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科护理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内科病人的影响,介绍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内科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和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思维和方法,以达到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它是中专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护士执照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内容繁杂,知识面广,教学大纲要求全面,而课时递减,矛盾突出。
目前,由于进入卫校的中专学生,入学时的总体成绩下降,学生普遍基础较薄弱,内科护理学又是建立在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健康评估评、基护等多门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内容抽象,枯燥复杂,学生又缺乏临床医学知识,理解能力较差,对疾病没有认识,且学习兴趣普遍不浓。
中专学校年轻教师比例增多,医学专业教师毕业后就进入各中专卫校,都未经过专门教学培训,初次教学,对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理解、熟悉程度较弱,特别缺乏临床护理的实践经验。要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护士执照考试通过率,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笔者就如何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谈一些教学体会。
1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贯穿现代护理模式,灌输系统化整体护理理念
现代护理模式就是系统化整体护理,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的健康问题,教材的内容及疾病护理、大纲要求均按照此模式编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整体护理模式,疾病的讲解也应该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让学生熟悉整体护理模式,建立系统化整体护理理念,并与临床相结合,学生在做病例分析题和临床实习时都要加强护理程序的运用。
2内科护理学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对于中专学生而言,通过三年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层次,这是我们中职教育要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为中专护生设立两个目标:一个短期目标,是学生通过三年学习要取得中专毕业证和护士执照,另一个长期目标是通过学习,能在临床为内科病人护理,在护理中显示护理专业的社会价值和护士的自身价值。
3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讲课要做到结合三方面的知识
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教学大纲与护士执照考试大纲相结合。
3.1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首先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备课时就要把临床病例融入疾病之中,这样才可以充实课堂,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肺炎病人的护理”时,描述病例:张先生,25岁。2天前淋雨后突然寒战高热,体温达40℃,伴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气促,烦躁,四肢厥冷,出汗,急诊入院。体检:T40℃,P126次/min,R30次/min,BP75/45mmHg。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口唇发绀明显,右肺下野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心音低顿,心律126次/min。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指端发绀。X线胸片显示右肺下野可见大片状致密阴影。血常规检查见WBC15×109/L,N90%,L10%。由此病例可引出问题:可能的临床诊断?主要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对该病人采用哪些护理措施?结合病情列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病例来学习和巩固知识,也使学生对护理程序的应用更为灵活。
加强实训楼的建设,学生通过做实验可以加强动手能力,提高对课程的兴趣。
护生10个月的临床实习正是她们把平时课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时候,最能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的运用程度,对下临床学习的护生要求她们完成3~5份完整护理病历的书写,并把其作为毕业的一个考核标准,可以加强学生的自学,也可以让她们更好地运用整体护理为病人服务。
3.2要做到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就要求老师备课全面
以教师的个人备课为主,加强集体备课,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整个教材的组织结构,分清重点、难点。在这基础上加上课程组的集体备课,能集思广益,得到提高。由于《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复杂,知识点多,除了平时备课外,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上课前必须下一番“熟悉教案”的功夫,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内科护理学所涵盖的知识面很广,解剖、生理等都是它的基础课程,所以在上课时要不断地给学生回顾,在讲到每个系统疾病之前都要给学生回顾该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在讲到每个疾病时都要讲到该病的病理过程,疾病的治疗里要用到药理里的药物作用及护理,还要结合基础护理学里知识讲解每种疾病的症状及体征的护理等等,所以在上课时可用到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并让学生学会将其他知识融入内科护理学的学习中,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教学大纲与护士执照考试大纲相结合
中专学生大都是中考完后到卫校来读书的,又由于中专生突然没有升学压力,会完全放松,对于学习就会松懈下来,很多学生都到临考之前才开始看书,所以国家及各地方学校都开始把护士执照考试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标准,学生有了压力自然就会重视课程学习。这就要求老师上课时要把护士执照的内容渗透入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熟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内容,如: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中,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在教学大纲里有的是要熟练掌握的,有的是熟悉的内容,但它们在考试大纲里都是要掌握的,而且分属于不同的考试科目,治疗要点在相关专业知识里考到,而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是在专业知识里考到,老师上课就要做到两方面相结合。如何能提高学生的执考通过率,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练习和考核,中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老师讲过的东西,不会及时复习,就需要老师督促,老师在讲完一个疾病后就给学生一定的练习,练习要根据教学和考试大纲两方面编写,要把护士执照的习题编入其中让学生适应,每学完一个系统的疾病,对学生进行小测验,让学生反复的回顾,加强学习,在执考前一个月对所有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可以提高执考通过率。
4灵活运用四种教学方法
4.1 命题教学法
为解决授课中存在的尖子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的问题,探索出了学生自由命题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规定范围,自己命题,自己解答。具体分为四个步骤:启发诱导、阅读理解、定性命题、自我答题。这种教学方法可用于自学内容。
4.2 讲解教学法
这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按照课本的内容给学生讲解,提出重点,讲解难点。
4.3 提纲演示法
就是老师把书本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在黑板上列出提纲,不按课本的顺序讲解,这用于课本内容过于冗杂,老师进行周密详细的备课后把内容简洁化,使条例更清晰,重点突出,学生易于理解,但这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先预习,上课时要认真听并做好笔记。
4.4 启发互动教学法
启发互动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启发教育,发展学生智慧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动机启发、问题启发、病例启发、联想启发、形象启发、情感启发、讨论启发等,先让学生自己积极地进行思考、作出答案,而后再由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对答案进行研讨、评定和总结。充分发挥和培养同学们的主动思维能力。
我们除了要灵活运用以上四种教学方法以外,还应该结合多媒体和情景图文教学等,可以使内科更加生动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兴趣。
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中专教师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要采取多种方式,如:教师上岗前要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教师主要面对的是护理专业学生,所以特别要加强整体护理模式方面的知识,还有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同科目老师相互听课相互评课,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要多下临床,可以增加临床经验,丰富课堂内容。
内科护理学一直以来都是重点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困难的科目,通过以上的一些方式可以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内科护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健群,熊红霞.内科护理学[M]. 江西科技出版社,2008.
[2]崔炎. 护理学基础[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内科护理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47-02
护士执业考试(以下简称执业考)制度是提高我国护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执业考的内容是以中等卫(护)校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执业考以来,报考条件及考试时间历经数次变化。2009年始,执业考提前至护生毕业前夕(5月份)进行,这使得执业考越来越成为衡量护理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执业考的考试大纲在10多年里也进行了多次调整,每次调整均对我国的护理教育产生重要影响。2011年公布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与2010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旧大纲)相比,无论是考试科目、考核内容,还是合格标准,均有很大变化。内科护理学是执业考的主要内容之一,所占分值比例较大。本文通过分析新大纲的变化,探讨内科护理学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执业考通过率。
一、新大纲的变化
(一)考试科目减少。执业考考试科目由原来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四个科目共400题改为专业实务、专业实践两科共270题。
(二)考试内容增加。考试内容在原来的护理学基础、内护、外护、妇护、儿护基础上,增加了生命发展保健、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6门课程。
(三)考试题型减少,临床病例题增多。新大纲取消了原来的B型题(标准配伍型),减少了A1型题(单句型)的比例,增加了A2型(病历摘要型)、A3型(病历组型)、A4型(病历串型)等病例题的比例。
(四)疾病考点增加。旧大纲涉及的疾病为167种,新大纲为226种;对于考试涉及的疾病,旧大纲考核其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要点、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新大纲则增加了护理问题及健康教育的考核。
(五)内容编排打破按学科分类方式。旧大纲按学科分为护理学基础、内护、外护、妇护、儿护5个板块,新大纲按疾病系统分类,分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模糊了学科间的界限。
(六)取消了“三级”要求。旧大纲对要点标注有“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级要求,新大纲则取消了这种标注。
(七)合格标准改变。新大纲示执业考合格标准不再是60分,而是由考试委员会确定并公布,一次考试通过2个科目方为考试成绩合格。
二、新大纲背景下内科护理学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执业考的意义及内科护理学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护生在入学教育中,会了解到成为护士前必须通过执业考。当护生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开始学习内科护理学时,教师应再次指出执业考对于护生的意义——通过执业考是成为执业护士的前提条件,执业考及格与否直接关系到护生的就业情况。应向护生进一步介绍执业考的考试方式及内容,强调本课程在执业考中所占的比重,使学生重视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
(二)整合教学内容,将新大纲中包含的病种作为教学重点。新大纲中需考核的疾病病种增加,且不再按学科分类,而是按疾病系统分类。以新大纲中的神经系统疾病护理为例,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癫痫等为内科疾病,头皮损伤、脑损伤等为外科疾病,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小儿惊厥则为儿科疾病。尽管新大纲按疾病系统分类,但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由内科护理学教师去讲解外科、儿科疾病护理的可行性不大。所以,为适应新大纲的要求,教师应认真研读新大纲,从中找出属于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并对比现用的教材,将新大纲中包含的疾病病种作为教学重点。对于新大纲要求考核、但现用教材没有的病种(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第二版中职教材《内科护理》,不包含新大纲中需考核的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等内容),则应对学生进行补充介绍。
(三)将整体护理观贯彻到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新大纲增加了生命发展保健、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课程,重视护理工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使得执业考更加贴近实际护理工作。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一考试及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应该将整体护理观贯彻到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授疾病护理知识时,在介绍疾病的概况如疾病概念、病因、表现、治疗要点等之后,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引导学生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去思考、认识对此疾病患者的评估要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以及针对这些护理问题可采取的护理措施。按护理程序的框架去组织教学,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护理工作是一个整体”、“护理对象是一个整体”,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整体护理。(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47页)
(四)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大纲的考试题型中增加了临床病例题的比例,即以某一疾病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的护理任务。要做好这种题目,学生必须能从试题简短的病例资料中找出完成护理任务所需的重要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完成该任务。所以,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执业考的需要,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临床场景引入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预设的问题,从而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采用与执业考接轨的考试形式和试题结构。执业考试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且新大纲中单句型选择题的比例减少、临床病例题增多。为使学生熟悉考试题型、提高应试能力,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考试亦可采用全部都是选择题的形式,并合理选择题目,尽量将考点与临床病例背景结合,使考试题型结构与执业考相仿。此外,还应注意讲练结合,在每次课后及时以做练习题的方式对该课主要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在每次考试后,及时评讲试题,尤其要讲清楚临床病例题的解题思路。
(六)做好执业考考前辅导工作。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是执业考的报考条件之一。护生在实习期间,由于工作繁忙、学习自觉性差等诸多原因,在基础护理技能熟练的同时,往往出现混淆和淡忘临床护理(如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的情况。在实习结束后、执业考前对护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应考辅导,对于提高护生的执业考成绩有帮助。教师在进行内科护理学相关内容考前辅导时,可以新大纲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对新大纲要求的考点进行串讲,然后将各考点尤其是历年执业考的高频考点以试题形式进行演练。此外,教师还应告知学生执业考合格线的划定,并不是以60分为准,提醒学生克服“60分万岁”的思想,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以更积极的心态进行执业考考前复习。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刘桂萍,马玲.护士执业考试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0(5)
[2]齐永长,戴鹿平.2011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分析与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11(22)
[3]胡晓群.新形势下提高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的措施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2(3)
[4]苏银利,吴元清,张广宇等.影响学生护士执业考试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0(4)
篇3
【关键词】师生冲突 内科护理学 情感教育 中职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02-03
中职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是师生在交往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合作或合作不佳或交往矛盾的现象。师生冲突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也给课程教学带来消极的效果。因此,笔者从分析中职教学中师生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入手,寻求化解矛盾冲突的良策,通过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做法,探索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中职教学中师生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一)师生冲突的表现
师生冲突形态多样,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言语过激甚至侮辱学生人格,态度冷漠或恶劣,责骂或体罚学生,放任自流;学生上课睡觉、讲话、吃东西、玩手机、上网,东张西望,对老师的提问拒不回答,或旷课、迟到、早退、逃学,顶撞老师,严重者与老师发生对骂、肢体冲突,甚至发生校园内追打或弑师等恶性事件。
(二)师生冲突的原因
师生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职生16~17岁年龄段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如独立性及表现欲强,存在好奇及对立或偏激心理,喜欢标新立异、吸引他人注意等因素,又有中职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幼受到家庭溺爱,养成了独断专行、唯我独尊、放任自流、言不守信的习惯,以及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等家庭因素,更有来自学校或教师的因素,诸如学校惩罚过多过严或赏罚不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以人为本、教学态度不端正及方式方法不合理,对学生评价不公平公正等。
(三)师生冲突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师生冲突使中职教育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师生之间缺乏和谐的氛围,教师无心教学,学生不努力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尊重父母,不懂得感恩;不尊重教师的情感和劳动,不接受教师的教育,不会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不尊重同学,与同学不能平等、和睦相处;不懂得尊重他人尤其是病人;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二、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
师生冲突给中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努力改变这种不良影响。对此,可考虑在内科护理学等课程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它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凡的价值。情感教学是融情感教育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体现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相互渗透交融,能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创设和谐、民主与合作气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师生平等,这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可促使师生的情感共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建立学习自信心,学生乐意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二)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教育教学中,教师情感的灌输,使教学过程中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交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对陶治学生情操,增强学生道德感、责任感等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教学活动又是认知与情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积极向上、愉快乐观的情感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深刻透彻,记忆牢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思路及做法
(一)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思路
1.改变教学观念,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前提,它能促使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作适当引导,启发、点拨、鼓励学生去动手、思考、归纳、总结,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获得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变被动接受“灌输”知识者为积极学习知识的探究者。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关系,要用平和的语气与学生沟通、交流,用一颗理解和宽容的心去温暖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亲近、喜欢教师,把教师当做良师益友,进而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将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
2.以爱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中职学生多数基础差,不爱学、不会学、听不懂而厌学之特点,教师对他们不能有过多的责备,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不厌其“烦”、其“差”、其“慢”,用教师对他们特有的真爱与理解“唤醒”他们的自觉,改掉各种毛病,带他们走上奋发向上的求学之路,并因材施教,用充满爱、有生命的课堂让他们学到真本领,圆他们的理想之梦。
3.以情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情感是教学的灵魂,教师除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外,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感情的投入,这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充满激情地走上讲台,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堂课,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会感染到每一位学生,调节他们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使他们处于快乐和兴趣状态,为课堂的情感交流奠定基础,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价值。
4.强化尊重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更新和整体护理的实施,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日渐提高。因此,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护理学生的尊重教育。因为护理专业学生服务对象是人,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尊重自己、学会自立的同时,尊重父母,感恩亲情;尊重教师,严谨治学;尊重社会,重视护士法规,学会自我保护;尊重自然,强调和谐,为创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尽心尽力。同时,教育学生要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切为了病人的生命健康着想,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可让护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病人的痛苦,教师再适时引导,唤起护生对病人的同情。
5.强化情感教育。护士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责任,在他们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治疗、护理,对心理健康进行引导等过程中,情感护理非常重要,它可以缓解病痛,安抚患者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与疾病抗争的坚强决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教师应站在专业的角度,对护理专业学生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受和认识生命的珍贵,从而使他们怀着悲天悯人的胸怀,真心投入到救死扶伤之中去。
(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做法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的观念,放下架子,“潜”到学生中去,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对话,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足够的人格尊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师生之间弹奏出和谐的音符。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解开师生冲突之锁的“金钥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一个“面子”的问题。根据当前中职生的特点,教师应有一个全新的科学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对学生抱有全纳的教育观,接纳学生的不足或缺点,把学生的不足与缺点视为特点,给学生更多的宽容。如果一味地扼杀学生的个性,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对“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学生,由于他们已形成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态,教师应打破教育常规,将一味地对学生的狠狠批评改为无声的教育,如通过一丝微笑、一些动作或眼神等来暗示、启发、告诫学生,将语言的交流转变成情感的交流,心与心的交流。由于教师主动维护了学生的“面子”,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将心存感激之情,将原本为了维护自己面子顶撞老师的想法转化为改正错误、纠正缺点的动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师能够放下“面子”,降低“调子”,改掉“急性子”,调整心态,在学生犯错时,给他们多一些宽容,在学生受挫时,给他们多一些鼓励,有利于使师生冲突这“干戈”化为师生和谐的“玉帛”。
3.亲近、尊重、热爱学生,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好服务员的角色,在课前课后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时、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亲和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宽容学生的错误,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要横加指责、恶语侮辱、挖苦及讽刺、粗暴征服,应善于倾听,与学生进行坦诚的交流及情感上的沟通,并积极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之所在,鼓励他们改正缺点,纠正错误,以增进师生之情谊。关爱学生,视学生如弟妹或儿女,扮演好亲人的角色。当他们生病或遇上烦心苦恼之事时,向他们伸出温暖之手,替他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渡过难关,使教师对学生的爱成为师生关系和谐的黏合剂,师生感情笃深的剂。
4.树立教师的威信。大凡能使学生一入师门终身不忘者,必是以德感人,以能服人者。所以,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第一,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自身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有机统一体,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关心体贴和爱护学生,为党的教育事业倾尽全力,呕心沥血,这样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及尊重。第二,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只有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才能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出神入化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人们对他的赞誉中逐渐具有较高的威信。
具体而言,教师要树立威信,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对待学生。教师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注意自身的形象,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先去做。如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文明用语,以礼待人,以理服人。通过自己文明得体的言行举止,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心中树起一座丰碑,使学生耳濡目染,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感化。同时,教师应做到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管其家庭背景如何,不管其成绩好坏,不管其亲疏远近,也不管其是否班团干,都要一律公平对待,他们都有平等受表扬或受批评的待遇。无论是谁,只要他做得好做得对,当表扬则表扬,当奖则奖;只要他违纪违规,当处理则处理,当罚则罚,毫不例外。二是把握批评的分寸及艺术。对违纪违规的学生当堂、当众训斥,横加指责,只会极大地挫伤其自尊心。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应在事后或在大家心情都比较愉悦时私下找学生交谈、沟通,批评要含蓄委婉,把握分寸,点到为止,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受到教育,从而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三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人人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作为教师,应善于发掘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相信每位学生都能成才。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他们鼓励,少一点批评,肯定他们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做事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跨越各种各样的难关,使原本不可能的为可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与冲突。
四、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效果
笔者对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实验组(情感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学生进行考试情况评分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师生的冲突不利于中职教育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可使师生间的情感产生共鸣,促进和谐课堂气氛形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乐黛去.“情”在中国[J].文艺争鸣,2005(4)
[2]王卫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论教师的机制[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3]赵鹤齡,姜君.教育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4]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篇4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之一,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急诊多,护士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夜班护士,因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睡眠障碍等易导致工作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增加[1],已成为护士离职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了解夜班护士的经历和感受,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夜班护士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稳定护士队伍、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0—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6个病区的护士。纳入标准:执业护士;有1年以上夜班经历且目前仍在轮值夜班者;年夜班量≥40个;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正在休假者;刚完成为期超过1周的休假人员。共纳入研究对象13名,均为女性;年龄25~35岁,平均(28.31±2.63)岁;文化程度:本科学历7人,大专6人;值夜班经历1~13年,平均(5.54±3.28)年;工龄:2~14年,平均(6.54±3.28)年;婚姻状况:未婚5人,已婚8名;生育情况:1人育有二孩,生育1个孩子和未生育者均为6人。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数据收集依据拟定的访谈提纲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地点为安静的示教室,访谈时机的选择充分尊重研究对象意见,时间为30~60min,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同时记录采访对象的面部表情、表达方式和肢体语言等。使用沟通技巧鼓励研究对象细致全面的描述其夜班工作体验和感受。访谈提纲包括以下问题:(1)请问你喜欢上夜班吗?值夜班的感受是什么?(2)值夜班时最担心什么?(3)当你值夜班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都是如何怎样解决的?(4)夜班对您身体和生活什么样的影响?
1.2.2资料分析采访完一名研究对象,于24h内对记录数据进行解读,分析。具体为两名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硕士学历、主管护师职称的研究人员通过单独反复听取录音、阅读现场记录,转载访谈数据并核对,有异议的情况请资质更高的第3名研究者-博士学历兼主任护师进行确认。然后对转译数据进行分析、反思、编码、分类和提炼主题的方法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主题分析
护士对夜班的体验多为负性的,具体表现为3个方面,即本研究得出的3个主题,分别是:对自身的影响;对家庭的影响;社会节奏的不同步。
2.2对自身的影响
上夜班是护士本人参与的,需承担固定的工作任务和不确定的突况,对护士的影响可表现为紧张感,疲惫感,受挫感,对身体的消极影响以及积极的体验—价值感。(1)紧张感。不确定因素如突发事件/急诊/病情变化,确定因素如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相对不足的业务水平,使夜班护士总被紧张感困扰,紧张感来源于多方面:①患者病情重,担心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采取抢救措施;②担心意外情况发生;③操作技术不熟练,例如急救仪器操作不熟练,特别是除颤仪、心肺复苏仪;④担心夜班急诊入院患者多;⑤交班时的紧张感。(2)疲惫感。①身体上的疲惫:夜班打乱了作息规律,使身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②心理上的疲惫:所有护士都对夜班后的各种会议表达了不满。(3)受挫感。部分护士因不善于沟通,在遇到沟通不畅的情况时会产生强烈的受挫感。(4)对身体的影响。夜班扰乱了人体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也影响内分泌系统。(5)价值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夜间的护理任务虽然让护士感受到不堪重负,但护理工作带来的积极体验却不可忽视。
2.3对家庭的影响
夜班造成了和家庭其他成员的节奏不同步,陪伴减少;对于单身护士来说,影响找对象。
2.4社会节奏的不同
步因轮值夜班导致和社会其他行业节奏不一致,影响社交和个人发展。
3讨论
虽然研究者已悉知轮值夜班违背人类正常生物钟,会对人类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医疗卫生行业因其特殊性一直不能避免夜班[2]。护士对夜班消极的工作经历及情感体验除了不规律作息带来的不良影响外,主要来源于以下确定因素和不确定因素。确定因素如工作量较大、工作节奏快,而人力资源相对短缺,业务水平不能满足需求;不可预测因素如突发事件、患者病情变化、急诊量增多等。另外,护士本身沟通能力欠缺、受舆论影响的医患关系出现不和谐因素等都给夜班护士增加了额外的心理压力。不可忽视的是,为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医院管理者过于依赖患者满意度及看重投诉率,发生冲突时,夜班护士并未得到管理层的支持和理解,影响夜班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了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在了解夜班护士心理体验的前提下,理解夜班护士的感受,给管理者有效提示以及时采取可能有效的措施,例如:补充人力资源,实施弹性排班;改善护士值班室环境,建立良好休息氛围;调整培训时机,修改参会制度,保证夜班护士休息时间;提高护士职业素养(业务水平及沟通能力),提升夜班护士待遇等。此外,研究者也对改善夜班护士的睡眠质量进行了积极尝试,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改善夜班护士睡眠质量的途径,如常规药物助眠、耳穴压豆疗法[3]、耳穴贴压联合神阙穴贴敷[4],无创伤,无副作用,干预效果显著。总之,本研究采用了现象学研究方法,以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探究心内科夜班护士的心理体验,揭示了夜班护士以消极为主伴有积极经历的心理过程,加深了对这一群体的理解,为管理者做好这一群体乃至科室整体的管理提供了参考,为修改并制定合理、科学的夜班制度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护理效果;床边责任制;心血管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32-02
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患者及其家属在就医过程中对医疗技术水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院服务质量的挑战性。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护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心血管内科疾病,因其病情严重需要特殊照顾,促使护理质量不断提升[1]。床边责任制护理是现代医疗护理中的一种新兴模式,将其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之中,可显著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2]。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54例,患者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9.6±8.5)岁。基础疾病:脑出血30例,脑梗死17例。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经统计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存在比较意义。本院共有28名心血管内科护士,其中护士长2名。A组和B组各分配14名护士进行临床护理工作。
1.2 方法
A组采用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每天的24小时之中都有两名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床边责任制护理,他们可轮流休息以及值班,责任护士当值期间,基本上不需要其他当班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或者管理,只需相应的完成辅护理工作即可。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工作时,应明确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以其实际病情为准为其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护理方案,按照制定好的护理计划完成护理工作,以实际的护理效果为准,对护理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护理效率;②增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并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和辅导,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③护理人员要对自己应该参与或执行的护理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与非责任护理人员之间的护理工作要予以充分协调,非责任护理人员要自觉配合完成相关护理工作,以便在短时间内完成护理任务。除此之外,非责任护理人员要需要将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告知责任护士,以便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提高护理质量。
B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对其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嘱患者遵照医生指示用药,对其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现象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安慰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评分,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护患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1.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包处理相关数据,以( )表示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以及护患关系评分等指标,使用t检验,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护患沟通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相比,A组均显著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人群呈现分散性,近年来愈发年轻化,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为心血管疾病多难以根治,危险性较大,导致发病的诱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所以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和护理人员都承受着较大的心理负担,若未良好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可能导致医患矛盾,影响护理质量[3]。
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是临床新推广使用的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法,其主要指的是将护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参与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的肩上,其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操作水平和责任意识,还必须充分掌握各项护理要求,综合素质要强,这样方便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全面观察,更好的处理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加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程度和信任感,将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4]。
本次研究之中,在满意度评分、护患沟通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三方面比较上,A组均比B组更具优势(P
参考文献:
[1]涂丽霞,王静,陈冬英等.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20):28-29.
[2]侯英莉.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57-159.
[3]彭敬福.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施行床边责任制护理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4):209-209.
篇6
我院内科护理课程组教师在特色专业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以护理学科多功能创新研究基地建设和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平台,对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加强了校内实训,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和缺点,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2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08级、2009级三年制护理专科各50人为教改组,按照新的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为非教改班的2008级、2009级护理专科各50人,按照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研究方法
3.1教学改革的思路
结合我校“立足陕西,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办学定位,以“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为宗旨,以“突出整体,加强人文,强化实践”为实践课程改革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中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3.2建立创新型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区
3.2.1多功能内科护理模拟病房多功能内科护理模拟病房是结合医院普通病房护理工作需要和临床教学需要建立的新型实验室,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多功能病床、多媒体电脑投影设备、录像设备、高级护理模拟人、高级教学模型、护理操作台,在实验室学生们可以进行多媒体示教、教师示教、病例讨论、角色扮演、操作训练多种实践活动。3.2.2多功能监护模拟病房多功能监护模拟病房是结合医院ICU护理工作需要和临床教学需要建立的新型实验室,实验室按照医院ICU病房设计,配备先进的多功能病床、SimMan护理模拟人、心电监护设备、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吸痰器、护理操作台等,教师可以通过先进的SimMan计算机系统完成危重病例设计,学生可以按照护理程序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和护理。3.2.3模拟实训中心模拟实训中心配备高级心、肺、腹模拟人和计算机设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模拟人和计算机可以准确评估病人的异常体征如啰音、杂音、Murphy征等。3.2.4社区护理实验室建立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实验室、心理护理实验室、康复护理实验室、家庭护理实验室,让学生结合内科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知识,开展综合设计性试验,模拟完成进行内科常见慢性病的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为社区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3.3教学改革内容
3.3.1编写整体护理特色的情景教学病例课题组成员以必需、足够、实用为原则,以突出护理、简化医疗为特色,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编写了《内科护理学整体护理情景教学病例》,作为同学实践教学的基本资料。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和疾病特点设计了各种常见内科疾病护理的临床情景,如急诊科临床情景、入院接诊临床情景、住院病房临床情景、ICU病房临床情景、单独值班临床情景、护理查房情景、出院临床情景,这些病例都是根据真实病例设计,可以在创新型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区内完成。3.3.2教学方法改革3.3.2.1角色互换法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整体护理病历中提出的问题向其他学生讲解自己的看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总结整体护理实施方案。针对内科护理学中的健康指导,让学生结合社区护理学知识开展模拟社区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3.3.2.2角色扮演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内科整体护理病案,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并组合成3人以上的护理单元即病人、家属、主管医生、主管护士、辅助护士、护士长等,学生组长组织完成角色扮演计划,进行角色分配,用物准备,模拟表演病人接诊、住院、出院、护理查房等情景,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结果。3.3.2.3仿真训练SimMan高级综合训练模拟人是一个多功能的全身病人仿真装置,其生理构造及临床反应与真人相似。教师根据病情编辑软件提供模拟情境,真实地呈现出急、重症病人的生理变化,由学生进行评估,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护理程序完成护理,模型可以与师生产生互动,由老师控制让SimMan综合模拟人与学生进行人机对话,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就像对真正的病人诊疗护理一样[5]。
3.4评价
以内科护理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4次命题试卷实行了考教分离,试卷难度P值分别为0.64,0.78,0.67,0.79,其中病例实践题不低于40%,试卷的评判根据提前制定的评卷标准和标准答案,按照流水方式进行阅卷,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
4讨论
篇7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图书馆;优秀护理人才
《内科护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包含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学科,是关于认识、预防和治疗疾病,护理病人,促进病人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对学生而言,《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既重要,但又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更好地掌握该课程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一切资源,特别是图书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使命。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多样,学生不再只从教师和书本上获取知识和信息。而图书馆,作为信息汇集之地,是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如何让图书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
一、新生对图书馆的向往和期待
新生怀揣美好的梦想,进入了他们心中向往的高职院校,开始了他们的学习生涯。作为学校学术、科研机构之一的图书馆,更是他们以后要经常光顾留恋的场所。新生入学后,图书馆每年都会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使学生对图书馆抱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对图书馆都会有很多期待和向往,经常是九月份一入学,就有新生到图书馆来咨询,或借阅一些常见疾病的图书,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治疗和护理。但是,面对学校图书馆这一知识的海洋,更多的是束手无策,无从下手。通过图书馆入学教育,可以对图书馆有一个大致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检索方法,使学生们的兴趣不被抑制。
二、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对图书馆的
依赖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其内容枯燥,抽象复杂,以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学基础、基础护理等多门学科为基础。但单纯的课堂讲解是枯燥的,而图书馆正确利用,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寻找丰富的学科资料,强化学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师而言,则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提高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效果,是全校学生的共同愿望,图书馆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1)使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变得系统和有序,成为学习医学知识承上启下的桥梁。内科护理学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风湿病、传染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系统病人的护理。学生们经常是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这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不利的。学生可利用图书馆,先进行对旧知识的复习,再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在学习各系统疾病时,先认真回顾,通过以往知识的回忆,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的信息量非常大,教师授课进度较快,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碰到疑惑之处可在书上做好记号,待下课到图书馆寻求答案。课本内容限于篇幅及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些内容不是讲得很详尽,学有余力的学生也需要图书馆的参考书来答疑解惑。
(2)利用资源丰富的特征进行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书馆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同学们在枯燥的课堂学习之余,运用图书馆的案例资料,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会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分析综合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3)提供丰富的题库让学生熟能生巧,学会举一反三。现代学习理论认为,无论是最聪明的学习法还是最愚蠢的学习法,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是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过程。内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课程信息量大,授课时间集中,自学内容多,习题的练习就显得必不可少。老师能给的习题要考虑到班级的整体水平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是有限的。而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只要是想学的或学有余力的,图书馆以其宽广的怀抱都会包容和接受。
三、内护老师利用图书馆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能主动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互动良好。教师在教学中有激情,能把全部精力用在讲课上,学生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图书馆资源,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培养学生对图书馆的认同感,让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我馆经常会有一窝蜂的借阅潮,在一时间段内,同一年级的学生都来借阅同一类型参考书。这一般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拓展教学的原因。
四、图书馆对学生学习内护的帮助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改变传统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由单一形式向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转变。比如,鼓励学生寻求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的帮助,获取更多的参考书 (书目、索引、手册)、光盘或网络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等。或当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常见的内科疾病时,提供这些疾病相关的论文和书籍,写数字不等的推介或短评、或论文摘要。平时,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图书宣传活动、导读工作,使学生充分了解图书馆有什么,可以帮助到他们什么,激发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热情和主动性。尽量做到“重藏重用”,毕竟学校是以学生学习为主。要加强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借阅需求,方便学生使用图书馆,主动为学生提供深层次的全面的服务,努力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
总之,学生的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最好采用混合式学习方法,综合应用不同的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学习风格等来进行学习。特别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优势,采取适当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学中学,培养其利用图书馆的习惯,以提高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学习效果,培养优秀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潘丽琼.如何引导新生快速高效地使
用图书馆[J].科技情报开发,2012(22).
篇8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及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内科护理学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普遍意义,它既是临床中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和临床护理学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其他临床专业课的关键[3],而实验教学又是内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对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那么只依靠传统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须从传统式教学模式向研究性教学模式转变,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在《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教育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必须由教师亲自做的演示实验,要使用研究法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学生通过课题设计、资料查找、社会调查、动手实验到形成新的结论,从而会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还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置换”学习法,让学生互相做为“护士”和“病人”。在每次操作前,我们的学生根据教师要求与教材实验内容先设计好模拟场景,完成操作后让“病人”对“护士”的操作进行评估,让学生们自己设计操作情境和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病历式的教学法(PBL)也是我们进行内科护理实验教学的方法,根据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PBL方法设计出临床病例,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真正的原因,这样的方法可以充实内科护理实验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能促进学生们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便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2研究性教学在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取得的成效
在开展内科护理学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重点是将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紧密的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1研究性教学法有利于激发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研究性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身独立性层面上的,学生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教师巧设问题情景,设计开放的、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并能激发其求知欲望的讨论题目,学生在寻求答案时就必须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实现了学生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2研究性教学有利于护生形成批判性思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护生错综复杂的医学护理知识,更要激发其敏锐判断力和创新意识,来促进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护生开放思想,批判性地接受与自己相左的观点,有助于理解、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护生实施护理程序的能力和决策的能力,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在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法有助于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2.3研究性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在内科护理学研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要讨论的问题,护生确定选题后,独立进行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经小组讨论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完成论文书写及幻灯片制作,最后小组中指派一名汇报人进行成果汇报并答疑。研究性教学法能够促进师生互动和同学之间交流、调动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优化了教学质量。
篇9
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依然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分开,而目前一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朝鲜等已将两科合并为内外科护理学(或称成人护理学),作为一门主千课开设。结合目前国内护理教育状况和国外经验,我们想就内科护理学与外科护理学合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随医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在护理教育的早期是仿照医学教育的模式,培养的护士也是以医生“助手”的角色出现的。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一些护理理论,推动了护理专业的发展,使之开始摆脱对医疗的依赖,走向独立。然而我国在当时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护理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以致时至今日我们才来面对国外同仁们曾经面对的问题。那就是护理要成为专业,护士要成为医生的“共事者”,护理教育必须要走自己的路,突出护理的特色。我系教师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渐渐感到只有建立以整体的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才能表现护理特色,使学生建立起护理的知识结构t‘’,这与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是相符的。另外我们都了解“护理是诊断和治疗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它与医疗的主要区别就是更注重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而不是健康问题或疾病“本身”t’]。传统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都是围绕疾病和疾病的治疗进行讨论的,很少或几乎没有针对病人的反应深入探讨,这样看来护理课程中涉及护理的内容却不够。尽管作为护士我们对疾病的很多方面有所了解,但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没有独立作用〔2’。我们的侧重点不在疾病本身。护士面对的无论是风心病、先心病还是心梗病人,无论是要接受内科还是外科治疗的病人,首先要考虑和处理的是病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如情绪变化、角色变化、生理变化带来的问题,那么虽然病不同,治疗手段不同,可病人的反应往往是一致的;也可能病是相同的,不同的病人特别是在心理方面的反应却可能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按护理的特点改革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我们认为将内科护理学与外科护理学合并可成为我们向前迈进的第一步,打破以往的“疾病为中心”的模式。
现在我们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分开设置,占护理系课程比重最大,而在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两科间重复的地方很多,象各种常见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原则在两科中都详细讲解,重复的比例太大,浪费了不少课时。同时也感到某些问题两科都涉及到了,但都不深入,教师都认为对方课会弥补,结果却都没触及这些问题,给学生造成了漏洞。例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内容就是这样,承担内科护理学讲授的教师认为这是外科的内容,不细讲,而外科的教师认为内科肯定已经讲过了,也不细讲,学生就感到这方面知识有欠缺。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护理教育界将内科护理学与外科护理学合并为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减少重复,节约时间。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目前教师和学生都感到需要充实的护理内容很多,而苦于找不到课时,那么一旦两科合并既可节约出时间充实必要的护理教育内容,同时又不致于在教学中造成缺陷。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认为统一设置成人护理学是一个良好的尝试,同时是有可能的。首先国内护理教育界的广大同仁都在努力探索一条有护理特色的道路,有改革目前课程设置的强烈愿望,有很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家会在许多方面达成共识。其次又有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可以拿来借鉴,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再加上目前年轻的护理教师队伍正在形成这些有利条件,相信这是有希望的一条路。这样做的结果会使我们跳出旧的模式,更加注重整体的人的健康模式,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合并就绝不仅仅是课程名称和内容的合并,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相应地做较大的变革。可以利用节约出来的时间或更好地充实护理的内容,或更多地投人人文科学和护理实践中。目前,各高校都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到了很高的地位,那么对于护理这一应用学科,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这里指的实践并不是狭义的到临床到病房去工作,而是指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各种情景中,比如把教育学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于病人教育中,组织实地的健康宣教工作。
我系在内、外科护理学合并上正在做初步的摸索,已成立了内外科护理教研组,课程安排上在同一阶段,内外科护理学同时讲授一个系统,力图内、外科护理学相互呼应。系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突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思想,在护理内容上投人更大的精力。内外科护理教研组的教师定期活动,共同讨论教学计划,及时沟通,以取得相互的配合。教学实习的组织中也是着重培养学生识别和处理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的能力,一个学生负责3~4个病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全面护理。由于目前国内病房的设置现状,实习中尚无法打破内、外科疾病的界限,当然改革后的效果还有待评价。当然,立即将两科合并,在客观条件上还不太成熟,比如在教师力量上、教材上、实习基地的配合上还差些,但我们认为长远看是有可能的,同时也应该是一条探索和努力的方向,因为这是符合护理学科本身发展的。这中间有许多工作要做,最根本的是思想观念的真正转变、教师和教材的准备,这需要大家倾注劳动和心血,但如果能成为走护理特色道路的开端也是十分值得的。
篇10
【关键字】中职护生;内科护理学;厌倦心理;原因分析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73-02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其他护理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职护生对该学科存在的厌恶畏难心理,笔者根据多年的内护从教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中职护生厌倦内科护理学科的症结。
1 中职护生对各学科相关知识的连贯能力不强
1.1 中职护生缺乏横向比较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以及归纳整理能力
中职护生各门学科之间难以融会贯通,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时难以跟上老师的思路与节奏,尤其遇上老师讲课打乱前后顺序,进行知识连贯讲解时,更是一头雾水,连书本内容所在的位置都得老师提醒,上课效果可想而知。
内护教材中,病种较多,而且每一个疾病都有不同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原则、护理要点等内容。课后如果不经过有效整理和归纳,就会犹如一盘散沙,不能在脑子里对该疾病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和认识。对中职护生而言,打破疾病界限把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在没有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之前,似乎超越了她们本身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摘抄课本的内容,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也没有进行高度概括和有效整理,最后作业中根本没有体现该疾病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1]。因此,对疾病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平面的知识描述而不能转化成立体的知识框架,更缺乏横向比较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以及敏锐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就算有老师出示了相应的样板题,要求她们自己进行总结,结果并不如人意[2]。
1.2 中职护生课后总结复习反思不够
中职护生绝大多没有课后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更谈不上对反思的理解和运用;其实,通过课后反思,可以进行查漏补缺,反省自身学习环节中的薄弱节,以此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起到不断巩固、强化的效果,例如:
在课外时间让学生以小组(3-5人为一组)为单位,对所学的“内科护理学”设计一例典型的病例,然后由别一组学生提出护理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如赵某,男性,36岁,曾有胆结石的病史。昨晚独自在家中喝了几杯白酒后出现剧烈中上腹疼痛,迅速波及全腹并向后背放射,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吐后腹痛无缓解。查体: T38.9°,BP80/50mmHg,P110次/分,R32次/分,急性病容,右侧卧位,腹肌紧张,伴明显上中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脐周及两侧腰部有蓝色瘀斑。辅助检查:血淀粉酶320U/L(酶偶联法),尿淀粉酶520U/L(酶偶联法),血糖14.3mmol/L,血钙1.50mmol/L,B超示胰腺异常。这是一例由学生设计的典型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例,有病因、诱因、典型症状、典型体征、辅助检查。然后请别一组的提出护理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措施。二组学生的任务轮流互换再次设计新的病例,这样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 中职护生对“内科护理学”缺乏浓厚的兴趣
2.1 中职护生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存在畏难心理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智慧、能力攻克难关,不断挑战自我,挑战困难是许多优等生学习乐趣的体验。对于中职护生而言,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我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初中阶段的成绩并不理想,学习不再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旦布置的题目中出现难题,根本不愿花时间主动到书本中寻找答案,而是等着一些优等生做出答案后进行抄袭,或者稍好一点的同学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直接向老师寻求帮助。她们的理由非常多“反正凭我自己的能力,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太麻烦了,很辛苦”诸如此类,都反映出她们在学习上存在着较强的畏难心理。而《内科护理学》51类疾病,内容多,任务重,中职护生时常给自己一些负面的心理暗示,“我不行”, “我不敢”等 ,从而限制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削弱了取得优异成绩的愿望,并缺乏对《内科护理学》的浓厚兴趣。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真实的病例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3]。在各个环节应用经过精心选择、设计的病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网络,使知识向能力转化,培养了临床护理思想[2]
2.2 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欠缺
在现实医学教育中,不少学生感到医学学科枯燥无味、难学,也有的觉得学习与自己无关,厌学、逃学,不去努力,上课经常睡觉,不屑一顾,把自己当成旁观者。学生何以会产生这种畏学和厌学的情绪呢?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情感教学,忽视对情感的提示有关[4]。
首先,从医学教材自身的特点看,教材的编写是以枯燥的文字、僵死的图像、冗长的叙述等教学内容展开的,尽管其中蕴含着一些情感因素,但由于教师未潜心予以挖掘,其次,从医学教学的现状看,教师教学语言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平庸无奇、教学方法音调单一,造成学生对医学学科的学习缺乏激情和兴趣;从师生关系看,常常是教师独自滔滔讲,学生茫然默默听,师生之间只有知识传输,缺乏情感交流[1]。学生访谈中发现,83%的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取决于教师,如果教师上课时条理非常清楚,语气比较幽默、学识比较渊博,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极大地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只会照本宣科,不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运用一贯性的语速语调进行讲解,学生会非常反感,她们会用潜意识的抵触情绪对待这门学科,学习效果可想而知[3]。课堂中不同时间段插入不同的病例进行分析,激活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互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扩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5]。
以上是就中职护生对该学科存在的厌恶畏难心理进行分析的几点反思,希望可以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何希江,陈利.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4):
[2] 张东风.王群.病例分析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科技信息,2008(1):226.
[3] 郭丽.刘丽华.茹淑玲.病例教学在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2,16(10):611-612
- 上一篇:医疗纠纷与事故处理条例
- 下一篇:网络宣传周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