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

篇1

1.利用德育课等途径组织中小学生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积极参与“学英雄少年,为奥运添彩,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中央文明办已组织编写《英雄少年》一书,将于秋季开学前发往各地中小学校,并将有关内容挂至教育部网站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上,供中小学生学习使用。

2.组织中小学生观看《“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光碟。颁奖晚会光碟已由、中央文明办赠送全国中小学校,并在全国各新华书店公开发行。

3.集中组织中小学生撰写感言评论、心得体会,积极参加有关媒体开展的征文活动。光明日报、中国少年报已开设“学习英雄少年,做有道德的人”专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开设“学习英雄少年,做有道德的人”专栏,中国文明网、新华网、央视网、中青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悠视网、腾讯网等网站开设“学习英雄少年,做有道德的人”专题,集中刊播刊登未成年人、家长、教师的感言评论和征文。

4.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三个一”活动,通过写一封慰问信和爱心卡、赠一件文具、寄一本好书等形式,为灾区的少年儿童提供帮助,送去关怀和祝福。

5.利用学校墙报、板报、广播站、电视台、网络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阐释抗震救灾精神,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6.通过组织班会、团会、队会,开展演讲、征文比赛、成人宣誓等活动,辅导讲解英雄少年先进事迹和抗震救灾精神,运用绘画、音乐、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歌颂英雄少年优秀品德,使学习英雄少年事迹、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过程,成为中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各地和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围绕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

二、活动内容

让全国中小学生在了解“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的基础上,认识到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坚强勇敢、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品德是当代中小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应该具有的宝贵品质。引导中小学生学习“坚强勇敢”的品德,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不惧怕,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学习“团结互助”的品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服务集体;学习“乐观向上”的品德,努力在各种环境下,坚定对生活、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让全国中小学生了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感受抗震救灾精神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就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引导中小学生体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体会“不畏艰险、不屈不挠”是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培养自己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大无畏精神;体会“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是对人民的高度关注、对科学的高度尊重,珍爱生命,热爱科学,勤奋学习,追求真知。

三、活动要求

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宣传部、文明办、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共同组织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协调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单位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及时向中小学校进行部署。中小学校要在开学典礼或第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活动中启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各级宣传部要协调新闻媒体,把“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列入宣传报道计划,及时报道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实效,通过生动多样的形式宣传先进典型和特色活动,为推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深入发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篇2

中国奥运精神,不屈的精神,体现在运动员为国争光上。坚韧不屈、自我完善、超越胜败是奥运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今天这枚金牌,我想献给祖国和人民。”中国运动员曹磊夺得女子举重75公斤级金牌后,哽咽着说。她离乡背井十余年,母亲去世两个月都不知情,正是凭借这种坚强不屈、永不言败的奥运精神完成比赛并夺冠。

中国奥运精神,不屈的精神,体现在成功举办奥运会上。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百年企盼、千年盛事。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以坚忍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努力,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跋涉。从两次申办,到7年筹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都在努力实现着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主题,提出举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开放办奥运、创新办奥运、节俭办奥运、廉洁办奥运、全民办奥运”,简短的25个字充分概括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目标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在北京奥运会上,来自世界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运动员勇敢挑战极限,努力攀越新高,刷新了38项世界纪录和85项奥运会纪录,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奥运会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他们共同奏响了更快、更高、更强的激情乐章,描绘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壮丽画卷。北京奥运会上,近150万名志愿者的真诚奉献、优质服务,也赢得了全世界的普遍赞誉。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北京奥运会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这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评价。

中国奥运精神,不屈的精神,体现在抗击自然灾害上。正当全国人民以激动和自豪的心情,翘首盼望着奥运圣火在南国传递时,一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地震灾害突袭四川省。汶川地震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患难,携手并肩、同甘共苦、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这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到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中,两者相映生辉,所迸发出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既让中国人对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充满信心,也让世界为之刮目相看。也正是这种不屈的奥运精神,激励着地震灾区的人民,以永不言败的姿态挑战极限,重建美好家园。正如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所说:中国人民在地震发生后所展现的与灾难顽强斗争的伟大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是一脉相通的。他们的顽强意志和挑战极限的精神,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最好诠释。

篇3

特殊教育辅助技术服务研究综述

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以苏州市X学校为例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与探索

以卓越服务赢来网络教育跨越式发展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探微’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调查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困境

论知名商品的认定及法律保护

破解制约区域教育发展的瓶颈

以体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浅析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综述研究

中职学生学习状态调查研究

愿更多的教育家脱颖而出

试论我国抽象艺术的本土化

说话者话语角色及其转换的语言形式标记

洪堡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影响

教师评价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适应专业群改造改革数控专业课程

农村家庭养老中代际交换不平衡的理论分析

浅析高校校报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教师专业化理念和实现的新探讨

物理电学电路变化因素的判定及应用初探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建设班主任专业化工作队伍

外语学习中焦虑和动机的相关性研究

学校社会工作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介入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校园

以合作方式学学英语词汇的实证性研究

文章写作与求同思维

英汉修辞中轭式搭配与拈连之比较

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思考

坚持高尚的师德引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翠屏区的中等职业教育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与语用培养

青少年的心理冲突及疏导

论新时期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中民族精神的培养

关爱生命——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主题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问卷的初步编制

坚持辩证方法搞好纲要制定

罗杰斯学习理论对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启示

从汶川抗震救灾透视军队保障社会化

坚持辩证方法促科学发展

高职课程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形式:梯队建设

篇4

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一年要有新的业绩、新的成就,关键是要有新观念。新观念就在于告别消极,迎来积极;告别烦恼,迎来快乐;告别遗憾,迎来希望。新观念就要有新的设计、新的企盼,锁定新的目标;有新的追求,孕育新的情结,踏上新的征程,总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用“旧船票”登“新客船”,翻“老皇历”过“新日子”。

当然,新与旧是相对的,新与旧本身就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辩证法。新陈代谢,是事物的普遍规律。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旧中孕育着新,新中又产生着旧,新旧交替,永无穷尽,这就是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是历史。

新年的开端,是奔跑的起点,万物生辉的开始。新的开头,要播下新的种子,这种子充满了诗意,刻画着蓝图,孕育着未来,是收获的前奏曲。有道是,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扎扎实实地迈好第一步,乃至每一步。

在新的一年将要开端的时候,人们常常是盘点过去,掂量现在,展望未来。

xx年注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不寻常又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北京奥运璀璨夺目,神七飞天漫步太空,抗震救灾世界瞩目,两岸关系拨云见日。当然,这一年也多灾多难,年初南方风雪冰冻,五月汶川地动山摇,九月“毒奶”震惊世界,震灾雪灾毒灾灾连灾,真让我们五味杂陈,使我们更加领悟了多难兴邦的深刻内涵,我们民族由此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坚强。历经了大灾大难大悲大喜而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民族,更令世界刮目相看。

在全球经济还未从金融风暴的阵痛中醒来的寒冬中,迎来了xx年,这是人类迈入新世纪的第一个“9”,人民共和国走过了60年,预示着xx年又将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一年,是一个变革与重构交织、海水与火焰交融的一年,是我们有着许多期待的一年,也是世界期待中国再创经济新奇迹的一年。xx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全球风雨飘摇,中国也不平静,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同时也蕴涵着重大机遇。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我们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坚信中国的发展不会因全球金融危机而逆转,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继续义不返顾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驶向彼岸!

篇5

面对以上情况,国家教育部门也专门出台了中学教育的《德育大纲》,规定在中学阶段进行智力开发的同时,有计划、有规律的开展德育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中蕴含的宝贵道德、精神内容。尤其是新课改这几年来明显发现在新高考中道德、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及考察明显增多。作为一名中学历史学科的科任教师从新高考的现实及现当代教育的目的出发都深感身上承载不可推卸的责任和适时加强中学生道德、精神教育的义务。

在这几年的历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渐渐的发觉历史教材中,尤其是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苦难的中国人民为摆脱国家的困境、改变贫苦落后的状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民族精神,而这些宝贵的民族精神对于纠正中学生道德精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精神修养有极大的帮助。现将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及做法整理如下:

(一)、近现代中国历史中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具体包含:

(1)、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刻苦耐劳的精神;进取创新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团结互助与和舟共济。

(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3)、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4)、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的本质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6)、“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7)、女排精神:团结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

(8)、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勇于胜利。

(9)、抗击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舟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10)、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不畏难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奉献、敢于胜利。

(11)、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二)、充分发挥作为历史教师和班主任老师的角色利用民族精神进行学生德育精神教育的积极尝试

1、及时有效的利用好历史课堂。及时的利用好历史课堂上进行民族精神渗透的最直接的方法,在学习到具体的民族精神内涵时适时的让学生们对照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予以及时的反省和总结,本人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予以尝试和积极的实践。比如在学习到“”这一节时,本人先通过课件的形式简要阐述“”爆发的背景、运动的爆发、提出的口号、运动的进程、运动的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及历史地位,其次请学生根据教材例举能表现广大爱国学生和无产阶级爱国精神的事件,再次通过运动的了解和事例的列举概括“”中所呈现的民族精神,最后找两个在学业和生活上表现的较好及较差的学生就“”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如何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及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对待当今的学习生活。

2、积极利用班会课的课堂进行专门的主题班会活动。班会课是进行德育教育极佳平台,也是升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借助每周班会课进行专门的主题班会讨论课有利于系统进行民族精神与学生德育的融合。

3、加强作为历史老师及班主任老师的民族精神素养。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判断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但是受他们身边的老师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就民族精神的发扬上历史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人身影响显得更加明显。因此作为近代民族精神内涵的阐述者的历史老师和德育工作主要教育者班主任老师在加强民族精神素养方面体现的更为重要。这样才能更好给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树立良好的榜样。

4、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创办系列的民族精神板报。就一个班级而言黑板报是一块重要思想宣扬阵地,因此在发扬近代民族精神、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努力上就得好好的利用这样一个舆论平台。具体工作上可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就近代民族精神中的诸多具体精神做系统的阐述和宣扬,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更深刻的体会、内化,同时也可以在班级造就良好精神氛围。

篇6

陈凯歌、姚明、刘翔三位是在各自领域里的标志性人物,包含了电影、篮球、跨栏,美、力量、速度。在民族危难时刻,能冲到最前沿,责无旁贷表现出自己的最佳风采,他们的选择很冷静,很清醒。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导向,也回应了大家对他们的一种期待。以前,那些人气最旺的明星们之间好像互不搭界,各忙各的,恰如泰山、黄山各立各的,你迎你的日出,我看我的月落。现在是地震把他们“震”在了一起,只为向世界展示:我们活得很坚强,我们微笑着化解困境,共克时艰。

明星们都很忙,很累,他们平时的工作节奏像陀螺一样不停。姚明不顾其伤势严重,刘翔不顾其排练紧张,陈凯歌不顾《梅兰芳》后期制作周期紧密。他们的“不顾”都是为了要“顾”当下的灾情,“顾”时代和百姓的呼唤,当然也“顾”自己的良知和形象。

明星们在抗震救灾中展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公民意识,让我们刮目相看。鲁迅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现在,我们需要这样的灯火,明星们无需动员,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认同感,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外部形象,而且我相信,他们自己的内在素质也有一次整体提升。我希望他们一直保持这样的姿态,一直往上走。

陈凯歌的选择证明,他拍摄《梅兰芳》真正触摸到了一个艺术大师的心灵,他参透了梅兰芳。倘若梅兰芳在世,面对目前的灾情,也会义无反顾地走上前台。当年,侵华日军要梅兰芳演出,梅兰芳把自己化装成羸弱的老人,当他沙哑着嗓子、佝偻着身子走到日本人面前时,日本人以为这个大师“废”了。梅兰芳骗过了日本人的耳目。他的拒演,其实是最精彩的表演,他表现出了一种个人风骨和民族气节,不像那些附逆的汉奸,对着自己的新主子摇尾乞怜,也正是他的选择,才成就了他“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大气。

拍公益性短片,而不是长片,我觉得选择很明智。现在不是拍长片的时候,拍长片需要沉淀,需要时间,需要积蓄足够的情感,需要激活足够的智慧,甚至需要在历史坐标系里寻找一个准确的位置。而现在最需要的是短、平、快,需要打气,需要鼓劲,需要抚慰,需要力量。

对大地震深刻内涵的认识,非得要在痛定思痛之后。这需要我们的艺术家深入来挖掘、思索。对悲情事件的迅速反应,新闻报道更能见其所长。而电影电视的大制作完全不必来抢,有的是时间来琢磨。一个大事件,必然会产生大作品,可以说,那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精神纪念碑。而巍峨的精神纪念碑,则需要艺术家一砖一瓦地来垒筑,需要满腔热血来浇灌,需要时间的淘洗,需要观众的认可。叶燮在《原诗》中说:“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这是艺术心灵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我们的艺术家应该朝着这个境界前行,这当然需要足够的能量。

篇7

例1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了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艰苦奋斗、拼搏进取。这说明( )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④排除。题干材料表明了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民族精神的作用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①②③正确,故选D项。

答案 D

点拨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2)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没有脱离时代的虚无缥缈的民族精神。因此,我们在把握民族精神时,要与具体的时代结合起来,要注意分清时间界限,不可相互混淆。

误区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

例2 2013年5月4日是“”94周年。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坚决抵制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

④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要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但是也必修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③本身说法错误。依据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④正确。

答案 C

点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吸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

误区三 爱国主义是抽象的

例3 近代中国,无数志士仁人探求救亡、图强的道路;在57周年的当天,香港、澳门多家报纸或发表社评,或以套红的国庆专版刊载庆祝文章;最近,我国许多学者专家积极编修台湾文献史料,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台湾历史及两岸同源一体的文化历史渊源。上述事例表明( )

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

②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都以实际行动来庆祝国庆,说明了其爱国行为。材料没强调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所以①不选。

答案 D

点拨 (1)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应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例4 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一读这些作品,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A.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B. 只有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C. 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解析 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优秀作品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对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是正确的,但并不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并非必要条件,所以B项错误。D项对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是错误的,应该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答案 C

误区四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例5 2011年10月9日,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我国的航天工作者在长期奋斗中,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债,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精神( )

①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②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③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④表明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对民族精神的理解,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可知,①②③均正确。④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答案 C

点拨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又要坚决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与文化,同世界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振兴。

(2)西方国家一些人害怕我们因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而发展得更快,居心叵测地将弘扬民族精神污蔑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只不过是“中国”的翻版。综上所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 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从抗震救灾的胜利到“天宫一号”的飞天,世界都能从中国人民的身上看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说明民族精神是(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A.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一面旗帜。对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理解错误的是( )

①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 中国青年有着良好的爱国传统,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热情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国正处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时期,每一个爱国青年都有义务和责任珍惜、维护和平的发展环境。这说明( )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

③在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④爱国主义只是中国青年特有的精神风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②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③有利于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5.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连,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上述论断表明民族精神( )

A.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B.渗透于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C.具有深厚的民族性

D.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6.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

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

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篇8

近年来,地方电视台文化节目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录播到直播取得长足发展,但电视文化节目从内容到风格疏于创造而忙于相互克隆、模仿,愈演愈烈的“同质化”竞争带来严重弊端。电视文艺化目生态的失衡、一些电视文艺工作者职业精神的倦怠、工作责任心的缺失、工作作风的浮躁,促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工作中的急功近利和惯性思维,重视研究如何提升电视文化节目的品味、品质和品格。

一、讲究创意,避免“克隆”

创意也可理解为独创性、原创性。从法律角度讲,“克隆”、模仿、剽窃别人的思维成果,轻则被人指责、自毁前程;重则弄不好会成为被告被传到法庭。从电视的审美层面说,模仿、复制他人的节目形态和节目风格,导致形式俗套、雷同,观众会产生“审美疲劳”,观众更会离你而去;从电视内容产业层面说,地方台无论是常态的自办文化节目,还是举办大型活动,目的都是为了丰富荧屏、拓展“眼球经济”。如果创意不够,节目就没有影响力,不会形成品牌。长此以往导致电视文化节目生态失衡而丧失经济增长点。比如,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央视于“5・28”举办了《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央视搬出名嘴主持节目,发动数百名当代中国家喻户晓的文艺、体育明星加盟义演,同时用三个频道并机直播,社会效果十分强烈。可有家县级电视媒体也跟着在本地搞赈灾义演。但由于时间滞后,当地许多企业和个人已经为灾区捐过义款。加之录制设备陈旧,编导水平平庸,使得节目质量低劣,节目播出后非但没有多少收视率,反而遭到了观众的种种非议。

加强电视文化节目的创意,不仅能使节目好看,具有个性和原创性,而且能寻找到新的节目增长点。如盐城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感动盐城十佳人物评选颁奖晚会”和“盐城市年度十大经济人物评选颁奖晚会”两次大型活动。为了突出创意,我们没有请“地方明星”和歌舞团队凑热闹,而是围绕评选出来的“感动盐城十佳人物”和“盐城市年度十大经济人物”的典型事迹,或由主持人及曲艺演员登台真情讲述;或根据他们的事迹编成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剧目由当地知名的业余演员排练演出。既节约节目成本,又体现了人文关怀。两场晚会精彩纷呈,做出的电视节目播出后在观众中都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可见地方台文化节目走自己的路,以多种形式去发掘电视文化创意的“富矿”,是走出模仿、“克隆”误区,促进电视文化节目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讲究普惠性,避免媚俗

电视文化节目要面向各种受众群体,让观众看了媒体播出的节目后,能受到教育、启迪、鼓舞,能享受到文化艺术的美感、愉悦和欢乐。这就需要我们电视文化节目的编导和从业人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精心策划、采制每一档节目。

电视文化节目的普惠性与当今电视业界提倡的“分众化”并不矛盾。因为电视文化节目面向大众,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推崇。电视文化节目,要普惠到各个层面的受众,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适当的“下里巴人”,让关心热爱文化、文艺的公众看了节目都能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这与电视的分众化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电视文化节目的普惠性说来容易,真正做到却不那么容易。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坚持高雅文化追求、强调社会效益第一,还是容忍媚俗文化泛滥、强调经济创收至上?回顾前几年电视荧屏中有些追风的综艺、游戏、选秀节目,主创者口头上也讲坚持传播高雅文化、先进文化,走电视文化精品之路。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从部分年轻人的猎奇心态和欣赏追求出发,忙于打打闹闹,搂搂抱抱,嘻嘻哈哈,蹦蹦跳跳,甚至张牙舞爪,装傻卖巧。在游戏节目中,摔断胳膊跌断腿的有之;坦胸露脐、用“分神武器”引诱受众的也有之;语言粗俗、打情骂俏的亦有之。直到国家广电总局屡屡发文、下禁令,上述种种节目才有所收敛。

三、讲究人文性,避免只追求形式而忽视地域特色和人文内涵

电视文化节目要讲究人文关怀。地方台的文化节目,就是要通过丰富多彩、具有地域个性特色、当地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和形态,去挖掘丰富而精彩的和谐。江苏卫视的《人间》、吉林电视台的《回家》、浙江卫视的《聊斋》等文化类节目,都在追求这种和谐,普具人文性,倍受观众喜爱,也屡获大奖。

坚持人文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坚持“三贴近”。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基础上,着力做到“贴近观众心理、贴近社会实际、贴近情感生活”。盐城市悦达集团董事局主席胡友林是“感动盐城第一人”,28年前,他变卖了自己唯一的一块钟山手表和一件部队退伍时带回的黄大衣,得了54元钱,只身到山西为盐城工业发展筹集煤炭。经过几年打拼,组建盐城市物资公司。此后陆续兴办了纺织、汽车、公路、海运等100多个下属工厂、公司。此间,胡友林因常年劳累,患上肝癌,六次动手术,两次换肝。对这样一名在盐城家喻户晓的模范人物的文化节目怎么做?如何表现他对盐城这片热土的亲情、乡情?编导人员深入悦达集团,与胡友林身边人反复接触、采访,并到国内有关悦达办事处观察、体验,然后决定选取最感人的故事细节,用情景再现和文艺演说的手法艺术化地呈现给观众,从而赢得最多的感动和最多的选票。

地方台文化节目的人文性还要体现在本地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上。“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电视台应尽力彰显本土的物质文化之基、历史文化之根、生态文化之形、艺术文化之韵和人文精神之魂。以独特的形态确立文化节目的风格定位,以鲜明的主题升华人文精神内涵,以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去满足当地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讲究当代性,避免一味怀旧复古而忽视引领时尚

积极顺应电视文化发展潮流,准确把握观众审美活动的新特点,不断提高电视文化节目的创新水平和大型文化、文艺活动的层次,应该是地方电视媒体的编导和采编人员孜孜以求的。但是由于地方台人力、物力、财力和策划、组织水平有限,实际操作中常出现“摸旧路、走俗套、跟风追”的状况。比如盐城地区的文艺晚会、颁奖仪式、义演晚会等,经常有一些俗套节目,表演形式也经常是一些观众熟烂于心的民间群众文艺,所演内容也大多是按固定程式换几段新词。这些文艺剧目青年观众看头一回觉得新鲜,看第二回就觉得拖沓无味;中老年观众早就看腻了,看厌了,其效果可想而知。电视文化的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兴趣、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都在改变,我们在观众审美习惯上要善于把握大众日常化审美倾向,善于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精心搞好每档文化节目的选题策划和组织。并采取多元立体方式,增强自办节目和大型活动的推介能力,逐步把节目做好、做出品牌。

篇9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德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青少年生活中已经被严重弱化,引发了一场道德危机,其后果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大量发生,更可怕的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混乱,这将是未来民族的灾难。2002年的一天,四川泸州年仅14岁的在校中学生程某偷家里的钱,被爷爷发现,因为怕爷爷告诉父母,就拿扁担将其打昏,又拿菜刀将爷爷的脖颈砍断,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亲爷爷。2004年大年三十,三名年仅15岁的少年手持砍刀,闯进一个超市,实施抢劫。当审判后有人问他们,如果事主反抗你们,你们会怎么办时,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剁死他。”2006年,某中学高三学生对在同校读初中的活跃可爱的表妹有好感,几次提出非份要求遭到拒绝后,竟于一深夜带刀潜入表妹的睡房欲行不轨,再次遭表妹的反抗后将她杀害。面对这些血的案件,我们不禁陷入了思索中。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甚至愈演愈烈,从表面看是法制观念淡薄,实际是道德教育面临严重的危机。如何解决这种危机,如何增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下面我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树立全新理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的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树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课堂教学放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来,放到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

二、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新课标中有很多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道德观、价值观,并赋予了其新的内涵,提倡把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加以发扬光大,这就为我们尝试进行课程改革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我们也在讲孝顺父母,尊老爱幼,但效果不太理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保障的日渐完善,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很少指望子女为自己养老。这种情形导致的结果是,家长对于子女只有关心、奉献、付出,且不图回报。而子女对父母没有责任感,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难以想象,对于生养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责任感的人怎么可能对国家社会承担起责任。初中学生,由于正处在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求知欲极强,但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关爱有加,使他们往往难以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甚至不知道尊敬自己的老师。而一些父母也是在长期批判“封建礼教”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在与他人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也知之甚少。在学校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也经常发生。有的学生不尊重老师,甚至出现顶撞、辱骂老师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们宣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们了解认同中国古代优秀的道德文化;把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把儒家重要的思想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古代学生求学的艰难,提高他们尊师的意识,把尊敬师长作为美德。

三、结合生活实际,讲究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纪律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个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涵盖的。如果让政治教育仅仅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最终只能使它失去生命力,否定它的存在价值。面对鲜活的社会生活,我们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提出的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层问题,必须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思维,使内部信息得到加工后,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教师除了讲清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达到这一效果,首先,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社会。如: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海南建省二十周年的巨大变化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领导不可动摇的正确性。其次,创造条件让学生认识社会。通过四川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事实,学生认识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重要性。

将“八荣八耻”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八荣八耻”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的最高体现,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八荣八耻”的提出使道德建设理论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与以往的单纯讲“依法治国”相比更加深入。

大力加强道德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必须以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为根本,必须与时代紧密结合,才能使我们的道德教育取得最佳效果。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篇10

关键词:动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时间节点,“中国NGO第一次集体亮相”[1],来自全国各地的慈善机构或个人在满目疮痍的汶川汇聚。一直以来,“志愿者”都是一个神圣而又美好的名词,而由它联想而来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是吸引人的目光。他们用“爱[2]”开启了所谓的“中国公民社会元年[3]”。而此时的汶川似乎成为全球慈善的焦点。在民族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全国上下在这一天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汶川人”,他们纷纷以捐款、捐物的形式献“爱心”;很多名人成立个人基金会,在海内外募捐善款。“爱”似乎在有限的空间里无限膨胀。善款的数额越来越多,但最后“去哪了”并不是很明确。“贪污善款”、“名人诈捐”等随之而来的质疑如同一个个牢笼困扰着中国慈善业。2008年至今,“信任危机”成为中国慈善业的主要困境[4]。而在学术界,我们需要面对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是部分学者所宣扬的以“慈善”等志愿活动为基础的公民社会[5]在中国大力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慈善业的“原地踏步”。

而在这庞大的队伍中,大学生群体以其积极阳光的姿态独占一隅,他们以与众不同的鲜活个性而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不仅是在学校,在校外、在社会,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将内心的爱传递、让善良遍播、使资源共享。

首先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性需要明确。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眼界,有利于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为今后找工作提供丰富的经验奠定更好的基础;能够提高处事应变能力,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或是工作中遇到不同的情况能够随机应变;能够实现个人价值,让自己的所作所为为别人带来便利,让大学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精彩;能够在平时学习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还教会大学生不仅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能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有一颗温暖的心,领悟奉献的真谛,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志愿者服务活动也能够很好的推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让大学生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积累经验[6]。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影响并且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改善环境和帮助服务对象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运用,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尤其是这一过程是自愿和快来地进行的,因此,能够充分地投入,付出努力,从而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另外,有利于工作技能水平的提高。大学生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通常很多事都要亲力亲为、具体实践。因此,需要自我掌握许多技巧、技能,原先在学校学习期间,更多的是学习理论知识,参与到志愿实践活动中来,才发现许多事都要自己动手,操作。并且志愿服务的对象复杂,涉及面广,他们要学会解决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情况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水平。

此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领域也越来越宽,而志愿服务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扩大,一方面,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志愿者汇聚在一起,共同开展活动,为相互之间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机会,并且,志愿者的服务对象群体比较复杂,志愿者希望为他们提供、帮助,那么应该通过怎样的交往方式、沟通方式赢得对方的信任,让服务活动获得成功,他们在积极努力、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志愿者在与不同的组织结构、社会团体的联系过程中,要获得对方的认可、接纳,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支持,从而提高了社会的交往能力。

其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优势也是十分明显。当代大学生充满活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较强。拥有活跃的思维方式和对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我觉得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本身的内涵,提高自己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应深刻认清楚志愿服务的实质,了解被服务对象的需求,对所有的志愿服务都应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每个志愿者都要提高自我素质,充分认识和要在大学生社团志愿服务中体现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精神。同时也要听从管理者的建议与安排,每个志愿者都要发光发热,为建设一支更好更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出一份力。

作为外界群体,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动员也是必要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学校的作用。为了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服务当中去,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十分必要:第一,加大宣传志愿者活动的力度,比如说可以举办一些关于志愿者服务的讲座,通过听讲座这个方式,潜移默化地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我们大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二,学校作为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一个平台,应该为我们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服务的机会,在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中,也有助于我们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学校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大学生在参加志愿者活动中的安全,确保大学生能有序,安全地进行志愿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建刚,陈健民.抗震救灾: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契机?[J].二十一世纪,2009(8).

[2]战洋.作为团结机制的慈善及其困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3]徐永光.2008,中国公民社会元年[J].NPO纵横,2008(4).

[4]战洋.作为团结机制的慈善及其困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5]高丙中.“公民社会”概念与中国现实[J].思想战线,2012(1).