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篇1

随着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护理行业的高风险日渐突显,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现将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1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

1.1护士方面: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在护士方面表现为:①与护士责任有关的护理安全问题,如有的护士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工作中,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2]。②与护士技术有关的护理安全问题,如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或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以至于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延误病人的治疗、抢救等。③与护士整体素质有关的护理安全问题,如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法律责任,不能正确执行医嘱或不能发现医嘱中存在的问题,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不严谨,对观察到的病情或执行的各种治疗记录不及时或漏记等,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态度冷淡,语言生硬,不讲究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以致患者或家属有时难以接受而引发纠纷。

1.2管理方面: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在管理方面表现为:管理者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管理缺乏力度,分工不清,要求不严,奖罚不明;缺乏具体改进措施,质量控制措施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对上应付行事,对下放任自流;思想教育工作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管理者工作重心偏移,管理职能受到影响。有的护士长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质量管理上,而是被一些日常琐事所困扰,导致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紧急情况时人员、设备得不到保障等。

1.3病人及社会方面: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在病人及社会方面表现为:病人的不依从行为,如病人不按时服药,擅自外出;有的病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对医护无故挑剔刁难;个别媒体片面报道,使病人对医疗失去信心等。

2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2.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责任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只有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责任心,培养“慎独”精神和利他意识,遵循病人至上的宗旨,敬业爱岗,认真负责,才能圆满完成工作。

2.2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沟通能力:据调查资料证明,患者满意率50%来自服务性活动,因此,搞好护患关系是预防护患纠纷的前提。

护理人员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自身的利益,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耐心的指导患者及家属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患者及家属的过激言行要理解、同情、宽容,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

2.3强化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落实护理工作制度:经常性的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制法律常规,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树立法制观念,学法懂法,认识到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可能涉及到潜在的法律问题。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因为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等,都是长期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3]。

2.4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以提高应急工作能力,遇到危重患者才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争分夺秒地完成抢救治疗,从而减少纠纷的发生。

2.5加强管理、履行管理职能:首先护理管理者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勤检查、勤督促,多做现场管理,特别是在病人多工作忙的情况下,应合理调配人员,避免疲劳上岗。加大院、科两级督导检查力度,以便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制定防范措施,真正做到对差错隐患早发现、早防范、早杜绝,确保护理工作安全。第二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充分发挥质控组织作用,遵循护理质量标准,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全面控制护理质量,细化工作流程,严把每个环节的质量关,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力争达到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都在各种制度和质控标准的监控之下,制度和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第三对“重点人员”、“重点时间”、“突发应急事件”严加防范:“重点人员”如工作责任心不强、易出差错者;基本功不扎实、业务素质差者;进修实习生、低年资护士等。“重点时间”如双休日、节假日、上下班的交接班时间。“突发应急事件”如突然停水、停电、器械故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有预案,防患于未然。第四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科会采用民主原则、对人多用信任原则、工作中巧用激励原则,关心了解下属的心理状态,妥善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便集中精力做好工作,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安全是病人的基本要求,是医院生存的根本,是患者择医的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摆正位置,明确责任,加强防范,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工作责任心,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管理学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篇2

[关键词] 护理质量;管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a)-138-02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医院要想在这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有过强、过硬的医护质量。护理质量作为医院质量的子系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我们管理者的责任与义务。现就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常见的几个问题浅析如下:

1服务质量:服务意识薄弱,与患者沟通少,护患纠纷多

医疗市场的竞争,其实竞争的就是技术,是服务,是医疗环境,技术和医疗环境靠的是人才资源,是硬件设施,需要一定的条件来创建,而服务只需思维方式的转变和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因此,优质的服务也就成了新形势下各医院在医疗市场上营销自己的首推品牌。“以人为本”的医院服务将成为主导[1]。

作为与患者打交道最多的护理工作者,更要转变思想,从细微处关心和体贴病人,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及病情的动态变化,减少护患、医患间因缺乏沟通而引起的一些纠纷。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

1.1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将护理人员多年来“以疾病为中心”的思想观念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要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人。

1.2加强礼仪培训,树立良好护士形象

护士良好的形象可以给人以亲切感、易接近感和信任感,快速提升护士的亲和力。

1.3实行全程服务

实行“首诊负责制”,为病人提供“以人为本”的全程服务。送病人“六个一”,让病人能听到“五声”[2]。

1.4挂牌服务,主动接受病人监督

使病人及其家属可随时将在护理过程中各个环节上发现的问题、产生的意见及时反馈给管理者。

1.5建立“对话录”,督促与患者间的沟通

要求护理人员与自己所护理的每个病人每天有不得少于10 min的护理对话时间,并将信息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护士长和主治医师。

1.6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做好医后回访

在每位患者出院前,发放一张“病、陪人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或其陪人以本人不记名形式给该病区所有医护人员打分,出院时投入“意见箱”,由专职人员每天回收并作统计,以了解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实际服务质量和工作状态。

1.7评选“星级护理”,调动服务热情,提升服务质量

2工作质量:操作过程忙乱无序,工作效率低,易出现差错事故

由于近几年医疗市场的扩充,年轻护理队伍在逐年壮大。她们缺少临床经验,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到临床,而高年资护理人员相对减少,又都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管、带教作用。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定如下措施:

2.1建立健全各班次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职责范围及工作流程

各科根据本科室业务特点和人员情况,制定出各班次工作流程和职责范围,进行明细分工,责任要明确,分工要合理。

2.2合理扩充护理人员,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按照国家卫生部1978年制定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标准规定:综合性医院床护比为1∶0.4,这个标准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以人为本”的临床护理的要求,而更有些医院连这个标准也未达到,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护士除要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还承担着大量的非护理性工作,长期的高负荷运转,令她们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致使工作质量下降,差错纠纷增多。

2.3实行“弹性工作制”,体现“人本管理”

在保证工作需要的前提下,护士长可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合理安排班次,尽量满足员工要求,舒缓她们的工作压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2.4绘制“临床教学卡”,随时传授临床知识

各科室根据本科专业特点,制定一些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处理方法、抢救措施等护理程序,绘制成卡片或书笺形式,存放于科室中人手能及的位置,便于年轻护士随时翻阅和学习,使她们在临床工作中每项操作都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2.5高年资护士分流带教,提高带教质量

将低年资护士分组,由高年资护士每人监管一组,负责其平时的监管、带教工作,充分发挥每一个高年资护士的带教作用。

3业务技术质量:学习氛围不浓,技术提高慢

多年来“大锅饭”的旧体制使护理队伍缺乏生机与活力,另外,由于护士在社会中的多角色性以及护理工作的繁琐和护理人员自身认识的不足,护士的学习热情远远不如临床医生。相应措施如下:

3.1改变传统理念

要让所有护理人员打消“铁饭碗”的思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认知新事物,才能脱颖而出不致最后被淘汰。

3.2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

包括护士长在内的每一位员工都要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薪酬。对于在各项竞争中都确实处于劣势的人员也绝不手软地淘汰掉。

3.3 “等级制”分配奖金

按各级护理人员应该达到的业务水平及职称每3个月或半年进行一次理论、业务考核,并以考核成绩分出几个等级,按等级和工作量双向积分分配奖金。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4多种渠道并用,营造学习氛围

可利用各种渠道及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督促护士提高业务水平。

4后勤保障质量:后勤供应不及时,护理人员浪费大量时间从事非护理工作

在临床科室,护士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承担计价核算、计算机录入等大量非护理工作。同时还承担医嘱录入、领药、退药等职责不明确的工作[3],这些工作占据了护士的大量时间,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使整体护理流于形式。

5小结

一个医院管理的好与坏,关键在护理管理。因为在每个医院,护理队伍都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占据着医院员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4],而护理人员又是与患者接触最多、距离最近的特殊人群;从另一个角度说,她们是医院风貌的展现者和品牌代言人。

[参考文献]

[1]李晓,杨蕾.论医院的人本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05,22(8):9.

[2]辛键,黄飞鹰,陈和平.创建护理示范岗打造护理服务品牌[J].护理管理杂志,2006,6(增刊):23.

[3]孟桂芹.滞后的护理人员配置现状对现代护理模式实施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6.6(增刊):183.

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常见问题;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56-01

临床上,手术室是治疗患者疾病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这里,医护人员需要实施手术治疗并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由于手术室的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与病房护士相比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1]。手术室内工作劳动强度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并且需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等特点直接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效率[2]。因此及时的发现手术室内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本次研究总结2010年1月起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探讨有效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1.1 管理问题

手术室中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因素之一就是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略有不当。

1.1.1 人员管理

(1)管理制度不够合理:由于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有些不合理,使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不能各自充分发挥各自特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2)管理力度不够强大:由于医院有关领导的不够重视,使手术室内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同时缺少相应专业人员的管理,使护理人员容易忽视管理制度,从而未能完全按要求落实制度。

(3)监督制度不够完善:虽然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但由于监管的力度不够,使建立的管理制度未能有效的实施,从而使护理人员未能完全遵循护理工作中的有关操作规范,并忽略建立的管理制度,从而影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1.1.2 机械设备管理

(1)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由于忽略手术仪器设备的准备,手术器械准备不全,从而使医生不能顺利地开展手术,在耽误时间的同时可能会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2)手术器械消毒不合格:手术室内可能出现由于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合格,使患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从而使患者出现可以避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3)手术器械保管错误:护理人员未能正确的保管手术器械,使手术器械发生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手术器械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延误病人的救治。

1.2 护理人员问题

总结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问题发现,护理人员主要存在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以及医患沟通障碍单个方面的问题。

1.2.1 技术水平

(1)护理知识缺乏:一些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专科护理知识缺乏,使护理过程中犯一些低级错误如:仪器使用不当、操作失误等问题,从而引发护理安全。

(2)护理经验不足:一些护理人员虽然理论知识牢固,但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预见性相对较差,遇见紧急情况时不能迅速采取措施,从而延误患者的救治。

1.2.2 责任心

有些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责任心不强,因此在工作中容易忽略一些细节问题,不够重视患者的生命安全,致使出现一些器械、物品遗留在病人体内等严重危害病人健康的情况。

1.2.3 沟通配合

(1)医护人员沟通配合:医护人员由于平时缺乏沟通,容易在手术过程中配合不够密切,一旦出现紧急状况,不能顺利的与医生进行配合,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健康。

(2)医患人员沟通配合: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耐心与技巧,使患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从而延误病情治疗,影响治疗效果。

2 防范措施

2.1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管力度

医院根据手术室的工作情况,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一个标准的制度可以规范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除此之外,加大监管力度可以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

2.2 加强器械的管理

手术器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手术的成败,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对器械进行保管与使用。除了正确的保管外,在使用前要对器械进行有效的消毒,避免患者感染,并在术后及时的对器械进行清点,避免遗漏器械于患者体内。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3.1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与技术考核,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因业务能力不强导致的护理安全问题。

2.3.2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让护理人员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对每一个患者的生命给予高度的重视。

2.3.3 提高沟通配合能力

提高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给患者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让患者积极地与病魔进行抗争,并严格执行医嘱。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配合,增强默契感,提高工作效率。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以及先进化仪器的应用,进入现代化的手术室除了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外,还需要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管理制度[3]。护理工作是需要护理人员集中脑力的同时又需要付出体力的工作,尤其是对护理服务和护士素质都有着高要求的今天,使护理人员处在了一个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在这种医疗环境下,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随之体现。因此,积极的发现并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时的探讨并实施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保证病人护理安全、改善手术室内护理环境,为病人的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美慧,毛静馥,柯云楠.哈尔滨市综合医院手术室病人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46-48.

[2] 林桦,廖志玲.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

篇4

【关键词】市政园林;绿化养护;问题;对策;探讨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已经有所展现,绿化建设投资规模扩发,进步显著,民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居住层面。然而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只关注建设而忽视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怎样科学地对园林实施绿化养护,打造宜居城市,科学的养护管理已经转变为市政工程的首要任务,也为园林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实际调研的结果,解析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常见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一、园林绿化项目养护管理的内容与价值

园林绿化项目的养护管理包括两大层面的内容:养护与管理,当中养护的概念是,园林作业人员解读植被的成长特征,之后依照植被的成长需求完成对应的浇灌、修剪,防止虫害,保证植被茁壮成长。园林绿化项目的管理,是说管理者要看护绿林,其内容包含,管理绿林,观测植被的成长状况,让绿林植被能够生存。园林绿化项目的养护管理不仅可以净化空气,并且也符合民众的需求。

园林绿化项目的主体是植被,植被需要生存,所以在园林绿化项目完工后,必须进行后续的养护与管理。通过健全养护与管理体制,确保植被的生存,为民众提供宜居、休闲的场所,让园林绿化项目能够发挥功效,从而让绿化项目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问题分析

(一)缺乏养护理念

市政园林绿化与绿化项目的美观度、民众的需要、方案创设、动工管理联系紧密,然而绿化养护更为重要。唯有完成高质量的养护,方能收到预计的绿化功效,让绿化项目能够真正惠民利民,打造让民众心旷神怡的绿林环境。

(二)绿化养护投资不够

限制绿林养护活动的主因是绿化养护投资不够。在一部分企业、住宿区,绿化养护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度,致使绿化养护投资无法有效发挥功效,导致绿化养护科技设施滞后、举措不科学、绿化环境差强人意等情况出现。

(三)管控体制不完善

调研数据表明,各企业、住宿区等在管理素质上参差不齐,大多数住宿区的绿化通常是物业企业完成,绿化管理方式落后,未能根据绿化的技术需求实施管控。一部分住宿区不栽种树木、将绿地用作栽菜等情况也让人较为头疼。一些企业对绿林养护管理工作刻意推诿,被动地对绿地进行管理。

(四)养护技术能力不够

养护者因为没有受到过专门的植物绿化养护方面的培训,对修剪没有经验,并且工作模式单一,养护技术有待加强。目前的养护模式单调,冬天应修剪的林木不多,修剪技术性不强、养护效率低,一部分林木生长环境不佳,景观毫无美感。

(五)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

电视、电台宣传园林绿化工作较为少见,全民参与绿林养护的思维还没有完全实施,导致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变成少数机构、少数管理者的责任。管理者的责任。而且,民众对园林绿化还是一知半解,法律理念淡漠,城市的绿地很可能被用作他途,林木花草被损坏,草地被损毁,景观的美观度大打折扣。

三、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对应策略

(一)合理布局与动工

园林绿地的部署创设决定于其使用效能与特性,以乡村数目种植为例,依照生态学的理论科学栽种乔木、灌木、地被、草地,设计阶段常要配套常绿与树叶,让相异的植被都能够存活。要根据准则、提升布局施工的效率,并完成后续阶段的养护与管理作业。

(二)完善体制,强化绿化养护力度

管理团队的素质是打造园林城市的前提,应落实管理者绿化目标职责制,完成企I考评一票否定制的体制建设,从资产、设备等各个层面加强投资力度。培养一个业务能力过硬、高素养的绿化养护团队,并且提供培训机会,尤其要关注修剪与景观营造的专才的培育,让其能够发挥所长。另外,应动员民众参与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对绿地管理与维护的先进分子进行奖励;打造宜居环境。

(三)强化宣传力度、完善园林绿化法律体制

强化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共同参与,提升民众的绿化理念。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让民众积极投身绿地养护活动,定期举办讲座,让民众了解绿地养护动态。

(四)依照植被生产特性,加强绿化养护管理

1.林木的养护管理

林木是在植物叶子的光合反应的作用下生长的。所以,过度地修剪林木的枝叶会致使整株植被的生长环境变得恶劣。过度修剪会损坏林木,并且修剪树枝的表层暴露于大气环境中,让病菌很容易侵入。修剪造型是通过管理者的考量,预留一部分树枝,疏剪或短截,让植被的审美效果更为明显;并且,应通过改良通风透光环境,让植被能够茁壮成长。依照树苗的成长与休眠的特征,将修剪分成夏天修剪与冬天修剪。通常在4―10月实施夏天修剪,10月―次年4月进行冬天修剪。

2.施肥管理

施肥能够改善土层的特性与构造,让土层气温攀升,为植被的成长供应足够的营养成分,并且能够提升透气、保水效率,让林木根系能够充分吸收营养成分。相异物候期用于施肥的原料有所区别。林木根须生长最佳时段是在初春或秋末。该阶段植物根须对磷肥的需求量大增,并且深入土层。因为抽枝发叶阶段,植被细胞分解、根须需要吸收大量养分,所以此时应施氮肥。

四、结束语

综上,城市园林绿化环境,是城市的名片,也是人工艺术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的最佳典范。养护管理城市绿化景观,是每一位园丁的职责,并且应在养护管理阶段持续创新,改变以往单调的养护模式,找到最理想的模式,为市政园林绿化工作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吴冰.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4,(23):209209

[2]王轶.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6,(23):197198

[3]邓新文,何慧越.浅析如何控制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200

[4]何建国.浅谈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园林绿化建设及其注意事项[J].装饰装修天地,2016,(12):139139

[5]倪红玲.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案构建[J].低碳地产,2016,2(9):399399

篇5

关键词:产科护理 常见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40-02

在医院中,妇产科属于护理风险的高发科室,随着我国民众知识水平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其对医院医护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有些患者及其家属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护理知识,这种矛盾也更多地引发了医院产科的护理问题和纠纷。这些护理问题不仅对病人本身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影响,也会严重打击医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都不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因此,针对产科护理产生的各种问题,管理人员应该通过一些有效措施的实施来减少这些问题和风险的发生,这样既能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能减少医患摩擦和纠纷,本文针对一些产科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和解决对策,仅以研究相关成果供相关人员借鉴之用。

1 产科护理常见问题类型分析

产科护理的涉及病种主要包括肿瘤、剖腹产、妇科疾病手术、分娩以及其他。在产科护理问题中,导致的后果包括产生医患纠纷、患者要求出院、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发生感染、患者死亡等。

随着近年来产科剖腹产比例的增加,分娩感染的病人比例也有所增加,产科护理的问题越加突出,有些家属在患者手术前没签定知情同意书以及不具备护理常识等原因导致产科护理问题逐渐形普遍性,患者及家属缺少必要的沟通、导致患者对手术产生恐惧甚至是生理紧张和不配合,这也让产科护理风险和问题更为严重。

2 产科护理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通过对医院妇产科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我们发现引发产科护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六个大方面,首先是医院环境因素不理想导致的产科医患纠纷问题,第二是由于患者和家属缺乏相关专业护理知识,对护理问题的产生有较强的单方面责任的因素,第三是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导致的医患纠纷问题,第四是由于医院医疗水平不到位,医疗设备精准度差导致的医患纠纷,第五是由于医疗用具消毒不合格导致的护理问题,第六是医院在药物使用上达不到标准导致的产科护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尽快出台相对应的措施和办法,解决医院患者就诊环境差以及医院各功能分区不明确等问题。

3 针对产科护理问题的产生原因的预防措施研究

从患者和家属单方面导致的产科护理问题中,主要原因有:患者受到舆论影响,加上患者和家属对专业诊疗过程不熟悉、不理解从而挑起纠纷;患者缺乏相关专业护理知识、对医护人员缺乏必要地信任,从而引发问题和纠纷;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相关护理知识导致的护理纠纷还有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耐心引起的纠纷。

针对医患双方没有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引起的产科护理问题,要避免这类原因产生的纠纷,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到和患者及其家属做到有效沟通,随时向家属报告病人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和情况,在医院休息区等患者和家属聚集的地方张贴相关的医护常识和海报,以让患者以及家属了解更多相关的护理知识,以减少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怀疑、消除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疑虑,避免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诊疗过程的不理解以及受到舆论的影响,或者由于其专业护理知识的缺乏,而自发挑起的医患冲突。

在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产科护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医院候诊区座椅太少,患者和家属在诊疗过程中站在走廊等待的时间远远超过就诊的时间,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不满;医院分区标识不清,让家属在寻找检查科室的时候浪费大量时间;医院就诊环境比较乱,就诊人员太多,环境污秽吵杂影响病人以及家属情绪;医院硬件设施不健全,相关科室硬件条件差等。

针对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引起的产科护理问题,这是产科护理的硬件问题,医院必须通过加强对产科护理人员的再教育培训以及管理加大力度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技术水平。

医疗消毒用品不合格,不仅会大大增加患者病情的感染率,威胁医护人员的健康,甚至还会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对于医疗用品消毒问题,需要医院管理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进行严抓,针对消毒用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保证医疗用品都得到合格的消毒与隔离,对医疗用品的消毒水品进行严格把关。

针对医院用药配比以及医院医疗设备问题,医院应该要求护理人员仔细观察患者反映、仔细根据患者的身体特征反映,按照标准选择药物的配比以及相关的医疗处理方案,定期对医疗设备的老化问题进行检修,并购置更高精度的医疗设备。

产科护理问题可能导致多种产科手术风险,通过实践证明,在产科护理管理制度实施之后,产科护理问题以及因护理问题产生的护理风险得到显著的控制,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医院风险实践的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这和产科护理制度颁布和实施前有了很大的对比,产生了很好的正面效果。这都证明了,制定科学有效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减低医院产科护理常见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医院产科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提高也有明显帮助。因此,有针对性地制定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利于减少产科护理常见问题的发生率,有效避免产科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金凤.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4A)

[2] 孙春燕.浅谈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2(08)

[3] 禹继敏,安淑君,宋艳.澳大利亚ICU的人文关怀[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7)

[4] 白玮,王新,李娟,王芳,刘家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新对策[J].护理杂志.2007(10)

篇6

【关键词】护理信息化;常见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526-02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需要我们护理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护理文书内容就是其中的一项。我院已实现了护理系统信息化,护理文书系统自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使用以来,我们在逐步学习与系统完善的过程中,现就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及处理方法的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的系统为“军卫二号”远卓护理信息化系统。护理文书内容属性包括:护理记录单、电子交班记录、电子生命体症单、PDA的使用、压疮危险评分表、特护记录单。

1.2 使用方法

记录护士使用个人用户名、密码登录到系统后,选择护理文书的内容属性,进行必要项目如(日期、床号、姓名)进行选择并确定,护理文书内容以word形式进行记录、保存,通过电子预览,确认无误后,方可打印完成一次护理文书的记录工作,并退出系统。

2 常见问题

2.1 眉栏格式填写不全

眉栏有缺项、漏项,记录时间选择不正确,患者外出应有记录,未保存到眉栏中体现,危重患者24小时出入量未正确记录,脉搏、心率记录时选项不对,脉搏的电子缩写是P,心率的电子缩写是HR。

2.2 记录不客观

记录内容多数反映了患者的病情及医嘱内容,不能客观反映给予的护理措施。患者的留置针在左手留置却记录为右手留置针固定好,患者去手术室记录时间各班次不一致。

2.3 缺乏连续性

护理记录为阶段性记录,多数护士只记录某一天中某一时段的病情或医嘱、护理措施。在书写过程中并未先预览前几个班次的护理记录,无法有针对性的对病情进行评估、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实施效果做连续性记录。

2.4 缺少患者心理记录

书写过程中容易忽略入院患者的心理变化,患者从一个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为一个患者的角色需要心理发展调节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人而异有所不同。护士和患者第一次相互沟通后,应针对病情、环境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2.5 缺少患者既往病史的记录

很多护士没有意识到了解患者既往病情不仅可以增加与患者沟通的距离,还可以了解患者病情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以及某些症状的根本原因,也为今后的整体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护理任务的繁重,使护士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的时间也较短,无法仔细了解患者既往情况。

2.6 信息化操作不熟练

护理记录之后,会发现生命体症眉栏有缺陷,交班中出院患者无诊断,各班次之间的交班顺序发生混淆,均不符合护理文书格式的标准与规范,这都是由于在录入护理记录的操作过程中,操作顺序或步骤稍有混乱都会造成护理文书的格式不标准。

2.7 软件系统方面

按照传统的手写记录,各项护理文书,护士根据护理文书规范与要求,按各项顺序、实际操作、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常规性书写,白纸黑字一目了,班班交接。但电子护理文书输入时出现了如:护理记录单中备用量与实用量的数目,软件后台可自行以四舍五入法处理,电子交班记录无法进行连续打印,PDA软件与硬件不匹配。

3 分析

3.1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努力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明白护理工作与法律有关的潜在问题,从法律角度认识到,良好的护理文书是护理活动的一个情景再现,是保护患者利益及医护人员的重要依据[1]。不认真记录或漏记录、错记录等均可造成差错事故或渎职罪[2],所以要避免护理文书书写的随意性。

3.2 提高专科病情观察能力

护理人员因学历、年资等不同,造成部分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缺乏了解,观察不到位,而书写护理记录时缺乏针对性,不能抓住病情重点,及专科的连续性。据调查,52%护士在学校期间,未经过正规护理病历书写培训[3]。应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再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提高病情的观察能力。

3.3 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方法

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法,需要护士适应一个新的工作方式,因护理文书内容属性较多,需护士经常性进行学习与操作练习。在护理文书信息化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再次学习正确的操作步骤。护理文书信息化不仅要注意护理记录的质量,还要掌握护理文书信息化的标准,注意格式、顺序、完整性等。

3.4 软件方面的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软件系统都是由计算机方面的专家根据临床调查,以及他们对于调查结果进行设计,护理专业对于他们却是很陌生的。在护士对于系统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与临床不符的情况,需要将问题统一后反映给科室及医院的各级负责人,及时与设计师联系、探讨,进行后台或系统的调试,使软件系统更方便于临床使用。

3.5 加强护理文书质量管理

护理部、护士长、责任组长三级护理文书质量管理制,科室实行责任组长对每日护理文书及时检查,每月将常见问题总结,护士长每日抽查,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将常见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学习,护理部不定期抽查,分层管理,层层把关,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3.6 定期对新知识的学习

护士在工作中应能很好的完成护理工作,要经常学习新知识、新理论 、新信息。对于护理部关于护理文书方面的新要求,信息化系统的新内容、程序的改进,要及时组织学习,提高护理书写的质量与工作效率。

4 讨论

护理文书不仅反映护理质量,也是严肃的法律文件,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护理文书信息化可有效的提高护士工作的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使护理工作更方便、快捷,也大大降低了护士用传统方法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做到了“将护士的时间还给患者”。护理信息化虽然已经开始应用与护理临床中,但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发现与解决,我们要在提高书写护理记录内容的基础上,也要提高护理信息化的临床应用,努力实现护理信息化的电子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刘静,刘晓燕.住院病房护理文书属性及其数据化标准化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1),4-6.

篇7

关键词:骨科护理;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39-02

1前言

现代社会经济、工业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等各领域均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因此,骨科创伤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骨科病的种类日益复杂,病情严重,骨科创伤患者年龄跨度比较大,生活自理较为困难,康复时间相对较长。骨科创伤通常具有突发性及复杂性等特点,同时伴有大面积软组织受损以及器官伤害。骨科治疗中,近几年增加了不少新技术与新项目,业务量激增,加之护理工作者未及时学习以及自身业务水平有限等原因,护理工作难免存在不足,这些复杂的因素均为现代骨科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和挑战,也对骨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对骨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处理,而消除护理缺陷、避免护理差错,是安全护理的基础[1]。根据目前我国骨科护理情况而言,绝大部分医院的骨科护理制度欠完善,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与安全隐患。笔者对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2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制度欠完善:骨科护理的相关制度欠完善是导致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直接原因,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存在漏洞,部分护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低下、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骨科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对骨科疾病患者缺乏责任心,在病发时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护理问题时常发生。

2.2医院管理不到位:医院在日常管理工作及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诸多缺陷,医护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不高,缺乏自我约束力,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若再无有效的管理监督措施,极易出现医院护理工作效果不佳、护理人员编配欠妥等系列问题,给骨科护理带来安全隐患。

2.3硬件设施缺陷:硬件设施存在缺陷,如病房中的各种设备存在问题(床栏不够牢固或者没有床栏、地板无防滑标志及措施、触电漏电或设备使用不当等)也是护理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再加上骨科患者自身活动不便,身体虚弱更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2.4护理人员自身缺陷:护理人员是所有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因此他们护理水平的高低是医院护理工作质量高低的直接体现者。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有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着以下诸多问题。

2.4.1技术生疏:由于大多护理工作人员参加护理工作时间较短,通常只具备一般的业务技术与能力,对基础护理工作做得比较好。但是专业骨科护理技术不足,临床经验缺乏,对事物的综合判断能力较低,因此,在面对突况时容易慌张而未能及时采取相关救治措施,或者出现违反操作规定的情况,导致护理缺陷。

2.4.2缺乏专业知识:护龄较短的年轻护士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平时又未及时充电学习,做事盲目,因此不能对患者给予良好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2.4.3缺乏责任心:骨科护理工作绝大部分由护士完成,繁忙的护理工作导致护理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许多护士经常处于繁忙状态,加之大量的夜班工作,使得许多护士身心俱疲,情绪波动比较大,对病人缺乏耐心,部分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则更易引起骨科护理问题,产生护患纠纷。

2.4.4缺乏法律意识:在以往的传统护理工作中,护士在医疗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护士通常考虑的是如何解决相关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问题,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大多忽略掉其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缺乏证据收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注意证据的管理,一旦出现护患纠纷拿不出有力证据。

2.4.5患者自身原因:骨科创伤患者发病具有突然性特点,心理反应较为强烈、情绪波动大,对自己身体状况过于焦虑,会出现恐惧焦虑、痛苦悲观等许多负面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给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其次,骨科患者缺乏对骨科创伤的正确认识,随着骨科创伤中高龄患者人数日益增多,骨折后行动不便需长期卧床治疗,加之出现并发症,以及高昂的治疗费用,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极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失去信心,不信任医护人员、拒绝配合治疗等,也会导致出现不良后果[2]。

3相关解决措施

3.1完善健全护理制度: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管理,而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估评价则是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针对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规定,如《护患沟通规定》、《护理人员职责》、《骨科护理安全措施》、《骨科患者病历书写规范》等。制定上述规章制度,能够规范约束骨科护理工作程序,有效把关骨科护理工作质量。在骨科科室内部建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各负其责;各组组长需每天坚持检查该组患者基本情况,对护理质量的监控重点应均匀分布在各项操作中,如输液输血、手术前的准备以及急救措施等;护理工作管理者应不定期抽检,每周开展质量评比,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极个别问题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每月举行的质量分析讲评中及时指出并加以改正。如在检查中发现违纪违规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以告诫其他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护理安全引起重视[3]。

篇8

【关键词】 宫外孕术后;护理问题;原因;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71-02

宫外孕手术后,护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机体的康复情况,宫外孕手术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系列如疼痛、腹胀等护理问题,还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如肺不张、下肢静脉血栓等潜在护理问题,加强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21例宫外孕手术病人,就其术后常见护理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宫外孕手术治疗的21例的病人的病历资料。其中年龄25-46岁,平均345岁,宫外孕达休克3例,剧烈腹痛但神志清楚,血压80-70/60-50mmhg者15例,保守治疗失败后手术治疗者3例。

12 常见护理原因分析

121 疼痛 疼痛在宫外孕术后症状中较为常见,其主要原因:①多因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会感到切口疼痛,通常手术后24小时内由于切口处感觉神经末梢在此时间内对外部刺激感觉最灵敏,而引起疼痛。②由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机体疼痛阈降低,使机体在焦虑情况下疼痛随之加重。

122 腹胀 宫外孕术后腹胀最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病人在宫外孕发病后,腹痛剧烈,势必造成病人疼痛性、憋气,致使大量易被肠黏膜吸收的气体进入肠道,由于肠道内,在术后因麻醉、卧床、禁食等原因使病人活动受限肠蠕动减弱,肠内气体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引起腹胀。

123 肺不张 手术后因剂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加之术后卧床,切口疼痛等原因,不利于痰液咳出,易造成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

124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因麻醉、卧床等原因,使腿部活动受限,静脉回流减慢易形成静脉血栓。

2 护 理

21 疼痛的护理干预 病人因物的作用在术后2h内通常情况下疼痛不明显,通常2h后疼痛症状出现,为达到持续镇痛目的,可及时给予止痛剂,或止痛泵。输入止痛药速度可根据对药物敏感性来调节,并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必要时与病人交流,使之情绪放松,消除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疼痛有更好的缓解作用。

22 腹胀的护理干预 腹胀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一经排气,腹胀即可缓冲。因肠道功能尚未恢复,科加强术后护理,术后2小时翻身一次,用热毛巾热敷下腹部,处进肠蠕动,注意不要打湿敷料,防止切口感染;用开塞露40-60ml打入,也可用生理盐水低位灌肠,足三里穿刺等方式均有效解除腹胀症状。

23 肺不张、肺炎的护理干预 肺不张、肺炎为潜在护理问题通过恰当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其发生,术后2小时翻身、咳嗽、作深呼吸一次,有利于改善循环,促进良好的呼吸功能。术后次日晨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助于腹部肌肉松弛,降低腹部切口张力,减轻疼痛,从而有利于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减少肺不张,鼓励病人咳嗽,指导病人有效咳嗽把痰液咳出。在病人咳嗽过程中轻拍背部,如病人有干痰,不易咳出者可用雾化汽吸入法稀化痰液,利于痰液咳出防止肺炎。

24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下肢静脉血栓也属于潜在护理问题,在病人术后,应前瞻性采取护理措施,防止血栓形成。病人术后15分钟进行一次腿部被动运动,当病人麻药作用恢复知觉后,鼓励病人活动肢体,必要时给予腿部按血流走向按摩,一日2次,可有效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3 小 结

宫外孕手术治疗是治疗异位妊娠的重要措施,术后护理是否恰当是确保病人尽快恢复健康的关键环节,应掌握术后护理程序及方法,提高术后护理质量,针对常见护理问题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疼痛、腹胀,预防肺不张、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生命质量。

篇9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94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95-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发生法律和规定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常常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意外,任何疏忽均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医院带来损失。现将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因应措施总结如下。

1 常见安全隐患

1.1 患者自身因素

1.1.1 跌倒 有资料显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为34%[2]。这除了高龄体弱,中风后遗症等原因外,长期使用镇静、降血糖、降血压药物也是主要原因[3]。此外天雨地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患者更加容易发生跌倒。

1.1.2 坠床 神经内科病人多肢体活动不便,易平衡失调致坠床。另外有些患者躁动、痴呆、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需加床档防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但有些病人陪护对此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档,易发生坠床。

1.1.3 烫伤或冻伤 神经内科病人多数存在感觉障碍,病人对痛温觉感觉迟钝,护士对家属健康教育不到位,病人易烫伤或冻伤。

1.1.4 走失 神经内科脑血管患者大多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或老年痴呆患者未做到24h留陪护,易发生走失。

1.1.5 误吸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困难,进食时易呛咳引起误吸。

1.2 护理人员因素

1.2.1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病人关心不够,缺乏慎独精神,不按等级护理的要求巡视病房,发现问题不及时或者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不及时通知医师从而延误了抢救时间。

1.2.2 业务能力不强 神经内科疾病变化快,需护士及时发现和处理。而年轻护士往往存在技术水平偏低、理论知识缺乏以及工作经验的欠缺。不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给患者造成技术风险,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4]。

1.2.3 仪器和急救物品因素 由于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维护不周,在急救时出现故障,从而延误对患者的抢救工作。此外,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和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5],如果护士对新的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应急能力不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安全隐患。

2 安全隐患的应对措施

2.1 完善病区基础设施 根据患者的需求在病区的走廊墙壁上安装扶手,病床加床档,地面保持干燥、清洁,做好防滑措施,卫生间加防滑垫及扶手、呼叫器。

2.2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 使每一个人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营造护理安全文化,不断提高自律能力与责任心,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3 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神经内科病人多,病情重,变化快。这就要求高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应急能力,还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这样才能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

2.4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势在必行,这是杜绝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对患者反馈的问题,及时解决或进行整改,排除安全隐患。

2.5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风险预案及应急处理预案 正确及时评估每一位新人院病人的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做到班内重点观察,重点防护。针对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杜绝安全隐患。

2.6 加强监督,抓好安全管理环节 神经内科护士长要抓好重点病人、重点时间段、重点人群。重点病人指急危重病人、新人院病人、卧床病人;重点时间段指节假日、中夜班等人员薄弱的时间;重点人群指新上岗护士、能力低、责任心不强的护士等。做好重点监督和管理,避免安全隐患。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安全性的高低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也是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对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传,对预防反生各种护理危险具有现实意义。因此,神经内科护士应了解专科的护理安全隐患,从安全角度正确评估病人,以防患于未然。也只有抓好护理安全,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安全、优质、有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丘彩兰,韦巧灵.护理安全隐患意识的调查及警示牌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621.

[2] Stolze H,Klebe S,Zechlin C,et al.Falls in frequent neurological diseases-prevalence,risk factors and aetiology[J].J Neurol,20045,21(1):79-84.

[3] 吴迪,于普林.老年人跌倒和神经系统疾病[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6,13(4):243-244.

篇10

1 重症监护患者的主要压力来源

①疾病、外伤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肢体残障程度和身体外表的改变;②置身于吵杂且陌生的环境;③与家人和亲友的分离;④环境改变,睡眠受到影响;⑤生理需要无法获得满足;⑥疾病的疼痛及不适感;

⑦无隐私权;⑧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致患者无法说话,自己的各种需求无法用语言表达;⑨肢体被约束;⑩支持系统改变;B11必须依赖医疗仪器维持生命;B12因患者背向窗户及灯光24 h的照射,易对环境的感受产生扭曲现象,如:意识混乱、失去定向力,甚至出现幻觉、妄想及不合作。时间概念混乱。

2 重症监护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2.1 无力感 是重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指个人缺乏控制事件或情况的能力,具体行为表现:害怕、焦虑、生气、敌意、淡漠、不安、失眠、不配合治疗、攻击性防御行为(自行拔管、打骂医护人员等)、退行(哭泣、要求医护人员陪伴在身边等)。

2.2 生气 为一种情绪的防卫表现。其行为表现为:沉默、无理的批评、对医护人员的过分要求、常对医护人员及家属发脾气。

2.3 害怕。

2.4 忧虑、焦虑 担心疾病预后、担心住院费用等。

3 针对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采取的措施

3.1 增强患者的自尊 ①护士在接班前主动介绍自己的名字,下班交班后向患者告别,以表示对患者的尊重;②在护理之前须先向患者解释,以姓或全名称呼患者,不能以床号代替;③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尊严,在治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暴露患者的身体;采取任何治疗和护理措施时,须向患者解释目的及过程;在患者未参与的情况下,避免在床旁讨论患者的病情。

3.2 降低环境压力 ①控制噪音:减少不必要的吵杂声,降低工作人员说话的音调,将监护仪器的声音尽量降低;尽早去除不必要的监护仪器及设备;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尽量将病房的门关上;向患者解释各种仪器的警报声音代表的意义;预防仪器警报声音的发生;当各种仪器报警时,应尽快消除警报声音并予以处理;②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促进患者睡眠,并使之不受干扰:控制环境的声音;关掉不必要的灯光;在房间内悬挂时钟、日历。

3.3 降低情绪压力 ①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②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关心询问患者,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引导患者说出不适及担忧的问题;

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家属探视的次数及时间,让患者及家属相处;

④帮助和鼓励家属可用轻柔的技巧抚慰患者,以增强患者和家属的感情交流;

⑤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简单清楚的回答,不能回避;

⑥尽量安排固定的护士护理;

⑦除工作需要外,护士不要离开患者身边,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3.4 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4.1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每2 h协助患者翻身、更换、肢体活动。

3.4.2 采取一些相应的缓解不适的措施。

3.5 对于因人工气道导致患者无法说话时,护士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