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烧病人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最近几年,由于社会环境被破坏的越来越严重,血液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日趋上升,这也对护理血液病的病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据专家研究,护理好血液病病人是其康复的重要一环,是促使其病情好转的关键,下面就针对护理血液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的相关知识。
1 血液病的概念
此病特指因造血系统出现故障而引发的疾病,或者说对造血系统发生影响而伴随着血液发生异常改变,表现出出血、贫血和发热等特征的疾病。造血系统有:骨髓单核细胞所产生的巨噬细胞、淋巴组织和血液。所有和造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相关的并主要表现出它的特征的疾病均在血液病的范畴之内,即血液病。
2 对血液病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
2.1 输液护理
静脉化疗在治疗手段中居于重要地位,虽然化疗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血管,可是能避免对血管的机械性感的损伤。在临床实践中,要对血管合理选择并利用。首先,要和患者做好沟通,注意心理护理,力争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将穿刺的成功率提高。其次,穿刺的时候对血管的利用要有计划性,先由四肢远端的血管开始,毒性低、刺激性较低的药物要选择比较细小的血管来输液,而毒性大、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则需要选用弹性大、容易固定的大血管。再次,成功穿刺之后要得当的固定枕针头,输液方法也要适当正确。为了保护血管,在操作的时候除了对机械性损伤要关注外,还要在平时输液完成后为患者按摩手足、经常热敷,以此来增加血管的弹性和血液循环,改善血管的营养状态,使其脆性减低、粘连、结节瘫痕等形成的几率降低。
2.2 发热护理
感染是造成发烧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同时,使用化疗药物破坏了白细胞也是发烧的一个原因,但化疗引起的发烧温度一般低于38.0℃。依照血液病患者发烧的临床特点,归纳出以下护理的注意事项及措施:嘱咐不超过37.5℃的患者要多饮水,用冷毛巾敷额头等非药物的方法来治疗。若是体温仍在升高,就要求其在医生的嘱咐下采用药物治疗;当患者的体温超过38.5℃,要将药物治疗和物理降温结合起来,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温水擦浴。要保持擦浴的整个过程在30min以内完成,以避免因病人受凉而病情加重,同时还要对患者的耐受力及其皮肤是否存在出血点、苍白、发红和异常的感觉。
(2)冰袋冷敷。可把冰袋放在患者的腋窝、腹股沟和头部等大的血管流经之处,足底、阴囊、腹部、心前区、耳廓和枕后等禁止冷敷。冷敷同样要在30min之内,若是患者仍是高烧没有退下来,要休息30min之后再冷敷,这样可使局部组织获得复原的时间。在冷敷的整个过程中,要每隔10min对皮肤的颜色进行一次仔细的查看,以防止发生冻伤的意外,同时,要保证患者的正常取暖,冷敷之后30min测试患者体温。
2.3 心理护理
护理的要义是关怀,因此护士要主动和新入院的患者谈心沟通好,对其心理状态及时了解掌握,将注意事项和医院环境进行介绍,同时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使患者能及时了解治疗程序。介绍曾经的成功病例来将患者的矛盾及恐惧心理减轻下来,坚定其治疗的勇气及决心。对儿童类的患者要采取温暖亲切的语言进行沟通,还可通过做简单游戏、看卡通片等来鼓励其将心里话说出来,从而将彼此的距离大大缩短。
3 护理血液患者的注意事项
3.1 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突发状况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刻注意其有无出血、贫血、感染和发烧等病状,对于其脉搏、体温、意识和血压等的变化要及时记录,并对有关的检测项目经常了解,将这些和临床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判断,随时做好各类急救准备。
3.2 重视化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
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普遍就是呕吐、恶心、肝损害及骨髓抑制等。此外,长春碱主要的副作用则是神经炎,左旋门冬酞胺酶主要副作用则为胰腺炎等,所以,化疗期内除要对肝功能、骨髓和血象进行定期复查之外,还要注意药物是否出现了毒副作用,在治疗护理方面采取可防止或者减轻毒副作用的中西医方面的措施,来促进化疗的顺利进行。
3.3 宣传相关护理知识,培养患者及其家属重视血液病的预防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此类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其自我保健和护理的知识,并指导其预防疾病复发和病发病等。针对性的指导其学习自我观察和预防的知识,远离有害物质。同时灌输其坚持用药、定期强化治疗的观念,将疗效巩固并维持好。还要定期复诊,发现病情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就诊。
篇2
【关键词】术后;护理;措施;康复
1术后需要注意的身体问题
手术之后,病人的伤口多多少少会伴随有出血、化脓、疼痛、麻木,有时甚至会导致身体发烧或者食欲不振、难以入眠等现象。这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并且一一解决,千万不能忍着等待自行恢复。术后首先要紧密观察一段时间,看病情是如何变化的。谨听医嘱,不能主观臆断。现在就来根据现在的研究来讨论下制止这些现象的护理方法。
1.1止血消肿在手术刚结束,伤口还处于裂开状态,短时间内无法愈合,在人运动时或创口受到撞击时都很容易流血。当少量出血时,患者可以自行止血,采用冰镇或者缠绕无菌纱布,当然第一步一定要注意消毒,要防止细菌乘机渗入伤口引起感染。如果观察到有大量出血的异常情况发生,就要立刻赶往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止血操作防止恶化。术后伤口部位可能会有些微肿,这是正常现象,随着伤口恢复会逐渐消肿,但如果越来越肿,长期不消,发红发涨就必须引起重视。原因可能是已经遭到感染,所以也必须到医院询问医生或者复诊。日常生活中还要尽量避免大幅度的动作以免扯裂创口。止血消肿的一些基本护理必须掌握,便于“见机行事”防患于未然。
1.2正确对待疼痛在病人接受麻醉的时候,伤口可能没有那么剧烈的疼痛。但是随着手术的结束,麻醉的药力逐渐消失,疼痛也就接踵而至,这多半是正常现象。如何减轻疼痛呢?病人可以用干净的毛巾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冰敷。当然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季,不愿意冰敷,(在对待扁桃体切除手术所造成的疼痛)还可以采用按压穴位-合谷穴。面对腹部的手术后产生的疼痛就更需要注意,像直肠癌手术、剖腹产手术、子宫切除、肾癌、膀胱癌等都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行动。在术后必须要平躺一段时间让伤口快速愈合,如果侧卧挤压腹部不仅会引起剧痛还会使伤口崩开等危险情况发生。如果全身不舒服或者晕眩,要赶快测量体温和血压等指标,如果有异常要立刻向医生求助以查明原因。
1.3合理饮食有肠、胃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术后护理重点之一就是合理安排饮食。在观察病人一切指数正常的情况下,为避免刺激肠胃必须合理饮食,刚开始甚至不进食。在消化道恢复之前,可体外输送能量液来使病人的身体保持正常的酸碱度和盐水平衡以及提供能够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能量。在复原初期可以吃些流食但是要少量摄入以免引起腹胀不利于伤口恢复。不同的手术,饮食要求不同,可咨询医生将建议记录下来。在伤口愈合后也要注意饮食,需要多吃一些补品来恢复免疫力体力,使各方面营养均衡。例如产妇可多食鱼汤、红枣、红糖、蔬菜、肉蛋等,而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可多食骨头汤等含钙高的营养物质。通过各种营养物质来补充身体能量提高康复程度。
2术后在精神上也需要护理
生活中也有许多病人在手术以后,精神状态十分消极,担忧自己的病情或者对治愈没有信心。自暴自弃,久而久之身体就会越来越差,恢复状况不尽人意。事实证明,病人必须要有乐观积极的性格,坚忍不拔的生活态度才能带着身体积极迅速的恢复。怎么样来护理术后病人的精神状态呢?
2.1亲人朋友的陪伴与开导手术结束后,家人要多陪伴在病人身边,聊聊天分散下注意力,或者旁敲侧击的告诉他这不是不治之症,有人已经痊愈了现在活得很健康。要多注意病人的心理变化以及对待事物的反应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导和牵引,循序渐进的加强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室内要保持良好通风,还可以在床边插一束鲜花,尽量让病人有愉悦感。只要有机率,就要坚信自己很快会可以复原。要多与朋友倾诉交流,积极配合医生术后的物理护理。
2.2定期进行户外运动在住院期间如果医生允许病人下床行动,家属可以带其户外散步观赏,用生活中的美好的细节来感动病人给其勇气。在吸收了新鲜空气,经过适当的运动舒展了全身筋骨之后,好心情加上血脉畅通,康复起来就容易多了。每天定时做按摩活血化瘀强骨的同时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另外,户外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发生感冒、风寒、发烧等来干扰病人身体状态。户外运动贵在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起到锻炼的作用。还要注意活动量要根据自己的病情来定,不能太过强烈以免伤口重新裂开,适得其反。
3总结
术后护理与患者康复情况息息相关,如何护理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创口部位、容易引起哪些并发症、康复时间来定。良好的护理不仅可以防止病情恶化还可以加快恢复。如果护理不当,不仅会感染复发更有生命危险。这也就需要在一个卫生的环境中进行护理,通过医生的指导,家人的协作以及自己的积极主动来护理创口,相信健康会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王云芳;;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术后护理[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2]余康;扁桃体炎的术后护理[N];科技日报;2000年
篇3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开展CT造影剂增强扫描检查126例,在做好CT造影剂增强扫描检查的同时,加强了造影剂用药后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CT造影剂的临床应用及造影剂用药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CT造影剂的临床应用
1.1 CT造影剂增强扫描检查的适应症,病灶内碘含量的增加使该区X线吸收值增加,密度增高为含碘造影剂的增强原理。神经系统病灶的增强除了与给药量、给药方式有关外,还与病灶的供血、病灶有无血脑屏障及血脑屏障受损程度有关,应用CT造影剂增强扫描检查可显示普通CT检查不能显示的密度病变,还有助于对非增强CT检查出病变作更细致的观察。如显示多发病变,根据增强的时间、程度、形式,判断病变性质,作出鉴别诊断等,因此,一般均应作增强检查。
1.2造影剂的给药形式及剂量。
1.2.1 静脉团注法亦称快速注射法,将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静脉,在造影剂经血循环大量进入靶器官的供血动脉时开始扫描,这种方法可提供CT诊断所需的高质量增强情况,时目前常规增强方式。
一般情况下,造影剂量1―2ml/kg体重,注射速度为1~8ml/s。
1.2.2 静脉滴注:以20-30ml/min的速度,滴入含碘量为300gl/ml的造影剂100ml后,再进行增强扫描的方法。
1.2.3 动脉注射给药法,此法主要用于肝脏等实质性脏器肿瘤CT诊断。例如,用于肝脏时,造影剂经动脉注射后,它要选择性地进入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经门静脉回流,致正常肝组织均匀、良好地造影强化。一般以0.7~1ml/s的恒定速度注入,总剂量为70~100ml。
2 用药后的护理
2.1注射前应先按常规做好药物过敏试验,然后针对病情,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耐心而诚恳地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帮助病人了解此次检查的目的和性质,使其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操作和治疗。
2. 2由于造影剂的高渗引起的副作用,如灼热感、头痛及血管扩张疼痛等全身不适的表现应向病人解释清楚,这是正常现象,只要适当休息,会慢慢自动消失,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观察病情的发展情况,并随时报告医生。
2 . 3 对于少数患者,由于造影剂的毒性反应引起发烧、头痛、恶心、呕吐、风疹块等。护理人员应首先稳定病人的情绪,对于恶心未见呕吐者,给予头部冷敷和用大拇指按压病人的合谷穴;若遇病人呕吐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呕吐污物,给予清水漱口并安慰好病人,给病人创造舒适的环境,嘱其病人适当休息;对于有风疹团的病人,嘱其不能用手抓,说明清楚,等药效消失后自然好转。
篇4
门诊输液相对来说对病情较轻的患者,由于见效快、手续简便、手段直接,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也是临床应用比较多的基础护理操作,但由于门诊输液室病员比较集中、人员嘈杂,输液安全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输液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以免发生各种输液反应。
1 门诊输液中的安全隐患
1.1 病人因素
1.1.1 输液病人多、量大,特别是流行病爆发期间,患者的数量比平时可增加一倍甚至还要多,而且各种患者都有,轻者感冒发烧,重者可因病情发展快、在门诊停留时间短、早期诊断不明确,输液过程中突发病情变化或病情加重。
1.1.2 患者的年龄跨度大,各个年龄段都有,可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耄耋老人,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备皮时易发生头皮损伤、小孩好动不合作易发生肿胀、年老的患者静脉脆易外漏。
1.2 医生因素
1.2.1 医生字迹潦草,书写欠规范。
1.2.2 医生把关不严,病人就诊时使用他人的医保卡,特别是小孩使用大人的医保卡,致使药物的剂量与患者的年龄不符。
1.3 药物因素 药物的品种繁多,药名复杂,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和剂型,同一种药物名称的药有不同的商品名。
1.4 护理因素
1.4.1 护理专业知识掌握不全、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疲劳、不注意配伍禁忌,特别是输液高峰期,由于巡视不及时,缺少与患者的沟通,对有些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未及时提醒,让有些患者擅自调快输液速度,容易导致心衰、肺水肿的发生,还有的孩子由于好动或哭闹,家长擅自带孩子到室外活动,使药物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可引起失效、污染等其他反应。
1.4.2 有些患者反应迟钝,特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听觉不灵敏或听不懂护士的语言,听错和自己相似的姓名而出现应答错误,造成相互交叉错用药物。
1.4.3 熟人、亲戚、朋友忽视查对,大意,往往发生差错。
1.5 环境因素 流动人员多、病种复杂,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配药前后洗手,严格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压脉带一人一根,用后严格毁形处理,分类放置,病室通风,每天紫外线消毒,尽量做到按病种分室输液,防止交叉感染。
2.2 提高护士专业技术素质,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学习常见疾病的观察和急救方法,特别是应用新药时,应详细了解药物的性能、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对输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置标准和流程,并在实际工作中熟练掌握、正确应用。加强输液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滴速快慢、有无渗漏等,加强护患沟通,对有些药物输入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时提醒,如:阿奇霉素输入后会产生胃脘部不适,速度宜慢;头孢类药物、特别是头孢匹胺输入后一周内忌饮酒等。
2.3 加强查对制度,做到“三查、十对、一注意”三查:处置前查、处置时查、处置后查;十对:姓名、药名、剂型、规格、剂量、有效期(药物治疗单、注射器、输液器)、用法、用量、时间和诊断,发现医嘱字迹不清、剂量不符等情况时,须认真核对正确后方可执行。对年老体弱、听觉欠佳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即护士核对姓名后再让患者自己报出姓名,这样可防止因听错姓名而发生差错。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科2009~2011年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66例的临床护理资料回顾、分析,术前主要护理措施包括预防再出血、尽早明确诊断,术后主要护理措施包括预防和处理脑血管痉挛的并发症。 结果 GOS愈后评分结果:良好112例,轻度病残19例,重度病残9例,死亡26例。结论 专业护理大大改善病人预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护理;预后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中70~80%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1],现将我科收治的166例动脉瘤性SAH的临床护理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78例,女88例,年龄38~82岁,中位年龄51岁,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发烧、癫痫、偏瘫等,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病人经DSA、CTA、MR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后,行开颅瘤颈夹闭术81例,血管内弹簧栓塞动脉瘤46例,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术40例,腰椎穿刺65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首先是观察和预防再出血的护理,包括①做好心理护理,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给予镇静剂,保持情绪稳定;②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进食粗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③预防感冒,防止用力喷嚏,咳嗽等;④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⑤控制癫痫发作;⑥绝对卧床休息4~6周[2]。
术前护理还包括①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变化,观察有无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如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偏瘫、视力视野障碍等、观察有无癫痫发作;②遵医嘱给予尼莫地平等血管扩张药物;③配合医生进行DSA、MRA、CTA检查,尽早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所致的SAH,争取手术治疗。
1.2.2术后护理给予预防脑血管痉挛治疗,包括给予尼莫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3H治疗、腰椎穿刺或腰大池引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观察术前头痛症状是否缓解、神经功能是否得到恢复等,但根据手术方式不同,护理上略有不同。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护理①穿刺局部护理:使用压迫器压迫止血,或者指压2小时后改用沙袋压迫6小时,患肢伸直制动24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皮下血肿形成、患肢足背动脉搏动、远端皮肤温度、颜色;②观察有无残余动脉瘤破裂、过度栓塞、弹簧圈脱出、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等常见并发症[3];③多饮水。
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手术后护理①预防长时间卧床可能导致的护理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②观察有无残余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2结果 按照GOS愈后评分:良好112例,轻度病残19例,重度病残9例,死亡26例(其中,22例死亡于入院后3天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4例死亡于术后1周内脑血管痉挛高发时期)。
3讨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初次出血病死率高达50%,2周内再次出血死亡率高达25%,居脑血管意外病因第三位,但病人手术的收益大于手术风险。因此,对于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病人应该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减少再次出血的风险,故术前预防再出血的护理至关重要,比如给病人及家属强调避免用力劳动、情绪激动、恐惧、用力排便等诱因[4]。
腰椎穿刺或腰大池引流是术前的禁忌症,但术后却能够及时将血性脑脊液引出减轻头痛和脑血管痉挛症状;脑血管痉挛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导致大面积脑梗塞严重影响预后,尼莫地平可显著降低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5],故正确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尤为重要。
专业的护理不仅可以为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还可以减少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率,为手术赢得时间,大大改善病人的预后。
参考文献
[1]Van Gijn J;Rinkel GJ.Subarachnoid hemorrhage:diagnosis,causes and management[J].Brain,2001,124(2):249-253
[2]王璐,陶东霞.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健康指导[J]中外医疗,2012,15:167
[3]吴怀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31
篇6
物外渗,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影响因素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1)05-0235-0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
近一年,本院临床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采用苏州林华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静脉套管留置针,静脉留置针个别能够保存3-5天,但在临床工作中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够理想,有的天天更换,普通2-3天,咱们就留置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1.1医用材料
本科室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化疗病人100例,均使用苏州林华医疗器械公司出产的Y型静脉留置针,,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纪35-80岁,其中留置1天的20例,留置2-3天的50例,4-7天的30例,平均3.3天。
1.2并发症
穿刺失败导管阻塞;液体外渗肿胀;静脉炎及部分静脉硬化;静脉血栓;皮下血肿;穿刺部位污染;套管针脱出及折断.
2 影响因素及护理
2.1血管及化疗次数
血管的选择与药物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关系,.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充血良好不易滑动的血管,避开关节.神经、韧带、静脉瓣及患肢等,.一般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合理使用血管。常用穿刺部位有上肢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尽量避免下肢静脉,因为人体下肢静脉瓣膜最多,血流迟缓,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我科室的发泡类化疗药物多采取硫酸镁纱布湿敷穿刺血管上方2~3小时,留置针当天拔除。老年人血管弹性差,选择血管要慎重,化疗次数多的病人更要严格选择血管,以防化疗药物外渗。
2.2留置针的型号
留置针型号选择与血管不相符,型号大于血管时不易穿刺成功,甚至刺破血管.因而,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细、短留置针.由于绝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沉没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伤害,从而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产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2.3穿刺技巧
穿刺成功率直接关系到进针点伤口的大小和血管内膜的损害与否,纯熟的操作技巧和穿刺方法,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只有成功率高了,液体外渗外漏、穿刺点的感染、静脉炎等不易发生,留置时间才得以延长.临床常采取15-30°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推进少许的方法.一定要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多次穿刺引起化疗药物外渗。
2.4留置针的固定
留置针固定不妥,经常导致留置管的脱出、敷贴卷曲.穿刺部位皮肤受损,从而影响到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留置针用透明敷贴先固定穿刺处,然后把敷贴平均按压在皮肤上,保持无张力固定,旁边不要有空气,同时记载穿刺时间利于了解留置的时间.
2.5留置针的封管
留置针封管是影响留置时间长短的关键,封管液常用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12500U配成1:50的肝素液.封管液浓渡过小,剂量不够,不能彻底冲刷血管内的药液常常导致堵管.我们科室采用先冲管后封管的正压封管方法:取5ml肝素液,平均缓慢推入,当封管液推入到最后1ml时,夹闭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夹子,然后一边推注一边退针.对凝血功效阻碍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10-20ml正压封管.留置针管腔内有回血现象时,应及时用封管液重新封管,忌强行挤压.
2.6药物因素
药物的性质、用药顺序以及输液速度都会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依据药物性质及输液量来调节输液速度:对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的药物或输液量较大时,挑选粗大静脉输入;若从远端静脉输入时,输液速度应慢,使药物得到充足稀释,以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及液体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用药顺序为先输入高渗或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后输入低渗或刺激性较小的化疗药物.不同的化疗药物之间必须用生理盐水冲管。紫杉醇先慢后快,防止过敏,顺铂及吉西他滨输入要快。根据医师给病人选择的化疗方案来安排输液顺序及输液速度。
2.7护理操作与无菌技术
护理人员必须严格履行无菌操作,消毒规模应大于敷帖范畴,一般为8*8cm,待消毒剂干透后再按无菌操作穿刺并敷盖无菌敷帖,每两天更换敷料的同时,穿刺部位需消毒。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好,一次穿刺成功,化疗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病人的反应,及时处理,化疗药外渗时利用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抬高患肢,局部外涂利百素,连续观察3天,做好护理记录。
2.8环境因素
夏天酷热,出汗多,易致敷贴脱落,留置针被动带出或穿刺处感染;冬天严寒,加上输入较冷药液的刺激,血流速度慢,药物对血管壁刺激时间延长,引起穿刺部位疼痛,麻痹等易发生静脉炎,而导致留置针留置失败.人为地改变环境,例如使用空调;夏天用温毛巾擦拭汗液,并及时更换敷帖等;冬天恰当热敷输液肢体,促使血液循环流动,这样也起到延长留置时间的效果.
2.9健康教育
置管前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知病人及家属、,让其懂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以及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识:在留置期间,患者大小便.更衣、运动或睡眠时,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如敷贴污染、卷曲、穿刺部位疼痛或发红、发烧等,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平时应将患者留置肢体抬高,增进静脉回流,防止留置部位受压和使劲;坚持穿刺部位干净、干燥,不可洗淋浴,.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医护人员在患者家属批准下行束缚固定,化疗时一定要有陪人照顾。
2.10血管的保护
所有的静脉穿刺对血管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病人拔除留置针后要正确按压针眼上方7-10分钟,可适当外涂利百素或硫酸镁湿敷局部,避免搔抓,下次暂避免使用此血管,让该血管有一定的修复过程,以便以后再次使用。
3 讨论
留置针是先进成熟的技术,它的应用给肿瘤病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把握影响留置时间的种种因素,有针对地做好护理措施,延长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化疗病人的留置针护理措施对我们的要求更加严格,以防止化疗药外渗,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篇7
[关键词] 老年精神障碍;护理;综述
1 中国精神卫生简述
当前,精神卫生问题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矛盾冲突纷呈,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多种因素持续存在,不同人群受心理行为问题困扰较为普遍,抑郁症、焦虑障碍等常见精神障碍患病逐渐增加。据卫生部统计,2009年,我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124家,其中精神专科医院645家、综合医院精神科479家,自治区目前尚没有提供精神疾病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另外,我国精神科床位数为145500张,精神科床位密度为1.12张/万人。2010年我国共有注册精神科护士26730人。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以此计算,在我国,3741名精神疾病患者才能配备1名精神科护士。
2 老年精神障碍病的发病原因
老年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脑缺血、缺氧,脑神经细胞变性而出现的大脑慢障碍,以意识模糊、记忆缺损、人格障碍和语言障碍为主要表现。该病导致老年人严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据临床观察发现,除衰老退化基础上发生的痴呆外,遗传因素也是引起老年精神障碍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还有微量元素的影响,特别是铝的含量过高与痴呆的发病率、死亡率密切有关;也有认为脑外伤、中毒、代谢、内分泌疾病、维生素缺乏等因素均可影响痴呆的发生;另外,神经内科专家经多年研究证实,老年精神障碍还与脑部慢性缺血缺氧有关。专家建议,老年朋友平时应注意主动学习,勤于用脑,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积极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减少脑细胞的变性或延缓其发展速度,对老年精神障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
什么是护理安全防范预案,首先我们看下护理安全的概念。护理安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的心理、机体构成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广义的护理安全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外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防范预案即为了防止上述事件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以及防范意识的灌输。
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重视护理人员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护士长的责任,通过安全教育使护士从被动接受管理变为主动维护护理安全。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等法律规范,提高护士法律意识,让护士认识到遵章守纪也是自我保护,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行为。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每个月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分析病区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鼓励和培养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倡导护士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对各项工作多一次关注,多问一句,唤起有意注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把三级管理落到实处,通过检查、督促、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4 老年性精神障碍安全护理工作重点
怎样给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做护理呢?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常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其症状中以失眠、谵妄、被害妄想为主,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尤其以早期近记忆力障碍为主,定向力障碍,人物定向障碍。因此,本文认为要加强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以延缓病情进展。关于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有以下几点:
4.1生活照顾与护理: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帮助;训练自我照顾的能力;增强重症病人的护理。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于消化,若吃鱼虾,应代将鱼刺取出,虾壳剥掉,以免鱼刺噎喉。还应该根据气温变化,适当的为老年人增减衣服。
4.2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外出管理。老年痴呆患者患有记忆障碍,因此老人在外出时要准备,一张卡片,写明地址,还应写好联系方式,以免患者不认识路,走错了路线,也方便及时和家人联系。在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性,一些危险物品要严加保管,减少室内物品器具的放置,床铺要低矮、柔软舒适,必要时采用约束带,以防坠床摔伤。
4.3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反应迟钝,有时候就算有症状,也没有及时说出来,因此要观察病人有无脸红发烧、面部痛苦表情,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以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4.4心理观察:观心、理解老人,采用适当的沟通技巧。要注意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禁忌,不要给老人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4.5认识、思维障碍者的护理:协助老年人确认现实环境;诱导正向行为;积极开辟智力,记忆训练,智力锻炼,理解和表达能力锻炼,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搜集正理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训练。
4.6照顾者的支持与护理:指导照顾者及家属和理应对;帮助照顾者及其家属寻求社会支持;针对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家属的反应类型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有些精神有障碍的老人有时会打护理人员,有时候还会在护理人员的脸上留下痕迹,但护理人员必须做到耐心的照顾,这是一位护理人员应该做到的最基本得要求。做养老是需要责任、爱心、耐心与规范管理的综合体。恕不论虐待老人是触犯法律的大事,就是要真正照顾好老人也是需要系统的培训与实操、监督、评比、绩效等多方面。
篇8
【关键词】中重度烧伤、心理应激、护理对策
烧伤作为一种突发的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事件,特别是大面积烧伤给患者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生存者从被烧伤的这一刻起会从一个生理功能健全的人变成了留有不同程度毁容和生理功能障碍的不幸者。患者会产生程度不一的心理应激,心理应激会使他们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对烧伤整个治疗及预后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对中重度烧伤患者心理反应及其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希望能给广大护理同仁带来帮助。
烧伤患者在烧伤后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应激,本文通过这三个不同阶段进行总结分析并找出护理对策。
1 早期阶段(休克期):
1.1 心理反应
1.1.1 紧张与恐惧:烧伤病人早期出现恐惧是由于突然事件或意外伤害发生所致,患者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难以承受,患者及家属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加上病人突然置身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完全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规律,烧伤创面引起的疼痛以及对病情和治疗用药的不了解都会加剧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1]。
1.2 护理对策:
1.2.1 在此阶段抢救过程中,护士应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乱,尤其对表情淡漠的病人,不要认为已丧失知觉,而忽视保护性医疗制度,对这种病人的语言刺激会使病情恶化。护理人员要用轻声细语来安抚病人,轻柔准确的动作来完成各项抢救措施,使病人安心,家属放心。经过抗休克综合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下来,患者开始出现种种心理活动,有的担忧事故的发生是否与自己有关, 怕领导责怪处分自己,自身受到双重心理压力;有的担心自己受伤这样重,能否活下来,心中无底;有的忧虑家人知道后会带来伤害而不安。
1.2.2 面对这样紧张而恐惧,焦虑而抑郁的患者,首先应建立起彼此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医患关系,消除短期应付思想,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办法消除其心理痛苦,使患者稳定情绪,配合治疗。
1.2.3 对于涉及与法律有关的问题,说话要谨慎,在病人面前禁忌谈论病情的危险性,也不论及经济问题,主动请相关领导来病房探视病人, 劝其安心养病,告知病人家属已作了妥善安排,不要挂念。当家属有了思想准备时,可让家人探视,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
2 中期阶段(创面感染期):
此期患者的注意力从如何延长生命转移到将来的生活质量,即从生命的“量”转移到生命的“质“。常会怀疑自己是否毁容,并顾虑爱人和家庭能否接受,能否像以前一样生活和工作等。患者会以很大的兴趣去寻找和追问有关自己病情的信息,有些患者可表现出焦虑与抑郁、愤怒和烦躁、敏感多疑、行为退化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等情绪。
2.1 心理反应
2.1.1 焦虑与抑郁:焦虑是没有客观原因、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心情,伴有显著的自我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烧伤早期患者57. 5%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恢复期患者焦虑发生率30.0%。抑郁起源于愿望的不满足,家庭经济状况不良,为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而不安。容貌和形象的改变使烧伤患者往往会脱离正常的社交和生活,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患者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直接影响工作与生活,导致焦虑和抑郁 [2]。有些研究者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不同烧伤深度呈现出愈合后不同症状,如浅度的烧伤色素沉着俗称“大花脸 ”;深度的瘢痕增生俗称“大红脸 ”,并多伴有紧绷、发皱和痛痒的感觉,严重着伴有瘢痕挛缩影响功能。这些症状往往使患者产生一种焦虑与抑郁心理,担心瘢痕能否控制颜色和弹性能否恢复等问题[3]。
2.1.2 愤怒和烦躁
有的病人是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烧伤的, 往往怨恨自己的不小心和倒霉[4]。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厌恶和烦躁情绪,对关心自己的人认为是在嘲笑自己从而表现出愤怒。
2.1.3 敏感多疑: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现状、发展和预后十分关心、异常敏感, 极力想通过医务人员及家属的谈话、表情、情绪等细微变化, 窥测自己病情的发展和变化[5] 听说医生找家属谈话或见人避开自己低声细语就以为病情恶化。担心医生技术不高而延误病情, 害怕护士发错药、打错针影响疗效等[6]。
2.1.4 行为退化与依赖心理:住院期间病人大多出现心理依赖增强, 要求更多的同情和关心, 并且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有些研究者认为, 早期病人的心理反应常常是自责自怨、顾虑重重、惊慌失措, 有的沉默寡言、失眠多梦、厌世轻生, 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常常迫不及待地要求短期内有明显变化,恢复正常功能, 寄希望于尽快治疗和早日康复, 因是意外伤, 患者往往缺乏心理准备, 因此常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高明的医术和良好的护理上,期待医生能妙手回春,治好后能不留瘢痕及和烧伤前一样等。往往会表现经常询问有关病情,对治疗方法不断提问,有时甚至让家人偷看病历希望对自己的病情有更多的了解[2]。
2.1.5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PTSD起病多在创伤后几日或数日后,精神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甚至可达数年。侵入性回忆、对类似应激事件的强烈反应反复出现的噩梦、逃避、情感麻木、睡眠混乱及激惹反应都是PTSD 常见症状。PTSD 导致病人自控能力降低、产生愤怒、羞耻及罪恶感,病人可出现自伤行为、暴怒、对他人的暴力攻击行为以及社会退缩和对抗行为等[7]。
2 .2 护理对策:
2.2.1 此时,护理人员要给予心理上的安慰,给其讲各项治疗的必要性, 以便下一步的治疗。在进行各种治疗前, 耐心解释, 轻抚其额或轻握其手以安抚情绪,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帮助其逐步建立自信。调动积极心理,改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8]。
2.2.2 此阶段病人发烧、换药、手术,经过一系列治疗,体力消耗较大, 出现贫血、消瘦、食欲欠佳。增加营养是创面愈合快慢的关键, 要根据病人消化能力及饮食习惯,在调配饮食上下功夫,请营养师用科学的方法,品味多样的食物来增加病人的食欲。让病人知道营养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患者多进食。也可给予一些调理脾胃的中草药,增强消化功能,必要时,还需给予要素饮食和静脉全营养。
2.2.3 经过长期伤病折磨,有的患者思想负担过重和缺乏治愈信心, 这时可请已治愈尚未出院的病人到患者床边做思想工作,现身说法, 这是树立患者战胜伤病信心和解除思想疑虑的有效办法[9]。
3 后期阶段(康复期):烧伤病人经历休克期和感染期后,创面基本愈合, 转入康复期。此阶段心理反应与烧伤严重程度有关,伤残愈重,影响功能活动愈明显,产生心理反应的机会就愈大愈强烈。
3.1 心理反应
3.1.1 孤独感:大面积烧伤患者因治疗需要住院时间长,住院期间往往严格限制亲友探视以防交叉感染,又因烧伤创面所特有的味道容貌及给人的恐惧感,客观上也令亲友及同事望而却步,这样就减少了患者的倾诉对象,时间稍长便易令患者出现强烈的孤独感及被遗弃感。重症烧伤病人多采用暴露疗法及保护性隔离措施以渡过感染期,此期间病人因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并与家人隔离,完全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规律,使病人茫然、无助甚至导致心理上的隔绝、自闭,产生强烈的孤独[10]。容貌、形象改变的烧伤病人往往会脱离正常生活,并且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悲观和孤独感油然而生[11]。
3.1.2 悲伤与绝望:深度烧伤病人因疾病的痛苦与折磨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和挛缩,五官畸形,导致毁容而悲观失望,尤以青年女性为多,表现为失声痛哭,抗拒治疗,绝食。想到将来生活可能面临的问题,有些伤者一时难以应对, 产生很多消极想法和情绪,轻生念头甚至自杀行为[12]。烧伤因治疗及恢复过程时间相对较长,部分将不同程度地留有瘢痕、毁容等后遗症,如毁容又要面临整容过程需要昂贵的治疗费用,故此患者容易出现悲观绝望,对前途失去信心,有极个别患者还有自杀念头[13]。有些病人对经济负担、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感觉包袱沉重。患者常表现为压抑、淡漠或烦躁、哭闹,以各种形式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更为严重者意欲轻生,直至采取自杀行为。
3.1.3 自卑心理:烧伤恢复期,由于瘢痕、畸形、容貌损坏使一部分患者不能接受残酷的现实,担心被人耻笑及自尊心受伤害,拒绝户外活动,难以适应原来的生活,工作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怀疑治疗效果,从而可能对医护人员产生不满意的情绪[14]。在各种烧伤的愈合过程中,烧伤深浅程度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合并症。浅度烧伤可形成色素沉着和白斑,深度烧伤可出现瘢痕增生、挛缩, 导致毁容、肢体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外在形象,使其产生自卑感[15]。
3.2 护理对策:
3.2.1 对这期患者,要鼓励他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面对现实,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未来。可将病房治愈的范例,用相片和实物介绍给病人。此外,还可以介绍病人阅读有关小说、杂志, 学习残疾人是如何战胜自我,成为被社会尊重的群体。
3.2.2 烧伤创面经植皮和皮瓣修复,心须经过艰苦的功能锻炼,才能达到治疗效果。早期坚持功能锻炼,才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 往往病人因疼痛而不能坚持,缺乏战胜疼痛的耐力和毅力。根据病人身体康复的状况,进行功能恢复的自我训练,以消除病人的无能力感,及时肯定病人所取得的进步,逐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能力。同时进行康复指导,强调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2.3 另外,患者的亲友、配偶、子女、恋人的态度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是较大的,护理人员还要主动做好这些人群的思想工作,让他们
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悲观、失望、甚至烦躁的情绪,应给予患者细心呵护,无微不至的关爱、鼓励,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6]。
4 总结:
作为一线救治的护理人员应能够发现病人的精神症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实施护理干预,降低病人心理应激水平,有效地避免和减少烧伤并发症的发生。使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措施和社会支持系统有机结合,达到整体护理的目的,提高病人的应激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使病人能够顺利度过应激阶段,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树堂,张红卫,谭秀丽,等.烧伤病人临床心理分期及治疗[J]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4):340.
[2] 林咏蔚.烧伤病人心理反应研究[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22(1):60-61
[3] 路琳.面部烧伤患者皮肤康复过程的心理调查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62- 263
[4] 候丽波,马宪云.癫痫合并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2, 22(3):93.
[5] 邓丽,张永利.面部烧伤178例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14(8):30.
[6] 陈晓君,苏燕娟.110例烧伤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04,12(8):72-73.
[7] 程秀华,刘连忠,付京.烧伤病人的心理应激与干预[J].护理研究,2004,11(18): 36.
[8] 董娟.严重烧伤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3):360-361.
[9] 郑花棉,梅静.严重烧伤病人阶段性心理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14):103-104.
[10] 陶艳玲.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杂志,1999,14(6):361.
[11] 左振然,张子群,杨彩黎.面部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0,4(6):36.
[12] 吴菁,翟建霞,刘晓虹.严重烧伤病人的心理康复历程[J].护理研究2008,22(12):3235-3236.
[13] 郭莉莉.对烧伤晚期患者焦虑情绪的调查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 5 ):58.
[14] 钟晓珊,蔡洁.烧伤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3): 790-791.
[15] 邢洛红,马红云.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需求[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8(3):221-222.
篇9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突然发生、蔓延迅速、感染众多、流行过程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全年均可发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尤其在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易造成流行。
传染源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为一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流感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物间接传播。当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病毒随着唾液飞沫飞扬在空气中或粘附在物品上,当健康人吸入了这种被病毒污染的空气,或接触粘附有病毒的物品后就可能得病。如遇身体受凉,抵抗力减弱,易引起发病。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型的免疫力可维持较久,对同一亚型的变种间也有交叉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加之病毒不断发异,故可反复感染发病。
流感的表现
流感潜伏期1~3日,最短只有数小时。流感根据临床表现分以下四种临床类型:
① 轻型流感
症状轻,病程2~3日,易被忽视。
② 典型流感
急起畏寒高热,乏力,头痛,全身痛,咽部干痛,食欲减退。可有鼻塞、流涕、喷嚏、干咳、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
③ 肺炎型流感
主要常见于小儿、老人或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者。起病时与单纯流感相似,但于发病1~2日内病情迅速加重。高热、衰竭、烦躁、剧咳、血性痰、气急、紫绀并有心衰。少数病人可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小儿病死率较高。
④ 胃肠型和其他类型流感
胃肠型流感除呼吸道症状外主要以腹泻、呕吐为特征。伴有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者称脑炎型;原患心血管疾病又感染流感者,发生心律紊乱或循环衰竭,心电图显示为心肌炎,称心肌炎型;病人有高热、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休克及DIC等,称为中毒型,此型病死率较高。
并发症
(一)继发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如急性鼻旁窦炎或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二)继发性细菌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
(三)继发性细菌性肺炎
1.单纯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 流感2~4日后病情加重,高热、剧咳、痰呈脓性,呼吸困难、紫绀、肺部罗音或有肺实变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痰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如金葡菌、肺炎球菌或流感杆菌等。
2.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 病情更重,常可致死亡。
在家庭如何识别流行性感冒 ?
可根据以下三点确定流行性感冒:
① 接触史及集体发病史 短期内有较多患者出现感冒症状和体征;
② 典型症状和体征流行性感冒发病较急,全身症状较重,病人持续高热,体温高达
40℃,肌肉关节酸痛,而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出现较迟;
③ 流行特征 流行性感冒发生突然,传播迅速,同时有明显的地区性流行;
流感和感冒的辨别
感冒俗称“伤风”,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这些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一般人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所以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像流行性感冒流行时,病人大量出现。 普通感冒发病时,多数是低热,很少高热,病人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无力,症状较流感轻微,并无生命之虑。
家庭护理措施
流感都是病毒性疾病,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家庭护理。
一.家庭护理
① 卧床休息 身体虚弱,若仍到处走动,会减低身体的抵抗力,容易导致并发症。
② 注意通风 室内开窗通风,经常洗晒被褥,利用日光、醋熏等方法消毒室内空气,以减少病毒传染。
③ 多饮水 如果有发烧症状,液体的补充尤其重要,以免引起虚脱。另外,可以加速体内代谢,促进病毒的排出。
④ 吃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
⑤ 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多食用些大蒜,大蒜能增进免疫力,是一种天然抗生素,有清洁体内毒素的功效。
二.对症治疗
① 高热烦躁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物。
② 抗病毒治疗。
③ 合并细菌感染时抗菌治疗。
三.中药治疗:
① 清热感冒冲剂、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感冒清、抗病毒口服液等均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② 大青叶、板兰根、贯众各30克,水煎代茶饮。可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
预防流感的措施
① 管理传染源 发现流感病人要及时向当地防疫站报告,应就地隔离治疗1周,或隔离至退热后2天。及早采取措施,防止扩大蔓延。
② 切断传播途径 在流感流行期间,少到人多的地方去,不去公共场所,尽量不要到病人家里去。尽量减少集会。外出戴口罩。病人用过的餐具、用具、衣物等,健康人都不要随便使用,要用开水煮沸消毒(水开后煮15分钟)。不能用开水煮的物品,可放到室外晒晒,利用阳光消毒,以免把病传给别人。妈妈患流感时,避免和孩子密切接触
③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随着气温变化增减衣服,防止着凉,多做室外活动。
④ 戒除不良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甩鼻涕。抽烟及喝酒也会破坏机体的抵抗力。尤其是抽烟,伤害呼吸道,更容易感染流感。
篇10
【摘要】通过对一例Stevens Johnson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认为加强对皮肤粘膜的护理防止感染,注意激素的使用,防止其副作用的发生,注意体液不足及加强心理护理是患者得以康复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史―约综合征 炉甘石洗剂 护理
史―约综合征 (Stevens Johnsonsyndrome ,SJS)是临床多形红斑严重期的表现 ,是一种涉及皮肤、粘膜的全身综合征,为自限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至今仍未完全清楚。该型病变发病突然,常出现在手脚的背侧和前臂,腿,脚掌,足底表面,其早期表现为环形红斑和丘疹,也可出现荨麻疹斑,这种病变的持续时间通常不会超过4周,全身性症状包括发热,咽痛不适,关节痛和呕吐,水疱性病变可累及口咽部黏膜,结膜,生殖器黏膜,唇,内脏。我科于2009年8月9日收治了一例史―约综合征患者,症状典型,全身皮肤黏膜、口腔、会阴及肛周可见散在性环行红斑,睑结膜、球结膜充血,双眼视力为仅有光感,住院35天,治疗护理得当,预后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30岁, 因全身皮肤起红斑伴糜烂13d入院。患者因发烧胃疼,口服吗丁啉、环丙沙星一天后, 全身皮肤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红斑,予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为“多型红斑”, 予中药外洗治疗( 药物具体不详)后,未见好转,且皮疹逐渐增多, 并可见水疱, 双眼睑结膜、球结膜充血及口腔黏膜、会阴及肛周糜烂, 渗出。遂来我院门诊就诊, 门诊以 Steven s2John son综合征收住院。入院后查T38.3 ℃,血常规示: W BC 13×109 L , 淋巴细胞 14. 3% , 中性粒细胞 81. 6% , 尿常规示: 尿潜血+ + , 蛋白+ + , 肝功能 AL T 103 U L ( 0~ 40 U L ) , AST87 U L ( 0~ 50 U L ),肾功示BU N 12. 2mmlo/ L , ESR43mm/h,CRP 57mg/L.凝血四项、心电图、胸片、电解质、血脂全套、血糖均正常。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 经过35 d的治疗和护理, 患者康复出院。
2 护理诊断
2.1 感染及疼痛:口腔、皮肤、外阴及肛周皮肤粘膜出现破溃,糜烂,会引起患者疼痛不适,尤其是会阴及肛周,同时这些地方可能成为微生物的培养基,从而引起感染。
2.2 体液不足:疾病初期患者因为发热、口腔破溃疼痛只能进食流质饮食,同时皮肤大面积糜烂渗出,体液丢失比较大。
2.3 激素的副作用:本疾病的治疗需要激素的使用,而大剂量的激素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皮肤变薄等症状;诱发或加重感染;[1]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
2.4 心理问题:患者因为全身皮肤多出破溃,糜烂,尤其是会阴及肛周引起疼痛不适,会引起患者情绪焦躁,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消极心理。
3 护理措施
3.1 感染及疼痛的护理
3.1.1 做好消毒措施, 预防交叉感染:患者因为发烧、全身皮肤破溃,糜烂,为了防止感染的发生,护理的各项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无菌操作。病房地面应该喷洒消毒液以减少各种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患者的床单、被套应该保持清洁、干燥。[2]床单、被套每日更换一次,换下的床单、被套高压蒸汽灭菌。同时减少探视病人的次数和人员。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通风, 紫外线消毒每日两次, 每次30分钟。
3.1.2 口腔护理:患者口腔护理每日3次,并予生理盐水配庆大霉素和利多卡因漱口。达到消炎、止痛,防止感染的作用。
3.1.3 眼部的护理:用0.9%NACL清洁患处, 然后用托百士眼药水点眼, 每天5次,每次1到2 滴。
3.1.4 皮肤护理:因患者全身多处皮肤破溃,糜烂,若护理不到位,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该对患者勤翻身,防止皮肤长期受压水疱破溃,以及形成压疮。对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翻身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使水疱破溃。护理人员应做到静脉穿刺一针见血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次数及对皮肤的损伤。针口周围皮肤每日消毒并更换敷贴,拔针后用碘伏消毒针口。对皮肤破溃,糜烂处外搽炉甘石洗剂加庆大,每日6次,可起到消炎收敛干燥的作用。患者破溃,糜烂好转后,减少炉甘石洗剂外用的次数,出现结痂时用紫草油外用。
3.1.5 外阴及肛周护理:患者外阴及肛周皮疹使用外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与外阴及肛周的渗液溶解成痂,加之会的粘附在结痂上,轻微的牵扯患者都感到疼痛剧烈。在外阴及肛周皮疹渗液明显时,应用浸有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的4层无菌纱布湿敷,保持纱布的湿润。待外阴及肛周皮疹渗液减少时,剃除,再应用炉甘石洗剂,防止牵扯引起疼痛。炉甘石洗剂外用每日4次。待外阴及肛周结痂后,使用PP粉1:5000坐浴。
3.2 体液不足的护理:疾病初期患者因为发热、口腔破溃疼痛只能进食流质饮食,同时皮肤大面积糜烂渗出,体液丢失比较大。所以应该加强补液及营养支持,每天液体量控制在 3000ml左右。待患者饮食正常,渗液明显减少,根据病情适当减少液体量。
3.3 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的护理: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 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护胃抑酸治疗,监测电解质变化,注意真菌感染的发生。
3.4 心理问题的护理:病人良好积极的心理状况是病情良好恢复的重要保障。而患者情绪焦躁,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消极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所以要向患者耐心讲解Stevens Johnson综合症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和预后,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同时向患者讲解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重要性,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案,并对患者的疑问积极给予解释,消除患者紧张状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4 护理小结
Stevens-Johnson综合征是1922年首先由Stevens和Johnson对其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该综合征是一种累及皮肤和黏膜的急性水疱病变,可发生在某些感染或口服某些药物后出现多形性红斑是皮肤的轻度水疱性病变,[3]多形性红斑进一步发展形成毒性表皮坏死溶解,这是一种急性致命性的病变。[4]该病的眼部表现比较严重,病变可累及角膜、睑结膜、球结膜和眼睑。
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发病率较低。Schoph等报道在德国Stevens-Johnson综合征每年的发生率为1.1/100万。[5]法国所报道的发病率为每年1.2/100万~1.3/100万。目前国内尚无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发病率的权威报道。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中,80%出现眼部并发症在某些严重病例,急性并发症包括角膜炎、角膜穿孔严重者发生眼内炎。[6]慢性并发症有结膜瘢痕睑内翻、干眼症和睑球粘连等。在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引起免疫反应的诱导因素尚不明确。虽然药物在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临床特点和实验研究并不支持它是一种速发型超敏反应。感染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尚未确定。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主要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对本病的护理体会如下:1、预防及控制感染对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为了防止感染,在护理操作时一定要按照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无菌操作。2、在对患者皮肤粘膜进行护理换药时,一定要动作轻柔、细心,防止因为动作粗暴而导致的皮肤粘膜损伤。3、在给患者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用药后的皮肤粘膜反应,避免接触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发生,应早发现,及时告知医生,给予积极有效治疗[7]。4、Stevens-Johnson综合征,出现眼部并发症时,严重的会引起角膜穿孔,所以应该加强眼部的护理,并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5、因为本疾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同时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缺乏,从而会导致患者出现情绪焦躁等心理问题,所以应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积极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 汤学付, 李志辉, 杜娟.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J]. 广东医学, 2010, (09) :1193-1194
[2] 唐汇群,何彩英,鄢爱梅. 16例抗癫痫药物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儿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08) :54-55
[3] 张宝泉,徐贺玲. Stevens-Johnson综合征2例分析[J]. 河北医药, 2008, (10) :189-190
[4] 肖位保,庄铭忠. Stevens-Johnson综合征研究现状[J]. 眼科, 2004, (05)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