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成功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商直接投资成功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商直接投资成功案例

篇1

在这个早来的冬季,发达国家市场的频频凋零,却正在为中国企业带来机遇。在第八届北京金博会上,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从价格来看,目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良机。

“走出去”三部曲

如果把“走出去”看成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2001年为第一阶段,2001年到2008年为第二阶段,2008年以后为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是以外商直接投资作为非常明显的特征标志出来的。期间,制订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中外合资企业法》。在1979年期间,中国非常重视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就是外国人、港澳台厂商在中国直接投资,资金的流向是从国外到国内,建厂生产。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非常成功,30多年来积累了近1万亿美元的资产。

每年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1000亿美金左右,经过三十多年,虽然有利润汇出与撤资,但总体来讲,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目前有一万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这还是投入额的累计,外商投入的资产已远远高于1万亿美元的价值,厂房、不动产、研发中心这些年都增值了。

近年来,中国向海外投资逐年增多,2008年以后到了一个高台,达到600亿-700亿美元。在全世界的布局中,中国还是一个“走出去”、向外投资的后起国家。从流量上看我们国家每年是700亿美元,美国每年向外投资超过3000亿美元。

易纲表示,从存量看,中国这些年在外投资累计达到3000多亿美元,美国的存量大概有4万亿美元。英国经济学家邓宁认为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后,一个国家的对外投资会快速增加,现在这条规律是适用中国的,正好中国2011年人均是5400美元,2012年有可能过6000美元,所以,从中国人均GDP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对外投资开始起步,开始发展。

历史良机

目前是否是对外走出去相对好的时机呢?易纲认为,从价格来看,是的。“走出去”我们有相对好的价格。英国、美国PE比都处于合理区间。上世纪90年代初,发达国家市场的PE达到四、五十倍,现在也只有11倍至15倍之间,是估值相对合理的价格。

易纲说,联想收购IBM的PC,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都是中国“走出去”相对成功的经验。1999年福特收购沃尔沃价钱是65亿美元,2008年福特卖出时报价60亿美元,最后吉利以15亿美元成交,吉利汽车也做了比较好的融资安排,交易结构是13亿美元现金加2亿美元票据。吉利与大庆国有资产局及上海三家联合作出这样一个融资安排。联想收购的时间是2005年5月,交易金额12.5亿美元,交易结构是6.5亿美元现金加6.5亿美元联想股票,这个安排也不错。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在于,廉价劳动力与相对充足的资本,同时中国有非常有竞争力的工程队伍。尤其是在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无论是修桥、铺路、建铁路、打隧道、建地铁、建公寓房,中国的设计队伍和施工队伍都是非常成熟的经验与较高的技术水平。

易纲表示,中国这么多年一直在做基础设施建设,所以造就了一批非常有一竞争力的设计人员。而国外这些年建得比较少,经验比较少,原来有经验的人已经快退休了,存在这人才队伍断层。比如美国的建设高峰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当时美国也有很多很好的工程师,但那批工程师已经太老了,而中国这批宝贵人才非常有竞争力。

比较优势

中国的弱势在于资源缺乏,国际销售网络不够。比如买铁矿,对当地法律研究不够,对环保要求、当地职工劳动成本以及码头到矿修路的艰难性没有认真分析,以为投20亿美元可以成矿,事实是投到90亿美元铁矿还没能正式运行。

因此,“走出去”需要发挥比较优势,弥补比较弱势,使中国和海外国家双赢。

在“走出去”方面,日本、美国、德国都有很多的经验,我们平时在报纸上可以看出日本“走出去”的失败经验,为外界熟知的失败案例是三菱集团收购美国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收购后长期亏损,三菱不得不以半价卖回给原持有人。但实际从总体而言,日本“走出去”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比如日本三井集团收购海外资源企业,几十年完善产业布局。

美国企业海外收购注重企业发展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不计短期利益,特别强调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的银行也给予了相当的支持。德国对外收购主要是以自有资本为主,他们对项目要求控股的程度比较高,另外德国走出去的特点是大企业大项目占绝对优势。

易纲强调,中国企业需要加强“走出去”体制和机制建设。走出去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走出去确实是国家战略,但是国家战略是一个笼统的,对每一单走出去商业行为必须遵循市场规定,降本求利,特别对企业来说资产负债率非常重要,如果资产负债率太高,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太大,可能导致失败。

吉利和联想,这两个成功案例在融资的过程中非常困难,比如找银团贷款,向大型股权基金发可转股优先认股权证,联想卖给IBM19%的联想股票,这是一种互相参股的安排。在合并以后,联想和IBM成为一条船上互相参股的股东,所以在融资安排艰难时候犯错误的机会比较少,因为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私募和投资对象都在限制、制约企业的风险行为。一些失败的案例恰恰是因为资金成本低,不用融资安排,直接用现金收购。比如我们一个集团收购欧洲一家银行,完全是自有现金,没有融资安排,就没有这些非常强的制约和质疑,反而失败。

篇2

广义的红筹回归是指以“誉衡药业”的成功案例为代表,即拟上市企业在历史沿革中有海外架构的设立过程,而此海外架构在回归境内市场时并未完全剥离,只将其大部分所持股份转让给境内架构,使拟上市企业由境内公司持股50.0%以上,以满足境内上市的要求。

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传统红筹股概念不同,“小红筹股”是指沿袭了传统红筹股的上市模式,以搭建离岸公司为渠道海外上市的非国企、央企概念的普通上市公司。

“小红筹”概念的形成是紧随境内资本市场繁衍变化的。2004年、2005年前后的中国境内资本市场还未进行改革,企业上市所需的审批时间长,审批流程十分繁琐,给企业与投资人均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那时的很多企业选择去海外市场上市。此外,中国民营企业的境外上市步伐,一直以来与外资投资活动密不可分,也是“小红筹”由来已久的部分原因。之前,外资VC/PE在中国的投资活动大多采取“两头在外”的模式,即境外募集、境外退出。这种“两头在外”的模式因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可以避开内地复杂的审批程序,加之外资VC/PE对于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更为熟悉,红筹架构曾经一度成为多数外资VC/PE投资企业时标准操作架构。

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环境不断优化,金融市场的改革,使境内资本市场的上市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境内市场的市盈率升高、企业与投资者熟悉上市流程、境内上市成本相对较低等等,中国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境内退出,市场对于红筹架构企业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成功回归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红筹架构企业成功于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案例总结如下:

随着关于红筹架构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身影频现,我们针对红筹架构企业自身特点与境内资本环境的变化进行了观测,对于红筹回归这一现象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

思考一:红筹架构企业瞬问获得价值增量

从近年来的境内外资本市场分析可知,境内资本市场已逐渐开始引领全球资本市场的繁荣,无论从上市数量上,还是从融资额上,境内市场近年来已独领。2010年境内资本市场共有347家企业上市,融资额高达720.59亿美元,分布占境内外市场上市数量和总融资额的45.5%和39.4%。而境内市场的发行市盈率居高不下,也是其吸引企业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境内市场的发行P/E达到5吕,52倍,比境外市场的37.93倍高出54.3%。而2009年第四季度开闸的深圳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基本维持在60.00倍以上,更是成为中小企业竞相追逐的目的地。红筹架构企业一旦回归境内资本市场,其企业价值将瞬间增长,则作为持有企业大部分股权的管理者财富也将瞬间聚集。面对境内资本市场所呈现出的巨大聚富效应,一些已搭建红筹架构的企业转而放弃征战海外市场,从而转投境内上市,也属人之常情。

思考二:人民币基金渐成主流

VC/PE行业近几年在境内的发展可谓迅猛之极。然而随着“10号文”等政策相继出台,外资机构利用之前所熟稔的“两头在外”模式,通过企业搭建红筹架构,在境外市场实现退出的操作方式基本已寿终正寝。因此,自2006年起,随着政府出台了《外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等关于外资机构于境内设立人民币基金的政策指引,越来越多的外资VC/PE机构参与设立人民币基金,其中不乏鼎晖,红杉、IDG等外资VC/PE老牌劲旅,在境内募集人民币基金、在境内资本市场退出的境内“募、投、退”三位一体已成为很多机构的首选。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人民币基金投资于中国企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另一方面是外资机构看好境内市场,尤其是中国企业未来估值的上升空间、境内市场可观的投资回报,因此,外资机构倾向于帮助成长性企业在境内退出,获取丰厚投资回报。因此,“10号文”之后,外资VC/PE对于退出地点的态度转变,也成为红筹架构企业回归的原动力。此外,由于中国企业在境内市场拥有广泛资源,熟知境内资本环境与上市流程,加上境内上市成本较低,红筹架构企业回归资本市场显得游刃有余。

思考三:境内资本上市增加企业公众曝光度

不得不承认,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对于本就扎根于境内的红筹架构企业来说,能够起到一定的广告宣传作用。我们观测到,某江苏民营企业本是当地行业龙头,早年间已于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但是之后几年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不仅后续融资渠道有限,影响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特别是随着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于境内资本市场上市后,对于当地人而言,每天出现在证券交易所公告牌上的企业远比千里之外的上市企业更加耳熟能详,因此也有业内人士戏称在国内上市如同“打出了面向全国股民的免费广告”,每天上亿人目睹标有企业名称的股票涨跌起落,对于企业知名度也有着一定的提升。然而一旦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想要重新回到境内资本市场,已非易事。这个案例间接道出了很多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心声,即如何能够通过上市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对行业的影响力、获得后续融资以谋求更大发展,而上市所获得的巨额融资仅是眼前之利,更是万里的第一步。

思考四:回归并非普适标准

从2008年至2010年,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行业分布虽有微调,但总体趋势较为致,均以传统行业、服务业为主,并且境内、海外资本市场也呈现出在相同时间点上同进同退的特点,即世界经济走强时,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与融资额同时上升。然而,经过市场与上市企业根据彼此特点的双向选择与磨合,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的侧重有显著不同。

行业分布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市场各自的特点:例如美国的NASDAQ,其建立之初的定位便是作为成长性企业的融资渠道,Google便是NASDAQ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典型代表,因此NASDAQ对于lT,互联网的行业的经营模式更为认可,广义lT行业的上市企业愿意将其作为上市首选:香港主板与中国境内市场有着深远联系,成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目的地,尤其为国资背景的企业所青睐,如传统行业、隶属于服务业的金融业等,且香港主板综合性较强,并没有明显特性,因此其行业分布仍然遵循了所有上市企业的行业分布总体趋势,即以传统

行业与服务业为主。

结合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情况,我们发现,以机械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首选地点为境内市场,其次为香港主板,选择美国及其他市场的相对较少,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金融行业因以大型国企为主,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主板几乎为其境内外上市地点的不二选择;而互联网、清洁技术等高科技成长性行业,境外市场更受青昧,互联网行业尤以美国市场为热门选择。以2010年机械制造行业为例,全年共有86家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市,其中79家选择境内资本市场,占上市总量的91.9%,选择远赴海外上市的7家企业仅占比8。1%。而互联网行业2010年共有10家企业上市,境外资本市场占其中6家,占比达到60.0%;清洁技术行业的26家企业中有11家在境外市场上市,15家在境内市场上市;而教育与培训行业的4家企业全部选择在境外市场上市。由此可见,制造业企业虽在资本市场上独占鳌头,但是更为受境内资本市场所青睐;而互联网概念型企业,则更容易为海外市场所接纳。

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拟回归境内资本市场,固然有多方面的优势,成功回归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是否所有红筹架构企业都适合回归,是个值得投资人,企业家深思熟虑的问题。根据前文的行业分析可知,不同行业的上市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选择各有侧重,例如广义IT概念容易为境外资本市场所青昧,而境内资本市场成为传统行业、服务业的首选。我们认为,传统行业,如制造业,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我国的制造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于海外市场以及境外竞争者而言,并无显著竞争力;而对于互联网、IT概念,境外投资者更为熟悉也更容易把中国的企业与外资企业对号入座,如将优酷网诠释成“中国的Y0uTube”等,其发展空间与核心竞争力更加能够为境外资本市场所信任和接受。而本专题所讨论的“小红筹”企业规模较小,多数属于高成长性企业,针对其各自的行业特点,选择恰当的上市地点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某些客观环境因素的存在,也使得部分红筹架构企业不适合回归。例如限制外商投资的特定产业存在,部分公司不得不采取红筹模式,通过特殊协议控制达成合并财务报表的目标,在不违反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将外商权益显示在公司的股权架构中。此类企业的上市实体在离岸,融资活动也在境外进行,一旦剥离其海外架构回归境内市场,可能会对其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思考五:“假外资”情况需杜绝

篇3

【关键词】湖南省 承接产业转移 经济增长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世界范围内的三次产业转移基本完成。我国东南沿海作为部分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各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问题,部分产业须转移到其他地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湖南省作为中部六省之一,有着独特的政策优惠和人文经济等优势,近些年承接转移产业的成功案例为数不少,其中既有来自东南沿海地区的转移产业,又有来自境外的产业。但是承接过来的这些产业究竟发展如何,是否达到促进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承接目的,这就需要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为了探索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本地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搜集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数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应指标,运用多元自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求证两者关系及影响大小,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关于承接境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中,罗若愚、张龙鹏加入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因素,得出该因素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利于本地经济增长,建议改革政绩考核方法,建立重视但又不只为经济发展的高效政府[1]。同样是针对西部地区的研究,鲁昊森则加入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运用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针对国际产业转移过程,综合资本和技术效应能够对地区经济产生促进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得到优化[2]。

陈启斐、李平华以安徽省皖江城市带九个城市为例,选取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六个影响因素作为指标,运用因子分析计算出代表各城市承接产业能力的指数,进而对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影响效果较大,得出应该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来发展经济的结论[3]。王晓娟利用变化趋势和增长率指标,将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各地进行对比,发现承接产业转移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相关性[4]。民营资本和境外投资促进本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继而又发展本地经济,同时,外贸行业也得以更好发展,是魏博通针对江西省该问题进行研究的结论[5]。但魏博通的研究中选取固定资产净值的变动、企业数量和就业人员构成代替外商直接投资,来衡量承接产业转移,是不够准确的。

关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研究,邓涛、刘红就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做了相关研究,发现承接产业转移对后者的促进作用较明显,对前者不明显,但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经济越发达,承接产业转移效果越好,即经济发展对承接产业转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6]。另一个关于承接国家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是唐辉亮以技术吸收能力为切入点,选取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并进行豪斯曼检验的方法,认为研发会促进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经济增长效应,但东、中、西三个地区比较后发现其影响大小各不相同,其中东部最先周,后两者则不理想[7]。

二、实证分析

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利用外资、内联引资实际到位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建立回归模型,求解系数来明确各变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为了避免因时间序列不平稳导致为回归问题,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当变量平稳或者差分后同阶单整,则可进行协整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表示变量之间存在均衡的长期关系。最后根据协整结果得出误差修正模型,表示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如何。

(一)原始数据与来源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生产总值,采用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实际利用外资、内联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均来源于2003年~2014年湖南省统计年鉴,并利用当年汇率将相关指标单位折算成亿元。

(二)平稳性检验

上述指标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很容易出现不平稳现象,从而导致所建立模型的虚假回归。因此,首先要检验其平稳性。

平稳性检验,又叫单位根检验,用来判断变量是否平稳。DF检验和ADF检验是其主要的两种方法,大部分研究均采用ADF检验,本文亦如此。

当ADF检验值小于某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时,代表该变量在该显著性水平下平稳。否则,代表还有单位根,此时变量不平稳,需对其差分继续进行平稳性检验。

从上表中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Y、X1、X2和X3的原始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大于相应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存在单位根,即不平稳,需继续对其一阶差分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Y、X1、X2和X3的一阶差分进行平稳性检验的ADF检验值均小于10%显著性水下的临界值,说明在一阶差分已经平稳。

(三)协整检验

若一个时间序列经过d次差分变为平稳变量,则称之为d接单整,记为I(d)。从上述平稳性检验结果可得,Y、X1、X2和X3都是一阶单整。而只有两个或者多个变量同阶单整时,才可以进行后续的协整检验,因此可以对Y、X1、X2和X3进行协整分析。

首先,运用最小二乘法将Y对X1、X2和X3回归。

残差e的检验值为-3.738873,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3.212696,因此残差平稳。

以上整个协整分析表明,Y和X1、X2、X3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从长期来看,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用外资、内联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存在稳定的线性组合关系。

协整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为0.976066,修正后的拟合优度为0.967091,说明该方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较好,对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与承接产业转移的三个指标之间关系的解释比较可靠。

值得注意的是,内联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额所对应的系数是负值,即内联引资每增加1%,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却减少0.141540%。在这里,分析原因可能是,2009年湖南省批准建立湘南地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东南沿海省份到内陆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是近些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而转移到湖南省的产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

(四)误差修正模型

该模型是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关系的短期非均衡模型,可以看到,相对于前面协整回归方程中实际利用外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系数,误差修正模型中该系数明显变小,但实际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然明显。短期中,境内省外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最大的,是近几年湖南省成功承接转移产业的证明。同时,进出口贸易额对经济的短期作用有所减小。误差修正项系数0.400954意味着非均衡误差每增加1%,后一期的地区生产总值会相应增加0.400954%。

三、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实际引用外资、内联引资、进出口贸易不同程度地影响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因此,通过招商引资以及增加进出口贸易,可以促进湖南省经济增长,特别是长期来讲,外商投资对湖南省经济影响最大。因此,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长期来讲,扩大招商引资,对外商投资和内联引资给予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如税收优惠,以低成本、高效率转移和发展来吸引企业向湖南省转移。

短期来看,增加与周边地区的贸易,扩大进出口贸易额,在一定时期内会明显带动经济增长。具体措施为对部分出口产品实施补贴和出口信贷优惠,简化结汇相关手续等。

最后,研究表明长期中内联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原因之一为由于对承接产业转移的争抢而导致的政府不良竞争与低效。因此,政府应该避免盲目的不良竞争,给企业一个公平、自由的选择权,让企业成功转移,这样既发展了承接产业转移省份的经济,也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若愚,张龙鹏.地方政府竞争、产业转移与我国西部经济增长[J].理论探讨,2013(3):91-94.

[2]鲁昊森.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关系研究――基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7):6-7.

[3]陈启斐,李平华.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增长――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3(5):91-95.

[4]王晓娟.新疆承接产业转移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J].兵团党校学报,2012(5):76-80.

[5]魏博通.江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现状与经济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2(10):85-88.

[6]邓涛,刘红.我国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影响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3-27.

篇4

【关键词】旅游景点;项目融资;融资模式;BOT

旅游业是高投人、高产出、就业容量大,对区域经济拉动较大的产业。景点则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同涉外饭店业、旅行社业共同构成旅游业的三大核心产业。

根据英斯基普分类方法,景点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人造的景点和以自然环境特色为基础的自然景点。景点建造和经营的代价十分昂贵,能否开发成功的关键是资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效实施项目融资也便成为景点成功开发的先决条件。

一、景点建设项目融资的内涵及其现存问题

所谓项目融资即“实施工程项目的企业(或称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和相应的手段取得这些资金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旅游企业不断将自己内部融通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是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融资是旅游企业吸引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使之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因此也成为旅游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外源融资通常是通过金融媒介机制的作用实现的。旅游企业既可以在金融市场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也可以向金融中介机构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从而相应形成了旅游企业的两种基本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九五”时期以前,我国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较为松散,国内筹资渠道主要集中在银行等资金渠道,即传统体制下单一的财政主导型融资和转轨体制下集中的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方面,采取了多种形式,如股票上市、发行债券、进行项目融资等,即依靠资本市场的证券融资方式。

我国旅游业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完善融资体制的同时,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旅游专业融资机构;2.不能有效利用政府间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援助;3.未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4.促进投资的金融政策很少实施;5.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倚重优惠政策,忽略投资环境的综合改善;6.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7.产权不清,管理混乱,不能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8.在融资渠道上倚重财政性资金和信贷资金市场,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则不通畅。

二、景点项目融资的方式与渠道

因不同类型景点的经营目的不同,景点项目经营者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景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与渠道,从而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景点融资方式

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如各种历史文物、古建筑等。这类景点大都为国家或政府所拥有,通常由国家发挥主导作用,较少利用私有资源。

1.依靠政府财力,直接投资于旅游开发。借鉴国外经验,不少国家的旅游基础设施、城市改造、景区开发等投资大、周期长、收益少的一些公共工程,其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目的在于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国家应在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通信、能源、大景区建设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筹集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2.利用税收形式为旅游开发广辟资金来源。为了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争取开征旅游资源税或旅游税,这也是地方政府投资旅游业的一项资金来源。开征旅游税在国外早就有先例。如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国早已开征了旅游税,由旅游企业,主要是饭店和餐馆代向旅游消费者征收称之为“政府税”的旅游税,税率通常为营业收入额的10%。在美国洛杉矶,市政府规定游客住饭店需交房价的11%作为旅游税,这笔税收收入的91%上缴市财政,作为政府投资业的资金来源;9%返还旅游局,作为旅游局经费。而香港政府则征收房价的3%作为酒店税,主要用于旅游业的发展。靠专项税收来筹集旅游开发资金,可以说是许多国家政府筹集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式。当然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企业可免征旅游资源税,或征收之后再按一定比例向企业退税。以旅游资源税而获得的政府收入可用于旅游开发和宣传促销,这样可为政府投资旅游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渠道。

3.通过地方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掌握——部分旅游企业的股权(或所有权),以“旅游养旅游”,为旅游开发筹集资金。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目的旅游局都有一些拥有所有权的企业。如新加坡旅游局对圣淘沙岛拥有一定的股权,菲律赛旅游局有直属的马尼拉公园和高尔夫球场等,而泰国旅游局则管理着城市免税店。旅游管理部门从这些企业获得的收入全部用于旅游开发。我们可以借鉴新、泰、菲等国的经验,由各地方政府的旅游局投资创办了一部分旅游企业,或是掌握一些旅游企业的股份,通过这种方式把股权收入集中用于政府的旅游开发,做到用旅游养旅游。当然采取这种形式筹集开发资金一定要慎重,要充分利用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有利时机,使政府旅游管理部门适当掌握一部分企业股权,同时又要避免管理部门对企业插手过多,造成新的政企不分,影响企业活力。

4.政府应强化旅游营销宣传,争取外界的各种投资。由政府统一出面,集中资金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采取——系列强大攻势,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客商投资。这种政府的统一运作是分散的企业促销活动所不能比的。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不少旅游项目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如印尼巴厘岛、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前者部分开发资金由世界银行提供,后者部分资金来源于国际美洲开发银行;而多米尼加的斯拉塔港度假区则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了一些旅游研究项目,并得到世行的贷款。

(二)人造景点融资方式

人造景点是专门为吸引旅游者而建造的景点,如主题公园等。其融资目的与前两类景点大为不同,它更注重投资带来的效益,以盈利为首要目的。

1.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直接融资

第一,发行股票。这是一种效率高、额度大、稳定性强的融资途径,可使旅游开发企业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资金,股票筹资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和固定的到期日,股本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利用股票筹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而且利用股票筹资,可以改变西部旅游企业缺乏规模效益、经营过于分散、狭小的弱点。一方面国家应看到旅游开发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消费的拉动作用,优先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在核定股票发行计划中,优先考虑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中西部旅游业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曾从旅游企业的角度,应把旅游企业改制上市同旅游业集团化、网络化、集约化发展结合起来,依托旅游业自身的经营优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在旅游开发中,有效发挥上市公司的作用。

第二,发行债券。目前,在发行旅游企业债券方面,国家已做出尝试,1999年国家已确立发行5亿元人民币的旅游企业债券额度,但主要集中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随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加以及西部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国家将会增加旅游企业债券额度。第三,股权置换。这主要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进行,由于旅游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一些传统产业上市公司有可能调整经营方向和投资方向,寻找在旅游业发展的机会,而拥有优质旅游项目的旅游公司可能又不具有上市权,这时可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或资产置换。这方面国内巳有成功案例,如沈阳银基集团以优质旅游资产同ST辽物资进行丁成功的资产置换。

2.采用BOT模式融资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私人资本的特殊结合方式,是近几年来在项目融资过程中悄然兴起的一种模式,也是政府职能与私人机构功能互补的历史产物,已适应了现代社会工业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对基础设施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的需要并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BOT模式是对一个项目投融资建设、经营汇报、无偿转让的经济活动全过程典型特性的简要概括。具体而言,即建设——运营——转让,是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一类方式,通常是指承建者或发起人(非国有部门,可以是本国的,外国的或联合的企业财团),通过契约从委托人(通常是政府)手中获得某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特许权,成为项目特许专营者,由私人专营者或某国际财团自己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并在一段时期内经营该设施,在特许期满时,将该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部门或其它公共机构。在BOT投融资模式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基础设施种类、投融资回报方式、项目财产权利形态的不同等因素,已经出现了以下三大变异模式:

(1)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形式:这一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与BOT没有不同,仅在项目财产权属关系上强调:项目设施建成后归项目公司所有。

(2)BTO(Build-Transfer-Own)形式:这一模式与一般BOT模式的不同在于“经营(Operate)”和“转让(Transfer)”发生了次序上的变化,即在项目设施建成后由政府先行偿还所投入的全部建设费用、取得项目设施所有权,然后按照事先约定由项目公司租赁经营一定年限。

(3)BOO(Build-Own-Operate)形式:其意思为某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拥有(所有)、经营。在这一模式中项目公司实际上成为建设、经营某个特定基础设施而不转让项目设施财产权的纯粹的私人公司。其在项目财产所有权上与一般私人公司相同,但在经营权取得、经营方式上与BOT模式有相似之处,即项目主办人是在获得政府特许授权、在事先约定经营方式的基础上,从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的。我国在景区开发实施项目融资过程中可有效利用此几种模式,既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实现优势互补。

3.充分利用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广泛筹资

通过股份合作制形式筹资,实际上是把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结合起来。如城乡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把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内大中城市、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其它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挂钩,在这种形式中,贫困农民可以用劳动入股代替资本入股,通过劳动积累转化为资本积累,收益后按股分红,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减缓了资金短缺压力。

(三)自然景点融资方式

对于以自然环境特色为基础的自然景点,如森林、海滨等,其筹资主要用于对环境方面的改善,并使游客对景点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由于这类景点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复原,从而造成旅游资源的损毁。

对于此类景点的融资,可融合上述两种景点的融资方式,一方面依赖国家、政府直接拨款或银行贷款,政府管理机构对这类景点可以采取以环境保护措施为主、兼顾投资经营效益目标的管理政策。另一方面,在环保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如通过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此外,还可吸引外商来投资。

三、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保障

旅游企业的融资活动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因而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相关规范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优化资本结构

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对融资活动影响最大的便是资本市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机制的健全、融资结构的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健全与否。资本结构又称融资结构,主要指企业资本总额中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比例,特别是负债资金和股权资金的比例关系。我国旅游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股权融资,而债券市场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出现了与发达国家资本结构相反的情况,即股权融资方式相对债券融资方式而言对企业更为有利。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落后和其他一些现实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开拓直接融资渠道,赋予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与其资本和收益比例相适应的海外直接融资权。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联合投资、信托投资、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增加旅游投资。

(二)开设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随着旅游项目大型化和区域化,旅游业的单体投资规模相应增大。单一的投资商往往难以完成投资活动,通过资本市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将分散资金集中起来,并提高规模投资能力和投资效益。当前,城乡居民存款与日俱增,而存款利率的偏低,刺激了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如果经国家许可,向社会发行基金受益凭证,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将是利用资本市场扩大旅游产业融资渠道的有效途经。通过旅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专业化、规范性运作,投资于旅游项目,不仅为居民个人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降低投资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国民旅游意识和旅游消费水平,又可有效的解决旅游开发项目的资金来源。

(三)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

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阻碍了旅游企业融资功能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优化旅游企业的融资结构,必须首先完善资本市场,并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化,改善其资本结构。

(四)逐步建立健全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整个融资体系中,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个别环节特别是产权、股权、各利益团体关系不明、责任不清,无法可依,个别企业为眼前利益盲目开发,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快相应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效规范景区开发行为。

篇5

ス丶词:服务外包;发展;产业转移; 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4.4文献标识号: A文章编号:1007-5194(2008)04-0101-05

一、服务外包的发展及特征

シ务现象是伴随人类历史实践而产生的,表现为不可感知、不可分割、不可储存、品质不一致、所有权不可转让的特性。正是这种区别于商品的独特特征导致服务及服务业的发展由市场驱动和技术驱动两方面原因决定:前者来自于消费者对各类服务的需求增加;后者则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导致的企业创新服务、服务供给能力的增长。服务外包产业有自身的发展过程及特征。

ィㄒ唬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历程

ス内外学术界对服务外包概念的理解很多。最简洁的概念表述是:服务外包(outsourcing)是指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根据商务部颁发的《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对服务外包概念的描述是: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信息服务、应用管理和商业流程等业务,发包给本企业外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商业行为,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研发外包(CRO)及知识处理外包(KPO)等形式。

ジ据BPO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ITES与业务流程外包KPO。另外随着发达国家企业大量进行业务重组,产生了知识处理外包BTO。首次,最早的服务业外包活动集中在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指企业将自身的IT相关业务外包给专业IT公司来处理,称为信息技术外包(ITO)。ITO强调技术,更多涉及成本和服务,ITO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软件开发和IT服务。其次,随着网络技术、高速数据网络方面的进展,以及带宽能力的增加,业务外包的范围逐步扩大,企业甚至可以卸下整个业务职能,交给外包公司来做,由于这些业务的外包必须借助IT技术来完成,所以这种新的外包被称为ITES(也称为IT因成服务,或基于IT的服务外包)。再次,随后又出现了KPO,它是指位于企业流程价值链高端的、高知识含量的外包业务。KPO业务领域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研究,股票、金融和保险研究,数据的检索、分析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企业和市场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网页设计、动画和模拟服务,律师助理业务服务,医疗服务,远程教育和出版,药物和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网络管理和决策辅助系统。最后,BTO的全称为知识处理外包,又称业务转型外包,它是指企业与合作伙伴联手,对企业的经营范围、市场定位、产品与服务类型等进行重新定义,进行企业业务的转型,实现企业的飞跃式发展。BPO更强调业务流程,解决的是有关业务的效果和运营的效益问题。

ィǘ)服务外包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ネ獍作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接受。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司的报告,外包市场正在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服务贸易中最抢眼的新兴产业就是服务外包,IT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业务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根据比较优势进行流动。

シ务外包的发展要有强劲的市场需求。这一市场需求,源于企业在外部环境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实行向有竞争力的主营业务回归,实施归核化战略的结果。由于产品价值链中服务的价值胜过物质生产本身,因此制造企业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是保持企业的服务优势,即在上游(如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市场研究等)、中游(如质量控制、会计、保险等)和下游(如广告、物流、销售等)的活动中,保持“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阶段的服务优势。把经营重点放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上自己优势最大的环节上。也就是把公司的业务归拢到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企业现在可以”卸下”整块业务职能外包出去,”做你做得最好的,把其他的交给别人做”。

テ笠滴降低成本、保留核心业务和提高竞争力而将自己的部分业务委托给外部企业的一种商业行为,也称为外购或外部采办。发展服务外包,就是转移价值链上的非核心业务,全力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实现成本降低和竞争力提升的双赢局面。服务外包是企业将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交给其他(专门)公司完成。为此,企业将通过撤销、出售、互换、外包等多种形式,不断将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去。譬如,业务流程外包 (BPO),它是指企业将一些流程或职能外包给供应商,并由供应商对这些流程进行重组,比如人力资源、财务、采购和客户支持中心等。目前,外包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一系列管理事务。外包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它不再仅仅出于降低成本手段的需要,而且成为企业追求卓越战略的组成部分。

プ凵纤述,服务外包市场发展具有其独特的市场背景,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以及信息技术泡沫经济的结束,企业开始更加注重缩减成本与规避风险,世界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变化是促进服务外包市场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由此可见,服务外包的本质,是企业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发包、分包或转包给本企业之外的服务提供者,以提高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跨国生产组织模式。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外包代表了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发展趋势,代表着继西方制造业向海外转移之后出新的又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新阶段。全球制造业经历了从欧洲向美国、从美国向日本与韩国、从日韩向中国台湾和东南亚以及20世纪90年代开始向中国内地的转移相似,全球服务外包目前正经历从爱尔兰等中等发达国家向印度、菲律宾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由于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多、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认识到离岸服务外包行业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及其对经济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服务外包行业确定为发展的战略重点。根据自身优势竞相进人该领域,力争成为领先的离岸服务外包目的地。通过承接外包服务,特别是吸收出口导向型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利益,包括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出口收入、创造就业、提高员工的工薪和技能水平。

ザ、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ノ夜服务业外资占每年吸收外资的比例不足30%,其余集中在制造业,这一结构与国际外资流动趋势恰恰相反,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一直没有进入快速稳定增长的轨道。如果我们不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原因,采取对策,从而尽快改变相对增长势头不足的态势,就有可能面临在新一轮服务全球化浪潮中被边缘化的风险。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从软件出口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看。中国货物贸易总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然而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业落后,这是中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障碍。200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9.5%,远低于发达国家72%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52%的平均水平。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分布中,我国软件外包出口的总量大约为9.6亿美元,仅占全球软件外包出口总额的2.3%,其他外包服务业的市场份额则更小。我国软件出口、计算机信息服务贸易盈余、流程外包三项加总不到20亿美元, 不及当年加工贸易盈余的百分之二, 不及印度软件服务外包出口十分之一, 也落后于爱尔兰、菲律宾等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水平。

(二) 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和相关出口内容构成看。外商投资主要是受到我国国内“ 买方市场” 因素吸引, 属于“ 寻求市场” 型的服务投资;从比较效益角度把我国作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中心的“ 寻求效率” 型服务投资比较少。“ 寻求市场” 型外商服务业投资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因而应继续予以鼓励。然而上述特征也说明我国现阶段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方面仍缺乏国际竞争力。 目前主要是软件和IT服务外包方面, 在发展潜力更大的商务流程外包方面目前还仅有少数成功案例。外包企业专业资源拥有程度较低,在境外缺乏有效的业务营销渠道,沟通能力也较弱,所承接的业务仍主要集中在嵌入式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领域,而产品研发、建筑设计、人力资源外包等还处于起步阶段。另外在软件和服务出口方面, 也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在硬件设备制造和出口方面优势。

(三) 从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区域分布看。从发包市场看,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三大重点区域,亚太市场还处于潜在发展期,未来发展空间较大。2006年,北美服务外包市场为1716.6亿美元,占全球份额为49.2%,西欧为984.8亿美元,占全球份额为28.2%,日本为374.5亿美元,所占比重为10.7%,亚太地区市场规模为231.1亿美元,所占比重为5.2%。另外,从接包市场来看,印度依然是主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国,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地区服务外包高速发展,发展潜力较大。我国主要从日本、韩国等邻国承接近岸发包业务,在欧美等全球主流市场上仅有较少比较成功的案例。 整体竞争能力较弱,我国软件企业虽然近些年取得长足发展, 但是国际影响力还不够,目前, 软件和服务外包的国际发包商首先想到的是印度、爱尔兰。与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业招牌“MADE IN CHINA”相比, 中国软件外包的名气要逊色太多。

ィㄋ模涌绻公司来华设立服务提供中心和相关机构角度看。在服务外包行业,客户满意度是衡量服务外包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主要有三大客户群在中国寻找外包基地:一是中国本地的公司;二是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三是总部在其他国家。一方面,我国的服务提供商在规模方面远落后于国际领先企业, 在交付能力、服务水平、行业专业知识等方面也有差距。另一方面与国际同行相比, 我国本土服务提供商缺乏关键的国际客户资源,尚未建立起直接、深入和战略性的客户关系, 大部分服务外包企业不具备国际营销的经验和能力。另外,受服务外包本身性质决定,服务外包大多涉及软件技术、业务流程等内容,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的接包方不可避免会了解发包方业务经济模式和流程,从而接触到发包放商业机密,跨国公司在离岸外包的过程中,非常关注代表其竞争力的这些知识产权能否得到保护。我国在法律制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例如在数据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在优惠与激励以及劳动法等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还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服务离岸外包行业缺乏一个有影响力、能真正代表国家服务外包行业的行业组织, 因此无法与政府共同制定品牌策略并在国际上开展品牌建设活动。尽管我国各个软件园与地方政府都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开展宣传活动, 但活动总体安排零散, 缺乏在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 未能有效消除国际客户对中国的主要顾虑。

(五)从服务外包的价值链构成来看。目前,全球服务外包业务正逐渐从最基础的技术层面的外包业务转向高层次的服务流程外包业务,BPO将继续保持高于ITO的增长速度。2006年,全球ITO市场规模为2170亿美元,同比增长6.1%,占服务外包市场的62.2%;BPO的市场规模为1320亿美元,占服务外包的比重为37.8%,但是其增长速度却比ITO高9%。 随着业务范围逐渐扩展,发包商逐渐倾向于将ITO和BPO业务捆绑,以满足企业自身技术和业务的需求。服务外包产业也在由简单的IT服务外包开始向业务流程外包转化,向产业链高端进军。而目前中国在全球服务链中,重点是处于IT服务外包领域,参与的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外包项目,处在价值链的低端。我国行业结构体系比较落后,行业集中度也比较低,企业规模小,规模不大的企业很难享受到品牌效应带来的实力提升。在中国排名前30的软件公司中,仅有20%的企业获得了CMM4或5级认证。截至2006年底,我国近六成的软件企业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超过1亿元的企业不足5%,难以在国际市场上与大公司相抗衡。中国前20家软件公司只占有全国软件出口额的13%,而印度排名前20家的软件出口公司的贡献率为42%。

ィ六)在“要素分工”的全球化格局下,要素的稀缺程度决定了要素的收益。中国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就必须具备拥有相应技术、管理经验的高层次劳动力。人才瓶颈仍是关键问题之一,因为软件产业主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都附着在人身上,最大资源就是人。目前我国软件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缺乏从事国际商务外包的经验和对欧美市场熟悉的外包人才,特别是缺乏熟悉国际业务流程管理、能与欧美外包客户进行直接业务沟通的项目经理,影响了承接欧美离岸外包业务的发展。麦肯锡北京分公司有关人士认为, 预计未来5年中, 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将面临34万合格人才的缺口。我国虽然具备大量初级人才资源,高、中、初级人才结构比例为1∶10∶9,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不具合理的“金字塔形”结构特征。

ト、 推进承接服务外包的战略和基本措施

セ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改进和加强投资促进工作,加大服务业引资力度,提升外源产业资本的协同水平,尽快实现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力争达到年均增长30%,2010年实现收入180亿美元,2015年实现收入560亿美元,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飞跃。

ィㄒ唬极推动产业政策法律化,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ブ泄要实现“中国服务”,成为“世界的办公室”,也必须吸引要素向中国集聚,利用跨国公司成熟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来集聚成“中国服务”的竞争力,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创造吸引要素集聚的条件,获得跨国公司的青睐。为跨国公司或境外政府机构等提供配套的商务流程服务,也不失为一个切合实际的努力方向。因为服务外包不是招商引资,服务外包行业的游戏规则和传统制造业不同。不是说具备了资金、厂房、技术和设备后,这个产业就能做起来。比如制造业可能比较关注基础设施、写字楼,但从服务外包发包商来讲,最关心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信息安全;制造业关注物流运输,服务外包却关注生活、教育环境是否适宜人居,因为制造业是蓝领在工作,服务外包是白领在工作,要看白领待不待得住。由于影响服务业外国投资的区位性决定因素与制造业相比,往往与更狭窄的因素有关,尤其是出口导向性外商直接投资,要求更高质量的相关生产要素,特别是技能和基础设施必须符合跨国公司的需要,而且比其他竞争区域的硬件条件更优厚。支持鼓励外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加国际软件认证、人才教育培养以及全省公共技术服务设施建设和集聚区建设;大力改善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条件;外包企业实行网上报关,经核准,凭海关手续办理结汇和退免税手续;将服务外包纳入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考核奖励体系。

ィǘ)打造国家公共品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ナ紫龋从宏观层面要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进一步明确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国家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点,设定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规划。统筹规划,集中布局.贯彻2006年商务部开始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精神,大力开展“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如目前认定的11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应各有侧重,确定各自的主攻领域,在明确的战略规划下有计划地引导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聚。实现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规模优势、成果优势、技术优势,示范引导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甚至更大范围的产业发展。根据国内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区域发展特征,通过建立软件出口基地和服务贸易市场区等方式,支持重点地区优先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其次,在微观层面,应扩大外包企业总体规模,打造服务外包旗舰企业。要积极实施大企业战略在中国培养一批高水平、信誉好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打造有影响、有发展潜力的外包品牌来承接国际大单。全面推进我国企业CMMI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依据企业能力成熟度不同,CMMI将企业分为5个成熟度级别,即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和持续优化级。再次,行业管理来看,需要建立服务外包行业协会,通过协会搭建的对外交流平台将中国的外包企业“集聚”起来,在国际上打造“中国服务”的整体品牌。中国应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成立类似印度NAsscOM的专门机构,帮助中国供应商建立国际信誉度,塑造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整体形象,打造“中国服务”品牌。

ィ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产业知识产权环境

ネ獍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构成一个国家外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相当一部分BPO户对转移目标地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数据安全环境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法律环境建立和诚信成为影响服务外包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应在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的执法工作,比如外包过程中出现的或改进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商业秘密与机密信息的保护问题、与财政税收政策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的价值及税收考虑(包括在边界海关的争端解决机制的措施)等等。设立市知识产权投诉中心,依法严惩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以保护BPO客户的商业秘密不受侵犯,打消发包企业服务外包的安全顾虑。

ィㄋ模┩晟迫瞬排嘌捣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ゼ哟笠进的支持力度。对经培训签订工作合同的人员,给予培训费补贴。建议省有关部门及服务外包重点城市制定吸引服务外包高级人才集聚的政策措施,在居住和其他生活方面给予更大便利;考虑设立专门人才引进资金,加大对高级人才的引进力度;逐步放宽对服务贸易从业人员出入境管理,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到境外开拓市场,从事相关服务,尤其是为中国在境外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华人提供服务。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人才教育培训支持力度。引导和推进各类研究院、设计院转型升级,引导各类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增加有关服务外包的课程设置,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外包专业教育。支持建立校企结合的服务外包人才综合培训和实验基地,建立创新型公共培训服务平台,加大对服务外包领域急需的新职业开发,每年推出若干个服务外包领域的职业培训项目。

ィㄎ澹┙ㄉ柰獍产业联盟,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

ゴ蛟煲慌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发挥龙头骨干作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贸易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强做大方面,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对符合条件且取得行业国际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其国际认证的维护和升级。扶持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培育出口品牌,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目标市场国家(地区)的特点,重点分析有比较优势行业的自主出口品牌现状,研究制订扶持和推介措施,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鼓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成为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ィ六)建设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促进外包产业跨越式发展

ヂ足企业的商务需求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为服务贸易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是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高起点承接服务外包的切入点。完善宏观政策方面给予支持。鼓励银行向软件出口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服务外包企业在税收、外汇、海关、工商等方面享受软件企业同等待遇,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免征关税,国家重点软件出口企业免征所得税。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地城市的建设。对基地城市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进行的服务外包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设提供政策性贷款。创建服务外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地区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完善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有效开展服务外包投资促进工作和做好服务外包业务的统计工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オ[1]李江帆,毕斗斗. 国外生产服务业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 , 2004,(11)。

[2]于刃刚等.产业融合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オ[3] 陈力勇.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要向高端转移[J].理论导刊 , 2004,(11)。

[4]江小涓,李辉. 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 , 2004,(01) 。

オ[5]周振华.产业融合拓展化:主导因素及基础条件分析 [J],社会科学,2003,(3).

オ[6]甄峰,顾朝林,朱传耿.西方生产业研究述评 [J].南京大学学报; 2001,(3).

オ[7]余东华.产业融合与产业组织结构优化[J].天津社会科学,2005,(3).

オ[8]罗文、马如飞.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 [J].科技与产业, 2005,(6).

オ[9]厉无畏,王振.中国产业发展前沿问题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オ[10]詹晓宁,邢厚媛.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承接战略 [J].国际经济合作,2005,(4).

オ[11]李. 论社会分工、企业分工和企业网络分工――对分工的再认识[J].当代经济研究 , 2005,(2).

オ[12]李布.“外包”:企业经营新模式 [J].经济纵横, 2000,(12).

オ[13]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2).

篇6

一、*“十一五”期间投资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投资规模扩大,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展,投资在拉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经济发展要求和周边省份相比,*的投资率仍然偏低,人均投资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提高投资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实现中部崛起、富民兴赣的目标。

(一)保持*经济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投资率

固定资产投资率是反映经济的发展变化与投资规模大小关联程度的指标,是衡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否适当的重要指标。从我国一些省市发展的经验看,高投入、高积累、高增长是经济起飞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浙江“十五”期间投资率达49.2%。而*省“八五”时期投资率为23.7%,在全国位居29位;“九五”时期投资率为26.0%,在全国位居28位;“十五”期间投资率为43.7%,与全国45.2%的平均水平还有差距。

*的投资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投资率虽有显著的提高,但仍处于“补课”阶段。*仍处于“投资拉动型”发展阶段,在该阶段进一步提高投资率、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促进*省经济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需要扩大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一直明显偏小。1981年以来,*投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一直很低,都在2.0%左右,1984-*连续18年投资比重在2.0%以下,且在一段时期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989年为1.7%,1990-1992年为1.6%,1993-1995年降至1.4%,这一时期为历史最低点。虽然近几年发展速度加快,但*年*投资规模仍只占全国的2.44%。与此同时,*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较低。*年,全省人均固定资产投资6239元,比全国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少2119元,低25.3%,与同期发达省市比,差距更大。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需要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

(三)实现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目标需要保持投资快速增长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6%。*年*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293亿元,按照规划确定的年均增长16%,到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到4816亿元,五年累计投入将达到1.83万亿元,投资需求非常大。须多途径扩大投资规模,才能实现省“十一五”确定的目标。

地方政府融资是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如何更加有效、规范地利用现有融资手段,以及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政府融资的有效平台,打通新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对满足全省经济快速发展、扩大投资规模,实现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地方政府融资的内涵及种类

(一)地方政府融资的内涵

融资,从字面上理解,融就是融通,资即货币资金,融资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指通过金融机构和资金市场,采取适当的融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在财务管理中,融资就是筹资。货币资金的融通是商品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资金的流动和融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般地讲,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应该是一种企业行为,指企业融资,项目融资,政府的定位在政策引导、提供服务、营造环境等。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就是投资和融资,实际工作中,各级地方政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融资活动,除了常见的转贷等形式外,更多的融资方式是政府通过由各部门直属或控股的企业,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自来水公司等进行融资。这种融资从形式上来看,融资的主体是企业,但它是按照政府的意图进行的,筹集的资金用于公共物品,决定权在政府,偿还通常也由政府的信用作担保,因此,本质上是政府融资行为,属于政府的间接融资。从实际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常见的融资主体包括:地方政府所属的投资公司、信托公司、开发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及其成立的各类公司以及部分其他类型的国有企业等。

因此,对地方政府融资我们可以定义为:地方政府融资是指地方政府为政府投资项目融通资金的行为,包括政府直接融资以及政府通过国有投资机构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融资行为。

(二)地方政府融资的种类

根据融资渠道和采用的融资方式不同,可以将融资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分类。

1、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根据融资渠道的不同,可将政府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1)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融资主体不经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面对资金供应者借贷或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在直接融资过程中,资金的供求双方借助于融资手段直接实现资金的转移,无须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例如,政府投资项目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就属于典型的直接融资。从融资的实际运作情况看,政府直接融资的融资费用较高、耗用的时间也比较长。

(2)间接融资。政府间接融资是指融资主体借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融资。其主要形式为银行借入、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融资租赁等。间接融资方式是目前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最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从交易成本角度看,政府间接融资是相对节约的融资方式,与直接融资方式相比,时间短,融资费用相对也比较低。

2、权益资本融资和负债融资

根据融资的性质不同,可将政府融资分为权益资本融资和负债融资。

(1)权益资本融资。从出资者的角度看,项目的权益资本是出资者投入项目的资产及其权益准备。作为出资者总是期望其投资能够保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值,由于出资者作为企业法人财产责任的最后承担者,其出资风险更大,因而站在出资者立场,权益资本是一种高风险的资产,但反过来看,站在接受出资项目业主的立场,权益资本是低风险的资本,权益资本无须还本付息,从而融资主体没有偿还债务的压力。通过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是一种典型的权益融资行为,地方政府虽然不能直接发行股票,但拥有巨大的国有资产,因此,政府可以授权企业通过国有资产上市融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最大股东,可以调控募集资金用于政府项目。

(2)负债融资。负债融资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发行债券和向银行借贷是负债融资的两种典型方式。作为资金的出借方,由于有到期还本付息作保障,其出借资金的风险较低,因此相应的回报也较低,作为融资的项目业主则相反,利用负债融资的成本较低,但还本付息压力大。

3、境内融资和境外融资

根据融资来源地区的不同,可将政府融资分为境内融资和境外融资。

(1)境内融资。如果政府融资发生在本国资金持有者之间,不涉及其他国家或地区政府的资金持有者,就是境内融资。相对于境外融资而言,境内融资程序比较简单,风险较小。

(2)境外融资。如果政府筹资发生在国外资金持有者之间,就是境外融资。由于国际形式变化的复杂性,境外融资较境内融资的风险更大,如汇率风险、政治风险等。由于境外融资准入门槛较高,手续较复杂,交易成本较高,因此,目前地方政府的境外融资还不多见。

三、*省地方政府融资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省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融资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年省党代会召开以来,“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成为指导全省发展的关键理念,全省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融资方式,不断创新融资渠道,用好“三代人”的钱的观念深入人心(用好“三代人”的钱是指,通过土地经营用好上代人的钱,通过BOT等项目融资方式用好下代人的钱,通过资本市场用好当代人的钱),加大了融资的力度,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融资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横向比较,融资的总量仍然偏小

我省投资总额从*年的472亿元增加到*年的2024亿元,增长了329%。从资金来源看,扣除国家预算内投资,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年度的总额是432亿元,占当年投资总额的91.5%,其中,这部分资金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通过多种方式融资得来的。到*年度,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总额增加到了1912亿元,比*年增长了342%,大于同期投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在“十五”期间,各级地方政府融资成为全省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成为全省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年度,扣除国家预算内投资,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总额,山西省为1815.9亿元,安徽为2504.5亿元,*为2089亿元,河南为4304.6亿元,湖北为2507.3亿元,湖南为2574.8亿元。*的该项数据排在中部六省的第五位,比山西省多273亿元,比排在第一位的河南省少2215.6亿元,只有河南省的48.5%,不到一半。与中部地区其他省相比,*省地方政府融资的规模和总量偏小。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地区,*省各级政府融资总量数据就显得更加偏小。*年度,扣除国家预算内投资,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总额,上海市为4149.7亿元,江苏为8498.8亿元,浙江为6849.8亿元,安徽为2504.5亿元,福建为2445.1亿元,*为2089亿元,山东为9314.7亿元,*这一数据只有江苏的24.6%,浙江的30.5%,山东的22.4%。

并且,从该表数据可以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国家预算内的投资数就越小,而各类融资的总额非常大。江苏省*年度国家预算内投资只有80.1亿元,相对于全省8578.9亿元来说,不到1%,该省的投资几乎全部来源于各种形式的融资。因此,地方政府融资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经济越发达越有利于扩大地方政府融资规模。

(二)中心城市政府融资能力强,各设区市融资发展不均衡

*年度,扣除国家预算内投资,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总额,南昌市为552亿元,景德镇为90亿元,萍乡市为117亿元,九江为207亿元,新余为69亿元,鹰潭为53亿元,赣州为153亿元,吉安为119亿元,宜春为148亿元,抚州为111亿元,上饶为200亿元。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和赣州市,这一排位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四个中心城市是非常吻合的。中心城市融资的能力较强,各设区市融资发展不均衡,并且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融资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将会进一步显现,融资总量将会进一步增大,融资不均衡局面短期内难以消除。

(三)地方政府融资方式丰富多样

1、银行借贷

政府组建的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国有投资公司,是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平台之一,这类投资公司通过向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财政实施补助或者进行贴息,用于当地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商业银行信贷和政策性银行借贷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方式。*年度,全省信贷金额达到298.6亿元,仅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一家金融机构“十五”期间共向*全省放贷357亿元,用于支持丰城电厂、新余电厂、黄金埠电厂以及景德镇市电网建设等能源项目和京福、乐温、景婺黄(常)、九景等公路项目的建设。

2、盘活政府资产

(1)土地资源开发。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对国有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作为特殊商品迅速进入市场,使土地的资产价值逐步得以显现,成为各级政府融资的重要来源,在城市建设、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年*省委作出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以来,全省掀起了一个以经营城市土地促进经济发展的热潮,土地交易非常活跃,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快速发展。*年,全省土地交易额达到了113亿元,土地收益成为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从全省情况来看,土地资源开发的主要做法是推行城市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盘活土地存量资产。先实行土地储备,由政府下属的土地储备中心依照法律规定,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和征收等方式取得土地,直接或进行前期开发后储备。土地储备以后,结合出让地自身的特点,引入市场中商品包装的方法,运用政策规划和商业运作两种手段对出让的土地进行包装,通过拍卖、招标、挂牌、抵押贷款和土地入股实行资本化融资等五种方式转让土地,使其在出让中实现最大的价值。

南昌市在*年制定出台了《南昌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和拍卖办法》,该《办法》规定:凡在南昌市从事房地产开发、商业、旅游、金融等经营性项目需使用国有土地的,均应通过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涉及城市经营房地产项目用地的,一律采用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年南昌市上交财政土地出让纯收益达6.5亿元。新余市在“财政不出钱、政府不举债、企业不摊派、群众不集资”的情况下,通过以房带路、土地置换和经营权转让等方式,筹集资金10多亿元用于城市开发建设,*年度通过拍卖城区土地,筹集资金1.9亿元,到*年度,土地资产成交额达到了8.97亿元,年均增幅达到了47.4%。景德镇市先后对东风瓷厂等10余家企业的国有存量土地进行了收购,将位于市区繁华地段的东风瓷厂180亩土地实行现金收购,又通过公开招标出让给房地产公司,一收一放实现效益8000多万元。宜春市政府采取“控制土地、饥饿疗法、包装环境、抬升地价”的做法,实行城市土地“一级垄断、二级归口、三级搞活”,城市土地大幅度升值,最高成交价达到了每平方米4031元。

(2)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重要资产之一,对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履行公共职能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各级政府在利用国有企业改革为政府融资方面也做了许多尝试。政府融资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对国有企业现有资产进行运筹和经营,通过并购、联合、重组、参股、股份制改造、租赁、破产等产权转让方式,促进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组建强势企业。通过企业重组、挂靠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组建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其优良的资产、有利的地位达到融资的目的。比如,上饶客车厂和上饶线材厂通过企业间的联合重组组建了鑫新股份公司,鑫新股份公司通过上市共募集到资金1.2亿元;原*省投资公司和*华赣企业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省投资集团公司,重组后的投资集团公司凭借其稳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较强的偿债能力,经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后,发行企业债券8亿元,成为新世纪以来我省发行的第一只企业债券。通过对国有企业的重组拓宽了政府融资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

二是产权制度改革。对于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企业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国有股份逐步变现。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整体产权转让是典型的国有资产变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省属国有钢铁联合企业,1954年建厂,1999年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为从机制和体制上寻求今后发展的动力源泉,实现萍钢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年省政府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以招标方式公开转让萍钢公司整体产权,转让价为6.5亿元,融资数额巨大,充分发挥了现有国有资产的效益。

三是经营权分离。对于产权制度改革不能一步到位的企业,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转让企业的经营权,从而达到融资的目的。比如,南昌三键电气公司,将电视机生产线整体租赁给TCL公司,盘活了存量资产。

(3)经营冠名权、广告权等城市无形资源。政府作为一个地区管理者,拥有城市建设和开发的多项权利,而这些权利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政府通过拍卖道路、桥梁、广场、绿地等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的冠名权、特许权以及出售道路两侧以及重点地段的广告设置权等市场手段,积极创造性的发挥出了城市无形资源的效益。

抚州市一次性拍卖38个公交候车亭广告经营权,收益200万元;吉安市通过拍卖中心城区广告经营权,吸纳资金100多万元,用于中心城区亮化工程;九江市将白水湖公园经营管理承包给上海园林公司,每年节约管理和维护经费50余万元;景德镇市将原朝阳路冠名权出让给昌河公司,收益500万元;萍乡市通过拍卖580辆出租车经营权,收益1933万元。

3、通过BOT、TOT等方式的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由发起方、项目公司、借款方等各方参与,发起方以股东身份组建项目公司,以项目本身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量为贷款偿还保证的一种融资方式。项目融资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贷款方为借款方提供无追索权的贷款,并以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偿还本息;二是通过“远期购买协议”或“产品支付协议”,由贷款方先支付一定数额或比例的资金来“购买”项目未来产品。常见的项目融资方式主要有:产品支付、融资租赁、BOT融资、TOT融资和ABS融资等。

对地方政府来说,使用项目融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一是能够减少项目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影响,使政府能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能上马一些基建项目。项目融资不构成政府外债,可以提高政府的信用,政府也不必承担任何偿还债务的责任。二是能够把私营企业中的管理方式、办事效率等引入公用项目,可以极大地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政府可以转移项目的风险。三是对于落后地区来说,通过项目融资可以直接引进外国投资以及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对该地区长远的经济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省的情况来看,全省的大部分地区在现金流量比较稳定的公路、铁路、桥梁、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度开展了项目融资。目前,主要以BOT、TOT这两种比较成熟的项目融资方式为主。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andTransfer的缩写,意思是“建设-经营-移交”。这是利用私人资本投资于公益性设施(或工业性项目)的一种融资方式。传统的BOT概念是指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公司或项目公司签订特许协议,授权其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维护和一定期限后的移交。在特许期间,项目业主向项目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如过桥费、过路费等,以此回收项目的投融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的利润回报;政府部门对该项目具有监督权和调控权;特许期届满,项目业主将该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该方式是目前全省基础设施领域融资的主要方法之一。赣州白塔上污水处理采用BOT方式融资5382万元,特许经营权的期限为25年(含建设期),采用厂网分离的模式,特许经营权获得者负责厂区部分的建设和运营。九江市八里湖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方式融资13869万元。*年,*省在全国首次推出隘岭至瑞金、萍乡至洪口界、九江至瑞昌三条高速公路面向国外、境外实行项目业主招商,最后确定香港诚坤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大益置业建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融资金额达42.69亿元,投资主体通过收取过路费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的回报。

TOT是英文Transfer,OperateandTransfer的缩写,意思是“移交-经营-移交”。这种融资方式是用私人资本购买某项资产(一般是公益性资产)的产权或经营权,购买者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和得到合理的回报,再把产权或经营权无偿交还给原产权所有人。TOT对境外资本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投资者可以从地方经济发展中获取利益。政府通过TOT方式将沉淀资产变现,获得资金用于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项目,减轻财政压力。例如:*年南昌市人民政府以4008万美元将南昌大桥经营权转让给香港中国海外集团旗下的中海基建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收取过桥费来收回投资,经营权转让期限为25年,25年期满之后经营权无偿交还给南昌市人民政府。*年南昌市政府又推出了八一大桥的经营权项目,南昌中海新八一大桥有限公司以5000万美元获得八一大桥及其附属设施19年的经营权。通过TOT项目融资方式,南昌市政府仅南昌大桥和八一大桥经营权两个项目就获得了9008万美元的融资金额,通过融资资金的滚动投资,大大加快了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的建设步伐。

4、利用外债资金

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年1月的《外债管理暂行规定》,政府外债是指由国务院授权机构代表国家举借的、以国家信用保证的外债。它要求由国家统一对外举借和偿还。具体是指承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和外国政府的贷款,由国家财政部、计划部门转贷给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利用外债包含有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外各种援助三种方式。

1983年*广播电视大学与世界银行签署协议,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约56万美元兴建教学楼用于职业教育培训,揭开了*省借用国外贷款的序幕。从此,借用国外贷款工作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截止到*年底,全省共实施国外贷款项目90多项,累计使用国外贷款近20亿美元,这些国外贷款主要用于农业、交通、通讯、能源、原材料、教育、卫生等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省利用外债资金主要来源于外国政府贷款,其项目数占全省实施国外贷款总项目的66.7%,贷款金额达到总金额的52.4%。

(四)融资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在融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随着近几年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竣工和投入使用,*路网密度和等级明显提高,全省逐步形成了快速便捷的综合运输网络。面向珠江三角洲,已有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和京九铁路相通。面向长江三角洲,有横贯*的沪瑞高速公路、320国道和浙赣铁路相连。面向闽东南三角区,有京福高速公路、昌厦入闽公路、鹰厦铁路、横南铁路、赣龙铁路等连接。截止到*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31公里。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航线可直达全国主要城市及香港、新加坡、吉隆坡等地。水运有赣江经鄱阳湖进入长江,可直达上海、宁波、厦门、香港等港口城市。便捷的交通增加了融资机会,节约了融资成本,为地方政府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软环境来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一是全省上下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观念是最大的财富,“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增强了地方政府融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通过大力改革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全省融资的政务环境达到了很大的改善,已经颁布出台《*省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的若干意见》、《*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省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省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及经营环境的意见》和《*省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优化政务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全省融资的政务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四、*省地方政府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水平低

在现有投融资体系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还不够广泛,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性资金、政府出面获得的政策性和商业性贷款、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费,以及依靠政府信用举借的内债和外债等。由于地方财力的有限性,政府只能更多地依靠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缺乏直接融资手段,换句话说,地方政府的大部分融资来源于负债融资,这也使得政府投资项目的资产负债率相当高,政府投资项目每年负担的财务费用相当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

直接融资的主要来源是证券市场,通过企业上市直接募集资金。目前,*证券市场的发展质量不高,经济的证券化率比较低。全省上市公司只有24家(不含香港创业版),占全国的1.7%,只相当于江苏的27%,浙江的28%;总股本93.54亿元,占全国的1.4%,融资总额130亿元左右,仅相当于江苏的23.6%、浙江的28.9%。*年末的市值占GDP比重的14.3%,远低于全国同期27.1%。

(二)信贷投资规模小,金融支持投资增长的力度弱

从表二可以看出,*年度我省信贷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98.6亿元,仅占全国同期的1.83%,排在中部六省最后一位,只有排在中部第一的河南省信贷投资额的43.8%。信贷投资规模偏小,金融支持投资的力度不强。

国家政策性银行给予的低息专项贷款也较少。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主要从事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投资方向和投资性质与当前的国债投资存在某些相同之处,*年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的贷款余额为5467亿元,*省分行只有100亿元,仅占全部总量的1.8%。国家开发银行*年度向中部六省共发放贷款1202亿元,占全国发放贷款的22%,但*只占向中部六省发放贷款总额的8.3%,位列中部六省最后一位,差距巨大。

(三)融资责任主体不规范

融资责任主体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往往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成项目指挥部,负责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的运作,这样做合乎一般惯例,但实际上由于国有资产运作的特殊性,导致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出现责任主体不规范、投资效益低下的问题。在风险约束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同时也是受益单位,投资、建设、运行合三为一,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形成建设单位为争取利益而积极扩大投资和融资的总额,为政府投资失控埋下祸根,增加了政府融资的负担和风险。

(四)融资管理体制分散,存在融资风险和地方债务危机隐患

我国《预算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因此,地方政府只能在国家法律“”外寻找融资出路,存在明显的短期行为。首先,地方政府缺乏举债的整体规划、有效的债务资金监管系统及科学详实的项目论证,致使无效工程、“胡子”工程、“首长”项目时有出现,资金严重浪费,政府融资使用无效益。其次,地方政府融资多处开口,分散管理,融资的决策主体、偿还主体及投资失误的责任主体都不明晰。目前,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共有多少债务,没有一个部门能够说清楚。由于债务融资的总额无法量化,控制债务风险的各种量化指标,如负债率、偿债率等也无法操作,没办法对偿债作统一的安排,一旦出现明显的偿债高峰期,并且偿债额巨大,那么就可能爆发政府债务危机。

另一方面,政府投资项目从国家政策性银行获取的贷款,往往都以地方政府财力作担保,这种承诺形成了大量的隐性债务,加大了政府财政风险的不利因素。

(五)融资总量难以把握,宏观调控力度不强

地方政府融资运作缺乏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性融资机构为依托,融资总量难以规划和把握,宏观调控力度不强。目前,政府举债或融资项目的投资分散在各个具体的项目或职能部门所属的投资公司,融资总量难以把握,政府投资项目主体在兼顾政府的政策性投资需求时,还要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由于地方政府融资的决策主体与这些投资主体间责权利模糊,导致投资主体偏向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一旦决策失误,发生信用危机,责任将全部推到政府身上。

五、部分国内发达城市政府融资情况和部分国外地方政府融资借鉴

(一)部分国内发达城市地方政府融资模式

1、北京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融资模式

北京市政府*年制定了《关于本市深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北京市基础设施融资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针和“增量改革、存量试点”的总体原则。具体融资思路有以下两点:

一是循序渐进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对经营性项目全部向社会开放;对有经营收入但不足以收回成本的项目,在政府资金引导和必要的补偿政策支持下,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投资者合作建设。

二是整合基础设施资源,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构建北京市基础设施融资平台,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募集资金。对轨道交通的运营部分按照政府与社会投资7:3的比例向社会投资者招商;对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中由政府投资形成的经营权和股权,进行出让和转让,盘活存量资产,将收回的资金用于非经营性和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2、上海的“集中管理、方式多样”的融资模式

一是上海市确定由上海国资委对全市融资活动进行管理。国资委组织对重大融资项目进行论证和选择,制定融资的政策与法规,营造融资市场运作的良好环境,依法对城市融资活动进行必要的调控和管理。

二是成立城建投资开发公司,实行城建财权与事权的集中管理。上海市成立城建投资开发公司,运用商业化的操作方式,对城市国有资产进行有效运营。改革之前,城建资金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而城市建设由建设部门管理,基本上是事权与财权分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建设。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后,政府授权其对城市建设和维护资金进行筹措、使用和管理,从政府出面举债为主转变为城司作为企业向社会融资为主,从而有利于把城市建设引入产业化、市场化运营模式。

三是积极开展融资方式创新,融资方式多样化。发行城市债券,如浦东建设债券、市政建设债券、煤气建设债券等,加快路桥建设,提高煤气普及率;采用BOT方式建设桥梁和隧道,采用TOT方式转让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49%的专营权,筹资25亿元用于徐浦大桥的建设;组建上市股份公司,如组建凌桥、原水股份公司,筹措自来水和原水建设资金等等融资方式。

3、大连做足土地文章的融资模式

一是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市场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人力作用资本(如市政公用设施)及相关的延伸资本(如广告权、冠名权)进行整合、重组和资本运营,产生较多的收益,并将这部分收益注入到新的城市建设项目中去,形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是搞好土地经营,最大限度地以地生财、聚财建城。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土地二级市场,实行土地批租和招标拍卖,尽可能把土地收益集中到政府手中。此外,对有待于商业化开发的国有土地存量进行环境改造,将生地养成熟地,提升其附加值,形成级差效应。

(二)部分国外地方政府融资简要情况

1、国外地方政府融资的基本经验

在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进程中,政府融资一直是其国民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调控手段,成为市场经济成熟化发展的助推器。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都很发达,地方债成为国家经济部门借入债务的重要支柱。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其他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融资也异军突起,地方政府自我筹资能力越来越强,在贯彻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调节经济周期性波动,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的来看,具有以下几点基本的经验。

第一,财政在地方政府融资管理中居于主体地位,建立起政府公债相应的预、决算编报制度和有效的监督管理系统;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对地方债务发行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进行总量控制。

第二,实行法制化管理,国家财政法规和地方自治法都赋予地方政府融资相应的位置,其融资来源、资金管理、投放范围及偿还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各国法律规定地方债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市政设施建设,如美国的地方债券称之为“市政债券”,规定由地方政府用于修桥筑路、、环保设施、水电煤气、公共住宅、体育场所以及学校建设等。

第三,在保证中央政府国债优先的情况下,为促进地方债的发行和推销,各国分别从债券利率、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如规定地方债税收率可高于国债,或对地方债的收益免征、减征所得税等。

2、私人融资动议(PFI)模式的英国政府融资模式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迫切需要,有效控制公共支出以及基于意识形态上的考虑,英国保守党政府于1992年启动了私人融资动议(PrivateFinanceInitiativePFI)。私人融资动议就是允许私营部门涉足公共领域,提供以资产为基础的长期服务,私人部门每年从政府获得一定的费用以换回投资。

PFI是公私合伙(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一种实现形式。在英国政府2000年公布的“公私合伙——政府视角”的报告中,将PPP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出售国有企业的大部分或一小部分股份让私营部门参与持有国有企业的股份;二是私人融资动议及其他安排,政府以合同的方式向私营部门长期购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三是向市场出售政府服务。利用私营部门的专业技能和资金充分发掘政府资产的潜力。其中,PFI是PPP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3、市政债券和信用借贷相结合的波兰地方政府融资经验

波兰作为中东欧地区经济转型成功的典范,从计划经济中央集权制向分权制转变过程中,其地方政府的融资举债并未带来很多经济转型国家存在的地方巨额债务无法偿还的问题。波兰从1991年以立法的方式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开始,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地方政府融资发展良好,其特点为初期以市政债券融资为辅,以金融中介机构提供优惠信用为主要资金来源。到*年,波兰地方政府举债的资金来源,20%来源于市政债券,80%来源于信用借贷,并未出现那种普遍存在于转型经济国家的地方政府无力偿还巨额债务的现象。

波兰的经验表明,地方政府融资发展的好坏,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是否具有稳健的地方财政税收和可预期的中央政府转移拨款;(2)地方政府融资规范体制和监督机制是否健全;(3)是否具备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且相关金融机构是否受到政府的过分干预。

4、主体明确、程序规范的日本地方政府融资经验

一是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组织运作机构。大藏省统一负责领导政府投融资的政策、计划、年度预决算、资金调度和运用。政府按国会批准的计划,将集中的资金投向政府兴办的金融机构,再由金融机构提供给民间各部门,以实现政府一定经济目的。

二是执行严格的投资政策、预决算制度和工作程序。根据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各公有投融资机构每年8月底要提出下一年度预算要求报送大藏省,大藏省与有关部门谈判征求意见,加以修改审定,提出投融资方案,年末或下年初由大藏大臣提交议会审议决定后,从新财年起执行。

三是实行法制化管理。国家财政法规和地方自治法规都赋予地方政府融资相应的位置,对其融资来源、资金管理、投放范围及偿还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六、加快*省地方政府融资的对策建议

扩大全省各级政府融资规模的关键在于构建多样化、规范化的融资平台,通过这些融资平台进一步拓宽融资方式,同时政府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以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快速、有序发展。

(一)构筑多样、规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1、构筑多样化的融资主体

构筑多样化的融资主体关键在于组建或改组相应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国有投资公司,使之成为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平台。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思路:

第一,构建面向单个项目的投资公司。经验表明,组建面向单个项目的投资公司是非常好的融资平台。如赣粤高速股份公司,通过配股、资产收购、发行短期融资债券、银行贷款等途径,累计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建设资金68亿元,成为*交通建设一个重要的融资平台;刚组建的省地方铁路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成功融资40亿元,用于地方铁路建设等等。结合实际情况,我们还可以考虑组建工业园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大型水利项目建设公司等。对政府投资或部分参与投资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地方出资的铁路、公路、电厂、各类开发区基础设施、水利枢纽工程等,按项目法人责任制要求,成立政府控股的单个项目投资公司,负责项目设计、资金筹措、建设施工及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政府的土地、资金按照资本金方式投入,可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放大效应。在不影响政府对特殊行业垄断地位的前提下,这类公司可采用上市或公开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和国外财团资本参与投资。

第二,构建综合性投资公司。对现有存量的公用事业资产,可以合理整合资源,成立若干个综合性投资公司。地方政府能否利用有效融资手段充分利用国内外大量的剩余资本,关键就在于建立具有多样融资功能的综合性投资机构。这类投资公司可以以现有建成的设施作为政府资本金注入,它既有控股公司职能,使资本保值增值,同时又承担国家政策性投资职能。综合性投资公司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测算所需投入资金,研究哪些项目可以通过收费及经营回收投资,策划BOT等组合投资和组合融资方案,重点为重大产业、公益性、政策性项目进行融资。

第三,构建产业发展公司。对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项目,可以视具体情况,对该类项目进行细分,项目中的部分可能是经营性的,如电视台、艺术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对其中经营性的部分,应逐步减少政府投资的份额,成立相应的产业发展公司,多元化经营,以收养支,部分推向市场,对于非经营性部分由政府予以投入。

第四,构建风险投资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存在着技术、产品、市场等多种不确定性,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在成熟期之前也很难从资本市场取得资金。应当通过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扩大地方政府的高新技术领域的融资规模。可以考虑将目前科技三项经费中用于竞争性的投资,转化为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基金的启动资金和风险补偿金,创办区域性风险投资公司,变政府直接投资为通过风险投资公司的间接投资,在严格项目筛选论证的基础上,率先启动风险投资,从而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

2、明确各级政府投资公司的定位及主要职责

投资公司的定位,是规范政府融资主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政府的投资职能、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相分离和政企分开、管用分开的原则,投资公司经政府批准设立,作为政府投融资的责任主体,执行政府相关事业发展政策,履行支持政府投资项目的职能,负责政府项目运作,确保政府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益。政府与政府投资公司应当是股东与公司关系。但政府投资公司不同于经营性的国有企业,虽然属于企业,但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政府的调控目标而非追求利益最大化,其经营目标应确定为社会效益目标,主要是公益性、政策性和福利性项目的投资和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根据投资公司产生的背景及其经营目标来看,为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公司在地方政府融资中的平台作用,对投资公司可以界定为以下四项职责,第一是按照政府意愿,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融资;二是根据政府安排,运用法定的可支配资产进行参股、控股投资;第三是为完成政策性目标,面向国内外市场多渠道、多形式融资;第四是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或收回。

3、规范投资公司运作

在资产关系上,投资公司应以资产为纽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运作,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要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组建董事会和监事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政府投融资的安全和效益。政府应派任财务总监,对投资公司的投融资、收益和分配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和办法,实行经营业绩与报酬挂钩,严格考核奖惩,逐步建立对公司经营者的约束机制。

在投资方向上,投资公司应利用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并根据政府计划进行项目投资,其投资方向主要是政府投资项目,主要领域在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

在融资方式上,应根据项目性质确定融资方案,广开融资渠道,并建立还贷机制。投资公司在进行间接融资的同时,可以采取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和项目融资等方式直接融资,并应随着发展,结合项目实际不断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

(二)进一步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方式

1、继续利用信贷资金

从全省各级政府融资资金来源来看,银行资金是融资的主要来源,是解决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短缺的主要途径。*作为欠发达地区,必须继续充分运用银行资源,加大负债经营的力度,促进资金的大量集聚。

一是要进一步整合政府资源,扩大商业银行贷款总额。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保证资金安全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目的,据此银行需要对贷款单位的资信状况、贷款用途、项目前景等作比较深入的了解,要求贷款单位提供担保。为了满足商业银行对贷款主体的上述要求,地方政府应改革现有政府资源的分布格局,将分散的部门资源转化为政府资源,整合存量资源归并到国有独资投资公司,做大做强投资公司作为政府融资的责任主体,对资金进行统一筹措、使用和管理。同时,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和人力生成资本(如城市路、桥)以及相关的延伸资本(如城市路、桥的冠名权)等进行合理配置到投资公司,使投资公司具有向金融机构大量融资的资源优势,从而提高政府的融资能力。

二是要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标,一般信贷资金期限短、利率高,还款的压力较大,但政策性银行是专门从事政策性信贷业务、不以营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贷款的期限长、利率低。向其贷款的进入门槛虽然较高,但一旦成功,具有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年国家开发银行和*省政府共同签订了《金融合作协议》,在“十五”期间向*贷款373亿元用于*的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与开发行的联系和沟通,积极贯彻落实*年度*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的信贷工作联系制度,更好地发挥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渠道作用和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争取增加对*的贷款额度,促进*省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进一步提升政银企合作平台。目前,我省政银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促进了银企互信和对接。今后,建议进一步提升合作的层次和水平,由政府牵头协调和提供服务工作,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及时向各金融机构通报经济运行情况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定期向金融机构介绍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帮助金融机构作好项目储备、开发和筛选,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形成政银企互动、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

四是运用集中开户、政府贴息等手段,发挥融资的杠杆效应。信贷资金的特点是通过存贷款的差额获取利润,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原则下,银行信贷资金的规模受制于吸取的存款量,存款量越大,发放贷款的量也就越大,贷款的利率也就可能越优惠。因此,地方政府在开户银行的选择上应当作出权衡,可以采用集中开户等形式来获取优惠。同时,银行为了确认收入,需要贷放出去的资金能够按期收回利息,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将部分财政资金作为给投资公司信贷资金的利息补贴,使银行资金的利息有保证,则能使投资公司向银行举借更多债务,发挥“四两拨千斤”的融资杠杆效应,极大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

五是地方政府加强对担保体系的支持。我省已经建立起了多种政策性担保机构,建议地方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对政策性担保机构因赔付造成的担保资金损失,按担保额一定比例实行补偿,以提高融资担保机构资信,增强其抗风险能力。考虑担保行业高风险、低收益的特殊性质,可考虑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六是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新的信贷领域和方式。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省经济重要的增长极,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各级地方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园区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其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多角度、全方位地帮助工业园区及其中的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结合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特点,可以园区内的大企业为龙头,为其关联度较高的其他企业作担保或者以园区内的优势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向银行申请贷款,还可以考虑以园区内某优势产业集群向银行申请集群贷款等等新的信贷方式。

2、利用证券和债券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一是要坚持“三个围绕”快速推进我省股份公司的组建,为证券市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围绕地区、行业优势发展具有地域、行业经济特色的股份公司,对于有色金属、稀有稀土矿产、旅游资源、林业、水产资源等*就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各地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一批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企业进行重组,走联合的路子,组建股份公司;第二,围绕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股份公司,我省的汽车、冶金、医药、电子、食品、化工建材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集中了全省最多最好的企业资源,股份制改革的重点放在六大支柱产业上,发掘一大批有潜质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第三,围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联合组建股份公司,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有目的地吸收国内外有影响、实力强的企业参与股份制改革。

二是推动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要扩大视野,开阔思路,充分利用境内与境外、主板与中小企业板证券市场,继续扩大主板市场融资规模,积极推动企业到中小板市场融资,鼓励企业“借道”、“买壳”上市,支持有实力、有潜质的企业到境外、海外证券市场上市。

三是加大上市公司重组力度,做大做强上市公司,提高再融资能力。现有的上市公司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要结合“十一五”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把积极推动和支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作为发展证券市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发展,吸收并购优势资产、优势企业,投资运作优势重点项目,对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较高、行业发展潜力较大、在同行业中占有优势地位的上市公司,要最大程度地支持其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资产重组,做强做大。

四是大力推动企业债券融资,做到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两条腿”走路。国家发展改革委最近又批准*省煤炭集团公司发行企业债券15亿元、*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发行债券5亿元,这是继省投资集团公司之后,我省企业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利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随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逐渐“回暖”,我们要适应债券市场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按照《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培育一批符合条件的发行债券的主体,储备一批发行债券的企业和项目,大力推动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3、在城市公用设施领域大力推广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按双方的事先合同约定,向承租人制定的出卖人购买承租人指定的资本货物,再将该资本货物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在支付约定时期的租金后,可以取得该资本货物额所有权。融资租赁将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实行项目管理,与直接向银行贷款相比,对项目企业信用度要求较低,担保形式比较简单,操作方便灵活,业务对象也比较宽泛。银行对于一些不敢直接放贷的企业可以通过租赁形式向其融资。融资租赁起到了银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桥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银行直接向企业贷款的风险。

融资租赁非常适合于公共设施项目,如公路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城市公共交通车辆更新、医疗设备购置等,这些项目一次性投入比较大、回收期长,一般没有足够信用的承载主体,银行在资金供给量、还款时限、信用担保等方面很难适应这些项目,但通过金融租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融资租赁业务开展较好的浙江省租赁公司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出租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标准厂房和杭州市70%的公交客车。

全省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融资效率概念,理解融资租赁效果的经济性。同时学习浙江省的经验,在税收、信贷、保险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融资租赁公司积极参与基础设施投资

4、大力开拓信托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信托融资的主要形式是信托公司以发行债权型收益权证的方式接受投资者的委托,汇集各类受托资金,集合运用,以项目融资贷款的方式对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支持。信托作为我国近年来新兴的金融工具,已与银行、证券、保险并列为我国的四大金融支柱,它具有聚资快、风险低、回报高的特点,能够帮助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有效融资,并能使投资者获得超值收益。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214亿元,人均各项存款为12065元,这些资金总额较大,但同时较分散,这为开拓信托融资创造了条件。信托融资是当前我省把社会闲散资金引入建设领域最为直接和便捷的通道。通过信托进行投资的门槛较低,不成规模的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投资成为可能。从实际情况来看,上海已经运用了信托产品,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爱建信托公司、上海国投推出的“外环隧道信托投资计划”、“磁悬浮交通项目股权信托收益投资计划”、“新上海国际大厦信托投资计划”等信托产品都取得了成功,并且这些信托产品的购买者三分之二是个人,北京国投推出的“北京CBD土地开发资金信托计划”为北京基础设施建设筹集了10多亿元的资金。南昌市土地储备中心与江信联合成功融资2亿多元,宜春市成功发行了1.3亿元的信托计划,丰城市通过信托募集了1个亿的建设资金。

我省地方政府要充分运用好我省江信公司和江南信托公司这两家信托融资平台,充分发挥我省信托融资功能。目前,信托融资在我省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普通投资者眼里信用还不是太高,地方政府可以将一些安全性较高、风险较小和收益相对比较稳定的基础设施项目交给信托公司采用信托的方式向民间融资,地方政府通过与信托公司的合同约束,提高公司理财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为了规范信托融资,保证信托融资的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规范地方信托投资的地方性法规或省政府规章,就信托投资公司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标准、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在信托产品发行上,政府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如政府对一些项目信托融资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对机构投资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以保证发行成功。

5、选择优质基础设施项目推行资产证券化(ABS融资方式)

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方式是一种新的引资方式,原意为以资产支持的证券化,是指以目标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发行高档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证券融资方式。它依据某一特定项目的资产可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发行债券的形式筹措资金,并取得项目运营的未来现金收益权,原始权益人则得以实现其资本存量的变现和流动,从事其他的投资。这种投融资方式的优点就是能使原本信用等级较低的项目的信用等级提高,使其照样可以进入国际高档证券市场,利用该市场信用等级高、债券利率低的特点,大幅度降低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成本。并且ABS涉及环节少、风险分散、融资证券化的特点,可以大规模低成本的筹集资金,项目的经营决策权仍归属原始受益人。

作为一种证券化融资方式,ABS代表着项目融资的未来发展方向。从我国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已经有中远、珠海高速、中集集团和重庆建行项目向海外实现了资产证券化的成功案例。中远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其北美线路的航运收入;珠海高速的基础资产是高速公路的收费;中集集团的基础资产则是其集装箱海外应收账款;建设银行重庆分行已选择并获准与香港豪升ABS(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ABS在重庆首次运作将投入2亿美元,流动资金可达10亿-20亿美元,此次运作项目,为航空票款、汽车按揭、商业零售等

我省有许多建设与开发项目前景良好,未来也有比较稳定的收益,但在建设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采用ABS融资方式可以较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今后对于我省一些有稳定收益的项目,如水电设施、公路、桥梁等项目可以尝试积极策划推进ABS融资。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境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将有抵押的信用资产重组,以抵押资产的预期现金收益为担保,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上尝试发行资产证券,并可以积极探索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有效途径。

6、结合*优势,开展产业投资基金试点

产业投资基金是通过商业的方式募集民间资本从事特定投资的有效方法。它是由一定机构如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其他投资公司发起向特定对象募集资本形成基金用于预期的项目建设或投资活动,以此形成的投资收益回报给投资者,就概念来说属于创业基金的一部分。一般讲,创业基金包括风险基金、产业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创业投资基金”运作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践通过发行基金收益凭证,将投资者资金集中起来,具有“几何投资、专家理财、分散经营、收益稳定”等特点,主要对未上市公司进行组合投资,投资收益按照资金分成,投资风险由投资者共同承担。*年3月,总额2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准同意。

结合我省在有色金属、稀有稀土矿产、旅游开发等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向国家申请组建相应的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7、争取国家率先批准*试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在*年9月11日,财政部长金人庆在向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议提交的报告中表示,中央政府正在考虑在有限的条件下,授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我们要积极抓住这一信息,充分利用中央加快中部崛起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率先批准*试点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三)加大对*地方政府融资的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保障

1、成立省地方融资管理委员会,加强对融资的风险性、收益、质量等进行管理

目前,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多样,主体多样,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因融资形成的债务管理较为分散,从而可能导致融资的风险加大,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较重。鉴于这种情况,建议可以成立由发展改革委、财政等部门共同参加的省地方融资管理委员会,领导全省的政府融资活动并负责对因此而形成的地方债务活动进行管理监督。该管委会首先要摸清全省各级地方政府融资现状、渠道及政府目前债务情况,摸清家底;其次,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全省统一的政府融资规划,试行规范化管理。地方政府融资要同本地区的产业发展政策紧密结合,通过调整融资来源、规模、运作程序及投资重点,一方面来贯彻区域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另一方面确保政府融资在可控制范围之内,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的宏观调控能力;第三,要制定适合本省地方政府融资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规范有效引导地方政府做大做强融资总量;最后,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形成的债务的管理及债务偿还的监督,对以前形成的债务,要严格划分责任,该由政府负责的债务,应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还债计划,对纯商业性的、地方政府没有介入的融资项目所形成的债务,由企业负责,防止把一切债务风险全部推给政府的现象。对新形成的融资债务,可以考虑由各级财政部门建立政府融资的“偿债基金账户”,将每一年度财政收支结余、政府融资项目投资额及部分投资收益划转“偿债基金账户”,建立偿债准备金,由管委会统一管理。

2、加快制定与新的融资渠道相对应的政策、法规与监督引导机制

对地方政府融投资实行法律化、规范化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尽快制定《*省地方政府融资管理条例》等地方政府融资法规,对地方政府融资的来源、资金使用和管理,特别是投资决策失误责任和偿还责任以法律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地方政府融资资金的投向只能专项用于基础产业、地方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项目。从法治的高度杜绝行政领导随意拍板决定项目取舍的非科学做法,规范融资主体的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地方政府融资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迈进。用明确的法律预期规范、监督和引导地方政府的融资。

3、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

“好的名声是永远找不完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对一个投资者来说,一个政府声誉的好坏,其政策的透明度与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败。一个开明、守信、高效的政府和良好的社会诚信制度是一个地区招商引资最好的招牌。

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信用环境建设,规范企业改制行为,督促企业维护合法债权。一是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探索建立全省统一标准、统一评审、统一授信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机构,推动企业提升信用等级。整合金融、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的企业信用数据,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实现信用信息的实时查询。二是建立守信用企业正向激励和失信行为惩戒机制,由发改委、中小企业局、金融机构等部门,定期组织守信用企业评选,列出“红名单”,金融、财税、工商等相关部门给予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同时,依法加大对不讲信用、破还信用行为的惩戒力度,对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采取金融机构联合制裁的措施予以惩戒。三是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内率先进行创建“金融安全区”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