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救援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震减灾救援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震减灾救援方法

篇1

一、防震减灾发展现状与环境

(一)地震灾害背景。市地处东明——渤海强烈沉降区,辖区内自西北向东南平行分布有沧东断裂、杨家堡——边临镇断裂、陵县——冠县断裂、庆云断裂、聊考断裂等一系列活动断裂,将第三纪前基岩切割成一系列的坳断与隆断,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具体到我县,位于陵县——冠县断裂块上。据历史记载,我县曾受到周边地震波及十余次,最大影响程度达到Ⅷ度。在即将颁布的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我县抗震设防水平又有提高,由原来的Ⅵ设防提高为Ⅶ设防,再加上我县基本都是松软沉积地层,地震隐患较大,地震灾害将是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潜在因素。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震工作,专门成立了地震工作办公室,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全面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五进”活动,利用“5.12”、“7.28”大地震纪念日、科技活动周、减灾日等有利时机,通过标语、挂图、讲座、演练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健全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每个乡镇明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设置一处地震宏观观测点,明确1名宏观测报员,每个社区明确1名灾情速报员,定时和县地震办联系,及时反馈信息,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三是制定了《县地震应急预案》,下发各级各部门,并分部门、分行业依次召开座谈会,对预案分工情况进行再落实。四是建立地震观测设施。设置强震监测台1处,并与省、市地震主管部门联网,实现了地震事件5分钟内计算机自动速报、10分钟左右人机交互速报。五是部分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了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目前,我县防震减灾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防震减灾基础还十分薄弱,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幸福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一是防震减灾意识薄弱,对地震灾害心存侥幸。防震减灾事业协调发展机制还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能力不强。二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存在薄弱环节。抗震设防要求还没有全部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不少项目尤其是农村民居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能力十分薄弱。另外,由于我县地震工作起步较晚,城市规划区的地下地质构造不清,主城区及开发区的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亟待进行。三是地震监测预报水平较低,捕捉地震前兆特别是短临前兆信息的检测网络还不健全。四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基础薄弱。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和培训,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五是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六是社会公众普遍缺乏防震减灾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发展环境。一是县委、县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视和关注程度不断增强,坚持把防震减灾作为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强化部署,加大投入。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工作又有新需求。当前,幸福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新城区、开发区、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日益加快,在社会财富快速积累的同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将越来越大,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测,推进基础探测,强化救援救助等地震安全保障措施,切实提升全社会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三是人民群众对防震减灾工作又有新期待。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更加珍视生命安全,更加重视生存空间的安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参与应急演练、志愿者工作及组织民间救援团体等防震减灾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防震减灾工作必须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减灾诉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监测广覆盖、预报显实效,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灾情快获取、救助更及时,科技再创新、服务更有力”为基本要求,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切实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县综合防震减灾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原则。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将防震减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发改、住建、规划、民政、公安、消防、地震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2.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部署,使防震减灾工作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3.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原则。统筹推进防震减灾体系建设,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4.坚持依法推进、强化监管原则。实现防震减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责任化。

5、坚持立足服务、创新发展原则。把握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要求,追踪地震科技发展前沿,努力把防震减灾最新建设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探索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方法、新举措。

(三)发展目标。

1.到年,地震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监测系统;地震预测预报系统不断完善,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系统,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

2.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基本完成已有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不断提高。

3.基本建成以地震专业救援队伍为中坚、有关行业救援队为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5分钟内启动地震应急预案,1小时内组织并派出现场工作队、救援队开展现场震情监测与紧急救援,6个小时内初步确定灾区范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4.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显著提升,基本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防震避险技能。

三、主要任务

(一)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

1.提高地震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在省、市地震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积极推进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利用废弃闲置的油气井和深水井建设1处测震台,同省、市地震局直接连网,及时上报信息,实现对区域内的地震实时监控,力争做到长期预报更加科学、中期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报有所突破。

2.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完善群测群防工作机制,加强地震宏观测报网、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重要作用。建成县级群测骨干点2个、乡镇级宏观测报点13个,各乡镇明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1名宏观测报员,各社区明确1名灾情速报员。对宏观测报员和灾情速报员建档立卡,发放证书,制定制度,落实待遇,明确责任,建立“三网一员”数据库。在全社会开通“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完善信息畅通渠道。

(二)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

1.完成县城区及开发区地下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在省、市地震局的指导下,年完成城区及开发区地下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真正达到“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的目的,推进震灾防御基础性成果在城市防震减灾中的有偿使用,为我县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城市建设和国土开发利用提供抗震设防依据。同时,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全部达到小区划图标示的抗震设防要求。依据我县地震小区化图标示,在编制国土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时,充分考虑区域内潜在的地震风险,严禁在地震断裂带上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学校、医院和重要基础设施。

2.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并作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选址、工程设计和工程验收的必要内容,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审查,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要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尤其对大型交通项目、水库项目、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接收、存储、城市供水、供热、大型居民小区、中小学校舍、卫生医疗场所、重大化工项目等,都要按规定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做到应评尽评,按“度”设防,确保安全。全面排查已有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大型化工企业的抗震设防隐患,及时除险加固。

3.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到年,建成1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60%以上的新建农村民居和村镇公用设施采取有效抗震措施,农村社区、城中村改造等农居项目达到抗震设防要求,让农民群众逐步住上安全结实的房子。

4.加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抗震设防。一方面,要落实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制。另一方面,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医院建设工程,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建成最安全、人民最放心的学校和医院。

5.加强地震次生灾害防治,提高基础设施抗震能力。交通部门要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抗震能力,按要求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加快危险路段、桥梁整治改造。水务部门要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尽快完成病险水库的抗震性能鉴定,确保水库大坝的地震安全。供电、供水、供热、供气、各化工医药企业、通信等部门要适当提高系统抗震设防标准,对重要的设施和线路实行差异化设计,加强重要用户自备保安电源的配备和管理,拿出应对地震次生灾害的预案,切实做好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工作。

6.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计划。推进科普示范学校和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建立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处,市级科普示范学校3处,达到“宣传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通过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全面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

(三)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重点部门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补充工作,消除预案死角。健全应急预案的备案、督查、评估和演练制度,定期进行应急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县城区内各中学、各乡镇中心小学要一年轮流演练一次。

2.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本着“一队多用、资源共享、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由县地震办、消防大队、武警中队、卫生局等有关部门组成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能随时执行地震应急救援任务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一旦发生地震事件,确保能拉得出、用得上、见成效。对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建档立卡,发放证书,加强培训,提高能力,明确义务,落实责任。

3.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合理安排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必须的交通、供电、供水、排污、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店、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置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十二五”期间,要把我县的和谐广场、琵琶湾公园、师范广场、三国文化广场、医院前广场、一中广场等规划建设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满足周边群众的应急疏散和安置要求。对应急避难场所要设定指示标识,划定功能分区,完善基本的供排水、供电等设施,提高避难效用。

4.加强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震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和城市救灾物资储备站,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按照布局科学,种类完备,数量合理,调拨迅速的要求,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地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等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家庭开展必要的防震减灾应急物资储备,实现专业储备和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要建立全县地震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定时确认和更新,做到有备无患,真正应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防震减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协调合作,形成防震减灾工作合力。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健全工作机构。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积极落实“三网一员”人员,理顺防震减灾职能,加强防震减灾力量,保证必要的人员编制和工作条件,确保防震减灾工作正常开展。

(三)强化督导考核。要认真制定防震减灾工作计划,明确专门人员,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位。县政府将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四)加大投入力度。要将防震减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设立防震减灾专项资金,建立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对各类工程设施和城乡建筑抗震设防投入,以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篇2

一、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严重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蒙受地震灾难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毗邻京津,地质构造复杂,处于七、八度烈度区,被确定为首都圈重点地震监视防御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有感地震,公元年发生过-级地震、年发生过—级地震,年地震、年地震、年地震等多次地震也波及到,特别是年月日发生级地震,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克服麻痹侥幸心理,认清形势,巩固成果,长抓不懈。近期全球发生一列显著地震,表明地震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段。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县(市、区)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防震减灾工作真正当作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全面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形成政府主导、军地协调、专群结合、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目标。到年,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观测系统,地震监测能力达到级,地震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地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对防震减灾贡献率显著提高;城市新、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基本完成抗震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农村地震安全民居比例大幅度提高,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建立比较完善的抗震救援队伍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生活安置;全市以上的社会公众受到一定程度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全市建立起完善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到年,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建筑、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能抗御相当于当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建成完备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救助保障体系;地震科技达到全省同期先进水平。

三、全面提升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一)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各县(市、区)政府、地震部门要按照《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分步实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改造和完善现有观测手段,逐步建立健全布局合理、手段齐全的地震监测预报网络体系。严密监视震情的发展与变化,进一步加强对震情的综合分析判断与跟踪,努力捕捉前兆信息,制定震情跟踪方案,落实震情跟踪措施,加强分析会商,提高震情决策水平,力争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做出较准确的短临预报,为政府决策做好服务。逐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以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立健全地震台网运行维护、质量检测技术保障体系,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

市县两级地震部门要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开展地震监测方法的研究,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力争长期预测更加科学,中期预测成功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测有新的突破。要特别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的震情保障,制订完善的专项保障预案,努力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优质服务。各县(市、区)要在地震工作方面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培养专业人员,增加监测手段,增设监测台站,力争“十二五”期间地震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增强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继续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工作,规范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工作,把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的必备内容,各类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切实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各级地震、环保、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审批把关,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质量安全;继续开展建筑物普查鉴定及加固工作,对各类建筑物、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尤其是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生命线工程要开展抗震设防能力普查鉴定工作,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物尽快拆除或重建,对抗震能力不足、存在明显隐患的要限期加固;新建、改建、扩建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必须严格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按照评价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着力加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逐步开展其他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普查、抗震性能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拆建或加固改造;对学校、医院、大型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按照高于当地同级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防震抗震措施,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三)开展震害防御基础性工作。要尽快完成城市活断层探测及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国土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必须依据地震活断层探测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风险,予以合理避让。对处于地震活动断层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建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搬迁、避让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四)全面加强农村防震保安工作。市县两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新民居建设,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农民自建房抗震设防的指导管理,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按照《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在建房时采取科学的抗震措施。继续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纳入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验收。

(五)强化基础设施抗震设防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抗震能力。严格落实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设施抗震设防标准,加快危险路段、桥梁整治改造,适当提高设防标准。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运力征集、调用机制,增强应对巨灾的区域综合运输协调能力和抢通保通能力;加强电力、通信保障能力建设。本着安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适当提高电力、通信系统抗震设防标准。优化电源布局和电网结构,对重要电力设施和输电线路实行差异化设计,加强重要用户自备保安电源的配备和管理。加强公用通信网容灾备份能力建设,提高基础电信设施防震能力。充分利用国家应急通信网络资源,结合卫星通信、集群通信、宽带无线通信、短波无线电台等各种技术,保证信息传输及时可靠;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输油气管线、核设施等重大工程的抗震能力。优化抗震设计、施工,确保重大工程安全。加强抗震性能鉴定与核查登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快落实水库、重点江河堤防的安全保障措施。加强输油气管线、重点污染治理设施等管理和维护,防止地震引发次生灾害。

(六)建立健全地震应急反应机制。制订完善市县两级政府地震应急预案,配足、配齐地震应急物资,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体育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重大工程要制定专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并建立联动应急管理机制;要建立以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为主体、各有关行业救援力量为骨干、具备基本抗震救灾知识的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地震紧急救援体系,配备专业设备,加强日常演练,制定救援队伍调动程序,健全协调机制;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充分利用人民防空资源,应对地震自然灾害,将具有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功能的人民防空工程兼作地震应急避难场。在城市规划和小区建设中,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空旷地带建立避险避难场所,布设相应标志和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建立应急工作检查机制,促进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落实,确保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能快速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和救灾工作。

(七)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纳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计划,切实提高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建立市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建设相应规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要建设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和示范社区,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防震避震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知识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及时平息地震谣传,稳定社会秩序和群众情绪。

(八)加强“三网一员”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继续推进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研究制定支持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经费渠道,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群测群防活动。

四、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是政府对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重视和加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理顺机构,明确编制。年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各县(市、区)政府机构方案中,已明确了防震减灾职能的归属。各县(市、区)要在政府工作部门“三定”工作中,落实承担防震减灾工作职责,明确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有专门机构和足够专职工作人员承担地震部门或机构的工作任务。各县(市、区)政府要定期研究防震减灾工作,听取防震减灾工作进展汇报,解决各类问题,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深入开展。规划、建设、财政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篇3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总体谋划,认真落实县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推进防震减灾事业融合式发展,为我县奋力建成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桥头堡”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贡献。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速报能力

1.做好地震信息节点和流体观测站的管理工作。继续做好地震信息节点的运行管理,妥善安排地震值班值守工作,确保信息节点24小时正常运行,实现信息节点正常运行率不低于98%,运行日志按时上传率达100%。协助做好所辖地震监测台站仪器维护检修以及台站的防雷、电力、网络、通信保障和周边观测环境保护等工作,实现台站正常运行率不低于98%。

2.强化地震应急速报工作。按照《县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报送的程序和步骤,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地震动态信息,并及时报送给相关部门。

3.积极开展地震前兆异常观测。强化乡镇宏观异常观测点的业务指导和督办。发生异常情况后,及时组织开展异常核实和调查,并准确地将异常信息报送上级地震部门。

4.做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以做好地震宏观观测网、灾情速报网、科普宣传网、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为着力点,新增地震宏观观测点2个以上、宏观观测员50人以上,不断扩大覆盖面。重点加强“三网一员”制度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结合实际编制工作流程,适时组织专业培训,使之能够初步判定并准确捕捉上报地震宏观异常现象,掌握地震灾情初步调查方法和速报口径,熟悉和宣传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基本知识。

(二)进一步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1.加强抗震设防行政审批与执法监督工作。按照《关于印发省市(州)级和县(市、区)级行政审批事项通用目录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行政并联网上审批工作的衔接与协调,切实履行好地震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责。抓好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运用,协助重大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建设业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引导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场所按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抗震设防烈度七度)进行设计施工。

2.加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推进工作。依托移民搬迁、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通过发放抗震农居设计图集、培训农村建筑工匠、开展农居抗震知识宣传、建设抗震农居示范点来扩大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全面提高我县农村居民防震减灾意识。

(三)进一步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1.完善地震应急体系建设。结合省市新修预案修订《县地震应急预案》,协助做好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以及学校、医院、商场、车站、化工生产企业等重点单位完善部门预案,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群众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

2.强化全县各学校、医院地震应急演练的制度建设。积极与教育、卫计部门协商,制定加强学校、医院地震应急疏散综合演练的指导性文件,并结合各单位实际进行演练。

3.强化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与县人武部、应急办、团县委、民政等部门协助,抓紧建立县级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立救援队伍数据库,协助各支队伍完善技术装备,适时开展专业培训和演练。

4.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结合城镇化建设,协调民政、住建等部门联合规范完善建设符合国家三级标准的应急避难场所1个以上,配备必要的物资设备,提高地震应急避险能力。

(四)广泛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1.突出宣传重点,强化防震减灾意识。借助宣传资料、光牒、固定展板、新闻、网络等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六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全面提高全县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综合减灾能力。

篇4

为推动全县广大市民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增强防震减灾和应急避险能力,切实做好我县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根据市地震局和县减灾委关于做好2017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要求,结合怀宁工作实际,怀宁县地震办于5月8日至5月14日开展了以“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避险演练活动,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有力,组织严密

为确保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经科委领导高度重视,5月8日专门召开了会议研究部署该项活动,拟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职责分工、活动要求。同时,还提前与有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确保人员、场地、展台、宣传资料落实到位。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我办在“防灾减灾日”期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一)组织防灾减灾“进机关”知识宣传。通过展板和广播等形式在县政府机关大院内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知识、火灾逃生知识等应急避险方法知识宣传。

(二)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5月12日组织经科委机关党员在小市镇良湖村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进家庭”宣传活动。为社区居民发放了500余份《安庆市防震避险实用知识手册》、《家庭防震要点》、《地震逃生十大法则》等宣传资料。

(三)组织学校应急疏散避险演练。5月12日,由县地震办、县教育局、县人防办联合在怀宁县独秀初中学校开展了防震疏散演练,同时各乡镇中小学均在当日开展了防震疏散演练。仅独秀初中参加疏散演练的学生就有3000多名,整个疏散过程组织严密,井然有序。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应急避险能力,怀宁县医院志愿者队伍还组织到乡镇学校演示应急救援方法,为学生详细讲解了一些常见的医疗救护常识。

(四) 开展城区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5月13日,在我县人流密集的市民广场开展了“防灾减灾日”现场咨询活动,为过往市民群众发放《安庆市防震避险实用知识手册》、《家庭防震要点》、《地震逃生十大法则》等宣传资料,现场解答市民提出的各类问题。

三、宣传到位,效果明显

篇5

512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

我校为了进一步贯彻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增强学生防震意识,提高学生防震减灾自我救护能力。我校领导十分重视防震科普宣传,结合学校第二课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防震科普知识成为我校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宣传教育实践,我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得以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

1、健全机构,强化领导。

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校领导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修订完善“山天中学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并要求渗透到各自的工作中。

2、强化宣传,增强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师生人人皆知。同时,利用升旗仪式,史地生组的刘雪松老师向师生介绍了地震的成因及过程,受到学生的欢迎,较好地宣传了防灾自救知识,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3、开展演练,提高能力。

5月13日,我校组织了防震减灾演习活动,提高了师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把防震避险,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

今后,我校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校园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结合学校的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全镇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12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

自“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校为了进一步贯彻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增强学生防震意识,提高小学生防震减灾自我救护能力。我校领导十分重视防震科普宣传,结合学校第二课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防震科普知识成为我校期未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发挥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社会功能,“小手拉大手”,极大地促进方案,我乡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通过,,近一个半月的宣传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强化宣传:

(一)成立由xx校长任组长的“xx中小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防震减灾专题会议,制定“吴屯中小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并要求渗透到各自的工作中。

(二)成立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领导小组,分管安全的林城进副校长担任组长,结合学校实际,决定把每学年开学第五周定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并在此基础上,我们决定将逐步强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的模拟演习与宣传教育工作。

二、具体操作形式:

(一)模拟地震情境,制定应急预案:

1、根据我校建筑物结构和人群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震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认真学习。

2、责任分工,当堂任课教师为各班的主要具体疏散责任人。教学楼每一楼层再有一位教师负责。

3、当听到防震预报铃声后,各班主任、当堂任课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拔掉电源,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电线。

4、如果来不及,要躲在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等下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震后立即发出呼救。

6月13日,我校组织了防震减灾演习活动,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把防震避险,加强了这方面的安全自护自救能力。

(二)防震宣传教育形式:

我校采取了专题报告、科普橱窗、地震知识竞赛、黑板报等形式强化了学生的安全自救意识,宣传了有关知识:

1、四、五年级以班为单位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了地震知识竞赛活动。

2、德育主任xx老师组织安排了全校各班的防震宣传黑板报评比。

3、总辅导员xx老师利用“国旗下讲话”等全校学生集合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了地震的成因及过程,受到学生的欢迎,较好地宣传了防灾自救知识:

(1)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十二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在楼房里,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源,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里人多,如遇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制定学校防震减灾地震宣传活动的计划如下:

1、中小各校在认真制定各学期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内容具体落实每一项工作。

2、每学期组织一到二次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

3、利用广播、板报和校园网等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4、中小各校在利用早会、班队会等时间向学生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内容主要是听讲座,学习有关知识。

5、定期组织相关内容的演习。

6、开展其他活动加强防灾宣传教育工作。

7、各组织成员要各负其责,认真完成各自工作。

8、平时开展各项活动及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及防灾知识。

9、利用家长学校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协助学校对学生加强教育。

10、对每学期的工作及时总结。

512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

20xx.5.11全校各个班组织了一次主题为“5.12防震减灾日”安全教育课,各班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课,将防震避险知识用生动的PPT、动画或者模拟演示等等形式让学生们学得会、懂得用。

20xx.5.14组织了一次全校“防震减灾疏散演练”,并进行了国旗下讲话,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安全教育。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灾的正确方法,熟悉灾后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在20xx年“5.12防震减灾日”及汶川大地震10周年之际,大石中学举行了以“加强防震减灾意识、构建安全和谐校园”为主题的防震减灾疏散演练。

本次演练经过我校领导小组的精心策划、准备,保证了各流程均没有出现任何的差错与疏漏。

疏散演练共分两个流程:紧急避震阶段和紧急疏散阶段。

紧急避震阶段持续约3分钟。随着广播里传出演练总指挥的指令,全校师生立即按照要求紧急避震,双手抱头, 用书或书包护住头, 弯腰蹲在桌下 ,坐在横梁底下的学生 , 避免蹲在横梁正下方 , 靠外墙坐的学生尽量靠里。全体师生听从学校指挥,静候学校的指令,神情庄重,没有丝毫慌乱。

突然间,广播里的警报声转变了,学校向全体师生下达了新的指令,进入了紧急疏散演练阶段。师生按照学校制定的疏散路线,立即由班级前后门安全有序撤离教学楼到达集合地点。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没有拥挤,没有吵闹,没有迟缓和呆滞,也没有惊慌和骚乱。就凭借这种敬畏生命的精神,全校20xx多名师生从容快速地远离了危险区域,彰显了我校师生的优秀应变能力。

篇6

关键字:地震;防震减灾;科技进步;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earthquakethreat to public safety is more serious, how to better adapt to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to do the work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is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 earthquake; earthquake disas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VII度以上的高烈度区覆盖1/2的国土,包括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我国目前有6.5亿农村人口居住在VI度以上地震危险区。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2/5,20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同期我国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1/2。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震对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构成的威胁更加严重,如何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新时期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防震减灾是一项科技型社会公益性事业,目前我国的防震减灾能力还落后于发达国家,距实现国家2020年防震减灾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地震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上。因此,加快地震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防震减灾工作中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是提高我国防震减灾能力的迫切需求。

地震科学技术不仅是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撑,也是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解决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重要基础,在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和外交服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国际地震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1.防震减灾需求是地震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在防震减灾需求的推动下,地震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发展。地震孕育过程的复杂性、对地球内部观测的局限性、地震事件的突发性等,构成了地震预测的巨大难度。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多个地震预报实验场开展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对这一问题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化,并为解决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2. 创新和发展成为地震科学技术进步的主旋律

当代地球科学的学科交叉和集成,带动了地震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新观测技术和实验技术(宽频带和高分辨率地震观测技术、GNSS和InSAR等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海洋地震观测技术、深钻技术、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给地震科学技术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地震科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以观测为基础、理论体系较完整、紧密结合实际的科学领域。地球过程观测的长期优势开始显现,为做出新发现和回答很多久已提出的科学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实验的概念大大扩展,面向地球的大尺度可控实验与主动探测和密集观测之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大型计算成为科学数据处理和地球过程模拟的重要手段。许多新现象、新方法和新理论的发现和提出,集中反映了地震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和发展成为地震科学技术进步的主旋律。

3. 合作和开放是地震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器

与地震和防震减灾有关的交叉学科研究使地震学家与其它领域专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叉学科成为当代地震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地震科学同时呈现出地域性和国际性的辩证统一。国际地震应急救援成为履行国际责任和人道主义的一面旗帜。地震的多分量监测、实时监测、网络化成为国际地球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地震科学技术不仅对防震减灾工作有直接的意义,而且对解决资源、环境等问题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地震科学相关的数据共享成为世界性潮流,合作和开放成为地震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器,竞争与合作是地震科学技术的时代特点。

二、我国地震科学技术的现状

1. 主要进展和成就

我国地震科学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现代地震科学研究的历史也可追溯至20世纪初。后,特别是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后,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中国科学院等多个部门组织力量开展地震科学研究,为我国组建地震专业队伍、系统开展地震科学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在我国政府对地震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支持下,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支持的一系列地震科技项目的带动下,我国地震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为防震减灾事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地球科学中的地位。中国地震科学面临大陆地震成因、青藏高原的变形和地震、黄土地区的地震破坏、大城市群的地震安全性等独特的地域性问题,使中国的地震问题成为国际地震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近40年来坚持不懈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和探索,由于其长期性、连续性和实践性的尝试,在国际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1975年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具有减灾实效的强震预报。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地震科学技术取得的进展和成就主要体现在:

建立了一支有实力的地震科技研发专业队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家地震科技主管部门——中国地震局系统已形成了由科研院所、测量和工程中心、省级地震研究机构组成的地震科技专业队伍。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及一些地方的市县地震机构也活跃着一批从事与地震科学技术工作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形成了富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学科。我国已形成了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地震地质和活动构造学、地壳形变与大地测量学、地震工程学等多个基础性学科,扩展、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地震公共安全管理与服务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这些学科和专业技术领域构成了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科技基础,也在我国地球科学和其它相关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形成了基本覆盖全国的国家地震监测网络。包括地震台网、地磁台网、地电台网、重力台网、地下流体监测网、地壳形变台网、强地震动台网等,空间对地观测开始在地震科学技术中发挥作用,在解决防震减灾实际问题的科技研发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2. 主要差距和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国际先进水平、社会对防震减灾和地震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相比,我国地震科学技术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

地震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薄弱。由于“普查”不够,“地情”不清,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科学基础不够坚实。我国大陆发育400条以上有可能产生强震的活动断层,但目前仅对其中的十几条大型活动断层开展过1:5万比例尺的填图与综合研究,仅对约20个大中城市的隐伏断层开展过1:1万比例尺的详细探测、断层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价。

篇7

关键词: 地震; 防震减灾; WebGIS; 智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 TN9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4?0087?03

Study on electronic system of 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ZHOU Chang?xian

(Xiamen Research Center of Seismology Survey, Xiamen 361021, China)

Abstract: Earthquake is one of the natural disasters with greater harmfulness. It can cause much harm to human’s lives and properties. The System of 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SQDR) based on GI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isaster caused by quake.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SQDR based on GIS, management and intelligent analyzing of 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can improve the calculation analysis accuracy of SQDR, and do contribution to human society. The function, composi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SQDR based on WebGI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earthquake; 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WebGIS; intelligent analysis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能储存并处理信息的技术,能够将数据库和计算机图形结合起来。我国在1990年开始就已经将GIS技术应用到防震减灾领域,进行了防震减灾的示范应用研究。在GIS不断广泛应用的同时,WebGIS在防震减灾中也逐渐发挥重大的作用[1]。

1 系统的总体设计

1.1 系统建设目标

一套完善的分布式,空间型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是WebGIS基础之上的防震减灾所要达到的目标。上述所要建成的系统主体是Web服务,支撑保证由GIS技术完成,根据实际的地理信息加之多媒体数据的整理采集,在实际工作中当地的空间和属性数据的基础之上,集合了数据的管理、分析、查询和表达这几项重要功能和作用,采用编程语言,协助数据库技术支持,达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2]。尽管WebGIS拥有如此明显的优势,但是缺点也不容忽视,即其短暂的发展和应用历史,因此对其还需加大力度进行开发与研究,争取利用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完全利用好其现有功能的基础之上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1.2 系统总体构成

防震减灾系统以WebGIS为基础,依托不同城市的防震减灾网站,主要功能有:基本信息、地图更新、震灾预测、地震科普、应急措施、法律法规及减灾论坛等。常规的网站包括:地震科普、法律法规以及减灾论坛方面的内容。而基于WebGIS开发应用功能有:基本信息、地图更新、震灾预测、应急措施等。研制防震减灾系统时,对其实用性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系统的安全性保护措施、地图的快速更新方法以及开发系统功能的技巧中WebGIS的应用,从而评估防震减灾系统的可行性。

2 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实现方法

本系统的WebGIS的平台的开发引进了ESRI公司的ArcIMS3.1,Java Serverlet引擎是Allaire JRun3.0,而Web服务器是IIS4.0,除此之外,由SUN公司的JRE1.3.0.02以及JDK1.3.0.02提供Java环境[3]。

系统的技术功能主要有:支持2个部分的前台和后台的信息设计;支持Html和Java两种类型的浏览器方式;实际传输于网络平台上的矢量和栅格两种数据格式的图形数据;震害预测分析或地震应急人员类的专业人员和行政领导以及普通公众类的非专业人员2种类型的使用对象。

3 对基础信息的、查询及分析

3.1 基础信息模块内容

通常情况下,由政府部门组织调动全社会的众多力量,充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花费数月甚至多少年的时间来获取防震减灾的基础资料。可是必须认识到诸如地震此类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毕竟不会太多,所以需要用“平震结合”的太多对待上述收集到的基础信息,从而不仅能够为防震减灾带来实际操作效益,更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城市其他行业的查询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信息化管理力度。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特此开展关于基础信息的查询和分析的研究。工程场地、群体或单体建筑物、地震环境、救灾基本信息以及包括输气、油、电、水等的生命线系统等都属于基本信息模块的内容,而每个信息模块都是由许多与之对应的信息图层构成的。防震减灾的基础信息量非常大,基础信息模块中的图层又可以分为属性信息(包含多个字段)和空间信息。各个消防队的任务划分、医疗单位、次生灾害源、重点保护单位、公安派出所责任以及震灾人民的安置场所等图层都属于救灾基本信息的范畴;像地震构造分区、仪器记录地震、破坏性地震以及主要活动断裂等图层都属于地震环境的范畴[4]。

3.2 功能设计方法

进行信息的和查询是基础信息模块的主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还附有基本的分析作用。在设计用户页面的时候应该注意使用者不仅包括专业性人员还有非专业行人员,所以要采用瘦客户端,胖服务器的模式,即应用存在于ArcIMS Designer中Custom HTML Viwer进行。因为一些信息具有保密性,在设计时应该加上一些类似于查询权限的控制措施。图1为基础信息地图的设计过程。

3.3 客户端功能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属性信息的查询、地图的基本操作、分析地图、地图元素的选取以及类似打印地图、图例、鹰眼图、网站链接、图层交替显示等的辅助功能都是基础信息模块的客户端功能。WebGIS的这些功能方便了工作人员对防震减灾基础信息的查询和研究分析工作,可以快速地在电子地图上了解地震的属性信息和空间位置,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的降低地震产生的灾害。

3.4 震害预测及危险评估的分析

3.4.1 功能设计方法

单机版GIS的震害预测的功能可以借助WebGIS进行扩展。首先,单机环境下快速分析震害损失的具体操作是结合地震台网观测所给出的关于震中,震级的参数,加之各类分析结果诸如生命线系统和建筑物等目标物易损性以及地震危险程度等,最后采用GIS的分析计算和图层叠加功能来计算得出震害预测结果。这之后,开展更新,转换,组织和震害预测图库的工作,并且此工作在服务器端进行。这样最终,震害预测的结果会被有授权的各级客户端的用户进行实时的调阅查询以及数据的多功能化处理[5]。

图1 基础信息地图主要设计过程

3.4.2 预测地震危害模块内容

可以说飞速发展的WebGIS软件和Internet网络技术可谓在硬件以及软件上都给予其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目前甚至能够在WebGIS的软件功能的协助下扩充基于GIS,单机版的防震减灾系统的功能。所以,本文开展了针对“震害预测或评估”的研究。

通过对地震灾害进行预测分析工作,从而采取应对措施能够有效的减轻震灾,为地震保险和企业、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以及基本的技术性资料。进行地震灾害的预测是专业研究人员、企业单位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分析地震信息,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措施的基础,所以建立一个开放性的防震减灾电子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基于WebGIS的防震减灾系统不仅能技术人员对地震灾害的预测和查询,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发挥我国的震灾救援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4 客户端功能组成及使用方法

震害预测或评估版块下面分设多个子模块,具体有:生命线系统震害(电力、供水、输油、输气、通讯、道路等系统),特殊设备震害,建筑物震害等,并且上述三个子模块中每个又都涵盖众多信息图层,因此所承载的信息量丰富而且复杂。由此要想全面多角度地在研究区域了解地震灾害的分布情况,必须经由对信息的挖掘,加工和分析来达到[6]。

4.1 网络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

4.1.1 地震应急模块内容

地震应急工作的质量随着GIS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地震应急部门通过GIS中的数据库功能能够将救灾信息(供应电路的分布、管道的走向、排水系统以及建筑物外形等信息)利用电子地图的方式进行分享和传播,还可以将防震救灾信息进行筛选、组织,使信息更具逻辑性,并根据整合后的信息建模分析地震灾害,进行震灾救助演习等工作。因为Internet网络具有分布广泛、渗透性强的优点,所以对防震救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种地震救灾系统的实施有很大的限制,是基于固定地点的单机基础上运行的,不能要求救灾人员聚集到一个地点进行基础信息的查询和分析,对此还应该不断的进行研究分析,扩大适用范围,发挥系统的最大作用。

4.1.2 网上查询地震的应急预案

多媒体信息及超链接是Web技术的重要功能,服务器在描述网络资源时采用HTML(超级文本标记语言),因为HTML文档能处理文本和图形,并利用文档中的链接将图形和文本连接到其他文档中,具有交互性,能够满足客户在较短的时间内寻找要需要的信息[7]。地震的应急人员可以在地震发生后,网络可用的条件下,在不同的区域内通过防震减灾网络在客户端上找到地震的应急措施方案,在超链接的帮助下明确工作内容和需要采取的具体急救方法。

4.2 WebGIS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

地震应急工作中WebGIS系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网上的电子地图来快速查询信息从而协助震后应急反应工作的开展。具体譬如,查询了解对受灾人员的安置场所的分布,规模等属性,及时做出针对救灾的疏散受灾人员的方案;知晓对于消防责任分区以及生命线系统抢修分区的具体安排规划;由WebGIS做出最佳路径分析,及时赶往受灾地点争取最佳救灾时间和力度。

5 结 语

地震应急工作的质量随着GIS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WebGIS在防震救灾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基于WebGIS的防震救灾系统通过ArcIMS平台进行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地震基础信息、预测震灾、制定应急方案等工作的开展,能有效地帮助防震救灾工作的进行。但是这种地震救灾系统的实施有很大的限制,是基于固定地点的单机基础上运行的,还应该不断的进行研究分析,扩大适用范围,发挥系统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曲春燕,叶洪,刘治.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J].地震学报,2012,24(l):90?97.

[2] 朱煌武,黄晓岗,沈业龙.合肥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我国城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与应用介绍[J].自然灾害学报,2009(3):59?63.

[3] 徐敬海,刘伟庆,邓民宪.GIS技术在城市防震减灾的应用[D].南京:东南大学,2002.

[4] 姚宝华,谢礼立,陶夏新.基于WebGIS的防震减灾系统研究及其实现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2010,23(l):l?8.

[5] 宋晓宇,单新建.Map Objects 2.0在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开发中的应用浅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1,23(5):58?65.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旗实际,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普及防灾减灾和自然灾害的自救知识,增强各人民群众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活动主题

   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三、时间安排

   5月12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四、活动内容

   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一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周的新闻报道工作。二是在乌审电视台举办防灾减灾节目,普及自然灾害常识。三是举办专题展览、街头咨询、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标语、印发科普读物等形式。四是在乌审民政网站开设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专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防灾减灾工作理念,介绍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和进展成效,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

   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灾害频发易灾地区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对监测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救助、自救互救等环节,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对预案的掌握运用能力,提高社会群众的避灾自救能力。

   组织开展灾害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组织专人对敬老院、困难户、优抚对象等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住房及时进行修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重点排洪街道、大小街道、险村、险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汛前检查,组织群众及时清淤疏浚,加固堤防,排除险情隐患,确保畅通安全。同时号召全旗广大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五、工作要求

   一是要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活动主题安排部署各项工作。

   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抽调专人负责,明确职责分工。

   三是要有针对性地动员每个公民关注身边的种类灾害风险,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关于防灾减灾活动方案范文精选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等文件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扎实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工作。

   一、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完善地震灾害预防体系。

   1、继续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手续,全面提升审批手续的办理率。

   严格按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新和县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分类管理。认真做好一般建设工程和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抗震安评工作。严格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规范审批手续的把关行为,并做好建设工程的跟踪服务工作。

   2、加大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力度。

   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是履行行政职能的有效保证。提请镇建设环保领导小组组织镇相关部门,对《防震减灾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拓宽行政执法的工作面,加大执法工作力度。

   3、建立地震安全性评价中介服务机构。

   为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工作,配套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筹建“新和镇震安防震工作技术服务中心”。集中全全镇的技术力量,向新和镇地震局申报丙级资质;此项工作力争在下半年完成并取得资质。

   二、全面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1、抓住契机进行重点强化宣传。

   利用“3〃1”、5.12、“科普宣传周”、“7〃28”、等有利时机开展全镇规模的宣传活动。拓宽宣传领域,开展常规性宣传。

   2、召开宣传点观测工作,指导基层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三、地震监测和地震应急工作 1、做好地震应急中心的建设。

   一是确定工程建设场地。与相关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建设场址意向,再邀请地区地震局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测定,以确保场地符合地震前兆观测项目(电磁波、核旋)所必备的条件;

   3、进一步完善《新和镇地震应急预案》,指导各社区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在镇政府的组织下,与相关部门单位一起共同修订《新和镇地震应急预案》;指导各社区、各部门和重点站所制定、修订各自地震应急预案。对地震助理员的应急工作进行自查,修订地震班地震应急预案,并落实地震应急通讯、交通等条件。

   4、对现有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进行维护,保证地震基础资料的准确、及时、连续、可靠。

   5、适时召开全镇防震减灾专题会议,专题讲座,通报近年来的防震减灾工作,部署今后的重点工作。

   2011年防震减灾工作具体事情安排实施方案 1、召开防震减灾工作会议,防震减灾助理员会议等活动。

   2、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开展防震减灾执法检查活动。

   3、编制镇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

   4、加强宣传网点、宣传队伍、科普基地建设,以乡镇、社区、学校为载体,构建防震减灾宣传拦,以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为骨干,组建防震减灾兼职宣传员队伍。

   5、编印防震减灾宣传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防震减灾法》施行十二周年、科普宣传周、科技文化“三下乡”为契机,集中组织两次以上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营造声势,形成氛围,提高效果。

   6、继续创建科普示范社区。

   7、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应急避难场所 8、积极向上争取建立前兆监测手段。

  关于防灾减灾活动方案范文精选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_个“防灾减灾日”,为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根据长沙市应急管理办公室、长沙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天心区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开展第_个“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的精神和要求,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18年5月10日上午9:30

   三、活动地点

   _省_篮球场

   四、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区应急办、区民政局

   协办单位:区文明办、区人社局、区卫计局、区食药局、区安监局、区人防办、区民宗局、质监天心分局、区公安消防大队、裕南街街道办事处、长沙市民众应急服务中心、天心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

   承办单位:_街道仰_社区、_小学

   五、出席领导和参加人员

   (一)区领导

   区政府副区长

   (二)参加人员

   区文明办、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卫计局、区食药局、区安监局、区人防办、质监天心分局、区公安消防大队相关领导、区属各街道分管民政的副职、各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20_年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负责人、仰天湖小学60-80户家庭、志愿者代表(30人)。

   六、活动安排

   1、开场舞。

   2、授牌。

   3、领导致辞。

   4、减防灾知识传授之学习防毒面具穿戴方法,学习后邀请2组家庭进行试戴体验,并逐一讲评,赠送体验奖品(防毒面具二个)。

   5、互动环节:“减防灾知识”你来答(奖品设置:医疗急救包5个)。

   6、防灾减灾知识传授之现场传授心肺复苏和包扎止血方法等应急自救知识。

篇9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活动小结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地震造成的严重危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图片,歌谣

【活动过程】

一、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谈话导入:我们身边有火灾、地震、洪水、台风,还有雷击、暴雪、交通事故、溺水,等等危险。我们遇到这些危险的时候,都要谨慎小心,并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我们敲醒了防范的警钟,平时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其实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假如地震真的来了,亲爱的同学们,你做好战胜地震的准备了么?

二、地震前准备:

1、地震前有哪些征兆你们知道吗?现在请听童谣《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

震前动物有前兆,人民预防要作好。

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咬。

麻蛇冬眠早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惶水面跳。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2、现在,地震没有发生,但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认识,才能在灾害发生时从容应对。孩子们,你们知道地震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1)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

(2)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

(3)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三、地震时自救知识: 1、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2、地震时怎样自救?(学生讨论交流,再做补充和总结。)

(1)首先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用枕头或手或坐垫保护头部。

(2)在平房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3)在楼房遵循就近躲避原则。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登“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4)在教室内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5)在街道上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等。

(6)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被埋压时最重要的是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不要哭喊,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发出求救信号时可采用敲击水管的办法。

四、其他防灾措施:

(1)、遇到地震,你知道如何逃生吗?

遇地震,先躲避,桌边床边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

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2)、发生火灾,我们应该如何防护呢?

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

弯腰快步离险境,不乘电梯走楼梯,盲目跳楼会伤身。

(3)、洪水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

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4)、遇到台风,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台风来,听预报,减少出行看信号,听从指挥快快跑,

停课停学避风潮,准备食品和衣物,迅速躲进避难场。

(5)、发生泥石流,我们如何躲避?

下暴雨,泥石流,危险之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

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6)、我们在雷雨天需要注意什么?

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

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断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7)、暴雪天气,你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吗?

暴雪天,怒风吼,最好别往外面走,室外受冻无知觉,

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手和脚,慢慢温暖才见好。

(8)、你知道怎么应对龙卷风吗?

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

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9)、你知道如何对待突发的疫情吗?

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公共场所要少去,

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

(10)、怎样防范化学品的危害呢?

化学品,要注意,发生事故别围观,报警说明出事点,

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人在风头要离远。

(11)、我们如何防范溺水危险?

防溺水,夏秋季,陌生水域别嬉戏,冬季滑冰更小心,

远离薄冰才安全,游泳活动大人陪,下水之前先热身。

(12)、你知道该如何正确用电吗?

用电器,需谨记,湿手去摸使不得,电源插头不能摸,

电线落地远远躲,电器若是着了火,千万不要用水泼。

五、活动小结:同学们,学习了这么多的防灾减灾知识,你们都记住了吗?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安全、快乐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当然,也不要忘记和父母、朋友分享这些有用的知识。因为多一个人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也就多一分安全的保障。祝你们平安幸福地成长。

活动总结

一年级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同学们通过活动了解地震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掌握相关的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尽可能的将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学习到了地震及其相关地质灾害活动的知识,提高了大家对了防震减灾安全意思的重视程度,加深了对自防自救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活动小结

【活动主题】

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别是地震的破坏性最强,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引入】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视频播放,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主题:

2019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当天十四时二十八分,突如其来的汶川8.0级地震,震动了汶川,震动了亿万国人的心。一个个美丽的县城,那样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崩地裂,断壁残垣。沉痛的瞬间,心痛的数字,染血的孩子,受伤的脸庞…久久萦绕在我们心中。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我们敲醒了防范的警钟,平时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其实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假如地震真的来了,亲爱的同学们,你做好战胜地震的准备了么?

二、地震前准备: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

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2、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三、地震时自救知识:

1、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2、地震时怎样自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做补充和总结。

1只有能做到,首先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用枕头或手或坐垫保护头部。

2在平房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3在楼房遵循就近躲避原则。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登“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4在教室内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5在街道上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等。

6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被埋压时最重要的是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不要哭喊,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发出求救信号时可采用敲击水管的办法。

四、地震后互救知识:

1、震后救人原则是先救近处的人。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以免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先救青壮年。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先救容易救的人。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2、首先请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采取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援者。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判定被埋压人员位置。在保持通风(通气)的前提下,做好标志,等待专业救援队人员前来救治

3、接近被埋压人时,不要用利器刨挖。注意分清支撑物与一般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首先暴露被埋压者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在抬救过程中不可强拉硬拖,避免使被救者身体再次受到损伤。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次进食过多。避免被救人员情绪过于激动。

篇10

关键词 TPACK 地震灾害教学 灾害教育

中图分类号:P315.25 文献标识码:A

“国际防灾十年”世界会议提出“教育是减轻灾害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的理念下,地震灾害教育成为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地震灾害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自古以来就多地震。在地震灾害中,如2008年5.12汶川8.0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由其他学者的调查研究可知,中学地理防灾减灾教育思维模式的不健全,学生具备的灾害意识不够,对灾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不是很好。

因此,通过地理课堂开展地震灾害教育,培养中学生具有地震灾害意识,掌握紧急救援、互助逃生、防震避灾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推动全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技能提升,实现全民地震灾害教育的目标。总之,进行地理教学中防震减灾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2地震灾害教育的传统课堂教学

地震灾害教育主要涉及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和必修1-3的部分单元阅读章节。地理课堂中,多采用“以老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以课本为基础”,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使得教师主要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这种抽象的语言使课堂知识讲授变得枯燥,学生不易理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美国学者科勒和米什拉提出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的概念框架。TPACK特别强调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职业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这与目前信息技术在各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密切相关。

因此,基于TPACK框架进行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区别。教师由课堂的讲授者向课堂的引导者转变,学生由课堂的参加者向课堂的主体者转变,教学形式、课堂内容、评价方式也向着着新课改所倡导的方向转变,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开展地震灾害教育的理想选择。

3基于TPACK框架的地震灾害教学实施步骤与方法

3.1教学准备

选取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与地震灾害相关章节作为教学内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因材施教理念,教学前将学生分成4-6人的若干小组,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2实施方法

首先,教师播放汶川大地震视频,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展示中国地震信息网、中国地震台网中地震的监测、报道等。并由教师提供我国地震的相关资料给之前分好的学习小组,各小组依据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讨论、总结我国地震的特点,每个小组派出小组代表总结自己小组的观点。

然后,再由教师汇总并总结各个小组的观点,用多媒体形式展示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该阶段结束后,教师还将对本阶段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及细则,明确告诉学生。教师向各个学习小组提出依据上阶段总结的地震的特点,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和探索活动,分析造成我国地震频发的原因以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要求学生运用多媒体展示本组的成果。展示结束教师小结。

最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状况,观察同学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能力的表现。总结同学们的实时表现,对其中表现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把表现优秀的学生颁为“防震减灾小明星”使其定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模拟演练指导。教师总结本节课对地震基础知识和地震灾害的学习,并对学生学习情况依据评价标准及细则进行评价。

4总结

这样的地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不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未被忽视,而是发挥的相当充分。即在教师在指导、示范和归纳总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TPACK理念进行地理教学,既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地震灾害教育在地理教学更有效的进行,也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改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教学课时与教学目标不对称、师生相互适应时间较长、学校教学资源较为缺乏、学习内容系统性不完整等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修正。

参考文献

[1] 杨毅.“国际减灾十年”简介[J].中国减灾,1999(1):62-63.

[2] 宋雪交,赵振斌.中学地理防灾减灾教育思维模式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