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

篇1

一、经济运行情况

*年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共计24家,其中民营企业7家,占规模以上企业家数的29.17%。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和出货值分别为219304万元和54312万元,其中民营企业总产值和出货值分别为127908万元和10186万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58.32%和18.75%。

*年6月份,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共计63家,其中民营企业4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家数的68.25%,比*年1月份增加了5.14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和出货值分别为509774万元和218878万元,其中民营企业总产值和出货值分别为299615万元和103405万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58.77%和47.24%。比*年1月份分别增长了1.34个百分点和9.15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创新突破。区委、区政府及时成立了翔安区民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我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制定充分体现周边地区的优惠政策我区都能借鉴的原则,为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使我区对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上放得更宽,在投资领域上放得更开,在经营方式上放得更活,在注册条件上放得更松,真正做到了放心、放手、放胆。在贯彻落实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二)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区五套班子领导和市民营办领导出席了会议,林国耀书记、吴南翔区长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重奖了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纳税大户,确定了20家区重点民营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实行五套班子领导和部门领导挂钩制度。会后,政府办、组织部、监察局等挂钩部门立即深入挂钩单位乐安制衣、大家族鞋业、吉和制香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困难。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三)根据自身实际,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点,在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的领域和行业中,只要能向民营经济开放的,都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在内厝划出一定地块,创办民营创业基地,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周边民营入驻。

(四)除国家和省规定外,区级部门一律不准设置登记发证的前置条件,企业注册实行核发临时营业执照和预备期管理试点,允许跨行业经营,成立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挂靠在招商服务中心),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引下开展工作,为民营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五)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能源、交通、水利、工业区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组改造,参与投资兴办教育、文化及公益性事业。例如:鼓励引导大型民营企业银鹭集团进行巷北工业区标准厂房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允许部分民营企业与村办、镇办企业脱钩,进一步明确产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广泛的空间;规划文教园区,引进华天涉外学院等民办高校在我区兴办教育、文化及其他公益性事业。

(六)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探索“引进来、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经济合作,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我区银鹭集团、如意集团、万里石集团、舫昌佛具成功嫁接了外资,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

(七)建立企业工作午餐会制度,为加强和改善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联动关系,切实解决企业在投资、筹建、建设、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区政府决定建立企业工作午餐会制度,由区领导亲自主持,会议主要收集、了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明确责任部门,在下一次午餐会前必须及时解决并将解决落实情况反馈给企业,对因政策原因无法及时解决的,也向企业说明原因,取得企业谅解。例如:厦门弘信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反映,今年2月6号与翔安区鉴定《投资框架协议书》,征地100亩建立弘信翔安工业基地,但该基地建设审批手续缓慢,午餐会上,有关部门及时解释:公司与区政府签订的是《投资框架协议》,凡是签订投资框架协议的项目其土地皆为基本农田,应待调整后方可建设。今年我区共举办四次午餐会,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45件。

(八)培育产业集群成效明显。开展了全区民营企业产业调研。目前,我区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产业集群比较突出的有粮食加工、汽车运输、农副产品加工、贡香制造,针对发展现状和民营企业的特点,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培育全区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思路,规划建设贡香城、汽车城等市场,引导全区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区域聚集为特征,以功能定位、资源整合、科技创新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积极促进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有效聚集,做强支柱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培养成长型产业,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农民、企业、政府、投资者“四赢”的成功经验,指导各镇结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我区银鹭集团、如意集团、兴盛食品被评为国家农业龙头企业;新时鲜、源水水产等7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齐翔食品、华普水产等14家企业被评为区级农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为我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起到带头作用。

(九)继续推进民营经济外向化发展。在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获取进出口经营权的同时,广泛组织企业参加产品交易和商务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年我区13家民营企业组团参加了市经贸局组织的赴日考察活动,组织9家民营企业参加了*年沈博会,组织9家民营企业参加第二届福建省网上投资洽谈会,组织6家民营企业参加第二届福建省商品交易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外向化发展。截至今年6月份,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累计出货值为49465万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出货值的41.77%。

(十)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建章立制和流程再造进一步促进了局机关依法行政和职能转变:一是制定和完善10多项工作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干部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办事流程;二是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三是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证》,继续清理、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并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例如:针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因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拓展用地问题采取相关部门集体办公的形式一次性给予解决;四是持续开展“治乱减负”,工作成效继续巩固扩展。

(十一)实行名牌战略。我区民营企业实施细则第十二明确规定,对*年1月1日以后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给予50万元的奖励,获省级名牌产品和省级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建立,获市级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扶持力度居全市各区之首,极大调动企业创优意识,从新区建立到目前为止,我区获得著名中国驰名商标一项,福建省著名商标一项,厦门市著名商标三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一项,福建省名牌产品四项。

(十二)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国家和市、区科技部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科技扶持力度,*年国家和市、区科技等有关部门扶持我区民营企业资金高达563万元人民币,比2003年的165万元增长了2.41倍,截至目前我区共有民营高新技术企业4家、民营科技企业23家、通过iso和其他管理体系认证的民营企业12家,为我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十三)充分利用商会和行业协会作用。区人大、区政协充分利用区商会、各行业协会开展民营经济工作,多次调研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的依据。

(十四)加大了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宣传导向,各级新闻媒体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对国家、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民营企业的典型人物,大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今年五一,我区评选7名市级劳模,其中就有4名是民营企业家,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爱护。

三、今后工作要点

(一)、发展目标

实施重点扶植工程,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重点扶持企业,推动中小民营企业上规模,力争至2008年底培育3-5家年产值达5亿元企业、30家年产值5000万以上企业、100家年产值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把我区营造成厦门市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发展区域。

(二)、工作重点

1.积极实施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及其在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统筹下,实施科学的符合其角色定位的发展战略。一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结合我区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一批与我市大企业大集团配套的中小民营企业集群,不断提高地方产品协作配套水平,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特点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贡香、农副产品加工、汽车运输产业集群。二是实施集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实施厦委[2003]14号文及配套文件精神,推动民营企业向工业集中发展区聚集。三是实施分区域推进战略。根据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对中心城区、近郊区及远郊区不同区域要求的区别,在产业发展的选择上各自有所侧重,促进城乡就业和农民增收。

2.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及14个部门的配套文件,把国家、省、市有关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限制,以及在融资、税收、劳动用工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到实处,并继续清理、废止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四是广泛听取企业呼声、广集民智。继续坚持实行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对话制度,搭建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直接、畅通、高效沟通的平台。五是切实搞好民营企业投诉受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投诉受理机制和工作网络,认真受理影响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各类投诉,有效地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3.继续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积极与市民营办联系沟通,争取市财政支持,尽快筹建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4.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开展项目年工作。一是鼓励和引导广大的民营企业紧紧围绕我区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食品等主导产业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和产业集群发展,积极与相关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在重大项目发展的分工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精、特、新”作用。二是紧紧围绕壮大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为重点,下大力气抓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大项目,培育一批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龙头企业队伍,提升经营水平。三是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广泛参加国内外各种商务考察、经济技术合作洽谈活动,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注意招大引强,开展项目招商和专业招商,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带动我区扩大产业化规模,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密切跟踪引进利用外资、内资重点项目,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切实搞好后续服务。四是不断完善区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功能,积极整合社会中介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社会化的服务。

5.大力推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继续加强对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扶持,引导民营企业把握市场脉搏,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是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相关产品,做到产品生产、研发和项目储备的良性循环;二是鼓励和引导传统型加工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快速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鼓励和引导广大的民营企业积极采取与大企业配套、加盟名牌企业等等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四是积极争取国家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科技专项经费、市级产学研技改资金,为我区民营企业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等提供支持;五是尽快建立区级产学研技改资金和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篇2

关键词:民营经济;促进;发展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意义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中国的民营经济依然在逆势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说,根据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目前民营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已经超过60%,企业数量占全国的70%以上,85%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以上的农村转移就业源于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激发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主要源泉。总体而言,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以下意义。

(一)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部分,尽管代表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是国有和国有控股大型企业,但民营企业在拉动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方面仍然是不可抹灭的基本力量。据统计,非国有部门对国家GDP的贡献率高达60%,自1980年以来,每年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在近30年来为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小贡献。

(二)可以推进市场化进程

作为民营经济的主题――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它们组织目标明确、组织结构简单明了、组织沟通顺畅、对市场反应更灵敏、创新能力较强。利用这些优势,它们活跃在需求分散、个性化强的领域,它们的积极参与使得市场竞争更加灵活、更加充分。

(三)是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

有关数据表明,近年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民营企业年均增加300多万个工作岗位,以吸收从国有企业转移的人员,大大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在稳定社会方面做出了贡献。

二、民营经济发展主要问题

从总的经济发展情势来看,根据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日前的《2009-2010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简要分析报告》,2010年将是经济形势非常复杂的一年,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相互叠加,短期矛盾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这些因素会给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虽然民营企业的经营如火如荼,但仍然有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依然面临着许多老问题:融资困难、服务不健全、税费负担较重,而民营大企业则面临着“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够等新挑战。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发展情况,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以下障碍。

(一)融资困难

根据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2009年全年累计新增企业贷款5.7万亿元,其中大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比分别是40.9%、34.3%和24.8%。总体上看,容纳民营企业最多的小企业依旧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在民营企业“不愿投资、不能投资、不敢投资、不会投资”的现状下,很多民间投资主体难以获取投资资金,融资难依然是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税费负担较重

在增值税方面,首先中小企业在增值税制度方面面临诸多限制,比如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而且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程序还需向税务部门申请代开;其次对比一般纳税人而言,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工业企业为6%,商业企业为4%,要高于商业企业的平均负税2.95%、工业企业的平均负税3.97%。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尽管国家对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较多,但与发达国家的延期纳税、再投资退税和税收抵免等措施相比还是有一段差距,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作用还不是很大。

(三)缺乏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一般竞争领域,在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业却一直严重缺席;电力、石化、电信、民航等领域,基本上还是国有资本的天下。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民间投资缺乏法律上的平等保护、经济上的平等竞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外贸、财税扶持方面待遇的公平化是主要原因。此外,民营经济老板法律意识的缺乏和单薄以及这个领域法律人才的缺乏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

(四)企业内部技术管理不成熟

技术方面,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而使民营出口困难,而造成民营出口困难的核心原因还在于民营企业大多数以物质资源消耗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多;另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如果民营企业能在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推进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的循环利用上取得新的发展,将对其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管理方面,许多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在开始阶段可以加强企业凝聚力,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个人决策,接班人世袭,任人唯亲,产权封闭等会阻碍其发展,导致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缩短。

三、民营经济发展建议

(一)政府方面

1、排除政府歧视,采取措施吸引民间投资。除了国家必须垄断经营的行业,其他行业应对民间资本开放。要允许民间投资在更广泛的领域以独资、合作、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激发民间投资热情。此外,在进入手续上,民间投资具有自负盈亏的性质,政府可以在民营企业投资哪个项目上予以引导,但除对社会、环境等有影响的部分外,政府应简化手续、减少审批。

2、开通融资渠道。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融资困难,首先,国家要进行国有银行体制改革,将资金引入到最有效经济效益的领域;其次,要打破国有金融的垄断局面,大力发展面向民营经济的非国有金融机构;最后,要逐步减轻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歧视,给予民营企业在企业上市、发债、兼并、收购等直接融资方面的支持。

3、税收方面。鉴于民营经济发展在税收方面遇到的困难,为了使民营经济在公平的税收平台上竞争,从而使民营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建议在税收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以下支持:在税收政策目标上,应引导民营企业向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的方面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税收政策目标;在税收手段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实行加速折旧、增加费用扣除、允许亏损抵补、减税、免税以及延期纳税、再投资退税等形式;在税收服务上,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税收宣传和辅导,及时办理民营企业办理发票结算、税务登记等工作。

(二)企业方面

1、领导方面。企业家个人的品质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企业的发展程度。作为企业的领导,首先要了解国家经济、法律各个方面的政策;其次要了解市场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发展势态;最后,要做好领导的各个职能――计划、组织、沟通、激励等,不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日常事务中,而是放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科学决策能力和研究企业战略上。

2、技术方面。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绿色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出台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政策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应该不断加大研发人才的引入,改进产品研发技术,提高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

3、管理方面。一是要改变企业管理体制,用现代管理模式逐步替代原来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家族式的经营管理体制,用人唯亲制度,把选人、用人限制在了近亲的范围中,因而往往会出现人力资源短缺的现象,在解决问题时,就难免因团队知识面较窄而导致决策质量低下。当企业需要向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发展时,家族式管理成为阻碍。为此,必须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二是要改进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管理的一大弊端是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这个弊端阻碍了企业的标准化进程,进而阻碍企业规模的形成。改进内部管理制度就是要加强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和执行性;此外,人才是一个企业最宝贵、最关键的资源,所以要把引进人才和不断加强现有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作为企业的基础工作,而且要将其放在日常管理活动的首位,把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作为完善企业运营机制的主要手段,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基础上,提高管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伦顺成.对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法发展的再思考[J].现代经济,2008(7).

2、马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J].金卡工程,2009(1).

3、朱礼玲.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理论前沿,2008(8).

4、高士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8).

5、潘华实.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学术交流,2004(2).

篇3

1.金融抑制的存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教授在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中谈到,金融抑制下对外源融资,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是有一定限制作用的。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金融自由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金融体系结构单一、金融结构失衡等原因,我国的金融抑制仍然比较严重。我国商业银行由于政策等方面原因,绝大多数资金分配到国有经济部门,分配到非国有经济部门的资金相对而言较少,非国有经济部门从银行获得的信贷支持增长缓慢。民营经济中的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足够的贷款,只能转向民间信贷市场融资。同时,由于国家对正规金融市场实行利率管制,而民间信贷利率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浮动,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高于国有企业。因此虽然近年来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取贷款的额度和所占比例有所提升,但仍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大量民营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信贷的渠道筹集资金。这就为我国民间信贷的发展创造了社会需求。2.资本逐利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创造了庞大的民间资本。并且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普遍资金富余。但由于金融市场尚不发达,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有限,难以进入能源、通信等高利润的垄断行业。虽然国务院2010年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一般竞争性领域,但实际实施效果有限。在实体经济赢利空间小、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A股市场长期疲软、银行储蓄利率偏低、房地产政策调控等背景下,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十分有限。而通过民间信贷可以获得比在金融机构存款高得多的收益。这就为我国民间信贷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3.信息不对称。我国信贷市场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于银行在甄别借款人还款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为了规避金融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都严格信贷配给政策,使得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贷款积极性不高。并且信贷门槛不断提高,贷款手续复杂,一笔贷款需要经过调查、担保(抵押、质押)、审批等多个环节,时间周期较长,不能及时满足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资信程度、资产抵押、信用担保等方面达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贷款。而民间信贷在解决信息对称问题方面较有优势,并具有手续简便、操作灵活、方便快捷等特点,使得部分民营企业更加倾向于民间信贷。这正是我国民间信贷的发展重要原因。4.民营经济的兴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据全国工商联2011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11年9月,中国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近25万亿元,同比增长38.6%;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总额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民营企业的注册资金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组织形式日趋完善,出资方式更加灵活。截至2011年三季度,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超过780万家,同比增长12%;股份有限公司超过2.6万家,同比增长27.7%。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扩大出口、增加税收、提高国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重要社会基础。而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的正规金融市场无法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使得民营企业不得不寻求于民间信贷。这就为我国民间信贷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民间信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民间信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民间信贷与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之间存在互补性。由于我国金融结构失衡、金融抑制等方面原因,广大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而民间信贷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和活力,能够聚集社会闲散资金调节民间资金余缺,解决民营企业资金缺口,构成了我国信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2)民间信贷促进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民间信贷在资金融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供给不足的同时,促进正规金融机构转换经营机制和工作效率,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优化经济资源配置,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2.民间信贷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1)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民间信贷是一种民间自发的金融行为,民间信贷的利率是根据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由借贷双方自行约定的,利率水平通常远高于银行同期利率,从而影响了国家利率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并且高额的利率会产生较强的趋利心理,使得越来越多的资金从正规金融体系当中分流出来,直接减少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来源,对正规金融机构造成冲击,同时削弱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加大了国家宏观调控难度。此外,由于民间信贷市场是自发形成的体制外金融市场,银监会只负责监管有国家颁发正式牌照的金融机构,没有牌照的民间信贷并无有效监管措施,使得出现了民间信贷的监管缺失。民间信贷行为隐秘,数据来源不一,分布区域广泛,信息收集困难,政府机构难以准确统计信贷规模、价格、流向等实际数据情况,因而存在不可忽视的潜在危害。在合理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对民间信贷的制约程度有限,信贷资金投向具有盲目性,很可能会流入到国家限制或禁止的相关产业,影响到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目前民间信贷风险已对中国信贷市场、银行、储蓄、资本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相当规模的民间信贷资金链断裂,进而引发难以预测的金融风险。(2)极易引发经济和法律纠纷。我国民间信贷长期以来法律地位不明确。目前仅能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对民间信贷进行规范,并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民间信贷行为的法律法规。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对合法的民间信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界定不清,民间信贷行为及其管理缺乏法律依据。使得政府对民间信贷的管理和监控能力严重不足,只能被动地处理民间信贷违约事件,民间借贷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我国民间信贷主要依赖于血缘、亲缘、地缘等民间信用体系,在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整体信用水平下降的情况下,民间信贷的违约率自然居高不下。民间信贷由于缺乏必要法律法规支持,容易引起借贷双方发生纠纷。并且民间信贷具有自发、盲目、分散的特点,多发生于社会基层,借贷双方仅靠所谓的信誉支持,借贷手续不完善,缺乏担保和法律保障,一旦发生纠纷,将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3)加重民营企业负担。由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节节攀升,导致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赢利水平已经低于借贷利率,民营企业从民间信贷市场融资将面临巨大的偿还压力。企业高息负债后,财务支出进一步增大,虽解了燃眉之急,但无可避免地加重了债务负担。有的企业难以支付到期债务,往往陷入借新还旧、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由于民间信贷恶性违约事件的大规模发生,民间信贷市场可能出现资金供给的恐慌性收缩,从而民营企业的正常融资和生产经营产生影响,恶化民营企业生存状态。由于民间信贷多为短期借贷行为,用于弥补民营企业短期资金缺口,资金供给和使用依附于短期的经济关系,缺乏长期的计划,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资本积累。民营企业在民间信贷中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开展基础性工作,无法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进行培养,阻碍企业的长期发展。

促进我国民间信贷规范、健康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 融资管理

前 言

民营经济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而其获得的金融支持远远不够。种种迹象表明,民营企业融资难制约着我国民营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于企业来说,融资问题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如果融资没有保证企业也就无法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一定要加强民营经济的融资管理,保证民营经济的正常发展。

1.民营经济融资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很多,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势头。但由于金融体制和国家政策及企业内部等原因,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却一直未能有大的改观,融资难依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具体的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普遍不能得到满足。大多数民营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内源融资、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总的来看以内源融资为主,外部股权融资的比率比较小。②企业规模与不同融资渠道的相对重要性有关,小规模企业不得不依赖内源融资,中型企业逐渐可以获得外源融资,因此对内源融资的依赖性下降,但是大型企业实力增强,内源融资作为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③融资需求在不同资本扩张阶段的满足程度有较大差异。初创期民营企业的资金缺口最大,其融资申请银行一般不受理,因此难以获得外源性融资,主要靠自有积累、合伙人集资、亲友间借贷和政府风险投资基金等解决,这种情况随着企业的成长逐渐缓解。成长期民营企业的外源融资需求较大,主要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更新机器设备、技术改造、资金周转等,但仍然很难取得银行贷款.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可以从多种渠道融资,但是企业自身积累仍然占据主要地位,成熟期企业主要利用银行贷款融资,同时也利用内源融资、商业信用。无论哪个阶段内源融资和商业信用融资都是不可或缺的。

2.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和方式

2.1全面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建设

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影响其融资的内在原因,也是畅通融资渠道的根本。民营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规范经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方向发展,尽可能利用自身的资源,增强自身的实力和信誉,使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自己。

(1)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图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要实行产权多元化,构建产权明晰的民营企业发展新机制,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通过股份制改造、出售、兼并、重组、联营,合资等有效途径,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解决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规模、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等问题。

(2)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为融资和企业的壮大创造条件。建立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将信用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此为指导,使重信用真正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一种自觉的理性选择。要建立企业家的个人信用,最关键之处在于企业家有信用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自觉践行于经营管理过程。

(3)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赢得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和审计,完善员工内部培训,搞好人力资源配置和开放,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份额档次。

2.2以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重点,扩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1)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完善风险投资体系。①在风险投资上,逐步转行以企业和民间资本为主导,吸引外资。②在风险投资发展领域,应仍以高新技术为主。③政府加大扶持力度。④建立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2)逐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证券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中,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建立健全证券交易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

(3)发展债券融资市场,扩大债券融资规模。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的需要,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还是相对落后的:它还不能够满足广大企业筹集资金和完善资本结构的需要,不能够满足广大投资者投资品种多样化的需要。

3.民营经济的融资管理

民营经济的融资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对于融资管理也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的选择和确定,融资方式解决之后对于其管理就简单多了,下面就介绍一些民营经济的融资方法和融资渠道。

3.1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上表现为以内源融资、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模式。我国的民营企业无论是初创时期还是发展时期,都严重依赖自我融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以及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限制,发行企业债券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被拒于我国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之外。因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银行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将一直起主导作用。

3.2融资方式

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风险投资。主要的融资方式;民间借贷;商业信用;股票融资;债券融资。

4.结语

目前,在国家政策和各省颁布的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和实施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部分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但是应该看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篇5

关键词:浙江 民营经济 民营银行 策略

民营银行本文将其定义为民间资本占主导并处于控股地位,产权明晰并自担风险的拥有现代企业管理特征的股份制银行。其创立的初衷是为了加大市场竞争,打破国有垄断的局面,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在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的融资难的问题。而对于民营银行第二部分的作用能否落到实处,尚存在争议。浙江是民营资本的发源地,而浙江台州的三大民营银行所形成的“台州模式”也为今后各民营银行的发展成熟做出了一个蓝本。

一、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浙江经济以其独特的民营发展模式而闻名于全国,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作为发展支撑,由图一可以看出浙江省近三十年来GDP总额实现了巨幅增长,2013年人均GDP在达到了6.8万元,GDP总额达到了3.7万亿,而2012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达2211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3.8%。

由此可见,浙江省的发展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依赖程度是比较大的。

但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主要还是表现在融资难的问题上。实际上,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不大,依靠内源性融资、民间借贷以及自身的利润积累可以基本满足需求,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之后,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也由初创期进入利润成长期,随着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生产、运营成本的攀升,其需要的资金量也不断扩大,仅仅通过上述途径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同时浙江省的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并且主要的融资方式就是银行贷款。据统计,在浙江省经济贡献达到65%左右的民营经济所占有的银行贷款却不到30%,其主要在于国有银行对于小微贷款的各方面的考虑以及民营经济中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这也进一步拉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得民营经济的后一步发展受到了阻碍。

二、“台州模式”特点

由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台州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三家民营银行构成的“台州模式”,树立起了将民营资本引入银行界的标杆。在台州,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50%,小法人金融机构的贷款占全部小微贷款的50%,小微贷款中保证方式发行的小微贷款占比50%,小微贷款授信户占全部企业的授信户的99%。就这三个50%和一个99%很大程度的助力与小微企业的成长。

(一)产权明晰,内部管理机制完善

在台州三家城商行的持股比例中,除泰隆银行无政府持股以外,其他两家银行政府持股比重均只占百分之五,同时除去部分的员工持股以外,三家银行的最大股东均为民营企业。这就贯彻落实了国家不控股或不参股的主旨。就泰隆银行而言,其总经理任命完全由董事会决定,并且已有多名原国有银行的职员,“跳槽”至泰隆银行并予以重任。并且,三家银行都采取了绩效评价制度,以实现“竞争上岗,劳者多得”的竞争机制。内部员工持股制度赋予了职工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双重地位, 有利于“信息”交流以及有效的监督。并且对于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也严格董事会授权行长审批, 重大关联交易由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审查后提交董事会审批。

(二)市场地位明确,区别于国有银行的优质服务

对于国有银行的贷款,许多民营企业表示虽然国家出台多条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阻碍,其中提交审核周期长也是不容忽视问题。熟悉地区经济的特色,在民营企业众多的浙江地区,将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服务对象,但同时面对私营小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大量放贷的难度很大,其运作方式的特点在于“ 两多、 两少”,即客户经理多、 客户经理人均管理的贷款户多;客户经理人均管理的贷款少、 贷款户的户均贷款少。

就泰隆银行而言,其拥有占员工人数三分之一的信贷员,这些信贷员会被分成不用的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片区,对于小企业主二十万以下的保证贷款只需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在运行效率上有很大的提升。这也多亏了民营银行对于本地信贷员队伍的有力建设,对于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出了系统性的跟踪调查,从根源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于此相接的上门服务、客户经理与客户融为一体的服务理念,也进一步推动业务的处理速度。在此基础上,三家银行95%以上的存款也来自于小微企业,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灵活的抵押担保制度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资产不足,财务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因此国有银行在风险把控的基础上存在一定的惜贷的现象。台州的三家民营银行着重于发展民营企业的贷款,贷款对象几乎全部是当地的个体工商户,对此民营银行并不采用国有银行那一套以信用等级为标准或不动产抵押的贷款体系,而实行,符合条件的企业法人或自然人只要具备可认可的资信条件,均可充当保证人,同时,个体户的各种小型资产均可作为抵押物,如机器设备、汽车等。若企业法人贷款,还需作为自然人身份予以担保,实现了分散化处理。

(四)规模小,风险高,信用保证有限

即使民营银行因地制宜,但有些短板缺失无法避免的。首先在资产规模方面,民营银行的资产规模是远比不上国有银行的,从而也会影响到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再者,民营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也在数量上也远落后于国有银行从而使其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其次民营银行拥有较大的自,实现了政企分家,并且现阶段国内市场难以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就此民营银行在利率方面的自主优势一般高于国有银行。但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于中小民营企业,其贷款风险较高,而民营银行同时存在强烈的盈利动机,因此在业务过程中可能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再者民营银行是民间资产进入银行业的初探,在资产与信誉担保上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它没有政府作为其最后的还款保证,在信用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据调查,有八成的市民认同民营银行的存在,但当民营银行真实出现之后,人们态度就会变得谨慎,只有两成的市民表示会在那里开户。

三、民营银行的经营对策的建议

(一)借鉴先进经验,积极探索

据多年经验证明,所有制形式并不能完全防范金融风险。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十几年来一直在“保障”下经营,但是其不良资产却以千亿计,而在民营银行处于优先地位的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已经在不断的探索中积攒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关于治理、监控以及股权结构以防范金融风险的经验。比如美国现阶段普及较广的社区银行,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发展模式,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在城市,民营银行深入了解其所辐射到的社区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供与社区居民紧密相关的金融业务。在农村,工作人员可以经常下乡进行走访,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为新农村提供金融支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

(二)突出防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要民营银行内部的信贷管理机制,避免由于对于利益的过度追捧引起的风险。要全面实行风险管理,加强对于客户的服务与跟踪,做到资金的全方位监控。再者是要建立完善的信贷退出机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安排,对于不同行业和企业及时制定适宜的信贷方针,是信贷适时的从衰退、夕阳、劣势产业中退出。并实行分额管理,以此分散有信贷过于集中引起的风险。最后,要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识别、监控、处置系统。同时要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增强公众对于民营银行的信心,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专注本分,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民营银行的设立初衷是专注于服务民营企业,弥补国有银行的不足。国有银行侧重于大企业的服务是处于对于成本、风险等的考虑,而民营银行的成立正是为了以其自身的优势来降低服务成本,绝不能因为逐利的缘故而转变服务对象。并且不能单纯的为了盈利而贷款,面对风险较大的小企业要更加谨慎小心,在此基础上,迎合业务上多元化的要求,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灵活的调整,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提供更加多优质服务,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实现多方共赢。

(四)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银行的三方关系

政府要积极转变自身职能,不能以原有的办法来干预民营银行的发展,要在企业与民营银行之间做好良好的传导工作。在企业方面,要努力为企业争取更多的信贷机会;在银行方面,要做好严格的制度管理,避免风险的泛滥以及民营银行的经营目标偏离原有的轨道。于此同时,政府也要对于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做好严格的把控,对于民营银行的发起人、股东的资信状况做好详尽的审查,切忌一哄而上。

参考文献:

[1]张志刚.民营银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台州路径[J].2014.07

[2]黄星澍.中国小型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思考―浙江台州三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案例研究[J].2008.04

[3]陈天翔.从浙江台州经验看我国民营银行发展[J].2002.07

篇6

(一)科学决策能力

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面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必须实现由个人经验型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转变,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是企业决策者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决策者的水平和能力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从整体上说,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由于很多入学历不高、文化水平低,致使个人综合素质偏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首先必须提高企业决策者的综合素质。作为企业决策者,要自觉提高政策水平,努力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保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善用政策,用好政策,充分运用政策赋予的权力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积极构筑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着力点要放在决策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上。要优化组织功能,在企业班子结构上,要实现优势互补,重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运用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优化反馈功能,在企业的某项决策目标确定后,在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明确分工,科学指导,加强检查督促,切实抓好决策反馈;要优化计划功能,善于运用综合计划,制定科学决策,对每项决策,要结合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分析,超越企业承受能力的决策项目要坚决取消。

(二)科学管理能力

在现代企业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一样,都是企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依托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然而,不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管理简单粗放,是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通病。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在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建立起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采用亲情化、友情化管理模式,自觉地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企业还比较少。这在企业初创阶段是必要的,适合企业当时的发展要求。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起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或者以制度化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其他管理模式的优点,构建一种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本框架的混合式管理模式,为企业实施科学管理打好基础。二是切实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等。这些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财务、生产、质量、营销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在做好这几方面基础性的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开展物流管理;创造条件引入电子商务,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管理动力。.三是要切实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民营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最欠缺的,恰恰是在战略发展上存在严重不足。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家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从本地区生产力的基础和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好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策略等要素,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四是认真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第一因素,人才兴、则事业兴。办企业需要建立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和财会人才四支队伍。欠发达地区条件艰苦,工资偏低,要通过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在选拔人才、借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有新的举措,取得新的突破,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推动企业发展。还要加强人才培养,这是改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人才紧缺状况的根本途径。

(三)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参与国内外竞争成败的关键。提高创新能力,是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必须补上的一课。一是要进行体制创新。目前,欠发达地区的私人资本主要集中在家族式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难以扩大规模,创出名牌。因此,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适应发展的要求,主动从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管理模式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优化产权关系,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成为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欠发达地区现有生产力状况的。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使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行组织创新。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企业分散、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极大地制约了区域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实施组织创新,积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群,发展规模民营经济。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型民营企业要主动通过资本联合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

(四)市场竞争能力

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扩大和满足市场需求乏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因地制宜,制定结构优化、优势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略。要在继续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运输、中介、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布局,逐步构建以城市为依托的容量大、吞吐大、集散大的民营经济大市场框架,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同化。要拓宽经营领域,做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环境

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既需要民营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素质,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同时,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配置资源的角色转变到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干事创业、壮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欠发达地区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浊扬清、鞭策促进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坚持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发达地区超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欠发达地区缩小比较差距的希望所在。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宣传民营经济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围。

(二)加大服务力度,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目前,各种经济成分公平竞争的环境还未真正形成,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非公平、非有序竞争的问题表现得更突出一些。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从三个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民营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结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研究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以立法形式解决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利益,使民营企业在企业设立、税费标准、融资信贷、市场准、对外交往、中介服务以及生产要素配置、保护财产合法权利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享有平等的地位。二是营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改变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要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等民营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要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坚决取消和制止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要通过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商讨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三是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民营企业疏通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广辟融资渠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建立商业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业务。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争取银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

(三)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

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势单力薄,处于弱者地位。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组织社会力量,为其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当前中小企业优先需要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服务。要择机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机构,为其提供政策、投资、信息、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帮助。要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人才、信息、技术、市场开拓、法律援助等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找难产品、找准市场,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要扩大社会保险的范围,将民营企业纳人社会保障体系。要充分发挥工商联、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切实改善和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引导

欠发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区域经济的根本战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之中。要建立政府部门向民营企业政策和有关经济信息的制度,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减少民间投资失误,引导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承包、租赁、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盘活资产存量,从整体上搞活公有制经济;同时,也使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

场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在鼓励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引导督促民营企业主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坚决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坚决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民营经济中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明确其地位和作用,并探索总结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

纵观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显示出良好势头。发展民营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心。笔者相信,只要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发奋图强,只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地从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方面为民营经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一定会迎来一个前途光明的未来。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民营经济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能力建设,从整体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策略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的倔起和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

经济中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的风景线。正如田纪云同志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

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经济与

科技一体化的重要带动力量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重视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充分发

篇7

关键词:民间 资金 转化 资本

第一 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化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民间资金与民营资本之间也存在有内在联系首先资金与资本可以相互转化。当资金为增值目的而出现时,资金就演变为了资本;而资本一旦放弃这一目的,也就退守成为了资金。同理可知民间资金与民营资本可以相互转化。民间资金可以转化为民营资本,也就是民营资本可以由民间资金转化而来,民营资本是民间资金转化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民间资金转化中最为常见、最有活力的一部分.q期有利于缓解民营经济资金困难;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在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化的过程中存在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政府的服务措施及社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相关性。

1.1  企业自身建设落后

首先企业自身治理虚化。很多民营企业管理落后,经营行为家族化,财务管理不规范,信用意识淡薄,不乏恶意逃债废债者,这就导致民间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普遍偏低,使业主和投资者缺乏安全感,投资信心不足。其次是企业绩效低。民营企业的绩效低,表现在资金利税率、权益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方面。再次是企业布局分散。民营企业数量多,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大多数领域,形式多样,成分复杂,要求不同,进行融资时,数额偏小,频率偏高,这就使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贷款管理成本偏高、风险增大。

1.2 政府服务欠佳

民间资金不能充分转化为民营资本,首先表现为直接融资渠道严重不足,在股权融资方面,针对民营企业的二板市场在政策上仍处于谨慎探索阶段,时冷时热。即使是经营稳健、效益佳、资信良好的大型民营企业也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通资金,民营中小企业就更不用多说了。其次是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确保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市场发挥作用的法律、法规体制和市场维护制度、提供信贷担保以及信息服务体系是政府在促进民间资金转化为民营资本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提供的典型公共服务;然而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我国明显存在着供给不足的局面。这些体系的缺乏必然影响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的转化。

1.3  社会信用中介发育滞后

目前我国的信用中介机构正呈“遍地开花”之势,现在出现很多规模很小的信用评级公司、信用征集公司、信用管理公司。这种靠数量的扩张求发展态势引发一系列问题:从信用中介机构的分布看,80%以上是信用担保机构,能提供征信等服务的为数很少。其次是规模小,实力弱,竞争无序。与国外成熟的信用体系中的信用中介机构相比,我国的信用中介机构普遍规模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具有一定规模、运作规范、有广泛影响力信用中介机构很少,特别是没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介机构。事实上,很多信用审核工作单靠目前的内部评级系统很难圆满完成,对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审核工作量大、成本高、收益小,信用调查和判断就十分困难,这也正是当前中小民营企业不能顺利吸收民间资金的主要原因。

第二 促进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化的主要措施

民间资金要充分转化为民营资本,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而这个大环境需要由政府、社会、企业自身以及金融机构共同来营造。

2.1深化企业改革

鼓励职工持股,出让企业资产,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这是集聚民间资金,加速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的重要手段。前两种操作办法主要适宜于城乡集体企业、国有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主要是指那些符合条件的企业,对那些不符合条件的急需融资的,可公开推向市场引进民间资金,也可探索企业发债。通过上面的改革我们不但可以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有效的经营机制,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增强股东对经营者的约束还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2.2 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

首先要增强企业自身素质,培育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诚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尚未被社会、特别是企业充分认识,因而没有形成一种强烈需求市场诚信的氛围。由此我们应该大力推广诚信文化,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此外,国家还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研究分析当今国外企业诚信制度和诚信管理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为民营企业提供诚信管理方面和诚信文化方面的咨询,帮助民营企业逐步建立诚信管理制度和企业诚信文化氛围,引导民营企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品牌信用,只有民营企业有了较好的诚心度,才能使投资者有安全感,增加其投信心,才能使民间资金转化为民营资本,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是提高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市场约束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道德素质是支撑商业伦理天宇的基石。民营经济经营管理者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整体道德文化水平和诚信水平。

2.3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一个企业的赢利能力是反映企业经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企业有较强的赢利能力,才会有较强的偿债能力。而较强的偿债能力和盈利水平,是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和银行支持的基本条件,在新的形势下,中小企业要大胆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选择好产业方向,确立准发展战略,明确经营目标;要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生产质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以拳头产品带动名牌产品发展;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样才能获得金融机构信贷评估机构的较高评价,以及银行 和民间投资者的信任,以便顺利吸收民间资金。

2.4规范民间借贷

集中民间资金,发展民间银行,服务民营经济民间借贷活动对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实际上江浙粤闽一带的民间借贷活动十分活跃,其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间借贷活动的推动。但民间借贷毕竟不合法,极容易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而亟待规范民间借贷,发展民间银行,使其合法化。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实际也决定了应发展民间中小银行。民间银行由于其资本规模相对较小,投资成本较低,存款规模不大必须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放到众多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中,以规避风险。使其成为民营经济的支持者。

2.5要创新经营理念

首先,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业及农产品开发:这是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重点领域。民间资金要想大有作为,需结合国家有关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开发农业和农产品,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或各类园区,在农产品品种、质量和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发展.

其次,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和经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赖于民间资金的快速进入和大额投入,这在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的先例。由政府负责作好规划,用先进的经营理念,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模式,大力对外招商引资,吸引民间业主投资;也可以政府的信用保证为基础,以城市建设项目本身价值和预期的资金收益为保证,公开发行市政建设项目债券,吸纳民间资金。

再次,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各地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按照“创新、改革、搞活”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民间资金参与国企改革的政策措施,并将国企改革的具体方案公诸于众,鼓励支持民间资金参股、入股、兼并,重组,这样既能搞活国有企业,又能释放民间资金的能量,使民间资金转化为民营资本。

结  论

从本文分析可以看出,民间资金转化为民营资本已经成为各经济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但民间投资发展不足,使我国民营经济不能快速发展,因此,发展民营经济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资金,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篇8

“新36条”有三个明显特点

“新36条”与原“非公经济36条”相比,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准入范围更加细化。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虽然也是一份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但内容基本是原则性和框架性的,不够细化、具体化。而这次公布的“新36条”,国家推动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明确。不仅准入范围清晰,而且进入的行业更加具体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它对民资进入的领域、途径和方式以及相关的保障措施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有利于民资顺利进入。

二是投资方式更加具体。原“非公经济36条”,虽然也允许民资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垄断行业和领域。但只允许以参股进入,投资的方式比较单一。这次“新36条”,不仅允许参股,而且可以独资、控股和资产收购等方式,进入电力、电信、铁路、公路、水运、港口码头、民用机场、通用航空设施等垄断行业和领域,可以改组和收购国有企业,甚至还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投资的途径和方式大大拓宽。

三是操作措施更加明确。原“非公经济36条”。虽然对民资进入也作了一些相应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比较模糊。操作性不强。在政策和实际操作层面有“玻璃门”、“弹簧门”阻挡,看得见,摸不着。这次“新36条”。不仅有相应政策予以配套,而且民资进入的行业和途径也规定得更加明确。例如,原来民营经济投资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等只笼统地讲了7个方面,而这次则细化到二级科目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6大领域16个方面,大大增加了可操作性。

“新36条”有三个重大突破

“新36条”与我国以往出台的相关政策相比,具有三个重大突破。

一是民资进入的领域范围有重大突破。过去,为了鼓励非公经济的发展。我国不少行业包括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都陆续向民资开放,但总的来说,范围比较小。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民资进入的只有40多个,特别是进入电信、电力等传统垄断行业的占比更加低。而这次“新36条”提出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几乎拆除了阻隔民资进入的所有“篱笆”,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天上、陆地、海洋所有产业。包括一般性民生产业,也包括原来国家垄断的电力、电信、能源产业,甚至包括国防科技工业等,全方位向民资开放。

二是民资进入的具体途径有重大突破。以前,我国对民资进入也想了很多办法。开辟了不少途径。例如,参与开发城镇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矿山矿产等。但总的来说,渠道单一,路径较少,主要局限于入股、参与等方式,没有向他们真正敞开进入的门户。这次“新36条”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拓宽了民资进入的途径和渠道,不仅允许民资参股,而且允许独资和控股,还允许包括项目业主招标、承包、租赁、产权或经营权转让、参与改组改制等途径进入所有行业。例如,像电力这样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这次明确提出民间资本可以独资、控股和参股参与建设水电站、火电站,而且还可以参股建设核电站。从而使民间资本充分涌流,无障碍地进入所有领域,让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民资进入的保障措施有重大突破。前几年。国家也出台了鼓励民营经济投资的不少政策,但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以致这些政策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而这次“新36条”不仅鼓励民资投资进入各种产业。而且还从政策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财税金融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民资进入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例如。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为民间投资提供法律、政策、咨询、财务、金融、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中介组织,努力创新融资手段,改善金融服务,提供资金保障,切实为民间投资提供良好服务;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节、缩短时限,进一步推动管理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大力宣传民间投资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和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新36条”有三大创新亮点

“新36条”,在允许民资兴办金融机构,鼓励民企参与国企重组和允许进入政策性住房市场等方面,呈现三大亮点。

一是允许民资兴办金融机构。原“非公经济36条”,提出民间资本可以进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也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创办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和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但是这些措施,既无法满足客观需要。又难以实际做到。而“新36条”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大大地放宽了民资进入金融领域的范围。降低民资进入金融领域的门槛。现在民资既可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可以参加农村和城市信用社改制,也可以设立和创办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各种金融机构,同时还支持民间资本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建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等。可以说,无论是民资参与的领域,还是参与的形式,都比原来大大地跨进了一步。

篇9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调查认为,近年来,我市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招商引资、改革改制、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扶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市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主力军。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经营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租赁、买断、合资、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明显拓宽。截止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7万户,民营企业发展到2060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变为0.2:65.2:34.6,工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组织形式日趋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经过股份制改造、“四扩一调”、企业组织形式升级等三个改革阶段,我市企业已走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理性轨道。①企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目前,多数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规范升级为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显现。全市共有潍坊市以上企业家106名、乡镇企业家172名,总数列潍坊市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5000多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400多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依据产业基础、技术装备水平、区位特点,已发展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3.5,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了QS9000汽车业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3件。

三是发展环境更为宽松,洼地效应显著增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坚持“四个放开”、“六个不限”,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局,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资认定项目537个,实际利用引进资金21.9亿元,其中外资2419万美元,到7月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8家,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11家过5千万元,64家过1千万元。

四是经济贡献日益突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占财政税收的比重逐年提高,上半年,上缴税金3070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2,出口总额90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9。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省级以上劳模9名,潍坊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2名,诸城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13名,有10人获得“发展民营经济十大功勋”荣誉称号。在7月底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对民营经济50强企业和百佳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尽管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观念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由于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轻视民营的观念仍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着急,但个别具体工作人员认识不足的“两头热”现象。

(二)融资渠道不畅。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担保公司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面对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由于其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原始积累少,整体实力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对比较困难。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靠自有的少量积累或向私人借贷进行微循环运作,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都受到限制。

(三)企业自身素质不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有的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管理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完全分离,家族制仍然是一些企业主的实际选择;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地衔接;劳动力资源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招不进、留不住,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部分民营企业没有树立起牢固的科学发展观,或是只图眼前利益,或是小富即满,人本意识、社会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做假帐,偷漏税,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等行为,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HTH〗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意见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方向,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我市看,无论是建设工业强市、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必须依托民营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加倍重视、全力保持我市民营经济的强势发展,不遗余力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

(一)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民营经济共兴衰的观念。民营经济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摒弃那些旧的、保守的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新观念。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民营经济人士艰苦创业的成功典型,以及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把各方面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市直部门要以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放手发展、放活政策、放开市场,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切实“形成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营造想民营、干民营、助民营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和支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坚持欲取先予、蓄水养鱼的原则,继续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最重要的政务工作,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力求最小化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服务,彻底解除影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消除放权与收权受“条块”限制和部门利益驱动的现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二是优化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纳入更多审批事项,减少审批“体外循环”,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加强督查,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有的企业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痞流氓的纠缠,牵扯了相当的精力,建议对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三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扶优限劣,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三)加强信用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守法诚信经营,是民营经济存在的基础。要加快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缺失惩罚和警示机制、信用激励引导机制、信用保障机制,完善和强化信用监管,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严格履行生产、经营和劳动保护等各类合同,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在引导规范民间信用发展的基础上,畅通融资渠道,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资金基础。首先,充分发挥金融部门融资主渠道作用,通过政府做媒,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企联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其次,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把融资重点放在撬动民间资本上,多形式建立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向二三产业聚集,向特色产业和高科技产品投入;再次,积极扶持、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到国内外上市融资。

篇10

[关键词] 发展民间金融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0%,新增就业机会的80%,均来自民营企业。与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极不相称的,是其获得金融资源太少。从资金的使用上看,目前创造了30%GDP的国有企业获得了70%的银行信贷资金,而创造了70%GDP的非国有企业却只获得了30%的信贷资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经营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所困扰。这种情况的后果是一方面民营经济扩大投资、购进设备、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国有银行资金或者贷不出去,或者贷给某些有问题的国企后难以收回的现象,造成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低下,金融资源严重浪费。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向国有企业倾斜的政策以及证券市场上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性待遇,导致民营企业向正规的金融机构融资难。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有着历史的、天然的联系,因而他们更多地将贷款对象集中于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而且近年来为加强信贷集约化管理,基层银行信贷权限上收,进一步制约了商业银行对基层尤其是乡镇县域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由于迄今为止,企业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与上市,一直实行严格的政府审批制度和额度管理方式,而且政策明显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钭,因此民营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更为困难。

2.国家对民间金融的过分管制造成了大量民间资金闲置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矛盾。在国有金融体系为民营经济设置很高的信贷壁垒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发展对金融需求的逐步增加,内生出了民间金融制度的成长。以民间借贷、民间合会、私人钱庄、农村基金会、企业社会资金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民间金融市场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等地区已经颇规模。民间金融的发展为一些求贷不能的民营中小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但民营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一直都没有壮大的机会。长期以来,我国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总是对民间借贷采取封、堵、打的高压政策,如浙江省曾有三家私人钱庄领取营业执照,但因金融监管部门认为非法而被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虽然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甚至被乡村政府直接控制,但没有得到当时的监管机构――中央银行的认可,处于不合法地位,最后被作为非法金融组织取缔了。国家对民间金融的过分管制造成了大量民间资金闲置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矛盾。

民营经济经过初创阶段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企业已进入追求技术进步或资本密集经营的阶段,当前国内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因此民营经济目前非常需要相应的金融支持。金融业作为经济产业,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的需求是其根本价值所在。所以当前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对策思考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一方面要改革银行的管理体制,完善资本市场,提高民营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的融资比例;另一方面就是开放和发展民间金融。本文认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最现实的途径是发展民间金融,

1.依靠银行体系改革、资本市场的健全,依靠中小企业外源性的融资体系建立,在近期是无法根本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创业与发展融资问题的。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和不少地方政府为了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指导意见”,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在体制上进行了松绑;制定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如,组建民营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鼓励和支持四大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经济贷款、建立担保体系、建设风险投资体系等等。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措施还没有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银行改革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而且随着银行的进一步商业化改革,风险与成本也成为其放款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民营企业融资特点决定了银行对其融资的成本高、风险大。首先,民营企业数量众、地域分散、规模相对较小, 因此融资需求总量庞大,但每笔金额却偏小,而且资金需求分散、周期短、随机性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审核、发放、催还及提供存取、代收、转帐等服务时,需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其次,民营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真实。民营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是其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然而也正是这种信息不透明导致了银行的信贷配给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最后,贷款的抵押和担保较难实现。抵押和担保是弥补民营企业信息和信誉不足、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然而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少、知名度低,难以找到合适担保,抵押品的价值也极为有限,且常常不符合规范。虽然很多银行都开始关注民营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但银行不可能成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主渠道。此外,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是影响他们选择融资方式的关键,而正规的直接融资市场的高门槛就必将我国多数民营企业排除在直接融资市场之外了。世界银行在1989年的研究表明,过去四十年里,许多国家政府通过制定正规金融制度向民间提供廉价信贷的努力并未产生预期效果。

我们认为在我国现有的体制框架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最佳方法便是发展民间金融。这不仅是因为民营企业不可能从正规金融市场获得全部的金融支持,最重要的是民间金融是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一种金融制度,在为民营企业融资中具有正规金融不具备的优势。

2.民间金融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中的优势。 民间金融内生于民营企业融资的需要,与正规金融相比较,在体制、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体制优势。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会受到行政力量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贷款基准利率也是管制利率,而民间金融的借贷行为和利率都是市场化的。可以说民间金融是一种纯粹的市场金融形式和市场金融交易制度。因此,民间金融机构与非国有经济在体制上相吻合。其次信息成本优势。民间金融组织的信息优势反映在贷款人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甄别上,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相对比较了解,避免或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及其伴随的问题;信息优势还反映在贷款的监督成本中,由于地缘、人缘和血缘等原因,交易双方保持相对频繁的接触,收集和处理借款人的信息成本很低,这种“软信息”的把握使得贷款人能够较为及时地了解贷款风险性,并采取相应行动。这一点恰恰是正规金融所不具有的,也解决了民营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这一最大融资障碍。再次,交易成本优势。民间金融的操作比较简便,合同的内容简单而实用,可以针对企业不同的信用状况、资金用途、抵押担保情况设计个性化信贷合同,较之与正规金融机构复杂而漫长的运作程序、统一化的规则和标准化的信贷合同,民间金融更具有灵活性和交易成本优势;同时民间金融组织本身具有小巧灵活的特点,合同执行期间,交易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就贷款的归还期限、利率、归还的方式等进行创新和变通,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具有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最后,灵活有效的担保优势。民间金融组织关于担保的灵活安排缓解了中小企业面临的抵押担保约束。民间金融的交易双方能够绕过政府法律法规以及金融机构关于最小交易数额的限制。许多在正规金融市场上不能作为担保的东西,在民间金融市场中可以作为担保,如房产、土地等。由于金融双方居住的地域相近并且接触较多,不被正规金融机构当做担保品的财物仍可作为担保品。同时,在民间金融市场上存在一种社会担保机制。借贷双方存在信用关系的同时,更是处在社会联系中,这种社会联系就是种无形的资源,会给双方带来精神或者物质收益。

民间金融在本质上能够满足民营中小企业信息隐蔽性、抵押品缺乏的现状,具有相对于正规金融较低的交易成本和更直接的自发激励机制其在信贷的风险识别、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上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因而应该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民间金融在本质上能够满足民营中小企业信息隐蔽性、抵押品缺乏的现状,具有相对于正规金融较低的交易成本和更直接的自发激励机制其在信贷的风险识别、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上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因而应该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三、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服务于民营企业的融资

20世纪80年代,民间金融率先在浙江省出现,福建、广东等省随之兴起。近年来,民间金融活动十分活跃。据中央财经大学一课题组对全国20个省份的地下金融状况进行实地抽样调查,对各地区地下金融规模、农村地下金融规模、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规模进行测算,2003年全国地下金融(地下信贷)的绝对规模在7405亿元至8164亿元之间。在农村,尤其是沿海地区农村,如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民间金融甚至支撑起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但是,民间金融具有两面性。换句话说,由于其本身的固有特性,民间金融在对民营企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当民间金融与行政干预和地下经济紧密结合时,它变得尤为危险。因此,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在不断增加民间资本的增值能力的同时,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并对其加强监管,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1.尽快建立健全与民间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民间金融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制度环境。制定和完善《民间融资法》、《合同法》等法规体系,将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过去民间金融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金融恶性诈骗的案件,这些案件之所以造成较大的损失,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对非法借贷的定义和民间合法借贷的保护。在《民间融资法》未出台以前,目前可先制定并试行《民间融资管理暂行办法》,为民间借贷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以规范、约束和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其中,尤其对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应有所界定,促进正当的民间金融活动摆脱灰色金融的身份,将一些不属于违法范畴的灰色金融规范化,如从法律上明确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和正常的民间金融的界限,允许民营中小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的经济组织以吸收股本金、职工内部集资等方式融资。使集资活动由暗变明,从“地下”走到地上,这既有利于企业自身的规范化管理,也有利于有关部门加大对恶意欺诈行为和恶意高利贷行为的打击力度。用法律手段来治理和规范民间金融,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事实上,美国、日本也正是通过这种“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方式来规范民间金融的,而非只是简单地采取打击和取缔的办法。

2.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发展民间金融本身要求发展对它们的监管,不监管等于不去发展。目前民间金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政府(或社会性金融组织)没有对其进行应有的监管有直接的关系。过去我们不断地把国有大银行纳入正规的监管系统(同时使它们享有事实上的存款担保),而对民间金融则是让其自生自灭,或者一出问题就想到关掉它、并掉它,没有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其结果成为金融风险较大的一块土壤。世界上的大多数银行都是民营的,而它们能够健康地发展壮大,原因之一是它们被纳入政府(代表社会)对其进行监管的体系之中。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金融活跃地区的监测,尽快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尤其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民间借贷利率信息收集机制,定期采集相关数据,全面掌握民间金融的运行情况,并以此制定适合的政策法规;放松管制并不等于放松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应该坚持审慎监管,坚持所有者的自律监管、市场方的外部监管和官方监管相结合,维护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