,虹膜炎性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高血糖状态通过上调胰岛素生长因子、提高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使虹膜变性,同时血糖过高可使房水成分发生异常,渗透压发生改变,因此围术期严格的控制血糖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也证实,研究组术后的视力改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综上所述,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配合手术主观能动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要注意个体化原则,针对不同的患者,预见性护理措施的侧重点要有所差别,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内容,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来玉,李莎莎.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高眼压患者的护理田[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5(35):4272-4273.

[2] 张云林.胰岛素泵治疗对控制新诊2型糖尿病血糖及改善β细胞功能的作用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4,4(2):257-259.

[3] 刘颖,杨广富.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8):32-33.

[4] 张颖.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1,19(2):122-123.

[5] 刘国琼.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58-159.

[6] Nassar AA,Boyle ME,Seifert KM,et al.Insulin pump therapy inpatients with diabetes undergoing surgery[J].Endocr Pract,2012,18(1):49-55.

[7] 陈文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预见性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138-1139.

[8] Hauser D,Katz H,Pokroy R,et al.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retin opathy after phaeoemul sification cataract sugery[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4,30(2):428-432.

[9] 唐雅婷,卢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纵览,2013,37(2):117-122.

[10] 黄海华,黄恩娥.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3):63-64.

[11] 陈璐.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中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17):3883-3884.

[12] 罗萍,贺军.预见性护理在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3):390-392.

[13] 于凌.超声乳化三联手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140例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44-1145.

[14] 吴虹,王英斌.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3):134-135.

篇3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性病症,由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狭窄导致。近年来,该疾病病发率持续上涨,且呈现年轻化病发状态,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因此,从冠心病危险性因素角度出发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将我院接收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行不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抽选2012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冠心病患者1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位于50-75岁时段内,平均(56.1±1.1)岁;干预组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位于51-76岁时段内,平均(56.2±1.2)岁。100例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疾病诊断,均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两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行临床比对(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临床基础性护理,如:吸氧、吸痰等;干预组患者根据冠心病临床危险性因素行护理干预,包括:①患者临床入院后护理人员统计其临床资料,包括:生活习惯、慢性病症等,多和患者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等,便于了解临床危险性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1];②临床健康教育前期,护理人员首先应发放制定健康教育手册,让患者初步了解教育内容,健康教育过程中认真回答患者提出问题,直到明白为止;③叮嘱患者日常饮食后休息30分钟,以易消化类食物为主,多吃维生素丰富类食物,多喝水,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绿茶类饮品摄入量,将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自身体重处于正常指标[2];④针对爱好喝酒患者来说,应尽最大限度的减少饮酒量,可让其中午饮用适量红酒,或让患者饮用花红酒,便于活血化瘀;⑤告知患者根据临床医师叮嘱按时服用药物,禁止出现随意更改药物或增减药物剂量现象,且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身体变化,发现异常后及时处理;⑥患者出院后按时随访,了解患者饮食、服药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告知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确保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进而加快康复进度[3]。

1.3观察项目 (1)比对两组患者康复情况;(2)比对两组患者护理结果,标准:护理调查总分在90分以上为满意,位于60-90分之间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数资料进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对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心功能障碍、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病发率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对(n,%)

组别 例数 心功能障碍 心肌梗死 心绞痛

干预组

常规组

X2

P 50

50 2(4.0)

8(16.0)

4.000

0.046 2(4.0)

9(18.0)

5.005

0.025 3(6.0)

10(20.0)

4.332

0.037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比对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0%,包括:满意患者30例,一般19例,不满意1例;常规组患者满意率为80.0%,包括:满意患者15例,一般25例,不满意10例,差异性鲜明(X2=8.274,P=0.004)。

篇4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型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或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理和因素,大力做好健康教育,对预防冠心病,减少病发率具有显著意义[1]。戒烟,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减肥,指导患者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可以延长冠心病患者的寿命,改善生活质量[2]。并且应注意急性发作时的宣教。现结合我科住院的73例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分析此类病人健康指导对策,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冠心病患者73例,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发现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6种,见表1。

结 果

由表1可以看出,常见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均>40%,最高>90%。其中血脂异常及吸烟是比较常见的危险因素。结合我科住院的73例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谈谈该类病人的健康指导对策。研究发现,吸烟、血脂异常、超重、高血压、劳累、社会心理因素,年龄>60岁为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讨 论

吸烟:已有研究显示,凝血酶生成是吸烟的直接效应,吸烟可暂时引起血小板黏附性增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室颤阈值降低,此外,由于碳氧血红蛋白的形成,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同时组织对肌红蛋白氧的利用也受损,再加上儿茶酚胺水平的突然增加,同时因冠脉循环受阻碍而促发心肌梗死或猝死。护理对策:①加强病人及家属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②鼓励患者及家属停止吸烟。③可采用咨询替代法或戒烟学习班的方法。

血脂: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高,高密度脂蛋白低,冠心病的危险随之增加。护理对策:①低脂饮食,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每天4~5餐,每餐6~7成饱。同时强调饮食的多样化,选择低盐,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及植物蛋白的食物,保持营养平衡[3]。②降脂药物应用。

超重:肥胖对代谢生理学的不良影响使之成为心血管病率及死亡率的一个重要的促成因素。肥胖的纠正可同时改善高血压,糖耐量异常,低密度蛋白、高密度蛋白比值异常及高尿酸血症,有利于改变心血管的危险状况。护理措施:须加强饮食控制,并适当活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4]。运动还可以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增加心肺功能。

高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都会增加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危险。护理措施:①高血压患者应改良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适当体力活动,节制饮酒。②经上述生活方式改良3个月而血压仍高,应加用降压药。选择何种药物及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社会心理因素:据观察相当大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前与人争吵,极度焦虑悲伤,赌搏,观看体育比赛等诱因。心肌梗死后心情不稳定者死亡率较高。社会心理因素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还可使血小板功能激活,血液黏度增加,凝血系统激活,促使冠脉内血栓形成。而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血小板功能激活,血液黏度增加,凝血系统激活,促使冠脉内血栓形成。而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室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增高,易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护理措施[5]:①劝患者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遇到易激动的事情及时转移注意力,与别人交谈或干别的事情,让愤怒的心理得到疏通;②对广大人群进行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冠心病的认识,理解别人,多关心别人;③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如练习书法、栽培花草、听音乐、养鱼、养鸟、练太极拳等。

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快,除以上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外还需向患者宣教急救知识,指导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本人姓名疾病诊断、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急救药盒(内备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消心痛)应急,盒内药物要经常检查,及时补充,定期调整以防失效。一旦患者出现心前区闷痛,有压迫感时,立即给予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当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服药不能缓解时,立即让患者卧床休息,有氧气立即吸氧,实施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转送医院,切忌自行搬运[6]。稳固好“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维持好正常的血脂、血压、体重,保证好充足的睡眠和乐观的心态,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病风险[7]。

参考文献

1 郝建文,张海荣.冠心病的预防与健康指导.中国疗养医学,2009,18(6):508-509.

2 贾志霞.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杂志,1999,8(11):1894-1895.

3 黄华英.老年病研究,15-16.

4 王亚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健康指导.实用新医学,2001,8(3):744.

5 张凤芳,刘姣长.实用医技杂志,2004,10(11):2055-2056.

6 李金锋,吴秋霞.现代护理,2009,6(16):156-158.

篇5

关键词:ICU综合征;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危重患者在ICU接受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对ICU紧张环境相对应的精神应激反应,最常见的就是ICU综合征,是危重患者在ICU监护治疗过程中出现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不仅加重患者的病情,还明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预后。现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8月入我院重症医学科的106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51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55.84±15.8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2.1±1.01)年,患者情绪障碍见表1。

1.2方法 ①所有患者在入住ICU即刻,由当班护士收集相关治疗,新入院患者填写入院评估表,转科患者由专科填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②疾病危重情况:由经治医师每日行急性生理及健康评分Ⅱ(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对患者进行身体暴露,睡眠情况等,其中睡眠情况的评估参照模拟视觉疼痛评分法。③治疗数据:包括是否有手术史,住ICU期间的住院时间,是否使用呼吸机治疗。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14例在ICU治疗期间死亡,另有7例患者在结束ICU治疗时意识未恢复,实际进入本研究患者106例,其中有18例发生ICU综合征,发生率16.98%。

3 相关因素

3.1个人因素 ①年龄:疾病危重程度与年龄成正相关;②对疾病认识不足:患者对于危重的病情缺乏心理准备,认为自己濒临死亡,易产生抑郁、绝望及轻生的念头;③睡眠障碍的患者发病率增加:因为睡眠障碍可成为显著的应激源,使患者产生发怒、恐惧、焦虑及紧张情绪。

3.2疾病危重程度及治疗因素 ①患病时间:患病时间和患者发病率成正比;②住ICU时间:APACHEⅡ评分和患者病情以及ICU综合征成正比。

3.3环境因素 ①光线:ICU内的治疗和监护没有“时间性”,昼夜不灭的灯光,让患者没有时间概念,日夜颠倒,患者睡眠受到严重干扰;②噪声:噪声可以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③隔离:ICU需要控制感染,患者缺少与亲友沟通,易发生分离性焦虑。

4 护理对策

凡ICU综合征患者易感因素评分>15分者,均应进行积极的早期护理干预。

4.1加强护患沟通 这个过程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忧郁,并从感情上激发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归宿感。①做好病房介绍:因ICU患者常常是术后患者或病情危重患者,这一特殊性使患者不能提前熟悉环境,所以当患者术后清醒或危重患者入室时,护士应为患者介绍ICU的环境。②加强入住后交流:应尽可能地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满意的环境,做好解释,按医疗护理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③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对进入ICU的患者,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的ICU医学知识,帮助患者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使患者在对ICU的了解中自然地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认识。④加强非语言沟通: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增加视觉信息传递,以掌握其生理及心理动态,增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4.2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护理 家属探视可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程度,增加患者的信息,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对遗弃和分离的恐惧。家属不仅仅是探视者,还应逐渐成为医护人员的合作伙伴,应根据治疗护理的具体情况,适度地开放ICU探视,让家属亲友多亲近患者,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通过心理护理,大大降低了老年患者的ICU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减少了护患纠纷。

5 讨论

临床工作中,ICU综合征患者日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ICU综合征的防治措施,并强调预防干预的重要性。护理人员是最密切接触患者的,应注意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情绪障碍提前为患者提供耐心、个性化的护理, 减少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护士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多方面收集他们的心理信息,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宣传不同的心理支持。为了防止ICU综合征的发生,分析ICU综合征患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控制危险因素的最低点,充分发挥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使其尽快恢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创造舒适的病史环境,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这些因素在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中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总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明确诊断,对症治疗,缩短ICU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是预防ICU综合征的关键,是ICU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齐艳.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5-179.

[2]Kane RL,Bershadsky B,Rockwood T,et al.Visual Analog Scale pain reporting was standardized[J].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2005,58(6):618-623.

[3]杜鹏,姚梅芳.ICU综合征的防治与护理[J].护理杂志,2002,19(1):27-29.

[4]凌莉萍,冯瑞霞.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ICU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防治措施分析[J].国际t药卫生导报,2016,22(5):726-728.

[5]降拥曲珍.重症监护室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医药,2016(10):57.

[6]梅海燕.重症监护室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心理医生,2016,22(25).

篇6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大多数位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下端,其形成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密切有关[1,2]。现分析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男66例,女36例;年龄41~88岁,平均(55.5±3.2)岁。通过对患者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后确定是否伴有胆道感染,将伴有胆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未伴有胆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分组方法 通过对患者检查中留取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后确定是否伴有胆道感染,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时,用静脉(复合)麻醉法,将消毒过的导管插入胆管,在造影剂注射前先抽取5mL胆汁后随即更换为无菌注射器,抽取胆汁样本5mL注入无菌试管中,立即将其送至细菌室,将其在琼脂板上接种后,维持35°C温度下培养48h后进行胆道感染诊断,将伴有胆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未伴有胆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最后诊断结果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54例。

1.3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病症和致病机制选择可能的致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胆道手术史、ERCP检查史、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进行观察。其中手术史为患者接受过开腹胆总管取石术、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取石术等手术;ERCP史指距本次检查超过6个月的ERCP检查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例数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APACHE Ⅱ评分、手术史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在健康人体中胆汁内并无细菌,如果由肠道或门经脉反流而产生细菌,一方面可通过胆汁中具有抑菌作用的胆盐或胆汁冲刷进行灭菌,并且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人体内肝脏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还要枯否细胞具有的吞噬作用均可以有效灭杀细菌,这些均确保了胆道内和胆汁中是无菌状态[3]。而当患者以上保护机制出现异常,会引起体内病菌大量生长和繁殖,而导致正常情况下无菌的胆道和胆汁滋生大量细菌,最终出现胆道感染,引起胆道感染的诱因很多,据研究证实胆道中出现的结石属于引发胆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因为胆道内的结石、胆泥、粘多糖复合物都是致病细菌能够粘附和生长的有利条件,并能进一步促进细菌大量繁殖;另外,由于胆道结石症状的出现会造成患者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生理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机体自我清除能力,为致病细菌增长提供条件[4]。而本次研究也可以证实:1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48例呈阳性,阳性率是47.06%,说明胆道感染和胆结石存在一定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APACHE Ⅱ评分、手术史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故年龄、APACHE Ⅱ评分、手术史为致病危险因素。

篇7

一、护理人员在政治上认真学习邓——理论和“三个代表”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一切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加强医患沟通,用“八荣八耻”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开展自我批评。

二、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核心制度全科护理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从不闹无原则纠纷,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护理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克服人手少、护理任务繁重、保证正常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坚持查对制度:要求主班,服药班每日查对2次,每日护士长参加查对1次,详细核对病危,病重一级护理,测血压,各项护理,药物与治疗。并记录签字;护理操作时严格要求三查七对;严格病危病重患者,卧床患者床头交接班,并严格交接皮肤病情,治疗!加强了基础护理的落实,每日晨间护理,午间护理,为患者及时整理和更换床单元,营造整洁温馨病区。

三、注重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培训,购买神经内科专业护理书,及时组织学习并随机考试。每月定期召开科会,组织业务学习,坚持护理业务查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院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四、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落实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微笑服务,文明用语。每月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7%以上,也多次获得患者的表扬信,锦旗。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篇8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重症医学科;护理服务

随着护理模式和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 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系统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 将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转变, 可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质量关怀, 满足患者心理和精神需求, 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1]。据相关文献报道, 将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重症医学科室(ICU), 可使患者在ICU期间舒适、顺利渡过疾病危险期。为此本文将对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综述如下。

1 建立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必要性

ICU病房内均为病情严重且变化快, 并发症多的患者, 患者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自己病重的现实, 害怕不能痊愈, 易产生恐惧的心理, 同时, 进入ICU后患者会有陌生感, 且没有家人的陪伴易产生孤独感, 另外, 身体暴露、疼痛等情况易使患者产生焦虑心理, 再加上诊疗仪器报警声音、邻近患者抢救声音刺激等环境噪音增加患者心理压力, 多重的心理负担往往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 易导致病情加重, 降低治疗依从性, 为此对ICU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非常必要。

2 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

2.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2. 1. 1 对患者的沟通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 向患者介绍自己及ICU病房周围环境, 掌握患者动态心理变化, 根据患者的身心需求, 给予针对性的精神抚慰, 及时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型、表情和主诉, 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与此同时, 在与患者沟通时, 应观察患者情绪变化, 对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冷静处理, 平复患者暴躁情绪, 用自己的真情和温和的态度, 化解患者不良情绪, 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对绝望心理的患者, 应向患者开展健康宣教, 讲解疾病原理、治疗方法及预后质量, 以此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恐惧感、孤独感较强的患者, 在满足患者正当的身心需求时, 以温和的态度和娴熟的护理操作, 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孤独感, 使患者感受到安全感和家人般的关怀[2]。

2. 1. 2 对患者家属的沟通 患者进入ICU病房后, 患者家属往往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另外, 昂贵的医疗费用对经济拮据家庭也会形成无形的压力。若家属对治疗期望值较高, 而患者病情反复或恶化, 易造成情绪失控。为此,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在充分理解和同期患者家属的心情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患者家属采取不同的沟通措施, 尤其是对急躁的患者家属, 应充分听取家属意愿表达, 并稳定其急躁情绪, 介绍患者病情、治疗现状及可能达到的治疗预期, 以此消除家属心中疑虑, 同时征求家属意见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与家属共同给予患者精神慰藉,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2 人性化护理理念融入整个护理流程

2. 2. 1 建立温馨舒适的ICU病房环境 为患者营造安静、整洁、舒适、美观的病房环境。①湿度控制在50%~60%, 温度控制在22~24℃, 同时将抢救药品和非急救医疗器械放置患者视线以外的地方。②减少病房内声音刺激源头, 如调低病床旁医疗仪器的报警音量, 若发生报警及时应答, 消除报警音对患者的声音刺激。③若抢救同室患者险情时, 应忙而有序, 避免大声喧哗, 同时用床帘间隔, 以免使其他患者感到紧张焦虑。④保障患者充足睡眠, 为患者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 室内采用柔和光线的壁灯, 给予干爽舒适的床单备品, 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卧姿, 睡前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疏导, 促进睡眠, 必要时辅以安眠药物保障睡眠[3]。

2. 2. 2 维护患者尊严 ①在常规护理中, 减少暴露患者次数和时间, 在为患者特殊检查、换药、导尿、擦浴、大小便等护理环节中, 应遵循患者意愿, 并采用围帘遮挡, 注意及时遮挡, 避免患者因身体暴露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②对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应给予耐心安抚讲解, 不可采用训斥或不理睬的方式对待患者, 以免伤害患者自尊心。③交流过程中, 对患者给予尊称, 如老师、主任等, 避免单一呼号, 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同时保密患者的隐私, 尊重宗教习俗[4]。

2. 2. 3 缓解疼痛护理 疼痛常增加患者心理压力, 为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注射、采血、气道吸引等操作中, 应提高侵入性操作水平, 操作动作需轻稳缓慢, 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化验, 同时评估患者疼痛分级, 对患者疼痛给予恰当的安慰, 并采用有效措施缓解疼痛, 如对疼痛部位进行按摩, 给予镇痛药物等[5]。

2. 2. 4 临终关怀 患者临终前, 应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 并给予人文关怀和姑息护理, 并做好相关家畜护理, 拆掉各个管道和胶布, 及时为患者更换尿不湿, 擦洗污渍, 维护患者尊严, 并协助患者家属完成各项知情同意书[6]。

3 小结

将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转变, 不但可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 而且还可提高职业综合素质, 提升患者的满意度[7]。本文研究中, 对重症医学科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 对ICU重症患者给予生命质量的关怀, 并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 合理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 使患者在ICU病房中感受到舒适、温馨的护理服务, 可保持患者良好的情绪, 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芦丽娟.人性化护理在ICU病房中的应用与体现(附835例护理体会).中外医疗, 2011,30(32):147-149.

[2] 戈一帆.人性化护理对ICU病房的护理质量的影响.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10(8):528-530.

[3] 李斌. ICU开展人性化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基层医药, 2010,17(13):185-187.

[4] 梁秀兼.人性化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体会.中国实用医药, 2011,06(35):362-364.

[5] 张秀敏.加强ICU人性化护理提高重症监护与应急能力.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27(6):774-776.

篇9

关键词: 骨折术后;感染;发病;危险因素

骨折的术后感染是在当今医院中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同时是衡量外科治疗的质量的重要指标与参数之一。不仅影响骨骨折术后感染的手术效果,住院时间延长,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我院骨科手术部医院感染监测,根据骨折手术后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骨折的危险因素感染后的影响,以及控制和预防医院提供科学依据感染。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于2010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期间在我医院住院治疗的10例骨折术后的病人为调查对象,年龄范围在2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6±17.12岁。其中男性为6人,平均年龄范围53.15±17.06岁;女性为4人,平均年龄范围51.63±17.26岁。

1.2 研究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对骨折,术后感染的因素。空气和医务人员手的消毒效果手术室的监控,要求病人在手术室,在手术过程中的观察记录,看病历,临床调查,并要求董事在病房相结合,在收集相关信息病案室。

1.3质量控制

确定研究客观的具体要求,研究的内容细化,获得基本的数据库,注重研究对象个人隐私的患者。按条目数据录入,并通过专业的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正态性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结 果

2.1骨折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几种因素和骨折手术后的感染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因素的分析以量化的具体量化方案,请表1分析的各种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中,结果表明,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的手术部位,持续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使用多种抗生素。在表2中示出的数据。

3.讨论

通常手术操作持续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较长手术时间,切口感染机会则增加[1],由于手术切口手术和曝光时间长,伤口感染的机会和数量,而且由于操作拉动所造成的切口及组织损伤器官,局部抵抗力下降。与此同时,长时间操作,出血量增加,相应的延长和麻醉时间,还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本次调查可以从骨科手术的胸口处的分析结果大多是大手术,比长时间运行骨科四肢部操作时间,所以切口胸部的感染率比四肢可见。术前,术后住院时间,病人和医院环境中,医务人员,访客,其他患者更多的接触,导致随应变,再加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皮肤和体内寄存器毒性细菌存储菌,细菌和交替的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术后患者不注意营养补充,有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从而缩短住院天数是降低感染的骨科部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在这些因素中,骨折的危险因素感染后手术部位是,持续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种用抗生素,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报告[2]。因此,在加强管理的这些方面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以提高医院的运行质量[3]。综上所述,骨折术后感染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所以我们的工作不仅要掌握一般的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疾病的治疗和基本理论的护理经验。与此同时,预防骨折术后感染是在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安全措施,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可降低院内感染率患者的骨折。

参考文献

[1] 颜志坚,杨雪英,麦伟,等. 182例骨科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35(2):155-156.

篇10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25-02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其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脑卒中的原因为脑血栓形成及栓塞性两类,临床常见的是脑血栓形成,主要原因为颅内或颅外动脉硬化,持久性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等诱发因素。有研究表明,8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提高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生存率。如今如何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本文重点阐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措施。

1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种。年龄,性别,种族等为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危险性持续增加,男女比为1∶1~1.5∶1[2]。可干预的包括吸烟,饮酒,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等。糖尿病通过多种因素如高糖血症,脂代谢异常,促进动脉硬化等引起小血管和大血管发生病变,尤其是血糖高会加重脑卒中病人脑细胞损伤程度,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3].吸烟增加血液粘度,尼古丁使神经末梢及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致使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和管壁损伤,它与年龄,高血压及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长期主动及被动吸烟均可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人群研究已经显示,酒精摄入对缺血性脑卒中有直接的相关性。但是目前还没有文献证明适量饮酒是预防脑卒中的确切保护因素,所以不宜推荐饮酒的办法预防缺血性脑卒中。肥胖的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肥胖同时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密不可分,因此控制肥胖也是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我们应劝说超重患者通过运动或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约有20%是心源性栓塞。高达40%的隐源性卒中与潜在的心脏栓子来源相关。建议成年人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心脏病,当确诊为心脏病者积极医治。

2 对症护理

2.1 积极宣教: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是脑梗死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程度与脑卒中发生率正相关,控制血压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防止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有减轻体重,膳食平衡,增加运动,BMI保持在20-24,少吃糖类和甜食,增加及保持适当的运动,戒烟戒酒。而糖尿病患者常由于脂质代谢障碍原因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我们医护人员可利用一些图片,科普小册子或讲堂介绍高血压糖尿病等的相关知识,教会患者自测血糖自测血压,定期体检,使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维持在正常范围。而对绝对卧床患者,每小时要测量血压,心律一次,当发生脑梗塞时应实用20%甘露醇250ml。护士应守护床边,密切观察血压及病情变化,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紧张情绪。

2.2 心理护理: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突然,多数意识清,易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及失去生活信心和勇气。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中抑郁和焦虑占住院患者的50%,其主要表现为沮丧,悲观,愤怒,孤僻,甚至抵触情绪,不配合治疗和护理[4]。护理人员应根据个体情况,给予患者不同的精神上的支持,主动和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主诉。要利用鼓励,暗示,智齿,疏导等对患者进行心理调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家属介绍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预后告知家属,使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脑血管病的基础知识,康复知识,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等健康教育。

2.3 指导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高血压患者应低盐饮食,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制脂肪的摄入。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热量的控制,严格控制各种甜食,使用糖代品。合理膳食,适量的植物油,鱼,鸡,豆类及蔬菜水果能降低体内高血脂状态。适当运动,改变生活方式,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中老年运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运动时间不可过早,在早上9点左右为宜。不宜空腹,应进少量半流质。②不宜进行激烈运动,动作应简单,无需复杂和高难度的有氧运动。③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左右即可。④不要在阴雨天运动,也不要在马路边运动。

2.4 劝导患者戒除烟酒,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过量饮酒导致高血压,心律失常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生率。医务人员应长期不懈的宣传烟酒的危害,使患者尽早戒除烟酒,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建立门诊预约或电话随访方式,定期为患者例查。患者坚持长期,规律服用长效降压药,控制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患者要明知血压,血胆固醇的正常值,同时坚持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2.5 对昏迷患者的护理: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外,还要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是否存在。预防肺炎,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刺激患者咳痰或与吸痰。预防口腔炎症,每日早晨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若有口腔粘膜溃疡时,给予地塞米松膜贴消炎止痛。

2.6 皮肤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休息,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小大便失禁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皮肤过度潮湿,易发生褥疮,应及时更换衣服和被单,并保持床褥柔软,干燥及平整。长期卧床患者,更换时动作要轻巧,防止损伤皮肤。

参考文献

[1] 薛丽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5:68

[2] 唐媛.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2011,25(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