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常见疾病护理知识

篇1

1.1课程安排

老年护理学主要由老年护理理念、老年护理工作方法、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老年人健康教育、老年人临终关怀6部分组成,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课,共32学时。采取优化教学环节,细化教学目标及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方式(即理论授课16学时,校内模拟实践6学时,养老院活动4学时,社区见习6学时,第三学年毕业实习期间进行社区实习两周和医院老年病科实习两周),实施实践准备、模拟实践、养老院活动、社区见习、社区实习和医院实习6个阶段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1.2教学组织与管理

1.2.1实践准备阶段

(1)细化实践教学计划。课题组根据老年护理学理论教学内容,将所涵盖的各种老年护理实践归纳为老年人健康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老年人健康教育及老年人临终关怀5个模块,并分别制定具体要求。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及我院老年护理实践基地状况,确立实践主题,根据主题优化实践形式,具体计划见表1。

(2)师资的选取。我院要求理论教师每年到养老院、社区、医院老年病科工作两个月;实践带教教师则选取具有5年以上老年护理工作经历、经验丰富、技术全面、责任心强、素质高的资深护士担任。

(3)成立合作小组。在老年护理学开课之初告诉护生关于实践教学的安排与要求,根据护生学习成绩与认知能力、性格、特长等分小组,每组6~8人,各小组选出组长1名。各小组配两位实践带教教师,以轮转方式进入养老院和社区进行实训。

1.2.2模拟实践

(1)老年人健康评估。教师根据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实践目标,设计1份老年人健康评估单。当老年人健康评估理论课结束后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学院附近社区的老年人家庭,对老年人进行生理和心理评估。下次课安排两学时讨论,首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针对评估内容分析案例,提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判定。其次,教师抽取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并接受教师及其他小组学生的提问。最后,开展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与评价。课后学生将资料整理后书写并上交老年人健康评估报告。

(2)老年人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理论课后,确定老年糖尿病、老年高血压等多个主题;每个小组负责教师选定的一个主题,准备的内容要具体,有可行性,并制作一份宣传教育手册。宣传教育手册语言要通俗易懂,考虑到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宣传教育内容应为老年人最关心或最需要的知识。下次课安排两学时的模拟健康教育讲座,由每组派学生代表作为宣传教育者,其他学生作为养老院的老年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接受“老年人”的提问。最后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与评价。课后每组学生上交一份讲座课件及宣传教育手册。

(3)养老院活动。由学生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理论课后,到岳阳国泰阳光养老院进行慰问、帮扶等爱心服务活动,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料,如梳头、洗脸、剪指甲、卫生清洁等,并结合专业知识对老年人进行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护理及健康宣教等。通过志愿者服务让学生接触患病老年人及健康老年人,加深其对老年护理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尊老爱老意识。

(4)社区见习。在所有理论课结束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理论课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到岳阳楼区三眼桥社区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等大型活动,主要对社区老年人开展健康咨询、保健知识讲座(如糖尿病人的饮食、用药指导,冠心病的护理,跌倒的预防等)。到老年人家中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指导老年人的饮食、睡眠、运动,为老年人合理有序地摆放居室物品,为功能障碍老年人实施康复护理。

(5)社区实习。于第三学年毕业实习期间进行。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介绍社区老年人的现状,由社区护士带领学生进入老年人家中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进行健康指导与促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居家护理。

(6)医院实习。于第三学年毕业实习期间进行。由医院老年病科的护士介绍老年人常见生理、心理疾病的发病情况,护理计划。由实习带教教师带学生进入病房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实践,为临终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临终关怀。

1.3效果评价

实习结束后,课题组自行设计实践教学反馈问卷,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包括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问卷当场发放并收回。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讨论

2.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对社会老龄化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感受不到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所面临的重重压力,且尊老爱老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不浓,老年护理就业意向不高。实践教学可帮助学生树立为老年人进行护理保健服务的意识。他们在走进老年公寓、街道社区、老年病房后很快就会感到“银色浪潮”的来势凶猛。同时能了解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老年人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能理性地认识到老年群体十分渴望得到相应的保健和护理,从而激发其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产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就业意向。

2.2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沟通能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带教教师指导学生从饮食、睡眠、活动、衣着、环境等方面着手,为老年人制订合理的生活计划,有序安放居室物品,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舒适、安逸。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一些自理能力差或有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制作简便易用的生活工具及设计恢复功能的训练方法,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小组合作性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是推进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

篇2

(一)专业培养目标

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我国医疗护理事业发展需要;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基本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技能,能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性质

“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本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课程定位

“老年护理学”属于护理学专业中临床阶段中的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快速发现与判断问题,并能够以娴熟的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考查课程。

(四)教学内容

“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探讨有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现存、潜在的各种健康问题的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等。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老年护理的进展,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评估,老年人心理及生理的变化,老年人的保健与健康促进,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等几个方面的专科知识及操作方法。

(五)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与前期课程知识点的衔接,使学生不仅掌握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各类老年人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教学难点

如何将抽象、复杂的老年人各种护理技巧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理论及技能并与临床有机结合。

(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老化的概念,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老年人安全用药原则。(2)熟悉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特征,日常生活护理要点,心理变化特征。(3)了解国内外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

2.能力目标:能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和护理,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为老年期常见疾病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3.素质目标:具有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的博爱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学情分析

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系高职护理四年级学生,已具有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一定程度的医学临床知识和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思路灵活,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耐性、求知欲、自制力较普通大专学生差。

三、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科学性、职业性、实践性。

2.设计思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学用一致,“教、学、做”合一。

(二)内容的选取

1.根据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必须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

2.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1)总论。任务一:绪论;任务二:老年人的健康评估。(2)各系统、组织老化性改变及相关问题护理。任务一:老年人认知与感知的护理;任务二: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任务三:老年人清洁与舒适的护理;任务四:老年人休息与活动的护理。(3)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一:老年期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二: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采用较为通用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学讨论法以外,笔者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改革:

1.以抢答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选代表进行抢答,最后优胜组给与加平时成绩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方案设计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设计目标和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阐述设计方案并解答学生疑问,以非参与小组长和教师评分方式选出优胜组给予平时成绩加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

(一)教学考核

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含课堂提问10%、学习态度15%、出勤率5%、单元自测10%。

(二)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督导组、教学组、自我反省等多种途径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老年医学;成功老化;综合评估;老年共病;心血管病

作者:范利(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我国社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趋势。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报告,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0%。与此同时是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趋势的逐年增长,这将势必使社会医疗、养老保障的需求迅猛增加。因此,发展现代老年医学在中国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大多地区的老年保健医学体系仍停留在以单纯疾病诊治为主的传统专科模式,缺乏现代老年医学知识理念。老年科医务人员缺乏系统规范的老年多学科系统训练。因此,推广现代老年医学理念、更新老年保健医学知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当务之急。

1转变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理念和模式

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理念由老年健康的定义和老年疾病的特点所决定。1996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了我国健康老年人的标准,包括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无慢性肺部功能不全,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还要有一定的视听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情绪稳定,能恰当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及具有社交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更多使用成功老化的概念[1,2]。因老化是排除了疾病因素以外,随年龄增长不可避免而发生的生理、社会和认知功能下降的状态。成功老化是指生理功能、认知功能正常,无抑郁,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状态。能够获得成功老化的老年人,就可以积极享受生活,维持身体功能和身心健康、避免疾病。成功老化不一定没有疾病;对于患有老年疾病也可通过多方面的干预帮助其达到成功老化。近年来,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更加强调评估老年健康的标准应侧重于功能而不是疾病。

老年疾病的管理亦有不同于成年人疾病管理的特点。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器官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疾病表现不典型[3]。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目前针对许多疾病指南的研究证据大多来源于成年人的研究结果,缺少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的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老年人患有的常见慢性疾病大多难以彻底治愈,致残率较高,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当代老年医学的理念是全面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维持老年人的功能,降低不可治愈的疾病引起的机体不适,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模式也应随之转变。服务目标除了传统的防治疾病外,更应强调维持老年生理、认知功能和心理康复治疗,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康复照料,促进老年独立自主地生活。在处理老年疾病问题时需要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病情,明确患者每次就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预期存活寿命和保证老年生活质量确定综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对象应由传统的“患者”扩展到所有老年人。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治病”,还应该给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体检和健康咨询。老年医学服务、管理机构应与社区卫生机构联合,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社区老年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开展多学科合作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培训;应根据老年的不同年龄段制定具有不同侧重点(帮助老人成功老化、防治慢病、给予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管理策略,建立动态的、终生的医学管理模式。

2重视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健康的现代概念和老年疾病的特点决定了老年综合评估是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内容[4]。它通过由老年科医生为主导,组织药剂师、营养师、心理科医生、康复科医生、护理人员等多学科团队对老年人在医学、功能、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估,达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判断疗效和预后、合理安排医疗和长期护理服务的目的。老年综合评估的内容涵盖医学问题、躯体功能(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跌倒评估)、认知情绪问题(包括痴呆、谵妄、抑郁和焦虑)、社会支持、环境因素、信仰医疗意愿等多维度。医学问题里又包括老年合并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管理、多重用药问题、老年综合征(跌倒、痴呆、抑郁、睡眠障碍、疼痛、营养不良、尿失禁)的评估。通过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对于医疗机构可以减少对医院资源的占用,提高成本效益比;明确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时转诊、出院。对于医护人员能够避免漏诊、误诊,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家中居住时间,降低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减少残疾、促进康复,减少医疗费用[5,6]。目前,国外对于社区的老年人和住院的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已开展了大量有关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有研究表明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可以降低近期老年人死亡率,延长家中居住时间[7]。

改善躯体和认知功能。澳大利亚的研究开展了边远地区在线老年综合评估系统的使用[8]。我国已有关于社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以医院为基础的老年综合评估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尚未见到有关在线、远程老年综合评估的报道。未来还需要开展针对我国医疗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老年综合评估量表的研究,评价特异性量表是否较普适性量表作用更佳。应扩大老年综合评估的应用范围,对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和社区老年人开展不同侧重点的老年综合评估。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不同量表的有效性及其作用,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评估系统和随访、干预、管理体系也将是老年综合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

3重视老年共病问题

老年共病是指老年患者中同时患有≥2种慢性疾病的现象,不同研究表明老年共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达55%~98%[9]。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一项亚洲研究报道[10],老年人中的四种最常见的合并疾病类型是(1)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2)关节+肺+眼部疾病;(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消化系统+肿瘤。高龄、女性、社会地位低者共生疾病发病率增高。目前,老年共病的危险因素不明,遗传背景、生物学因素(血压、血脂、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社会环境)可能都参与了老年共病的发生。老年共病的不良后果是导致机体机能和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因此,老年共病现象是老年保健医学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目前关于老年共病如何发生、发展,在同一个体发生的显著不相关的共生疾病的机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链发生之前早期识别手段,以及减少或阻止多种共生疾病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还都没有定论。因此,老年共病问题研究的未来方向是探讨多种共生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探讨生命阶段、人格、焦虑与共病发生和进展的关系,研究老年共病的早期诊断技术、疾病预防策略、新型护理模式。在老年保健医学管理层面,探讨针对共生疾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和保健医疗机构,建立以老年科医师为主、多学科专业科室、专家协作的老年整体医学模式、和将医疗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整合的持续医学模式将有助于减少老年共病对社会、老年个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4重视老年多重用药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多重用药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和复杂。因为老年人的药物使用适应证和药物剂量均可能与成年人的标准不同;且老年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的用药管理策略应结合老年保健机构、内科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多方意见,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11]。一项研究显示[12],根据Beers标准,老年不合理用药的比例在23.3%,女性、过多给药、反复就诊与不合理用药显著相关。

还有研究发现,面对临床医师、药师和其他人员或宣传途径推荐的药物,多数老年人更加信任从内科医师与药师处获得的药品有效性及其药物价格的信息;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的合理呼吁有助于改善价格因素所致的药物依从性差的现象[13]。

5掌握常见老年疾病防治面临的新挑战

基于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防治老年常见疾病仍是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此,掌握常见老年疾病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对于提高老年保健医学水平、延长老年患者的平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根据美国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14],6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78.4%,控制率仅48.0%。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西方人,心血管死亡率及总死亡率高于同龄正常人,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痴呆、糖尿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15]。目前对于高血压病防治的理念是越早进行综合评估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越早干预,获益越大。高血压防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1)如何早期识别高血压,早期预防;(2)如何开展有效社区防治;(3)开发血压检测器材和动态血压实时传送技术,进行有效的血压管理,保证血压达标;(4)如何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5)开发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实践——血压管理“云服务”。不但可收集海量的临床数据(心血管风险、资源消耗、生活质量改善),为临床治疗与管理大样本患者群体提供技术平台,还可为临床研究、进行长期随访奠定基础。

缺血性心脏病或脑卒中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心血管病是美国的首位死亡原因(死亡80万/年),美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是4440亿/年[14]。在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卒中病例和750万卒中生存患者,脑卒中超过心脏疾病,是中国老年的首位致死、致残原因。

无论在男性、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肥胖、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在男性发生率分别为36.67%、30.09%、67.43%和26.69%;在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9.77%、24.79%、63.98%和23.62%[15]。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在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6]是帮助老年评估、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缺乏体育活动及吸烟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卒中单元,组织卒中后随访、康复训练,开展健康宣教,积极检测和管理血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我国2型糖尿病在60~70岁的患者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8.1%和20.3%,在超过70岁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分别达到21.8%和22.0%[17]。但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低,不足40%。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比例显著增多,但“三高”控制率低于15%,而且新型糖尿病药物尚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老年医学工作者在糖尿病防治领域面临的挑战是加强糖尿病的标准化管理;推动如何将指南研究进展迅速转化为社区实践;重视糖尿病筛查,开发早期筛查工具;帮助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建立多学科管理模式;还有与专科研究人员配合推动新型糖尿病药物的开发。

篇4

通过护士对病人在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了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所患疾病经常复发,加重了心身负担的情况,缩短了留观天数,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2.1通俗性特点:即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老年病人较多,及病人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4.2随机性特点: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4.3短暂性特点:急诊病人的观察期较短,急性病症得到缓解即可出院,门诊随访,而病情较重的病人经过短期的观察后,视病情收治入院或手术治疗,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病人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4.4综合性特点:急诊留观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数老年病人同时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责任护士便会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来消除病人因病重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和自弃情绪。

4.5强化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中年龄相对老龄化及家属比较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

4.6礼貌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的起病急,情绪不稳定,患者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的特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对病人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3.1病人的权利与义务:主动介绍急诊留观病室的环境,医疗保险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客制度,并告知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3.2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全面系统的介绍内科、外科、神经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有关防病、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目前已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内容。示范教育:为了让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病人健康知识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深浅程度,护士现场对病人进行宣传示范,如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叩背、拍胸,教会病人有效咯痰,指导糖尿病病人测试尿糖方法,插胃管的配合等,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讨论、切磋,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每一位护士的示范宣教能力。新晨

通过上述七种系统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急诊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系统化保健服务转变,通过与病人不断交流,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满意率提高。

4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4.1与病人交谈的方式: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4.2集体交班时提问:在交班时不定期请责任护士介绍所属病人的基本情况,检查责任护士的了解程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篇5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人性化护理;预后影响;分析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是心血管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疾病,如果患者发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患者致残、致死[1]。为研究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治疗的6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治疗的6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48~75岁,平均年龄(59.87±5.23)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50~75岁,平均年龄为(61.35±3.76)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48~72岁,平均年龄为(57.21±4.65)岁。冠心病合并心绞痛初发患者21例,劳力性心绞痛15例,稳定性心绞痛24例。患者患病病程在1~25年,平均病程为(3.45±1.02)年。两组患者在病情状况、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时观察病情等常规内容。

1.2.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引导患者及时将病房内环境熟悉,向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将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有效消除,使患者配合治疗。②护理人员保证患者病房卫生舒适,保证病房内的湿度、温度适宜,房间及时通风换气,使患者获得充足的休息。③护理人员要使用关怀、亲切的语气和患者进行日常交流,向患者讲解有关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相关知识以及以往成功案例,从而保证更主动、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④护理人员向患者提供正确饮食指导,在治疗过程中严禁患者吸烟、喝酒,忌食辛辣类食物。⑤对患者日常生活加强指导,等待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向患者讲解有效的有氧运动知识,将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有效增强,辅助患者进行散步、太极等有氧运动。

1.3观察指标[2] 观察两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满分为100分,其中0~35分为患者没有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完全辅助,36~80分为患者部分生活可自理,81~100分为患者生活可完成自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其中≥95分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59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3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护理满意率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冠心病合并心绞痛逐渐成为了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如患者患病后没有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致残、致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险。

人性化护理的原则是要求患者在精神、心理、生理上都在舒适状态中。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以人为本,制定有、科学的护理计划,鼓励患者戒烟、戒酒,保证睡眠质量以及睡眠时间。本次研究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护理人员经人性化护理后,饮食习惯趋向于清淡、高蛋白等营养物质的食物[3]。

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治疗的6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发现,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经过人性化护理后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率为93.3%,对照组为76.6%,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加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树芬.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加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预后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1(07):113-114.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014

高血压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病程长、控制难、不易根治,多数需终身服药是本病的重要特点。老年高血压系指年龄>65岁,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老年高血压正作为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迅速引起医学界和众多患者的广泛关注[1]。虽然求医行为是一种个体的主观行为,但它的产生与决策是一种复杂的过程,从生病到就医是一个从需求到行动的转变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而患者就医后是否具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3],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护理人员按照老年人的特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清楚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合并症,及时就医,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根据患者特点制定治疗原则提高服药依从性

治疗前后准确测量坐、立位血压,治疗期间应动态观察血压。了解昼夜血压节律,以便合理指导用药时间、剂量,最好不在夜间服用降血压药物,以免夜间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将血压控制在一个理想的水平:JNC7和200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与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要求目标血压为140/90mmHg以下[4],如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是130/80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也不例外。

按阶梯给药,合理用药:在治疗过程中,能通过非药物治疗则不用药治疗;在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条件下,能单用,不联合,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以减轻服药的负担。也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一些长效制剂、缓释剂、控释剂,以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及每天服药的次数,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注意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常见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风湿病、糖尿病、肥胖、抑郁、认知功能障碍、胃肠道疾病等),以及合并用药情况(去痛片、消炎药、气管扩张药、胃黏膜保护剂、镇静药、抗焦虑药等),避免药物相互干扰。服药前向患者讲解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其临床表现,使患者心中有数,不慌乱,不恐惧,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及时就医,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提高服药依从性。

进行必要的门诊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及X线胸片,眼底检查、尿常规、血液生化以及肾脏功能检查,目的是为了明确引起血压异常升高的病因,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明确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明确是否存在合并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等,以及心、脑、肾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检查的必要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具有深远意义。

护理健康指导

加强健康教育: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旦确立,通常需要终生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终止治疗后高血压仍将复发,所以及时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措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使他们了解该病的特点、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危害性,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高血压除了本身症状外,长期高血压还可以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提高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争取家属配合:指导患者家属学会观察病情变化,监督指导患者服药,争取家属互动参与,配合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服药依从性。在服药前,一定要对自己的病情和药物性能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有个基本的了解,出现较大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上医院咨询。年龄较大的人服药有时会忘记或弄错,尤其是几种药同时服用时,可以列出一张表,写明药名、剂型和服药时间,贴在醒目的地方。

重视非药物治疗:包括控制体重、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合理膳食结构、戒烟、限酒以及消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适用于临界、轻型高血压和各型高血压的基础治疗。有研究表明,单纯的限钠、运动、减肥方案能使老年高血压降低65mmHg。

避免诱因出现,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身心过劳、精神创伤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避免寒冷的刺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咳嗽,以防回心血量骤增而发生脑血管意外。避免噪音刺激和引起精神过度兴奋的活动。避免突然改变,不用过热的水洗澡和蒸汽浴,禁止长时间站立。教患者每天定时、定位测量血压,定期复查,有下列症状及时就医:胸痛、水肿、鼻出血、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肢体麻木、偏瘫、嗜睡、昏迷等,以防中风、尿毒症、心力衰竭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讨 论

知识缺乏,药物不良反应,联合服药的种类多每天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是影响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家庭经济状况,选用降压药物,按梯度给药、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做好家属工作使之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血压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毛云英.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9-10.

2 李智英.居民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现代临床护理,2010:66-67.

篇7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社区健康指导;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61.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b)-0164-02

老年抑郁症通常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常患的一种精神、心理疾病。这种病的特点是治愈困难,复发率高,给广大老年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抑郁症老人占老年人口的8%左右[1];另据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所提供的材料显示,在社区老年人口中,抑郁症状发生率约为15%[2],其中许多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甚至基本痊愈,但出院后因社区环境单调、经济拮据、躯体疾病等导致复发,本院对近年来一些出院患者进行了社区健康指导干预,观察其对预防病情复发的作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5月到本院就诊并治愈的114例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患者符合纳入标准:①DSM-Ⅳ的抑郁症诊断标准[3];②均为首次发病患者且不伴有严重的躯体疾病;③患者年龄>60岁,平均67岁,男女比例均衡。

按患者纳入标准筛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的结果见表1。两组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出院时建立档案,指导家属定期记录、填写患者出院后在家具体情况。干预组57例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指导干预,定期派遣专业医护人员到患者家中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情况,并在生活、服药、心理、娱乐活动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照组患者仅以电话或信件沟通了解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的社区健康指导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护理,饮食指导,社会活动引导,对家属进行老年抑郁症知识充电及家庭护理指导等,以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保持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再有病情复发的担忧。①心理护理:据报道, 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依从性和防止复发[4]。但由于老年抑郁症患者容易产生自卑感且不愿与人交流、沟通,其心理问题往往不易为忙碌的家人察觉,因此医护人员要经常到患者家中进行随访,与老人进行交流,耐心指导其倾诉自己的烦恼,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改变其悲观厌世的心境,让他们重拾自信,热爱生活。②饮食指导: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之前的临床症状及家属记录的其在家情况,结合老年患者的口味,制作出合理膳食食谱,既能使患者营养均衡,又能激起他们的食欲,且易消化,排泄,并指导他们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清淡为主,多摄入粗纤维食物及新鲜水果等。③社会活动引导:医护人员应该引导老年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多与人交往,例如可以与众多的老年人一起练太极拳,下棋,聊天等,在与人接触及沟通中,慢慢改变观察、理解问题的角度,重建其认知结构[5];另外,可以让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养花等,修身养性,保持愉悦的心情。④指导家属进行家庭护理:随访医护人员首先应该给患者家属讲解老年抑郁症的基本知识,并指导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因为家人的关心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尤为重要,来自家庭的关心可以使患者不再有孤独感及被冷落感。因此应指导家属无论多忙,都要多抽时间陪老人聊天、谈心,多观察他们的情绪波动情况,多倾听他们,帮他们排除烦恼,带他们出去旅游以放松心情等。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年后经统计分析,对照组患者57例,23例复发,复发率为40%,并有部分患者出现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干预组患者57例,7例复发,复发率为12%。两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P < 0.05)。

3 讨论

近几年来,国内老龄化步骤加快,老年人口总数剧增,老年抑郁症有高发病率、高伤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疾病[6-7]。然而,老年人抑郁症往往由于诊断不及时,治疗不重视而耽误病情,从而造成了更大的危害性。因此,老年人的抑郁症问题,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8-9]。老年人的子女大多已经成年,且不在身边,社区将在老年人抑郁症的防治工作中起重要作用。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精神性疾病,亦是心理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不适、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自卑感强烈、悲观厌世等,不良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并且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严重下降,往往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其他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会致使老年人轻生。因此为保护老年人身心健康,加强对其抑郁症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老年抑郁症往往难以治疗,易于复发。近年来,本院在致力于更好地治愈老年抑郁症的基础上,同时采取社区健康指导方式干预其出院后在社区内的状况,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复发,效果较好。

医护人员必须首先弄清导致老年抑郁症复发的原因。通过观察、治疗本院反复发作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提示导致老年抑郁症反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患者在家中没有医院制度的制约和医护人员的监督,不能自觉按时服药,病情巩固不佳,导致易复发;②家庭环境原因,包括经济拮据、困难,导致患者日日过度担忧、焦虑,不利于其身心健康;③社区环境单一,尤其是农村社区,患者缺少理想的沟通与倾诉对象,导致抑郁情绪长期憋闷心中,得不到发泄;④患者及家属缺乏老年抑郁症的基本知识,不予重视与关心,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再度复发等。

本研究通过发挥本院在社区的作用,对社区内居住的114例60岁以上的老人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组57例,进行心理健康护理,饮食指导,社会活动引导,对家属进行老年抑郁症知识充电及家庭护理指导,7例复发,复发率仅为12%;对照组57例,只进行简单随访,23例复发,复发率高达40%,说明社区健康指导干预老年抑郁症并预防其复发,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社区内的护理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社区健康指导对预防老年人抑郁症复发的重要性,把心理护理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韩玉薇.社区老年抑郁症的预防与人文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4(13):292.

[2] 韩丽萍.老年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4):49-52.

[3]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4th ed.Washington: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320-327.

[4] 陆勤.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9,2l(18):2278,2282.

[5] 李冠军,苏亮,李华芳,等.老年抑郁症治疗方案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2005,24(8):630-632.

[6] 潘苗,张三强,王长虹,等.心理社会干预对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1年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3):5-8.

[7] 李燕.老年人抑郁症发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67-368.

[8] 周志.我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09, 7(24):245-246.

篇8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疝气;临床效果

疝气是多发于中老年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发病原因是因为喷嚏、用力排便或者腹部肥胖、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的一部分离开原来的位置,并通过人体间隙、薄弱部位或者都是缺损进入另外的部位。疝气临床表现为腹部沟疝,在腹股沟区看到或者摸到肿块。本研究主要分析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疝气手术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选择手术治疗的中老年疝气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使用疝气手术针对性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优质护理组组,每组50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 68.7 5.6岁;优质护理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1.8 6.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普通护理组 普通护理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外科围手术护理干预措施,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及时对患者采取对症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1.2.2优质护理组 优质护理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患者使用疝气手术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为: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积极主动地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建立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感,对家属讲解有关疝气的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式,了解患者的身体特点,帮助患者和家属解除因为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和紧张等的焦虑情绪,通过以往的成功病例来鼓励患者和家属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②术中护理:选择有经验和资质的护理人员陪伴患者进入手术室,对患者进行安抚,缓解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过度紧张、焦虑,保证医生对患者顺利进行麻醉;手术过程中选择经验丰富的器械护士,护士需要提前熟悉手术的流程,做好相关的器械准备工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巡回护士要在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患者的体温,体温过低要进行适当加温,防止患者出现刺激或者应激反应。③术后护理:患者因为年龄较大,会对疼痛有敏感性,因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倾听患者的感受,用温柔的言语鼓励患者乐观地面对疾病,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的情绪,对于手术创口的疼痛,必要的时候使用镇痛类药物进行缓解。手术后3 d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切口是否干燥,以及是否出血,叮嘱患者家属在患者排尿的实收要将放置在侧向以防止伤口出现感染。定时对病房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病房无菌。

1.3观察指标

1.3.1住院时间和离床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和离床时间,并进行比较。

1.3.2熟手疼痛程度和并发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Prince-hence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0分为患者咳嗽无疼痛感;1分为患者静息状态时无疼痛感,但咳嗽时有疼痛感;2分为患者深呼吸时就有疼痛感;3分为患者静息状态下就有疼痛感,但是感觉不强烈;4分为患者惊喜状态下就有强烈的疼痛感。患者手术后常会出现肿囊水肿、伤口愈合不良、尿潴留、牵拉痛等并发症。

1.3.3护理满意度 患者手术后接受护理后的满意度分为不满意、一般以及满意3种类型,总的满意度为一般和满意之和和总患者人数的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χ2进行组建对比,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离床时间比较,见表1。

表1显示,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离床时间都显著短与常规护理组患者(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见表2。

表2显示优质护理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P

3讨论

疝气是多发于中老年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发病原因是因为喷嚏用力排便或者腹部肥胖等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的一部分离开原来的位置,并通过人体间隙、薄弱部位或者都是缺损进入另外的部位。疝气临床表现为腹部沟疝,在腹股沟区看到或者摸到肿块外,患者还会表现食欲不振、便秘等现象,疝气分为切口疝、脐疝、股疝等。疝气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会引起很大的影响,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疝气患者因为年龄比较大,围手术期会发生各种意外事件,这就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因此要对用手术治疗的疝气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的时候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心理因素等原因,保证手术疗效。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手术时的预见性护理以及手术后防止并发症的护理,疝气的护理应该包括整个围手术期,优质的护理措施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顺利的进行、手术效果的保证以及手术风险的控制等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主要分析的是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疝气手术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的报道内容为:优质护理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02±1.27)d,平均离床时间为(2.05±0.82)d,明显要低于普通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34±1.06)d和离床时间(5.32±2.23)d,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优质护理组患者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也要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患者的家属的满意度78%,优质护理在临床上更受患者的家属的欢迎。

综上所述,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缩短疝气患者的治疗时间、离床时间,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文微.腹部疝气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16(5):1120.

[2]张真.27例老年人疝气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35(9):328.

篇9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护士对病人在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了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所患疾病经常复发,加重了心身负担的情况,缩短了留观天数,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2.1通俗性特点:即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老年病人较多,及病人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4.2随机性特点: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4.3短暂性特点:急诊病人的观察期较短,急性病症得到缓解即可出院,门诊随访,而病情较重的病人经过短期的观察后,视病情收治入院或手术治疗,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病人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4.4综合性特点:急诊留观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数老年病人同时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责任护士便会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来消除病人因病重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和自弃情绪。

4.5强化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中年龄相对老龄化及家属比较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

4.6礼貌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的起病急,情绪不稳定,患者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的特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对病人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3.1病人的权利与义务:主动介绍急诊留观病室的环境,医疗保险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客制度,并告知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3.2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全面系统的介绍内科、外科、神经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有关防病、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目前已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内容。示范教育:为了让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病人健康知识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深浅程度,护士现场对病人进行宣传示范,如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叩背、拍胸,教会病人有效咯痰,指导糖尿病病人测试尿糖方法,插胃管的配合等,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讨论、切磋,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每一位护士的示范宣教能力。新晨

通过上述七种系统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急诊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系统化保健服务转变,通过与病人不断交流,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满意率提高。

4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4.1与病人交谈的方式: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4.2集体交班时提问:在交班时不定期请责任护士介绍所属病人的基本情况,检查责任护士的了解程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篇10

[关键词] 心理护理;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59-02

妊娠和分娩是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女性妊娠和分娩给盆底带来了巨大改变,甚至影响到了女性盆底的正常功能。更年期或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道的支撑减弱,出现子宫脱垂或尿失禁现象。所以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妇产科常见疾病,其对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目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它严重地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一般正常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为11%[2]。其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排尿功能障碍及排便障碍等。为探讨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效果,现通过对该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妇科门诊科收治的1000例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依据是否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500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5±10.6)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病程(10.4±5.6)年,子宫脱垂并阴道前后壁膨出300例,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者200例,心理护理组500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6.4±11.2)岁,病程7个月~19年,平均病程(9.4±6.6)年,子宫脱垂并阴道前后壁膨出320例,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者180例。两组患者主诉在会阴有肿物、肿物脱出等异物感,患者在不经意的腹腔压力增加时出现不自主的溢尿现象。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 采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组 是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措施:首先根据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①评估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心态:有效地针对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不良心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计划,做到有的放矢。②心理问题: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都会出现自卑、紧张、羞愧、忧郁、多疑、恐惧和焦虑的心理。③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应的心理疏导:根据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存在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首先对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前注意事项,尽可能获得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认知程度。做好心理疏导,耐心而和蔼地告知患者配合的方法,促使患者有信心面对治疗,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对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疾病知识、对疾病态度、治疗医从性等情况进行评分,每项指标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疾病认知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表1)。

表1 两组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往往有烦躁情绪,所以心理护理对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特别重要;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讲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知识和预后;协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舒适的、轻松的就医环境,对患者的疾苦表示理解。从而促使患者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3]。

消除自卑心理:中老年患者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往往在初期感到羞愧进而出现自卑心理,一般就诊时由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患者对于病情过分的担心,并且担心周围人群的歧视和嘲讽[4]。此类患者往往缺少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正确认识,担心病情无法彻底治愈,而产生自卑的心理[5]。应加强与患者语言沟通和交流,给与患者关心,并耐心介绍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能够以自信的状态接受和配合治疗[6]。

消除紧张和羞愧心理:中老年患者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往往可能涉及一些生殖系统和性生活的隐私话题,大多数患者担心别人对自己有异常的看法,进而引起紧张和羞愧的心理,心理压力增大。患者入院后表现为精神紧张,不愿意和医护人员交流,影响临床治疗的医从性。采用心理暗示和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并举例同病房病友成功案例,向患者讲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机理,提高患者对于这类疾病的认识和了解,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羞愧的心理情绪。

消除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情反复迁延对患者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患者长期处于焦虑和恐惧情绪中,严重者可能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应鼓励患者多参与社区的健康活动,组织安排同类疾病的患者进行交流,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

消除忧郁、多疑的心理:一些行子宫切除和卵巢切除的患者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缺乏医学知识,认为由于手术切除了子宫和卵巢,而失去了性征、性能力、生育能力等,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落差,担心以后的工作、生活及夫妻感情和性生活受到影响,出现忧郁和焦虑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保持认真负责态度,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换位思考赢得患者的信任,并安排家属积极参与;介绍治疗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积极面对治疗的信心,真正做到细心、耐心、诚心、热心、同情心解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分析该院妇产科收治的1000例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500例和心理护理组500例,结果表明,心理护理组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中可以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程度,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增强自信心,增加医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郝巧,戎凤梅,李芳,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行盆底重建术7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51.

[2] 陈佩华,王慧,张亚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现状及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4):53-57.

[3] 骆建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5):578-579.

[4] 吉萦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137-3138.

[5] 蔡伟兰,温素琴,彭玉兰.盆底康复训炼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4):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