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应急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应急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个性化;在职培训;管理;效果
现阶段,医疗事业在不断的蓬勃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其能够对护理改革造成一定影响,为使护士的能力水平有一定提升,就应该有效开展护士的专业人才培训[1]。护士的在职培训就是在护理学历教育后,开展的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方式,其属于一种终身教育[2]。在以往的培训中,培训形式较为单调、没有针对性,培训效果不佳。为了使护士的综合素质能够得以提升,就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培训,选取在我院任职的6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任职的6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名,所选护士全部为女性,护士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6.57±11.08)岁,有1年工作经验的护士31名,2年工作经验的护士11名,3年工作经验的护士有22名;按照学历划分,其中包括3名中专学历,30名大专学历,31名本科学历;按照职称进行划分,其中包括34名护士,11名护师,16名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任护师。对比两组护士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培训,其中包括岗位职责培训,例如药物使用常识、职业素养等,还包括护理基本规章制度等。实验组给予个性化在职培训及管理。
1.2.1组建培训小组 对护士培训前,需要组建培训小组,组长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副组长由专职教学老师担任,成员包括大科护士长、护理骨干以及病区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任职科级培训小组组长,成员为其余护士。
1.2.2对护士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总结 在培训前需要自制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培训需求两大部分。在基本情况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培训需求中包括:可能承担的岗位、认可的培训方式、职业生涯规划、感兴趣的内容、时间安排等。
1.2.3制作护士层级培训手册 在层级培训手册制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卫生厅对在职继续教育的要求以及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将层级培训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0~1年护士、2~5年护士、2~5年护师、2~5年主管护师及以上级别,保证一个阶段一本培训手册。按照表格的方式填写培训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培训计划总则、技能培训安排、考核方案以及评分标准、年度考核、年度总结等内容。
1.2.4 0~1年护士培训手册 在护士刚入职参加工作期间,对其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技能、理论培训,同时需要对科室相关制度、职责、流程、质量控制标准、服务理念、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培训。在每个季度完成培训后,需要由护士书写培训心得,此外,还需要随时添加护士的培训需求。
1.2.5其他层次培训手册 主要内容包括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内容、要求,考核方式、评分标准、技能培训、理论安排,还需留有空格项,便于添加个性化培训计划。护士长的职责就是梳理本病区各岗位护士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从而建立本病区的护理技能体系。在年度总结时,护士长还需要实施综合评估,同时与培训需求调查结果以及相关要求等内容相结合,将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制定出来,使每一位护士的要求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1.3观察指标 对培训满意度进行评价时,需要借助自制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其中主要内容包括4项,分别为是否对工作有帮助、是否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是否愿意参加培训、培训满意度。在对护士的工作质量考核指标进行评价时,主要内容需包括理论、岗位质量考核以及操作。需要借助自制考核表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中所选全部数据,借助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对照组护士的培训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
3 讨论
应用个性化的在职培训方式以及管理有助于护理对培训满意度的提升,在护理专业队伍中,护士的文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也就导致了护士学习能力、需求等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就是制定有效的个性化培训计划[3]。在制定护士个性化在职培训以及管理时,需要综合考虑卫生部的在职继续教育要求,同时结合不同护士的技能水平、学历、培训需求等内容。在培训形式上也需要保证多样化,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岗位胜任需求,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从而使护士的学习兴趣得到得以提升[4]。此外,借助个性化培训以及管理,也能够使护士的专业素质以及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会受到临床护士素质的影响[5]。同时,也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提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果证明,对护士实施个性化在职培训以及管理,能够使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有所提升,护士的专业素质以及工作质量也有一定改善,护士对培训的依从性较高。
参考文献:
[1]程巧云,章湘兰,周艳华,等.护士个性化在职培训及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263-266.
[2]吴艳丽,黄利平.护士在职培训老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593-3593.
[3]谢拉,黄素芳,易艳,等.个性化指导在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818-820.
篇2
【关键词】 护理应急预案;演练;体会
护理应急预案是国家卫生部、医院整体应对突发事件预案的基础上,针对护理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所造成的风险而制定的有效措施和处理流程[1]。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增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组织全院21个护理单元开展了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活动。经过培训与演练,护士的综合素质、对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和处置能力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个内科,6个外科,3个妇产科,2个儿科,ICU,手术、门诊部、急诊科共21个科室。参与护士206名,年龄23-39岁,护龄1-17a,其中:护士122名、护师67名,主管护师17名。
2 方 法
2.1 制定应急预案与流程 护理部根据《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2],结合我医院临床特点,制定科学、简明、有效、易于操作的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对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常用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2.2 演练项目 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患者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标本采集错误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用药错误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患者发生跌倒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2.3 学习讨论 演练项目确定后,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要求护士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灵活掌握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2.4 演练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各科室分别组织演练,每季度演练2项。每次演练全科护士均参加,达到全员参与学习、演练的目的。演练由所在科室护士长负责,医生、护士参与演练,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和患者家属等角色。根据临床实际设置一种逼真合理的工作场景,让演练者按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体现急救氛围,操作规范,护患沟通到位等,达到真实场景再现效果。在演练的同时,不断修订、改进护理应急预案,使其预案更加科学、合理、实用。科室编排演练结束后,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成员对各科室的演练进行观摩,现场指导演练情况,使应急预案的演练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工作。
2.5 演练比赛 2013年4月,护理部组织了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比赛,由科室抽签决定其中一项参赛项目,未参加演练比赛的护士现场观摩。比赛设立了一、二、三等奖、组织奖和优秀奖,以提高护士演练的热情,激励护士加强自身素质培养,提高应急水平和处置能力。
3 体 会
3.1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通过全面地学习护理应急预案和模拟应急预案演练,使护理人员更加深刻地理解应急预案,牢记应急程序,在护理理论知识、急救技术、处置能力、风险意识、护患沟通、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等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
3.2 增强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应急预案模拟演练,把文字性的应急预案变成了真实生动的现场演练,使护士更加牢固地掌握应急预案,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对临床突发事件做到反应迅速,积极采取各种急救措施和有效办法,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 目前,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日趋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破坏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设施,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破坏社会稳定,危害生态环境,当今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高度重视。军队护理人员成为突发公共事件中医疗队重要的组成人员,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改革,合同护士已经成为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护士的应急能力关系着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能力。本文就此谈谈军队医院合同护士培训的一些启示,以切实提高我军护理人员的卫勤保障能力。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合同护士 ; 培训 ; 卫勤保障能力
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近年来随着各种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频发,灾害救援活动也随之增多。世界灾害护理学会南裕子会长提出今后灾害救援将会变得很平常[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因此,我们需要随时做好准备。张秀军和孙业桓[2]等 指出“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技术人员防护知识和救治技术不全面,严重影响了其应对能力。合同护士已成为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主体组成,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医疗工作质量,也将成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支重要的卫勤保障力量。“5.12”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再次凸显“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重大战略需求,也对我军部队医院合同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带来诸多启示。护理部传统的技能培训方式已满足不了灾害救援的需求,因此,在合同护士的培训方面要及时建立规范、系统、超常、有效的业务技能培训模式。
1 成立一支专业化的应急医疗救援队
梁莉和王新蓉[3]认为“应急专业队伍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人力保障,没有一支训练有素,业务过硬的应急队伍,很难应付当今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因此,应加强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并定期进行演练、演习,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及时应对”。
1.1 强化军事素质训练,磨练坚强意志
合同护士多为地方卫校直接招聘,且多为80后出生独生子女,无部队生活环境,而军队医院又是一个特殊的军营,不完全相同于正规化军事训练的部队。虽然他们平时在医院里工作踏实、肯干,服务热情,在抗震救灾中也能挺身而出,积极请战。但在突发紧急情况下却缺少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意识,包括体能上也缺乏锻炼,意志上缺乏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就需要医院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在日常工作中,对她们进行军事素质培训。对新招入的合同护士可进行军事素质培训三个月,不但进行队列训练和作风养成,还可参照新兵集训的要求,重点强化条令条例的学习,了解部队需有随时为国家利益牺牲一切的战斗精神,并定期参加卫勤保障演练,把演兵场作为合同护士锤炼军事素质的“大熔炉”。
1.2 强化团队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合同护士受过医学院校系统的理论培训,对新知识、新业务接受能力比较强,个性活泼、乐观、自信、善于表达、兴趣广泛,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但他们往往缺少军人特有的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精神,特别是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必须有慎独精神,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反对拖沓懒散、敷衍塞责,树立和强化集体荣誉感,立足本职以患者为中心,这是新理念、新时展的要求。搞好护士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建立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以及应对非军事战争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突发公共事件的复杂性,对综合素质培训提出新的标准
随着国际形势的现代化发展,突发公共事件已跨越了传统性,以明显的国界为主的地理空间已具有较强的国际性,如:SARS、洪水、地震、海啸都不仅局限在某一地区,有着跨国界的特征。而我们作为卫生防疫战线上的医护人员,仅具备单一的救护技能,还不能较好的完成灾难后的救援维和任务,要把个人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国际和平、国家利益、人类生存的使命联系在一起,不仅从业务技能上精炼、提高,更应从思想基础、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特别是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方面进行培养提升。才能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更好地发挥职业特长和专业技能的应用。
3 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发性,对应急应对训练提出了新的内容要求
应急的突出特点就是信息不明,时间紧迫。应急应对训练在内容上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行快速反应训练,突出应急处置的时效性要求,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二是进行适应性训练,锤炼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在恶劣条件下组织与实施医疗服务的能力;三是组织综合演练,提高卫生部门处置应急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及各部门相互协同的能力[4]。因此,在培训时要使救护人员适应高温、严寒环境、耐饥饿、抗疲劳,并有意识地增大训练强度,模拟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情境。要充分利用不良天气和复杂地形等进行野外求生和生理极限训练,使合同护士处于适当的紧张和恐慌状态。
3.1 加强心理应急能力培训,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
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以帮助人们减少遇到困难时的挫折感,提高人们采取积极的行为克服困难或正确面对现实的可能性。汶川地震后,恶劣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现场伤亡的的残酷景象,对于现场救护人员来说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对救护行为和救护成效都会产生隐性的、重要的影响。救护人员必须通过平时有效的心理训练,消除对灾难现场的陌生感、恐惧感,才能建立坚强的心理防线和心理抵抗力[5]。将心理应急能力训练带入日常的护理培训工作中,如:增加实景模拟训练、不知情训练等,设置各种复杂、困难、突然和多变的环境,磨练救护人员的坚强意志,以信念、意志、经验的积累提高其感觉极限,抵御战时心理不良反应的冲击,用良好的心理综合素质、用过硬的护理技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协同能力。
有研究证明[6],对参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医护人员采用心理干预程序,保持医护人员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心理健康是必要而且可行的。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抑郁焦虑状态和各种其他心理症状是灾害后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7],很可能突发心理障碍,直接或间接影响医疗救治工作。因此,心理干预应针对不同的时期进行。前期:对即将投入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战前”心理辅导,以消除战前紧张、恐慌等心理问题,充分做好心理应对准备。中期:是指对在救灾前线、救治岗位的医护人员进行干预。如在隔离病区,穿着多层防护服,不能与亲人团聚,高强度,高负荷、高社会情感剥夺、身心疲惫、压力过重等情况下,应及时进行中期干预,使医护人员及时说出自己的痛苦、担心,得到理解和支持,缓解心理压力。后期:是指医护人员救灾之后或离开一线后的心理干预。这期间可能会出现心理创伤后的心理障碍,应及时给予心理咨询。其目标是减轻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应对能力。
3.2 注重野战救护理能力的培训
突发公共事件给卫勤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汶川地震复杂的地理环境及伤病员人数骤然增加、伤情复杂,要求救护人员在现场急救及后送方面必须具备全面的医疗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水平。同样,在和平时期,军队医院的应急保障任务也很繁重,如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执行联合国维和卫勤保障任务等。因此,在护理培训的内容上既要适应军革下医疗形势的发展,还应围绕军事斗争的卫勤准备及平时的应急保障,加大军事理论知识和高新技术的学习,强化战创伤救护技能训练。例如:在培训中加入野战模拟的现场伤员分类、头部包扎术、上下肢包扎术、快速止血和运送伤员等救护技术,提高野战救护技能。分期分批组织开展野战勤务专业训练,组织开展夜间急救、实景演练、野外急救、突况演习等战伤救治演练,使合同护士在紧急展开、分类后送、治疗保障等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高。通过我院医疗队参加“5.12”抗震救灾任务可以看到,参与过训练的合同护士能利用新配发的网架帐篷,迅速开设了一个野战救护所,救灾战场成了他们大显身手的最好舞台。
3.3 注重突发自然灾害知识的培训
培训时应结合救援护理实践经验,培训内容不能只限于护理学和医学救援的专业范畴,还应进行灾害救援专业知识的培训。有调查表明[8]:护士对灾害护理基本知识的需求最高,其原因可能为之前没有接收过灾害护理教育或相关培训,缺乏基本的灾害护理知识,尤其是内科护士,平时缺乏现场救护训练,在救护中更能认识到知识的不足。因此,灾害护理培训必须考虑到护士的专业方向,在专科护士的培训中根据其需要加入相应的灾害护理内容[9],以形成一专多能的护理队伍。护理主管部门对培训要进行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内容上确保系统化和整体化。培训内容应涉及:灾害基本知识、救援概论、个人装备、搜索设备、维护、支撑技术、破拆技术、现场急救、伤员转运、障碍物移除技术、通讯、救援策略、搜救技巧、救援基础英语等,并进行现场综合演练[10]。
4 结 论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军队在编护理人员的数量不断减少,合同护士越来越多的充实到军队的护理队伍中。为适应新形势下平、战时护理救护技术的培训,组织系统全面而又具有针对的学习、训练,加强合同护士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是提高军队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医疗救护队更好地执行和完成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护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南裕子.灾害的预防准备及重建灾害前沿护士的职责[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061.
[2] 张秀军.培养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教学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5,9(3):266-268.
[3] 梁 莉,王新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3):293.
[4] 边 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建设初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A): 55-56.
[5] 刘景红.复杂战场下医疗救援能力的培训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5,25(5A): 68-69.
[6] 陈晋利.军队医护人员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心理干预对策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23(9):42-43.
[7] 汪向东.灾难后心理干预[J].全科医学杂志,2001,6:178-1800.
[8] 成冀娟.护士对地震灾害护理培训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9,7(44):595-596.
篇4
1.1一般资料
1.1.1患者情况选取2012年8月~12月实施风险管理前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1年后,于2014年1月~5月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1.1.2护理人员情况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者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7.6±2.3)岁;其中护士10例,护师8例,主管护师2例。
1.2方法
以科室为组成单位,推举护士长为组长,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小组长、小组成员构成三层管理体系,形成对临床护理风险的管理及管控,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及时掌握各类护理信息,召开会议,管理日常工作和总结,提出改进举措,护士长则对总结之后的护理风险信息及时上报,采取实际对策;在工作中,将风险教育以及法律意识都纳入到护理工作者的培训教育中,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责任的教育,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来我院讲座,促进护理人员对有关案例的讨论,深入了解风险事故,提高风险意识;对我科室近些年来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护理工作者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可以精准判断风险因素,并能够自主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根据本科室日常工作特点以及常见风险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要求人人必须掌握,并能实际操作,遇到风险事件的发生可以及时、有效处理;构建不以责任追究为目的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工作人员对发生的不良事件上报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应、可的对策,进一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
②患者对护理工作者工作质量评分,内容包括责任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以及操作熟练情况,每项25分,共计100分;
③护理工作者风险意识评分,内容包括风险管理、风险因素的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每项25分,共计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
2结果
①护理质量:患者投诉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满意情况应用后均优于应用前,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工作质量:护理工作人员在责任心、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以及操作熟练程度方面评分应用后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
③风险意识:护理工作者对于风险管理、风险因素的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应用后均较之于应用前显著提高。
3讨论
篇5
关键词:规范培训、急诊护士急救能力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 、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 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 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篇6
【关键词】急诊科规范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我院是一个280张床位的县级医院,担负着全县壹百五拾多万人口的医疗救治工作。2005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在急诊护理管理的内容中突出体现了护理基础质量、护理人员抢救技术水平、应急能力、抢救设备的使用等方面内容。经过认真督导,我认为提高抢救护理水平的关键是规范的护理管理,而护理管理的关键应从以下方面来抓。
1 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落实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核心制度的健全是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让各位护理人员熟记,并使之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恪守“慎独”精神,才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2 护理急救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1)从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三方面实施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肃管理。并根据护理学的发展和护理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修定和完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组织规范化训练,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同时,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要把病人看作是具有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社会需要的人[1]。要对病人的整体情况以及不适症状进行评估,实行人性化护理。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树立安全意识。每一步骤、每一操作都不能给病人带来外源性感染,要把安全原则贯穿在护理操作的全过程中,随时采取防止意外发生的措施,及时与病人沟通,指导病人合作[2]。
(2)医院管理年督导中我认识到:在急救技术的掌握和急救设备的使用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止血包扎不迅速,骨折固定不准确,吸痰不规范,心肺复苏不熟练,心电监护仪不能全面掌握等等。这些方面的不足,将严重影响抢救的进程和抢救的成功。这要求作为护理管理者,自身应加强急、危、重症知识的学习,娴熟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熟练使用常见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简单故障的处理、设备的保养和注意事项。把急救操作技术训练和急救设备的使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并组织实施。通过定期考核、实际观察、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力争每个护理人员都达到预期目标。
3 抢救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制定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预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演练。熟悉每一步骤,完成好每一操作,才能实现抢救时迅速、及时、准确,做到急而不乱,有条不紊,为抢救争取时间。
4 重视对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
注重急危重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采取直接和间接观察法,从危重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心理状态、特殊检查后、药物治疗以及一般情况如、姿势、呕吐等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病情变化,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提供有效的抢救和护理。同时作好病情观察记录,才能了解疾病的进程,判断病情的转归。因为患者的病情变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只有加强护理工作的细节处置能力,对病情作全面的观察、判断,才能为病人提供整体的护理。
在护理实践中,必须随时观察,能机警、敏锐地以适当方式反应。这就要求每一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5 稳定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敏捷反应能力的培养
(1)社会心理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心理应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人们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一方面应激要消耗精力和体力,过度则形成消极应激。另一方面是在维持稳态过程中增长和发展应对的能力,即提高适应及作业能力,构成“积极应激”。护理管理者要及时通过不同的形式向护理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减少可控制性职业压力源,合理调配人员,缓减工作压力,了解其工作和家庭的困难,改善和提高其应对水平,降低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3]
(2)急诊科工作复杂且不可预见
急诊科病人急、危、重,常伴有生命危险。病情往往复杂多变、争分夺秒是抢救患者生命和减少并发症以及肢体残疾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有急救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处置能力。且学会自我心态调整,使之保持在最佳状态,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在病人到达科室的最短时间内,做好各种应急准备,迅速准确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6 努力完善科学规范的护理记录
门诊病人常因急诊入院,因此护理常规往往只停留在医生的口头医嘱下,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护理记录完整、规范和连续,要准确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为医生诊断明确准备第一手资料。同时,规范的护理记录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
7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进行急诊专业思想、医德医风教育,不断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换位思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重视病人的意见和感受,主动积极和病人及家属沟通,以良好的态度和同情心对待病人,倡导良好的服务意识,认真学习交流技巧,协商技巧以及解决冲突的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及家属产生信任感、信赖感。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2004,14:399~400.
[2]张洪君.从医院管理年督导谈规范护理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10
篇7
护理安全在骨科尤为重要。由于骨科治疗透明度高,病人卧床时间长。易并发功能障碍及各种合并症:且车祸、工伤、伤害等易涉及法律问题。所以骨科成为医疗纠纷率较高发科室,作为护理管理者,护理安全管理足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工作琐碎而平凡,体现在各个细节中。在抓质量的每一环节中,要牢牢地把握细节。
1 树立安全及法制观念,依法执业
护理管理者必须牢固树伊“依法行医”的观念。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求护十严格凭执业证卜岗。组织护上经常学习《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护士条例》等有关文件,用反面事例作为警示,让护士了解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2 狠抓制度落实,确保护理安全
规章制度是护理安伞的保证,尤其是对于医院的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要经常检查、随时提问、反复强化,让护士时刻用制度规范约束自已,主动自觉地把规章制度落实在实践中。
3 细节管理应该渗透在每一质量标准中
3.1 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成立以护士长为首的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每日按质量标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总结,接受每月的院护理质量检查小组的不定期检查。重视检查结果。护士长经常深人病房,跟班检查,对一系列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分析会,针对护理缺陷、差错,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2 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特殊病人的管理
重点时段是指交接班时间、午班、夜班、休息日、节假日,这些时段上作人员少。护上易出错。患者易产生不满情绪。重点环节足术前、术后、危重、抢救等较繁忙、处置较多环节。霞点人员是指危晕病人、手术病人、病情有特殊变化病人,还有新护士、进修实习护士、常出现差错护士;特殊病人是指转科和转院的病人、有医疗纠纷或有意见的病人、领导关照的病人、本院职工认识的病人等。实践证明,这些人员身上往往存在小安全因素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护士长要加强跟踪检查。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以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3.3 重视急诊急救及突发事件的培训
制订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及符种应急预案,提高护土应急反应能力。培训提高护上急救技能。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急救程序、心肺复苏、急救约物知识、急救仪器使用培训等。抢救仪器、药品、应急设备要每人负责、每日检查、及时维修,保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3.4 品牌隐藏在细节之中
篇8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超级秘书网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篇9
2020年,在医院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儿科乔迁新址,病房环境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护理部下发2021年护理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实际工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为广大患儿提供人性化、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服务,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1.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合格率≥95%
2. 基础护理合格率≥90%
3.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
4. 优质护理合格率≥95%措施落实率≥90%;目标、内涵知晓率100%
5. 病区管理合格率≥90%
6. 输血质量管理合格率≥95%(核对准确率100%)
7. 消毒隔离合格率≥95%,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8. 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95%
9. 职业暴露报告率≥95%
10. 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完好率100%
11. 健康教育覆盖率100%,患者知晓率≥90%
12.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
13. 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14. 护理工作制度培训率≥90%;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 压疮、跌倒、坠床、管道滑脱的风险评估率100%
16. 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17. 护理严重差错发生率为0
18. 年工作计划完成率≥95%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患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 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长鸣。
2. 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理人员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 加强重点患儿的管理,把普儿病房的危重患儿作为科室晨会及交接班时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4.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减少安全隐患,使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化,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的“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体现专科特点,护士长及时审阅后签名,对不合格的护理文件不归档。
5. 完善护理应急预案,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培训,在完成平时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提出效果评价及整改措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6. 加强各关键点的质量监控即关键制度的质量监控、关键护理单元的质量监控、关键人员的质量监控、关键患者的质量监控、关键时间的质量监控以及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护理安全。
7.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发生不良事件后规定时间内逐级上报,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
(二)加强科室护理质量管理。
1. 科室制定年度护理工作计划,并落实到位。依据护理部下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2018版)将科室人员分为六个质控小组,即一级质控(科室质控组),每月通过一级质控自查、二级质控普查、三基质控跟踪检查、四级质控抽查完成全面质量控制,根据各级质控组反馈进行整改。
2. 落实护士长每日五次查房制度。即晨交接班时查;集中治疗护理高峰时段查;上午下班前查;下午上班后查;下午下班前或交接班时查。
(三)配合护理部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的分析、进行科学化的质量控制
科室指派专人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统计与上报,每月5号前将上一月数据统计上交护理部。
(四)按照护理部下发文件,年内开展项目管理,引导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参加护理部举办护理质量改善项目讲评活动。
(五)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将优质护理服务认真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 认真接待入院患儿,主动向患儿家属进行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 要求责任护士每日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患儿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反应等,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长的知情权,接触患儿家长的顾虑。将心比心,“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让患者在细微处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与照顾。
3. 组织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进行学习,正确并及时对住院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责任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动态,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就医满意度。
4. 每月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5. 定期对出院病人电话随访,通过电话随时知道患儿家属在家庭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问题,告知患儿家长关注科室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六)加强科室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1. 根据N1~N4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岗位及培训需求,制定层级培训计划,每月业务讲课四次,业务查房一次,每周晨间学习两次,坚信知识是一切的基础,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2. 根据入科时间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和考核,第一季度培训人员为2011年和2012年入科护士,第二季度培训人员为2013和2014年入科护士,第三季度培训人员为2015年以后入科护士,第四季度为2014年以后入科护士。做到培训有重点,对低年资护士加强培训的同时,对高年资护士也要进行巩固性培训。
3. 做好儿科七月份与PICU及新生儿的联合查房工作。
(七)积极参加“5.12”护士节活动
(八)护理教学、科研工作
1. 严格做好实习生管理,指派具有带教资格的护理人员进行带教工作,对学生做到放手不放眼,保证护理安全的同时履行带教老师的职责,并做好对实习生的考核。
篇1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突发里氏8.0级特大地震,瞬间山河破碎,部分群众生命在刹那间消失;同时,因灾造成的受伤人员极多,分布极广。尤其是以映秀镇为代表的极重灾区阿坝州,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毁损严重,县与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互隔互断,整体沦为“孤岛”,灾后第一时间外界进入度几乎为零。面对如此惨烈的生命伤害,阿坝州的各级医疗机构不等不靠,在第一时间全方位就地开展医疗救护,震中映秀镇中心医院所有医护工作者及其滞留在此地的其他医护工作者,在无任何器械和药品短缺的条件下,进危房,掏瓦砾,用双手抢救生命;汶川县人民医院在断电、断水等极端条件下,露天完成了新生儿剖腹手术,宣告了与地震同步的生命降临;小金县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内救治与(医)院外救治、城镇救治与乡村救治同步展开;其他各县的生命抢救亦全方位开展,与时间和死神抢生命成为医疗工作者在应急状态下的全部追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受伤人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护,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生命保全。
2010年8月14日,以映秀镇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致使8500余人被困,部分群众生命消亡,部分群众受伤。各级医疗机构在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第一时间就地开展生命救助,小金县医护工作者翻越巴郎山,深入卧龙、耿达等乡镇开展应急救援,确保了第一时间医疗救护的快速跟进,受伤人员无一例因救助不及时而死亡。
二、几点体会
(一)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成为应急救护的根本动力。无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还是在“8·14”特大山洪和泥石流的生命救护过程中,各级医护人员不分级别、职务、职称高低,顾不上家人和亲朋好友,第一时间就地主动介入,全力抢救受伤人员,保证了受灾群众在第一时间或得了医疗救助,最大限度实现了生命保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这既是医学界一座无字的丰碑,更是广大医护人员奉行“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人道主义宗旨的最好诠释,他们用行动和业绩,回答了什么是医护人员的基本责任和崇高使命。
(二)医护技能的综合应用是做好应急状态救护的前提。在常规的医学工作中,医护人员是有严格的分界线,其直观体现是:护理人员没有处方权,只能按照医嘱开展护理工作,严禁超越医嘱范围。在应急状态下,由于病员极度分散,有限的医护人员不可能完全按照一医一护或者其他医护力量组合方式进行组合开展工作,只能就地就近开展应急救护,无论医生或者护士,第一要务是利用最短的时间,最大程度地抢救和保护生命的存在,无论是医生或者护士,从接触病员开始,诊断、给药、护理等救助程序基本上采取的是“一站式”服务,而且以此循环往复,全力抢救生命。
(三)优秀的护理技能和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是做好应急护理的基础。应急状态时所能为护理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仅有的是病员对生命的渴望,与其(医)院内的程序化护理相比较,护理条件之恶劣、基础之差,是未经历过应急护理人员难以理解和想象的,这是对护理工作者身体和心理的极限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应急状态下的基本护理条件极差,院内的基本护理程序完全被打乱,但生命救护的紧迫性,要求护理工作必须在第一时间跟进;二是护理需求和护理力量不足矛盾突出;三是能够为护理工作提供切入点的病员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参数不够,经验护理成为开展护理工作的主要手段;四是突发事件造成多病种并发,院内的单一护理转化为野外的复合型护理,院外向院内转送时限不确定,对护理技能、方式提出了“更快、更强、更高、更精、更细”的要求;五是极大的工作量挤占了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身体)和护理技能状态矛盾突出;六是面对惨烈的场面,护理人员的亲朋好友的生命亦可能在事件中丧失或受到伤害,护理人员的心理创伤极大,但因职责使然,又不可能离开工作岗位,其心理抚慰需求和生命救助的现实需要,致使护理工作者进退两难,且两者只能二选其一,即:坚守工作岗位,这对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素质、职业操守也是一种极限挑战。
(四)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的同步推进,是做好应急状态下护理工作的有效手段。“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废墟中一受伤人员生命体征完全正常,但肢体受伤极为严重,同时,在地震的瞬间,亲眼目睹了自己心爱的孩子被废墟掩埋,心理创伤十分严重。一方面表现出对生命继续的渴望;一方面表现出对失去亲人的极度悲观,两种极端心理交错,导致受伤人员情绪失控,自虐自尽倾向明显。护理人员见此情况,在抢险人员的协同配合下,在保证抢险救援速度和质量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对在外的创口进行医学处理,并一直守候在病员身旁近十二小时,陪伴病员拉家常,鼓励病员面对现实,保存生命,战胜灾害,护理人员告诉病员,他的妻子受了一点轻伤,目前正在处理,待会将前来陪伴,你们都还正当壮年,孩子没有了,可以再要,房子没有了,可以再建,党和政府都十分关心灾区群众的安慰和伤员救助,全国都在支援灾区,尽最大努力抢险救灾,恢复灾区的生活生产秩序,现在对你施救的就是海南消防抢险队。通过护理人员的身体护理和心理疏导,病员情绪渐趋稳定,配合救援和现场医疗救助工作,实现了生命保全,并在后来的生活中,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他说:当时如果没有现场护士的劝导和鼓励,也许他的生命也就消失在废墟中。
三、应对应急状态的医学护理探讨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和暴露,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概率不断增大,尤其是高山峡谷、高山平原及高海拔、高温差等地区,幅员广阔,群众居住分散,基层医疗建设滞后,农村牧区医疗覆盖率低,群众享有的医疗保障能力弱。如何保证应急状态下,群众在第一时间获得医疗诊治与护理,既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护理工作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将应急护理融于日常护理工作之中,提高应急状态下的应对能力。将日常护理与应急护理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应急状态下的生命救护和保全。一是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各级医疗机构应有意识地将医生和护士相对配对固定,促进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主业技能提高的同时,医生熟悉护理程序,护士学到基本诊治知识,以此解决在应急状态下医护人员没有严格界限区分的问题。二是无论是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等科室如何分工,在以所在科室护理技能提高的同时,医院应有意识地实行轮岗制度,提高护士全方位护理意识和技能。三是进一步加强(医)院外护理演练与实践,尤其是乡镇中心卫生院,要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使每一个护士都能成为一个独立工作的单元,全方位开展护理工作。四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对流等方式,拓宽视野,创造性开展护理工作。
(二)强化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促进特定条件下护士的主动作为。护士,在具备单学科护理技能优势的同时,要懂得全方位护理程序和基本技能,在应急状态下,只是看敢不敢担当的问题,这是责任意识的直观体现。因此,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切实加强责任意识和使命要求的教育,使护士在思想上树立“我是生命守护者”的观念,促使在应急状态下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参与应急生命救护,以精细、精准和真心、真诚护理,做到生命抢救时间不在我这里耽误,病员不在我手中受到怠慢,病情不因我工作不力而恶化,使受伤群众在第一时间获得医疗救护,实现护理者与被护理者的无缝互融,促进护理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三)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护理心理学培训,提高应急状态下的适应性。积极开展护士心理强化性训练,提高护士在特定条件下,以坚强的毅力、平稳的心态、娴熟的护理技能、复杂条件的良好适应性和独立完成护理工作的责任心,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既是应急状态下生命抢救和保全的需要,更是促进护理工作适应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必须选择,也是护理工作精细化、全面化、人性化、社会化的要求。
在应急状态下,如何实现护理人员和被护理人员的心理无缝对接,是开展应急护理工作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护理者因工作量、心理承受能力的诸多因素纠结在一起,其心理的变化,病员难以理解;病员在承受身体痛苦、心里痛苦、生与死之间徘徊选择时,需要的是护士的理解、支持,甚至是支撑。这是一对现实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又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有时甚至犹豫一刹那,一个生命就会消失,这就需要护士具有生理护理优异技能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护理方式方法,在极短时间内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稳定病员情绪,为病员激发起在思想上、意识上、毅力上战胜身体病痛和心理障碍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医护人员的生命救助与保全。而作为常规护理的护士,虽然有一定的医学心理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但对于特定条件下的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不是每个护士都具备的。因此,要完成应急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实现生命救助和生命保全效率,加强护士护理心理学的培训,是护理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必须补上的一课,使每一个护士,都能在特定条件下,拉得出,顶得上,保全得了生命。
(四)进一步加强应急护理装备建设,提高应急状态下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我国应急医学的不断实践和总结提升,应急状态下的护理装备研发、配备、使用等项工作亦在快速跟进,但在实际工作需要中,仍然暴露出特定条件下的装备笨重、适用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应结合我国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以轻便、适用为主线,加强应急护理装备的研究开发,并及时装备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予以应用,让护士熟悉各种装备的基本性能,熟练应用于护理工作之中,全面提高特定条件下的护理工作快速反应能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