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震减灾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震减灾基础知识

篇1

地震的科普教育,要追溯到20世纪 70年代,其历史悠久,基础雄厚。鉴于此,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在2006年11月申报成为广州市中学组第一间“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2009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

1.形成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管理、宣传、培训等体系

我校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体系,包括管理机构的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疏散方案的编写;教师培训;研究性小组、综合实践组建立;校园建设;校内外宣传阵地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网站的建设、维护、更新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已经全面渗透,在海珠区、广州市甚至广东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活动阵地

我校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阵地,分别有室内和室外的。室内的有地理专用室、专用电脑,海珠区观测台站;室外的有地理园,专门开辟一块防震减灾预测预兆阵地,种植了十几种植物。从学生熟悉的植物做起,学生既感兴趣,效果也好,又为学校增添不少的绿化。此外我校还有投资了20多万元的“防震减灾科普长廊”和各种各样的防震减灾活动宣传栏、电子屏幕等。

二、课题提升,专项支持,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特色课程

利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平台,由笔者牵头主持,于2010年6月成功申请立项广州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防震减灾科普特色课程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研究。课题深入探索具有特色的防震减灾地理教学特色课程的建设。主要内容是:①研究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构建,例如让学生通过关注生活热点, 充分挖掘内容,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 主动地开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②研究如何将防震减灾特色课程与地理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即如何将特色课程的内容采取向学科渗透,从中挖掘出活动的内容与主题。通过利用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特色课程建设等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活动,把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特色融入到地理学科教育建设中去,研究科普教育与学科教学如何有机、有效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成员于2010年11月又成功申请了广州市海珠区科技与信息局的防震减灾专项——利用广州市第五中学地震前兆观测站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广州市地震办公室、广州市海珠区科技与信息局和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联合指导下,发挥学校“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优势和作为省、市、区科普教育基地的“以点带面、全面渗透、辐射全区”的作用,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开展提高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效性的教育科研。

三、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

1.具体落实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1)加强课题组老师专业素质培训。此项专业素质培训主要通过提高专业基础知识水平,更新和调整知识结构,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基本功。重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地震专业岗位培训,加强新地球观教育。为此我校一共进行了七次教师专业培训和两次野外实习。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防震减灾专业知识,将防震减灾科普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更好的落实到教学实验中。

(2)将防震减灾科普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落实到教学实验中。在初中的教材里安排了板块构造运动知识体系,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也安排了有关的知识。我们让学生在初中粗浅的地震知识的基础上,系统详细地掌握地质构造的概念、板块运动的形成、地震的种类、地震波的种类等知识。并利用课堂、作业、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研究性小组、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地震有关知识,达到真正普及的目的。

此外,我校课题组老师还专门开展了三次“防震减灾科普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的校级公开课。

2.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了解地震的成因及预防知识,使同学们对地震灾害和防震减灾有实际的感受和深刻理解,培养学生活动能力及技能,提高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通过活动、宣传增加全民族的防震减灾意识,使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在中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在这一年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如:观测井的各项设施及仪器的使用,各项仪器发出的各种数据及其含义,如何记录观测的数据、野外实习等。

经过学习培训,不但增强了课题组老师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开展学生活动的能力。

四、成果

我们的成果是丰富的,有《防震减灾科普特色课程与地理教学的有机结合》书籍、《2012—2013年宣传台历》、“观测井”模型、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网站等。

篇2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夯实工作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积极努力下,地震系统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和谐奋进、拼搏进取,全市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观测手段和技术力量显著增强,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立,抗震设防工作稳步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效果明显,尤其是监测预报工作始终在全省保持先进行列,为全市社会和谐安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对多年来一直支持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市地震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围绕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地震监测预报连创佳绩

一是台站建设不断完善。泗县形变数字化地震观测仪器改造已顺利完成,各手段观测数据纳入到省局台网中心,为全面监视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去年市地震局继续完善地震台监测环境建设,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了较大改善。同时争取市财政拨款8万元在地震台建设了地震科普教育基地。

二是信息节点初步建成。按照“安徽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规划,以实现全省、全国地震数据信息共享为目标,开展了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试运行良好。

三是群测群防工作健康发展。去年,市地震局在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又下发通知对加强群测群防工作作了再强调。4月份对各县“三网一员”的建设和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有力促进了各县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使我市群测群防工作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是监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地震局坚持周、月、半年、年度会商制度,台站始终保证有专人值守,两部应急电话24小时保证畅通,每天坚持宏观异常零报告制度,做到无缺报、漏报。市地震局向省局提交的《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已连续十四年保持全省前三名,这个成绩来之十分不易,代表我市的监测预报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依法行政稳步推进

新的《防震减灾法》实施后,市地震局及时调整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明确规定灾害防御科和行政执法队负责全市防震减灾依法行政工作,为规范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包括组织领导制度、执法岗位责任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等5项制度。这些都从规章上为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依照有关法规,市政府还出台了《宿州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实施办法》。市地震局克服执法队伍人员不整、能力不强、经验不足,相关部门和企业主不配合等不利因素,加大宣传力度,发扬“钉子”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开展抗震设防工作。全市新建的多数重大工程依法进行了地震安全评价,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市地震局自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以来,我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纳进了政府统一规范的管理轨道,但通过几年来运转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去年重新整合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进一步优化基建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简化审批程序。将“地震窗口”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两集中、两到位”基建联合审批大平台,列入建设规划前置审批关口,力求从源头抓起,使我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完善

我市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已实现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平台。一是对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登记。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由军分区、公安局和皖北煤电集团的矿山救援队组成,平时分别由所属单位管理,常设人数近1500人。二是由卫生局成立了有48人组成的“宿州市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三是由商务局对我市承担活体储备和冻肉储备的企业进行了实地查验,对大企业的面粉、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库存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四是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将银河公园建设成市级地震应急避难示范场地,占地面积为52700平方米,可容纳近30000人。四是加强对中小学校长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市地震局与埇桥区教育局联合多次召开有全区中心校长和安全员参加的现场会。内容包括观摩全体师生的紧急疏散演练,讲解地震科普知识和避震知识等,大大提高学校师生的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去年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进行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的通知》,对中小学校进行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防震目的。

(四)防震减灾宣传常抓不懈

近年来,市地震局积极联合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充分利用5·12、7·28、国 际减灾日、红十字会日等固定纪念日开展常规宣传活动,放置展板,发放资料,接受群众咨询。认真制作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宣传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特别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14”玉树地震后,市电视台对市局专家进行专访,在黄金时间播出大地震情况、我省我市面临的地震形势及我市现有的各项监测手段等;《拂晓报》刊发“地震知识百问百答”,系统介绍了地震的基础知识、地震有关的法律法规、地震的自救互救知识、地震谣言的识别、当前全球及我国的地震概况等,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对地震知识了解的需求。同时,在新建的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内划出150平方米场地建设市地震科普馆,向城区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宏观异常、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逐步提高我市青少年和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及能力。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市的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不足。总体上看我市抗御地震灾害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防震减灾能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监测网点数量不够,技术力量也不高;影响台站监测环境事件仍时有发生;科技创新力量不强,后备人才不足;抗震设防工作进展缓慢,与周边地市已经拉开差距;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总体不足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解决。

二、抓住重点,全面推动,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防震减灾会议,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指导“十二五”期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纲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管理职责,坚持“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的理念,认清防震减灾工作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地位,确保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协调配合,共同抓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建立健全各类地震应急预案

安庆1·19地震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地震来临时,地震应急预案作用是相当大的,预案有没有、掌握没掌握、演练没演练,效果差别很大。全市的地震应急预案现在正在修订,各地各有关部门的预案也要抓紧修订,注意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要加强对本单位预案的学习,熟练掌握重点环节。地震部门要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适时组织多部门联合演练。市政府将择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地震应急预案落实情况展开专项检查。

(二)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底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均要确定1名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我市仍有部分地区没有完成,要抓紧时间落实,务必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成。地震发生后,政府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其次就是破坏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伤亡。这些基本情况只有通过基层信息网点获得。因此一定要加强信息网点的检查管理,尤其是震情形势较为紧张的县,要定期对助理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需要时才能真正达到快速获取信息的目的。

(三)认真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1·19”安庆4.8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亿元,地震的危害性巨大。各级地震部门要从组织领导、预案完善、队伍建设、物资储备等各个方面做好地震应急的准备工作。由市应急办牵头,年内初步建成3~5处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市地震局要尽快建立地震应急数据库,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紧紧围绕震情信息、地震现场工作、震后趋势判断、灾情信息、灾害评估等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市局和各县均需培养1名灾评技术人员,提高应急救援协同行动工作能力。

(四)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我市的监测预报水平较为先进,但和震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台网密度不高,装备水平较差,有的县至今还没有监测手段。今年省地震局下拨了100万元资金加强地方台监测能力,要紧紧抓住契机,多争取主管部门支持。萧县应尽快做好新台站的规划、选址、配套资金等前期工作,力争监测仪器早日投入使用,强化对本地地震活动情况的监视能力。砀山县和灵璧县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工作目标,填补地方监测手段空白。市地震台要尽快解决供电和信息传输问题。各台站要提高分析研究能力,培养技术骨干人员,加大技术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异常信息的收集和核实,加强震情跟踪和分析会商,努力把握震情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确保全省先进行列基础上能有新的突破。

(五)努力提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全市地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确保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容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尤其是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继续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规划、建设、地震等部门要协同深入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社区示范点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这次安庆地震震级并不大,但造成605户房屋不能居住,主要原因就是房屋不抗震,农村建房防震意识差。值得注意地区和郯庐断裂带沿线要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开展农村居民危房安全排查,扶持农民进行房屋抗震加固。市地震局要对城区重点工程进行排查,把工作重点放在从严管理和严格执法上,确保全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篇3

在防震减灾网站的设计中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应本着以下设计原则,提高网站的实用价值.在实际的防震减灾网站设计中,笔者更倾向于以教育网站的模式进行设计,将浏览该网站的网民们看成是学习者,并进行系统的教学.

1.1信息完善化

信息的完善是整个防震减灾网站的支柱,然而在网站中它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对于信息量的不足将会导致人们对网站建设产生认识上的偏差,甚至会对防震减灾网站建设的意义产生怀疑.在对防震减灾信息的完善方面,需包含地震的产生、震前的现象、震中的措施等等,其中对自救措施更应祥相加描述,一旦地震发生,网站中每一条信息的解说都可能在地震中得以应用,而只有信息完善的防震减灾网站才会得到网民的认可.

1.2技术多样化

技术这里是指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仅以简单文本信息对防震知识进行叙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知识的认可,而且易让人们在操作方面产生主观上的错误,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在网站建设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3网站宣传化

网站的本身就是一个宣传媒介,一个好的网站自然会被人们所宣传,但为了能加快网站的传播速度,可以在网站中建设宣传模块,并实现在线交流的互动功能,对网民的意见进行记录后,到网站的论坛上由网民们进行投票决定网站的进一步改革,使网站不但注入新鲜的血液,更在交流与互动中不断完善,由于大家不断参与到其中,防震减灾网站的建设也会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关注.

2防震减灾网站设计思路

2.1网站内容的选择

网站的内容选择上主要从两个层次进行筛选,第一个层次是网站的模块主次之分,网站的建设主要以防震减灾知识的内容、与地震信息的汇报为主要模块,设置在防震减灾网站的主页醒目的位置上,将工作活动、灾后重建的情况等模块置于次要模块中.通过模块的主次划分能突出主体,可更加直观的展现出网站的重点,让学习者有目的的进行学习.第二层次的划分主要是针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内容所进行选择,这里更倾向于将知识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从视听出发完善网站知识内容的质量.虽然这种思想虽然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但笔者认为更重的是表现形式的创新与合理应用,例如:在防震减灾视频的设计中,可采用双画面对照,一画面显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另一画面显示常规的错误做法,用红线圈出主要出现错误的地方同时将画面定格几秒钟,方便学习者找出重点.这里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双画面对照的形式,促进了学习者独立思考并加深了记忆,更好的从群众角度出发.

2.2遵循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认知学习理论又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S表示刺激,R表示反应)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并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认知过程在网站设计的应用.首先来了解一下人的认知流程图(如图1),人的认知是从环境对人的感受器发生作用开始,从而影响感觉登陆器,感觉登陆器的反应强度会影响记忆效果,通过不断的环境影响,记忆的效果也会不断的增强,最终由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由于头脑中存在这些记忆,当外界环境改变时,记忆会促进反应发生器做出相应的发应.我们可将环境看成是防震减灾的网站,而网站的设计将最终决定人的记忆效果,而记忆效果也将影响人们在面临灾害时的行为.针对网站的主页设计要尽量的简约化、条理化,要让学习者一目了然,明白网站的主要内容,以便于有目的学习.认知学习理论之发现学习法.美国大教育家布鲁纳曾提出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发现学习也就是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借助外界条件进行独立学习、思考与总结.布鲁纳指出,发现=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尽管都是人类以知晓的事物,但是,如果这些知识是依靠学习者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的那么对学习者来说仍是一种“发现”).对于防震减灾网站建设来说学习者处于主动地位,而网站的内容设计要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独立思考问题,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就必须将目前外界环境的影响三部分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三部分因素别为:抽象因素(文字和符号为主)、形象因素(视频和音频为主)、能动因素(实践为主)(如图2).其中抽象因素是最能引发学习者的独立思考的环节,但抽象因素过多又会导致学习者的疲倦感、兴趣降低等现象,所以防震减灾网站的内容要有目的的设计,将抽象因素与形象因素相结合,再由实践来巩固记忆.结合认知理论的导航设计.根据人的认知过程,防震减灾网站的导航设计也可通过人的认知过程来安排.可以从地震灾害的记录、地震形成的过程、防震知识的学习、灾后工作的现状、到国内外的地震信息图等,笔者只是大在这里致设计了一下,主要是从人们认识地震到逐步了解和关注地震的角度进行的分析.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能让学习者在其学习的过程能产生明确的思路,避免在产生知识的混乱,也利于学习者学习记忆,在实践中也会表现出最佳的效果.

2.3虚拟现实的应用

篇4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一:

作为一名初入大学的新生,在一学期为期五个月的学习生活结束后,我开始了自己大学生涯的第一个长假,顺利的买到回家的火车票,再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如何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生,不只是要完成象牙塔中的学习,在社会中的实践与磨练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这一个月的长假中我要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社会实践任务。

完成作业的第一个问题摆在了面前:要确定一个什么主题去实践?想到自己是学经济的,就一直考虑去了解了解自己县城的年财政收入以及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就在我思前想后难以入手的时候,一件大事让我有了思路。二零一零年元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时三十六分,邻省山西的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由于我们渭南市和山西省隔河相望,跨过一座黄河浮桥就到了山西境内,老家农村在山西打工的亲戚朋友邻里乡亲数不胜数,再加上我们县城就有明显的震感,大家一时间都是忐忑不安,为那里的人们担心不已,了解到情况后才松了一口气。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实践主题,那就是了解农村偏远地区的地震防护工作。

说干就干,我整理了思路,开始了自己的假期实践。

一、 上网了解地震灾害的成因以及我国的地震带分布及近年来的特大地震灾害

经从网上查找,我得知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以及火山喷发。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释放出来,一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发生地震,如岩洞崩塌、大陨石冲击地面。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地震是极为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全球社会有着巨大影响。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① 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区,主要是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四川、青海等省份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大地震

xx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

xx年12月19日,台湾花莲海域6.7级地震

xx年2月27日,琉球群岛7.2级地震

二、 收集资料,了解我们陕西地区的地震历史以及所处地震带的情况

据我查找资料,历史记载的陕西大地震,1556年1月23日的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可能高达83万人,是近代来极其严重的大灾难。还有13XX年山西洪洞8级大地震。

陕西最著名的就是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带。

三、 走访县防震办公室,了解县上的地震防护工作都有哪些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的主要任务有:

(一) 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二) 完善宏观地震异常观测点,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切实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大力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三) 要突出防御重点,消除地震灾害隐患,依法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

(四) 积极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

(五) 把防震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六) 建立全面的防震减灾组织领导体系,制定实施防震减灾工作实施方案。

四、 做调查表,在县里及农村开展调查,调查人们对地震防护知识的了解程度

为了了解人们对地震知识的了解,我自己设计打印了100份调查表,调查表如下:

你了解地震的科学成因吗?

是 否

你亲身经历过地震吗?

是 否

你知道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吗?

是 否

你是否知道地震受伤后的自我救护?

是 否

你知道我们这里要求的房屋抗震指数至少是多少吗?

是 否

你家附近是否有可以躲避的大广场?

是 否

你家里是否有急救包、应急包?

是 否

你是否知道自己居住的房屋抗震指数是多少?

是 否

你是否参加过地震演练?

是 否

如果传言有要大地震,你是否会惊慌失措哦、外出躲避?

是 否

对调查结果分析后,我发现人们普遍不了解地震的科学成因以及科学防护,但是都知道一些简单的避震方法,比如看动物有无异常、在宽广地带躲避、不能跳楼等等。由于我们县城的地理位置,大多数人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而且反映出人们面对灾害,缺乏理性,容易轻信谣言,造成恐慌。

这就更说明了基层的地震防护宣传以及政府出面辟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五、 参加县地震局的下乡宣传工作,向人民群众讲解地震知识,发放地震防护手册

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办公室这段时间刚好正在开展地震知识宣传活动,我可以跟随他们一起去看看、实践实践。我很高兴的参加了他们在年前举办的下乡活动。

我们上午出发,去了县城附近一个小镇子,随车带了桌椅。到达后,摆好桌椅,取出宣传册,还有个扩音喇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的小册子做的很细心,有针对小朋友做的带插图拼音的,也有针对大人讲述怎样保护孩子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用喇叭介绍情况,然后发放东西。忙了大半天,村民们已经散去,我们也收拾东西准备回城,收获还是可以,小册子基本发完。

六、 总结实践过程,完成好实践报告

自零八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以来,人们对地震的灾难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它所造成的毁灭性的打击可谓是谈之色变,天灾难以避免,但我们可以尽全力去让损失降到最小,尽可能的保护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了解简单的地震防护知识,具备好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有着乐于救助他人的优秀品格。地震防护,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地震防护,是重中之重。因为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差,建筑质量差,医疗条件差,人民的知识水平低,这就意味着在遭受灾害时,要受到的考验更严峻,要受到的损失更惨重,所以做好这些地区的工作是最为重要的。

回顾自己假期的实践过程,总的来说是顺利的,但是还是暴露出诸多问题,特别是在面临一些具体问题时难以下手。比如刚开始去政府大楼找资料,工作人员不信任,不让进去,就一时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最后终于在拿出学生证等证明材料后顺利拿到资料;还有做调查表时,别人不理会把表格当做玩笑,自己轻易就放弃了,最后还是硬着头皮一个人一个人问解决了问题。

这些经历都让我认识到:

一、 理论付诸实践,总是有一定距离,这就需要自己有周密的计划以及详尽的安排,在实际中总会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与麻烦,所以行动前要考虑清楚,想到各种可能,然后逐一解决。

二、 再就是实践行动中,人际交往尤为重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与否,所以和别人交往要慎言慎行,但最重要是要真诚,又不可太学生气。

三、 大学,是一个学习真本领的地方,是一个学习为人处世的地方,课堂外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努力完成从一个听老师家长话的高中学生向一个有思想、有见解、有头脑的大学生转变,学会自己处理事情。

如上所述,就是我暑假一个月完成的实践报告,请老师批评指导。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二:

在实践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也学到了做任何事情所要有的态度和心态,首先我明白了做学问要一丝不苟,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和偏差都不要轻视,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解决,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下面是考试吧整理的关于大学会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阅读!

实践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工作程序,巩固所学知识;实践又是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能让我们查漏补缺,串联之前所学内容,是所学知识系统化;实践还能让我们更好的用理论去联系实际,掌握理论跟实际操作的联系,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一、实践目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鉴于此,为了让所学知识能更好的联系实际,学校安排了这次试验.在这次试验中,共有三个软件供我们练习:一个是基础会计单项,第二个是会计岗位分工,最后一个则是电子报税。通过这三个软件的练习,能让我们了解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践时间

20xx年6月17日至20xx年6月25日

三、实践地点

河北工程大学西校区第十教学楼五楼机房

四、实践内容(步骤)

首先,是关于会计基础的内容,基本程序是:填制原始凭证,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科目汇总表的填写,登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编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相关的会计财务报表,还有财产的清查,相关单据填制的演示。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按原始凭证取得的不同,可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原始凭证的填写是否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数字准确,填制及时,书写清楚,顺序使用等。

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写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中的专用记账凭证分为三种,一直收款凭证,二是付款凭证,三是转账凭证。还有通用的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写要求较严格,要求准确无误,不得更改。审核记账凭证的内容是否完整,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方向是否填写正确,日期填写是否正确等等。

再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填写科目汇总表。科目汇总表是定期对记账凭证进行汇总,按各个会计科目列其借贷方发生额的一种汇总。它的填写依据的是各个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额的合计跟贷方发生额的合计相等。科目汇总表有试算平衡的作用,也是登总分类账的依据。

接下来就是登记各种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了。日记账有现金日记账呵银行存款日记账,它们的填写按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逐日逐笔登记。明细账分为三栏式明细账,多栏式明细账和数量金额式明细账。按发生的经济活动的不同,分类填写各类明细账。然后根据各类明细账和记账凭证填写总分类账。总分类账和各明细账有互相补充说明的作用。

接着是编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果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余额和银行对账单上的余额不相等,就需要编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了,根据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上的经济业务编写。

会计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这次试验中,主要是填写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会计报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也对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观看单据演示的部分,能让我们了解认识填写凭证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更好的完成凭证的填制工作。

其次,操作内容是技能实训,也就是不同的会计岗位。技能实训包括:出纳员岗位,资本资金核算岗位,材料会计岗位,往来业务会计岗位,工资会计岗位,固定资产会计岗位,成本费用会计岗位,财务成果会计岗位,财务报告会计岗位,投资岗位,记账员岗位等等。这些会计岗位工作基本程序是:开始是经济业务的处理,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一些凭证,填写科目汇总表,然后登记相关的明细账,总账,有的编制试算平衡表。这部分的实际操作将第一部分的内容系统综合了起来,也将我们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的联系起来。

第三部分的实际操作内容就是电子报税的网上申报。电子报税就是纳税人使用电子报税工具(如计算机),将申报的原始资料通过通讯网络(如电话网)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发送到税务局的计算机主机系统上,税务局主机对这些申报的原始数据通过进行

身份识别、逻辑计算审核之后,在税务局主机内生成相应的电子报税数据,并将纳税人的申报款信息发送到相应的银行进行税款保留。同时,税务局主机将申报的结果立即返回给纳税人。在这次的会计软件实践中,电子报税包括国税和地税两种,都有企业端,国税局端和银行端三个方向。其中,企业端中有增值税的纳税申报,消费税的纳税申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几方面的税种。使用电子报税能节省报税时间,减少人工受理纳税申报的失误等。

做账不够细心,有时填错日期、金额什么的,有些自制的凭证不知道该填些什么上去,会计报表的编制还需要继续加强学习,还有纳税申报表的填写需要耐心根系心在加上平时所学的基础知识才能作对,这些都需要继续学习。

篇5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简单概述如下:

一、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二、地震基础知识

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是地震发生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岩石突然破裂引起的,所以实际上震源是一个区,但在我们进行研究时,为了方便起见,理论上常把震源看成一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地震时,在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源与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震中距离:在地面上,震中到观测点(如地震台)的距离。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或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震波。地震波包括纵波P和横波S,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大,因此在一次大震发生时,稍远处的人们会先感到上下颠,然后是左右晃。

地震能量:指发生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根据地震图上所记录的最大振幅,考虑到地震波随距离和深度的衰减情况所得到的表示地震大小的量度。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我国使用十二度烈度表。

三、地震前兆现象

地震前兆异常是地震预报的基础,根据震例经验总结,地震前兆异常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小动物,惊恐不安。

较强的地震发生之前,在震区的一定的范围内的各种动物都会发生反常的行为叫做动物异常。这是由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对地震非常敏感的器官,如蛇对外界红外线非常灵敏,能够分辨0.1℃变化,狗和猪的嗅觉非常灵敏等。震前在震中区会溢出热量、红外线和各种气体,因此有很多动物对地震有反应。

2、井水升降、翻花打旋。

因为井水与地下构造相连,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会产生翻花冒泡打旋等异常现象;此外在断裂面的磨擦下,使岩石中一部分元素溶解于水,因而使水变色为味,如Fe2O3离子能使水变红(铁锈),Fe2O3的离子使水变黑,Cu离子使水变绿等。

3、地裂崩塌、地气地雾。

地裂缝、地气、地雾也是地震宏观前兆之一。由于地岩石断裂应力的作用影响到地表,会在地面上形成较大较多的裂缝,地下岩层中赋存的气体上溢至地表所致。

4、地声隆隆、地光闪闪。

在较大地震发生时,在震源附近的断裂由于磨擦和压电效应而产生声音和火光叫作地声地光。地声较普遍,而地光一般发生在≥5.0级地震的情况下,如唐山地震时,人们看到3—4米高火状地光,持续约10分钟之久。

5、八月飞霜、严冬花艳。

在地震之前,植物也会出现异常,如唐山地震前,犁树开了两次花,海城地震前冬天杏树也有开花的现象,说明植物对地震也有很强烈的反应。形成原因主要有:(1)在断裂附近的树木,由于构造的应力和热量,温度升高使树开花,一般呈带状片状;(2)电磁效应与生物机理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电磁效应能够促使植物生长;(3)由于暖冬现象,气候变暖,使树木二次开花,植物异常对应地震,一般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属中长异常期。

四、防震减灾常识

实际上,地震本身所造成的震动、地裂缝等对人类的威胁并不大,灾害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倒塌造成有。根据科学家对世界上130次破坏性地震的调查表明,95%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各类建筑物倒塌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和地震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造成的,但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各类建筑无限度地加固,并且由于现阶段地震预报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人们希望的准确程度,因此灾害地震往往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时候,令我们猝不及防,惊慌失措而错失躲避地震的良机,甚至可能会因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因此,掌握科学的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根据对以往地震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大震发生前的瞬间会出现轻微振动、地声、地光等异常现象,我们称这些现象为“自然预警现象”。从开始出现自然预警现象到建筑物倒埸有个短暂过程,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自然预警时间”。经验表明,自然预警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几秒至十几秒,最多也只有二十几秒时间,如何正确利用这短暂的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后的生存机会,甚至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幸存下来。那么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该怎么去做呢?一旦感觉到发生了地震,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切忌不能盲目跑向阳台准备跳楼,因为阳台是悬空建筑,最不稳定,极有可能最先坍塌;而跳楼也是极不明智的,容易摔成骨折甚至死亡,可能是楼并没有塌,人却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另外也不要盲目通过门窗外逃,因为在地震的作用下,楼层晃动,往往造成门框、窗框严重变形而很难打开,在试图打开门窗时反而会失去了宝贵的逃生机会,甚至可能被埋在这些承压能力小的建筑部位下。这时更不能去乘电梯,因为楼内的电力系统很可能会被破坏,而使人困在电梯内。正确的避震方法是迅速躲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相对比较安全。如果情况太紧急,也可就近躲在没开门、窗的墙解下、结实的家俱旁,用柔软物体保护要害部位。在躲避时最好抱住管道之类的固定物,这样一是可以抵御抗震时不断的振动,二是多层砖混房屋塌落时,楼板或屋盖有时会呈倾斜状态,抱住固定物可以防止顺着楼板滑下而被埋压。

篇6

土木工程综合训练中心的建立不但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验改革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有利于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培养,还为各种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研究基地。

1)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建设本中心可为学生提供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结构等课程的实践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改善专业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面向生产一线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显著提升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并与省内综合高校形成错位优势和互补效应,进一步彰显面向未来的“应用型”土建类专业办学特色。

2)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推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围绕学生面向生产一线的岗位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我校大力推进土木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以校内实践基地为载体,与地方建筑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引导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生产实践技能,逐渐形成了校企结合,在校内专业训练和企业顶岗工作灵活轮换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提高产学研合作层次与水平,并服务地方建筑业发展。

土木工程学院在新型环保建材的开发研究、防震减灾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中心现有的仪器设备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科研要求,限制了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立省级综合训练中心,打造融工程化实践教学与产业化工程技术开发于一体的专业实践教育平台,构建“校企结合、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中心+基地”的工程实践教育模式,为地方建筑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提升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十分必要。

2中心实验教学现状

2.1实验教学政策

学校重视实验教学,为了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总目标服务,制定了《实验教学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有关实验教学的文件和政策,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明确的定位,拟定了发展规划,理清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及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指导思想。

2.2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以培养具有“适理论、强实践、多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建设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保障。以深化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核心,以开放式和网络虚拟实验室为特色。坚持“重点建设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配置合理、管理规范、保障得力、运行高效的综合训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总体目标是:“以精选的实验内容为载体,充分利用现代实验教学手段,在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1)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以学生素质、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目的,改革和完善已逐步形成的多元化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践教学与学科发展和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个性能力发挥,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思维、创新能力贯穿于实验教学的整个环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式学习的分层次、模块化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2)实现实验、科研和工程的紧密结合。

依托中心的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构新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地震灾害防控工程技术中心等产学研开发实体,为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过程提供了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

3)完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基地。

加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力度,鼓励自主研发实验设备和科技成果转化,使更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与工程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逐步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启动基金、资助基金,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以中心为依托,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3中心的实验教学的建设目标

中心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将中心建设成:实验教学体系合理、机制灵活、开放共享、特色突出,达到苏北领先水平,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综合训练中心。

3.1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1)“多层次、多模块”实验教学新体系。

结合中心运营体制的改革,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要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渗透和交叉;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重课程的完整性,更要注重适应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设计多种模块,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强化基础实验教学功能。

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

在各实践教学模块中,进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推进讨论式、启发式和案例教学,进行实施项目教学及考核形式多样化改革;倡导合作式、课题式、项目式、问题式和批判式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实践动手能力测试为主导,探索多样化考试方法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增强以及实践能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验室试行“理论与实践直接融合,边教边练”的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扩充性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的平台。

3)加强实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建设。

建设实验教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制作主要仪器设备的视频教学光盘;增加专用的多媒体教学和视频教学实验室。

3.2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

1)大力邀请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以兼职教师的方式

加入实验中心,充实中心教学、科研能力,为中心注入新鲜血液。2)在实验中心内部,经常邀请中心各学科实验教师,以及其他学院的专家共同讨论实验教学、科研、仪器使用等方面的经验。

3)从合作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良好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或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加大力度引进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可从事部分章节的理论课讲授、工程实践、毕业设计、专业能力培训等的指导等。

4)加大校企双方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