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背景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背景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在去年三月份,我国政府发行了“互联网+”的系列计划,通过互联网和我国制造业工厂企业进行合作,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种电子商务结构趋向于数据化、移动化,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市场脱轨,导致近几年很多高职学生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学生电子商务专业能力的培养,针对市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性技能,在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互联网+”背景下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有哪些需求
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从线下转为线上,开始在网络上组建移动平台,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的转型比较慢,企业各方面技术人才比较匮乏,所以和一些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合作,通过这些公司,发展线上业务。因此对于一些网络客服和网络设计人才需求比较大。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有很多商业模式不断改革创新,很多线下商铺进入线上经营,但是企业在进入线上时,有很多企业人员还是善于线下经营模式,对于网络营销手段不够了解,多以企业需要大量的网络营销策划和推广人员。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1.缺乏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时候,缺乏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时,仍然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没有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时,仍然只知道一些表面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时,不知道如何操作,有的高职学校由于缺乏实践环境,而导致很多实践课程无法正常进行。
2.缺乏电子商务类实践教学老师
很多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教师这一块上非常欠缺,很多老师都是由别的专业转型而来的,对电子商务类的知识不够了解,在教学中,按照课件内容教导学生,这对提高学生电子商务专业能力没有任何帮助,造成了很多教学内容都是浮于表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电子商务的内涵。同时有很多老师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不了解市场上对人才有怎样的需求,从而在培养人才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而培养的都是研究性学习能力,学生缺乏实践知识和经验。
3.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认识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快,如今高级职业院校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认知深度明显不足,教学实践中绝大部分还处在最初阶段,即教会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和经济学知识。在当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若仅仅只是修习基础的计算机和经济学知识已然不能适应今后的相关岗位和职业发展。所以,作为高级职业院校应尽快做出改进,努力培养“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以此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新的需求。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培养方案
1.明确高职学生的就业目标
把人才的培养计划细分起来,明确学生的就业目标,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让学生理解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别分开培训,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优势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让每一名学生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同时指导传授学生的就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努力培养全方位专业人才。
2.加强各种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
鼓励在校高职学生自主建立电子商务店铺,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熟悉度和好感,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商铺运营、互联网开发设计等课程,学生自主经营电子商务店铺,可以积累一些相关经验,同时可以掌握最新电子商务信息,遇到困难时,可以积极和老师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同时一些线下课程转换到互联网上进行,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进度随时布置一些网络作业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qq邮箱和一些测试平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管理,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很好地实现学生和老师的对接,定期开展一些网络活动,让学生和老师参加,提高教师和学生应用“互联网+”和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平台的经验。
3.加强高职院校和市场企业的合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安排高职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让他们快速接触电子商务并融入企业的环境中,岗位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可以是电子商务外包开发方面的岗位,也可以是网络销售运营的,或者是网络客服与售后部门的,这样可以快速提高高职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电子商务专业能力。让他们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就业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为了响应市场的需求,必须不断改革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培养的重构――以大连软件职业学院为例[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99-101.
篇2
【关键词】综合实训项目;护理专业;教学;开展 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联合颁布的关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护士的核心能力。其明确指出护士职业的核心能力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它是知识、技巧、判断力和个人特质的综合体,是在护理实践中积累性学习的结果[1]。这就明确指出我们在进行护理教育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护理教育的最根本目的主要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实用性的综合性护理人才,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医学。近年来,综合实训项目逐渐广泛的应用于护理专业教学,受到了专业人士的好评,推动了我国现代化护理教育的同时为我国临床医学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护理人才。本文主要针对一、二、三年级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综合实训,有着一定的具体操作意义。
1.综合实训项目开展的基础
实训项目开展之前,通过用人单位的深入研究,从用人单位实际的需求为出发点,及时开展相关人员的座谈,对用人的单位用人标准以及用人规格进行实地考察,及时了解其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应对校外护理教育专家以及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站加以访问,不断学习护理教育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确定护理专业的相关重要知识,结合医学院校自身实际的办学特点,及时分析当前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综合实训项目开展之前,要本着科学发展的眼光,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的合理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制定全方位的课程实施计划[2]。
2.综合实训项目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的实施过程
综合实训项目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的实施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1综合实训项目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实施的第一阶段
实施对象为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第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依据于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对传统护理教育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和尝试,并对综合实训项目在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训练中的运用模式进行探索,确定在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强化的同时,更加倾向于专业技能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就其专业背景及开设的课程而言,在第一阶段综合实训项目主要实施内容是: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培养整体护理服务理念,注入人文关怀,关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需求,确保服务对象的安全和舒适。结合临床护理服务的要求,在评估护理对象时,渗透人文关怀,如:解释操作目的、告知必要步骤、进行健康教育等;并在操作过程中,贯彻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体现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2.2综合实训项目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实施的第二阶段
实施的对象为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其教育改革的目的主要为护理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由专业的护理队伍进行编制,建议由医院资深的教师担任。定期开展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会议,引进先进教学改革思路和设想 [3]。
第二阶段综合实训项目在开设的过程中,结合内、外、妇、儿等护理操作特点编写案例,以病例为切入点,按临床护理活动中实际的工作情境、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置虚拟情境或任务项目,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综合实训项目实际的实训过程中,充分融合护理礼仪、基础护理操作和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将综合实训项目的若干情境加以构建,通过充分融合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并对综合实训项目进行合理性的指导和考核,使其紧密联系于临床。
2.3综合实训项目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实施的第三阶段
实施对象为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其实训教学方式主要有课堂训练、课外训练以及学生临床见习等,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创设情境性教学环境,借助高端智能模型的功能,融“教、学、做”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注重培养其护理思维习惯。在寒暑假期间,鼓励学生进入医院见习,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充分融入临床护理当中,培养其与人交流合作、信息处理、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能力[4],进一步缩短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
3.综合实训项目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的体会
人是一个完整的人,人的身体结构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身体健康状况并不能单纯的以某一门课程来进行评估,而应该综合化。作为护理学生,应该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及时对病人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评估。而综合实训项目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这一能力的培养,它不是简单的将各学科的知识相加,而是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工作等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口语交际、组织策划、群体合作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实训项目的培训较传统单一的操作技术培训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对教师的课程设计、学校的实训条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训项目,要本着科学的眼光,深化处理院校合作机制,改善教学环境,深层提高实践办学条件,加强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探讨分析,创新教学改革思路,拓宽视野,全面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可形成自身的专业办学特色,同时有利于形成先进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综合性的护理专业人才,进一步缩短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刘明,Wipada Kunaiktikul,Wilawan Senaratana,Ouyporn Tonmukayakul. 中国注册护士能力架构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08) .
[2]金玉忠,邵路才等. 高职护理专业开展综合实训项目的实践探讨 [J]. 护理研究,2013,27(19):2028-2029.
篇3
高职护理英语 工学结合 口语教学
一、高职护理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入世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国际护士市场出现了紧俏的行情,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形成了对护士需求新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国内护士市场与进入中国的外籍人士同步快速增长,涉外护理人员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社会对涉外护理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给涉外英语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提出了更高达要求。不仅要求涉外护理人才具有到国外医院、国内外资或合资医疗单位工作的能力,同时也要适应护理人才国际化的需求。这对护理英语口语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涉外医疗机构工作的护士不仅要能够进行日常的口语交流,而且还要具备与医患者进行医学方面的沟通的能力。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尤其是英语听说方面。在中学阶段,长时间的英语教育侧重语法、词汇方面的知识学习,学生几乎忽略了语音方面的训练。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只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护理专业课的学习上,往往忽视英语,尤其是护理英语口语,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涉外护理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护理英语口语课程还处在摸索阶段,课程的设置还不够健全,多数高职护理英语教学缺乏专业特色,基本上是基础英语教学,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语言与专业结合的能力未得到培养。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对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口语教学的负面影响,英语口语课堂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些口语课堂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法的正确性和书面阅读的能力;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口语课上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学生开口的时间;还有些口语课堂上的操练单一而机械,大多的课堂口语活动,其实是一种重复句型的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下教育出来的学生要么就爱面子,怕出错,不开口;要么一开口,就背句型,在真实的交流中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再次,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脱节。口语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我们在口语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如果没有适时地去让学生了解各种语言形式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当学生使用这些语言时,往往就会不得体、不合时宜。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对疾病原因、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的认识会有差异,不正确、无效的交流往往导致不恰当甚至危险的护理,从而给病人带来痛苦。
二、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护理英语口语教学改革
英语教学作为手段与工具来学习运用,为护理英语口语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理念和工具。高职护理英语口语的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绝大部分专业都在尝试采用“工学结合”(就业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实训模式,来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有的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实训教学是指在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培养企业急需的具有很强专业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而“工学结合”就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进行直接操作的实训模式。
护理英语专业作为文科专业,要实现“工学结合”存在较大的难度,该专业应怎样推行“工学结合”实训模式,值得探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课程内容的设置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要符合时代要求,更要突出专业特色。涉外护理专业建设起步的时间不长,课程设置及教材配备建设方面经验不足,因此还有待完善。护理英语口语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第一,课程的设置直接与就业需要挂钩。第二,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第三,兼顾就业需要和学生继续学习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对涉外护理专业口语课程设置进行一定深度的探讨,设计一种较为适合我国涉外护理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的模式。
其次,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护理情景教学模式,创设真实的临床护理活动场景。通过情景的设置,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临床实例中,模拟护理的全过程,把护理过程中会面临的场景以及可能遭遇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围绕实际交流需要,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不断熟悉与强化每一项操作过程中护理英语听力与口语的应用能力,并且通过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护理英语的浓厚兴趣与主动性。同时教师可以将语音、语法、词汇、话语连贯和社会交际策略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际交流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全方位、整体的知识,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学用统一,学以致用。
再次,在口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的导入。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单靠语音、词汇、语法、句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了解语言形式之外的更丰富的文化内容。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语言,其国家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单靠学习语言本身是无法领悟的。只有理解、接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才能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涉外护理专业服务是面向世界的,因此对于不同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不同宗教人群的文化差异,应掌握并运用于工作中,使患者能获得最佳健康的状态。这就要求护理英语口语课要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人群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风土人情都尽可能的了解和接触;在课堂教学上尽量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创造深厚的英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日后与外籍患者的交流中能够进行更好、更有效的沟通。这些内容的面很广,同时也要求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课外多阅读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从而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以工学结合为背景,以能力为导向,与职业紧密结合,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把英语教学作为手段与工具来学习运用,为护理英语口语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理念与工具。
参考文献:
[1]陈崇国.合作学习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口语教学[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
篇4
【关键词】中职 护理专业 英语教学 ESP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43-02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它强调开展基于学科内容的语言学习,学生可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掌握一部分专业英语技能。ESP教学要求根据学习者的需求,通过学习与专业和职业向关联的英语知识,并把英语作为一项工具完成交际任务。
20世纪60年代,Halliday在功能语言学中提出:ESP教学指的是和特定的职业或学科有关的英语,依据学习者自身特定的目的和需要而开展的英语教学。他当时没有给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明确涵义,只给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具体的形式,例如药剂师英语、法官英语、公务员英语、护士英语、警察英语,等等。ESP的种类有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很多,David Carver(1983)把ESP为三类:作为受限语言的英语、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特定主题的英语。
一、构建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ESP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997年,在日本召开的有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会议上,St.John和Dnudley 指出专门用途英语通常是为中级或高级学生设计,适合在高等学院或职场上为成人学习者设计,也适合为中等学校的学生设计。
专门用途英语强调的是学习的方向和目的,指与某种职业相关联的英语教学。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职业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在以后的职场工作中能有效地利用英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表达和交际,帮助就业和职业发展。
(一)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作为世界全球化语言的英语,它的交流工具地位更加突出。培养具有现代专业技术并具有英语交流和沟通能力的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客观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育部护理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的都是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英语进行沟通的基本能力以及对职业要求的能力的对应性。中职护理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正是适应了新时期医疗市场护理行业的社会需求,也符合国家对护理行业专业人员的整体规划目标。
(二)人才培养的倾向。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在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里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的技能型双语护理人才是我国中职教育护理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护理人才必须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尤其是能够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普通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缺点在于无法做到把专业技能和英语两者结合在一起,无法满足护理专业学生在在专业上对英语的特殊需求,致使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不一致。英语口语 ESP模式引入护理专业正好解决这一发展需要。
(三)ESP教学模式更适合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英语口语ESP教学模式具有“用”和“学”相结合的特点,它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水平。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本来就薄弱,而且还普遍对英语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口语能力,能用简单的英语交流表达的人寥寥无几。而且三年的中职护理专业学习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各种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英语课程的学习时间相对有限,在较少的时间里按照普通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学生的英语学习就如蜻蜓点水一样,什么都学了,但是什么都没学好。有所取舍,抓住重点,培养与护理专业相结合的英语口语,与学生将来工作具体环境相结合的ESP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引入ESP模式的措施
(一)根据ESP的需求分析整合课程的设计。需求分析是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而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现有水平与社会对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ESP是以调查学习者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目标场景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为前提的。ESP课程模式可在需求结果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以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评价体系,使英语课程在教和学两方面都更加合理有效。所以,中职护理英语教学应该在分析学生要求的前提下,整合课程设计,以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需求。
教师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有非常清晰的总体认识,知道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课程的目标还需要学生要有意愿去实现。应该让学生在工作前的学习中可以接触到与未来工作环境相似的一些情景,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具体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学习的重点并能有意识地去掌握所需的知识。因此,在了解学习者的需求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具体目标对教材进行选择,调整或者删除,有目的地使教材内容和培养目标相结合,对护理专业的要求和向对应的英语知识做一个整合课程的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整合。具体如下:
1.ESP教学在情景教学中的应用。从基础英语的教学转向专业英语教学,势必要求培养能力的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需要在基础英语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口语交流中。此外,ESP教学还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 ESP,从而从自身去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就是说,ESP要有它的教学意义。达到这些目标就是通过需求分析来实现。遗憾的是,在中职护理学校的大部分英语课堂中,只是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学习,没有经过实际或者模拟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和实现这些目标。但是,这些模拟性的情景练习却可以帮助学生在将来职业发展上取得优势。中职护理专业的很多毕业生在学校的护理专业技能非常优秀,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在就业后许多年内,很多学生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职业生涯遇到了发展瓶颈。究其原因,在于护理行业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而她们缺乏除了本身的护理专业知识外的国际化的观念和英语沟通能力。因此,在ESP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护理专业发展的英语教学资源,依照学生将来职业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场景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模拟工作场景进行情景角色表演。这样促使学生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在将来的职业发展中遇到相似或者相同的场景能快速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因此,情景教学是 ESP教学的重要方法。
2.使用交际法进行ESP教学。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用基本的语言能力来表达与专业相关的信息。ESP教学就要由原来的语法教学转向现在的交际式教学。
要达到把护理专业知识体现在英语交流上的准则,ESP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一定要有目标性。虽然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但是很多同学已经具备语言系统学习的能力,ESP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以及用运用相关英语知识在专业领域上不会表达。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料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与专业相联系的语言练习,通过场景的交流练习或者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在实际交流环境中能顺利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护理专业ESP教材的选择要把英语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习者在以后的工作交际中能用英语把护理专业知识表达出来。ESP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在掌握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英语交际表达,使学生在将来工作环境中能因为ESP英语教学成果在护理专业和职场工作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三)ESP教师的培养及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由毕业于师范类学校的英语语言教师队伍构成。他们掌握的是英语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并不具备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技能。这样,由于护理理论知识的缺乏,他们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护理专业专门用途英语的课堂教学。因此,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ESP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中职护理专业ESP教师队伍必须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教学能力。这是保障ESP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护理专业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应建立鼓励ESP英语教师学习相关护理基础知识的进修机制和评价系统,让ESP英语教师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取得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资质和能力。第三,ESP英语教师的培养离不开护理专业教师的配合和帮助,ESP英语教师应和护理专业教学的相关教师紧密配合,促进自身护理专业知识的发展,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与护理专业教师合作和学习,促进护理专业ESP英语教学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
[2]Carver,D.Some Propositions about ESP[J].The ESP Journal,1983(2)
[3]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
[4]安宁.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阮绩智.ESP 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
篇5
护理专业长久以来都是被女性所占据,男性很难进入到这个行业中,但是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生变化,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男护士一般被安排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精神科和骨外科等领域,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充足的体力和遇到突发事件之后的控制能力和决策能力,是女性护士所不能代替的。而对于五年制的护理专业的男生来说,学校需要高度关注这些学生需求,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及时的找到解决对策,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男生管理的问题分析
1.五年制护理专业的男生管理的特殊性
首先,专业特点就导致了该专业男生的数量较少。传统的思想认为护理专业是女生干的事情,男生进入到这个专业学习过程中,心理就会存在抵触的情绪,男生很难及时的融入到学习环境当中,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男上学这个专业都不是最合适的选择,而男生本在选择的时候,也并不是基于喜欢此专业而选择的。在五年制的护理专业班级中,有超过95%以上的都是女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甚至有的班级根本没有男生,这种男女比例的失衡给学生管理带来了重重难题;其次,也有学生个人的原因,给护理专业男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难度。在护理专业中的男生,大部分都是中考失利或在原来初中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在初中的日常学习过程中自由散漫,平时总是逃课、抽烟、酗酒。这些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总是缺少被关注和关爱,因此,进入到高职学校进行学习过程中,这些陋习改正不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给课堂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困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男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最后,学习基础差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不足。五年制的护理专业男生的行为和不习惯普遍都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漫不经心,学习兴趣不足,这就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与课程改革的需求相结合,逐渐加强对男生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帮助他们摒弃之前的不良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五年制护理专业男生德育环境的复杂前行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思维形式和价值观不断对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思想产生剧烈的冲击,对这些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的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产生偏离的现象。学生在受社会转型以及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双重撞击下的同时,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判断也必然会受一定影响。护理专业的男生在整个五年的学习阶段过程中,如何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文明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法律制度面前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做到科学合理,从而全面到达医院对男护士提出的职业要求,已经成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五年制护理专业男生管理对策分析
1.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建立一致学习型的德育工作队伍
首先,必须加强对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班主任和辅导员,其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质量的高低。因此,对学校而言,应充分重视导员及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合理规划,通过各种途径为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学习提供一个便利的条件;其次,不断总结经验,强化自身建设。德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大量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先进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学校和专业系部的领导还要重视德育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专业业务能力;最后,保证教师与时俱进,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2.在工作过程中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首先,应该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于学校的教师和导员要认真做好学生干部的队伍的建设工作,积极的鼓励班级的优秀学生干部,同时由于护理专业的男生数量较少,班主任应该认识到男生在班级中的作用,让其承担相应的职责,承担必要的活动。在每个学期还可以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系列的讲座,在讲座过程中要精心的挑选教师,通过培训和教育实现对护理专业男生的有效教育和管理;其次,依托团委和学生会的力量,在五年制护理专业中积极推行学生自我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以学生的宿舍为单位,对全体男生宿舍进行全面的自治管理,严重杜绝违纪现象的发生,建立和谐的宿舍文化。
3.做好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对在技能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应该更多的进行鼓励和教育,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身学习理念,及时的对护理专业最为前沿的科学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不断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不断完善自己,保证护理专业的全体学生都能很好的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需求。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保证有一技之长,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4.做好后进生的管理工作,使他们树立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的信心
护理专业的男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遭受挫折,心理上和行为上都收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这是对于班级和教师来说,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对其进行鼓励和教育,关心和爱护他们,不要用过去应试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个人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延伸到专业实习、训练和职业生涯规划中。
5.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多下功夫,探索出有效的信息健康教育模式,对极个别学生探究,总结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及时纠正。同时,还要积极的开展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豁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学生今后正确的形成职业价值观念将会发生巨大的作用。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 涉外护理 教育现状 改革措施
涉外护理专业在国际上的兴起,使得各国对涉外护理人才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也亦是如此。但是这个专业对英语听说能力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对护理专业方面的英语掌握程度更是高标准,从某种程度而言已经成为涉外护理专业人员的必备技能与素养。
一、现阶段高职高专涉外护理教育情况
(一)从师资层面分析
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直接影响到涉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甚至可以说是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评价依据。培养涉外护理人才,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专业课教学,还需要重视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后者对于涉外护理人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究其缘由也是因为不仅能够通过英语听说教学实现让学生掌握护理英语知识的目标,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交流技能。如此在进行涉外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避免语言差异引起的矛盾,更高效率的完成本职工作。但是这也就对高职院校师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高专涉外护理教育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老师尽管英语水平与教学能力都很高,但却缺乏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也就影响了涉外护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从涉外护理学生层面分析
近年来涉外护理行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各大高职院校纷纷扩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源质量造成了影响。就英语成绩这个考核因素就可以看出院校招涉外护理生源对其要求有所放松。然后学校这样为了补充生源而降低招生要求的做法却引起了一系列问题。比方说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呈下降趋势,生源质量与之前相比较而言相差较大。除此之外,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使得其难以达到当前高职高专教学要求,这为涉外护理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除此之外,高职高专也缺乏相应的涉外护理工作语言教学环境。
二、高职高专涉外护理改革途径
(一)改革教学机制
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课程设置的方式实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想要培养出符合国际涉外护理方面相关要求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结合当前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展开人才培养,还需要关注护理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保持课堂与时俱进,同时有利于涉外护理人才的全面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还需根据要求严格把控生源,不仅需要学生总成绩达标,还需要学生英语水平合格,以此才能保障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质量过关。
(二)增强涉外合作
伴随国际上对涉外护理人员需求量的不断增强,涉外护理专业人才的紧缺现象,促使了高职高专院校与国际合作的步伐。逐渐牡ヒ谎Э坪献鹘涣鞣⒄沟蕉嘣化、多科学交流合作。特别是在英语教学板块更是有了质的变化。从以前的“英语学习”过渡到了“英语应用”。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适当的涉外合作,增强这方面护理专业学员的英语应用能力,还可以带动学校其余专业人才英语水平的上升。可见增强涉外合作对于改善高职高专涉外护理教育现象是非常有效的方案。
(三)有机结合英语教学和护理操作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人员不断应关注培养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技能,还应加强对此专业学员有关护理英语知识方面的训练。从而通过实现英语教学与护理操作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英语水平。但是老师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英语术语及时应用到护理操作中,然后加强锤炼,经过学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护理英语水平不断增强。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更注重传递知识,主要以应试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教育发展情况。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尤其重要的,通过不断改革提升学生护理英语水平更是重要措施。学校应注重新教学理念的引入,从应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向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变,增强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在合理补充和实际工作相关联且实用的教学内容与材料,以此不断提升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由此可见,有机结合英语教学与护理操作对提升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英语水平非常有成效。
(四)提供国外就业机会
高职高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担任教学任务,还需要负担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帮助。这也就要求老师时时关注班级学生的思维模式,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展开就业指导。学校再适当的搭建出国平台,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然后在积极展开护理专业全面涉外的准备工作,综合分析各个环节。比方说,先设立相关的承办部门,了解熟悉涉外工作的流程与手续、资料等。然后针对有意向出国的学生展开对应的培训,也可使用传统教学班级与双语教学班的多样化辅导模式。促使该专业学生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与特征选择适当自己的课程教学模式。最终,加强与国外医学院校的合作关系,从而有效提升国际交流和人才的互动。
三、结语
涉外护理行业的兴起与不断发展,致使我国高职高专对这方面师资力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只是,师资水平的提升并非短时间能够实现的,因此学校还需要广泛展开多样化的校际合作。并全面掌握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涉外护理教育存在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研究。通过不断努力,涉外护理人员的护理英语教学情况会得到有效改善,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国际要求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楚丽.高职高专涉外护理教育现状及改革措施浅议[J].教师,2015,(09).
[2]曾静华.浅谈高职高专涉外护理教育现状分析和改革构想[J].科技信息,2012,(11).
篇7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护理专业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才能确保高质量的教学工作 [1]。目前广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教师临床实践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2]。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选取我区4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有教师进行调查,主要围绕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背景资料
选取我区及周边地区4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教师均专职从事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中男性15例,女性55例,年龄为24~56岁,平均年龄为31.2岁,根据职称划分其中助教职称41例占58.57%,讲师职称29例占41.43%;根据临床工作经验划分其中有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为38例占54.29%(工作经验1~4年23例,5~9年3例,10年以上2例),无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为32例占45.71%。
1.2 调查方法
对所有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前均征得所有教师同意,并对其解释调查目的,确保所有教师均能理解问卷调查问题,教师采用独立、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后回收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对教师基本资料的调查,如性别、年龄、职称、有无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年限等;第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现状,如实践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效果、教师本人对实践态度和心得等。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4.0处理所有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使用t检验,p
2. 结果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70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期望参与的临床实践内容主要为临床护理工作、医疗实践(如查房、手术、病案讨论)、临床医疗、护理的相关讲座和培训、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临床护理的带教工作和临床护理的相关科研工作几项。
3. 讨论
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护理专业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才能确保高质量的教学工作。目前广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教师临床实践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2]。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中年轻讲师比例较大,缺乏临床实践经验,院校多规定助教职称的教师需要参与临床实践,但是对于职称较高的教师则未作规定,由于近年来我国临床护理事业飞速发展,许多护理知识、理念和操作技能均不断更新,许多老教师无法更新自身知识体系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改善护理专业教师临床实践现状:第一,结合教师实际需求为其创造实践条件,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对临床实践均持肯定态度,并表示愿意参与,但是多数院校为教师提供的实践内容过于单一,忽视了教师希望吸收多元化知识的诉求,因此院校应该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内容,如可以提供病案讨论、护理管理、护理带教、护理科研等多方面的实践机会[3];第二,灵活安排实践形式,提高实践质量,院校应该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其实践活动,尽量使实践和日常教学相结合,不要脱离教学工作单一进行实践[4]。许多教师习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参与临床实践,完全脱离教学工作,在实践结束后返回日常工作时对实践所学知识和心得有所遗忘,无法及时将个人收获和经验与学生分享,最终导致临床实践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院校应该尽量安排教师同时进行教学和实践工作,充分将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发挥到最大;第三,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部分教师对实践热情不足,主要是没有认识到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已婚教师由于需要照顾家庭对参与临床实践不是十分积极,对此院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对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并能很好地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教师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热情。为了开阔护理专业教师的视野,丰富实践内容,拓宽临床护理知识面,应尽量提供规模较大、资源比较充足的大医院让教师进修和实践[5-6],兼顾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师实践的科室,教师可以参与和自己专业对口科室的临床实践。同时还要注意紧密结合护理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究,让教师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临床实践是提高护理专业教师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教师的临床实践需求为其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和机会,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慧. 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资格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
[2] 邓周. 医学专科院校护理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篇9
论文摘要:在阐述了目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中等卫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本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实践,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及建设内容尤其在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和产教结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建设背景及意义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 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 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以三个共同发展为原则(1)校内校外共同发展原则。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内实训是基础、是前提,校外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最终环节。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完善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基地建设将着重从实训基地的硬件和护理人文环境的软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硬件建设就是以工作实景为规划依据布局实训基地,同时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好基地的整体布局,做好实训室及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完成各实训模块任务的需要确定。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护士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模块;二是把护理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基地建设中。(3)通用与实用相结合原则。由于护理专业分科较细,有较强的专科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应以护士开展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为基础,设置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或社区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实训任务,从而适应不同护理岗位的共同需求。
建设的主体内容——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根据护理专业的学科教学要求和操作技能学习掌握过程分析,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完成。第一阶段:在校内基础模拟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内产教结合实训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为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通过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思路,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主要内容由以下三大体系组成:
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我校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已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共五层,总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八百多万元,设有医学基础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和专科护理实训区三大区域。医学基础实训区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陈列室、药物实验室等。基础护理实训区包括基础护理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形体训练室、ICU抢救室、模拟护理站等。专科护理实训区包括外科模拟病房、内科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母婴同室模拟病房、产科分娩模拟病房、综合技能考核室等。该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三年多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校内基础模拟实训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护理示范专业评审、卫生部中高级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好评。
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据人口调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比例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这些养老机构都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机构养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根据上述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近年来护理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已有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的情况。我校以产教结合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原门诊部的基础上,创建了“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护理康复医院)。为方便学生见习、实习,基地选址在校园内,已于2008年5月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5 200平方米,总投入1 000多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康复病人、慢性病人、家庭照顾困难的老年人,结合医疗市场状况,开设内科、外科、妇科、理疗科、康复科、心理咨询指导科等科室,有床位100张(按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分区收住),配备医师、护士、护理员等工作人员,配置相应的医疗护理用具和设备。该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造福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满足各类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及老年人接受康复治疗、专业护理、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需求,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方便。
校外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护士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医院临床实训是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本地六家市级医院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药)师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崭新路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更加重视抓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的设备资源,学校现已与周边地区三十多家综合性医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和对实习生的管理,学校和医院专门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了规范实习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更好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学校特设以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学校实训指导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沟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外实训基地临床带教工作座谈会,增进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合作联系。平时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等参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通过院校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春燕.新形势下卫生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6上).
篇10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护理服务对象、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对于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优化护士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到2015年,全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60%;三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80%,二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50%”[1]。高职护理专业迎来了巨大历史机遇期,同时也面临重大挑战。只有进一步加快高职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新型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突出护理专业特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护理人才,才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医学基础课对高职护理教育而言,是职业技术课的必修基础课程,怎样建立职业基础与护理职业技术课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基础医学教育作为高职护理教育的基础,其成败直接决定了护士专业素质的高低,因此,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就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现状
护理职业教育因其自身特点课程改革相对滞后,一些院校在不断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改革,但仅限于满足学制要求而削减教学内容,总体上仍未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护理设课及教育模式,这种现状越来越不适应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办学特色。目前,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1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
不同院校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在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方面差异很大,对于同样的培养目标,使用不同的课程设置,导致最终的教育效果大相径庭。目前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仍然存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学时分配不合理,基础课负担过重,课时数占总课时比例过大,学生专业课课时数相对不足,导致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受限。基础课各课程多强调单科的系统完整性,知识过细、过繁,过于强化学科,课程体系仍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为本科或临床专业的压缩,内容局限于固定教材、大纲,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与护理学无关的内容较多,严重脱离临床,更忽视了与其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联系,造成授课内容交叉重复,缺乏临床实用性,专业针对性差。
1.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的为前提、教学原则为指导,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共同进行的一种具有某种特定秩序的教学活动,是开展教学的纽带和方式。为了赶进度,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我国高职护理专业仍多采用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习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职业素养及良好医德的形成,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
1.3使用的教材
教材编写总体上不能适应护理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针对性差,与护理实践联系不密切。护理专业以往多选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的通用教材。近年来,已经意识到这点,尝试改编已有的基础课教材,力求适用于护理专业,个别出版的教材增加了基础与护理临床的结合内容,但多数教材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可读性差,不利于学生的系统性自学和阅读;生搬硬套的模式化内容太多,具有自己独特核心价值的内容较少,缺乏系统性;对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2]。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差,滞后于临床,难以满足临床护理的要求。课程间缺乏横向联系,交叉重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4授课教师
多数教师缺乏护理的临床经验,而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在基础医学领域往往缺乏深厚的知识底蕴。高职护理院校逐年扩招,护生人数多,专业基础教师的队伍并没有扩大;基础课教师每天忙于教学而到临床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不足,造成理论与护理临床实践严重脱节,不能按照整体护理思维的框架教学,不能将临床护理学的新进展、新方法、新技能充实于课堂教学上,跟不上临床快速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滞后于临床实际。
1.5实验教学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基础医学实验室功能、结构单一,实验教学依附于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主要目的是解决认知问题,实验课由各教研室负责,内容多局限于一些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课程间缺乏横向联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教师实验教学理念陈旧,仍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人体系统知识被人为分成的诸多学科所分割;实验内容安排欠合理,多年来重复做固定的实验;实验课时安排偏少,只强调实验课的开出率,学生动手参与实践操作机会少,忽略了实验课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均与高职护理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
2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尝试
2.1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专业性强
我校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对基础医学课课时进行调整,加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与临床护理学科之间的衔接与有机融合。以“基础医学知识专业化、课程教学内容系统化”为原则,寻求改革切入点,形成能力本位、淡化学科设置课程的基本思路。保证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保留医学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为后续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理论铺垫。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目前国外普遍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有机融合”的教育理念,国内本科教育中进行了部分尝试[3-5],国内高职院校也应根据班级人数、不同教学内容,适度引入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来实施课堂教学,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实践反思法、角色扮演、调查汇报、目标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做法。我校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总结、归纳、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恰当选用、整合教材,编写校本教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选用针对性强与适应性好的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护理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知识构架。在整合教材的过程中,应淡化学科或课程意识,删除重复的、不必要的理论内容,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通过相互渗透,使学生及早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6]。为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为专业服务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护理专业特点,我校将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将传统的人体生理学、组织胚胎学与人体解剖学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将传统病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为病因病理学基础,自编教材,在护理专业使用,效果良好。
2.4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素质
师资队伍对于高职基础医学教育来说至关重要。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使学生了解最前沿技术、新知识、新技能,我校基础课教师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老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下临床进修实践;并安排基础课教师定期听护理专业课;定期组织联合教研,教学相长。同时,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并有计划地组织落实教师培训制度,让教师不断“充电”。采用自身培养和外出培训相结合方式,不断创造对外交流机会,鼓励教师走出去,到国内外专业特色鲜明的院校进修交流学习。力争培养一支任心强、教育能力强、业务水过硬的教师队伍。
2.5实验教学改革
2.5.1整合、优化实验。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断建立跨学科间相互融合、渗透,我校基础医学教学部将原有教研室的独立实验室进行重新合并重组,成立了综合性的形态实验室和机能实验室。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和优化实验项目,替换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实验及设计性实验,并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开虚拟实验。考虑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实验教学有极大相通性,将原有的课内实验取消,进行实验整合、优化,单独为护理专业开设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程,统一排课,提高设备、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体现护理专业特点。
2.5.2加强实践操作考核。为改变护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我校将以往单纯过程评价改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由原来的实验报告、出勤、提问、作业等评价成绩,增加了期末实验操作考核,部门统一组织,教师协作完成,考核项目如:基本常用手术器械识别、血压测量、心音听诊、标本辨识等项目,有效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总之,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护理专业的自身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遵循全面发展、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从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教师培养、实验教学等方面全面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建立适用于我国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课模式,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OL].(2011-12-31)[2016-02-01].http:///gzdt/2012-01/10/content_2040677.htm.
[2]金叶.扩招背景下的高职护理专业困境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8):63-64.
[3]王岚,闫贵明,曹晓娜,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2):100-102.
[4]郑金伟,叶菊风,李闪闪,等.国内护理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理论成绩影响的Meta分析[J].医学信息,2015(43),78-79.
[5]李根亮,李韬,李曙波,等.医科生对实验教学中实施TBL教学法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108-109.
- 上一篇:网络营销传播渠道研究
- 下一篇:最新财税政策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