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神病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精神病护理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6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老年精神病区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的不可知性。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和理解,在精神科护理中积极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更有利于精神病院的快速发展和品牌建设。我中心将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于临床当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2013年9月本病区共收治了47例精神病老年患者,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是78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精神分裂症22 例(46.8%),躁狂症8例(17%),酒精所致的精神病5例(10.6%),老年痴呆症4例(8.5%),创伤后应激障碍3例(6.38%),老年性精神障碍3例(6.38%),器质性精神病2例(4.25%)。精神病老年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其中高血压27例(57、4%)脑栓塞15例(31.9%)冠心病13例(27.7%)糖尿病7(15%)。

1.2 方法

1.2.1转变服务意识,发挥服务承诺的导向作用。我们积极倡导“爱心心创温馨病房,耐心齐心建精神家园”服务理念,本着“一切以病人中心”的服务承诺,做到四亲:“用亲善的目光注视人,用亲和的语言问候人,用亲切的微笑接待人,用轻柔的动作照顾人”。夯实基础护理,做实专科护理。

1.2.2安全的管理。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的下降,神经、精神功能降低、体力减弱、灵活度降低,全身脏器功能的减退,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免疫的防御功能下降,故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特别是一些精神衰退、痴呆患者。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差,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所以必须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不同安全防护指导。

1.2.3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运用恰当的护理技巧和措施,注意爱护和尊重患者,合理的选择话题与患者交流,特别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数同时患有几种不同的慢性病,尤其是比较严重或久治不愈的疾病,使患者肉体上,精神上都很痛苦,作为护士,多与沟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亲切感和信赖感,减轻其身心痛苦。并讲解相似的病例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面对现实,认识生存的价值,积极地配合治疗。开导家属,与护士共同安慰患者,教育家属对患者不离不弃,尽最大的可能给予患者的经济和心理支持,使患者进一步感受到家庭及社会的温暖,让家属明白患者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治疗、康复,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怀。

1.2.4服药指导。在精神病治疗中,抗精神科药物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口服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发药时至少有两位护士进行,一人发药,一人检查。对于老年患者,应尊重他们,态度要热情,真诚,可采取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以消除患者对治疗的阻抗心理,调动服药的依从性,对于习惯性拒药、藏药、吞咽困难患者可在病区白板上体现,以提醒护士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研粉对温开水混合后喂服。同时要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1.2.5睡眠护理。夜间是观察睡眠质量的理想时间,因此应遵循15~2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做到细心观察,走进每个病床注意患者的睡姿与卧位,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声音,面色与表情、口唇及末梢色泽等。如果患者突然发出及尖叫声、或出现抽搐、呼吸困难、大汗淋淋等是病情变化的征象,要引起护士的重视,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要学会分析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如睡前温水泡脚、调暗光线,行心理疏导,患者入睡后,护士应做到“四轻”。创造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以确保患者睡眠的质量。

1.2.6开展娱乐活动。根据老年患者的能力与患者的喜好,给予读报,听歌,看电视,让他们了解日期、时间、季节、国家大事,并组织打牌、打乒乓球、下棋、做操等活动,开展有氧训练以及职业功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大脑皮层的功能,增加其供血、供氧,更好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1.2.7做好饮食指导。老年患者大部分牙齿缺失,有的患者进食时,狼吞虎咽,容易发生噎食窒息,因此精神病人的饮食管理不可忽视,让患者参与集体用餐,针对风险性较高的患者应集中专人管理,选择半流质及易于消化饮食,视病情控制饮食量,将食物分小块,喂食不宜过快,过急,过多。三餐合理搭配,给予低热量、低脂肪、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防止并发症发生。

1.2.8健康教育。每月由健康教育宣传员组织工休座谈会、集体健康讲座,每周设置探视日,由接待班护士负责接待患者家属及时为患者家属提供在院患者的病情以及解答疑惑的问题,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要求,每天有责任护士对包干病人进行相应疾病宣教。

2 结果

通过上述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使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康复达到最佳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疾病的发展,确保医疗安全。

3 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碍,是由于大脑皮层萎缩或功能衰退引起认知障碍和性格变化,表现为孤僻、多疑、固执、说话利索、生活懒散、行为幼稚、反应缓慢,智能和记忆力减退、情绪容易激动或抑郁等[3]通过本病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精心的为患者护理,重视细节,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达到了住院及出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住院病人健康知晓率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提高。同时也做到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投诉率下降,陪护及护工减少。

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69-01

1实施方法

从我科今年成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区以来,针对如 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科利用上班及休息时间进行了多次讨论。宣传动员工作召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动员大会,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及活动方案,改变观念,调动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主动参与意识,确保活动取得成效。制定培训计划科室结合本科室的特色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沟通技巧、心理护理等各方面。培训由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考核。

2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理解,长期以来,由于“特殊行业”的影响,在面对机遇 与挑战并存的崭新世纪,护理服务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强化基础护理及专科技能,提高优质护理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基础护理工作时间表,提升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更加规范,让我们的护理队伍从点点滴滴开始发生变化。从而使护理服务从被动逐步转变到主动。能够基本做到主动换位、主动察觉、主动沟通、主动介入、 主动关怀。患者来有迎声、见面有称呼声、问有答声、答有笑声、操作前有解释声、操作中有问候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操作完毕有应答声、节日到来有祝贺声、患者出院有送行声。

而在开展“优质护理”工作中深深感 到白衣天使不仅仅是为患者做好治疗,更要在生活上关爱病人,视病人为亲人。只有做好优质护理服务,才能减轻病人家属的后顾之忧。 科室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每个护士工作牌上都明显的标示了责任护士的名字,以便病人可以得到最及时的护理。有一对加强班,每天早上 7:30 我们微笑着来到病房做 晨间护理,为患者带来真挚的问候,保持病房整洁,并为病人扫床、更换床单被套整理病房及危险物品检查等。为患者剪指甲,对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我们做得更多的是健康教育,从入院直到出院,护士们始终和患者进行温馨的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对病情重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做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对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我们协助他们定时翻身、拍背、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认真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由过去的侧重于治疗性护理,转变成加强基础护理。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当看着患者舒适地躺在整洁的病床上,大家一天的劳累全部烟消云散了。 我们尽力做好优质护理服务链:心中有病人――能够想到,目中有病人――能够看到,耳边有病人――能够听到,手中有病人――能够做到,身边有病人――始终临在,健康教育围绕病人――能够说到做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病人 要我做”为“我为病人做”,做到及时、到位、专业、规范、安全、 舒适的护理。体现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和热心”的 服务理念。我们把这“六颗心”应用到工作中,用我的“六心”服务于每一位患者,让他们感受到在医院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温馨温暖,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我们会真诚的与他们交流沟通。一个美丽的微笑,一句简单的问候都会让他们心里暖暖的,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家属,我都微笑相待,真诚以待,构建一个和谐的科室氛围就是我 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9 月为我们实行了弹性排班。大家分工合作,明确岗位职责,全科护理人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有效地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为病人提供创新、人性化服务,得到了病人的称赞。我们还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实现了生活护理到位、治疗护理安全。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取得让社会满意的效果。 护士的工作是普通而平凡的,这里没有鲜花,这里也没有掌声, 要得到病人的认可,社会的承认,优质护理活动势在必行,而这项活 动的有效性则依靠每一名护士来保证。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一个 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工作每天都在做,工作做好则靠每一名护士姐 妹的努力,工作做细也要靠大家的众志成城,只要我们每名护士姐妹 们都在真诚的付出,都在用真心为病人解除病痛的折磨,都用好了那 把钥匙。我们的价值实现,病人、社会对我们的认可都将会实现,病人对我们的满意度和以前比也得到很大提高。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一 种肯定和鼓舞,我们会觉得自己努力工作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

3效果

通过开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这样的活动,患者得到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在落实基础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与患者沟通,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及时为患者解决问题,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而且护士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得到提升,责任感增强,服务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得护患关系和谐,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4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护理质量和服务都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因此,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施,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学|教育网整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满意的护理服务,促进医患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护理团队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团体,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明确了各级护士的工作职责,细化了基础护理流程,护理人员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改进,最大限度满足了患者的需求,融洽了护患关系,赢得了患者信赖,真正做到护理工作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武红,甄洁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28-129.612-613

篇3

[摘要]目的探讨无积水肾结石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的护理。方法对2008年6至2011年8月收治的78例无积水肾结石的患者,采用X线定位联合B超引导下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分析围术期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处理方法。结果78例无积水肾结石一期结石清除率达80.8%。早期有1例出血,1例迟发性出血,经处理治疗后止血,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无积水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护理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白2008年06月至2011年08月采用X线定位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建立经皮肾镜通道行MPCNL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7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完全性鹿角型结石18例,不完全鹿角型结石31例,肾盏结石27例,萎缩肾结石2例:腹平片(KUB)测量结石横径4.5-3.1cm,纵径3.0-2.0cm;结石部位:左肾48例,右肾30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并显示无明显肾盂、肾盏积水。

1.2手术方法

1.2.1制造人工肾积水

患者硬膜外麻醉下,取截石位,肾镜(李逊镜)下患侧输尿管插入F5输尿管导管至肾盂,导管远端连接50mL注射器持续推注生理盐水,制造患侧肾积水。

1.2.2经皮肾镜通道的建立

患者改取俯卧位,腹部垫枕使腰背同一平面,C臂X线定位下,选择穿刺点位于第11肋间或第12肋缘下、腋后线与肩胛线之间,18G穿刺针在B超监视下,选择穿刺目标肾盏或肾盂,有碰撞结石感或有尿液溢出证实穿刺成功后引入导丝,退出穿刺针,使用F8筋膜扩张器,扩张至F14或F16并留外鞘建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

1.2.3碎石和取石

肾镜经通道进入肾集合系统寻找结石,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结石,灌注泵冲出或结合取石钳夹出结石,最后检查各肾盏及肾盂无结石残留。术后留置F5-6双J管及F14-16肾造瘘管。

1.2.4术后处理

留置的双J管术后3~4周拔除:肾造瘘管术后5-7d拔除。拔除肾造瘘前复查B超或KCB了解是否结石残留,残留结石大小、部位,如残留结石大于10 mm或在肾下盏估计排石困难者行二期取石处理。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凝血时间检查了解是否正常,询问患者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抗凝药物,如有则需要停止服药1周后再行手术。

2.1.2尿常规及中段尿培养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泌尿系感染。有感染者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相应抗菌药物治疗,待尿培养转阴后再行手术。所有手术患者术前30min应用抗菌药物,术中再用1次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1.3训炼

患者在术中分别要采取截石位、俯卧位,术前护士要指导患者练习这两种,特别是俯卧位,由于无积水肾结石(复杂性结石)手术时间相对较长(需1~3 h),故术前指导患者从俯卧30 min开始训练,最后达到可以俯卧3 h。

2.2术中配合

2.2.1灌洗液的准备

碎石过程中需要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排石,以保持视野清晰。常采用30^40℃生理盐水可预防患者寒颤和低温的发生。

2.2.2术中保暖

灌洗液的温度不低于30-35℃。

2. 2.3器械安装

术前熟练掌握设备及器械的应用,了解如何消毒保养正确使用,了解操作规程。正确连接所需的各种导线操作部件,接通电源,将未消毒摄像头等用消毒的腔镜套套好放操作台上待用。检查好机器功能,有关气压弹道碎石系统的相关参数设定影响整个手术的效果及进程,李建兴等提出气压弹道频率设定在10~12Hz,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2.3术后护理

2.3.1生命体征的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每30分钟记录1次,特别是血压、呼吸变化。了解手术情况,如穿刺点在11肋骨以上,当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并胸闷时要考虑术后发生气胸的可能,需及时向医师反映。如果心率加快特别是>100次/min,应注意低血容量的存在,如同时血压下降,则提示可能存在低血容量休克及活动性出血,应注意尿管及肾造瘘管引流液的色和量,加快补液速度,报告医师协助处理。由于肾结石患者合并感染很常见,经皮肾镜手术时由于肾穿刺损伤,结石对肾盂黏膜损伤,手术时持续冲水肾盂压力增大,手术时间过长,可使细菌及毒素进入体内。有文献报到经皮肾镜手术全身炎性反应发生率为9.8%,体温38.5-39.5℃一般持续2~3 d: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本组有12例出现发热,经抗炎对症治疗后治愈。1例术后出现发热体温40℃,心率100次/min,血压60/40mmHg发生感染性休克,经积极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后治愈。

2.3.2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出血是经皮肾镜最常见的并发症,无积水肾结石因肾实质相对厚,穿刺对肾脏的损伤,所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出血,大部份病人肾造瘘管会有2-3d淡红色血性引流液,不需要特殊处理,平卧休息,减少活动,出血可自行停止。部份病人术后肾造瘘管引流液呈血性并有血块,出血原因是碎石过程中结石损伤肾盂黏膜,此时可夹闭肾造瘘管1~2 h,观察尿液,平卧休息,如尿液色泽加重可静脉用止血药。本组术中大出血病例经夹闭肾造瘘管2h,同时静脉应用止血药,出血停止。本组有6例出血量较多,血红蛋白下降至85g以下,输血400~600mL;有1例病人术后第7天活动后突感头昏、心悸、胸闷,测心率100次,血压65/30mmHgHb60g/l:全程肉眼血尿并有血块,经抗休克治疗,输同型血600 mL;无明显疗效,经介入栓塞治疗止血。出血原因是肾损伤致假性动脉瘤形成。所以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及肾造瘘管引流量及色泽变化十分重要,同时要求患者平卧休息,减少活动。当患者出现心率加快、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肾造瘘管引流加深、血尿加剧,护士要立即通知医师同时夹闭肾造瘘管,为治疗赢取时间。本组经以上积极处理治疗均达到止血效果。

2.3.3肾造瘘管、尿管护理

妥善固定好肾造瘘管、尿管,同时要密切观察肾造瘘管通畅情况,因肾造瘘管引流不畅肾盂压力升高使感染加剧,所以经皮肾镜手术后观察肾造瘘管是否通畅十分重要,如肾造瘘管不通畅要及时通知医师,尽快使肾造瘘管通畅,防止病情加剧。由于经皮肾镜手术大部份病人要置人双J管,术后保持尿管通畅能有效减轻肾盂压力,减轻、防止感染,所以术后要观察保留尿管通畅情况,防止血块及碎石阻塞尿管。本组有1例患者尿管被碎石阻塞,1例被凝血块阻塞,经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通畅。

2.3.4术后宣教

术后6 h病情平衡后可进流质饮食,24h后可下床活动。如患者活动后出现血尿加剧,肾引流液色泽加深,可减少活动。对留置双J管的患者要向病人交待在排尿时会出现腰部胀痛及血尿,不用紧张,多饮水,减少活动,同时给予抗炎治疗会消失,如以上症状加剧,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根据患者结石成份,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3结果

本组患者63例行一期碎石术,6例因结石残留行二期取石术,9例因通道建立时出血多明显影响肾镜视野改行二期取石术,48例建立单一通道取石,30例较大鹿角型结石患者建立二通道取石。手术时间60~130min,平均75min,6例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血红蛋白下降至85g以下,输血400~600mL。1例患者假性动脉瘤形成,经介入栓塞治疗止血。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5―7d复查KLB或B超,63例患者一期取净结石,一期结石清除率80.8%(63/78),3例残留结石直径小于4mm嘱多饮水、定期复查,12例患者二期取净结石。留置双J管出院后门诊拔除。平均住院9d。

篇4

摘要:目的:采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观察其对青光眼术后患者视神经保护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52例患者进行总结。结果:采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能有效保护青光眼术后患者的视神经。结论:对青光眼术后患者给予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以及进行相应的护理可有效保护视神经,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青光眼;神经病变;护理 樟柳碱是由茄科植物山莨菪分离的一种生物碱,化学结构与东莨菪碱相似,药理作用与阿托品类化合物相似。有缓解平滑肌痉挛、散瞳、抑制唾液分泌的作用,其毒性比东莨菪碱、阿托品低。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52例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患者5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8例,继发性青光眼9例。诊断筛选标准:青光眼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解除高眼压状态,眼压控制在18mmHg以内,并稳定2周;无复方樟柳碱注射禁忌症;注射区皮肤无炎症表现;患者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毫升,在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天,14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0天,记录用药前视力、视野、眼底情况,大多数患者均采用3个疗程,如仍有眼底变化,可追加1个疗程[1]。 1.3操作注意事项 ①: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②注射器选择:用4号或4.5号针头。 ③进针角度:45°角刺入皮下。 ④护士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在患眼颞浅动脉,摸其如有搏动感,则在其下方1.5厘米处,45°角刺入皮下,抽回血无,沿该动脉走向即可注药。护士缓缓推药,形成一个小皮丘。在推药过程中,要观察病人的情况,嘱病人勿紧张。推药毕,拔出针头,轻轻按压针孔处约5分钟,嘱患者卧床休息,告知患者头皮皮丘为正常现象,不要紧张,休息数分钟即可消失[2]。 ⑤禁忌症:脑出血及眼出血急性期禁用;有普鲁卡因过敏史者禁用;心房纤颤患者禁用。 1.4护理措施 1.4.1心理护理:患者在进行眼部注射时,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因此,护理人员在注射前要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注射的目的、配合方法及操作的安全性,药物中含有局麻药不会引起疼痛等。必要时让其观看其他患者的注射过程,使患者获得安全感,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 1.4.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人的局部皮肤是否肿胀、疼痛、皮下瘀血,必要时可局部冷敷;出现口干、视物模糊、面红等症状,嘱患者平卧位休息20-30分钟即可消失,如症状加重,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1.4.3操作后指导:告知患者药物作用较慢,要坚持按疗程进行治疗,增强治疗信心;注意预防感冒;规律进食,忌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诊,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1.4.4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1.4.4.1局部肿胀:在推药毕,拔出针头,轻轻按压针孔处约5分钟,如有皮下瘀血时,可局部冷敷。 1.4..4.2感染:注意无菌操作,如发生感染,可口服抗生素。 1.4.4.3出现口干、视物模糊、面红等症状:注射时通常在病人进食后,取平卧位,注射后嘱患者休息5-10分钟。如出现口干、视物模糊、面红等症状,告诉病人不要紧张,平卧位休息20-30分钟会消失,属正常药物反应,若症状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5疗效观察标准:①显效:视力:国标标准视力表视力增加3行,或视力从无光感、光感不确增为0.05,视力从眼前指数增为0.1,或从0.02增为0.2,或从0.05增为0.3;视野:视野缺损范围减少15%~40%以上。②有效:视力:国标标准视力表视力增加1行或2行,或视力从无光感、光感不确增为0.02,视力从眼前指数增为0.02~0.05,或从0.02增为0.05~0.1,或从0.05增为0.1~0.2,或从无光感变为有光感;视野:视野缺损范围减少小于15%。③无效:视力和视野无变化或恶化[1]。 1.6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自身前后对照的t检验。 2结果 护士采取正确的操作程序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52例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显效12例(

[1] [2] 

%),该组患者青光眼病程短,程度较轻,发现早,治疗及干预及时,术后并发症少;有效例(%);无效例(.%),该组患者青光眼病程长,视力、视野损伤重,多处于中晚期,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总有效率:.%。有效患者最早注射后周起效,最迟个疗程后开始起效。 结论 对青光眼术后患者给予正确的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以及给予相应的护理可有效保护视神经,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讨论 青光眼是一组以病理性视神经纤维损害导致视野进行性下降的疾病群体,多伴有病理性高眼压。复发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用于已通过手术解除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患者,基于青光眼的血流学说,改善视神经供血及微循环,保护视神经避免高眼压的机械损害[]。临床研究表明,复发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用于青光眼术后辅助治疗对保护视神经功能有确切的疗效。①由于颞浅动脉通过脑膜中动脉与眶内动脉相连,所以比一般肌肉注射用量小,而效果更明显,与球旁和球后注射相比,不会出现球后出血、损伤视神经、注射针刺入眼球以及眶压增高等并发症。②离开眼球距离更远,病人心理上更容易接受。③因药物中含有少量普鲁卡因,患者注射时痛苦少,易于接受。④治疗时机的掌握应越早越好,护士除了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以外,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介绍同类疾病的患者来介绍治疗过程,增加说服力,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每一次注射,顺利完成每一个疗程,使视力、视野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周兵,屈晓勇,张红葵.复方樟柳碱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眼病.中国实用医刊,,():. []张冬梅,刘则杨,冯慧萍.颞浅动脉旁注射护理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护理管理杂志,,():. []宋琛.复方樟柳碱的临床应用.中华眼科杂志,,():. 文章屋在线 wzk.co

    

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3-02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引领着当代护理发展的方向。根据卫生部要求,为了更好的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1],我院2009年12月认真组织学习了《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2],《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3],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同时也找到了一些处理问题的对策,使精神科的优质护理模式卓有成效,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赞同。现将做法报告如下:

1 问 题

1.1 护患交流沟通困难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按照护理程序首先是搜集病人资料,了解病人情况。而搜集资料的最主要方法是与病人交谈。精神病人大部分无自知力或缺乏自知力,在这一特殊的群体中症状变化多端,有的整天喋喋不休、纠缠不清;有的受幻觉支配冲动、伤人、毁物,不愿与人接触;有的沉默不语、情绪低落;还有的敌视工作人员。这样就造成了沟通交流的困难,再加上精神科护理人员每天面对这样的病人,重复这种工作,逐渐失去每天交流的信心,又造成新的沟通困难。

1.2 护士缺乏实施优质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在贯彻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理论知识跟不上实际需要是个问题。优质护理需要从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来考虑病人的需要。要求护士具有多学科广泛知识。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行为科学等基本理论知识。而我院多数护士系中专毕业,或社会招聘的刚毕业的护生。由于知识水平岑差不齐,再加上在职学习的机会少,影响知识的更新,不能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一些疾病的病理过程,有的工作还不十分到位。因此给优质护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1.3 护理人员数量少,达不到优质护理工作要求 精神科护士人员少工作量大是我们医院存在多年的问题,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以后更显得人员紧张,抽不出专职责任护士,不能优质的完成各项服务工作。

1.4 优质护理服务品质检查评定存在的问题 品质保证是指对精神病人服务水平的检测。检测实施护理过程中病人接受的服务质量,在监督检查评价过程中,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病人的满意度调查、征求意见表等不能正确的反应护士的实际护理品质,存在实际问题。

2 对 策

2.1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鼓励护士与病人沟通时要有耐心,要考虑病人当时的情况。当病人愤怒时,要接受病人的愤怒,然后帮助病人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病人思维紊乱,不宜交流沟通时,我们换个时间或采取其他方式与病人交谈。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眼神流露等方式与病人进行交流,从关心爱护病人做起:帮助病人喂水喂饭、穿衣盖被、协助料理个人卫生等方面。让病人感觉我们在关心她,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让病人向护理人员吐露心声。

2.2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把提高在职护士的业务素质作为实行优质护理的重点任务之一。除推荐个别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外,院内综合科轮转学习提高。护理部每月组织护理新知识的讲座,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坚持晨会提问,每天一个题目,督促护士业务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采取床边教学的方式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以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作为学习内容,以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另外,护理部不定期组织全院各科护士长对全院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交流,以促使优质护理工作切实到位。

2.3 弹性排班,科学利用护理人员 根据病人数及病情轻重,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数量、班次。根据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经验不同,对护士分层管理,使用与能力对应、分级对应,排班排出主班次班,包床管理病人,明确责任,每人既是责任护士又是辅助护士,兼上中午班、夜班。护士不管值什么班都要负责自己分管的病人,提出并及时解决病人出现的护理问题,完成护理病例的书写。如果包床护士值夜班,白天来了病人安排在她的床位上或她分管的病人白天病情有变化时,有白班的主班护士负责处理或报告医生处理。通过实践,此种安排不但能坚持优质护理,还能使病房管理更有条理。

2.4 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满意度 为了确保精神科的优质护理服务,除加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外,检查工作中对病人询问的满意问题改为提问责任护士,让护士叙述对自己分管的病人的病情、用药、心理动态、行为表现、饮食睡眠等的了解程度,对照医疗病历记录、护理交班报告、辅助护士及护士长提供的病人情况,实地查看病人等方法评定护理品质,解决了精神科特殊性的问题。

3 小 结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过程中,虽然我们克服了一些困难,但还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护理模式转变了,而与优质护理服务相匹配的管理制度没有完善。如: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良好的知识结构、职业道德教育、健全的质量考核机制、健全的支持系统,合理的收费标准,护士的合理报酬等等。我们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一定会得到深化。

参考文献

[1] 邱瑞娟,张广清,刘玉珍.开展优质服务提升护理品牌[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58.

篇6

为了落实好《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逐步均等化的意见》、社会治安稳定化以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为确保我辖区重型精神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型精神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根据卫生部《重性精神病监管治疗项目办法》和《重性精神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 工作目标

1.基本建成覆盖全镇及周边、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病管理,至20XX年底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0%。

2.普及精神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二、工作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2.领导小组职责 李广平院长:全面负责全镇重性精神病患者相关工作;

董仲均副院长:负责全镇重性精神病处臵及相关治疗指导工作;

王志国办公室主任:负责重性精神病日常工作事物; 郭东兴会计:负责经费及后勤保障;

梁贵海医师、刘泽海医师:负责重性精神病健康指导及登记工作。

三、工作范围及内容

1、范围:全镇及周边范围内实施。

2、实施内容

①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患者家属及居委会人员培训,增强家属护理、居委会人员相关知识和识别技能。

②信息收集: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的专(兼)职人员在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指导下进行对我辖区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在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主管专业机构。

3.收集确诊病例资料

卫生院每一季度统计在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汇总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专业机构。

4.病情评估

为重性精神病患者建档,重性精神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上级专管部门及专业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5.定期随访

对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和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臵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的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内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进行诊治,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专业机构处治。

6.患者报告

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病患者时,应及时报告及协助有关部门处臵。

7、健康教育、康复指导

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病的歧视和误解。

篇7

关键词:情境扮演法;精神科护理;实践;教学;

一、引言

情景模拟逐渐成为了一种标准的护理教育方法,它有很多种形式,角色扮演法是其中一种。角色扮演法优势很多,在教育、管理、医疗等领域有普遍的应用价值。精神护理不是一个实际应用的实际项目,没有客观迹象或实验室结果的其他躯体疾病,由于学生年龄小,缺少学习动机,这种理论抽象难懂使他们丧失热情。但是,精神科护理很重要,伴随精神疾病患者的增加,这种护理日益受到关注。相关精神科护理实习教学的报道不多。笔者尝试在精神科护理实践教学情况下,运用角色扮演法,简单地作以下个人的陈述

二、对象与方法

第一,对象。文章选取了河南一所医学院校某护理专业的365名学生,其中,女生人数345名,男生人数20名,年龄在18-21岁之间,平均年龄小于19.21岁。学生都学习了精神科护理的相关知识,如精神科护理的基本知识等。角色扮演情景由该学校和河南一所精神病院共同编制。

第二,方法。其一,课前准备工作。根据各班学生的现状,课前由课代表负责这项工作,6-7人自由结合组成小组,每班级各10组。结合教学大纲,对精神科护理实习课程学习分成4个小时,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的实践基础上分成3个学时,每班由一名主讲教师担任,同时配置2~3名授课教师协助授课。其二,具体实施将情景学习和角色介绍放在首位。首先要求主讲教师把精神护理科对护士的基本要求讲解给学生,如,和病人的沟通技巧、言谈举止等,接下来集中进行情景学习,分成两个情景阶段,情景阶段一,病人入院,需要护士为病人家属做指导,劝解病人入病房。情景二,病房中出现了突发事件,需要护士果断处理,同时将病人的病情详细阐述给病人。告诉学生角色扮演使用的原理和方法,在组成小组中,其中病人家属一人,病人一人,观察者一人或者两人,配置一到两名护士,结合角色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所有角色扮演时间控制在5到10分钟,中间出现差错,要立即停止,重新开始。第一轮角色扮演结束后,观察者对观察情况,如沟通技巧的使用和沟通的内容等作出总结。然后,小组成员互换角色,替换扮演病人家属、病人和护士。其三,通过问卷调查实施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认识。发出的365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经过筛选,有效调查问卷363份,回收率99.45%。主要围绕学生对角色扮演法作用的认识调查教学效果。发出问卷365份,回收365份,有效问卷363份。

三、结果

学生对教学扮演比较喜欢,能认识到自身沟通的不足,提升了医患沟通能力。

四、结论

第一,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形式多样化和灵活性。传统精神护理教学方式固定,课堂授课多围绕教师开展,这种教学模式在大中专院校占很大比例,其中很多学生喜欢角色扮演这种模式。在精神科护理实践授课中,学生小组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角色[1]。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能独立学习知识,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角色扮演这种精神病护理教学模式较为喜欢,这是一种自主性较强的学习模式,生动而形象,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事实上,中专生年龄较小,独立思考和自我完善尚不成熟,虽然喜欢角色扮演,但也倾向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授课。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考虑学生实际,基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计划调整情节和使用材料,并有效运用到角色扮演准备中。

第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助于记忆。“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基于实践操作,所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操作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2]。知识学起来形象而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精神疾病的护理要点。和传统机械化的知识记忆不同,角色扮演法应用到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角色扮演中的学生普遍提高了思维能力,形成了积极的态度,角色扮演开始前,学生要阅读教材,还要获得大量的课外书籍来扩充角色扮演,这些充足的准备工作,保障学生具有较高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在对角色解读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精神病人在接收治疗和护理中产生的特有心理,巧妙地将发生的各种精神障碍护理点给记住,不同于原有的教学法。这说明了角色扮演的方法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有明显的优势。

第三,开展多元化效果评定。鉴定评价体系的建立很重要,为医患有效沟通提供保障,将其用作评价依据。吸收有关角色扮演中的有效成分,建立了三层评价标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医患有效沟通,患者主动配合护士,取得了良好的医护效果;有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和患者沟通;无效,表明学生不敢和患者沟通,或者用语不当,惹怒了患者。借助这种评估,使学生了解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和其他同学比较,发现自己的差距,以此不断努力,继续提高;使优化的角色扮演法和精神护理有效整合,并付诸实践中推广,以更好地应用;再者,对角色扮演法,还应强化实践效果,促进精神病护理学工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岑慧红,肖爱祥,苏茜.基于情景的角色扮演法在精神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05):81-82.

篇8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93

精神科是跌倒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之一, 住院患者大多因身体素质差、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精神状态差等原因出现意外跌倒, 同时患者对于自身的保护意识较差, 难以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 增加了意外跌倒的风险[1]。本次研究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采取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2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1例。观察组中男49例, 女52例, 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51.24±6.47)岁;对照组中男48例, 女53例, 年龄17~69岁, 平均年龄(49.75±6.67)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情况知情, 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安全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 具体内容如下:①对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并针对性的调整护理计划;②对于存在冲动攻击行为或跌倒风险较高的患者, 采用护理袖带进行保护, 限制其上肢或下肢活动, 进行保护性隔离, 隔离时间一般为1~3 d, 对于无改善的患者实行二次保护与隔离;③老年、体弱的患者, 应当入住重症观察室进行全面的监护;④对于跌倒风险较高患者, 按照精神科特级护理, 当病情稳定后, 转为一级护理;⑤进行安全护理管理;⑥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充分沟通, 加强心理护理, 并开展防跌倒健康讲座, 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意外跌倒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等。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因戏耍打架、如厕湿滑、幻觉、妄想等惊恐症状、性低血压及冲动外逃意外跌倒的发生率。利用BPRS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通过会谈与观察结合的方法, 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定。采用6级评分法, 0分为无跌倒风险, 1分为可疑, 2分为轻度, 3分为中度, 4分为偏重, 5分为重度。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BPRS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BPR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对照组患者BPRS评分高于观察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意外跌倒因素比较 观察组患者因戏耍打架意外跌倒的发生率为0.9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目前社会越来越重视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 我国卫计委陆续出台了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规范, 登记管理的精神病患者也在逐年上升。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障碍问题, 和周围环境隔阂较大, 常表现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情感、行为、思想等[2]。大多患者及其家属对精神病的治疗与病因缺乏相应的了解, 对短期治疗疗效不满意, 从而失去治疗的信心。当今社会下, 仍旧有很多人认为精神病是可耻、危险而不可治愈的, 因此有意无意的疏远精神病患者。但精神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异常行为, 属于病态反应, 从医学角度来看, 精神病患者也是受害者[3]。因此, 护理人员应当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 根据患者的行为、状态了解病情的变化情况, 评估潜在风险, 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进行预防性干预, 这也是精神病护理中的核心环节[4-6]。精神病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 常出现跌倒的情况,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焦虑与不安, 同时生理上也受到了一定的损伤。和正常人比较, 精神病患者跌倒的风险更高, 例如精神病症状引发冲动行为出现意外跌倒、精神病药物引发头晕致跌倒、药物引起过度镇静或直立性低血压致跌倒等。因此, 在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当先对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评价, 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降低精神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保证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健康。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将消极处理转变为积极预防, 在跌倒事件发生之前就进行防控, 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合理性[7]。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要对跌倒高发人群进行重点预防, 对高风险因素进行控制, 从而缓解患者的病情。加强家庭照管、社会支持以及治疗, 考虑到患者的家庭情况;开展精神病宣传讲座, 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精神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知识等;加强心理护理, 引导患者建立一个稳定、良好的心态, 正视精神障碍, 消除歧视, 提高患者对治愈的自信心[8-10]。

篇9

1影响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因素

1. 1 专科护理知识教育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针对精神障碍这一特殊群体,是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多重因素去研究的。在校生对精神病护理领域内容认识不深刻,未形成一个系统化服务理念,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一般性护理有一定困难性,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1. 2 社会因素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举证责任的倒置以及《精神卫生法》草案的颁布,加之整个社会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当发生医疗纠纷时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利益,对护理工作来说是一大挑战; 社会压力增加,患精神疾病的人呈逐年上升趋势;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床护比明显不足,致护理工作量增加,使护理质量下降。

1. 3 管理模式引发的负面因素

目前,国内精神病房多为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虽对控制病情、减少意外事件起到积极作用,大多数患者对这种病房模式不满意,易影响自尊心而诱发抑郁情绪,甚至发生意外而引发医疗纠纷。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前期否认患有疾病而不配合治疗,产生厌恶、敌对情绪。

1. 4 护士因素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呈年轻化趋势,多为聘用制,进入临床工作后缺乏护理经验,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认为患者无躯体疾病,对患者态度冷硬,对合理正当的要求置之不理。如使用保护具约束患者要求饮水、进行大小便时,护理人员担心解除约束后患者冲动、伤人,不能及时给予满足而造成患者身心不适等,易使护理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上升。

1. 5 护理记录

自取消一般护理记录以来,精神障碍患者伴有躯体疾病相对较少,护理记录量大大减少。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虽进行了相应处理,但护士由于工作繁忙或认为记录与否无所谓,忽略了精神科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或记录质量不高,往往漏记、少记或缺乏真实性。精神病患者多无家属陪护,一旦患者发生意外,易引发医疗纠纷。

1. 6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即关心、爱护、尊重人。大多数精神患者自知力缺乏,由家属哄骗住院,由于入院后面对陌生的工作人员及环境,往往感到茫然、无助。患者希望得到工作人员的关心与重视,而精神病特殊性会使护理人员很少与患者交流,缺乏人文关怀,忽略患者感受。

2防范措施

2. 1 加强岗前培训

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与护士素质、精神面貌、专业水平、专业技能和医德医风有直接关系,因此对护士进行培训与带教是获取良好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医院对新招聘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岗前培训,着重讲解精神疾病患者特殊性,沟通交流技巧等。此外加强带教老师的业务能力训练及评估,护理部多开展科研理论及学术交流的机会,促使其掌握最新的护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采取一对一带教方式,实行奖惩制度,培养新进人员敏锐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2 实施循证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

随着护理工作模式的逐步发展,循证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精神科护理人员应转变传统护理服务理念,使用循证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构建健康交流平台,创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

首先加强知识学习,运用循证护理理念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过程,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循证护理指引下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士从“要我做”转为“我要做”,质量控制从注重终末质量转变为注重环节质量。

2. 3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 由于精神疾病特殊性,护理安全是精神科病房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等。如使用保护具约束患者,要定时查看约束情况,防止约束过紧、时间过长致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破损、神经麻痹。建立保护约束、巡视记录登记本,改变以往护士 15 min 巡视为不定时巡视,便于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护理部可根据情况安排护士长轮流值班,实行夜间查房并定期考核,护士长建立科内护理质量检查登记本,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责任护士并拟定整改措施。

2. 4 加强护士法制知识教育

精神科工作较特殊,护理行为涉及的法律问题广泛,因护理工作不当而发生的赔偿问题,也将会责任到人,所以精神科护士要学法、守法、懂法。医院定期对护士进行法制教育,使其熟悉相关法律知识,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保障精神病患者的权利时,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维护。

2. 5 加强护患沟通

精神科护士应掌握与患者沟通、交流技巧。首先掌握患者基本病情,多关心、体贴患者。鼓励患者表达出内心想法,适当的满足患者合理需要; 避免与患者直接争论或指责患者。沟通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减少负性情绪,减少冲动、逃跑行为发生。保证护士每天至少和患者交流一次,把与患者沟通作为护理质量考核内容。

2. 6 尊重患者权利

精神科病房别注重人文关怀,要以平等心态接待刚入院患者,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帮助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维护个人形象。对于有吸烟依赖的男性患者,可适当放宽对吸烟的控制。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提供丰富的工娱疗活动,特别是进行心理康复治疗,以减轻心理负担,将人性化服务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同时利用探视时间多与家属沟通,使其认识病房管理

及治疗特殊性,避免封闭式管理带来的矛盾,提高护理质量。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 0)2-070-03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8岁,干部,有近20年高血压病史。2009年1月26日,晨起时突感头昏头晕、右肢体不灵活、麻木、跌倒在地,急送大理州人民医院诊治,诊为“脑出血”,2月8日出现眠差、骂人、疑人害已,故于2月13日转我院治疗。体检:T37℃,R24次/分,P96次/分,BP160/96mmHg,背人病房,口眼歪斜,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右侧肢体活动受限,肌力Ⅱ,生理反射存,病理反射未引出,余无特殊发现。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正常,兴奋话多,语音高,语速快,引出言语性、评议性幻听,情绪不稳,易激惹,欠协调,意志病理性增强,态度违拗,拒食、拒药、拒检,无自知力。CT提示: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心电图提示:右室肥厚、B超提示:左肾积水、左肾先天性囊肿、实验室化验无异常发现。临床诊断“脑出血伴发精神障碍”(符合CCMD一3诊断标准)。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环境给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由于家属强烈要求及患者病情的需要,我们给患者安排了条件较好的单间,一是避免了外界的干扰:二是家属可以陪护,患者在家人的陪护下,感到温暖、放心,对疾病的恢复充满信心。

2.1.2 睡眠护理患者发病后一直眠差,很烦恼。改善睡眠,对控制其它精神症状,有重要意义。尽量要求患者保持规律性的生活,按时进食服药,白天少睡多动,睡前避免灯光,噪音的刺激,床铺保持温暖舒适,睡前洗脚脸,给患者关心、安慰,必要时给镇静安眠药。经上述措施,患者睡眠得到了明显改善。

2.1.3 生活护理由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所以要定期协助患者剪指甲,修边幅,勤换被服,擦身,使患者感到舒适,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才能安心住院。

2.1.4 饮食护理??患者肥胖、血压高,心、脑、肾都有疾病,故宜进低盐、低脂饮食及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丰富的饮食。患者由于患幻觉支配而拒食,必要时给鼻饲。

2.1.5 药物护理药物在精神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发作期由于精神症状活跃,患者很难自己正确服药,所以做好精神病人的用药护理,是治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症状的精神病人,其护理方法各不相同。急性发作期病人一般都无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故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服药。对此,一般只能耐心劝说,可找病人最信任的人来劝说,可把无味的(氯氮平、氟哌定醇等)药搅拌在饭菜里,必要时鼻饲或者改为肌注。对恢复期病人的服药护理,重点在于不断加强病人对坚持服药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后仅有嗜睡、动作呆板、便秘、肥胖是较轻微的副作用,不需治疗处理。如出现头颈歪斜、坐立不安、四肢颤抖这些症状则是较重的副作用。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或减少服药剂量,经用药治疗即很快会好转。防病人假服药 家属在给病人喂药时,应看着病人把药服下,方可离开,必要时还要检查病人的口腔(舌下或牙缝),以防病人将药藏起,储积后一次服用而达到自杀的目的。

3 病情观察

3.1 神经系统体征的观察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是脑出血状态的真实反映,准确及时的观察,给医生提供诊断治疗的根据,避免生命危险的发生。脑出血伴发精神障碍护理观察要点如下:

3.1.1 意识变化人院时有些病人不是处于昏迷状态,而表现为意识障碍的再次出现或进行性加重,因此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况及其发展趋势非常重要。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如病人由烦躁不安转为安静,或尿失禁,或清醒转为昏迷,或昏迷程度加深等,均提示可能有脑出血出现,应及时处理。

3.1.2 瞳孔变化脑出血伴发精神障碍急性期病人应15-30分钟观察瞳孔及对光反射一次,同时注意区别是视神经还是动眼神经损伤引起瞳孔变化。

3.1.3 颅内压变化脑出血可加重或引起颅内高压,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头痛加剧,烦躁不安,如果早期发现血肿,可为手术清除血肿赢得时间。除随时观察有无颅内高压症状外,还应密切观察颅内压的波动情况。

3.1.4 生命体征变化脑出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均可导致生命体征改变。早期表现为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脉搏和呼吸变慢,脑出血急性期应每15-30分钟测血压、呼吸、脉搏一次,观察中还应注意有无高血压,若发生高血压,应及时纠正高血压,减少脑出血的再次发生。

3.1.5 神经体征变化应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抽搐、语言情况等,最好每30-60分钟观察和检查一次,对不合作病人和昏迷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抽搐情况。

3.1.6 缺氧情况每15-30分钟监测血氧饱和度一次或观察有无发绀等情况。

3.2 精神症状的观察睡眠是疾病发生、发展或转归的标志,睡眠的好坏,预示着其它精神症状的好转与否,所以,认真观察睡眠对精神病护理来说尤为重要,患者由于幻听支配,出现拒食拒药,态度违拗,易激惹,骂人话多等,密切观察精神症状,便于加药或换药及时控制精神症状,有利于躯体疾病的恢复。

4 饼发症的护理

4.1 瘫痪的护理患者并发右侧肢体轻度瘫痪,活动受限,麻木疼痛,嘱其患者活动小心、以防跌伤,加重出血。

4.2 高血压护理患者伴有高血压,除密切监测血压外,嘱其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紧张,使血压升高,造成高血压危象和脑血管意外。

4.3 褥疮护理患者由于活动受限,早期多卧少动,骶尾部皮肤发红、发暗及时给每2小时翻身一次。加垫海棉垫,保持床铺平整、清洁、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出部,每班一次,一日三次,最终皮肤完好无损。

4.4 预防肺部感染患者多卧少动、机体抵抗力下降、肺部活动少、易并发肺部感染、故嘱患者及家属,天冷时加衣服,注意保暖,减少擦浴及开门窗,定时翻身,轻拍背部,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5 康复护理

5.1 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早期指导患者被动运动,如协助患者抬高右侧肢体,伸展关节,按摩肌肉,患者有可能怕疼,拒绝运动,就鼓励患者,告知其严重性,必要时稍加强制,避免关节僵硬,肢体挛缩。后期指导患者做自主运动,鼓励患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脸脚、刷牙、穿衣、尽早做站立、平衡训练,从扶站到站立,从扶走到自己走,活动不要太累,要小心跌倒。经上述措施,患者从卧床不起到已能缓慢独立行走,恢复良好。

5.2 心理护理患者各种精神症状控制后,能进行有序交谈,多与患者接触,了解内心活动,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使患者身心都得到康复。如向患者传输有关疾病的知识和预防,关心鼓励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易激动,对该病不利,嘱其保持情绪平称,才有利于身体健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