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处理步骤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突发事件处理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突发事件处理步骤

篇1

为期一周的下派学习已经结束,在此期间得到了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此次下派学习本着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工作思路,通过听、看、问及跟班作业的方式,对各部门具体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学习。通过问使我不仅了解掌握了相关部门的基本业务知识,而且通过具体的实践对相关制度和工作程序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为今后更科学,合理的指挥调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下派学习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了解路政、清障、超限、养护的基本业务知识及工作程序。

通过对内业档案:如路政(超限)处理档案,路政、清障交接班日记,路政案件报表等资料的学习,从中了解路政案件的基本处理程序及工作原则。(路政部门主要通过主动上路巡逻和被动接收信息,随时掌握所辖区路段的路况,保护路产维护路权,对交通肇事车辆对路产造成的损失根据赔(补)偿标准收取路产赔(补)偿费,清障部门及时清理路面的故障车辆,保障安全畅通。)

对外的了解通过上路巡路了解基本路况。总体说,我们对路政事件处理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时、准确反馈信息,以服务为宗旨,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二、了解路政、养护、超限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

重点掌握各部门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和处理程序,严格执行局下发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规定,做为指挥调度员应随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发展动态,科学分析、及时将突发事件信息上报领导,并按照指示根据实际情况下达指令,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保证突发事件在紧张安全、有序的状态下妥善处理。

三、了解路政、养护、交警间的互相配合。

在处理日常或突发事件时,路政、养护、交警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这就需要我们指挥调度部门协调联动各相关部门,从局的角度科学指挥调度,并且要对工作程序、步骤有清晰的思路,对现场情况充分掌握。

首先、路政、交警、养护部门在日常巡逻和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要相互联系,及时通知各部门,做到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处理事故现场,养护部门应配合路政、交警部门设置安全警告标志、指示标志,保障行车安全路政部门配全交警部门维护事故现场秩序。

篇2

关键词: 高校;危机事件;SOP;校园稳定;学生管理

0 引言

高校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风向标,高校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助推器。经调研发现,近年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且多集中在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校园治安管理以及外部公共沟通等领域。这些领域几乎涵盖了高校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突发事件使高校除人财物受到损害之外,还会引发社会不良影响、高校形象受损、声誉下降等后果。

为有效维护校园稳定,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良好的秩序保障,众多教育学者已将科学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纳入研究范围。然而,针对高校学生危机管理机制构建层面的研究仍处于初探阶段,在危机管理的预防、应对、处置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如何更好地将学生危机管理从“事务经验型”向“科学规范型”转变,并在管理机制运行下有效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值得思考探究。

1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面临的问题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区别于普通学生事务管理,就涉及范围而言,危机管理牵涉的学校部门多、社会范围广。当前多数高校应急管理制度建设薄弱,组织体系不健全,应急处置模式滞后,需要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方能提高危机处理的水平。就校内管理体制而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师生安全理念不足,缺乏应急实践;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高校辅导员数量相对少、日常任务重、专业化程度低,在危机管理中缺乏科学化的梳理和总结等等。这些问题将导致高校学生危机潜在高发、应急处理低、水平重复,不能有效解决突发局面。因此,如何规范学生危机管理制度,形成标准化、责任制的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 构建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的意义

所谓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的首字母,即“标准作业程序(标准操作程序)”,也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通俗地讲,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对于高校危机管理来说,SOP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危机管理高效完成,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共进。

2.1 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者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能力

科学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积极化解事件对高校产生的冲击和威胁,是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危机产生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通过经验总结建立标准化处理流程,对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指导,在提升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使学生管理人员在危机来临之时,能够做好积极应对,发挥重要作用。

2.2 有助于推动高校内部形成合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仅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任务,更是全校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的目标。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成立危机处理领导小组,明确各方职责,协力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反应体系,才能快速恢复正常校园秩序,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2.3 有助于丰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理论体系

SOP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危机管理的处理速度和水平,更可丰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理论内容,提供有力参考。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新一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特点也在不断变化,通过SOP的建立和完善,能够为构建有效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提供一定参考,分门别类,以不变应万变,是对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研究的有效补充。

3 SOP在高校学生危机管理中的建立原则

3.1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说:“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的建立,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良好的危机预防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并在危机处理中时刻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财产、生命等利益的损失。

3.2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

通过SOP,建立危机处理领导协调小组,根据部门特点和目标明确责任,做好日常应急处理培训工作。在危机发生后能够积极沟通,有效处理,快速反应,减少危机的破坏性。

3.3 科学管理,透明公开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的建立,应以科学管理为原则,建立公众协调小组,有效推动学生、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参与;并本着透明公开原则,积极做好社会应答预案,及时消除各种猜测、恐慌心理,争取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信任。

4 系统构建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

对于高校而言,危机管理是在危机观念和危机意识的指导下,高校主要领导者组织相关人员,建立一个统一有序的危机管理专门机构,收集、预测并分析危机信息;拟定危机管理预案;培养危机应对能力,对校园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处理、恢复及评价的系统化的应对过程。

4.1 以危机发生前、中、后为节点,健全危机管理、修复机制

4.1.1 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危机事件的爆发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如果能够通过日常的教育管理,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出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一方面坚持全员育人,丰富教育内容,建立良好的家校、师生沟通流程机制;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危机意识教育,确立基层危机的防控意识,教育与训练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危机事件的发生。

4.1.2 建立有效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处理危机,需分门别类详细周全地制定SOP应急流程,根据事件特点分解任务事项,如学生日常事务(评优、资助、保研推免、休复学)、个人突发事件(心理、违纪、个人意外伤害)、(大型活动、自然灾害、疾病传播等),以此为基础,根据需求制定处理流程,建立沟通、培训、责权机制,细化工作任务,加强信息收集与沟通,形成事件有突发就有应对,处理有分工就有合作的高效管理局面。如台湾华南大学,将学生日常活动以军训、课外活动、生活事务、卫生保健、学生辅导、学习管理、资源运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分类,在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且制定有日常管理和突发应对的SOP流程,使学生的危机管理提前,有利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园稳定。

4.1.3 建立科学的危机修复机制 危机事件的后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要做好人文关怀机制的建立,根据事件的不同类别,通过集体关注和个人关注的方法,建立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关怀和服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教育、早解决,使危机中受到冲击的人员能够重新融入校园生活。另一反面,建立“分析总结完善”循环SOP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运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用标准化流程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标准化流程,丰富危机管理理论内容。北京林业大学建有危机事件事后心理干预的标准化流程,形成校院两级分工协作,有计划地针对受突发事件影响人群进行干预,促使快速恢复正常生活学习。

4.2 以网络媒体为教育、引导平台,构建舆情预警及机制

目前社会处于自媒体时代,巧妙地运用网络媒体做好宣传教育及危机处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一,高校可以通过网络适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学生爱国爱校、诚实有信的精神风貌,提高全体师生的危机意识,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适时正能量消息及危机应对常识,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其二,高校可利用网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公众网络对话、网络分享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关怀和帮助,避免信息不通造成的忽视与误解;其三,利用网络做好舆情的监督管理,建立危机应对SOP流程,快速应对,正确引导;其四,在危机解决后期,借助网络媒体进行危机公关,说明情况,表明立场,阐明对策,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4.3 以明晰的流程为指导,建立标准化危机处理机制

SOP的制定建立须具备明晰的危机事件分类和详细的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理清处理目的、范围、权责、程序,并附相关表单。建立由校、部(院)两级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理顺部门工作,明确分工,保证各类事件处理沟通无障碍、采取措施专业且有依据。在流程框架上做出相应的子流程图,把握每个程序的关键控制点,采取“肢解、分析模板法”进行控制点处理量化,加以图片或图例解释,使某些细节进行形象化和生动化,便于快速应对处理。此外,应注意SOP事件的前后对应,如学生奖惩管理,一方面要以学生奖惩管理制度作为日常工作准则;另一方面就要有对应的事件处理流程应对突况,预防有规则,处理有程序,方可促进危机管理的良好运行。

5 结语

现代社会处在一个快速变化和发展的阶段,只有不断了解新的时代背景,掌握高效有力的应对方法,运用标准化流程系统、快速做好学生危机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彦.高校学生管理危机研究:典型案例与处理机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马玉乐.构建网络平台加强高校危机管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195-197.

[3]王向军.高校危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篇3

关键词: 辅导员 高校突发事件 案例分析

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地影响和冲击着高校,高校也频频发生突发危机事件。这些事件对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影响了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高校受国内外形势、高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涉及在校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的、紧急的,并在高校范围内造成后果或重大影响的学生行为事件,如学生自杀、群架斗殴、食物中毒、宿舍重大失窃等事件。高校如何进行必要的案例分析预防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都是当前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处于高校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更应讲究策略和方法,以达到稳定高校安全的要求,对高校达到长治久安的目标具有指导性的建设意义。

一、突发事件在高校产生的影响

1.造成当事人的多重伤害

突发事件的发生对高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学生生活和学校声誉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中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受害者无疑是事件当事人。突发事件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对当事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首先,突发事件打破了当事人的原有生活规律,扰乱了其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其生活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其次,突发事件处理之后会给当事人留下一定的心理阴影,使其心理处于浮动的状态,甚至在事后回忆时仍心有余悸,更有甚者会出现心理障碍。最后,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引发学生的群体讨论和猜疑,如果学校对突发事件采取“消息封锁”的态度,那么各种流言蜚语对当事人无疑就是更大的伤害。突发事件给直接当事人和间接当事人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需要辅导员给予针对性的安抚、引导和教育。

2.伤害学生心理

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和个人都将处于一种危机的状态。面对突如其来的高校突发事件,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分辨是非、认清本质的判断力,以至于一段时间内陷入一种当事人缺乏安全感,学生之间缺乏信任的状态,甚至会导致逆反、埋怨等不良情绪。近年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少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倘若处理不当将会引发连锁反应,给大学生心灵带来更大的冲击。大学生心理的教育和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在突发事件中辅导员要充分运用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及时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等问题,以减少突发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

3.激化校园矛盾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国内各大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使得高校在办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领域面临着更多的难题。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的时有发生就是其外在体现,它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使各种潜伏的校园矛盾激化,既破坏了校园的稳定,又扰乱了学生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影响学校的名誉和声望,对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4.考验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高校突发事件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契机。为了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辅导员要具备敏锐的预测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高效的处置能力。敏锐的预测能力是指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对突发事件要有提防意识,还要从以往突发事件中寻找规律,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特点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做到充分预测、准确把握、及时处置。快速的反应能力要求辅导员能准确把握社会思想动向和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关注带有苗头性的问题,把潜伏的危机解决于“萌芽阶段”,从而避免突发事件给学校和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要保持沉着冷静,发挥主观能动性,迅速处理事件,及时控制局势。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高效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些能力要求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加强修养、善于总结、不断提升能力。

二、校园典型案例分析

2005年政府教育部门开始在高校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尤其将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纳入考核体系,各高校都初步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普遍建立了校园110等危机管理的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上海某高校两起典型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张同学,女,河南生源,2005年9月入校,英语专业。2006年年底有同学向辅导员汇报,称张同学近期身体突然发胖,因曾经有夜不归宿现象,故怀疑有怀孕的可能。辅导员接到此报告后,立即展开查访,并且找该女生谈心,目测中发现张同学虽然身体较以往肥胖,但腹部隆起较明显。当提及关于例假的情况时,张同学提出自己已经5个月没来例假,因以前也有例假日期的不准时,故没放在心上。获此重要信息后,辅导员立即向学生总支书记报告此事。总支书记亲自带领该生去中心医院做B超检查,当检查报告明确表示已怀孕5个月时,张同学掩面而泣。在尽力安慰她情绪的同时,辅民员将此事上报了校党委副书记。校领导经过讨论研究,决定让张同学直接回家做好流产手术后再返校继续学业。辅导员与家长联系过后,由辅导员送张同学去火车站,家长在目的地接站。经过手术休养,半年后张同学顺利返校读书。这起案例让我们想到的是,首先,学生们有主动的汇报意识,使辅导员能够及时了解个别学生的突发状况,其次,辅导员能够及时上报领导,听从领导指挥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个突发事件幸好发现比较及时,否则可能对张同学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更深远的伤害。

案例二:马同学,男,山东生源,2005年9月入校,英语专业。2007年11月某晚,辅导员突然接到学生生活园区派出所电话,称学生宿舍楼有男生打群架,一位姓马的男生被送往中心医院接受紧急救治。在向领导作初步汇报后,辅导员立即赶往医院,见到了病床上的马同学,左侧眉骨上方因打击裂口被缝7针,很可能有破相的趋势。经过向周围同学的询问,知道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在篮球比赛中,与其他院系男生发生口角,之后回宿舍,对方男生纠集一群人过来打击报复。在殴打中,马同学受伤至此。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在校保卫处领导,对方辅导员的出面下,肇事者及受害人双方家长面对面沟通此事,虽然马同学家长的情绪比较激烈,但是为维护校园稳定,学生安全等考虑,最后通过道歉经济补偿等方法使本事件妥善解决。

三、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思路与方法

1.积极预防是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

掌握学生动态是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构建畅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渠道,才能使辅导员及时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各方面动态,而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的情况汇报是辅导员了解学生动态的重要途径。辅导员要善于通过学生干部会议、党支部会议等多种途径,从关心、帮助同学的角度出发,向广大学生阐明“汇报意识”在预防处理突发事件工作中的积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干部、党员,甚至是普通同学在学生当中出现异常情况时能从大局出发,以主人翁的意识及时向辅导员汇报情况,从而使辅导员能随时掌握学生动态,把握主动,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2.互动机制是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信息上报是处理危机事件的关键环节。由于突发事件总是防不胜防的,而且辅导员个人的能力及职权是相对有限的,因此辅导员要明确信息的及时上报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重要性。只有信息及时地上报才能让领导及时掌握情况,争取主动作出正确决策,从而有助于凝聚全校的力量做好危机事件的处理和善后处置工作。因此,辅导员要提高警惕,时刻保持对事件的敏感度,在学生群体当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自行处理,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往危机现场,同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听从指挥,配合学校积极开展工作。

家校互动是化解危机事件的长效机制。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要与学生家长时刻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辅导员更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行动。

正确且及时的信息是应对危机事件的科学做法。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以非官方消息的形式迅速在校园蔓延,就会在学生群体当中引起恐慌,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辅导员要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问题实质,采取有力措施,及时作出反应;要通过召开年级大会、党支部会议、学生干部会议等不同层次会议的方式,同时应利用各类等网络载体准确地向学生传递真实信息。这样不仅能获得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而且能使广大学生以此为戒,从而更好地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

3.恢复重建是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延续

心理恢复是危机干预的必要步骤。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并不代表危机干预任务的全部完成,事实上,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带来人员的非正常死亡或财产巨大损失的同时,对于学生当事人甚至是学生群体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因此,辅导员既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又要在事件处理过后通过个体或团体辅导的方式对需要辅导的学生群体进行心理辅导,使其获得心灵上的支持与慰藉,尽快恢复往日有序的学习和生活。

事后教育是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机。突发事件在给高校的稳定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和潜在威胁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教育机遇。辅导员要因地制宜,在每个关节点上,做到当机立断,慎行施教,让学生们对于事件的成因和影响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评价。辅导员结合事件的实际开展工作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找到落脚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心灵更容易得到震撼。总结反思是危机干预的重要环节,突发事件结束后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总结反思是整个突发事件管理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此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提升学校整体应对危机的能力。

高校突发事件固然不会时时发生,但辅导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将关注、关心、关爱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要采取“防治结合,重在预防”的原则。辅导员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统筹兼顾,求真务实,促进实践与交流的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赵海荣.辅导员在预防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171-172.

[2]黄海群.大学生心理危机突发:案例分析及对策[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9):69-71.

[3]姜婕.高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策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11):96-98.

篇4

关键词: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监测 事件处理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环境突发事件在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受应对体制不完善、应对能力不强及环境信息发送迟缓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导致相关部门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无法及时的采取救治措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此,本文笔者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监测中遇到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做如下简要分析: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结合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作出的规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一般是指没有任何事先征兆,突然发生,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及威胁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等损失及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与其他事件相比,该事件在实际运行中,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紧迫性、公共性及危害性等几方面。同时在该事件出现前,其发生是无法通过人力进行预料、逆转的,同样,针对这类事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准确的知道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破坏程度、产生的后果;一般来讲,一旦出现该事件,将会对公共利益造成直接威胁,甚至在情况严重下,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处理这一时间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能够第一时间采取监测措施,避免延误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从我国近几年遇到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能够看出,结合突发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国家相关部门对突发环境事件制定了总体预案,并将环境污染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件(I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II级)、较大环境污染事件(ⅡI级)和一般环境污染事件(Ⅳ级)四级。但在实际监测中,则需要监测人员对该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在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还能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监测程序

工作人员在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监测时,需要按照国家相关程序规定,有步骤的对其监测,并在得出监测结果后,第一时间将其上报给相关部门,确保下一步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般来讲,在整个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其监测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应急预案的制定

受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自身突发性、紧迫性、公共性及危害性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导致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很难第一时间掌握突发事件准确的时间、地点、破坏程度及造成的后果。因而在处理这类事故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能够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处理措施,制订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起高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措施,以便在事件突发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救治,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相关人员在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其基本前提在于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本着对事故方负责的态度,对突发事故积极开展调查,且在调查的过程中,各地整部、环保部门及其他部门应给予相应的配合,同时对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进行积极救治,在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的同时,还能减少或清除污染危害,确保事故救治措施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应从根本上认清自身的职责,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在对环境污染源进行及时控制的同时,还应将救治信息及时的告知群众;环保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应急监测,并在自身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应急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整个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工作中,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该项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开展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成立专业的应急指挥中心,在统一指导、统一协调的过程中,科学、完善的启动应急方案,使其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2.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

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应急预防的制定,其核心目的在于对突如其来的染污事件开展积极的处理工作,将该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及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结合应急方案的工作程序,其主要包括接报、研制、报告、预警、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所、现场指挥,开展应急处置、应急终止等几个方面。与此同时,针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如何对其处置,将直接关系着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结果。在整个应急处置过程中,环保部门作为该事件的主要工作部门,应在同一领导下,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将该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同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救援建议,有效地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需要从监测项目、监测范围、监测点位及现场采样等几个方面出发,并结合着监测结果,从整个突发事件造成的污染范围出发,灵活运用应急监测方案。

三、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出现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该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进行监测,以便在得出监测结论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在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监测时,工作人员还应从根本上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实事求是,在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无误时,还能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黄娟,邵超峰,张余.关于环境风险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03).

[2]吴玉萍,胡涛,赵毅红,葛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J].环境经济,2009,(Z1).

篇5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农办医〔〕47号)和《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发〔〕31号)的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市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现将考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提升兽医队伍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兽医医政管理的一项全新内容,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各考点要充分认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的重要性,要进一步加强考试机构设置、考务工作人员配备等各项工作,确保考试机构和考务工作人员长期稳定,要切实加大考试各项准备工作实施力度,确保我市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顺利进行。

二、扎实做好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各项工作

(一)及时考试信息。各考点要按照《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第4号)》和《市农业委员会关于组织实施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农发〔〕号)的要求,及时在本辖区当地报纸、电视台、网络、杂志等主流媒体向辖区有关单位和考生考试信息,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时间、现场确认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通告辖区内考生,并将考试收费标准在报名现场确认地张贴。

(二)认真做好考生报名工作

1、熟练掌握考务管理信息系统。各考点应严格按照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信息管理系统试运行方案〉的通知》(疫控(鉴)〔〕77号)的时间要求和步骤,组织相关考务人员认真进行演练,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操作,确保考试报名审核工作顺利进行。

2、严格报名条件审核,确保考生现场确认。各考点要安排专人受理考生现场确认,要按照农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第4号)》的要求,严格考生报名资格审核,严禁不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报名考试,在农业部规定的时间内确保考生现场确认工作顺利完成。

3、切实做好考生报名咨询工作。各考点要明确专人受理考生报名咨询,向辖区内考生公布报名咨询单位和电话,确保工作时间电话畅通,及时解决考生报名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和困难。

(三)强化考试考务工作培训。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一项全新工作,各考点考务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考试规章制度、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切实加强考务工作人员培训。

(四)抓紧落实考试地点。各考点在接到考区办公室的通知后,应抓紧落实考试地点,考试地点必须选择承担过高考、医学考试或司法考试的中学,确保考试地点如期落实。

(五)加强安全保密工作。各考点要严格执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试行)》和《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规则》规定,切实做好试卷和答题卡的交接、运送、保管、领取、分发、封装等环节安全保密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要抓紧确定符合保密要求的试卷、答题卡存放场所,考试期间要安排不少于两人专门看守。要确定专人负责考试过程中各环节保密工作。试卷、答题卡各交接环节要严格履行交接签字手续,详细填写交接记录。

(六)做好考试应急事件处理。各考点要按照市农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要求,切实做好应对考试期间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准备,落实专人负责,确保应急准备到位,开展应急演练,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一旦发生考试突发事件,严格按照应急实施方案执行,及时消除各类考试突发事件影响,树立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良好形象。

(七)严肃考风考纪。要加大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风考纪的治理力度,加强监考员培训和监管,严肃查处考试违规行为,杜绝考场集体舞弊事件发生。各考点考务工作人员要根据各自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加强考试现场安全保卫、医疗保障,维护考试秩序,及时稳妥处理好妨碍考试正常开展的各种事件。

三、加强考试组织领导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纪律性强、牵涉面广、社会影响大。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协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考点要根据《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规则》规定,细化考试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主动抓,做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篇6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以下简称顶岗生)参与实习学校班级管理是顶岗支教实习主要工作之一,班级管理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习学校的教学质量。那么顶岗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状况怎样?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调查、统计、比较法,对顶岗生班级管理问题及原因开展研究。

二、顶岗生班级管理问题及分析

本调查从260所实习学校中精心遴选100所,对532名顶岗生的班级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回收问卷532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496份,有效率为93.23%。访谈顶岗生45名,主题为:“你当前在班级管理方面遇见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 分析发现,顶岗各时期顶岗生班级管理主要问题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顶岗初期———不会管、顶岗中期———管不好、顶岗末期———不想管。

(一)顶岗初期问题:不会管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由于很多顶岗生没有当过班干部,也很少参与管理,导致顶岗初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不适应,所以,此时期顶岗生尚处于“不会管”的层面。主要表现为:缺乏整体思路、不会利用班干部进行管理、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欠佳。缺乏管理整体思路。班级管理整体思路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从班级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的计划,不盲目着手处理,也不错过最佳管理时机,是一个成熟班主任必备的职业素质,更是班级管理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顶岗初期,顶岗生缺乏班级管理整体思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处理问题往往不能从全局考虑。一方面,顶岗生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往往会有“拥有满腔热情,但又无从下手,无所事事”的感觉,看到哪里出现问题矛头就指向哪里,最终导致不良事件频发或班级发展状况不如意。另一方面,对于隐藏于“小现象”背后的“大问题”的敏感度不够高,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由事态发展,最终导致“大问题”。由此可见,缺乏经验的顶岗生处理事件时往往由于缺乏整体思路,缺乏全局意识,从而不究其根本,什么地方有问题就在什么地方解决,临时应付,使工作陷入混乱。不会利用班干部进行管理。利用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不仅是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和投身建设班级的过程,也是班主任进行管理理念表达的过程[1](P3-13)。在常规的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更是班主任与同学们之间的桥梁,是班主任的助手,毋庸置疑的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点。而顶岗生参与班级管理时往往是利用先前的班级建制、基本规章等推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此过程中缺乏对班干部的情感交流、理念沟通、权利赋予、步骤安排,不懂得用个人魅力对班干部施加影响,不懂树其威、立其信,只是以命令的方式指挥班级的发展,不能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级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手忙脚乱,最终导致顶岗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班级管理工作也就举步维艰。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欠佳。班级突发事件是指在班级内突然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不良事件和矛盾冲突,例如:学生突然生病或受伤、学生冲突或师生冲突等。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疾风骤雨式、迂回处理式。有经验的班主任一般会采用迂回处理的方式来处理突发事件,不仅能及时阻止事态的发展,还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但是,没有太多教育管理经验的顶岗生在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时容易因急躁而失去理智,往往采用疾风骤雨式的处理方式。事件突然发生时急于处理、下定论,不去仔细判断事件原委,不懂得考虑处理后果,更不能从容面对棘手个案迂回处理事件。另外,处理突发事件时,极易意气用事,听信个别学生言论,不能深入到学生或相关人、事件中进行了解,造成处理结果有失偏颇。事件处理后,不懂得与学生进一步沟通,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是急于找家长“告状”或将其移交学校相关部门,不仅容易进一步激化师生矛盾,而且还极易被学生群体孤立,失去个人威信,更不利于以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顶岗生在此时期主要表现,究其“不会管”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班级管理相关培训少。顶岗生在岗前大都是通过《教育学》等书目学习到部分相关理论知识,其理论也只是对班级管理泛泛而谈,少有顶岗实习班级管理具体案例及分析,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其次,在岗前培训的内容多为理论指导,无法让顶岗生迅速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问题学生教育能力以及班级活动组织和指导能力等。再次,岗前交流会形式单一。虽然相关部门在顶岗前会组织“报告式”的交流会,但是,顶岗生只能在其中学习到在特定情况下的他人的班级管理办法和经验,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真正起到交流促进的效果。

(二)顶岗中期问题:管不好顶岗中期,顶岗生已经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法,能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但有时还是表现出力不从心,大都处于“管不好”的层面。其主要特征为:师生关系处理不当、教学与管理的平衡能力欠佳、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稳定的人际联系,包括双方所处地位和作用,以及双方所对待的态度[2](P285-286)。师生关系一般有两种类型:亲密型和矛盾型。顶岗生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共同语言较多。所以,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多属亲密型。亲密型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创造一种平等的氛围,容易实施各项班级制度,促进学生学习及身心发展,而且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为伴,相互促进,实现学生自我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双赢”[3](P105)。但是,有些顶岗生与学生关系过度亲密,不惜一切代价与学生统一战线,甚至允许其出现一些不当行为,比如: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并为其充电,允许学生私自外出等。这些行为不仅触犯校规校纪,而且不利于班级秩序的建立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有一小部分顶岗生怕自己管不好,对班级管理工作有抵触心理,易形成“矛盾型”的师生关系。他们很少深入学生内部,参与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较少,害怕与学生关系融洽后会失去威信,严以待之,造成学生对其抵触,严重者则会发生师生冲突,不仅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可见,在此时期师生关系问题是顶岗生班级管理的主要瓶颈。教学与管理平衡能力欠佳。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学、班级管理。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班级管理则是教师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4](P8-10)。初任班主任的顶岗生怀揣一腔热血,想尽全力了解每一个学生,然而,往往由于经验不足导致事倍功半,在班级管理上浪费大量的时间,消耗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成绩下降等不良后果。还有部分顶岗生为提高教学能力,很少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脱离学生群体,以至难于维系课堂秩序,出现“备好课”而“上不好课”的情形。可见,难于平衡教学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是绝大多数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和症结。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顶岗中期,由于顶岗生不能妥善处理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使得其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陷入累、乱、无序、无效的困境。一方面,顶岗生在此时期已经基本具有独立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容易骄傲自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考虑任课教师的感受,一味地采取自以为正确的措施,不易与任课教师形成管理合力,不仅管理起来吃力,而且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顶岗生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或证明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利用个人魅力和才华使得学生喜欢其所授学科,对于其他科目毫不关心,不能统筹兼顾,甚至有意无意地排斥任课教师,促进学生情感的负面偏移,最终造成无效管理,事倍而功半。一般情况下,班级管理能力较强的顶岗生易出现此类问题。分析以上因素,顶岗生处于“管不好”层面的主要原因是:班级管理相关指导较少,且无法较好结合实际。河北师大特聘名师、指导教师、驻县教师大多是课堂教学方面的专家,当顶岗生提出班级管理相关问题时,由于专业限制、不了解当地实习学校及其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指导教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以至于出现无效指导,甚至指导与实际相悖的尴尬局面。而顶岗生又非常需要班级管理方面的指导,此时,顶岗生只能自己摸索,极有可能走弯路,从而导致想管却管不好的尴尬局面。

(三)顶岗末期问题:不想管顶岗末期,由于实习任务过多等因素的影响,顶岗生易出现“不想管”的心理,主要表现为:被动管、无暇管。被动管。顶岗末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接近尾声,部分顶岗生自认为在最终的评价中得不到优秀而不再努力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消极被动,失去了初任班主任时的热情或激情衰退,对待班内的错误行为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实习工作顺利结束。其次,由于顶岗生缺少对下学期工作的期待,觉得此班级下一学期的成绩优劣与自己无关,加之半年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非常劳累,易使顶岗生过早出现职业倦怠倾向,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阻碍专业发展,还会危害学生身心发展,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严重者则会影响实习学校教育的连续性。无暇管。顶岗生若想获得优秀评价,就必须出色完成最后的六项技能作业、录课等实习任务以及各种表格。所以,他们会做好涉及到最终评价的一切任务。这种情况下,顶岗生往往会缩短原本用于班级管理的时间来完成实习学校给予的教学任务以及实习作业,以争取得到较高的分数。这时,他们就会忙于最终实习评价而无暇管理班级,从而导致“无暇管”的不良现象,其教学质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出现以上表现的主要原因是:顶岗实习支教评价体系和顶岗生自我管理体系欠完善。目前,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但是,由于监督困难等因素,过程性评价中的大部分内容并没有体现其优势。终结性评价方式常常是通过最后的评比活动开展,区分出优劣便达到了目的,所以,检查、填表、录课、打分等便成了此种评价方式的主旋律,易导致顶岗生在顶岗末期搞突击来完成各种任务。与此同时,巡回指导小组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基本结束,顶岗实习支教指导中心对顶岗生的评价也已基本完成,顶岗生就会有无人关注的感觉,随之松懈下来。其次,顶岗生自我管理体系欠完善。顶岗实习小分队只有一名小组长,基本实行小组长全权负责制。小组长是驻县教师和实习学校的纽带和桥梁,工作比较繁重,有些同学还会认为只有小组长才能得到最终的优秀,不但会引起组内其他人的误解和逆反,还容易导致“小组长拼命干,组员旁边看”的情形,不利于调动所有顶岗生的积极性和小组的团结。而且,各成员都是各管各班,在工作中无法互帮互助,不利于班级管理质量提升与团队团结。以上两种因素叠加便导致了顶岗生“不想管”的问题。

三、顶岗生班级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分析以上问题及表现可知,各时期的问题都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所以,在制定应对策略时就应统筹兼顾,设置总策略和分策略。总策略是贯穿顶岗各时期的策略。首先应完善顶岗生自我管理体系。顶岗生自我管理是通过顶岗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在小组内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各尽其职,互相督促,互相帮扶。不仅有利于提高顶岗生工作效率与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实习期倦怠倾向。建立顶岗生自我管理体系要求设置实习学校统筹组长,负责统筹工作,并设置宣传组长、文体组长等,各组长各负其责,互相监督,积极参与组内自我管理,配合统筹组长,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这样既可以分担实习学校小组长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激发组内各成员的行动动机,提升组员自我效能感,还可以发挥每个顶岗生自身优势,以协助其他顶岗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互相促进,提高整体班级管理质量。其次,采用发展性评价模式。发展性评价模式要求改变评价对象被动受评的局面,使其深刻了解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及评价过程,从而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实施发展性评价,应要求延缓顶岗末期实习任务的提交时间,防止顶岗生由于任务过多而无暇管理的状况出现。同时采用分时期评价、进步则加分的评价方法,使能力欠佳但在实习中确实有所进步的顶岗生也能在评价中得到较好的评价,有效防止顶岗末期实习生倦怠倾向的出现。使顶岗生在顶岗各个时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实习学校的各项工作,提高自主精神,实现培养目标。可见,总策略贯穿了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整个过程,是促进顶岗生主动发展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预防出现实习期倦怠倾向的有效策略。分策略是在顶岗实习支教各时期分别实施的有针对性的策略(见图1)。在顶岗前进行培训,开设班级管理相关课程,课程应包括班级常规管理方法、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经验分享等课题。另外,聘请有经验的班主任现身说法。一方面拓充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顶岗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来迎接挑战。顶岗初期需要做好交接工作,包括与原班主任工作的交接以及与上一期顶岗生的工作交接,顶岗生还要向原班主任请教该班级的班情、学情以及管理方法等,确保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流畅性和可持续性。顶岗中期则需要加强指导,除原班主任对顶岗生进行指导外,还需增派专业指导教师对其进行网上指导、微信指导、巡回指导,切实提高顶岗生班级管理的操作力。同时,实习学校要对顶岗生加强教育和管理,减少顶岗生教育教学工作上的失误。小组长也要负起责任,加强组内自我管理体系的建设,互帮互助,提高工作效率。顶岗末期则应加强对顶岗生的监督力度,增加驻县教师巡视次数,防止顶岗生实习期倦怠倾向的出现。最后,顶岗生要进行自我反省,总结经验和不足,并使自己的实践与岗前学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期改进管理方法,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篇7

一、培训目标:

为了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医院护理工作,全面掌握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职责、工作程序、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方法,紧急事件处理办法,专科护理等多项护理技能,有利于医院护理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特制定岗前培训计划。

二、实施方法:

1、新护士培训计划分为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在护理部进行,依据新护士个人情况,帮助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医院历史和现状及相关的法规、规章制度、职责、护士行为规范要求、熟悉基本护理技能操作规范等。

第二阶段:在所轮转的科室内进行,主要为专科知识培训。各相关护士长要详细列出转科期间期须了解、掌握的相关制度、操作标准、护理工作方法程序、培训内容及时间、考核方式均应有记录。

2、制订完善的护理工作标准是新护士培训效果的关键

护理工作制度、职责、操作标准、特殊及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及护理工作技巧等项目均按护理部制定的统一护理质量标准逐项进行。

3、具体培训各相关科室护士长将培训计划及工作标准在新护士进科时向每位新护士讲解,使其了解培训目标、内容、工作标准及考核方式。由护士长详细介绍培训步骤,了解新护士的认知状态。讲解学习方法,介绍病房带教老师特点。减轻新护士的思想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4、规范化教学病房护士长、教学老师及病房均备有一套完整的新护士培训计划及护理工作标准,教学老师对照工作标准进行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强调规范化的教与学。

5、培训方式采取科内、病房集中培训,病房专人带教、单独讲解及对照标准自学的方法相结合进行培训。

篇8

1 应急管理现状

海曙区自2003年SARS后,不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先后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应急预案,健全信息网络,提高队伍素质,完善物资储备,初步形成指挥有力、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应急处理体系。

1.1 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构

1.1.1 成立领导小组 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及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并在卫生局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区卫生局作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部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1.1.2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 于2005年底建成宁波市首家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设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面积共300m2,设有指挥大厅、疫情分析室、综合处置室、应急物资库和电脑控制室。指挥中心由区卫生局主要领导任主任,区疾控中心主任任常务副主任,抽调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相关机构业务骨干(兼职)组成指挥班子,并下设应急办公室、技术专家组、疫情信息中心、应急处置机动队等组织机构。主要发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与触发启动、辅助决策、指挥、视频会议、通讯、信息收集分析等功能。

1.2 制定应急预案区政府制订了《海曙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实施细则》,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报告、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理及奖惩作了详细的规定。区卫生局制订了《海曙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实施方案》,就全区卫生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做了统一的指导和规范。同时,区疾控中心组织疾病控制、消毒杀菌、检验、健康教育等专业技术人员编著完成了《海曙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手册》,收编了对人群和社会影响较大的重要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自然灾害等在内的28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原则、步骤和方法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成为全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指南。

1.3 健全信息网络全区建立了以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为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了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系统,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全区16个市、区级医疗机构、街道医院装备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保证可24 h上网报告,暂时没有条件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民营医疗机构则在规定时间内将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传送给疾控中心,由疾控中心完成审核和直报。区疾控中心还充分利用现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加强信息整合,提出“五报二警”制度,即系统内部的《疫情周报》、《传染病月报》、《重大疫情动态简报》、《国内外最新传染病疫情旬报》、《传染病分析预测年报》和系统外部通过“天一健康在线”推出的“每月健康警示”和“季节性传染病重点警示”等。

1.4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现场流行病学、中毒控制、实验室快速检测3支队伍;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工作的专职的职能科室――防保科;在社区居委会建立公共卫生联络员,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分级负责,层层防控。

1.5完善应急救治体系制定了《宁波市海曙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预案》。在全区成立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指挥分部,建立了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应急医疗救护队。同时加强医疗机构的急诊科(室)、观察室(监护室)建设、人员配置和培训,急救车辆的配置按不少于每5万人口1.3辆的标准,纳入市急救中心(120)的总量范围控制,加强与公安(110)、消防(119)等应急联动,共同处置重大交通事故和重大灾害的紧急救援。

1.6 完备应急物资设置了区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级物资储备库。2003年下半年,为防范SARS的再次发生,区政府投入32万元,购置了一辆传染病防治专用应急机动车,购置了相应的储备应急物资。区疾控中心作为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用物资贮备库,科学测算储备量,同时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相应的应急仓库,落实管理制度。

1.7 科学应对,有效处置2003―2005年,全区共成功处置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功狙击SARS、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在海曙区的发生。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区卫生部门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和政治敏感性,在2月初即着手部署疫情的监测与防治措施,积极制定突发疫情的应对策略,建立科学防范体系,有效地防范SARS的发生和蔓延。同年,成功处置了乐购三明治食物中毒事件;2004年年初,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察觉到辖区居民伤寒、副伤寒疫情出现上升趋势,经与市疾控中心联系,并综合分析了全市发病情况,确定海曙区出现了一次伤寒、副伤寒流行。卫生部门立即采取控制传染源、开展传播因素调查等综合性防控措施,使伤寒、副伤寒疫情在3月份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迅速接近于往年平均水平。同时,电子职业中专、解放南路小学及广济实验小学等流感疫情、集体发热等突发事件也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置;2005年,成功处置了市第二幼儿园水痘爆发疫情、解放南路小学流感爆发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监测到位,处理及时,措施得当,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得到有效处置,未造成大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 应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从海曙区2003―2005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传染病的爆发时有发生,存在公共卫生管理薄弱环节。同时,疾病谱改变较快,新发传染病层出不穷,相继出现的非典、禽流感疫情和艾滋病传播进入快速增加期给防控体系带来了新的难题。

2.2 卫生工作仍然存在“重治轻防”思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着不确定性,它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在平常时期,管理部门和群众感觉不到它的威胁,极易出现思想松懈,相关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此外,由于预防保健科作为医院非盈利科室,常常不被医院重视,尤其是辖区民营医疗机构,传染病登记、报告没有完全按照规范进行,存在卫生隐患。

2.3公共卫生经费全额投入尚显不足公共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由于不能创收或者是创收较少,一些单位往往不重视,出现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的局面,一些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尤其是网络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收集信息不够齐全,网络覆盖面也没有完全地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

2.4 人才资源短缺目前,全区的人事制度改革还没有深入开展,面临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工作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普遍存在着缺乏优秀人才的现象,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人员结构失调。据统计,目前区疾控中心编制为20人,实际工作人员27人,其中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仅8人,从事传染病防制专业人员4人;卫生监督所编制30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只有9人,从事传染病卫生监督专业人员3人;而辖区各医院防保科工作人员多由外聘人员组成,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人心不稳,流动性较大,工作责任性难以保证。

3 对策探讨

3.1 转变观念,明确职责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重视是根本保证[3]。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列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安排年度实施计划,进一步加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力度,健全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公共卫生薄弱环节管理,强调部门协作。

3.2 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政府将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经常性的公务费、业务费以及重大疾病防治专项经费等,并设立应急专用机动财政预算,保证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公共卫生事业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公共卫生事业顺利开展。

3.3 加强队伍建设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既要精通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又要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和综合管理能力,以及对边缘学科有效的驾驭[4]。面对公共卫生人员不足的局面,首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培训的频度,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针对信息上报、突发事件识别等方面的培训及演练,提高现有人员的能力;其次制订人才引进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进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建立人才梯队;第三、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针对突出问题和新发现的传染病、慢性病开展研究,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

篇9

关键词: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辅导员

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广泛影响着高校学生,如环境污染问题、社会暴乱问题、情感问题以及校园安全问题和校园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成为了校园危机事件的主体。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校园生活最密切关注的人,对学生各方面情况相对比较了解,更易于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重拾信心,因此辅导员在危机干预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旨在此背景下展开对危机干预机制下的辅导员工作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家庭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却忽视了对孩子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日前,高校校园里也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校园投毒案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凸显了我国教育在人文、道德方面教育的弊端。在人群高度集中,社会影响度高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已刻不容缓。

2、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恶劣天气的出现,近年来地震、台风、洪水、雾霾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出现引发社会危机感的增强。高校人员比较集中,一旦发生事故,人员的疏散和救护工作比较复杂,极易发生群体性伤害事件。

3、 情感因素。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友谊、爱情都充满了期望,有相当强烈的自我意识感和自尊心。但是,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一旦他们感情上难以得到满足或者受到失恋等情感的冲击,心理上难以承受情感的巨大打击。此时,如果没能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或者调节没有起到良好作用便难以处理这些挫折,极易发生心理危机事件,导致不良后果发生。

4、 就业因素。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毕业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加之国家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导致目前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社会阅历较浅,对于社会上的就业不正之风、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就业满意度的降低,由于缺乏相关经历导致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不能进行良好调节,或者就业心态的不正确,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5、 自我意识认知因素。自我认知因素包括了自我管理及自我理解等。大学生处于青春敏感期,会产生一系列对人生、学业、自身等问题的思考。自我管理往往表现在个体对自身的控制,约束自身的能力,例如保持学业优良、持续奋发向上、阶段目标明确、行动力强等方面,而自身管理能力弱小的个体容易在迷茫中产生心理上的危机,此时又伴随着个体对自我、外界的进一步思考和理解,当未能正确获得答案跟理解,或者理解出现偏差时,往往会导致个体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在行动力下降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思想上的偏差。

6、家庭因素。高校作为人才的广泛集中地,许多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聚集到一起难免会产生生活习惯、性格爱好、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不同。特别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同学,在面对多种家庭背景的同学时难免产生自卑心理,极易导致其不愿与人交流,或学业成绩下降等现象。另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却忽略了人格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有些同学形成了自私、易怒、心理脆弱等不良的性格,从而也存在暴发心理危机的隐患。

二、心理危机干预下辅导员的工作

1、树立危机意识、居安思危

高校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不稳定性等特点,这使得高校管理人员无法准确排除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无法预测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辅导员作为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管理者,如果能时刻树立危机意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要有忧患意识,把预防突发事件作为一项日常管理工作,常抓不懈。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讲座或者制作法制宣传栏、专题心理讲座、进行心理游戏主题班会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增强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方法。

此外,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心理信息数据库和建立班级心理信息员制度全方位把握班级每位同学的心理动态。建立学生心理信息数据库可以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习状况、性格特征、班级担任职务、有无心理疾病等情况。心理信息员深入了解班级每位同学的思想动态,及时更新班级心理信息数据库,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辅导员取得联系,辅导员针对问题严重性的程度采取下一步措施进行及时处理。

2、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心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为辅导员排查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但是当学生一旦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运行应迅速发挥效应。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要制定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各种预案,做到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一经发生,有关人员就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采取救助措施,确保突发事件能得到妥善处理。[1]

(1)找出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一旦发生心理危机事件,可以通过心理信息数据库查找危机主体的思想状况、性格特征、家庭情况、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辅导员为核心,对班干部、心理信息员、宿舍成员、家长了解危机主体的情况,找出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真实原因,为制定正确的处理策略做好基础。

(2)制定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在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时候,辅导员要充分考虑危机主体的自控能力和意志力。为了使那些因某种刺激引发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在经过干预后能保持情绪稳定,不发生新的危机,高校必须加强对可能再次引发心理危机的信息和刺激物进行阻控。[2]

(3)对心理危机主体进行有效监护。为了防止心理危机主体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再次受到伤害,学校必须根据危机主体的严重程度分别进行监护。对于危机程度较轻的并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危机主体,可以由班干部、宿舍成员组成临时监护小组,密切关注其情况,一旦发生不良状况及时向老师汇报。对危机程度比较严重的危机主体,学校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共同分析学生情况,探讨治疗方案,并与社会相关心理治疗机构取得联系,共同努力帮助危机主体防止意外事件发生,走出困境。

3、 总结反思,完成善后工作

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危机主体造成伤害,又给班级其他同学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危机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同样重要,作为辅导员要及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危机事件处理的过程和结果。此外,辅导员可以深入班级和学生宿舍与学生近距离接触,让他们慢慢接受,并学会正确处理此类事件,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调节力。作为辅导员要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学生反映、处理结果等,进行反思,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意义,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有利于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形成,及时处理突发状况,有利于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水平。(作者单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第5期:听(看)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听(看)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中小学教科研活动中,通过听(看)课活动,教师能够相互切磋技艺,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为便于广大体育老师展开讨论,本专题拟定了以下几个具有针对性的话题:

①听(看)课过程中需要携带哪些必备的材料?

②能否设计出内容全面、比较合理的表格以便于听(看)课与记录?

③听(看)课知识与听(看)课技能是什么关系?

④青年教师的听(看)课技能应如何培养与训练?您有何独到经验与技巧?

第6期:评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评课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看课与记录的基础上,对体育课进行整体的、部分的、专题的剖析,发现亮点、指出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熟练的教学行为方式。为便于广大体育老师展开讨论,本专题拟定了以下几个具有针对性的话题:

①如何整理听(看)课的记录(按什么思路进行整理:是优缺点?教学流程?还是专题)?

②评课的视角有哪些?小学、初中、高中评课重点有何侧重?

③有哪些评课技巧?应如何对待评课过程中的不同观点?

④年轻教师的评课技能应如何培养与训练?您有何独到经验与技巧?

第7期: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但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掌握熟练的运动技能是前提;其次,还要掌握动作示范的各种技巧,如时机、方位、目的等。而讲解则是通过教师简洁有效地讲述动作结构、原理、要领、方法,使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动作概念认知。讲解与示范同等重要,也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基本的能力,但讲解技能的培养有时比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更难。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动作示范与讲解有哪些注意要点?

②口诀化讲解是一个较好的讲解方式,各种常见运动技术有哪些常用的口诀?

③年轻教师的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培养途径有哪些?

第8期: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口令与队伍调动是体育课教学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也是体育教师具备的重要技能,但近年来在体育教师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中有关这个方面的技能比较薄弱,尤其是在青年教师中比较欠缺,因此,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口令与队伍调动运用的要求有哪些?

②口令与队伍调动有哪些好的案例?

③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应如何训练与培养?

第9期: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是正常的,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错误动作的出现也是必然的。体育教师的作用就是善于观察学生的动作,发现错误,分析原因,并施以良好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快速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但是,要掌握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也有很大的难度,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举例说明如何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

②运动技术诊断的视角有哪些?如何才能准确诊断运动技术?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

第10期:保护与帮助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由于体育活动本身的特性,体育课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迫使体育教师或学校领导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性,而把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拒之于体育教学内容之外,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具有较大的损失。安全问题的确很重要,但既要确保正常的教学,又不要发生伤害事故,体育教师的保护与帮助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实例分析各类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教学过程中的保护与帮助?

②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有哪些方法与技巧?

(3)如何培养体育教师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技能?

第11期:场地器材布置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场地器材布置是体育课堂教学所特有的一项任务,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线条、颜色、器具等把场地装点一新,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一个全新的直觉与美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为愉快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场地器材布置的原理与作用有哪些?

②实例分析场地器材布置有哪些技巧?

③体育教师的场地器材布置技能如何培养?

第12期: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师为辅,生为主,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辅助、引导、服务于学生的作用。如果在课堂中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又不及时疏导,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教师积极引导、保持学生思维流畅,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浓厚。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不同性格的教师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体育课堂教学?

②实例说明师生沟通有哪些技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

“课改解读”专栏选题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已正式颁布,接下来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也将陆续展开。认真学习、探讨新版的课程标准,也将对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对新版课标的看法,发现课标的变化之处,领会课标的精神思想,分析课标的具体要求,总结课标的优点与不足。总之,无论从什么层面,什么视角,什么背景亦或什么基础出发,您的观点和想法都是我们期待的,同时它也将为接踵而来的课标培训和教学实施奠定基础。

第5期:说说2011版课标的课程目标的设定以及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

第6期:您怎么看待新版课标中“课程内容”的说明,这些内容与实际教学中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注:此专题讨论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进行,欲参与讨论、查看详情请登录论坛“课改解读”栏目。学校体育理论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杜晓红博士作为此专栏版主将组织大家在线讨论与交流。

“实案选登”专栏选题

“实案选登”栏目为进一步提高实用性、针对性、互动性,2012年对刊登形式进行重新改造,将以“教学设计+自我分析+网友点评”的多元形式呈现。教学设计:可以是完整过程,也可以是教学片断。完整篇包括目标、内容、结构、时间、次数和预计内容;片段式呈现最有特色、操作性强的设计步骤部分,并配教学反思文字论述,包括设计意图、注意事项和教学特色等,避免一些套话、空话和大话,只需要加入实践后的一些注意点即可。自我分析:需要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剖析,针对教学环节、练习手段、组织形式,简明扼要分析其设计的优点是什么,符合什么样的教学规律。网友点评则是编辑在初步定稿的基础上,把稿件呈现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 “教案选登”版块,进行网上讨论交流,届时我们将选择一些精彩点评同步刊出。

第5期:投 (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耐久跑途中跑技术)

投掷教学是田径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各种投掷物的投掷练习,发展投掷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发展上肢力量的课课练。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提高练习的趣味性,避免枯燥机械的重复练习。

第6期:经典教学设计汇总

这一期将收集2011年上半年各地区的经典教学设计,主要以片段的形式呈现,篇幅将缩减,但版面会有增加,参与的作者将增多,并有一些互动。

第7期:跳跃类项目

跳跃类项目在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中以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以及跨越式跳高等项目出现,但由于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程式化,趣味性不是很强,因此学生不怎么喜欢此类教材。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在以往的基础上求新、求变,通过设计练习、借助器材等手段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吸引学生参与这一类内容的学习中来。

第8期:篮球教学

篮球教学包括中小学教学中各种球性、运球、传球、投篮、技战术配合以及一些篮球的拓展类游戏等。对于这些教学设计需要注重教学步骤、方法的有效性,突出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由于不同学校在场地条件上存在差异,老师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篮球学习内容作出设计,以便不同层面的学校加以借鉴。

第9期:排球教学

以往的排球教学设计,更多体现了技能教学的过程,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同伴互助、提高技能学习的有效性还研究不深。所以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更多探索运用典型的新型学习方式来进行排球教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式运用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与教师指导,追求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第10期:民族传统项目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项目的代表,在学校层面开展的情况并不如人意,虽然在教材中一直存在,但缺乏引导和推广,我们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经典设计来为大家做出典范,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武术教学的特点、注意点。同时老师们也可以把自己已经引进课堂的地域性项目教学设计呈现出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分享中国的民族文化。

第11期:耐力性项目

进入冬季,正是耐力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机,教师们可以围绕发展耐力素质为主题,力求改变耐力素质枯燥、单一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设计趣味的游戏,或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有一定运动强度的耐力练习。

第12期:经典教学设计展示

拿出自己已经实践过的、最为得意的教学设计,无论主题、篇幅、片段还是一个具体的细节设计也好,都可以在此期中展示。因为是已经实践的教学设计,请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点评和反思,与大家一起分享。

(注:详情请登陆《体育教学》论坛“实案选登”专栏查询)

“教研园地”专栏选题

本专题从大教研观展开对教研问题的多视角讨论。讨论活动以“研究促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教与研的关系密不可分,如谈教学问题是从研究的角度探讨哪些是真问题。因此,教学研究也好,研究教学也好,讨论自始至终以教学为主线,以研究为手段展开本专题的讨论。

讨论题目:

第5期: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场地器材因素

第6期: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内容、目标与方法因素

第7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

第8期:谈体育教学经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运用

第9期:谈体育教学经验――放松活动内容的选择

第10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场地器材的布置

第11期:谈体育教学经验――突发事件的处理

第12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安全隐患的防范

注:此专题讨论的进一步解读和背景资料请登录《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教研园地”专栏进行查看。学校体育理论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于素梅博士将作为此专栏版主组织大家在线讨论和交流。

“场地器材”专栏选题

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和载体,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效果。面对当前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瓶颈,体育教师要不断探索、化解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积极开发体育课程的各种物力资源,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补充和缓解场地器材的不足,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支撑。在此方面,从事教育实践的一线体育教师最知情、最有发言权。为此,本栏目特邀请广大体育教师献计献策,将自己在实践教学中实用的场地器材新方法、新做法分享出来,让我们共享成果,服务学生。

“游戏百花园”专栏选题

“游戏百花园”专栏以介绍新颖、优秀、实用的原创或改编的游戏作品为主。2012年以来,经过编读的充分沟通,大家对游戏百花园的内容定位、简洁明快的格式要求取得了共识,陆续刊发的游戏体现了生动、实用、简洁的特色。

1.栏目结构设计

“一事一议”

专门就大家关注的游戏问题进行讨论和争鸣,投稿要求观点鲜明,字数控制在600字以内。

“游戏案例与点评”

围绕每期“一事一议”中的热点问题,刊登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创编或改编的游戏,通过点评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推广,投稿要求简洁明了,每则游戏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可附照片或插图。

“游戏小贴士”

以简短明快、有血有肉的风格,介绍游戏教学与创编的真知灼见,投稿字数200字。

2.“一事一议”主题侧重

第5期:水平四传统体育游戏与拓展相结合

第6期:高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游戏

第7期:spark游戏;

第8期:实用徒手游戏;

第9期:雨天室内游戏;

第10期:课间教学调节性游戏;

第11期:整理放松游戏;

第12期:团队合作游戏;

同时,优秀的水上游戏、冰雪游戏、地方特色游戏和外国体育教学游戏介绍也欢迎投稿。

注:此专题讨论的进一步解读和背景资料请登录《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游戏百花园”专题板块查看。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被誉为“中国游戏大王”的吴纪安特级教师将作为此板块版主组织大家在线讨论和交流。

重要提示

1.上述各栏目专题讨论投稿最佳时间:

第 5 期――2012年3月1日-2012年4月15日

第 6 期――2012年4月1日-2012年5月15日

第 7 期――2012年5月1日-2012年6月15日

第 8 期――2012年6月1日-2012年7月15日

第 9 期――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15日

第10期――2012年8月1日-2012年9月15日

第11期――2012年9月1日-2012年10月15日

第12期――2012年10月1日-2012年11月15日

2.投稿及参与讨论形式:

《体育教学》网站(省略)投稿系统投稿;

《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各版块查阅相关资料和交流、讨论。

3.投稿说明:

(1)请大家围绕主题,按时间投稿,在《体育教学》网站(省略)投稿系统平台投稿的基础上,同时将核心思想直接发帖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中的相关栏目中。

(2)作者提供照片格式应为JPEG文件,长边不小于800像素,作品原则不小于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