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的预案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震减灾的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震减灾的预案

篇1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建筑物抗震;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现有的研究和经验表明,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全面贯彻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将二者结合到一起,能够有力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1、建筑方案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几个主要设计问题分析

1.1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体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立体的空间形状的设计。震害表明,许多平面形状复杂,例如平面上的外凸和凹进、侧翼的过多伸悬、不对称的侧翼布置等在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中有不少这样的震例。而平面形状简单规则的建筑(包括单

层和多层建筑)在地震中都未出现较重的破坏;有的甚至保持完好无损。沿高度立体空间形状上的复杂ss和不规则,例如相邻单元的高差过大、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过高、有的建筑装饰悬伸过大过高,这些沿高度形状上的变化,在地震时都会造成震害,特别是在建筑结构刚度发生突变的部位更易产生破坏。在历次地震中工业与民用建筑都有此类震例。

所以,在建筑体型的设计中,应尽可能的使平面和空间的形状简洁、规则;在平面形状上,矩形、圆形、扇形、方形等对抗震来说,都是较好的体型。尽可能少做外凸和内凹的体形,尽可能少做不对称的侧翼和过长的伸翼,在体型布置上尽可能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

比较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因体形不对称导致质量与刚度不对称而引起建筑物在地震时发生对抗震极不利的扭转反应。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建筑方案设计中,为了建筑立面美观和艺术上创意,复杂的建筑体型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设计时一定要把建筑艺术、建筑使用功能同结构抗震安全很好的地结合起来。

1.2 建筑平面布置设计问题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柱子的距离,内墙的布置,空间活动面积的大小,通道和楼梯的位置,电梯井的布置,房间的数量和布置等等,都要在建筑的平面布置图上明确下来;而且,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每个楼层的布置有可能差异很大。因此,这就带来一个建筑平面布置的多样化如何同时考虑结构抗震要求的问题。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建筑平面上的墙体(包括填充墙、内隔墙、有相应强度和刚度的非承重内隔墙)布置不对称;墙体与柱的分布不对称,不协调;造成建筑结构质量与刚度在平面上分布的不对称,不协调;使建筑物在地震时产生扭转地震作用,对抗震很不利。根据抗震设计审查结果统计,有的城市在建筑平面布置上不合理的达17%,在墙体设置上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达24%。

1.3地展力问题

在高层建筑方案设计中,除了考虑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外,还要考虑地展力。往往由水平地震力产生的内力,成为设计控制的主要因素。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有多种,当地震烈度低于8度时,只要建筑物体型合理。垂直刚度均匀,九层以下的高层建筑,仍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然而,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自身的柔性较大。加上设计师在建筑方案设计时因商业要求,无法建筑结构上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引起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这类建筑抗震性能先天不足,加上临街一面底层抗震墙设簧减少,引起底层的侧移刚度比纵横墙较多的第二层要小,这种结构的建筑物其地震倾覆力矩主要由钢筋砼框架柱承担,使得底层钢筋砼框架柱的承载能力大为降低,当地震时,因为下柔上刚,从而危及整座建筑的安全。如何才能克服这些闲难就是建筑方案设计者所面临问题。

1.4 缺乏理论指导和经验

建筑抗震设计中缺乏科学规范的理论指导,缺乏实际经验的积累;我国对地质地震的认识尚不够完善,对地震的成因,预测,防治研究不够深入,地震防治规范不够科学。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或依据的是不完善的理论。因此,难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完美融合防震设计理念。设计中,没有能够深入研究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的层次和顺序,难以做到重视主体的设计而兼顾细节问题。没有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运用抗震设计准则。

2、建筑方案设计和抗震设计的关系分析

建筑方案设计对建筑抗震起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筑的结构设计难以对建筑方案设计有很大的改动,建筑方案设计已经初步形成了,建筑结构就必须按照原则服从建筑方案设计的要求。设计师在建筑方案能够全面的考虑到抗震设计的要求,那么结构设计人员按照建筑方案

对结构部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保证建筑结构质量与结构刚度均匀分布,结构受力和结构变形共同协调,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能力;如果建筑方案没有考虑到抗震的要求,直接给结构抗震设计带来更大的难题,建筑布局设计限制结构抗震布局设计。为了进

一步提高结构部件抗震承载能力,就必须增大结构构件的截面面积,这样又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在建筑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单位要对建筑体型设计、建筑平面布置设计、屋顶建筑抗震设计等问题加以关注。

3、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考虑抗震问题的作用

3.1体型设计中能够避免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

建筑体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主体的空间形状的设计。震害表明,许多平面形状复杂,如平面上的外凸和凹进、侧翼的过多伸悬、不对称的侧翼布置等在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唐山地震就有不少这样的震例。平面形状简单规则的建筑在地震中未出现较重的破坏,有的甚至保持完好无损。沿高度立体空间形状上的复杂和不规则在地震时都会造成震害。特别是在建筑结构刚度发生突变的部位更易产生破坏。因此在建筑体型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间的形状简洁、规则:在平面形状上,矩形、圆形、扇形、方形等对抗震来说都是较好的体型。尽可能少做外凸和内凹的体型,尽可能少做不对称的侧翼和过长的伸翼。在体型布置上尽可能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比较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因体型不对称导致质量与刚度不对称的扭转反应。

3.2屋顶建筑的抗震设计作用

屋顶建筑的抗震设计人员常被人们忽视,这是因为屋顶并不是结构承重的重要部分。所以人们并不重视这一方面的设计。事实上恰恰相反。屋顶建筑是建筑方案设计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现在一些地震的破坏来看。屋顶建筑是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在这一部

分的设计中应该尽量降低屋顶建筑的高度,在材质上选择用高强轻质的建筑材料和轻型的建筑造型,保证屋顶建筑的结构质量和刚度的均匀分布,这样就能保证地震作用沿结构方向的均匀传递。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屋顶建筑与整体建筑的重心应该保持一致,这样能

够显著提高屋顶建筑的抗震稳定性。减少地震过程中扭转、变形等情况对建筑物自身的破坏。

结语:

总之,建筑方案设计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建筑方案的抗震设计,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并且使其能够发挥它的作用。从而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蒋山.浅谈建筑方案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10 期

篇2

一、狠抓了地震应急工作的落实

1、完善了全区非防震减灾成员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目前全区共完成地震应急预案428套,其中政府部门18套,街道9套,学校33套,医院11套,村社区250套,企业、服务业106套。我区的地震应急预案从政府各部门、街道、管理区到学校、医院,以及村、社区、企业服务业全部完成了预案的编制管理,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新体系。

2、充分抓住“3.1”“5.12”等重点时段,开展了广场宣传活动,先后发放宣传材料17000多份,接受咨询6000余人,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

3、狠抓了对学校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我们以创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为载体,以落实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度化建设为目标,建立健全了全区地震科普辅导员队伍,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课堂、设立宣传橱窗、普发宣传小册子5000多份、举办知识竞赛、开展地震演练等形式,加强了对这一特殊群体防震避震知识的普及教育。

4、通过在社区、广场开辟多个宣传教育基地和建立了区防震减灾信息网站的形式,加强了对广大社会群众的日常教育,使防震减灾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我们要进一步总结上半年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加大创新的力度和工作落实的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上台阶、上水平,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下大力气抓好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搞好相关信息的采集,切实发挥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促进全区防震减灾工作的的科学发展。

2、积极抓好区综合地震台的建设,下半年要完成地震台的租地、规划、打井等基础性工作,以尽快推进我区综合地震台的建设。

3、进一步抓好地震应急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全面提升我区的地震应急反应处置能力。

篇3

一、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强基础,抓落实,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综合防震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力争到2020年使我县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二、重点工作

(一)地震监测能力建设

我县属省级重点监视防御区,经积极争取,我县两项地震监测项目已列入省级计划,一是地震监测的测震台建设项目;二是前兆观测的地下水观测项目。目前两个项目已与省地震局签订任务书,正在积极建设实施。同时在建立古堰承压井观测点的基础上,由科技局负责,再选址建立两个宏观观测点,以全面提高我县地震监测能力。国土局、城建局、林业局、电信公司等有关部门及乡镇要全力支持,积极配合,保证地震监测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1、城建局、科技局负责分年度组织城区重要建筑物抗震性能鉴定,对达不到设防标准的,要督促业主单位进行抗震加固和改造。

2、城建局负责,科技局配合,在城建局建立我县农村地震安全民居技术服务站。

3、将饶峰镇光明村设为我县民居安全示范点,将城关镇北街社区设为民居安全社区。

(三)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科技局负责完成我县防震预案的修订。

2、由县人武部负责公安局配合筹建以民兵、公安、武警、消防、医疗、通信等人员为主体的地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

3、由城建局负责将县体育场、中学操场、城关一小操场、城关二小操场、县城中心广场、红花广场、人民广场等设为县城应急避难场所。

4、科技局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乡镇负责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干部进行地震专业知识培训。

(四)宣传教育网络建设

1、将在建的测震台设为县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2、将城关一小、城关二小设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

3、信息网、电视台、科技网等政府部分网络增设防震知识宣传栏目。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大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点意识,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领导,完善防震减灾组织领导机构,调整充实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研究和解决防震减灾工作的重大问题、明确目标任务,督促检查任务落实。

(二)强化部门协作,确保工作落实。城建局、科技局、教体局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确保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科技局要全力推进监测设施、应急通信设施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要加大防震减灾的科技投入,加大防震减灾技术研究和科技平台建设,积极申报防震减灾科技项目。城建局要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避难场所的规划、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鉴定和安全民居建设工作。教体局、科技局要通力协作,积极开展学生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制定完善学校地震应急预案。财政局要适度增加防震减灾经费的预算额度,大力支持防震减灾基础项目建设。文旅局、公安局、工商局要制定商场、网吧、娱乐场所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地震应急预案。民政局要做好救援物资的储备工作。县武装部、公安局、武警消防部队等要积极配合,协同做好应急救援队伍的筹建、培训、演练等工作。科技局、广电局要积极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地震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篇4

同志们:

这次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是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__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刚才,__x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县政府与各镇街、各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做到“三个务必”

20__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镇街、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以加强“预、防、救”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全县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工作值得肯定:一是防震减灾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抗震救灾指挥部,各镇街、各部门明确了防震减灾工作分管领导、助理员,防震减灾“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二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明确了抗震设防要求,给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三是全县上下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各镇街、各部门把普及地震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作为重要基础工作,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地震灾害仍然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建设成果的潜在威胁。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是全县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现实课题。

第一,全县震情形势十分严峻,务必高度警惕。根据国务院、省地震局年度地震趋势意见,甘东南及甘宁陕交界为6级地震危险县,我县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震情形势不容乐观,各镇街、各部门务必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无防”的思想,彻底消除侥幸心理,认真扎实地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第二,防震减灾存在薄弱环节,务必清醒认识。20__年汶川地震后,虽然我县防震减灾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防震减灾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少数地方和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不到位;二是农村房屋普遍是依照传统的建房模式,抗震设防能力不强;三是部分镇街特别是重点行业部门,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不足,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第三,防震减灾面临难得机遇,务必紧紧抓住。在经历了“512”特大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全国各地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切实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持力度;社会民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心和参与程度大大提升,对防震减灾知识需求的主动性增加,对落实防震减灾措施的自觉性增强。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加强衔接汇报,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推进防震减灾事业跨越发展。

三、强化措施,做到“三个加强”

防震减灾,关键在“防”,重点在“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监测预报、综合防御和应急救援三种能力建设,努力把地震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一)加强地震监测。我县没有自己专业的地震监测台站,因此,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做好群测群防,积极推进和完善以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为主要内容的“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加强地震监测业务培训,合理设置地震骨干宏观测报点,逐步扩大村级信息员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收集和地震知识普及中的作用。

(二)加强地震灾害防御。要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必须进行抗震设防审查备案;要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在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和推进安全民居工程中,要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增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要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县防御。要开展建筑物抗震性能检查工作,要对存在地震安全隐患的水库、能源、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坚决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改造,消除隐患。

(三)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救援是将地震灾害损失降到最小程度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是要健全地震应急预案。县政府今年将修订全县地震应急预案,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要根据各自职责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并要经常性地开展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临震不乱;二是要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依托广场、公园、绿地、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拓展城市防震避险空间,各镇、各社县都要有明确的避难场所,以确保地震发生后能满足疏散和灾民安置需求;三是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依托县消防中队建立我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各镇、各社县、 企业及部门都要建立志愿者救援队伍,各专业抢险队要不断完善,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四是要加强救灾物资和专项资金,保证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妥善安置。

三、狠抓落实,做到“三个到位”

一要责任到位。各镇街、各部门要把防震减灾作为维护公共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制订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检查。要健全完善应急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防震减灾工作助理员,切实做到思想重视、责任明确、组织健全、措施到位。

二要宣传到位。要以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并使之经常化,常态化。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县、进乡村、进机关、进家庭、进企业”活动,特别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学校,县教体局要抓好这项工作,要组织演练,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篇5

一、领导重视,积极落实

我局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定期召开有关会议,调整了水务局防震、抗震指挥部组成人员,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防震减灾日常工作,定期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汇报工作,及时向防震减灾局报送相关材料。今年以来局机关专门召开3次会议,部署防震减灾工作,应对地震等灾害突发事件,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二、强化宣传,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栏防震减灾科普书籍,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三、落实责任,及时预防,加强信息管理

制定《XX县水务局20XX年防灾救灾演练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防震抗震指挥领导小组,以应对地震突发性事件,充分发挥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的作用。深入进行防震减灾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一旦地震,汛期灾情发生,将灾害减少到最小程度,今年2月中旬至4月中旬,按市水务局要求,为了预防地震突发事件,专门安排4人24小时轮流值班,每天向市局和县上报送情况,利用电台、电话、对讲机、手机、山洪预警平台,建立健全了各项联络体系,确保地震信息报送渠道畅通无阻。定期开展应急准备检查,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加强了值班人员培训,加强了水库、大坝、供水站的监测,开展综合防震减灾应急演练2次,值班人员培训4次。

四、震害预防

一是:我局利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强化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我局灾后重建项目和常规项目86个标段、投资近7个亿,工程设计按现行设防标准设防;各乡镇基层水利服务站按农居抗震设防新标准设计。三是:应急救援:定期开展应急准备检查,今年以来共开展水库、供水站、大坝应急检查,强化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完善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处置方案,重点是水库、大坝预案的落实,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少。

五、加强学习,提高效率

篇6

经市委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传达学习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回顾总结20*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防震减灾工作。自治区地震局马贵仁副局长一行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会议,在此,我谨代表固原市委、人大、政府和政协表示诚挚的感谢!20*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厅局的充分肯定,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各级组织、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广大地震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

前面,市地震局乔局长做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报告;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民政局、建设局、商务局、卫生局分别作了表态发言,马贵仁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守俊局长的工作报告和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的表态发言,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分析形势客观准确,目标任务明确具体,工作措施切实可行,都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特别是县(区)发言,希望都能落到实处。为切实做好我市2009年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震是群灾之首,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大,没有任何一种自然灾害可以比拟。20*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半个亚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波及我市造成房屋倒塌267间、裂缝5714间,窑洞倒塌、裂缝2600孔,涉及农户4113户,直接经济损失2939.1万元。固原与汶川同处我国南北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有六盘山东麓断裂带和南、西华山断裂带,属中强地震多发区,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突发性强、震源浅、易成灾的特点,具有发生强烈地震的构造背景。更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2009年度全区地震趋势会商意见认为,2009年或稍长时间宁夏及其毗邻地区存在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我市是一个潜在的地震危险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地震形势比较严重,切不可掉以轻心。各县(区)政府、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要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深刻汲取汶川地震的教训,切实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宁夏地震局关于2009年度宁夏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和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通知》、《固原市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工作方案》精神,加强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保障有力、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防震减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基础性工作

(一)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市、县(区)地震部门要强化“震情第一”观念,统筹部署地震监测预报的相关工作,健全震情跟踪制度,加强地震监测,强化“三网一员”建设,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切实提高群测群防综合能力,做好地震宏、微观异常的观测、落实、收集、上报工作。对出现的地震宏、微观异常要及时调查、核实、报告,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周、月会商,按时上报会商结果。

(二)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力度。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办法》,依法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当地基本建设管理审批程序,加强对抗震设防工作的管理。发改、国土、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要将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作为新建设项目审查的必备条件。对未办理抗震设防要求确认手续的房屋建筑项目,发改部门不予办理审批或者核准手续,建设、规划部门不予办理规划和施工许可手续,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特殊工程以及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部门要按照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严格履行职责,依法管理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要责令相关单位进行改正,直至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对于经改正仍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或者拒不改正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报告,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该房屋作为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向社会公布,使用单位不得投入使用,开发企业不得向社会出售或者出租。新建中小学校的主体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提高为乙类或者在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基础上提高1度设防。各类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必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工程建设强制标准、施工技术规范进行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地震部门要按照职能和工作要求开展工作,加强与部门的联系、协调和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工作;对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的抗震设防及监管工作都要建档立卡,登记造册,详实记录抗震设防和监管情况,规范管理内容,使之成为制度化。按照职能和职责分工要求,要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位,是谁的职责,谁就负责,谁就承担责任,确保各项建设工程项目达到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

(三)积极开展已建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各县(区)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现有建设物特别是学校、医院、城镇居民小区、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房屋建筑抗震性能进行普查,并将普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现有房屋建筑,制定抗震加固计划,并将计划的实施情况向社会公布。同时,要依据普查情况和抗震加固情况建立档案,登记造册,明确责任主体、相关内容和任务,确保现有房屋建筑能达到抗震要求。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逐步开展市区活断层探测,为工程建设的科学选址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和民居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我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弱,存在很大隐患,还有许多群众在窑洞、土坯房居住,一次小的地震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几年我们积极实施危窑危房改造工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危改”积极性。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成了农民的“救命工程”。因此,我们要下决心继续把这件关系民生和安全的工程抓好,直到全部消除危窑危房。各县(区)政府、民政、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居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指导和管理,推广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经济适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提倡房屋建筑采取轻型结构体系和轻质保温隔热材料,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淘汰窑洞和土坯房。新建农村民居点应当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适度控制建筑密度,留足地震疏散通道和疏散场地,保证农村居民住房整体抗震安全。建设主管部门要对农村居民住房建设选址予以指导,向农村居民宣传住房抗震设防知识;定期对农村建筑技术人员进行抗震设防知识培训;指导农村居民对自建住房进行抗震设防,不断提高农民的居住安全水平。

(五)强化宣传,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搞好公共安全教育,才能让公众在面对灾难时,不致惊惶失措、盲目无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各县(区)、各部门和新闻媒体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地震信息、宣传防震减灾工作,要严格按照“内紧外松”原则,正确引导舆论,牢牢把握好社会宣传尺度,确保社会稳定。教育、地震、科技等部门要重点抓好一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报社、广播电视、科协等部门要免费刊登、播放、发放防震知识科普宣传资料、宣传片,市地震局要利用已建成的固原市地震信息网,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通过开展防震知识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厂、进乡村、进家庭等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三、完善预案,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一)认真修改、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各县(区)、市防震减灾各成员单位要依照《固原市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县(区)、本系统地震应急预案,增强可操作性,从物资储备、救援队伍建设、市场供应、组织抢险、道路维修、生活保障、卫生防疫、新闻等方面对预案进行完善,细化、强化工作措施,明确部门职责,做到四落实即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物资落实。全市各机关、学校、城市社区、医院、商场、影剧院等人口密集场所,也要编制应急预案,报市、县(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防震减灾领导各成员单位,必须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要严格值班纪律,落实值班责任,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确保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响应,高效运转。

(二)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武警、消防、建设、卫生、供电、电信等行业要建立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地震灾害救援训练,并配备必要的地震灾害救援设施。救援队伍的人数、设备等情况要报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有震情需要救援时,在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抢险救灾工作。5月12日前后,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分别牵头,地震部门配合,指导、督促机关团体、学校、商场、企事业单位开展应急模拟演练,努力提高地震应急能力。

(三)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各县(区)政府、市建设、城管、民政等部门要按照《固原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固政发[20*]4号)文件要求,把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今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住宅小区开发,按照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服务半径500米的标准设计建设,达不到要求的,建设、规划等部门不得办理准建证;固定避难场所按照人均有效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服务半径2—3公里的标准规划建设。

(四)建立地震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各县(区)政府及市民政、卫生、商务、粮食、等部门要做好粮油、食品、药品、帐篷、衣被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财政部门要落实必要的地震应急专项资金,确保震后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

篇7

我市是地震活动频发地区,周边地区有多个地震断裂带,形成南北东西夹击之势,极易因周边地震发生重大次生灾害或衍生灾害,因此,我市同时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就加强地震监测、做好震情跟踪、推进应急能力建设等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地震局张宏卫局长春节前到我市实地视察指导,充分体现了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怀和关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纵深推进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全面完成了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得到加强。一是财政部门投入专项资金对监测仪器进行更新,同时防震减灾部门对地震观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二是防震减灾部门抓住震情不放松,扎实开展震情监视跟踪工作,强化加密措施,加强区域联防协作,科学研制,及时核实各类宏微观异常,深入分析震情形势,密切跟踪震情变化,对全市地震趋势做出了较好的分析判断,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落实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设防等级。去年,相继完成了米易马鞍山水库、钢城大厦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场址地震安全性评价和花城新区地震小区划工作。各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民居建设设计图集,加强农居抗震设防技术服务和指导,国土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教育部门继续组织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交通部门完成了危桥加固,水务部门开展病险水库整治,安监部门着力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民政部门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贮备库建设,我市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高。

(三)应急处理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加强管理,提升地震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市地震应急预案》,对全市地震应急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对地震现场工作必需的应急物资进行储备,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并及时补充、更新,确保震时应急所需。二是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训练,去年4月11日,川滇公安消防部门在乐山开展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川滇地区地震应急救援拉动演练,我市应急救援支队参加了此次演练,此外,与人防工作相结合购买添置了装备水平较好、能够运用卫星平台提供信息服务的大型应急通讯指挥车,大大增强了处理突发地震灾害事件的能力。三是各县(区)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地震应急预案及其他专项预案修订工作。四是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在全市各乡(镇)和街办各设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将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结合起来,有效整合资源,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地震宏观异常的搜集和地震灾情速报的问题。

(四)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成效。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活动月和历史重大地震纪念日等系列活动,印发各种科普读物,由政府主导,部门、市县(区)、企业联动,通过各种媒体、学校、社区、闹市区、农村集镇、科普教育基地等阵地,采取知识竞赛、设街头宣传站、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社会进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及普法活动,增强了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五)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市发改、财政、防震减灾等部门积极推进《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为我市作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规划支撑和保证。同时,市住建、水务、应急、民政等部门也将防震减灾工作内容纳入同级行业规划,各县(区)也积极推进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工作。

回顾过去一年,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目标思路进一步清晰,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为做好这项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部门单位和防震减灾第一线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要清醒认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

年,是我市“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启动实施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就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对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要清醒认识我市震情的严峻形势。刚才,王建立同志介绍了我市及周边地震趋势,其严峻形势不容忽视,地震形势异常复杂,可以概括为一是自身规律;二是周边影响;三是人类生产活动对地震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强化震情意识,高度重视,严加防范,牢固树立“即使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思想,彻底消除侥幸心理,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清醒认识工作任务的繁重形势。面对我市复杂的地震形势,震情监视、震灾防御、应急处置等工作责任重大。同时,今年也是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启动实施关键一年,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务必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要清醒认识加快基础建设的紧迫形势。我市防震减灾基础还很脆弱,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差还远。当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依然存在以下问题: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还存在漏洞、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依然十分薄弱、防震减灾工作经费保障缺口较大、防震减灾机构人员编制不能完全满足形势任务要求。此外,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足,应急救援体系不够健全;仍然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尚未排出,部分桥梁、水库还在除险加固过程中;现有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物资贮备库还不能满足需要。对于这些薄弱环节,我们务必清醒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快解决和改进。

三、要积极应对,全面做好年防震减灾工作

刚才,市防震减灾局局长卢开南同志提出的年度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安排意见,符合我市实际,我都赞同。当前,面对我市严峻的震情形势和迫切的社会需求,按照把地下搞清楚,把地面建牢固,一旦发生地震能有效降低损失的总体要求,我再强调几点:

(一)加快地震监测基础建设,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对于地震预测预报这个世界科学难题和挑战,我们既要增强对地震监测预报科学发展的信心,又要有永不放弃的追求和决心,地震部门和有关县(区)要根据我市震情趋势意见,制定震情跟踪方案,落实有效措施,加强震情研究,努力把握好地震趋势。一是要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结合“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加快全市地震监测台网改造步伐,优化台网布局,推进技术更新,同时,各县(区)要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加强本地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作为全市台网的重要补充。二是要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依法进行行政审批,做好台站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地震监测数据连续、可靠。三是要改进震情会商机制,充分整合周边地区和国家、省、市的地震监测力量和信息。落实好震情监视跟踪措施,注重发挥群测群防作用,积极开展地震预测预报探索实践,专群结合,集思广益,努力捕捉震前信息,力争做出具有减灾实效的预测预报。

(二)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提高城乡综合防御能力。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工作,探明活断层的分布情况及其活动性。其次,要着力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能力:一是要依法把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基本建设并联审批程序。将抗震设防作为项目审批的必备内容,严格审查,严格监管,严格执法,确保建设工程落实抗震设防标准。二是要适当提高重要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坚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交通、电力、通信等生命线工程也要注意提高抗灾能力。这一点上,希望党政机关、市级各部门要带好头,作好示范。三是要组织开展地震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排查各类建筑物、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在抗震设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除险加固措施,抓紧组织搬迁处于地震活断层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民居,特别是矿山、水利、交通等重大设施建设工程要注意加强检查,清除隐患。四是相关部门要规范管理好危化物品。五是要严把永久性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材料质量关,加强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工作,严防次生衍生灾害发生。六是要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消除安全隐患。

(三)健全应急救援工作体系,提高应急救援救助能力。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要抓紧修订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推进全市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和技术系统建设,落实好相应的人员和经费。加强各级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二是要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建设。交通、通信、卫生、水利等部门要加强行业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同时要加强军地应急协调机制和社会志愿者组织建设,完善我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三是要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救灾物资调度体系;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建设,为群众应急避险提供安全保障。四是要加强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疫情防控、工程抢险、气象保障、次生灾害防范等应急救助体系,不断提升我市应急救助能力。

(四)抓好新修订的《省防震减灾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将《条例》宣贯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多形式、分层次、大范围地开展好《条例》宣传工作,扩大《条例》宣贯的影响力;要深入研究《条例》所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实际,制订落实好配套措施,确保《条例》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五)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提高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必然要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坚持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纳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计划,制定和落实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二是要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载体建设。继续推广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社区,扩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影响面和影响力。三是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产品制作。组织制作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宣传产品,组织开展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及其他重点时段的公众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教育实效性。四是要加强地震新闻宣传管理。做好地震事件信息工作,严格地震信息、新闻报道归口管理,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妥善处置地震谣传、误传事件,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六)积极参加全市防灾救灾综合演练。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5月11日,在米易举行防灾救灾大演练。此次大演练是我市规模最大、范围最宽、实战最强的一次防灾救灾演练,既是对全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果的全面检验,又是提振全市人民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信心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我市全民防灾救灾意识,提高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务必抓紧筹备,细化工作方案,分解职责任务,确保此次大演练圆满成功,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我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四、要强化防震减灾工作保障

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是我市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务必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始终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扎扎实实落实好相关保障措施。

一是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责任机制。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将防震减灾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相应的工作责任制,明确考核的指标,严格考核的标准,与奖惩进行挂钩,逐步建立防震减灾工作长效机制。

二是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投入机制。各县(区)要依法编制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将防震减灾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入工作计划,争取逐步予以解决。其次,要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稳定增长投入机制。

篇8

一、要充分认识我区多震灾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由于我区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从公元1474年起,我区及临近地区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高达60余起,频繁的地震发生,给我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遭受地震灾害重已经成为我区自然灾害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在*年*7.0级地震造成309人的死亡人数中,其中仅*区所属的大研镇死亡人数就高达86人,占死亡总数的27.8%。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全区国土面积全都处于大于等于8度的高地震烈度设防区。据专家预测,本世纪初,全球的地震活动将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区所处的*地区将可能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未来我区面临的震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任务仍将非常艰巨。

防震减灾工作是属于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几年是*区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区党代会上的各项奋斗目标的完成。努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不仅是我区所面临的震情形势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年*的7级大地震发生后,遭受地震巨大灾害的*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发扬优良传统,弘扬自强、广纳、超前、进取的“*精神”,抢抓机遇,努力拼搏,在国内外的大力支持援助下,使大灾难变成了大机遇,促成了大发展,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圆满地完成了重建一个新*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腾飞,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史上的奇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牢固树立震情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巩固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的三大工作体系。

(一)、以地下流体监测和地电监测为主、宏观监测网点为辅,进一步夯实基础,巩固完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

监测工作是地震工作的基础,是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主战场。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我局现已拥有水质、地电、电导率等多项地震监测前兆手段,开通了*地震电台通讯的联网,实现了全省范围内的计算机联网和地震监测数据传输与共享。2008年,在*区党委、政府和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完成了*山观测站的搬迁工作,恢复和建立了数字化*地电台的观测和监测用房。并逐步建立和恢复了束河龙泉、义尚甘泽泉、七河共和完小龙潭、金江温泉、七河黄龙潭、大东温泉等六个地下水宏观观测点和宏观监测网。形成了以流体监测和地电监测为主、宏观网点为辅的我区防震减灾工作的监测预报体系雏形。从1993年地震局成立开始,我局始终紧紧抓住地震监测这一基础工作,狠抓监测管理和质量,在全省每年的地震监测质量评比中,连续15年保持佳绩。通过不断地实践,监测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一批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地震科技工作者,已经挑起了监测工作的重担。*年,经过努力,引进实施了国家地震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川滇强化地电数字化地震测试项目,完成了川滇强化地电数字化*台的建设,使得我区的地震监测由模拟向数字化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地电数字化*台的建立,不仅夯实了监测基础,弥补了地电监测在*地区的空白,而且也必将对实现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一如既往、自始至终、进一步夯实基础,不断巩固完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

(二)、要以开展工程震灾预防措施为主,加大地震、抗震科研成果的运用,通力合作,努力推进我区的震灾预防体系建设。

地震是群灾之首,而地震最可怕的是因地震造成房屋建筑的倒塌破坏而致人伤亡。国内外的多次地震表明,一座城市设防与不设防在地震后的结果大不一样。在大研镇因地震死亡的86人中,其中因房屋破坏直接造成死亡人数高达8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6.5%,间接死亡3人,仅占死亡总人数的3.5%。尽管,目前实现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但在地震来临之前,积极主动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对减轻人员伤亡更具现实意义,防御灾害比救灾更人道,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为关怀。

因此,在未来*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要继续努力加大地震科技成果和抗震技术的运用,提高城市和乡村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着重以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震灾预防措施为主,依法、管理、规范抗震设防工作。多年来,地震、城建、抗震办等部门在开展抗震设防和抗震加固等工作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要积极主动与城建、规划、发展计委等部门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每一个项目的论证、选址、设计、图纸、施工等等方面严格把好关,各负其责。在我区稳步推进实施城镇化的过程中,结合以新农村建设、金沙江水库移民安置搬迁工程以及我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为契机,在防御地震、抗御地震等基础薄弱的广大农村中,继续加大防震、抗震的科技成果和科普知识的宣传、管理和应用,进一步扎扎实实抓好城乡的抗震设防工作,努力推进我区震灾预防体系建设。

(三)、进一步落实好《*市*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创新工作机制,采取综合防御的措施,巩固完善我区地震紧急救援体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在1993年,*县委、县政府就制定颁布了《*纳西簇自治县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县抗震防震指挥部各职能机构一览表》、《*县抗震防震指挥部组织机构一览表》(简称《预案》和《两表》),并成立了*县抗震防震指挥部,设立了常设办公机构。各乡镇的党委政府也十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并积极采取综合防预措施。正因为如此,*7.0级大震突然来临时,依据《预案》在震后不到10分钟,县委、政府迅速成立*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率领全县人民展开了一场抗震救灾的斗争,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地震伤亡和损失,创造了人类抗灾史上的奇迹。*地震的实践再次证明,制定落实好多震区《预案》工作,不仅能够迅速有效地在震后实施紧急救援工作、抢救生命、减轻损失,而且对城市功能在灾后快速恢复和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区县分设后,根据我区的实际,区人民政府及时制定出台了《*市*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各部门、乡镇、办事处也制定了相关的《地震应急预案》。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常抓不懈,有备无患,落到实处,确保一旦破坏性地震发生,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预案》,使地震应急救灾工作能够协调、有序、高效的进行。

*年,根据*区《预案》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局结合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强化防震减灾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在不增加机构、不增加人员、不增加经费“三不增加”的情况下,聘请了各乡、街道办事处的相关的人员担任我区的防震减灾助理员,即由各乡、街道办事处的民政助理员担任防震减灾助理员,明确了各乡人民政府乡长、各街道办事处主任为所属地的防震减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地震应急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首创了新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继续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积极采取综合防御措施,组织和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完善好我区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等资源优势,深入持续广泛地开展宣传和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能正确地认识地震、对待地震,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紧急避险能力,自觉地参与到地震应急救援中来。

三、要进一步严格按造“*”的要求,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防震减灾队伍,为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打下人才基础。

防震减灾是一项特殊而平凡的公益性事业。地震是当今科学的难题,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知识含量高,涉及面广的高科技工作。没有高素质的文化水平,没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防震减灾工作就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不能单靠增加人力,养活一只庞大而低素质的队伍去完成,需要的是一只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文化素质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较强的精干队伍。由于地震工作具有连续、持续的工作特点,许多岗位,如值班、监测、电台等工作不可能得到正常休息。尤其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要安心地干好地震这一没有“油水”的“冷门”,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一只队伍的建设显得特别重要。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还要为防震减灾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更要进一步严格按造“*”的要求,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顽强、甘于清平、爱岗敬业的防震减灾队伍。不断地积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的活动,为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打下人才基础。

篇9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到*镇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镇的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镇位于*县西北部,系滇川两省,*、*、*、*三县一区结合部的*山区腹地,全镇总面积264.9km2,辖18个村(居)委会,有348个自然村,18821户68834人。由于受小江、金沙江的强烈切割,*镇境内地形地貌极为复杂,河谷部分岩层存在垂直裂隙,形成深邃峡谷,全镇有12个村委会处于地质结构较差、地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金沙江、盐水河谷和小江沿线,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真正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派出所、安监站、国土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为增强防震减灾工作战斗力,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党委、政府从机关单位抽调了50余名干部职工组成了4支应急抢险队伍,同时在各村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队长,民兵和青壮年群众为队员的应急抢险小分队。

二是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手机短信、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在各中小学校普遍开设地震知识讲座,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在各中小学校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今年上半年,全镇共张贴防震减灾宣传标语200余条,出黑板报48期,印发防震避险宣传单20000余份,开展地震知识讲座20余次。

三是深入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理念,组织国土、安检、民政等部门对全镇17个村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其中石门坎村、云峰村、落水村、发基卡村、炉房村和炭山6个村委会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共有滑坡点10处,威胁着148户67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党委、政府已向地质灾害隐患地带群众发放了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并落实了专人负责24小时监测,一有险情立即上报。同时,组织中心学校等部门对全镇23所小学的危房进行了全面排查统计,目前全镇23所小学共有d级危房9532平方米。现已争取排危资金380余万元,可排除学校危房面积3238平方米,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全面完成中小学危房排除任务,保证学校校舍安全性能,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受*“5.12”大地震的影响,云峰村委会大水沟村民小组和三家村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为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镇党委、政府投资80余万元对两个村民小组处于滑坡体上的29户群众进行了易地搬迁。

四是加固民居,提高抗震能力。根据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统计,*镇85%以上的民居均不具备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底,原因是娜姑镇的民居绝大部分都是土坏房,屋梁直接担在山墙上(土墙),特别是地处金沙江、小江、盐水河断裂带的山区群众,家庭贫困程度深,住房极为简陋,不具备抗震性能。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大力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工程。在项目安排上,我们坚持把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作为实施的重点对象,优先考虑,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在工程建设中严把“三关”、做到“四不准”,即: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把验收入住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目前全镇已新建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的安房176户2.1万平方米,加固改造的1339户12.05万平方米,基本保障了1515户6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完善修订了《*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及时充实抗震减灾应急队伍及应急小分队成员,建立应急队伍信息库,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严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要求各村及相关部门实行值班制度,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虽然我镇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二是村镇建筑民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达不到抗震要求,全镇大部分群众还居住在抗震能力低或不具备抗震性能的房屋内;三是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有待加强;四是紧急救援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可操作性。

篇10

关键词:防震减灾;宣传;常态化

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每一次地震都让人痛彻心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双路小学从2010年开始就致力于防震减灾的教育模式研究,通过四年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常态化的防震减灾教育模式。

一、充分认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对防震减灾没有充分认识表现在:

1.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小学生社会知识面窄,除了学校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外,平时很少去接受地域以外的信息及社会知识。

2.教学枯燥,形式单一。多年来,防震减灾的知识宣传多停留在书本上,简单的几幅图,寥寥的几句话。

3.资金不足,难以渗透。

二、加大宣传,逐步渗透

双路小学从2010年开始,组建了一支防震减灾课题研究的团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1.每天的大课间集会做操,每个班级、每名学生都按照防震减灾疏散演练的路线快速、有序地集合到操场,不冲撞、不拥挤,常年训练。

2.每周学生有一节安全教育课,学校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制作防震减灾课件和PPT。

3.每月开展安全知识小报或黑板报比赛,让学生自己大量收集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破坏图片。

4.每学期请区地震局以及安全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我校全校师生进行安全培训,对地震科普知识进行辅导、讲解。

5.每学年至少一次带领学生到地震科普知识馆去参观、学习。

三、初见成效,常态发展

2011年我校成功创建区级防震减灾示范校,2012年我校成功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示范校,2013年我校正式申报防震减灾国家科研课题,2014年在区防震局的支持下,我校编写了防震减灾小学教材,将防震减灾知识加以普及和推广。

四、扩大普及,紧密渗透

1.向家长渗透。在防震减灾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通过校讯通、家校联系及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将防震减灾知识向家长、向家庭渗透。

2.向社区渗透。未来社区建设将是我国发展的方向,社区建筑多,人员密集,方便宣传和推广。

3.向安全部门紧密联系渗透。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将立即启动防震减灾安全预案,同时要向相关的应急救援部门、地震部门、公安局、校保支队、校安稳办取得联系,组成救援队伍开展施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